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04320A - 册子 - Google Patents

册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04320A
CN101704320A CN200910221401A CN200910221401A CN101704320A CN 101704320 A CN101704320 A CN 101704320A CN 200910221401 A CN200910221401 A CN 200910221401A CN 200910221401 A CN200910221401 A CN 200910221401A CN 101704320 A CN101704320 A CN 1017043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cover
flexible sheet
leaf
p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214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04320B (zh
Inventor
玉置哲朗
清濑孝秋
田中�明
小田贵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u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ku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ku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ku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04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043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043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0432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1/00Books or other bound products
    • B42D1/04Books or other bound products in which the fillings and the spine portions of the covers are secured integrally, e.g. paper-backs ("livres brochès", "Broschür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CBOOKBINDING
    • B42C11/00Casing-in
    • B42C11/02Machines or equipment for casing-in or applying covers to pamphlets, magazines, pads, or other paper-covered bookl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CBOOKBINDING
    • B42C7/00Manufacturing bookbinding cases or covers of books or loose-leaf b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CBOOKBINDING
    • B42C9/00Applying glue or adhesive peculiar to bookbin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15/00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2D15/0006Paper provided with guiding marks, e.g. ruled, squared or scaled pa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3/00Book covers
    • B42D3/002Covers or strips provided with adhesive for bind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Sheet Holder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作简单且展开性良好的册子。该册子具有多枚内页(2)、通过具有柔性的糨糊层(3)接合这些内页(2)的装订部的封脊纸(4)和至少整个表面部分分别与该封脊纸(4)的整个表面部分连续的封面纸(5)及封底纸(6),裱于糨糊层(3)的封脊纸(4)的弯曲强度被设定为,在将内页(2)的中央页打开时,封脊纸(4)能够与内页(2)的装订部一同向内侧呈锐角地弯曲变形。

Description

册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册子。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具有多枚内页、和表面连续的封面纸、封脊纸及封底纸的各种册子。作为比较廉价的册子,可举出将多枚内页的装订部通过没有或缺乏柔性的硬糨糊(主要为热熔粘接剂)层接合于封脊纸的册子(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也可举出将多枚内页的装订部用线进行装订,保持装订部的柔性,并且这些多枚内页由连续的比较硬的封面纸、封脊纸及封底纸覆盖的精装本,但价格较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291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29148号公报
但是,由于上述使用热熔粘接剂的册子是通过缺乏柔性的糨糊层将多枚内页接合于封脊纸的,所以封脊纸自身难以变形,在展开时成为内页的装订部附近部位隆起(浮起)状态,存在展开性不良这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上述精装本,在展开性这一点上比使用了热熔粘接剂的册子要好,但封脊纸自身不承担接合多枚内页的装订部的任务,而主要承担遮盖内页的任务,由于在使用线对多枚内页的装订部进行装订的作业以外,还要求有安装连续的封面纸、封脊纸及封底纸的作业,因此存在导致制作复杂化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谋求制作简化且展开性也良好的册子。
即,本发明的册子,其特征在于,具有多枚内页、通过具有柔性的糨糊层接合这些内页的装订部的封脊纸和至少整个表面部分分别与该封脊纸的整个表面部分连续的封面纸及封底纸,裱于上述糨糊层的上述封脊纸的弯曲强度被设定为,在将上述内页的中央页打开时,上述封脊纸能与上述内页的装订部一起向内侧呈锐角地弯曲变形。
具体而言,裱于糨糊层的封脊纸的弯曲强度被设定为,使上述糨糊层在上地将册子放置在表面平整均匀的平面上,测定从其上方放置了100gf的载重时的上述封面纸与上述封底纸的展开宽度及从上述均匀面起的高度,用这些展开宽度及高度计算出的展开角度为150度~180度。
根据这种册子,通过在展开内页的中央页时封脊纸与内页的装订部一起向内侧呈锐角地弯曲变形,能够确保良好的展开性,并且通过具有柔性的糨糊层将内页的装订部接合于封脊纸,因此不需要用线对多枚内页进行装订的工序,与精装本比较制作简单,能够抑制成本.并且,因为封面纸、封脊纸及封底纸的各整个表面部分相互连续,可以通过在这些封面纸、封脊纸及封底纸上印刷连续共同的图像数据、文字列等,或者进行共同的表面处理(例如印花加工、呈现真皮风格、布艺风格的加工等),能够使册子的外观成为具有整体感的设计,能够根据各种需要提供富有独创性的册子或高级规格的册子等、具有高附加值的册子.
