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46852A - 电解水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解水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46852A
CN101746852A CN200910253145A CN200910253145A CN101746852A CN 101746852 A CN101746852 A CN 101746852A CN 200910253145 A CN200910253145 A CN 200910253145A CN 200910253145 A CN200910253145 A CN 200910253145A CN 101746852 A CN101746852 A CN 1017468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main part
storage part
stream
gener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53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46852B (zh
Inventor
江崎泰彦
野口幸治
岩崎威
平石裕二
光永宏美
清水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46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6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46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68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104Devices therefor; Their operating or servicing
    • C02F1/4618Devices therefor; Their operating or servicing for producing "ionised" acidic or basic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2Construction details of the apparatus
    • C02F2201/005Val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46Apparatus for electrochemical processes
    • C02F2201/461Electrolysis apparatus
    • C02F2201/46105Details relating to the electrolytic devices
    • C02F2201/4612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 C02F2201/46145Fluid flow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46Apparatus for electrochemical processes
    • C02F2201/461Electrolysis apparatus
    • C02F2201/46105Details relating to the electrolytic devices
    • C02F2201/4612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 C02F2201/4615Tim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电解槽的小型化的电解水生成装置,该电解水生成装置(1),具备:蓄水部(4);具有由水生成电解水的电解槽(2)的主体部(3);经由蓄水部(4)和电解槽(2)的循环流路(14);及使循环流路(14)内的水流通的流通装置(15);边使水在蓄水部(4)和电解槽(2)之间循环边生成电解水,并将生成的电解水储存在蓄水部(4)中。

Description

电解水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解水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电解水生成装置,具备:蓄水部,储存水;由从该蓄水部供应的水生成电解水的电解槽;及将由该电解槽生成的电解水排出到外部的排出口(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4-216349号公报
但是,这种电解水生成装置中,只能使水通过电解槽一次,因此,会有如下问题:为了可靠获得规定pH值的电解水,要提高电解槽的能力,因此,必须使电解槽大型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电解槽的小型化的电解水生成装置。
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电解水生成装置,具备:蓄水部,储存水;主体部,具有由水生成电解水的电解槽;循环流路,经由所述蓄水部和所述电解槽;流通装置,使所述循环流路内的水流通;及控制部,控制所述电解槽和所述流通装置来进行电解水生成处理,该电解水生成处理为:边使水在蓄水部和电解槽之间循环边生成电解水,并将生成的电解水储存在所述蓄水部中。
本发明的第2方面为,在所述第1方面的电解水生成装置中,所述蓄水部装卸自如地连结于所述主体部。
本发明的第3方面为,在所述第2方面的电解水生成装置中,所述蓄水部具有供给口和返回口,所述供给口将水供应到位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循环流路,所述返回口使水从位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循环流路返回,在所述供给口和所述返回口设有止水阀,在所述蓄水部连结到所述主体部的状态下,所述止水阀打开所述供给口和所述返回口,在所述蓄水部从所述主体部卸下的状态下,所述止水阀关闭所述供给口和所述返回口。
本发明的第4方面为,在所述第3方面的电解水生成装置中,具备将所述主体部和所述蓄水部之间密封的密封部件,在蓄水部相对于主体部被装卸的过程中,在止水阀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密封部件始终将所述主体部和所述蓄水部之间密封。
