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62954A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62954A
CN104662954A CN201380048966.6A CN201380048966A CN104662954A CN 104662954 A CN104662954 A CN 104662954A CN 201380048966 A CN201380048966 A CN 201380048966A CN 104662954 A CN104662954 A CN 104662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erminal
wireless base
base station
reference signal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896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永田聪
李明菊
云翔
陈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662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29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2Negotiating communicat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即使是在从多个发送点对用户终端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情况下,也适当地进行速率匹配。一种包括构成为能够与多个无线基站进行协作多点发送接收的用户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将规定了预定的速率匹配模式的比特信息包含在下行控制信息中而发送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接收下行控制信息,基于规定了速率匹配模式的比特信息而进行速率匹配,作为速率匹配模式,从利用MBSFN子帧或者NCT的多个无线基站进行发送时的小区固有参考信号模式以及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模式的组合汇集在预定比特中而规定,用户终端除了比特信息之外,还基于无线基站的子帧结构以及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模式而进行速率匹配。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System))网络中,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和数据速率为目的,采用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和HSU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以W-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为基础的系统的特征。关于该UMTS网络,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而正在研究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非专利文献1)。
第三代的系统使用大致5MHz的固定频带,在下行线路中能够实现最大2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另一方面,在LTE系统中,利用1.4MHz~20MHz的可变频带,能够实现下行线路中最大300Mbps以及上行线路中75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此外,在UMTS网络中,以进一步的宽带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还研究LTE系统的后继系统(例如,有时也称为LTE-Advanced或者LTE-enhancement(以下,称为“LTE-A”))。
在LTE系统(例如,Rel.8)的下行链路中,规定了与小区ID相关联的CRS(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该CRS除了用于用户数据的解调之外,还用于为了调度或自适应控制而进行的下行链路的信道质量(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测定等。另一方面,在LTE-A系统(例如,Rel.10)的下行链路中,作为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的测定用的参考信号而正在研究CSI-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Signal))。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R25.912(V7.1.0),"Feasibility study for EvolvedUTRA and UTRAN",Sept.200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作为有望对LTE系统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的技术之一,有小区间正交化。例如,在LTE-A系统中,在上下行链路中均通过正交多址实现小区内的正交化。即,在下行链路中,在频域中用户终端UE(用户装置(UserEquipment))间进行正交化。另一方面,与W-CDMA一样,在小区间,一个小区频率重复所引起的干扰随机化是基本的。
因此,在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中,作为用于实现小区间正交化的技术,正在研究协作多点发送接收(CoMP: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技术。在该CoMP技术中,对一个或多个用户终端UE,多个小区协作进行发送接收的信号处理。通过应用这些CoMP技术,尤其期待位于小区边缘的用户终端UE的吞吐量特性的改善。
这样,在LTE-A系统中,除了考虑从1个发送点对用户终端发送下行链路信号(数据信号、控制信号、参考信号等)的发送方式之外,还考虑从多个发送点对用户终端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方式。在从多个发送点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情况下,用户终端需要为了确定被分配数据区域(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的资源(RE)而进行速率匹配。
在从1个发送点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考虑从特定的发送点发送的控制信号(例如,PDCCH信号等)或参考信号(例如,CRS模式、CSI-RS模式等)而进行速率匹配。另一方面,在从多个发送点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情况下,用户终端需要考虑从多个发送点发送的控制信号或参考信号而适当地进行速率匹配。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是在从多个发送点对用户终端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速率匹配的无线通信系统、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是包括多个无线基站和构成为能够与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进行协作多点发送接收的用户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基站包括:发送部,将规定了预定的速率匹配模式的比特信息包含在下行控制信息中而发送给用户终端,所述用户终端包括:接收部,接收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以及处理部,基于规定了所述速率匹配模式的比特信息而进行速率匹配,作为所述速率匹配模式,从利用MBSFN子帧或者新载波类型的多个无线基站进行发送时的小区固有参考信号模式以及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模式的组合汇集在预定比特中而规定,所述处理部基于所述无线基站的子帧结构以及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模式而进行速率匹配。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是在从多个发送点对用户终端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速率匹配。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协作多点发送的图。
图2是表示从利用常规子帧的各发送点发送的CRS的映射(CRS模式)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从利用MBSFN子帧/NCT的各发送点发送的CRS的映射(CRS模式)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与调度结果对应的速率匹配模式(CRS模式)和比特信息(DCI)的关系的图。
图5是表示调度结果和速率匹配模式的对应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调度结果和速率匹配模式的对应的其他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从成为CoMP组的多个发送点(TP0、TP1、TP2)发送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ZP CSI-RS)的情况的图。
图8是表示从无线基站通知给用户终端的IMR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与调度结果对应的速率匹配模式(CRS模式以及ZP CSI-RS模式)和比特信息(DCI)的关系的图。
图10是表示在某一子帧中,利用MBSFN的各发送点的ZP CSI-RS模式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用户终端进行的速率匹配的过程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从无线基站通知给用户终端的IMR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速率匹配模式(CRS模式以及ZP CSI-RS模式)和比特信息(3比特)的关系的图。
