CN101752025B - 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及其制造方法、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及触摸面板 - Google Patents

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及其制造方法、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及触摸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2025B
CN101752025B CN2009102259077A CN200910225907A CN101752025B CN 101752025 B CN101752025 B CN 101752025B CN 2009102259077 A CN2009102259077 A CN 2009102259077A CN 200910225907 A CN200910225907 A CN 200910225907A CN 101752025 B CN101752025 B CN 1017520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adhesive phase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dhesive
conductiv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2590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2025A (zh
Inventor
保井淳
佐竹正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52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2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2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20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6Drying; Softening; Cleaning
    • B32B38/164Dry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9Laminated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14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s or films on insulating-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9/00Parameters for the laminating or treatment process; Apparatus details
    • B32B2309/02Tempera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10/00Treatment by energy or chemical effects
    • B32B2310/04Treatment by energy or chemical effects using liquids, gas or steam
    • B32B2310/0445Treatment by energy or chemical effects using liquids, gas or steam using gas or flames
    • B32B2310/0454Hot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8Touch scre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4Layer or component removable to expose adhesive
    • Y10T428/1476Release lay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8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having an adhesive outermost layer
    • Y10T428/2848Three or more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 Cabl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当应用于触摸面板等时能降低粘合剂层的视觉辨认性问题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及其制造方法、透明导电性层叠体以及触摸面板。一种第一透明塑料膜基材(1)的一个面具有透明导电性薄膜(2),并且在第一透明塑料膜基材(1)的另一个面具有粘合剂层(3)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其特征在于,上述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中使用的粘合剂层(3)的贴合于第一透明塑料膜基材(1)一侧的表面(3a)的表面粗糙度Ra为2~130nm。

Description

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及其制造方法、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及触摸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该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经适当加工处理后,用于液晶显示器、电致发光显示器等新型显示方式以及触摸面板等中的透明电极。此外,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还可以用于透明物品的防静电以及电磁波屏蔽、液晶调光玻璃、透明加热器等。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透明导电性薄膜,熟知的有在玻璃上形成了氧化铟薄膜的所谓的导电性玻璃,但由于导电性玻璃的基材是玻璃,因此可挠性、加工性差,根据用途的不同,有时存在无法使用的情况。为此,近年来,从可挠性、加工性以及耐冲击性优异、轻量等优点出发,使用将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为代表的各种塑料膜作为基材的透明导电性薄膜。
上述透明导电性薄膜中,在透明塑料膜基材的一个面设置透明导电性薄膜,并且在透明塑料膜基材的另一个面通过具有粘合剂层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的粘合剂层贴合了透明基体,作为透明导电性层叠体使用(专利文献1)。
应用于上述透明导电性薄膜的粘合剂层主要采用丙烯酸系粘合剂。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贴合的透明导电性薄膜由于具有高透光性,因此当斜向观察使用了透明导电性薄膜的显示装置时,存在如下问题:浮现由丙烯酸系粘合剂引起的格子状不均及筋状不均、所谓的涂布不均,这有时会对视觉辨认性带来很大影响。
