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2388A -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移动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移动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2388A
CN101682388A CN200880016887A CN200880016887A CN101682388A CN 101682388 A CN101682388 A CN 101682388A CN 200880016887 A CN200880016887 A CN 200880016887A CN 200880016887 A CN200880016887 A CN 200880016887A CN 101682388 A CN101682388 A CN 1016823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channel
base station
antenna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6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井启之
中村武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82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23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81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based on current reception conditions, e.g. switching to different antenna when signal level is below thres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用户装置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该用户装置包括:多个天线;选择单元,根据频率选择天线;以及接收单元,使用由选择单元所选择的天线接收信号。选择单元在频率比规定的阈值(例如,1GHz)大的情况下选择多个天线内的全部天线;在频率不比规定的阈值大的情况下,选择所述多个天线内的一个天线。

Description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移动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涉及基站装置、用户装置、移动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W-CDMA、HSDPA和HSUPA的后继的通信方式,即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正在由W-CDMA的标准化团体3GPP进行研究,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于下行链路在研究OFDM,对于上行链路在研究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OFDM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狭窄的频带(副载波),在各频带上装载数据进行传输的多载波方式,通过使副载波在频率上即使重叠一部分也不相互干扰地紧密排列,可以实现高速传输并提高频率的利用效率。
SC-FDMA是通过将频带分割,并在多个终端间利用不同的频带进行传输,从而可以降低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方式。在SC-FDMA中,由于具有发送功率的变动小的特征,所以可以实现终端的低功耗和宽覆盖范围。
LTE是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都在多个移动台中共享一个至两个以上的物理信道进行通信的系统。在上述多个移动台中共享的信道一般被称为共享信道,在LTE中,在上行链路中是上行共享物理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在下行链路中是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
并且,在使用上述那样的共享信道的通信系统中,在每个子帧(Sub-frame)(在LTE中是1ms。也可以被称为TTI(时间传输间隔(TimeTransmission Interval)),需要发出对哪个移动台分配上述共享信道的信令,为了上述信令而使用的控制信道在LTE中被称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或者下行链路L1/L2控制信道(DL L1/L2 Control Channel)。在上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信息中,例如包含有:下行链路调度信息(Downlink Scheduling Information)、送达确认信息(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ACK/NACK)、上行链路调度许可(Uplink Scheduling Grant)、超载指示符(Overload Indicator)、发送功率控制指令比特(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Command Bit)等(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上述送达确认信息(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ACK/NACK)也可以被称为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Physical Hybrid ARQIndicator Channel)。上述PHICH不包含在上述PDCCH中,而是可以定义为与上述PDCCH为并列关系的不同的物理信道。
上述下行调度信息或上行调度许可相当于用于就对哪个移动台分配上述共享信道发出信令的信息。在上述下行调度信息中,例如包含:与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有关的、下行链路的资源块(Resource Block)的分配信息;与UE的ID、流的数目、预编码向量(Precoding Vector)有关的信息;与数据大小、调制方式、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有关的信息等。上述下行调度信息也可以被称为下行分配信息(DownlinkAssignment Information)或者下行链路调度许可(Downlink Scheduling Grant)。而且,在上述上行调度许可中,例如包含:与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有关的、上行链路的资源块的分配信息;UE的ID;数据大小;调制方式;上行链路的发送功率信息;上行链路MIMO中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的信息等。而且,上述下行调度信息和上行调度许可也可以总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