图14是表示用户终端进行的速率匹配的过程的其他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说明在构成CoMP组的发送点中,一部分发送点选择性地被调度的情况的图。
图16是表示预定的IMR结构中的ZP CSI-RS模式的图。
图17是表示在(限制而)选择预定的IMR结构的情况下的ZP CSI-RS模式的图。
图18是说明在对3个发送点(TP0、TP1、TP2)应用2个ZP CSI-RS模式的情况下的速率匹配的图。
图19是表示在利用常规子帧的发送点和利用MBSFN子帧(或者NCT)的发送点中应用JT CoMP时的速率匹配的一例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2是与无线基站的基带处理部对应的功能框图。
图23是用于说明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4是与用户终端的基带处理部对应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下行链路的协作多点(CoMP)发送。作为下行链路的CoMP发送,有协作调度/协作波束成型(Coordinated scheduling/Coordinatedbeamforming、CS/CB)、联合处理(Joint processing)。协作调度/协作波束成型是对一个用户终端UE仅从一个发送接收点(或者,无线基站、小区)发送共享数据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的方法,考虑来自其他发送接收点的干扰和对其他发送接收点的干扰而进行频域/空间域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联合处理是应用预编码而从多个发送接收点(这里,TP0、TP1、TP2这3个)同时发送共享数据信道的方法。具体而言,有如图1A所示那样从多个发送接收点(这里,TP0、TP1、TP2这3个)瞬间选择1个发送接收点而发送共享数据信道的动态点选择(Dynamic PointSelection(DPS))、以及如图1B所示那样从多个发送接收点对1个用户终端UE发送共享数据信道的联合传输(Joint Transmission(JT))。网络动态地选择1个或者多个发送点(无线基站),将数据信号发送给用户终端。
例如,在图1A所示的DPS CoMP中,无线基站eNb能够在子帧#1中从发送点TP0对用户终端发送数据信号,在子帧#2中从发送点TP1对用户终端发送数据信号,在子帧#3中从发送点TP2对用户终端发送数据信号。另一方面,在图1B所示的JT CoMP中,无线基站eNb能够在子帧#1中从发送点TP0和TP1对用户终端发送数据信号,在子帧#2中从发送点TP1和TP2对用户终端发送数据信号,在子帧#3中从发送点TP0和TP2对用户终端发送数据信号,在子帧#4中从发送点TP0和TP1和TP2对用户终端发送数据信号。
接着,说明用户终端接收到从多个发送点发送的数据信号的情况下的速率匹配。图2A~C表示在某一子帧中,从成为CoMP组的多个发送点(例如,TP0、TP1、TP2)分别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映射模式的一例。另外,图2A~C相当于常规子帧的映射模式。此外,图2D表示在使用TP0和TP1而应用JT CoMP的情况下,考虑了从TP1和TP2发送的控制信号和参考信号(CRS)的映射模式。
在从各发送点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映射模式中,在从子帧的开头起预定的OFDM码元(最大3个OFDM码元)为止的范围中分配下行控制信道(PDCCH)等。此外,在从各发送点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映射模式中,包括小区固有的参考信号(CRS)。CRS以在各发送点中的不同的天线端口间通过时分复用(TDM)/频分复用(FDM)而正交的方式映射到不同的资源,且以在各发送点间通过移位而沿着频率方向偏移的方式映射。
此外,在被分配下行控制信道的预定的码元之后的无线资源中,在映射了CRS的资源以外的区域中映射下行共享数据信道(PDSCH)。
因此,用户终端通过对从多个发送点分别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考虑被分配PDCCH、CRS等的资源而进行速率匹配,从而能够确定PDSCH的资源。例如,在图2D中,用户终端通过基于TP1和TP2中的PDCCH、CRS的分配模式而进行速率匹配,能够确定被分配PDSCH的资源。
在上述的常规子帧中,CRS跨越频带整体而被映射。另一方面,作为子帧结构,也正在研究MBSFN(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单频网络(Multimedia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子帧、新载波类型(NCT:New Carrier Type)的子帧结构的利用。
MBSFN是构成MBSFN的多个无线基站将相同信号同时同步发送,从而用户终端能够将从各无线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RF(无线频率(RadioFrequency))合成的方式。MBSFN子帧是将控制信道以外设为空白区间(Blank期间),不对PDSCH区域分配CRS的子帧。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不对PDSCH区域分配CRS的模式称为MBSFN子帧的CRS模式(CRS patternof MBSFN subframe)。
如图3B所示,新载波类型(也称为“扩展载波(Extension carrier)类型”)的子帧是不具有从子帧的开头起预定的OFDM码元(最大3个OFDM码元)为止的现有PDCCH,也没有分配CRS的子帧。
例如,在某一子帧中,被调度为从TP1和TP2对用户终端进行数据发送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考虑TP1和TP2的CRS模式等而进行速率匹配。在TP1为常规子帧(参照图2B)、TP2为MBSFN子帧(或者NCT)的情况下(参照图3A、B),由于在TP2的PDSCH区域中不存在CRS模式,所以速率匹配模式等于TP1的映射模式。即,用户终端能够只考虑使用常规子帧的TP1的映射模式而进行速率匹配。
接着,参照图4、图5说明在用户终端从多个发送点接收下行链路信号而进行CRS速率匹配时的具体的方法。
首先,用户终端从预定的发送点(服务小区)或者各发送点接收构成CoMP组的发送点的CRS模式。例如,预定的发送点(成为服务小区的无线基站)或者各发送点通过上位层信令(例如,RRC信令)将各发送点的CRS模式长期通知给用户终端(半静态信令(semi statically signaling))。
无线基站例如将CRS的端口数、CRS的频率偏移(shift)、MBSFN子帧(或者NCT)、子帧偏移量(offset)等的结构通知给用户终端。另外,在CRS的端口数为0的情况下,表示CRS模式为MBSFN(或者NCT)的CRS模式。
此外,用户终端从预定的发送点(服务小区)或者各发送点接收规定了要使用哪个CRS模式的比特信息(表示特定的CRS模式的比特信息),作为各子帧中的速率匹配模式。例如,无线基站将表示预定的速率匹配模式的比特信息包含在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中而动态地通知(动态信令通知(dynamically signaling))给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例如使用2比特的比特信息而将预定的速率匹配模式通知给用户终端。
图4A表示规定了在DCI中包含的2比特的比特信息(DCI信令)和对速率匹配应用的预定的CRS模式(速率匹配模式)的关系的表格的一例。此外,图4B表示规定了无线基站(或者,更上位的网络)的调度结果和通知给用户终端的速率匹配模式的关系的表格的一例。另外,能够设为如下结构:图4A所示的表格1由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保持,图4B所示的表格2至少由无线基站保持。
无线基站基于调度结果,参照表格2而决定用户终端利用于速率匹配的速率匹配模式(CRS模式),并将对应的比特信息包含在下行控制信息(DCI)中而通知。用户终端基于在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包含的比特信息,选择要应用于速率匹配的速率匹配模式(CRS模式)。
作为2比特的比特信息,能够规定3个发送点(TP0、TP1、TP2)每一个的CRS模式和MBSFN子帧(或者NCT)的CRS模式。另外,作为MBSFN子帧的CRS模式,能够将JT CoMP时的各发送点的速率匹配模式的组合汇总(汇集)到预定的比特信息(这里,1个比特信息“11”)而规定。
例如,图5A表示某一子帧中的调度结果从TP0对用户终端发送数据信号的情况(例如,常规子帧)。在这个情况下,无线基站作为速率匹配模式,将TP0的CRS模式(比特信息“00”)包含在DCI中而通知给用户终端。此外,图5B表示某一子帧中的调度结果从TP1对用户终端发送数据信号的情况。在这个情况下,无线基站作为速率匹配模式,将TP1的CRS模式(比特信息“01”)包含在DCI中而通知给用户终端。此外,图5C表示某一子帧中的调度结果从TP2对用户终端发送数据信号的情况。在这个情况下,无线基站作为速率匹配模式,将TP2的CRS模式(比特信息“10”)包含在DCI中而通知给用户终端。
此外,图6表示某一子帧中的调度结果从TP0、TP1、TP2中的至少两个分别使用MBSFN子帧(或者NCT)对用户终端发送数据信号的情况(JTCoMP)。在这个情况下,无线基站作为速率匹配模式,将MBSFN子帧(或者NCT)的CRS模式(比特信息“11”)包含在DCI中而通知给用户终端。
如图6所示,在JT CoMP中多个发送点应用MBSFN子帧(或者NCT)的情况下,由于在PDSCH区域中CRS没有被映射,所以能够由一个信息比特(这里,“11”)表示多个发送点的速率匹配模式。由此,能够降低在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比特数。此外,用户终端在接收到比特信息“11”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在从子帧的开头起预定的OFDM码元(PDCCH被分配的OFDM码元)以后CRS没有被映射,从而进行速率匹配。
另外,正在研究在应用CoMP发送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基于从各发送点发送的信道状态测定用参考信号(CSI-RS)而生成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State Information),并反馈给成为服务小区的无线基站。
CSI-RS是在作为信道状态的CQI(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Indicator))、PM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RI(秩指示符(Rank Indicator))等用于CSI的测定的参考信号。CSI-RS不同于分配在全部的子帧中的CRS,以预定周期(例如,10个子帧周期)分配在无线资源中。此外,CSI-RS由位置、序列以及发送功率这样的参数所确定。在CSI-RS的位置中,包括子帧偏移量、周期、子载波-码元偏移量。
