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77672B - 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77672B CN102077672B CN200980125192.6A CN200980125192A CN102077672B CN 102077672 B CN102077672 B CN 102077672B CN 200980125192 A CN200980125192 A CN 200980125192A CN 102077672 B CN102077672 B CN 10207767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 diversity
- base station
- station apparatus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844 transfo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12186 Delayed delive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85 persist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04B7/061—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6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71—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different delays between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pace frequency divers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phase diversity (e.g. phase sweep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基站装置具有:发送分集设定单元,设定应用于用户装置的发送分集;接收质量计算单元,基于由该发送分集设定单元设定的发送分集,求与该发送分集对应的接收质量;调度单元,基于由该接收质量计算单元求出的接收质量,决定分配给无线资源的用户装置;以及通知单元,对由该调度单元决定的无线资源所分配的用户装置通知应用的发送分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涉及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HSPA(High Speed PacketAccess,高速分组接入)的后继的通信方式、即演进的UTRA和UTRAN(别名: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或者超3G(Super 3G)),由W-CDMA的标准化组织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正在讨论。例如,在E-UTRA中,对于下行链路采用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对于上行链路,采用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
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频带(副载波),在各个频带上搭载数据进行传输的方式。OFDMA使副载波在频率上部分互相重叠但不互相干扰地紧密排列,从而能够实现高速传输,提高频率的利用效率。
SC-FDMA为分割频带,在多个终端间使用不同的频带进行传输,从而能够降低终端间的干扰的传输方式。在SC-FDMA中,由于具有发送功率的变动变小的特征,所以能够实现终端的低功耗化以及宽覆盖范围。
对E-UTRA中的上行链路的无线接入中所使用的SC-FDMA进行说明。在系统中可使用的频带被分割为多个资源块,各个资源块包含1个以上的副载波。对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分配1个以上的资源块。在频率调度中,根据由基站装置测量出的各个用户装置的上行链路的每个资源块的接收信号质量或者信道状态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对信道状态良好的用户装置优先分配资源块,从而提高系统整体的传输效率或吞吐量。另外,也可以应用根据规定的跳频模式变更可使用的频率块的跳频。
在SC-FDMA中,小区内的各个用户装置使用不同的时间/频率资源进行发送。这样,实现小区内的用户装置间的正交。在SC-FDMA中,通过分配连续的频率,实现低的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比(PAPR: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的单载波传输。因此,在对发送功率的限制严格的上行链路中,能够增大覆盖区域。在SC-FDMA中,基站装置的调度器基于各个用户的传播状况、应发送的数据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决定分配的时间/频率资源。这里,QoS中包含数据速率、所需要的差错率、延迟。这样,通过将传播状况好的时间/频率资源分配给各个用户,能够增大吞吐量。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正在开始研究演进的UTRA和UTRAN的下一代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式。该下一代的通信方式可以称为IMT-Advanced(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Advanced)或者4G(4th generation,第四代)。
在下一代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应该支持各种环境下的通信。例如,在各种环境中的主要的展开环境中包含微小区、室内小区、热点小区。
另外,在下一代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要求根据各种环境以及所要求的QoS等而提供服务。这里,服务包含对于数据速率的高速化、由QoS要求条件所要求的各种业务的应对等。另外,要求增大覆盖区域。例如,在各种环境中,包含宏小区、微小区、室内小区、热点小区。在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应支持这些各种环境下的通信。此外,QoS包含数据速率、所需要的差错率、延迟等。另外,数据速率可以被称为用户吞吐量。
另外,在下一代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期望具有与3G(3rd Generation,第三代)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例如,期望能够实现E-UTRA的完全支持、与W-CDMA、E-UTRA等已知的3G系统的切换。
在上述的要求条件中,从比应用E-UTRA的系统进一步加快用户吞吐量的观点来看,在上行链路中,比在E-UTRA中应用的单载波方式,更优选多载波方式。原因是例如在为了实现高速传输而应用单用户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的情况下,对于多路径干扰的抗干扰性优良的基于OFDM的多载波方式优良。另一方面,从实现宽覆盖区域的观点来看,优选能够降低PAPR的单载波方式。另外,从满足完全支持E-UTRA的要求条件的观点来看优选单载波方式。
另外,在下一代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也在研究用户装置具有多个RF电路。也在研究对用户装置应用发送分集。但是,现状是未研究具有多个RF电路的用户装置中的发送分集。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根据环境应用发送分集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基站装置具有:
发送分集设定单元,设定应用于用户装置的发送分集;
接收质量计算单元,基于由该发送分集设定单元设定的发送分集,求与该发送分集对应的接收质量;
调度单元,基于由该接收质量计算单元求出的接收质量,决定分配给无线资源的用户装置;以及
通知单元,对由该调度单元决定的无线资源所分配的用户装置通知应用的发送分集。
本用户装置具有多个天线以及RF电路,
该用户装置应用多个种类的发送分集,并且
该用户装置具有:
发送控制单元,根据该多个种类的发送分集中、由基站装置通知的发送分集进行发送控制;以及
发送单元,根据该发送控制单元的控制,使用所述多个RF电路,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本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发送分集设定步骤,基站装置设定决定应用于用户装置的发送分集;
接收质量计算步骤,所述基站装置基于由所述发送分集设定步骤设定的发送分集,求与该发送分集对应的接收质量;
调度步骤,所述基站装置基于由所述接收质量计算步骤求出的接收质量, 决定对无线资源分配的用户装置;以及
