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6990A - 抗病毒剂 - Google Patents

抗病毒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6990A
CN101686990A CN200880016543A CN200880016543A CN101686990A CN 101686990 A CN101686990 A CN 101686990A CN 200880016543 A CN200880016543 A CN 200880016543A CN 200880016543 A CN200880016543 A CN 200880016543A CN 101686990 A CN101686990 A CN 1016869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
antiviral agent
day
analog
vir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6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原道法
中川慎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1686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69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88Compounds having three or more nucleosides or nucleot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88Compounds having three or more nucleosides or nucleotides
    • A61K31/7115Nucleic acids or oligonucleotides having modified bases, i.e. other than adenine, guanine, cytosine, uracil or thym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10Dispersions; Emulsions
    • A61K9/127Liposomes
    • A61K9/1271Non-conventional liposomes, e.g. PEGylated liposomes, liposomes coated with polymers
    • A61K9/1272Non-conventional liposomes, e.g. PEGylated liposomes, liposomes coated with polymers with substantial amounts of non-phosphatidyl, i.e. non-acylglycerophosphate, surfactants as bilayer-forming substances, e.g. cationic lip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14Particulate form, e.g. powders, Processes for size reducing of pure drugs or the resulting products, Pure drug nanoparticles
    • A61K9/19Particulate form, e.g. powders, Processes for size reducing of pure drugs or the resulting products, Pure drug nanoparticles lyophilised, i.e. freeze-dried, solutions or dispers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16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for liver or gallbladder disorders, e.g. hepatoprotective agents, cholagogues, litholy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Onc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新型有用的药理作用的抗病毒剂。本发明人等发现,在阳离子脂质体或去端肽胶原那样的、对于将药物输送到细胞内有用的药物载体中包含能够形成双链的聚I和聚C这2种合成RNA的复合体能够实现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Description

