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1903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1903A
CN101751903A CN200910258791A CN200910258791A CN101751903A CN 101751903 A CN101751903 A CN 101751903A CN 200910258791 A CN200910258791 A CN 200910258791A CN 200910258791 A CN200910258791 A CN 200910258791A CN 101751903 A CN101751903 A CN 101751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marking
display device
display screen
rear surfac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58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八十岛瑞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51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19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129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splay device, e.g. CRT or LCD monit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7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for detecting size, presence or position of origin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06F1/16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related to integrated 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main body with respect to the supporting surface, e.g. legs for adjusting the tilt angl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17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 G03G2215/0017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for scanning
    • G03G2215/0018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for scanning concerning the original's state of motion
    • G03G2215/00185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for scanning concerning the original's state of motion original at res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17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 G03G2215/00206Original medium
    • G03G2215/00312Other special typ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38Scanning displays; Scanning large surfaces, e.g. projection screens, writing bo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被放置在复印机的文件台上,使得复印机的读取区域与显示装置的显示屏互相面对。然后,显示装置的位置被调整成使得为直线且指示显示屏的短边位置的后表面识别标记和为文件台短边的短边基准线通过直线连接,以及使得为直线且指示显示屏长边位置的后表面识别标记和为文件台长边的长边基准线通过直线连接。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对2008年12月15日提交的第2008-318323号日本专利申请要求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所有内容通过引用而结合在本文中。
背景技术
本文公开的内容涉及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具有设置有显示屏的外壳。
近年来,广泛使用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是将诸如日程表和文件的信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在显示屏上显示信息的电子设备。这类显示装置小型并且重量轻,因此易于随身携带。当用户希望打印显示在这种显示装置的显示屏上的信息时,用户可以利用电缆将显示装置连接到打印机并且打印信息。然而,用户可能希望容易地输出显示在显示装置的显示屏上的信息,而无须将显示装置连接到打印机并进行打印设置。针对这种情况,已经提出使显示装置置于作为复印机的文件读取区域的文件台上,使得文件台和显示屏互相面对,并且显示在显示屏上的信息被复印(例如参见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第2006-254224号)。