在使用CSI-RS而计算信道状态的情况下,考虑来自其他的发送点(其他小区)的干扰的影响变得重要。因此,正在研究使用在干扰信号的功率估计中使用的CSI-RS(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估计来自其他的发送点的干扰的技术。正在研究作为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而利用零功率CSI-RS(ZPCSI-RS)的技术。在零功率CSI-RS中,不对CSI-RS被分配的资源分配发送功率(CSI-RS被静默)。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而举ZPCSI-RS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实施方式的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并不限定于ZPCSI-RS。
图7表示从成为CoMP组的发送点TP0、TP1、TP2对用户终端发送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的情况。在图7中,表示干扰估计用CSI-RS(ZP CSI-RS)的配置模式的一例,干扰估计用CSI-RS分配在用于干扰信号的测定的资源(干扰测量资源(IMR: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Resource))中。另外,在图7中,表示从1个PRB对提取了预定码元(例如,第8~第11)时的IMR的模式(CSI-RS模式)的一例,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
此外,干扰估计用CSI-RS被分配为在LTE中规定的1个子帧中,不与在PDCCH中被分配的控制信号、在PDSCH中被分配的数据信号、CRS等的其他的信号重叠。此外,从抑制PAPR的观点出发,能够分配干扰估计用CSI-RS的资源由在时间轴方向上相邻的2个资源元素(RE:Resource Element)成组而分配。
例如,在成为CoMP组的多个发送点(TP1、TP2、TP3)中,通过使用只对TP0设定的IMR(零功率CSI-RS),能够测定TP0以外的干扰。此外,通过使用对TP0和TP1设定的IMR,能够测定TP0和TP1以外的干扰。同样地,通过使用对TP0和TP1和TP2设定的IMR,能够测定TP0和TP1和TP2以外的干扰。另外,映射到无线资源的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ZP CSI-RS)的位置(频率-时间方向的位置)能够基于从无线基站通知的IMR结构而决定。另外,IMR结构在CoMP的调度之前通过上位层信令(例如,RRC信令)而被通知。
图8表示从无线基站通知到用户终端的IMR结构。在图8B所示的多个IMR结构(这里,IMR1~14)中,对各发送点设定的IMR(被映射的ZP CSI-RS)的频率-时间方向的位置分别不同。用户终端能够基于从无线基站通过上位层信令(例如,RRC信令)而被通知的预定的IMR结构,决定ZP CSI-RS模式。
另外,在图8A中,表示对用户终端(UE1)从由TP0和TP1和TP2构成的CoMP组发送数据信号,对用户终端(UE2)从由TP2和TP3和TP4构成的CoMP组发送数据信号的情况。
在这个情况下,对用户终端(UE1)通知在IMR1~7中被映射的ZPCSI-RS的频率-时间方向的位置,对用户终端(UE2)通知在IMR8~14中被映射的ZP CSI-RS的频率-时间方向的位置。在这个情况下,各IMR分别对每个发送点单独设定。
另外,关于应用于速率匹配的CSI-RS模式,也考虑如上述图4所示那样与CRS模式相同地,与比特信息相对应,基于调度结果而对用户终端通知该比特信息。即,考虑用户终端作为对于各子帧的速率匹配模式,接收规定了要使用哪个ZP CSI-RS模式的比特信息而进行速率匹配。在这个情况下,用户终端通过上位层信令而接收各发送点的零功率CSI-RS的资源信息(IMR构造)等,且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而接收要应用于速率匹配的预定的CSI-RS模式。
进一步,在这个情况下,考虑作为表示速率匹配模式的比特信息,将CRS模式和ZP CSI-RS模式组合而规定。例如,如图9A所示,能够将各发送点的CRS模式和ZP CSI-RS模式组合而由2比特的信息规定。由此,通过利用上述图4所示的CRS的速率匹配模式的结构,在CRS模式中将ZP SI-RS模式进行组合而规定,从而能够抑制比特数的增加。
此外,若与上述图4B相同地规定调度结果和速率匹配模式的关系,则成为图9B所示。在这个情况下,作为MBSFN子帧(或者NCT)的CRS模式和ZP CSI-RS模式,将JT CoMP时的各发送点中的任一个进行了组合时的速率匹配模式作为一个比特信息(这里,“11”)汇总而规定。
但是,ZP CSI-RS不同于CRS,有时即使是MBSFN子帧(或者NCT),在PDSCH区域中也按每个发送点映射到不同的资源。因此,用户终端在从无线基站被通知了MBSFN子帧(或者NCT)的CRS模式以及ZP CSI-RS模式(图9的比特信息“11”)作为速率匹配模式的情况下,不同于只是CRS模式的情况,不能确定ZP CSI-RS模式。即,存在用户终端无法判断将哪个发送点的ZP CSI-RS模式应用于速率匹配为好的顾虑。
例如,如图10A所示,在某一子帧中,利用MBSFN的各发送点中的ZPCSI-RS分别映射到不同的资源的情况下,各发送点的ZP CSI-RS模式的组合考虑图10B所示的4组。在图10B中,分别表示将TP0和TP1、TP0和TP2、TP1和TP2、TP0和TP1和TP2的ZP CSI-RS模式进行了组合的情况。
在这个情况下,即使无线基站对用户终端通知了MBSFN子帧(或者NCT)的CRS模式以及ZP CSI-RS模式(图9的比特信息“11”)作为速率匹配模式,用户终端也无法确定应将图10B的哪个ZP CSI-RS模式应用于速率匹配。
因此,本发明人们想到了在从多个发送点发送数据信号的情况下,在用户终端中,除了从无线基站被通知的速率匹配模式之外,还考虑各发送点应用的子帧结构而决定CRS模式,且关于利用MBSFN子帧(或者NCT)的发送点决定CSI-RS模式。由此,发现了抑制表示速率匹配模式的DCI的比特数的增加且能够适当地进行速率匹配。以下,具体说明用户终端中的速率匹配。
<第一方式>
用户终端在某一子帧中,从利用MBSFN子帧(或者NCT)的多个发送点发送数据信号(上述图9的比特信息“11”)的情况下,考虑该多个发送点的ZP CSI-RS模式的基础上决定速率匹配模式。例如,用户终端能够使用以下的过程进行速率匹配。
<步骤1>
用户终端在某一子帧中,检查全部的发送点的子帧结构。具体而言,用户终端判断构成CoMP组的各发送点是MBSFN子帧(或者NCT)还是常规子帧。并且,用户终端在该子帧中,决定要应用MBSFN子帧(或者NCT)的发送点的数目(A)。另外,用户终端能够基于预先通过上位层信令(例如,RRC信令)而被通知的信息,判断子帧结构。
<步骤2>
接着,用户终端检查在步骤1中确定的要应用MBSFN子帧(或者NCT)的A个发送点的ZP CSI-RS模式。并且,决定A个发送点的ZP CSI-RS的模式数(B)。在这个情况下,ZP CSI-RS模式数(B)成为应用MBSFN子帧(或者NCT)的发送点的数目(A)以下(B≤A)。
<步骤3>
接着,用户终端考虑在步骤2中决定的B个ZP CSI-RS模式,进行该子帧中的速率匹配。由此,即使从利用MBSFN子帧(或者NCT)的多个发送点发送数据信号(JT CoMP)时的调度信息汇集在预定的比特信息(例如,“11”)中,也能够适当地进行速率匹配。
以下,参照图11,具体说明上述的速率匹配过程的应用例。另外,图11表示从各发送点分别发送不同的ZP CSI-RS模式的情况。
图11A表示在各发送点中分别在不同的资源中被映射ZP CSI-RS,全部发送点(这里,TP0、TP1、TP2)利用MBSFN子帧(或者NCT)的情况。首先,用户终端分别检查各发送点的子帧结构,确定要应用MBSFN子帧(或者NCT)的发送点,决定其数目(A)(步骤1)。这里,成为A=3(TP0、TP1、TP2)。
接着,用户终端检查要利用MBSFN子帧(或者NCT)的发送点的ZPCSI-RS模式。在TP0、TP1、TP2中,由于ZP CSI-RS分别映射到不同的资源,所以用户终端决定TP0、TP1、TP2的ZP CSI-RS的模式数(B)(步骤2)。这里,成为B=3(TP0、TP1、TP2)。
并且,用户终端考虑TP0、TP1、TP2中的ZP CSI-RS模式,进行速率匹配(步骤3)。另外,各发送点的子帧结构、ZP CSI-RS模式(IMR结构)等通过上位层信令(例如,RRC信令)而从无线基站通知。
图11B表示在各发送点中分别在不同的资源中被映射ZP CSI-RS,2个发送点(这里,TP0、TP1)利用MBSFN子帧(或者NCT),其他的发送点(这里,TP2)利用常规子帧的情况。例如,作为调度结果,考虑使用TP0和TP1而应用JT CoMP的情况。
首先,用户终端分别检查各发送点的子帧结构,确定要应用MBSFN子帧(或者NCT)的发送点,决定其数目(A)(步骤1)。这里,成为A=2(TP0、TP1)。
接着,用户终端检查要应用MBSFN子帧(或者NCT)的发送点的ZPCSI-RS模式。在TP0、TP1中,由于ZP CSI-RS分别映射到不同的资源,所以用户终端将ZP CSI-RS的模式数判断为2(B=2)(步骤2)。
并且,用户终端考虑TP0、TP1中的ZP CSI-RS模式而进行速率匹配(步骤3)。
图11C表示在一部分发送点(这里,TP0、TP1)中分别在不同的资源中被映射ZP CSI-RS,全部发送点(这里,TP0、TP1、TP2)应用MBSFN子帧(或者NCT)的情况。首先,用户终端分别检查各发送点的子帧结构,决定要应用MBSFN子帧(或者NCT)的发送点的数目(A)(步骤1)。这里,成为A=3(TP0、TP1、TP2)。
接着,用户终端检查要应用MBSFN子帧(或者NCT)的发送点的ZPCSI-RS模式。在TP0、TP1中,ZP CSI-RS分别映射到不同的资源,在TP2中没有被映射ZP CSI-RS。因此,用户终端将ZP CSI-RS的模式数判断为2(B=2)(步骤2)。
并且,用户终端考虑TP0、TP1中的ZP CSI-RS模式而进行速率匹配(步骤3)。由此,即使是在各发送点中的CSI-RS模式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速率匹配。
这样,即使是在用户终端接收到图9所示的比特信息“11”的情况下,通过考虑各发送点的子帧结构和利用MBSFN子帧(或者NCT)的发送点的ZP CSI-RS模式,也能够适当地进行速率匹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无线基站通知到用户终端的IMR结构是将进行协作多点发送的各无线基站的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的资源结构分别通过上位层信令而通知给用户终端(参照图12A、B)。即,在上述图8中,将干扰测定用的ZP CSI-RS模式(只有用户终端对干扰测定应用的ZP CSI-RS的位置信息)通知给用户终端,但在图12中,将用户终端的速率匹配模式(发送点和IMR结构的关系)通知给用户终端。由此,与上述图8相比,由于能够考虑干扰估计资源而进行数据区域的速率匹配,所以能够实现有效率的速率匹配。
<第二方式>
