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0721B - 光学元件层压体、背光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元件层压体、背光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0721B
CN101660721B CN200910166102XA CN200910166102A CN101660721B CN 101660721 B CN101660721 B CN 101660721B CN 200910166102X A CN200910166102X A CN 200910166102XA CN 200910166102 A CN200910166102 A CN 200910166102A CN 101660721 B CN101660721 B CN 1016607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element
sidewall
lamination body
body according
edg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610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60721A (zh
Inventor
佐佐木纯
关野智之
堀井明宏
平井基介
土井克浩
青木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60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07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607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07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88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or other optical sheets in the packag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元件层压体、背光件和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光学元件层压体包括第一光学元件和与第一光学元件叠加的第二光学元件。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均为矩形膜或片。第一光学元件具有至少两个位于第一光学元件的四条边中的两条相对边处的侧壁,并且第二光学元件具有至少两个位于第二光学元件的四条边中的两条相对边处的侧壁。通过本发明,能够在抑制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增大的同时克服光学元件强度不够的问题,也能够抑制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特性的劣化。

Description

光学元件层压体、背光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发明包含于2008年8月12目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专利申请JP 2008-208267的主题,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元件层压体、包括光学元件层压体的背光件以及包括光学元件层压体的液晶设备。具体地,涉及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特性的光学元件层压体。 
背景技术
已将大量的光学元件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以提高视角、亮度和其他性能。这些光学元件的实例包括诸如扩散片和棱镜片的片状光学元件。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被配置为发光的照明设备101、被配置为扩散从照明设备101发出的光的扩散板102、被配置为汇聚或扩散被扩散板102扩散的光的多个光学元件103以及液晶面板104。 
近年来,随着液晶显示装置大小的增大,光学元件的自重和大小也显示出增大的趋势。因为光学元件的硬度不够,所以光学元件自重和大小的增大引起光学元件的变形。光学元件的变形影响了对 显示面的光学指向性,并且当从倾斜角度观看时,造成亮度不均匀的一系列问题。 
已建议通过使光学元件更厚来克服光学元件硬度不够的问题。但是,光学元件厚度的增大增加了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会丧失液晶显示装置轻薄的优势。因此,建议通过将光学元件利用透明粘合剂彼此粘合来解决片状或膜状光学元件硬度不够的问题(例如,参照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301147号)。 
发明内容
然而,根据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301147号中所披露的技术,通过透明粘合剂使光学元件彼此结合。因此,尽管厚度的增加不像通过增加光学元件本身的厚度的改进技术所引起的那么显著,但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也会增大。还存在液晶显示器的显示特性被透明粘合剂劣化的危险。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光学元件层压体,通过其能够在抑制液晶显示装置厚度增加的同时克服光学元件强度不够的问题,并且能够抑制液晶显示装置显示特性的劣化。还期望提供分别结合了这种光学元件层压体的背光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元件层压体,包括第一光学元件和与第一光学元件叠加的第二光学元件。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均为矩形膜或片。第一光学元件具有至少两个位于第一光学元件的四条边中的两条相对边的侧壁,并且第二光学元件具有至少两个位于第二光学元件的四条边中的两条相对边的侧壁。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件,包括被配置为发光的光源和使来自光源的光线通过的光学元件层压体。光学元件层压体 包括第一光学元件和与第一光学元件叠加的第二光学元件。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均为矩形膜或片。第一光学元件具有至少两个位于第一光学元件的四条边中的两条相对边的侧壁,并且第二光学元件具有至少两个位于第二光学元件的四条边中的两条相对边的侧壁。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被配置为发光的背光件和被配置为基于从背光件发出的光来显示图像的液晶面板。背光件包括被配置为发光的光源和使来自光源的光线通过的光学元件层压体。光学元件层压体包括第一光学元件和与第一光学元件叠加的第二光学元件。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均为矩形膜或片。