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03668A - 光学包装体及其制造方法、背光和液晶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光学包装体及其制造方法、背光和液晶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03668A
CN101603668A CNA2009101490308A CN200910149030A CN101603668A CN 101603668 A CN101603668 A CN 101603668A CN A2009101490308 A CNA2009101490308 A CN A2009101490308A CN 200910149030 A CN200910149030 A CN 200910149030A CN 101603668 A CN101603668 A CN 1016036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age member
optical
filler
package
suppo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490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须藤美贵
太田荣治
播磨龙哉
新开章吾
大村太郎
冈本和广
柿部亚希子
柿沼正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03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36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007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involving treatment or provisions in order to avoid deformation or air inclusion, e.g. to improve surface quality
    • B32B37/0015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involving treatment or provisions in order to avoid deformation or air inclusion, e.g. to improve surface quality to avoid warp or cur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having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7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voids or po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57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creating an anisotropic diffusion characteristic, i.e. distributing output differently in two perpendicular ax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G02B5/045Prism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9/00Parameters for the laminating or treatment process; Apparatus details
    • B32B2309/08Dimensions, e.g. volume
    • B32B2309/10Dimensions, e.g. volume linear, e.g. length, distance, width
    • B32B2309/105Thick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2LCD, i.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605/00Vehicles
    • B32B2605/08Ca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Securing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Or The Like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包装体、制造该光学包装体的方法、背光和液晶显示器,该光学包装体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膜状或片状光学元件;板状支撑体,其支撑一个或两个以上光学元件;以及膜状或片状包装部件,其覆盖一个或两个以上光学元件以及支撑体。一个或两个以上光学元件以及支撑体形成层压体,层压体和包装部件彼此紧密接触,且包装部件具有收缩性质或拉伸性质,并且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

Description

光学包装体及其制造方法、背光和液晶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包装体、制造光学包装体的方法、背光和液晶显示器。更明确地,本发明涉及具有漫射(diffusing)性质的光学包装体。
背景技术
在根据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中,为了改善视角、亮度等的目的而使用多个光学元件。例如,作为光学元件,使用诸如漫射膜和棱镜片的膜状或片状元件。
图29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如图29所示,液晶显示器包括发光的照明装置101、漫射从照明装置101发出的光的漫射板102、汇聚或漫射由漫射板102漫射的光的多个光学元件103和液晶面板104。
近年来,随着图像显示装置的尺寸增加,照明装置的面积增加,这迫使多种光学元件的面积的增加。然而,当光学元件的面积增加时,由于其自身的重量而倾向于发生折皱、挠曲(deflection)和翘曲。此外,随着面积增加,光源的照度增加以使得能够维持显示表面明度。因此,施加给面积增加的光学元件的表面的热增加。由于热不均匀地传输到光学元件的表面,所以光学元件发生不均匀的热变形。因此,还由于热而倾向于发生折皱、挠曲和翘曲。
为了防止光学元件中由于屏幕尺寸的增加而发生折皱、挠曲和翘曲,例如可以考虑通过增加光学元件的厚度来改善硬度以使得硬度不再不足的方法。然而,在此状况下,照明装置的厚度增加,从而抑制了厚度的减少。因此,例如,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301147号中所描述,考虑使用透明粘合剂以层叠次序将光学元件全部粘结在一起的结构。通过使用透明粘合剂层叠光学元件,可以改善光学元件的硬度,且可以防止发生折皱、挠曲和翘曲。
发明内容
然而,在其中通过使用透明粘合剂来简单粘结光学元件的结构中,由于透明粘合剂的厚度使装置的厚度增加,这会抑制厚度的减小。另外,在其中光学元件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的状况下,当打开光源时,光学元件由于来自光源的热而被加热,并且以不同速率热膨胀。当关闭光源而不从光源供应热时,光学元件冷却,且以不同速率热收缩。在光学元件如上所述重复膨胀和收缩的状况下,当将光学元件粘结在一起时,存在会在光学元件中发生挠曲和翘曲从而使得光学性质劣化的可能性。
期望提供一种防止光学元件发生折皱、挠曲和翘曲、可以实现厚度的减小且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光学性质的光学包装体,以及制造该光学包装体的方法、背光和液晶显示器。
本发明者进行深入研究以解决与上述现有技术有关的问题,以下将描述其发明内容。
本发明者进行深入研究以改善光学元件的硬度,并防止折皱、挠曲和翘曲在光学元件中发生,同时抑制液晶显示器的厚度增加和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性质的劣化。结果,开发出了以下光学包装体:
(1)一种光学包装体,其中,包括膜状或片状光学元件和板状支撑体的层压体被膜状或片状包装部件所覆盖,并且使包装部件和层压体彼此紧密接触。
(2)一种光学包装体,其中,光学功能层和透镜形成在膜状或片状包装部件的表面上,板状支撑体被设置有光学功能的包装部件所覆盖,并且包装部件和支撑体彼此紧密接触。
在光学包装体中,通过使用用作支撑体的漫射板、漫射膜等来漫射从光源发出的光,消除了光源的不均匀性。此外,在此结构中,获得了液晶显示器所必需的亮度和视角。
然而,当采用其中响应进一步减少液晶显示器的厚度的要求而进一步减少背光的厚度的结构时,缩短了诸如冷阴极荧光灯(CCFL)的光源和光学包装体之间的距离,因此,难以消除诸如冷阴极荧光灯的光源的不均匀性,这是一个问题。因此,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光学性质。
为了解决此问题,需要在光学包装体中增加能够消除光源的不均匀性的光学元件的数目。然而,如果增加光学元件的数目,那么光学包装体本身的厚度增加。此外,由于光学元件数目的增加,所以在一些状况下,会减小亮度。
由于本发明者进行的深入研究,发现了通过将空隙和设置在空隙中的填充物并入包装部件以向包装部件赋予漫射功能,可以在不增加光学元件的数目的情况下获得所需的光学性质(光学均匀性、亮度、视角等)。已经基于上述研究获得了本发明。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包装体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膜状或片状光学元件、支撑一个或两个以上光学元件的板状支撑体、以及覆盖一个或两个以上光学元件和支撑体的膜状或片状包装部件,其中一个或两个以上光学元件和支撑体形成层压体,该层压体和包装部件紧密接触,且包装部件具有收缩性质或拉伸性质,并且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
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包装体包括板状支撑体和覆盖支撑体的膜状或片状包装部件,其中包装部件和支撑体紧密接触,且包装部件具有收缩性质或拉伸性质,并且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
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包装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形成含有粘合剂或填充物的膜状或片状包装部件,通过拉伸包装部件在包装部件中形成空隙以使得空隙包含填充物,用拉伸的包装部件覆盖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膜状或片状光学元件和板状支撑体的层压体,以及通过收缩包装部件使层压体和包装部件紧密接触。
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包装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形成含有粘合剂或填充物的膜状或片状包装部件,通过拉伸包装部件在包装部件中形成空隙以使得空隙包含填充物,用拉伸的包装部件覆盖板状支撑体,以及通过收缩包装部件使支撑体和包装部件紧密接触。
5.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背光包括发光的光源和光学包装体,从光源发出的光透过该光学包装体,其中该光学包装体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膜状或片状光学元件、支撑一个或两个以上光学元件的板状支撑体、以及覆盖一个或两个以上光学元件和支撑体的膜状或片状包装部件,其中一个或两个以上光学元件和支撑体形成层压体,该层压体和包装部件紧密接触,且包装部件具有收缩性质或拉伸性质,并且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
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背光包括发光的光源和光学包装体,从光源发出的光透过该光学包装体,其中该光学包装体包括板状支撑体和覆盖支撑体的膜状或片状包装部件,其中包装部件和支撑体紧密接触,且包装部件具有收缩性质或拉伸性质,并且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
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包括发光的光源、透过从光源发出的光的光学包装体和基于透过光学包装体的光来显示图像的液晶面板,其中光学包装体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膜状或片状光学元件、支撑一个或两个以上光学元件的板状支撑体和覆盖一个或两个以上光学元件和支撑体的膜状或片状包装部件,其中一个或两个以上光学元件和支撑体形成层压体,该层压体和包装部件紧密接触,且包装部件具有收缩性质或拉伸性质,并且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
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包括发光的光源、透过从光源发出的光的光学包装体和基于透过光学包装体的光来显示图像的液晶面板,其中光学包装体包括板状支撑体和覆盖支撑体的膜状或片状包装部件,其中包装部件和支撑体紧密接触,且包装部件具有收缩性质或拉伸性质,并且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
根据上述项1、3、5和7,由于一个或两个以上光学元件和支撑体覆盖有包装部件,所以一个或两个以上光学元件和支撑体可以彼此一体化。因此,可以通过支撑体来补偿光学元件的不足的硬度。此外,光学元件和支撑体被存在收缩力(张力)的包装部件所覆盖。通过使光学包装体本身具有张力,即使在使用薄包装部件时,也可以设置包装部件而不使其发生挠曲。因此,可以防止包装部件和光学元件的折皱、挠曲和翘曲的发生。
根据上述项2、4、6和8,支撑体被存在收缩力(张力)的包装部件所覆盖,且通过使光学包装体本身具有张力,即使在使用薄包装部件时,也可以设置包装部件而不使其发生挠曲。因此,可以防止包装部件中折皱和挠曲的发生。
根据上述项1~8,由于包装部件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所以可以向包装部件赋予漫射功能。因此,可以使用该包装部件来代替具有漫射功能的现有的膜(例如,漫射膜),且可以减少光学包装体本身的厚度。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与在包装部件中包括漫射膜的情况相比,既可防止光学包装体的折皱、挠曲和翘曲的发生,又可实现厚度的减少,并且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光学性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包装体的结构的第一实例的透视图;