发明内容
利用上述已知的显示装置,当用户尝试调整显示屏在文件台上的位置以便与复印机的读取区域对齐时,用户不能直接且可视地确定显示屏。因此,对于用户而言,可能难于将显示屏相对于复印机的读取区域的位置调整到最佳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显示屏的整个区域可能未被复印。
本文给出的宽泛原则的各种示范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在用户利用复印机复印显示装置的显示屏时允许用户容易地将显示装置的显示屏相对于复印机的读取区域的位置调整到最佳位置。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外壳,该外壳包括至少一个前表面和一个后表面;在该外壳的所述前表面上显示信息的显示屏;和识别标记,该识别标记设置在所述前表面之外的表面上并且指示所述显示屏在所述前表面上的位置。因此,即使在难于可视地检查显示装置的显示屏时,用户也可以利用识别标记作为指示将显示装置放置在复印机的文件台上,从而用户可以将显示屏相对于复印机的读取区域的位置调整到最佳位置。
识别标记可以设置在后表面上。当显示装置被放置成使得显示装置的显示屏和复印机的文件台互相面对时,用户可以可视地检查后表面。因此,即使在难于可视地检查显示装置的显示屏时,用户也可以利用设置在可被可视检查的后表面上的识别标记作为指示来将显示装置放置在复印机的文件台上,从而用户可以调整显示屏相对于复印机的读取区域的位置。
外壳可以包括侧表面和可以设置在该侧表面上的识别标记。当显示装置被放置成使得显示装置的显示屏与复印机的文件台互相面对并且文件盖关闭时,用户可以可视地检查侧表面。因此,即使在难于可视地检查显示装置的后表面时,用户也可以利用设置在可被可视检查的侧表面上的识别标记作为指示来将显示装置放置在复印机的文件台上,从而用户可以调整显示屏相对于复印机的读取区域的位置。
显示屏可以在正视图中具有矩形形状,并且识别标记可以指示显示屏外部轮廓的相邻两边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相邻两边在不同的方向上延伸,并且例如可以被用作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上的两个方向的指示。因此,即使在难于可视另外检查显示装置的显示屏时,用户也可以利用指示显示屏外部轮廓的相邻两边的位置的识别标记作为指示来将显示装置放置在复印机的文件台上,从而用户可以从两个方向来精确地调整显示屏相对于复印机的读取区域的位置。
显示屏可以在正视图中具有矩形形状,并且识别标记可以指示显示屏外部轮廓的至少一个角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利用指示显示屏外部轮廓的至少一个角的位置的识别标记作为指示来将显示装置放置在复印机的文件台上,从而用户可以调整显示屏相对于复印机的读取区域的位置。
识别标记可以指示显示屏外部轮廓的左上角的位置,作为至少一个角的位置。通常在多数情况下,显示屏的左上角可以被用作显示基准点。因此,用户可以利用指示显示屏外部轮廓的左上角的位置的识别标记作为指示来将显示装置放置在复印机的文件台上,从而用户可以调整显示屏相对于复印机的读取区域的位置。此外,显示屏上的显示基准点可以定位在复印机的读取区域内的任何期望位置处。
识别标记可以指示显示屏外部轮廓的右下角的位置,作为至少一个角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显示屏的右下角可以位于与显示屏的左上角相对的角处。因此,用户可以基于分别指示左上角和右下角位置的识别标记的位置关系而了解显示屏的尺寸。
识别标记可以指示显示屏外部轮廓的四个角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容易地了解显示屏的位置。进一步地,用户可以利用指示显示屏的四个角的识别标记作为指示来将显示装置放置在复印机的文件台上,从而用户可以容易地调整显示屏相对于复印机的读取区域的位置。
识别标记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识别标记中的一个指示显示屏外部轮廓的上部角,而多个识别标记的另一个指示显示屏外部轮廓的下部角。另外,多个识别标记中的一个可以不同于多个识别标记中的另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当用户不能可视地检查显示屏,用户也可以基于识别标记来确定显示装置的上下方向。
识别标记可以指示显示屏投影到所述后表面的区域的外部轮廓。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容易地了解整个显示屏的位置。因此,用户可以利用设置在后表面上的外部轮廓作为指示来将显示装置放置在复印机的文件台上,从而用户可以容易地调整显示屏相对于复印机的读取区域的位置。
识别标记可以指示显示屏的中心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利用指示显示屏中心位置的识别标记作为指示来将显示装置放置在复印机的文件台上,从而用户可以相对于复印机的读取区域的中心调整显示屏。
识别标记可以由线形成。在这种情况下,识别标记可以容易且低成本地被形成。
识别标记可以到达后表面和侧表面中的设置识别标记的至少一个表面的至少一个端部。在这种情况下,当用户调整显示屏相对于复印机的读取区域的位置时,用户可以直接使识别标记与复印机上的基准位置对齐。因此,用户可以精确地调整显示屏相对于读取区域的位置。
