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1244A - 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1244A
CN101661244A CN200810184368A CN200810184368A CN101661244A CN 101661244 A CN101661244 A CN 101661244A CN 200810184368 A CN200810184368 A CN 200810184368A CN 200810184368 A CN200810184368 A CN 200810184368A CN 101661244 A CN101661244 A CN 1016612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ual operation
revolving force
operation unit
box
rota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843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61244B (zh
Inventor
樱井宏美
青木大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61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12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612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12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6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2215/0174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plural rotations of recording member to produce multicoloured copy
    • G03G2215/0177Rotating set of developing uni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3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在包括可分离地安装有多个显影盒(B,Y,M,C)(16)的旋转构件(15)的成像设备中,使用者可以通过容易的操作旋转所述旋转构件以访问多个显影盒。可枢转的单元(63)能够与用于旋转构件(15)的驱动链相接触和分离。通过向枢转齿轮(69)施加一定的制动力,枢转齿轮(69)移动到通过使用者的操作力使枢转齿轮(69)与驱动链保持接触的位置上。与可枢转的单元(63)的接触运动相关联,释放执行旋转构件(15)的位置控制的螺线管(57)。

Description

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的旋转型显影装置。在这种旋转型显影装置中,多个显影盒围绕旋转构件被支撑,其中每个显影盒容纳有相互不同颜色的显影剂。然后,来自马达的旋转力通过旋转力传递装置传递到旋转构件。利用这个结构,允许旋转构件旋转地运动。在旋转型显影装置中,显影盒中的一个运动到显影位置,在该显影位置上显影盒与感光鼓相对。然后,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盒利用显影剂显影。此外,这个操作在多个显影盒上执行,由此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彩色图像。
在采用旋转型显影装置的成像设备中,彩色图像利用小的感光鼓形成。因此,有利的是减小了设备主体的尺寸。
因而,使用者把显影盒可分离地安装到旋转构件上。利用这个结构,可以改进维护时的可操作性。
在这种情况下,已知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显影盒通过手移动到设置在设备主体中的更换位置。具体地,通过手旋转旋钮,可以旋转显影盒切换机构。结果,显影盒可以由手放置到更换口(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No.H06-250485)。利用这个结构,可以改进更换显影盒的可操作性。
但是,在上述传统的实施例中,可以想到的是,当显影盒切换机构通过马达旋转时,旋钮会变成旋转负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进一步开发传统技术的目的而作出。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该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能够通过使用者的手动操作把所需的显影盒移动到安装和分离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该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能够通过使用者进行容易的手动操作而把所需的显影盒移动到安装和分离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该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能够在通过手动操作向手动操作单元上施加操作力时把手动操作单元从缩回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该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能够在通过手动操作向手动操作单元上施加操作力而使手动操作单元从缩回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时,向安装有显影盒的旋转构件施加旋转力。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在该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当旋转构件被马达的旋转力旋转时,手动操作单元通常位于缩回位置,使得手动操作单元不会变成旋转负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在该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手动操作单元可以移动到一个位置,在该位置处手动操作单元连接到旋转力传递装置,而不需要使用者的特别操作,并且可以传递操作力到旋转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在该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在马达的旋转期间,手动操作单元不会变为旋转负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一个典型结构是这样的一种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包括:电子照相感光鼓;马达;可旋转的旋转构件,多个显影盒能够可分离地安装到所述旋转构件,每个显影盒包括: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和显影辊,所述显影辊通过使用所述显影剂容纳部中容纳的显影剂对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旋转力传递装置,所述旋转力传递装置用于把旋转力从所述马达传递到所述旋转构件;以及手动操作单元,所述手动操作单元能够在操作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操作位置中,所述手动操作单元连接到所述旋转力传递装置,以把旋转力传递到所述旋转力传递装置,在所述缩回位置中,所述手动操作单元与所述旋转力传递装置间隔开,其中,在所述手动操作单元通过手动操作从所述缩回位置运动到所述操作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手动操作单元通过手动操作把旋转力传递到所述旋转力传递装置,以旋转所述旋转构件,由此,能够通过手动操作旋转所述旋转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另一个典型结构是这样的一种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包括:电子照相感光鼓;马达;可旋转的旋转构件,多个显影盒能够可分离地安装到所述旋转构件,每个显影盒包括: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以及显影辊,所述显影辊通过使用所述显影剂容纳部中容纳的显影剂对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其中,所述旋转构件顺序地把所述多个显影盒中的一个显影盒移动到显影位置,用于对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开口部,所述显影盒通过所述开口部安装到所述旋转构件和从所述旋转构件分离;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部的可开闭构件;旋转力传递装置,所述旋转力传递装置用于把旋转力从所述马达传递到所述旋转构件,以旋转所述旋转构件;以及手动操作单元,所述手动操作单元包括访问构件,所述访问构件设置在能够在所述可开闭构件被打开以打开所述开口部的状态下从所述开口部操作所述访问构件的位置中,其中,所述手动操作单元能够在操作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操作位置中,所述手动操作单元与所述旋转力传递装置接触以把操作力传递到所述旋转构件,在所述缩回位置上中,所述手动操作单元与所述旋转力传递装置间隔开,并且其中,当所述访问构件被手动操作以施加操作力时,所述手动操作单元从所述缩回位置运动到所述操作位置,由此将所述旋转力施加到所述旋转构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使用者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把需要的显影盒移动到安装和分离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使用者可以通过容易的手动操作把需要的显影盒移动到安装和分离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当使用者通过手动操作向手动操作单元施加操作力时,使用者可以把手动操作单元从缩回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当在通过手动操作向手动操作单元施加操作力而使手动操作单元从缩回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时,使用者可以向安装有显影盒的旋转构件施加旋转力。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当通过马达的旋转力旋转旋转构件时,手动操作单元通常位于缩回位置,使得手动操作单元不会变成旋转负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需要使用者的特别操作,手动操作单元可以移动到手动操作单元连接到旋转力传递装置的位置,并且可以向旋转件传递操作力。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马达的旋转期间,手动操作单元不会变成旋转负载。