通知步骤,所述基站装置对由所述调度步骤决定的无线资源所分配的用户装置通知应用的发送分集。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实现可根据环境应用发送分集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例子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一实施例中的用户装置的部分方框图。
图3是表示一实施例中的用户装置的部分方框图。
图4是表示一实施例中的基站装置的部分方框图。
图5是表示一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一实施例中的用户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一实施例中的用户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一实施例中的用户装置的部分方框图。
图9是表示一实施例中的用户装置的部分方框图。
图10是表示一实施例中的用户装置的部分方框图。
图11是表示一实施例中的用户装置的部分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用于说明实施例的所有图中,具有同一功能的部分使用同一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1实施例)
参照图1说明本实施例的具有用户装置以及基站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
无线通信系统1000例如是包含演进的UTRA和UTRAN(别名:长期演进,或者超3G)的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既可以称为IMT-Advanced,也可以称为4G。
无线通信系统1000具有:基站装置(eNB:eNodeB)200、与基站装置200通信的多个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100(1001、1002、1003……100n,n为n>0的整数)。eNB以及UE有时根据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 方式的讨论而为不同的名称。此时,可以以该名称来称呼。基站装置200与高层站连接,接入网关装置300与核心网络400连接。例如,在高层站也可以包含接入网关装置300。另外,高层站有时根据下一代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方式的讨论而适当变更。此时,与该高层站连接。
各个用户装置100(1001、1002、1003……100n)由于具有同一结构、功能、状态,因此,以下只要不特别事先说明,就作为用户装置100n继续说明。
在无线通信系统1000、例如演进的UTRA中,对下行链路包含OFDMA(正交频分多址),对上行链路包含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如上述那样,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频带(副载波),对各个副载波映射数据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通过对每个用户装置分割频带,多个用户装置使用多个互不相同的频带来降低用户装置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由此,在本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实现E-UTRA的完全支持。
这里,说明演进的UTRA和UTRAN中的通信信道。这些通信信道也可以应用于本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系统。
对于下行链路,使用在各个用户装置100n共享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和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也被称为下行L1/L2控制信道。通过上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传输用户数据、即通常的数据信号。
对上行链路使用在各个用户装置100n共享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通过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传输用户数据、即通常的数据信号。另外,通过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用于下行链路中的共享物理信道的调度处理和自适应调制解调以及编码(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的下行链路的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以及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送达确认信息的内容以表示发送信号被适当地接收到的肯定应答(ACK:Acknowledgement)或者表示其未被适当地接收到的否定应答(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的其中一个来表现。
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中,除了CQI、送达确认信息之外,也可以发送用于请求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资源分配的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持续调度(Persistent Scheduling)中的释放请求(Release Request)等。这里,所谓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资源分配是指,基站装置200使用某一子帧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把在后续的子帧中可以使用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进行通信的情况通知给用户装置100n。
在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装置100n具有多个天线。另外,该用户装置100n具有多个RF电路。天线数和RF电路数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实施例的用户装置100n通过从多个种类的开环发送分集中选择出的发送分集方式发送上行链路的数据。在开环发送分集中,至少包含如下分集中的两个:使用了空时块码(STBC:Space-Time Block Coding)的发送分集、使用空频块码(SFBC:Space-frequency Block Coding)的发送分集、循环延迟分集(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频率切换发送分集(FSTD:Frequency Switched Transmit Diversity)、时间切换发送分集(TSTD:Time Switched Transmit Diversity)、应用了预编码矢量切换(PVS:Precoding Vector Switching)的发送分集。STBC可以是准正交(Quasi-Orthogonal)STBC。另外,也可以是准正交(Quasi-Orthogonal)SFBC。
在STBC中,用户装置100n通过对多个发送序列进行空时块编码,提高分集增益。在SFBC中,用户装置100n通过进行空频块编码,提高分集增益。在CDD中,用户装置100n在多个天线间进行差分(differential)发送。在OFDM中,由于在码元间插入CP,所以能够进行CP范围内的延迟发送。
在FSTD中,用户装置100n对每个频率切换发送天线。通过对每个频率切换发送天线,基站装置200获得分集效应。在TSTD中,用户装置100n以无线时隙为单位周期性地切换发送天线。用户装置100n在该时刻仅从某一个天线进行发送。基站装置200交替地接收来自多个天线的经过不同的传播路径而来的信号。通过交替地接收来自多个天线的经过不同的传播路径而来的信号,基站装置200获得分集效应。在PVS中,用户装置100n切换对发送天线的权重。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用户装置100n可以通过从开环发送分集以及闭环发送分集选择的发送分集方式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闭环发送分集中包含相位分集(TxAA:Transmit Adaptive Antennas,发送自适应天线)。相位分集对相位进行调整,以使用户装置100n在基站装置 200中,能够以同相位接收发送信号。
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在用户装置100n所具有的天线中,选择使其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天线。从应用发送分集的观点来看,优选基站装置200选择2根以上的天线。例如,基站装置200也可以选择与该用户装置100n所具有的RF电路相同数目的天线。另外,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选择应用于该用户装置100n的发送分集。