识别标记可以相对于外壳的外表面被形成为凹陷。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当用户在显示装置被放置成使得显示装置的显示屏和复印机的文件台互相面对的状态下关闭文件盖时,识别标记和文件盖也不会互相妨碍。因此文件盖可以被稳定地关闭。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示范实施例,其中:
图1是当从右上方观察时显示装置的正视立体图;
图2是当从左上方观察时显示装置的后视立体图,在该显示装置中,上侧表面和左侧表面各自设置有侧表面识别标记,而后表面设置有后表面识别标记;
图3是当从右下方观察时显示装置的后视立体图,在该显示装置中,下侧表面和右侧表面各自设置有侧表面识别标记,而后表面设置有后表面识别标记;
图4是显示显示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方块图;
图5是当从右上方观察时显示装置被放置在文件台上时复印机的立体图;
图6是当从左上方观察时当显示装置被放置在文件台上且文件盖关闭时复印机的立体图;
图7是当从左上方观察时后表面设置有箭头识别标记的显示装置的后视立体图;
图8是当从右下方观察时下侧表面和右侧表面各自设置有侧表面识别标记的显示装置的后视立体图;
图9是当从左上方观察时后表面设置有后表面识别标记的显示装置的后视立体图;
图10是当从左上方观察时后表面设置有正方形识别标记的显示装置的后视立体图;
图11是当从左上方观察时后表面设置有十字形识别标记和正方形识别标记的显示装置的后视立体图;
图12是当从左上方观察时后表面设置有凹陷识别标记的显示装置的后视立体图;
图13是当从左上方观察时后表面、上侧表面和左侧表面都设置有指示显示屏的外部轮廓和中心的识别标记的显示装置的后视立体图;
图14是当从右上方观察时当图13所示显示装置被放置在文件台上时复印机的立体图;以及
图15是片状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显示装置1的示范实施例。首先,将参照图1至图3说明显示装置1的物理构造。在图1中,页面的左右方向是显示装置1的左右方向,而页面的上下方向是显示装置1的上下方向。
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包括大体成矩形的平行六面体的外壳40。该外壳40包括前表面17、上侧表面181、下侧表面182、左侧表面183、右侧表面184和后表面19。显示信息(内容)的矩形显示屏10被设置在显示装置1的前表面17上。显示屏10的尺寸例如是A5纵向(portrait)尺寸。当显示信息时,显示屏10的左上角23是基准位置。显示屏10的短边形成在显示装置1的左右方向上。显示屏10的长边形成在显示装置1的上下方向上。操作部20被设置在外周部24上,在显示屏10右侧的长边的中心处。操作部20设置有多个按钮。当用户输入各种指令到显示装置1时,可以使用操作部20。尽管在附图中未显示,插入槽被设置在显示装置1的左侧表面183上。存储卡36(参见图4)可以被插到插入槽中。
如图2所示,后表面识别标记11和12被设置在显示装置1的后表面19上。后表面识别标记11和12为始于显示装置1的后表面19的直线,该直线指示显示屏10的位置(参见图1)。后表面识别标记11和12可以被印刷或形成为槽。这还适用于下面将要说明的其他识别标记。后表面识别标记11指示在显示屏10上部的短边21的位置(参见图1)。更具体地说,后表面识别标记11是在显示屏10投影到后表面19上时与短边21相对应的直线。后表面识别标记12指示在显示屏10左侧的长边22的位置(参见图1)。更具体地说,后表面识别标记12是在显示屏10投影到后表面19上时与长边22相对应的直线。后表面识别标记11和12在当显示屏10投影到后表面19上时指示显示屏10的左上角23的位置处正交。后表面识别标记11和12分别到达显示装置1的后表面19的两端。
如图2和图3所示,侧表面识别标记13、14、15和16分别设置在显示装置1的上侧表面181、左侧表面183、右侧表面184和下侧表面182上。侧表面识别标记13、14、15和16是分别始于显示装置1的侧表面181、183、184和182的线形识别标记,这些识别标记指示显示屏10的位置。侧表面识别标记13和16是指示显示屏10的长边22位置的直线。更具体地说,侧表面识别标记13和16是当显示屏10投影到后表面19上时通过使与长边22相对应的直线延伸到上侧表面181和下侧表面182而形成的直线。侧表面识别标记14和15是指示显示屏10的短边21的位置的直线。更具体地说,侧表面识别标记14和15是当显示屏10投影到后表面19上时通过使与短边21相对应的直线延伸到左侧表面183和右侧表面184而形成的直线。侧表面识别标记13、14、15和16分别到达显示装置1的侧表面181、183、184和182的两端。侧表面识别标记13和16被连接至后表面识别标记12。侧表面识别标记14和15被连接至后表面识别标记11。设置在显示装置1的后表面19和侧表面181至184上的识别标记可以在显示屏10被复印机100复印时被用于定位(参见图5),这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说明。
下面将参照图4说明显示装置1的电气结构。如图4所示,显示装置1包括CPU 31、ROM 32、RAM 33、EEPROM 34,显示屏10、存储卡接口35和操作部20经由总线38连接至CPU 31。存储卡36可以连接至存储卡接口35。以下将说明CPU 31、ROM 32、RAM 33、EEPROM 34和存储卡36。
CPU 31执行对显示装置1的主控制。CPU 31根据存储在ROM 32中的控制程序执行各种类型的计算和处理,以便在显示装置1的显示屏10上输出图像。ROM 32为只读存储器装置。ROM 32存储由CPU 31执行的诸如BIOS的程序等。RAM 33为随机存取存储器元件。根据需要,RAM 33包括存储从ROM 32或EEPROM 34读出的各种设定值和由CPU 31计算得到的结果的各种存储区。EEPROM 34为能够被读写并且即使断电也会保持存储数据的非易失存储器元件。存储卡36例如是存储显示在显示屏10上的各种类型的信息的外部存储介质。存储在存储卡36中的信息和从外界下载的信息可以被显示在显示屏10上,从而用户可以察看这类信息。