为了有效地削减制作上的工时,可使由上述封脊纸与上述糨糊层构成的内页的接合部分成为无线装订的构造。
尤其是,如果将以折叠线(ミシン目,孔状接线)为边界二折地折叠的内页作为1个单位,多个单位的内页在使形成上述糨糊层的冷胶水型的糨糊的一部分进入上述折叠线中的状态下被装订,能够确保在展开时封脊纸能够弯曲的程度的柔性,并且使各内页与封脊纸的接合强度提高,成为耐久性良好的册子。冷胶水型的糨糊为无需加热能够直接使用的糨糊。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可举出:上述封脊纸由与上述糨糊层直接接触的1枚可挠片构成,上述封面纸及上述封底纸具有与上述封脊纸的可挠片连续的可挠片和与该可挠片的内表面相重合的加强片的方式。根据这种形态,实现了构造的简化,并且这些封脊纸、封面纸及封底纸能够发挥保护内页的功能。
此外,作为与上述方式不同的优选实施方式,可举出:上述封脊纸由与上述糨糊层直接接触的封脊纸用的内可挠片和贴接在该内可挠片的外表面上的封脊纸用的外可挠片构成,上述封面纸及上述封底纸具有与上述封脊纸用的可挠片连续的可挠片和与该可挠片的内表面相重合的加强片的方式。根据这种形态,分别形成为二层状的封脊纸、封面纸及封底纸能够有效地发挥保护内页的功能。
在这些优选实施方式中,尤其是在后者的方式中,优选,册子主体由多枚内页、通过具有柔性的糨糊层接合这些内页的装订部的封脊纸用的内可挠片、使上述内可挠片的一端边缘部接合于装订部侧的边缘部外表面而成的封面纸用的加强片和使上述内可挠片的另一端边缘部接合于装订部侧的边缘部外表面而成的封底纸用的加强片构成,在该册子主体的整个外表面贴接有相互连续的封面纸用的可挠片、封脊纸用的外可挠片和封底纸用的可挠片。根据这种形态,能够先制作出单元化的册子主体,根据需要将所需数量的变更了设计的封面纸用的可挠片、封脊纸用的外可挠片及封底纸用的可挠片贴接在册子主体上来制作册子,能够抑制发生多余的库存。
如果上述封脊纸由上述外可挠片和比该外可挠片薄的内可挠片构成,则在能够通过内可挠片使册子主体单元化,并且使封脊纸用的外可挠片作为该内可挠片的支持部件发挥功能,成为具有良好的耐久性的册子。
再者,如果使用不含有水分的粘接剂将相互连续的封面纸用可的挠片、封脊纸用的外可挠片及封底纸用的可挠片贴接于上述册子主体的整个外表面,能够防止在使用含有水分的粘接剂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封面纸及封底纸上所产生的不必要的翘曲。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粘接剂为包含粘接剂的概念。
尤其是,如果上述粘接剂以形成点状图案的状态涂布于封面纸用的可挠片、封脊纸用的外可挠片及封底纸用的可挠片的内表面,能够在将这些封面纸用的可挠片、封脊纸用的外可挠片及封底纸用的可挠片贴接在册子主体的整个外表面上时避开空气,形成不残留气泡的干净的封面纸、封脊纸及封底纸。
为了实现良好的质感、手感,作为上述可挠片,可使用在纸上施加了树脂涂料的材料。
此外,如果上述内页具有笔记用的格线,能够通过格线确保笔记区域,提供适合作笔记的册子。
并且,作为适合于笔记的册子,可举出:具有多枚的内页、通过具有柔性的糨糊层接合这些内页的装订部的封脊纸和至少整个表面部分分别与该封脊纸的整个表面部分连续的封面纸及封底纸,裱于上述糨糊层的上述封脊纸的弯曲强度被设定为,在将上述内页的中央页打开时,上述封脊纸能向内侧呈锐角地弯曲变形,使整个上述封面纸和整个上述封底纸大致在一个平面上展开。根据这种方式,在打开时成为整个封面纸及封底纸或大致整个在共同的平坦面上相连的状态,能够实现展开性的提高,并且能够维持稳定的展开状态,尤其是也能够妥当地进行向内页中的装订部侧区域的笔记。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实现制作的简化、并且展开性也良好的册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册子的整体立体图。
图2为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册子的展开状态的整体立体图。
图3为示意地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册子的要部放大剖面的图。
图4为在该实施方式中从背面侧观察处于关闭状态和展开状态的大致中间状态的册子所见的图。
图5为示意地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册子的展开状态的图。
图6为与图3相对应地示出图5的要部放大的图。
图7为示出展开该实施方式中的册子时的、与图6不同的封脊纸的弯曲变形情况的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册子的整体立体图。
图9为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册子的展开状态的整体立体图。
图10为示意地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册子的要部放大剖面的图
图11为在该实施方式中从背面侧观察处于关闭状态和展开状态的大致中间状态的册子所见的图。
图12为该实施方式中的册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13为示意地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册子的展开状态的图。
图14为与图11相对应地示出图13的要部放大的图。
图15为与图3相对应地示出本发明中的册子的一变形例的图。
图16为例示裱在糨糊层上的封脊纸的弯曲强度的测量方法的图。
图17为例示封脊纸的弯曲强度的测定试验结果的图。
图18为例示封脊纸的弯曲强度的测定试验结果的图。
符号说明
1、A1、B1...册子                 2、A2、B2...内页
21、A21、B21...折叠线            22、A22...格线
3、A3、B3...糨糊层               4、A4、B4...封脊纸
41...封脊纸用可挠片              5、A5、B5...封面纸
51、A51...封面纸用可挠片         52、A52...封面纸用加强片
6、A6、B6...封底纸               61、A61...封底纸用可挠片