第一光学元件具有至少两个位于第一光学元件的四条边中的两条相对边的侧壁,并且第二光学元件具有至少两个位于第二光学元件的四条边中的两条相对边的侧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第一光学元件在第一光学元件的四条边中的两条相对边处具有至少两个侧壁,并且第二光学元件在第二光学元件的四条边中的两条相对边处具有至少两个侧壁,所以可以增大惯性矩(second moment of area)。因此,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的强度能够被提高。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在抑制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增大的同时克服光学元件强度不够的问题。并且还能够抑制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特性的劣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相关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实例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的结构实例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的结构实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示出了沿图3中的线V-V截取的图3所示光学元件层压体的截面图; 
图6A~图6C是光学元件层压体的侧壁的放大截面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的结构的变型例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的另一个变型例的截面图; 
图9是第一光学元件的拐角的放大透视图; 
图10是光学元件层压体的侧壁的放大侧视图; 
图11是光学元件层压体的侧壁的放大侧视图; 
图12是第一光学元件的展开面; 
图1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的第一结构实例的截面图; 
图14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的第二结构实例的截面图; 
图15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的第三结构实例的截面图; 
图16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的第四结构实例的截面图; 
图17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的第五结构实例的截面图; 
图18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的第六结构实例的截面图; 
图19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的第七结构实例的截面图; 
图20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的第八结构实例的截面图; 
图21A~图21C是示出了用于制造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的方法的一个实例的处理图; 
图22是示出了用于制造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的方法的一个实例的平面图; 
图23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的结构实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24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的变型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25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的结构实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26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的结构实例的截面图; 
图27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的变型例的截面图; 
图28是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的结构实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29是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光学元件的拐角的放大透视图; 
图30A和图30B是示出了形成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光学元件的处理的处理图; 
图31是示出了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的结构实例的截面图; 
图32是示出了根据第七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的结构实例的截面图; 
图33是示出了根据第七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的结构实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34是示出了根据第七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的变型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35是示出了根据第八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的结构实例的截面图; 
图36A~图36D是示出了用于制造根据第八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的方法的处理图; 
图37是示出了根据第八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的变型例的截面图; 
图38A和图38B是示出了根据第八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的变型例的截面图; 
图39是示出了根据第九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实例的截面图; 
图40是示出了根据第九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变型例的放大截面图; 
图41是示出了根据第九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的结构实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42是示出了根据第九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的变型例的分解透视图;以及 