另外,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用下行链路的信号发送表示选择出的天线的信息(以下称为选择天线信息)、和表示应用于该用户装置100n的发送分集的信息(以下称为发送分集信息)。例如,基站装置200可以通知选择天线信息以及发送分集信息作为控制信息。具体而言,基站装置200也可以通过调度许可(Scheduling grant)通知。例如,基站装置200对每个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传输时间间隔)分配通知选择天线信息以及发送分集信息。另外,例如,基站装置200可以用高层的信令通知选择天线信息以及发送分集信息。此时,可以以长周期通知。基站装置200也可以同时发送选择天线信息、发送分集信息。另外,基站装置200也可以分开发送选择天线信息和发送分集信息。在分开发送选择天线信息和发送分集信息的情况下,基站装置200既可以独立地发送选择天线信息和发送分集信息,也可以以不同的周期发送。
虽然后面叙述,但是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能够根据天线数和RF电路数的组合,决定应用于用户装置100n的发送分集方法。
接着,参照图2以及图3说明本实施例的用户装置100n。
这里,作为一例,说明用户装置100n具有2个天线以及2个RF电路的情况。图2中表示应用开环发送分集的发送装置。这里,作为一例,说明在开环发送分集中包含STBC或者SFBC的情况。在应用STBC或者SFBC以外的开环发送分集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STBC或者SFBC以外的开环发送分集。在应用STBC或者SFBC以外的开环发送分集的情况下,进行对应于STBC或者SFBC以外的开环发送分集的处理。
本实施例的用户装置100n具有发送装置。该发送装置具有:数据调制单元102、编码单元104、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1061以及1062、CP赋予单元1081以及1082、RF电路1101以及1102、功率放大器1121以及1122、天线1141以及1142。
由基站装置200发送的选择天线信息以及发送分集信息被输入到编码单元104。
发送数据被输入到数据调制单元102。数据调制单元102对发送数据进行调制。数据调制单元102将调制后的发送数据输入到编码单元104。
编码单元104与数据调制单元102连接,基于输入的发送分集信息,根据需要对调制后的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处理。例如,在通过单载波方式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情况下,编码单元104对调制后的码元序列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对该离散傅立叶变换后的信号分配无线资源,生成频域的信号。并且,编码单元104基于输入的发送分集信息进行编码处理。编码单元104将进行了编码处理的频域的信号输入到IFFT1061以及1062。
另外,例如在通过多载波方式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情况下,编码单元104可以对调制后的码元序列进行串并行变换,对该串并行变换后的信号分配无线资源,生成频域的信号。并且,编码单元104基于输入的发送分集信息进行编码处理。编码单元104将进行了编码处理的频域的信号输入到IFFT1061以及1062。
例如,在输入的发送分集信息为STBC的情况下,编码单元104对在频域中获得的多个单载波的信号或者多载波的信号进行空时块编码。另外,例如,在输入的发送分集信息为SFBC的情况下,编码单元104对在频域中获得的多个单载波的信号或者多载波的信号进行空频块编码。
IFFT1061以及1062与编码单元104连接。在IFFT1061以及1062中,对输入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并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在IFFT1061以及1062中进行了OFDM方式的调制的信号分别被输入到CP赋予单元1081以及1082。
CP赋予单元1081以及1082分别与IFFT1061以及1062连接。CP赋予单元1081以及1082对进行了OFDM方式的调制的信号附加循环前缀,生成OFDM方式中的码元。CP赋予单元1081以及1082将生成的OFDM方式中的码元分别输入到RF电路1101以及1102。
RF电路1101以及1102分别与CP赋予单元1081以及1082连接。RF电路1101以及1102将通过CP赋予单元1081以及1082输入的OFDM方式中的码元变换为无线电波,分别输入到功率放大器1121以及1122。
功率放大器1121以及1122分别与RF电路1101以及1102连接。功率放大 器1121以及1122将由RF电路1101以及1102输入的无线电波放大,并分别从天线1141以及1142发送。
参照图3说明应用闭环发送分集的发送装置。这里,作为闭环发送分集的一例,说明应用相位分集的情况。也可以应用TxAA以外的闭环发送分集。在应用TxAA以外的闭环发送分集的情况下,进行对应于TxAA以外的闭环发送分集的处理。
用户装置100n具有发送装置。该发送装置具有:数据调制单元102、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106、CP赋予单元108、RF电路1101以及1102、功率放大器1121以及1122、天线1141以及1142、相位移动单元116。
由基站装置200发送的选择天线信息以及发送分集信息被用户装置100n接收。在本实施例中,用户装置100n由于具有2个天线以及2个RF电路,因此使用2个天线是明确的。由于使用的天线数明确,因此基站装置200可以仅通知发送分集信息。在发送分集信息中可以包含控制相位信息。另外,例如在发送分集信息中也可以包含发送权重信息。发送权重信息可以是量化后的值。
例如,在基站装置200判断为对用户装置100n应用TxAA的情况下,进行以下的处理。基站装置200使该用户装置100n调整发送信号的相位,以能够用同相位接收由用户装置100n发送的信号。例如,基站装置200对该用户装置100n的每个天线分离由用户装置100n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并且,基站装置200基于分离出的每个天线的探测参考信号,求控制相位信息。例如,在控制相位信息中包含相位旋转量。基站装置200可以基于分离出的每个天线的探测参考信号,求应用于发送天线的权重。例如,该权重可以是量化后的值。
基站装置200将该相位旋转量发送给用户装置100n。例如,基站装置200可以将该相位旋转量包含在发送分集信息中来发送。基站装置200将该权重信息发送给用户装置100n。例如,基站装置200可以将该权重信息包含在发送分集信息中来发送。
发送数据被输入到数据调制单元102。数据调制单元102对发送数据进行调制。调制后的发送数据被输入到IFFT106。例如,在由单载波方式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情况下,调制后的码元序列被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并对该离散傅立叶变换后的信号分配无线资源,生成频域的信号。并且,频域的 信号被输入到IFFT106。另外,例如,在通过多载波方式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情况下,调制后的码元序列可以被进行串并行变换,对该串并行变换后的信号分配无线资源,生成频域的信号。频域的信号被输入到IFFT106。
IFFT106与数据调制单元102连接。IFFT106对由数据调制单元102输入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在IFFT106中进行了OFDM方式的调制的信号分别被输入到CP赋予单元108。
CP赋予单元108与IFFT106连接,对进行了OFDM方式的调制的信号附加循环前缀,生成OFDM方式中的码元。CP赋予单元108将生成的OFDM方式中的码元分别输入到RF电路1101以及相位移动单元116。
相位移动单元116与CP赋予单元108连接,基于由基站装置200发送的控制相位信息,控制由CP赋予单元108输入的OFDM方式中的码元的相位。例如,相位移动单元116使由CP赋予单元108输入的OFDM方式中的码元的相位旋转。并且,相位移动单元116将使相位旋转后的码元输入到RF电路1102。
RF电路1101以及1102将由CP赋予单元108以及相位移动单元116输入的OFDM方式中的码元变换为无线电波,分别输入到功率放大器1121以及1122。功率放大器1121以及1122放大输入的无线电波,并分别从天线1141以及1142发送。
另外,能够应用开环发送分集以及闭环发送分集的用户装置110n,适当组合参照图2说明了的发送装置和参照图3说明了的发送装置。
参照图4说明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
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具有:信号分离器202、接收质量信息输入单元2041-204n、调度器210。另外,接收质量信息输入单元2041-204n分别具有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单元2061-206n以及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1-208n。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单元2061-206n由于具有同样的功能,因此以下作为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单元206n说明。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1-208n由于具有同样的功能,因此以下作为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n说明。
