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06292A -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06292A
CN104106292A CN201380007118.0A CN201380007118A CN104106292A CN 104106292 A CN104106292 A CN 104106292A CN 201380007118 A CN201380007118 A CN 201380007118A CN 104106292 A CN104106292 A CN 1041062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ratio
subframe
base station
signal
terminal instal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711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永田聪
三木信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106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62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3Down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6Deriving transmission power values from anothe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H04W52/244Interference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e.g. among macro and femto or pico cells or other sector / system interference [O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04W16/16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for PBS [Private Base Sta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5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private Base Stations, e.g. femto Base Stations, home Node 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边确保减少如异构网络那样的分层型网络中的干扰,一边改善系统整体的吞吐量特性。无线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常规/ABS模式决定部(2041),决定分别表示各个子帧中的参考信号(CRS)和共享数据信道信号(PDSCH)的功率比的功率比模式;以及发送接收部(203),发送用于按照已决定的功率比模式来识别各个子帧的功率比的识别信息。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特别涉及通过干扰协调来抑制移动终端装置间的干扰的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中,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数据速率为目的,通过采用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或HSU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基于W-CDMA(宽带码分多址)的系统的特征。关于该UMTS网络,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而商定了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非专利文献1)。在LTE中,作为复用方式,在下行线路(下行链路)中应用与W-CDMA不同的OFDMA(正交频分多址)。
第三代的系统利用大致5MHz的固定频带,能够在下行线路中实现最大2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另一方面,在LTE的系统中,利用1.4MHz~20MHz的可变频带,能够实现下行线路中最大300Mbps以及上行线路中75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此外,在UMTS网络中,以进一步的宽带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还研究LTE的后继的系统(例如,LTE Advanced(LTE-A))。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R25.912(V7.1.0),“Feasibility study for EvolvedUTRA and UTRAN”,Sept.200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作为已商定的LTE-A之一的Release10 LTE中,采用除重视以往的蜂窝环境之外还重视了局域环境的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Het Net)结构。一般,在如异构网络那样的分层型网络中,覆盖相对宽的区域的宏小区的基站装置(宏基站)所设定的发送功率大于覆盖相对窄的区域的小小区的基站装置(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RRH基站等)。如此,为了减少从发送功率大的宏基站对微微基站的干扰而研究干扰协调技术。
作为这样的干扰协调技术之一,在LTE中,规定了MBSFN(Multimedia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单频网络)子帧。MBSFN子帧是指能够将控制信道以外设为空白期间(无发送)的子帧。作为异构网络结构中的时域的干扰协调技术,研究利用MBSFN子帧,在宏基站发送的无线帧中设置成为无发送功率区间的子帧(ABS:AlmostBlank Subframe,几乎空白子帧),对位于小小区的小区边缘附近的移动台装置(移动台)分配ABS区间的无线资源。通过对位于小小区的小区边缘附近的移动台分配ABS区间的无线资源,该移动台能够在ABS区间中抑制了来自宏基站的发送功率的影响的状况下连接到小小区基站。
另一方面,在作为当前讨论的LTE-A之一的Release11 LTE中,研究对作为设定为无发送功率的子帧的ABS,分配一部分发送功率而利用。这样被分配发送功率减少了的PDSCH的ABS,能够称为非零发送功率ABS(Non-zero transmit power ABS)。通过活用这样的非零发送功率ABS,期待一边确保如异构网络那样的分层型网络中的干扰减少,一边改善系统整体的吞吐量特性。
本发明鉴于这一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能够一边确保如异构网络那样的分层型网络中的干扰减少,一边改善系统整体的吞吐量特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是,包括无线基站和连接到所述无线基站的终端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基站具备:模式决定部,决定分别表示各个子帧中的参考信号和共享数据信道信号的功率比的功率比模式;以及发送部,发送包含用于按照已决定的功率比模式来识别各个子帧的功率比的识别信息在内的下行链路信号,所述终端装置具备:接收部,从所述无线基站接收包含所述识别信息的下行链路信号;以及功率比决定部,按照在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中包含的所述识别信息,导出子帧内的参考信号和共享数据信道的功率比。
本发明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具备:模式决定部,决定分别表示各个子帧中的参考信号和共享数据信道信号的功率比的功率比模式;以及发送部,发送用于按照已决定的功率比模式来识别各个子帧的功率比的识别信息。