图43是示出了根据第九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的另一个变型例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注意,在以下所述实施例中参考的所有附图中,由相同的参考符号来表示相同或相应的组件。 
1.第一实施例 
1.1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2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实例。如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被配置为发光的背光件1和被配置为基于从背光件1发射的光来显示图像的液晶面板2。 
液晶面板 
液晶面板2通过时间和空间调节从背光件1发射的光来显示图像。液晶面板2的可用显示模式的实例包括扭曲向列(TN)模式、超扭曲向列(STN)模式、垂直对准(VA)模式、平面切换(IPS)模式、光学补偿双折射(OCB)模式、铁电液晶(FLC)模式、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模式和相变主从(PCGH)模式。 
背光件 
背光件1为直接型发光设备,包括:多个光源11,被配置为发光;光学元件层压体21,被配置为调节从光源11发射的光的特性并向液晶面板2发光;以及壳体12,被配置为容纳光源11和光学元件层压体21。壳体12具有多个螺柱销13来支撑光学元件层压体21。不需要在中心部分密集地设置螺柱销13,可以将其有意地设置在外围区域。在这种情况下,螺柱销13的数目保持不变,并且特定比例的螺柱销13不被配置在中央部分而是在外部区域中。 
光源11的实例包括诸如冷阴极荧光灯(CCFL)和热阴极荧光灯(HCFL)的线光源以及诸如有机场致发光(OEL)、无机场致发光(IEL)和发光二极管(LED)的点光源。 
光学元件层压体 
图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的结构实例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的结构实例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沿图3中的线V-V截取的图3所示光学元件层压体的截面图。 
通过层压膜状或片状的第一光学元件22和第二光学元件23来制备光学元件层压体21。优选地,将第一光学元件22和第二光学元件23层压为彼此紧密接触。第一光学元件22具有矩形的主面构件22s和分别被垂直安装在主面构件22s的四条边处的四个侧壁22a。类似,第二光学元件23也具有矩形主面构件23s和分别被垂直安装在主面构件23s的四条边处的四个侧壁23a。第一光学元件22被叠加在第二光学元件23上,使得侧壁22a在与侧壁23a相同的方向上延伸。优选地,第一光学元件22和第二光学元件23中的至少一个主要由非晶热塑树脂构成。 
第一光学元件22的主面构件22s具有面向第二光学元件23的内表面和位于相对侧的外表面。主面构件22s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被赋予诸如透镜状特征或浮雕状特征的特征。此外,填充物可以被添加到主面构件22s的内部。 
第二光学元件23的主面构件23s具有面向第一光学元件22的内表面和位于相对侧的外表面。主面构件23s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被赋予诸如透镜状特征或浮雕状特征的特征。此外,填充物可以被添加到主面构件23s的内部。 
图6A~图6C是光学元件层压体的侧壁的放大图。如图6A所示,第二光学元件23的侧壁23a的位置没有具体限制,而是可以位于第一光学元件22的侧壁22a的内侧的任意位置。如图6B和图6C所示,第一光学元件22的侧壁22a覆盖了第二光学元件23的侧壁23a的全部或一部分。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光学元件22和第二光学元件23可以彼此叠加,使得第一光学元件22的侧壁22a在与第二光学元件23的侧壁23a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 
图9是示出了第一光学元件22的拐角的放大图。如图9所示,优选地,在第一光学元件22的拐角处不设置侧壁22a而是设置开口部51。这是因为,当通过弯曲第一光学元件22的边部来形成侧壁22a时,变得很容易弯曲第一光学元件22的边部。 
尽管这里仅描述了第一光学元件22,但优选地,第二光学元件23具有相同的形状。下面所描述的第一光学元件22的结构和形状同样应用于第二光学元件23。 
图10~图11是示出了光学元件层压体的侧壁的放大图。如图10所示,优选地,第一光学元件22的侧壁22a和第二光学元件23的侧壁23a彼此叠加,并经点焊而形成接合部53。可选地,如图11所示,以线性方式连接第一光学元件22的侧壁22a和第二光学元件23的侧壁23a以形成接合部53。用于连接的技术实例包括粘结和焊接。粘接技术的实例包括热熔粘结技术、热固粘结技术、压敏(粘附)粘结技术、能量线固化粘结技术、水合粘结技术和吸湿/再加湿粘结技术。焊接技术的实例包括热焊接技术、超声波焊接技术和激光焊接技术。 
图12是第一光学元件22的展开平面。如图12所示,在第一光学元件22的主面构件22s与侧壁22a之间的交界处设置利于弯曲边部的弯曲线22L。例如,通过沿第一光学元件22的主面构件22s和侧壁22a的交界形成浅切口来形成弯曲线22L。 
1.2光学元件 
现在,将参照图13~图20来描述第一光学元件22的结构实例。 
第一结构实例 
图13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光学元件22的第一结构实例。如图13所示,通过包含聚合物材料的基层31和填充物32来构成第一光学元件22。例如,基层31为片状或膜状。公知的聚合物材料可以被用作基层31的材料。公知的聚合物材料的实例包括三乙酰基纤维素(TAC)、聚酯(TPEE)、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聚酰亚胺(PI)、聚酰胺(PA)、芳族聚酸胺、聚乙烯(PE)、聚丙烯酸酯、聚醚砜、聚砜、聚丙烯(PP)、联乙醯纤维素、聚氯乙烯、丙烯树脂(PMMA)、聚碳酸脂(PC)、环氧树脂、尿素树脂、聚氨酯树脂和三聚氰铵树脂。 
当第一光学元件22包括多个层时,至少一层应包括填充物32。作为扩散剂的填充物32的材料没有具体限制,而是可以是具有与作为基层31的主要组分的聚合物材料不同的折射率的任意材料。可基于所期望的扩散性来适当地选择材料。具体地,可以将丙烯粒子、聚苯乙烯粒子、碳酸钙和诸如钛和硅的氧化物用作填充物32。也可以将诸如空气或惰性气体的气体或者诸如水、乙醇或凝胶的液体用作填充物32。可以通过制备聚合物材料和填充物32、通过熔体挤出等将所制备的聚合物材料和填充物形成为膜或片以及根据需要延伸并热处理所得到的膜或片来获取第一光学元件22。 
第二结构实例 
图14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光学元件22的第二结构实例。如图14所示,通过模压在基层31的表面形成凹凸形状33。优选地,随机形成凹凸形状33。可选地,如第一结构实例,基层31本身可以包含用作扩散剂的填充物。 
第三结构实例 
图15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光学元件22的第三结构实例。如图15所示,第一光学元件22具有基层31和设置在基层31的表面上的扩散层34。优选地,扩散层34被配置为面向液晶面板2。扩散层34主要由粘合剂35和具有与粘合剂35不同折射率的填充物36构成。优选地,通过从扩散层34表面突出的填充物36在表面上形成凹凸形状。填充物36的大小和形状不被具体显示,而是可以根据所期望的特性进行适当选择。填充物36的材料实例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氧化钛、硅石和碳酸钙,但不限于此。可以使用具有与粘合剂35不同的折射率的任意材料。优选地,粘合剂35是与基层31具有良好粘合性并且能够使填充物36分散在其中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丙烯聚合物。例如,通过混合填充物36、粘合剂35以及如果需要的溶剂以制备涂层材料、将涂层材料涂覆在基层31上、根据需要烘干所涂覆的材料以及固化所涂覆的材料来形成扩散层34。 