信号分离器202对每个用户装置100n分离由各个接收天线接收的、由各个用户装置100n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并输入到各个接收质量信息输入单元2041-204n。
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n与信号分离器202连接。对发送分集法决定单 元208n输入由用户装置100n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n基于输入的探测参考信号选择使该用户装置100n使用的天线。例如,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n可以选择与该用户装置100n具有的RF电路相同数目的天线。例如,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n对发送了该探测参考信号的该用户装置100n所具有的每个天线,分离所输入的探测参考信号。并且,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n对用户装置100n的每个天线求探测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n基于该每个天线的接收质量选择天线。例如,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n选择在对该每个天线输入的接收质量中接收质量好的天线。
另外,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n也可以从用户装置100n的每个天线所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中求天线相关度(correlation),基于该天线相关度,选择天线。例如选择天线相关度低的天线。另外,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n也可以基于从用户装置100n的每个天线所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以及天线相关度,选择天线。这里,用户装置100n具有2个天线和2个RF电路。因此,选择该2个天线。
另外,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n决定应用于用户装置100n的发送分集。例如,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n基于用户装置100n能够应用的发送分集,决定应用于该用户装置100n的发送分集。例如,在该用户装置100n与多个种类的发送分集对应的情况下,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n从该多个种类的发送分集法中选择。选择的发送分集可以是多个。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n将选择天线信息和发送分集信息输入到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单元206n。
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单元206n与信号分离器202以及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n连接。对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单元206n输入探测参考信号。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单元206n基于由信号分离器202输入的探测参考信号,求信道估计值。并且,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单元206n基于求出的信道估计值,作为与开环发送分集对应的接收质量,基于最大比合成(maximal ratio combining),对每个资源块计算接收质量。另外,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单元206n基于求出的信道估计值,作为与闭环发送分集对应的接收质量,基于同相相加(in-phase addition),对每个资源块计算接收质量。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单元206n对调度器210输入计算出的接收质量。
例如,将用户装置100n所具有的天线i和基站装置200中具有的天线j之间的信道估计值设为hji。在将天线i和基站装置200中具有的天线j之间的 信道估计值设为hji的情况下,基于最大比合成的接收质量由式(1)表示。在式(1)中表示STBC以及SFBC的情况下的接收质量。可以根据所应用的发送分集而使用不同的式子。
[式子1]
∑i∑j|hji|2
另外,在将天线i和基站装置200中具有的天线j之间的信道估计值设为hji的情况下,基于同相相加的接收质量由式(2)表示。在式(2)中表示TxAA的情况下的接收质量。根据所应用的发送分集可以使用不同的式子。
[式子2]
∑i|∑jhj,i|2
调度器210与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单元206n连接。调度器210基于由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单元206n输入的接收质量进行调度。例如,调度器210基于由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单元2061-206n输入的接收质量,对各个资源块分配用户装置100n。例如,调度器210可以从接收质量好的用户装置100n起对各个资源块进行分配。在由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单元206n输入了与多个发送分集对应的接收质量的情况下,调度器210基于该接收质量中好的接收质量,实施资源块的分配。例如,也可以包含由控制延迟产生的特性恶化在内来判断好的接收质量。例如,在将表示该特性恶化的参数设为α的情况下,调度器210可以基于该α和接收质量之积来判断。并且,调度器210求分配无线资源的用户装置100n和表示应用于该用户装置100n的发送分集的信息(发送分集信息)。发送分集在用户装置100n的整个发送频带可以一样。另外,发送分集可以对每个发送装置不同。另外,发送分集也可以对每个资源块不同。这里,在表示发送分集的信息中也可以包含表示使用户装置100n使用的天线的信息(选择天线信息)。另外,在表示发送分集的信息中也可以包含发送权重信息。
基站装置200生成包含选择天线信息的控制信息。另外,基站装置200生成包含发送分集信息的控制信息。另外,基站装置200也可以生成包含选择天线信息以及发送分集信息的控制信息。基站装置200将生成的控制信息发送到用户装置100n。
参照图5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
用户装置100n发送探测参考信号(步骤S502)。例如,用户装置100n也可以在该用户装置100n的各个发送天线间,对要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进行码 分复用(CDM: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来发送。图6表示在用户装置100n具有2个天线的情况下,对从各个发送天线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进行CDM的例子。即使在具有3根以上的天线的用户装置100n中也一样。另外,例如,也可以在多个用户装置间,对探测参考信号进行码分复用发送。另外,例如,用户装置100n也可以在该用户装置100n的各个发送天线间,对要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进行时分复用(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后发送。例如,用户装置100n在时间上交替地发送要从各个天线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另外,用户装置100n在具有3个以上的天线的情况下,可以组合CDM和TDM发送要从各个发送天线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另外,例如也可以在多个用户装置间对探测参考信号进行时分复用后发送。
另外,例如,在对上行链路的无线接入方式应用多载波传输的情况下,用户装置100n也可以在该用户装置100n的各个发送天线间,对要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进行频分复用(FDM)后发送。图7表示在用户装置100n具有2个天线的情况下,对从各个发送天线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进行FDM的例子。另外,例如,可以在多个用户装置间,对探测参考信号进行频分复用后发送。
