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1941A - 空调单元 - Google Patents

空调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1941A
CN101671941A CN200910135369A CN200910135369A CN101671941A CN 101671941 A CN101671941 A CN 101671941A CN 200910135369 A CN200910135369 A CN 200910135369A CN 200910135369 A CN200910135369 A CN 200910135369A CN 101671941 A CN101671941 A CN 1016719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ir
attraction
heat exchange
conden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5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1941B (zh
Inventor
谷口光德
田中优行
植良治
五井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71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19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19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19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4Condens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2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18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with domestic apparatu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单元。在具有吸引导入口及吸引排出口的单元壳体内内置有:位于自吸引导入口到吸引排出口的通风通路中途,用于对循环空气进行除湿并加热的蒸发器及凝结器;用于使制冷剂在上述蒸发器及凝结器中循环的压缩机,蒸发器及凝结器为将相互的散热片并列排列的热交换部,热交换部以使吸引排出口所构成的吸引排出口面与蒸发器或凝结器的开口面之间所成的角度小于直角的方式相对地设置在单元壳体的上述通风通路内。

Description

空调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在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等设备中、用于对循环空气进行空气调节的空调单元。
背景技术
以往的空调单元是利用滚筒式洗涤烘干机内的水槽背部的闲置区(dead space)等而内置在滚筒式洗涤烘干机内的,并与具有送风扇的循环送风路径的中途相连接。由此,在循环送风路径中反复进行下述操作而执行洗涤工序、漂洗工序后的烘干工序,上述操作是指:通过驱动送风扇吸引水槽内的空气而将该空气排出,自空调单元的吸引导入口将该空气导入到空调单元中而用蒸发器除湿、用凝结器加热,从而使该空气成为干燥的高温空气,之后自吸引排出口排出该高温空气,向水槽侧送风从而使该高温空气返回到水槽内,烘干旋转滚筒内的洗涤物。
因此,以往的空调单元在单元壳体内用划分壁划分出通风通路和收容区域,该通风通路位于吸引导入口和吸引排出口之间,设置有蒸发器、凝结器;该收容区域用于收容使制冷剂在蒸发器及凝结器中循环的压缩机。并且,蒸发器及凝结器在通风通路内相互独立且隔开间隔地依次配置在上游侧及下游侧,与从吸引导入口吸引导入后朝向吸引排出口通过的循环空气依次进行热交换,对循环空气进行除湿及加热后将其从吸引排出口吸引排出。另外,该技术内容已公开于日本特开2008-79861号公报中。
但是,在以往那样将蒸发器及凝结器相互独立且隔开间隔地依次配置于上游侧及下游侧而使循环空气通过的结构中,蒸发器及凝结器的设置区域相应于它们之间的隔离空间而大型化。因此,压缩机、蒸发器、凝结器这样的热交换器增大而不利于提高烘干性能。另外,将吸引空气从位于通风通路两端的吸引导入口侧以最短距离流向吸引排出口侧而成的循环空气流导入到蒸发器的散热片间而暂时沿散热片方向约束气流,但在蒸发器和凝结器之间的隔离空间释放对循环空气流的约束。因此,循环空气气流再次向吸引排出口侧靠近,较强地导入到凝结器的吸引排出口侧。并且,在与吸引排出口相反一侧呈现循环空气气流导入较弱的分流倾向,有效面积缩窄,由于蒸发器及凝结器的散热片朝向,从吸引导入口侧以最短距离流向吸引排出口侧的循环空气流的通风阻力变高。另外,热交换效率、烘干效率降低,烘干噪音也变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小蒸发器及凝结器的设置区域、并且有利于提高除湿效率、加热效率、烘干效率的烘干性能的空调单元。
本发明的空调单元在具有循环空气的吸引导入口以及循环空气的吸引排出口的单元壳体内内装有:位于自吸引导入口到吸引排出口的通风通路中途,用于对循环空气进行除湿并加热的蒸发器及凝结器;用于使制冷剂在上述蒸发器及凝结器中循环的压缩机,其中,蒸发器及凝结器为将相互的散热片之间并列排列的热交换部,该热交换部以使吸引排出口所构成的吸引排出口面与蒸发器或凝结器的开口面之间所成的角度小于直角的方式相对地设置在单元壳体的通风通路内。
采用上述结构,利用压缩机的驱动使蒸发器、凝结器接受制冷剂循环而工作,对单元壳体的吸引排出口侧作用吸引力,该吸引力通过通风通路也波及到单元壳体的吸引导入口,从而形成从吸引导入口通过通风通路从吸引排出口排出的循环空气的流动。并且,循环空气通过位于通风通路中途的蒸发器、凝结器被除湿及加热而成为干燥的高温空气被连续送出。特别是蒸发器及凝结器为将相互的散热片并列排列的热交换部,能够避免在蒸发器及凝结器之间产生空间上的浪费,并且能够避免形成导致循环空气的气流向吸引排出口侧分流的隔离空间。另外,通过将蒸发器及凝结器以其开口面与吸引排出口面之间所成的角度呈小于直角的方式相对配置,散热片的朝向相对于从吸引导入口侧以最短距离流向吸引排出口侧的循环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小于直角,对于从吸引导入口侧朝向吸引排出口侧的循环空气来说,与小于直角的量相应地,通过阻力变小。
