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20625B - 一种食用菌防治杂菌污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食用菌防治杂菌污染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0625B
CN101720625B CN2008102305263A CN200810230526A CN101720625B CN 101720625 B CN101720625 B CN 101720625B CN 2008102305263 A CN2008102305263 A CN 2008102305263A CN 200810230526 A CN200810230526 A CN 200810230526A CN 101720625 B CN101720625 B CN 1017206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medium
edible fungus
fungi
edible
weight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305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20625A (zh
Inventor
邱立友
戚元成
高玉千
申进文
段仁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81023052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206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20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06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206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06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食用菌栽培料装袋前,防治栽培料被杂菌污染的方法。本发明主要采用常压熏蒸食用菌栽培料以及在栽培料中添加过氧化氢的方法来消除栽培料中的杂菌,其无有害物质残留,并避免了食用菌栽培料被杂菌的污染,使食用菌生长速度加快、产量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食用菌防治杂菌污染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食用菌栽培料装袋前,防治栽培料被杂菌污染的方法。
技术背景
随着我国食用菌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加之我国食用菌生产主要在农村,而且绝大多数生产者都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生产过程比较粗放,因此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最常见、最严重的是由真菌引起的培养料污染和多种真菌病害,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甚至绝收,如绿色木霉就是食用菌栽培中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病菌之一。它不仅污染培养料,造成菌种或菌袋报废,同时还可在食用菌菌丝和子实体上引起寄生性病害。目前人们通常使用多种化学杀菌剂(农药)来防治食用菌的真菌污染和真菌病害。但由于条件所限,食用菌生产中滥用化学杀菌剂的现象相当普遍。农药残留过量不但危害身体健康,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的食用菌产品的出口。2000年,我国双孢蘑菇罐头被美国海关以质量和安全为由,被扣留、索赔、退货达100多批;2002年春节前后,新加坡、泰国等国家以我国香菇甲醛含量超标为由,暂停进口和销售达1个多月,白白丧失了香菇销售的最好时机,仅此一案,就给福建、浙江两省香菇主产区造成2亿多元人民币的损失。2002年8月,日本检测到我国出口松茸有机磷超标28倍,拒绝进口。因此,研究高效低毒杀菌剂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应用,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食用菌防治杂菌污染的方法,其无有害物质残留,并避免了食用菌栽培料的污染,使食用菌生长速度加快、产量提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取900-1000重量份的食用菌栽培料;
(2)在食用菌栽培料中加入450-650重量份的水;
(3)在常压下用蒸锅蒸食用菌栽培料25-35分钟;
(4)取450-650重量份的水煮沸4-5分钟,在其中加入2-5重量份的过氧化氢。
(5)将上述食用菌栽培料与过氧化氢溶液搅拌均匀。
所述的过氧化氢用量为3.5重量份。
本发明的方法与采用相同方法但将过氧化氢换为施保功、库力班、克霉灵、多菌灵4种常用杀菌剂,以及设一个不加药剂也不进行任何的处理的食用菌进行对比试验。食用菌的栽培料配方为(质量百分比)棉籽壳88%,麸皮10%,石灰1%,石膏1%。按照本发明的方法、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将药剂换为施保功、库力班、克霉灵、多菌灵,处理栽培料,然后装袋、接种,每个种处理方法装15袋,每袋重0.9kg。不进行任何处理的15袋食用菌栽培料装袋、接种。对所有参加对比试验的食用菌进行常规管理,并记录萌发、出菇时间和杂菌污染情况,以测定本发明的方法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应用效果。