另外,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传输特性,有时应用使用两个以上的天线接收信号的接收分集。例如,在WCDMA中的基站装置中,除了在室内等使用的简单的基站装置以外,一般进行使用了基于两个天线的接收分集的接收。
但是,在移动台具有两个天线并应用了接收分集的情况下,存在移动台的尺寸变大的问题点。例如,在移动台具有两个天线的情况下,需要确保两个天线的空间和两个RF单元的空间,移动台的尺寸变大。更具体地说,为了得到基于接收分集的传输特性的改善效果,一般需要使两个天线的距离隔开至少三分之一波长至二分之一波长左右。即,在通信中使用的频率为2GHz(波长15cm)的情况下,需要5cm至7.5cm左右的天线间距离,在通信中使用的频率为800MHz(波长37.5cm)的情况下,需要12.5cm至19cm左右的天线间距离。
而且,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在下行链路中发送导频信道和公共信道。导频信道用于移动台中的信道估计,或者用作进行切换(overhand)时的指标。在LTE中,上述导频信道被称为下行参考信号(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而且,公共信道例如是在广播信息的发送或寻呼中使用的信道、同步信号等。发送LTE中的广播信息的公共信道被称为CCPCH(公共控制物理信道(Common Control Physical Channel)),或者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Broadcast Channel)。而且,被称为动态BCH(Dynamic BCH)的广播信息也可以被映射到PDSCH。上述导频信道和公共信道被设计,使得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区域即小区内的全部移动台可以接收。更具体来说,对上述导频信道和公共信道分配无线资源,使得小区内的全部移动台可以接收。这里,所谓无线资源是功率资源或频率资源。所谓频率资源,在LTE中相当于资源块的数目或副载波的数目。
这里,在小区内混合了进行使用了接收分集的接收的移动台、和不进行使用了接收分集的接收(即进行使用了一个天线的接收)的移动台时,根据进行使用了一个天线的接收的移动台来进行与上述导频信道和公共信道有关的设计。这是因为,上述导频信道和公共信道必须能够被小区内的全部移动台接收。例如,在进行使用了接收分集的接收的移动台的比例为80%,进行使用了一个天线的接收的移动台的比例是20%的情况下,也与进行使用了一个天线的接收的移动台相应地进行导频信道和公共信道的设计。这意味着,与进行使用了一个天线的接收的移动台相应,将更多的无线资源分配给导频信道和公共信道,这从无线容量的观点看不理想。这是因为,即使进行分集接收的移动台不对导频信道等分配那么多的资源也可以确保所需质量。从导频信道和公共信道的设计的观点出发,希望全部移动台进行使用了接收分集的接收。
非专利文献1:3GPP TR 25.814(V7.0.0),“Physical Layer Aspects forEvolved UTRA,”2006年6月
非专利文献2:R1-070103,Downlink L1/L2 Control Signaling ChannelStructure:Coding
非专利文献3:TS25.101,v7.6.0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的背景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
进行使用了接收分集的接收的移动台存在其尺寸变大的问题。该问题在通信中使用的频率小的情况下,例如与2GHz的情况相比,800MHz的情况下变得更显著。
另一方面,从导频信道和公共信道的设计的观点看,希望全部移动台进行使用了接收分集的接收。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提出,其目的是提供移动台、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通过对每个频率设定有无适用接收分集,降低移动台尺寸的增大,并且可以高效地设计导频信道和公共信道。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在本发明中,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与基站装置通信的用户装置。用户装置具有:多个天线;根据频率选择天线的选择单元;以及利用由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天线接收信号的接收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台的部分方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部分方框图。
图4是表示基站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的细节的方框图。
图5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台中所使用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6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中所使用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50小区
1001、1002、1003、100n用户装置
1021、1022发送接收天线
1041、1042放大器单元
1061、1062发送接收单元
107切换单元
108基带信号处理单元
112呼叫处理单元
114应用单元
200基站装置
202发送接收天线
204放大器单元
206发送接收单元
208基带信号处理单元
210呼叫处理单元
212传输路径接口
2081第一层处理单元
2082MAC处理单元
2083RLC处理单元
2084发送功率控制单元
300接入网关装置
400核心网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用于说明实施例的全部附图中,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有移动台和基站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
无线通信系统1000例如是应用演进的UTRA和UTRAN(别名: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或者超3G(Super 3G))的系统。无线通信系统1000具有基站装置(eNB:eNode B)200和与基站装置200通信的多个移动台100n(1001、1002、1003、…100n,n是n>0的整数)。基站装置200与高层台,例如接入网关装置300连接,接入网关装置300与核心网络400连接。移动台100n在小区50中通过演进的UTRA和UTRAN与基站装置200进行通信。
各移动台(1001、1002、1003、…100n)由于具有相同的结构、功能、状态,所以以下只要不是特别限定,则作为移动台100n进行说明。为了方便说明,与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是移动台,但更一般的,也可以是包含移动终端、固定终端的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
在无线通信系统1000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适用OFDM(正交频分多址接入),对于上行链路适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如上所述,OFDM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频带(副载波),在各副载波上映射数据来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频带按照每个终端进行分割,通过多个终端使用互不相同的频带,降低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