本发明的第5方面为,在所述第1~4方面中任意一方面的电解水生成装置中,所述电解槽通过施加电压而生成电解水,所述控制部在经过了规定时间时进行如下处理:使所述流通装置停止,而且停止向所述电解槽施加电压。
本发明的第6方面为,在所述第1~5方面中任意一方面的电解水生成装置中,具备排水部,该排水部装卸自如地连结于所述主体部,并储存从所述主体部排出的废水。
本发明的第7方面为,在所述第2方面的电解水生成装置中,具备第1检测部,该第1检测部检测所述蓄水部对于所述主体部的连结状态,在所述第1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蓄水部未连结到所述主体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不进行所述电解水生成处理。
本发明的第8方面为,在所述第6方面的电解水生成装置中,具备第2检测部,该第2检测部检测所述排水部对于所述主体部的连结状态,在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到所述排水部未连结到所述主体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不进行所述电解水生成处理。
本发明的第9方面为,在所述第1方面的电解水生成装置中,具备储存从所述主体部排出的废水的排水部和检测所述排水部的水量的第3检测部,在所述第3检测部检测到所述排水部的水量达到了规定水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不进行所述电解水生成处理。
本发明的第10方面为,在所述第3方面的电解水生成装置中,具备托盘,该托盘装卸自如地安装于从主体部卸下的状态的蓄水部,并堵住所述供给口和所述返回口。
本发明的第11方面为,在所述第1方面的电解水生成装置中,具备与所述循环流路连通来排出所述循环流路内的水的排水流路、及开关所述循环流路的流路切换器,在打开所述循环流路时,所述流路切换器使该流路切换器的上游侧的所述循环流路和所述排水流路的连通切断,而在关闭所述循环流路时,所述流路切换器使该流路切换器的上游侧的所述循环流路和所述排水流路连通。
本发明的第12方面为,在所述第2方面的电解水生成装置中,具备:给水口,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中的所述循环流路的上游部,接收来自所述蓄水部的水;喷水口,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中的所述循环流路的下游部,使水返回所述蓄水部;及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给水口和所述喷水口,对水进行过滤。
本发明的第13方面为,在所述第2方面的电解水生成装置中,具备:给水口,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中的所述循环流路的上游部,接收来自所述蓄水部的水;喷水口,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中的所述循环流路的下游部,使水返回所述蓄水部;及盖,其在所述蓄水部从所述主体部卸下的状态下,覆盖所述给水口和所述喷水口。
本发明的第14方面为,在所述第1~13方面的任意一方面的电解水生成装置中,设置有过滤水的净水滤筒。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通过边使水在蓄水部和电解槽之间循环边生成电解水,并将生成的电解水储存在蓄水部中,可以使蓄水部的水多次通过电解槽,因此,与只能使水通过电解槽一次的结构相比,可以使电解槽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解水生成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解水生成装置的外观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解水生成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解水生成装置的下部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供给口和给水口的连接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供给口和给水口的分离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供给口和给水口的连接过程中的阶段的剖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流路切换器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开盖(cover)状态下的主体部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关闭盖状态下的主体部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主体部和排水部的分离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排水部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排水部的外壳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排水部用检测部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排水部用检测部的浮标(float)转动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蓄水部和托盘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蓄水部上安装了托盘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气系统的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控制部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电解水生成装置;2电解槽;3主体部;4蓄水部
5排水部;6控制部;10供给口;11给水口;12返回口
13喷水口;14循环流路;15泵(流通装置)
20净水滤筒(cartridge);26O型密封圈(密封部件)
27止水阀;30过滤器;31隔壁;45e第5管部(排水流路)
45f第6管部(排水流路);46第1流路切换器(流路切换器)
47第2流路切换器(流路切换器);50盖