本发明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接收部,接收包含了用于识别各个子帧中的参考信号和共享数据信道信号的功率比的识别信息在内的下行链路信号;以及功率比决定部,按照在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中包含的所述识别信息,导出子帧内的参考信号和共享数据信道信号的功率比。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是,控制无线基站和终端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决定分别表示各个子帧中的参考信号和共享数据信道信号的功率比的功率比模式的步骤;将包含用于按照已决定的功率比模式来识别各个子帧的功率比的识别信息在内的下行链路信号从所述无线基站发送到所述终端装置的步骤;所述终端装置从所述无线基站接收包含所述识别信息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步骤;以及按照在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中包含的所述识别信息,导出子帧内的参考信号和共享数据信道的功率比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一边确保减少如异构网络那样的分层型网络中的干扰,一边改善系统整体的吞吐量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LTE/LTE-A系统的系统频带的说明图。
图2是异构网络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3是构成LTE-A(Release10 LTE)的无线帧的子帧类别的说明图。
图4是从无线基站装置通知的测量资源(Measurement resource)的说明图。
图5是通过图4A、B所示的测量资源来指示接收质量的测定的无线帧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6是将图5B所示的无线帧中的ABS置换为非零功率ABS的情况下的无线帧的说明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CRS/PDSCH功率比模式的说明图。
图8是在第1方式中对多个UE(UE#A、UE#B)设定的CRS/PDSCH功率比模式的说明图。
图9是设定了图8A、B所示的功率比模式的情况下的对于无线帧的用户分配的说明图。
图10是在本发明的第3方式中UE求出的CRS/PDSCH功率比模式的说明图。
图11是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图。
图12是基站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13是移动终端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14是基站装置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部的功能框图。
图15是移动终端装置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部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能够应用于作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之一的LTE/LTE-A系统。最初,说明LTE/LTE-A系统的概要。
图1是用于说明在下行链路中进行移动通信时的频率使用状态的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基本频率块作为分量载波而说明。图1所示的例子表示具有由多个分量载波构成的相对宽的系统频带的LTE-A系统和具有相对窄的(这里为由一个分量载波构成的)系统频带的LTE系统并存的情况下的频率使用状态。
在LTE-A系统中,例如以100MHz以下的可变的系统带宽进行无线通信,在LTE系统中,以20MHz以下的可变的系统带宽进行无线通信。LTE-A系统的系统频带为,以LTE系统的系统频带作为一个单位的至少一个基本频域(分量载波:CC)。将如此把多个基本频域作为一体而实现宽带化的技术称为载波聚合。
例如,在图1中,LTE-A系统的系统频带为,包含将LTE系统的系统频带(基带:20MHz)作为一个分量载波的5个分量载波的频带在内的系统频带(20MHz×5=100MHz)。在图1中,移动终端装置UE(用户设备)#1是对应LTE-A系统(也对应LTE系统)的移动终端装置,具有100MHz的系统频带,UE#2是对应LTE-A系统(也对应LTE系统)的移动终端装置,具有40MHz(20MHz×2=40MHz)的系统频带,UE#3是对应LTE系统(不对应LTE-A系统)的移动终端装置,具有20MHz(基带)的系统频带。
图2中示出了HetNet的概要。如图2所示,HetNet是除了现有的宏小区C1(大规模小区)之外还覆盖了微微小区C2和毫微微小区等(小规模小区)的各种形态的小区的分层型网络。在该HetNet中,覆盖相对宽的区域的宏小区C1的无线基站装置(以下,称为基站或者宏基站)B2的下行发送功率被设定为,大于覆盖相对窄的区域的微微小区C2的无线基站装置(以下,称为基站或者微微基站)B1的下行发送功率。
在如HetNet那样的分层型网络中,产生以下问题,即位于微微小区C2的小区边缘的移动终端装置(以下,称为UE或者移动台)虽然处于靠近微微基站B1的位置,但无法连接到微微小区C2。即,在微微小区C2的小区边缘,宏基站B2的发送功率大于微微基站B1的发送功率。其结果,位于微微小区C2的小区边缘的UE,无法捕捉到来自微微小区C1的微微基站B1的无线帧,而是捕捉来自发送功率更大的宏基站B2的无线帧而连接到宏小区C1。这意味着微微小区C2的本来的区域由于被宏基站B2侵蚀而在缩小。
作为用于减少从宏基站对微微基站的干扰的干扰协调技术,考虑利用在LTE中标准化了的MBSFN子帧。具体地说,作为异构网络结构中的时域的干扰协调技术,正在研究利用MBSFN子帧,对宏基站发送的无线帧设置成为无发送功率区间的子帧(ABS),并对位于微微小区的小区边缘附近的移动台装置(移动台)分配ABS区间的无线资源。如上所述,通过对位于微微小区的小区边缘附近的UE分配ABS区间的无线资源,该UE在ABS区间中能够不受来自宏基站的发送功率的影响而连接到微微基站。
图3是构成LTE-A(Release10 LTE)的无线帧的子帧类别的说明图。在LTE-A(Release10 LTE)中,应用ABS的情况下,无线帧能够由图3所示的三种子帧构成。具体地说,由1)半静态地设定为通常的子帧(常规子帧)的子帧、2)半静态地设定为ABS的子帧、3)动态切换而设定为常规子帧或者ABS的子帧构成。
在图3所示的无线帧中,按每9个子帧设定常规子帧以及ABS,在这些常规子帧以及ABS以外的子帧中设定常规子帧或者ABS(参照图5)。即,在1)常规子帧以及2)ABS以外的子帧中,动态切换而设定常规子帧或者ABS。
如果接收到这样的无线帧,则UE需要测定各个子帧的接收质量,并将测定的信道质量信息反馈至基站。为了实现常规子帧以及ABS中的适当的信道质量信息的反馈,从基站对UE通知用于指示应测定接收质量的子帧的测量资源(Measurement resource)1、2。测量资源1是用于指示测定接收质量的常规子帧的子帧位置的位图,测量资源2是用于指示测定接收质量的ABS的子帧位置的位图。这些测量资源通过上位控制信号(例如,高层信令)被通知给UE。
图4是从基站通知的测量资源的说明图。图4A表示从基站通知的测量资源1,图4B表示从基站通知的测量资源2。如图4A、B所示,测量资源由与测定接收质量的子帧位置相关联地设定“1”并且对其他的子帧位置设定了“0”的位图构成。
在测量资源1中,如图4A所示,对测定接收质量的特定的常规子帧设定“1”,对除此以外的子帧位置设定“0”。同样地,在测量资源2中,如图4B所示,对测定接收质量的特定的ABS设定“1”,对除此以外的子帧位置设定“0”。移动台在由测量资源1指定的特定的常规子帧中测定接收质量。此外,移动台在由测量资源2指定的特定的ABS中测定接收质量。
图5表示通过图4A、B所示的测量资源来指示接收质量的测定的无线帧的一例。另外,在图5B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发送功率。此外,在图5A中,省略在各个子帧中发送的参考信号(Cell 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RS),小区专用参考信号),在图5B中,将该参考信号(CRS)附加到图5A所示的无线帧而示出。
在图5A所示的无线帧中,对通过图4A所示的测量资源1来指示接收质量的测定的子帧(例如,从图5中的左端起第1个、第9个、第17个子帧)分配了常规子帧。此外,对通过图4B所示的测量资源2来指示接收质量的测定的子帧(例如,从图5中的左端起第2个、第10个、第18个子帧)分配了ABS。另外,图5中示出了在动态切换而设定常规子帧或者ABS的子帧(例如,从图5中的左端起第3~第8个、第11~第16个、第19~第24个子帧)中,适当选择了常规子帧或者ABS的情况。
如图5B所示,在各个子帧中发送的CRS的发送功率,即使在被分配了ABS的子帧中也被设定为与常规子帧的发送功率(更具体地说,分配给常规子帧的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发送功率)相同级别。这是因为在UE中,即使在被分配了ABS的子帧中,也需要为了切换等而测定基准信号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在LTE-A(Release10 LTE)中,仅对常规子帧分配PDSCH,不对ABS分配PDSCH。因此,UE仅在常规子帧中被要求解调PDSCH。在PDSCH的解调中,需要掌握PDSCH的发送功率相对于CRS的发送功率之比(以下,称为“CRS/PDSCH功率比”)。该CRS/PDSCH功率比已通过高层信令被通知,能够适当地解调PDSCH。
