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11299B - 雨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雨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11299B
CN101711299B CN200880000088XA CN200880000088A CN101711299B CN 101711299 B CN101711299 B CN 101711299B CN 200880000088X A CN200880000088X A CN 200880000088XA CN 200880000088 A CN200880000088 A CN 200880000088A CN 101711299 B CN101711299 B CN 1017112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mentioned
rainwater
plate parts
treatment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008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11299A (zh
Inventor
竹内英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ba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b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bata Corp filed Critical Eb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11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1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11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12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1/00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 E03F1/002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with disposal into the ground, e.g. via dry wells
    • E03F1/005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with disposal into the ground, e.g. via dry wells via box-shaped elem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装作业及施工作业较容易、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的雨水等处理装置。雨水等处理装置是将作为长方体的空间的第1层与第2层层叠的2层构造,各层的空间被6片侧板部件(3)分隔为2×2的方形格。在各层中,使将1组侧板部件(3)相互对置并以“口”字状组合而成的方形体在倾斜方向上相邻配置,分别将其他两个侧板部件(3)配置为使相邻的两个方形体与两侧端面分别抵接,以使层空间为长方体。此时,一个侧端面与另一个侧端面对置而形成间隙。多个棒部件(4)插入在由多个侧板部件(3)的侧端面中的、对置的两组侧端面包围的间隙中。

Description

雨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等处理装置。本发明所涉及的雨水等处理装置包括雨水等的积存设施及渗透设施两者。 
背景技术
这种雨水等处理装置包括作为集水的雨水等的积存空间而埋设在地中的雨水等积存设施、和在将集水的雨水等暂时积存后、使其缓缓地渗透到地中而排出的渗透设施。雨水等处理装置因为雨水等的有效利用的目的、防止因雨水等向河流急剧地流入而发生的城市型浸水灾害的目的、或者涵养地下水并抑制地面下沉的目的等而埋设在地中,以往以来,提出了各种类型的结构供作使用。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将面板部件与L字形状的侧板部件组合的雨水等处理装置。该雨水等处理装置构成为将侧板部件对置并组合为“口”字状而形成方形体(桝体),所以产生由对置的两组侧端面包围的间隙。因而,如果考虑承受埋设在地中时来自周围的砂土的压力,则有机械强度稍稍不够的问题。 
该问题如在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方形体那样,通过将组合的侧板部件的侧端面彼此用角材或通过凹凸嵌合部结合来解决。 
但是,在使用该方形体的情况下,需要在预先将侧板部件结合的状态下施工,所以便利性差,作业难度高。此外,由于角材的螺孔的位置、或者凹凸嵌合部的位置因制造时的误差而不均匀,所以结合侧板部件的组装作业也并非容易。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004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141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作业及施工作业容易、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的雨水等处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关本发明的雨水等处理装置,包括顶板、底板、多个侧板部件、和多个棒部件。上述顶板及底板在分别从上下夹着上述多个侧板部件的状态下对置配置。 