61蓄水部用检测部(第1检测部)
62排水部用检测部(第2检测部、第3检测部);64托盘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19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其中,图1是概略表示电解水生成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电解水生成装置的外观图,图3是表示电解水生成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电解水生成装置的下部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供给口和给水口的连接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供给口和给水口的分离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供给口和给水口的连接过程中的阶段的剖视图,图8是用于说明流路切换器的动作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打开盖状态下的主体部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关闭盖状态下的主体部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主体部和排水部的分离状态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排水部的俯视图,图13是表示排水部的外壳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排水部用检测部的剖视图,图15是表示排水部用检测部的浮标转动的状态下的剖视图,图16是表示蓄水部和托盘的剖视图,图17是表示蓄水部上安装了托盘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8是表示电气系统的框图,图19是表示控制部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1~3所示,电解水生成装置1具备:主体部3,其具有由水生成电解水的电解槽2;蓄水部4,装卸自如地连结在该主体部3的上面,用于储存水;排水部5,装卸自如地连结在主体部3的下部,用于储存从主体部3排出的废水;及控制部6,用于驱动控制该装置1的各部分。在蓄水部4连结到主体部3的状态下,设于蓄水部4的供给口10和设于主体部3的给水口11连通,而且设于蓄水部4的返回口12和设于主体部3的喷水口13连通,从而形成经由蓄水部4和电解槽2的循环流路14。通过设于主体部3的作为流通装置的泵15使该循环流路14内的水流通。电解水生成装置1通过控制部6控制各部分,边使水在蓄水部4和电解槽2之间循环边生成电解水,并将生成的电解水储存在蓄水部4中,而且将主体部3中产生的废水排到排水部5。这里,水例如是自来水或井水、河水等。
下面,对电解水生成装置1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蓄水部4具有形成为大致有底筒状的罐式外壳(potcase)16。在该罐式外壳16的筒内,收容有大致有底筒状的间隔体17,通过该间隔体17,将罐式外壳16的筒内分隔为上侧的大致一半的原水室18和下侧的大致一半的净水室19。从外部向原水室18供应水,供应到原水室18的水通过净水滤筒20并供应到净水室19而流向供给口10。罐式外壳16和间隔体17由透明材料形成,可以用眼睛从它们的外部看到内部。
间隔体17的底壁17a上,形成向下方凹陷设置的大致圆筒状的凹部17b。净水滤筒20从上方插入到该凹部17b内部并嵌入其中。凹部17b的底壁上形成开口17c。
净水滤筒20具有形成大致圆柱形的外壳20a,该外壳20a的上部设有导入口,而下部设有流出口。净水滤筒20在外壳20a的内部收容着例如粒状或粉状的活性炭等吸附剂和例如中空丝膜等过滤件。在净水滤筒20嵌入凹部17b的状态下,净水滤筒20的上部在原水室18露出,在该上部形成的导水口面向原水室18。另外,在该状态下,净水滤筒20的下端部从开口17c在净水室19露出,在该下端部形成的流出口面向净水室19。在该状态下,原水室18内的原水从净水滤筒20的导水口导入净水滤筒20内,净水滤筒20用吸附剂吸附所导入的原水中含有的杂质后,通过过滤件过滤水中含有的杂质,从而将水净化,将净化后的水(净水)从流出口排出到净水室19内。这样的水的流通,是通过重力作用实现的。
在原水室18的上方,设置有形成给水口22a的顶壁22。通过可转动地安装在顶壁22上的上开式盖23,可开关地堵住给水口22a。在上方打开盖23的状态下,原水通过给水口22a供应到原水室18内。
间隔体17的侧壁和罐式外壳16之间,形成从净水室19向上方延伸的流路24,在罐式外壳16或顶壁22上,在作为流路24上端部的位置形成注水口24a。本实施方式中,使从主体部3分离的罐式外壳16倾倒而使注水口24a处于下方,由此,可以经由流路24从注水口24a放出净水室19内储存的净水。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可转动地支撑在罐式外壳16或顶壁2上的上开式盖25,可开关地堵住注水口24a。这种情况下,当使罐式外壳16倾斜时,通过自重和水的动压力使盖25转动,可以打开注水口24a。
如图4和图5所示,罐式外壳16的净水室19的底壁设置有将蓄水部4(净水室19)内的水供应到位于主体部3的循环流路14中的供给口10和使水从位于主体部3的循环流路14返回的返回口12。
供给口10与主体部3的给水口11连通,而返回口12与主体部3的喷水口13连通。给水口11设于主体部3中的循环流路14的上游部,用于接收来自蓄水部4的水。另外,喷水口13设于主体部3中的循环流路14的下游部,用于使水返回蓄水部4。供给口10和给水口11之间,以及返回口12和喷水口13之间,通过作为密封部件的O型密封圈26密封,确保水密性。另外,供给口10和返回口12上设有止水阀27。
供给口10和返回口12的结构相同,设于其上的止水阀27的结构也相同,并且,给水口11和喷水口13的结构也相同,因此,作为其说明,以供给口10、设于供给口10的止水阀27、给水口11为例进行说明。如图5~7所示,止水阀27具有:形成于供给口10的阀座部27a、可相对于该阀座部27a安装或脱离的例如橡胶制的阀体27b、固定于该阀体27b的杆体27c、使阀体27b安装于阀座部27a的弹性部件27d。杆体27c以在径向上横截供给口10的开口的方式,可上下移动地由设置于供给口10内的支撑部件27e支撑。图中示出了支撑部件27e的截面,因此,该图为通过支撑部件27e关闭供给口10的图,而在供给口10中,除了设置支撑部件27e的部分之外的部分是打开的。弹性部件27d是例如螺旋弹簧等,通过杆体27c向阀座部27a对阀体27b施力,由此,使阀体27b安装于阀座部27a。止水阀27在阀体27b安装于阀座部27a的状态(止水阀27的关闭状态)下,关闭供给口10。主体部3的给水口11和喷水口13上,分别设有销部件29,该销部件29是用于打开(开放)止水阀27的开放部件。此外,在蓄水部4安装于主体部3时,销部件29克服弹性部件27d的施力,通过杆体27c向上推阀体27b,从而使阀体27b脱离阀座部27a并打开止水阀27。在该打开状态下,供给口10与给水口11连通,而关于返回口12,返回口12与喷水口13连通。这里,O型密封圈26被设置在如下位置,即,在蓄水部4相对于主体部3装卸的过程中,在止水阀27处于打开状态时,始终将供给口10和给水口11之间、返回口12和喷水口13之间密封的位置。