从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中,本发明的更多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外观的立体模型图。
图2是成像设备的左侧垂直截面模型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示出了处于上表面盖被打开的状态的成像设备的外观的立体模型图。
图5是处于上表面盖被打开的状态的成像设备的左侧垂直截面模型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成像设备的成像操作的解释性视图。
图8A是示出了显影装置的外观的立体模型图。
图8B是示出了旋转件的外观的立体模型图。
图9A是旋转件的驱动侧上的右凸缘的内部视图。
图9B是旋转件的非驱动侧上的左凸缘的内部视图。
图10A是示出了一个盒从其驱动侧看到的外观的立体模型图。
图10B是示出了一个盒从其非驱动侧看到的外观的立体模型图。
图11A、11B和11C是旋转电驱动机构的解释性视图。
图12A、12B和12C是旋转手动驱动机构的解释性视图。
图13是旋转手动驱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旋转电驱动机构(旋转力传递装置)的立体图。
图15A和15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旋转电驱动机构(旋转力传递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整体结构)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方式的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1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1的左侧垂直截面模型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示出了成像设备1的外观的立体模型图,其中成像设备1处于上表面盖(可开闭构件)2被打开的状态,以使得开口部分3被打开来用于安装和分离显影盒。图5是处于盖2被打开的状态下的成像设备1的左侧垂直截面模型图。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在对成像设备1的下面的描述中,前侧(前表面侧)表示用于记录介质的盒4被插入和拉出的一侧。它的后侧表示与该前侧相反的一侧。前-后方向表示从设备的后侧朝向前侧(前向)的方向和与该方向相反的方向(后向)。左和右表示从设备的前表面看到的左或者右。左-右方向表示从右朝向左的方向(左向)和与该方向相反的方向(右向)。此外,电子照相感光鼓8的纵向(轴向)上的一端侧是驱动侧,它的另一端侧是非驱动侧。而且,设备主体5表示成像设备的除了显影盒之外的部分。
成像设备1利用电子照相过程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注意,这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成像设备1包括彩色激光打印机,该打印机能够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全色图像。此外,记录介质表示通过成像设备在其上形成图像的介质,记录介质包括纸张、OHP片和标签。
设备1根据从外部主机装置H例如个人电脑、图像读取器和传真机输入到控制电路部分(控制装置:CPU)6的电子图像信号,在片状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电路部分6与主机装置H和设置在设备主体5的上表面的前侧上的操作部7一起交换各种类型的电子信息,并共同地根据预定的控制程序和查询表控制设备1的成像操作。注意,后面描述的马达M也根据来自电路部分6的电子信号控制。
在设备主体5的内部,电子照相感光鼓8(在下文中,简单地称为鼓)可旋转地设置在构成设备主体5框架结构的左框架(左板)5L和右框架(右板)5R之间,它的轴向为左-右方向。此外,充电装置9、图像曝光装置10、显影装置11、转印装置12和鼓清洁装置14围绕鼓8布置。
充电装置9均匀地为鼓8的表面充电,使该表面具有预定的极性和电压。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充电辊用作充电装置。
图像曝光装置10在鼓8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激光扫描器单元用作图像曝光装置。激光扫描器单元10输出激光束L(图7),该激光束L对应于从主机装置H输入到电路部分6的各种颜色的图像信息进行调制,以扫描并曝光鼓表面。
显影装置11把形成在鼓8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显影剂图像。根据这个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11是旋转显影装置。显影装置11包括:旋转件(旋转构件或者旋转支撑构件)15;围绕旋转件15可分离地安装的多个显影盒16;以及,用于电分度(index)旋转件15的旋转电驱动机构(图11A、11B和11C:旋转力传递装置)55。即,显影装置11包括旋转件15,该旋转件15能够绕可旋转地轴承支撑在设备主体5的左框架5L和右框架5R之间的中心轴14分度。此外,显影装置11包括围绕旋转件15可分离地安装的多个显影盒16(16B、16Y、16M和16C)。在这个实施方式中,设置第一至第四或者四个显影盒16B、16Y、16M和16C。旋转件15能够把四个盒16保持为大致柱状的方式。此外,盒16在旋转件15的旋转方向上以90°的间隔安装到旋转件15上。
每一个盒16均包括显影辊17和用于把显影剂“t”供应到显影辊17的显影剂供应辊18,并分别包括容纳显影剂“t”的显影剂容纳部16B1、16C1、16M1和16Y1(图3和图6)。此外,盒16由使用者可分离地安装到设置在旋转件15上的相应保持部44(44B、44Y、44M和44C:图8A、8B、9A和9B)。即,盒16可以由使用者安装到保持部44和从保持部44分离。注意,黑(B)颜色的显影剂“t”容纳在第一显影盒16B的显影剂容纳部16B1中。黄(Y)颜色的显影剂“t”容纳在第二显影盒16Y的显影剂容纳部16Y1中。品红(M)颜色的显影剂“t”容纳在第三显影盒16M的显影剂容纳部16M1中。青(C)颜色的显影剂“t”容纳在第四显影盒16C的显影剂容纳部16C1中。
如上所述,多个显影盒16Y、16M、16C和16B可分离地安装到旋转件15上。显影盒分别包括容纳显影剂“t”的显影剂容纳部16B1、16C1、16M1和16Y1。此外,每个显影盒包括用于利用分别容纳在显影剂容纳部16B1、16C1、16M1和16Y1中的显影剂“t”显影形成在感光鼓8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辊17。此外,旋转件15旋转。如下所述,旋转件15顺序地把多个显影盒中的一个显影盒移动到显影位置,在该显影位置上,形成在鼓8上的静电潜像被显影。
转印装置12把形成在鼓8的表面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中间转印带单元12用作转印装置。单元12包括环形中间转印带(下文中,简单地称为带)19,该带19由电介质材料制成、具有柔性并且用作中间转印构件。单元12包括初次转印辊20、带驱动辊21、张紧辊22和二次转印相对辊23,带19在张紧状态下绕这些辊通过。转印辊20保持为与鼓8压力接触,同时把带19夹在它们之间。鼓8和带19之间的接触部用作初次转印压合部T1。
二次转印辊24与辊23的带缠绕部相对设置。通过枢轴机构(未示出),辊24移动到操作位置以及非操作位置,在该操作位置,辊24与辊23保持接触,同时把带19夹在它们之间,在该非操作位置,辊24与带19的表面间隔开。注意,转印辊24通常保持在非操作位置,并以预定的控制定时移动到操作位置。在辊24移动到操作位置的状态下,辊24和带19之间的接触部用作二次转印压合部T2。
此外,在辊23的带缠绕部中,用于清洁带19的表面的带清洁器25设置在位于带19的移动方向上的辊24的下游。清洁器25在操作位置和非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在该操作位置,清洁构件(未示出)通过枢轴机构(未示出)与带19的表面保持接触,在该非操作位置,清洁构件与带19的表面间隔开。注意,清洁构件通常保持在非操作位置,并以预定的控制定时移动到操作位置。
鼓清洁装置13从鼓8的表面去除初次转印之后剩余的显影剂,显影剂图像已经从该鼓8的表面初次转印到带19上。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清洁刮刀用作鼓清洁装置13。清洁刮刀与鼓8的表面保持接触,以去除剩余的显影剂。注意,从鼓8的表面去除的显影剂收集在清洁器容器26中。
供给单元27设置在带单元12下面。单元27包括容纳记录介质P的盒4、拾取辊28和分离垫29。盒4自由地放入设备主体5的前表面侧并从该处取出(前装载)。注意,拉动部4a设置在盒4的前表面上。
传送路径30在设备主体5的后侧上从底部到顶部设置。传送路径30从底部到顶部设置有对齐辊单元31、二次转印辊24、定影单元32和输送单元33。定影单元32包括定影辊32a和压辊32b。输送单元33包括输送辊33a和辊33b。输送托盘35设置在设备主体5的上表面上。此外,在设备主体5的上表面上设置上表面盖2,该上表面盖2能够绕作为中心的铰轴36打开和关闭。拉动部2a设置在盖2上。在关闭到设备主体5的状态中(图1、2和3),盖2与输送托盘35连续,以起到输送托盘35的伸长托盘的作用。经过成像的记录介质P由输送单元33从出口34输送到输送托盘35和盖2。