这里,说明演进的UTRA和UTRAN中的通信信道。
对于下行链路,使用在各移动台100n中共享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和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也被称为下行L1/L2控制信道。通过上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传输用户数据,即通常的数据信号。而且,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下行调度信息、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下行调度信息(上行链路调度许可)、超载指示符(overload indicator)、发送功率控制指令比特等。在下行调度信息中,例如包含:利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通信的用户的ID、该用户数据的传输格式的信息,即与数据大小、调制方式、HARQ有关的信息、以及下行链路的资源块的分配信息等。上述下行调度信息也可以被称为下行链路分配信息(Downlink Assignment Information)或者下行链路调度许可(DownlinkScheduling Grant)。
而且,在上行调度许可中,例如包含:使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通信的用户的ID、该用户数据的传输格式的信息,即与数据大小、调制方式有关的信息、上行链路的资源块的分配信息、与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发送功率有关的信息等。这里,上行链路的资源块相当于频率资源,也被称为资源单元(resource unit)。而且,上述下行调度信息和上行调度许可也可以统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
而且,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是与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有关的送达确认信息。被映射上述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的物理信道也可以被称为物理HARQ信道(PHICH)。上述PHICH也可以被定义为不包含在上述PDCCH中,而作为与上述PDCCH为并列的关系的、不同的物理信道。
对于上行链路,使用在各移动台100n中共享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通过上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传输用户数据,即通常的数据信号。而且,通过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用于下行链路中的共享物理信道的调度处理和自适应调制解调和编码处理(AMCS: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Scheme)的下行链路的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和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送达确认信息的内容用表示已适当地接收到发送信号的肯定响应(ACK:Acknowledgement),或者表示未适当地接收到发送信号的否定响应(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的其中一个来表现。
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中,除了CQI和送达确认信息,还传输用于请求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资源分配的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和持续调度(Persistent Scheduling)中的释放请求(Release Request)等。这里,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资源分配意味着,基站装置利用某个子帧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对移动台通知在后续的子帧中可以使用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进行通信的情况。
参照图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台100n
在该图中,移动台100n具有:两个天线(天线1021、天线1022)、两个放大器单元(放大器单元1041、放大器单元1042)、两个发送接收单元(发送接收单元1061、发送接收单元1062)、切换单元107、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应用单元110、呼叫处理单元112。
移动台100n具有两个天线、两个放大器单元、和两个发送接收单元,并在切换单元107判断出适用接收分集的情况下,使用上述两个天线、两个放大器单元、和两个发送接收单元,进行使用了接收分集的下行链路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在切换单元107判断出不适用接收分集的情况下,使用上述两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上述两个放大器单元中的一个放大器单元、和上述两个发送接收单元中的一个发送接收单元,进行下行链路的无线信号的接收。而且,在从呼叫处理单元112获得与通信中的频率有关的信息,通信中的频率比规定的阈值大的情况下,切换单元107判断为适用接收分集。在通信中的频率不比规定的阈值大的情况下,切换单元107判断为不适用接收分集。
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说明判断出切换单元107适用接收分集的情况。而且,切换单元107的处理在后叙述。
在天线1021中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1041放大,在发送接收单元1061进行频率变换而被变换为基带信号。而且,在天线1022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1042放大,在发送接收单元1062进行频率变换而被变换为基带信号。这两个基带信号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中进行了FFT处理后被合成。这里,作为其合成的方法,例如可以使用最大比合成。然后,对合成后的信号进行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的接收处理等。
接着,说明判断出切换单元107不适用接收分集的情况。而且,切换单元107中的处理在后叙述。以下,作为不适用接收分集时使用的天线、放大器单元、发送接收单元,使用天线1021、放大器单元1041、发送接收单元1061。