下面将参照图5和图6说明当用户使用复印机100来复印其上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1的显示屏10(参见图1)时的复印方法。
下面将参照图5说明复印机100。图5所示的复印机100为众所周知的复印机,并且能够将图像、字符、符号等复印到纸等之上。复印机100为一个实例,并且可以是除复印功能之外例如还具有传真功能、打印功能和扫描功能的复杂机器。在图5中,假定页面的左倾斜向下的方向是复印机100的前方,而页面的右倾斜向上的方向是复印机100的后方。此外,假定页面的右倾斜向下的方向是复印机100的右方,而页面的左倾斜向上的方向是复印机100的左方。
复印按钮104和液晶面板105被设置在复印机100的前侧。复印按钮104用于命令复印机100开始复印。纸张大小设定、放大/缩小比例设定等可以在液晶面板105上进行。在俯视图中具有矩形形状并且由透明玻璃形成的文件台101被设置在液晶面板105的后侧。将要被复印的对象可以被放置在文件台101上。文件盖103经由铰链102可枢轴转动地设置到文件台101上,使得文件盖103可以被开启和关闭。放置在文件台101上的将要被复印的对象可以被文件盖103按压。铰链102被设置在复印机100的上表面的后端部。角基准系用于复印机100。角基准系是当用户把将要复印的对象放置在文件台101上时使将要被复印的对象与左后角对齐的系,其中左后角由短边基准线107和长边基准线108形成。短边基准线107为文件台101左侧的短边。长边基准线108为文件台101后侧的长边。
以下,将说明显示装置1的显示屏10的复印方法。如图5所示,用户可以将显示装置1放置在文件台101上,使得文件台101和显示屏10(见图1)在显示装置1与文件台101的左后角重叠的状态下互相面对。此时,用户可以从上文件台101上方检查设置在显示装置1的后表面19上的后表面识别标记11和12,以及设置在文件台101上的短边基准线107和长边基准线108。然后,用户可以调整显示装置1的位置,使得后表面识别标记11和短边基准线107通过直线连接,并且后表面识别标记12和长边基准线108通过直线连接。因此,有可能直接使后表面识别标记11和12与短边基准线107和长边基准线108分别对齐。因此,可以从两个方向相对于文件台101的读取区域调整显示屏10。
如图5所示,还可以利用设置在显示装置1的右侧表面184上的侧表面识别标记15和设置在显示装置1的下侧表面182上的侧表面识别标记16来相对于复印机100的读取区域来进行显示装置1的显示屏10的定位。此外,后表面识别标记11和12在指示显示屏10的左上角23的位置处正交。因此,在利用后表面识别标记11和12正交的点将显示装置1放置在文件台101上的情况下,当信息显示在显示屏10上时,基准位置可以被定位在复印机的读取区域内的任何期望位置处。
接下来,用户可以关闭文件盖103。当用户知道显示屏10的尺寸(例如A5)时,用户可以利用设置在液晶面板105上的触感控制板来将显示屏10(例如A5)的尺寸设定为纸张的尺寸。然后,当用户按压复印按钮104时,诸如显示在显示屏10上的字符的信息可以被复印到纸上。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文件台101的左后角和显示屏10的角的位置可以被适当地对齐。因此,只有显示屏10的区域可以被复印。当用户不知道显示屏10的尺寸时,用户可以检查设置在文件台101上的比例尺(A4R、A3等等)以及外壳40的右侧表面184和下侧表面182的位置。然后,用户可以选择适当的纸张尺寸。另外,复印机100可以具有在文件盖103关闭时检测放置在文件台101上的将要被复印的对象尺寸的功能,并且可以自动选择适合将要被复印的对象尺寸的纸张尺寸。当使用该功能时,可以选择比放置在显示装置1的文件台101上的对象的尺寸大的纸张尺寸。因此,可以可靠地复印整个显示屏10。
如图6所示,在文件盖103关闭的状态下,文件台101因为显示装置1的厚度而略微可见。在这种情况下,尽管难于可视地检查显示装置1的后表面19,但可以可视地检查侧表面181、182和184。下面将说明在此情况下的显示装置1的定位方法。如上所述,侧表面识别标记15被设置在显示装置1的右侧表面184上。此外,侧表面识别标记16被设置在下侧表面182上(参见图5)。因此,例如在用户在关闭文件盖103以后定位显示装置1的情况下,或者在文件盖103关闭时使显示装置1的位置移动的情况下,用户可以利用侧表面识别标记15和16进行定位。更具体地说,用户确定侧表面识别标记15和16、短边基准线107和长边基准线108。然后,用户移动显示装置1,使得侧表面识别标记15和短边基准线107由直线连接,并且侧表面识别标记16和长边基准线108由直线连接。因此,可以直接使侧表面识别标记15和16与短边基准线107和长边基准线108分别对齐。结果,用户可以精确地调整显示屏10相对于读取区域的位置。
如此,即使在难于可视地检查显示装置1的后表面19时,由于有设置在侧表面181到184上的识别标记,显示装置1的显示屏10相对于复印机100的读取区域的定位也可以容易地进行。例如,如图6所示,作为指示文件台101的长边基准线108和短边基准线107的各自位置的标记的侧表面调整标记110和120可以被设置在复印机100的侧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显示装置1的显示屏10相对于复印机100的读取区域的定位可以更容易地进行。
如上所述,在使用识别标记11到16的情况下,当用户将显示装置1放置在文件台101上时,用户可以将显示装置1调整到显示屏10的整个区域可以可靠地被复印的最佳位置处。当用户知道显示屏10的尺寸时,可以仅复印显示屏10,而复印结果的外观可以是良好。因为显示屏10的识别标记由直线形成,所以识别标记可以容易且低成本地被形成。