62、A62...封底纸用加强片         7、A7...粘接剂
A41...封脊纸用内可挠片           A42...封脊纸用外加强片
A9...册子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的册子1,如图1~图4等所示,具有多枚的内页2、通过具有柔性的糨糊层3接合这些内页2的装订部的封脊纸4、整个表面部分分别与该封脊纸4的整个表面部分连续的封面纸5及封底纸6。
内页2,如图2和图3所示,以折叠线21为边界二折后的内页为1个单位,1个单位为与例如A4、B5等规格相对应的长方形或大致长方形。将多个单位的内页2,在使形成上述糨糊层3的冷胶水型的糨糊的一部分进入上述孔眼21中的状态下装订。在此,使用作为冷胶水型糨糊的一种的水性乳胶形成糨糊层3。并且,这些内页2的装订部通过具有柔性的糨糊层3直接接合于封脊纸4。即,由封脊纸4与糨糊层3所产生的内页2的接合部分,成为无线装订构造。在各内页2上印刷有笔记用的格线22。由此,本实施方式中的册子1适于作为笔记用笔记本使用。
封脊纸4,如图3所示,由与糨糊层3直接接触的1枚可挠片(以下称为“封脊纸用可挠片”)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封脊纸用可挠片41可使用在纸上施加有树脂涂料的材料。
封面纸5及封底纸6,如图3所示,由分别与封脊纸用可挠片41连续的可挠片(以下称为“封面纸用可挠片51”、“封底纸用可挠片61”)、分别与这些封面纸用可挠片51及封底纸用可挠片61的内表面相重合的加强片(以下称为“封面纸用加强片52”、“封底纸用加强片62”)构成。封面纸用加强片52及封底纸用加强片62,具有能够与封面纸用可挠片51及封底纸用可挠片61一起保护内页2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封面纸用加强片52及封底纸用加强片62可使用纸板。该纸板为素色,最好为白色无花纹。封面纸用可挠片51及封底纸用可挠片61由不含水分的粘接剂(接合材料)7分别贴接于封面纸用加强片52及封底纸用加强片6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封面纸用可挠片51及封底纸用可挠片61的内表面以形成点状图案的状态涂布有上述粘接剂7(参照图3)。由于加强片52、62为纸,可挠片41、51、61的内表面也为纸,得以充分确保可挠片41、51、61粘接于加强片52、62时的粘接性。
通过这些相互连续的封面纸用可挠片51、封脊纸用可挠片41及封底纸用可挠片61,使封面纸5及封底纸6的各整个表面部分分别与封脊纸4的整个表面部分连续.并且,如图4所示,在这些连续的封面纸5、封脊纸4及封底纸6的表面上印刷有连续的共同的图像数据.即,在封面纸用可挠片51、封脊纸用可挠片41和封底纸用可挠片61的表面上印刷有连续的共同的图像数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封面纸5及封底纸6的表面上分别印刷有文字列.再者,在这些封面纸5、封脊纸4及封底纸6的表面上,印刷连续的共用的图像数据,此外或作为替代,可对这些封面纸5、封脊纸4及封底纸6进行共同的表面处理,例如压花加工处理、呈现真皮风格或布艺风格的加工处理等,能够使册子1的外观上的设计与各种需要相对应.
如此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的册子1,如图4~图6所示,在展开所需要的内页2时,由于具有柔性的糨糊层3的特性,封脊纸4自身弯曲变形。再者,图4为从背面侧观察处于关闭状态和展开状态的大致中间状态的册子1所见的图。
并且,如图5所示,裱在上述糨糊层3上的封脊纸4的弯曲强度被设定为,在展开内页2的中央页时,封脊纸4可与内页2的装订部一起向内侧呈锐角地弯曲变形。再者,所谓“向内侧呈锐角地弯曲变形”的概念,当然包括如图6所示向内侧呈锐角地弯曲变形的情况,也包含如图7所示在弯曲部分上带有圆弧地向内侧呈锐角地弯曲变形的情况。即,所谓“能向内侧呈锐角地弯曲变形”为可向内侧V字状或大致V字状地弯曲变形的情况和可向内侧U字状或大致U字状地弯曲变形的情况这两方面的意义。此外,所谓“向内侧呈锐角地弯曲变形”的概念为,只要弯曲部分的折弯角度不满90度即可,也包含弯曲部分的折弯角度为0度以下的情况(图示省略)。
此外,如图5~图7所示,该册子1被设定为,在内页2的中央页展开时,整个封面纸5和整个封底纸6能够展开成大致一个面。所谓“整个上述封面纸5和整个上述封底纸6能够展开成大致一个面”意为,在展开时能够由于自重、整个封面纸5和整个封底纸6与共用的平坦面8大致紧密接触的情况,以及在自重以外用不至于将册子1破坏的范围内的力按压,使整个封面纸5和整个封底纸6与共用的平坦面8大致紧密接触的情况这两种。
这样,本实施方式中的册子1,由于将裱在糨糊层3上的封脊纸4的弯曲强度设定为,在展开内页2的中央页时封脊纸4与内页2的装订部能够一同向内侧呈锐角地弯曲变形,所以能够确保良好的展开性,并且不需要用线装订多枚内页2的制作工序,与精装本相比较,能够抑制成本。而且,由于封面纸5、封脊纸4及封底纸6的各整个表面部分相互连续,通过在这些封面纸5、封脊纸4及封底纸6上印刷连续的、共同的图像数据或进行共用的表面处理(例如印花加工、真皮风格、布艺风格的加工等),能够根据各种需要灵活地变更册子1的外观上的设计,可提供富有独创性的册子或高规格的册子等具有高附加值的册子1。
尤其是,将以折叠线21为边界被二折的内页2作为1个单位,将多个单位的内页2在使形成上述糨糊层3的冷胶水型的糨糊的一部分进入上述折叠线21中的状态下装订,所以能够确保在展开时封脊纸4可弯曲程度的柔性,并且能够提高各内页2与封脊纸4的接合强度,耐久性也良好。
另外,由于封脊纸4由与糨糊层3直接接触的1枚封脊纸用可挠片41构成,封面纸5及封底纸6具有与封脊纸用可挠片41连续的封面纸用可挠片51、封底纸用可挠片61、与这些可挠片51、61的内表面相重合的封面纸用加强片52、封底纸用加强片62,因此封脊纸4自身的构造能够简单,并且形成为二层状的封面纸5及封底纸6能够与封脊纸4一起有效地发挥保护内页2的功能。
由不含水分的粘接剂7将封面纸用可挠片51及封底纸用可挠片61的整个或大致整个粘接于封面纸用加强片52及封底纸用加强片62,所以能够防止在使用含有水分的粘接剂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封面纸5及封底纸6的不必要的翘曲.而且,由于粘接剂7以形成点图案的状态涂布,能够在粘接时避开空气,形成不残留气泡的干净的封面纸5及封底纸6.