第四结构实例 
图16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光学元件22的第四结构实例。如图16所示,第一光学元件22与第三结构实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扩散层34的相对侧设置另一个扩散层37。扩散层37主要由粘合剂38和具有与粘合剂38不同的折射率的填充物39构成。优 选地,通过从扩散层38表面突出的填充物39在表面上形成凹凸形状。与第三结构实例相同的粘合剂和填充物可用作粘合剂38和填充物39。 
第五结构实例 
图17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光学元件22的第五结构实例。如图17所示,第一光学元件22与第三结构实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填充物36周围形成了空腔40。优选地,通过从扩散层34表面突出的填充物36在表面上形成凹凸形状。空腔40的形状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盘形、椭圆形、立方形等。可根据所期望的扩散性能来选择任意适当的形状。可根据液晶面板2的视角来控制空腔40的形状和大小。 
第六结构实例 
图18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光学元件22的第六结构实例。如图18所示,第一光学元件22与第二结构实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基层31的表面形成透镜轮廓41。例如,可通过将具有透镜轮廓表面的模具等压在基层31上来获取透镜轮廓41。在该处理期间,优选地,加热基层31和模具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可以在透镜的脊线方向上延伸第一光学元件22,以使第一光学元件22具有光学各向异性。 
第七结构实例 
图19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光学元件22的第七结构实例。如图19所示,第一光学元件22与第一结构实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基层31的表面上还设置了透镜层42。例如,如下获取透镜 层42。首先,在基层31上涂覆诸如UV可固化树脂的光敏树脂。随后,具有透镜轮廓表面的模具等被压在光敏树脂上,并通过施加诸如UV光的光来固化光敏树脂。 
第八结构实例 
图20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光学元件22的第八结构实例。如图20所示,第一光学元件22与第四结构实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代替扩散层34,在基层31的表面上设置了透镜层42。1.3光学元件层压体的制造方法 
参照图21A~图22来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例。 
首先,例如,如图21A所示,制备带状光学膜61。接下来,如图21B所示,利用板牙62冲压光学膜61,同时,如图21C所示,在主面构件22s与侧壁22a之间的交界处形成浅切口,从而形成弯曲线22L。作为该步骤的结果,如图22所示,冲压出对应于矩形拐角的区域52。接下来,沿着弯曲线22L弯曲侧壁22a,使得侧壁22a相对于主面构件22s基本立成直角。结果,形成第一光学元件22。随后,以与第一光学元件22相同的方式形成第二光学元件23。随后,层压第一光学元件22和第二光学元件23,如果需要,结合第一光学元件22的侧壁22a和第二光学元件23的侧壁23a。 
结果,得到了目标光学元件层压体21。 
2.第二实施例 
图23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结构实例。如图23所示,第一光学元件22具有矩形主面构件22s以及形 成在主面构件22s的四条边中的、主面构件22s的两条相对边处的两个侧壁22a。类似地,第二光学元件23具有矩形主面构件23s以及形成在主面构件23s的四条边中的、主面构件23s的两条相对边处的两个侧壁23a。第一光学元件22叠加在第二光学元件23上,使得侧壁22a在与侧壁23a相同的方向上延伸。优选地,第一光学元件22的侧壁22a和第二光学元件23的侧壁23a经装配以形成四个侧壁。这是因为,能够进一步提高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强度。 
可选地,如图24所示,第一光学元件22和第二光学元件23可以彼此叠加,使得第一光学元件22的侧壁22a在与第二光学元件23的侧壁23a延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 
第二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3.第三实施例 
图25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结构实例的分解透视图。图26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实例的截面图。如图25和图26所示,光学元件层压体21包括容纳在第一光学元件22和第二光学元件23之间的空间内的一个或多个矩形光学元件24。光学元件24为膜状或片状。优选地,第一光学元件22和第二光学元件23与容纳在该空间中的一个或多个光学元件24紧密接触。 
可选地,如图27所示,第一光学元件22和第二光学元件23可以彼此叠加,使得第一光学元件22的侧壁22a在与第二光学元件23的侧壁23a延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从而形成用于容纳一个或多个光学元件24的空间。 
第三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4.第四实施例 
图28是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结构实例的分解透视图。如图28所示,第一光学元件22具有设置在两条相对边处的两个侧壁22a。类似地,第二光学元件23具有设置在两条相对边处的两个侧壁23a。当第一光学元件22叠加在第二光学元件23上时,通过第一光学元件22的主面构件22s和侧壁22a以及第二光学元件23的主面构件23s和侧壁23a来定义容纳空间。在这个容纳空间中容纳一个或多个光学元件24。由于安装了第一光学元件22的侧壁22a和第二光学元件23的侧壁23a,所以光学元件24的外围被完全封闭。 
第四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相同。 
5.第五实施例 
图29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第一光学元件22的放大图。如图29所示,第五实施例的第一光学元件22具有形成在形成一个拐角的一个邻接侧壁22a中的折叠部54。折叠部54用作连接形成一个拐角的邻接侧壁22a的连接构件。通过延伸侧壁22a的一端或两端来形成折叠部54。 