另外,在用户装置100n的各个发送天线间,对要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进行FDM的情况下,用户装置100n可以在每次发送时,使从两个天线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的分配不同。例如,用户装置100n可以在每次发送时切换从两个天线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的分配。通过在每次发送时切换从两个天线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的分配,能够测量对该用户装置100n分配的整个频带中的信道质量状态。另外,例如在多个用户装置间,在对探测参考信号进行频分复用后发送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每次发送时使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的分配不同。
也可以组合上述的发送方法发送探测参考信号。
上述的例子是一例,能够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在1个子帧中包含的多个码元中,发送探测参考信号。另外,可以具有未被映射探测参考信号的副载波。
基站装置200接收由用户装置100n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并且,基站装置200基于接收到的探测参考信号,选择用户装置100n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时使用的天线(步骤S504)。例如,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1选择与各个天线对应的接收质量中接收质量好的天线。另外,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1也可以基于与用户装置100n的各个天线对应的探测参考信号,基于天线相关 度,选择天线。例如,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1选择天线相关度低的天线。另外,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1也可以基于与用户装置100n的各个天线对应的探测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以及天线相关度,选择天线。
基站装置200决定应用于用户装置100n的发送分集(步骤S506)。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1基于用户装置100n能够应用的发送分集来决定。
基站装置200求对应于决定了的发送分集的接收质量(步骤508)。例如,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单元206n基于接收到的探测参考信号,求信道估计值。并且,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单元206n基于求出的信道估计值,作为与开环发送分集对应的接收质量,基于最大比合成,对每个资源块计算接收质量。另外,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单元206n基于求出的信道估计值,作为与闭环发送分集对应的接收质量,基于同相相加,对每个资源块计算接收质量。在从发送分集决定单元208n输入了多个发送分集的情况下,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单元206n将与该多个发送分集对应的接收质量输入到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单元206n。
基站装置200基于输入的接收质量进行调度(步骤S510)。例如,调度器210基于由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单元2061-206n输入的接收质量,对各个资源块分配用户装置100n。例如,调度器210可以从接收质量好的用户装置100n起对各个资源块分配。
基站装置200生成分配无线资源的用户装置100n、该用户装置100n的选择天线信息以及发送分集信息。
基站装置200发送选择天线信息和发送分集信息(步骤S512)。
用户装置100n应用由选择天线信息指定的天线以及所通知的发送分集(步骤S514)。例如,在应用开环发送分集的情况下,编码单元104应用该指定的发送分集。另外,在应用闭环发送分集的情况下,相位移动单元116基于由基站装置200发送的控制相位信息,进行相位的控制。
用户装置100n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步骤S516)。
根据本实施例,接收装置基于由各个发送装置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能够求出与多个种类的发送分集对应的接收质量。这里,例如接收装置可以包含在基站装置中。另外,发送装置可以包含在用户装置中。
根据本实施例,发送装置能够根据天线数、RF电路数、该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之间的传播路径的状况改变发送分集。这里,在发送分集中包含开环发送分集。另外,在发送分集中也可以包含闭环发送分集。另外,在发送分 集中也可以包含开环发送分集以及闲环发送分集。
(第2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具有用户装置以及基站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与参照图1说明了的用户装置以及基站装置一样。
在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装置100n具有4个天线和2个RF电路。如图8以及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用户装置100n在参照图2以及图3说明了的用户装置100n中,在功率放大器1121以及1122和天线1141-1144之间具有切换单元118。对切换单元118输入选择天线信息。切换单元118基于所输入的选择天线信息,切换为要对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的天线。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中,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n与上述的实施例同样,选择使用户装置100n使用的天线。例如,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n可以从天线选择的候选中预先除去被选择的可能性低的发送天线的组合。通过从天线选择的候选中预先除去被选择的可能性低的发送天线的组合,能够减少用于发送选择天线信息的信息量。例如,在所有组合中,由于是4C2=6种,因此需要3比特。例如,在用户装置100n具有直线状配置的发送天线的情况下,由于相互相邻的天线具有衰落相关度高的倾向,因此,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n可以将其预先除去。此时,所选择天线的组合为4种,因此需要2比特。此时,作为要发送的信息量能够削减1比特。
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与参照图5说明的动作一样。
根据本实施例,接收装置能够基于由各个发送装置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求与多个种类的发送分集对应的接收质量。这里,例如,接收装置也可以包含在基站装置中。另外,发送装置也可以包含在用户装置中。
根据本实施例,发送装置能够根据天线数、RF电路数、该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之间的传播路径的状况,改变发送分集。在发送分集中包含开环发送分集。另外,在发送分集中也可以包含闭环发送分集。另外,在发送分集中也可以包含开环发送分集以及闭环发送分集。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从天线选择的候选中预先除去被选择的可能性低的发送天线的组合。通过从天线选择的候选中预先除去被选择的可能性低的发送天线的组合,能够减少用于发送选择天线信息的信息量。
(第3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具有用户装置以及基站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与参照图1说明 了的用户装置以及基站装置一样。
在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装置100n具有4个天线和4个RF电路。如图10所示那样,本实施例的用户装置100n,在参照图2说明了的用户装置100n之上,具有IFFT1063以及1064、CP赋予单元1083以及1084、RF电路1103以及1104、功率放大器1123以及1124、天线1143以及1144。另外,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用户装置100n在参照图3说明了的用户装置100n之上,具有RF电路1103以及1104、功率放大器1123以及1124、天线1143以及1144。
