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80792A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80792A
CN104380792A CN201380032318.1A CN201380032318A CN104380792A CN 104380792 A CN104380792 A CN 104380792A CN 201380032318 A CN201380032318 A CN 201380032318A CN 104380792 A CN104380792 A CN 1043807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community
comp
rate
rate ma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23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永田聪
李明菊
云翔
陈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3807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807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22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using geographical location information, e.g. messages transmitted or received in proximity of a certain spot or are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04L1/0013Rate matching, e.g. puncturing or repetition of code symb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4Negotiation of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5Timing of allocation when channel conditions ch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7Timing of allocation when data requirements ch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04L51/043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using or handling presence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即使在应用CoMP发送接收技术的情况下也高效地信令通知速率匹配所需的信息。对CoMP发送进行调度,其中该CoMP发送是指多个无线基站装置(eNB)成为发送点而对用户终端(UE)进行协作多点发送;基于必要的速率匹配模式与CoMP发送的发送方式对应而被映射到比特数据的表,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生成编入了速率匹配模式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对用户终端(UE)发送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且发送物理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以及在用户终端(UE)中基于与无线基站装置(eNB)同一内容的表,确定被编入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速率匹配模式。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中,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数据速率为目的,通过采用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或HSU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基于W-CDMA(宽带码分多址)的系统的特征。关于该UMTS网络,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而研究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非专利文献1)。
第三代的系统利用大致5MHz的固定频带,能够在下行线路中实现最大2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另一方面,在LTE的系统中,利用1.4MHz~20MHz的可变频带,能够实现下行线路中最大300Mbps以及上行线路中最大75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此外,在UMTS网络中,以进一步的宽带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还研究例如被称为LTE Advanced或者LTE Enhancement(以下,记为“LTE-A”)的LTE系统的后继系统。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R25.912(V7.1.0),“Feasibility study for EvolvedUTRA and UTRAN”,Sept.200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对于LTE系统,作为有望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的技术之一,提出了小区间正交化。例如,在LTE-A系统中,上下链路都通过正交多址而实现小区内的正交化。即,在下行链路中,在频域中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之间进行正交化。小区间与W-CDMA同样地,基于一个小区频率重复而实现干扰随机化。
在LTE-A(Rel.11)中,作为用于实现小区间正交化的技术,正在研究导入协作多点发送接收(CoMP: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技术。在该CoMP发送接收技术中,多个小区协作而对一个或者多个用户终端UE进行发送接收的信号处理。通过应用这样的CoMP发送接收技术,期待改善尤其位于小区边缘的用户终端UE的吞吐量特性。
在CoMP发送中,有从多个小区同时对一个用户终端UE发送共享数据信道的联合发送(Joint Transmission)、动态地切换对于用户终端UE的发送小区而发送数据的DPS(动态点选择,Dynamic Point Selection)这样的多个发送方式。在这些JT或者DPS中,协作进行数据发送的小区被称为CoMP组(set)。
接收进行了CoMP发送的数据的用户终端UE为了微调接收数据的比特率(bit rate)而需要进行速率匹配(Rate matching)。这里,速率匹配是指,对传输信道的解码比特进行重复处理或者穿孔删除(Puncturing)处理。在该情况下,在构成CoMP组的各小区中,被分配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的资源元素(RE)的配置(更具体地说,数目以及位置)不同。
例如,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能够对每个小区设定不同的码元数(子帧的开头的1个OFDM码元~3个OFDM码元)。因此,被分配PDSCH的RE的数目根据PDCCH的码元数而增减。此外,CRS(公共参考信号,Common Reference Single)基于小区ID(小区索引),所设定的RE的位置变化。因此,被分配PDSCH的RE的位置根据构成CoMP组的小区的小区ID而变化。
在用户终端UE中,为了适当地进行速率匹配,需要对构成CoMP组的每个小区,识别被分配PDSCH的RE(PDSCH的分配区域)。因此,无线基站装置优选对用户终端UE通知包含用于识别每个小区的PDSCH的分配区域的信息在内的、速率匹配所需的信息(速率匹配信息)。但是,速率匹配信息对应于CoMP方式而变化。因此,应对用户终端UE通知的速率匹配信息变得复杂。并且,在CoMP发送中,还能对不同的频带设定另外的CoMP组。该情况下,应对用户终端UE通知的速率匹配信息变得更复杂。
本发明鉴于这一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应用CoMP发送接收技术的情况下也能够高效地信令通知速率匹配所需的信息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是,包括分别形成小区的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和经由无线链路而连接到所述各无线基站装置的用户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具有:调度器,对CoMP发送进行调度,该CoMP发送是指与其他的无线基站装置一起成为发送点而对所述用户终端进行协作多点发送;生成部,基于必要的速率匹配模式与CoMP发送的发送方式对应而被映射到比特数据的表,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生成编入了所述速率匹配模式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发送部,发送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且发送物理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所述用户终端具有:接收部,接收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且从进行CoMP发送的所有的无线基站装置接收所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判定部,基于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同一内容的表,确定被编入在接收到的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所包含的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所述速率匹配模式;以及速率匹配部,利用已确定的所述速率匹配模式而进行所述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的速率匹配。
本发明的无线基站装置是,用户终端经由无线链路而连接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具有:调度器,对CoMP发送进行调度,该CoMP发送是指与其他的无线基站装置一起成为发送点而对所述用户终端进行协作多点发送;生成部,基于必要的速率匹配模式与CoMP发送的发送方式对应而被映射到比特数据的表,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生成编入了所述速率匹配模式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发送部,发送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且发送物理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
本发明的用户终端是,经由无线链路连接到分别形成小区的多个无线基站装置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具有:接收部,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接收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且从进行CoMP发送的所有的所述无线基站装置接收物理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判定部,基于预先准备的表,确定在接收到的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所包含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编入的速率匹配模式;以及速率匹配部,利用已确定的所述速率匹配模式而进行所述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的速率匹配,所述表中,必要的速率匹配模式与CoMP发送的发送方式对应而被映射到比特数据。