图3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包装体的结构的第一实例的平面图,且图3B是沿图3A的线IIIB-IIIB获得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部件的接合部分的第一实例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部件的接合部分的第二实例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包装体的结构的第二实例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包装体的结构的第三实例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部件的一部分的放大示图;
图9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一实例沿图8的线IXA-IXA获得的截面图,且图9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一实例沿图8的线IXB-IXB获得的截面图;
图10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二实例沿图8的线IXA-IXA获得的截面图,且图10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二实例沿图8的线IXB-IXB获得的截面图;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三实例的截面图;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四实例的截面图;
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五实例的截面图;
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六实例的截面图;
图1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七实例的截面图;
图1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八实例的截面图;
图1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九实例的截面图;
图18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十实例的截面图,且图18B是图18A中的XVIIIB所指示的区域的放大示图;
图19A~图19D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包装体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20A~图20C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包装体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2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2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包装体的结构的实例的透视图;
图23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包装体的结构的实例的平面图,且图23B是沿图23A的线XXIIIB-XXIIIB获得的截面图;
图2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25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背光的结构的实例的平面图,且图25B是沿图25A的线XXVB-XXVB获得的截面图;
图2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光学包装体的结构的第一实例的示意图;
图2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光学包装体的结构的第二实例的示意图;
图28A和图28B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光学包装体的平面图和透视图;以及
图29是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根据实施方式的附图中,相同标号用以指示相同或对应的元件。
(1)第一实施方式
(1-1)液晶显示器的结构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实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器包括发光的照明装置1、透过从照明装置1发出的光的光学包装体2和基于透过光学包装体2的光来显示图像的液晶面板3。照明装置1和光学包装体2构成背光4。下文中,关于诸如光学包装体2的光学部件的表面,来自照明装置1的光入射于其上的表面被称为“光入射表面”,入射于光入射表面上的光从其发射的表面被称为“光发射表面”,且位于光入射表面和光发射表面之间的表面称为“端面”。适当地,将光入射表面和光发射表面共同称为“主表面”。
(照明装置)
照明装置1例如是直接型照明装置,且包括发光的光源11和反射从光源11发射的光以使得光朝向液晶面板3的反射板12。例如,作为光源11,可以使用冷阴极荧光灯(CCFL)、热阴极荧光灯(HCFL)、有机电致发光(OEL)装置、发光二极管(LED)、无机电致发光(IEL)装置等。反射板12被设置成覆盖一个或多个光源11的底面和侧面,并反射从一个或多个光源11向下或向侧方发出的光以使得光朝向液晶面板3。
(光学包装体)
例如,光学包装体包括漫射、汇聚或者以其他方式处理从照明装置1发出的光以使得光学性质改变的一个或多个光学元件24、支撑一个或多个光学元件24的支撑体23、以及覆盖并一体化一个或多个光学元件24和支撑体23的包装部件22。以下,将其中一个或多个光学元件24层压在支撑体23上的结构称为“光学元件层压体21”。从抑制图像的劣化的观点,优选地,光学元件层压体21与包装部件22紧密接触。包装部件22具有透过进入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光的第一区域R1和透过从光学层压体21发出的光的第二区域R2
(光学元件)
光学元件24的数目或类型并不受特别限制,而可以根据液晶显示器的所需特性来适当选择。例如,作为光学元件24,可以使用至少用作支撑体且具有光学功能的元件、或用作支撑体且具有一个或多个光学功能的元件。可以使用的光学元件24的实例包括光漫射元件、光汇聚元件、反射偏光器、偏光器、分光元件等。例如,光学元件24可以为膜状、片状或板状。例如,光学元件24的厚度为5μm~1000μm。
(支撑体)
支撑体23具有例如板状形状。支撑体23例如是透过从照明装置1发射的光的透明板,或是漫射、汇聚或者以其他方式处理从照明装置1发出的光以使得光学性质改变的光学板。例如,作为光学板,可使用漫射板、延迟板(retardation plate)、棱镜板等。支撑体23的厚度优选为50μm~10,000μm,且更优选地是100μm~5,000μm。优选地,考虑到包装部件22的张力来适当选择支撑体23的厚度、截面宽度、长度和刚性(弹性模数)。
例如,可通过以下描述的方法来确定张力是否存在且测量张力。通过使用Seiko Instruments Inc.制造的TMA(热应力应变测量装置EXSTAR6000 TMA/SS),如下测量包装部件22的张力。首先,在将张力施加到包装部件22的状态下,通过使用矩形模具来从光学包装体的中部切割出尺寸为5mm×50mm的测试件,使得测试件的长边和短边分别平行于用作支撑体的漫射板的长边和短边。接着,将测试件夹在玻璃板中间以使得不会发生松动,且然后,使用Topcon Corporation所制造的工具显微镜来测量长度。在切出的测试件中,张力得到释放,且因此,测试件从50mm收缩。换算尺寸以使得从收缩的状态返回到50mm的初始长度,且再次切出用于TMA的测试件。所切出的测试件被设置在装置中。测量在初始温度25℃下的张力。可使用任何张力测量装置,只要其可将张应力施加到预定长度且测量应力,因此能够确定张力是否存在。
具体地说,关于支撑体23,在直接式背光的情况下,可使用尺寸为对角约2英寸~100英寸且厚度1mm~4mm且包括漫射填充物的树脂板,或可使用设置有具有漫射功能的形状或在玻璃表面上含有填充物的层的光学板。在侧光式背光的情况下,可使用尺寸为对角约一英寸~几十英寸且厚度约0.5mm~10mm的透明树脂板、包括填充物的树脂板、在其表面上设置有形状的树脂板、或包括填充物并且在其表面上设置有形状的树脂板。
考虑到当液晶显示器保持在40℃的高温环境中的时候装置中的温度在液晶显示器的发光期间增加到约60℃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液晶电视等设置有升温抑制功能以避免偏光器在70℃时劣化的实际情况,优选地,支撑体23的刚性的改变直到70℃都较小且支撑体23具有一定的弹性度。具有这些特性的支撑体23的材料的实例包括含有以下主要成分的材料:聚碳酸酯(弹性模量2.1GPa)、聚苯乙烯(弹性模量2.8GPa)、作为环烯树脂的Zeonor树脂(弹性模量2.1GPa)、丙烯酸树脂(弹性模量3GPa)等。优选地,具有高于或等于聚碳酸酯树脂(其在上述材料中具有最低弹性模量)的弹性模量(2.1GPa以上)的材料可被包含作为主要成分。
优选地,支撑体23由例如聚合物材料构成,且其透射率为30%以上。例如,根据设置给光学元件24和支撑体23的功能来选择光学元件24和支撑体23的层压的顺序。例如,在支撑体23是漫射板的情况下,支撑体23设置在照明装置1的光入射侧上。在支撑体23是反射偏光器的情况下,支撑体23设置这样的一侧上,光从该侧朝向液晶面板3发射。此外,可组合在用作支撑体23的透明板或漫射板的光源侧设置具有分光或漫射功能的光学功能层的结构。可进一步在透明板或漫射板的光发射侧上设置光漫射功能层,或可组合使用光汇聚功能层。根据液晶面板3的形状来选择光学元件24和支撑体23的光入射表面和光发射表面的形状,并且其例如为具有不同纵横比的矩形形状。
优选地,光学元件24和支撑体23的主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且使其含有微小粒子。其原因在于可减少磨损和摩擦。此外,根据需要,通过将诸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阻燃剂和抗氧化剂的添加剂混入光学元件24和支撑体23中,可将紫外线吸收功能、红外线吸收功能、抗静电功能等赋予光学元件24和支撑体23。此外,可通过使光学元件24和支撑体23进行诸如防反光处理(AR处理)或防眩光处理(AG处理)的表面处理来减少反射光的漫射或反射光本身。光学元件24和支撑体23的表面可设置有反射紫外线或红外线的功能。
(包装部件)
优选地,包装部件22基本上全体地覆盖光学元件层压体21。包装部件22具有一个或多个开口。在例如光学元件层压体21覆盖有包装部件22的情况下,包装部件22中的空气通过此开口排放到外部,且光学元件层压体21和包装部件22可彼此紧密接触。从而,可防止图像缺陷发生。此外,在覆盖有包装部件22的支撑体23和光学元件24的组成材料挥发的情况下,所挥发的成分通过此开口排放到光学包装体2的外部,且可防止包装部件22中所挥发成分的汇聚、凝固等。从而,可防止图像缺陷发生。当在包装部件22中设置多个开口时,优选地,将开口设置在彼此相对的每个端面中或其附近。其原因在于,上述所挥发的成分被有效排放到光学包装体2的外部,且可进一步防止包装部件22中所挥发成分的汇聚、凝固等。从而,可进一步防止图像缺陷发生。
开口优选设置在与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显示区的外部相对应的位置,且更优选设置在与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端面或其附近相对应的位置。可通过将开口设置在此类位置来防止由于开口所导致的图像质量的劣化。在光学元件层压体21具有拐角部的情况下,优选地,开口设置在与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拐角部相对应的位置处,使得拐角部在开口处暴露。具体地说,光学元件层压体21整体具有矩形形状的情况下,优选地,包装部件22具备设置在与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四个拐角相对应的位置处的开口,从而拐角部在对应开口处暴露。优选地,考虑光学包装体2的制造处理中的空气排放性能、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形状、包装部件22的耐久性等来选择开口的尺寸和形状。形状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环形、椭圆形、半圆形、三角形、四边形、菱形和缝隙状。
包装部件22的形状例如是管状或袋状的,但是并不限于此。可根据光学包装体2的所需特性和形状来适当选择包装部件22的形状。此外,包装部件22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包装部件,并且根据需要通过接合包装部件的外周部分,包装部件22可形成为管状或袋状。当通过接合来形成包装部件22时,接合的位置优选位于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显示区外部。
包装部件22例如由具有透明性的单层或多层膜或片组成。包装部件22的厚度例如在5μm~5,000μm的范围内。包装部件22的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可具有不同的厚度。可根据所期望的目的来选择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中的每一个的厚度。例如,为了保护支撑体23和光学元件24不受光源11所产生的热影响,且为了抑制支撑体23和光学元件24的形状改变,优选地,将第一区域R1的厚度设置为大于第二区域R2的厚度。此外,以面积比计,包装部件22覆盖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主表面的50%以上。优选地,画面显示区域被覆盖,或画面显示区域中的主表面中的一个或两个开放。此外,包装部件22可包括用作框架的结构。包装部件22具有例如单轴各向异性或双轴各向异性。例如,在包装部分22为矩形的情况下,包装部件22在包装部件22的纵向方向上具有正或负折射率特性的单轴各向异性、或在包装部件22的纵向方向上具有正或负折射率特性的双轴各向异性。
在包装部件22具有各向异性的情况下,其光学各向异性优选为低。具体地说,其延迟(retardation)优选为50nm以下。可选地,在光学各向异性的光轴沿着所包括部件的纵轴或短轴的情况下,延迟不限于50nm以下,只要(例如)由视角所导致的彩色特性满足预期用途即可。此外,通过在包装部件22的光发射侧上设置漫射功能、通过设计包装部件22以具有漫射已透过第一区域R1的主表面的光的功能、或通过在光学包装体2的光发射侧上设置诸如漫射功能的光学功能,可在不限制包装部件22的各向异性的情况下使用包装部件22。