用于相对于显影装置11的旋转件15执行盒16的安装和分离的开口部3设置在设备主体5的上表面中。当把盒16安装到旋转件15(保持部44)或者把盒16从旋转件15(保持部44)分离时,使用者抓住盒16地使盒16通过开口部3。即,开口部3设置成允许把盒16安装到旋转件15和从旋转件15分离。注意,开口部3相对于输送托盘35设置在前侧上。盖2可以绕作为中心的铰轴36旋转,以处于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在该关闭状态,开口部3关闭,在该打开状态,开口部3打开。即,盖2能够打开和关闭开口部3。盖2通常是关闭的,并在安装和分离盒16时被使用者打开(图4、5和6)。当盖2打开时,设置在设备主体5的上表面上的开口部3打开,然后,可以看到盒安装/分离路径部37,该盒安装/分离路径部37使开口部3与设备主体5中的显影装置11连通。路径部37包括设置在开口部3和显影装置11之间并弯曲成凹弧形表面形状的导板38。路径部37设置于鼓8之上。
此外,与盖2的打开和关闭相关联,设备的电源电路(未示出)的联锁开关(中断开关(kill switch))SW被接通和断开。即,当盖2关闭时,设置在盖2的下侧表面上的第一突出部39按压设置在设备主体5侧上的联锁开关SW的致动器。结果,开关SW的接通状态和电源电路的接通状态被保持。当盖2打开时,突出部39缩回以释放突出部39对致动器的按压。结果,开关SW的断开状态和电源电路的切断状态被保持,并且对设备主体5的驱动被断开。
此外,在盖2的背面上,第二突出部40L和40R分别设置在盖2的纵向上的一个端侧和另一端侧上。同时,接合释放构件41L和41R设置在旋转件15的纵向上的一个端侧和另一端侧上(图2、3、4、5、6、7、8A和8B)。此外,与盖2的打开和关闭相关联,接合释放构件41L和41R相对于旋转件15在盒接合位置和盒接合释放位置之间枢转。即,当盖2打开时的情况将在下面描述。
如下执行形成全色图像的操作。图2和图3示出了成像设备1的待机状态。盖2关闭。旋转件15保持在以下状态,其中旋转件15的旋转停止,同时用于黑颜色的第一显影盒16B位于作为待机位置X的对应于路径部37的旋转角度位置。注意,待机位置X(例如,图2和图3所示的位置)相对于显影位置Y(例如图7所示的位置)移动预定角度相位。此外,待机位置X是安装和分离位置,在该安装和分离位置上,相对于旋转件15安装和分离所需的显影盒16。
控制电路部分6在待机状态准备接收成像开始信号的输入。当成像开始信号输入到电路部分6时,电路部分6驱动马达M(例如图2、11B和11C)。在这个实施方式中,通过(马达M的旋转力所传递到的)旋转电驱动机构(下面说明),旋转件15绕中心轴14从待机位置X(图2)顺时针旋转45°,然后停止其旋转。即,由于旋转件15的旋转,显影盒16B从对应于路径部37的待机位置X移动到显影盒16B的显影辊17与鼓8相对的显影位置Y(图7)。如下所述,盒驱动力从设备主体5传递到显影盒16B。此外,从设备主体5供应预定的显影偏压。利用盒驱动力,鼓8以预定速度逆时针(如图7的箭头所示)旋转。扫描器单元10也被驱动。带19也被顺时针(如图7的箭头所示)驱动而以对应于鼓8的速度的速度旋转(如图7的箭头所示)(在相对于鼓8的旋转方向的前向上)。转印辊24和带清洁器25中的每一个均被移动到与带19分离的非操作位置。预定的充电偏压从设备主体5施加到充电辊9。结果,旋转的鼓8的表面被均匀地充电,从而具有预定的极性和电势。从扫描器单元10输出对应于全色图像的B颜色分量图像信号而调制的激光束L,使得鼓表面被扫描并曝光。结果,对应于B颜色分量图像的静电潜像形成在鼓8的表面上。静电潜像通过盒16B显影为B颜色的显影剂图像。即,形成到鼓8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辊17显影。在这个实施方式中,静电潜像利用具有与鼓8的充电极性相同极性的负显影剂(negative developer)反转显影。B颜色的显影剂图像在初次转印压合部T1处被初次转印到带19的表面。具有与显影剂的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和预定的电势的初次转印偏压以预定的控制定时施加到转印辊20。在初次转印之后,鼓8的表面通过清洁刮刀13清洁。
当完成B颜色的显影剂图像到带19上的初次转印时,旋转件15间歇地顺时针旋转90°。结果,用于黄色的盒16顺序地移动到与鼓8相对的显影位置Y。然后,执行关于鼓8的充电、曝光和显影处理,用于形成与全色图像的Y颜色分量图像对应的Y颜色显影剂图像。在上述处理中形成的Y颜色显影剂图像在压合部T1处初次转印,以叠加在已经转印到带19上的B颜色显影剂图像上。
当完成Y颜色的显影剂图像到带19上的初次转印时,旋转件15顺时针旋转90°。结果,用于品红的盒16M顺序移动到显影位置Y。然后执行关于鼓8的充电、曝光、显影处理,用于形成与全色图像的M颜色分量图像对应的M颜色显影剂图像。在上述处理中形成的M颜色显影剂图像在压合部T1处初次转印,以叠加在已经转印到带19上的B颜色和Y颜色的显影剂图像上。
当完成M颜色的显影剂图像到带19上的初次转印时,旋转件15顺时针旋转90°。结果,用于青色的盒16C顺序移动到显影位置Y。然后执行关于鼓8的充电、曝光、显影处理,用于形成与全色图像的C颜色分量图像的对应的C颜色显影剂图像。在上述处理中形成的C颜色显影剂图像在压合部T1处初次转印,以叠加在已经转印到带19上的B颜色、Y颜色和M颜色的显影剂图像上。
如上所述,在带19上合成地形成由B颜色、Y颜色、M颜色和C颜色构成的四种颜色的未定影全色显影剂图像。
即,通过下面描述的旋转电驱动机构(旋转力传递装置)55,旋转件15被分度,使得多个显影盒16中的预定显影盒16移动到显影位置Y。然后,利用位于显影位置Y的盒16,将形成在鼓8上的潜像显影为显影剂图像。多个盒16顺序地进行这个操作,使得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彩色图像。
注意,关于鼓8的彩色显影剂图像的连续形成不一定如同这个实施方式一样以B颜色、Y颜色、M颜色和C颜色的颜色顺序进行,而是可以以适当的颜色顺序进行。
然后,在转印辊24被移动到与带19保持接触的操作位置之后,按照带19的运动,形成在带19上的未定影全色显影剂图像的前边缘到达转印辊24的位置。此外,带清洁器25也相对于带19移动到操作位置。
同时,拾取辊28以预定的控制定时被驱动。结果,通过辊28和分离垫29之间的配合,以堆叠方式容纳在盒4中的片状记录介质P之一从其分离,以被供给。记录介质P通过对齐辊单元31以预定的控制定时被引导进入作为转印辊24与带19的接触部的二次转印压合部T2。具有与显影剂的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二次转印偏压施加到转印辊24。这样,在压合部T2处的压合和输送记录介质P的处理中,带19上的四种颜色叠加的显影剂图像共同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P的表面。
记录介质P从带19的表面分离,以被引导到定影单元32,然后在定影压合部被加热并加压。结果,每种颜色的显影剂图像被定影(各种颜色的熔融和混和)到记录介质P。然后,记录介质P通过定影单元32,并由输送单元33作为全色成像通过出口34输送到输送托盘35和盖2上。
在记录介质P被分离后,保持在带19的表面上的未转印的显影剂通过带清洁器25去除。
当完成一页或者多个连续页的成像工作后,电路部分6使成像设备1进入待机状态。然后,电路部分6准备接收下一个成像开始信号的输入。即,鼓8、扫描器单元10、带19等停止而不被驱动。此外,转印辊24和带清洁器25移动到非操作位置。然后,旋转件15旋转45°并停止,同时用于黑色的盒16B返回到对应于路径部37的待机位置X(图2和图3)。即,电路部分6停止旋转件15,使得显影盒16B位于待机位置X。
在单色成像模式的情况下,仅仅执行利用盒16B的成像。当完成一页或者连续的多页的单色成像后,电路部分6使成像设备1返回到上述待机状态。然后,电路部分6准备接收下一个成像开始信号的输入。
(显影装置11)
图8A是示出了显影装置11的外观的立体图,图8B是示出了旋转件15的外观的立体图。图9A是作为旋转件15驱动侧的右凸缘的内部视图,图9B是作为非驱动侧的左凸缘的内部视图。
旋转件15能够把四个盒(即第一至第四盒16B、16Y、16M和16C)保持成大致柱状的方式。此外,盒16以在旋转方向上固定90°间隔的配置安装到旋转件15。
旋转件15包括中心轴14,该中心轴14可旋转地轴承支撑在设置在设备主体5中的左框架5L和右框架5R之间。此外,旋转件15包括分别固定地设置在轴14的一个端侧和另一个端侧处的盘凸缘42L和42R。右凸缘42R用作驱动侧。围绕右凸缘42R设置齿,使得右凸缘42R构成旋转齿轮。四个分割板即第一至第四分割板43(431、432、433和434)设置在凸缘42L和42R之间,并形成为大致十字形的横截面形状。分割板431、432、433和434的一个端部固定到凸缘42L,它们的另一个端部固定到凸缘42R。利用四个分割板,在凸缘42L和42R之间以沿旋转件15的周向固定90°间隔的配置构成四个保持部,即第一至第四保持部44(44B、44Y、44M和44C)。形成在第一和第四分割板431和434之间的空间部分构成第一盒保持部44B,第一显影盒16B可分离地安装在该第一盒保持部44B中。形成在第二和第一分割板432和431之间的空间部分构成第二盒保持部44Y,第二显影盒16Y可分离地安装在该第二盒保持部44Y中。形成在第三和第二分割板433和432之间的空间部分构成第三盒保持部44M,第三显影盒16M可分离地安装在该第三盒保持部44M中。形成在第四和第三分割板434和433之间的空间部分构成第四盒保持部44C,第四显影盒16C可分离地安装在该第四盒保持部44C中。盒16由使用者在旋转件15的径向方向上安装到对应的保持部44或者从对应的保持部44分离(横向拉出)。
盒接合构件45L和45R分别在一个端侧和另一个端侧设置在各个分割板431、432、433和434的外侧表面中。盒接合构件45L和45R通过偏压弹簧(未示出)在与保持在(安装到)保持部44中的盒16接合的方向上偏压。
凸缘42R具有对应于保持部44B、44Y、44M和44C的部分,每一个部分均设置有孔部46,通过该孔部46,允许设置在设备主体5上的用于盒驱动的输出部(未示出)在凸缘42R的外侧和内侧之间移动。此外,凸缘42R具有对应于保持部44B、44Y、44M和44C的内表面部,每个内表面部均设置有第一引导肋47R和用于施加显影偏压的中间电接触件48。电接触件48具有通过弹簧构件获得的弹性,并弹性地偏转到驱动侧。此外,当盒16由使用者安装到保持部44或者从保持部44分离时,引导肋47R引导盒16。
凸缘42L具有对应于保持部44B、44Y、44M和44C的内表面部,每个内表面部均设置有第二引导肋47L。当盒16由使用者安装到保持部44或者从保持部44分离时,引导肋47L与引导肋47R配合以引导盒16。
盒16B、16Y、16M和16C具有相似的形状和结构。图10A是示出了一个盒16从其驱动侧看到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0B是示出了从其非驱动侧看到的外观的立体图。