抗病毒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病毒剂。
其中,“I”是指肌苷酸,“C”是指胞苷酸,“A”是指腺苷酸,“U”是指尿苷酸。此外,聚I类似物、聚C类似物、聚A类似物、聚U类似物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众所周知的,分别是指为了增强效果或提高稳定性等而改变构成核酸的糖、核酸碱基或磷酸主链的全部或一部分而形成的物质。
背景技术
已知的是,以聚I/聚C或聚A/聚U为代表的合成RNA投与到生物体内时,会诱导I型干扰素(以下称为“I型IFN”。),并通过所述I型IFN抑制病毒的增殖。但是,由于通常合成RNA所产生的病毒增殖抑制作用并不充分,因此认为难以开发合成RNA作为抗病毒剂。此外,合成RNA的毒性也令人担忧。
提出了下述方案:并非用单独的合成RNA,而是用合成RNA与所谓的阳离子脂质体来形成复合体,通过该复合体治疗肝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所述复合体在小鼠的肝脏中特异性蓄积,诱导I型IFN,血中IFN长时间处于临床上有充分有效性的水平,因此可期待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但是,该公报中只公开了该复合体的介由I型IFN诱导的作用。当时病毒性肝炎模型的利用存在限制,没有对所述复合体的抗肝炎病毒活性进行确认。例如肝炎病毒的一种即丙型肝炎病毒(以下称为“HCV”。)具有只感染人和黑猩猩的肝细胞的性质,因此实际上是无法用感染HCV的动物模型来证明所述复合体具有何种程度的抗HCV活性的。但是近年来,德国和加拿大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在肝脏中具有人正常肝细胞的嵌合小鼠。该人肝脏嵌合小鼠具有感染HCV的特性,可以用作开发抗HCV药的实用动物评价系统。此外,所述嵌合小鼠由于也能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以下称为“HBV”。),因此还可以用作开发抗HBV药的动物评价系统。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99/48531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等使用上述感染HCV的人肝脏嵌合小鼠,比较了所述复合体和现在作为抗HCV药最常使用的聚乙二醇(PEG)化干扰素(以下称为“PEG化IFN”。)的抗HCV活性。其结果是,所述复合体具有比PEG化IFN更强的抗HCV活性。此外,即使投与所述复合体,与小鼠肝脏不同,其在人肝细胞中基本没有诱导IFN-β。这表示所述复合体诱导了一种与I型IFN的诱导无关的新型抗病毒机制。
进而,本发明人等使用上述感染HBV的人肝脏嵌合小鼠,将所述复合体的抗HBV活性与现在作为抗HBV药治疗效果最高的核苷系逆转录抑制剂恩替卡韦(entecavir)(以下“ETV”)或者PEG化IFN的抗HBV活性进行了比较,得到了如下见解:所述复合体具有比ETV和PEG化IFN更强的抗HBV活性。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新型有用的药理作用的抗病毒剂。
本发明人等发现,例如在阳离子脂质体或者去端肽胶原那样的、对于将药物输送到细胞内有用的药物载体(以下简称为“药物载体”。)中包含能够形成双链的聚I和聚C这两种合成RNA的复合体能够实现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作为本发明,例如可以举出如下的抗病毒剂(以下称为“本发明抗病毒剂”。):其特征在于,其含有复合体,所述复合体在药物载体中包含聚I或聚I类似物、以及聚C或聚C类似物,或者所述复合体在药物载体中包含聚A或聚A类似物、以及聚U或聚U类似物(以下将它们总称为“本复合体”。)。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药物载体”,只要是医药上可接受的、可以包含合成RNA、并能够将所包含的合成RNA输送到细胞内的物质,则没有特别限定。作为所述药物载体,例如可以举出阳离子脂质体、去端肽胶原、纳米颗粒。
具体而言,作为该阳离子脂质体,例如可以举出Oligofectoamine(注册商标)、Lipofectin(注册商标)、Lipofectamine(注册商标)、Lipofectamine2000(注册商标)、リポフエクトエ一ス(注册商标)、DMRIE-C(注册商标)、GeneSilencer(注册商标)、TransMessenger(注册商标)、TransITTKO(注册商标)、或国际公开第94/19314号公报小册子中公开的药物载体、即以下面的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例如2-O-(2-二乙氨基乙基)氨基甲酰基-1,3-O-二油酰甘油(以下称为“化合物X”。)、3-O-(4-二甲氨基丁酰基)-1,2-O-二油基甘油、3-O-(2-二甲氨基乙基)氨基甲酰基-1,2-O-二油基甘油、3-O-(2-二乙氨基乙基)氨基甲酰基-1,2-O-二油基甘油]和磷脂作为必须构成成分而形成的药物载体(以下称为“本甘油载体”。)。
