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34015A - 流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34015A
CN101734015A CN200910222025A CN200910222025A CN101734015A CN 101734015 A CN101734015 A CN 101734015A CN 200910222025 A CN200910222025 A CN 200910222025A CN 200910222025 A CN200910222025 A CN 200910222025A CN 101734015 A CN101734015 A CN 1017340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ption piece
ejection apparatus
fluid
fluid ejection
nozzle row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220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34015B (zh
Inventor
濑下龙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34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40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34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40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体喷射装置,吸收部件(12)是沿喷嘴列延伸,且能够向从流体的飞行路径退避的位置相对移动的线状部件,所述流体是从喷嘴(24)喷射出的,所述流体喷射装置具备:使吸收部件(12)在与喷嘴列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的第一移动机构(14);通过旋转部(15、16)的旋转驱动,使吸收部件(12)在延伸方向上移动的第二移动机构(13)。

Description

流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喷墨式打印机等流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从以往开始,作为对记录纸(介质)喷射墨液滴的流体喷射装置,广泛知道有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在这样的打印机中,存在由于墨液从记录头的喷嘴蒸发引起的墨液的增粘或固化、尘埃的附着、以及气泡的混入等,喷嘴发生堵塞,引起印刷不良的问题。因此,通常,打印机对记录纸的喷射之外,进行使喷嘴内的墨液强制地喷出的冲洗动作。
在扫描类型的打印机中,使记录头移动到记录区域以外的区域,进行冲洗动作,但在具备记录头被固定的线头的打印机中,在冲洗动作时,不能使记录头移动。因此,例如,考虑向在记录纸的输送带的表面设置的吸收部件喷出墨液的方法(日本特开2005-119284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在输送带上,多个吸收部件根据记录纸的尺寸,以等间隔配置,因此,在冲洗时,需要以记录纸之间的间隙为目标喷射墨液,出现在记录纸的尺寸或输送速度上发生限制的问题。另外,若对平面形状的吸收部件进行冲洗,则由于伴随墨液滴的喷出的风压,雾状的墨液四散,还可能污染记录纸或输送带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在短时间内进行清洁(冲洗)动作的流体喷射装置及维护装置。
本发明为了解决所述问题,采用如下所述的结构,即:一种流体喷射装置,其具备流体喷射头,该流体喷射头具有由多个喷嘴构成的喷嘴列,并向介质喷射流体,所述流体喷射装置能够进行向吸收部件喷射流体的冲洗动作,所述吸收部件从所述喷嘴吸收流体,其中,所述吸收部件是沿所述喷嘴列延伸,并且能够向从所述流体的飞行路径退避的位置相对移动的线状部件,所述流体是从所述喷嘴喷射出的。
根据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可知,通过将线状的吸收部件(包括线状部件的吸收部件)形成为与喷嘴列对置的状态(配置于从喷嘴喷射的流体的飞行路径上的状态),能够在吸收部件中吸收从各喷嘴喷出的流体。另外,由于线状的吸收部件,所以能够使吸收部件以微小的移动移动到从飞行路径退避的位置。因此,根据本发明可知,能够在短时间内结束维护。
另外,优选在本发明中,所述吸收部件配置在所述流体喷射头与所述介质之间。根据这样的本发明可知,吸收部件配置于流体喷射头和介质之间,因此,能够使吸收部件以微小的移动移动到从飞行路径退避的位置。
另外,优选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结构,即:吸收部件的截面最大尺寸相对于所述喷嘴的直径为5倍以上75倍以下。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充分地确保吸收部件的流体保持量,并且,能够充分地确保接受流体的面积。
还有,更适合的是,优选吸收部件的截面最大尺寸相对于所述喷嘴的直径为10倍以上50倍以下。由此,能够充分地确保吸收部件的流体保持量,并且,能够充分地确保接受流体的面积。
另外,优选具备:第一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吸收部件在与所述喷嘴列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发明可知,通过使吸收部件在与喷嘴列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能够简单地使吸收部件与喷嘴列对置。
另外,在本发明中,具备:第二移动机构,其通过旋转体的旋转驱动,使吸收部件在延伸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以极其简单的结构,使吸收部件移动。另外,通过使吸收部件沿喷嘴列的延伸方向移动,能够使吸收部件中的吸收了流体的区域移动,使不包含流体的区域与喷嘴列对置。由此,能够使在冲洗动作时从喷嘴喷射的流体可靠地吸收于吸收部件。
另外,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第二移动机构通过卷取所述吸收部件而移动所述吸收部件。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回收吸收部件的同时使其移动。
另外,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在多个所述冲洗动作后移动所述吸收部件。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吸收部件的同一区域多次接受流体,能够在吸收部件吸收大量的流体。
另外,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在所述冲洗动作中移动所述吸收部件。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吸收部件中总是不接受流体的区域中接受流体,因此,能够可靠地吸收流体。
另外,在本发明中,利用螺杆和旋转驱动该螺杆的驱动装置来进行吸收部件的移动。因此,能够以极其简单的结构进行冲洗动作。
另外,优选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螺杆具有:轴部;以螺旋状卷绕在该轴部上的凸条部,所述螺杆的轴向上的所述凸条部的排列间距设定为所述喷嘴列的排列间距的除1以外的整数分之一。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容易求出螺杆的每转一圈的吸收部件的移动量,能够使驱动装置的控制简单。