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是,包括分别形成小区的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和经由无线链路而连接到所述各无线基站装置的用户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具有:对CoMP发送进行调度的步骤,其中该CoMP发送是指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成为发送点而对所述用户终端进行协作多点发送;基于必要的速率匹配模式与CoMP发送的发送方式对应而被映射到比特数据的表,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生成编入了所述速率匹配模式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步骤;发送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且发送物理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的步骤;以及在所述用户终端中基于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同一内容的所述表,确定被编入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所述速率匹配模式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应用CoMP发送接收技术的情况下也能够高效地信令通知速率匹配所需的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CoMP发送接收(协作多点发送接收)技术的说明图。
图2是应用CoMP发送接收技术时的速率匹配对象的说明图。
图3是包含MBSFN或者新载波(New carrier)类型的小区而进行联合发送时的速率匹配对象的说明图。
图4是用于说明系统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5是交叉载波调度(cross carrier scheduling)的概念以及用于它的DCI格式以及CIF表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CoMP候选小区为三个时的速率匹配表的一例的图。
图7表示在去除特定的小区的CRS引起的干扰的同时从其他协作小区发送PDSCH时的帧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调度后所生成的速率匹配表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限定于特定的CoMP发送方式(CoMP发送(DPS))的速率匹配表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限定于特定的CoMP发送方式(CoMP发送(JT))的速率匹配表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CoMP候选小区为两个时的速率匹配表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限定于特定的CoMP发送方式的速率匹配表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在应用CoMP以及CA的环境下通过RRC信令所通知的控制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14是分配给应用CoMP以及CA的环境下的小区的小区索引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包含扩展的CIF的速率匹配表的一例的图。
图16是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的说明图。
图17是无线基站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18是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19是无线基站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20是用户终端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说明在LTE-A(Rel.11)中正在研究导入的CoMP发送接收技术。图1是用于说明CoMP发送接收(协作多点发送接收)技术的图。
图1A是CoMP发送之一的联合发送(以下,适当称为“CoMP发送(JT)”)的概念图。如图1A所示,在联合发送中,在一个子帧中,对于一个用户终端UE从多个小区同时发送相同的共享数据信道(PDSCH)。例如,用户终端UE在一个子帧内,从小区0、小区1以及小区2的所有发送小区接收PDSCH。该情况下,用户终端UE基于小区0、小区1以及小区2中共享的PDCCH,接收从小区0、小区1以及小区2联合发送的PDSCH。
图1B是CoMP发送之一的DPS(以下,适当称为“CoMP发送(DPS)”)的概念图。如图1B所示,在DPS中,动态地切换对于一个用户终端UE的发送小区而发送PDSCH。该情况下,用户终端UE基于从小区0、小区1以及小区2分别发送的PDCCH,接收从小区0、小区1以及小区2分别发送的PDSCH。
已确认这些CoMP发送接收技术对于改善存在于小区边缘的用户终端UE的吞吐量是有效的。无线基站装置eNB使得从用户终端UE反馈各小区的质量信息。并且,无线基站装置eNB求出每个小区的质量信息(例如,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或者SI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的差。
当小区间的质量信息的差为预先决定的阈值以下时(即,小区间的质量差小时),无线基站装置eNB判断为用户终端UE存在于小区边缘。该情况下,无线基站装置eNB应用CoMP发送。另一方面,当小区间的质量信息的差超过阈值时(即,小区间的质量差大时),由于接近形成其中一个小区的无线基站装置eNB,因而无线基站装置eNB判断为用户终端UE存在于接收质量高的小区的中央附近。该情况下,即便不应用CoMP发送也能够维持高的接收质量。
另外,在应用CoMP发送的情况下,用户终端UE将多个小区的每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至无线基站装置eNB(服务小区的无线基站装置eNB)。另一方面,在不应用CoMP发送的情况下,用户终端UE将服务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至无线基站装置eNB。
如上所述,接收进行了CoMP发送的数据的用户终端UE,对接收数据进行速率匹配。这里,参照图2说明在应用CoMP发送接收技术时的速率匹配的对象。在图2A中,示出了构成CoMP组的各小区(小区0~小区2)的子帧的帧结构的一例。在图2B中,示出了从图2A所示的小区0以及小区1联合发送时的速率匹配对象。另外,在图2所示的子帧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频率。在图3中也同样。
如图2A所示,在小区0~小区2的子帧中,被分配PDCCH的区域(PDCCH的分配区域)分别不同。在图2A中示出了,作为PDCCH的分配区域而在小区0中被分配第1OFDM(正交频分多址)码元、在小区1中被分配第1、第2OFDM码元、在小区3中被分配第1~第3OFDM码元的情况。此外,在小区0~小区2的子帧中,根据小区ID而在不同的RE中配置了CRS。PDSCH被分配至小区0~小区2的子帧中没有配置PDCCH以及CRS的RE中。即,PDSCH的分配区域按构成CoMP组的每个小区而不同。
在从各小区接收数据的情况下,用户终端UE将各小区的子帧中被分配了PDSCH的RE作为对象而进行速率匹配。例如,在从小区0接收数据的情况下,用户终端UE将被分配PDCCH的RE(第1OFDM码元的RE)和被分配CRS的RE以外的RE作为对象而进行速率匹配。另外,在从小区1、小区2接收数据的情况下也同样。
这里,考虑成为在从小区0以及小区1对用户终端UE进行联合发送时的速率匹配对象的PDSCH。在从小区0以及小区1进行联合发送时,如图2B所示,PDSCH在小区0以及小区1的任一个小区中都被分配至未分配PDCCH以及CRS的RE中。因此,用户终端UE将被分配PDCCH的RE(第1OFDM码元以及第2OFDM码元的RE)和被分配CRS的RE以外的RE作为对象而进行速率匹配。
另外,在LTE(Rel.9)中导入了作为实现广播型发布的载体服务的MBMS(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在该MBMS中,支持MBSFN(MBMS单频网络,MBMS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发送方式。该MBSFN发送方式是,通过由构成网络的多个无线基站装置eNB一起同步发送同一信号,从而用户终端UE能够对从各无线基站装置eNB发送的信号进行RF(无线频率,Radio Freaquency)合成的方式。
此外,在Rel.11以后的LTE系统中,作为帧结构,正在研究在子帧中不具有现有的PDCCH的分配区域的载波类型(New Carrier)。在该新载波类型的子帧中,设想不分配CRS,而对所有的RE分配PDSCH。另外,该新载波类型的子帧也能够称为附加载波(Additional carrier)类型的子帧。
这里,参照图3说明包含应用MBSFN或者新载波类型的小区而进行联合发送时的速率匹配的对象。图3是包含MBSFN或者新载波类型的小区而进行联合发送时的速率匹配对象的说明图。在图3A中示出了MBSFN子帧的帧结构。在图3B中示出了新载波类型子帧的帧结构。图3C示出了成为在包含MBSFN的子帧或者新载波类型的小区而进行联合发送时的速率匹配对象的PDSCH。
在MBSFN子帧中,如图3A所示,作为PDCCH的分配区域,决定了从子帧的开头起最大2个OFDM码元。在图3A中示出了1个OFDM码元被指定为PDCCH的分配区域的情况。此外,在MBSFN子帧中,PDCCH的分配区域以外的RE被决定为PDSCH的分配区域。并且,在该PDSCH的分配区域中不会被分配CRS。因此,在MBSFN子帧中,能够对第2OFDM码元或者第3OFDM码元以后的所有的RE分配PDSCH。
另外,在构成无线帧的子帧#0~#9中,MBSFN子帧被选择性地设定在除子帧#0、#4、#5以及#9以外的子帧中。即,无线基站装置eNB能够对子帧#1~#3、#6~#8选择性地设定MBSFN子帧。
另一方面,在新载波类型子帧中,设想如图3B所示,不设置PDCCH的分配区域且不分配CRS。因此,在新载波类型子帧中,能够对子帧所包含的所有的RE分配PDSCH。
这里,假设对小区2设定了这些MBSFN子帧或者新载波类型子帧。并且,说明成为在从该小区2以及图2所示的小区1对用户终端UE进行联合发送时的速率匹配对象的PDSCH。在从小区1以及小区2进行联合发送时,如图3C所示,PDSCH在小区1以及小区2的任一个小区中均被分配至未分配PDCCH以及CRS的RE中。该情况下,在小区2的MBSFN子帧以及新载波类型子帧中,在2个OFDM码元以后的RE中未被分配PDCCH以及CRS。因此,在小区1的子帧中被分配了PDSCH的RE成为速率匹配的对象。
另外,在LTE-A(Rel.10)中,作为捆绑频带不同的多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而用于频带扩展的技术,采用了载波聚合(CA:CarrierAggrigation)。此外,在LTE-A(Rel.10)中,在通过CA利用多个CC的情况下,对于多个CC(一个主小区+最大4个副小区)的PDSCH采用了从一个主小区的PDCCH进行调度的交叉载波调度。另外,通过PDCCH发送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细节作为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格式而决定。
在应用交叉载波调度的情况下,在主小区中PDCCH的分配区域(从开头OFDM码元起最大3个OFDM码元为止的无线资源)中被分配副小区的PDCCH的DCI。该情况下,为了能够识别是用于接收哪个小区的PDSCH的PDCCH,在DCI中规定了表示小区索引的CIF(小区索引字段,Cell IndexField)。