Figure G2008800165435D00031
[式中,R1、R2不同,表示OY或者-A-(CH2)n-E。n表示0~4的整数。E表示吡咯烷基、哌啶基、取代或者无取代的哌嗪基、吗啉基、取代或者无取代的胍基,或者表示
Figure G2008800165435D00041
(R3、R4相同或者不同,表示氢、碳原子数1~4的低级烷基、碳原子数1~4的羟基低级烷基、或者单低级烷氨基烷基或二低级烷氨基烷基(碳原子数2~8)。)。
A表示下述(1)、(2)、(3)、(4)、(5)、(6)或者(7)。
Figure G2008800165435D00042
R、Y相同或者不同,表示碳原子数10~30的饱和或者不饱和的脂肪族烃基、或者碳原子数10~30的饱和或者不饱和的脂肪酸残基。]
作为本发明中优选的阳离子脂质体,可以举出以化合物X和磷脂作为必须构成成分而形成的药物载体(以下称为“本甘油载体X”。)。
聚I类似物、聚C类似物、聚A类似物、聚U类似物只要不损害原来核酸(例如如果是聚I类似物,则原来核酸为聚I)的功能,则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具体实例,可以举出聚(7-脱氮肌苷酸)、聚(2’-叠氮肌苷酸)、聚(胞苷-5’-硫代磷酸)、聚(1-乙烯基胞苷酸)、聚(胞苷酸、尿苷酸)共聚物、聚(胞苷酸、4-硫代尿苷酸)共聚物、聚(腺苷酸、尿苷酸)共聚物。
聚I、聚I类似物、聚C、聚C类似物、聚A、聚A类似物、聚U和聚U类似物的各链长没有特别限定,各自独立地在50~2,000碱基数范围内是合适的,优选在100~600碱基数范围内,更优选在200~500碱基数范围内。虽然即使不到50碱基数或者比2,000碱基数更长也能发挥本发明的效果,但不到50碱基数时,有效性可能产生问题,而比2,000碱基数更长的话,可能会产生毒性。
另外,由于聚I或聚C等合成RNA通常以由各种链长构成的一定的分布而存在,因此上述各链长指最大分布的碱基数。
作为本甘油载体中的磷脂,只要是医药上可接受的磷脂,则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具体实例,可以举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氨酸、鞘磷脂、卵磷脂等。此外,还可以举出氢化磷脂。作为优选的磷脂,可以举出蛋黄磷脂酰胆碱、蛋黄卵磷脂、大豆卵磷脂、蛋黄磷脂。可以使用这些磷脂中的1种或者2种以上。另外,对于本甘油载体X也可以举出与上述相同的磷脂。对于本甘油载体X中的优选磷脂也同样地可以举出蛋黄磷脂酰胆碱、蛋黄卵磷脂、大豆卵磷脂、蛋黄磷脂。同样可以使用这些磷脂中的1种或者2种以上。
因此,作为优选的本发明,可以举出如下的本发明抗病毒剂:其特征在于,其含有复合体,所述复合体在以卵磷脂为磷脂的本甘油载体X中包含各合成RNA的链长在100~600碱基数范围内的、聚I或聚I类似物、以及聚C或聚C类似物,或者所述复合体在以卵磷脂为磷脂的本甘油载体X中包含各合成RNA的链长在100~600碱基数范围内的、聚A或聚A类似物、以及聚U或聚U类似物。作为特别优选的本发明,可以举出如下的本发明抗病毒剂:其特征在于,其含有复合体,所述复合体在以卵磷脂为磷脂的本甘油载体X中包含各合成RNA的链长在200~500碱基数范围内的聚I和聚C。
本复合体中的药物载体与聚I、聚C等合成RNA的构成比率,根据所使用的药物载体、合成RNA的种类或链长、病毒的种类或增殖程度等而不同,但相对于10重量份药物载体,合成RNA为0.05~10重量份是合适的,优选为0.1~4重量份,更优选为0.3~2重量份。
本甘油载体X中的化合物X与磷脂的构成比率,根据合成RNA的种类、链长和使用量、以及磷脂的种类等而不同,但相对于1重量份化合物X,磷脂为0.1~10重量份是合适的,优选为0.5~5重量份,更优选为1~2重量份。
本发明抗病毒剂例如可以制成溶液剂(注射剂、点滴剂等)或其冷冻干燥制剂的形态。
本发明抗病毒剂可以含有适量的医药上可接受的任意的添加剂,例如乳化助剂、稳定剂、张度剂(tonicity agent)、pH调节剂。具体而言,可以举出碳原子数6~22的脂肪酸(例如辛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或其医药上可接受的盐(例如钠盐、钾盐、钙盐)、白蛋白、葡聚糖(dextran)等乳化助剂、胆固醇、磷脂酸等稳定剂、氯化钠、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海藻糖等张度剂、盐酸、硫酸、磷酸、醋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三乙醇胺等pH调节剂等。
本发明抗病毒剂可以通过用常规方法将药物载体或其原料化合物与合成RNA进行混合、搅拌、分散等来进行制造。本发明抗病毒剂中,当药物载体为阳离子脂质体时,例如可以通过与脂质体的通常的制法相同的方法来进行制造。具体而言,可以如下进行制造:通过适当的分散机将阳离子脂质体或者其原料化合物(例如化合物X和磷脂)、以及例如双链聚I/聚C或者单链聚I和单链聚C在水溶液中进行分散处理。作为水溶液,可以举出注射用水、注射用蒸馏水、生理盐水等电解液、葡萄糖液等。作为适当的分散机,例如可以举出乳化均质机(homomixer)、匀浆器、超声波分散器、超声波匀浆器、高压乳化分散机、マイクロフルイダイザ一(商品名)、ナノマイザ一(商品名)、アルテイマイザ一(商品名)、デビ一(商品名)、Manton-Gaulin型高压匀浆器。此外,该分散处理也可以经历粗分散等分成几个阶段来进行制造。