以下,将参照图7到14说明识别标记被设置在后表面19和侧表面181到184中至少一个上的其他实施例。
箭头识别标记51和52可以仅设置在显示装置50的后表面19上,如图7所示。箭头识别标记51和52通过箭头指示显示屏10的位置(参见图1)。更具体地说,类似于上面说明的后表面识别标记11,箭头识别标记51是指示显示屏10的短边21(参见图1)的位置并且指向与后表面19的右侧表面184(参见图3)接触的那侧的端部的箭头(参见图1)。类似于上面说明的后表面识别标记12,箭头识别标记52是指示显示屏10的长边22(参见图1)的位置并且指向与后表面19的下侧表面182(参见图3)接触的那侧的端部的箭头。
当用户利用复印机100复印显示装置50的显示屏10时,用户可以调整显示装置50的位置,使得箭头识别标记51和短边基准线107由直线连接,而箭头识别标记52和长边基准线108由直线连接。因此,显示装置50的显示屏10的短边21和长边22的位置以这种方式通过箭头显示,以便用户可以容易地了解显示屏10的位置。结果,用户可以容易地相对于复印机100的读取区域定位显示屏10。
识别标记可以仅设置在显示装置55的侧表面182和184上,如图8所示。显示装置55的右侧表面184和下侧表面182分别设置有线形的侧表面识别标记56和57,这些识别标记指示显示屏10的位置(参见图1)。侧表面识别标记56指示显示屏10的短边21的位置。侧表面识别标记57指示显示屏10的长边22的位置。侧表面识别标记56和57分别到达显示装置55的右侧表面184和下侧表面182的两端。即,侧表面识别标记56和57分别与上述侧表面识别标记15和16相同。因此,显示装置55的复印方法可以与上面参照图6说明的利用侧表面识别标记15和16的复印方法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进一步的说明。
因此,还在识别标记仅设置在显示装置55的侧表面182和184上时,可以容易地相对于复印机100的读取区域定位显示装置55的显示屏10。
后表面识别标记61和62可以被设置在显示装置60的后表面19上,如图所示9。后表面识别标记61和62是指示显示屏10的位置的直线(参见图1)。更具体地说,后表面识别标记61指示显示屏10的短边21(参见图1)的位置。后表面识别标记61是从指示显示屏10的左上角23(参见图1)的位置延伸到后表面19的上端部的直线。后表面识别标记62指示显示屏10的长边22(参见图1)的位置。后表面识别标记62是从指示显示屏10的左上角23的位置延伸到后表面19的左端部的直线。因此,后表面识别标记61和62在指示显示屏10的左上角23的位置处形成直角。
当用户利用复印机100复印显示装置60的显示屏10时,用户可以从上方看见文件台101并且调整显示装置60的位置,使得由后表面识别标记61和62所形成的、指示显示装置60的显示屏10的左上角23的角与文件台101的左后角重叠。
因此,显示屏10的左上角23的位置由设置在显示装置60的后表面19上的后表面识别标记61和62指示,以便用户可以容易地了解显示屏10的位置。因此,用户可以容易地相对于复印机100的读取区域定位显示装置60的显示屏10。
正方形识别标记66可以被设置在显示装置65的后表面19上,如图10所示。正方形识别标记66具有正方形形状并且指示显示屏10的左上角23的位置(参见图1)。正方形识别标记66例如可以由具有1厘米边的正方形的外部轮廓形成。
当用户利用复印机100复印显示装置65的显示屏10时,用户可以从上方看见文件台101并且调整显示装置65的位置,使得正方形识别标记66与文件台101的左后角重叠。
因此,显示装置65的显示屏10左上角23的位置由正方形指示,以便用户可以容易地相对于复印机100的读取区域定位显示装置65的显示屏10的位置。
十字形识别标记71和正方形识别标记72可以被设置在显示装置70的后表面19上,如图11所示。十字形识别标记71指示显示装置70的显示屏10的左上角23(参见图1)的位置。正方形识别标记72指示显示装置70的显示屏10的右下角25(参见图1)的位置。十字形识别标记71例如可以由正交的两条直线形成,这些线中的每一个的长度可以是大约1厘米。正方形识别标记72可以类似于图10所示的正方形识别标记66。
当用户利用复印机100复印显示装置70的显示屏10时,用户可以从上方看见文件台101并且调整显示装置70的位置,使得十字形识别标记71与文件台101的左后角重叠。进一步地,用户可以通过检查显示装置70的后表面19上的正方形识别标记72来了解显示屏10的右下角25的位置。因此,即使当用户事先不知道显示屏10的尺寸时,用户也可以通过检查显示装置70的后表面19上的正方形识别标记72和设置在文件台101外周部上并且指示诸如“A4R”、“A3”等的纸张尺寸的指示器来确定显示屏10的尺寸。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指定最佳的纸张尺寸,以便仅有显示屏10可以被复印。另外,由于用户可能知道显示屏10的尺寸,用户也可以适当地指定放大/缩小比例。
此外,由于不同标记(即十字形识别标记71和正方形识别标记72)被设置在显示装置70的上下方向上,用户可以容易地从显示装置70的后表面19了解显示装置70的上下方向。因此,显示屏10可以在最佳位置被复印。
指示显示屏10的外部轮廓(参见图1)的凹陷识别标记86可以被设置在显示装置85的后表面19上,如图12所示。凹陷识别标记86在后视图中具有矩形形状,并且相对于外壳40的外表面形成为凹陷。凹陷识别标记86指示显示屏10整个区域的位置。更具体地说,凹陷识别标记86是在显示屏10投影到后表面19上时由显示屏10的外部轮廓所围绕的凹陷。凹陷识别标记86包括指示显示屏10的短边21的短边87和指示显示屏10的长边22的长边88。
当用户利用复印机100复印显示装置85的显示屏10时,用户可以从上方看见文件台101并且放置显示装置85,使得凹陷识别标记86在后视图中的右上角与文件台101的左后角重叠。此时,用户可以调整显示装置85的位置,使得短边87和短边基准线107(参见图5)在同一直线上,并且长边88和长边基准线108(参见图5)在同一直线上。