在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中,在应用TxAA的情况下,调度器210能够通过TxAA捆绑2个天线。换而言之,在2组的天线中,能够应用与2个RF电路同样的分集。例如,如图11所示,在天线1141以及1143、天线1142以及1144的2组的天线中,应用与2个RF电路同样的分集。
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与参照图5说明了的动作一样。
根据本实施例,接收装置能够基于由各个发送装置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求与多个种类的发送分集对应的接收质量。这里,例如接收装置也可以包含在基站装置中。另外,发送装置也可以包含在用户装置中。
根据本实施例,发送装置能够根据天线数、RF电路数、该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之间的传播路径的状况,改变发送分集。这里,在发送分集中包含开环发送分集。另外,在发送分集中也可以包含闭环发送分集。另外,在发送分集中,也可以包含开环发送分集以及闭环发送分集。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在应用TxAA的情况下,能够通过TxAA捆绑2个天线。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M可以基于该用户装置100n的移动速度决定应用的发送分集法。例如,可以对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M输入基于最大多普勒频率计算出的移动速度。此时,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M基于该移动速度,决定应用于该用户装置100n的发送分集模式。例如,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M在移动速度为预先决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决定为应用开环发送分集。另外,例如,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208M在移动速度小于预先决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决定为应用闭环发送分集。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天线数和RF电路数的组合的例子,说明了2个天线和2个RF电路、4个天线和2个RF电路、4个天线和4个RF电路的 情况,但是在其它组合中也能应用。
另外,即使在未应用多个发送分集的用户装置中,在同一用户装置的各个发送天线间,也可以通过码分复用、时分复用以及频分复用中的任一个发送探测参考信号。另外,即使在未应用多个发送分集的用户装置中,在多个用户装置间,也可以通过码分复用、时分复用以及频分复用中的任一个发送探测参考信号。另外,可以组合这些发送方法发送探测参考信号。
为了说明方便,将本发明分成几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各个实施例的区分对于本发明不是本质性的,可以根据需要使用2个以上的实施例。为了促进发明的理解,使用具体的数值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不事先特别说明,那些数值只不过是简单的一例子,可以使用适当的任何值。
以上,本发明参照特定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各个实施例只不过是简单的例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各种变形例、修正例、代替例、置换例等。为了说明方便,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使用功能性的框图进行了说明,但是那样的装置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包含各种变形例、修正例、代替例、置换例等,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本国际申请要求基于2008年5月2日提出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08-120661号的优先权,将2008-120661号的全部内容引用于本国际申请。
标号说明
50小区
1001、1002、1003、…100n用户装置
102数据调制单元
104编码单元
1061、1062、1063、1064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1081、1082、1083、1084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赋予单元
1101、1102、1103、1104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
1121、1122、1123、1124功率放大器(PA)
1141、1142、1143、1144天线
116相位移动单元
118切换单元
200基站装置
202信号分离器(demultiplexer)
2041-204n接收质量信息输入单元
2061-206n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单元
2081-208n发送分集法决定单元
210调度器
300高层站
400核心网络
Claims (10)
1.一种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选择具有应用于用户装置的可能性的发送分集的候选的单元;
基于在所述选择发送分集的候选的单元中选择的发送分集的候选,求与各发送分集的候选对应的接收质量的单元;
基于在所述求接收质量的单元中求出的与各发送分集的候选对应的接收质量,决定分配给资源块的用户装置的单元;
基于根据由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的天线相关度,选择所述用户装置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天线的单元;以及
对在所述决定的单元中决定的资源块所分配的用户装置通知应用的发送分集的单元,
所述求接收质量的单元,基于来自所述用户装置的探测参考信号,求信道估计值,由该信道估计值,按每个资源块,求接收质量,
所述通知的单元通知表示由所述选择天线的单元选择出的天线的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天线的单元基于所述探测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选择发送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天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分集包括开环发送分集和/或闭环发送分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环发送分集包括使用了空时块码的发送分集、使用了空频码的发送分集、循环延迟分集、频率切换发送分集、时间切换发送分集、应用了预编码矢量切换的发送分集中的至少一个。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闭环发送分集包括相位分集。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求接收质量的单元基于最大合成比和/或同相相加求接收质量。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的单元作为下行链路的控制信息而通知。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的单元以高层的信令进行通知。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发送分集的候选的单元基于所述用户装置的移动速度,决定应用于该用户装置的发送分集。
10.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装置选择具有应用于用户装置的可能性的发送分集的候选的步骤;
所述基站装置基于在所述选择发送分集的候选的步骤选择的发送分集的候选,求与各发送分集的候选对应的接收质量的步骤;
所述基站装置基于在所述求接收质量的步骤求出的与各发送分集的候选对应的接收质量,决定分配给资源块的用户装置的步骤;
所述基站装置基于根据由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的天线相关度,选择所述用户装置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天线的步骤;以及
所述基站装置对所述决定的步骤决定的资源块所分配的用户装置通知应用的发送分集的步骤,
所述求接收质量的步骤,基于来自所述用户装置的探测参考信号,求信道估计值,由该信道估计值,按每个资源块,求接收质量,
所述通知的步骤通知表示由所述选择天线的步骤选择出的天线的信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20661/08 | 2008-05-02 | ||
JP2008120661A JP5154295B2 (ja) | 2008-05-02 | 2008-05-02 | 基地局装置及びユーザ装置並びに通信制御方法 |