此外,用户终端能够根据在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表示速率匹配模式的比特信息,使用与在上述第一方式中表示的方法不同的方法,进行速率匹配模式。例如,作为速率匹配模式,能够对1个发送点对应的情况(图9A中的比特信息“00”、“01”、“10”)应用下述的速率匹配过程。此外,如图13所示,在速率匹配模式由3比特的比特信息规定的情况下,能够对比特信息“000”、“001”、“010”、“011”、“100”、“101”、“110”应用下述的速率匹配过程。另外,能够对图13中的比特信息“111”应用上述第一方式。
<步骤1>
在用户终端作为速率匹配模式而接收到表示预定的发送点(例如,TP0、TP1、TP2、TP0+TP1、TP0+TP2、TP1+TP2、或者TP0+TP1+TP2中的其中一个)的比特信息(DCI)时,判断该发送点的子帧结构。例如,在作为速率匹配模式而接收到表示TP0的比特信息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判断TP0的子帧结构是否为MBSFN子帧(或者NCT)。
在TP0的子帧结构为MBSFN子帧(或者NCT)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判断为没有TP0的CRS模式。另一方面,在TP0的子帧结构为常规子帧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考虑通过上位层信令而被通知的TP0的CRS模式而进行速率匹配。
此外,在作为速率匹配模式而接收表示TP0+TP1的比特信息、且判断为TP0为MBSFN子帧、TP1为常规子帧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考虑TP1的CRS模式而进行速率匹配。这样,在步骤1中,考虑各发送点的子帧结构而决定要应用于速率匹配的CRS模式。
<步骤2>
用户终端检查由比特信息所指定的发送点中的ZP CSI-RS模式。在该发送点中有ZP CSI-RS模式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考虑ZP CSI-RS模式而进行速率匹配。这样,在步骤2中,考虑各发送点的ZP CSI-RS模式而决定要应用于速率匹配的CRS模式。
接着,参照图14具体说明上述的速率匹配过程的应用例。
图14A表示在某一子帧中被调度的发送点(这里,TP0)利用常规子帧,且映射ZP CSI-RS的情况。
首先,用户终端判断TP0的子帧结构是否为MBSFN子帧(或者NCT)。这里,由于TP0为常规子帧,所以用户终端考虑TP0的CRS模式而进行速率匹配(步骤1)。此外,由于在TP0中,ZP CSI-RS也被映射,所以用户终端也将ZP CSI-RS模式考虑在内而进行速率匹配(步骤2)。
图14B表示在某一子帧中被调度的发送点(TP0)利用常规子帧,且不映射ZP CSI-RS的情况。
在这个情况下,由于TP0为常规子帧,所以用户终端考虑TP0的CRS模式而进行速率匹配(步骤1)。此外,由于在TP0中,ZP CSI-RS没有被映射,所以用户终端不考虑ZP CSI-RS模式而进行速率匹配(步骤2)。
图14C表示在某一子帧中被调度的发送点(TP0)利用MBSFN子帧(或者NCT),且映射CSI-RS的情况。
在这个情况下,由于TP0为MBSFN子帧(或者NCT),所以用户终端不考虑TP0的CRS模式而进行速率匹配(步骤1)。此外,由于在TP0中,ZPCSI-RS没有被映射,所以用户终端考虑ZP CSI-RS模式而进行速率匹配(步骤2)。
图14D表示在某一子帧中被调度的发送点(TP0)利用MBSFN子帧(或者NCT),且CSI-RS没有被映射的情况。
在这个情况下,由于TP0为MBSFN子帧(或者NCT),所以用户终端不考虑TP0的CRS模式而进行速率匹配(步骤1)。此外,由于在TP0中,ZP CSI-RS没有被映射,所以用户终端不考虑ZP CSI-RS模式而进行速率匹配(步骤2)。
这样,对被调度的发送点,基于子帧结构而判断有无CRS模式,且判断有无ZP CSI-RS模式,从而能够适当地进行速率匹配。
<第三方式>
接着,说明从无线基站对用户终端通过上位层信令而通知的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资源结构(IMR结构)的选择方法。
图15A表示在某一子帧中,3个发送点利用MBSFN子帧(或者NCT),各发送点分别具有不同的CSI-RS模式的情况。在这个情况下,如上述图11所示,用户终端分别考虑3个发送点中的ZP CSI-RS模式而进行速率匹配(参照图15B)。
此外,例如,在各IMR分别被独立地设定的情况下,产生多个IMR在相同的子帧中被设定的情形(例如,图16A中的IMR2、3、4、图16B中的IMR5、6)。此时,用户终端也如图15B所示那样考虑各发送点(TP0、TP1、TP2)的ZP CSI-RS模式而进行速率匹配。
另一方面,在CoMP发送被动态地调度的情况下,有时在该子帧中被调度的发送点成为2个(参照图15C)。这是因为,关于IMR结构,在CoMP调度之前通过上位层信令(例如,RRC信令)而从无线基站通知到用户终端。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图15A所示,在被调度的TP0和TP1中,用于TP2而被映射的ZP CSI-RS资源的位置不能作为PDSCH而利用(浪费的(Wasted)RE)。其结果,难以充分实现资源的利用效率。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各发送点应用的IMR结构(ZP CSI-RS的频率-时间方向的位置)。具体而言,在多个发送点中,将IMR结构配置为2个发送点的CSI-RS模式重复。例如,在图16A中,控制为在某一子帧中设定IMR2和IMR3且在相同的子帧中不设定IMR4。以下,参照图17说明由3个发送点(TP0、TP1、TP2)构成CoMP组的情况。
在图17中,表示在某一子帧中,对3个发送点应用2个CSI-RS模式的情况。具体而言,在3个发送点利用MBSFN子帧(或者NCT)的子帧中,通过限制IMR结构而应用2个CSI-RS模式。例如,将预定的IMR结构进行组合应用(联合配置(joint confiture)),使得对被调度的TP1和未被调度的TP2在相同的资源位置中映射CSI-RS。
在图17A中,表示从上述图12所示的IMR结构中选择IMR1、2、6而组合配置的情况。在这个情况下,将IMR结构配置为在进行协作多点发送的多个发送点中、任意发送点之间(这里,TP1和TP2)的ZP CSI-RS模式相同。此外,在图17B中,表示将IMR2、4、7进行组合而配置的情况。在这个情况下,配置对在进行协作多点发送的多个发送点中、任意的发送点(这里,TP1)中的MBSFN子帧不分配ZP CSI-RS(没有ZP CSI-RS用的资源)的IMR结构。另外,除了图17A、B之外,只要是在3个发送点中CSI-RS模式成为2个的组合即可,能够使用IMR1、3、7的组合、IMR1、4、5的组合、IMR2、3、5的组合、IMR3、4、6的组合等。
接着,参照图18说明在对3个发送点应用2个ZP CSI-RS模式时的速率匹配。在图18中,表示对2个发送点应用了IMR1、2、6的组合的情况。在这个情况下,作为ZP CSI模式,利用TP0中的CSI-RS模式(模式0)以及TP1和TP2中的CSI-RS模式(模式1)这2个CSI-RS模式。
在图18A所示的情况下,作为与调度结果对应的速率匹配模式,如图18C所示那样考虑4种。在调度结果为TP0(从TP0进行数据发送)的情况下,速率匹配模式成为TP0的CRS模式和TP0的ZP CSI-RS模式(模式0)。在调度结果为TP1的情况下,速率匹配模式成为TP1的CRS模式和TP1的ZPCSI-RS模式(模式1)。在调度结果为TP2的情况下,速率匹配模式成为TP2的CRS模式和TP1的ZP CSI-RS模式(模式1)。
此外,在调度结果为JT CoMP的情况下(TP0+TP1、TP0+TP2、TP0+TP1+TP2),速率匹配模式成为MBSFN子帧(或者NCT)的CRS模式和ZP CSI-RS模式(模式0+模式1)。另一方面,关于利用MBSFN子帧(或者NCT)的TP1和TP2,由于CSI-RS模式相同(模式1),所以能够设为调度结果和与TP1对应的速率匹配模式(TP1的CRS模式和TP1的ZP CSI-RS模式(模式1))相同。
在这个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如图18B所示那样进行速率匹配。即,在调度结果为TP0+TP1、TP0+TP2、或者TP0+TP1+TP2的情况下,无线基站能够将比特信息“11”包含在DCI中而通知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考虑CSI-RS模式(模式0+模式1)而进行速率匹配。此外,在调度结果为TP1+TP2的情况下,无线基站将比特信息“01”包含在DCI中而通知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考虑CSI-RS模式(模式1)而进行速率匹配。
这样,即使是在对3个发送点应用2个CSI-RS模式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速率匹配。此外,通过限制地配置各发送点中的IMR结构,即使是在只有一部分发送点被调度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活用。
<第四方式>
在上述说明中,作为JT CoMP,说明了多个发送点全部为MBSFN子帧的情况,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在利用常规子帧的发送点和利用MBSFN子帧的子帧间应用JT CoMP。关于这个情况,参照图19进行说明。
例如,在上述图11B中,表示TP0和TP1利用MBSFN子帧(或者NCT),TP2利用常规子帧,TP0和TP1被调度(JT CoMP)的情况。
另一方面,考虑在TP0和TP1和TP2作为JT CoMP而被调度的情况下(图19A),TP2的CRS模式以及ZP CSI-RS模式作为速率匹配模式而被选择(比特信息“10”),在用户终端中进行速率匹配。
但是,在这个情况下,由于TP0和TP1的ZP CSI-RS映射到与TP2的ZP CSI-RS不同的资源,所以不能适当地进行速率匹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利用常规子帧的发送点和利用MBSFN子帧(或者NCT)的发送点间应用JT CoMP的情况下,选择性地应用在应用常规子帧的发送点中的ZPCSI-RS的模式。即,通过(限制而)配置各发送点应用的IMR结构,在应用MBSFN子帧的发送点中,也利用应用常规子帧的发送点中的ZP CSI-RS的模式。
例如,如图19B所示,对TP0、TP1设定在TP2中被设定的CSI-RS模式(IMR结构)。这里,在CoMP组中的IMR结构中,在TP0、TP1中应用至少包括TP2的IMR的组合(IMR1、4、6、7的组合)。即,在进行协作多点发送的多个发送点中,将IMR结构配置为利用MBSFN子帧或者NCT的发送点(这里,TP0和TP1)的ZP CSI-RS用的资源成为利用常规子帧的发送点(这里,TP2)的ZP CSI-RS用的资源的子集。这样,即使是在用户终端使用TP2的CRS模式以及CSI-RS模式而进行速率匹配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速率匹配。
这样,通过将IMR结构限制为应用MBSFN子帧的发送点的ZP CSI-RS模式与利用常规子帧的发送点的ZP CSI-RS模式重复,从而能够适当地进行速率匹配。