这里,考虑在图4A所示的系统结构(HetNeT环境)中应用CA的情况。在图4A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着具有宽范围的覆盖范围区域的宏小区(小区0)、和在宏小区(小区0)的覆盖范围区域内具有局部的覆盖范围区域的微微小区(小区1)。另外,由于微微小区(小区1)的发送功率小于宏小区(小区0),因此也能够称为小功率小区。这里,假设如图4B所示,对宏小区(小区0)分配频带1,对微微小区(小区1)分配与频带1不同的频带2。
在图4A所示的系统结构中,用户终端UE首先为了确立通信(RRC连接(RRC Connection)),对主小区(P小区(Pcell))中的无线基站装置eNB通知自身的终端能力(UE Capability)。主小区的无线基站装置eNB基于所通知的终端能力而掌握要连接的用户终端UE的通信能力。这里,当用户终端UE对应于CA且利用多个CC进行通信时,无线基站装置eNB将包含以下的5个信息的控制信息通过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来通知。
·副小区(S小区(Scell))索引
·物理小区ID以及下行链路载波频率
·CRS端口号
·MBSFN子帧结构以及子帧偏移
·PDSCH开始码元
在对于多个小区(小区0、小区1)的PDSCH从一个小区(小区0)进行调度的情况下(交叉载波调度),如图5A所示,能够利用成为副小区的小区0的PDCCH用资源来发送对于从各小区发送的PDSCH的PDCCH(DCI)。
在交叉载波调度中,需要识别被集中到副小区的PDCCH用资源而发送的多个小区的PDCCH(DCI)是哪个小区的PDCCH。因此,用于识别PDCCH对应的小区的CIF被附加到各小区的PDCCH的DCI。由此,用户终端UE能够根据构成CIF的比特信息来识别PDCCH对应的小区。
即,在无线基站装置eNB和用户终端UE中保持如图5C所示的公共的CIF表,并且能够基于从无线基站装置eNB通知的CIF的比特信息而确定PDCCH的小区。图5B是PDCCH中包含的DCI格式的概念图,示出了表示CA中的小区的比特数据在CIF中描述的样子。另外,如图5所示,CIF中被分配了3比特。
例如,根据图5C所示的CIF表,在接收到的PDCCH的DCI所包含的CIF中指定了比特信息(000)的情况下,用户终端UE能够识别该PDCCH是用于接收小区0的PDSCH的PDCCH。另一方面,在接收到的PDCCH的DCI所包含的CIF中指定了比特信息(001)的情况下,用户终端UE能够识别该PDCCH是用于接收小区1的PDSCH的PDCCH。
如上所述,在应用CoMP发送接收技术的情况下,用户终端UE为了微调接收数据的比特率而需要进行速率匹配。因此,无线基站装置eNB优选通知速率匹配所需的信息(速率匹配信息)。但是,尚未制定对于用户终端UE的速率匹配信息的通知。本发明人们着眼于即使在应用CoMP发送接收技术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对PDCCH规定的DCI而能够将速率匹配信息通知给用户终端UE,并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要点在于,在应用CoMP发送接收技术的情况下,在无线基站装置eNB中,基于必要的速率匹配模式与CoMP发送方式对应而被映射到比特数据的速率匹配表,对PDCCH生成编入了速率匹配模式的DCI,在发送该PDCCH的同时发送PDSCH,在用户终端UE中基于与无线基站装置eNB同一内容的速率匹配表来确定编入DCI的速率匹配模式。
根据本发明,包含编入了与CoMP发送方式对应的速率匹配模式的DCI在内的PDCCH被发送到用户终端UE。并且,基于与无线基站装置eNB同一内容的速率匹配表来确定编入DCI的速率匹配模式。因此,即使在应用CoMP发送接收技术的情况下,也能够高效地信令通知速率匹配所需的信息。
以下,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在图1所示的系统结构中,用户终端UE首先为了确立控制信道(RRC连接),对主小区(服务小区,小区0)中的无线基站装置eNB通知自身的终端能力(UE Capability)。此外,用户终端UE将已生成的信道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反馈到无线基站装置eNB。
无线基站装置eNB基于所通知的终端能力,掌握要连接的用户终端UE的通信能力。当用户终端UE对应于CoMP发送接收的情况下,无线基站装置eNB通过RRC(无线资源控制)协议的控制信号将测量候选小区通知给用户终端UE。在图1所示的系统结构的情况下,作为测量候选小区而通知小区0~小区2的三个小区。用户终端UE测定各测量候选小区的RSRP等,并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将测量报告(测定报告)结果报告给无线基站装置eNB。
无线基站装置eNB基于测量报告结果,从测量候选小区中决定CoMP候选小区。在该CoMP候选小区中包含表示在CoMP发送(DPS)中成为发送点(TP:Transmission Point)的各个协作小区、以及在CoMP的联合发送(JT)中成为发送点(TP)的多个小区的组合的CoMP组。并且,无线基站装置eNB生成将CoMP候选小区中的各个协作小区(包含服务小区)以及与CoMP组对应的速率匹配信息和构成CIF的比特信息建立了关联的速率匹配表。
在该速率匹配表中,速率匹配信息作为速率匹配模式而描述。另外,该速率匹配表例如通过RRC信令对用户终端UE进行信令通知。由此,在无线基站装置eNB和用户终端UE之间共享速率匹配表。另外,关于从无线基站装置eNB向用户终端UE的信令通知,不限于RRC信令。例如,也可以通过利用广播信号(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而发送的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或者复用到数据信道的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来传送,也可以通过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信号来传送。此外,也可以利用PDCCH来发送。
这里,说明CoMP候选小区(小区0~小区2)为三个时的速率匹配表的一例。图6是表示CoMP候选小区为三个时的速率匹配表的一例的图。在图6所示的速率匹配表中,与构成CIF的比特信息相关联地,注册了作为速率匹配信息的速率匹配模式以及CoMP发送方式。另外,在CoMP发送方式中,将在选择联合发送时利用MBSFN子帧或者新载波类型子帧而发送PDSCH的发送点(TP)表示在括号内。
参照图2以及图3说明图6所示的速率匹配模式(以下,适当省略为“模式”)。另外,这里假设作为CoMP候选小区的小区0~小区2的子帧具有图2所示的帧结构。模式“TP0”是,将图2所示的小区0的PDSCH的分配区域设为速率匹配对象的模式。同样地,模式“TP1”、“TP2”是,分别将图2所示的小区1、小区2的PDSCH的分配区域设为速率匹配对象的模式。
此外,模式“TP0和TP1”是,将图2B所示的PDSCH的分配区域设为速率匹配对象的模式。即,在小区0以及小区1的任一个中都是未分配PDCCH以及CRS的资源被设为速率匹配对象。同样地,模式“TP0和TP2”是,在小区0以及小区2的任一个小区中均将未分配PDCCH以及CRS的资源设为速率匹配对象的模式。模式“TP1和TP2”是,在小区1以及小区2的任一个小区中均将未分配PDCCH以及CRS的资源设为速率匹配对象的模式。
进而,模式“TP0和TP1和TP2”是,在小区0、小区1以及小区2的任一个小区中均将未分配PDCCH以及CRS的资源设为速率匹配对象的模式。模式“无CRS(Non-CRS)”是,将图3A或者图3B所示的PDSCH的分配区域设为速率匹配对象的模式。即,在MBSFN或者新载波类型的任一个小区中均未将分配PDCCH的资源被设为速率匹配对象。
在图6所示的速率匹配表中,模式“TP0”、“TP1”以及“TP2”与构成CIF的比特信息(000)、(001)以及(010)建立了关联。此外,模式“TP0和TP1”、“TP0和TP2”以及“TP1和TP2”与构成CIF的比特信息(011)、(100)以及(101)建立了关联。进而,模式“TP0和TP1和TP2”以及“无CRS”与构成CIF的比特信息(110)以及(111)建立了关联。
在应用CoMP发送(DPS)的情况下,仅从小区0(TP0)发送PDSCH时选择模式“TP0”。另一方面,在应用CoMP发送(JT)的情况下,从小区0(TP0)以及小区1(TP1)发送PDSCH,并且从小区1(TP1)发送MBSFN子帧或者新载波类型子帧时选择模式“TP0”。同样地,在从小区0(TP0)以及小区2(TP2)发送PDSCH,并且从小区2(TP2)发送MBSFN子帧或者新载波类型子帧时选择模式“TP0”。进而,在从小区0(TP0)、小区1(TP1)以及小区2(TP2)发送PDSCH,并且从小区1(TP1)以及小区2(TP2)发送MBSFN子帧或者新载波类型子帧时选择模式“TP0”。关于模式“TP1”、“TP2”也同样。
在应用CoMP发送(JT)的情况下,从小区0(TP0)以及小区1(TP1)发送PDSCH时选择模式“TP0和TP1”。此外,在应用CoMP发送(JT)的情况下,从小区0(TP0)、小区1(TP1)以及小区2(TP2)发送PDSCH,并且从小区2(TP2)发送MBSFN子帧或者新载波类型子帧时选择模式“TP0和TP1”。另一方面,在应用CoMP发送(DPS)的情况下,在去除小区1(TP1)的CRS引起的干扰的同时从小区0(TP0)发送PDSCH时选择模式“TP0和TP1”。与此相反,在去除小区0(TP0)的CRS引起的干扰的同时从小区1(TP1)发送PDSCH时选择模式“TP0和TP1”。关于模式“TP0和TP2”、“TP1和TP2”也同样。
在应用CoMP发送(DPS)的情况下,在去除小区1(TP1)以及小区2(TP2)的CRS引起的干扰的同时从小区0(TP0)发送PDSCH时选择模式“TP0和TP1和TP2”。同样地,在去除小区0(TP0)以及小区2(TP2)的CRS引起的干扰的同时从小区1(TP1)发送PDSCH时、或者在去除小区0(TP0)以及小区1(TP1)的CRS引起的干扰的同时从小区2(TP2)发送PDSCH时选择模式“TP0和TP1和TP2”。
另一方面,在应用CoMP发送(JT)的情况下,在去除小区2(TP2)的CRS引起的干扰的同时从小区0(TP0)以及小区1(TP1)发送PDSCH时选择模式“TP0和TP1和TP2”。同样地,在去除小区1(TP1)的CRS引起的干扰的同时从小区0(TP0)以及小区2(TP2)发送PDSCH时、或者在去除小区0(TP0)的CRS引起的干扰的同时从小区1(TP1)以及小区2(TP2)发送PDSCH时选择模式“TP0和TP1和TP2”。此外,在应用CoMP发送(JT)的情况下,在从小区0(TP0)、小区1(TP1)以及小区2(TP2)发送PDSCH时选择模式“TP0和TP1和TP2”。
在应用CoMP发送(DPS)的情况下,仅从小区0(TP0)通过MBSFN子帧或者新载波类型子帧发送PDSCH时选择模式“无CRS”。同样地,仅从小区1(TP1)或者小区2(TP2)通过MBSFN子帧或者新载波类型子帧发送PDSCH时选择模式“无CRS”。另一方面,在应用CoMP发送(JT)的情况下,在从小区0(TP0)以及小区1(TP1)通过MBSFN子帧或者新载波类型子帧发送PDSCH时选择模式“无CRS”。同样地,从小区0(TP0)以及小区2(TP2)、小区1(TP1)以及小区2(TP2)、或者小区0(TP0)、小区1(TP1)以及小区2(TP2)通过MBSFN子帧或者新载波类型子帧发送PDSCH时选择模式“无CRS”。
这里,具体说明在去除特定的小区的CRS引起的干扰的同时从其他协作小区发送PDSCH时的帧结构。图7是在去除小区0(TP0)的CRS引起的干扰的同时从小区1(TP1)以及小区2(TP2)联合发送PDSCH时的帧结构的说明图。另外,假设图7所示的小区0(TP0)~小区2(TP2)的子帧是通常的子帧。
如图7所示,在从小区1(TP1)以及小区2(TP2)联合发送的情况下,小区0(TP0)的CRS成为被分配给联合发送的子帧的同一RE的PDSCH的干扰。这样的干扰成为信号质量劣化的原因。因此,在图6所示的速率匹配表中,在应用这样的CoMP发送方式的情况下选择模式“TP0和TP1和TP2”。由此,发送数据的容量会缩小,但能够抑制信号质量的劣化。
在将图6所示那样的速率匹配表通知给用户终端UE之后,无线基站装置eNB基于从用户终端UE反馈的CQI而进行调度。该情况下,无线基站装置eNB基于从用户终端UE反馈的CQI,决定要对用户终端UE发送共享数据信道的CoMP发送小区。伴随着该CoMP发送小区的决定,CoMP发送方式也被确定。
此外,无线基站装置eNB判定已决定的CoMP发送小区的子帧是否为MBSFN子帧或者新载波类型子帧。基于该判定结果,无线基站装置eNB选择与CoMP发送方式相应的速率匹配模式。然后,无线基站装置eNB在与CoMP发送方式相应的小区的PDCCH中,生成将与已选择的速率匹配模式对应的比特信息描述在CIF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以下,说明将无线基站装置eNB利用图6所示的速率匹配表而选择的CIF通知给用户终端UE,另一方面,在用户终端UE中基于所通知的CIF而进行速率匹配时的动作。另外,这里,假设用户终端UE通过来自无线基站装置eNB的通知而识别图6所示的速率匹配表。