PCT/JP2009/058070 WO2009133805A1 (ja) | 2008-05-02 | 2009-04-23 | 基地局装置及びユーザ装置並びに通信制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77672A CN102077672A (zh) | 2011-05-25 |
CN102077672B true CN102077672B (zh) | 2014-05-28 |
Family
ID=41255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2519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77672B (zh) | 2008-05-02 | 2009-04-23 | 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60001B2 (zh) |
EP (1) | EP2276305A4 (zh) |
JP (1) | JP5154295B2 (zh) |
KR (1) | KR20110009189A (zh) |
CN (1) | CN102077672B (zh) |
WO (1) | WO200913380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77101B (zh) * | 2008-06-24 | 2014-03-12 | 苹果公司 | 用于支持蜂窝网络中多用户天线波束形成的系统和方法 |
RU2485690C2 (ru) * | 2008-08-05 | 2013-06-20 | Панасоник Корпорэйшн |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радиосвязи |
US8902873B2 (en) * | 2009-10-08 | 2014-12-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fficient signaling for closed-loop transmit diversity |
KR101148727B1 (ko) | 2009-12-15 | 2012-05-21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제어 정보를 기지국으로 전송하는 데이터 전송 시스템 |
WO2011090420A1 (en) | 2010-01-20 | 2011-07-28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uplink transmit diversity |
US9048913B2 (en) * | 2010-07-06 | 2015-06-02 | Google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control of transmit diversity to provide operating power reduction |
US20120113898A1 (en) * | 2010-11-09 | 2012-05-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sing precoding vector switching in uplink control channel |
EP2475108A1 (en) * | 2011-01-07 | 2012-07-11 | Alcatel Lucent | Uplink transmit diversity feedback |
US8681809B2 (en) * | 2011-01-10 | 2014-03-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enabling and disabling of CLTD operation via HS SCCH orders |
US9369997B2 (en) | 2011-01-26 | 2016-06-14 | Optis Cellular Technology, Llc |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coordinating uplink transmit diversity mode adaptation |
GB2490985B (en) * | 2012-01-30 | 2013-06-19 | Renesas Mobile Cor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of a transmission mode |
WO2014023568A1 (en) * | 2012-08-10 | 2014-02-13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Dynamic switching of the uplink beamforming with the downlink multiflow data transmission |
CN104426829B (zh) * | 2013-08-30 | 2018-03-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站回传方法、相关设备及基站回传系统 |
EP2903176B1 (en) * | 2014-01-30 | 2020-03-11 | Sony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between a user equipment and a base station in a wireless radio network |
EP3276902B1 (en) * | 2015-03-23 | 2021-11-1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3276860B1 (en) * | 2015-03-26 | 2019-09-04 | NTT DoCoMo, Inc. | Radio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6663256B2 (ja) * | 2016-03-11 | 2020-03-11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管理装置 |
MX2018012764A (es) * | 2016-04-27 | 2019-01-10 | Panasonic Ip Corp America | Aparato de transmision y metodo de transmision. |
CA3020075C (en) * | 2016-04-27 | 2024-02-27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
CN115189735B (zh) * | 2016-06-30 | 2024-03-26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发送方法以及发送设备 |
US10326558B2 (en) | 2016-07-20 | 2019-06-18 | Intel Corporation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a single carrier (SC) transmission |
CN109417405A (zh) * | 2016-09-30 | 2019-03-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8107068A1 (en) | 2016-12-09 | 2018-06-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transmit diversity and precoding |
CN110036574B (zh) * | 2016-12-09 | 2022-04-05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链路发射分集和预编码 |
CN108322295B (zh) * | 2017-01-17 | 2021-12-2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边带信息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发送端和接收端 |
WO2020026450A1 (ja) * | 2018-08-03 | 2020-02-06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 |
WO2020148831A1 (ja) * | 2019-01-16 | 2020-07-2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無線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10958323B1 (en) * | 2020-03-25 | 2021-03-23 |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 MIMO radar system with dual mode output power amplifica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899735B1 (ko) * | 2002-07-03 | 2009-05-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적응적 전송 안테나 다이버시티장치 및 방법 |