供试霉菌菌种为总状毛霉,绿色木霉,黑曲霉,黑根霉,青霉。供试食用菌菌株为平菇苏研七号。
杀菌剂处理对袋栽平菇的影响:在接种平菇苏研7号后,常规栽培管理,观测菌丝生长、杂菌污染、采菇时间和菇产量等,结果见下表。
Figure G2008102305263D00021
上表中同一种字母表示差异显著性相同(p<0.05)。H2O2处理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为5.98mm/d,显著高于其他杀菌剂处理和对照,比对照提高28.1%;施保功和克霉灵处理菌丝平均生长速率略高于对照,对菌丝生长没有影响;库力班和多菌灵处理菌丝平均生长速度显著低于对照,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H2O2和库力班处理第一潮菇平均产量和对照基本相同,而施保功、多菌灵和克霉灵处理第一潮菇平均产量显著低于对照,其中克霉灵处理第一潮菇平均产量显著低于所有杀菌剂处理,杂菌污染率也最高,达到60%,其次是对照,杂菌污染率为13.33%,施保功和多菌灵处理污染率为6.67%,H2O2和库力班处理则没有一袋污染杂菌(表3)。综合考虑菌丝生长速率、杂菌污染率、出菇时间和菇产量,5种杀菌剂以H2O2最优,防杂效果好,成本低,无残毒,使用安全。
由于采用在食用菌栽培料装袋前,用过氧化氢对栽培料进行灭杂菌处理,使食用菌菌丝棉受其他杂菌如:总状毛霉,绿色木霉,黑曲霉,黑根霉,青霉的污染,提高了食用菌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并且过氧化氢在使用后容易水解生成水和氧气,没有有害物质残留。
具体实施方式
食用菌栽培料的配方成份为现有技术,其配方有各种原料、配比组合,本发明的方法可适用于各种配方的栽培料。以下实施例使用的食用菌栽培料的配方为(质量百分比):棉籽壳88%,麸皮10%,石灰1%,石膏1%。
实施例1
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1)取900重量份的食用菌栽培料;
(2)在食用菌栽培料中加入450重量份的水;
(3)在常压下用蒸锅蒸食用菌栽培料25分钟;
(4)取450重量份的水煮沸4分钟,在其中加入2重量份的过氧化氢。
(5)将上述食用菌栽培料与过氧化氢溶液搅拌均匀。
实施例2
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1)取1000重量份的食用菌栽培料;
(2)在食用菌栽培料中加入650重量份的水;
(3)在常压下用蒸锅蒸食用菌栽培料35分钟;
(4)取650重量份的水煮沸5分钟,在其中加入4重量份的过氧化氢。
(5)将上述食用菌栽培料与过氧化氢溶液搅拌均匀。
实施例3
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1)取950重量份的食用菌栽培料;
(2)在食用菌栽培料中加入500重量份的水;
(3)在常压下用蒸锅蒸食用菌栽培料30分钟;
(4)取500重量份的水煮沸5分钟,在其中加入3重量份的过氧化氢。
(5)将上述食用菌栽培料与过氧化氢溶液搅拌均匀。
实施例4
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1)取1000重量份的食用菌栽培料;
(2)在食用菌栽培料中加入550重量份的水;
(3)在常压下用蒸锅蒸食用菌栽培料25分钟;
(4)取550重量份的水煮沸5分钟,在其中加入3.5重量份的过氧化氢。
(5)将上述食用菌栽培料与过氧化氢溶液搅拌均匀。
实施例5
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1)取1000重量份的食用菌栽培料;
(2)在食用菌栽培料中加入600重量份的水;
(3)在常压下用蒸锅蒸食用菌栽培料30分钟;
(4)取620重量份的水煮沸5分钟,在其中加入3.5重量份的过氧化氢。
(5)将上述食用菌栽培料与过氧化氢溶液搅拌均匀。
实施例6
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1)取970重量份的食用菌栽培料;
(2)在食用菌栽培料中加入520重量份的水;
(3)在常压下用蒸锅蒸食用菌栽培料28分钟;
(4)取630重量份的水煮沸5分钟,在其中加入4重量份的过氧化氢。
(5)将上述食用菌栽培料与过氧化氢溶液搅拌均匀。
实施例7
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1)取960重量份的食用菌栽培料;
(2)在食用菌栽培料中加入610重量份的水;
(3)在常压下用蒸锅蒸食用菌栽培料35分钟;
(4)取510重量份的水煮沸4.5分钟,在其中加入4.5重量份的过氧化氢。
(5)将上述食用菌栽培料与过氧化氢溶液搅拌均匀。
实施例8
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1)取980重量份的食用菌栽培料;
(2)在食用菌栽培料中加入530重量份的水;
(3)在常压下用蒸锅蒸食用菌栽培料33分钟;
(4)取530重量份的水煮沸4.5分钟,在其中加入5重量份的过氧化氢。
(5)将上述食用菌栽培料与过氧化氢溶液搅拌均匀。
实施例9
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1)取920重量份的食用菌栽培料;
(2)在食用菌栽培料中加入630重量份的水;
(3)在常压下用蒸锅蒸食用菌栽培料33分钟;
(4)取460重量份的水煮沸4.5分钟,在其中加入3重量份的过氧化氢。
(5)将上述食用菌栽培料与过氧化氢溶液搅拌均匀。