另外,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螺杆的轴向上的所述凸条部的排列间距设定为所述喷嘴列的排列间距的二分之一,所述驱动装置通过使所述螺杆转一圈而移动所述吸收部件。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仅使螺杆转一圈,就能够使吸收部件向冲洗位置和退避位置移动。
另外,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结构,即:具备多个吸收部件,所述吸收部件按所述喷嘴列的排列间距卷挂在所述螺杆上。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对所有的喷嘴列的吸收部件全部相同地向冲洗位置和退避位置移动。
另外,优选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结构,即:吸收部件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吸收部件以延伸方向为中心轴旋转的情况下,接受流体的面积也不变化。因此,不需要考虑吸收部件的旋转方向的姿势。
另外,优选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吸收部件是多个丝捻合而形成的。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通过多个丝捻合而在多个丝之间形成的谷部也能够保持流体,能够增加吸收部件的流体吸收量。
另外,优选具备:对所述吸收部件进行清洁的清洁机构。
根据本发明可知,能够通过将吸收了液体的吸收部件清洁而再利用。由此,能够进行吸收部件的连续使用,能够减少吸收部件的更换作业和废弃量。
另外,优选具有多个所述喷嘴列,按所述喷嘴列设置所述吸收部件。
根据本发明可知,能够吸收并回收在冲洗动作中,从各喷嘴列喷出的流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头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记录头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帽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冲洗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吸收部件的移动位置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具备的吸收部件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的动作的要部剖面图。
图10(a)是吸收部件的冲洗位置,(b)是吸收部件的退避位置。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要部结构的(a)剖面图、(b)侧面图。
图12是表示作为第一移动机构的一部分使用的移动部件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有,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各附图中,为了将各部件形成为能够识别的大小,适当地变更各部件的比例尺。
说明本发明的流体喷射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流体喷射装置,例示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
图1是打印机的概略结构立体图,图2是头单元的概略结构立体图,图3是构成头单元的记录头的概略结构立体图,图4是帽单元的概略结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打印机1具备:头单元2;输送记录纸(介质)的输送装置3;供给记录纸的供纸单元4;排出由头单元2印字的记录纸的排纸单元5;对头单元2进行维护处理的维护装置10。
输送装置3在与构成头单元2的各记录头21(21A、21B、21C、21D、21E)的喷嘴面23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下保持记录纸。输送装置3具备:驱动辊部31;从动辊部32;由在这些辊部31、32之间架设围绕的多个带构成的输送带部33。另外,在输送装置3的记录纸的输送方向下游侧(排纸单元5侧)即与排纸单元5之间设置有保持记录纸的保持部件34。
驱动辊部31中旋转轴方向的一端侧与未图示的驱动马达连接,利用驱动马达来旋转驱动。驱动辊部31的旋转动力向输送带部33传递,旋转驱动输送带部33。在驱动辊部31和驱动马达之间根据需要设置传递齿轮。从动辊部32是所谓的自由辊,支承输送带部33,并且,从动于输送带部33(驱动辊部31)的旋转驱动而旋转。
排纸单元5具备:排纸用辊51;保持利用排纸用辊51输送的记录纸的排纸盘52。
头单元2通过将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记录头21A~21E单元化而构成,从各记录头21A~21E的各喷嘴24(参照图3)喷出多色的墨液(例如,黑色B、品红色M、黄色Y、青色C的各墨液)。上述记录头21A~21E(以下,还称为记录头21)通过安装于安装板22而单元化。即,本实施方式的头单元2中组合多个记录头21(单个头部件),构成头单元2的有效印字宽度与记录纸的横向宽度(与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大致相等的线头模块。还有,上述各记录头21A~21E中的各自的结构自身共通。
如图2所示,头单元2在安装板22形成的开口部25内配置有各记录头21A~21E。具体来说,通过将各记录头21A~21E螺纹固定于安装板22的背面22b侧,将喷嘴面23配置为经由上述开口部25从安装板22的表面22a侧突出的状态。另外,头单元2通过上述安装板22固定于未图示的滑架而搭载于打印机1。
本实施方式中的头单元2能够利用上述未图示的滑架而在记录位置和维护装置之间(图1中的用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在此,记录位置是与输送装置3对置且对记录纸进行记录的装置。另一方面,维护装置是从输送装置3上退避的位置即与维护装置10对置的装置。在该维护装置中,实施对头单元2的维护处理(吸引处理、擦拭处理)。
如图3所示,构成头单元2的记录头21A~21E(以下,有时简称为记录头21)具备:具有形成有利用多个喷嘴24构成的喷嘴列L的喷嘴面23的头主体25A;安装有该头主体25A的支承部件28。
各记录头21A~21E具有四列与四色(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Bk))对应的喷嘴列(L(Y)、L(M)、L(C)、L(Bk))。在各喷嘴列(L(Y)、L(M)、L(C)、L(Bk))中,构成该喷嘴列(L(Y)、L(M)、L(C)、L(Bk))的喷嘴24排列在与记录纸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水平方向上,更适合排列在与记录纸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上。还有,在记录头21A~21E的配置方向上,与相同色对应的喷嘴列L一致。
在支承部件28中,在喷嘴面23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形成有伸出部26、26。另外,在伸出部26、26中,形成有用于将记录头21螺纹固定于上述安装板22的背面22b的贯通孔27。由此,将多个记录头21安装于安装板22,构成上述头单元2(参照图1)。
维护装置10包括:对头单元2进行吸引处理的帽单元6;对头单元2进行冲洗动作的冲洗单元11。
如图4所示,帽单元6对上述头单元2进行维护处理,通过将与各记录头21A~21E对应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帽部61A~61E单元化而构成。该帽单元6配置于从头单元2的记录区域脱离的部位,在此,配置于不与输送装置3对置的位置。