无线基站装置eNB基于从用户终端UE反馈的CQI而进行调度。该情况下,无线基站装置eNB基于从用户终端UE反馈的CQI,从CoMP候选小区中决定要对用户终端UE发送共享数据信道的CoMP发送小区。这里,假设小区0(TP0)以及小区1(TP1)被决定为CoMP发送小区。即,选择从小区0(TP0)以及小区1(TP1)的联合发送。
接着,无线基站装置eNB判定已决定的CoMP发送小区(小区0以及小区1)的子帧是否为MBSFN子帧或者新载波类型子帧。这里,假设小区0(TP0)的子帧为MBSFN子帧。即,在小区0(TP0)的子帧中未分配CRS。
然后,无线基站装置eNB选择与CoMP发送方式相应的速率匹配模式,并且生成将与该速率匹配模式相应的比特信息描述在CIF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这里,相当于对小区0(TP0)以及小区1(TP1)应用CoMP发送(JT)并且从小区1(TP1)通过MBSFN子帧发送PDSCH的CoMP发送方式。因此,无线基站装置eNB选择图6所示的模式“TP1”。并且,生成将与该模式“TP1”对应的比特信息“001”描述在CIF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无线基站装置eNB通过PDCCH将该DCI发送到用户终端UE。
用户终端UE从无线基站装置eNB接收PDCCH。然后,判定在该PDCCH中包含的DCI的CIF所指定的比特信息。这里,如果检测出在PDCCH中包含的DCI的CIF中指定了比特信息(001),则用户终端UE从速率匹配表中取得与比特信息(001)对应的模式“TP1”。然后,用户终端UE对于来自无线基站装置eNB的接收数据,利用模式“TP1”进行速率匹配。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基站装置eNB中生成对应于CoMP发送方式的速率匹配模式与构成CIF的比特信息建立了关联的速率匹配表,并通知给用户终端UE。然后,选择与对应于CoMP发送方式的速率匹配模式建立了关联的CIF,且包含该CIF的DCI通过PDCCH被发送到用户终端UE。因此,用户终端UE能够根据在PDCCH的DCI中规定的CIF,识别与CoMP发送方式对应的速率匹配信息(速率匹配模式)。因此,即使在应用CoMP发送接收技术的情况下,也能够高效地信令通知速率匹配所需的信息。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通过将在无线基站装置eNB中生成的速率匹配表发送到用户终端UE而共享,并且发送包含指定了在该速率匹配表中注册的CIF的DCI在内的PDCCH,从而信令通知与CoMP发送方式对应的速率匹配模式。但是,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不一定要在无线基站装置eNB中生成速率匹配表。将注册了与CoMP发送方式对应的速率匹配模式的公共的速率匹配表预先在无线基站装置eNB以及用户终端UE中保持。然后,也可以通过发送包含指定了在该速率匹配表中注册的CIF的DCI在内的PDCCH,从而信令通知与CoMP发送方式对应的速率匹配模式。
即,对CoMP发送进行调度,其中,CoMP发送是多个无线基站装置eNB成为发送点而对用户终端UE进行协作多点发送的CoMP发送,并且基于必要的速率匹配模式与CoMP发送的发送方式相对应而被映射到比特数据的速率匹配表,在PDCCH中生成编入了速率匹配模式的DCI,并将该PDCCH与PDSCH一起发送,在用户终端UE中基于与无线基站装置eNB同一内容的速率匹配表来确定被编入DCI的速率匹配模式的内容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此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对于注册在速率匹配表的速率匹配模式,针对以分配了CRS的资源为基准而决定了速率匹配对象的模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关于速率匹配模式,不限于此,能够适当进行变更。例如,也能够注册以PDSCH的开始位置为基准而决定了速率匹配对象的模式。关于这样的速率匹配模式的通知,考虑遵循在服务小区中通知的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的方法、新追加到DCI的方法、以及通过RRC信令来通知PDSCH开始码元的方法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利用在作为CA技术的交叉载波调度中使用的CIF,信令通知与CoMP发送方式相应的速率匹配模式。另外,在进行CoMP发送接收技术中的速率匹配的情况下,需要通过上位层信令(例如,RRC信令)来通知的速率匹配属性。作为实施方式,优选通过在执行CA时由RRC信令来通知的控制信息,通知这样的速率匹配属性。
如上所述,当用户终端UE对应于CA的情况下,无线基站装置eNB通过RRC信令来通知包含以下的5个信息在内的控制信息。
·副小区(S小区)索引(1~4)
·物理小区ID以及下行链路载波频率
·CRS端口号
·MBSFN子帧结构以及子帧偏移
·PDSCH开始码元
通过变更这些控制信息的一部分,能够通知在执行CoMP发送接收技术中的速率匹配时所需的速率匹配属性。例如,无线基站装置eNB通过RRC信令来通知包含以下的4个信息在内的控制信息。
·服务小区(Servcell)索引(1或者2)
·物理小区ID以及下行链路载波频率
·CRS端口号
·PDSCH开始码元
该情况下,不一定需要MBSFN子帧结构以及子帧偏移。即,因为MBSFN子帧结构以及子帧偏移不会对执行速率匹配带来大的影响。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变更或者删除在执行CA时通过RRC信令而通知的控制信息的一部分,从而能够将速率匹配属性通知给用户终端UE。因此,不用大幅变更在执行CA时通知的RRC信令的内容就能够通知速率匹配属性。尤其,由于能够从控制信息中删除不会对执行速率匹配带来较大影响的MBSFN子帧结构以及子帧偏移,因而能够改善相对于发送数据而言控制信号的比例变大的开销。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示出了通过RRC信令来通知在基于从用户终端UE反馈的CQI而进行调度之前生成的速率匹配表的情况。但是,关于生成速率匹配表的定时,不限于进行调度之前,也可以是进行了调度之后。例如,也能够在进行了调度之后生成图6所示的速率匹配表。
此外,在调度之后生成速率匹配表的情况下,也能够生成考虑了调度结果、以及是否为MBSFN子帧(新载波类型子帧)的判定结果(以下,称为“MBSFN子帧等的判定结果”)的速率匹配表。例如,考虑由于调度结果以及MBSFN子帧等的判定结果,需要速率匹配的小区(TP)只有一个的情况。该情况下,不需要用于对两个以上的小区(TP)进行速率匹配的速率匹配模式。
图8是表示调度后生成的速率匹配表的一例的图。在图8所示的速率匹配表中,省略了图6所示的速率匹配表的注册信息中对于两个以上的小区(TP)的速率匹配用的速率匹配模式。具体地说,省略了模式“TP0和TP1”、“TP0和TP2”、“TP1和TP2”、“TP0和TP1和TP2”。在如此省略对于两个以上的小区(TP)的速率匹配用的速率匹配模式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用于将速率匹配表通知给用户终端UE的信息量,能够改善吞吐量特性。
进而,在调度后生成速率匹配表的情况下,还能够生成限定于特定的CoMP发送方式的速率匹配表。该情况下,例如,生成限定于CoMP发送(DPS)的速率匹配表、限定于CoMP发送(JT)的速率匹配表。
图9是表示限定于CoMP发送(DPS)的速率匹配表的一例的图。图10是表示限定于CoMP发送(JT)的速率匹配表的一例的图。在图9所示的速率匹配表中,省略了图6所示的速率匹配表的注册信息中有关联合发送的注册内容。另一方面,在图10所示的速率匹配表中,省略了图6所示的速率匹配表的注册信息中有关DPS的注册内容。在如此仅规定与特定的CoMP发送方式对应的速率匹配模式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用于将速率匹配表通知给用户终端UE的信息量,能够改善吞吐量特性。
进而,在图6中示出了CoMP候选小区为三个时的速率匹配表。但是,CoMP候选小区的数目不限于三个,也能够基于两个CoMP候选小区而生成速率匹配表。图11是表示CoMP候选小区为两个时的速率匹配表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11A中,与图6所示的速率匹配表同样地,示出了在调度前生成的速率匹配表的一例。另一方面,在图11B中,与图8所示的速率匹配表同样地,示出了在调度后生成的速率匹配表的一例。
在图11A所示的速率匹配表中,模式“TP0”以及“TP1”与构成CIF的比特信息(000)以及(001)建立了关联。此外,模式“TP0和TP1”以及“无CRS”与构成CIF的比特信息(010)以及(011)建立了关联。
在应用CoMP发送(DPS)的情况下,仅从小区0(TP0)发送PDSCH时选择模式“TP0”。另一方面,在应用CoMP发送(JT)的情况下,从小区0(TP0)以及小区1(TP1)发送PDSCH并且从小区1(TP1)发送MBSFN子帧或者新载波类型子帧时选择模式“TP0”。关于模式“TP1”也同样。
在应用CoMP发送(JT)的情况下,从小区0(TP0)以及小区1(TP1)发送PDSCH时选择模式“TP0和TP1”。此外,在应用CoMP发送(DPS)的情况下,在去除小区1(TP1)的CRS引起的干扰的同时从小区0(TP0)发送PDSCH时选择模式“TP0和TP1”。与此相反,在去除小区0(TP0)的CRS引起的干扰的同时从小区1(TP1)发送PDSCH时选择模式“TP0和TP1”。
在应用CoMP发送(DPS)的情况下,仅从小区0(TP0)或者小区1(TP1)通过MBSFN子帧或者新载波类型子帧发送PDSCH时选择模式“无CRS”。另一方面,在应用CoMP发送(JT)的情况下,从小区0(TP0)以及小区1(TP1)通过MBSFN子帧或者新载波类型子帧发送PDSCH时选择模式“无CRS”。
在图11B所示的速率匹配表中,省略了图11A所示的速率匹配表的注册信息中对于两个以上的小区(TP)的速率匹配用的速率匹配模式。具体地说,省略了模式“TP0和TP1”。通过如此省略对于两个以上的小区(TP)的速率匹配用的速率匹配模式,能够减少用于将速率匹配表通知给用户终端UE的信息量,能够改善吞吐量特性。
此外,在调度后生成速率匹配表的情况下,也能够与图9或者图10同样地,生成限定于特定的CoMP发送方式的速率匹配表。图12A是表示限定于CoMP发送(DPS)的速率匹配表的一例的图。图12B是表示限定于CoMP发送(JT)的速率匹配表的一例的图。在图12A所示的速率匹配表中,省略了图11A所示的速率匹配表的注册信息中有关联合发送的注册内容。另一方面,在图12B所示的速率匹配表中,省略了图11A所示的速率匹配表的注册信息中有关DPS的注册内容。这样,在仅规定与特定的CoMP发送方式对应的速率匹配模式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用于将速率匹配表通知给用户终端UE的信息量,能够改善吞吐量特性。
在以上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利用在作为CA技术的交叉载波调度中使用的CIF,信令通知与CoMP发送方式相应的速率匹配信息(速率匹配模式)。即,使用原本表示小区索引的CIF而信令通知速率匹配信息。因此,适合不应用CA而仅应用CoMP的环境。
但是,在应用CoMP以及CA的环境下,由于CIF用于通知小区索引,因而无法用于速率匹配信息的信令中。从改善系统整体的吞吐量特性以及信号质量的观点来看,优选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也高效地将速率匹配信息通知给用户终端UE。
在应用CoMP以及CA的环境下,通过RRC信令而通知的小区索引最多需要15个。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变更RRC信令所包含的控制信息(小区索引)的一部分。图13是表示在应用CoMP以及CA的环境下通过RRC信令而通知的控制信息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13中,为了便于说明,示出了在仅应用CA的环境下通过RRC信令而通知的控制信息。
如图13所示,在通过RRC信令而通知的控制信息中包含以下的信息。
·服务小区索引(ServCellIndex)
·副小区索引(SCellIndex)
·副小区的最大值(maxSCell)
·服务小区的最大值(maxServCell)
在仅应用CA的环境下,服务小区索引用于识别服务小区(例如,P小区或者S小区),被分配0~4的数值。副小区索引用于识别副小区,被分配1~4的数值。此外,在副小区的最大值设定了4的数值,在服务小区的最大值中设定了5的数值。