在天线1021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1041放大,在发送接收单元1061进行频率变换而被变换为基带信号。对于该基带信号,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中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PDCP层的接收处理等。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中进行了上述处理后的信号,即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传送到应用单元110。应用单元110进行与比物理层和MAC层、RLC层更高的层的处理等。
而且,关于上行链路的发送,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单元110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中,进行PDCP(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集中协议)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无线链路控制(RLC: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RLC层的发送处理、或重发控制(H-ARQ(混合ARQ(Hybrid ARQ)))的发送处理等MAC层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IFFT处理等后,被传送到发送接收单元1061。在发送接收单元1061中,实施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8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的频率变换处理,之后,在放大器单元1041放大而由天线1021发送。而且,在上述的例子中,使用两个发送接收单元、两个放大器单元、两个天线各自中的一个来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但是也可以取而代之使用两个发送接收单元、两个放大器单元、两个天线中的两个。
而且,上述的用户数据例如是网页浏览、文件传送(FTP)、声音分组(VoIP)等的IP分组,或者用于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的处理的控制信号等。而且,上述用户数据作为逻辑信道的称谓,例如是DTCH或DCCH。
切换单元107由呼叫处理单元112获取与通信中的频率有关的信息。这里,与通信中的频率有关的信息例如可以是进行通信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频带的中心频率,也可以是频率的编号。3GPP中的频率号例如在非专利文献3(TS25.101,5.4.3)中定义。或者,上述与通信中的频率有关的信息,例如也可以是频带(Frequency bands)。3GPP中的频带(I、II、III、IV、…)例如在非专利文献3(TS 25.101,5.2)中定义。
然后,切换单元107保持规定的阈值,并且在通信中的频率比规定的阈值大的情况下判断为适用接收分集,在通信中的频率不比规定的阈值大的情况下判断为不适用接收分集。
关于上述规定的阈值设为1GHz的情况,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例如,可以在下行链路中的通信中的频率的中心频率为890MHz的情况下,判断为不适用接收分集,在通信中的频率为2120MHz的情况下,判断为适用接收分集。
或者,可以在进行通信的频带为频带VI(上行链路830-840MHz、下行链路875-885MHz)的情况下,判断为不适用接收分集,在为频带I(上行链路1920-1980MHz、下行链路2110-2170MHz)的情况下,判断为适用接收分集。
呼叫处理单元112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的呼叫处理,即通信状态的控制或移动台100n的状态管理。
而且,呼叫处理单元112将与通信中的频率有关的信息通知给切换单元107。这里,与通信中的频率有关的信息例如可以是进行通信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频带的中心频率,也可以是频率的编号。3GPP中的频率号例如在非专利文献3(TS25.101,5.4.3)中定义。或者,上述与通信中的频率有关的信息,例如也可以是频带。3GPP中的频带(I、II、III、IV、…)例如在非专利文献3(TS 25.101,5.2)中定义。
呼叫处理单元112可以在发信时或者在来信时与基站装置200交换控制信号,并且在进行通信的频率被确定的定时,将确定的频率通知给切换单元107。或者呼叫处理单元112在通过切换等,进行通信的频率已变化的定时,将变化后的频率通知给切换单元107。或者,呼叫处理单元112也可以周期性地将进行通信的频率通知给切换单元107。
参照图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
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具有:发送接收天线202、放大器单元204、发送接收单元206、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呼叫处理单元210、传输路径接口212。
通过下行链路从基站装置200发送到移动台100n的用户数据,从位于基站装置200的高层的高层台,例如接入网关装置30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12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中,进行PDCP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无线链路控制(PLC: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从而传送到发送接收单元206。而且,关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即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等的发送处理后被传送到发送接收单元206。
在发送接收单元206中,实施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的频率变换处理,之后,在放大器单元204放大而由发送接收天线202发送。
另一方面,对于通过上行链路从移动台100n发送到基站装置200的数据,在发送接收天线202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204被放大,在发送接收单元206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中,对于输入的基带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FFT处理、IDFT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的接收处理,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12传送到接入网关装置300。
而且,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如后所述那样,进行下行链路的各信道的发送功率控制。
呼叫处理单元210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的呼叫处理,或无线基站200的状态管理,或无线资源的管理。