包装部件22优选具有收缩性质或拉伸性质。其原因在于可使光学元件层压体21与包装部件22彼此紧密接触。包装部件22优选具有热收缩性质和能量射线照射收缩性质中的至少一个作为收缩性质。其原因在于包装部件22可仅由于在制造处理中施加热或能量射线照射而容易收缩。优选使用单轴拉伸或者顺序地或同时地双轴拉伸的片或膜作为包装部件22。在使用此片或膜的情况下,由于包装部件22例如通过施加热而可在拉伸的方向上收缩,故在包装部件22与光学元件层压体21之间的紧贴性可得以增强。此外,可将可延伸的膜或片用作包装部件22。在此类膜或片通过拉伸而主要在所期望的覆盖方向上延伸之后,内包物被可延伸的膜或片夹住,将包围内包物的外周通过粘合或焊接而接合,之后释放可延伸的膜或片的张力。可增强与所包括支撑体和/或光学元件的紧贴性。此外,作为包装部件22,优选地,使用表现出能量射线照射收缩性质的膜或片。其原因在于可增强包装部件22与光学元件层压体21之间的紧贴性。此处,表现出能量射线照射收缩性质的膜或片的实例包括聚合物材料,其具有通过红外线的照射而引起收缩的性质。以此方式,包装部件22在收缩力下内包支撑体23和/或光学元件24,且可在包装部件22的面内方向上施加拉伸应力(即,张力)。
作为用于包装部件22的材料,优选地,使用可热收缩的聚合物材料,且更优选地,使用由于施加从室温到85℃的热而收缩的聚合物材料。可热收缩的聚合物材料的实例包括:聚烯烃树脂,诸如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聚酯树脂,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萘二酸乙二醇酯(PEN);结合乙烯基的体系,诸如聚苯乙烯(PS)和聚乙烯醇(PVA);聚碳酸酯(PC)树脂;环烯树脂;聚氨酯树脂;氯乙烯树脂;天然橡胶树脂;以及人工橡胶树脂。这些树脂可单独使用或以两个以上的组合进行使用。
包装部件22的热收缩优选为0.2%以上,更优选地为5%以上,更加优选为10%以上,且最优选为20%以上。其原因在于,通过将热收缩性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可增强包装部件22与光学元件层压体21之间的紧贴性。包装部件22的热变形温度优选为80℃以上,且更优选为90℃以上。其原因在于可以抑制由于从光源11产生的热所导致的光学包装体2的光学性质的劣化。优选地,用于包装部件22的材料的干燥损失量为2%以下。用于包装部件22的材料的折射率(包装部件22的折射率)优选为1.6以下、更优选为1.55以下(这是为了减少界面反射损失以便增加透光率),而且在添加诸如光汇聚效应和分光效应的光学功能因素的情况下优选为1.45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
优选地,包装部件22含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填充物,来用于改善表面的抗划伤性、防止紧贴到液晶显示器的液晶面板3、防止粘连所包括的光学元件24和支撑体23、或防止用于调节直接式光源11与光学元件24之间的间隙的销(双头螺栓)由于在运输期间的振动而引起的磨损等。
包装部件22具有透过进入支撑体23的光的第一区域R1以及透过从支撑体23发射的光的第二区域R2。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中的至少一个含有空隙和设置在空隙中的填充物。通过使用此结构,可为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漫射功能。
空隙和填充物例如包括在整个包装部件22中或包装部件22的至少一个表面附近的区域中。优选地,空隙和填充物包括在整个第一区域R1和整个第二区域R2中的至少一个中,且更优选地,空隙和填充物大体上均匀散布在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中的至少一个的整个表面附近。
例如,可将从有机类型和无机类型中选择的填充物的至少一种用作填充物。作为用于有机填充物的材料,例如可使用选自丙烯酸树脂、苯乙烯树脂、氟和空腔(cavities)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作为无机填充物,例如可使用选自二氧化硅、氧化铝、滑石、氧化钛和硫酸钡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材料。这些有机和无机填充物可单独使用,或可以两者一起使用。关于填充物的形状,可采用各种形状,诸如针状、球形、椭圆体形、平板形和鳞片状。填充物可具有一种或两种以上直径。更优选地,填充物由中空的粒子构成。其原因在于折射率的差异可引起漫射性质改善。
此外,为了与将填充物包括在包装部件22中同样的目的,可将一个形状赋予包装部件22的表面。例如,可以通过热层压、压花等的操作将一个形状赋予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包装部件22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可在赋予形状之后进行拉伸/热固定来获得可热收缩的膜。或者,通过热层压、压花等的操作将形状赋予可热收缩的膜,以获得膜。
当通过热成形/机械压花、膜内容物成型(film inclusionmolding)、使用能量固化树脂等来赋予形状时,可在光入射侧和光发射侧上的一个或两个主表面上设置光控制功能,诸如光汇聚、光漫射或分光。
例如,通过在包装部件22的光发射侧上赋予透镜形状,可获得改善亮度的效应。类似地,通过赋予具有漫射功能的形状,可获得消除光源的不均匀性的效应,且通过赋予微透镜形状,可获得聚光功能。此外,通过对包装部件22的光源侧赋予透镜形状或漫射功能,还可以获得减少光源的不均匀性的效应。
在对包装部件22设置光学功能的情况下,光学功能可取决于光学功能的目的而设置在光入射侧的主表面和光发射侧的主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在一个主表面上的光学功能可不同于设置在另一主表面上的光学功能,即,可设置不同的光学功能。例如,诸如透光、光汇聚、光漫射和分光的光学功能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所要设置的光学功能可与已内含的光学功能相同,且可取决于预期用途来选择。
根据需要,通过将诸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阻燃剂和抗氧化剂的添加剂混入包装部件22中,从而可将紫外线吸收功能、红外线吸收功能、抗静电功能等设置给包装部件22。此外,可通过使包装部件22进行诸如防眩光处理(AG处理)或防反光处理(AR处理)的表面处理来减少反射光的漫射或反射光本身。此外,可设置透射在特定波长区域中的光,例如,UV-A光(约315nm~400nm)的功能。
可在包装部件22的表面上设置用作光学功能的凹凸结构。此外,为了防止粘连且改善抗划伤性,可使用具有波纹形的结构。通过沿脊的方向例如向用作聚光功能且平行配置的透镜添加波纹形,可防止与透镜的顶部接触。除了这一个表面之外,还可在背表面上设置光学功能或用于防止粘连或抵抗划伤的结构。
(液晶面板)
液晶面板3时间和空间地调制从光源11提供的光,从而显示信息。作为液晶面板3的操作模式,采用例如扭转向列(TN)模式、垂直对准(VA)模式、面内切换(IPS)模式或光学补偿双折射(OCB)模式。
(1-2)光学包装体的结构
(1-2-1)结构的第一实例
现将参考图2~图5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包装体2的结构的第一实例。图2、图3A和图3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包装体的结构的第一实例。如图2、图3A和图3B所示,光学包装体2例如包括:漫射板23a,其为板状支撑体;漫射膜24a和棱镜片24b,其为膜状或片状光学元件;以及包装部件22,其覆盖支撑体和光学元件,并将它们一体化。包装部件22具有膜状或片状形状。包装部件22具有收缩性质或拉伸性质,且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在此实例中,漫射板23a、漫射膜24a和棱镜片24b构成光学元件层压体21。漫射膜24a和棱镜片24b位于漫射板23a的光发射表面侧上。具体地说,漫射膜24a和棱镜片24b以从漫射板23a的光发射表面侧到包装部件22的光入射表面侧的顺序而设置。
如图2所示,包装部件22包括覆盖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光入射表面的第一包装部件221以及覆盖光发射表面的第二包装部件222。第一包装部件221和第二包装部件222例如通过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端面而接合到一起。根据将被覆盖的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形状来适当选择第一包装部件221和第二包装部件222中的每一个的形状。
包装部件22基本上整体覆盖光学元件层压体21。具体地说,光学元件层压体21具有光入射表面,来自光源的光在其上入射;光发射表面,在光入射表面上入射的光从其发射;以及位于光入射表面与光发射表面之间的端面。包装部件22覆盖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光发射表面、光入射表面和所有端面。包装部件22在其外周具有开口22c,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外周在开口22c处暴露。具体地说,包装部件22在与矩形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拐角部21b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开口22c,且拐角部21b在相应的开口22c处暴露。
漫射板23a设置在一个或多个光源1上方,且漫射从一个或多个光源11发射的光和来自反射板12的反射光,从而达到均匀的亮度。作为漫射板23a,例如可使用具有用于漫射其表面上的光的凹凸结构的漫射板;含有折射率不同于漫射板23a的主要组成材料的折射率的微小粒子等的漫射板;含有中空微小粒子的漫射板;或包括选自凹凸结构、微小粒子和中空微小粒子的两者以上的组合的漫射板。例如,作为微小粒子,可使用有机填充物和无机填充物中的至少一种。凹凸结构、微小粒子和中空微小粒子例如设置在漫射膜24a的光发射表面上。漫射板23a的透光率例如为30%以上。
漫射膜24a设置在漫射板23a上,且漫射由漫射板23a所漫射的光。作为漫射膜24a,例如可使用具有用于漫射其表面上的光的凹凸结构的漫射膜;含有折射率不同于漫射膜24a的主要组成材料的折射率的微小粒子等的漫射膜;含有中空微小粒子的漫射膜;或包括选自凹凸结构、微小粒子和中空微小粒子的两者以上的组合的漫射膜。作为微小粒子,例如可使用有机填充物和无机填充物中的至少一种。凹凸结构、微小粒子和中空微小粒子例如设置在漫射膜24a的光发射表面上。
棱镜片24b设置在漫射膜24a的上方,以改善照明光的方向性等。例如,在棱镜片24b的光发射表面上设置细小棱镜透镜列。优选地,在棱镜透镜的列方向上的截面具有例如大致三角形,且其顶点是磨圆的。其原因在于可改善截断(cutoff)且可改善宽的视角。
漫射膜24a和棱镜片24b均由例如聚合物材料构成,且其折射率例如优选为1.45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且最优选为1.6以上。优选地,构成光学元件24或设置在其上的光学功能层的材料是例如通过光束或电子束固化的离子感光树脂、通过热固化的热固性树脂、或通过紫外线固化的紫外线固化树脂。所述材料可由热塑性聚合物材料来制备。
将参考图4和图5来描述包装部件22的接合部分的实例。图4示出了包装部件的接合部分的第一实例。如图4所示,在第一实例中,包装部件22的末端部的内表面和包装部件22的另一末端的外表面接合到一起,从而在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端面处彼此重叠。即,包装部件22的末端沿着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端面接合到一起。标号22a表示接合部分。
图5示出了包装部件的接合部分的第二实例。在第二实例中,如图5所示,包装部件22的末端部的内表面接合到一起,从而在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端面处彼此重叠。即,包装部件22的末端部接合到一起,从而从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端面直立。
(1-2-2)结构的第二实例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包装体的结构的第二实例。光学包装体的结构的第二实例与结构的第一实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漫射板23a的光入射表面与包装部件22的光发射表面之间设置了光控制膜24c。光控制膜24c是薄的光学片,其中在它的上表面上连续地并排配置了沿着平行于底表面的平面延伸的多个柱状棱镜。在多个线性光源平行配置在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正下方的情况下,各个棱镜优选平行布置以使得各个棱镜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例如,水平方向)。然而,各个棱镜可经配置以使得各个棱镜的延伸方向在光学上可接受的范围内与各个线性光源的延伸方向相交。
因此,光控制膜24c折射且透射例如在从一个线性光源发射的光中以小于临界角的角入射到每一棱镜的底表面或上表面上的光,且全反射以大于或等于临界角的角入射的光。因此,设置了根据构成每一棱镜的上表面的面数(严格来说,基于倾斜角分类的面数)来将由一个线性光源产生的光源图像分离为多个图像的功能。即,光控制膜24c将由一个线性光源产生的光源图像分离为多个光源图像,且使在分离之后由各个光源形成的光源图像之间的距离窄于线性光源之间的距离。因此,在分离之后的光源图像的亮度级(最大值)与分离之后的光源图像之间的亮度级(最小值)之间的差异小于在分离之前的光源图像的亮度级(最大值)与分离之前的光源图像之间的亮度级(最小值)之间的差异,使得可减少照明亮度的不均匀性。
光源图像表示指示光的亮度分布中亮度峰值的光通量。光源图像之间的距离是指亮度分布中相邻峰值(顶部)之间的面内方向上的距离。
光控制膜24c可使用光透射树脂材料(诸如热塑性树脂)来一体地形成,或可通过向光透射的基材(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上转移能量射线固化树脂(例如,紫外线固化树脂)来形成。
作为热塑性树脂,考虑到控制光发射方向的功能,优选使用具有折射率为1.4以上的热塑性树脂。这样的树脂的实例包括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诸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聚酯树脂(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非晶共聚物聚酯树脂(诸如MS(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的共聚物))、聚苯乙烯树脂和聚氯乙烯树脂。
除了以上所描述的这些以外,结构的第二实例与结构的第一实例相同。
(1-2-3)结构的第三实例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包装体的结构的第三实例。光学包装体的结构的第三实例与结构的第二实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作为光学元件的漫射膜24a、棱镜片24b和光控制膜24c均具有小于作为支撑体的漫射板23a的尺寸。在此结构中,包装部件22的张力可主要施加到漫射板23a。因此,能够在漫射膜24a、棱镜片24b和光控制膜24c中防止发生折皱等。
除了以上所述的这些以外,结构的第三实例与结构的第一实例相同。