因此,显示装置85的显示屏10的外部轮廓由凹陷识别标记86指示,以便用户可以清楚地了解显示屏10的位置。因此,用户可以容易地相对于复印机100的读取区域定位显示装置85的显示屏10。另外,凹陷识别标记86具有凹陷形状。因此,当用户将显示装置85放置成使得复印机100的文件台101与显示装置85的显示屏10互相面对并且关闭文件盖103(参见图5)时,凹陷识别标记86与文件盖103不互相妨碍,如此用户可以稳定地关闭文件盖103。
指示显示屏10(参见图1)的外部轮廓和中心26(参见图1)的识别标记可以被设置在显示装置75的后表面19和侧表面181到184上,如图13所示。为直线且指示显示屏10在纵向(上下方向)上的中心的后表面识别标记76被设置在显示装置75的后表面19上。此外,为直线且指示显示屏10在横向(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的后表面识别标记77被设置在后表面19上。更具体地说,后表面识别标记76是在显示屏10投影到后表面19上时与显示屏10在纵向上的中心线相对应的线。后表面识别标记77是在显示屏10投影到后表面19上时与显示屏10在横向上的中心线相对应的线。因此,后表面识别标记76和77在与显示屏10的中心26(参见图1)相对应的位置处正交。另外,指示显示屏10外部轮廓的外部轮廓识别标记91被设置在显示装置75的后表面19上。更具体地说,当显示屏10投影到后表面19上时,外部轮廓识别标记91被形成为与显示屏10外部轮廓相对应的线。
侧表面识别标记78和79被分别设置在显示装置75的左侧表面183和上侧表面181上。此外,侧表面识别标记82和83被分别设置在显示装置75的右侧表面184和下侧表面182上,如图14所示。
下面将参照图14说明显示装置75的显示屏10的复印方法。中心基准系用于图14所示复印机200的文件台201。中心基准系为与短边基准线207相接处的将要被复印的对象的侧面中心在用户把将要被复印的对象放置在文件台201上时与用作短边基准线207中心的指示器的中心线209对齐的系。短边基准线207为在文件台201左侧的短边直线。
如图14所示,用户可以将显示装置75放置在文件台201上,使得文件台201和显示屏10(参见图1)在显示装置75与文件台201的短边基准线207相重叠的状态下互相面对。此时,从文件台201上方,用户可以检查设置在显示装置75的后表面19上的外部轮廓识别标记91和后表面识别标记77,以及设置在文件台201上的短边基准线207和中心线209。然后,用户可以调整显示装置75的位置,使得外部轮廓识别标记91的上侧部分和短边基准线207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后表面识别标记77和中心线209在同一直线上。此后,用户可以关闭文件盖203并通过按下复印按钮204来进行复印。
如上所述,在使用设有指示显示屏10中心26的识别标记的显示装置75的情况下,可以与使用中心基准系的复印机200相兼容。因此,可以相对于复印机200的读取区域定位显示屏10。另外,指示显示屏10的中心26的识别标记还设置在显示装置75的侧表面181到184上。在使用侧表面识别标记79(参见图13)的情况下,即使当文件盖203关闭并且难于可视地检查显示装置75的后表面19时,也可以相对于使用中心基准系的复印机200的读取区域定位显示屏10。
此外,在使用外部轮廓识别标记91的情况下,即使当图5所示的使用角基准系的复印机100时,也可能相对于复印机100的读取区域定位显示屏10。总之,可以使用显示装置75,而不管是角基准系还是中心基准系被用于复印机。因此,利用显示装置75,用户可以通过利用用户易于进行定位的识别标记来进行定位。
图1所示的短边21和长边22相当于本发明的“相邻两边”。图12所示的凹陷识别标记86相当于本发明的“凹陷”。
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仅仅是实例,显然可以在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
在上述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具有大体上成矩形的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并且包括前表面17、侧表面181到184和后表面19。然而,如图15所示,也可使用基本上没有任何侧表面的片状显示装置90。显示装置90由前表面27和后表面29形成,并且具有基本上没有任何侧表面的矩形形状。用于相对于复印机100(参见图5)的读取区域定位显示装置90的显示屏10(参见图1)的识别标记仅设置在后表面29上。在这种情况下,指示显示屏10的短边21(参见图1)和长边22(参见图1)的线形识别标记可以被用作识别标记,或者可以使用指示显示屏10的中心26的识别标记。指示显示屏10外部轮廓的识别标记也可以用作识别标记。此外,指示显示屏10的四个角中的至少一个角的识别标记可以用作识别标记。
在上述实施例中,正方形识别标记66和72中的每一个均为具有1厘米边的正方形。然而,正方形的一边的长度不局限于1厘米。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指示显示屏10的角的识别标记的一个实例是十字形,而另一实例是正方形。然而,识别标记的形状不局限于这些形状。例如,识别标记的形状可以为矩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直线并且指示显示屏10的位置的识别标记到达后表面19和侧表面181到184之一的两端。然而,为直线的识别标记可以仅到达后表面19和侧表面181到184之一的两端中的一端。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在显示屏10的上下方向上设置具有不同形状的识别标记的实例。然而,位于上侧的识别标记和位于下侧的识别标记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但颜色不同。