各帽部61A~61E与记录头21A~21E的各自分别对应,能够与各记录头21A~21E的喷嘴面23抵接。帽部61A~61E与记录头21A~21E的各喷嘴面23分别密接,由此在吸引动作中,能够良好地进行从各喷嘴面23排出墨液(流体)的吸引动作。
构成帽单元6的各帽部61A~61E(以下,有时简称为帽部61)具备:帽主体67;以框状设置在帽主体67的上表面,并与记录头21抵接的密封部件62;拂拭记录头21的喷嘴面23的擦拭处理时使用的擦拭部件63;将这些帽主体67及擦拭部件63一体地保持的筐体部64。
在筐体部64的底部形成有两个用于将筐体部64保持于上述基底部件69的保持部65(一个未图示)。这些保持部65配置于在俯视下筐体部64中的呈对角的位置。在保持部65分别形成有用于将筐体部64螺纹紧固固定于基底部件69的螺钉插入的贯通孔65b。
如图5(a)、(b)所示,冲洗单元11具备:吸收在冲洗动作时喷出的墨液滴的多个吸收部件12;支承这些多个吸收部件12的支承机构9。
吸收部件12为吸收从各喷嘴24喷出的墨液滴的线状部件,如图5所示,对一个头单元2设置四根。各吸收部件12沿各色的喷嘴24排列而构成的喷嘴列(L(Y)、L(M)、L(C)、L(Bk))延伸,位于各喷嘴面23和记录纸的输送区域之间。该吸收部件12由例如丝材料等构成。作为吸收部件12的材料,可以举出在表面实施了亲水加工的化学纤维等,优选能够有效地吸收、保持墨液。另外,该吸收部件12相对于喷嘴直径具有5~75倍左右的宽度。在通常的打印机中,各记录头21A~21E中的各喷嘴面23和记录纸之间的缝隙为2mm左右,喷嘴直径为约0.02mm,因此,吸收部件12只要直径为1mm以下,即可配置于各喷嘴面和记录纸之间,且即使考虑部件的误差,也能够用吸收部件补足喷出的墨液滴。因此,优选的是,吸收部件12相对于喷嘴直径为10~50倍左右。此外,关于吸收部件12,在后更详细说明。
另外,吸收部件12的长度优选相对于头单元2的有效印字宽度具有充分的长度。在后详述,但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采用如下结构,即,依次卷取吸收部件12的已使用(已吸收墨液)的区域,在吸收部件12的整个区域,吸收了墨液的情况下,更换吸收部件12其物的结构。因此,为了将吸收部件12的更换期间设为实用上经得住的时间,吸收部件12的长度优选头单元2的有效印字宽度的几百倍左右。但是,通过在打印机1内进行清洗等,进行吸收部件12的再生的情况下,吸收部件12的长度比头单元2的有效印字宽度的两倍略长即可。
还有,利用支承机构9支承吸收部件12。
支承机构9具备:移动机构13(第二移动机构)及移动机构14(第一移动机构)。该支承机构9与头单元2大致一体化。
移动机构14通过使吸收部件12在与喷嘴列的延伸方向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交)的方向上移动,使吸收部件12在与移动机构14对置的冲洗位置和不对置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另外,移动机构13通过使吸收部件12行进,使其沿喷嘴列的延伸方向移动。
如图1、图5(a)所示,移动机构13在喷嘴列方向上的头单元2的两侧即安装板22的背面22b侧(头21A~21E的喷嘴面23的相反侧)具有将各自的旋转轴设为与记录纸的输送方向平行的旋转部15、16(旋转体)。旋转部15、16是利用旋转轴15a、16a和在旋转轴15a、16a以等间隔配置的多个(在此为5个)分隔板15b、16b呈线轴形状的卷取机构,通过在分隔板15b、16b之间的旋转轴15a、16a周围卷取各一根,共计四根的吸收部件12,在延伸方向上移动。通过这样卷取吸收部件12而移动,由此能够使吸收部件12移动的同时,进行吸收部件12的回收。从而,在卷取吸收部件12结束后,仅通过旋转部15、16的更换,就能够容易地更换吸收部件12。
另外,如图5所示,移动机构13具备:旋转驱动旋转部15、16的驱动装置13A。还有,旋转部15、16与驱动装置13A连接,通过各自的旋转,进行上述多个吸收部件12的卷出及卷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一方的旋转部15用作卷出用,将另一方的旋转部16用作卷取用。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移动机构13通过旋转部15、16的旋转驱动,使吸收部件12在延伸方向上移动。
如图5(a)、(b)所示,移动机构14具有:凸条部14b以螺旋状卷绕在轴部14a而成的一对移动部件14A、14B(螺杆),在由轴部14a和凸条部14b形成的引导槽14c内各卷挂一根吸收部件12而保持。移动机构14配置于喷嘴列方向上的头单元2的两侧即安装板22的表面22a(记录头21A~21E的喷嘴面23)侧。将在移动机构13的旋转部15和旋转部16卷绕架设的多个吸收部件12架设于移动部件14A、14B。还有,在与喷嘴面23垂直的方向上,引导槽14c的端部为相对于喷嘴面23位于从喷嘴面23远离的方向。因此,在移动部件14A、14B架设的吸收部件12能够不与记录头21A~21E的喷嘴面23接触而将其保持。
还有,如图5(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在移动部件14A、14B的轴向上观察的情况下的凸条部14b的排列间距P1设定为喷嘴列的排列间距P2(参照图6)的二分之一(除1以外的整数分之一)。由此,引导槽14c也成为喷嘴列的排列间距P2(参照图6)的二分之一。这样,通过将凸条部14b的排列间距P1设定为喷嘴列的排列间距P2的二分之一,使移动部件14A、14B转一圈,由此能够使吸收部件12移动喷嘴列的排列间距P2的二分之一的距离,能够在不进行移动部件14A、14B的细致的转速控制的情况下,使吸收部件12向后述的冲洗位置和退避位置移动。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对这样的移动部件14A、14B,卷挂四根吸收部件12,但这些吸收部件12隔一个地配置于引导槽14d,由此按喷嘴列的排列间距P2直接卷挂在移动部件14A、14B。因此,对于所有的喷嘴列,能够使所有的吸收部件12同样向冲洗位置和退避位置移动。
另外,如图5所示,移动机构14具备:旋转驱动移动部件14A、14B的驱动装置14C。如上所述,吸收部件12通过移动部件14A、14B转一圈而向冲洗位置和退避位置移动。因此,驱动装置14C在每次指令时,将移动部件14A、14B仅旋转驱动一圈。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的驱动装置14C的控制极其容易。
在移动部件14A、14B架设的吸收部件12通过在安装板22设置的切口部22c、22c内,卷绕架设于旋转部15、16,防止向安装板22的接触。由此,吸收部件12的移动变得顺畅。
还有,支承机构9通过在未图示的控制装置中对旋转部15、16的转速分别控制,以在不使在移动机构13及移动机构14支承的多个吸收部件12挠曲的情况下适度地赋予张力的状态保持。由此,防止吸收部件12挠曲,与喷嘴面23或记录纸接触的情况。
在这样的支承机构9中,利用在头单元2中的安装板22的背面22b侧配置的旋转部15、16和在安装板22的表面22a侧配置的移动部件14A、14B,支承多个吸收部件12,由此从旋转部15卷出的各吸收部件12经由各记录头21A~21E的各喷嘴面23上,在旋转部16上卷取。因此,吸收部件12伴随旋转部15、16的旋转,在头单元2的各喷嘴列的延伸方向即与记录纸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
另外,移动部件14A、14B利用驱动装置14C来旋转的情况下,由轴部14a和凸条部14b形成的多个引导槽14c看起来沿轴向移动。由此,能够使相对于头单元2(喷嘴列L)的各吸收部件12的位置变化。具体来说,可以使吸收部件12沿与头单元2的各喷嘴列L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即记录纸的输送方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吸收部件12在冲洗位置和退避(记录)位置之间移动。在此,若将吸收部件12的直径设为1mm,则包括部件尺寸误差和配置误差而移动1mm即可。若将凸条部14b的间隔设为1mm,则移动部件转一圈的情况下,吸收部件移动1mm,因此,能够容易地且精度良好地移动多个吸收部件12,仅移动1mm,因此移动所需的时间也变少。还有,记录头21和记录纸的距离为2mm,因此,在其间以向吸收部件12赋予了张力的状态配置,因此,移动时,不需要使记录头21移动,也不使记录纸移动。
