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32899B - 净水滤芯及净水器 - Google Patents

净水滤芯及净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32899B
CN101732899B CN2009102220594A CN200910222059A CN101732899B CN 101732899 B CN101732899 B CN 101732899B CN 2009102220594 A CN2009102220594 A CN 2009102220594A CN 200910222059 A CN200910222059 A CN 200910222059A CN 101732899 B CN101732899 B CN 1017328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mentioned
additive
water purification
purification cat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220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32899A (zh
Inventor
平井利明
小玉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32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2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32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28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02F1/003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using household-type filters for producing potable water, e.g. pitchers, bottles, faucet mounted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7/00Cartridge filters of the throw-away type
    • B01D27/08Construction of the ca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5/00Filtering devices having feature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or for application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Auxiliary devices for filtration; Filter housing constructions
    • B01D35/30Filter housing construc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6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addition of specified substances, e.g. trace elements, for ameliorating potable water
    • C02F1/685Devices for dosing the additives
    • C02F1/687Devices for dosing solid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 C02F1/283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using coal, charred products, or inorganic mixtures containing th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6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addition of specified substances, e.g. trace elements, for ameliorating potable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40Liquid flow 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4Flow arrangements
    • C02F2301/043Treatment of partial or bypass strea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净水滤芯及具备该净水滤芯的净水器,该净水滤芯为,即使在使从上部导入的水从下部排出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内部流动的水的流量。在净水滤芯(6)的壳体(7)内形成对水进行净化的净化室(S2)和对向水中添加的添加剂(16)进行收容的添加剂收容室(S1),在该添加剂收容室(S1)的下部设置的隔壁(14)的下方设置有空气收集部(27)。

Description

净水滤芯及净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净水滤芯及具备该净水滤芯的净水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能够安装到净水器中的净水滤芯,已知如下的净水滤芯:在圆筒状的外壳内,形成对具有功能性有效成分的添加剂(过滤器材料)进行收容的添加剂收容部、以及绕过该添加剂收容部的旁通流路,将原水从外壳下部导入添加剂收容部以及旁通流路,并使通过了添加剂收容部的含有功能性有效成分的水、和通过了旁通流路的旁通水,在外壳的上部空间中混合,而从外壳上部排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专利文献1中,通过使流入添加剂收容部以及旁通流路的原水的流量比为一定,由此得到含有规定浓度的功能性有效成分的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5214号公报