此外,内页2具有作笔记用的格线22,所以成为通过格线22确保了笔记区域的笔记用的册子1即适于作为记录用途的册子1,由于展开性良好,书写容易性大幅提高。
此外,由于裱在糨糊层3上的封脊纸4的弯曲强度被设定为,在将内页2中央页展开时封脊纸4向内侧呈锐角地弯曲变形,使整个封面纸5和整个封底纸6能够展开成大致一个面,因此在共用的平坦面8上展开时成为封面纸5及封底纸6的整个或大致整个与共用的平坦面8接触的状态,能够实现展开性的进一步提高,并且能够维持稳定的展开状态,尤其是能够使向内页2中的装订部侧部分的书写流畅且妥当地进行。
(第2实施方式)
第2实施方式中的册子A1,如图8~图10等所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册子1比较,在构成上有以下不同,即,封脊纸A4由与糨糊层3直接接触的封脊纸用的内可挠片(以下称为“封脊纸用内可挠片A41”)、和贴接于该封脊纸用内可挠片A41的表面的封脊纸用外可挠片(以下称为“封脊纸用外可挠片A42”)构成,封面纸A5及封底纸A6具有与封脊纸用外可挠片A42连续的可挠片(以下称为“封面纸用可挠片A51”、“封底纸用可挠片A61”)、和与该可挠片A51、A61的内表面相重合的加强片(以下称为“封面纸用加强片A52”、“封底纸用加强片A62”)。此外,在以下说明及图8~图14中,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册子1的各部位相对应的部位上,在各个符号的前头注以“A”示出。
具体而言,该第2实施方式的册子A1,由多枚内页A2、通过具有柔性的糨糊层A3将这些内页A2的装订部接合的薄纸状的封脊纸用内可挠片A41、使上述封脊纸用内可挠片A41的一端边缘部接合于装订部侧的边缘部外表面而成的封面纸用加强片A52、使上述封脊纸用内可挠片A41的另一端边缘部接合于装订部侧的边缘部外表面而成的封底纸用加强片A62构成了册子主体A9(参照图12)。
内页A2,在将以折叠线A21为边界被二折的内页作为1个单位、使形成上述糨糊层A3的冷胶水型的糨糊的一部分进入上述折叠线A21中的状态下装订、多行印刷有笔记用的格线A22等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所示的内页相同或大致相同,省略详细的说明。
封脊纸用内可挠片A41比封脊纸用外可挠片A42薄且柔软。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可挠片A41为不能单独发挥可耐受使用的内页装订强度的片材。在本实施方式中,封脊纸用内可挠片A41的两端边缘部与封面纸用加强片A52及封底纸用加强片A62的装订部侧的边缘部外表面重叠地弯折。
封面纸用加强片A52及封底纸用加强片A62分别为纸板。该纸板为素色,最好为白色无花纹。将封面纸用加强片A52及封底纸用加强片A62中的、与弯折的封脊纸用内可挠片A41的端边缘部重叠的装订部侧的边缘部外表面,贴接在该封脊纸用内可挠片A41的各端边缘部。内可挠片A41和加强片A52、A62均为纸,在可充分地保证相互粘接时的粘接性。
这样构成的册子主体A9,因为封脊纸用内可挠片A41为不能单独发挥可耐受使用的内页装订强度的片材,所以为不具有适合单独使用的耐久性的主体,但可成为通过封脊纸用内可挠片A41而组件化的主体。
而且,如图11及图12所示地,通过在册子主体A9的整个外表面或大致整个外表面上,贴接相互连续的封面纸用可挠片A51、封脊纸用外可挠片A42及封底纸用可挠片A61,从而成为具有适于使用的耐久性的册子A1.具体而言,使用不含水分的粘接剂A7将相互连续的封面纸用可挠片A51、封脊纸用外可挠片A42及封底纸用可挠片A61贴接于册子主体A9的整个外表面或大致整个外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封面纸用可挠片A51、封脊纸用外可挠片A42及封底纸用可挠片A61的内表面上形成以点状图案涂布的粘接剂A7(参照图10).封面纸用可挠片A51、封脊纸用外可挠片A42及封底纸用可挠片A61由在纸上施加有树脂涂料的共同的材料构成.内可挠片A41非常薄,所以内可挠片A41的外表面与加强片A52、A62的外表面的阶差也非常小,在粘接后的外可挠片A51、A61上也不会产生(由于内可挠片A41的外表面与加强片A52、A62的外表面的阶差所引起的)明显的阶差.内可挠片A41、加强片A52、A62及外可挠片A42、A51、A61的内表面均为纸,可充分保证在将外可挠片A42、A51、A61粘接在内可挠片A41及加强片A52、A62上时的粘接性.