在此,如图6(b)所示,冲洗位置为与各吸收部件12对应的多个喷嘴列L(构成喷嘴列L的多个喷嘴24)分别对置的状态,是在冲洗动作时,能够吸收从各喷嘴列L喷出的墨液滴的位置。另一方面,如图6(a)所示,吸收部件12中的退避位置是与喷嘴列L(构成喷嘴列L的多个喷嘴24)不对置的状态,是在记录动作时,从各喷嘴24喷出的记录用墨液滴不会被吸收部件12吸收的位置。
如图6(a)、(b)所示,通过使移动部件14A、14B旋转,所有的吸收部件12移动。还有,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各吸收部件12除了在冲洗位置,在退避位置中,也在记录纸的输送方向上配置于记录头21的喷嘴面和记录纸之间。
还有,在图1中,仅图示一组头单元2、维护装置10及冲洗单元12。但是,实际上,在记录纸的输送方向上还配置有一组头单元2、维护装置10及冲洗单元12。所述两组具有机构上相同的结构,但在与记录纸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头21A~21E的排列方向)上错开配置。更具体来说,在从记录纸的输送方向上观察的情况下,在第一组的头模块2具备的头21A~21E之间配置有第二组的头模块2具备的头21A~21E。这样,通过将两组头模块2、维护装置10及冲洗单元12在与记录纸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上错开配置,头21A~21E在整体上配置为锯齿状,能够向有效印字宽度的整个区域喷出墨液。
但是,在将头21A~21E在与记录纸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连接排列的情况下,头模块2、维护装置10及冲洗单元12仅为一组也可。在这种情况下,在头21A~21E之间不形成充分的间隙,因此,难以将维护装置10具备的帽部61A~61E按每一个头21A~21E设置。因此,优选使用将所有的头21A~21E的喷嘴24包围的单个帽部。
其次,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说明能够适当地使用的吸收部件12的具体的结构。
吸收部件12例如可以利用SUS304、尼龙、实施了亲水性涂层的尼龙、芳族聚酰胺、丝绸、丝棉、聚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芳酯、撒龙(ザイロン)(商品名)等纤维或含有这些多种的复合纤维而形成。
更具体来说,利用上述纤维或复合纤维形成的纤维束可以通过将多条捻合或扎束而形成吸收部件12。
图8是表示吸收部件12的一例的示意图,(a)为剖面图,(b)为俯视图。如该图所示,吸收部件12例如由纤维形成的纤维束12a(丝)捻合两条(多个)而形成。如图8所示,通过捻合多个纤维束12a形成吸收部件12的情况下,在纤维束12a之间形成的谷部12b也能够保持墨液,能够增加吸收部件12的墨液吸收量。
另外,作为一例,可以将由SUS304构成的纤维束捻合多条的线状部件、由尼龙构成的纤维束捻合多条的线状部件、由实施有亲水性涂层的尼龙构成的纤维束捻合多条的线状部件、由芳族聚酰胺构成的纤维束捻合多条的线状部件、由丝绸构成的纤维束捻合多条的线状部件、由丝绵构成的纤维束捻合多条的线状部件、由贝利马(ベリ一マ)(商品名)构成的纤维束集束的线状部件、由索里昂(ソアリオン)(商品名)构成的纤维束集束的线状部件、由哈密龙(ハミロン)03T(商品名)构成的纤维束集束的线状部件、由戴尼玛哈密龙(ダイニ一マハミロン)DB-8(商品名)构成的纤维束集束的线状部件、由贝克蓝哈密龙(ベクトランハミロン)VB-30构成的纤维束集束的线状部件、由哈密龙S-5口儿开布拉斯里布聚酯(コアケブラ一スリ一ブポリエステル)(商品名)构成的纤维束集束的线状部件、由哈密龙S-212口儿开布拉斯里布聚酯(商品名)构成的纤维束集束的线状部件、由哈密龙SZ-10口儿萨尹力斯里布聚酯(コアザイロンスリ一ブポリエステル)(商品名)构成的纤维束集束的线状部件、由哈密龙VB-3贝克特蓝(ベクトラン)(商品名)构成的纤维束集束的线状部件作为吸收部件12来适当地使用。
使用了尼龙的纤维的吸收部件12利用作为通用水系广泛使用的尼龙来形成,因此为廉价。
使用了SUS材料的金属纤维的吸收部件12的耐腐蚀性优越,因此,能够吸收各种墨液,并且,与树脂相比,耐磨损性高,因此,能够反复使用。
使用了超高分子聚乙烯的纤维的吸收部件12的切断强度及耐药品性高,经得住有机溶剂或酸、碱。这样,使用了超高分子聚乙烯的纤维的吸收部件12的切断强度高,因此,能够用强的张力牵引,能够抑制挠曲。因此,例如,可以增大吸收部件12的直径,增加吸收容量,或不增加吸收部件12的直径的情况下使从头21A~21E到记录纸的输送区域的距离变窄,提高印刷精度。另外,使用了撒龙或芳族聚酰胺的纤维的吸收部件12也能够期待与使用了超高分子聚乙烯的纤维的吸收部件12相同的效果。
使用了丝绵的纤维的吸收部件12的墨液吸收性优越。
在这样的吸收部件12中,滴落的墨液形成为被由于表面张力而在纤维之间及纤维束12a之间形成的谷部12b(参照图8)保持而吸收的状态。
另外,向吸收部件12的表面滴落的墨液中一部分直接向吸收部件12的内部浸透,剩余经过在纤维束12a之间形成的谷部12b。还有,向吸收部件12的内部浸透的墨液在吸收部件12的内部中,一部分缓慢地沿吸收部件12的延伸方向移动,在吸收部件12的延伸方向上分散而被保持。经过吸收部件12的谷部12b的墨液经过谷部12b的同时,其一部分缓慢地向吸收部件12的内部浸透,剩余残留在谷部12b,由此在吸收部件12的延伸方向上分散而被保持。即,向吸收部件12的表面滴落的墨液不是停留在全部滴落的部位,而是在滴落的部位的周围分散而被吸收。
还有,实际上,考虑吸墨液性、保持墨液性、拉伸强度、耐墨液性、成形性(起毛或开线的发生量)、拧动性、成本等,选择在打印机1设置的吸收部件12的形成材料。
另外,吸收部件12的墨液吸收量是能够在吸收部件12的纤维之间保持的墨液量、和能够在谷部12b保持的墨液量的总计。因此,考虑吸收部件12的更换频率等,使该墨液吸收量比通过冲洗而喷出的墨液量充分地大的方式选择吸收部件12的形成材料。
还有,能够在吸收部件12的纤维之间保持的墨液量及能够在谷部12b保持的墨液量可以通过墨液和纤维的接触角、依赖于墨液的表面张力的纤维间隙中的毛细管力来规定。即,通过利用细的纤维来形成,增加纤维之间的间隙,作为整体,增大纤维的表面积,由此在吸收部件12的截面积相同,吸收部件12也能够吸收更多量的墨液。从而,为了得到更大量的纤维之间的间隙,作为形成纤维束12a的纤维,使用微纤维(极细纤维)也可。
但是,吸收部件12的墨液保持力由于纤维之间的间隙变大,毛细管力降低而减小。因此,需要将纤维之间的间隙设定为吸收部件12中的墨液保持力不由于吸收部件12的移动而使墨液下垂的程度。
另外,吸收部件12的粗度以满足上述墨液吸收量的方式设定。具体来说,例如,吸收部件12的粗度设定为0.2~1.0mm,更优选设定为0.5mm左右。
但是,就吸收部件12的粗度来说,为了防止向头21A~21E及记录纸的接触,其截面最大尺寸设定为从头21A~21E到记录纸的输送区域的间隔距离除去吸收部件12的挠曲引起的位移量得到的尺寸以下。
实际上,吸收部件12的截面最大尺寸相对于喷嘴24的直径设为5倍以上75倍以下。这是因为,吸收部件12的截面最大尺寸相对于喷嘴24的直径小于5倍的情况下,吸收部件12变细,难以制作,吸收部件12的截面最大尺寸相对于喷嘴24的直径大于75倍的情况下,由于吸收了流体时的重量增加等,容易挠曲。
还有,吸收部件12的截面形状不需要一定为圆形,可以为多边形等。
但是,在吸收部件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情况下,吸收部件12以延伸方向为中心轴旋转的情况下,接受墨液的面积也不会变化。因此,不需要考虑吸收部件12的旋转方向的姿势。在此,难以将吸收部件制作为完全的圆形,因此,圆形还包含大致圆形。