关于粘合剂层,已提出控制涂布厚度、表面粗糙度。例如,在脱模面的表面粗糙度控制得较小的脱模基材上形成粘合剂层,将该粘合剂层转印到保护薄膜,由此在保护薄膜上形成表面粗糙度控制得较小的粘合剂层(专利文献2)。但是,根据上述专利文献,也未能改善由粘合剂层的不均引起的视觉辨认性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6-3099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5-3069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将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用于触摸面板等时能降低粘合剂层的视觉辨认性问题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和它的制造方法以及透明导电性层叠体。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采用上述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或透明导电性层叠体的触摸面板。
本申请的发明者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利用下述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等能实现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在第一透明塑料膜基材的一个面具有透明导电性薄膜,并且在上述第一透明塑料膜基材的另一个面具有粘合剂层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其特征在于,使上述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中使用的上述粘合剂层的贴合于上述第一透明塑料膜基材一侧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2~130nm。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的粘合剂层,贴合有第二透明塑料膜基材。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使用1张上述本发明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或上述本发明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本发明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在脱模片上涂布粘合剂涂布液的工序;以及对上述粘合剂涂布液进行温度为30~80℃、风速为0.5~15m/秒的第一干燥工序和温度为90~160℃、风速为0.1~25m/秒的第二干燥工序来形成粘合剂层的工序。
本发明者发现:透明导电性膜上的粘合剂层的表面粗糙度Ra、特别是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正交方向)的表面粗糙度Ra对视觉辨认性影响大。本发明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的粘合剂层的表面粗糙度Ra被控制在2~130nm,因而所形成的粘合剂层没有涂布不均。因此,粘合剂层的涂布不均引起的视觉辨认性的下降得到抑制,从而能提高显示装置的视觉辨认性、特别是斜向的视觉辨认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    第一透明塑料膜基材
1’  第二透明塑料膜基材
2    透明导电性薄膜
3    粘合剂层
4    脱模片
5    底涂层(under coat)
6    硬涂层(hard coat)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图1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中,在第一透明塑料膜基材1的一个面具有透明导电性薄膜2,在第一透明塑料膜基材1的另一个面隔着粘合剂层3设有脱模片4。上述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中使用的粘合剂层3的与第一透明塑料膜基材1贴合一侧的表面3a的表面粗糙度Ra为2~130nm。图2所示为在图1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中,在第一透明塑料膜基材1的一个面,隔着底涂层5设有透明导电性薄膜2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底涂层5为一层,也可以设置多层底涂层5。在形成了上述透明导电性薄膜2的薄膜基材1的另一个面,隔着粘合剂层3设有脱模片4。
本发明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中,粘合剂层表面3a的表面粗糙度Ra为2~130nm。上述表面粗糙度Ra优选为10~120nm,更优选为20~110nm。当上述表面粗糙度Ra超过130nm时,粘合剂层的不均显著,会对视觉辨认性带来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若上述表面粗糙度Ra不足2nm,则会对生产率带来显著的不良影响。
作为上述第一透明塑料膜基材1,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使用具有透明性的各种塑料膜。该塑料膜由一层薄膜形成。例如,作为其材料,可以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乙酸酯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聚偏氯乙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苯硫醚系树脂等。其中,特别优选聚酯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和聚芳酯系树脂。
上述薄膜基材1的厚度通常为10~200μm,优选为20~180μm,进一步优选为30~150μm。若薄膜基材1的厚度不足10μm,则薄膜基材1的机械强度不足,易引起断裂。另一方面,若厚度超过200μm,则在透明导电性薄膜2的制薄膜加工中要减少投入量,并且会对气体或水分的去除工序带不良影响,可能会有损生产率。
对于上述薄膜基材1,可以对表面事先实施溅射、电晕放电、火焰、紫外线照射、电子射线照射、化成、氧化等蚀刻处理或下涂处理,来提高其上设置的透明导电性薄膜2或底涂层5与上述薄膜基材1的密合性。另外,在设置透明导电性薄膜2或底涂层5前,根据需要可以通过溶剂洗涤或超声波洗涤等进行除尘、净化。
作为上述透明导电性薄膜2的构成材料,优选含有氧化锡的氧化铟、含有锑的氧化锡等金属氧化物。
透明导电性薄膜2的厚度没有特殊限制,形成具有其表面电阻为1×103Ω/以下的良好的导电性的连续被薄膜时,优选厚度为10nm以上。薄膜厚过厚时,会引起透明性下降等,因此优选为15~35nm,更优选为20~30nm的范围内。若厚度不足10nm,则表面电阻提高,并且很难行形成连续被薄膜。另外,若超过35nm,则会引起透明性下降。
作为透明导电性薄膜2的形成方法,没有特殊限制,可以采用目前公知的方法。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例示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另外,还可以根据所需的薄膜厚来采用合适的方法。
底涂层5可以由无机物、有机物或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物来形成。例如,作为无机物,可以列举NaF(1.3)、Na3AlF6(1.35)、LiF(1.36)、MgF2(1.38)、CaF2(1.4)、BaF2(1.3)、SiO2(1.46)、LaF3(1.55)、CeF3(1.63)、Al2O3(1.63)等无机物[上述各材料的括号内的数值为光的折射率]。其中,优选使用SiO2、MgF2、Al2O3等。特别优选SiO2。此外,还可以使用在氧化铟中含有10~40重量份左右的氧化铈、0~20重量份左右的氧化锡的复合氧化物。