另外,给水口11和返回口12上设有过滤器30。该过滤器30例如是金属网。
另外,如图3所示,在罐式外壳16的净水室19的底壁的上面(底面),竖立设置隔壁31。该隔壁31围绕供给口10,在蓄水部4内的水量在规定水量以下时,阻止水流入供给口10。隔壁31的高度位于通过电解水生成处理获得规定pH值的电解水所需要的、在电解水生成处理前储存在蓄水部4的净水室19中的水的水位的下方。优选的是,位于下述第1水位基准显示部32所表示的水位的下方。
另外,如图2所示,在罐式外壳16的圆周面上形成第1水位基准显示部32,作为表示蓄水部4的净水室19中储存的水的水位的基准的水位基准显示部。该第1水位基准显示部32是例如用墨水等描绘的线。另外,在隔壁31的上部形成第2水位基准显示部33,作为表示原水室18中的水位的基准的水位基准显示部。该第2水位基准显示部33是形成在间隔体17上的台阶部。
如图4所示,主体部3具有筐体41,该筐体41上设有泵15、电解槽2、给水口11、喷水口13、控制部6、操作部42等。
电解槽2用于生成碱性离子水(阴极水)和酸性水(阳极水)作为电解水。如图1所示,电解槽2具有阴极室2a和阳极室2b,这些阴极室2a和阳极室2b由隔膜2c分隔。在阴极室2a内,设有作为电极的阴极板2d,而在阳极室2b内,设有作为电极的阳极板2e。阴极板2d和阳极板2e使用例如形成长方形的平板状电极。该电极通过在Ti上电镀或烧结Pt或Ir而形成。
隔膜2c例如形成长方形。该隔膜2c是在例如聚乙烯、聚四氟乙烯等的多孔膜上复合无纺布而成的,该无纺布由聚对苯二甲酸乙酯等构成。
如图1所示,阴极室2a和阳极室2b的各入口2f、2g与给水口11连通。具体来说,通过第1管部45a、泵15、第2管部45b、作为流路切换器的第1流路切换器46以及第3管部45c与给水口11连通。阴极室2a的出口2h通过作为流路切换器的第2流路切换器47以及第4管部45d与喷水口13连通。阴极室2b的出口2i通过第5管部45e与排水部5连通。
该电解槽2中,通过第1管部45a、泵15、第2管部45b、第1流路切换器46以及第3管部45c,从给水口11将水导入阴极室2a和阳极室2b。此后,在阴极板2d和阳极板2e之间施加电压时,阴极室2a和阳极室2b内的水被电解。在阴极室2a中,在阴极板2d和水的界面生成碱性离子水,在阳极室2b中,在阳极板2e和水的界面生成酸性水。阴极室2a中生成的碱性离子水从出口2h流出,经由第2流路切换器47以及第4管部45d到达喷水口13。阳极室2b中生成的酸性水从出口2i流出,经由第5管部45e排出到排水部5。
这样,在主体部3中形成从给水口11经由第1管部45a、泵15、第2管部45b、第1流路切换器46、第3管部45c、电解槽2、第2流路切换器47及第4管部45d到达喷水口13的电解流路48。该电解流路48和蓄水部4一起形成循环流路14。
另外,在主体部3中设有第6管部45f,该第6管部45f作为在电解流路48中的电解槽2的上游侧从电解流路48分支并到达排水部5的排水流路。具体来说,第6管部45f连结到第1流路切换器46,并经由第1流路切换器46与第2管部45b连通。第1流路切换器46例如是电磁阀,用于开关循环流路14。第1流路切换器46,如图8(a)所示,通过通电(ON)打开循环流路14而使第2管部45b和第3管部45c连通,而且切断该第1流路切换器46上游侧的循环流路(第2管部45b)和作为排水流路的第6管部45f的连通。另一方面,第1流路切换器46,如图8(b)所示,在不通电(OFF)的状态下,通过施力部件的施力而关闭循环流路14,使该第1流路切换器46的下游侧的循环流路(第3管部45c)和第6管部45f连通,而且切断第2管部45b和第3管部45c的连通。
另外,如图1所示,在主体部3中设有第7管部45g,该第7管部45g作为在电解流路48中的电解槽2的阴极室2a的下游侧从电解流路48分支并与第5管部45e连通的排水流路。具体来说,第7管部45g连结到第2流路切换器47,并经由第2流路切换器47与阴极室2a的出口连通。第2流路切换器47例如是电磁阀,用于开关循环流路14。该第2流路切换器47,如图8(c)所示,通过通电(ON)打开循环流路14而使阴极室2a的出口2h和第4管部45d连通,而且切断该第2流路切换器47上游侧的循环流路(阴极室2a的出口2h)和作为排水流路的第7管部45g的连通。另一方面,第2流路切换器47,如图8(d)所示,在不通电(OFF)的状态下,通过施力部件的施力而关闭循环流路14,使该第2流路切换器47的上游侧的循环流路(阴极室2a的出口2h)和第7管部45g连通,而且切断阴极室2a的出口2h和第4管部45d的连通。
如图3所示,在主体部3的筐体41的上部,设有放置蓄水部4的放置部49,该放置部49上设有给水口11和喷水口13。
另外,该主体部3中,如图3、图9和图10所示,设有覆盖给水口11和喷水口13的盖50。盖50可转动地安装在筐体41上,并在将蓄水部4卸下的状态下,可开关地堵住给水口11和喷水口13。
另外,在主体部3的筐体41的下部,如图4和图11所示,设有收容排水部5的收容室51。在收容室51的侧部形成出入口51a,可以从该出入口51a进行排水部5的拉出和塞入。
排水部5具有上面开口的外壳52和堵住该外壳52的上面的顶板53。
如图12所示,顶板53上形成与第5管部45e和第6管部45f的出口连通的入口53a,将从第5管部45e和第6管部45f排出的废水从该入口53a导入外壳52内。另外,在顶板53上形成排水口,该排水口通过可转动地安装在顶板53上的上开式的盖54可开关地堵住。本实施方式中,使从主体部3卸下的排水部5倾倒而使排水口处于下方,由此,可以将储存在外壳52内的废水从排水口排出。
另外,如图4所示,电解水生成装置1中设有蓄水部用检测部61作为第1检测部,用于检测蓄水部4相对于主体部3的连结状态。蓄水部用检测部61具有设于蓄水部4的第1永久磁铁61a和设于主体部3的上部、用于检测第1永久磁铁61a的第1磁力检测电路61b。该蓄水部用检测部61,在将蓄水部4安装于主体部3的状态下,第1磁力检测电路61b检测第1永久磁铁61a的磁力并将表示已将蓄水部4安装于主体部3的意思的信号输出到控制部6,而在将蓄水部4从主体部3卸下的状态下,第1磁力检测电路61b不检测第1永久磁铁61a的磁力,因此,第1磁力检测电路61b将表示已将蓄水部4从主体部3卸下的意思的信号输出到控制部6。