盒16的盒容器在横截面上具有扇形形状,并具有构成相互垂直的两个表面的底板16a和后板16b,还具有形成为弧形表面的前表面板16c。即,盒容器具有与保持部44的空间部大致互补的形状。显影辊17和用于把显影剂“t”供应到显影辊17的显影剂供应辊18设置在盒16内部。此外,每个都容纳显影剂“t”的显影剂容纳部16B1、16C1、16M1和16Y1均设置在盒16的内部。注意,显影辊17具有从切口开口部16d暴露的前表面部,该切口开口部16d设置在前表面板16c中并在盒16的纵向上延伸。此外,显影驱动输入部49、显影偏压输入电接触件50和第一被引导肋51R设置在盒16的驱动侧上的侧表面16e上。第二被引导肋51L设置在盒16的非驱动侧上的侧表面16f上。此外,被接合部52L和52R分别设置在后板16b的一个端侧和另一个端侧上。当盒16由使用者安装到保持部44和从保持部44分离时,被引导肋51R和被引导肋51L分别通过引导肋47R和引导肋47L引导。利用这个结构,盒16平稳地安装到保持部44和从保持部44分离。
在盒16安装到旋转件15的相应盒保持部44中的状态下,设置在每个保持部44的一个端侧上的接合构件45L与被接合部52L接合。此外,设置在每个保持部44的另一端侧上的接合构件45R与被接合部52R接合。利用这个结构,防止盒16从旋转件15脱开。即,盒16分别稳定地安装到保持部44。
在每个盒16被保持在相应保持部44中的状态下,显影驱动输入部49与右凸缘42R的孔部46对应。此外,显影偏压输入电接触件50与右凸缘42R的中间电接触件48保持接触。中间电接触件48被弹性地偏转,以与显影偏压输入电接触件50保持接触。
设置在设备主体5中的用于盒驱动的输出部(未示出)联接到通过旋转件15的旋转移动到显影位置Y的盒16的显影驱动输入部49。即,用于驱动的输出部通过孔部46从凸缘42R的外部插入到凸缘42R的内部,以联接到显影驱动输入部49。这使得移动到显影位置Y的盒16的显影辊17和显影剂供应辊18能够旋转。此外,通过旋转件15的旋转移动到显影位置Y的盒16的显影偏压输入电接触件50通过中间电接触件48的中间作用电连接到主体的电接触件(未示出)。这使得可以从设置在设备主体5中的电源部(未示出)向移动到显影位置Y的盒16施加显影偏压。
用于驱动的输出部(未示出)联接到在成像时移动到显影位置Y的盒16的显影驱动输入部49。即,用于驱动的输出部(未示出)通过孔部46从凸缘42R的外部插入到凸缘42R的内部,以被联接到显影驱动输入部49。注意,在旋转件15位于待机位置X的情况下或者在旋转件15旋转的情况下,用于驱动的输出部(未示出)缩回到凸缘42R的外部。
(旋转电驱动机构(旋转力传递装置))
在旋转件15上方,可旋转地轴承支撑的驱动轴53布置在框架5L和框架5R之间。驱动轴53平行于旋转件15的旋转轴。与旋转齿轮(凸缘42R)42R啮合的旋转驱动齿轮54固定到驱动轴53。因此,根据驱动轴53的旋转,旋转力通过齿轮54和42R传递到旋转件15。在成像时,齿轮54与通过从设置在框架5R外部的驱动机构55(图11A、11B和图11C)传递的旋转力旋转的驱动轴53成一体地旋转。然后,齿轮54把旋转力传递到设置在旋转件15上的旋转齿轮42R。利用这个结构,旋转件15通过从马达M传递的旋转力旋转。驱动机构55是用于电分度旋转件15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图11A、11B和11C是驱动机构(旋转力传递装置)55的解释性视图。
驱动机构55设置在框架5R的外部(图11A)。驱动机构55包括用于把马达M的旋转力(驱动力)传递到驱动轴53的齿轮系G1、G2、...以及由螺线管57控制的单转离合器(one-revolution clutch)56。离合器56的控制环56a设置有切除部56b。螺线管57的可移动杆57a设置有远端爪部57b。
当切断对螺线管57的激励时,杆57a通过偏压弹簧(未示出)的偏压力在使远端爪部57b与控制环56a接触的方向上枢转。即,杆57a的远端爪部57b与控制环56a的切除部56b接合。利用这个结构,防止控制环56a旋转。控制环56a的旋转受到限制。在控制环56a的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离合器56断开。因此,旋转力不从驱动机构55传递到驱动轴53。
当螺线管57被激励(脉冲激励)时,杆57a通过由螺线管57的电磁力克服偏压弹簧(未示出)的弹簧力而在杆57a从控制环56a分离的方向上枢转。这导致远端爪部57b从切除部56b分离。即,远端爪部57b和切除部56b之间的接合被释放。结果,控制环56a的停止的旋转被释放。在这个状态下,离合器56接通,旋转力被从驱动机构55传递到驱动轴53。即,由于驱动轴53的旋转,来自马达M的旋转力通过齿轮54和42R的中间作用被传递到旋转件15。利用这个结构,旋转件15绕中心轴14在如图2所示的顺时针方向(由图7的虚箭头线示出)上旋转。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传动比设置成使得对于控制环56a的每一转,旋转件15旋转45°。利用这个结构,对于控制环52a每两转,旋转件15旋转90°。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螺线管57的激励根据电路部分6的预定的控制程序而接通和切断。利用这个结构,离合器56被控制接通-断开。由此,旋转件15间歇地旋转45°或者90°。结果,利用旋转件15,所需的盒16精确地移动到待机位置X或者显影位置Y以被定位。即,螺线管57用作调节作为旋转构件的旋转件15的旋转位置的旋转位置调节装置。
(盒更换方式)
在各个盒16B、16Y、16M和16C用于成像时,消耗容纳在每个显影剂容纳部16B1、16Y1、16M1和16C1中的显影剂“t”。在此情况下,例如,为每一个盒16设置用于检测每个盒16中显影剂“t”的剩余量的检测装置(未示出)。然后,在电路部分6中,比较由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剩余量值与预先设定以预先提醒盒的寿命结束和寿命警告的阀值。接着,在操作部7的显示部7a上显示盒16中的一个(在该盒16中,显影剂“t”的剩余量值减小到小于该阀值的剩余量值)的寿命警告或者寿命结束的预先提示。利用这个构造,使使用者准备待更换的另一个盒16,或者使使用者更换盒16,由此改进对于使用者的方便性。
除了在显影操作期间之外,旋转件15放置在从显影位置Y相位移动的待机位置X。此外,也在待机位置X上执行用于安装、更换和检查盒16的安装/分离操作。
在根据这个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1中,设备主体5的上表面设置有开口部3,盒16通过该开口部3插入到设备主体5中,并且盒16通过该开口部3而从设备主体5中取出。注意,开口部3设计为这样的开口部,使用者可以通过该开口部对位于盒安装和分离位置(待机位置X)处的盒执行安装和分离操作。注意,盒安装和分离位置表示盒16被安装到盒保持部44或者盒16从盒保持部44分离的位置。此外,如上所述,盖2(用于盖住开口部3的可打开和关闭的盖)设置为可以在开口部3关闭的关闭位置和开口部3打开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的可开闭构件。盖2能够相对于设备主体5绕作为中心的铰轴36枢转,该铰轴36设置在盖2的后侧上。在此情况下,盖2关闭到设备主体5。(图1、2和3示出了盖2关闭的状态)。开口部3通过盖2的关闭操作关闭。此外,盖2绕作为中心的铰轴36枢转到设备主体5的后侧。盖2可以从设备主体5打开。(图4、5和6示出了盖2打开的状态)。利用这个结构,开口部3大幅度地打开。当在这个状态下打开盖2时,使用者可以从开口部3看到设置在设备主体5的内部的路径部37。注意,路径部37表示当安装和分离盒16时盒16所通过的路径。即,在安装和分离盒16的情况下,使用者可以通过打开盖2而访问安装到旋转件15的盒16。即,在这个实施方式中,路径部37的一端导向盒安装和分离位置,路径部37的另一端与开口部3相对。利用这个结构,使用者可以容易地碰到安装到旋转件15的盒16。因此,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可以改进盒16的安装和分离的可操作性。
如上所述,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在成像设备1的待机状态下,旋转件15的旋转在待机位置X处停止,在该待机位置X处,用于黑色成像的盒16B与路径部37相对。通过打开盖2,使用者可以访问盒16B。与用于形成其他颜色的图像的盒16相比,盒16B消耗更大量的显影剂“t”。即,与其他的盒16C、16M和16Y相比,盒16B更频繁地被更换。因此,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在更换盒16B的情况下,使用者可以通过打开盖2而立即访问盒16B。因此,可以说改进了它的可用性。
此外,如上所述,通过打开盖2,保持设备1的电源电路(未示出)的联锁开关SW被切断的状态,即,电源电路被切断。利用这个构造,保证了电气安全。
此外,随着盖2的打开,分别设置在旋转件15的纵向上的一个端侧和另一端侧上的接合释放构件41L和41R枢转到接合释放位置。注意,接合释放构件41L和41R表示相对于设置在旋转件15的一个端侧和另一端侧上的接合构件45L和45R的作用构件。在旋转件15停止在待机位置X的状态下,接合释放构件41L和41R分别布置在与接合构件45L和45R相对应的位置并设置在第一分割板431的纵向上的一个端侧和另一个端侧上。即,在旋转件15停止在待机位置X的状态下,接合释放构件41L和41R分别布置在与接合构件45L和45R相对的位置处。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接合释放构件41L和41R与驱动轴53松动地接合,并被驱动轴53枢轴支撑。此外,接合释放构件41L和41R利用偏压弹簧(未示出)顺时针(图6中箭头B表示的方向上)偏压。
当盖2关闭时,接合释放构件41L和41R分别被设置在盖2的后侧表面上的第二突出部40L和40R按压。即,接合释放构件41L被第二突出部40L按压,接合释放构件41R被第二突出部40R按压。利用这个结构,接合释放构件41L和41R克服偏压弹簧(未示出)的弹簧力逆时针(图3中箭头A指示的方向)枢转,以被保持在非操作位置(显影装置接合位置),在该非操作位置上,接合释放构件41L和41R不与接合构件45L和45R接触。
当盖2打开时,接合释放构件41L和41R由于第二突出部40L和40L的缩回而不受压力。然后,接合释放构件41L和41R通过偏压弹簧的弹簧力(弹性力)顺时针(图6中箭头B指示的方向)枢转。通过接合释放构件41L和41R的上述枢转,停止在待机位置X的旋转件15的第一分割板431的接合构件45L和45R分别被接合释放构件41L和41R按压。即,接合构件45L被接合释放构件41L弹性地按压,接合构件45R被接合释放构件41R弹性地按压。由于按压,克服回动弹簧(未示出)的弹簧力(弹性力)将接合构件45L和45R移动到盒16B的被接合部52L和52R不与其接合的位置。如上所述,分别移动接合构件45L和45R的接合释放构件41L和41R中的每一个的枢转角度位置是接合释放位置。
利用上述操作,放置在盒安装和分离位置(待机位置X)的盒16B,即与路径部37相对的盒16B,从与旋转件15的接合释放。此外,即使当盒16B从与旋转件15的接合分离,第一被引导肋51R和第二被引导肋51L分别被第一引导肋47R和第二引导肋47L接收。结果,盒16B稳定地安装(保持)在保持部44B。注意,引导肋47L和47R设置在保持部44B中。在此情况下,使用者通过开口部3到达路径部37。然后,使用者抓住盒16B,并将盒16B从保持部44B拉到前侧。另外,盒16B沿引导板38在路径部37中向上移动。然后,盒16通过开口部3从设备主体5被取出。注意,当盒16B从保持部44B取出时,被引导肋51R和被引导肋51L分别被第一引导肋47R和第二引导肋47L引导。肋51L和肋51R分别设置在盒16B的纵向上的一个端侧和另一端侧处。此外,引导肋47L和47R设置在保持部44B内部。