另一方面,在LTE-A(Release11 LTE)中,正在研究对在LTE中被设定为无发送功率区间的子帧(ABS),容许分配比常规子帧小的发送功率,从而配置发送功率减少了的PDSCH。如此对ABS配置发送功率减少了的PDSCH的子帧能够称为非零发送功率ABS(Non-zero transmit power ABS)(以下,称为“非零功率ABS(Non-zero power ABS)”)。即,在LTE-A(Release11 LTE)中,不仅是常规子帧,ABS也发送PDSCH。
图6是将图5B所示的无线帧中的ABS置换为非零功率ABS的情况下的无线帧的说明图。在图6所示的无线帧中,对通过图4B所示的测量资源2指示接收质量的测定的子帧(例如,从图5中的左端起第2个、第10个、第18个子帧)分配了非零功率ABS。
如图6所示,非零功率ABS中被分配有一定的发送功率,在PDSCH的发送中利用。因此,在LTE-A(Release11 LTE)中,不仅是常规子帧,非零功率ABS也被要求解调PDSCH。从LTE(Release8 LTE)起规定了常规子帧的对于CRS的功率比,但本次需要对非零功率ABS重新规定功率比。
本发明人们着眼于在LTE-A(Release11 LTE)中,需要PDSCH的解调时重新在UE侧掌握非零功率ABS的CRS/PDSCH功率比这一点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的要点在于,决定分别表示各个子帧中的CRS/PDSCH功率比的功率比模式,并将包含用于按照该功率比模式来识别各个子帧的功率比的识别信息在内的下行链路信号从基站发送到UE,在UE中按照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所包含的识别信息来导出子帧内的CRS/PDSCH功率比。
根据本发明,用于识别分别表示CRS/PDSCH功率比的功率比模式的识别信息被发送到UE,因此在UE中能够掌握各个子帧中的CRS/PDSCH功率比,因而在LTE-A(Release11 LTE)中,能够适当地解调通过常规子帧以及非零功率ABS所发送的具有两种发送功率的PDSCH。其结果,由于能够在分配给非零功率ABS的PDSCH中进行数据通信,因此能够一边确保减少如HetNet那样的分层型网络中的干扰,一边改善系统整体的吞吐量特性。
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中,除了上述的测量资源1、2的信令通知之外,对用于识别在PDSCH的解调中所需的两种CRS/PDSCH功率比的模式(以下,适当称为“CRS/PDSCH功率比模式”或者“功率比模式”)的识别信息也基于位图而进行信令通知。作为用于识别CRS/PDSCH功率比的识别信息,能够通过上位控制信号(例如,RRC信令等的高层信令)按照UE单独发送到UE侧。另外,在以下,说明发送两种功率比模式的位图的情况,但也可以设为发送三种以上的功率比模式的位图的方式。
图7是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CRS/PDSCH功率比模式的说明图。图7A表示从基站通知的测量资源1的位图,图7B表示从基站发送的测量资源2的位图。图7C表示在LTE-A(Release11 LTE)中PDSCH的解调所需的两种CRS/PDSCH功率比模式。该功率比模式基于图7A、B所示的测量资源1、2而求出。
如图7A所示,在测量资源1中,对应进行质量测定的特定的常规子帧位置设定“1”,对除此以外的子帧位置设定“0”。在测量资源2中,如图7B所示,对应进行质量测定的特定的非零功率ABS位置设定“1”,对除此以外的子帧位置设定“0”。
在图7C所示的功率比模式中,在与通过图7A所示的测量资源1指示接收质量的测定的子帧对应的比特信息(例如,从图7中左端起第1个、第9个、第17个比特信息)中,设定有表示与常规子帧对应的第一CRS/PDSCH功率比的“1”。此外,在与通过图7B所示的测量资源2指示接收质量的测定的子帧对应的比特信息(例如,从图7中左端起第2个、第10个、第18个比特信息)中,设定有表示与非零功率ABS对应的第二CRS/PDSCH功率比的“0”。
另外,在图7C中示出了在与动态切换而设定常规子帧或者非零功率ABS的子帧对应的比特信息(例如,从图7中左端起第3~第8个、第11~第16个、第19~第24个比特信息)中,适当选择了常规子帧或者非零功率ABS的情况。
与常规子帧对应的第一CRS/PDSCH功率比、以及与非零功率ABS对应的第二CRS/PDSCH功率比,为了在基站(宏基站、微微基站)与UE之间预先掌握,通过上述高层信令进行通知。另外,在发送图7C所示的功率比模式的位图时,单独发送这些第一、第二CRS/PDSCH功率比。此外,也可以公共地通过广播信道来通知这些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PDSCH的解调所需的两种CRS/PDSCH功率比模式的位图作为用于识别功率比模式的识别信息被发送到UE,因此在UE中能够导出各个子帧中的CRS/PDSCH功率比,因而在LTE-A(Release11 LTE)中,能够适当地解调在常规子帧以及非零功率ABS中发送的具有两种发送功率的PDSCH。其结果,由于能够在分配给非零功率ABS的PDSCH中进行数据通信,因此能够一边确保减少如HetNet那样的分层型网络中的干扰,一边改善系统整体的吞吐量特性。
在第1方式中,能够对每个UE决定图7C所示的CRS/PDSCH功率比模式。基本上,根据宏基站带来干扰的微微基站的状况(主要是用户数)而决定要将无线帧中的多少分配给ABS。这时,特征在于虽然动态地控制是常规还是ABS,但UE中是准静态地控制。也就是说,将成为资源分配对象的UE分为一半左右,在想要动态控制的子帧中决定了是常规还是ABS之后,选择要分配无线资源的UE。例如,宏基站根据来自相邻宏基站、微微基站的控制信号,决定要将多少资源设为ABS。此外,为了实现动态切换,以假定常规、ABS的UE成为大致相同程度的方式来决定模式。此时,也可以根据从各UE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或为了对各UE进行发送而缓冲的缓冲信息来设定CRS/PDSCH功率比模式。图8是在第1方式中对多个UE(UE#A、UE#B)设定的CRS/PDSCH功率比模式的说明图。图8A表示对UE#A设定的CRS/PDSCH功率比模式,图8B表示对UE#B设定的CRS/PDSCH功率比模式。
另外,在图8A、B所示的功率比模式中示出了在与动态切换而设定常规子帧或者非零功率ABS的子帧对应的比特信息(例如,从图8A、B中的左端起第3~第8个、第11~第16个、第19~第24个比特信息)中,适当选择了常规子帧或者非零功率ABS的情况。
尤其,在图8A、B所示的功率比模式中示出了在UE#A和UE#B中设定不同的功率比模式的情况。例如,在从图8A、B中的左端起第3个、第4个子帧中,对UE#A分配常规子帧(“1”),相对地,对UE#B分配了非零功率ABS(“0”)。此外,在从图8A、B中的左端起第5个、第6个子帧中,对UE#A分配非零功率ABS(“0”),相对地,对UE#B分配了常规子帧(“1”)。
这里,参照图9说明对UE#A、#B决定了图8A、B所示的功率比模式的情况下的对于无线帧的用户(UE)分配。图9是对UE#A、#B分别决定了图8A、B所示的功率比模式的情况下的对于无线帧的用户分配的说明图。在图9A中表示被分配给与图8A、B所示的功率比模式对应的无线帧的常规子帧以及非零功率ABS的一例。在图9B中表示对图9A所示的无线帧分配的UE的一例。
假设现在,如图9A所示那样以子帧为单位瞬间被分配了常规子帧以及非零功率ABS。例如,基站考虑到其他小区的干扰,以子帧单位对无线帧分配常规子帧或者非零功率ABS。
具体地说,在图9A所示的无线帧中,对半静态地设定的子帧(从图9A中左端起第1个、第9个、第17个子帧)设定了常规子帧,并且对半静态地设定的子帧(从图9A中左端起第2个、第10个、第18个子帧)设定了ABS。此外,在动态切换而设定的子帧(从图9A中左端起第3~第8个、第11~第16个、第19~第24个子帧)中,对从左端起第3~第6个、第11个、第13个、第16个、第20个、第22个、第24个子帧设定了常规子帧,对第7个、第8个、第12个、第14个、第15个、第19个、第21个、第23个子帧设定了非零功率ABS。
如此,在对于被调度了子帧类别的无线帧进行用户分配时,基站首先决定是常规还是ABS。然后,选出能够将该子帧作为已决定的常规(或者ABS)来调度的UE,应用比例公平调度。这里,说明利用比例公平调度进行用户分配的情况,但关于在用户分配中所使用的调度方法,能够适当变更而应用。
如图8所示,在半静态地设定的子帧(图8所示的从左端起第1个、第9个、第17个子帧、以及图8所示的从左端起第2个、第10个、第18个子帧)中,UE#A、UE#B中被设为共同的子帧类别,因而以对UE#A、UE#B公平地分配常规子帧以及非零功率ABS的方式进行用户分配。
在图9B中,示出了在从左端起第1个、第9个、第17个子帧(常规子帧)中分别被分配了UE#B、UE#A、UE#A的情况。此外,示出了在从左端起第2个、第10个、第18个子帧(非零功率ABS)中分别被分配了UE#B、UE#B、UE#A的情况。