(1-3)包装部件的结构
(1-3-1)结构的第一实例
图8是示出包装部件的部分的放大图。图9A是沿图8的线IXA-IXA获得的示出图8中所示的包装部件的示意性截面图,且图9B是示出了沿图8的线IXB-IXB获得的示出图8中所示的包装部件的示意性截面图。包装部件22包括基材层41、位于基材层41的一个主表面上的第一表面层42以及位于基材层41的另一主表面上的第二表面层43。第一表面层42包括粘合剂51、空隙53和设置于空隙53中的填充物52。因此,包装部件22具有漫射性质。填充物52从第一表面层42的表面突出。空隙53的形状的实例包括盘状、椭圆体形和立方体形,但并不特别限于此。可根据所期望的漫射功能而任意选择空隙53的形状。此外,可根据液晶面板3的视角等来控制空隙53的形状和尺寸。优选地,第一表面层被设置为光学包装体2的外表面。其原因在于可改善光漫射功能。
作为用于第一表面层42和第二表面层43的每一个的材料,优选地,使用具有比基材层41的耐热性高的材料。作为用于基材层41、第一表面层42和第二表面层43的每一个的材料,优选地,可使用具有热收缩性质的聚合物材料,且更优选地,可使用由于施加从室温到85℃的热而收缩的聚合物材料。可热收缩材料的实例包括:聚烯烃树脂,诸如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聚酯树脂,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聚萘二酸乙二醇酯(PEN);结合乙烯基的体系,诸如聚苯乙烯(PS)和聚乙烯醇(PVA);聚碳酸酯(PC)树脂;环烯树脂;聚氨酯树脂;氯乙烯树脂;天然橡胶树脂;以及人工橡胶树脂。这些树脂可单独使用或以两个以上的组合进行使用。
(1-3-2)结构的第二实例
图10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二实例沿图8的线IXA-IXA获得的示意性截面图,且图10B是示出了该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二实例沿图8的线IXB-IXB获得的示意性截面图。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二实例与第一实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形成了具有在平行于图8的线IXA-IXA的方向上较长的形状的空隙53。
当空隙53伸长的方向被认为是纵向方向时,优选地,空隙53的纵向方向被排列在同一方向上(在此情况下是平行于图8的线IXA-IXA的方向)。此外,可进行配置以使得空隙53的纵向方向排列在液晶显示器的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上。
除了以上所描述的以外,结构的第二实例与结构的第一实例相同。
(1-3-3)结构的第三实例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三实例。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三实例与结构的第一实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填充物52未从第一表面层42的表面突出。即,未在包装部件22的表面上形成凹凸。
除了以上所描述的以外,结构的第三实例与结构的第一实例相同。
(1-3-4)结构的第四实例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四实例。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四实例与结构的第一实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表面层42不包括填充物或空隙,而基材层41包括空隙53和设置于空隙53中的填充物52。
除了以上所描述的以外,结构的第四实例与结构的第一实例相同。
(1-3-5)结构的第五实例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五实例。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五实例与结构的第一实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基材层41包括空隙53和设置于空隙53中的填充物52。
除了以上所描述的以外,结构的第五实例与结构的第一实例相同。
(1-3-6)结构的第六实例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六实例。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六实例与结构的第一实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包括空隙和设置于空隙53中的填充物52的第一表面层42的表面上设置了凹凸层44。
凹凸层44包括粘合剂51和填充物52。填充物52从凹凸层44的表面突出。
除了以上所描述的以外,结构的第六实例与结构的第一实例相同。
(1-3-7)结构的第七实例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七实例。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七实例与结构的第一实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基材层41与第一表面层42之间设置了漫射层45。
漫射层45包括粘合剂51、空隙53和设置于空隙53中的填充物52。
除了以上所描述的以外,结构的第七实例与结构的第一实例相同。
(1-3-8)结构的第八实例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八实例。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八实例与结构的第一实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与在结构的第一实例中从第一表面层42的表面突出填充物52相同的目的,在第一表面层42的表面上形成凹凸形状。例如,可通过热层压或压花来形成第一表面层42的表面上的凹凸形状。
除了以上所描述的以外,结构的第八实例与结构的第一实例相同。
(1-3-9)结构的第九实例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九实例。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九实例与结构的第一实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包装部件仅包括基材层41,该基材层包括空隙53和设置于空隙53中的填充物52。
除了以上所描述的以外,结构的第九实例与结构的第一实例相同。可从基材层41的表面突出填充物52,或可通过在基材层41的表面上压花等来形成凹凸形状。
(1-3-10)结构的第十实例
图18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十实例。包装部件的结构的第十实例包括基材层41、设置于基材层41的一个主表面上的第一表面层42(其间具有粘附层46a)以及设置于基材层41的另一主表面上的第二表面层43(其间具有粘附层46b)。
粘附层46a和46b分别将第一表面层42和第二表面层43粘合到基材层41。
图18B是由图18A中的XVIIIB指示的区域的放大图。如图18B所示,粘附层46a包括空隙53、设置于空隙53中的填充物52、以及粘合剂。粘合剂的实例包括:热熔性粘合剂,诸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类、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TPR)类(例如,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共聚物和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BS)共聚物)、聚酯类以及聚酰胺类的粘合剂;热固性环氧粘合剂;以及能量射线固化粘合剂,包括光致固化的(UV粘合)树脂和电子束固化的树脂。
除了以上所描述的以外,结构的第十实例与结构的第一实例相同。在结构的第十实例中,第一表面层42和基材层41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空隙53和设置于空隙53中的填充物52。
(1-4)光学包装体的制造方法
现将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光学包装体2的制造方法的实例。
首先,制备用于第一表面层42、基材层41和第二表面层43(诸如如上所述的层)的材料,且将填充物52添加到这些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接着,使用这些材料,通过混合挤压来获得层压膜。在机器方向上进行纵向拉伸,且根据需要,进行横向拉伸。从而,获得了包括一层或多层(其包括空隙53和设置于空隙53中的填充物52)的单轴拉伸、顺序双轴拉伸的片或同时拉伸的包装部件22。通过混入如上所述的填充物且形成包装部件22以与漫射功能一体化,空隙53可容易形成在包装部件22中而不会增加处理的数量。根据将制造的光学包装体2的尺寸来切割所得包装部件22,从而获得第一包装部件221和第二包装部件222
除了将填充物如上所述混入到包装部件22中的方法之外,可以列举以下这些方法:通过使用树脂和粒子的混合物来形成包装部件22的表面层,或通过将由树脂、粒子和溶剂组成的涂布材料涂覆到包装部件22的表面层且使溶剂干燥以使得含有填充物,在包装部件22的表面上形成填充物从其突出的凹凸层的方法;使用含有填充物的能量固化体系(UV固化、可见光固化、电子束固化等)来执行成膜和成型(molding);转移如上述那样制备的含填充物的层的方法;或执行压花的方法。
接着,如图19A所示,作为光学元件的漫射膜24a和棱镜片24b以此顺序层压在作为支撑体的漫射板23a上,从而获得光学元件层压体21。接着,如图19B所示,将光学元件层压体21设置在第一包装部件221上,接着将第二包装部件222设置在其上。接着,如图19C所示,将第一包装部件221和第二包装部件222的外周22a彼此接合。作为接合方法,例如可使用粘合或焊接。接合方法的实例包括热熔接合方法、热固接合方法、压敏(粘附)接合方法、能量射线固化粘合方法、水合接合方法和吸湿/再润湿粘合方法。焊接方法的实例包括热焊接、超声波焊接和激光焊接。从而,光学元件层压体21整体覆盖有包装部件22。接着,例如,如图19D所示,通过在与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拐角部21b相对应的部分切割包装部件22,形成开口22c。
接着,如图20A所示,例如,通过朝向一个拐角移动光学元件层压体21,拐角部21b从包装部件22的开口暴露。接着,如图20B所示,通过使包装部件22进行热处理,引起包装部件22收缩,使得包装部件22在收缩力下覆盖光学元件层压体21。从而,在第一包装部件221和第二包装部件222的任何区域,在第一包装部件221和第二包装部件222的面内方向上施加有张应力(即,张力)。接着,如图20C所示,根据需要,使用压辊33来按压覆盖有包装部件22的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一个主表面或两个表面,且一边使压辊33在一个主表面或两个主表面上旋转一边移动压辊33。因此,包装部件22中的多余空气从开口22c排放,且包装部件22和光学元件层压体21彼此紧密接触。在使用压辊33来按压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两个主表面的情况下,可以在使用两个压辊33来夹住覆盖有包装部件22的光学元件层压体的同时按压光学元件层压体的两个主表面。从而,可获得预期的光学包装体2。
(2)第二实施例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的实例。液晶显示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包装部件22仅覆盖支撑体23。
如图21所示,液晶显示器包括发光的照明装置1、改善从照明装置1发射的光的性质的光学包装体2、以及基于性质已通过光学包装体2而得以改善的光而显示图像的液晶面板3。照明装置1和光学包装体2构成背光。根据需要,可在光学包装体2与液晶面板3之间配置诸如反射偏光器和漫射膜的光学元件。
此外,光学包装体2包括板状支撑体23和覆盖支撑体23的包装部件22。优选地,从抑制图像劣化的立场,支撑体23和包装部件22彼此紧密接触。优选地,支撑体23是诸如漫射板的板状光学元件。包装部件22具有透过进入支撑体23的光的第一区域R1和透过从支撑体23发出的光的第二区域R2。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光学功能。光学功能设置在例如第一区域R1和/或第二区域R2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光学功能层的实例包括聚光元件、光漫射元件、光控制元件、偏光器和反射偏光器。
包装部件22基本上整体覆盖板状支撑体23。具体地说,板状支撑体23具有来自光源的光入射在其上的光入射表面、在光入射表面上入射的光从其发射的光发射表面、以及位于光入射表面与光发射表面之间的端面,且包装部件22覆盖支撑体23的光发射表面、光入射表面和所有端面。包装部件22在其外周具有开口22c,且支撑体23的外周在开口22c处暴露。具体地说,包装部件22设置有位于与矩形的支撑体23的侧边部21c相对应的位置处的开口22c,且支撑体23的侧边部21c在相应的开口22c处暴露。
图22、图23A和图23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包装体的结构的实例。如图22、图23A和图23B所示,光学包装体2包括作为板状支撑体的漫射板23a和覆盖漫射板23a的膜状或片状包装部件22。包装部件22具有收缩性质或拉伸性质,且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包装部件22在透过在支撑体23上入射的光的第一区域R1中设置有光控制功能且在透过从支撑体23发出的光的第二区域R2中设置有漫射功能。光控制功能对应于诸如光控制膜的光控制元件的功能,且漫射功能对应于诸如漫射膜的光漫射元件的功能。
除了以上所述的以外,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3)第三实施方式
图2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的实例。所述液晶显示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照明装置1包括支撑光学包装体2的支撑部35,且光学包装体2包括与照明装置1的支撑部35啮合的将要被支撑的部分36。
图25A和图25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背光的结构的实例。背光包括一个或多个光源11、背光底盘34和由背光底盘34支撑的光学包装体2。光学包装体2包括要被支撑的一个或多个部分36。要被支撑的部分36优选设置于光学包装体2的外周,且优选设置于包装部件22的开口22c处所暴露的位置处。例如,在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拐角部21b暴露在包装部件22的开口22c处的情况下,优选地,要被支撑的部分36设置于所暴露的拐角部21b上。要被支撑的部分36与背光底盘34的支撑部35啮合,以将光学包装体2固定在背光底盘34上的预定位置处。要被支撑的部分36例如是在厚度方向上穿过光学包装体2的孔以及形成在光学包装体2的端面中的槽。孔的截面形状的实例包括圆形、椭圆形和多边形,且槽的截面形状的实例包括V状、U状、L状和圆弧形状。孔和槽的形状并不限于此,只要背光底盘34的支撑部35与光学包装体2的要被支撑的部分36啮合,使得可以固定光学包装体2的位置。