药物载体可以按照其说明而使用市售的物质,此外也可以适当加工后使用。
由阳离子脂质体的原料化合物制造本发明抗病毒剂时,可以在该原料化合物中添加例如双链聚I/聚C或者单链聚I和单链聚C,一起进行分散处理,还可以首先将该原料化合物进行分散处理以形成阳离子脂质体,接着添加例如双链聚I/聚C或者单链聚I和单链聚C,再次进行分散处理,从而制造本发明抗病毒剂。
医药上可接受的任意的添加剂可以在分散前或者分散后通过适当的工序进行添加。
本发明抗病毒剂的冷冻干燥制剂可以通过常规方法进行制造。例如将液状的本发明抗病毒剂灭菌,将规定量分注到小瓶(Vial)中。接着,在约-40℃~-20℃的条件下进行预冷冻约2小时左右,并在约0℃~10℃、减压下进行一次干燥,进而在约15℃~25℃、减压下进行二次干燥,从而进行冷冻干燥。并且,通常将小瓶内部用氮气进行置换,然后打塞,可以得到本发明抗病毒剂的冷冻干燥制剂。
本发明抗病毒剂的冷冻干燥制剂,通常可通过添加任意适当的溶液(再溶解液)再溶解而使用。作为这样的再溶解液,可以举出注射用水、生理盐水等电解液、葡萄糖液、以及一般输液。该再溶解液的液量根据用途等而不同,没有特别限定,但为冷冻干燥前的液量的0.5~2倍量、或者500mL以下是合适的。
本发明抗病毒剂可以用于例如甲型、乙型、丙型等肝炎病毒、或RS病毒等。从后述的试验例可知,本发明抗病毒剂比PEG化IFN更强,不仅对于基因型2型(2a、2b)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有效,对于基因型1型(1a、1b)也有效。本发明抗病毒剂对于包含IFN没有治疗效果的肝炎病毒(IFN耐性肝炎病毒)在内的多种基因型HCV也是有用的。由此可以期待,根据本发明抗病毒剂,可以不需要HCVsiRNA中所谓的鸡尾酒疗法(Cocktail Therapy)那样的方法。
本发明抗病毒剂对于包含人在内的动物是有效的。
作为本发明抗病毒剂的投与方法,例如可以举出静脉内投与、皮下投与、肝动脉内投与、局部投与(例如经粘膜投与、经鼻投与、吸入投与)。
本发明抗病毒剂的投与量,根据所使用的药物载体、合成RNA的种类、组成或链长、病毒的种类或进展状况、患者的年龄、动物种差、投与路径、投与方法等而不同,但作为聚I、聚C等合成RNA的投与量,通常每1次1μg~50mg/人是合适的,优选为10μg~10mg/人。本发明抗病毒剂,可以1天1~3次地连日、隔日、每1周、每2周等进行一次性注射(one-shot)投与或点滴投与等。
附图说明
图1表示血清中的HCV(1a型)基因组数。横轴的数值表示小鼠个体No,纵轴表示基因组数(拷贝数/mL)。
图2表示血清中的HCV(1a型)基因组数。横轴的数值表示小鼠个体No,纵轴表示基因组数(拷贝数/mL)。
图3表示血清中的HCV(1b型)基因组数。横轴的数值表示小鼠个体No,纵轴表示基因组数(拷贝数/mL)。
图4表示血清中的HCV(1b型)基因组数。横轴的数值表示小鼠个体No,纵轴表示基因组数(拷贝数/mL)。
图5表示人肝嵌合小鼠肝脏中的IFNmRNA量。横轴的数值表示小鼠个体No,纵轴表示人或者小鼠的IFN-β量(拷贝数/总RNA的μg)。
图6表示血清中的IFN-β量。横轴的数值表示小鼠个体No,纵轴表示血中浓度(pg/mL)。
图7表示血清中的HBV基因组数的变化。横轴表示开始投与后的天数。纵轴表示以开始投与1天前(第-1天)的血清中HBV基因组数作为100%时的HBV基因组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举出制造例和试验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制造例1
将124g化合物X、200g纯化蛋黄卵磷脂和2kg麦芽糖装入容器中,向其中添加10.2L注射用水并搅拌混合,用匀浆器进行粗乳化后,用高压乳化分散机(マイクロフルイダイザ一(注册商标))进行微细乳化。向其中缓缓添加溶解有约300碱基数的聚I和约300碱基数的聚C的注射用水(总量8L),再次用上述高压乳化分散机分散,将该分散液用0.2μm的膜滤器进行过滤灭菌,得到本发明抗病毒剂。接着,将每5mL所述本发明抗病毒剂填充到一个小瓶中,然后通过常规方法进行冷冻干燥,得到经冷冻干燥的本发明抗病毒剂。
试验例1感染HCV的人肝嵌合小鼠中的病毒增殖抑制作用
(1)方法
作为HCV模型,使用通过常规方法感染基因型1a型HCV的人肝嵌合小鼠(PhoenixBio Co.Ltd.制,以下相同。)(TakuyaUmehara,Masayuki Sudoh,Fumihiko Yasui,Chiho Matsuda,Yukiko Hayashi,and Michinori Kohara.Ser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inhibitor suppresses HCV replication in a mouse model.Biochem.Biophys.Res.Commun.346,67-73(2006))。作为试验液(投与液),使用如下液体:在制造例1的经冷冻干燥的本发明抗病毒剂中添加4.6mL的注射用水进行重构,向其中添加5%葡萄糖液进行适当稀释。