在此情况下,新的盒16B通过开口部3放入路径部37,以沿引导板38朝向旋转件15移动。然后,盒16B充分地插入到保持部44B中。注意,当盒16B插入到保持部44B中时,肋51L和肋51R分别被肋47L和肋47R支撑。
当不需要更换除盒16B之外的盒时,关闭盖2。
注意,上述盒16B相对于保持部44B的安装和分离操作是由使用者执行的。
响应盖2的关闭,联锁开关SW被第一突出部39接通,使得设备主体5的电源电路(未示出)被接通。此外,显影装置接合释放构件41L和41R由第二突出部40L和40R克服偏压弹簧的弹簧力移动到显影装置接合位置(它们不与显影装置接合构件45L和45R接触的位置),以被保持。结果,释放对第一分割板431的左右接合构件45L和45R的按压。然后,接合构件45L和45R通过回动弹簧的弹性力返回。利用这个结构,接合构件45L和45R分别与新保持在保持部44B中(安装或者附接到保持部44B)的全新的盒16B的被接合部52L和52R接合。这样,全新的盒16B稳定地保持在(锁定在)保持部44B中。
因此,当联锁开关SW接通时,所有的盒16B、16Y、16M和16C必然通过相应的接合构件45L和45R被锁定到旋转件15的对应的保持部44B、44Y、44M和44C。利用这个结构,可以可靠地防止在没有相对于旋转件15锁定盒时开始驱动设备主体5。
这里,描述上述实施方式中更换最频繁地更换的盒16B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当用于检测显影剂剩余量的检测装置(未示出)设置到每一个盒16B时,通过电路部分6的控制,旋转件15可以在显影剂剩余量减少的盒移动到对应于路径部37的位置时停止。此外,通过电路部分6的控制,可以在显示部7a(图4)上显示寿命结束或者寿命警告的预先通知。利用这个构造,使用者可以通过打开盖2立即访问待更换的盒。
(旋转手动驱动结构(手动驱动单元(手动操作单元)))
下面描述使用者访问多个盒所使用的装置。停止在除了对应于路径部37的位置(安装和分离位置)之外的位置上的盒的安装和分离如下进行。即,旋转件15通过旋转手动驱动机构60旋转,使得待安装或者待分离的盒移动到对应于路径部37的位置(安装和分离位置)。
下面主要地参考图12A、12B、12C和13描述根据这个实施方式的旋转手动驱动机构60。
图12A是示出了处于四个盒中的第一盒16B位于安装和分离位置并且盖2打开的状态中的手动驱动机构60的局部立体图。图12B是示出了手动驱动单元63保持与中间驱动传动齿轮61接触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12C是示出了手动驱动单元(手动操作单元)63与中间驱动传动齿轮61间隔开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注意,图12B的双点划线示出了正在转动转盘65的使用者的手指。
手动驱动机构60设置在路径部37中,并位于设置在设备主体5中的右框架5R的内表面侧上。中间驱动传动齿轮61可旋转地绕作为中心的轴62枢转,并位于框架5R的内表面侧上。齿轮61与旋转驱动齿轮54啮合。手动驱动单元(手动操作单元)63设置在右框架5R的内表面侧上并位于齿轮61的与设有齿轮54侧相对的侧上。单元63可绕作为中心的轴64枢转地附接到右框架5R。可枢转的单元63可以在单元63与齿轮61接合(进行接触)的位置(操作位置P1)和单元63与齿轮61间隔开的位置(缩回位置P2)之间移动。即,单元63可以移动到操作位置P1(图11C、12A和12B),在该操作位置P1上,单元63连接到驱动机构(旋转力传递装置)55,使得旋转力被传递到驱动机构55。此外,单元63可以移动到缩回位置P2(图11B和12C),在该缩回位置P2上,单元63与驱动机构55间隔开。注意,驱动机构55把来自马达M的旋转力传递到旋转件(旋转构件)15。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除了旋转件15之外,定影单元32、中间转印带单元12等也由马达M的旋转力驱动(旋转)。注意,被旋转的构件不限于这些,其他构件也可以被旋转。
单元63包括转盘(访问构件)65和转盘齿轮66,该转盘65可以绕作为中心的轴64旋转并由使用者手动操作,该转盘齿轮66与转盘65同轴且成一体地设置。转盘65用作在盖2被打开时可以被使用者操作(可以访问)的访问构件。此外,单元63包括由内构件67a和外构件67b构成的枢转保持器67,其中转盘65和转盘齿轮66设置在内构件67a和外构件67b之间。保持器67可以绕作为中心的轴64旋转。枢转保持器67的内构件67a和外构件67b成一体地相互联接。此外,在内构件67a和外构件67b之间,枢转齿轮69插设在齿轮66和齿轮61之间。齿轮69通过保持器67绕作为中心的轴68可旋转地支撑。枢转齿轮69与转盘齿轮66啮合。在外构件67b和枢转齿轮69之间,压缩弹簧(弹性构件)70被设置为旋转阻力施加构件。由于压缩弹簧70的弹簧力(弹性力),枢转齿轮69总是被偏压,以朝向内构件67a移动。结果,枢转齿轮69的凸耳部69a的端表面与内构件67a的内表面保持压力接触。由于压力接触产生的摩擦力,枢转齿轮69受到抵抗从转盘齿轮66传递的旋转力的恒定的制动力(旋转阻力)。即,枢转齿轮69在它的旋转期间受到恒定的制动力(旋转阻力)。
如上所述,单元63包括压缩弹簧(旋转阻力施加构件)70。单元63在操作位置P1和缩回位置P2之间的运动是枢转运动。此外,使用者所进行的上述手动操作是克服弹簧70的负载而使转盘(访问构件)65旋转的操作。
在正常状态,单元63由于其重量平衡而绕作为中心的轴64在设有枢转齿轮69的一侧下降的方向上枢转。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状态表示自由状态,即,使用者不执行转盘65的手动操作(手动旋转转盘65的操作)的状态。在此情况下,枢转保持器67被支撑,同时它的下表面部被设置在框架5R的内表面上的止动部71接收(图12C)。在这个状态下,枢转齿轮69位于枢转齿轮69与齿轮61(旋转力传递装置)分离的位置(缩回位置P2)。即,枢转齿轮69处于枢轴齿轮69从驱动机构(旋转力传递装置)55缩回的缩回位置P2。
如上所述,单元(手动操作单元)63可以在操作位置P1和缩回位置P2之间移动,在该操作位置P1处,单元63连接到驱动机构(旋转力传递装置)55,使得旋转力被传递到驱动机构55,在该缩回位置处,单元63与驱动机构55间隔开。具体地,单元63采取操作位置P1和缩回位置P2,在操作位置P1处单元63的齿轮69与驱动机构55的齿轮61相接合,在缩回位置P2处齿轮69与齿轮61相分离。此外,在通过使用者的手动操作把单元63从缩回位置P2移动到操作位置P1时,单元63通过手动操作把旋转力传递到驱动机构55。利用这个结构,单元63利用使用者的手动力来使旋转件15旋转。注意,当使用者从单元释放他或她的手时,单元63返回到缩回位置P2。
此外,单元63包括设置在使用者可以通过开口部3操作转盘65的位置处的转盘(访问构件)65。
此外,当使用者手动地操作转盘65以向其施加操作力时,单元63从缩回位置P2移动到操作位置P1,以把旋转力施加到旋转件15。注意,当使用者从转盘65释放他或她的手时,单元63返回到缩回位置P2。
此外,单元63的枢转运动的枢转中心(轴64)与转盘65的旋转中心(轴64)对齐。利用这个结构,改进了使用者向转盘65施加旋转力的可操作性。
当盖2被打开以用于安装和分离盒16时,驱动机构60暴露于路径部37中。第一盒16B的安装和分离过程按上述内容进行。除了盒16B之外的盒(16Y、16M和16C)的安装和分离操作如下进行。旋转件15通过手动驱动机构60旋转,使得待分离(更换)的盒移动到对应于路径部37的位置(安装和分离位置)。即,如图12B所示,使用者把他的手指F放在转盘65上,以使转盘65绕作为中心的轴64在箭头C指示的方向上顺时针旋转。然后,转盘65的旋转力通过转盘齿轮66传递到枢转齿轮69。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枢转齿轮69通过弹簧70受到抵抗从转盘齿轮66传递的旋转力的恒定制动力。因此,枢转保持器67绕作为中心的轴64顺时针(在图12B的箭头D指示的方向上)枢转到枢转齿轮69与齿轮61接合的位置。然后,由于枢转齿轮69与齿轮61的接合,转盘65的旋转力通过转盘齿轮66、枢转齿轮69、齿轮61、旋转驱动齿轮54和旋转齿轮(右凸缘)42R传递到旋转件15。利用这个结构,旋转件15可以通过手旋转。旋转件15通过手动力绕作为中心的中心轴14顺时针旋转(图5和6)。
即,仅当使用者操作转盘65以向转盘施加操作力(旋转力)时,单元63才移动到操作位置P1以向旋转件15施加旋转力。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单元63可以在操作位置P1和缩回位置P2之间枢转运动。此外,单元63由使用者操作,使得转盘65克服压缩弹簧70(旋转阻力施加构件)产生的负载(摩擦力)而旋转。此外,单元63的枢转中心大致与转盘65的旋转中心重合。
使用者旋转并操作转盘65直到待访问以进行更换的盒16到达对应于路径部37的安装和分离位置,使得旋转件15被旋转。当转盘65被旋转和操作以旋转旋转件15时,释放构件41L和41R在由箭头B(图6)指示的方向上的偏压力(弹性力)小于通过由使用者执行的转盘65的旋转操作而旋转的旋转件15的旋转力。因而,分别按压盒16B的接合构件45L和45R的释放构件41L和41R通过旋转的旋转件15在与箭头B指示的方向反向的方向上枢转,以爬到随后的第二盒16Y的外表面上。利用这个结构,释放对用于接合第一显影盒16B和旋转件15的接合构件45L和45R的按压。因而,由于旋转件15的旋转,从安装和分离位置移动的盒16B相对于旋转件15锁定。此外,当旋转件15进一步旋转使得后续的第二盒16Y到达安装和分离位置时,释放构件41L和41R在箭头B指示的方向上枢转。结果,释放构件41L和41R分别按压接合第二盒16Y和旋转件15的接合构件45L和45R。利用这个结构,盒16Y可以从旋转件15分离。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释放构件41L和41R增加旋转件15的旋转力,可以提醒手动操作转盘65的使用者后续的盒16Y已经到达了安装和分离位置。注意,对第三盒16M和第四盒16C应用相同的操作。
如上所述,使用者利用使用者的手动力旋转旋转件15,以把除了盒16B之外的盒16Y、16M或16C移动到安装和分离位置,以将其更换为新的盒。盖2在更换之后关闭。在这种情况下,电路部分6启动驱动机构55,用于把旋转件15返回到待机位置,并使旋转件15进入待机状态。即,旋转件15旋转并停止,使得它的停止的状态被保持,其中,用于黑色的第一盒16B位于对应于盒安装和分离路径部37的旋转角度位置。
注意,从马达M到旋转件15的旋转力传递路径如下构成。马达M->齿轮G2->齿轮G1->驱动轴53->齿轮54->旋转齿轮42R->旋转件15。因而,驱动机构(旋转力传递装置)55包括齿轮G2、齿轮G1、驱动轴53、齿轮54和旋转齿轮42R。