上述多个侧板部件是具有两个矩形面的L字形状的一体成形物,并纵横地组合配置,以通过上述两个矩形面将由上述顶板部件和上述底板夹着的空间分隔为棋盘格状。 
到目前为止所述的结构可以在以往技术中看到,但本发明的特征部分在于设有以下要叙述的棒部件这一点。即,上述多个棒部件插入在由上述多个侧板部件的侧端面中的、对置的两组侧端面包围的间隙中。 
为了构成有关本发明的雨水等处理装置,在设于地中的孔的内部,首先设置底板,在其上配置侧板部件,在4个侧板部件的侧端面集中于一点的部分上,在由对置的两组侧端面包围的间隙中插入棒部件。接着,在侧板部件之上设置顶板。 
这样,能够通过棒部件消除多余的间隙,所以即使承受来自周围的砂土等的压力,侧板部件的位置也不会容易偏离。此时,如果考虑压力而精心设计侧板部件的配置,则更为有效。因而,有关本发明的雨水等处理装置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 
此外,由于棒部件能够在完成侧板部件的配置后插入到间隙中,所以如果考虑例如修正侧板部件的配置错误的情况,则方便性较高。进而,由于组装作业只是将棒部件插入到间隙中,所以不受制造时的偏差影响。因而,有关本发明的雨水等处理装置的组装作业及施工作业容易。 
进而,如果使用专利文献1及2中所公开那样的面板部件作为顶板及底板,则有关本发明的雨水等处理装置的机械强度、和组装作业及施工作业的容易性显著地提高。 
另外,在构成多层层叠构造的雨水等处理装置的情况,将顶板作为中间板使用,反复进行在其上设置侧板部件、再在该侧板部件之上配置其他顶板的组装作业。此外,在雨水等处理装置的周围,按照周知的技术,设 置无纺布等的透水性保护层,阻止砂土向内部的流入。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组装作业及施工作业容易并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的雨水等处理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雨水等处理装置的组装工序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雨水等处理装置的组装工序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雨水等处理装置的组装工序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方形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方形体的完成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构成顶板或底板的面板部件的俯视图。 
图8是构成中间板的面板部件的俯视图。 
图9表示侧板部件的第2配置例。 
图10表示侧板部件的第3配置例。 
图11表示半型的侧板部件。 
图12表示耐压强化型的侧板部件。 
图13表示使用半型的侧板部件的雨水等处理装置。 
图14表示在图10所示的雨水等处理装置中使用耐压强化型的侧板部件3B的例子。 
图15是表示将有关本发明的雨水等渗透设施埋设在地中的状态的铅直方向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2面板部件 
3侧板部件 
32侧端面 
4棒部件 
5角材 
100底板 
101、102方形体 
200中间板 
300顶板 
F雨水等渗透设施 
P矩形面 
S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3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雨水等处理装置的组装工序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图4是图1所示状态的仰视图。雨水等处理装置包括顶板300、底板100、多个侧板部件3、和多个棒部件4。雨水等处理装置还包括中间板200、和角材5。本实施方式的雨水等处理装置是将作为长方体的空间的第1层和第2层层叠的2层构造,各层的空间被6片侧板部件3分隔为2×2的方形格。 
中间板200与底板100将第1层侧板部件3、以及顶板300与中间板200将第2层的侧板部件3分别以从上下夹持的状态对置地配置。如图4所示,侧板部件3是具有两个矩形面P的L字形状的一体成形物,并纵横地组合配置,以将由中间板200和底板100所夹的第1层的空间、以及由顶板300和中间板200所夹的第2层的空间分别由两个矩形面P分隔为棋盘格状。具体而言,使将1组侧板部件3相互对置以“口”字状组合而成的方形体101、102在倾斜方向上相邻配置,分别将另两个侧板部件3配置为使方形体101、102与两侧端面32分别抵接,以使层空间为立方体。另外,该结构在第1层和第2层中是相同的。 
图5是方形体101、102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表示方形体101、102的完成状态的立体图。方形体101、102包括面板部件1、2、和侧板部件3,并使侧板部件3的一组相互对置而组合为“口”字状、再沿上下将面板部件1、2组合而成。方形体101、102可以构成为使用适当的塑料材料、或者将塑料材料与无机粉体混合的复合材料的成型品。 
图7是在雨水等处理装置中、构成顶板300或底板100的面板部件1 的俯视图。面板部件1在面内具有开口部11。开口部11在面板部件1的面内大致均等地设有16个。该开口部11的个数根据设计而适当地决定。 