此外,背光底盘34包括与光学包装体2的要被支撑的部分36啮合的支撑部35以及支撑光学包装体2的端面的一个或多个支撑部34b。背光底盘34的支撑部35与光学包装体2的要被支撑的部分36啮合,使得可将光学包装体2固定在背光底盘34的预定位置。支撑部35的形状的实例包括柱形、杆状、圆柱形、针状、臂状、L状、T状、梯形、圆锥状和螺钉状形状。支撑部35的形状并不限于此,只要支撑部与背光底盘34的要被支撑的部分36啮合,使得可固定光学包装体2的位置。支撑部34b支撑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端面,使得光学包装体2可固定在背光底盘34的预定位置。支撑部34b设置于例如背光底盘的外周34a。在设置多个支撑部34b的情况下,优选地,支撑部34b设置于至少可在两个方向上支撑光学包装体2的端面的位置处。例如,当光学包装体2整体具有矩形形状时,优选地,支撑部34b设置于可支撑光学包装体2的侧边中的两个正交的侧边的位置处。
图26示出了光学包装体2的结构的第一实例。光学元件层压体21例如整体具有矩形形状。包装部件22在与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拐角部21b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开口22c,且拐角部21b在开口22c处暴露。在开口22c处暴露的拐角部21b中的一个设置有啮合柱形支撑部35的孔36a。
图27示出了光学包装体2的结构的第二实例。暴露在包装部件22的开口22c处的拐角部21b中的一个设置有具有U形截面的切口槽36b,槽36b与具有柱形形状等的支撑部35啮合。
除了以上所述的以外,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4)第四实施方式
图28A和图28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光学包装体的结构的实例。所述光学包装体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包装部件22在与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侧边部21c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开口22c。如图28A和图28B所示,在光学元件层压体21整体具有矩形形状的情况下,优选地,开口22c设置在与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侧边部21c中彼此相对的侧边部21c相对应的位置处。图28A和图28B示出了其中开口22c设置在与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所有侧边部21c相对应的位置处的实例。优选考虑在光学包装体2的制造处理期间的空气排放性能、光学元件层压体21的形状、包装部件22的耐久性等来选择开口22c的尺寸和形状。例如,开口22c具有如图28A和图28B所示的缝隙状形状。然而,形状并不限于此,而可为圆形、椭圆形、半圆形、三角形、四边形、菱形等。
实施例
以下将基于实施例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然而,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将参考表1在下文中描述实施例1~实施例37。
表1
Figure G2009101490308D00351
(样品1)
[包装部件的形成]
首先,含有聚丙烯作为主要成分的组合物、含有聚乙烯-聚丙烯作为主要成分的组合物和含有聚丙烯作为主要成分的组合物被共挤出且顺序双轴拉伸,即在机器方向上拉伸且接着在垂直于机器方向的方向(在宽度方向)上拉伸。从而,获得由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组成的烯烃类的收缩膜。对于形成第一表面层的组合物,由含有平均粒径为5μ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作为主要成分的丙烯酸树脂组成的填充物以相对于第一表面层的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4质量%的量而添加。随后,在拉伸之后获得的烯烃类的收缩膜进行热固定处理。从而,获得光入射表面侧上的第一包装部件和光发射表面侧上的第二包装部件(它们均包括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的第一表面层且在表面上具有凹凸)、基材层和第二表面层。第一表面层的厚度为7μm~8μm,基材层的厚度为15μm,第二表面层的厚度为7μm~8μm,且总厚度为30±2μm。
[热收缩性质的评价]
使用角尺,从所得第一包装部件和所得第二包装部件中的每一个切割出尺寸为300mm×300mm的膜。对于切割膜,测量通过吹风机在100℃下热处理10分钟之后的热收缩率。结果示出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中的每一个的收缩率在一个拉伸方向上是12%而在垂直于其的拉伸方向上是15%。从此结果明显可见,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均具有热收缩性质。
[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
对于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检查光学性质。使用株式会社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Murakami Color Research Laboratory)制造的雾度计(HM-150)来进行测量。根据JIS-K-7136来测量雾度值。根据JIS-K-7316来测量总透光率。其结果在表2中示出。
[光学包装体的生产]
制备含有聚碳酸酯作为主要成分的漫射板(2mm×500mm×890mm),作为支撑体,且准备可商购的漫射膜(由惠和公司(KeiwaInc.)制造,BS-912:205μm×498mm×888mm)以及可商购的透镜片(由索尼公司(SONY Corporation)制造,聚碳酸酯树脂,透镜间距185μm,双曲面形状,尺寸450μm×498mm×888mm)。接着,将漫射板、漫射膜和透镜片以此顺序层压以形成光学元件层压体。光学元件层压体设置在第一包装部件上使得漫射板侧是底侧,且在其上设置第二包装部件。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通过在四侧边热焊接而接合,并且通过熔融而切割,使得整个尺寸为540mm×950mm。在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的末端部上形成具有0.5mm直径的多个空气排放孔。
接着,覆盖有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的光学元件层压体在100℃的吹风机中加热。从而,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进行热收缩以在收缩力下覆盖光学元件层压体。在此阶段,在从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的末端部中所设置的孔排放空气时,执行冷却以使光学元件层压体与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紧密接触。从而获得了光学包装体。
[亮度评价]
从作为大尺寸液晶电视评价机器的由索尼公司制造的40英寸液晶TV移除诸如漫射板的光学元件,且将如上获得的光学包装体替代这些光学元件安装在液晶TV上。在此阶段,保持液晶面板被移去的状态。打开液晶TV,且通过光谱亮度计(商标名:Ez-contrast,由ELDIM制造)来测量45°的亮度,其中将液晶显示器的光学元件层压体的正面亮度(0°)标准化为1。其结果在表2中示出。
(样品2)
如样品1中那样来获得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但是在包装部件的形成过程中,向用于形成第一表面层的一种组合物以相对于第一表面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5质量%的量来添加含有具有5μm的平均粒径的PMMA作为主要成分的填充物。随后,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3)
如样品1中那样来获得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但是在包装部件的形成过程中,向用于形成第一表面层的一种组合物以相对于第一表面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7质量%的量来添加含有具有5μm的平均粒径的PMMA作为主要成分的填充物。随后,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4)
如样品1中那样来获得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但是在包装部件的形成过程中,向用于形成第一表面层的一种组合物以相对于第一表面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20质量%的量来添加含有具有5μm的平均粒径的PMMA作为主要成分的填充物。随后,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5)
如样品1中那样来获得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但是在包装部件的形成过程中,向用于形成第一表面层的一种组合物以相对于第一表面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4质量%的量来添加含有具有8μm的平均粒径的PMMA作为主要成分的填充物。随后,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6)
如样品1中那样来获得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但是在包装部件的形成过程中,向用于形成第一表面层的一种组合物以相对于第一表面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5质量%的量来添加含有具有8μm的平均粒径的PMMA作为主要成分的填充物。随后,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7)
如样品1中那样来获得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但是在包装部件的形成过程中,向用于形成第一表面层的一种组合物以相对于第一表面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20质量%的量来添加含有具有8μm的平均粒径的PMMA作为主要成分的填充物。随后,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8)
如样品1中那样获得均包括第一表面层、基材层(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以及第二表面层的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但是在包装部件的形成过程中,不向用于形成第一表面层的一种组合物添加填充物,而向用于形成基材层的组合物以相对于基材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10质量%的量来添加含有具有8μm的平均粒径的PMMA作为主要成分的填充物。在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的表面上未形成凹凸。随后,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9)
如样品1中那样获得均包括第一表面层、基材层(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以及第二表面层的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但是在包装部件的形成过程中,不向用于形成第一表面层的一种组合物添加填充物,而向用于形成基材层的组合物以相对于基材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15质量%的量来添加含有具有8μm的平均粒径的PMMA作为主要成分的填充物。在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的表面上未形成凹凸。随后,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10)
如样品1中那样获得均包括第一表面层、基材层(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以及第二表面层的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但是在包装部件的形成过程中,不向用于形成第一表面层的一种组合物添加填充物,而向用于形成基材层的组合物以相对于基材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20质量%的量来添加含有具有8μm的平均粒径的PMMA作为主要成分的填充物。在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的表面上未形成凹凸。随后,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11)
在包装部件的形成过程中,向用于形成第一表面层的一种组合物以相对于第一表面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10质量%的量来添加含有具有8μm的平均粒径的PMMA作为主要成分的填充物。向用于形成基材层的组合物以相对于基材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5质量%的量来添加含有具有8μm的平均粒径的PMMA作为主要成分的填充物。除以上所述之外,如样品1那样来获得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它们均包括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且在其表面上具有凹凸的第一表面层、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的基材层、以及第二表面层。随后,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12)