折叠部54如下形成。首先,如图30A所示,相对于矩形主面构件22s的拐角折叠该折叠部54。随后,如图30B所示,通过熔焊等使折叠端结合至另一侧壁22a,从而形成接合部55。结果,在两条邻近边处垂直安装的侧壁22a变得彼此连接。 
可选地,可以通过分开的组件连接在两条邻近边处垂直安装的侧壁22a。 
第五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6.第六实施例 
图31示出了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结构实例。如图31所示,第二光学元件23的侧壁23a被弯曲以向外扩展。因此,当第二光学元件23被推入由第一光学元件22的侧壁22a限定的空间内时,从第二光学元件23的侧壁23a向第一光学元件22的侧壁22a施加力。通过这个力,由第一光学元件22的侧壁22a来支撑第二光学元件23。 
第六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7.第七实施例 
图32是示出了根据第七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结构实例的截面图。图33是其分解透视图。如图32和图33所示,第一光学元件22的侧壁22a具有凸部22b,并且第二光学元件23的侧壁23a具有凹部23b。凸部22b安装在凹部23b中,以形成嵌合部。具体地,第一光学元件22的侧壁22a在面向第二光学元件23的侧壁23a的内侧具有点状凸部22b。第二光学元件23的侧壁23a在面向第一光学元件22的侧壁22a的外侧具有点状凹部23b。第一光学元件22的侧壁22a的凸部22b安装在第二光学元件23的侧壁23a的凹部23b中。 
可选地,如图34所示,可以为第一光学元件22的侧壁22a设置线性凸部22b并为第二光学元件23的侧壁23a设置线性凹部23b,并且线性凸部22b可以安装在线性凹部23b中。 
第七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8.第八实施例 
图35是示出了根据第八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结构实例的截面图。如图35所示,带状光学元件24被Z字形折叠并容纳在第一光学元件22与第二光学元件23之间所形成的容纳空间中。 
现在,将参照图36A~图36D来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制造方法。 
首先,如图36A所示,制备带状光学元件24。光学元件24具有在纵向上从一端延伸向另一端的多个区,并且每个区都被赋予对应于所期望光学特性的光学功能。例如,光学功能可以为扩散功能、聚光功能、偏振和反射功能或光电功能。图36A示出了从光学元件24的一端向另一端设定三个区域R1、R2和R3的实例。例如,在第一区域R1中,设置了非均匀消除膜。例如,在第二区域R2中,设置了扩散膜。例如,在第三区域R3中,设置了棱镜膜。 
接下来,如图36B所示,沿着区域的边界以Z字形折叠带状光学元件24。随后,如图36C所示,将Z字形折叠光学元件24放置在第二光学元件23上。如图36D所示,第一光学元件22叠加在第二光学元件23上。结果,在第一光学元件22和第二光学元件23之间所形成的容纳空间中容纳光学元件24。 
结果,得到了目标光学元件层压体21。 
可选地,如图37所示,膜状、片状或板状的光学元件24可以被插入到折叠的带状光学元件24中。被插入的光学元件24的实例包括扩散板、扩散片和透镜片。 
可选地,如图38A所示,可以在带状光学元件24的两侧形成光学功能层。在图38A所示的实例中,在第一区域中的膜的前表面侧形成非均匀消除透镜,在第二区域中的膜的后表面侧形成棱镜透镜,并且在第三区域中的膜的前表面侧形成扩散层。 
当如此构成的光学元件24被Z字形折叠时,如图38所示,光学功能层可以被配置为面向相同的方向。换句话说,当在膜的前后表面上选择性地形成光学功能层时,可通过以Z字形折叠带状光学元件24在所期望的方向上配置光学功能层。 
9.第九实施例 
图39是示出了根据第九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实例的截面图。如图39所示,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被配置为发光的背光件1和被配置为基于从背光件1发射的光来显示图像的液晶面板2。 
背光件1为侧光型(也称边缘光型)的背光单元,并包括一个或多个光源11、光学元件层压体21以及被配置为容纳一个或多个光源11和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壳体12。如果需要,还可以在光学元件层压体21与液晶面板2之间设置片状或膜状的光学元件24。此外,可以进一步设置覆盖光源11的反射器14。 
图40是示出图39所标记的部分的放大图。如图40所示,优选地,在壳体12的内表面形成凹槽12a,并且构成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第一光学元件22的侧壁22a的尖端被安装在槽部12a中。以这种方式,可以固定光学元件层压体21在背光件1中的位置。 
图41示出了根据第九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结构实例。如图41所示,第一光学元件22具有矩形主面构件22s和形成在主面构件22s的四条边中的、主面构件22s的两条相对边处的两 个侧壁22a。类似地,第二光学元件23具有矩形主面构件23s和形成在主面构件23s的四条边中的、主面构件23s的两条相对边处的两个侧壁23a。第一光学元件22被叠加在第二光学元件23上,使得第一光学元件22的侧壁22a在与第二光学元件23的侧壁23a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并且侧壁22a与侧壁23a彼此重叠。 
如图41所示,导光板25容纳在第一光学元件22与第二光学元件23之间所形成的容纳空间中。导光板25具有矩形的形状。换句话说,导光板25具有与液晶面板2相对的第一主面、与第一主面相对的第二主面以及位于第一主面与第二主面之间的四个侧面。在导光板25的表面中,两个相对侧面或一个侧面保持为暴露状态,而没有被第一光学元件22的侧壁22a或第二光学元件23的侧壁23a所覆盖。来自光源11的光从暴露的侧面进入导光板25。 
例如,导光板25为板状或其厚度从设置了光源的一端朝向相对端逐渐减小的锥形。诸如丙烯树脂(PMMA)的透明塑料可被用作导光板25的材料。在导光板25的第二主面上形成用于散射和反射已进入导光板25的光的点状图样。例如,通过利用白色墨水印制反射点的印刷技术或通过使用压模或喷墨技术形成凹凸部的形成技术,可以形成该点状图样。 
当导光板25的表面被第一光学元件22和第二光学元件23围绕时,如图42所示,可以在第一光学元件22的侧壁22a和/或第二光学元件23的侧壁23a中(例如,在面向光源11的位置)形成开口56,使得来自光源11(诸如点光源(例如,LED))的光能够通过开口56进入导光板25。 
在来自光源11的光从两个或多个侧面进入导光板25的情况下,如图43所示,可以在覆盖侧面的第一光学元件22和/或第二光学元件23中形成开口56。开口56不限于孔。第一光学元件22的 侧壁22a和/或第二光学元件23的侧壁23a可以被开槽以形成具有凸部和凹部的沟槽。 
尽管在上面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细节,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而是可基于由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概念进行各种修改。 