但是,在净水器中,还存在如罐型净水器那样、从上部导入原水而从下端排出净水的类型的使用净水滤芯的净水器,在所述净水器中适用上述现有技术的情况下,从上部流入的水可能抑制净水滤芯内的空气向上方移动,而在净水滤芯内的原水流入口的下部形成空气蓄积。并且,当在净水滤芯内形成这种空气蓄积时,该空气蓄积可能妨碍在净水滤芯中流动的水流,而使通过净水滤芯的水的流量变得不稳定。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净水滤芯及具备该净水滤芯的净水器,即使在使从上部导入的水从下部排出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内部流动的水的流量变动。
在第一发明中,是一种净水滤芯,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上部设置有导入水的导水口、在底部设置有排水口的壳体,在该壳体的下部设置对水进行净化的净化室,并且在上部设置对向水中添加的添加剂进行收容的添加剂收容室;在该净水滤芯中,在上述添加剂收容室的下部,具有对该添加剂收容室内的水进行排水的开口部,并且设置有间隔成该添加剂收容室的隔壁,在该隔壁的下方设有空气收集部。
在第二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所记载的净水滤芯中,上述隔壁构成为,上述开口部位于上述空气收集部的下侧。
在第三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发明所记载的净水滤芯中,上述净水滤芯为,可装卸地安装在净水器主体上,并在上述壳体的外周部上,设置有对与上述净水器主体的相对旋转进行限制的旋转限制部。
在第四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所记载的净水滤芯中,上述壳体的至少上部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上述隔壁上设置有从上述壳体的周缘部朝向中心部上升的倾斜面。
在第五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至四发明的某一个发明所记载的净水滤芯中,在上述壳体的顶壁部上设置有将壳体内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空气排出孔,在该壳体上设有对空气的排出进行引导的空气排出管。
在第六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第五发明所记载的净水滤芯中,上述空气排出孔在上述壳体的顶壁部的上方朝向该壳体的侧面开口。
在第七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至六发明的某一个发明所记载的净水滤芯中,在上述壳体上,形成有绕过上述添加剂收容室而将水导入到上述净化室中的追加导水口。
在第八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第七发明所记载的净水滤芯中,上述导水口配置在上述追加导水口的上方。
在第九发明中,是一种净水器,可拆卸地安装有上述净水滤芯,该净水滤芯得到对导入的原水至少进行了净化的净水。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发明,通过在隔壁的下方设置空气收集部,由此能够抑制由于在隔壁的下方形成的空气蓄积而堵塞开口部,因此能够抑制从添加剂收容室内部经过开口部而向下方流动的水的流量变动。
根据第二发明,以开口部位于空气收集部的下侧的方式来构成隔壁,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由于空气蓄积而堵塞开口部。
根据第三发明,在壳体的外周部设置对与净水器主体的相对旋转进行限制的旋转限制部,由此在使净水器主体倾斜时抑制净水滤芯相对于净水器主体转动,因此能够抑制收容在空气收集部中的空气向开口部侧移动。
根据第四发明,在隔壁上设置从壳体的周缘部朝向中心部上升的倾斜面,由此能够使空气沿着倾斜上升,能够进一步抑制空气堵塞开口部。
根据第五发明,在壳体的顶壁部上设置将壳体内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空气排出孔,并且在壳体上设置对空气的排出进行引导的空气排出管,由此能够更可靠地将壳体内的空气向外部排出。
根据第六发明,使空气排出孔在壳体的顶壁部的上方朝向该壳体的侧面开口,因此即使在壳体的顶壁部上方产生沿垂直方向向下的水流的情况下,也能够不被该水流妨碍地将壳体内的空气排出到外部。
根据第七发明,分流为从导水口导入而在添加剂收容室内流动的水、和从追加导水口导入而旁通添加剂收容室的水,由此容易调整在添加剂收容室内流动的水的流量,进而容易提高添加剂浓度的调整精度。
根据第八发明,将导水口形成在比追加导水口高的位置上,由此能够通过水头差或水的动压等,来抑制导水口的水的流量、即添加剂收容室内的水的流量增大到需要以上。
根据第九发明,能够得到装备实现上述作用效果的净水滤芯的净水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净水器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净水滤芯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净水滤芯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净水滤芯的立体图,(a)是表示通过可动遮蔽部件而开放导水口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导水口被遮蔽一半程度的状态的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净水滤芯的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净水器的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净水滤芯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开盖的状态下的净水器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净水滤芯的截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净水滤芯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     净水器
6、6A、6B、6C、6D  净水滤芯
7、7B、7D  壳体
7a、7aD  导水口
7b    追加导水口
7d    嵌合突部(旋转限制部)
14、14B、14C、14D  隔壁
14d   狭缝(开口部)
16    添加剂
23、23D  可动遮蔽部件
23e  顶壁(顶壁部)
23f  中央筒部(空气排出管)
23g  贯通孔(空气排出孔)
27、27B、27C、27D  空气收集部
Aa   空气蓄积
Aw   浸水区域
w    开口宽度
S1   添加剂收容室