面板部件1至少具有两组对置边组。在各个对置边组中,相对置的两边在相互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凹部13及凸部14。面板部件1是大致长方形状,在相邻的两边的各中间部具有凹部13,在另外相邻的两边的各中间部具有凸部14。在凹部13的两侧设有凸部14,在凸部14的两侧设有凹部13。凹部13及凸部14具有能够构成所谓的“燕尾接头”的形状。相邻的两个面板部件1在一个凹部13中能够嵌入连结另一个凸部14,通过将其沿纵横反复进行而作为整体被一体化,能够构成平面化的雨水等处理装置的顶板300或底板100。此外,在面板部件1的一面或两面上,沿着各边设有两个1组的突起15、16,该突起15、16夹持侧板部件3。 
图8是在有关本发明的雨水等处理装置中、构成中间板200的面板部件2的俯视图。该面板部件2与图3所示的面板部件1基本结构相同,但也可以使用完全相同的结构。面板部件2只是开口部21的大小、个数等与面板部件1不同,其他基本结构与面板部件1相同。 
面板部件2是大致长方形状,在相邻的两边的各中间部具有凹部23,在另外相邻的两边的各中间部具有凸部24。在凹部23的两侧设有凸部24,在凸部24的两侧设有凹部23。凹部23及凸部24也具有能够构成所谓的“燕尾接头”的形状。面板部件2与面板部件1相同,通过连结多片而能够构成平面化的雨水等处理装置的中间板200。此外,在面板部件2的一面或两面上,与面板部件1同样,为了夹持侧板部件3,沿着各边设有两个1组的突起25、26。 
面板部件1、2的形状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那样的大致长方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多边形状,例如6边形状、8边形状等。此外,凹部及凸部配合面板部件1、2的外形形状来选择其形成位置。 
侧板部件3的两个矩形面P是相同的,相互成大致直角。两个矩形面P包括在横向上以波形连续的隔板36、和包围隔板36的外周的外框部33,在外框部33的两侧端上形成有侧端面32。在隔板36的山及谷的部分上设有多个开口部31。此外,在隔板36上,为了提高强度而隔开规定间隔在横向上设有加强筋34。 
如图4所示,侧板部件3的下端部插入到面板部件1上所具备的两个突起15、16之间,并结合在面板部件1上。另一方面,侧板部件3的上端部与下端部同样,插入到面板部件2所具备的两个突起25、26之间,并结合在面板部件2上。这对于不构成方形体101、102的其他侧板部件3也同样。 
到此为止叙述的结构可以在以往技术中看到,而本发明的特征部分在于设有以下要叙述的棒部件4这一点。即,多个棒部件4插入在由多个侧板部件3的侧端面32中的、对置的两组侧端面32包围的间隙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方形体101、102在倾斜方向上相邻配置,所以一个侧端面32与另一个侧端面32对置,如图4所示,形成有间隙S。棒部件4由塑料材料等成型,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配合间隙S而具有四方柱的形状。棒部件4的形状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只要能够牢固地嵌入到间隙S中,也可以是圆柱等其他形状。 
为了构成有关本发明的雨水等处理装置,在设于地中的孔的内部,首先设置底板100,在其上配置第1层侧板部件3,在4个侧板部件3的侧端面32集中于一点的部分上,将棒部件4插入到由对置的两组侧端面3包围的间隙S中(参照图1)。接着,将中间板200设置在第1层的侧板部件3之上,再将第2层的侧板部件3配置在中间板200之上,与第1层同样,将棒部件4插入到间隙S中(参照图2),最后,将顶板300设置在第2层的侧板部件3之上(参照图3)。 
这样,由于能够通过棒部件4消除多余的间隙,所以即使受到来自周围的砂土等的压力,侧板部件3的位置也不会容易地偏离。此时,如果考虑压力而精心设计侧板部件3的配置,则更为有效。因而,有关本发明的雨水等处理装置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在上述方形体101、102中的侧端面3中的、没有形成间隙S、在端部上相邻的1组侧端面32相互结合。具体而言,通过在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角材5,如图4所示,在第1层及第2层的各角部分C上将侧端面32彼此结合。由此,雨水等处理装置的机械强度进一步增加。 
此外,由于棒部件4能够在完成侧板部件3的配置后插入到间隙S中, 所以如果考虑例如修正侧板部件3的配置失误的情况则方便性较高。进而,由于组装作业只是将棒部件4插入到间隙S中,所以不受制造时的偏差影响。因而,有关本发明的雨水等处理装置的组装作业及施工作业较容易。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面板部件1、2彼此结合、以及面板部件1、2与侧板部件3的结合是通过凹凸嵌合进行的,所以组装作业及施工作业的容易性显著地提高。 
此外,雨水等处理装置由于被分为面板部件1、2。侧板部件3和棒部件4,所以能够在不庞大的状态下输送。因此,能够降低输送成本,并且输送变得容易。 
雨水等处理装置的平面积及容积通过面板部件1、2的平面铺设片数及与侧板部件3的层叠数的选择,能够任意地变更。因而,根据设置场所的条件,能够容易地实现具有适合的平面积及容积的雨水等处理装置。 
图9表示侧板部件3的另一配置例。在该配置例中,将侧板部件3配置为,使其将层空间分割为10×10的方形格。在前面的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在桶眼的行数与列数相同的情况下,以层平面的配置对角线D为边界,使朝向一致并相邻的侧板部件3的群G1和群G2成为相互对置的配置。因而,棒部件4沿着配置对角线D插入在间隙S中。此外,在配置对角线D的两端部上,与前面的实施方式相同,通过角材5将侧端面32彼此结合。 