由无机物来形成底涂层时,可以通过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等干式工序或湿式法(涂布法)等来形成。作为形成底涂层的无机物,如上所述优选SiO2。若采用湿式法,可以通过涂布硅胶等来形成SiO2薄膜。
作为有机物,可以列举丙烯酸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醇酸树脂、硅氧烷系聚合物、有机硅烷缩合物等。这些有机物至少要使用1种。作为有机物,特别优选使用由三聚氰胺树脂和醇酸树脂和有机硅烷缩合物的混合物形成的热固型树脂。
当形成多层底涂层5时,从得到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的加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从薄膜基材1开始的第一层的底涂层由有机物形成,距离薄膜基材1最远的底涂层由无机物形成。因此,当底涂层5为2层时,优选从薄膜基材1开始的第一层的底涂层由有机物形成、第二层由无机物形成。
底涂层5的厚度没有特殊限制,从光学设计、防止上述薄膜基材1产生低聚物的观点出发,通常为1~300nm左右,优选为5~300nm。另外,当设有2层以上底涂层5时,各层的厚度为5~250nm左右,优选为10~250nm。
在本发明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中,作为粘合剂层3的粘合剂,优选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
丙烯酸系粘合剂使用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单体单元为主要骨架的丙烯酸系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另外,(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本发明的(甲基)为同样的意思。构成丙烯酸系聚合物的主要骨架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14左右,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具体例子,可以例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酸酯等,它们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其中,优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9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为了改善胶粘性和耐热性,在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中可以通过共聚导入1种以上各种单体。作为这种共聚单体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含羧基单体、含羟基单体、含氮单体(包括含杂环单体)、含芳香族单体等。
作为含羧基单体,例如可以列举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羧基戊酯、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等。其中,优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
作为含羟基单体,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羟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羟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羟基月桂酯或丙烯酸(4-羟基甲基环己基)甲酯等。
作为含氮单体,例如可以列举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N-苯基马来酰亚胺;N-丙烯酰基吗啉;(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己基(甲基)丙烯酰胺、N-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基(甲基)丙烯酰胺或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酰胺等(N-取代)酰胺系单体;(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氨基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酯3-(3-吡啶基)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氨基烷基酯系单体;(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系单体;N-(甲基)丙烯酰氧基亚甲基琥珀酰亚胺或N-(甲基)丙烯酰基-6-氧基六亚甲基琥珀酰亚胺、N-(甲基)丙烯酰基-8-氧基八亚甲基琥珀酰亚胺、N-丙烯酰基吗啉等琥珀酰亚胺系单体等作为用于改性的单体的例子。
作为含芳香族单体,例如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等。
除上述单体外,还可以列举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含酸酐基单体;丙烯酸的己内酯加成物;苯乙烯磺酸或丙烯磺酸、2-(甲基)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酰胺丙磺酸、(甲基)丙烯酸磺酸丙酯、(甲基)丙烯酰氧基萘磺酸等含磺酸基单体;2-羟基乙基丙烯酰磷酸酯等含磷酸基单体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哌啶酮、乙烯基嘧啶、乙烯基哌嗪、乙烯基吡嗪、乙烯基吡咯、乙烯基咪唑、乙烯基噁唑、乙烯基吗啉、N-乙烯基羧酸酰胺类、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N-乙烯基己内酰胺等乙烯基系单体;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氰基丙烯酸酯系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含环氧基丙烯酸系单体;(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二醇、(甲基)丙烯酸甲氧基聚丙二醇等二元醇系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四氢呋喃酯、氟(甲基)丙烯酸酯、硅酮(甲基)丙烯酸酯或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等丙烯酸酯系单体等。
其中,从与交联剂的反应性良好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含羟基单体。从胶粘性、胶粘耐久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丙烯酸等含羧基单体。
丙烯酸系聚合物中的上述共聚单体的比例,没有特殊限制,按重量比率计,为50重量%以下。优选为0.1~1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5~8重量%,更优选为1~6重量%。
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没有特殊限制,重均分子量优选为30万~250万左右。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制造,可以采用各种公知的方法来制造,例如可以适当选择本体聚合法、溶液聚合法、悬浮聚合法等自由基聚合法。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氮杂系、过氧化物系等各种公知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反应温度通常为50~80℃左右,反应时间为1~8小时。上述制造方法中,优选溶液聚合法,作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溶剂,一般采用乙酸乙酯、甲苯等。