虽然已经结合各种示范结构和说明性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也可以对上述结构和实施例做出其他变化和变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从在此公开的本发明的说明书或实践考虑,其他结构和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说明书和所说明的实例意在说明由下列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真实范围。

Claims (21)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该外壳至少包括前表面和后表面;
显示屏,该显示屏在所述外壳的所述前表面上显示信息;和
识别标记,该识别标记设置在不同于所述前表面的表面上,并且指示所述显示屏在所述前表面上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标记设置在所述后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包含侧表面,并且
所述识别标记设置在所述侧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屏在正视图中具有矩形形状,并且
所述识别标记指示所述显示屏外部轮廓的相邻两边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屏在正视图中具有矩形形状,并且
所述识别标记指示所述显示屏外部轮廓的至少一个角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屏在正视图中具有矩形形状,并且
所述识别标记指示所述显示屏外部轮廓的相邻两边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屏在正视图中具有矩形形状,并且
所述识别标记指示所述显示屏外部轮廓的至少一个角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包含侧表面,并且
所述识别标记设置在所述侧表面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屏在正视图中具有矩形形状,并且
所述识别标记指示所述显示屏外部轮廓的相邻两边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屏在正视图中具有矩形形状,并且
所述识别标记指示所述显示屏外部轮廓的至少一个角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屏在正视图中具有矩形形状,并且
所述识别标记指示所述显示屏外部轮廓的相邻两边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屏在正视图中具有矩形形状,并且
所述识别标记指示所述显示屏外部轮廓的至少一个角的位置。
13.如权利要求5、7、10和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标记指示所述显示屏外部轮廓的左上角的位置作为所述至少一个角的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标记指示所述显示屏外部轮廓的右下角的位置作为所述至少一个角的位置。
15.如权利要求5、7、10和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标记指示所述显示屏外部轮廓的四个角的位置。
16.如权利要求5、7、10和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标记设置为多个,所述多个识别标记中的一个识别标记指示所述显示屏外部轮廓的上部的角,而所述多个识别标记中的另一个识别标记指示所述显示屏外部轮廓的下部的角;并且
所述多个识别标记中的所述一个识别标记不同于所述多个识别标记中的所述另一个识别标记。
1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标记指示所述显示屏投影到的所述后表面的区域的外部轮廓。
18.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标记指示所述显示屏的中心的位置。
19.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标记由线形成。
20.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标记到达所述后表面和所述侧表面中的设置所述识别标记的至少一个表面的至少一个端部。
21.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标记相对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形成为凹陷。
CN200910258791A 2008-12-15 2009-12-14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17519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18323 2008-12-15
JP2008318323A JP2010141793A (ja) 2008-12-15 2008-12-15 表示端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1903A true CN101751903A (zh) 2010-06-23

Family