(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图20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的说明图。另外,图20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是例如LTE系统或者包含SUPER 3G的系统。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频带作为一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为一体的载波聚合。此外,该无线通信系统也被称为IMT-Advanced,也被称为4G。
如图20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无线基站20A、20B和与该无线基站20A、20B进行通信的多个第一、第二用户终端10A、10B而构成。无线基站20A、20B与上位站装置30连接,该上位站装置30与核心网络40连接。此外,无线基站20A、20B通过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而相互连接。第一、第二用户终端10A、10B在小区C1、C2中能够与无线基站20A、20B进行通信。另外,在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并不限定于此。另外,在小区间,根据需要而由多个基站进行CoMP发送的控制。
第一、第二用户终端10A、10B包含LTE终端以及LTE-A终端,但以下,只要不特别说明,则作为第一、第二用户终端进行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说明了与无线基站20A、20B进行无线通信的是第一、第二用户终端10A、10B,但更一般而言,也可以是既包含移动终端装置也包含固定终端装置的用户装置(UE)。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但上行链路的无线接入方式并不限定于此。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在各子载波中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频带按每个终端分割为由一个或者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频带,多个终端使用互相不同的频带,从而降低终端之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
下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包括作为在第一、第二用户终端10A、10B中共享的下行数据信道的PDSCH、下行L1/L2控制信道(PDCCH、PCFICH、PHICH)。通过PDSCH而传输发送数据以及上位控制信息。通过PDCCH而传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等。通过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而传输在PDCCH中使用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Channel))而传输对于PUSCH的HARQ的ACK/NACK。
上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包括作为在各用户终端中共享的上行数据信道的PUSCH和作为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PUCCH。通过该PUSCH,传输发送数据和上位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传输RI、PMI、CQI等信道状态信息(CSI)、ACK/NACK等。
参照图2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另外,由于无线基站20A、20B是同样的结构,所以作为无线基站20进行说明。此外,由于后述的第一、第二用户终端10A、10B也是同样的结构,所以作为用户终端10进行说明。
无线基站20包括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部202、发送接收部(通知部)203、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呼叫处理部205、传输路径接口206。通过下行链路而从无线基站20发送到用户终端的发送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06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204。
在基带信号处理部204中,下行数据信道的信号进行PDCP层的处理、发送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的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处理、预编码处理。此外,关于作为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等的发送处理。
此外,基带信号处理部204通过广播信道,对连接到同一小区的用户终端10通知用于各用户终端10与无线基站20进行无线通信的控制信息。在用于该小区中的通信的信息中,例如包含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中的系统带宽、用于生成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信号的根序列的识别信息(根序列索引(Root SequenceIndex))等。
发送接收部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部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放大器部202对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到发送接收天线201。另外,发送接收部203作为对用户终端发送包括规定了速率匹配模式的比特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部、将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的资源结构(IMR配置(IMR configuration))通过上位层信令(例如,RRC信令)而发送的发送部等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关于通过上行链路而从用户终端10发送到无线基站20的信号,在发送接收天线2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部202放大、通过发送接收部203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204。
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对在通过上行链路而接收到的基带信号中包含的发送数据进行FFT处理、IDFT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进行了解码的信号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06转发到上位站装置30。
呼叫处理部2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的呼叫处理、无线基站装置2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
图22是表示图21所示的无线基站中的基带信号处理部的结构的框图。基带信号处理部204主要由层1处理部2041、MAC处理部2042、RLC处理部2043、控制信息生成部2044、IMR结构选择部2045构成。
层1处理部2041主要进行与物理层有关的处理。层1处理部2041例如对在上行链路中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信道解码、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Fourier Transform)、频率解映射、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Transform)、数据解调等的处理。此外,层1处理部2041对要在下行链路中发送的信号进行信道编码、数据调制、频率映射、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等的处理。
MAC处理部2042进行对于在上行链路中接收到的信号的MAC层中的重发控制、对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的调度、PUSCH/PDSCH的传输格式的选择、PUSCH/PDSCH的资源块的选择等的处理。
RLC处理部2043对在上行链路中接收到的分组/要在下行链路中发送的分组,进行分组的分割、分组的结合、RLC层中的重发控制等。
控制信息生成部2044基于调度结果而选择要对用户终端通知的预定的速率匹配模式,生成包括规定了该速率匹配模式的比特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例如,控制信息生成部2044使用如上述图9所示的表格,基于调度结果而选择速率匹配模式,且生成包括预定的比特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
例如,在某一子帧中,作为调度结果,从利用MBSFN子帧(或者NCT)的TP0和TP1对用户终端发送数据信号(JT CoMP)的情况下,控制信息生成部2044基于图9的表格1、表格2,将比特信息“11”包含在下行控制信息中而生成。在控制信息生成部2044中生成的下行控制信息经由发送接收部203而通知给用户终端。
IMR结构选择部2045选择要对用户终端通知的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的资源结构(IMR配置(IMR configuration))。IMR结构选择部2045从构成图12所示的CoMP组的各个发送点的ZP CSI-RS的资源结构(由频率-时域所确定的位置)中选择预定的IMR结构。
此外,IMR结构选择部2045限制要对用户终端通知的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的资源结构。例如,如上述第三方式所示,在某一子帧中,3个CoMP组(例如,TP0、TP1、TP2)中的2个CoMP组(TP0和TP1)被调度的情况下,(限制而)选择IMR结构,使得2个发送点(TP1和TP2)的CSI-RS模式相同。
此外,如上述第四方式所示,在利用常规子帧的发送点(例如,TP2)和利用MBSFN子帧的子帧(例如,TP1、TP2)间应用JT CoMP时,(限制而)选择TP0和TP1利用的IMR结构,使得与TP2重复。
接着,参照图2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由于LTE终端和LTE-A终端的硬件的主要部分结构相同,所以不区分说明。用户终端10包括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部102、发送接收部(接收部)103、基带信号处理部104、应用部105。