呼叫处理单元210将与通信中的频率有关的信息通知给发送功率控制单元2084。这里,与通信中的频率有关的信息,例如可以是进行通信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频带的中心频率,也可以是频率的编号。3GPP中的频率号例如在非专利文献3(TS25.101,5.4.3)中定义。或者,上述与通信中的频率有关的信息,例如也可以是频带。3GPP中的频带(I、II、III、IV、…)例如在非专利文献3(TS 25.101,5.2)中定义。
参照图4,说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的结构。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具有:第一层处理单元2081、MAC处理单元2082、RLC处理单元2083、发送功率控制单元2084。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中的第一层处理单元2081、MAC处理单元2082、呼叫处理单元210和发送功率控制单元2084被相互连接。
在第一层处理单元2081中,进行以下行链路发送的数据的信道编码和IFFT处理,以上行链路发送的数据的信道解码和IDFT处理、FFT处理等。所述以下行链路发送的数据,例如是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或广播信息、与寻呼有关的信号、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2(Message2)、消息4(Message4)、专用控制信号(DCCH: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等。而且,被映射上述广播信息的物理信道也可以被称为CCPCH(公共控制物理信道(CommonControl Physical Channel))。或者,被映射上述广播信息的物理信道也可以被称为P-BCH。或者,上述广播信息内的一部分也可以被映射到PDSCH。被映射到PDSCH的广播信息例如也可以被称为动态BCH(Dynamic BCH)。
而且,第一层处理单元2081对于以下行链路发送的参考信号和同步信号,也将其复用于以上述下行链路发送的数据中,进行IFFT处理等的发送处理。
而且,在第一层处理单元2081中,根据从发送功率控制单元2084通知的发送功率信息,设定被映射了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和同步信号、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用户数据、广播信息、与寻呼有关的信号、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信息2、信息4的副载波或者资源块的发送功率。
第一层处理单元2081从MAC处理单元2082获取以下信息:利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通信的用户的ID、该用户数据的传输格式的信息,即下行调度信息以及利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通信的用户的ID、该用户数据的传输格式的信息,即上行调度许可。而且,第一层处理单元2081对于上述利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通信的用户的ID、该用户数据的传输格式的信息,即下行调度信息以及利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通信的用户的ID、该用户数据的传输格式的信息,即上行调度许可进行信道编码和IFFT处理等的发送处理。上述利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通信的用户的ID、该用户数据的传输格式的信息,即下行调度信息以及利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通信的用户的ID、该用户数据的传输格式的信息,即上行调度许可,被映射到作为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而且,第一层处理单元2081还进行被映射到以上行链路发送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CQI和送达确认信息的解调和解码,将上述解码结果通知给MAC处理单元2082。
MAC处理单元2082进行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的MAC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调度处理、传输格式的选择处理、频率资源的分配处理等。这里,调度处理是指选择在该子帧的下行链路中利用共享信道进行用户数据的接收的移动台的处理。而且,传输格式的选择处理是指决定与在调度中选择的移动台所接收的用户数据有关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数据大小的处理。上述调度方式、编码率、数据大小的决定例如根据从移动台在上行链路中报告的CQI是否良好来进行。而且,上述频率资源的分配处理是指决定在调度中选择的移动台所接收的用户数据中使用的资源块的处理。上述资源块的决定例如根据从移动台在上行链路中报告的CQI来进行。从上述移动台报告的CQI由第一层处理单元2081通知。然后,MAC处理单元2082将通过上述的调度处理、传输格式的选择处理、频率资源的分配处理所决定的、使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通信的用户的ID、该用户数据的传输格式的信息,即下行调度信息通知给第一层处理单元2081。
而且,MAC处理单元2082也可以对与广播信息和寻呼有关的信号、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2、消息4和控制信号进行上述的与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有关的调度处理、传输格式的选择处理、频率资源的分配处理等。
而且,MAC处理单元2082进行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的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调度处理、传输格式的选择处理和频率资源的分配处理等。这里,调度处理是指选择在规定的子帧中使用共享信道发送用户数据的移动台的处理。而且,传输格式的选择处理是指决定与在调度中选择的移动台所发送的用户数据有关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数据大小的处理。上述调度方式、编码率、数据大小的决定例如根据从移动台在上行链路中发送的探测(sounding)用参考信号的SIR和路径损失来进行。而且,上述频率资源的分配处理是指决定在调度中选择的移动台所发送的用户数据的发送中使用的资源块的处理。上述资源块的决定例如根据从移动台在上行链路中发送的探测用参考信号的SIR来进行。然后,MAC处理单元2082生成通过上述的调度处理、传输格式的选择处理、频率资源的分配处理所决定的、使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通信的用户的ID、该用户数据的传输格式的信息,即上行调度信息许可,并将其通知给第一层处理单元2081。
在RLC处理单元2083中,进行与下行链路的分组数据有关的分割、结合、RLC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RLC层的发送处理,或者与上行链路的数据有关的分割、结合、RL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RLC层的接收处理。而且,在RLC处理单元2083中还可以进行PDCP层的处理。