例如,在上面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图形、形状、材料和结构仅仅为实例,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任意其他的图形、形状、材料和结构。 
此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可与其他结构相组合。 

Claims (17)

1.一种光学元件层压体,包括:
第一光学元件;以及
第二光学元件,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叠加;
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均为矩形膜或片,并且
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具有至少两个位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四条边中的两条相对边的侧壁,并且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具有至少两个位于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四条边中的两条相对边的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层压体,还包括:
第三光学元件,置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与所述第二光学元件之间的容纳空间中,
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元件、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和所述第三光学元件彼此紧密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层压体,其中,所述第三光学元件具有带状,
从带状的所述第三光学元件的一端到另一端依次形成多个光学子元件,并且
沿着所述光学子元件之间的边界折叠所述第三光学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层压体,还包括:
在经过折叠的所述第三光学元件的所述光学子元件之间设置的一个或多个膜状、片状或板状的光学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层压体,其中,所述第三光学元件的整个外围被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或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侧壁围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层压体,还包括:导光板,置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与所述第二光学元件之间的容纳空间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元件层压体,其中,在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或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侧壁中形成开口,以使来自光源的光通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层压体,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侧壁在拐角处打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层压体,其中,通过弯曲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外围部分形成所述侧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元件层压体,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所述外围部分沿着弯曲线被弯曲。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层压体,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彼此紧密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层压体,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侧壁和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侧壁彼此叠加,并且
所叠加的侧壁至少部分接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层压体,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侧壁和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侧壁彼此叠加,并且
在所叠加的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中形成配合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层压体,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侧壁和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侧壁被以相同的方向或不同的方向垂直安装。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层压体,其中,设置在限定一个角度的邻近两边处的两个侧壁通过彼此叠加以形成接合部而连接。
16.一种背光件,包括:
光源,被配置为发光;以及
光学元件层压体,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通过,
所述光学元件层压体包括:
第一光学元件;和
第二光学元件,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叠加,
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均为矩形膜或片,并且
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具有至少两个位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四条边中的两条相对边的侧壁,并且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具有至少两个位于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四条边中的两条相对边的侧壁。
17.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背光件,被配置为发光;以及
液晶面板,被配置为基于从所述背光件发出的光来显示图像,
所述背光件包括:
光源,被配置为发光;和
光学元件层压体,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通过,
所述光学元件层压体包括:
第一光学元件;和
第二光学元件,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叠加,