还有,在吸收部件12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情况下,优选截面最大尺寸相对于喷嘴24的直径为10倍以上50倍以下。由此,能够充分地确保吸收部件12的墨液保持量,并且,能够充分地确保接受墨液的面积。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打印机1中,从头21A~21E向记录纸喷出墨液,进行印刷的期间,不是从所有的喷嘴24喷出墨液。因此,不喷出墨液的喷嘴24内的墨液干燥而粘度增加。若墨液增粘,则不能喷出期望的墨液量,因此,定期进行将墨液向吸收部件12喷出的冲洗动作,以免墨液增粘。
还有,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具备的吸收部件12在对记录纸进行印刷时,位于从喷嘴24的下方错开的退避位置,在进行冲洗动作时,位于喷嘴24的正下方的冲洗位置。即,在进行冲洗动作时,吸收部件12位于喷嘴24的正下方,因此,不能进行印刷,需要停止印刷处理。因此,冲洗动作优选在输送的记录纸和记录纸之间位于喷嘴的正下方时进行。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之类的所谓的线头打印机中,通常,在一分钟中,对60张左右的记录纸进行印刷,因此,每隔5秒,记录纸和记录纸之间位于喷嘴的正下方。从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例如,以每5秒或每10秒进行冲洗动作。
还有,在连续地对多张记录纸进行印刷的情况下,记录纸和记录纸之间位于喷嘴24的正下方的时间为短时间。在现有的打印机中,为了冲洗动作而进行的吸收部件或头单元的移动大。因此,在以往的打印机1中,不能在上述短时间内完成冲洗动作,记录纸的输送临时停止,该停止期间成为使每单位时间的印刷张数减少的原因。针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在俯视下,仅使吸收部件12位于各头21A~21E的正下方的极窄的区域内移动,即可切换印刷和冲洗动作,在记录纸和记录纸之间位于喷嘴24的正下方的期间进行冲洗动作,或能够极其缩短为了冲洗动作而停止记录纸的输送的期间。
其次,使用图8所示的流程图,说明与上述冲洗动作关联的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动作。图9及图10是表示打印机的动作的要部剖面图。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动作由未图示的控制装置来控制。
打印机1基于规定的指令,开始冲洗动作。
首先,控制装置驱动图9所示的移动机构14(图8:S1),使支承的多个吸收部件12向图10(a)所示的冲洗位置移动。具体来说,通过将移动部件14A、14B分别以规定的转速(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旋转一周)正向旋转,使各吸收部件12与记录头21A~21E中的各喷嘴列L对置。此时,各吸收部件12如图9所示地成为还与记录头21A~21E的配置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列L对置的状态。
这样,使四根吸收部件12在各喷嘴列L的墨液喷出方向上出现。
其次,控制装置执行对头单元2的冲洗动作(图8:S2),从各记录头21A~21E的各喷嘴列L(喷嘴24)向对置的吸收部件12喷射墨液滴(例如10滴左右)。从喷嘴列L喷出的墨液滴被吸收部件12吸收。
控制装置在执行头单元2的冲洗动作中的期间,驱动移动机构13,使各吸收部件12向图9中的用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由此进行吸收部件12中的吸收了墨液的部分的卷取动作(图8:S3)。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移动机构13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在冲洗动作中,使吸收部件12沿延伸方向移动。由此,从喷嘴列L喷出的墨液滴总是向吸收部件12的不含有墨液的新的部分喷出,因此,被吸收部件12内迅速可靠地吸收。
还有,在相对于喷嘴直径,可以将吸收部件12的截面最大尺寸确保75倍左右的情况下,使吸收部件12的墨液吸收量变得极大。因此,可以不在进行冲洗动作的同时,进行吸收部件12的卷取动作。例如,向吸收部件12的同一部位喷出100滴左右的墨液,墨液也不垂下的情况下,进行10次冲洗动作后,卷取吸收部件12也可。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移动机构13在多个冲洗动作后,使吸收部件移动也可。由此,在吸收部件12的同一区域多次接受墨液滴,能够在吸收部件12吸收大量的墨液。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墨液的喷出量,调节移动机构13中的吸收部件12的卷取速度,在喷出量多时,使吸收部件12不饱和地提高卷取速度,不发生墨液的吸收泄漏地以高速卷取。
若冲洗动作结束(图8:S4),则控制装置使移动机构14移动,如图9(b)所示地使多个吸收部件12向退避位置移动(图8:S5)。具体来说,通过使移动部件14A、14B分别以规定的转速反转,使与喷嘴列L对置的吸收部件12从与喷嘴列L对置的位置退避。还有,在退避后,进行上述卷取动作也可。
然后,控制装置再次开始对记录纸的记录动作。
还有,在记录动作的期间等,执行多次冲洗动作后,移动机构13的旋转部15上卷绕的吸收部件12的大部分卷取到旋转部16,基于旋转部16的吸收部件12的卷取结束的情况下,更换为新的。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机构13经由安装部件70能够拆装地设置于安装板22的背面22b侧,因此,能够容易更换。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知,在记录头21和记录纸8之间配置线状吸收部件12,使线状的吸收部件12移动,使其与记录头12的喷嘴对置,能够吸收冲洗时的墨液,因此,能够在不使头单元2移动的情况下,执行冲洗动作。不使头单元2移动也可,因此,能够在适当的时期以短时间进行冲洗动作。
另外,由于细的线状部件,因此,移动距离也短,移动为短时间也可。例如,也可以将其配置于在印字时,与喷嘴列之间对应的位置。
另外,作为吸收部件12使用线状部件,由此墨液向吸收部件12滴落时,抑制吸收部件12的周围中的上升气流的发生,能够防止在头21A~21E附着墨液的情况。因此,能够使吸收部件12接近头21A~21E,能够抑制由于墨液的挥发而产生,导致成为头21A~21E等污染的原因的雾的发生。
另外,在冲洗时,成为喷出对象的是线状的吸收部件12,因此,向吸收部件12的喷出时的风压的影响引起的漏点不易发生。另外,在冲洗时喷出的墨液滴在喷嘴24的附近被吸收部件12完全吸收,因此,能够防止记录纸或输送带部33上污染的情况。
另外,根据喷出的墨液量,变化吸收部件12的卷取速度,由此能够在吸收部件12不被墨液饱和的期间卷取。由此,能够在不泄漏冲洗墨液的情况下,可靠地吸收在吸收部件12内。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以高速执行冲洗动作,因此,印刷能力提高。
还有,在上述中,在冲洗动作中,随时卷取吸收部件12,但喷出的墨液量少,不需要卷取的情况下,停止吸收部件12也可。
另外,移动机构14具有调节吸收部件12的喷嘴列L的正交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置调节机构也可。由此,能够使吸收部件12向与喷嘴列L对置的位置可靠地移动,并且,能够使其向不与喷嘴列L对置的位置可靠地退避。
另外,在记录动作时,使多个吸收部件12大幅度地退避至不与记录头21的喷嘴面23对置的位置也可。进而,在由帽单元进行的罩住时,也同样使其退避,由此能够利用帽部61,良好地罩住记录头21的喷嘴面23。
