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3511B - 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3511B
CN101663511B CN2008800125635A CN200880012563A CN101663511B CN 101663511 B CN101663511 B CN 101663511B CN 2008800125635 A CN2008800125635 A CN 2008800125635A CN 200880012563 A CN200880012563 A CN 200880012563A CN 101663511 B CN101663511 B CN 1016635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ontrol unit
oil
radiator
cool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25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63511A (zh
Inventor
村上直隆
高田裕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AW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AW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AW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AW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63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3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635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35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ments of the control apparatus, e.g. valve assemblies or snapfittings of valves; Arrangements of the control unit on or in the transmission gearbox
    • F16H61/0006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for transmission control, e.g. connectors, casings or circuit boar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50/00Applications
    • F01P2050/30Circuit boar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60/00Cooling circuits using auxiliaries
    • F01P2060/04Lubricant cooler
    • F01P2060/045Lubricant cooler for transmiss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12Cooling or heating;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bstract

一种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能够抑制控制自动变速器的内置的控制单元温度上升。电子部件(51)的发热传至散热器(60),该散热器(60)以良好的状态高效地传导来自电子部件(51)的热,热能够从该散热器(60)下部的埋入油中部分(62)散热至油中。因而,即使控制单元(55)未安装在油中,即使控制单元(55)的负荷变大,装载在控制单元(55)的电子部件(51)的发热也能够高效地传至散热器(60),从该散热器(60)下部的埋入油中部分(62)散热至油中,由此能够抑制各种电子部件(51)温度上升,即,抑制控制单元(55)温度上升。

Description

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载有控制单元的自动变速器,特别涉及能够抑制控制单元相对于自动变速器温度上升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具有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公开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设置于变速箱内的阀体的上部装载控制单元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具有:自动变速器箱体,其具有贯通孔;连接器,其嵌合在贯通孔中;控制装置,其容置在连接器内,且位于自动变速器箱体内。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2-12097;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6-25032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因为专利文献1的技术是以阀体与控制单元层叠的方式来容纳阀体和控制单元的,所以不能降低A/T车辆的最低地上高度。另外,控制单元的元件或者基板自身会发热,但专利文献1对这些构件的散热都未予考虑。
另外,作为不对A/T车辆的最低地上高度产生影响的结构,考虑如专利文献2中的技术那样将基板内置于连接器箱体中,并将连接器配置在阀体的侧面上。但是,由于元件和基板内置在树脂制的连接器箱体内,所以专利文献2对这些构件的散热都未予考虑。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将控制自动变速器的控制单元容置在自动变速器内部,确保最低地上高度,并且能够抑制控制单元温度上升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权利要求1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具有:控制单元,其是将控制自动变速器的电子部件装载在基板上而形成;保持架,其用于容置所述控制单元的基板,在所述自动变速器处于装载于车辆上状态时,该保持架配置在比容纳在所述自动变速器中的油的油表面高的位置,并且在自动变速器的箱体内,该保持架配置在容置于自动变速器箱体内部的阀体的侧面上;散热器,其为了传导来自所述电子部件的热,与所述电子部件或者基板接触,并且在所述自动变速器处于所述装载于车辆上状态时,该散热器的至少一部分埋入在所述油中。
在这里,所述控制单元是指将包括控制自动变速器的IC、电容器、电阻等的电子部件装载在基板上的电路。在这里,基板可以是柔性(flexible)基板、硬式基板(刚性基板、软硬结合基板)中的任意一种。
另外,优选在所述自动变速器处于装载于车辆上状态时,控制单元的基板垂直或者在规定的倾斜范围内容置在配置于所述自动变速器箱体内部的保持架上,控制单元的基板不必一定限定为垂直,只要是处于大致垂直方向即可。
并且,配置在所述自动变速器箱体内的保持架,在装载于车辆上状态时的下部具有连接器,或者上部具有连接器,也可以上下两端都配设连接器。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架由合成树脂成形,但保持架也可以是铝等的金属制品。在保持架由合成树脂成形的情况下,能够使保持架与连接器等成形为一体,导线也能够埋设在其中。