另外,本发明的空调单元在具有循环空气的吸引导入口以及循环空气的吸引排出口的单元壳体内内置有:位于从吸引导入口到吸引排出口的通风通路中途,用于对循环空气进行除湿并加热的蒸发器及凝结器;用于使制冷剂在上述蒸发器及凝结器中循环的压缩机,其中,蒸发器及凝结器为相互的散热片之间具有微小的热隔离间隙并相互为一体的热交换部,该热交换部以使吸引排出口所构成的吸引排出口面与蒸发器或凝结器的开口面之间所成的角度小于直角的方式相对地设置在单元壳体的通风通路内。
采用上述结构,利用压缩机的驱动使蒸发器、凝结器接受制冷剂循环而工作,对单元壳体的吸引排出口侧作用吸引力,该吸引力通过通风通路也波及到单元壳体的吸引导入口,从而形成从吸引导入口通过通风通路从吸引排出口排出的循环空气的流动。并且,循环空气通过位于通风通路中途的蒸发器、凝结器被除湿及加热而成为干燥的高温空气被连续送出。特别是由于蒸发器及上述凝结器为相互的散热片之间具有微小的热隔离间隙且相互为一体的热交换部,因此更节省空间,且能使循环空气没有分流地一下子通过。另外,通过将蒸发器及凝结器以其开口面与吸引排出口面之间所成的角度呈小于直角的方式相对设置,散热片的朝向相对于从吸引导入口侧以最短距离流向吸引排出口侧的循环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小于直角,对于从吸引导入口侧朝向吸引排出口侧的循环空气来说,与小于直角的量相应地,通过阻力变小。
在上述说明中,另外,单元壳体构成大致长方体形状,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侧设置压缩机的收容区域,将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作为通风通路而与该收容区域划分开,吸引导入口也可以朝上地设于通风通路的顶壁的后部,吸引排出口也可以设于单元壳体的另一端的端部壁的靠前部的位置。
采用上述结构,除了上述之外,单元壳体构成大致长方体形状,在其一端侧设置压缩机的收容区域,在其另一端侧作为通风通路而设置热交换部将与该收容区域划分开,从而收容、配置闲置区较少的热交换设备,吸引导入口位于通风通路的顶壁后部来导入吸引空气,朝向位于单元壳体的另一端的端部壁的靠前部的吸引排出口流动的循环空气的最短距离的流动方向为从通风通路的一端侧后部斜向朝向另一端侧前部的方向。因此,将热交换部以例如与单元壳体的长度方向一致的朝向配置,谋求在前后方向的扁平化等,容易将循环空气的流动方法设定成相对于散热片小于直角。另外,若将热交换部在单元壳体所形成的通风通路中以沿单元壳体及通风通路的长度方向从吸引导入口侧朝向吸引排出口侧地从前部侧斜向后部侧的方式倾斜配置,能将循环空气气流的方向相对于散热片的角度从直角减半,因此能进一步减小热交换部。
在上述说明中,另外,在单元壳体内,也可以利用吸引排出口所构成的吸引排出口面与蒸发器或凝结器的开口面所成的角度,使蒸发器或凝结器的长度为最大。
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利用有效利用了蒸发器或凝结器的单元壳体、通风通路、热交换区域的形状的设置角度,使蒸发器或凝结器的长度为最大。
在本发明的空调单元中,通过如下的热交换部能节省空间而抑制整体大型化,谋求设备的小型化带来的高性能化,谋求提高除湿效率、加热效率。在上述的热交换部中,蒸发器及凝结器的散热片相互间并列排列而使蒸发器及凝结器之间不产生空间上的浪费,且不会形成导致循环空气的气流向吸引排出口侧分流的隔离空间。而且,被吸引导入、吸引排出的循环空气中,从吸引导入口侧以最短距离流向吸引排出口侧的循环空气的流动方向与散热片朝向呈小于直角,相应地减小了通过阻力,提高了热交换风量。由此,提高了空调性能、搭载于洗涤烘干机时的烘干性能。
在本发明的空调单元中,热交换部为以蒸发器及上述凝结器的相互的散热片之间具有微小的热隔离间隙的状态且相互成为一体的热交换部,从而更节省空间,且能使循环空气更加没有分流地一下子通过。
另外,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单元壳体在其一端侧设置压缩机的收容区域,与该收容区域分隔开地在另一端侧作为通风通路而设置热交换部,从而收容、配置闲置区较少的热交换设备,并使从吸引导入口朝向吸引排出口的循环空气的最短距离的流动方向为从通风通路的一端侧后部斜向朝向另一端侧前部的方向,容易将循环空气的流动设定成相对于散热片小于直角。另外,若将热交换部在单元壳体所形成的通风通路中相对于沿单元壳体及通风通路的长度方向从吸引导入口侧朝向吸引排出口侧、从前部侧斜向后部侧地倾斜配置,能将循环空气的气流方向相对于散热片的角度从直角减半,因此能进一步减小热交换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安装在滚筒式洗涤烘干机上的侧视图。
图2是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安装在滚筒式洗涤烘干机上的后视图。
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上连接了送风扇而成的空调风扇单元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的压缩机的收容区域以及与该收容区域划分开的作为送风通路的一部分的一端侧后部区域的横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的热交换区域的横剖视图。
图6是卸下单元壳体的上部分割构件后看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的俯视图。
图7是在图6的状态下斜向看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的立体图。
图8是从前部侧看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9是从上部看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的外观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该空调单元的单元壳体的下部分割构件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的下部分割构件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的单元壳体的上部分割构件的仰视图。
图13是表示内置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中的压缩机和弹性座体的组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在图6的状态下从吸引排出侧从斜上看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的局部立体图。
图15是从收容区域侧看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15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风扇单元,供理解本发明。下述说明是本发明的具体例,并不限定权利要求书的内容。