另一方面,在应用CoMP以及CA的环境下,服务小区索引用于识别服务小区以及协作点(例如,P小区或者S小区或者协作点)。在测量尺寸(测量候选小区)为三个(两个)的情况下,该数值被分配0~14(0~10)。副小区索引用于识别副小区或者协作点。其数值在测量尺寸(测量候选小区)为三个(两个)的情况下,被分配1~14(1~10)。
此外,对副小区的最大值设定副小区以及协作点的最大值。其数值在测量尺寸(测量候选小区)为三个(两个)的情况下被分配14(9)。对服务小区的最大值设定服务小区以及协作点的最大值。其数值在测量尺寸(测量候选小区)为三个(两个)的情况下被分配15(10)。
即,在应用CoMP以及CA的环境下,服务小区索引以及副小区索引从3比特被扩展为4比特。这是为了能够识别服务小区以及协作小区(例如,P小区或者S小区或者协作点)的双方。伴随于此,副小区的最大值以及服务小区的最大值也被变更。
图14是分配给应用CoMP以及CA的环境下的小区的小区索引的说明图。在图14中,示出了在左侧的列中配置协作服务小区(CA服务小区)、在中央以及右侧的列中配置CoMP协作点的情况。在协作服务小区中被分配0~4的数值。具体地说,被分配比特信息(0000)、(0001)、(0010)、(0011)、(0100)。另一方面,在CoMP协作点中被分配5~14的数值。具体地说,被分配比特信息(0101)、(0111)、(1001)、(1011)、(1101)、(0110)、(1000)、(1010)、(1100)、(1110)。
该情况下,CC索引被设定为与由后述的扩展CIF的开头3比特所示的服务小区索引相同的值。如此,通过将CC索引和服务索引设定为相同的值,从而不用对在仅应用CA时利用的控制信息施加较大的变更就能够应用。由于服务小区索引的开头3比特与CC索引相同,因而用户终端UE能够根据服务小区索引来掌握CC索引。
关于新追加的协作点,能够根据由RRC信令而通知的下行链路载波频率来掌握协作服务小区。即使在应用CoMP以及CA的环境下,如果追加了某一副小区,则也会从无线基站装置eNB对用户终端UE通知其下行链路载波频率(RRC信令)。例如,假设在最初追加了小区1(比特信息:0001)之后追加小区7(比特信息:0111)。该情况下,由于两者的CC是共同的CC2,因此用户终端UE能够掌握小区1和小区7是相同的CoMP协作小区组。
此外,在应用CA的环境下,CIF用于小区索引的通知。因此,当CIF由3比特构成时,无法用于速率匹配信息的信令。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对构成CIF的比特数进行扩展而设定为6比特。另外,要扩展的比特数不限于3比特,能够适当变更。根据需要可以设为对4比特以上的比特数进行扩展的比特数,也可以设为2比特以下的比特数。
图15是表示包含扩展后的CIF(以下,称为“扩展CIF”)的速率匹配表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15所示的速率匹配表中,示出了表的一部分。在图15所示的速率匹配表中,速率匹配模式以及CoMP发送方式的注册信息与图6所示的速率匹配表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进而,在图15所示的速率匹配表中,为了便于说明,在扩展CIF中,在现有部分的比特信息和扩展部分的比特信息之间示出了连字符(-)。
在图15所示的速率匹配表中,模式“TP0”、“TP1”以及“TP2”与构成CIF的比特信息(000-000)、(000-001)以及(000-010)建立了关联。此外,模式“TP0和TP1”、“TP0和TP2”以及“TP1和TP2”与构成CIF的比特信息(000-011)、(000-100)以及(000-101)建立了关联。进而,模式“TP0和TP1和TP2”以及“无CRS”与构成CIF的比特信息(000-110)以及(000-111)建立了关联。
构成扩展CIF的比特信息中,前一半的3比特表示CC索引,后一半的3比特表示速率匹配信息(速率匹配模式)。在图15中,示出了与服务小区0对应的比特信息(000)。例如,在与服务小区1对应的扩展CIF中,扩展CIF的前一半的3比特中指定比特信息(001)。
在应用CoMP以及CA的环境下,例如若决定了CoMP候选小区,则在无线基站装置eNB中生成图15所示那样的速率匹配表。在将这样的速率匹配表通知给用户终端UE之后,无线基站装置eNB基于从用户终端UE反馈的CQI,决定要对用户终端UE发送共享数据信道的CoMP发送小区(CoMP发送方式)。
此外,无线基站装置eNB判定已决定的CoMP发送小区的子帧是否为MBSFN子帧或者新载波类型子帧。基于该判定结果,无线基站装置eNB选择与CoMP发送方式相应的速率匹配模式。然后,无线基站装置eNB在与CoMP发送方式相应的小区的PDCCH中,生成将与已选择的速率匹配模式对应的比特信息描述在CIF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如此,在应用CoMP以及CA的环境下,在无线基站装置eNB中,生成对应于CoMP发送方式的速率匹配模式与构成扩展CIF的比特信息建立了关联的速率匹配表,并通知给用户终端UE。然后,选择与对应于CoMP发送方式的速率匹配模式建立了关联的扩展CIF,且包含该扩展CIF的DCI通过PDCCH被发送到用户终端UE。因此,用户终端UE能够根据在PDCCH的DCI中规定的扩展CIF,识别与CoMP发送方式对应的速率匹配信息(速率匹配模式)。因此,即使在应用CoMP发送接收技术的情况下,也能够高效地信令通知速率匹配所需的信息。
这里,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图16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的说明图。另外,图16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是包含LTE系统或者超3G的系统。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采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频带为一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作为一体的载波聚合(CA)。此外,该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被称为IMT-Advanced,也可以被称为4G。
如图16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构成为包含各发送点(TP)的无线基站装置(以下,称为“基站装置”)20A、20B、和与该基站装置20A、20B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10。基站装置20A、20B与上位站装置30连接,该上位站装置30与核心网络40连接。此外,基站装置20A、20B通过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而相互连接。用户终端10能够与作为发送点的基站装置20A、20B进行通信。另外,在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不限于此。
用户终端10包含现有终端(Rel.10LTE)以及支持终端(例如,Rel.11LTE),但在以下,只要没有特别的说明则作为用户终端展开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假设与基站装置20A、20B进行无线通信的是用户终端10而进行说明。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对上下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但上行链路的无线接入方式不限于此。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频带(子载波),并对各子载波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按每个终端将系统频带分割为由一个或者连续的资源块组成的频带,多个终端利用相互不同的频带,从而减少终端之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
这里,说明通信信道。下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具有作为用户终端10共享的下行数据信道的PDSCH、和下行L1/L2控制信道(PDCCH、PCFICH、PHICH)。通过PDSCH传输发送数据以及上位控制信息。通过PDCCH传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等。通过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传输用于PDCCH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传输对于PUSCH的HARQ的ACK/NACK。
上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具有作为各用户终端10所共享的上行数据信道的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和作为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通过该PUSCH传输发送数据或上位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包含CQI等))、ACK/NACK等。
参照图1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20的整体结构。另外,基站装置20A、20B具有同样的结构,因此作为基站装置20进行说明。基站装置20包括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部202、发送接收部(通知部)203、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呼叫处理部205、传输路径接口206。通过下行链路从基站装置20被发送到用户终端10的发送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06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204。
在基带信号处理部204中,下行数据信道的信号进行PDCP层的处理、发送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的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接入控制)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立叶反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此外,关于作为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或快速傅立叶反变换等的发送处理。
此外,基带信号处理部204通过广播信道对连接到同一发送点的用户终端10通知用于各用户终端10与基站装置20进行无线通信的控制信息。在用于该发送点中的通信的信息中,例如包含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中的系统带宽、用于生成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信号的根序列的识别信息(根序列索引)等。
发送接收部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部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放大器部202放大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而输出到发送接收天线201。
另一方面,关于通过上行链路从用户终端10被发送到基站装置20的信号,由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部202中被放大,在发送接收部203中进行频率变换而被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204。
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对于通过上行链路接收到的基带信号所包含的发送数据,进行FFT处理、IDFT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解码后的信号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06被转发到上位站装置30。