而且,因为所述散热器与控制单元的装载在基板上的电子部件或者基板连接成能够进行热传导的状态,所以至少控制单元的电子部件或者基板的发热经由电子部件的封装或者经由基板,通过热辐射或者热传导进行传导。另外,因为作为所述散热器至少一部分的下端埋入在油中,所以电子部件发热的热能传至油中,从而通过油被高效地冷却。散热器一般由铝等金属形成。
权利要求2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相对于阀体,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阀体之间具有绝热材料。
在这里,所述绝热材料指存在树脂等的绝热材料,也可以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阀体之间存在其他构件或者由树脂形成的保持架。总之,只要两者间的热传导不好即可。
权利要求3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的散热器经由散热部与所述阀体相连接,该散热部位于所述散热器与所述阀体之间,并通过所述油进行散热。
权利要求4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具有与配设在阀体上的电子部件连接的连接器部,该连接器部设置在油表面的上方。
权利要求5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为了扩大埋入所述油中的面积,形成有与前进方向大致平行延伸的面。
所谓与前进方向大致平行的延伸的面通过冲压等成形,但也可以通过剪切弯曲来形成,或者与散热片连接而形成。总之,只要是与前进方向大致平行的延伸的面且能够在油路无阻碍的情况下高效地利用油的惯性即可。
权利要求6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为了确保所述油的流速,在与前进方向大致成直角的面上形成有缝隙。
在这里,为了确保所述油的流速,并且高效地使用所述油的惯性,在与前进方向大致成直角的面上形成有缝隙,从而为了冷却而循环的油形成不会因所述散热器而停滞的流路,能够提高冷却的效率,由此,希望缝隙的尺寸在考虑冷却效率的基础上进行设置。
权利要求7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在自动变速器的油盘内流动的油流形成不会停滞的流路。
在自动变速器的油盘内流动的油流一般在变速器侧配设有冷却油的供给口和应冷却的油的排出口。特别是,当散热器处于装载于车辆上状态时的下端埋入在控制阀侧的油中时,在所述散热器的下端形成从在油盘内流动的油的主流偏离的流动,能降低冷却效率。因此,在本发明中,在油盘内形成油引导构件,油的流动被引导到散热器的下端侧,由此,能够高效地使用油的冷却润滑能力。
向权利要求8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喷射通过冷却所述自动变速器内的油的泵而循环且被冷却了的油,该油经由所述散热器被引导至油盘内。
在这里,通过将在自动变速器的油盘内流动的油流设定为向散热器喷射,能够更高效地冷却所述散热器。此外,优选该油的喷射位置处于所述散热器与电子部件接触的位置,其结果为如果能够直接向所述散热器喷射,则能够获得散热的效果。
权利要求9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控制单元的保持架固定在所述自动变速器箱体以及所述阀体上。
发明的效果
在权利要求1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中,因为具有传递来自电子部件或者基板的热且通过下部埋入在油中来进行散热的散热器,所以电子部件的发热高效地从电子部件以良好的状态传导,能够从该散热器的下部散热至油中。因而,由于控制单元配置在阀体的侧面上,能够确保最低地上高度,并且即使控制单元未埋入油中,控制单元装载在基板上的电子部件或者基板的发热也能够高效地传至散热器,并能够从该散热器的下部散热至油中,从而能够抑制各种电子部件温度上升,即,能够抑制控制单元温度上升。
在权利要求2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中,相对于阀体,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阀体之间具有绝热材料,由此,不仅具有权利要求1记载的效果,在一般由金属制的阀体变成高温的情况下,还能够防止从所述阀体侧向控制单元传导热。
在权利要求3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中,散热器经由散热部与所述阀体连接,该散热部体位于散热器与阀体之间,并通过油进行散热,由此,不仅具有权利要求1记载的效果,在一般由金属制的阀体变成高温的情况下,还能够抑制从所述阀体侧向控制单元传导热。
在权利要求4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中,控制单元具有与配设在阀体上的电子部件连接的连接器部,连接器部设置在油表面的上方,由此,不仅具有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记载的效果,还能够防止油中含有的异物粘附而在连接器上发生短路等。
在权利要求5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中,为了扩大埋入所述油中的面积,至少埋入所述油中的散热器形成与前进方向大致平行的延伸的面,由此,不仅具有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记载的效果,还能够在埋入油中的散热器的下部不会改变油盘内油的流动的情况下使用散热器,从而不会降低以往的自动变速器的冷却润滑能力。另外,散热器的与前进方向大致平行的延伸的面从油的流动方面看具有作为整流板的功能,使油的流动顺畅,并且能够扩大散热面积。
在权利要求6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中,为了确保所述油的流速,至少埋入在所述油中的散热器,在与前进方向大致成直角的面上形成缝隙,由此,不仅起到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记载的效果,还在散热器的与车辆前进方向即油的流动方向大致成直角的面上不会阻碍油的流动,从而不会降低以往的自动变速器的冷却润滑能力。
在权利要求7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中,埋入在所述油中的散热器使在自动变速器的油盘内流动的油流形成不会因所述散热器停滞的流路,由此,不仅起到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记载的效果,还不会降低以往的自动变速器的冷却润滑能力。
在权利要求8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中,向埋入在所述油中的散热器喷射通过冷却自动变速器内的油的泵而循环且被冷却了的油,由此,不仅起到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记载的效果,还能够高效地降低控制单元的温度。