发送功率控制单元2084由呼叫处理单元210获得与通信中的频率有关的信息。这里,与通信中的频率有关的信息例如可以是进行通信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频带的中心频率,也可以是频率的编号。3GPP中的频率号例如在非专利文献3(TS25.101,5.4.3)中定义。或者,上述与通信中的频率有关的信息,例如也可以是频带(Frequency bands)。3GPP中的频带(I、II、III、IV、…)例如在非专利文献3(TS 25.101,5.2)中定义。
发送功率控制单元2084根据通信中的频率设定下行链路的信道的发送功率。以下,作为上述下行链路的信道,考虑用于传输广播信息的信道(以下,称为广播信道)。
发送功率控制单元2084保持规定的阈值,并且在通信中的频率大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将广播信道的发送功率设定为4W,在通信中的频率不大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将广播信道的发送功率设定为6W即可。即,将通信中的频率大于规定的阈值时的发送功率设定为比通信中的频率不大于规定的阈值时的发送功率小的值即可。
或者,发送功率控制单元2084在进行通信的频带为频带VI(上行链路830-840MHz,下行链路875-885MHz)的情况下,将广播信道的发送功率设定为6W,在进行通信的频带为频带I(上行链路1920-1980MHz,下行链路2110-2170MHz)的情况下,将广播信道的发送功率设定为4W。
即,基站装置200中的发送功率控制单元2084根据通信中的频率,控制作为广播信道的无线资源之一的发送功率。
而且,与上述广播信道有关的例子是一个例子,除了广播信道之外,对于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与寻呼有关的信号、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2、消息4、专用控制信道(DCCH)、下行链路中发送的参考信号和同步信号的发送功率也可以适用同样的处理。
而且,在上述的例子中,根据通信中的频率控制了各信道的发送功率,但也可以取而代之,根据通信中的频率,控制各信道的发送格式,即与用户数据有关的调制方式、编码率、数据大小。这时,MAC处理单元2082进行上述处理。即,MAC处理单元2082可以在上述的传输格式的选择处理中,将通信中的频率大于规定的阈值时的数据大小设定为比通信中的频率不大于规定的阈值时的数据大小还大的值。或者,MAC处理单元2082将数据大小设为固定,并且在上述的传输格式的选择处理中,将通信中的频率大于规定的阈值时的资源块的数目设定为比通信中的频率不大于规定的阈值时的资源块的数目还小的值。这时,呼叫处理单元210将与通信中的频率有关的信息通知给MAC处理单元2082。
即,基站装置200中的MAC处理单元2082根据通信中的频率,控制作为上述各信道或者信号的无线资源之一的频率资源,即资源块的数目。或者,也可以不仅控制资源块的数目,还同时控制调制方式和数据大小等。即,基站装置200中的MAC处理单元2082可以根据通信中的频率,控制上述的各信道或者信号的发送格式。
参照图5,示出本实施例的移动台中使用的通信控制方法。为了方便说明,设为移动台已切换并进入到某个小区。在步骤S502中,确认移动台在通信中使用的频率是否大于规定的阈值。阈值例如可以是1GHz。在频率已大于1GHz的情况下,流程进至步骤S504。这时,移动台利用多台天线接收下行信号,进行接收分集。另一方面,在频率不大于1GHz的情况下,流程进至步骤S506。这时移动台用一个天线接收下行信号。
而且,在上述的例子中示出了移动台切换并进入了某个小区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取而代之,在移动台在某个小区中开始了通信的情况下,适用同样的通信控制方法。而且,在某个小区中开始通信,例如是进行了发送的情况或接收到来信的情况。
图6表示本实施例中的基站中所使用的通信控制方法。在步骤S602中,确认在与用户装置的通信中所使用的频率是否大于规定的阈值。在大于了阈值的情况下,流程进至步骤S604。在到达步骤S604的情况下,由于频率大于阈值,所以用户装置利用多个天线进行分集接收。因此,设想即使广播信道等的发送功率已多少有些降低,也可以在用户装置中确保所需质量。因此,与设想在用户装置中进行1天线接收的情况相比,较小地设定广播信道等的发送功率。另一方面,在频率不大于阈值的情况下,用户装置进行1天线接收。因此,与设想在用户装置中进行分集接收的情况相比,较大地设定广播信道等的发送功率。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中,希望全部移动台如上所述那样进行根据频率切换有无适用接收分集的处理。这时,例如在规定与移动台的接收特性有关的性能(performance)时,通过1GHz以下的情况下的性能规定被规定未适用接收分集时的性能,1GHz以上的情况下的性能规定被规定存在接收分集时的性能来实现。或者,例如,作为系统,可以在1GHz以上的情况下,接收分集被规定为强制(mondatory)的功能,在1GHz以上的情况下,接收分集被规定为可选择的(optional)功能。这时,网络操作者可以在1GHz以下的情况下,以不适用接收分集为前提,进行广播信息或参考信号的设计,即发送功率的设定,在1GHz以上的情况下,以适用接收分集为前提,进行广播信息或参考信号的设计,即发送功率的设定。作为结果,能够有效地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
按照本实施例,在通信的频率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接收分集。因此,关于在进行终端设计时,使用于接收分集的多个天线离开何种程度,仅需要考虑频率为2GHz时的天线间距离。即,在频率小的情况下,例如,可以不考虑800MHz时的天线间距离。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移动台的尺寸变大。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说明了适用演进的UTRA和UTRAN(别名:长期演进或者超3G)的系统中的例子,但是本发明的移动台、基站装置、移动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也可以适用于使用了共享信道进行通信的其它系统。
以上,参照特定的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实施例只不过是例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各种变形例、修改例、替代例、置换例等。为了促进发明的理解而使用具体的数值例进行了说明,但是除非特别限定,这些数值只不过是一例,可以使用任何适当的值。为了方便说明,利用功能性的方框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但是这样的装置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包含各种变形例、修改例、替代例、置换例等。
本国际申请要求基于2007年3月23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7-077899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被引用在本国际申请。

Claims (8)

1、一种用户装置,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该用户装置包括:
多个天线;
选择单元,根据频率选择天线;以及
接收单元,使用由所述选择单元所选择的天线接收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单元在频率比规定的阈值大的情况下选择所述多个天线内的全部天线;在频率不比规定的阈值大的情况下,选择所述多个天线内的一个天线。