另外,如图4、图14及图15所示,电解水生成装置1中设有排水部用检测部62。该排水部用检测部62的功能是:作为用于检测排水部5相对于主体部3的连结状态的第2检测部,并且,作为检测排水部5的水量的第3检测部。排水部用检测部62具有设于排水部5的例如树脂制的浮标62a、固定于该浮标62a的上部的第2永久磁铁62b、以及设于主体部3的用于检测第2永久磁铁62b的第2磁力检测电路62c。浮标62a具有形成下面开口并收容空气的多个空气室62d。这些空气室62d之间通过壁部分隔。该浮标62a被收容在由排水部5的外壳52的底面上竖立设置的壁部52a构筑的检测室52b中,并通过支轴62e可自由转动地连结在壁部52a上。
这种结构的排水部用检测部62中,在排水部5安装于主体部3的状态下,排水部5的水量在规定量以下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浮标62a位于初始位置,在该状态下,第2磁力检测电路62c检测第2永久磁铁62b的磁力,并将表示已将排水部5安装于主体部3且排水部5的水量在规定值以下的意思的信号输出到控制部6。另一方面,在排水部5中流入废水,废水的水位上升时,在检测室52b中流入废水,检测室52b的水位上升,而且浮标62a通过浮力从初始位置开始转动。此后,当整个排水部5的水量超过规定值时,如图15所示,第2永久磁铁62b位于第2磁力检测电路62c的检测区域以外。在该状态下,第2磁力检测电路62c将表示未检测的意思的信号输出到控制部6。另外,在排水部5从主体部3卸下的状态下,第2永久磁铁62b也位于第2磁力检测电路62c的检测区域以外,因此,第2磁力检测电路62c将表示未检测的意思的信号输出到控制部6。
另外,如图16和图17所示,电解水生成装置1具有托盘64。该托盘64安装于从主体部3卸下的状态的蓄水部4的下部,并堵住供给口10和返回口12。托盘64可相对于蓄水部4装卸自如。该托盘64具有托盘主体64a和安装于该托盘主体64a的一对密封部件64b。一个密封部件64b从供给口10的下方外嵌于供给口10并堵住供给口10,另一个密封部件64b从返回口12的下方外嵌于返回口12并堵住返回口12。
另外,如图1所示,电解水生成装置1中设有接受使用者操作的操作部42。该操作部42设有碱按钮、清洗按钮等各种按钮,以及警告显示部42a。
控制部6由例如具有CPU、RAM、ROM、定时器的微机构成。另外,该控制部6中,设有向装置1的各部分供应电力的电源电路,可以控制各部分的电源。如图18所示,该控制部6连接着泵15、电解槽2、第1流路切换器46、第2流路切换器47、操作部42、蓄水部用检测部61及排水部用检测部62。并且,该控制部6连接着检测流过泵15的电流的第1电流计71和检测流过电解槽2的电流的第2电流计72。
接着,参照图19对控制部6进行的电解水生成处理进行说明。控制部6在未按下碱按钮的情况下(步骤S1的“否”)维持待机状态。控制部6通过由操作部42输入表示已按下碱按钮的意思的信号而判断为已按下碱按钮的情况下(步骤S1的“是”),开始电解水生成处理(步骤S2)。具体来说,控制部6向第1流路切换器46和第2流路切换器47通电使它们处于ON状态,而且在电解槽2的阴极板2d和阳极板2e之间施加电压(正向电压),进而驱动泵15。由此,水在蓄水部4和主体部3的电解槽2之间循环。在该循环的过程中,电解槽2由水生成碱性离子水和酸性水作为电解水。碱性离子水通过循环流路14从电解槽2返回蓄水部4的净水室19,并再次供给到电解槽2。另一方面,酸性水从第5管部45e排出到排水部5,并储存在排水部5中。
控制部6进行规定时间的这种电解水生成处理(步骤S3的“否”),生成规定pH值的碱性离子水。在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3的“是”),控制部6执行电解水生成处理的结束操作(步骤S4)。具体来说,停止泵15的驱动,而且停止向电解槽2施加电压,并停止向第1流路切换器46和第2流路切换器47通电,使它们处于OFF状态。通过该电解水生成处理,在蓄水部4的净水室19中储存规定pH值的碱性离子水。
这里,控制部6在该电解水生成处理之前进行预排水处理。在预排水处理中,控制部6使第1流路切换器46处于ON状态,而使第2流路切换器47处于OFF状态,在该状态下,对泵15进行规定时间的驱动。由此,循环流路14内的残留水从第5管部45e、第7管部45g排出到排水部5。
另外,控制部6在按下清洗按钮的情况下,进行规定时间的清洗处理。在清洗处理中,控制部6向第1流路切换器46和第2流路切换器47通电,使它们处于ON状态,而且使阴极板2d和阳极板2e的极性反转,在这些电极之间施加规定时间的电压(反向电压),驱动泵15。如果经过了规定时间,则停止向电解槽2施加电压,而且停止泵15的驱动,并停止向第1流路切换器46和第2流路切换器47通电,使它们处于OFF状态。由此,电解槽2及与电解槽2连通的循环流路14内的水从第5管部45e和第6管部45f排出到排水部5。
另外,控制部6在蓄水部用检测部61检测到蓄水部4未安装于主体部3的情况下、在排水部用检测部62检测到排水部5未安装于主体部3的情况下、或者在排水部用检测部62检测到排水部5的水量达到规定水量的情况下,不进行电解水生成处理和清洗处理(禁止)。具体来说,在待机状态下,即使按下碱(离子)按钮或清洗按钮,在蓄水部4或排水部5未安装于主体部3的情况下或者排水部5的水量达到规定水量的情况下,不开始电解水生成处理或清洗处理。另外,在电解水生成处理或清洗处理过程中将蓄水部4或排水部5从主体部3卸下的情况下、或者在电解水生成处理或清洗处理过程中排水部5的水量达到规定水量的情况下,停止电解水生成处理或清洗处理。
另外,控制部6在电解槽2和泵15的任意一个中流过的电流的值不正常的情况下,停止电解水生成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边使水在蓄水部4和电解槽2之间循环边生成电解水,并将生成的电解水储存在蓄水部4中,由此,可以使蓄水部4的水多次通过电解槽2,因此,与只能使水通过电解槽2一次的结构相比,可以使电解槽2小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调整电解水生成处理的执行时间,可以调整电解水的pH值。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蓄水部4装卸自如地连结在主体部3上,因此,可以分别保管主体部3和蓄水部4,因此,增加了它们的保管场所的自由度。例如,可以仅将储存着碱性离子水的蓄水部4保管在冰箱内等狭小的保管场所中。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止水阀27在蓄水部4从主体部3卸下的状态下关闭供给口10和返回口12,因此,在蓄水部4从主体部3卸下的状态下,可以防止蓄水部4内的水从供给口10和返回口12泄露。