S2   净化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多个实施方式中,包括同样的构成要素。因此,以下对于这些同样的构成要素赋予共通的符号,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图1~图4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净水器的截面图,图2是净水滤芯的截面图,图3是净水滤芯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净水滤芯的立体图、(a)是表示通过可动遮蔽部件而开放导水口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导水口被遮蔽一半左右的状态的图。
首先,参照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净水器1的概略构成。该净水器1构成为罐型净水器。在大致有底筒状的罐壳体2的筒内收容有大致有底筒状的隔壁体3,通过该隔壁体3,罐壳体2的筒内被区分为成为上侧的大致一半的原水室4和成为下侧的大致一半的净水室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罐壳体2和隔壁体3相当于净水器主体。
在隔壁体3的底壁3a上形成有朝向下方凹设的大致圆筒状的凹部3b。在该凹部3b中,大致圆筒状的净水滤芯6从上方插入到深处地嵌合安装。在凹部3b的深处壁3c上形成有开口3d。
在净水滤芯6嵌合安装于凹部3b的状态下,净水滤芯6的上部6a在原水室4内露出,在该上部6a,在壳体7上形成的导水口7a、追加导水口7b面向原水室4。追加导水口7b设置在底壁3a的附近。并且,在该状态下,净水滤芯6的下端部6b从开口3b露出在净水室5内,在该下端部6b,在壳体7上形成的排水口7c面向净水室5。原水室4内的原水从导水口7a、追加导水口7b导入到净水滤芯6内,并至少在被净化之后,从排水口7c排出至净水室5内。
在原水室4的上方配置有形成了供水口8a的顶壁8。通过可转动地安装在顶壁8上的上开式的盖9,能够开闭地堵塞供水口8a。在将盖9向上方打开的状态下,原水经由供水口8a供给到原水室4内。
并且,在隔壁体3的侧壁3e与罐壳体2之间,形成有从净水室5朝向上方延伸的通路10,并在罐壳体2或顶壁8上,在成为通路10的上端部的位置上,形成有注水口10a。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罐壳体2以注水口10a成为下方的方式倾倒(在图1中使罐壳体2向顺时针方向倾倒),由此使净水室5内储藏的净水经过通路10从注水口10a排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可转动地支持在罐壳体2或顶壁8上的上开式的盖11,能够开闭地堵塞注水口10a。在该情况下,能够构成为:在将罐壳体2倾斜时,通过自重或水的动压等使盖11旋转,将注水口10a开放。
接下来,参照图2~图4说明净水滤芯6的构成。净水滤芯6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并以该圆筒形状的中心轴Ax(参照图1、图2)沿着上下方向的姿态来使用。壳体7具有在使用状态下成为上部的上壳体12和成为下部的下壳体13,将上壳体12的下缘与下壳体13的上缘相互结合,而呈现大致圆筒状的外形。另外,以下以使用状态下的净水滤芯6的圆筒形状为基准,来规定上下方向、轴向、圆周方向以及径向。
壳体7内,通过隔壁14和相对于该隔壁14隔开间隔地配置在下方的薄板15,而在上下方向(轴向)上大体分为3个空间,其中最上部为收容添加剂16的添加剂收容室S1、最下部为净化水的净化室S2、中间部为中间室S3。
添加剂收容室S1由上壳体12和隔壁14包围而形成。上壳体12具有:成为壳体7的周壁上部的周壁12a;成为壳体7的顶壁的顶壁12b;以及从顶壁12b的中央部大致沿着净水滤芯6的中心轴Ax向下方延伸的内筒12c。并且,在该上壳体12上以堵塞其筒内的下部的方式安装有隔壁14。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壳体12的筒内,作为由周壁12a、顶壁12b、内筒12c以及隔壁14所包围的截面大致圆环状的空间,而形成添加剂收容室S1。在该添加剂收容室S1中例如收容有直径数毫米程度的粒状钙等添加剂16。
如图3、图4等所示,在周壁12a上形成有大致矩形的导水口7a。在该导水口7a上,通过嵌入成型等张设有透水性的网格17,抑制添加剂16从导水口7a漏出。并且,在内筒12c上,形成有从其下端朝向上方延伸的狭缝状的切口12d。切口12d的宽度设定为小于添加剂16的粒径,由此抑制添加剂16从切口12d漏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切口12d的上缘12a的轴向位置与导水口7a的上缘12f的轴向位置大致相同。
并且,在隔壁14的底壁部14a的中央部,形成有朝向上方突出为大致圆锥状的突出部14b,在该突出部14b的中央部,形成有朝向上方突出而供内筒12c插通的筒部14c。并且,通过在隔壁14的底壁部14a的中央部设置突出部14b,而在该突出部14b的下方(隔壁14的下方)形成空间部,使该空间部作为空气收集部27起作用。并且,在底壁部14a上,作为从添加剂收容室S1的排水口,而形成有从净水滤芯6的中心轴Ax放射状地延伸的多个狭缝(开口部)14d。该狭缝14d的宽度也设定为小于添加剂16的粒径,由此抑制添加剂16从狭缝14d漏出。
在具备以上构成的添加剂收容室S1中,添加剂16溶出在从原水室4经由导水口7a导入到添加剂收容室S1内的原水中,添加了添加剂的水从添加剂收容室S1经由隔壁14的狭缝14d流出到中间室S3。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添加剂收容室S1的上部形成封入空气的空气蓄积Aa,由此使在空气蓄积Aa内、即添加剂收容室S1的上部存在的添加剂16不浸渍在水中。即,由周壁12a、顶壁12b以及内筒12c构成的凹部18,仅朝向下方开放而朝向上方没有空气的排出通道,因此即使成为水从导水口7a浸入到添加剂收容室S1内、净水滤芯6的上部6a完全浸渍在原水室4所储藏的水中的状态(即水没的状态),也能够在该凹部18中积蓄空气,并防止处于空气蓄积Aa内的添加剂16的沾水。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常切口12d及导水口7a的上缘12e、12f的位置成为浸水区域Aw的上限L,位于该上限L下方的添加剂16浸在水中,位于上限L上方的添加剂16不浸在水中。
在所述构成中,当位于下方的添加剂16浸在水中而溶出时,位于上方的添加剂16通过重力向下方下降而自动补给到浸水区域Aw中。由此,能够从配置在下侧的添加剂开始依次使用收容在添加剂收容室S1中的添加剂16,因此与收容在净水滤芯内的添加剂整体浸水或沾水的构成相比,容易进一步增长添加剂16的可使用期间,而且容易将净水滤芯6在使用初期和使用后期的添加剂的浓度差抑制得更小。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根据浸水区域Aw的高度来设定添加剂16的浸渍高度,由此能够设定添加剂浓度的最大值。即,能够抑制添加剂16需要以上地溶出到水中。