在权利要求9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的保持架固定在所述自动变速器箱体和所述阀体上,由此不仅起到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记载的效果,还能够可靠地固定保持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自动变速器整体的概略结构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的组装状态的整体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的电子部件与散热器的关系的其他实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装载于车辆上状态时的散热器的下部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装载于车辆上状态时的散热器另外的第一实例的下部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装载于车辆上状态时的散热器另外的第二实例的下部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的组装状态的整体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的组装状态的第一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的组装状态的第二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整体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整体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整体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整体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的油盘平面的整体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O 油
2 液力变矩器
4 变速机构
5 自动变速器
6 油盘
9 液压泵
20 保持架
25 散热器安装部
26 基板安装部
30 保持构件
40 变速器壳体
50 基板
51 电子部件
55 控制单元
60、70 散热器
62、72 埋入油中部分
62a 缝隙
62b、62d 与前进方向大致平行的延伸的面
88 油引导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图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记号和相同的附图标记是相同或者相当的功能部分,所以在实施方式中省略了重复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自动变速器整体的概略结构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的组装状态的整体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另外,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的电子部件与散热器的关系的其他实例的剖视图。并且,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装载于车辆上状态时的散热器的下部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装载于车辆上状态时的散热器其他的第一实例的下部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装载于车辆上状态时的散热器其他的第二实例的下部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在图1中,成为发动机1输出轴的曲轴向容纳在变矩器壳体3内部的液力变矩器2输入转速和转矩,并对输入到液力变矩器2的转速和转矩进行变换,使液力变矩器2的输出从自动变速器5的输入轴7输入并被变速,从输出轴8输出。
自动变速器5包括液力变矩器2和变速机构4,在由液力变矩器2的壳体3、变速机构4和油盘6形成的空间内容纳有油O,该油O通过内置的油泵9在自动变速器5内循环。
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配设在变速机构4的偏向液力变矩器2一侧,并具有图2所示的结构。
由成为变速机构4的盖体的位于上部的变速器壳体40和封闭该变速器壳体40的下部开口的油盘6形成变速机构4的封固外壳。在变速器壳体40的上部形成有插入孔41,使保持架20能够从外部自由插入或者脱离变速器壳体40。保持架20的在变速机构4处于装载于车辆上状态时的上端和下端配设有连接器21和连接器22。保持架20是合成树脂制的,两个连接器21和连接器22成型为一体。另外,在保持架20上,在变速机构4处于装载于车辆上状态时的偏向上部的连接器21一侧,在连接器21之下形成有凸缘部24。凸缘部24利用未图示的螺栓隔着O形圈42安装在变速器壳体40上,凸缘部24以确保密封性的状态配设在变速器壳体40上。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简称的“上部、上端”、“下部、下端”是指处于装载于车辆上状态时的上部或者上端位置、下部或者下端位置。连接器21与对设置在变速器壳体40外的发动机进行控制的发动机控制装置(未图示)和检测变速器档位位置的空档开关或者位置传感器(未图示)连接。
在保持架20上形成有两处以上的带有内螺纹的基板安装部26,基板50利用螺栓54安装在保持架20上。在本实施例中,以使用硬式基板(刚性基板、软硬结合基板)作为基板50为前提进行说明,但在实施本发明时,也能够使用柔性基板。另外,既可以将电子部件51安装在构成控制单元55的基板50双面上,也可以安装在构成控制单元55的基板50的单面上。
并且,在保持架20上形成有至少两处以上的带有内螺纹的散热器安装部25。因而,后面叙述的散热器(降温装置)60利用螺栓63或者螺栓64固定在保持架20的散热器安装部25。
保持架20下侧的连接器22与安装在保持构件30上的连接器32连接。连接器32利用一个以上的螺栓31使保持构件30坚固地安装在阀体33上。
此外,虽然未图示,但利用以内置在保持构件30中的方式配设的导线或者从连接器32引出至外部的导线等电缆35从连接器32布线至各控制机器。另外,虽然未图示,但阀体33在变速器壳体40内固定在变速器壳体40上。
散热器60是由铝、黄銅等热传导良好的金属制品形成的,如图2和图3所示,散热器60具有与安装在基板50上的电子部件51的表面面接触的内表面61。另外,散热器60与基板50面接触,也能够使基板50的温度易于传至散热器60。此时,在基板50的外周设置有薄膜导体作为接地电路,当通过该薄膜导体集热而热传导至散热器60时,能够高效地散热。
散热器60下部的埋入油中部分62在第一实施方式是平板状。但是,散热器60下部的埋入油中部分62能够形成水平截面形呈近似コ字状、近似L字状或者近似平板状的形状。特别是,为了增加表面积,散热器60下部的埋入油中部分62形成弯曲、近似凹凸状、近似凹凸条的面。另外,散热器60下部的埋入油中部分62为不会阻止油O的流动的程度的平板状,或者,如图4所示,散热器60下部的埋入油中部分62为在与车辆的前进方向大致呈直角的面上形成了缝隙62a的近似凹凸条的面,从而能够确保油O的流速及其惯性的影响。而且,如图5所示,为了扩大埋入油O中的面积,散热器60下部的埋入油中部分62形成有与前进方向大致平行的延伸的面62b。此时,与前进方向大致平行的延伸的面62b对油O的前进方向进行整流,由此当然能够确保油O的流速,还使油O的流速良好,从而即使确保大的冷却面积也不会对油O的流动产生影响。此外,图4~图6所图示的形状是为了易于识别而没有进行倒角,但是通常的实施物需倒角使用。
图5所示的与前进方向大致平行的延伸的面62b在垂直方向上为平面,进而,如图6所示,能够形成与前进方向大致平行的延伸的面62d。此时,与前进方向大致平行的延伸的面62d和与前进方向大致平行的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面62b相互对油O的前进方向进行整流,由此当然能够确保油O的流速,还使油O的流速良好,从而即使确保大的冷却面积也不会使油O的流动停滞。