形成本发明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剂除了含有基础聚合物外还可以含有交联剂。利用交联剂,能提高与透明导电性薄膜的密合性和耐久性,并能实现高温下的可靠性以及保持粘合剂自身的形状。当基础聚合物为丙烯酸系聚合物时,作为交联剂,可以适当使用异氰酸酯系、环氧系、过氧化物系、金属螯合物系、噁唑啉系等。这些交联剂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可以采用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列举甲苯二异氰酸酯、氯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异氰酸酯单体以及将这些异氰酸酯单体与三羟甲基丙烷等加成后得到的加成系异氰酸酯化合物;异氰脲酸酯化物、双缩脲型化合物以及与公知的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丙烯酰基多元醇、聚丁二烯多元醇、聚异戊二烯多元醇等加成反应得到的氨基甲酸乙酯预聚物型异氰酸酯等。
作为环氧系交联剂,例如可以列举双酚A表氯醇型的环氧树脂。作为环氧系交联剂,例如可以列举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甘油二缩水甘油醚、甘油三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二缩水甘油基苯胺、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二甲苯二胺、1,3-双(N,N-二缩水甘油基氨基甲基)环己烷、N,N,N’,N’-四缩水甘油基氨基苯基甲烷、三缩水甘油基异氰脲酸酯、间-N,N-二缩水甘油基氨基苯基缩水甘油醚、N,N-二缩水甘油基甲苯胺以及N,N-二缩水甘油基苯胺等。
作为过氧化物系交联剂,可以采用各种过氧化物。作为过氧化物,可以列举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酯)、过氧化二碳酸二(4-叔丁基-环己基)酯、过氧化二碳酸二仲丁酯、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过氧化特戊酸叔己酯、过氧化特戊酸叔丁酯、过氧化二月桂酰、过氧化二正辛酰、1,1,3,3-四甲基丁基过氧化异丁酸酯、1,1,3,3-四甲基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酸酯、过氧化二(4-甲基苯甲酰)、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异丁酸叔丁酯等。其中,特别优选使用交联反应效率优异的过氧化二碳酸二(4-叔丁基环己基)酯、过氧化二月桂酰、过氧化二苯甲酰。
交联剂的用量,相对于丙烯酸系聚合物100重量份,为10重量份以下,优选为0.01~5重量份,更优选为0.02~3重量份。若交联剂的使用比例超过10重量份,则可能会出现交联过度,胶粘性下降,从此观点出发不优选。
此外,在上述胶粘剂中还可以根据需要在不脱离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适当使用增粘剂、增塑剂、玻璃纤维、玻璃珠、金属粉、其他无机粉末等构成的填充剂、颜料、着色剂、填充剂、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硅烷偶联剂等各种添加剂。另外,还可以含有微粒制成显示光扩散性的粘合剂层等。
本发明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可以通过实施如下工序来获得:在脱模片上涂布粘合剂涂布液的工序以及由上述粘合剂涂布液形成粘合剂层的工序。
实施上述涂布工序时,制备粘合剂涂布液。粘合剂涂布液可以是溶液或分散液中的任一种。当为溶液时,作为溶剂,例如可以使用甲苯等芳香族系溶剂、乙酸乙酯等酯系溶剂。粘合剂涂布液的浓度通常为2~80重量%左右,优选为5~60重量%,更优选为7~50重量%。
脱模片上的粘合剂涂布液的涂布方法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可以采用等边缘封闭式模具涂布(日文:クロ一ズドェッジダィ)(英文:closed edgedie)、槽口模头(英文:slot die)式涂布等模涂法;反式涂布法、凹版涂布法等辊涂法、旋转涂布法、丝网涂布法、喷注式涂布法、浸渍法、喷雾法等。
上述粘合剂涂布液的涂布工序中,形成的粘合剂层的干燥厚度可以适当调节,通常为1~40μm左右,优选为3~35μm,更优选为5~30μm。
若粘合剂层的厚度过薄,则易产生笔瘪痕(日文:ペン打痕),不适合作为触摸面板用粘合剂层。另一方面,若过厚,则会有损透明性,对于粘合剂层的形成及各种被粘体上的贴合作业性、以及成本方面均不利。
接着,将脱模片上涂布的上述粘合剂涂布液干燥,形成表面粗糙度Ra为2~130nm的粘合剂层。上述粘合剂层的形成例如可以如下来进行:实施温度为30~80℃、风速为0.5~15m/秒的第一干燥工序后,实施温度为90~160℃、风速为0.1~25m/秒的第二干燥工序。
通过第一干燥工序,使粘合剂涂布液的溶剂蒸发的同时,形成表面粗糙度Ra为2~130nm的粘合剂层表面。然后,通过第二干燥工序,将上述表面粗糙度Ra为2~130nm的粘合剂层固化形成粘合剂层。
第一干燥工序的温度为30~80℃,优选为35~70℃,更优选为40~60℃。当上述温度不足30℃时,溶剂干燥所需时间过多,从生产率的观点出发不优选。另一方面,若温度超过80℃,则干燥过度,无法将粘合剂层表面控制到上述表面粗糙度Ra。另外,风速为0.5~15m/秒,优选为0.5~10m/秒,更优选为1~5m/秒。当上述风速小于0.5m/秒时,溶剂干燥所需时间过多,从生产率观点出发不优选。另一方面,若风速大于15m/秒,则干燥过度,无法将粘合剂层表面控制到上述表面粗糙度Ra。第一干燥工序中的处理时间为10秒~30分钟左右,优选为30秒~20分钟,更优选为45秒~10分钟。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干燥工序中的处理时间要考虑到与温度、风速的关系来控制以使粘合剂层表面为上述表面粗糙度Ra。
第二干燥工序的温度为90~160℃,优选为130~160℃,更优选为135~155℃。当上述温度不足90℃时,溶剂干燥所需时间过多,从生产率的观点出发不优选。另一方面,若温度超过160℃,则粘合剂会着色,不优选。另外,风速为0.1~25m/秒,优选为1~23m/秒,更优选为5~20m/秒。当上述风速小于0.1m/秒时,溶剂干燥所需时间过多,从生产率观点出发不优选。另一方面,若风速大于25m/秒,则会对薄膜的移动性带来不良影响,不优选。第二干燥工序中的处理时间为10秒~20分钟左右,优选为20秒~10分钟,更优选为30秒~3分钟。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干燥工序中的处理时间要考虑到与温度、风速的关系进行控制使粘合剂层固化。
在上述第一干燥工序、第二干燥工序中,作为将温度控制到上述范围内的方法,例如可以使用烘箱、温风器、加热辊、远红外线加热器等。另外,在上述第一干燥工序、第二干燥工序中,作为将风速控制到上述范围内的送风手段,可以采用逆流式来实施。与上述送风手段之间的距离为10~100cm左右,优选为10~50cm。上述风速可以利用细小扇叶型数字风速计来测定。关于风速测定,采用风速计测定送风喷嘴下方、脱模片上的粘合剂涂布液的上方3cm位置的风速。风速计采用日本加野麦克斯株式会社制的风速计MODEL1560/SYSTEM6243。
对于上述第一透明塑料膜基材1的一个面形成的粘合剂层3,在23℃下的储藏弹性模量(G’)优选为20000~500000Pa,更优选为70000~200000Pa。当上述储藏弹性模量(G’)小于20000Pa而过小时,易产生笔瘪痕,不适合作为触摸面板用粘合剂层。另一方面,当上述储藏弹性模量(G’)大于500000Pa而过大时,胶粘性差,因而不优选。