如图3、图4所示,在成为中间室S3的周壁的上壳体12的周壁12a的下部,在圆周方向上隔开大致一定间隔而形成有多个追加导水口7b。由此,向中间室S3,从原水室4经由该追加导水口7b导入原水,并且从添加剂收容室S1经由狭缝14d导入添加了添加剂的水,这些水被导入配置在中间室S3下方的净化室S2的吸附处理室S21中。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追加导水口7b导入中间室S3的原水,绕过添加剂收容室S1。这样,通过分流为在添加剂收容室S1内流动的水、和对添加剂收容室S1进行旁通的水,能够独立地设定在添加剂收容室S1内流动的水的流量和对添加剂收容室S1进行旁通的水的流量,由此能够容易提高添加剂浓度的调整精度。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追加导水口7b配置在导水口7a的下方。由此,通过导水口7a与追加导水口7b之间的高度差引起的水头差、和在向原水室4供水的最初到达处于靠近隔壁体3的底壁3a的位置的追加导水口7b的水的动压,与导水口7a相比水更容易从追加导水口7b进入。因此,尤其是在向原水室4供水的最初,能够使导水口7a的水的流量较少,容易将添加剂收容室S1内的水的流量调整得较少。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添加剂收容室S1配置在追加导水口7b的上方,因此在原水室4的水位变得比添加剂收容室S1的下端低之后,水仅从追加导水口7b流入到净水滤芯6内,通过未通过添加剂收容室S1内而不含添加剂16的水,在中间室S3及其下游侧的净化室S2内促进添加剂16的排出,而能够抑制添加剂16残留。由此,在下次使用时,抑制由于残留的添加剂16而添加剂浓度变得比设定值高,容易得到期望的添加剂浓度。
配置在中间室S3之下的净化室S2,通过配置在沿着净水滤芯6的中心轴Ax的位置上的大致圆筒状的筒体19,在径向上区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筒体19的外周侧作为收容有吸附剂(例如粒状或粉状的活性炭等)20的吸附处理室S21,将筒体19的筒内作为收容有过滤材料(例如弯曲为倒U字状的中空纤维膜等)21的过滤处理室S22。在所述构成中,从中间室S3导入的水依次经由吸附处理室S21及过滤处理室S22,而从下端部6b的排水口7c排出。筒体19嵌入凹部13b中,该凹部13b形成在成为壳体7的底壁的下壳体13的底壁13a的中央部、向下方凹陷,由此沿着净水滤芯6的中心轴Ax而立设在上下方向上。
吸附处理室S21由成为壳体7的周壁下部的下壳体13的周壁13c、筒体19、底壁13a以及薄板15包围,形成为具有大致圆环状的截面的筒状。薄板15例如能够由无纺布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薄板15形成为环状而包围筒体19,并使其外缘部15a夹在上壳体12与下壳体13之间地固定在壳体7上。另一方面,内缘部15b为自由端,水从中间室S3经由该内缘部15b与筒体19之间的间隙,被导入吸附处理室S21内。另外,也可以通过透水性素材来构成薄板15,而使水透过。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筒体19的上端安装有帽22,通过从该帽22向直径外侧伸出的凸缘部22a,使薄板15的内缘部15b不翘曲到凸缘部22a的上方。通过所述构成,即使在将净水滤芯6从净水器1上取出的状态下倾斜或上下反转的情况下,由于薄板15被卡止在凸缘部22a上而堵塞间隙,因此也能够抑制吸附剂20从吸附处理室S21向中间室S3侧漏出。
在筒体19的下部形成有连通口19a,通过该连通口19a连通吸附处理室S21和过滤处理室S22。在吸附处理室S21内使吸附剂20吸附而除去了杂质的水,经由连通口19a导入过滤处理部S22内。
在过滤处理室S22中,作为过滤材料21的细吸管状的中空纤维膜(糸膜),以捆绑多个并弯曲为大致倒U字状的状态收容。从过滤处理室S22内通过中空纤维膜的膜壁而透过到膜内的水,通过膜内而流出到过滤处理室S22的下端部,并从排水口7c流出到净水室5。水在通过中空纤维膜的膜壁时,水中含有的杂质被过滤。作为过滤材料21的中空纤维膜,在连通口19a的下方通过粘接剂(未图示)来填埋间隙并且固定在筒体19上,通过该粘接剂阻止从过滤处理室S22内不通过中空纤维膜而直接流出。
关于上述构成的净水滤芯6,发明人等反复锐意研究的结果,发现水的添加剂浓度对应于在添加剂收容室S1内流动的水的流量而进行变化。作为一个例子发现,在使用粒状钙剂作为添加剂16的情况下,越使在添加剂收容室S1内流动的水的流量增大,水流引起的搅拌效果越增大、在添加剂收容室S1内混入到水中的添加剂的量越增大,通过了添加剂收容室S1的水与从追加导水口7b导入到净水滤芯6内的水合流之后的水的添加剂浓度、进而从净水滤芯6排出的水的添加剂浓度越增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7上安装可变地设定导水口7a的开口面积的可动遮蔽部件23,通过该可动遮蔽部件23的位置调整,使在添加剂收容室S1内流动的水的流量变化,由此能够可变地设定通过了净水滤芯6的水(净水)中的添加剂浓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4所示,将从上方覆盖上壳体12的外周的大致有底圆筒状的可动遮蔽部件23,沿着上壳体12的圆周方向可转动地安装。可动遮蔽部件23的周壁23a具有微小间隙地覆盖上壳体12的周壁12a,在该周壁23a上,作为开口部而设置有从下侧的端缘23b朝向上方的大致矩形状的切口23c。
在上壳体12的周壁12a的外面上,上下隔开一定间隔而大致平行地设置沿着圆周方向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凸条12g,另一方面,在可动遮蔽部件23的周壁23a的内面上设置突起23d,在将可动遮蔽部件23组装到上壳体12的状态下,使突起23d与凸条12g在轴向上卡合,并且通过凸条12g在圆周方向上引导突起23d。并且,在凸条12g上设置有允许突起23d的轴向的相对移动的切口12h。因此,如图3所示,在将突起23d与切口12h位置对准的状态下,使上壳体12与可动遮蔽部件23在轴向上接近直到相互碰撞,之后使它们在圆周方向上相对转动,由此突起23d收纳在凸条12g之间,而能够将可动遮蔽部件23组装到上壳体12(壳体7)上,可动遮蔽部件23能够沿着上壳体12的圆周方向转动。另外,更优选为,在凸条12g之间的槽中以规定间隔设置突起,通过使可动遮蔽部件23的突起23d越过该突起,而产生咔嗒感,作为导水口7a的开口面积设定时的基准。
在所述构成中,如图4所示,当使可动遮蔽部件23的圆周方向的位置变化时,切口23c与导水口7a重合的面积变化,能够可变地设定导水口7a的开口宽度w以及开口面积(面向原水室4的区域的宽度及面积)。
图4(a)是导水口7a的全部区域被开放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从导水口7a流入到添加剂收容室S1内的水的流量较多,因此从添加剂收容室S1流出的水的添加剂浓度变高。
图4(b)是导水口7a的大致一半由可动遮蔽部件23的周壁23a堵塞、大约一半开口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与图4(a)的情况相比,添加剂收容室S1内的水的流量变少,相应地从添加剂收容室S1流出的水的添加剂浓度变低。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净水滤芯6,通过使可动遮蔽部件23相对于壳体7的围绕中心轴Ax的相对转动位置(横向位置)变化,能够使水的添加剂浓度变化。