呼叫处理部2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的呼叫处理、基站装置2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
下面,参照图1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用户终端10包括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部102、发送接收部(接收部)103、基带信号处理部104、应用部105。
关于下行链路的数据,由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部102中被放大,且在发送接收部103中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该基带信号在基带信号处理部104中被实施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在该下行链路的数据内,下行链路的发送数据被转发至应用部105。应用部105进行有关比物理层或MAC层更上位的层的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内,广播信息也被转发至应用部105。
另一方面,上行链路的发送数据从应用部105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104。在基带信号处理部104中进行映射处理、重发控制(HARQ)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DFT处理、IFFT处理。发送接收部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部1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然后,放大器部102放大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而通过发送接收天线101进行发送。
参照图19说明对应于CoMP发送的基站装置的功能块。另外,图19的各功能块主要是涉及图17所示的基带信号处理部204的功能块。此外,图19的功能块图是为了说明本发明而进行了简化的图,假设具备在基带信号处理部204中通常具备的结构。
基站装置20在发送侧具备回程通信部401、上位控制信息生成部402、下行发送数据生成部403、下行控制信息生成部404、RS生成部405、下行发送数据编码/调制部406、下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部407。此外,基站装置20具备下行信道复用部408、IFFT部409、CP附加部410。进而,基站装置20具备接收部411、终端能力判定部412、接收质量判定部413、CQI判定部414、CoMP候选小区决定部415、表生成部416、调度器417。
回程通信部401使得能够通过回程来实现与其他基站的通信。
上位控制信息生成部402生成对于用户终端通过上位层信令(例如,RRC信令)而发送的上位控制信息,并将生成的上位控制信息输出到下行发送数据编码/调制部406。例如,在仅应用CoMP的情况下,上位控制信息生成部402生成包含速率匹配处理所需的速率匹配属性在内的控制信息,在应用CoMP以及CA的情况下,上位控制信息生成部402生成包含已扩展的小区索引等的信息在内的控制信息。
此外,上位控制信息生成部402获取通过后述的表生成部416生成的速率匹配表。然后,上位控制信息生成部402生成包含该速率匹配表的上位控制信息,并输出到下行发送数据编码/调制部406。
下行发送数据生成部403生成下行链路的发送数据,并将该下行发送数据输出到下行发送数据编码/调制部406。另外,作为下行链路的发送数据的用户数据从上位层被提供。
下行控制信息生成部404是构成生成部的部件,利用以DL许可为内容的DCI格式(例如,DCI格式1A等)而生成用于控制PDSCH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在仅应用CoMP的情况下,下行控制信息生成部404基于图6所示那样的速率匹配表的注册内容,生成将与CoMP发送方式相应的速率匹配模式描述在CIF的DCI。此外,在应用CoMP以及CA的情况下,下行控制信息生成部404基于图15所示那样的速率匹配表的注册内容,生成将与CoMP发送方式相应的速率匹配模式描述在CIF的DCI。该情况下,在CIF中还包含CA中的CC索引的信息。这时,附加到DCI上的CIF,基于由后述的表生成部416生成的速率匹配表的注册内容,通过调度器417被指示。
下行发送数据编码/调制部406对于下行发送数据以及上位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以及数据调制,并输出到下行信道复用部408。下行控制信息编码/调制部407对于下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以及数据调制,并输出到下行信道复用部408。
RS生成部405除生成现有的参考信号(CRS、CSI-RS、DM-RS)之外,也可以生成希望信号测定用RS、干扰测定用RS。将这些RS输出到下行信道复用部408。
下行信道复用部408将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参考信号、上位控制信息以及下行发送数据合成而生成发送信号。下行信道复用部408将生成的发送信号输出到IFFT部409。IFFT部409对发送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反变换(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从频域的信号变换为时域的信号。将IFFT后的发送信号输出到CP附加部410。CP附加部410对IFFT后的发送信号附加CP(循环前缀),从而将CP附加后的发送信号输出到图17所示的放大器部202。
接收部411接收来自用户终端的发送信号,从该接收信号中取出终端能力信息(UE Capability)、接收质量信息、信道质量信息(CQI),分别输出到终端能力判定部412、接收质量判定部413、CQI判定部414。
终端能力判定部412基于所通知的用户终端10的终端能力,判定要连接的用户终端10的通信能力。尤其,终端能力判定部412基于所通知的终端能力,判定要连接的用户终端10是否能够对应CoMP或CA。终端能力判定部412将已判定的用户终端10的终端能力输出到CoMP候选小区决定部415。
接收质量判定部413基于测量报告结果,判定测量候选小区的接收质量(例如,RSRP)。接收质量判定部413将已判定的接收质量输出到CoMP候选小区决定部415。
CQI判定部414判定上行/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CQI判定部414将已判定的上行/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输出到调度器417。
CoMP候选小区决定部415基于用户终端10的终端能力以及测量候选小区的接收质量,从测量候选小区中决定CoMP候选小区。另外,在CoMP候选小区中,包含表示在CoMP发送(DPS)中成为发送点的各个协作小区、以及在CoMP发送(JT)中进行联合发送的多个小区的组合的CoMP组。CoMP候选小区决定部415将已决定的CoMP候选小区输出到表生成部416。
表生成部416基于CoMP候选小区而生成速率匹配表。该情况下,表生成部416生成图6所示的速率匹配表等。然后,将已生成的速率匹配表输出到回程通信部401、上位控制信息生成部402以及调度器417。
调度器417基于从用户终端10反馈的CQI,在CoMP候选小区中决定要对用户终端10发送共享数据信道(PDSCH)的CoMP发送小区。这时,调度器417还决定CoMP发送方式。此外,调度器417判定已决定的CoMP发送小区的子帧是否为MBSFN子帧或者新载波类型子帧。例如,是否为MBSFN子帧的判定,通过另一多小区/组播MBSFN实体(Multi-cell/multicast MBSFNEntity)的内容来判定。基于该判定结果以及速率匹配表的注册信息,调度器417选择与CoMP发送方式相应的速率匹配模式。然后,调度器417对下行控制信息生成部404指示表示该速率匹配模式的CIF。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20,通过表生成部416生成对应于CoMP发送方式的速率匹配模式与构成CIF的比特信息建立了关联的速率匹配表。例如,生成的速率匹配表通过RRC信令被通知给用户终端10。然后,在调度器417中选择与对应于CoMP发送方式的速率匹配模式建立了关联的CIF。在下行控制信息生成部404中生成包含所选择的CIF的DCI,并通过下行链路发送到用户终端10。由此,即使在应用CoMP发送接收技术的情况下,也能够高效地信令通知速率匹配所需的信息。
另外,在图19所示的功能块中,说明了速率匹配表416在调度器417进行调度前生成的情况。但是,也能够在调度后生成速率匹配表。该情况下,调度器417从CoMP候选小区决定部415获取CoMP候选小区。然后,根据该CoMP候选小区以及CQI而进行调度。然后,将该调度结果等输出到表生成部416。
在表生成部416中,基于调度结果等而生成速率匹配表。该情况下,表生成部416生成图8所示的速率匹配表等。然后,将已生成的速率匹配表输出到回程通信部401、上位控制信息生成部402以及调度器417。该情况下,由于能够反映调度结果而生成速率匹配表,因而能够减少速率匹配表的信息量。由此,能够减少对用户终端10通知时的信息传输量,能够改善系统的吞吐量特性。
下面,参照图20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10的功能块。另外,图20的各功能块主要是涉及图18所示的基带信号处理部104的功能块。此外,图20所示的功能块是为了说明本发明而简化的功能块,假设具备在基带信号处理部104中通常具备的结构。
用户终端10在接收侧具备CP去除部301、FFT部302、下行信道分离部303、下行控制信息接收部304、下行发送数据接收部305、干扰信号估计部306、信道估计部307、CQI测定部308。
从基站装置20送出的发送信号由图18所示的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并输出到CP去除部301。CP去除部301从接收信号中去除CP,并输出到FFT部302。FFT部302对去除CP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FFT:FastFourier Transform),从时域的信号变换为频域的信号。FFT部302将变换为频域的信号后的信号输出到下行信道分离部303。
下行信道分离部303将下行信道信号分离为下行控制信息、下行发送数据、参考信号(RS)。下行信道分离部303将下行控制信息输出到下行控制信息接收部304、将下行发送数据以及上位控制信息输出到下行发送数据接收部305、将干扰测定用RS输出到干扰信号估计部306、将希望信号测定用RS输出到信道估计部307。
下行控制信息接收部304对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进行解调,并将解调后的DCI输出到下行发送数据接收部305。下行发送数据接收部305利用解调后的DCI对下行发送数据进行解调。该情况下,下行控制信息接收部304作为如下的判定部而发挥作用,即利用速率匹配表来分析在从特定小区接收的PDCCH所包含的DCI的CIF中编入的速率匹配模式,并根据CIF的比特信息来确定速率匹配模式。另外,从下行发送数据所包含的上位控制信息而取得速率匹配表。此外,下行发送数据接收部305作为基于已确定的速率匹配模式而进行速率匹配的速率匹配部发挥作用。
下行发送数据接收部305将下行发送数据所包含的上位控制信息输出到干扰信号估计部306、信道估计部307。另外,下行发送数据接收部305取得在上位控制信息中包含的速率匹配表,并在执行速率匹配时参考。
干扰信号估计部306利用CRS、CSI-RS等的下行参考信号而估计干扰信号。干扰信号估计部306进行干扰信号的估计,能够在所有的资源块中将测定结果平均化。平均化后的干扰信号的估计结果被通知给CQI测定部308。
信道估计部307基于在上位控制信息(或者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发送参数等的信息而确定希望信号测定用RE(CSI-RS资源),并通过希望信号测定用RE来估计希望信号。
信道估计部307将信道估计值通知给CQI测定部308。CQI测定部308基于从干扰信号估计部306通知的干扰估计结果、以及从信道估计部307通知的信道估计结果而算出信道状态(CQI)。在CQI测定部308中算出的CQI作为反馈信息被通知给基站装置20。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10,从基站装置20接收对应于CoMP发送方式的速率匹配模式与构成CIF的比特信息建立了关联的速率匹配表。此外,接收包含由对应于速率匹配模式的比特信息构成的CIF在内的PDCCH。因此,用户终端10能够根据在PDCCH的DCI中规定的CIF,识别与CoMP发送方式对应的速率匹配信息(速率匹配模式)。其结果,即使在应用CoMP发送接收技术的情况下,也能够高效地信令通知速率匹配所需的信息。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在附图中图示的大小或形状等,不限于此,能够在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除此之外,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则能够适当变更而实施。