通过这些相互连续的封面纸用可挠片A51、封脊纸用外可挠片A42及封底纸用可挠片A61,使得封面纸A5及封底纸A6的各整个表面部分分别与封脊纸A4的整个表面部分连续。并且,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这些连续的封面纸A5、封脊纸A4及封底纸A6的表面上印刷有连续的共用的图像数据。即,在封面纸用可挠片A51、封脊纸用外可挠片A42及封底纸用可挠片A61的表面上,印刷有连续的共用的图像数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封面纸用可挠片A51及封底纸用可挠片A61的表面上分别印刷有文字列。另外,在这些封面纸A5、封脊纸A4及封底纸A6的表面上,在印刷连续的共用的图像数据之外或作为替代,可对这些封面纸A5、封脊纸A4及封底纸A6进行共同的表面处理,例如压花加工处理、呈现真皮风格、布艺风格加工处理等,能够使册子A1的外观上的设计与各种需要相对应。
如此构成的本实施例中的册子A1,如图11、图13及图14所示,在展开所需要的内页A2时,由于具有柔性的糨糊层3的特性使封脊纸A4自身弯曲变形。再者,图11为背面侧观察处于关闭状态和展开状态的大致中间状态的册子A1所见的图。
并且,如图13所示,裱在上述糨糊层A3上的封脊纸A4的弯曲强度被设定为,在展开内页A2的中央页时,封脊纸A4可与内页A2的装订部一起向内侧呈锐角地弯曲变形。再者,所谓“向内侧呈锐角地弯曲变形”的概念为,当然包括如图14所示地向内侧呈锐角地弯曲变形的情况,也包含在弯曲部分带有圆弧地向内侧呈锐角地弯曲变形的情况(图示省略)。即,所谓“可向内侧呈锐角地弯曲变形”为,可向内侧V字状或大致V字状地弯曲变形的情况和可向内侧U字状或大致U字状地弯曲变形的情况这两方面的意义。此外,所谓“向内侧呈锐角地弯曲变形”的概念为,只要弯曲部分的折弯角度不满90度即可,也包含弯曲部分的折弯角度为0度以下的情况(图示省略)。
此外,该册子A1被设定为,在内页A2的中央页展开时,整个封面纸A5和整个封底纸A6能够展开成大致一个面。所谓“整个上述封面纸A5和整个上述封底纸A6能够展开成大致一个面”意为,能够在展开时由于自重使整个封面纸A5和整个封底纸A6与共用的平坦面8大致紧密接触的情况,以及在自重以外以不至于破坏册子A1的范围内的力进行按压,使整个封面纸A5和整个封底纸A6与共用的平坦面8大致紧密接触的情况这两种。
这样,第2实施方式中的册子A1也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册子1同样地,由于将裱在糨糊层A3上的封脊纸A4的弯曲强度设定为,在展开内页A2的中央页时封脊纸A4能够与内页A2的装订部一起向内侧呈锐角地弯曲变形,所以能够确保良好的展开性,并且不需要用线装订多枚内页A2的制作工序,与精装本比较,能够抑制成本.而且,由于使封面纸A5、封脊纸A4及封底纸A6的各整个表面部分相互连续,所以通过在这些封面纸A5、封脊纸A4及封底纸A6上印刷连续的共同的图像数据、或进行共同的表面处理(例如印花加工、呈现真皮风格、布艺风格的加工等),能够适应各种需要灵活地变更册子A1的外观上的设计,能够提供富有独创性的册子或高规格的册子等具有高附加值的册子A1.