此外,旋转力通过使用者的手动操作传递到旋转件15的路径如下构成。转盘65->齿轮66->齿轮69->齿轮61->齿轮54->旋转齿轮42R。
如上所述,在这个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者在箭头C(图12B)指示的方向上旋转转盘65的操作,单元63可以从缩回位置P2移动到操作位置P1。即,枢转齿轮69可以与齿轮61接合。此外,通过使用者在相同的方向(箭头C指示的方向)上旋转转盘65的操作,旋转件15可以通过齿轮69和齿轮61旋转。
如上所述,在这个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者在相同的方向上旋转转盘65的一系列操作,缩回的单元63可以移动到操作位置P1,并且可以旋转旋转件15。
因此,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可以显著地提高使用者的可操作性。
注意,通过使用者从单元63释放他的手,单元63返回到缩回位置P2。在此情况下,当使用者在与箭头C(图12B)指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错误地旋转转盘65时,单元63在单元63与齿轮61分离的方向上绕轴64旋转。然后,枢转齿轮69从齿轮61分离。因此,转盘65的旋转力不会传递到旋转件15。
此外,当盖2关闭时,由于单元63的重量平衡,单元63在单元63从齿轮61分离的方向上绕轴64枢转。因此,枢转齿轮69从齿轮61分离。因此,即使与齿轮54啮合的齿轮61和旋转驱动齿轮54被驱动机构55驱动时,其旋转力不会传递到单元63。因此,可以防止在成像期间增加旋转件的旋转转矩,并防止由于受到制动的枢转齿轮69的高速旋转而产生噪音。
如上所述,单元(手动操作单元)63通常位于缩回位置P2。因而,当旋转件15通过马达M的旋转力旋转时,单元63不会变成旋转负载。
此外,如图11B和11C所示,在螺线管57的可移动杆57a的附近,螺线管释放杆72设置在右框架5R上。注意,杆72可以绕设置到右框架5R的轴73旋转。杆72设置有细长孔72a。设置在保持器67的内构件67a上的销74配合安装到该细长孔72a中。
图11B和11C是示出了单元63和杆72之间的联接操作的局部剖视图,其中为了便于例示,省略了右框架5R和离合器56。如图11B所示,在枢转齿轮69从齿轮61分离的正常状态下,杆72保持在与螺线管(旋转位置调节装置)57的可移动杆57a相分离的位置上。这是通过杆72由配合安装到位于杆72中的细长孔72a中的销74绕轴73顺时针枢转实现的。此外,如图11C所示,在枢转齿轮69接合(连接到)齿轮61的手动操作的情况下,杆72绕作为中心的轴73逆时针枢转。利用这个结构,杆72把螺线管57的可移动杆57a压下。即,设置在可移动杆57a的远端上并与控制环56a的切除部56b接合的爪部57b从切除部56b分离。这样,释放控制环56a的停止的旋转。结果,当旋转件15被手动操作时,可以释放通过螺线管57执行的对旋转件15的位置控制。即,根据单元63到操作位置P1的移动,释放由螺线管(旋转位置调节构件)57对旋转件15的旋转位置的调节。
在这个结构中,马达M通过手动操作旋转。但是,可以参考马达M的减速比来控制操作力。因而,控制马达M的减速比就足够了,使得操作力不会产生实际问题。
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中,使用者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把需要的盒移动到安装和分离位置(待机位置X)。此外,当旋转件15通过马达M的旋转力旋转时,手动操作中使用的单元63位于与驱动机构(旋转力传递装置)55间隔开的位置上。因此,不会增加多余的旋转负载。
此外,仅仅通过利用手动操作向转盘(访问构件)65施加旋转力,使用者就可以把单元63移动到单元63能够传递旋转力的位置上。然后,使用者可以通过把旋转力经转盘(访问构件)65传递到旋转件(旋转构件)15而使旋转件(旋转构件)15旋转。
此外,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同样也在旋转件15通过马达M的旋转力旋转时,使旋转件15可以精确地停止在需要的位置上。此外,在手动操作期间,不需要使用者的特别操作就可以释放螺线管(旋转位置调节构件)57。
下面,参考图14,在下文中描述设有专用于旋转件15的旋转的马达M1的实施方式。此外,描述驱动机构(旋转力传递装置)55的另一种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一种旋转件15、定影单元32和中间转印带单元12由马达M的旋转力驱动(旋转)的实施例。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旋转件(旋转构件)15的位置通过螺线管57与离合器(控制环)56的接合来进行调节的构造。但是,该结构并不局限于此。如图14所示,也可以设置专用于旋转件15的旋转的马达M1。在这种情况下,当旋转力通过手动驱动单元(手动操作单元)63传递到旋转件15时,也可以设置驱动力断开装置,例如图14中所示的棘轮机构80。当通过棘轮机构(驱动力断开装置80)使旋转件与马达M1断开时,可以防止马达M1随着手动操作中旋转件15的同步旋转而发热。
通过断开联接到马达M1的驱动,也可以进一步减小手动操作的操作力。此外,旋转马达M1所必需的转矩在一些情况下是不稳定的。因此,作为对策,断开驱动联接也可以稳定手动操作的操作力。
此外,如图15A、15B所示,驱动力断开装置可以与盖2的打开和关闭相关地在操作状态和非操作状态之间切换。例如,当盖2打开时,棘轮机构80处于操作状态,并且在手动操作中可以断开到用于驱动的马达M1的联接。然后,当盖2关闭时,设置在盖2的后侧表面上的突出部81伸入棘轮机构80的缩回路径中。结果,棘轮机构80进入非操作状态。利用这个结构,不管马达M1的旋转方向如何,旋转件15和马达M1都可以驱动地相互联接。
注意,图15A和15B是示出了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的主体侧的旋转电驱动机构(旋转力传递装置)的立体图。
如上所述,当盖2打开时,可以断开马达M1和驱动机构(旋转力传递装置)55之间的一系列旋转力传递路径中的一部分。利用这个结构,当使用者手动操作时,转盘65不会受到马达M1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旋转力传递路径是用于把旋转力从马达M1传递到旋转件15的路径。
注意,在图14和15A中,齿轮G8和G9把旋转力从马达M1传递到齿轮G5。齿轮G8和G9构成驱动机构55的一部分。棘轮机构80设置在齿轮G9和齿轮G5之间。
即,用于把旋转力从马达M或者M1传递到旋转件15的驱动机构(旋转力传递装置)55不限于齿轮系、螺线管57和控制环56a的组合。而是,如图14所示,驱动机构可以是齿轮系和棘轮机构80的组合。此外,例如,带、有齿的带、曲柄、齿条等可以代替齿轮。
(其他问题)
(1)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描述了单元63的枢转齿轮69与齿轮61接合和从齿轮61分离的构造,其中齿轮61与旋转驱动齿轮54接合。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个构造。可以采用其中单元63的枢转齿轮69与旋转驱动齿轮54接合并从旋转驱动齿轮54分离的结构。此外,也可以采用设置多个齿轮61的结构,或者采用枢转齿轮69与设置在框架5R之外的驱动机构55的齿轮系接合并从该齿轮系分离的结构。
(2)此外,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描述了与由使用者操作的转盘65成一体设置的转盘齿轮66和枢转齿轮69啮合的构造。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构造。也可以采用转盘65的旋转力通过带等传递到枢转齿轮69的结构。
(3)再者,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手动驱动机构60的操作部是转盘,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个构造。例如,操作部可以是被弹簧在与操作方向反向的方向上偏压的杆。然后,可以与该杆同轴地设置齿轮,该齿轮可以通过棘轮机构联接到杆。结果,也可以采用这样获得的结构,其中旋转力仅在使用者操作杆时被传递到齿轮。
(4)再者,下面的构造可以作为手动驱动机构60的操作部的另一个实施例采用。即,操作部可以是被弹簧在与操作方向反向的方向上偏压的齿条。然后,设置能够联接到齿条的齿轮。结果,可以获得旋转力仅在使用者操作该操作部时传递到齿轮的结构。
(5)再者,在这个实施方式中,释放构件41L和41R通过设置有旋转驱动齿轮54的驱动轴53支撑。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个构造。释放构件41L和41R可以通过与驱动轴53分离设置的另一个轴支撑。
注意,很可能的是,例如使用者需要在成像设备的初始安装时访问多个盒。近些年来,为了改进成像设备的初始安装时的可操作性,成像设备一般以多个盒安装在设备主体内的方式包装并运输。但是,在成像设备的初始安装时,在一些情况下,使用者必须访问所有的盒,以通过手从盒取出一些元件。这些元件的例子包括防止调色剂在运输期间泄漏的密封构件和防止盒与设备主体之间的电接触部碎裂的防护构件。此外,在同时更换多个盒的情况下以及在把所有的盒从设备主体中取出以进行维护的情况下,使用者需要访问多个盒。
根据这个实施方式的结构在上述情况下是有利的。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使用者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把需要的显影盒移动到安装和分离位置。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使用者可以通过容易的手动操作把所需的显影盒移动到安装和分离位置。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当使用者向手动操作单元手动地施加操作力时,手动操作单元可以从缩回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当使用者向手动操作单元手动地施加操作力时,手动操作单元从缩回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以向安装有显影盒的旋转构件施加旋转力。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手动操作单元通常位于缩回位置,当旋转构件通过马达的旋转力旋转时,手动操作单元不会产生旋转的负载。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不需要使用者的特别操作,手动操作单元就可以移动到手动操作单元连接到旋转力传递装置并把操作力传递到旋转件的位置。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马达的旋转期间,手动操作单元不会产生旋转的负载。