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均为矩形膜或片,并且
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具有至少两个位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四条边中的两条相对边的侧壁,并且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具有至少两个位于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四条边中的两条相对边的侧壁。
CN200910166102XA 2008-08-12 2009-08-11 光学元件层压体、背光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07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08267 2008-08-12
JP2008208267 2008-08-12
JP2008208267A JP5169609B2 (ja) 2008-08-12 2008-08-12 光学素子積層体、バックライ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0721A CN101660721A (zh) 2010-03-03
CN101660721B true CN101660721B (zh) 2012-02-22

Family

ID=41681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610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0721B (zh) 2008-08-12 2009-08-11 光学元件层压体、背光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28462B2 (zh)
JP (1) JP5169609B2 (zh)
CN (1) CN1016607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5902A (zh) * 2008-10-24 2010-06-09 展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平面光源装置
KR101857251B1 (ko) * 2011-02-22 2018-05-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평판 표시 장치
KR20120110446A (ko) * 2011-03-29 2012-10-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2829395A (zh) * 2012-08-15 2012-12-1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以及其相关液晶显示设备
US20150362652A1 (en) * 2013-01-28 2015-12-1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ing device
CN104854647A (zh) * 2013-02-20 2015-08-19 Lg化学株式会社 用于显示装置的封装膜
TWI494661B (zh) * 2013-04-03 2015-08-0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及其應用
CN103672600B (zh) * 2013-12-02 2016-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763931B (zh) * 2015-04-09 2017-06-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5116594B (zh) * 2015-06-26 2018-07-2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JP6686458B2 (ja) * 2016-01-18 2020-04-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USD846159S1 (en) 2016-05-18 2019-04-16 Revamp Panels, LLC Architectural panel
US10908459B2 (en) * 2018-11-07 2021-02-0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DE102019201647A1 (de) * 2019-02-08 2020-08-13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Optische Einheit für die Hintergrundbeleuchtung eines Display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8749A (zh) * 2005-08-03 2007-02-0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光学设备、移动信息终端及制造方法
CN101162329A (zh) * 2006-10-12 2008-04-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背光组件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01603668A (zh) * 2008-06-13 2009-12-16 索尼株式会社 光学包装体及其制造方法、背光和液晶显示器
CN101910719A (zh) * 2008-09-22 2010-12-08 索尼公司 光学元件层压件及其制造方法、背光、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71176B2 (ja) * 1998-12-14 2007-01-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3719362B2 (ja) * 1999-11-26 2005-1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1272509A (ja) * 2000-03-24 2001-10-05 Advanced Display Inc 光拡散材および該光拡散材を用いる液晶表示装置
JP4212509B2 (ja) * 2004-04-15 2009-01-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071972A (ja) * 2004-09-02 2006-03-16 Sharp Corp 表示装置
JP4551264B2 (ja) * 2005-04-08 2010-09-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148297A (ja) * 2005-11-30 2007-06-14 Hitachi Maxell Ltd バックライト用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及び表示装置