再者,封脊纸A4,由与糨糊层A3直接接触的封脊纸用内可挠片A41、和贴接在该封脊纸用内可挠片A41的外表面上的封脊纸用外可挠片A42构成,上述封面纸A5及上述封底纸A6具有与上述封脊纸用外可挠片A42连续的封面纸用可挠片A51、封底纸用可挠片A61、和与该可挠片A51、A61的内表面相重合的封面纸用加强片A52、封底纸用加强片A62,所以可通过分别形成为二层状的封脊纸A4、封面纸A5及封底纸A6有效地发挥保护内页A2的功能。
此外,由多枚内页A2、通过具有柔性的糨糊层A3接合这些内页A2的装订部的封脊纸用内可挠片A41、使封脊纸用内可挠片A41的一端边缘部接合于装订部侧的边缘部外表面而成的封面纸用加强片A52、使封脊纸用内可挠片A41的另一端边缘部接合于装订部侧的边缘部外表面而成的封底纸用加强片A62构成了册子主体A9,在该册子主体A9的整个外表面贴接了相互连续的封面纸用可挠片A51、封脊纸用外可挠片A42和封底纸用可挠片A61,因此能够事先制作出组件化的册子主体A9,将根据需要变更了设计的连续的封面纸用可挠片A51、封脊纸用外可挠片A42及封底纸用可挠片A61贴接在所需数量的册子主体A9上,制作出册子1,能够实现在库损失的减轻。
尤其是,封脊纸4由封脊纸用外可挠片A42、比该封脊纸用外可挠片A42薄的不能单独发挥可耐受使用的内页装订强度的封脊纸用内可挠片A41构成,所以能够通过封脊纸用内可挠片A41使册子主体A9组件化,并且使封脊纸用外可挠片A42作为该封脊纸用内可挠片41的支持部件的功能,从而成为具有良好的耐久性的册子1。
此外,使用不含水分的粘接剂A7将相互连续的封面纸用可挠片A51、封脊纸用外可挠片A42及封底纸用可挠片A61贴接在册子主体A9的整个外表面上,因此能够防止在使用含有水分的粘接剂的情况下、尤其在的封面纸5及封底纸6上所产生的不必要的翘曲。而且,粘接剂A7以形成点状图案的状态涂布在封面纸用可挠片A51、封脊纸用外可挠片A42及封底纸用可挠片A61的内表面上,能够在贴接时避开空气,形成不残留气泡的干净的封面纸A5、封脊纸A4及封底纸A6。
再者,相互连续的封面纸用可挠片A51、封脊纸用外可挠片A42及封底纸用可挠片A61为在纸上施加了树脂涂料的材料,因此能够提供质感、手感良好的册子A1。
再者,作为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册子1同样的效果,可举出以下两点,即,由于将以折叠线A21为边界二折的内页A2作为1个单位,多个单位的内页A2在使形成上述糨糊层A3的冷胶水型的糨糊的一部分进入上述折叠线A21中的状态下被装订,所以能够确保在展开时,封脊纸A4可弯曲程度的柔性,并且能够提高各内页A2与封脊纸A4的接合强度,耐久性也良好;由于内页A2具有作笔记用的格线A22,形成通过格线A22确保了笔记区域的笔记用的册子A1即适于作为记录的用途的册子A1,由于展开性良好,书写容易性大幅提高。
此外,裱在糨糊层A3上的封脊纸A4的弯曲强度被设定为,在将内页A2的中央页开展时封脊纸A4向内侧呈锐角地弯曲变形,使整个封面纸A5和整个封底纸A能够展开成大致一个面,因此在共同的平坦面8上,展开时成为整个或大致整个封面纸A5及封底纸A6与共用的平坦面8接触的状态,能够实现展开性的进一步提高,并且能够维持稳定的展开状态,尤其是,能够使向内页A2中的装订部侧区域的书写也流畅且妥当地进行.
以下,对于册子1、A1的封脊纸4、A4应当具有的柔性,展开性进行补充。作为试样,使用具有与册子1、A1同等的基本构造的样本(1)、(2),以及以往的热熔糨糊制作册子所得到的样本(3)、(4)、(5),进行下述试验。样本的尺寸为封纸宽度120mm、封纸高度90mm,样本(1)的内页为30枚,样本(2)的内页为100枚,样本(3)的内页为96枚,样本(4)的内页为88枚,样本(5)的内页为24枚。此外,有关各样本的脊宽,也就是册子1、A1的厚度t,样本(1)为3.9mm、样本(2)为10.8mm、样本(3)为6.5mm、样本(4)为9.5mm、样本(5)为2.9mm。
在室温23℃,湿度50%的环境下,以将册子1、A1的大致中央页打开、封脊纸4、A4在上的状态将这些各样本放置于表面平坦且均匀的金属面上。然后,在从其上方放置预定重量的载重9的状态下,测量如图16所示的从封面纸的外侧边缘至封底纸的外侧边缘的展开宽度L,以及从均匀面至封脊纸4、A4的上边缘的高度h。在此,载重9的重量为100gf。然后,根据测量到的展开宽度L及高度h,计算出展开角度θ。简易的展开角度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G2009102214019D0000141
将各样本(1)、(2)、(3)、(4)、(5)各准备三本进行实验,其结果如图17所示。在放置载重9时,冷胶水糨糊制成的样本(1)、(2)与不放置载重时比较,高度变为约1/2~1/10。另一方面,在作为热熔糨糊制成的样本(3)、(4)、(5)中,高度变为约1/2~1/3。整体来看,热熔糨糊制成一方高度h较高,展开角度θ较小。
也可追加样本的背宽t(根据理想的在展开角度θ=180度时成为h=t/2)更加精确地计算出展开角度θ。在此情况下的展开角度θ的计算公式为各样本(1)、(2)、(3)、(4)、(5)的更加精确的展开角度θ如图18所示。
作为笔记本等的使用感,样本(1)、(2)比样本(3)、(4)、(5)要好。从而,有选,将册子1、A1的封脊纸4、A4的柔性、换言之封脊纸4、A4的弯曲强度设定为,使用在封脊纸4、A4侧放置100gf的载重9时的展开宽度L及高度h所计算出的展开角度θ为150度以上,更优选为160度~180度。
在上述中,以展开角度θ为指标定义了封脊纸4、A4的弯曲强度,但也可以以L与h之比或者L与(h-t/2)之比作为指标来定义封脊纸4、A4的弯曲强度。L/h,以及L/(h-t/2)的值如图18所示。这些比值最低也为10,尤其是优选L/(h-t/2)为18~20以上。
再者,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详述的各实施方式。例如也可如图15所示,封脊纸B4由与糨糊层B3直接接触的一枚树脂制可挠片B41构成,封面纸B5及封底纸B6可以由与封脊纸4的可挠片B41连续的1枚树脂制的可挠片B51、B61构成。在此情况下,如果将封脊纸用可挠片B41设定为比封面纸用的可挠片B51及封底纸用的可挠片B61薄,则能够保证展开时的封脊纸B4的变形容易性(图15中,示出了封脊纸用的可挠片B41,封面纸用的可挠片B51及封底纸6的可挠片B61全部具有相同厚度的状态)。再者,在图15中,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册子1的各部位相对应的部位上,在各个符号的前头注以“B”示出。
此外,除了适于笔记以外,也可作为例如日记本、杂记本的用途的册子,或作为以商品目录为主供阅览的册子.配合各种用途,内页的设计也可适当地变更.