在动态切换而设定的子帧(图9A所示的左端起第3~第8个、第11~第16个、第19~第24个子帧)中,分配功率比模式中设定有与被调度的无线帧的子帧类别(常规子帧或者非零功率ABS)同一类别的子帧的UE。
在如图9A所示的无线帧那样被调度了子帧类别的情况下,从左端起第3~第6个子帧中设定有常规子帧,因此选择在图8所示的功率比模式中在相应的子帧位置上设定有常规子帧的UE。即,如图9B所示那样,在从左端起第3个、第4个子帧中选择UE#A且在从左端起第5个、第6个子帧中选择UE#B而进行用户分配。
同样地,在图9A所示的无线帧中,从左端起第7个、第8个子帧中设定有非零功率ABS,因此选择在图8所示的功率比模式中在相应的子帧上设定有非零功率ABS的UE。即,如图9B所示那样,在从左端起第7个、第8个子帧中选择UE#B而进行用户分配。
根据同样的方法,选择分配给从图9A所示的左端起第11~第16个、第19~第24个子帧的UE。这里,说明成为用户分配对象的UE由两个UE#A、UE#B构成的情况。当成为用户分配对象的UE由三个以上的UE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形成在各个子帧位置中决定了相同的子帧类别的多个UE的组,并以组为单位分配UE。或者,也可以形成决定的功率比模式相同的UE的组,并以组为单位分配UE。
如此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中,能够按每个UE单独决定CRS/PDSCH功率比模式,因此能够提高在基站中对子帧分配UE时的自由度。在各个子帧中能够优先分配具有良好的信道状态的UE,能够改善系统整体的吞吐量特性。
在本发明的第2方式中,利用控制信号将PDSCH的解调所需的两种CRS/PDSCH功率比或者其类别作为用于识别CRS/PDSCH功率比的识别信息而发送到UE侧。作为至少发送两种CRS/PDSCH功率比等的控制信号,能够使用作为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之一的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但不限于此。另外,在以下,说明发送两种CRS/PDSCH功率比的情况,但也可以设为发送三种以上的CRS/PDSCH功率比的方式。
利用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发送两种CRS/PDSCH功率比等的第1方法是,将表示两种CRS/PDSCH功率比的类别的比特信息追加到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方法。在第1方法中,例如考虑对构成PDCCH中包含的DCI格式的比特信息追加表示两种CRS/PDSCH功率比的类别的1比特(以下,称为“功率比类别比特”)。或者,也可以替代已经定义的比特。进而,也可以通过对UE赋予两种UE-ID,从而根据以哪种UE-ID进行了分配而判别。
在该功率比类别比特中,为了通知与常规子帧对应的第一CRS/PDSCH功率比的类别而设定“1”,为了通知与非零功率ABS对应的第二CRS/PDSCH功率比的类别而设定“0”。接收到PDCCH的UE能够根据DCI格式的功率比类别比特的分析结果来掌握各个子帧中的CRS/PDSCH功率比的类别,因此在LTE-A(Release11 LTE)中,能够适当地解调通过常规子帧或者非零功率ABS所发送的具有两种发送功率的PDSCH。
另外,在第1方法中,为了在基站(宏基站、微微基站)和UE之间掌握与常规子帧对应的第一CRS/PDSCH功率比以及与非零功率ABS对应的第二CRS/PDSCH功率比,通过上述高层信令进行通知。
此外,在第1方法中,作为实施方式而言优选的是,将功率比类别比特与DCI格式中包含的其他比特信息共用。该情况下,不需要对DCI格式新追加比特信息,因此能够以功率比类别比特的定义等的最小限度的系统变更来发送两种CRS/PDSCH功率比的类别。
利用下行链路控制信号通知两种CRS/PDSCH功率比等的第2方法是,对各个UE预先分配两个UE-ID,并且将这些UE-ID与两种CRS/PDSCH功率比相关联的方法。在第2方法中,例如能够通过遮掩PDCCH中包含的DCI的一部分比特信息,从而使分配给UE的UE-ID包含在PDCCH中。
在第2方法中,例如对每个UE分配两个UE-ID(UE-ID#1、UE-ID#2),在通知与常规子帧对应的第一CRS/PDSCH功率比时对PDCCH设定UE-ID#1,在通知与非零功率ABS对应的第二CRS/PDSCH功率比时对PDCCH设定UE-ID#1。
接收到PDCCH的UE能够根据DCI格式所指定的UE-ID来掌握各个子帧中的CRS/PDSCH功率比的类别,因此在LTE-A(Release11 LTE)中,能够适当地解调通过常规子帧以及非零功率ABS所发送的具有两种发送功率的PDSCH。
另外,在第2方法中,分配给UE的两个UE-ID和两种CRS/PDSCH功率比的关系,例如能够通过上位控制信号(例如,RRC信令)通知给UE。此外,为了在基站(宏基站、微微基站)与UE之间掌握而通过上述高层信令进行通知。该情况下,由于不需要单独对UE-ID和CRS/PDSCH功率比的关系进行通信,因此能够一边减少通信量一边对UE发送两种CRS/PDSCH功率比的类别。
在上述的第1、第2方法中,通过控制信号来发送功率比的类别,第一、第二CRS/PDSCH功率比本身(功率比的数值)为了预先在基站(宏基站、微微基站)与UE之间掌握而通过上述高层信令进行通知。利用控制信号通知两种CRS/PDSCH功率比等的第3方法是,对控制信号设定两种CRS/PDSCH功率比本身的方法。在第3方法中,例如对PDCCH所包含的DCI格式设定能够设定CRS/PDSCH功率比的比特字段(以下,称为“功率比设定字段”)。
在该功率比设定字段中,例如设定用于指定与常规子帧对应的第一CRS/PDSCH功率比的比特信息,设定用于指定与非零功率ABS对应的第二CRS/PDSCH功率比的比特信息。接收到PDCCH的UE能够根据DCI格式的功率比设定字段的比特信息的分析结果而导出各个帧中的CRS/PDSCH功率比,因此在LTE-A(Release11 LTE)中能够适当地解调通过常规子帧以及非零功率ABS所发送的具有两种发送功率的PDSCH。
如此,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式,PDSCH的解调所需的两种CRS/PDSCH功率比或者其类别作为用于识别功率比模式的识别信息被通知给UE,因而能够在UE中导出各个子帧中的CRS/PDSCH功率比,因此在LTE-A(Release11LTE)中能够适当地解调通过常规子帧以及非零功率ABS所发送的具有两种发送功率的PDSCH。其结果,由于能够在分配给非零功率ABS的PDSCH中进行数据通信,因此能够一边确保减少如HetNet那样的分层型网络中的干扰,一边改善系统整体的吞吐量特性。
在上述的第1、第2方式中,分别利用上位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将与PDSCH的解调所需的两种CRS/PDSCH功率比有关的信息发送到UE侧。在本发明的第3方式中,不用从基站侧发送与CRS/PDSCH功率比有关的信息,根据上述的测量资源1、2求CRS/PDSCH功率比。
图10是在本发明的第3方式中UE求出的CRS/PDSCH功率比模式的说明图。图10A表示从基站通知的测量资源1,图10B表示从基站发送的测量资源2。图10C表示UE求出的CRS/PDSCH功率比模式。
如图10A所示,在测量资源1中,对应进行质量测定的常规子帧的子帧位置设定“1”,对除此以外的子帧位置设定“0”。在测量资源2中,如图10所示,对应进行质量测定的非零功率ABS的子帧位置设定“1”,对除此以外的子帧位置设定“0”。
在第3方式中,如果从基站收到测量资源1、2的通知,则UE基于测量资源2生成表示两种CRS/PDSCH功率比的功率比模式。具体地说,在由测量资源2指示接收质量的测定的子帧位置(例如,从图10C中的左端起第2个、第10个、第18个子帧)上,设定表示与非零功率ABS对应的第二CRS/PDSCH功率比的“0”。然后,在除此以外的子帧位置上设定表示与常规子帧对应的第一CRS/PDSCH功率比的“1”。由此,UE获得两种CRS/PDSCH功率比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式,UE能够基于从基站通知的测量资源2求出PDSCH的解调所需的两种CRS/PDSCH功率比模式,因而UE能够掌握各个子帧中的CRS/PDSCH功率比,因此在LTE-A(Release11 LTE)中能够适当地解调通过常规子帧以及非零功率ABS所发送的具有两种发送功率的PDSCH。其结果,由于能够在分配给非零功率ABS的PDSCH中进行数据通信,因此能够一边确保减少如HetNet那样的分层型网络中的干扰,一边改善系统整体的吞吐量特性。
这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图11是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的说明图。另外,图1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是LTE系统或者包含超3G的系统。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利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频带为一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作为一体的载波聚合。此外,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被称为IMT-Advanced,也可以被称为4G。