从上述嵌合小鼠的尾静脉投与试验液,使得聚I/聚C的投与量为10μg/kg、30μg/kg、或者100μg/kg。投与是从开始投与日(第0天)到开始投与后第7天(第7天)以1天1次的频率连续投与8天。在开始投与日(第0天)、开始投与后第3天(第3天)、第7天(第7天)、第10天(第10天)间歇皮下投与作为对照药的30μg/kg的PEG化IFN(pegasys(注册商标),中外制药公司制,以下相同。)。另外,PEG化IFN的人临床投与量为每周1次,每次3μg/kg。
本发明抗病毒剂的病毒增殖抑制活性的评价如下进行:通过酸-异硫氰酸胍-苯酚-氯仿法(acid guanidinium-phenol-chloroform method)从利用常规方法得到的血清中提取总RNA,通过实时PCR(real time PCR)法对血清中的HCV基因组拷贝数进行测定。
在开始投与3天前(第-3天)、开始投与后第1天(第1天)、第4天(第4天)、第8天(第8天)对本发明抗病毒剂投与组进行采血。在开始投与1天前(第-1天)、开始投与后第1天(第1天)、第8天(第8天)、第14天(第14天)对PEG化IFN投与组和对照组进行采血。
(2)结果
结果示于图1和图2中。
该图中,个体No.1-5表示PEG化IFN投与组的结果,个体No.6-10表示对照(0.9%食盐水)组的结果,个体No.11-15表示10μg/kg的本发明抗病毒剂投与组的结果,个体No.16-19表示30μg/kg的本发明抗病毒剂投与组的结果,个体No.20-23表示100μg/kg的本发明抗病毒剂投与组的结果。
由图1和图2可知,本发明抗病毒剂剂用量依赖性地强烈抑制了血清中HCV基因组数。PEG化IFN投与组中,HCV量被抑制到投与前的1/10~1/100,与此相对,本发明抗病毒剂投与组中,10μg/kg下被抑制到1/10~1/100,30μg/kg下被抑制到1/20~1/200,100μg/kg下被抑制到1/100~1/1,000。
另外,本实验中,还看到像个体No.2的PEG化IFN投与组、个体No.11的投与10μg/kg的本发明抗病毒剂投与组、以及个体No.21的投与100μg/kg的本发明抗病毒剂投与组那样没有反应的个体。
试验例2感染HCV的人肝嵌合小鼠中的病毒增殖抑制作用
(1)方法
作为HCV模型,使用通过常规方法感染基因型1b型HCV的人肝嵌合小鼠(Takuya Umehara,Masayuki Sudoh,FumihikoYasui,Chiho Matsuda,Yukiko Hayashi,and Michinori Kohara.Ser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inhibitor suppresses HCV replicationin a mouse model.Biochem.Biophys.Res.Commun.346,67-73(2006))。作为试验液(投与液),使用如下液体:在制造例1的经冷冻干燥的本发明抗病毒剂中添加4.6mL的注射用水进行重构,向其中添加5%葡萄糖液进行适当稀释。
从上述嵌合小鼠的尾静脉投与试验液,使得聚I/聚C的投与量为100μg/kg。从开始投与日(第0天)到开始投与后第7天(第7天)以1天1次或者1天3次的频率连续投与8天。在开始投与日(第0天)、开始投与后第3天(第3天)、第7天(第7天)、第10天(第10天)间歇皮下投与作为对照药的30μg/kg PEG化IFN。另外PEG化IFN的人临床投与量为3μg/kg、每周1次。
本发明抗病毒剂的病毒增殖抑制活性的评价如下进行:通过酸-异硫氰酸胍-苯酚-氯仿法(acid guanidinium-phenol-chloroform method)从利用常规方法得到的血清中提取总RNA,通过实时PCR法对血清中的HCV基因组拷贝数进行测定。
在开始投与2天前(第-2天)、开始投与后第1天(第1天)、第4天(第4天)、第8天(第8天)对本发明抗病毒剂投与组进行采血。在开始投与1天前(第-1天)、开始投与后第1天(第1天)、第4天(第4天)、第8天(第8天)、第11天(第11天)、第14天(第14天)对PEG化IFN投与组和对照组进行采血。
(2)结果
结果示于图3和图4中。
该图中,个体No.1-3表示PEG化IFN投与组的结果,个体No.4-8表示100μg/kg(1天1次)的本发明抗病毒剂投与组的结果,个体No.9-13表示100μg/kg(1天3次)的本发明抗病毒剂投与组的结果。
由图3和图4可知,本发明抗病毒剂在1天1次、1天3次任一投与组中,均非常强地抑制了血清中HCV基因组数。该效果强于现在治疗效果最高的作为HCV抑制剂的PEG化IFN。PEG化IFN投与下血清中HCV基因组数只被抑制到1/100左右,与此相对,100μg/kg/次的本发明抗病毒剂投与组中被抑制到1/1,000-1/10,000。
此外,在停止投与PEG化IFN时,血清中HCV基因组数迅速增加,但本发明抗病毒剂在投与结束7天后,约半数的个体中血清中HCV基因组数的强抑制效果仍在持续。
试验例3本发明抗病毒剂对肝脏中的人和小鼠的IFNmRNA诱导作用
(1)方法
在制造例1的经冷冻干燥的本发明抗病毒剂中添加4.6mL的注射用水进行重构,向其中添加5%葡萄糖液稀释至50倍,使用该溶液作为试验液(投与液,20μg/mL)。所述试验液的1次投与量为:每20g体重的人肝嵌合小鼠为100μL(聚I/聚C的投与量为100μg/kg),将其通过眼窝静脉丛进行静脉内投与。