[第二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的装载于车辆上状态时的组装状态的整体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另外,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的组装状态的第一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的组装状态的第二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散热器70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由铝、黄銅等热传导良好的金属制品形成,并具有与安装在基板50上的电子部件51的表面面接触,或者隔开微小的间隙与该电子部件51的表面相对的表面71。该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将散热器70相对于保持架20在车辆的前进方向上配置,或者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散热器70相对于保持架20在车辆的前进方向的反方向上配置,而在实施本发明时,两者都可以。另外,使基板50与散热器70面接触,从而能够使基板50的温度易于传至散热器70。在这种情况下,基板50的外周设置有薄膜导体作为接地电路,当通过该薄膜导体集热而热传导至散热器70时,能够高效地散热。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架20配设为以打开油盘6从下侧安装的方式使凸缘部24与变速器壳体40的内表面的下侧面接触。因此,O形圈42被安装成夹在变速器壳体40开口的内周围和保持架20的外周围之间。利用多个螺栓37将凸缘部24紧固在变速器壳体40的下表面。
此外,安装在基板50上的电子部件51与散热器70、埋入油中部分72间的关系,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在基板50上的电子部件51与散热器60、埋入油中部分62的关系相同。
并且,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利用一个以上的螺栓31将散热器70坚固地安装在阀体33上。因而,从散热器70至阀体33都是由热传导良好的材料、例如金属等形成,使从散热器70到阀体33都能够起到散热器70的功能,从而能够使控制单元55与散热器70间的散热性良好。
即,散热器70安装在阀体33上而使从散热器70到阀体33都维持热传导良好的状态,由此除了散热器70的下部的埋入油中部分72以外,也能够使控制单元55及散热器70的散热性良好。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保持架20从变速器壳体40的上方插入变速器壳体40中,另外,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将保持架20从变速器壳体40的下方(油盘6侧)插入变速器壳体40中,在实施本发明的过程中,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关于保持架20的安装方法可以任意选择。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利用作为封固机构部的O形圈42将变速器壳体40与保持架20之间封固,露出在变速器壳体40外部的连接器22配置在上端,因为未连接有电缆、导线等电线,所以未施加除自身负荷以外的外力,由此,保持架20不会因外力而倾斜。因而,也能够构成为例如图8和图9的组装状态的第一变形例和第二变形例所示的那样。
在图8和图9中,盖体91配置于使保持架20插入到变速器壳体40中的插入孔41的上部,并通过规定数量的螺栓92的紧固来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作为封固机构部的O形圈93将变速器壳体40的插入孔41与盖体91之间封固,从而变速器壳体40的插入孔41与盖体91之间能够坚固地封固。另外,也能够在变速器壳体40的插入孔41与盖体91之间设置密封件94。特别是,因为未向密封件94施加外力,所以盖体91的立起部与作为封固机构部的密封件94能够借助该密封件94均匀的弹力形成完全密封的状态。
[第三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装载于车辆上状态时的组装状态的整体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散热器60构成为与图2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散热器相同。特别地,该散热器6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下部的埋入油中部分是平板状,而本发明的下部的埋入油中部分62在垂直方向上形成有倒U字状的切口62A。在该倒U字状的切口62A中通过电缆35,该电缆35的端部配设有与连接器22连接的连接器32。切口62A使油O的流速良好,即使确保大的冷却面积,油O的流动也不会停滞。
另外,在保持架20的背后形成有保持部27,在设置于保持部27上的安装孔28处,利用一个以上的螺栓31将保持部27坚固地安装在阀体33上。
在这里,因为保持部27由合成树脂形成而作为保持架20,所以在阀体33与构成控制单元55的基板50之间,在散热器60与阀体33之间具有绝热材料。因而能够不必考虑阀体33的温度上升而构成。
[第四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的装载于车辆上状态时的组装状态的整体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散热器70构成为与图7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散热器相同。特别地,该散热器7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保持架20的阀体33一侧形成有保持部27,在设置于该保持部27上的安装孔28处,利用一个以上的螺栓31将保持部27坚固地安装在阀体33上。
另外,在保持部27上贯穿设置有用于插入散热器70的埋入油中部分72的贯通孔29。贯通孔29是如下那样的贯通的孔,即,在插入了散热器70的埋入油中部分72时,形成几乎没有晃动的状态。
在这里,因为保持部27由合成树脂形成而作为保持架20,所以在阀体33与构成控制单元55的基板50之间,在散热器70与阀体33之间具有绝热材料。因而,能够不必考虑阀体33的温度上升而构成。
即,该第三实施方式和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的埋入在油中的散热器60、70在散热器60、70与阀体33之间经由绝热材料安装在阀体33上。在这里,所说的散热器60、70与阀体33之间的绝热是指存在热传导不良的导体,使散热器60、70与阀体33之间热传导不良。由于在阀体33内,通过未图示的电磁阀或者控制阀等产生线路压力等的高压,阀体33内的油温变成高温,其结果是金属制的阀体33也变成高温。因为从冷却装置返回的油流入油盘中,所以油盘6内油的温度低于阀体33内油的温度。因而,从阀体向散热器60、70传导的热被绝热材料隔断,并且能够通过油O使散热器60、70散热。
[第五实施方式]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的装载于车辆上状态时的组装状态的整体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散热器70构成为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散热器相同。特别地,该散热器7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散热器70的埋入油中部分72不是位于散热器70的端部,通过设置在散热器70端部的安装孔78,利用一个以上的螺栓31将散热器70的端部坚固地安装在阀体33上。