本发明的储藏弹性模量(G’)是动态机械特性之一,在JIS-K-7244-1塑料-动态机械特性的试验方法-第一部:通则中有记载,本发明的G’指在该JIS-K7244-1表4的部分2中通过扭转变形模式得到的值。
若认为应力是单位容积的能量,则从外部对聚合物试验片赋予机械能使其发生正弦运动,赋予的能量的一部分通过弹性被储藏到聚合物内,剩余部分通过内部摩擦变成热量消失。此时,试验中的发热引起的温度上升非常小,因此近似为恒温。这里,储藏弹性模量G’相当于被储藏的部分,损失弹性模量G”相当于通过内部摩擦而消失的部分。因此,G’表示硬度的程度,G”表示粘性的程度。
粘合剂的情况下,G’表示粘合剂层相对于来自外部的力的应力的程度,若G’大,则产生的应力变大,玻璃的翘曲也越厉害。反之,若G’小,则由于过软而导致加工性、作业性下降。
上述粘合剂层的凝胶分数优选为70~98重量%,进一步优选为85~98重量%,更优选为88~95重量%。当上述凝胶分数过小时,易产生笔瘪痕,不适合作为触摸面板用粘合剂层。另一方面,若上述凝胶分数过大,则胶粘性差,因而不优选。
另外,虽然图1、图2中未图示,但优选在薄膜基材1和粘合剂层3之间设置低聚物转移防止层。作为该转移防止层的形成材料,采用能形成透明薄膜的适宜材料,可以是无机物、有机物或它们的复合材料。其薄膜厚优选为0.01~20μm。在该转移防止层的形成中,多采用使用涂布机的涂布法或喷雾法、旋转涂布法、线涂布法(Inline coating)等,但也可以采用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喷雾热分解法、化学镀法、电镀法等方法。在涂布法中,可以使用丙烯酸系树脂、氨基甲酸乙酯系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UV固化型树脂、环氧系树脂等树脂成分或它们与氧化铝、氧化硅、云母等无机粒子的混合物。另外,还可以通过2层以上的共挤出来形成使基材成分具备了转移防止层的功能的基板。在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喷雾热分解法、化学镀法、电镀法等方法中,可以使用金、银、铂、钯、铜、铝、镍、铬、钛、铁、钴或锡以及它们的合金等金属、或氧化铟、氧化锡、氧化钛、氧化镉或它们的混合物等金属氧化物、碘化钢等其他金属化合物。
粘合剂层3可以借助结合层(anchor coat)提高结合力。结合层通常设在薄膜基材1一侧。
作为上述结合层的材料,只要是能提高粘合剂的结合力的材料即可,没有特殊限制。具体而言,可以使用在同一分子内具有氨基、乙烯基、环氧基、巯基、氯基等反应性官能团和水解性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硅烷系偶联剂、同一分子内具有含钛水解性亲水基和有机官能性基团的钛酸酯系偶联剂、同一分子内具有含铝水解性亲水基和有机官能性基团的铝酸酯系偶联剂等所谓的偶联剂、环氧系树脂、异氰酸酯系树脂、氨基甲酸乙酯系树脂、酯氨基甲酸乙酯系树脂等具有有机反应性基团的树脂。从工业操作容易性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含有硅烷系偶联剂的层。
本发明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的制造方法,只要是能得到上述结构的薄膜的方法即可,没有特殊限制。通常,关于上述粘合剂层3,在第一透明塑料膜基材1的一个面形成透明导电性薄膜2(有时含有底涂层5)制造透明导电性薄膜后,在该透明导电性薄膜的另一面形成粘合剂层3。粘合剂层3可以如上所述那样在薄膜基材1上直接形成,也可以在脱模片4设置粘合剂层3,然后将其贴合到上述薄膜基材1。采用后一种方法时,由于能在辊状薄膜基材1上连续进行粘合剂层3的形成,因此在生产率方面更加有利。
关于图3所示的第二透明塑料膜基材1’的贴合,可以先在第二透明塑料膜基材1’上设置粘合剂层3,然后在其上贴合薄膜基材1,也可以反过来先在薄膜基材1设置上述粘合剂层3,然后在其上贴合第二透明塑料膜基材1’。采用后一种方法时,由于能在辊状薄膜基材1上连续进行粘合剂层3的形成,因此在生产率方面更加有利。
如图3所示,第二透明塑料膜基材1’除了可以制成单层结构外,还可以制成通过透明粘合剂层将2张以上的第二透明塑料膜基材1’贴合得到的复合结构,该复合结构能进一步提高层叠体整体的机械强度等。另外,图3中,取代了图1所示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的脱模片4,形成贴合有第二透明塑料膜基材1’的结构,代替图2所示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的脱模片4,同样可以制成贴合有第二透明塑料膜基材1’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
对采用单层结构作为上述第二透明塑料膜基材1’的情况进行说明。当在贴合了单层结构的第二透明塑料膜基材1’后也要求透明导电性层叠体为可挠性时,作为第二透明塑料膜基材1’,通常采用厚6~300μm左右的塑料膜。当没有特殊要求可挠性时,第二透明塑料膜基材1’通常采用厚0.05~10mm左右的玻璃板以及薄膜状或板状的塑料。作为塑料的材质,可以列举与上述薄膜基材1同样的材料。在采用多层结构作为上述第二透明塑料膜基材1’的情况下,优选制成与上述相同的厚度。
上述透明导电性层叠体中,可以在第二透明塑料膜基材1’的一个面或两个面上设置硬涂层。图4中,在第二透明塑料膜基材1’的一个面(不与粘合剂层3贴合的面)上设有硬涂层6。上述硬涂层6可以通过对第二透明塑料膜基材1’实施硬涂处理来获得。硬涂处理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来进行:涂布丙烯酸·氨基甲酸乙酯系树脂或硅氧烷系树脂等硬质树脂进行固化处理。硬涂处理时,在上述丙烯酸·氨基甲酸乙酯系树脂或硅氧烷系树脂等硬质树脂中掺入硅酮树脂等将表面粗面化,并且可形成无眩(no glare)面,所述无眩面能够防止在实际作为触摸面板等应用时由镜面作用所引起的映射。
关于硬涂层的厚度,若厚度薄,则硬度不足,另一方面,若过厚,则有可能产生裂缝。若还考虑到防止弯曲的特性等,优选的硬涂层的厚度为0.1~30μm左右。
另外,根据需要,可以在上述第二透明塑料膜基材1’的外表面(不与粘合剂层3贴合的面),除设置上述硬涂层6外,还设置用以提高视觉辨认性的防眩处理层或防反射层。
本发明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或透明导电性层叠体,用于触摸面板及液晶显示器等各种装置的形成等。特别是可以优选用作触摸面板用电极板。
关于触摸面板,通过将具有透明导电性薄膜的触摸侧的触摸面板用电极板和具有透明导电性薄膜的显示侧的触摸面板用电极板,以透明导电性薄膜之间相对置的方式隔着隔离件而对置配制,从而由本发明的透明导电性薄膜构成的触摸面板用电极板可以用于触摸侧、显示侧的任一触摸面板用电基板。特别是,使用了本发明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或透明导电性层叠体的触摸面板用电极板,由粘合剂引起的不均大大减少,显示特性令人满意,因而优选。
[实施例]
以下,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当本发明在不超出其主要技术内容的前提下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另外,各例中,份、%均为重量基准。
制造例1
<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制备>
在具有导氮管、冷却管的四口烧瓶中,装入丙烯酸丁酯96.5份、丙烯酸3份、丙烯酸2-羟乙酯0.5份、2,2’-偶氮二异丁腈0.15份和乙酸乙酯100份,充分氮置换后,在氮气流下一边搅拌,一边在60℃下反应8小时,得到重均分子量为165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相对于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100份,掺入异氰酸酯系交联剂(日本聚氨酯株式会社制、犒乃特(日文:コロネ一ト)L)0.5份,制备粘合剂涂布液(固体成分12%)。