在对2例小鼠(个体No.3、4)投与1次之后的2小时后、对2例小鼠(个体No.5、6)1天1次投与4天之后的24小时后、对3例小鼠(个体No.7-9)1天1次投与5天之后的2小时后分别进行肝脏的采集和采血。另外对2例小鼠(个体No.1、2)采集肝脏和血清作为未处置的对照。肝脏的采集通过从2叶肝脏中以5mm宽度切取而进行。
通过酸-异硫氰酸胍-苯酚-氯仿法(acid guanidinium-phenol-chloroform method)从采集的肝脏中提取总RNA,通过接着逆转录反应的实时PCR法测定肝脏中人和小鼠的IFN mRNA的拷贝数。此外,通过ELISA法对利用常规方法得到的血清中的人和小鼠的IFN-β量进行定量。
(2)结果
结果示于图5和图6中。
由图5和图6可知,人IFN-β与小鼠IFN-β相比较,只诱导了1/100左右。这样尽管人IFN-β几乎没有被诱导,但如试验例1和2所示,本发明抗病毒剂可以将HCV从肝细胞中排除出去。
试验例4感染HBV的人肝嵌合小鼠中的病毒增殖抑制作用
(1)方法
作为HBV模型,使用通过常规方法感染HBV的人肝嵌合小鼠(Masaya Sugiyama,Yasuhito Tanaka,Takanobu Kato,EtsuroOrito,Kiyoaki Ito,Subrat K.Acharya,Robert G.Gish,AnnaKramvis,Takashi Shimada,Namiki Izumi,Masahiko Kaito,YuzoMiyakawa,and Masashi Mizokami.Influence of Hepatitis B VirusGenotypes on the Intraand Extracellular Expression of Viral DNAand Antigens.HEPATOLOGY,44(4),915-924(2006))。
作为试验液(投与液),使用如下液体:在制造例1的经冷冻干燥的本发明抗病毒剂中添加4.6mL的注射用水进行重构,向其中添加5%葡萄糖液,稀释至20μg/mL。
从上述嵌合小鼠的眼窝静脉丛投与试验液,使得聚I/聚C的投与量为100μg/kg。从开始投与日(第0天)到开始投与后第13天(第13天)以1天1次的频率连续投与14天。在开始投与日(第0天)、开始投与后第3天(第3天)、第7天(第7天)、第10天(第10天)以1天1次的频率间歇皮下投与作为对照药的30μg/kg PEG化IFN。进而,将作为另一对照药的17μg/kg以及170μg/kg恩替卡韦(ETV)(Baraclude(注册商标),Bristol-Myers Company制,以下相同。)从开始投与日(第0天)到开始投与后第13天(第13天)以1天1次的频率连续经口投与14天。
在开始投与1天前(第-1天)、开始投与后第1天(第1天)、第3天(第3天)、第7天(第7天)、第10天(第10天)、第14天(第14天)从眼窝静脉丛进行采血。
血清中HBV基因组数的定量如下进行:使用SMITEST(注册商标)EX-R&D(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制)从由常规方法得到的1μL血清中提取DNA,通过实时PCR法测定血清中的HBV基因组数。
(2)结果
结果示于图7中。
由图7可知,通过投与临床用量20倍的PEG-IFN(30μg/kg,每周2次),血清中HBV基因组数在开始投与后第14天(第14天)被抑制到开始投与前的1/23,此外,通过投与临床用量(17μg/kg,连日)或者其10倍(170μg/kg,连日)的ETV,血清中HBV基因组数在开始投与后第14天(第14天)被抑制到开始投与前的1/25或者1/320。另一方面,本发明抗病毒剂(100μg/kg,连日)在开始投与后第14天(第14天)将血清中HBV基因组数抑制到开始投与前的1/270。
本发明抗病毒剂比临床用量的20倍的PEG化IFN以及临床用量的ETV更强地抑制了血清中HBV基因组数。本发明抗病毒剂的抗HBV活性与临床用量的10倍的ETV相当。

Claims (13)

1.一种抗病毒剂,其特征在于,其含有复合体,所述复合体在对于将药物输送到细胞内有用的药物载体中包含聚I或聚I类似物、以及聚C或聚C类似物,或者所述复合体在对于将药物输送到细胞内有用的药物载体中包含聚A或聚A类似物、以及聚U或聚U类似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毒剂,其中,对于将药物输送到细胞内有用的药物载体选自于由阳离子脂质体、去端肽胶原和纳米颗粒构成的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病毒剂,其中,阳离子脂质体为以下面的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和磷脂作为必须构成成分而形成的脂质体;
式中,R1、R2不同,表示OY或者-A-(CH2)n-E;n表示0~4的整数;E表示吡咯烷基、哌啶基、取代或者无取代的哌嗪基、吗啉基、取代或者无取代的胍基,或者表示
Figure A2008800165430002C2
其中,R3、R4相同或者不同,表示氢、碳原子数1~4的低级烷基、碳原子数1~4的羟基低级烷基、或者碳原子数为2~8的单低级烷氨基烷基或二低级烷氨基烷基;
A表示下述的(1)、(2)、(3)、(4)、(5)、(6)或者(7);