图1、图2是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安装在滚筒式洗涤烘干机上的图。在图1、图2中,滚筒式洗涤烘干机1中,利用未图示的悬吊结构以浮动状态在洗涤烘干机主体44内配置水槽3,在水槽3内使形成为有底圆筒形的旋转滚筒2的轴心方向自正面侧向背面侧朝下倾斜地配置旋转滚筒2。在水槽3的正面侧形成有与旋转滚筒2的开口端相通的衣物出入口11,通过打开设在形成于洗涤烘干机主体44的正面侧的向上倾斜面上的、能开闭地封闭开口部的门9,能经由上述衣物出入口11自旋转滚筒2内取出洗涤物或将洗涤物放入旋转滚筒2内。由于门9是设在向上倾斜面上的,因此不用弯腰就能实施取出或放入洗涤物的作业。
在旋转滚筒2的周面上形成有多个与水槽3内相通的通孔8,在旋转滚筒2的内周面的周向多个位置上设有搅拌突起(未图示)。该旋转滚筒2被安装在水槽3背面侧的电动机7沿正转以及反转方向旋转驱动。另外,在水槽3上连接着注水管路12以及排水管路13,通过控制未图示的注水阀以及排水阀而向水槽3内注水以及自水槽3内排水。
打开门9而向旋转滚筒2内投入洗涤物以及洗涤剂,利用设于滚筒式洗涤烘干机1的例如前表面上部的操作面板66的操作、通过设在操作面板66内侧等位置处的控制基板67等的控制使洗衣机开始运转,此时自注水管路12向水槽3内注入规定量的水,利用电动机7旋转驱动旋转滚筒2而开始洗涤工序。通过旋转滚筒2的旋转,对被收容在旋转滚筒2内的洗涤物反复进行被设在旋转滚筒2内周壁上的搅拌突起沿旋转方向举起、自被举起的适当高度位置落下的搅拌动作,因此起到对洗涤物进行捶洗的作用地进行洗涤。在经过了所需的洗涤时间之后,脏了的洗涤液自排水管路13排出,利用使旋转滚筒2高速旋转的脱水动作使存在于洗涤物中的洗涤液脱水,之后自注水管路12向水槽3内注水而实施漂洗工序。在该漂洗工序中,收容在旋转滚筒2内的洗涤物也反复进行通过旋转滚筒2的旋转而被搅拌突起举起落下的搅拌动作,从而实施漂洗。
该滚筒式洗涤烘干机1具有用于烘干收容在旋转滚筒2内的洗涤物的功能。因此,如上所述,滚筒式洗涤烘干机1内置有空调单元39和循环送风路径5,该循环送风路径5将水槽3内的空气吸引排出并导入到空调单元39中,在空调单元39中对该空气进行除湿、加热而使该空气成为干燥的高温空气,该循环送风路径5将该干燥的高温空气再次送风到水槽3内,在循环送风路径5的空调单元39的下游设置送风扇15。
在旋转驱动该送风扇15时,在循环送风路径5中产生空气气流,使收容有洗涤物的旋转滚筒2内的湿润空气通过通孔8经由循环空气导入管路16被吸引排出,该循环空气导入管路16为自水槽3到送风扇15侧的管路。该被排出的湿润空气自吸引导入口391被导入到利用直接相连结的方式等位于送风扇15的上游侧的空调单元39的通风通路内,在位于该通风通路的中途的蒸发器31中使空气中的水分结露而进行除湿,利用与凝结器32的热交换进行加热,从而始终形成为干燥的高温空气。该干燥的高温空气通过吸引排出口392被送风扇15吸引后被送出到去向水槽3的送风管路33中,从而向水槽3内送风。被送风到水槽3内的高温的干燥空气通过通孔8进入到旋转滚筒2内,一边接触于衣物等洗涤物一边穿过水槽3,再次被导入到循环空气导入管路16中,通过反复进行在上述的循环送风路径5中的空气循环而实施烘干工序。
另外,在利用了该循环送风路径5的烘干工序中,在循环送风路径5中循环的空气中混有主要从衣物等洗涤物中产生的线头等异物地进行循环,容易产生线头等异物堵塞蒸发器31、凝结器32、卷入到送风扇15的旋转部中、堆积在送风扇15的内表面上这样的问题而妨碍实施烘干工序,需要频繁进行麻烦的维护,因此通常在循环送风路径5的中途、具体而言在蒸发器31、凝结器32、送风扇15的上游侧、即在上述循环空气导入管路16的中途设置收容有用于除去循环空气中的异物的过滤器35的过滤器室36。由此,即使在烘干了洗涤物后的空气中混入异物且该异物被导入到蒸发器31侧的循环空气导入管路16侧,该异物在通过过滤器室36时也会被过滤器35捕集,不会混入在流向下游侧的循环空气中。因而,能够长时间地保持蒸发器31、凝结器32、送风扇15的功能。但另一方面,被捕集的异物会逐渐堆积在过滤器室36内的过滤器35中,循环空气的通过阻力逐渐增大,烘干功能下降,因此过滤器35被设置为与通常情况同样地能装卸。另外,空调单元39通过与送风扇15直接连结而构成能以独立的个体对它们进行处理的空调风扇单元81,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在此,产生结露水的蒸发器31与凝结器32一起构成热交换部,在其单元壳体38中的与底部的除湿区域相对应的范围内设有结露水的贮存部63,该贮存部63连接着具有排水泵64的排水管路65,根据未图示的水位传感器对水位的检测结果进行适度的排水。但是,因一些排水异常而使水位异常上升时,所贮存的结露水很有可能流向循环送风路径5的其他部分。考虑到这些情况,将热交换部设在位于循环送风路径5的最低位部。
由于上述那样地搭载于各种设备中进行工作的空调单元39给所搭载的设备的大型化、产品价格、维护的劳力和时间、运行成本带来影响,因此期待小型化、减少零部件数量、减少组装工时、减少更换零部件。
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中连接了送风扇而成的空调风扇单元的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的压缩机的收容区域以及与该收容区域划分开的作为送风通路的一部分的一端侧后部区域的横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的热交换区域的横剖视图。图6是卸下单元壳体的上部分割构件后看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的俯视图。图7是在图6的状态下斜向看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的立体图。
在图3~图7中,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39的基本结构是:在具有吸引导入口391以及吸引排出口392的单元壳体38内内置有热交换部395和用于使制冷剂在该热交换部395中循环的压缩机37;上述热交换部395由位于自吸引导入口391到吸引排出口392的通风通路393中途的、对循环空气进行除湿的蒸发器31及对循环空气进行加热的凝结器32构成,在该基本结构中,单元壳体38由多个、具体而言为上下两个分割构件381、382构成,各分割构件381、382彼此间通过在面对单元壳体38的外表面时所看到的分割线383之间连续地夹持密封构件384来将单元壳体38的内外气密地分隔开,在单元壳体38的由上述贮存部63代表的积水部的外壁上设有排水机构101,该排水机构101受到积水的作用而打开从而排出积水、阻止吸引外部空气(参照图4、图5)。