即,散热器70下部的埋入油中部分72形成有呈大致U字状的中间部75,散热器70的埋入油中部分72处于油O中,并且在中间部75设置有多个散热片75a。
另外,通过在中间部75设置多个散热片75a,通过油O的冷却能力,构成控制单元55的基板50的发热通过基板50一侧的散热器70的埋入油中部分72进行散热。同样地,关于来自阀体33侧的热传导也通过埋入油中部分72进行散热,从而被冷却。
在这里,在散热器70的中间部75设置有多个散热片75a,散热器70的热从阀体33和构成控制单元55的基板50侧流向埋入油中部分72,从而被散热。在这里,在散热器70与阀体33之间进行绝热。因而,不必考虑阀体33的温度上升而构成。
即,该第五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的埋入在油中的散热器70以在散热器70与阀体33之间进行绝热的方式安装在阀体33上。
[第六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油O的流动没有特点,但也能够积极地改变油O的流动。该第六实施方式是这样的例子。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整体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组装在自动变速器5中的液压泵9的结构是公知的。液压泵9能够形成为如下的结构,即,通过吸入管81从油盘6下部的吸入口85吸入油O,然后,油O的喷出是经由喷出管82通过冷却散热片83使油O的温度降低,温度降低了的油O从配设在变速器壳体40或者油盘6上的喷射口84喷射到散热器60、7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散热器60和散热器70中都能够同样使用。
即,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通过用于冷却自动变速器5内的油O的液压泵9而循环的被冷却的油O喷射在散热器60、70上,并且该被冷却的油O经由散热器60、70导入油盘6内。在自动变速器5的油盘6内流动的油O的流动通常设定为在自动变速器5一侧通过冷却油O的吸入管81的吸入口85吸收,并且被冷却的油O通过喷出管82的排出从喷射口84喷射到散热器60、70上,从而,能够更高效地冷却散热器60、70。希望该油O的喷射位置处于散热器60、70的电子部件51的位置,结果是如果直接向散热器60、70喷射,通过热传导能够相应地获得效果。另外,散热器60、70不必一定存在下部的埋入油中部分62、7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油O的喷射方向与车辆的前进方向一致,但油O的喷射方向也可以向相反的方向,即使油O的喷射方向与车辆的后退方向一致。
[第七实施方式]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的油盘平面的整体的俯视图。
组装在自动变速器5上的液压泵9,通过吸入管81从油盘6下部的吸入口85吸入油O,然后,油O通过冷却散热片83使油O的温度降低,温度降低了的油O经由喷出管82返回变速器壳体40或者油盘6。
但是,油盘6平面的面积大,当吸入管81的吸入口85与喷出管82的喷射口84位于油盘6的同一边一侧时,油O的流动从喷射口84流向吸入口85。在这种情况下,散热器60、70下部的埋入油中部分62、72有可能使油O的流动停滞。
因此,本实施方式配设有如图14所示的规定高度的平板或者冲压成型的油引导构件88,以使油盘6内的油O的流动不会停滞。即,油引导构件88减少油O在吸入管81的吸入口85侧直线地流动,在油盘6的配设有吸入管81的吸入口85和喷出管82的喷射口84的相反侧形成油O的流动。由此,即使散热器60、70下部的埋入油中部分62、72处于油O的流动中,油O的流动也不会停滞,能够提高通过散热器60、70的埋入油中部分62、72的散热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都能够同样使用。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中,埋入油O中的散热器60、70使在自动变速器5的油盘6内流动的油流通过油引导构件88形成不会因散热器60、70的埋入油中部分62、72而使油O的流动停滞的流路,从而不会降低以往的自动变速器的冷却润滑能力,能够抑制未配设在油盘6内的油中的控制单元55温度上升。
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七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的散热器60、70的水平截面呈大致コ字状、大致L字状或者大致平板状,而且,为了扩大表面积,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的散热器60、70形成弯曲、大致凹凸状、大致凹凸条的表面。
另外,散热器60、70下部的埋入油中部分62、72形成为不会阻止油O流动的平板状,或者,如图4~图6所示,为了确保油O的流速,散热器60、70下部的埋入油中部分62、72形成在与车辆的前进方向大致成直角的面上具有缝隙762a的平板状也可以。
而且,如图5所示,为了扩大埋入油中的面积,散热器60、70下部的埋入油中部分62、72形成有与前进方向大致平行的延伸的面62b。在这种情况下,与前进方向大致平行的延伸的面62b对油O的前进方向进行整流,由此当然能够确保油O的流速,还使油O的流速良好,从而即使确保大的冷却面积,埋入油中部分62、72也不会对油O的流动产生影响。
并且,如图6所示,能够在散热器60、70下部的埋入油中部分62、72的水平方向上也形成与前进方向大致平行的延伸的面62d。在这种情况下,在水平方向上也与前进方向大致平行的延伸的面62d和与前进方向大致平行的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面62b相互对油O的前进方向进行整流,由此当然能够确保油O的流速,还使油O的流速良好,从而即使确保大的冷却面积也不会对油O的流动产生影响。并且,在车辆突然加减速时,通过基于容纳的油O的惯性的摆动能够进行高效的冷却。
这样,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中具有:控制单元55,其使控制自动变速器5的电子部件51装载在基板50上;保持架20,其用于容置控制单元55的基板50,并且在自动变速器5处于装载于车辆上状态时,该保持架20位于高于容纳在自动变速器5中的油O的上表面的位置,且该保持架20插入配置在容置于自动变速器壳体40内部的阀体33的侧面;散热器60、70,其为了以良好的状态传导来自电子部件51的热,固定在保持架20上,在自动变速器5处于装载于车辆上状态时,散热器60、70向着油表面延伸,并且具有埋入在油O中的埋入油中部分62、72。
所述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具有以良好的状态传导或者辐射来自电子部件的热而从其下部散热到油O中的散热器60、70,该散热器60、70固定于在大致垂直方向上安装有控制单元55,至少下部设置连接器22且从自动变速器壳体40的上部插入配置在自动变速器壳体40的内部的保持架20上,其中控制单元55装载有对自动变速器5进行控制的电子部件51,由此,电子部件51的发热传至散热器60、70,从而能够高效地传导来自电子部件51的热,从该散热器60、70的下部散热到油中。
因而,即使控制单元55未安装在油盘6内的油中,即使控制单元55的負荷变大,装载在控制单元55上的电子部件51的发热也能够高效地传至散热器60、70,从该散热器60、70的下部散热至油中,从而能够抑制各种电子部件温度上升,即,抑制控制单元55温度上升。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七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具有:控制单元55,其使电子部件51装载在控制自动变速器5的基板50上;保持架20,其安装有所述控制单元55,该保持架20从自动变速器壳体40的上部插入配置在自动变速器壳体40的内部;散热器60、70,其为了以良好的状态传导来自电子部件51的热而固定在保持架20上,并将其下部的埋入油中部分62、72埋入在油O中。