图10表示侧板部件3的另一配置例。在该配置例中,将侧板部件3配置为,使其将层空间分割为5×9的桶眼。在这样桶眼的行数与列数不同的情况下,在一部分的部位上需要使用具有单一的矩形面的I字状的侧板部件6。此外,在再一部分的部位上(参照标号×及Y),也需要变更设置侧板部件3的朝向。随着桶眼的行数与列数的差变大,这样的部位增加。另外,棒部件4与角材5的配置与上述配置例相同。 
这样,即使雨水等处理装置的平面积及容积变化,也只要将侧板部件3规则地配置就可以,所以能够迅速地执行该配置及组装。 
接着,对侧板部件3的另一形态进行说明。在图11中表示半型的侧板部件3A,在图12中表示耐压强化型的侧板部件3B。首先,半型的侧板部件3A适合于雨水等处理装置的高度的调节。该半型的侧板部件3A的特征在于使高度为通常的侧板部件3的一半。 
在图13中表示使用该半型的侧板部件3A的雨水等处理装置。该雨水等处理装置通过半型的侧板部件3A构成第1层、通过通常的侧板部件3构成第2层及第3层。根据该结构,实现了通过只有通常的侧板部件3不能实现的、侧板部件3的2.5片的高度。 
此外,在第1层的角部分,代替通常的角材5而使用长度为一半的半型的角材5A固定角部分。进而,在第1层的间隙部分上,代替通常的棒部件4,使用长度为一半的半型的部件。 
另一方面,耐压强化型的侧板部件3B适合于将雨水等处理装置埋设在比通常深的地方的情况。该耐压强化型的侧板部件3B的特征在于,通过比通常的侧板部件3增加加强筋34B的数量来强化耐压性能。 
图14表示在图10所示的雨水等处理装置中使用耐压强化型的侧板部件3B的例子。该雨水等处理装置具有将面向外部的所有的侧板部件3替换为耐压强化型的侧板部件3B的结构。根据发明者的验证,图10所示的雨水等处理装置的容许埋设深度为约3(m),相对于此,图14所示的雨水等处理装置的容许埋设深度为约4(m)。因而,通过耐压强化型的侧板部件3B能够增加雨水等处理装置的容许埋设深度。另外,只要将耐压强化型的侧板部件3B配置在雨水等处理装置的外周部分上,并不限于图14所示的例子,通过采用其他配置,能够进一步增加容许埋设深度。 
这样,根据设置条件适当使用通常的侧板部件3、半型的侧板部件3A、耐压强化型的侧板部件3B,对于雨水等处理装置的高度及容许埋设深度也能够灵活地变更。 
图15是表示将有关本发明的雨水等渗透设施埋设在地中的状态的铅直方向的剖视图。雨水等渗透设施F配置在形成于地中G的孔H的内部,上面侧被土、砂砾、混凝土或沥青等的层7覆盖。雨水等渗透设施F的周围按照周知的技术,通过无纺布等的透水性保护层9覆盖,阻止砂土向雨水等渗透设施F的内部流入。 
如上所述,面板部件1、2及侧板部件3分别具有开口部11、21、31。因而,雨水等渗透设施F能够将从流入管8流入的雨水暂时积存,通过透水性保护层9高效地缓缓地渗透到地中G中。根据该雨水等渗透设施F,由于能够阻碍雨水的向地中急剧地渗透、和向河流的急剧的流入,所以能 够有效地防止渗水灾害。 
此外,在图15中,如果代替透水性保护层9而通过隔水层覆盖雨水等渗透设施F的周围,则能够构成雨水等积存设施。雨水等积存设施对于雨水的有效利用是有效的。 
以上,参照优选的实施例具体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内容,但如果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则能够基于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思想及指导而采用各种变形形态。 

Claims (3)

1.一种雨水处理装置,包括顶板、底板、多个侧板部件和多个棒部件,其中,
上述顶板及底板在分别从上下夹入上述多个侧板部件的状态下对置地配置;
上述多个侧板部件是具有两个矩形面的L字形状的一体成形物,并纵横地组合配置,以通过上述两个矩形面将由上述顶板和上述底板夹着的空间分隔为棋盘格状;
上述多个棒部件插入在由上述多个侧板部件的侧端面中的、对置的两组侧端面包围的间隙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处理装置,其中,
具备多个将上述多个侧板部件中的一组相互对置并以“口”字状组合而成的方形体;
上述多个方形体在倾斜方向上相邻配置,以使一个上述侧端面与另一个上述侧端面对置而形成上述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处理装置,
上述多个方形体所包含的上述侧端面中、没有形成上述间隙且在端部相邻的1组上述侧端面相互结合。
CN200880000088XA 2008-04-15 2008-04-15 雨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1017112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8/000992 WO2009128117A1 (ja) 2008-04-15 2008-04-15 雨水等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1299A CN101711299A (zh) 2010-05-19
CN101711299B true CN101711299B (zh) 2012-05-09

Family

ID=41198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0088XA Active CN101711299B (zh) 2008-04-15 2008-04-15 雨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138593B2 (zh)
CN (1) CN101711299B (zh)
HK (1) HK1142645A1 (zh)
WO (1) WO20091281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64601B2 (ja) * 2010-01-15 2013-12-11 エバタ株式会社 蓋部材、組立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地下貯水施設