还有,作为吸收部件,使用窄幅的带状部件(布等)的情况下,在记录头21和帽部61之间夹设有吸收部件的状态下,也能够良好地密封喷嘴面23。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可知,将线状的吸收部件12(由线状部件构成的吸收部件)形成为与喷嘴列对置的状态(在从喷嘴24喷出的墨液的飞行路径上配置的状态),由此能够在吸收部件12中吸收从各喷嘴24喷出的墨液。另外,由于线状的吸收部件12,因此能够通过微小的移动,使吸收部件12移动到从飞行路径退避的位置。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可知,能够在短时间内结束维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利用移动部件14A、14B和旋转驱动该移动部件14A、14B的驱动装置14C,进行吸收部件12的移动。因此,能够以极其简单的结构进行冲洗动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通过旋转部15、16的旋转驱动,使吸收部件12沿延伸方向移动。因此,能够以极其简单的结构使吸收部件12移动。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墨式打印机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但冲洗单元的结构不同。从而,以下,对与在先的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省略共通的部位的说明。另外,在说明中使用的各附图中,对与图1~图10共通的结构要件标注相同的符号。
图11(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图11(b)是冲洗单元的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冲洗单元80具备:具有移动部件14A、14B的移动机构14;具有驱动辊81及从动辊82的移动机构83;在这些移动部件14A、14B、驱动辊81及从动辊82架设的多个吸收部件72;清洁机构85。
移动机构83具有驱动辊81及从动辊82,与在这些架设的多个吸收部件72构成滑轮机构。各辊81、82经由安装部件70分别固定于安装板22的背面22b侧。驱动辊81及从动辊82的结构与上述旋转部15、16共通,在如图11(b)所示的分隔板15b、16b之间的旋转轴15a、16a架设各一根环状吸收部件72。
驱动辊81中旋转轴15a的一端侧与未图示的驱动马达连接,利用驱动马达来旋转驱动。还有,驱动辊81的旋转动力向各吸收部件72传递,使吸收部件72旋转。从动辊82为所谓的自由辊,支承各吸收部件72,并且,从动于驱动辊81的旋转驱动而旋转。
清洁机构85是清洗包含墨液的吸收部件72的清洗机构,能够用于恢复吸收部件72的墨液吸收能力而再利用。该清洁机构85配置于吸收部件72的移动路径上的规定位置,多个吸收部件72通过内部。
还有,清洁机构85只要能够将吸收部件72恢复为能够再利用的状态即可,例如使用毡部件等,吸取在吸收部件72吸收的墨液也可。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知,能够通过清洗吸收了墨液的吸收部件72而再利用,因此,能够连续使用。由此,不需要吸收部件72的更换作业。另外,能够节省更换作业的劳力和时间,并且,还能够削减吸收部件72中花费的成本。
以上,参照附图的同时,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当然不限定于该例子,将上述各实施方式进行组合也可。只要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畴内,想到各种变形例或修正例是显而易见的,关于那些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设置清洁机构也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配置在吸收部件12的移动方向下游侧(移动部件14B的下游侧),能够实施清洗吸收了墨液的吸收部件12等的清洁处理。在旋转部16卷取清洗后的能够再利用的吸收部件12,例如,使旋转部15、16向反向旋转,由此能够再次实施冲洗动作。
另外,根据记录头21的喷嘴列L,适当地设定吸收部件的根数。还有,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形成为使一个吸收部件与一个喷嘴列L对应的结构,但使一个与多个喷嘴列L对应也可。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吸收部件的宽度与对应的多个喷嘴列L一致的结构。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同时卷取多个吸收部件12的结构,但形成为分别卷取的结构也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吸收部件12平行地沿喷嘴列的结构。然而,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不需要吸收部件12的延伸方向和喷嘴列的延伸方向一定完全地平行。即,在本发明中,沿喷嘴列延伸不仅限定于与喷嘴列完全地平行的状态,还包括在喷嘴列的延伸方向上延长的延长线和在吸收部件的延伸方向上延长的延长线在先前的区域交叉的情况的意思。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发明适用于线头方式的打印机的结构。然而,本发明不限定于此,还可以适用于串行方式的打印机。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吸收部件12时常在头21A~21E的正下方移动的结构。然而,本发明不限定于此,还可以采用在使吸收部件12退避时,向从头21A~21E的正下方脱离的区域(例如头21A~21E的侧方)移动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通过使吸收部件12移动,使吸收部件12和头21A~21E的位置关系改变的结构。然而,本发明不限定于此,采用通过使头21A~21E移动,改变吸收部件12和头21A~21E的位置关系的结构也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维护处理时,吸收部件12、72位于头21A~21E和记录纸的输送区域之间的结构。然而,本发明不限定于此,采用在维护处理时,使吸收部件12、72位于记录纸的输送区域的下方的结构也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作为本发明的第一移动机构的一部分,使用凸条部14b以螺旋状卷绕在轴部14a而成的一对移动部件14A、14B(螺杆)的结构。还有,说明了凸条部14b的排列间距P1设定为喷嘴列的排列间距P2的二分之一的结构。然而,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凸条部14b的排列间距P1设定为喷嘴列的排列间距P2的3以上的整数分之一也可。这样,通过将凸条部14b的排列间距P1设定为喷嘴列的排列间距P2的除1以外的整数分之一,能够容易地算出移动部件14A、14B的转一圈时的吸收部件12的移动量,能够使驱动装置14C的控制容易。
另外,例如,如图12所示,采用使用对于轴部14a,法兰状的凸缘部14c以一定间隔沿轴向排列而安装的移动部件14A1、14B 1的结构也可。
还有,在使用移动部件14A1、14B1的情况下,在凸缘部14c和凸缘部14c之间卷挂吸收部件12,使移动部件14A1、14B 1自身沿轴向移动,由此使吸收部件12、72沿记录纸的输送方向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喷墨式的打印机,但采用喷射或喷出墨液以外的其他流体的流体喷射装置和收容了其流体的流体容器也可。可以适用于具备喷出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等的各种流体喷射装置。还有,液滴是指从上述流体喷射装置喷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以粒状、泪状、丝状拉长的状态。另外,在此所述的液体只要是液体喷射装置能够喷射的材料即可。