为了扩大埋入油O中的面积,所述埋入在油O中的散热器60、70形成有与前进方向大致平行的延伸的面,由此,能够在埋入油O中的散热器60、70的下部不改变油盘6内的油O流动的情况下使用散热器60、70,从而不会降低以往的自动变速器5的冷却润滑能力。另外,散热器60、70的与前进方向大致平行的延伸的面在油的流动方面具有作为整流板的功能,使油的流动顺畅,并且能够扩大散热面积。另外,在车辆突然加减速时,通过基于容纳的油O的惯性的摆动能够进行高效的冷却。
为了确保所述油的流速,与前进方向大致成直角的面上形成有缝隙62a的散热器60、70的埋入油中部分62、72,在与车辆的前进方向即油O的流动方向大致成直角的散热器60、70的面上不会阻碍油O的流动,从而不会降低以往的自动变速器的冷却润滑能力。
散热器60、70的埋入油中部分62、72使在自动变速器5的油盘6内流动的油流形成不会因散热器60、70停滞的流路,从而不会降低以往的自动变速器5的冷却润滑能力,还能够抑制未配设在油中的控制单元55温度上升。
另外,被喷射了通过用于冷却自动变速器5内的油O的液压泵9而循环的被冷却了的油O的散热器60、70能够高效地降低控制单元55的温度。
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保持架20配设在油盘6的自动变速器5的液力变矩器2一侧。即,控制单元55配设在油盘6的自动变速器5的液力变矩器2一侧。并且,在第二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中,保持架20配设在油盘6的自动变速器5的液力变矩器2的相反侧,即,控制单元55配设在液力变矩器2的相反侧。但是,在实施本发明时,控制单元55可以配设在油盘6的自动变速器5的液力变矩器2一侧或者相反侧中的任意一侧。
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七实施方式中,为了扩大散热器60、70埋入油中的面积,散热器60、70相对于车辆的前进方向配置成大致直角,但在实施本发明时,根据埋入油中部分62、72的形态还可以配设成30度、45度或者60度等规定的角度。当然,埋入油中部分62、72的上部也同样。
即,散热器60、70可以相对于车辆的前进方向形成规定的角度。但是,当散热器60、70相对于车辆的前进方向配置呈大致直角时,能够使油O通过其惯性转矩与散热器60、70间产生碰撞,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冷却。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七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55固定在保持架20上,散热器60、70与控制单元55接触且固定在保持架20上,但散热器60、70可以固定在控制单元55上,或者散热器60、70固定在控制单元55和保持架20这两个上。

Claims (16)

1.一种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控制单元,其是将控制自动变速器的电子部件装载在基板上而形成;
保持架,其用于容置所述控制单元的基板,在所述自动变速器处于装载于车辆上状态时,该保持架配置在比容纳在所述自动变速器中的油的油表面高的位置,并且在自动变速器的箱体内,该保持架配置在容置于自动变速器箱体内部的阀体的侧面上;
散热器,其为了传导来自所述电子部件的热,与所述电子部件或者基板接触,并且在所述自动变速器处于所述装载于车辆上状态时,该散热器的至少一部分埋入在所述油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相对于所述阀体,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阀体之间具有绝热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经由散热部与所述阀体相连接,该散热部位于所述散热器与所述阀体之间,并通过所述油进行散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具有与配设在所述阀体上的电子部件连接的连接器部,该连接器部设置在油表面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具有与配设在所述阀体上的电子部件连接的连接器部,该连接器部设置在油表面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具有与配设在所述阀体上的电子部件连接的连接器部,该连接器部设置在油表面的上方。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的埋入油中的部分形成有与油盘内的油的前进方向大致平行的延伸的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的埋入油中的部分,在与所述油盘内的油的前进方向大致成直角的面上形成有缝隙。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使在所述自动变速器的所述油盘内流动的油流形成不会因所述散热器的埋入油中的部分而停滞的流路。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使在所述自动变速器的所述油盘内流动的油流形成不会因所述散热器的埋入油中的部分而停滞的流路。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向所述散热器喷射通过冷却所述自动变速器内的所述油的泵而循环且被冷却了的所述油,所述油经由所述散热器被引导至所述油盘内。
12.如权利要求8~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向所述散热器喷射通过冷却所述自动变速器内的所述油的泵而循环且被冷却了的所述油,所述油经由所述散热器被引导至所述油盘内。
13.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的保持架固定在所述自动变速器箱体以及所述阀体上。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的保持架固定在所述自动变速器箱体以及所述阀体上。
15.如权利要求8~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的保持架固定在所述自动变速器箱体以及所述阀体上。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的保持架固定在所述自动变速器箱体以及所述阀体上。
CN2008800125635A 2007-05-28 2008-05-28 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35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40662 2007-05-28
JP140662/2007 2007-05-28
JP2007254840 2007-09-28
JP254840/2007 2007-09-28
PCT/JP2008/059817 WO2008146845A1 (ja) 2007-05-28 2008-05-28 自動変速機用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3511A CN101663511A (zh) 2010-03-03
CN101663511B true CN101663511B (zh) 2013-03-06

Family