制造例2
<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制备>
在具有导氮管、冷却管的四口烧瓶中,装入丙烯酸丁酯99.5份、丙烯酸4-羟丁酯0.5份、2,2’-偶氮二异丁腈0.15份和乙酸乙酯100份,充分氮置换后,在氮气流下一边搅拌,一边在60℃下反应8小时,得到重均分子量为165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相对于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100份,掺入作为交联剂的异氰酸酯系交联剂(日本聚氨酯株式会社制、犒乃特L)0.1份、环氧系交联剂(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泰特拉斗(日文:テトラッド)C)0.05份,制备粘合剂涂布液(固体成分11.5%)。
制造例3
<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制备>
在具有导氮管、冷却管的四口烧瓶中,装入丙烯酸丁酯90份、丙烯酸4份、丙烯酰吗啉5份、丙烯酸4-羟乙酯1份、2,2’-偶氮二异丁腈0.15份和乙酸乙酯100份,充分氮置换后,在氮气流下边搅拌,边在60℃下反应8小时,得到重均分子量为165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相对于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100份,掺入作为交联剂的异氰酸酯系交联剂(日本聚氨酯株式会社制、犒乃特L)0.3份,制备粘合剂涂布液(固体成分11.5%)。
实施例1
在实施了脱模处理的聚酯膜(脱模片A,三菱化学聚酯公司制,商品名大雅侯璐(ダィャホィル)MRF#38,厚度38μm)的脱模处理面(表面粗糙度为21nm)上,利用模涂布机(die coater)涂布制造例1中得到的粘合剂涂布液并使干燥厚度为22μm后,在80℃的烘箱中,送1分钟风速为15m/秒的风,实施第一干燥工序。接着,通过送2分钟温度为150℃、风速为15m/秒的风,实施第二干燥工序,在脱模片A上形成粘合剂层。
对上述得到的粘合剂层的表面粗糙度Ra进行如下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表面粗糙度Ra>
于得到的带脱模片A的粘合剂层,贴合另一脱模片B(实施了脱模处理的聚酯薄膜,三菱化学聚酯公司制,商品名大雅侯璐MRF#38,厚度38μm)。然后,将原先贴合的脱模片A剥离,贴合到玻璃(MATSUNAMIGLASS公司制,MICRO SLIDE GLASS)上,以此作为样品。将该样品按照后贴合的脱模片B朝上的方式放置,然后将该脱模片B从粘合剂层剥离,测定该粘合剂层的表面粗糙度Ra。测定时,使用WYKO NT3300(非接触三维粗糙度测定装置,日本VEECO公司制),在20mm×20mm的范围内观察,在与粘合剂层的涂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间隔5mm,测定3点的表面粗糙度Ra。表1所示为测得的表面粗糙度Ra的平均值。另外,表面粗糙度Ra是根据JIS B0601测定的值。
(底涂层的形成)
作为薄膜基材,采用在厚2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以下称为PET薄膜)的一个面设有转移防止层(由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系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形成,厚度1μm)得到的薄膜基材。在该薄膜基材的另一个面,利用三聚氰胺树脂∶醇酸树脂∶有机硅烷缩合物的重量比为2∶2∶1的热固性树脂,形成厚180nm的第一层底涂层。接着,在第一层底涂层上,通过电子束加热法,在1.33×10-2~2.67×10-2Pa的真空度下真空蒸镀SiO2,形成厚40nm的第二层底涂层(SiO2膜)。
(透明导电性薄膜的形成)
接着,在第二层底涂层上,在由氩气80%和氧气20%形成的5.33×10-2Pa的氛围气中,通过采用了氧化铟95重量%、氧化锡5重量%的反应性溅射法,形成厚20nm的ITO膜,得到透明导电性膜。得到的ITO膜为无定形。
(带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的制作)
在设于上述脱模片A上的粘合剂层,贴合上述透明导电性膜(未形成ITO膜一侧的面),制作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ITO膜的表面电阻值为300Ω/□。ITO膜的表面电阻值(Ω/□)采用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ロ一レスタ一电阻测定仪来测定。
实施例2~实施例7、比较例1~比较例3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粘合剂涂布液的种类、第一干燥工序的条件、第二干燥工序的条件按表1所示那样改变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
对上述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的视觉辨认性,进行如下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视觉辨认性>
从得到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剥离脱模片后,贴合到玻璃基板上,按下述标准通过肉眼从正面和倾斜45°这2个方向观察视觉辨认性。
◎:视觉辨认性没问题。
○:能确认有些不均,但为没有问题的水平。
×:视觉辨认性有问题。
表1
[表1]
Figure G2009102259077D00171

Claims (9)

1.一种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其特征在于,
其在第一透明塑料膜基材的一个面具有透明导电性薄膜,并在所述第一透明塑料膜基材的另一个面具有粘合剂层,
其中所述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中使用的所述粘合剂层的贴合于所述第一透明塑料膜基材一侧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2~13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粘合剂层的粘合剂,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存在于所述透明导电性薄膜和所述第一透明塑料膜基材之间的至少一层底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贴合于所述粘合剂层的与所述第一透明塑料膜基材相反侧的表面的脱模片。
5.一种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在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的粘合剂层,贴合有第二透明塑料膜基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透明塑料膜基材的一个面或两个面的硬涂层。
7.一种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至少使用1张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
8.一种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至少使用1张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
9.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是制造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的方法,