例如,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的物质即可,不仅包括粘性高或低的液态体、溶胶、凝胶水、其他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态树脂、液态金属(金属熔融液)之类的流动状态以及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流体,还包括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态物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于溶媒的材料等。另外,作为流体的代表性例子,可以举出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的墨液或液晶等。在此,墨液包括通常的水性墨液及油性墨液及凝胶墨液、热熔墨液等各种流体组合物。
作为流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为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片的制造等中使用的将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包含电极材料或色材等材料的流体喷射的流体喷射装置、在生化元件制造中使用的喷射生物体有机物的流体喷射装置、作为精密吸液管使用且喷射作为试料的流体的流体喷射装置或印染装置或微型分配器等。
进而,采用向钟表或摄像机等精密设备以针点喷射润滑油的流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射紫外线硬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流体喷射装置、为了蚀刻基板等而喷射酸或碱等蚀刻液的流体喷射装置也可。还有,可以将本发明适用于其中任一种的喷射装置及流体容器。

Claims (17)

1.一种流体喷射装置,其具备流体喷射头,该流体喷射头具有由多个喷嘴构成的喷嘴列,并向介质喷射流体,所述流体喷射装置能够进行向吸收部件喷射流体的冲洗动作,所述吸收部件从所述喷嘴吸收流体,所述流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部件是沿所述喷嘴列延伸、并且能够向从所述流体的飞行路径退避的位置相对移动的线状部件,所述流体是从所述喷嘴喷射出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部件配置在所述流体喷射头与所述介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部件的截面最大尺寸相对于所述喷嘴的直径为5倍以上75倍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部件的截面最大尺寸相对于所述喷嘴的直径为10倍以上50倍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吸收部件在与所述喷嘴列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二移动机构,其通过旋转体的旋转驱动,使所述吸收部件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移动机构通过卷取所述吸收部件而移动所述吸收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在多个所述冲洗动作后移动所述吸收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在所述冲洗动作中移动所述吸收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具有:卷挂所述吸收部件的螺杆;旋转驱动该螺杆的驱动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杆具有:轴部;以螺旋状卷绕在该轴部上的凸条部,所述螺杆的轴向上的所述凸条部的排列间距设定为所述喷嘴列的排列间距的除1以外的整数分之一。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杆的轴向上的所述凸条部的排列间距设定为所述喷嘴列的排列间距的二分之一,所述驱动装置通过使所述螺杆转一圈而移动所述吸收部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吸收部件,所述吸收部件按所述喷嘴列的排列间距卷挂在所述螺杆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部件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部件是多个丝捻合而形成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对所述吸收部件进行清洁的清洁机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所述喷嘴列,按所述喷嘴列设置所述吸收部件。
CN200910222025.5A 2008-11-13 2009-11-13 流体喷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340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91059 2008-11-13
JP2008-291059 2008-11-13
JP2009-219384 2009-09-24
JP2009-219386 2009-09-24
JP2009-219385 2009-09-24
JP2009219384A JP5493643B2 (ja) 2008-11-13 2009-09-24 流体噴射装置
JP2009219386A JP5573067B2 (ja) 2008-11-13 2009-09-24 流体噴射装置
JP2009219385A JP5353599B2 (ja) 2008-11-13 2009-09-24 流体噴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34015A true CN101734015A (zh) 2010-06-16
CN101734015B CN101734015B (zh) 2014-03-12

Family

ID=42348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2202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34015B (zh) 2008-11-13 2009-11-13 流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3) JP5493643B2 (zh)
CN (1) CN10173401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7066A (zh) * 2013-09-09 2015-03-18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闪喷控制方法及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44552B2 (ja) * 2011-01-31 2014-12-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47674A (en) * 1996-05-02 1998-12-08 Moore Business Form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aintaining optimum print quality in an ink jet printer after periods of inactivity