如图1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构成为包含基站装置20A、20B、20C、与该基站装置20A、20B、20C进行通信的多个移动终端装置10(101、102、103、…10n,n是n>0的整数)。基站装置20A、20B、20C与上位站装置30连接,该上位站装置30与核心网络40连接。移动终端装置10在小区C1、C2、C3中能够与基站装置20A、20B、20C进行通信。另外,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管理实体(MME)等,但不限于此。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能够应用于HetNet所代表的分层型网络。在HetNet的情况下,例如,基站装置20A是覆盖范围广而发送功率大的宏基站,基站装置20B被配置在基站装置20A的覆盖区域中,是与宏基站相比发送功率小且覆盖区域小的微微基站。
各移动终端装置(101、102、103、…10n)包含LTE终端以及LTE-A终端,但在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作为移动终端装置10展开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以与基站装置20A、20B、20C进行无线通信的是移动终端装置10进行说明,但更一般地,也可以是既包含移动终端装置也包含固定终端装置的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但上行链路的无线接入方式并不限定于此。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在各子载波中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频带按每个终端分割为由一个或者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频带,多个终端互相使用不同的频带,从而减少终端之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
这里,说明LTE系统中的通信信道。下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具有作为在各移动终端装置10中共享的下行数据信道的PDSCH、和下行L1/L2控制信道(PDCCH、PCFICH、PHICH)。通过PDSCH传输发送数据以及上位控制信息。通过PDCCH传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等。通过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传输在PDCCH中使用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传输对于PUSCH的HARQ的ACK/NACK。
上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具有作为在各移动终端装置中共享的上行数据信道的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和作为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通过该PUSCH传输发送数据和上位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传输作为使用了参考信号(CSI-RS、CRS)的接收质量信息的CSI、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信道质量指示符)、ACK/NACK等。
参照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20的整体结构。另外,基站装置20A(例如,宏基站)、20B(例如,微微基站)、20C是相同的结构,因此作为基站装置20进行说明。基站装置20包括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部202、发送接收部(通知部)203、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呼叫处理部205、传输路径接口206。通过下行链路从基站装置20被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10的发送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06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204。
在基带信号处理部204中,下行数据信道的信号进行PDCP层的处理、发送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的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接入控制)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此外,关于作为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和快速傅里叶反变换等的发送处理。
此外,基带信号处理部204通过广播信道,对连接到同一小区的移动终端装置10通知用于各移动终端装置10与基站装置20进行无线通信的控制信息。在用于该小区中的通信的广播信息中,例如,包含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中的系统带宽、用于生成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信号的根序列的识别信息(根序列索引)等。
发送接收部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部204输出的基带信号频率变换为无线频带。放大器部202对频率变换后的发送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到发送接收天线201。
另一方面,关于通过上行链路从移动终端装置10被发送到基站装置20的信号,由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部202被放大,且通过发送接收部203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204。
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对在通过上行链路而接收到的基带信号中包含的发送数据进行FFT处理、IDFT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解码后的信号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06被转发到上位站装置30。
呼叫处理部2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的呼叫处理、基站装置2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
下面,参照图1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装置10的整体结构。由于LTE终端和LTE-A终端的硬件的主要部分结构相同,因此不区分说明。移动终端装置10包括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部102、发送接收部(接收部)103、基带信号处理部104、应用部105。
关于下行链路的数据,在发送接收天线1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部102放大,且通过发送接收部103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该基带信号在基带信号处理部104中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在该下行链路的数据中,下行链路的发送数据被转发到应用部105。应用部1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上位的层有关的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中,广播信息也被转发到应用部105。