KR100591890B1 (ko) * | 2003-04-01 | 2006-06-20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적응 송수신 방법 및그 장치 |
JP4663369B2 (ja) * | 2004-05-20 | 2011-04-0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
KR101118416B1 (ko) * | 2004-09-27 | 2012-03-06 | 텔레호낙티에볼라게트 엘엠 에릭슨(피유비엘) | 소프트 핸드오버 동안의 최적 안테나 가중치들의 도출 |
JP4917043B2 (ja) * | 2005-10-31 | 2012-04-1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無線送信機及び無線送信方法 |
WO2007124566A1 (en) * | 2006-04-28 | 2007-11-08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Adap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and methods |
US20090318157A1 (en) * | 2006-07-24 | 2009-12-24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Reception device,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JP5006001B2 (ja) * | 2006-08-22 | 2012-08-22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下りリンクmimo伝送制御方法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
JP2008120661A (ja) | 2006-11-14 | 2008-05-29 | Ganji Narabe | 粉砕したタケの有効利用 |
-
2008
- 2008-05-02 JP JP2008120661A patent/JP515429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04-23 US US12/990,650 patent/US856000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4-23 KR KR1020107026650A patent/KR20110009189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9-04-23 EP EP09738742.7A patent/EP2276305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9-04-23 CN CN200980125192.6A patent/CN10207767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4-23 WO PCT/JP2009/058070 patent/WO200913380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NTT DoCoMo.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losed Loop-Based Antenna Switching Transmit Diversity in E-UTRA Uplink.《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47bis,R1-070097》.2007,第1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560001B2 (en) | 2013-10-15 |
WO2009133805A1 (ja) | 2009-11-05 |
EP2276305A1 (en) | 2011-01-19 |
KR20110009189A (ko) | 2011-01-27 |
JP2009272829A (ja) | 2009-11-19 |
JP5154295B2 (ja) | 2013-02-27 |
US20110092241A1 (en) | 2011-04-21 |
EP2276305A4 (en) | 2017-03-22 |
CN102077672A (zh) | 2011-05-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77672B (zh) | 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
RU2533808C2 (ru) | Передатчик (варианты)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а (варианты) | |
CN102047732B (zh) | 用户装置和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
CN102165714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控制信息的方法 | |
US8626217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 |
US8634432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bcarrier allocation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 |
CN102160313B (zh) | 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预编码方法 | |
EP2262307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ing precoding matrix | |
US8594235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transmission divers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KR101440628B1 (ko) | Sc-fdma 시스템에서 전송 다이버시티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장치 및 방법 | |
US8520598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and method thereof | |
CN101345566A (zh) | 在ofdma无线网络中选择天线的方法 | |
KR20080074004A (ko) | 피드백 정보를 이용한 상향링크의 가상 다중 안테나 전송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이동 단말 | |
CN103957043A (zh) | 无线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3098508A (zh) | 分布式天线系统以及该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2187716A (zh) | 用户装置和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
CN103975546A (zh) | 无线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KR20100002064A (ko) | Sc-fdma 시스템에서 전송 다이버시티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장치 및 방법 | |
KR101448639B1 (ko) | 다중 셀 환경에서 다수의 기지국이 협력하여 데이터를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데이터를 수신하는 방법 | |
CN101682388A (zh) |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移动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 | |
GB2466708A (en) | A MIMO transmitter adapts power allocation to antennas depending on whether the transmission is non-MIMO, MIMO rank-1 or MIMO-rank-2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 Termination date: 2019042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