本申请基于2012年6月26日申请的特愿2012-143501。该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14)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分别形成小区的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和经由无线链路而连接到所述各无线基站装置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具有:调度器,对CoMP发送进行调度,该CoMP发送是指与其他的无线基站装置一起成为发送点而对所述用户终端进行协作多点发送;生成部,基于必要的速率匹配模式与CoMP发送的发送方式对应而被映射到比特数据的表,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生成编入了所述速率匹配模式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发送部,发送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且发送物理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
所述用户终端具有:接收部,接收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且从进行CoMP发送的所有的无线基站装置接收所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判定部,基于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同一内容的表,确定被编入在接收到的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所包含的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所述速率匹配模式;以及速率匹配部,利用已确定的所述速率匹配模式而进行所述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的速率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决定描述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小区识别信息的载波指示字段,
所述生成部基于在所述载波指示字段中描述了表示所述速率匹配模式的比特数据的所述表,生成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具有:表生成部,生成所述表;以及表发送部,将已生成的所述表发送到所述用户终端,所述用户终端具有:表接收部,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接收所述表,所述判定部基于接收到的所述表而确定所述速率匹配模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生成部生成反映了所述调度器的调度结果的所述速率匹配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生成部生成包含在通过预定数以下的发送点来进行CoMP发送时所需的所述速率匹配模式在内的所述速率匹配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生成部生成包含CoMP发送的特定的发送方式所需的所述速率匹配模式在内的所述速率匹配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生成部生成包含与MBSFN(MBMS单频网络)子帧的帧结构相应的所述速率匹配模式在内的所述速率匹配表。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生成部生成包含所述速率匹配模式在内的所述速率匹配表,所述速率匹配模式对应于不具有被分配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的载波类型的子帧的帧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具有:上位控制信息生成部,生成包含所述速率匹配部进行的速率匹配所需的速率匹配属性在内的上位控制信息,
所述上位控制信息生成部变更在应用载波聚合的情况下所指定的所述上位控制信息的一部分,从而生成包含所述速率匹配属性在内的所述上位控制信息。
10.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决定除了描述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小区识别信息之外还描述所述速率匹配模式的扩展载波指示字段,
所述生成部基于在所述扩展载波指示字段中描述了表示所述小区识别信息以及所述速率匹配模式的比特数据的所述表,生成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位控制信息生成部生成对于在应用载波聚合的情况下所指定的小区索引的值进行了扩展的所述上位控制信息。
12.一种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经由无线链路而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具有:
调度器,对CoMP发送进行调度,该CoMP发送是指与其他的无线基站装置一起成为发送点而对所述用户终端进行协作多点发送;生成部,基于必要的速率匹配模式与CoMP发送的发送方式对应而被映射到比特数据的表,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生成编入了所述速率匹配模式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发送部,发送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且发送物理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
13.一种用户终端,经由无线链路连接到分别形成小区的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终端具有:接收部,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接收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且从进行CoMP发送的所有的所述无线基站装置接收物理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判定部,基于预先准备的表,确定在接收到的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所包含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编入的速率匹配模式;以及速率匹配部,利用已确定的所述速率匹配模式而进行所述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的速率匹配,
所述表中,必要的速率匹配模式与CoMP发送的发送方式对应而被映射到比特数据。
14.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用于包括分别形成小区的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和经由无线链路而连接到所述各无线基站装置的用户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具有:
对CoMP发送进行调度的步骤,其中该CoMP发送是指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成为发送点而对所述用户终端进行协作多点发送;基于必要的速率匹配模式与CoMP发送的发送方式对应而被映射到比特数据的表,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生成编入了所述速率匹配模式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步骤;发送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且发送物理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的步骤;以及在所述用户终端中基于与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同一内容的所述表,确定被编入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所述速率匹配模式的步骤。
CN201380032318.1A 2012-06-26 2013-06-24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43807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43501 2012-06-26
JP2012143501A JP2014007670A (ja) 2012-06-26 2012-06-26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PCT/JP2013/067238 WO2014002944A1 (ja) 2012-06-26 2013-06-24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80792A true CN104380792A (zh) 2015-02-25

Family

ID=49783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2318.1A Pending CN104380792A (zh) 2012-06-26 2013-06-24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426819B2 (zh)
EP (1) EP2866492A4 (zh)
JP (1) JP2014007670A (zh)
CN (1) CN104380792A (zh)
WO (1) WO2014002944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1815A (zh) * 2015-08-14 2018-06-0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系统信息广播
CN108353423A (zh) * 2015-11-10 2018-07-3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管理关于上行链路传送的剩余数据块的上行链路资源的分配的方法和布置
CN109673050A (zh) * 2017-10-13 2019-04-2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复用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通信系统
WO2020093215A1 (en) * 2018-11-05 2020-05-14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harq process configuration
CN112219369A (zh) * 2018-04-05 2021-01-1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urllc的紧凑dci
CN113873469A (zh) * 2015-09-24 2021-12-3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以及发送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3761740T3 (fi) * 2012-09-13 2023-09-05 Huawei Tech Co Ltd Viestintämenetelmä, tukiasema, radioviestintäsolmu ja käyttäjälaite