并且,当在净水滤芯6内的各部分、特别是中间室S3内以及薄板15与吸附剂20之间等意外积蓄有空气时,水的重力与空气的浮力平衡而水的流路被空气堵塞,因此无法得到期望的流量,而可能到得到净水为止花费时间、或者无法得到期望的添加剂浓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大致沿着净水滤芯6的中心轴Ax形成有空气排出通路。
具体地,在可动遮蔽部件23的顶壁(壳体7的顶壁部)23e的中央部,形成有朝向下方延伸而进入内筒12c的筒内的大致圆筒状的中央筒部(空气排出管)23f,在该中央筒部23f的深处侧(上侧)形成有贯通顶壁23e的贯通孔23g。该贯通孔23g成为净水滤芯6的空气排出孔。
在筒体19的上端嵌合安装的帽22,具有随着朝向上方而变细的圆锥部22b和从圆锥部22b的顶端朝向上方延伸的圆筒部22c,将圆筒部22c的前端延伸设置到中央筒部23f的下端附近为止。因此,过滤处理室S22内的空气经过圆锥部22b、圆筒部22c及中央筒部23f的筒内,从贯通孔23g排出。
吸附处理室S21及中间室S3内的空气,聚集到在隔壁14的下方形成的空气收集部27中,并在沿着隔壁14的突出部14b上升的同时向净水滤芯6的中心轴Ax侧移动,并经过切口12d进入内筒12c的筒内,并且从中央筒部23f下端的开口进入该中央筒部23f的筒内,从贯通孔23g排出。
添加剂收容室S1内的空气,除了在空气蓄积Aa内蓄积的空气之外,从切口12d经过内筒12c的筒内及中央筒部23f的筒内,从贯通孔23g排出。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隔壁14的突出部14b的下方设置空气收集部27。因此,能够使聚集在空气收集部27中的、吸附处理室S21以及中间室S3内的空气从贯通孔23g排出,因此能够抑制在中间室S3内形成空气蓄积、而由该空气蓄积堵塞开口部,并能够抑制从添加剂收容室S1经过狭缝(开口部)14d流入到中间室S3内的水的流量变动。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从添加剂收容室S1经过狭缝(开口部)14d流入到中间室S3内的水的流量稳定,能够更稳定地得到期望的添加剂浓度的水。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可动遮蔽部件23的顶壁23e的中央部,形成朝向下方延伸而进入内筒12c的筒内的大致圆筒状的中央筒部(空气排出管)23f,在该中央筒部23f的深处侧(上侧)形成贯通顶壁23e的贯通孔23g。由此,壳体7内的空气在被中央筒部(空气排出管)23f引导的同时从贯通孔23g排出,能够更可靠地向外部进行排出。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7上形成了绕过添加剂收容室S1而将水导入到净化室S2的追加导水口7b。由此,分流为通过添加剂收容室S1的水和旁通添加剂收容室S1的水,由此能够独立地设定在添加剂收容室S1内流动的水的流量和旁通添加剂收容室S1的水的流量,因此容易提高添加剂浓度的调整精度。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导水口7a配置在追加导水口7b的上方。因此,由于导水口7a与追加导水口7b之间的高度差引起的水头差、和在供水到原水室4的最初到达处于靠近隔壁体3的底壁3a的位置的追加导水口7b的水的动压,与导水口7a相比水更容易从追加导水口7b进入。因此,尤其是在供水到原水室4的最初,能够使导水口7a的水的流量较少,容易将添加剂收容室S1内的水的流量调整得较少。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容易将添加剂浓度调整得更低。并且,根据所述的构成,容易将使导水口7a的开口面积变化的可动遮蔽部件23配置在净水滤芯6的上部。因此,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将净水滤芯6从上方插入安装到净水器1的罐壳体2内的情况下,容易保持安装在罐壳体2内的状态而从上方操作可动遮蔽部件23,很方便。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添加剂收容室S1内的上部形成空气蓄积Aa,并在该空气蓄积Aa下方的浸水区域Aw中、使添加剂16浸在经由导水口7a而导入的水中,在添加剂收容室S1内,从成为浸水区域Aw的部分到成为空气蓄积Aa的部分为止收容添加剂16。在所述的构成中,能够将处于空气蓄积Aa内的添加剂16维持为不浸水或沾水的状态。并且,当处于浸水区域Aw内的添加剂16浸在水中而溶出时,位于其上方的添加剂16由于重力向下方下降而自动补给到浸水区域Aw中。因此,能够从配置在下侧的添加剂开始依次使用收容在添加剂收容室S1中的添加剂16,因此与收容在净水滤芯内的添加剂整体浸水或沾水的构成相比,容易增长添加剂16的可使用期间,而且容易将在净水滤芯6的使用初期和使用后期的添加剂浓度的变动抑制得更小。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净水滤芯的截面图。
在本变形例的净水滤芯6A中,设置有将添加剂16朝向浸水区域Aw而向下方按压的按压机构26。按压机构26具备:在粒状的添加剂16上载放的顶板26a;和收容在上壳体12B的凹部18内、作为将该顶板26a向下方施力的施力机构的螺旋弹簧26b;通过螺旋弹簧26b的压缩反力,经由顶板26a而将添加剂16向下方按压。
根据所述的构成,能够与浸水区域Aw的添加剂16的溶出相对应,通过按压机构26更可靠地使处于上方的添加剂16向下方移动,因此与通过重力进行填充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浸水区域Aw中的添加剂16的填充密度。并且,能够减小净水滤芯6的使用期间中的浸水区域Aw内的添加剂16密度的变化,而抑制添加剂浓度的变动。
(第二实施方式)图6~图8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净水器的截面图,图7是净水滤芯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将盖打开的状态下的净水器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净水滤芯6B也可以代替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净水滤芯6,而安装到净水器1中使用。