这样,单元壳体38由多个分割构件381、382构成,是上述各分割构件381、382通过在面对单元壳体38的外表面时所看到的分割线383之间夹持密封件384来将单元壳体38内外气密地分隔开的简单的密封结构,即使从吸引导入口391到吸引排出口392的通风通路393与例如压缩机37的收容区域394侧相连通,吸引作用也不积极作用到该收容区域394,不会影响成为空气积存部的收容区域394,能确保吸引空气的循环、除湿以及加热的功能。而且,还能够确保如下功能,即,万一在收容区域394、通风通路393因使通风通路393以及收容区域394相互连通而无差别地急剧积水时,一边通过使设在单元壳体38的贮存部63等上的排水机构101受到积水的作用而打开从而排出积水来进行对应,一边阻止外部空气的吸引而导入循环空气进行热交换后排出该循环空气。
结果,与密封部位比以往减少相应地,零部件数量、组装工时以及零部件更换数量减少,因此产品成本以及运行成本都降低。特别是本实施方式这样的单元壳体38由两个分割构件381、382构成时,进一步减少了零部件数量、组装工时、密封结构部。
通过这样地不设置密封结构,即使通风通路393与例如收容区域394侧的连通位于双方的划分部,与该划分效果相结合使得吸引作用几乎不会给收容区域394带来影响,从而能够更可靠地确保吸引空气的循环、除湿以及加热的功能,能提高性能。划分部386利用分别一体形成在上下各分割构件381、382上的上下划分壁386a、386b的对接结构而形成,并利用两个构件的简单结构实现使单元壳体38为划分出收容区域394、通风通路393的复杂的空间形状体。而且,代替上下划分壁386a、386b,还可以使划分部386为一体成形在上下分割构件381、382中一方上的单体划分壁。
阀机构101包括设在贮存部63等积水部的外壁上的排水口101a、利用单元壳体38内的吸引压力从外侧关闭该排水口101a的单向阀101b,单向阀101b只在吸引压力作用于单元壳体38内时工作,利用该吸引压力封闭设在贮存部63等积水部的外壁上的排水口101a而气密性良好地隔断外部空气,保持空调单元39的功能,在万一大量积水时,单向阀101b因积水的自重而被推开从而排出积水,单向阀101b在不工作时不需要特别关闭,能用没有关闭习惯的简单的折叶式阀片实现(参照图4、图5)。具体而言,用橡胶片作为单向阀101b,通过使一体成形在单向阀101b上端的钩部101c弹性卡合在设在排水口101a上部的安装孔101d中的方法等简单地安装单向阀101b,即使与吸引、吸引解除相对应的关闭、关闭解除较频繁,因该单向阀101b的动作行程微小,也不会促进疲劳,极少成为维护时要更换的零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由于通风通路393、收容区域394的连通结构而使急剧的积水有可能流到收容区域394一侧,和与热交换部395相对应的贮存部63同样地,将收容区域394的底部作为积水部396并设置阀机构101。由此,即使在由于通风通路393、收容区域394的高低关系等原因使暂时流到收容区域394侧的积水在通风通路393侧的贮存部63侧无法被解决的情况下,也能在收容区域394侧排出。
图8是从前部侧看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的外观立体图。图9是从上部看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的外观俯视图。在图8、图9中,单元壳体38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一端的顶壁后部设有吸引导入口391、在另一端的端部壁上设有吸引排出口392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压缩机37被收容在单元壳体38内一端侧的靠前部的收容区域394中,该收容区域394和相对于该收容区域394向单元壳体38内的后部侧以及另一端部侧扩展的通风通路393,被从构成单元壳体38的分割构件381、382两者延伸的、构成划分部386的上下划分壁386a、386b划分,或被从构成单元壳体38的分割构件381、382的一方延伸的划分壁划分(参照图7)。另外,蒸发器31、凝结器32被设置成将在单元壳体38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面对的划分部386与端部壁之间的热交换区域393a分隔成前后的吸引导入侧和吸引排出侧。另外,吸引导入口391高于单元壳体38的热交换区域393a的顶壁地向上开口,且如图4、图7所示,在俯视看时,吸引导入口391为覆盖从重叠在收容区域394的后部侧上的区域到一端侧后部区域393b的大小、不向单元壳体38外方扩张地设置,上述一端侧后部区域393b是从上述通风通路393中的热交换区域393a在单元壳体38的一端侧向收容区域394的后部扩张而形成。
通风通路393还包括纵向弯曲区域393c和后部向上扩张区域393d;上述纵向弯曲区域393c自吸引导入口391的基部开口平滑地与一端侧后部区域393b相连接而向下引导循环空气;上述后部向上扩张区域393d通过使热交换区域393a的后部吸引导入侧以小于吸引导入口391的高度从该吸引导入口391朝向单元壳体38的另一端侧向上方扩张而成。
从而,能够在设在单元壳体38的长度方向一端的顶壁后部的吸引导入口391与设在另一端的端部壁上的吸引排出口392之间的、除了在靠近单元壳体38的一端前部由划分部386划分出的用于收容压缩机37的收容区域394之外的、利用了单元壳体38的几乎整个长度方向的通风通路393中,从吸引导入口391自然地吸引、导入循环空气,使该循环空气顺利地在热交换部395中进行热交换,再向吸引排出口392吸引排出。此时,通风通路393将自吸引导入口391导入的循环空气如图7中箭头所示地,收容在相对于收容区域394旁边的热交换区域393a偏向单元壳体38一端侧的一端侧后部区域393b和相对于热交换区域393a的后部偏向上部的后部向上扩张部393d中,使该循环空气在形成为热交换区域393a的后部的吸引导入侧合流,并且也有助于由设在热交换区域393a中的热交换部395的蒸发器31、凝结器32的均等的通过阻力产生的充满效果,能生成在上述蒸发器31、凝结器32的几乎整个区域自后部向前部无偏颇地大致均等地通过的热交换流。因而,提高了热交换效率,从而提高了空气调节功能。
在该情况下,通风通路393特别将吸引导入口391形成为俯视看为自重叠在压缩机37的收容区域394的后部侧上的区域到大致重叠在通风通路393的一端侧后部区域393b上的大小,从而能提高循环空气的导入风量,虽然向比吸引导入口391前后宽度小的一端侧后部区域393b的气流被节流,但利用纵向弯曲通路393c的引导能不紊乱、无压损地顺利地导入该气流,使该气流流向热交换区域393a的后部吸引导入侧,并且由于受到上述节流而可使导入空气易于自吸引导入口391流到向单元壳体38的另一端侧延伸的后部向上扩张区域393d侧。结果,能够进一步促进导入到通风通路393中的循环空气向热交换部395的向后吸入面395a的均匀扩散,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热交换功率。另外,在上述纵向弯曲通路393c中,通过使吸引导入空气的流动如图4所示地弯曲,能对伴随在该吸引导入空气中的从洗涤物中除去的水分、混入的洗涤剂成分、柔软剂成分进行离心分离,在避免与压缩机37的上端干扰的以虚拟线所示的退避形状部393c1处也受到冲撞分离作用。