作为形成具有柔性的糨糊层的糨糊,可使用水性乳胶以外的糨糊。再者,只要能保证图6、图7、图14、图17所示那样的柔性、展开性,也可采用非冷胶水型的糨糊。动物胶糨糊不是冷胶水型,它是能够体现为了实施本发明所必要的柔性的糨糊的一例。
其他,有关各部的具体构成也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有各种变形。

Claims (13)

1.一种册子,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枚内页;
通过具有柔性的糨糊层与这些内页的装订部相接合的封脊纸;和
至少整个表面部分分别与该封脊纸的整个表面部分连续的封面纸及封底纸,
裱于所述糨糊层的所述封脊纸的弯曲强度被设定为,在将所述内页的中央页打开时,所述封脊纸能够与所述内页的装订部一起向内侧呈锐角地弯曲变形。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册子,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封脊纸与所述糨糊层构成的内页的接合部分为无线装订构造。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册子,其特征在于,
将以折叠线为边界而折成二折的内页作为1个单位,在使形成所述糨糊层的冷胶水型糨糊的一部分进入所述折叠线中的状态下装订了多个单位的内页。
4.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册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脊纸由与所述糨糊层直接接触的1枚可挠片构成,所述封面纸及所述封底纸具有与所述封脊纸的可挠片连续的可挠片和与该可挠片的内表面相重合的加强片。
5.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册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脊纸由与所述糨糊层直接接触的封脊纸用的内可挠片和贴接于该内可挠片的外表面的封脊纸用的外可挠片构成,所述封面纸及所述封底纸具有与所述封脊纸用的外可挠片连续的可挠片和与该可挠片的内表面相重合的加强片。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册子,其特征在于,
册子主体由多枚内页、通过具有柔性的糨糊层与这些内页的装订部相接合的封脊纸用的内可挠片、使所述内可挠片的一端边缘部接合于装订部侧的边缘部外表面而成的封面纸用的加强片和使所述内可挠片的另一端边缘部接合于装订部侧的边缘部外表面而成的封底纸用的加强片构成,在该册子主体的整个外表面贴接有相互连续的封面纸用的可挠片、封脊纸用的外可挠片和封底纸用的可挠片。
7.按照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册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脊纸由所述外可挠片和比该外可挠片薄的所述内可挠片构成。
8.按照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册子,其特征在于,
使用不含水分的粘接剂将相互连续的封面纸用的可挠片、封脊纸用的外可挠片及封底纸用的可挠片贴接于所述册子主体的整个外表面。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册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剂以呈点状图案的方式涂布于封面纸用的可挠片、封脊纸用的外可挠片及封底纸用的可挠片的内表面。
10.按照权利要求4、5、6、7、8或9所述的册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挠片为在纸上施加了树脂涂料的材料。
11.按照权利要求1、2、3、4、5、6、7、8、9或10所述的册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页具有作笔记用的格线。
12.一种册子,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枚内页;
通过具有柔性的糨糊层与这些内页的装订部相接合的封脊纸;和
至少整个表面部分分别与该封脊纸的整个表面部分连续的封面纸及封底纸,
裱于所述糨糊层的所述封脊纸的弯曲强度被设定为,在将所述内页的中央页打开时,所述封脊纸能够向内侧呈锐角地弯曲变形而使整个所述封面纸与整个所述封底纸展开成大致一个面。
13.按照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或12所述的册子,其特征为,
裱于所述糨糊层的所述封脊纸的弯曲强度被设定为,所述糨糊层在上地将所述册子放置在表面平坦均匀的平面上,测定从其上方放置了100gf的载重时的所述封面纸与所述封底纸的展开宽度及从所述均匀面起的高度,使用这些展开宽度及高度计算出的展开角度为150度~180度。
CN2009102214019A 2008-07-31 2009-07-31 册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043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9029/2008 2008-07-31
JP2008199029A JP4910180B2 (ja) 2008-07-31 2008-07-31 冊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04320A true CN101704320A (zh) 2010-05-12
CN101704320B CN101704320B (zh) 2012-10-31

Family

ID=41610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2140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04320B (zh) 2008-07-31 2009-07-31 册子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01666A1 (zh)
EP (1) EP2305487A1 (zh)
JP (1) JP4910180B2 (zh)
CN (1) CN101704320B (zh)
WO (1) WO20100137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96207B1 (ja) * 2010-07-29 2011-10-19 弥 宮坂 筆記用紙
PL2906429T3 (pl) * 2012-10-11 2017-09-29 Nilesh Dhirajlal Parmar Maszyna i sposób oprawiania książek o płaskim wyglądzie po otwarciu
ITTO20130934A1 (it) * 2013-11-19 2015-05-20 Kore S P A Procedimento di rilegatura di un libro
JP6283853B2 (ja) * 2015-10-26 2018-02-28 有限会社 みさとみらい21 ノートブッ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079691A (ja) * 2016-11-10 2018-05-24 有限会社ミフジ印刷 ノ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67680A (en) * 1966-02-14 1968-02-06 Greenspan Joseph Cover reinforcement for soft-back books