在包装部件的形成过程中,向用于形成第一表面层的一种组合物以相对于第一表面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10质量%的量来添加含有具有8μm的平均粒径的PMMA作为主要成分的填充物。向用于形成基材层的组合物以相对于基材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10质量%的量来添加含有具有8μm的平均粒径的PMMA作为主要成分的填充物。除以上所述之外,如样品1那样来获得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它们均包括在其表面上具有凹凸的第一表面层、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的基材层和第二表面层。随后,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13)
如样品1中那样获得均包括第一表面层、基材层(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以及第二表面层的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但是在包装部件的形成过程中,不向用于形成第一表面层的一种组合物添加填充物,而向用于形成基材层的组合物以相对于基材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10质量%的量来添加含有具有8μm的平均粒径的聚苯乙烯(PSt)作为主要成分的填充物。在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的表面上未形成凹凸。随后,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14)
在包装部件的形成过程中,向用于形成第一表面层的一种组合物以相对于第一表面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10质量%的量来添加含有具有8μm的平均粒径的PSt作为主要成分的填充物。向用于形成基材层的组合物以相对于基材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5质量%的量来添加含有具有8μm的平均粒径的PSt作为主要成分的填充物。除以上所述之外,如样品1那样来获得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它们均包括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且在其表面上具有凹凸的第一表面层、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的基材层和第二表面层。随后,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15)
在包装部件的形成过程中,向用于形成第一表面层的一种组合物以相对于第一表面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10质量%的量来添加含有具有8μm的平均粒径的PSt作为主要成分的填充物。向用于形成基材层的组合物以相对于基材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10质量%的量来添加含有具有8μm的平均粒径的PSt作为主要成分的填充物。除以上所述之外,如样品1那样来获得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它们均包括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且在其表面上具有凹凸的第一表面层、含有空隙和设置于于空隙中的填充物的基材层和第二表面层。随后,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16)
如样品1中那样获得均包括第一表面层、基材层(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以及第二表面层的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但是在包装部件的形成过程中,不向用于形成第一表面层的一种组合物添加填充物,而向用于形成基材层的组合物以相对于基材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20质量%的量来添加含有具有8μm的平均粒径的PSt作为主要成分的填充物。在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的表面上未形成凹凸。随后,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17)
如样品1中那样来获得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但是在包装部件的形成过程中,向用于形成第一表面层的一种组合物以相对于第一表面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20质量%的量来添加含有具有8μm的平均粒径的PSt作为主要成分的填充物。随后,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18)
如样品1中那样获得均包括第一表面层、基材层(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以及第二表面层的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但是在包装部件的形成过程中,不向用于形成第一表面层的一种组合物添加填充物,而向用于形成基材层的组合物以相对于基材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4质量%的量来添加由具有0.5μm~5μm大小的碳酸钙(CaCO3)构成的填充物。在第一包装部件的表面和第二包装部件的表面上均形成少量凹凸。随后,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19)
如样品1中那样获得均包括第一表面层、基材层(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以及第二表面层的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但是在包装部件的形成过程中,不向用于形成第一表面层的一种组合物添加填充物,而向用于形成基材层的组合物以相对于基材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5质量%的量来添加由具有0.5μm~5μm大小的碳酸钙(CaCO3)构成的填充物。在第一包装部件的表面和第二包装部件的表面上均形成少量凹凸。随后,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20)
如样品1中那样来获得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但是在包装部件的形成过程中,不向用于形成第一表面层的一种组合物添加填充物,而向用于形成基材层的组合物以相对于基材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3质量%的量来添加由具有0.4μm的平均粒径的氧化钛(TiO2)构成的填充物。在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的表面上未形成凹凸。随后,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21)
如样品1中那样来获得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但是在包装部件的形成过程中,不向用于形成第一表面层的一种组合物添加填充物,而向用于形成基材层的组合物以相对于基材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4质量%的量来添加由具有0.4μm的平均粒径的氧化钛(TiO2)构成的填充物。在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的表面上未形成凹凸。随后,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22)
如样品1中那样来获得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但是不向用于形成第一表面层的一种组合物添加填充物,而向用于形成基材层的组合物以相对于基材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5质量%的量来添加由具有0.4μm的平均粒径的氧化钛(TiO2)构成的填充物。在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的表面上未形成凹凸。随后,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23)
如样品1中那样获得均包括第一表面层、基材层(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以及第二表面层的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但是不向用于形成第一表面层的一种组合物添加填充物,而向用于形成基材层的组合物以相对于基材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7质量%的量来添加由具有0.4μm的平均粒径的氧化钛(TiO2)构成的填充物。在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的表面上未形成凹凸。随后,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24)
如样品1中那样获得均包括第一表面层、基材层(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以及第二表面层的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但是不向用于形成第一表面层的一种组合物添加填充物,而向用于形成基材层的组合物以相对于基材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10质量%的量来添加由具有0.4μm的平均粒径的氧化钛(TiO2)构成的填充物。在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的表面上未形成凹凸。随后,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25)
如样品1中那样获得均包括第一表面层、基材层(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以及第二表面层的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但是不向用于形成第一表面层的一种组合物添加填充物,而向用于形成基材层的组合物以相对于基材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15质量%的量来添加由具有0.4μm的平均粒径的氧化钛(TiO2)构成的填充物。在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的表面上未形成凹凸。随后,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26)
如样品1中那样获得均包括第一表面层、基材层(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以及第二表面层的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但是不向用于形成第一表面层的一种组合物添加填充物,而向用于形成基材层的组合物以相对于基材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18质量%的量来添加由具有0.4μm的平均粒径的氧化钛(TiO2)构成的填充物。在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的表面上未形成凹凸。随后,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27)
如样品1中那样获得均包括第一表面层、基材层(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以及第二表面层的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但是不向用于形成第一表面层的一种组合物添加填充物,而向用于形成基材层的组合物以相对于基材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20质量%的量来添加由具有0.4μm的平均粒径的氧化钛(TiO2)构成的填充物。在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的表面上未形成凹凸。随后,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28)
如样品1中那样获得均包括第一表面层、基材层(含有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以及第二表面层的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但是在包装部件的形成过程中,不向用于形成第一表面层的一种组合物添加填充物,而向用于形成基材层的组合物以相对于基材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总量)的5质量%的量来添加具有1μm~2μm大小的二氧化硅(SiO2)构成的填充物。在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的表面上未形成凹凸。随后,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29)
[包装部件的形成]
如样品1中那样来获得均具有30μm的厚度的光入射表面侧上的第一包装部件和光发射表面侧上的第二包装部件。随后,通过以下描述的方法在第二包装部件上形成具有漫射性质的凹凸层。首先,准备以下所示的涂布材料组合物的原材料,并使用分散器(disperser)混合3小时。从而,获得具有漫射性质的涂布材料。随后,通过电晕放电使第二包装部件进行促进粘合的处理,且通过照相凹板涂布方法将具有漫射性质的经调整的涂布材料涂覆到第二包装部件的主表面上,随后使其平滑并在最高70℃的干燥器温度下干燥。从而,获得了在其表面上设置有凹凸层的第二包装部件,该凹凸层具有2μm的涂布厚度。通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第二包装部件的截面来计算凹凸层的涂布厚度。
<原材料:组成比>
含有PMMA作为主要成分的丙烯酸树脂:100重量份
含有PMMA作为主要成分的填充物(直径5μm,球芯):30重量份
甲乙酮溶剂:300重量份
[热收缩性质的评价]
对于设置有如上所述获得的凹凸层的第二包装部件,如在样品1中那样来测量热收缩率。结果表明第二包装部件在热处理之后的收缩率在一个拉伸方向上是11%而在垂直于其的拉伸方向上是13%。从结果明显可见,设置有凹凸层的第二包装部件以与在设置有凹凸层之前相同的方式而具有热收缩性质。
接着,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光学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30)