该净水滤芯6B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净水滤芯6同样,在隔壁14B的下方设置空气收集部27B来抑制由于空气蓄积而堵塞狭缝(开口部)14d,由此,可稳定地得到期望的添加剂浓度的水。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隔壁14B构成为,狭缝14d位于空气收集部27B的下侧。具体地,在使隔壁14B倾斜为狭缝14d位于空气收集部27B的下侧的状态下,安装到上壳体12上。在该隔壁14B的底壁部14a的中央部,形成有朝向上方突出而供内筒12c插通的筒部14c。并且,在倾斜的底壁部14a的下部(在图6中为右侧),形成有作为从添加剂收容室S1的排水口的狭缝(开口部)14d,使在该底壁部14a的上部(在图6中为左侧)的下方形成的空间部作为空气收集部27B起作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7B的外周部设置作为旋转限制部的嵌合突起7d,并且在隔壁体3B的凹部3b上设置使嵌合突起7d嵌合的嵌合槽3f,由此使壳体7B不相对于隔壁体3B相对旋转。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合突起7d设置在狭缝14d侧,嵌合槽3f设置在注水口10a侧,如图6所示,在将净水滤芯6B安装在隔壁体3B上时,使狭缝14d位于罐壳体2的注水口10a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狭缝(开口部)14d位于空气收集部27B的下侧的方式使隔壁14B倾斜,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由于空气蓄积而堵塞狭缝14d。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壳体7B的外周部设置对与隔壁体3B的凹部(净水器主体)3b的相对旋转进行限制的嵌合突起(旋转限制部)7d,由此在使罐壳体2倾斜等时,抑制净水滤芯6B相对于隔壁体3B转动,因此能够抑制空气收集部27B中收容的空气向狭缝14d侧移动。
尤其是,以在将净水滤芯6B安装到隔壁体3B上时狭缝14d位于罐壳体2的注水口10a侧的方式、设置嵌合突起7d以及嵌合槽3f,因此在将罐壳体2内的净水从注水口10a倾注时,空气收集部27B不会成为狭缝14d的下方,存在能够抑制空气向狭缝14d侧移动的优点。
(第三实施方式)图9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净水滤芯的截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净水滤芯6C也可以代替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净水滤芯6,而安装到净水器1中使用。
并且,该净水滤芯6C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净水滤芯6同样,在隔壁14C的下方设置空气收集部27C,抑制由于空气蓄积而堵塞狭缝(开口部)14d,由此可稳定地得到期望的添加剂浓度的水。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隔壁14C形成为,具有从壳体7的周缘部朝向中心部上升的倾斜面。具体地,隔壁14C的底壁部14a形成为中央部向上方突出的大致伞状,在该底壁部14a的中央部,形成有朝向上方突出而供内筒12c插通的筒部14c。并且,使形成在底壁部14a的下方的空间部作为空气收集部27C起作用。并且,在底壁部14a上,作为从添加剂收容室S1的排水口,而形成有从净水滤芯6C的中心轴Ax放射状地延伸的多个狭缝(开口部)14d。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隔壁14C的底壁部14a形成为大致伞状,被设置从壳体7的周缘部朝向中心部上升的倾斜面,由此即使空气偏斜存在于中间室S3中,也能够使该偏斜存在的空气沿着底壁部14a的倾斜上升,能够进一步抑制空气堵塞狭缝(开口部)14d。
(第四实施方式)
图10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净水滤芯的截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净水滤芯6D也可以代替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净水滤芯6,而安装到净水器1中使用。
并且,该净水滤芯6D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净水滤芯6同样,在隔壁14D的下方设置空气收集部27D来抑制由于空气蓄积而堵塞狭缝(开口部)14d,由此可稳定地得到期望的添加剂浓度的水。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随着朝向下方而缩径的锥状的下壳体13D,并由透水性素材来构成相对于隔壁14D隔开间隔而配置在下方的薄板15D,使水透过。
并且,隔壁14D的底壁部14a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形成为大致伞状,在该底壁部14a的中央部,形成有朝向上方突出而供内筒12c插通的筒部14c。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筒部14c的内面上设置有对内筒12c的插通量进行限制的定位突起14g。并且,在隔壁14的底壁部14a的中央部设置突出部14b,由此在该突出部14b的下方(隔壁14D的下方)形成空间部,使该空间部作为空气收集部27D起作用。并且,在底壁部14a上,作为从添加剂收容室S1的排水口,而形成有从净水滤芯6C的中心轴Ax放射状地延伸的多个狭缝(开口部)14d。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壁部14a的下部设置有与帽22抵接的肋14e。该肋14e配置为放射状地从底壁部14a垂下设置。并且,从底壁部14a的外周部,配置为放射状地垂下设置侧壁部14f。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隔壁14D上设置肋14e、侧壁部14f,由此抑制隔壁14D在壳体7内产生位置偏移。
并且,在可动遮蔽部件23D的顶壁(壳体7D的顶壁部)23e的中央部,形成朝向下方延伸而进入内筒12c的筒内的大致圆筒状的中央筒部(空气排出管)23f,在该中央筒部23f的深处侧(上侧),在顶壁23e的上方,形成有朝向壳体7D的侧方开口的空气排出孔23I。具体地,通过形成贯通顶壁23e的贯通孔23g,在该贯通孔23g的周围放射状地设置纵壁23j,并在该纵壁23j的上部设置盖23k,由此形成朝向壳体7D的径向(侧方)开口的空气排出孔23I。
然而,该净水滤芯6D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净水滤芯6同样,通过可动遮蔽部件23D使形成在壳体7D上的导水口7aD的开口面积变化,而使添加剂收容室S1中的水的流量变化,由此使添加剂浓度变化,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可动遮蔽部件23D能够可变地设定其上下方向的位置地安装在壳体7D上,通过可变地设定可动遮蔽部件23D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由此改变导水口7aD的开口高度。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该可动遮蔽部件23D,能够使添加剂收容室S1内的浸水区域Aw的上限L的高度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遮蔽部件23D的周壁23a与中央筒部23f之间的环状的凹部23i整体成为空气蓄积,中央筒部的下端23h的位置成为浸水区域Aw的上限L。并且,通过可变地设定可动遮蔽部件23D的高度,由此使添加剂收容室S1内的水的流量以及添加剂16浸渍在水中的量变化,通过该水的流量以及浸渍量的变化,能够使添加剂浓度变化。