在此,如图4~图7所示,上述的贮存部63与热交换区域393a中的热交换部395的俯视矩形的形状基本一致地形成用于承载热交换部395的、向上开放的盘型的热交换部承载盘393a1。设置并承载于该热交换部承载盘393a1上的热交换部395构成这样的单元:蒸发器31、凝结器32的相互的散热片395c具有微小的热隔离间隙(未图示)地相互形成为一体的单元,利用上述热隔离间隙,能够将自凝结器32侧向蒸发器31侧的热移动控制在能抑制蒸发器31中的霜、冰的成长、并在较低的外部空气温度的条件下也能随着制冷剂温度上升来溶解霜从而确保高烘干效率的程度。从而,通过省略以往设于蒸发器31、凝结器32间的隔离空间而缩小设置空间,并且通过抑制由于向吸引排出口392侧的隔离空间处的间隙导致的分流通过实现具有较大的有效面积,提高热交换效率、烘干效率,降低烘干噪声。
而且,热交换部395中,使吸引排出口391所构成的吸引排出口面与蒸发器31或凝结器32的开口面例如吸引面395a或排气面395b之间所成的角度小于直角的方式相对设置,具体而言,热交换部395以使其向后的吸入面395a和与该吸入面395a相对的单元壳体38的热交换区域393a的吸引导入侧后部壁之间的相对距离自与吸引导入口391相连接的一端侧后部区域393b侧朝向单元壳体38的另一端部侧变小的方式、以相对于单元壳体38的长度方向如图6、与图7所示地倾斜的方向配置。从而,热交换部395的散热片395c的朝向相对于图6所示的A方向的倾斜角θ小于将热交换部395沿单元壳体38的长度方向配置时其散热片395c的朝向相对于图6所示的A方向的倾斜角,该方向A为热交换区域393a自其一端侧后部区域393b侧到吸引排出口392为最短距离的倾斜方向,因此,与该减小了的量相对应地,能够进一步降低通风阻力,且使通过热交换部395的通风分布更均匀化,因此,除湿效率、加热效率均得到进一步提高,并提高了烘干效率,进一步静音化。
在此,热交换部395的设置朝向最好是,尽量与热交换区域393a自其一端侧后部区域393b到吸引排出口392为最短距离的倾斜方向A一致。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的单元壳体的下部分割构件的俯视图。图11是图10的下部分割构件的立体图。在图10、图11中,热交换区域393a具有使热交换部承载盘393a1以及设在该热交换部承载盘393a1上的热交换部395的吸引排出侧为较低的贮存部63、使热交换部395的吸引空气导入侧较高的单元壳体38的底部形状,如图4所示,收容区域394具有比贮存部63更低的单元壳体38的底部形状。从而,既能抑制压缩机37在单元壳体38中的设置高度,又能降低重心。
热交换部承载盘393a1如图3所示地不隔着过滤器地直接放置并承载热交换部395,将接收蒸发器31的部分作为收容由蒸发器31产生的结露水并排出该结露水的结露水排水盘21,将接收热交换部395的凝结器32的部分作为分离水排水盘23,用分隔结露水排水盘21和分离水排水盘23相互间的分隔壁28暂时将它们分隔开,该分离水排水盘23与接收蒸发器31的部分区分开,对伴随在循环空气中的从洗涤物中除去的水分、有时进入循环系统中的洗涤剂、柔软剂的成分在通过热交换部395之前进行分离从而将上述成分收容并排出。但是,排水口22设在结露水排水盘21上,分离水排水盘23通过结露水排水盘21排出。
这样,循环空气中的水通过蒸发器31而作为结露水除去并自结露水排水盘21排出没有问题。但是,在有时进入到循环空气中的粘度较高的洗涤剂、柔软剂的成分进入到热交换部395、送风扇15中时,上述成分附着在热交换部395、送风扇15上而使空气通路变窄、堵塞,或增加送风扇15的旋转阻力。因此,在循环空气进入到热交换部395之前对该循环空气进行气液分离,自分离水排水盘23通过结露水排水盘21不会对排水泵64造成负担地排出。在该气液分离中当然也含有伴随在循环空气中的水,将气液分离后得到的粘性高的洗涤剂、柔软剂的成分同时用气液分离了的水进行冲洗且稀释,从而能不对排水泵64造成负担,比较合适。
为了进行该气液分离,热交换区域393a的吸引空气导入侧在单元壳体38的下部分割构件382中形成搁板部24和倾斜部25,该搁板部24自单元壳体38的后部壁向前部侧大致水平延伸,该倾斜部25以自该搁板部24向斜下方倾斜直到热交换部承载盘393a1的方式与该搁板部24相连接,将经过了搁板部24的吸引导入空气通过设置并承载于热交换部承载盘393a1上的热交换部395的向后吸入面395a的整个面地进行引导,从而在热交换部395的图4、图5、图7所示那样的高度方向中途位置、暂时接住从包含一端侧后部区域393b的吸引导入口391以及后部向上扩张部393d向下在热交换部395的向后吸入面395a与单元壳体38的后部壁之间流动的空气而将该空气向热交换部395一侧引导。
从而,被导入到通风通路393中的吸引空气在自吸引导入口391以及后部向上扩张部393d朝向热交换部395地向下方流动的中途冲撞搁板部24而被向热交换部395一侧引导。并且,利用该冲撞使伴随在吸引空气中的从洗涤物中除去的水分、有时进入到循环系统中的洗涤剂、柔软剂的成分从吸引空气分离。分离出的分离水、洗涤剂、柔软剂的成分随着吸引空气的气流在搁板部24上移动到倾斜部25一侧,沿倾斜部25流落。具体而言,分离水被积极地推向倾斜部25一侧、并以冲洗粘性高的洗涤剂、柔软剂的成分的形式到达倾斜部25侧之后,除了吸引空气的气流的作用、再加上重力的作用而沿倾斜部25上流落。在倾斜部25上流落的分离水等在倾斜部25的下部被图5、图11所示的肋26挡住,而且向一端侧、图示例中为收容区域394侧与上述分离水排水盘23相通的图3、图11所示的连通路27逸出,流入到分离水排水盘23中。
另一方面,热交换部承载盘393a1以及在吸引排出侧构成的贮存部63的整个底部随着朝向设在结露水排水盘21上的排水口22去而变低。并且,在分离水排水盘23与吸引排出侧的分隔壁29上具有微小的连通部29a,在分离水排水盘23与结露水排水盘21的分隔壁28上具有微小的连通部28a。从而,流入到分离水排水盘23中的分离水等通过连通部28a流入到结露水排水盘21中之后向位于结露水排水盘21上的排水口22流动。另外,有时因与排水口22相连接的排水泵64的动作不良等而万一溢出或积存在吸引排气侧的水通过连通部29a流入到分离水排水盘23中,之后通过连通部28a流向结露水排水盘21,到达排水口22。
由于未设置过滤器地将热交换部395设在热交换部承载盘393a1上,因此相对应地将连通部28a、29a设定为使水顺利通过但线头、混入到循环空气中的粘度高的洗涤剂、柔软剂的成分不直接通过的大小。同样地,在结露水排水盘21以及分离水排水盘23的流路中途也设置使线头、洗涤剂、柔软剂的成分不能通过的连通部41以及阻挡突起42。即使利用该连通部28a、29a、41、阻挡突起42截住线头,因该线头的总量较少所以不会影响正常排水。相反地,被截住的线头有利于截住洗涤剂成分。截住洗涤剂成分虽然干扰水的通过,但被干扰的水一边积存一边稀释洗涤剂,不久使稀释了的洗涤剂向排水口22流去。在此,有时进入到循环空气中的洗涤剂、柔软剂的成分连同伴随在循环空气中的从洗涤物中除去的水分一起在通过热交换部395之前被有效地分离,而且在被稀释之后被排出,因此不会对排水泵64造成负担或使排水泵64停止。而且,连通部41通过将用于横截流路的隔壁41a的中间部切除成V型而形成,从而可靠地限制沿底部被冲走的线头、洗涤剂、柔软剂的成分的通过,即使被限制了通过的线头稍微堆高而限制水的通过,因被限制通过的水比线头增加得多,由于连通部41向上扩宽而降低了限制度,从而易于连同稀释后的洗涤剂等成分流向前方。