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蓄水部4相对于主体部3装卸的过程中,在止水阀27处于打开状态时,作为密封部件的O型密封圈26始终将主体部3和蓄水部4之间密封,由此,在蓄水部4相对于主体部3装卸的过程中,可以防止蓄水部4内的水从供给口10和返回口12泄露。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经过了规定时间时,控制部6进行如下处理,即,使作为流通装置的泵15停止,而且停止向电解槽2施加电压,因此,可以可靠获得规定pH值的电解水。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排水部5装卸自如连结在主体部3上,因此,可以从主体部3卸下排水部5,并将废水丢弃在和设置主体部3的场所不同的场所,因此,可以增加主体部3的设置场所的自由度。另外,使用者在需要排水部5的废水(酸性水)时可以使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作为第1检测部的蓄水部用检测部61检测到蓄水部4未连结到主体部3的情况下,控制部6不进行电解水生成处理,由此,可以防止装置1空转。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作为第2检测部的排水部用检测部62检测到排水部5未连结到主体部3的情况下,控制部6不进行电解水生成处理,由此,可以防止装置1空转。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作为第3检测部的排水部用检测部62检测到排水部5的水量达到了规定水量的情况下,控制部6不进行电解水生成处理,由此,可以防止储存在排水部5中的废水从排水部5溢出。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通过止水阀27和托盘64堵住已从主体部3卸下的蓄水部4的供给口10和返回口12,因此,可以可靠防止水从供给口10和返回口12溢出。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通过第1流路切换器46和第2流路切换器47将循环流路14和排水流路(第6管部45f、第7管部45g)的连通状态设定为可变,因此,可以防止循环流路14的水流到排水流路,或者可以使循环流路14的水流过排水流路。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过滤器30设于给水口11和喷水口13,因此,在异物混入蓄水部4内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过滤器30防止该异物流入主体部3。另外,可以通过过滤器30防止异物从给水口11和喷水口13侵入到已将蓄水部4卸下的状态下的主体部3中。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已将蓄水部4从主体部3卸下的状态下,通过盖50覆盖给水口11和喷水口13,由此,可以通过盖50防止异物从给水口11和喷水口13侵入到已将蓄水部4卸下的状态下的主体部3中。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蓄水部4中设置净水滤筒20,可以由已净化的水生成电解水。
这里,在已对蓄水部4中储存的水进行了两次电解水生成处理的情况下,可能会生成pH值超过了规定pH值(例如pH值10)的碱性离子水。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这种使用形态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隔壁31防止生成pH值超过了规定pH值(例如pH值10)的碱性离子水。具体来说,利用了下面这一点,即,在电解水生成处理中,排出酸性水,因此,随着处理的进行,蓄水部4内的水量减少。将隔壁31的高度设定为:在第2次电解水生成处理中生成超过规定pH值(例如pH值10)的pH值的碱性离子水之前阻止向供给口10流入水的高度。由此,在生成超过规定pH值(例如pH值10)的pH值的碱性离子水之前,停止向主体部3供应水(电解水)。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隔壁31的高度位于通过电解水生成处理获得规定pH值(例如pH值7~10)的电解水所需要的、在电解水生成处理前储存在蓄水部4中的水的水位的下方,因此,在电解水生成处理过程中,可以防止停止向电解槽2供应水。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蓄水部4上设置第1水位基准显示部32,作为表示蓄水部4中储存的水的水位的基准的水位基准显示部,因此,可以促使使用者向蓄水部4注入适量的水,由此,可以生成恰当的电解水。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作为水位基准显示部的第2水位基准显示部(第2水位指示显示部)33,表示原水室18中的水位的基准,因此,可以促使使用者向蓄水部4注入适量的水,由此,可以生成恰当的电解水。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部6在电解槽2和泵15的任意一个中流过的电流的值不正常的情况下,停止电解水生成处理,因此,可以防止生成pH值不恰当的电解水。
而且,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本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采取各种其它的实施方式。例如,作为水位基准显示部的第2水位基准(水位指示)显示部,也可以是从盖23向下方延伸设置的杆状部件等。

Claims (14)

1.一种电解水生成装置,具备:
蓄水部,储存水;
主体部,具有由水生成电解水的电解槽;
循环流路,经由所述蓄水部和所述电解槽;
流通装置,使所述循环流路内的水流通;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电解槽和所述流通装置来进行电解水生成处理,该电解水生成处理为:边使水在蓄水部和电解槽之间循环边生成电解水,并将生成的电解水储存在所述蓄水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水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蓄水部装卸自如地连结于所述主体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解水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蓄水部具有供给口和返回口,所述供给口将水供应到位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循环流路,所述返回口使水从位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循环流路返回,