根据所述的构成,由于使空气排出孔23I在可动遮蔽部件23D的顶壁(壳体7D的顶壁部)23e的上方朝向壳体7的径向(壳体7D的侧方)开口,因此在向原水室4内注入原水时,即使在可动遮蔽部件23D的顶壁(壳体7D的顶壁部)23e的上方产生沿铅直方向向下的水流的情况下,也能够不被该水流妨碍地将壳体7D内的空气排出到外部。
并且,使空气排出孔在可动遮蔽部件的顶壁的上方朝向壳体的径向(壳体的侧方)开口的本构成,不仅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其他实施例中也能够使用。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也可以使净水滤芯为圆筒形以外的形状,也可以使浸渍高度可变部件为有底圆筒状以外的形状。并且,也可以适当地变更添加剂收容室、净化室、导水口、追加导水口、其他细节的规格(形状、大小、布局等)。并且,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在横向和上下方向的双方移动可动遮蔽部件,也可以通过使其在上下方向移动而使遮蔽的导水口的数量变化。

Claims (9)

1.一种净水滤芯,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上部设置有导入水的导水口、在底部设置有排水口的壳体,在该壳体内的下部设置对水进行净化的净化室、并且在上部设置对向水中添加的添加剂进行收容的添加剂收容室,
在上述添加剂收容室的下部,具有对该添加剂收容室内的水进行排水的开口部,并且设置有间隔成该添加剂收容室的隔壁,在该隔壁的下方设置有空气收集部。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净水滤芯,其特征在于,
上述隔壁构成为,上述开口部位于上述空气收集部的下侧。
3.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净水滤芯,其特征在于,
上述净水滤芯能够装卸地安装在净水器主体上,
在上述壳体的外周部设置有对与上述净水器主体的相对旋转进行限制的旋转限制部。
4.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净水滤芯,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的至少上部形成为大致圆筒状,
在上述隔壁上设置有从上述壳体的周缘部朝向中心部上升的倾斜面。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记载的净水滤芯,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壳体的顶壁部设置有将壳体内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的空气排出孔,并在该壳体上设置有对空气的排出进行引导的空气排出管。
6.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净水滤芯,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排出孔,在上述壳体的顶壁部的上方朝向该壳体的侧方开口。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记载的净水滤芯,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壳体上形成有绕过上述添加剂收容室而将水导入到上述净化室的追加导水口。
8.如权利要求7记载的净水滤芯,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水口配置在上述追加导水口的上方。
9.一种净水器,可拆卸地安装了权利要求1~4任一项记载的净水滤芯,该净水滤芯得到至少对导入的原水进行了净化的净水。
CN2009102220594A 2008-11-14 2009-11-13 净水滤芯及净水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328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1900/2008 2008-11-14
JP2008291900A JP4915820B2 (ja) 2008-11-14 2008-11-14 浄水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浄水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32899A CN101732899A (zh) 2010-06-16
CN101732899B true CN101732899B (zh) 2012-07-18

Family

ID=42279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2205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32899B (zh) 2008-11-14 2009-11-13 净水滤芯及净水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4915820B2 (zh)
KR (1) KR101151509B1 (zh)
CN (1) CN101732899B (zh)
HK (1) HK1145298A1 (zh)
TW (1) TW20102661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89720B2 (en) 2011-02-09 2019-01-29 Mitsubishi Rayon Cleansui Company, Limited Water purifying cartridge and pitcher-type water purifier
JP5373138B2 (ja) * 2012-03-16 2013-12-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水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浄水器
TWI549734B (zh) * 2012-09-25 2016-09-21 三菱麗陽股份有限公司 淨水濾心、淨水器以及濾材
ES2610554T3 (es) * 2012-11-16 2017-04-28 Unilever N.V. Dispositivo dosificador de suplemento dietético
CN103011331B (zh) * 2013-01-08 2013-11-06 衢州昀睿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多回路活化水处理装置
CN107253744A (zh) * 2013-06-21 2017-10-17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净水盒及净水器