US3953056A (en) * 1972-06-09 1976-04-27 Bookwrights, Inc. Bookbinding with plastic covers
FI61429B (fi) * 1979-05-11 1982-04-30 Kustannus Oy Otava Haeftad bok med mjuka paermar och foerfarande foer dess tillverkning
JP2618727B2 (ja) * 1990-01-19 1997-06-11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全血中の被検成分の定量方法
US5224737A (en) * 1991-10-03 1993-07-06 Industrial Coatings Group, Inc. Protective integral cover for a book
US5213369A (en) * 1992-02-27 1993-05-25 Monica Evans Notebook construction
GB9312009D0 (en) * 1993-06-10 1993-07-28 Smith Charles P Hardback books
US5441999A (en) * 1993-10-15 1995-08-15 Reichhold Chemicals, Inc. Hot melt adhesive
US5456496A (en) * 1994-06-20 1995-10-10 K-Flex, Inc. Lay-flat book binding
US5779423A (en) * 1995-04-19 1998-07-14 Bermingham; John F. Soft cover book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5672030A (en) * 1996-01-02 1997-09-30 Berryville Graphics Method of making books
JPH10129148A (ja) 1996-10-31 1998-05-19 Kokuyo Co Ltd 製本機における加熱装置構造
JP3006511B2 (ja) 1996-10-31 2000-02-07 コクヨ株式会社 製本機
JP3902702B2 (ja) * 1997-12-24 2007-04-1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背に柔軟材を用いた本の製本方法及び表紙作成方法
JP2001088461A (ja) * 1999-09-21 2001-04-03 Minami Seiki Kk イージー・オープン・ブック
US6641345B2 (en) * 2000-12-01 2003-11-0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s and methods of increasing binding strength of a bound text body
JP2003025760A (ja) * 2001-07-17 2003-01-29 Taniguchi Seisakusho:Kk 製本冊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330700A (ja) * 2003-05-09 2004-11-25 Fukuin:Kk フォローバック本
FR2870784B3 (fr) * 2004-05-28 2006-04-28 Gunter Nelles Livre a reluire flexible.
JP2006159429A (ja) * 2004-12-02 2006-06-22 Tokyo Bijutsu Shiko Jigiyou Kyodo Kumiai 製本キ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04320B (zh) 2012-10-31
JP4910180B2 (ja) 2012-04-04
US20110101666A1 (en) 2011-05-05
EP2305487A1 (en) 2011-04-06
WO2010013766A1 (ja) 2010-02-04
JP2010036369A (ja) 2010-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23927B2 (en) Media binder systems with datum stops for registering physical media sheets
CN101704320B (zh) 册子
US20070172309A1 (en) Reconfigurable notebook holder
CA2541113C (en) Dual notebook
US20120224911A1 (en) Hinge strips for printer paper
US5277451A (en) Information pad for checkbooks
US20090206591A1 (en) Book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GB2075424A (en) Pocket-size one-write cheque book
US5143404A (en) Note pad
US5427413A (en) Information pad
US5060979A (en) Information pad for checkbooks
US20060108788A1 (en) Combination bookmark and notepad for compiling reader's notes and/or listing descriptions or common terms
KR101101266B1 (ko) 반영구적으로 탈부착이 가능한 점착식메모지 겸용 수첩
US20080054619A1 (en) Book jacket with window
GB2444631A (en) Notebook of sheets and covering element assembly therfor
JP3223167U (ja) 木製表紙によって装丁された冊子
US20070031182A1 (en) Adhesive bracelets
US20100187802A1 (en) Loose leaf pages suitable for binding
KR20220000920U (ko) 접착식 책갈피
JPS5938295Y2 (ja) アドレス手帖
US20030224158A1 (en) Tape-shaped member with hot melt glue
JP2000211280A (ja) 楽譜収納リ―フ
KR200436267Y1 (ko) 앨범,명함집,다이어리에 사용되는 점착 시트
KR20160148373A (ko) 재접착 가능 패턴을 갖는 노트
JP2006110971A (ja) しお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31

Termination date: 2018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