ID=40075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256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3511B (zh) 2007-05-28 2008-05-28 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48800B2 (zh)
JP (1) JP4877389B2 (zh)
CN (1) CN101663511B (zh)
DE (1) DE112008000873T5 (zh)
WO (1) WO20081468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54637A1 (de) * 2008-12-15 2010-06-17 Zf Friedrichshafen Ag Hybridantriebsstrang eines Kraftfahrzeugs
US8174831B2 (en) * 2010-07-20 2012-05-0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Heating circuit and electronics assembly
DE102011082259A1 (de) * 2011-09-07 2013-03-07 Zf Friedrichshafen Ag Steuergerät
DE102012215673A1 (de) * 2012-09-04 2014-03-06 Zf Friedrichshafen Ag Anordnung eines elektrischen Steuergeräts an eine Schaltplatte
JP2014063930A (ja) * 2012-09-21 2014-04-10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電子制御装置
US9651142B2 (en) * 2013-03-11 2017-05-16 Dana Automotive Systems Group, Llc Differential carrier temperature sensing method
DE102013212398A1 (de) * 2013-06-27 2014-12-31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altung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Schaltungsvorrichtung zur Steuerung eines Getriebes eines Fahrzeugs
DE102014207799A1 (de) * 2014-04-25 2015-10-29 Zf Friedrichshafen Ag Getriebe mit einer elektrischen Getriebesteuereinrichtung
US9644907B1 (en) 2015-11-10 2017-05-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tructurally dynamic heat sink
DE102016203718A1 (de) * 2016-03-08 2017-09-14 Zf Friedrichshafen Ag Steuergerät
WO2017190037A1 (en) * 2016-04-28 2017-11-02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Inc Thermal management of a system for transmission active warm up and internal electronics cooling
JP6572824B2 (ja) * 2016-05-18 2019-09-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冷却装置
DE102016225292A1 (de) * 2016-12-16 2018-06-21 Zf Friedrichshafen Ag Leistungselektronik-Anordnung
JP6554132B2 (ja) * 2017-03-31 2019-07-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ケース
JP6454369B2 (ja) * 2017-03-31 2019-01-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機の制御装置ユニット取り付け構造
CN108684194A (zh) * 2018-06-22 2018-10-19 江苏英杰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铝型材散热器
EP3627002B1 (de) 2018-09-20 2021-06-30 Flender GmbH Getrieb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olchen getriebes
DE102018218049B4 (de) * 2018-10-22 2020-08-13 Zf Friedrichshafen Ag Kühlmodul für ein Fahrzeug-Steuergerät, Fahrzeug-Steuergerät mit einem Kühlmodul und Verfahren zur Wasserkühlung eines Fahrzeug-Steuergeräts
DE102019206525A1 (de) * 2019-05-07 2020-11-12 Zf Friedrichshafen Ag Getriebe mit Leistungselektronikmodul
DE102019113068A1 (de) * 2019-05-17 2020-11-19 Marelli Automotive Lighting Reutlingen (Germany) GmbH Leiterplatte mit einer Steckverbindung
JP6999624B2 (ja) * 2019-11-06 2022-01-18 日本端子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接続構造
JP6865258B1 (ja) * 2019-11-06 2021-04-28 日本端子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接続構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2007A (en) * 1993-05-12 1997-09-0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otor vehicle gearbox control system in an oil-filled casing
JP3545195B2 (ja) * 1998-03-10 2004-07-21 株式会社日立ユニシアオートモティブ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取付け構造
CN1727735A (zh) * 2004-07-29 2006-02-01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机用电子控制装置