包括如下工序:
在脱模片上涂布粘合剂涂布液的工序;以及
对所述粘合剂涂布液进行温度为30~80℃、风速为0.5~15m/秒的第一干燥工序和温度为90~160℃、风速为0.1~25m/秒的第二干燥工序来形成粘合剂层的工序,所述第一干燥工序的处理时间为10秒~30分钟,所述第二干燥工序的处理时间为10秒~20分钟。
CN2009102259077A 2008-12-09 2009-11-23 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及其制造方法、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及触摸面板 Active CN1017520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13441 2008-12-09
JP2008313441A JP4805999B2 (ja) 2008-12-09 2008-12-09 粘着剤層付き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透明導電性積層体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2025A CN101752025A (zh) 2010-06-23
CN101752025B true CN101752025B (zh) 2011-12-21

Family

ID=42231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259077A Active CN101752025B (zh) 2008-12-09 2009-11-23 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及其制造方法、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及触摸面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43634A1 (zh)
JP (1) JP4805999B2 (zh)
KR (1) KR101035222B1 (zh)
CN (1) CN101752025B (zh)
TW (1) TWI3840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48629A (ja) * 2010-05-27 2011-12-08 Meihan Shinku Kogyo Kk 透明導電性基材
JP5848565B2 (ja) * 2010-09-29 2016-01-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き樹脂フィルム、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JP5645581B2 (ja) * 2010-10-05 2014-12-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KR101385844B1 (ko) 2010-10-20 2014-04-2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터치 패널용 점착제 조성물
KR101435240B1 (ko) * 2010-10-27 2014-08-2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터치 패널
JP5101719B2 (ja) 2010-11-05 2012-12-1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タッチパネル
CN102097157A (zh) * 2010-11-23 2011-06-15 苏州禾盛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背胶式透明导电膜
JP5529720B2 (ja) * 2010-12-15 2014-06-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き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EP2703963B1 (en) * 2011-04-29 2020-02-12 Nissha Printing Co., Ltd. Spacer-less input device
JP5844996B2 (ja) 2011-05-11 2016-01-2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積層体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TWI475085B (zh) * 2011-07-19 2015-03-01 Lg Chemical Ltd 觸碰面板
JP5922356B2 (ja) * 2011-09-02 2016-05-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き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JP5925447B2 (ja) * 2011-09-02 2016-05-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き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JP5893881B2 (ja) * 2011-09-26 2016-03-2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用粘着剤層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用粘着剤層、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394561B2 (ja) * 2011-12-19 2014-01-2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フィルム用キャリアフィルム及び積層体
CN104067352B (zh) * 2012-01-31 2015-07-15 东丽薄膜先端加工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性膜、触摸面板及显示装置
JP6220495B2 (ja) * 2012-03-01 2017-10-25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用透明両面粘着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DE102012203623A1 (de) * 2012-03-07 2013-09-12 Tesa Se Verbundsystem zur Verkapselung elektronischer Anordnungen
CN102623080A (zh) * 2012-04-16 2012-08-01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溶液法/印刷涂布工艺的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JP5942725B2 (ja) * 2012-09-18 2016-06-29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導電性シート
RU2654050C2 (ru) * 2012-12-18 2018-05-16 Лэнксесс Бутил Пте. Лтд. Прозрачный вулканизируемый пероксидом бутилкаучук