Figure A2008800165430003C1
R、Y相同或者不同,表示碳原子数10~30的饱和或者不饱和的脂肪族烃基、或者碳原子数10~30的饱和或者不饱和的脂肪酸残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病毒剂,其中,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为2-O-(2-二乙氨基乙基)氨基甲酰基-1,3-O-二油酰甘油、3-O-(4-二甲氨基丁酰基)-1,2-O-二油基甘油、3-O-(2-二甲氨基乙基)氨基甲酰基-1,2-O-二油基甘油、或者3-O-(2-二乙氨基乙基)氨基甲酰基-1,2-O-二油基甘油。
5.一种抗病毒剂,其特征在于,其含有复合体,所述复合体在以2-O-(2-二乙氨基乙基)氨基甲酰基-1,3-O-二油酰甘油和磷脂作为必须构成成分而形成的阳离子脂质体中包含聚I或聚I类似物、以及聚C或聚C类似物,或者所述复合体在以2-O-(2-二乙氨基乙基)氨基甲酰基-1,3-O-二油酰甘油和磷脂作为必须构成成分而形成的阳离子脂质体中包含聚A或聚A类似物、以及聚U或聚U类似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抗病毒剂,其中,聚I、聚I类似物、聚C、聚C类似物、聚A、聚A类似物、聚U和聚U类似物的各链长分别独立地在100~600碱基数范围内。
7.一种抗病毒剂,其特征在于,其含有复合体,所述复合体在以2-O-(2-二乙氨基乙基)氨基甲酰基-1,3-O-二油酰甘油和磷脂作为必须构成成分而形成的阳离子脂质体中包含链长在100~600碱基数范围内的聚I以及链长在100~600碱基数范围内的聚C。
8.根据权利要求3、5或7中任一项所述的抗病毒剂,其中,磷脂为卵磷脂。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抗病毒剂,其中,病毒为肝炎病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病毒剂,其中,肝炎病毒为丙型肝炎病毒。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抗病毒剂,其中,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为1a型或者1b型。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病毒剂,其中,肝炎病毒为乙型肝炎病毒。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抗病毒剂,其中,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为C型。
CN200880016543A 2007-03-19 2008-03-18 抗病毒剂 Pending CN1016869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70028 2007-03-19
JP070028/2007 2007-03-19
JP2008015713 2008-01-28
JP015713/2008 2008-01-28
PCT/JP2008/054946 WO2008114787A1 (ja) 2007-03-19 2008-03-18 抗ウイルス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6990A true CN101686990A (zh) 2010-03-31

Family

ID=39765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6543A Pending CN101686990A (zh) 2007-03-19 2008-03-18 抗病毒剂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52433A1 (zh)
JP (1) JPWO2008114787A1 (zh)
CN (1) CN101686990A (zh)
WO (1) WO200811478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1825A (zh) * 2019-12-26 2020-04-21 绍兴博利豪家纺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涤纶地毯的制备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20738B1 (ko) * 1998-03-24 2005-10-12 니뽄 신야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간염 치료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1825A (zh) * 2019-12-26 2020-04-21 绍兴博利豪家纺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涤纶地毯的制备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52433A1 (en) 2010-06-17