另外,上述搁板部24、倾斜部25通过缩小单元壳体38的下半部的后部区域的内部空间而有效地发挥作用,结果使单元壳体38的下半部的后部壁为向内侧凹入的图4、图7所示的凹陷形状,从而在搁板部24的下方形成向后方以及下方开放的空间S。在将空调单元39、空调风扇单元81如图1所示地沿后部壁设在洗衣机主体44的底部上时,如图1、图4所示,能将该空间S有效利用为在空调单元39、空调风扇单元81的周围进行的配线的接线空间、传感器等外部设备的设置空间等。
另外,搁板部24以及倾斜部25一体形成在下部分割构件382一侧而易于确保其连续性,搁板部24形成在比下部分割构件382的接合凸缘382a稍靠下的位置上,该接合凸缘382a在上部分割构件381与下部分割构件之间构成分割线383而用于接合上部分割构件381与下部分割构件382。接合凸缘382a在其整个圆周的凹条内收容环状的密封构件384,通过利用使上述分割构件381的接合凸缘381a的凸条嵌入到上述凹条中的凹凸嵌合来夹紧密封构件384的接合结构来密封分割线383间。该接合以及密封由图5所示的螺栓连接部68牢固地保持,该螺栓连接部68利用了在接合凸缘381a、382a彼此间如图11所示地沿周向设置的多个连接孔。
在此,热交换部395构成这样的倾斜的密封结构:在收容区域394侧、在使通风通路393与收容区域394之间的划分部386被如图3、图4所示地上下夹持地嵌入在形成于上部分割构件381、下部分割构件382间的开口51中的端部,具有图4、图6、图7所示那样的向前后突出的金属板、例如铝系等耐腐蚀性较高的分隔壁52,通过使该分隔壁52自上方插入到形成在开口51的口缘、特别是纵向的口缘中的导向槽51a中,可对收容区域394侧端部侧进行定位,且可以抑制通风通路393与收容区域394的在开口部分51的通气。另外,热交换部395的相反侧的端部、即吸引排出口392侧的端部自上方倾斜地嵌入到导向构件53a、53b间而被定位,该导向构件53a、53b朝上地一体形成在图6、图10所示那样的下部分割构件382的热交换部承载盘393a1的吸引排出口392侧的端部的前后的转角部中。通过对上述两端部进行定位来将热交换部395定位在热交换部承载盘393a1上的规定位置上。
图1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的单元壳体的上部分割构件的仰视图。在图12中,通过使自划分壁386a到与该划分壁386a相对的另一端部壁间地朝下形成的肋状的分隔壁54抵接在上部分割构件381的顶壁里面,能使热交换部395与划分部386的开口51的上部口缘协作来防止热交换部395自热交换部承载盘393a1浮起。同时,防止在热交换区域393a中吸引导入侧的吸引导入空气自热交换部395的周围分流到吸引排出侧。
通过使压缩机37隔着弹性座体43座落在收容区域394的底部394c的凹部394a内而弹性支承压缩机37,能缓冲以及吸振。采用上述结构,谋求压缩机37自身的小型化、轻型化、低成本化。另外,利用由隔着弹性座体43向凹部394a内座落而产生的弹性支承对压缩机37的振动发挥吸振作用,而且对脱水时的横向的外部振动等也发挥较高的缓冲作用。例如,俯视看压缩机37,以往为140mm左右的外形,但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减小到90mm左右,收容区域394的需要空间减小,在单元壳体38为以往那样大小的情况下,通风通路393以及设在该通风通路393上的热交换部395可增大与上述空间减小量相应的量,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提高空气调节性能。
图13是表示内置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中的压缩机和弹性座体的组合状态的立体图。在图13中,使压缩机37与覆盖其下部的弹性座体43(参照图3)之间具有较小的径向间隙45地座落在弹性座体43上,并且使自单元壳体38的上部分割构件381的上部如图3、图12所示地向下突出的突起145与压缩机37上端之间具有图3所示那样的规定间隙46地与压缩机37相对,从而防止压缩机37从凹部394a超过容许量的脱落。具体而言,间隙45形成为例如0.5mm左右,间隙46形成为例如5mm左右。在此,脱落的容许量在不会影响对压缩机37的吸振、缓冲作用的范围内。
从而,压缩机37利用自重而压缩弹性座体43直到与弹性座体43的弹性支承力平衡而稳落在凹部394a内,压缩机37被沿径向以及上下方向具有一些游隙地浮动支承在收容区域394内。如图3、图5、图13所示,弹性座体43具有与压缩机37的下表面外周区域相对、用于进行弹性支承的环状的脚部43a,通过使该脚部43a形成为非实心来提高对压缩机37的振动的吸振性。另外,通过将脚部43a的下端嵌入在同心且较浅的第2凹部394b内来限制脚部43a本身在凹部394a内的半径方向的移动,既能通过下端部提高对压缩机37的径向的支承力,又能稍微容许压缩机37以脚部43a为中心进行与上述间隙45的量相应的摆动。如图3、图6、图13所示,弹性座体43还具有与脚部43a的上端相连接而覆盖压缩机37的下部外周、形成为壁厚稍厚的帽部43b,在上述压缩机37的摆动沿某一特定径向超过了上述间隙45的情况下,在与凹部394a的内周之间帽部43b被沿相对应的特定径向压缩,因此帽部43b能发挥对振动性摆动的吸振作用,并且能减小振动传递到单元壳体38时的碰撞声音。而且,通过在帽部43b的外周沿周向配置轴线方向的肋43c,可柔软且自然地执行由在上述凹部394a的内周之间的压缩产生的吸振,并且使压缩机37位于凹部394a内的规定范围内地弹性支承该压缩机37。另外,若预先在帽部43b的周壁上形成与自压缩机37向主体部侧方突出的管道的一部分等相卡合那样的卡合凹部,则成为弹性座体43与压缩机37的止转部件。另外,也可以在弹性座体43与凹部394a之间设置用于止转的卡合部、嵌合部。另外,弹性座体43的脚部43a与帽部43b等也可以局部分开地设置。总之,基本条件是利用弹性构件埋设凹部394a与压缩机37的下端部之间的空间。
另外,如图3所示,收容区域394将形成凹部394a的底部394c设定得比热交换部承载盘393a1以及吸引排出侧393a2的底部稍高,利用划分部386在夹持热交换部395的开口51周围划分收容区域394侧和通风通路393侧,在开口51的口缘下部设置凹条,使收容区域394侧与通风通路393侧的分离水排水盘23相连接、具体而言是借助连通路27使收容区域394侧与通风通路393侧的分离水排水盘23连接,将连通路47形成在底部394c的热交换部395的下方。对应上述结构,在底部394c上形成使凹部394a的内周壁向上方延长而成的图3、图4、图6、图10所示那样的大致环状的肋48。另外,上述底部394c的一部分与压缩机37周围的低温配管37a的结露水滴下部相对应,用于接住滴下的结露水。结果,自低温配管37a在运转过程中少量且稳定地滴下的结露水会被凹部394a周围的底部394c接住,通过以与底部394c相同的程度形成在划分部386的开口51的开口缘下部上的连通路47而流下到比底部394a低的分离水排水盘23中,从而连同分离水一起被自然排出,不会被肋48干扰而流入凹部394a内。因而,无需在供压缩机37座落的凹部394a内设置排水孔,既能减少排水路径,又不会吸引外部空气,因此不会使低温时的烘干效率下降。