另一方面,上行链路的发送数据从应用部105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104。在基带信号处理部104中,进行映射处理、重发控制(HARQ)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DFT处理、IFFT处理。发送接收部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部1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之后,由放大器部102放大后通过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
参照图14说明基站装置2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部204的功能块。另外,图14所示的功能块是为了说明本发明而简化了的结构,假设具备在基站装置具备的基带信号处理部中通常具备的结构。
如图14所示,基站装置2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部204构成为包含常规子帧/非零功率ABS模式决定部(常规/ABS模式决定部)2041、调度器2042、控制信号生成部2043、数据信号生成部2044、上位控制信号生成部2045、信号复用部2046。
常规/ABS模式决定部2041构成模式决定部,决定分别表示构成无线帧的各个子帧中的CRS/PDSCH功率比的功率比模式。常规/ABS模式决定部2041基于来自相邻小区的信号而进行控制。此外,根据从各移动终端装置10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为了对各移动终端装置10发送而缓冲的缓冲信息来决定CRS/PDSCH功率比模式。此外,常规/ABS模式决定部2041在应用第2、第3方式的情况下能够省略。
调度器2042例如考虑其他小区的干扰,决定无线帧的各个子帧的类别(常规子帧或者非零功率ABS)的分配。并且,在应用第1方式的情况下,调度器2042按照由常规/ABS模式决定部2041决定的功率比模式进行用户分配。例如,调度器2042利用比例公平调度进行用户分配。
控制信号生成部2043生成对于通过调度器2043已决定了对各子帧的分配的移动终端装置10的控制信号。在应用第2方式中的第1方法的情况下,控制信号生成部2043生成对构成DCI格式的比特信息追加了表示两种CRS/PDSCH功率比的类别的1比特(功率比类别比特)的PDCCH。此外,在应用第2方法的情况下,控制信号生成部2043生成在DIC格式内设定了与两种CRS/PDSCH功率比相关联的UE-ID的PDCCH。进而,在应用第3方法的情况下,控制信号生成部2043生成在DIC格式中设定了能够设定RS/PDSCH功率比的比特字段(功率比设定字段)的PDCCH。
数据信号生成部2044生成对于通过调度器2043已决定了对各子帧的分配的移动终端装置10的数据信号(PDSCH)。在通过数据信号生成部2044生成的数据信号中,包含通过上位控制信号生成部2045生成的上位控制信号(例如,测量资源或CRS/PDSCH功率比模式)。
上位控制信号生成部2045生成包含测量资源等的上位控制信号。在应用第1方式的情况下,上位控制信号生成部2045生成两种CRS/PDSCH功率比模式。在上位控制信号生成部2045中生成的上位控制信号被输出到数据信号生成部2044,且被编入数据信号(PDSCH)中。
信号复用部2046对在控制信号生成部2043中生成的控制信号、在数据信号生成部2044中生成的数据信号、以及在未图示的参考信号生成部中生成的参考信号(例如,CRS)进行复用而生成发送信号。在信号复用部2046中生成的发送信号被输出到发送接收部203,且经由放大器部202以及发送接收天线201被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10。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能够通过上位控制信号或者控制信号将PDSCH的解调所需的两种CRS/PDSCH功率比或者其类别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10,因此能够使移动终端装置10导出各个子帧中的CRS/PDSCH功率比。其结果,能够使移动终端装置10适当地解调通过常规子帧以及非零功率ABS所发送的具有两种发送功率的PDSCH。
下面,参照图15说明移动终端装置1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部104的功能块。另外,图15所示的功能块是为了说明本发明而简化了的结构,假设具备在移动终端装置具备的基带信号处理部中通常具备的结构。
如图15所示,移动终端装置1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部104构成为包含信号分离部1041、控制信号解调部1042、CRS/PDSCH功率比决定部(以下,称为“功率比决定部”)1043、数据信号解调部1044、接收质量测定部1045。
信号分离部1041将经由发送接收部103从基站装置20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分离为控制信号、数据信号以及参考信号。通过信号分离部1041分离的控制信号、数据信号以及参考信号分别被输出到控制信号解调部1042、数据信号解调部1043以及接收质量测定部1045。
控制信号解调部1042解调从信号分离部1041输入的控制信号。然后,根据解调后的控制信号来判定对于本装置的数据信号(PDSCH)的分配的有无。在应用第2方式的第1方法的情况下,控制信号解调部1042根据在PDCCH内的DCI格式中包含的功率比类别比特来判定两种CRS/PDSCH功率比类别。同样地,在应用第2方法的情况下,控制信号解调部1042根据在PDCCH内的DCI格式中包含的UE-ID来判定两种CRS/PDSCH功率比的类别。此外,在应用第3方法的情况下,控制信号解调部1042根据在PDCCH内的DCI格式中包含的功率比设定字段来判定两种CRS/PDSCH功率比。
功率比决定部1043决定对各个子帧设定的CRS/PDSCH功率比。在应用第1方式的情况下,功率比决定部1043基于事先通过上位控制信号通知的CRS/PDSCH功率比模式,决定对各个子帧设定的CRS/PDSCH功率比。此外,在应用第2方式的情况下,功率比决定部1043基于控制信号解调部1042的解调结果,决定对各个子帧设定的CRS/PDSCH功率比。另外,在应用第1、第2方式的情况下,功率比决定部1043分别使用通过上位控制信号通知的CRS/PDSCH功率比模式、控制信号解调部1042的解调结果、预先存储的CRS/PDSCH功率比或者从另外基站装置20通知的CRS/PDSCH功率比,决定对各个子帧设定的CRS/PDSCH功率比。在应用第3方式的情况下,功率比决定部1043基于从基站装置20通知的测量资源2,生成两种CRS/PDSCH功率比模式,并按照生成的功率比模式来决定对各个子帧设定的CRS/PDSCH功率比。通过功率比决定部1043决定的CRS/PDSCH功率比被输出到数据信号解调部1044。
数据信号解调部1044使用通过功率比决定部1043决定的CRS/PDSCH功率比,解调被分配给各个子帧的数据信号(PDSCH)。通过由数据信号解调部1044解调数据信号,再现从基站装置20发送的发送信号。另外,在数据信号中包含的上位控制信号被输出到应用部105。
接收质量测定部1045基于从信号分离部1041输入的参考信号来测定接收质量。通过接收质量测定部1045测定的接收质量被输出到发送接收部103,并经由放大器部102以及发送接收天线101被发送(反馈)到基站装置20。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装置10,能够从基站装置20通过上位控制信号或者控制信号接收PDSCH的解调所需的两种CRS/PDSCH功率比或者其类别,或者,能够基于从基站装置20通知的测量资源2来生成CRS/PDSCH功率比模式,因此能够导出各个子帧中的CRS/PDSCH功率比。其结果,能够适当地解调通过常规子帧以及非零功率ABS所发送的具有两种发送功率的PDSCH。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变更而实施。例如,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则能够对上述说明中的、PDSCH的解调所需的两种CRS/PDSCH功率比的生成方法、发送方法进行适当变更而实施。除此之外,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地适当变更实施。
本申请基于2012年1月30日申请的特愿2012-017277。该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11)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基站和连接到所述无线基站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基站具备:
模式决定部,决定分别表示各个子帧中的参考信号和共享数据信道信号的功率比的功率比模式;以及
发送部,发送包含用于按照已决定的功率比模式来识别各个子帧的功率比的识别信息在内的下行链路信号,
所述终端装置具备:
接收部,从所述无线基站接收包含所述识别信息的下行链路信号;以及