再者,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通过使用者在相同方向上转动转盘65的一系列操作,缩回的单元63可以移动到操作位置P1,并且旋转件15可以旋转。因此,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显著提高了对于使用者的可操作性。
虽然参考示例性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当给予最广泛的解释,以包括所有这些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1)

1、一种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
电子照相感光鼓;
马达;
可旋转的旋转构件,多个显影盒能够可分离地安装到所述旋转构件,每个显影盒包括: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和显影辊,所述显影辊通过使用所述显影剂容纳部中容纳的显影剂对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旋转力传递装置,所述旋转力传递装置用于把旋转力从所述马达传递到所述旋转构件;以及
手动操作单元,所述手动操作单元能够在操作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操作位置中,所述手动操作单元连接到所述旋转力传递装置,以把旋转力传递到所述旋转力传递装置,在所述缩回位置中,所述手动操作单元与所述旋转力传递装置间隔开,其中,在所述手动操作单元通过手动操作从所述缩回位置运动到所述操作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手动操作单元通过手动操作把旋转力传递到所述旋转力传递装置,以旋转所述旋转构件,
由此,能够通过手动操作旋转所述旋转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手动操作单元包括访问构件,所述访问构件设置在能够从开口部操作所述访问构件的位置上,所述显影盒通过所述开口部安装到所述旋转构件和从所述旋转构件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当手动操作所述访问构件以施加操作力时,所述手动操作单元从所述缩回位置运动到所述操作位置,由此将所述旋转力施加到所述旋转构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
所述手动操作单元包括旋转阻力施加构件;
所述手动操作单元在所述操作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的运动是枢转运动;以及
所述手动操作是克服由所述旋转阻力施加构件所导致的负载来旋转所述访问构件的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手动操作单元的枢转运动的枢转中心与所述访问构件的旋转中心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还包括:
开口部,所述显影盒通过所述开口部安装到所述旋转构件和从所述旋转构件分离;以及
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部的可开闭构件,
其中,当所述可开闭构件打开时,所述马达和所述旋转力传递装置之间的一系列旋转力传递路径的一部分被断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还包括:
开口部,所述显影盒通过所述开口部安装到所述旋转构件和从所述旋转构件分离;以及
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部的可开闭构件,
其中,当所述可开闭构件打开时,所述马达和所述旋转力传递装置之间的一系列旋转力传递路径的一部分被断开。
8、一种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
电子照相感光鼓;
马达;
可旋转的旋转构件,多个显影盒能够可分离地安装到所述旋转构件,每个显影盒包括: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以及显影辊,所述显影辊通过使用所述显影剂容纳部中容纳的显影剂对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其中,所述旋转构件顺序地把所述多个显影盒中的一个显影盒移动到显影位置,用于对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开口部,所述显影盒通过所述开口部安装到所述旋转构件和从所述旋转构件分离;
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部的可开闭构件,
旋转力传递装置,所述旋转力传递装置用于把旋转力从所述马达传递到所述旋转构件,以旋转所述旋转构件;以及
手动操作单元,所述手动操作单元包括访问构件,所述访问构件设置在能够在所述可开闭构件被打开以打开所述开口部的状态下从所述开口部操作所述访问构件的位置中,
其中,所述手动操作单元能够在操作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操作位置中,所述手动操作单元与所述旋转力传递装置接触以把操作力传递到所述旋转构件,在所述缩回位置中,所述手动操作单元与所述旋转力传递装置间隔开,并且
其中,当所述访问构件被手动操作以施加操作力时,所述手动操作单元从所述缩回位置运动到所述操作位置,由此将所述旋转力施加到所述旋转构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
所述手动操作单元包括旋转阻力施加构件;
所述手动操作单元在所述操作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的运动是枢转运动;并且
所述手动操作是克服由所述旋转阻力施加构件导致的负载来旋转所述访问构件的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手动操作单元的枢转运动的枢转中心与所述访问构件的旋转中心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当所述可开闭构件打开时,所述马达和所述旋转力传递装置之间的一系列旋转力传递路径的一部分被断开。
CN2008101843682A 2008-08-28 2008-12-10 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12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19387 2008-08-28
JP2008219387A JP4315463B1 (ja) 2008-08-28 2008-08-28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19387 2008-08-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1244A true CN101661244A (zh) 2010-03-03
CN101661244B CN101661244B (zh) 2012-08-22

Family

ID=41076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436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1244B (zh) 2008-08-28 2008-12-10 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150296B2 (zh)
EP (1) EP2159651A3 (zh)
JP (1) JP4315463B1 (zh)
KR (1) KR100967992B1 (zh)
CN (1) CN10166124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3767A (zh) * 2013-09-26 2016-05-18 佳能株式会社 定位部件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7132735A (zh) * 2016-02-26 2017-09-05 佳能株式会社 驱动传递装置
CN110412851A (zh) * 2012-06-15 2019-11-05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45710B2 (ja) * 2008-09-12 2011-03-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11585B2 (ja) 2010-08-17 2014-06-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867970B2 (en) 2011-12-30 2014-10-21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cartridges having positional control features
US8867966B2 (en) * 2011-12-30 2014-10-21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cartridge for use i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TWI517986B (zh) * 2012-06-20 2016-01-21 泰金寶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清潔模組及使用此清潔模組的印表機
US8879953B2 (en) 2012-06-25 2014-11-04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Retainer assembly having positioning features for processing circuitry used withi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supply item
CN105511240B (zh) * 2014-10-08 2019-06-1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9989917B1 (en) * 2017-05-17 2018-06-05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cartridge with positional control features