JP4796899B2 (ja) * 2006-06-16 2011-10-19 Nec液晶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2008107739A (ja) * 2006-10-27 2008-05-08 Sansei:Kk 液晶表示装置用光拡散部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用光拡散ユニット、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08145876A (ja) * 2006-12-12 2008-06-26 Funai Electric Co Ltd 液晶モジュール
JP4148299B1 (ja) * 2007-02-13 2008-09-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包装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照明装置、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RU2421824C1 (ru) * 2007-10-29 2011-06-20 Шарп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CN101932871A (zh) * 2008-02-28 2010-12-29 夏普株式会社 背光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8749A (zh) * 2005-08-03 2007-02-0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光学设备、移动信息终端及制造方法
CN101162329A (zh) * 2006-10-12 2008-04-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背光组件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01603668A (zh) * 2008-06-13 2009-12-16 索尼株式会社 光学包装体及其制造方法、背光和液晶显示器
CN101910719A (zh) * 2008-09-22 2010-12-08 索尼公司 光学元件层压件及其制造方法、背光、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0721A (zh) 2010-03-03
JP2010044220A (ja) 2010-02-25
US8228462B2 (en) 2012-07-24
JP5169609B2 (ja) 2013-03-27
US20100039584A1 (en) 2010-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0721B (zh) 光学元件层压体、背光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1297234B (zh) 照明组件和系统
CN101487948B (zh) 光学片和使用它的背光源单元以及显示器
CN102257549B (zh) 显示装置
KR100974195B1 (ko) 광학시트와 이의 제조방법 그리고 이를 이용한액정표시장치
US8852470B2 (en) Diffuser-integrated prism sheet for backlight unit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3264146B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with laminated optical member.
US20080219026A1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US842760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mprising a reflective polarizing layer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microfibers each having an anisotropic refractive index and longitudinally extending in the same direction
CN101910719A (zh) 光学元件层压件及其制造方法、背光、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769476A (zh) 背光单元及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模块
CN101755166B (zh) 照明装置和显示单元
US20070188861A1 (en) Optical shee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2005258434A (ja) 光学部材、これを有する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これ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KR20110051587A (ko) 광학 플레이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1561521A (zh) 透镜阵列片、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
KR20100134140A (ko) 렌즈 시트, 광학 시트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8176206A (ja) 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光学積層体
US20090080220A1 (en) Prism sheet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US8021010B2 (en) Light-emitting module, diffusion unit and diffusion sheet
KR100960556B1 (ko) 광학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20090046478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optical film thereof
US20090109673A1 (en) Prism sheet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US6929377B2 (en) Light-reflective material and light source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102571687B1 (ko) 프리즘 시트 및 이를 구비한 백 라이트 유닛과 액정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22

Termination date: 2013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