功率比决定部,按照在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中包含的所述识别信息,导出子帧内的参考信号和共享数据信道的功率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无线基站中,
所述模式决定部按终端装置单独决定功率比模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基站包括:
调度器,在对下行链路无线资源的子帧分配下行链路发送用的终端装置的情况下,选择被分配有与下行链路无线资源的子帧相同的功率比的终端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无线基站中,
所述发送部将已决定的功率比模式的位图作为所述识别信息通过高层进行信令通知,
在所述终端装置中,
所述功率比决定部根据通过高层通知的功率比模式的位图而导出功率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无线基站中,
所述发送部按照已决定的功率比模式,将表示要使用哪个功率比的控制信息作为所述识别信息以子帧单位复用到下行链路控制信号,
在所述终端装置中,
所述接收部从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分离表示要使用哪个功率比的控制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无线基站中,
所述发送部,对每个终端装置分配有多个用于将发送用的子帧的分配的有无告知给所述终端装置的用户识别符,按照功率比模式将任一个用户识别符作为表示要使用哪个功率比的控制信息而编入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中,
在所述终端装置中,
所述功率比决定部基于被编入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用户识别符而导出功率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无线基站中,
所述发送部能够将每个终端装置的至少两种分配信号分配给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其中,分配信号是被设定功率比的分配信号,且对两种分配信号设定不同的功率比,
在所述终端装置中,
所述功率比决定部根据在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中包含的其中一方的分配信号来导出功率比。
8.一种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具备:
模式决定部,决定分别表示各个子帧中的参考信号和共享数据信道信号的功率比的功率比模式;以及
发送部,发送用于按照已决定的功率比模式来识别各个子帧的功率比的识别信息。
9.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接收部,接收包含了用于识别各个子帧中的参考信号和共享数据信道信号的功率比的识别信息在内的下行链路信号;以及
功率比决定部,按照在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中包含的所述识别信息,导出子帧内的参考信号和共享数据信道信号的功率比。
10.一种无线通信控制方法,控制无线基站和终端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具备:
决定分别表示各个子帧中的参考信号和共享数据信道信号的功率比的功率比模式的步骤;
将包含用于按照已决定的功率比模式来识别各个子帧的功率比的识别信息在内的下行链路信号从所述无线基站发送到所述终端装置的步骤;
所述终端装置从所述无线基站接收包含所述识别信息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步骤;以及
按照在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中包含的所述识别信息,导出子帧内的参考信号和共享数据信道的功率比的步骤。
1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基站和连接到所述无线基站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基站,
将测量资源1和测量资源2通过位图进行信令通知,其中,所述测量资源1指定参考信号和共享数据信道信号的功率比表示第1功率比的第1类型的子帧的信道质量测定位置,所述测量资源2指定共享数据信道信号的发送功率成为零的第2类型的子帧的信道质量测定位置,
所述终端装置,
将由从所述无线基站信令通知的测量资源2所指定的子帧,识别为是表示参考信号和发送功率减少了的共享数据信道信号的功率比的第2功率比,并将由测量资源2所指定的子帧以外的子帧识别为是第1功率比。
CN201380007118.0A 2012-01-30 2013-01-23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41062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17277 2012-01-30
JP2012017277A JP6022775B2 (ja) 2012-01-30 2012-01-30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PCT/JP2013/051333 WO2013115037A1 (ja) 2012-01-30 2013-01-23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6292A true CN104106292A (zh) 2014-10-15

Family

ID=48905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7118.0A Pending CN104106292A (zh) 2012-01-30 2013-01-23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32349B2 (zh)
EP (1) EP2811795A4 (zh)
JP (1) JP6022775B2 (zh)
CN (1) CN104106292A (zh)
WO (1) WO201311503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5077A (zh) * 2016-09-13 2017-02-22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异构网络组播传输比例公平子载波分配算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510326A (ja) * 2012-01-31 2015-04-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下りパワー分配のシグナリング指示方法、基地局及びユーザ装置
JP6045801B2 (ja) * 2012-03-16 2016-12-1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EP2897308B1 (en) 2012-09-16 2019-08-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US11122520B2 (en) 2013-09-18 2021-09-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verage enhancements for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PBCH)
KR102226464B1 (ko) 2014-01-28 2021-03-1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간 부하 분산 및 간섭 완화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1277779B2 (en) 2014-01-28 2022-03-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resource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system
US9712272B2 (en) * 2014-06-02 2017-07-18 Intel IP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dynamic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CN105517164A (zh) * 2014-09-24 2016-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干扰调节处理方法及装置