在所述供给口和所述返回口设有止水阀,
在所述蓄水部连结到所述主体部的状态下,所述止水阀打开所述供给口和所述返回口,在所述蓄水部从所述主体部卸下的状态下,所述止水阀关闭所述供给口和所述返回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解水生成装置,其中,
具备将所述主体部和所述蓄水部之间密封的密封部件,
在蓄水部相对于主体部被装卸的过程中,在止水阀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密封部件始终将所述主体部和所述蓄水部之间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解水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电解槽通过施加电压而生成电解水,
所述控制部在经过了规定时间时进行如下处理:使所述流通装置停止,而且停止向所述电解槽施加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解水生成装置,其中,
具备排水部,该排水部装卸自如地连结于所述主体部,并储存从所述主体部排出的废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解水生成装置,其中,
具备第1检测部,该第1检测部检测所述蓄水部对于所述主体部的连结状态,
在所述第1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蓄水部未连结到所述主体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不进行所述电解水生成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解水生成装置,其中,
具备第2检测部,该第2检测部检测所述排水部对于所述主体部的连结状态,
在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到所述排水部未连结到所述主体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不进行所述电解水生成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水生成装置,其中,
具备储存从所述主体部排出的废水的排水部和检测所述排水部的水量的第3检测部,
在所述第3检测部检测到所述排水部的水量达到了规定水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不进行所述电解水生成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解水生成装置,其中,
具备托盘,该托盘装卸自如地安装于从主体部卸下的状态的蓄水部,并堵住所述供给口和所述返回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水生成装置,其中,
具备与所述循环流路连通来排出所述循环流路内的水的排水流路、及开关所述循环流路的流路切换器,
在打开所述循环流路时,所述流路切换器使该流路切换器的上游侧的所述循环流路和所述排水流路的连通切断,而在关闭所述循环流路时,所述流路切换器使该流路切换器的上游侧的所述循环流路和所述排水流路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解水生成装置,其中,具备:
给水口,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中的所述循环流路的上游部,接收来自所述蓄水部的水;
喷水口,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中的所述循环流路的下游部,使水返回所述蓄水部;及
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给水口和所述喷水口,对水进行过滤。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解水生成装置,其中,具备:
给水口,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中的所述循环流路的上游部,接收来自所述蓄水部的水;
喷水口,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中的所述循环流路的下游部,使水返回所述蓄水部;及
盖,其在所述蓄水部从所述主体部卸下的状态下,覆盖所述给水口和所述喷水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水生成装置,其中,
设置有过滤水的净水滤筒。
CN2009102531451A 2008-12-05 2009-12-04 电解水生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468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11016A JP4697294B2 (ja) 2008-12-05 2008-12-05 電解水生成装置
JP311016/2008 2008-12-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46852A true CN101746852A (zh) 2010-06-23
CN101746852B CN101746852B (zh) 2013-01-23

Family

ID=42343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314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46852B (zh) 2008-12-05 2009-12-04 电解水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4697294B2 (zh)
KR (1) KR101148263B1 (zh)
CN (1) CN101746852B (zh)
HK (1) HK1145313A1 (zh)
TW (1) TW20102215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7984A (zh) * 2011-04-27 2013-02-06 日本多宁股份有限公司 电解水生成装置