如上所述,利用热交换部395的相对于单元壳体38的长度方向的倾斜配置,自下游的送风扇15到达吸引排出口392的吸引作用也依然能够相对于面向热交换部395的前部的整个排出面395b、较强地作用于接近吸引排出口392的一侧。因此,担心发生:在热交换区域393a的吸引排出侧,通过蒸发器31时产生的结露水从接近热交换部395的向前排出面395b的吸引排出口392的一侧向排出面395b一侧吸出,通过吸引排出口392而吸入到送风扇15中。
图14是在图6的状态下自吸引排出侧从斜上看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的局部立体图。图15是自收容区域侧看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的侧视图。在图14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在热交换部承载盘393a1的吸引排出口392侧端部的前部侧向上方延伸的导向构件53a,形成干扰利用吸引排出口392的较强的吸引作用对结露水的吸引的屏蔽壁56。另外,在图15中,该较强的吸引作用的偏向是以与吸引排出口392相连接的送风扇15具有螺旋壳体15b、送风扇15的吹出部15d(参照图12)在后部以向上立起的位置关系设定,吹出部15d构成沿热交换部395的排出面395b的吸引排出口392侧端缘的下半部和下端缘的前部侧而成的转角部,与此对应地,如图3、图8、图11所示,屏蔽壁56能利用包括导向构件53a地形成为阶梯状的简单形状以所需最小限度覆盖热交换部395的排出面395b。另一方面,为了使屏蔽壁56尽量不缩小排出面395b的通风面积,使从导向构件53a突出的突出部56a如图6所示地自排出面395b浮起。与此同时,在与送风扇15的风扇15a同心的吸引排出口392处,如图11所示,由其屏蔽壁56形成的吸入限制侧具有将吸引排出口392的风扇15a轴线周围的圆形形状缩窄的纵向的直线缘392b而形成为向轴线侧突出而成的形状,易于从热交换部395的吸引排出口392侧端部吸入水。同样,吸引排出口392的下缘也形成朝向轴线向上缩小直到与热交换部承载盘393a1同样高度的横向直线缘392c,用于限制从贮存部63底部吸入水分。
单元壳体38的吸引排出口392与送风扇15的连接如图3所示,一边使收容有风扇15a的螺旋壳体15b的吸引口15c的连接筒15c1带有游隙地嵌合在吸引排出口392的内周上,一边将连接筒15c1的前端压接在吸引排出口392内周的凸缘壁392a上。并且,通过在吸引排出口392、吸引口15c的连接部周围的多个位置、例如3处以上的位置设置通过螺栓连结等连接方式连结而成的连结部62来将螺旋壳体15b和单元壳体38保持为上述压接状态,从而简单地密封连接部。从而,能够省略作为消耗品的密封构件,产品成本、运行成本均得到降低。
另外,单元壳体38若由3个分割构件构成,则具有可减小各成形品容积的优点,也易于与复杂的形状相对应。在应用为图示的例子的情况下,参照图8进行说明,例如在上部分割构件381中,在图8中表示热交换区域303a1的顶部壁以下的部分、比顶壁高的部分即向上扩张区域393d、吸引导入口391以及收容区域394的上部的简单的水平面上具有面对单元壳体38的外表面时所看到的分割线(双点划线)61而进行分割,若在该分割线61间的整周夹设连续的密封构件来将单元壳体38的内外气密地分隔开,能不损坏2分割结构的上述实施方式情况下的特长地获得由3个分割构件构成的结构的特长。
采用本发明,能够省略压缩机的收容区域与用于设置蒸发器、凝结器的通风通路之间的密封结构,产品成本、运行成本均得到降低。

Claims (5)

1.一种空调单元,在具有循环空气的吸引导入口以及循环空气的吸引排出口的单元壳体内内置有:位于自上述吸引导入口到吸引排出口的通风通路中途,用于对循环空气进行除湿并加热的蒸发器及凝结器;用于使制冷剂在上述蒸发器及凝结器中循环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蒸发器及上述凝结器为将相互的散热片并列排列的热交换部,
上述热交换部以使上述吸引排出口所构成的吸引排出口面与上述蒸发器或上述凝结器的开口面之间所成的角度小于直角的方式相对地设置在上述单元壳体的上述通风通路内。
2.一种空调单元,在具有循环空气的吸引导入口以及循环空气的吸引排出口的单元壳体内内置有:位于从上述吸引导入口到上述吸引排出口的通风通路中途,用于对循环空气进行除湿并加热的蒸发器及凝结器;用于使制冷剂在上述蒸发器及上述凝结器中循环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蒸发器及上述凝结器为相互的散热片之间具有微小的热隔离间隙且相互为一体的热交换部,
上述热交换部以使上述吸引排出口所构成的吸引排出口面与上述蒸发器或上述凝结器的开口面之间所成的角度小于直角的方式相对地设置在上述单元壳体的上述通风通路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单元壳体构成长方体形状,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侧设置上述压缩机的收容区域,将上述单元壳体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作为上述通风通路而与上述收容区域划分开,
上述吸引导入口设于上述通风通路的顶壁的后部,
上述吸引排出口设于上述单元壳体的另一端的端部壁的靠前部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交换部在上述通风通路内被设定为与上述单元壳体的长度方向一致的朝向,或者沿上述长度方向从上述吸引导入口侧朝向上述吸引排出口侧地从前部侧斜向后部侧的方式倾斜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单元壳体内,利用上述吸引排出口所构成的上述吸引排出口面与上述蒸发器或上述凝结器的开口面所成的角度,使上述蒸发器或上述凝结器的长度为最大。
CN2009101353692A 2008-09-11 2009-04-24 空调单元 Active CN1016719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33610A JP4633157B2 (ja) 2008-09-11 2008-09-11 空調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した洗濯乾燥機
JP2008233610 2008-09-11