JP7433789B2 (ja) * 2019-07-05 2024-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駆動伝達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61562A (en) * 1980-05-16 1981-12-11 Canon Inc Image recording device
JP2603132B2 (ja) 1989-05-31 1997-04-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250485A (ja) 1993-02-24 1994-09-0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317965A (ja) 1993-04-30 1994-11-15 Canon Inc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90235A (ja) * 1994-11-11 1996-07-23 Minolta Co Ltd 現像装置
US5887217A (en) * 1995-12-25 1999-03-2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searches for toner cartridges in need of replacement
JPH10142886A (ja) 1996-11-13 1998-05-29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39942A (ja) 1997-02-28 1998-09-1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16479A (ja) * 1997-12-09 1999-11-1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023599A (en) * 1999-02-04 2000-02-08 Fuji Xerox Co., Ltd. Positioning mechanism for developing unit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090325B2 (ja) 2002-10-17 2008-05-2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US6819898B2 (en) * 2002-11-22 2004-11-1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topping member and backstop member to stop rotation of revolver type developing unit
JP4522241B2 (ja) 2004-11-30 2010-08-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駆動伝達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64861B2 (ja) * 2005-02-18 2010-10-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386252B2 (en) * 2005-11-23 2008-06-10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Door panel interlocks for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US7933538B2 (en) * 2007-05-15 2011-04-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rotary driv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US7664436B2 (en) * 2007-05-15 2010-02-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2851A (zh) * 2012-06-15 2019-11-05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
CN110412851B (zh) * 2012-06-15 2022-08-05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
US11520284B2 (en) 2012-06-15 2022-12-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960237B2 (en) 2012-06-15 2024-04-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593767A (zh) * 2013-09-26 2016-05-18 佳能株式会社 定位部件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5593767B (zh) * 2013-09-26 2019-12-10 佳能株式会社 定位部件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7132735A (zh) * 2016-02-26 2017-09-05 佳能株式会社 驱动传递装置
CN107132735B (zh) * 2016-02-26 2020-01-07 佳能株式会社 驱动传递装置
US10920863B2 (en) 2016-02-26 2021-02-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rive transmiss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54787A (ja) 2010-03-11
EP2159651A3 (en) 2010-03-10
JP4315463B1 (ja) 2009-08-19
KR20100026938A (ko) 2010-03-10
EP2159651A2 (en) 2010-03-03
KR100967992B1 (ko) 2010-07-07
US8150296B2 (en) 2012-04-03
US20100054814A1 (en) 2010-03-04
CN101661244B (zh) 2012-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1244B (zh) 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US1052088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artridge
CN101479671B (zh)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EP3098667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075118B (zh) 成像装置
CN10165567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220084B2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20150160608A1 (en) Driv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CN102405444B (zh)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和显影盒
US20130223853A1 (en) Cartridge
HUE030339T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ing equipment, primer and coupler
CN103324071A (zh) 开闭机构与图像形成装置
EP0533484B1 (e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472816B2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396380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removed-developer accommodating chamber for receiving developer cleaned from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drums
EP2594996B1 (en) Multi-pass typ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7325444A (ja) カラー電子写真装置
US876164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1672433A1 (en) Drive mechanism for tandem-type colou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09677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44531A (ja)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675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37505A (ja)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37504A (ja)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1468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2

Termination date: 201612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