关于下行链路的数据,在发送接收天线1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部102放大、通过发送接收部103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该基带信号在基带信号处理部104中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在该下行链路的数据中,下行链路的发送数据被转发到应用部105。应用部1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上位的层有关的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中,广播信息也被转发到应用部105。
另一方面,上行链路的发送数据从应用部105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104。在基带信号处理部104中,进行映射处理、重发控制(HARQ)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DFT处理、IFFT处理。发送接收部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部1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之后,放大器部102将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放大并通过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另外,发送接收部103作为接收包括规定了预定的速率匹配模式的比特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接收部等发挥作用。
图24是表示图23所示的用户终端中的基带信号处理部的结构的框图。基带信号处理部104主要由层1处理部1041、MAC处理部1042、RLC处理部1043、子帧结构判断部1044、参考信号模式决定部1045、速率匹配部1046构成。另外,子帧结构判断部1044、参考信号模式决定部1045以及速率匹配部1046的组合作为速率匹配处理部发挥作用。
层1处理部1041主要进行与物理层有关的处理。层1处理部1041例如对在下行链路中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信道解码、离散傅里叶变换(DFT)、频率解映射、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数据解调等的处理。此外,层1处理部1041对要在上行链路中发送的信号进行信道编码、数据调制、频率映射、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等的处理。
MAC处理部1042进行对于在下行链路中接收到的信号的MAC层中的重发控制(HARQ)、下行调度信息的分析(PDSCH的传输格式的确定、PDSCH的资源块的确定)等。此外,MAC处理部1042进行对于在上行链路中发送的信号的MAC重发控制、上行调度信息的分析(PUSCH的传输格式的确定、PUSCH的资源块的确定)等的处理。
RLC处理部1043对在下行链路中接收到的分组/要在上行链路中发送的分组,进行分组的分割、分组的结合、RLC层中的重发控制等。
子帧结构判断部1044判断CoMP组的发送点(无线基站)的子帧结构。例如,子帧结构判断部1044判断在某一子帧结构中被调度的发送点或者全部发送点的子帧结构是否为MBSFN子帧(或者NCT)。
例如,如上述第一方式所示,在某一子帧中,作为规定速率匹配模式的比特信息,从无线基站被通知了图9所示的“11”的情况下,子帧结构判断部1044检查构成CoMP组的全部发送点的子帧结构。并且,子帧结构判断部1044在该子帧中,决定要应用MBSFN子帧(或者NCT)的发送点的数目(A)(图11中的步骤1)。另外,子帧结构的判断能够基于从无线基站被通知的上位层信令(例如,RRC信令)而进行。
参考信号模式决定部1045决定要应用于速率匹配的参考信号模式(CRS模式和/或ZP CSI-RS模式)。例如,如上述第一方式所示,作为规定速率匹配模式的比特信息,从无线基站被通知了图9所示的“11”的情况下,参考信号模式决定部1045检查应用在子帧结构判断部1044中确定的MBSFN子帧(或者NCT)的A个发送点的ZP CSI-RS结构(ZP CSI-RS模式)。并且,参考信号模式决定部1045决定A个发送点的ZP CSI-RS的模式数(B)(图11中的步骤2)。
速率匹配部1046基于在参考信号模式决定部1045中决定的速率匹配模式而进行速率匹配。例如,速率匹配部1046考虑在参考信号模式决定部1045中决定的B个ZP CSI-RS模式,进行该子帧中的速率匹配(图11中的步骤3)。
由此,即使是在从利用MBSFN子帧(或者NCT)的多个发送点发送数据信号(JT CoMP)的情况下的调度信息汇集在预定的比特信息(例如,“11”)中,也能够适当地进行速率匹配。
以上,利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而实施。例如,能够对上述说明中的CSI-RS的设定位置、静默(零功率)的设定位置、处理部的数目、处理过程、CSI-RS的数目、静默的数目、发送点数适当变形而实施。此外,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多个发送点为多个无线基站的情况,但发送点也可以是天线。此外,上述第一方式~第四方式能够适当组合而应用。除此之外,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而适当变形后实施。
本申请基于2012年9月28日申请的特愿2012-217099。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11)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无线基站和构成为能够与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进行协作多点发送接收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基站包括:发送部,将规定了预定的速率匹配模式的比特信息包含在下行控制信息中而发送给用户终端,
所述用户终端包括:接收部,接收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以及处理部,基于规定了所述速率匹配模式的比特信息而进行速率匹配,
作为所述速率匹配模式,从利用MBSFN子帧或者新载波类型的多个无线基站进行发送时的小区固有参考信号模式以及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模式的组合汇集在预定比特中而规定,
所述处理部除了所述比特信息之外,还基于所述无线基站的子帧结构以及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模式而进行速率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收部接收到所述预定比特的情况下,所述处理部确定利用MBSFN子帧或者新载波类型的无线基站,基于从利用MBSFN子帧或者新载波类型的所述无线基站发送的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模式而进行速率匹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作为所述速率匹配模式,与利用常规子帧的各无线基站对应的小区固有参考信号模式以及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模式的组合分别被不同的比特规定,且所述接收部接收到该比特的情况下,所述处理部基于由该比特表示的无线基站的子帧结构而决定小区固有参考信号模式,且决定由该比特表示的无线基站的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模式而进行速率匹配。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将进行协作多点发送的多个无线基站的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的资源结构分别通过上位层信令而通知给用户终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基于进行协作多点发送的多个无线基站分别利用的子帧结构以及偏移量,配置所述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的资源结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配置干扰测定用参考信号的资源结构,使得在进行协作多点发送的多个无线基站中、任意无线基站之间的干扰测定用参考信号模式相同。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配置干扰测定用参考信号的资源结构,使得对在进行协作多点发送的多个无线基站中、任意的无线基站中的MBSFN子帧或者新载波类型不分配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配置干扰测定用参考信号的资源结构,使得在进行协作多点发送的多个无线基站中、利用MBSFN子帧或者新载波类型的无线基站的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的资源成为利用常规子帧的无线基站的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的资源的子集。
9.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是多个无线基站和构成为能够与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进行协作多点发送接收的用户终端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基站包括将规定了预定的速率匹配模式的比特信息包含在下行控制信息中而发送给用户终端的步骤,
所述用户终端包括接收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步骤以及基于规定了所述速率匹配模式的比特信息而进行速率匹配的步骤,
作为所述速率匹配模式,从利用MBSFN子帧或者新载波类型的多个无线基站进行发送时的小区固有参考信号模式以及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模式的组合汇集在预定比特中而规定,
所述用户终端除了所述比特信息之外,还基于所述无线基站的子帧结构以及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模式而进行速率匹配。