如在样品29中那样获得第二包装部件,但是在形成包装部件时,在其表面上形成具有4μm的涂布厚度的凹凸层。接着,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31)
如在样品29中那样获得第二包装部件,但是在形成包装部件时,在其表面上形成具有8μm的涂布厚度的光漫射层。接着,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32)
如在样品29中那样获得第二包装部件,但是在形成包装部件时,所添加的丙烯酸珠(acrylic beads)的量被设置为140重量份。接着,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33)
如在样品32中那样获得第二包装部件,但是在形成包装部件时,在其表面上形成具有4μm的涂布厚度的光漫射层。接着,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34)
如在样品32中那样获得第二包装部件,但是在形成包装部件时,在其表面上形成具有8μm的涂布厚度的光漫射层。接着,如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包装部件的光学性质和亮度,但是使用了该第一包装部件和第二包装部件。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样品35)
准备厚度为200μm的可商购的漫射膜,所述漫射膜含有具有PMMA作为主要成分的填充物和具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作为主要成分的粘合剂。相对于粘合剂的100重量份,所添加的填充物的量为30重量份以下。填充物具有2μm~10μm的平均粒径。在漫射膜中没有形成空隙。接着,如在样品1中那样来评价漫射膜的光学性质。其结果在表格2中示出。
[光学层压体的生产]
如在样品1中那样所获得的光学元件层压体经放置使得漫射板侧是底侧,且在其上设置所准备的漫射膜。从而,获得光学元件层压体。
[亮度评价]
从作为大尺寸液晶电视评价机器的由索尼公司制造的40英寸液晶TV移除诸如漫射板的光学元件,并且将如上获得的光学元件层压体安装在液晶TV上来替代这些光学元件。除此之外,如在样品1中那样,在将正面亮度(0°)标准化为1的情况下测量45°的亮度。其结果在表2中示出。
(样品36)
准备厚度为188μm的可商购的漫射膜,所述漫射膜含有具有PMMA作为主要成分的填充物和具有PET作为主要成分的粘合剂。相对于粘合剂的100重量份,所添加的填充物的量为30~140重量份的范围的大约中间值。填充物具有3μm~10μm的平均粒径。在漫射膜中没有形成空隙。除此之外,如在样品35中那样来评价漫射膜的光学性质和亮度。其结果在表2中示出。
(样品37)
准备具有厚度为200μm的可商购的漫射膜,所述漫射膜在其表面上设置有凹凸层且含有具有PET作为主要成分的粘合剂,且凹凸层含有具有PMMA作为主要成分的填充物。凹凸层的涂布厚度为10μm。在凹凸层中,相对于粘合剂的100重量份,所添加的填充物的量约为140重量份。填充物具有3μm~20μm的平均粒径。在漫射膜中没有形成空隙。除此之外,如在样品35中那样来评价漫射膜的光学性质和亮度。其结果在表2中示出。
表2
在将正面亮度(0°)标准化为1的情况下的45°的亮度   透射率(τt)[%]   雾度[%]
  样品1   0.183   90.3   20.2
  样品2   0.201   87.6   23.8
  样品3   0.219   86.7   33.2
  样品4   0.469   68.8   76.1
  样品5   0.182   89.5   17.1
  样品6   0.209   87.1   26.8
  样品7   0.336   73.7   65.4
  样品8   0.169   90.4   24.0
  样品9   0.462   82.9   72.9
  样品10   0.556   68.5   92.3
  样品11   0.179   91.0   19.9
  样品12   0.184   90.2   26.9
  样品13   0.186   91.2   39.9
  样品14   0.196   91.2   37.9
  样品15   0.212   91.1   55.2
  样品16   0.220   90.6   65.6
  样品17   0.227   91.0   44.3
  样品18   0.266   90.1   56.1
  样品19   0.289   89.8   57.0
  样品20   0.348   82.0   39.7
  样品21   0.427   80.0   43.9
  样品22   0.501   74.4   58.4
  样品23   0.670   68.6   71.2
  样品24   0.763   61.8   85.1
  样品25   0.879   54.4   93.9
  样品26   0.921   45.7   99.0
  样品27   0.944   40.9   99.4
  样品28   0.167   91.9   18.9
  样品29   0.295   88.2   80.6
  样品30   0.280   84.3   63.5
  样品31   0.225   84.5   37.2
  样品32   0.329   73.9   73.7
  样品33   0.368   76.4   95.0
  样品34   0.387   73.3   96.2
  样品35   0.236   92.0   57.5
  样品36   0.330   87.8   89.6
  样品37   0.355   67.6   93.0
[结果评价]
在表2中,如果在将正面亮度(0°)标准化为1的情况下45°的亮度为0.280~0.355,那么亮度不均匀性较小且获得了良好的视角。此外,如果雾度值为40以上,那么亮度不均匀性较小且获得了良好的视角。此外,在表1中,样品29~样品34中的填充物是指凹凸层中的填充物。
使用包括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的包装部件的样品1~样品34基本上具有与使用较大厚度的漫射膜的样品35~样品37相同的视角。即,在样品1~样品34中,由于所期望的光学性质可在不增加漫射膜数量的情况下获得,所以整体厚度可显著地减小。此外,在与样品35~样品37相比,所添加的填充物的量较小的样品1~样品28中、以及在不存在表面凹凸性的样品8~样品10和样品13等中,可获得高亮度和高雾度值。
如在样品1~样品4和样品5~样品7中所示,在设置有包括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的第一表面层的包装部件中,当所添加的填充物的量增加时,45°的亮度改善(在将正面亮度(0°)标准化为1的情况下),包装部件的透射率减小,且雾度值增加。此外,如样品8~样品28中所示,在设置有包括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的基材层的包装部件中,在设置有包括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的第一表面层和包括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的基材层的包装部件中,获得了相同的结果。此外,在表面上设置具有漫射性质的凹凸层的样品29~样品34中,在改善45°的亮度(在将正面亮度(0°)标准化为1的情况下)和雾度值方面获得了更好的结果,因此明显地,可进一步减少亮度不均匀性,并可获得更好的视角。
以上结果确定,通过使用由包括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的包装部件来覆盖光学元件层压体的光学包装体,可获得下述的优点。
由于包装部件具有与漫射膜相同的功能,所以不仅可以使用包装部件来代替漫射膜,而且可简化光学元件层压体。因此,可减小整个光学包装体的厚度,而且可减少光学包装体的重量。从而,即使在由于背光厚度减少而倾向于发生光源不均匀性的情况下,也可获得所需的光学性质,而无需增加光学元件的数目。
此外,由于利用存在所施加的张力的包装部件来覆盖光学元件层压体,所以即使包装部件的厚度较小(例如几十微米),也能够防止在光学包装体的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中出现折皱、松散和翘曲,因此使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平坦化。这可减轻由于挠曲等引起的亮度非均匀性的影响。
应了解,本发明不限于上文所述的实施方式,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组合。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数值仅仅是实例,而根据需要可使用不同的数值。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第一表面层和基材层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的结构。然而,还可使用第二表面层包括空隙和设置于空隙中的填充物的结构。
本发明含有于2008年6月13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08-156045的主题,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多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改进,均应包含在随附权利要求或等价物的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光学包装体,包括:
一个或两个以上膜状或片状光学元件;
板状支撑体,其支撑所述一个或两个以上光学元件;以及
膜状或片状包装部件,其覆盖所述一个或两个以上光学元件以及所述支撑体,
其中,所述一个或两个以上光学元件以及所述支撑体形成层压体,
所述层压体和所述包装部件彼此紧密接触,以及
所述包装部件具有收缩性质或拉伸性质,且含有空隙和设置于所述空隙中的填充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包装体,其中,所述层压体具有:光入射表面,来自光源的光在其上入射;光发射表面,在所述光入射表面上入射的所述光从其发射;以及位于所述光入射表面与所述光发射表面之间的端面,以及
所述包装部件覆盖所述层压体的所述光发射表面、所述光入射表面和所有所述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包装体,其中,所述包装部件在其外周具有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包装体,其中,所述开口被设置于对应于所述层压体的拐角部或侧边部的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包装体,其中,具有所述收缩性质的所述包装部件具有热收缩性质和能量射线照射收缩性质中的至少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包装体,其中,所述包装部件具有:第一区域,来自光源的光在其上入射;以及第二区域,透过所述第一区域后又透过所述支撑体的光在其上入射,以及
所述空隙和所述填充物包含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至少一个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包装体,其中,所述包装部件包括基材层和设置于所述基材层的表面上的表面层,以及
所述基材层和所述表面层中的至少一个含有所述空隙和所述填充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包装体,其中,所述包装部件在其表面上具有凹凸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包装体,其中,所述凹凸的形状通过压花而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包装体,其中,所述凹凸的形状通过使所述填充物从所述包装部件的所述表面突出而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包装体,其中,所述包装部件被单轴或双轴地拉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包装体,其中,所述填充物由有机粒子和无机粒子中的至少一个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包装体,其中,所述有机粒子和所述无机粒子是中空粒子。
14.一种光学包装体,包括:
板状支撑体;以及
膜状或片状包装部件,其覆盖所述支撑体,
其中,所述包装部件和所述支撑体彼此紧密接触,以及
所述包装部件具有收缩性质或拉伸性质,并且含有空隙和设置于所述空隙中的填充物。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包装体,其中,所述支撑体是板状光学元件。
16.一种制造光学包装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形成含有粘合剂和填充物的膜状或片状包装部件;
通过拉伸所述包装部件而在所述包装部件中形成空隙,使得所述空隙包含所述填充物;
使用经过拉伸的所述包装部件覆盖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膜状或片状光学元件和板状支撑体的层压体;以及
通过收缩所述包装部件来使所述层压体和所述包装部件彼此紧密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光学包装体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将含有粘合剂和填充物的涂布材料涂覆到所述包装部件上且固化所述涂布材料而形成表面层,使得所述填充物从所述表面层突出。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光学包装体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对所述包装部件的表面进行压花的步骤。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光学包装体的方法,其中,通过热收缩或能量射线照射来使所述包装部件收缩。
20.一种制造光学包装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形成含有粘合剂和填充物的膜状或片状包装部件;
通过拉伸所述包装部件而在所述包装部件中形成空隙,使得所述空隙包含所述填充物;
使用经过拉伸的所述包装部件覆盖板状支撑体;以及
通过收缩所述包装部件来使所述支撑体和所述包装部件彼此紧密接触。
21.一种背光,包括:
发光的光源;以及
光学包装体,从所述光源发射的所述光透过所述光学包装体,
其中,所述光学包装体包括:
一个或两个以上膜状或片状光学元件,
板状支撑体,其支撑所述一个或两个以上光学元件,以及
膜状或片状包装部件,其覆盖所述一个或两个以上光学元件以及所述支撑体,
其中,所述一个或两个以上光学元件以及所述支撑体形成层压体,
所述层压体和所述包装部件彼此紧密接触,以及
所述包装部件具有收缩性质或拉伸性质,并且含有空隙和设置于所述空隙中的填充物。
22.一种背光,包括:
发光光源;以及
光学包装体,从所述光源发射的光透过所述光学包装体,
其中,所述光学包装体包括:
板状支撑体;以及
膜状或片状包装部件,其覆盖所述支撑体,
其中,所述包装部件和所述支撑体彼此紧密接触,以及
所述包装部件具有收缩性质或拉伸性质,并且含有空隙和设置于所述空隙中的填充物。
23.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
发光的光源;
光学包装体,从所述光源发射的光透过所述光学包装体;以及
液晶面板,其基于透过所述光学包装体的所述光来显示图像,
其中,所述光学包装体包括:
一个或两个以上膜状或片状光学元件,
板状支撑体,其支撑所述一个或两个以上光学元件,以及
膜状或片状包装部件,其覆盖所述一个或两个以上光学元件以及所述支撑体,
其中,所述一个或两个以上光学元件以及所述支撑体形成层压体,
所述层压体和所述包装部件彼此紧密接触,以及
所述包装部件具有收缩性质或拉伸性质,并且含有空隙和设置于所述空隙中的填充物。
24.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
发光的光源;
光学包装体,从所述光源发射的光透过所述光学包装体;以及
液晶面板,其基于透过所述光学包装体的所述光来显示图像,
其中,所述光学包装体包括:
板状支撑体;以及
膜状或片状包装部件,其覆盖所述支撑体,
其中,所述包装部件和所述支撑体彼此紧密接触,以及
所述包装部件具有收缩性质或拉伸性质,并且含有空隙和设置于所述空隙中的填充物。
CNA2009101490308A 2008-06-13 2009-06-12 光学包装体及其制造方法、背光和液晶显示器 Pending CN1016036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56045A JP2009300801A (ja) 2008-06-13 2008-06-13 光学包装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バックライト、なら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156045 2008-06-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03668A true CN101603668A (zh) 2009-12-16

Family

ID=41414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9101490308A Pending CN101603668A (zh) 2008-06-13 2009-06-12 光学包装体及其制造方法、背光和液晶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310060A1 (zh)
JP (1) JP2009300801A (zh)
KR (1) KR20090129945A (zh)
CN (1) CN101603668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0721B (zh) * 2008-08-12 2012-02-22 索尼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层压体、背光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2586152A (zh) * 2012-03-02 2012-07-18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液氮深冷造粒乳酸菌直投式发酵剂的制备工艺及专用设备
CN102840517A (zh) * 2012-07-11 2012-12-2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器
CN102901007A (zh) * 2012-09-05 2013-0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
CN103021296A (zh) * 2011-09-19 2013-04-03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5501704A (zh) * 2014-10-08 2016-04-20 旭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板捆包体及玻璃板的捆包方法
CN106226938A (zh) * 2016-08-05 2016-12-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目标器件防震防高温装置及方法、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CN107924081A (zh) * 2015-08-31 2018-04-1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液晶单元以及三维结构液晶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1053825Y (es) * 2003-01-22 2003-09-01 Guerra Navas Titular Al 50 Ant Estructura para juego de sobremesa.
WO2007026454A1 (ja) * 2005-08-30 2007-03-0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表示装置用照明装置、これを使用した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テレビ受信装置
US8950883B2 (en) * 2012-03-09 2015-02-10 Corning Incorporated Bezel-free display device using directional backlighting
CN103869535B (zh) * 2012-12-14 2016-09-0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制造用于显示装置的反射片的方法
EP4273944A3 (en) * 2015-04-02 2024-02-07 Nichia Corporatio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6874918B2 (ja) * 2019-05-13 2021-05-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バリア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波長変換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97297A (en) * 1968-06-25 1971-08-03 Minnesota Mining & Mfg Synthetic turf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TW498707B (en) * 1999-11-26 2002-08-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Wiring substrat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JP3701208B2 (ja) * 2000-03-13 2005-09-2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開孔シートとこの開孔シートを使用した吸収性物品および前記開孔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4424904B2 (ja) * 2002-12-02 2010-03-03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シート状光学要素パッケージ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US8256412B2 (en) * 2003-07-31 2012-09-04 Kao Corporation Warming tool in a sheet form
JP4148299B1 (ja) * 2007-02-13 2008-09-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包装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照明装置、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0721B (zh) * 2008-08-12 2012-02-22 索尼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层压体、背光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3021296A (zh) * 2011-09-19 2013-04-03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US9063370B2 (en) 2011-09-19 2015-06-23 Lg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apparatus
USRE46796E1 (en) 2011-09-19 2018-04-17 Lg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apparatus
CN102586152A (zh) * 2012-03-02 2012-07-18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液氮深冷造粒乳酸菌直投式发酵剂的制备工艺及专用设备
CN102840517A (zh) * 2012-07-11 2012-12-2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器
CN102901007A (zh) * 2012-09-05 2013-0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
CN102901007B (zh) * 2012-09-05 2015-04-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
CN105501704A (zh) * 2014-10-08 2016-04-20 旭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板捆包体及玻璃板的捆包方法
CN107924081A (zh) * 2015-08-31 2018-04-1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液晶单元以及三维结构液晶单元
CN106226938A (zh) * 2016-08-05 2016-12-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目标器件防震防高温装置及方法、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CN106226938B (zh) * 2016-08-05 2019-09-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目标器件防震防高温装置及方法、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300801A (ja) 2009-12-24
US20090310060A1 (en) 2009-12-17
KR20090129945A (ko) 2009-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3668A (zh) 光学包装体及其制造方法、背光和液晶显示器
KR100913455B1 (ko) 광학 소자 포장체, 백라이트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US7633682B2 (en) Optical element package
KR101396612B1 (ko) 광학 시트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049659B1 (ko) 렌즈 시트, 광학 시트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7283601A (ja) 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1105459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1542198A (zh) 光学封装体及其制造方法、照明器和显示单元
JP2008250327A (ja) 包装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バックライト、なら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080184A (ja) 光学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0044219A (ja) 光学包装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バックライト、なら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015220A (ja) 光学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1175748B1 (ko) 색보정 기능을 갖는 광학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09300800A (ja) 光学素子包括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バックライ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685582B1 (ko) 복합 반사편광 필름
JP2009093148A (ja) 光学包装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照明装置、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KR101102008B1 (ko) 확산 및 차폐기능을 갖는 확산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1285962A (zh) 光学元件包覆构件、背光件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12029755A2 (ja) 光拡散フィルム積層体
KR20100104615A (ko) 휘도 특성이 향상된 확산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1216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