ID=42136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8791A Pending CN101751903A (zh) 2008-12-15 2009-12-14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49219A1 (zh)
EP (1) EP2199865A2 (zh)
JP (1) JP2010141793A (zh)
CN (1) CN10175190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9710A (zh) * 2016-10-24 2018-05-01 佳能株式会社 读取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06315B2 (ja) * 2014-04-28 2017-10-0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スキャナー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998978B1 (ko) * 2017-12-06 2019-07-10 안태영 인쇄용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무선 복합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89632B2 (ja) * 2003-03-07 2008-05-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マスクの製造方法、マスクの製造装置、発光材料の成膜方法
JP4648042B2 (ja) 2005-03-11 2011-03-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US20100064212A1 (en) * 2008-09-11 2010-03-11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User Input Interface Opposite a Display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9710A (zh) * 2016-10-24 2018-05-01 佳能株式会社 读取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US10469689B2 (en) 2016-10-24 2019-11-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ading control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07979710B (zh) * 2016-10-24 2020-02-28 佳能株式会社 读取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49219A1 (en) 2010-06-17
EP2199865A2 (en) 2010-06-23
JP2010141793A (ja) 2010-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0965C (zh) 在电子纸张和显示器之间复制图像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81463B (zh) 文档、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盖板、图像读取装置和方法
JP459722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1751903A (zh) 显示装置
CN103379245B (zh) 显示装置和具有该显示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5718438A (zh) 一种通用答题卡的排版样式生成方法
CN107867094A (zh) 打印装置、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N116108804B (zh) 点码文件生成方法、内容审阅方法和内容审阅系统
JPH01217540A (ja) 文書作成装置
CN102256038A (zh) 具有多个对齐标记的扫描设备
JP2016157180A (ja) 手書き入力装置
JPH01217516A (ja) 文書作成装置
KR970005465Y1 (ko) 컴퓨터 프린트용 양식작성 도움자
KR920008980B1 (ko) 편집장치
JPS5911476A (ja) タブレツト記入用紙位置決め装置
JPS5924673A (ja) 組み版デ−タ作成装置
JP6930181B2 (ja) 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端末
JP2021045879A (ja) シート、スキャニングの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H0983740A (ja) 文字位置指定用テンプレートおよび原稿読取装置
JP4935190B2 (ja) 印刷管理情報付き印刷物、その印刷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版のセット
JPS6341987A (ja) 画像編集装置
JPS63209964A (ja) ワ−ドプロセツサ
JPH03217998A (ja) 外字登録シートおよび外字登録方法
JPH02297463A (ja) 印字装置
JPS60114920A (ja) 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