JPWO2008114787A1 (ja) 2010-07-08
WO2008114787A1 (ja) 2008-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96858B2 (en) Immune regulatory oligonucleotide (IRO) compounds to modulate toll-like receptor based immune response
ES2963814T3 (es) Polímeros de ácido nucleico modificados con fosforotioato quelados para usar en combinación con un inhibidor de la polimerasa del VHB para el tratamiento de infecciones por los virus de la hepatitis B y la hepatitis D
TWI620568B (zh) 用於治療b型肝炎及d型肝炎感染之方法
MX2011003625A (es) Uso de inhibidores de receptores tipo toll en la prevencion y tratamiento de hipercolesterolemia e hiperlipidemia y enfermedades relacionadas con esto.
ES2743600T3 (es) Métodos de tratamiento de los trastornos inflamatorios vasculares
EA008940B1 (ru) Антивирусные олигонуклеотиды, не связанные с комплементарностью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стей
CN108026533A (zh) 拮抗性pdl1适体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US10041076B2 (en) Immune regulatory oligonucleotide (IRO) compounds to modulate toll-like receptor based immune response
CN104349793B (zh) 寡核苷酸螯合物‑多肽组合物和方法
JP2023158048A (ja) 合成rig-i様受容体アゴニスト
CN107635566A (zh) 治疗hbv感染的组合物和方法
US20090081198A1 (en) Immune regulatory oligonucleotide (iro) compounds to modulate toll-like receptor based immune response
JP2018522880A (ja) デングウイルス及び樹状細胞による併用療法のための組成物及び方法
WO2007095867A1 (es) Peptidos con capacidad anti-tumoral e inmunomoduladora
CN101686990A (zh) 抗病毒剂
TW202108764A (zh) 用於治療b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之組成物及方法
TW202221122A (zh) B型肝炎患者之寡核苷酸治療
RU2270669C2 (ru) Лекарственные средства с содержанием ксеногенных олиго- или/и полирибонуклеотидов
Colombani et al. Harnessing the Potential of Biomaterials for COVID-19 Therapeutic Strategies
ES2239954T3 (es) Terapia contra el melanoma.
Oberemok et al. Adjuvant Oligonucleotide Vaccine Increases Survival of Transgenic Mice [B6. Cg-Tg (K18-ACE2) 2]
US20220280631A1 (en) Viral pandemic vaccine
Brewster et al. Passive and Facilitative Transport of Nucleobases, Nucleosides, and Oligonucleotides-Application to Antiviral and Other Therapies
JP2007505846A (ja) キサントゲン酸塩及びウイルス核酸複製の阻害剤(例えばアシクロビル)の医薬調製物
JPH09278658A (ja) 新規ifn インデューサ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