3、一种基站装置,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与用户装置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装置包括:
多个天线;
选择单元,根据频率选择天线;以及
接收单元,使用由所述选择单元所选择的天线接收信号,
所述基站装置包括:控制单元,根据频率控制第一信道的无线资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道是参考信号、同步信号、广播信道、寻呼信道、以及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2或者消息4中的至少一个。
5、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具有用户装置和与所述用户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装置包括:
多个天线;
选择单元,根据频率选择天线;以及
接收单元,使用由所述选择单元所选择的天线接收信号,
所述基站装置包括:控制单元,根据频率控制第一信道的无线资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单元在频率比规定的阈值大的情况下选择所述多个天线内的全部天线;在频率不比规定的阈值大的情况下,选择所述多个天线内的一个天线。
7、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根据频率选择天线;以及
第二步骤,使用由所述第一步骤所选择的天线接收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步骤在频率比规定的阈值大的情况下选择所述多个天线内的全部天线;在频率不比规定的阈值大的情况下,选择所述多个天线内的一个天线。
CN200880016887A 2007-03-23 2008-03-12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移动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16823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7899/2007 2007-03-23
JP2007077899 2007-03-23
PCT/JP2008/054518 WO2008126604A1 (ja) 2007-03-23 2008-03-12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装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2388A true CN101682388A (zh) 2010-03-24

Family

ID=39863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6887A Pending CN101682388A (zh) 2007-03-23 2008-03-12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移动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086070A1 (zh)
EP (1) EP2139244A1 (zh)
JP (1) JPWO2008126604A1 (zh)
KR (1) KR20090122991A (zh)
CN (1) CN101682388A (zh)
WO (1) WO20081266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93472A1 (en) * 2008-06-23 2011-03-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eference signal allocation method
EP2353327B1 (en) 2008-11-04 2019-03-27 Apple Inc. Providing a downlink control structure in a first carrier to indicate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second, different carrier
US8811922B2 (en) * 2011-04-18 2014-08-19 Apple Inc. LTE/1X dual-standby with single-chip radio
JP5651092B2 (ja) * 2011-09-28 2015-01-07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9130634B2 (en) 2013-08-30 2015-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gital antenna switching
US20240313857A1 (en) * 2021-11-30 2024-09-19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Passive backscattering beamformer based on large-area electronic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94941A (en) * 1972-05-08 1974-02-26 Hughes Aircraft Co Automatic antenna impedance tuner including digital control circuits
US3950757A (en) * 1975-03-12 1976-04-13 Beam Systems Israel Ltd. Broadband whip antennas
US4131895A (en) * 1976-09-14 1978-12-26 Robinson Ralph O Apparatus for isolating from ground and exciting a conductive tower for use as a vertical antenna
US4213131A (en) * 1979-05-14 1980-07-15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Scannable beam forming interferometer antenna array system
CA1258705A (en) * 1985-06-21 1989-08-22 Hiroshi Kondo Automobile antenna system
GB0113271D0 (en) * 2001-06-01 2001-07-25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ntenna diversity arrangement
SE524688C2 (sv) * 2001-12-06 2004-09-1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od och anordningar för att allokera kanal till en mobilstation i ett radiokommunikationssystem
US6826391B2 (en) * 2002-03-15 2004-11-30 Nokia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antenna system for space diversity reception