CN1945063A (zh) * 2005-10-03 2007-04-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JP4175517B2 (ja) * 1997-12-05 2008-11-05 ロシュ ダイアグノスティックス オペレーションズ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透明または半透明窓部が備えられた改良型電気化学バイオセンサ検査ストリッ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26468A (en) * 1977-04-11 1978-11-04 Nippon Soken Inc Automatic shift gear
JP2890813B2 (ja) * 1990-11-08 1999-05-1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湿式クラッチの冷却構造
DE9307228U1 (zh) * 1993-05-12 1993-07-15 Siemens Ag, 8000 Muenchen, De
DE19517491A1 (de) * 1995-05-12 1996-11-14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Kühlung für eine Getriebesteuerung
DE19855321A1 (de) * 1998-12-01 2000-06-08 Zf Batavia Llc Kühlung eines Steuergerätes eines Kraftfahrzeuggetriebes
JP3814467B2 (ja) 2000-06-28 2006-08-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車両用電子制御装置
JP4270086B2 (ja) * 2004-09-15 2009-05-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子制御装置
JP4613564B2 (ja) * 2004-09-29 2011-01-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自動変速機
JP4374617B2 (ja) * 2004-09-29 2009-12-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自動変速機
DE102005002813B4 (de) * 2005-01-20 2006-10-19 Robert Bosch Gmbh Steuermodul
JP4539383B2 (ja) 2005-03-14 2010-09-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の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取付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2007A (en) * 1993-05-12 1997-09-0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otor vehicle gearbox control system in an oil-filled casing
JP4175517B2 (ja) * 1997-12-05 2008-11-05 ロシュ ダイアグノスティックス オペレーションズ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透明または半透明窓部が備えられた改良型電気化学バイオセンサ検査ストリップ
JP3545195B2 (ja) * 1998-03-10 2004-07-21 株式会社日立ユニシアオートモティブ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取付け構造
CN1727735A (zh) * 2004-07-29 2006-02-01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机用电子控制装置
CN1945063A (zh) * 2005-10-03 2007-04-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08000873T5 (de) 2010-04-29
JP4877389B2 (ja) 2012-02-15
CN101663511A (zh) 2010-03-03
US20110228478A1 (en) 2011-09-22
WO2008146845A1 (ja) 2008-12-04
US8248800B2 (en) 2012-08-21
JPWO2008146845A1 (ja) 2010-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3511B (zh) 自动变速器用控制单元冷却装置
EP1626616B1 (en) Engine control circuit device
US8243451B2 (en) Cooling member for heat containing device
CN102066864B (zh) 热管、热管的制造方法以及带有热管功能的电路板
US6466441B1 (en) Cooling device of electronic part having high and low heat generating elements
WO2003056687A1 (fr) Dispositif de refroidissement d'unite de commande de moteur
US6302190B1 (en) Cooling an engine control unit
US9657997B2 (en) Cooling device with cooling passage for liquid refrigerant and juxtaposed fin assembly
US7684195B2 (en) Cooling system for electronics housing
EP1790935A2 (en) Fow distributing element for a cooling plate
EP1738128B1 (en) A fluid cooling system
EP3577406B1 (en) Liquid cooling systems for heat generating devices
CN102934222B (zh) 冷却器
CN103560609A (zh) 电机
TW201509288A (zh) 具有冷板之逆變器功率模組構裝
EP3471523B1 (en) Ecu cooling arrangement
US20170164516A1 (en) Integrated Fluid Turbulator and Sealing System for Improved Thermal Management
CN202905693U (zh) 带液体冷却的功率电子装置
CN102751250B (zh) 冷却装置
JP2019527790A (ja) 内部能動冷却機能付きコントローラおよびモータ内蔵ポンプアセンブリ
JP6582546B2 (ja) 機電一体型回転電機
US20230156903A1 (en) Electronic control device
US20180124956A1 (en) Electronic Assembly, In Particular for a Transmission Control Module
CN201119231Y (zh) 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结构组件
US11359716B2 (en) Drive device for veh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06

Termination date: 2017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