JP2012057388A (ja) * 2010-09-10 2012-03-22 Ebata Kk 雨水貯留浸透施設用組立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雨水貯留浸透施設
AT511212B1 (de) * 2011-07-13 2012-10-15 Peneder Christian Bepflanzbarer gitterkörper
GB2537291A (en) * 2013-12-10 2016-10-12 Hisses Blocks (Pty) Ltd Embankment support
JP6706153B2 (ja) * 2016-06-09 2020-06-03 エバタ株式会社 雨水貯留浸透施設用組立体
CN108625452A (zh) * 2018-04-25 2018-10-09 河南省海绵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海绵城市可组装式聚氨酯水景观生态自循环系统
US20230212848A1 (en) * 2021-12-30 2023-07-06 Advanced Drainage Systems, Inc. Stormwater Box With Trusse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5888A (zh) * 2005-02-04 2008-01-30 库贝科体系有限公司 地下雨水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16084A (ja) * 2003-06-24 2005-01-20 Ebata Kk 雨水貯留/貯留浸透槽
JP2006214103A (ja) * 2005-02-01 2006-08-17 Ebata Kk 桝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雨水等貯留浸透施設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5888A (zh) * 2005-02-04 2008-01-30 库贝科体系有限公司 地下雨水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16084A 2005.01.20
JP特开2006-214103A 2006.08.17
JP特开2008-82007A 2008.04.1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128117A1 (ja) 2009-10-22
JPWO2009128117A1 (ja) 2011-08-04
HK1142645A1 (en) 2010-12-10
JP5138593B2 (ja) 2013-02-06
CN101711299A (zh) 2010-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1299B (zh) 雨水处理装置
KR20160005115A (ko) 석재, 홍수 방지용 댐 및 이러한 홍수 방지용 댐을 구축하는 방법
MX2011008726A (es) Bloque modular.
MX2010006059A (es) Bloque de concreto para pared, paredes que tienen tales bloques, y metodos.
JP2012057441A (ja) 雨水貯留槽、雨水貯留槽充填構造
JP5832658B2 (ja) 捨石が除去された防波堤構造物
US8104996B2 (en) Two-shell structural system for constructing plantable steep embankments formed from several layers
CN104220679B (zh) 用于雨水贮存层叠结构体的结构部件
JP2012057442A (ja) 雨水貯留槽、雨水貯留槽充填構造
JP4933867B2 (ja) 雨水等貯留浸透施設用構造部材、雨水等貯留浸透施設用構造体、及び、これらを用いた雨水等貯留浸透施設
US20110135404A1 (en) Retaining wall
JP2008261218A (ja) 補強土擁壁を積層するための施工具
JP2005016084A (ja) 雨水貯留/貯留浸透槽
JP5319642B2 (ja) ケーソン防波堤のカウンタウェイトブロック工法
JP6563973B2 (ja) 地下貯水槽における吹付け遮水工法
JP3532916B1 (ja) 雨水等貯留浸透施設用構造体、及び、雨水等貯留浸透施設
KR200327399Y1 (ko) 조립식 호안블록
US20190078286A1 (en) A sheet for use in ground works
JP2013194458A (ja) 空間構築ブロック
KR200451586Y1 (ko) 볏짚 층이 부착된 환경친화형 호안블록
CN201011091Y (zh) 地砖拼装结构
TWI637096B (zh) 地下儲水槽的儲水構造及儲水工法
JP3375334B1 (ja) ハニカム構造体及び雨水貯留/浸透設備
KR200356109Y1 (ko) 수중생태 옹벽구조체
KR100475105B1 (ko) 수중생태 옹벽구조체 및 그의 시공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264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4264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