US6686892B1 (en) * 2002-04-26 2004-02-03 Bae Systems-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ion Inc. Switchable length whip antenna
JP4157506B2 (ja) * 2003-07-29 2008-10-01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受信装置及び無線受信方法
JP2005217590A (ja) * 2004-01-28 2005-08-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アンテナ切替え方法
JP2005236666A (ja) * 2004-02-19 2005-09-02 Murata Mfg Co Ltd Ofdm復調装置
US7697449B1 (en) * 2004-07-20 2010-04-1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Adaptively determining a data rate of packetize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over a wireless channel
US8019303B2 (en) * 2004-09-28 2011-09-13 Intel Corporation Multi-antenna multicarrier receiver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ly adjusting a receive data rate based on channel utilization
JP2006174355A (ja) * 2004-12-20 2006-06-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受信機
US7890133B2 (en) * 2005-02-09 2011-02-1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providing pattern/frequency control features and related methods
US9461859B2 (en) * 2005-03-17 2016-10-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signal transmission for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7077899A (ja) 2005-09-15 2007-03-29 Hino Motors Ltd 二段過給システム
KR20100032938A (ko) * 2006-04-28 2010-03-26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수신 다이버시티 기능을 갖는 w-cdma 방식에 의한 이동기
US7653024B2 (en) * 2006-07-20 2010-01-26 Alcatel-Lucent Usa Inc. Allocating channels in multi-user or multi-service real-time transmissions of wireless packet data
JP2008085867A (ja) * 2006-09-28 2008-04-10 Sony Corp 受信機および受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122991A (ko) 2009-12-01
US20100086070A1 (en) 2010-04-08
JPWO2008126604A1 (ja) 2010-07-22
WO2008126604A1 (ja) 2008-10-23
EP2139244A1 (en) 2009-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90372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装置以及方法
CN101675693B (zh) 移动台、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2077672B (zh) 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5306114B (zh) 基站
CN101690371B (zh)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4205981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用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的方法和装置及其设备
CN102160313B (zh) 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预编码方法
CN101578903B (zh)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2792729B (zh)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上行控制信息信号的发送方法
CN105284151A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9191951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optimal CFI control in a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environment
EP2146515A1 (en)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2761406A (zh) 基站装置和发送方法
CN103392368A (zh) 移动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1911789A (zh) 移动通信系统、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2047732A (zh) 用户装置和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4521309B (zh) 基于干扰测量发送和接收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4106292A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CN102273305A (zh) 基站装置以及信息发送方法
CN102870480A (zh)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4685949A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3535097A (zh) 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1682388A (zh)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移动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1821968A (zh) 基站装置和发送控制方法
CN105103602A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