EP3231225B1 (en) 2014-12-11 2019-02-20 Telecom Italia S.p.A. Method for managing data transmission power in mobile cellular networks
KR102512319B1 (ko) * 2015-10-19 2023-03-2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10498593B2 (en) * 2016-09-07 2019-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 (CRS) and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2017028739A (ja) * 2016-10-06 2017-02-0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55989A2 (en) * 2009-11-08 2011-05-12 Lg Electronics Inc. A method and a base station for controlling downlink transmission power, and a method and a user equipment for receiving a pdsch
CN102204395A (zh) * 2008-09-03 2011-09-2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72539B2 (en) * 2009-04-07 2013-06-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power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74148B2 (en) * 2009-11-17 2016-06-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bframe dependent transmission mode in LTE-advanced
JP6045801B2 (ja) * 2012-03-16 2016-12-1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4395A (zh) * 2008-09-03 2011-09-2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系统和方法
WO2011055989A2 (en) * 2009-11-08 2011-05-12 Lg Electronics Inc. A method and a base station for controlling downlink transmission power, and a method and a user equipment for receiving a pdsch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等: "On air interface changes for FeICIC", 《3GPP TSG-RAN WG1 #67》 *
NEW POSTCOM: "R1-113704: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FeICIC with reduced power in AB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7》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5077A (zh) * 2016-09-13 2017-02-22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异构网络组播传输比例公平子载波分配算法
CN106455077B (zh) * 2016-09-13 2021-01-12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异构网络组播传输比例公平子载波分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55470A1 (en) 2014-12-04
EP2811795A1 (en) 2014-12-10
WO2013115037A1 (ja) 2013-08-08
US9532349B2 (en) 2016-12-27
JP6022775B2 (ja) 2016-11-09
JP2013157815A (ja) 2013-08-15
EP2811795A4 (en) 2015-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06292A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CN102934472B (zh)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8633078B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
US9191951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optimal CFI control in a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environment
WO2014199813A1 (ja)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2948175B (zh)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WO2013168561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2792729B (zh)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上行控制信息信号的发送方法
CN104170427A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4380792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1578903B (zh)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4662954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
CN103168489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信令通知方法以及基站装置
CN103931234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3918204A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干扰测定方法
CN103238364A (zh) 无线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3250367A (zh)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3155671A (zh) 信令通知方法、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5027602A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3748919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2938934B (zh) 一种控制信道信息的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3503546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方法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CN103535097A (zh) 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4488343A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US9338786B2 (en)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tting method,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and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