CN1524696A (zh) * 2003-02-28 2004-09-01 ������������ʽ���� 液滴喷出装置和喷出异常恢复方法
CN1533894A (zh) * 2003-03-27 2004-10-06 �ֵܹ�ҵ��ʽ���� 图像形成设备以及打印头的恢复性喷射方法
JP2005119284A (ja) * 2003-09-22 2005-05-1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予備吐出方法
US20060028503A1 (en) * 2004-08-03 2006-02-0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roplet discharge apparatus
CN1919608A (zh) * 2005-08-25 2007-02-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JP2007130784A (ja) * 2005-11-08 2007-05-31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1272916A (zh) * 2005-09-29 2008-09-24 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清洁喷墨印刷头的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1047A (ja) * 1990-04-28 1992-01-16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バイアス糸移動装置
JPH10337885A (ja) * 1997-06-06 1998-12-22 Kano Densan Hongkong Yugenkoshi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2355991A (ja) * 2001-06-01 2002-12-10 Hitachi Koki Co Ltd 液滴吐出印字装置及び印字ヘッドリフレッシュ方法
JP2003182102A (ja) * 2001-12-21 2003-07-03 Hitachi Printing Solutions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2005022305A (ja) * 2003-07-04 2005-01-27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4566653B2 (ja) * 2004-08-18 2010-10-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62271A (ja) * 2005-09-01 2007-03-15 Fujifilm Corp 活性エネルギー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47674A (en) * 1996-05-02 1998-12-08 Moore Business Form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aintaining optimum print quality in an ink jet printer after periods of inactivity
CN1524696A (zh) * 2003-02-28 2004-09-01 ������������ʽ���� 液滴喷出装置和喷出异常恢复方法
CN1533894A (zh) * 2003-03-27 2004-10-06 �ֵܹ�ҵ��ʽ���� 图像形成设备以及打印头的恢复性喷射方法
JP2005119284A (ja) * 2003-09-22 2005-05-1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予備吐出方法
US20060028503A1 (en) * 2004-08-03 2006-02-0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roplet discharge apparatus
CN1919608A (zh) * 2005-08-25 2007-02-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01272916A (zh) * 2005-09-29 2008-09-24 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清洁喷墨印刷头的方法及设备
JP2007130784A (ja) * 2005-11-08 2007-05-31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7066A (zh) * 2013-09-09 2015-03-18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闪喷控制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34015B (zh) 2014-03-12
JP5493643B2 (ja) 2014-05-14
JP5353599B2 (ja) 2013-11-27
JP2010137549A (ja) 2010-06-24
JP2010137547A (ja) 2010-06-24
JP2010137548A (ja) 2010-06-24
JP5573067B2 (ja) 2014-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88230B2 (en)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2139571B (zh) 流体喷射装置
CN102398416B (zh)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方法
CN102029787B (zh) 流体喷射装置
CN102139569B (zh) 流体喷射装置以及维护方法
JP2019155597A (ja) 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CN101734015B (zh) 流体喷射装置
CN102152637B (zh) 流体喷射装置
CN102248784A (zh) 流体喷射装置
CN102079171A (zh) 流体喷射装置
CN102259498A (zh) 流体喷射装置
CN102161262A (zh) 流体喷射装置
CN102126345B (zh) 流体喷射装置
US8888234B2 (en)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8517505B2 (en)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fluid receiving method
CN102180004A (zh) 流体喷射装置和流体接受方法
JP2011161738A (ja) 流体噴射装置
US20110080448A1 (en)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1194601A (ja) 流体噴射装置
JP5713066B2 (ja) 流体噴射装置
JP2011131564A (ja) メンテナンス装置及び流体噴射装置
JP2011240578A (ja) 流体噴射装置
JP2011194600A (ja) 流体噴射装置
JP2011245728A (ja) 流体噴射装置
JP2011240580A (ja) 流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