CN106145274A (zh) * 2015-04-02 2016-11-23 上海净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解水生成装置
CN110603231A (zh) * 2017-05-09 2019-12-2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解水生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2705A (zh) * 2010-10-28 2012-05-16 深圳安吉尔饮水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可回收弱酸水的电解饮水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56363A (ja) * 1996-11-27 1998-06-16 Rikizo Kobayashi 酸性イオン水とアルカリイオン水の循環生成装置。
JP3506871B2 (ja) * 1997-02-28 2004-03-15 アマノ株式会社 電解水生成装置
JPH10328665A (ja) * 1997-06-02 1998-12-15 Toto Ltd 電解水供給装置
JP3142514B2 (ja) * 1997-12-24 2001-03-07 株式会社ケミコート 超電解イオン水製造装置
JP2001070941A (ja) * 1999-09-07 2001-03-21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バッチ式電解水生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3574968B2 (ja) * 2000-09-19 2004-10-06 テクノエクセル株式会社 連続式電解水生成器
JP4259850B2 (ja) * 2002-10-31 2009-04-3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水処理装置
JP3891119B2 (ja) 2003-01-17 2007-03-14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電解水生成装置
JP3891120B2 (ja) * 2003-01-17 2007-03-14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電解水生成装置
JP2005007102A (ja) * 2003-06-16 2005-01-13 Mututry:Kk 小型電解水手洗装置
JP2005081169A (ja) * 2003-09-04 2005-03-31 Sanyo Electric Co Ltd 水処理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7984A (zh) * 2011-04-27 2013-02-06 日本多宁股份有限公司 电解水生成装置
CN102917984B (zh) * 2011-04-27 2014-09-10 日本多宁股份有限公司 电解水生成装置
CN106145274A (zh) * 2015-04-02 2016-11-23 上海净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解水生成装置
CN110603231A (zh) * 2017-05-09 2019-12-2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解水生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46852B (zh) 2013-01-23
KR20100065113A (ko) 2010-06-15
JP2010131547A (ja) 2010-06-17
JP4697294B2 (ja) 2011-06-08
HK1145313A1 (en) 2011-04-15
KR101148263B1 (ko) 2012-05-21
TW201022158A (en) 201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6851B (zh) 电解水生成装置
KR101427989B1 (ko) 전기분해 장치를 구비한 수소수기
CN101746852B (zh) 电解水生成装置
EP1533041A1 (en) Electrolyzed water spraying device
JP2018083131A (ja) 機能水生成装置
WO2016119708A1 (zh) 净水机用的水箱组件以及净水机
US20060196767A1 (en)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electrolysis water
KR20190030836A (ko) 수소수기
KR101748789B1 (ko) 수소함유수 제조 장치
JP6353115B2 (ja) 電解水生成装置
KR102058059B1 (ko) 휴대용 정수기 살균 키트를 이용한 정수기의 살균 방법
JP3891119B2 (ja) 電解水生成装置
JP2004223309A (ja) 電解水生成装置
JP3148069U (ja) ミネラル水生成装置および液体収容袋
JP3667436B2 (ja) 電解水生成装置
JP3373285B2 (ja) 電解イオン水生成装置
JP2559838Y2 (ja) 電解水生成装置の高濃度水溶液タンク
JP3513207B2 (ja) 電解イオン水生成装置
JP4543884B2 (ja) アルカリイオン整水器
KR101998725B1 (ko) 음용 산소수 제조장치
JPH07265858A (ja) 電解イオン水生成装置
KR101866932B1 (ko) 수소수 제조 장치 및 그 수소수 생성 필터
JP2017115203A (ja) 携帯型水素水生成装置
KR100395979B1 (ko) 전해수생성장치
JPH07265857A (ja) 電解イオン水生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531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TO: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4531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

Termination date: 2014120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