CN105659333A (zh) 2013-08-16 2016-06-08 Lg化学株式会社 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US20170210063A1 (en) * 2014-08-04 2017-07-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Finishing system for 3d printed components
JP6577708B2 (ja) * 2014-12-05 2019-09-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ッチセンサ
KR102393911B1 (ko) * 2015-05-27 2022-05-03 데쿠세리아루즈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적층 박막, 및 적층 박막의 제조 방법
JP2016075914A (ja) * 2015-10-26 2016-05-12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用透明両面粘着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68686B2 (ja) * 1993-04-20 1999-03-1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ペン入力用タツチパネル
JP2000246856A (ja) * 1999-03-02 2000-09-12 Toyobo Co Ltd 光学用易接着フィルム
JP2001071439A (ja) * 1999-09-02 2001-03-21 Toyobo Co Ltd 光学用易接着フィルム
JP3668439B2 (ja) * 2001-06-14 2005-07-06 ソニー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接着フィルム
JP4169268B2 (ja) * 2002-09-13 2008-10-2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被膜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光学機能層、光学素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4455139B2 (ja) 2004-04-21 2010-04-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用マザーガラス保護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用途
TW200745923A (en) * 2005-10-20 2007-12-16 Nitto Denko Corp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minate body and touch panel equipped with above
JP4673344B2 (ja) * 2007-06-07 2011-04-2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用粘着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035222B1 (ko) 2011-05-18
JP4805999B2 (ja) 2011-11-02
TW201028456A (en) 2010-08-01
CN101752025A (zh) 2010-06-23
TWI384050B (zh) 2013-02-01
JP2010140670A (ja) 2010-06-24
KR20100066361A (ko) 2010-06-17
US20100143634A1 (en) 2010-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52025B (zh) 带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及其制造方法、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及触摸面板
TWI779319B (zh) 附觸控感測機能之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CN101679819B (zh) 光学部件用粘合剂组合物、光学部件用粘合剂层、粘合型光学部件、透明导电性层叠体、触摸面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4422979B (zh) 带透明导电膜用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4371582B (zh) 带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和触摸面板
CN103518239B (zh) 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和触摸面板
CN101802122B (zh) 粘合片、触摸面板用上部电极及图像显示装置
JP5725760B2 (ja) タッチパネル用粘着剤組成物に用いるアクリル系高分子化合物
CN105339455B (zh) 光学膜用粘合剂组合物、光学膜用粘合剂层、带粘合剂层光学膜、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层叠体
TWI611920B (zh) 用於窗片之層合物、含有該層合物之窗片以及含有該層合物之顯示裝置
TW202244227A (zh) 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用黏著劑層、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用積層體及可撓性圖像顯示裝置
CN103262013A (zh) 带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其制造方法及触摸面板
CN105647439B (zh) 光学层叠体
CN104769063B (zh) 透明双面粘合片及使用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04927691A (zh) 带粘合剂的树脂膜及使用其的光学层叠体
CN102796475A (zh) 光学薄膜用粘合剂组合物、光学薄膜用粘合剂层
TWI789372B (zh) 黏著劑組成物
CN103703395A (zh) 带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JP6599618B2 (ja) 粘着シート、及び、光学部材
CN102947404B (zh) 粘合剂层、粘合薄膜以及光学设备
JP5303614B2 (ja) 粘着剤層付き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透明導電性積層体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TW201936833A (zh) 附黏著劑層之光學膜、內嵌型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CN108368397A (zh) 附带粘合剂层的光学膜和光学层叠体
JP5520187B2 (ja)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用粘着剤層、粘着剤層付き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透明導電性積層体、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TWI814940B (zh)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影像顯示面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