10.一种用户终端,多个无线基站和构成为能够与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进行协作多点发送接收,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部,接收包括规定了预定的速率匹配模式的比特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以及
处理部,基于规定了所述速率匹配模式的比特信息而进行速率匹配,
作为所述速率匹配模式,从利用MBSFN子帧或者新载波类型的多个无线基站进行发送时的小区固有参考信号模式以及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模式的组合汇集在预定比特中而规定,
所述处理部除了所述比特信息之外,还基于所述无线基站的子帧结构以及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模式而进行速率匹配。
11.一种无线基站,用于包括多个无线基站和构成为能够与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进行协作多点发送接收的用户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部,基于调度结果而选择预定的速率匹配模式,且生成包括规定了所述速率匹配模式的比特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
选择部,基于进行协作多点发送的多个无线基站分别利用的子帧结构以及偏移量,选择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的资源结构;以及
发送部,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以及所述干扰估计用参考信号的资源结构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
CN201380048966.6A 2012-09-28 2013-08-16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 Pending CN1046629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7099A JP6121124B2 (ja) 2012-09-28 2012-09-28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基地局
JP2012-217099 2012-09-28
PCT/JP2013/072007 WO2014050350A1 (ja) 2012-09-28 2013-08-16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基地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2954A true CN104662954A (zh) 2015-05-27

Family

ID=50387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8966.6A Pending CN104662954A (zh) 2012-09-28 2013-08-16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634808B2 (zh)
EP (1) EP2903335A4 (zh)
JP (1) JP6121124B2 (zh)
CN (1) CN104662954A (zh)
MX (1) MX2015003875A (zh)
WO (1) WO201405035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1768A (zh) * 2015-09-25 2018-06-08 夏普株式会社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9314963A (zh) * 2016-06-17 2019-02-0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565858A (zh) * 2016-08-10 2019-04-0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用户装置及信号发送方法
CN111294968A (zh) * 2019-01-11 2020-06-16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335283A (zh) * 2018-05-10 2021-02-0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93654A1 (en) * 2012-08-03 2014-02-05 Alcatel Lucent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modes
US9596067B2 (en) * 2012-09-16 2017-03-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WO2014142571A1 (ko) * 2013-03-13 2014-09-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상태정보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GB2512653B (en) * 2013-04-05 2018-04-11 Broadcom Corp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EP3169006B1 (en) * 2014-07-07 2023-04-19 LG Electronics Inc.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in unlicensed ban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6069144A1 (en) * 2014-09-24 2016-05-0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hannel usage indica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for lte operation in unlicensed bands
WO2016049810A1 (en) * 2014-09-29 2016-04-07 Ne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s for signaling transmission in unlicensed band
JP6757323B2 (ja) * 2015-09-01 2020-09-1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708016B2 (en) * 2015-12-14 2020-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s for estimating mixed interference
CN113381848A (zh) * 2016-02-05 2021-09-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端到端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KR20180013660A (ko) 2016-07-29 2018-02-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상태 정보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KR102164967B1 (ko) * 2017-01-06 2020-10-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2320439B1 (ko) * 2017-03-08 2021-11-0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및 데이터 정보 자원 매핑 방법 및 장치
WO2018203650A1 (ko) 2017-05-01 2018-1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을 할당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1939298B1 (ko) 2017-06-09 2019-01-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신호를 수신 또는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8227391A1 (en) * 2017-06-13 2018-12-20 Nec Corporation Methods,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devices and apparatuses for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EP3639452B1 (en) 2017-06-14 2022-08-31 Ntt Docomo, Inc. Method of frequency resource allocation
KR101915997B1 (ko) 2017-06-15 2018-11-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동기 신호 블록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211898B2 (en) * 2017-06-26 2019-02-1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onfigurable beam failure event design
US11595982B2 (en) * 2019-05-13 2023-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ra-device collision handling
WO2022150180A1 (en) * 2021-01-07 2022-07-14 Apple Inc. Channel state feedback for enhanced dynamic spectrum sharing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18121A1 (en) * 2009-08-14 2011-02-1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Improvements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CN102111246A (zh) * 2011-01-12 2011-06-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2239649A (zh) * 2008-12-02 2011-11-09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下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