Claims (2)

1.一种食用菌防治杂菌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取900-1000重量份的食用菌栽培料;
(2)在食用菌栽培料中加入450-650重量份的水;
(3)在常压下用蒸锅蒸食用菌栽培料25-35分钟;
(4)取450-650重量份的水煮沸4-5分钟,在其中加入2-5重量份的过氧化氢;
(5)将上述食用菌栽培料与过氧化氢溶液搅拌均匀;
(6)装袋、接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防治杂菌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过氧化氢用量为3.5重量份。
CN2008102305263A 2008-10-22 2008-10-22 一种食用菌防治杂菌污染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206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305263A CN101720625B (zh) 2008-10-22 2008-10-22 一种食用菌防治杂菌污染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305263A CN101720625B (zh) 2008-10-22 2008-10-22 一种食用菌防治杂菌污染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0625A CN101720625A (zh) 2010-06-09
CN101720625B true CN101720625B (zh) 2011-12-14

Family

ID=42442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3052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20625B (zh) 2008-10-22 2008-10-22 一种食用菌防治杂菌污染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206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3077A (zh) * 2013-09-16 2014-01-01 天津市宏胜源食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06178A (zh) * 2018-07-26 2018-12-18 贵州向阳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木耳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73387A (zh) * 2018-12-27 2019-04-26 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食用菌栽培用菌棒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63204A (zh) * 2019-06-04 2019-07-30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应用过氧化氢提高斑玉蕈子实体产量的方法
CN116616119B (zh) * 2023-07-04 2024-01-30 湖南芝草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诱导被链孢菌污染的秀珍菇菌包出菇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0625A (zh) 2010-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50673B (zh) 食用菌木株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04478515B (zh) 用于培养杏鲍菇基质的发酵液、杏鲍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41972A (zh) 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CN101720625B (zh) 一种食用菌防治杂菌污染的方法
CN106747820A (zh) 一种食用菌培养料、培养料的制备方法及培养食用菌的方法
CN102440147A (zh) 还原法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工艺
CN104557261A (zh) 一种杏鲍菇培养基质及工厂化栽培方法
KR100823541B1 (ko) 꽃송이버섯 재배방법
CN106465734A (zh) 一种防治烟草青枯病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32296B (zh) 一种钩状木霉菌菌株及其应用
CN112210501A (zh) 一株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JH5及其应用
CN104041329A (zh) 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
Landingin et al. Optimization of culture conditions for mycelial growth and basidiocarp production of Cyclocybe cylindracea (Maire)
Martínez-Guerrero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production of Shiitake (Lentinula edodes) in Mexico using supplemented sawdust
CN101743846B (zh) 一种缩短袋栽荷叶离褶伞培养周期的方法
CN110122485A (zh) 一种木霉菌剂、木霉菌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22274A (zh) 用于食用菌栽培中抑制有害菌的制剂
CN103299822A (zh) 一株裂褶菌高产子实体菌株及返生态立体栽培方法
CN103374527A (zh) 一种哈茨木霉Sch234菌株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333846A (zh) 一种有机物料腐熟剂
CN104145711B (zh) 一种灰树花三级菌种制作方法
CN106542884B (zh) 一种草菇培养基、袋栽装置及其配套栽培方法
CN104782406A (zh) 一种食用菌的培养方法
CN108713449A (zh) 一种茯苓的栽培方法
CN107347445A (zh) 利用杏鲍菇菌糠生产双孢蘑菇颗粒菌种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14

Termination date: 201410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