JP7332756B2 (ja) 2018-02-07 2023-08-23 三菱ケミカル・クリンスイ株式会社 浄水器
US20220274034A1 (en) * 2019-08-01 2022-09-01 Strauss Water Ltd Water treatment cartridg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2839A (zh) * 2000-12-25 2004-04-28 ������������ʽ���� 罐壶型净水器及该净水器用净水筒
CN101439887A (zh) * 2007-11-22 2009-05-27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净水器滤芯以及具备该净水器滤芯的净水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77640B2 (ja) * 1996-01-26 2005-08-03 株式会社ケーブイケー 浄水器付水栓
JPH11253935A (ja) 1998-03-06 1999-09-21 Bridgestone Corp 浄水器
JP2002282872A (ja) 2001-03-27 2002-10-0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水処理装置
JP2004230358A (ja) * 2003-02-03 2004-08-19 Toray Ind Inc 卓上型浄水器
JP2005342684A (ja) * 2004-06-07 2005-12-15 New Medican Tech Kk 浄水器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浄水器
KR200365881Y1 (ko) 2004-07-23 2004-10-27 주식회사 피코그램 정수 시스템용 필터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장착한 필터하우징 조립체
KR100707494B1 (ko) * 2005-07-20 2007-04-13 박창우 살균약품혼합수 공급수단이 내부에 장착된 정수필터
JP5108726B2 (ja) * 2008-11-14 2012-12-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浄水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浄水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2839A (zh) * 2000-12-25 2004-04-28 ������������ʽ���� 罐壶型净水器及该净水器用净水筒
CN101439887A (zh) * 2007-11-22 2009-05-27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净水器滤芯以及具备该净水器滤芯的净水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230341A 2004.08.19
JP特开2006-68701A 2006.03.1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915820B2 (ja) 2012-04-11
JP2010115612A (ja) 2010-05-27
CN101732899A (zh) 2010-06-16
KR20100054752A (ko) 2010-05-25
TW201026614A (en) 2010-07-16
KR101151509B1 (ko) 2012-05-30
HK1145298A1 (en) 2011-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32899B (zh) 净水滤芯及净水器
CN101732901A (zh) 净水滤芯及净水器
CN102510836B (zh) 净水器
US8623206B2 (en) Gravitational filter and liquid purification device
CN101732916A (zh) 净水滤芯及净水器
CN102177100B (zh) 净水滤筒及净水器
CN102227380A (zh) 净水滤筒及净水器
JP5581645B2 (ja) 浄水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浄水器
CN102177098B (zh) 净水滤筒及净水器
TWI361715B (en) Water purification cartridge and water purifier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186779A (zh) 净水滤筒及净水器
JP5728801B2 (ja) 浄水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浄水器
TWI351304B (en) Water purification cartridge and water purifier in
CN102712504A (zh) 净水器
TW201034977A (en) Water purifying cartridge and water purifier
US20120061313A1 (en) Adjustable ventilation stack for a water filter system
JP2011115785A (ja) 浄水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浄水器
JP2014138938A (ja) 浄水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浄水器
US20180353874A1 (en) Liquid purification device
JP2011062630A (ja) 浄水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浄水器
WO2019044032A1 (ja) 濾過器
CN103449622A (zh) 净水器用滤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529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TO: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4529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

Termination date: 2015111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