WO2011140264A1 (en) * 2010-05-04 2011-1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us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s
US20110317657A1 (en) * 2010-06-24 2011-12-29 Nokia Siemens Network Oy Change of rate matching modes in presence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WO2011163201A1 (en) * 2010-06-21 2011-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 matching for data and control channe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318387A (zh) * 2009-06-19 2012-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编码方法
CN102546134A (zh) * 2011-12-29 2012-07-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基于增强phich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60303A (ko) * 2011-08-12 2014-05-19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무선 네트워크들에서의 간섭 측정
US8964632B2 (en) * 2012-02-03 2015-02-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channel estimation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9649A (zh) * 2008-12-02 2011-11-09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下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
CN102318387A (zh) * 2009-06-19 2012-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编码方法
WO2011018121A1 (en) * 2009-08-14 2011-02-1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Improvements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WO2011140264A1 (en) * 2010-05-04 2011-1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us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s
WO2011163201A1 (en) * 2010-06-21 2011-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 matching for data and control channe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10317657A1 (en) * 2010-06-24 2011-12-29 Nokia Siemens Network Oy Change of rate matching modes in presence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CN102111246A (zh) * 2011-01-12 2011-06-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2546134A (zh) * 2011-12-29 2012-07-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基于增强phich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TT: "Discussion on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mechanism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9》 *
ZTE: "Downlink control signaling for CoMP",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0》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1768A (zh) * 2015-09-25 2018-06-08 夏普株式会社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9314963A (zh) * 2016-06-17 2019-02-0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314963B (zh) * 2016-06-17 2023-05-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565858A (zh) * 2016-08-10 2019-04-0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用户装置及信号发送方法
CN112335283A (zh) * 2018-05-10 2021-02-0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1294968A (zh) * 2019-01-11 2020-06-16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72694A (ja) 2014-04-21
US9634808B2 (en) 2017-04-25
MX2015003875A (es) 2015-07-17
WO2014050350A1 (ja) 2014-04-03
US20150256307A1 (en) 2015-09-10
EP2903335A1 (en) 2015-08-05
JP6121124B2 (ja) 2017-04-26
EP2903335A4 (en) 2016-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62954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
CN103250367B (zh) 基站装置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JP5743965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03168489B (zh)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信令通知方法以及基站装置
CN103250455B (zh)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4380641B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EP2866492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base station device, user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4272808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3918204A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干扰测定方法
CN103931234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509189A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信道状态信息测定方法
CN104770003A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
CN103155671A (zh) 信令通知方法、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WO2014073375A1 (ja)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JP6212188B2 (ja)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CN103918297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704873A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221455A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2948175A (zh)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3370977A (zh)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4205926A (zh) 无线通信系统、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3931233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5103602A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3262629B (zh)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3918305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301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