KR102077330B1 (ko) * 2013-05-23 2020-04-0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4852778B (zh) * 2014-02-18 2020-03-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销信息传输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US9794033B2 (en) * 2014-03-14 2017-10-17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opportunistic networking
US9929839B2 (en) * 2014-08-08 2018-03-2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Device, network,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s with fast adaptiv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US10433318B2 (en) 2015-01-12 2019-10-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operating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20160242072A1 (en) * 2015-02-18 2016-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ndling over-sized call setup messages
WO2017182071A1 (en) * 2016-04-20 2017-10-2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Detecting a pulsed signal
US10582397B2 (en) * 2016-11-09 2020-03-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refinement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s during control symbol
KR102164967B1 (ko) * 2017-01-06 2020-10-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0716105B2 (en) * 2017-02-14 2020-07-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and a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and apparatus therefor
KR102320439B1 (ko) * 2017-03-08 2021-11-0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및 데이터 정보 자원 매핑 방법 및 장치
CN108811137B (zh) 2017-05-05 2020-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BR112020027020A2 (pt) * 2018-07-05 2021-04-06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e método de radiocomunicação
JP7264903B2 (ja) * 2018-08-17 2023-04-2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RU2769721C1 (ru) * 2018-08-17 2022-04-05 Нтт Докомо, Инк.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ий терминал и способ радиосвязи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1442A (zh) * 2008-11-20 201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协作多点传输中确定资源映射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93406B1 (en) * 2011-12-16 2016-10-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mapping for physical channel in multiple cell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1442A (zh) * 2008-11-20 201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协作多点传输中确定资源映射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等: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8 R1-120037》", 10 February 2012 *
LG ELECTRONIC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8b R1-121446》", 30 March 2012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1815A (zh) * 2015-08-14 2018-06-0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系统信息广播
CN113873469A (zh) * 2015-09-24 2021-12-3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以及发送方法
CN108353423A (zh) * 2015-11-10 2018-07-3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管理关于上行链路传送的剩余数据块的上行链路资源的分配的方法和布置
US10952185B2 (en) 2015-11-10 2021-03-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allocation of uplink resources regarding remaining data blocks of an uplink transmission
CN108353423B (zh) * 2015-11-10 2021-09-2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管理关于上行链路传送的剩余数据块的上行链路资源的分配的方法和布置
CN109673050A (zh) * 2017-10-13 2019-04-2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复用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9673050B (zh) * 2017-10-13 2022-09-3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复用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12219369A (zh) * 2018-04-05 2021-01-1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urllc的紧凑dci
WO2020093215A1 (en) * 2018-11-05 2020-05-14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harq process configur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66492A1 (en) 2015-04-29
US20150341949A1 (en) 2015-11-26
US9426819B2 (en) 2016-08-23
JP2014007670A (ja) 2014-01-16
WO2014002944A1 (ja) 2014-01-03
EP2866492A4 (en) 2016-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80792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4380641B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JP5743965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JP6121124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08633078B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
CN111585624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4272808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JP602277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CN104770003A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
CN105940708A (zh) 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CN107707342A (zh) 支持演进型节点b间的协作多点的方法
CN103918204A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干扰测定方法
CN103503514A (zh) 信道状态信息通知方法、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JP6212188B2 (ja)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TW201739290A (zh) 用於解調變參考信號傳輸之下行鏈路控制
CN105940707A (zh) 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CN103535097A (zh) 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3718599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无线基站装置以及用户终端
CN109155794A (zh) 对固定用户和移动用户的识别和/或概述
CN104488343A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4205926A (zh) 无线通信系统、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JP5970595B2 (ja) 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9964433A (zh) 用于低时延通信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管理
JP2024512487A (ja) 複数スロット送信上の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多重化についてのタイムライン
CN117769870A (zh) 用于基于pdsch的csi测量的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