JP2008-233610 2008-09-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1941A true CN101671941A (zh) 2010-03-17
CN101671941B CN101671941B (zh) 2011-08-17

Family

ID=4134254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53692A Active CN101671941B (zh) 2008-09-11 2009-04-24 空调单元
CN2009201489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81449Y (zh) 2008-09-11 2009-04-24 空调单元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489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81449Y (zh) 2008-09-11 2009-04-24 空调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163680B1 (zh)
JP (1) JP4633157B2 (zh)
CN (2) CN101671941B (zh)
RU (1) RU2415217C1 (zh)
TW (1) TW20101123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33157B2 (ja) * 2008-09-11 2011-02-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調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した洗濯乾燥機
DE102014114678B4 (de) * 2014-10-09 2017-08-10 Miele & Cie. Kg Trockner mit einer in einem Gehäuse drehbar gelagerten Tromm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07861Y2 (ja) * 1989-09-18 2003-03-31 きよ子 立山 布表装台紙
US5115645A (en) * 1990-11-29 1992-05-26 Wynn's Climate Systems, Inc. Heat exchanger for refrigerant recovery system
JP3048557U (ja) * 1997-10-31 1998-05-15 東洋ラジエーター株式会社 除湿機用熱交換器
JP2005296155A (ja) * 2004-04-08 2005-10-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熱交換器および熱交換器を備えた洗濯乾燥機
JP4817816B2 (ja) * 2005-11-24 2011-11-16 株式会社東芝 衣類乾燥機
JP4271208B2 (ja) * 2006-06-20 2009-06-03 株式会社東芝 衣類乾燥装置
JP4715695B2 (ja) * 2006-09-25 2011-07-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乾燥ユニットおよび乾燥装置
JP4331193B2 (ja) 2006-09-27 2009-09-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JP2008307481A (ja) * 2007-06-15 2008-12-25 Sharp Corp 加熱除湿装置
JP4633157B2 (ja) * 2008-09-11 2011-02-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調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した洗濯乾燥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09129452A (ru) 2011-02-10
EP2163680B1 (en) 2013-11-27
CN101671941B (zh) 2011-08-17
TWI365963B (zh) 2012-06-11
EP2163680A2 (en) 2010-03-17
CN201381449Y (zh) 2010-01-13
TW201011231A (en) 2010-03-16
JP2010063688A (ja) 2010-03-25
RU2415217C1 (ru) 2011-03-27
JP4633157B2 (ja) 2011-02-16
EP2163680A3 (en) 2010-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81451Y (zh) 空调单元
CN201381450Y (zh) 空调单元
CN105780417B (zh) 烘干机
CN105780429B (zh) 烘干机
JP4817816B2 (ja) 衣類乾燥機
KR102353915B1 (ko) 의류 건조기
JP2007330439A (ja) 洗濯乾燥機
KR102360054B1 (ko) 의류 건조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443308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4970391B2 (ja) 空調ユニット
CN101671941B (zh) 空调单元
KR20090078477A (ko) 공기조화기 실내기의 응축수 배수구조
JP2010048503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4843653B2 (ja) 空調ユニット
JP5487863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CN201014647Y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JP5218350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KR100728672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응축수 배수 구조
JP2007136056A (ja) 洗濯乾燥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