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8458B - 液体喷出装置和液体喷出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出装置和液体喷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8458B
CN101648458B CN200910161748.9A CN200910161748A CN101648458B CN 101648458 B CN101648458 B CN 101648458B CN 200910161748 A CN200910161748 A CN 200910161748A CN 101648458 B CN101648458 B CN 1016484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op
heating element
ejection
liquid
record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17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48458A (zh
Inventor
铃木清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48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8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484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84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016Structure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 B41J2/14032Structure of the pressure chamber
    • B41J2/14056Plural heating elements per ink cha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26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trajecto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58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detecting presence or properties of a dot on pa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6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detecting presence or properties of a drop in fl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based on heating elements forming bub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20Modul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液体喷出装置和液体喷出方法,该液体喷出装置包括:行式打印头,其具有储存液体的多个液室、通过对所述液体进行加热而产生气泡的加热元件和利用所述气泡使液滴从所述液室喷出的喷嘴;喷出控制部,其将液滴的喷出方向控制为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行式扫描器,其具有所述行式打印头的分辨率两倍以上的分辨率,并检测由着落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液滴构成的着落图形;以及控制器,其检测从所述行式扫描器输出的输出信号的辉度水平变化图形,根据该辉度水平变化图形来检测液滴着落位置的偏移,并按照消除该偏移的方向来修正液滴的喷出方向。因此,能够精确地检测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着落图形,准确地修正液滴的喷出方向。

Description

液体喷出装置和液体喷出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包含与2008年8月15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 2008-209284的公开内容相关的主题,在此将该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喷出装置和液体喷出方法,该液体喷出装置安装有使液滴的喷出方向可变的行式打印头和用于检测液滴着落位置的扫描器。 
背景技术
JP-A-2004-1364中说明的液体喷出装置是所谓的喷墨行式打印机,并且在与记录纸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上将行式打印头固定在装置主体上。通过向液室中的墨水施加能量来使得从喷嘴喷出墨滴,从而让固定在装置主体上的行式打印头在记录纸上形成规定的图像。该行式打印头在各个液室中设置有一对加热元件,并且通过使施加给各个加热元件的能量存在差异,来使墨滴的喷出方向在与记录纸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主扫描方向)上可变。这种构造使得行式打印头能够形成记录密度高于喷嘴间距的图像。 
同时,当行式打印头没有将墨滴喷出到预定位置时,例如当墨滴不是垂直于喷出面喷出时,在打印材料上沿着与记录纸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会形成白色条斑(white streak)。另外,当行式打印头的任何喷嘴被墨水阻塞而不能喷出墨滴时,在此情况下也会形成白色条斑。此外,当行式打印头没有将墨滴喷出到预定位置或者存在着喷嘴不能喷出墨滴的问题时,所形成图像的密度变得不均匀。 
在先的JP-A-2004-1364中所说明的装置通过向各液室内的一对加热元件供给能量并提供能量差别,来控制墨水的喷出方向。根据这种构造, 即使当墨滴未着落在预定位置时,也可以通过根据偏移将不同能量施加给各液室内的一对加热元件,从而校正墨滴的喷出方向。 
顺便提及的是,墨滴的飞行特性随着每个产品而不同或因时效等因素而不同。因此,为了形成高质量的图像,必须对每个产品或按规定的周期或每次进行打印时确认飞行特性。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液体喷出装置和液体喷出方法,该液体喷出装置和液体喷出方法能够通过对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着落图形进行精确的检测,准确地修正液滴的喷出方向。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包括:行式打印头,所述行式打印头具有用于储存液体的多个液室、在各个所述液室内的至少一对并排设置的加热元件和被设置在与各个所述液室内的多个加热元件基本相对的位置处的喷嘴,所述加热元件对储存在所述液室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从而产生气泡,所述喷嘴利用通过所述加热元件产生的气泡从所述液室喷出液滴,且所述行式打印头被设置成与所述液滴将要着落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喷出控制部,其通过使要施加在各个所述液室内的多个加热元件上的能量具有差异,将从所述喷嘴喷出的液滴的喷出方向控制为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行式扫描器,其具有所述行式打印头的分辨率两倍以上的分辨率,被配置成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并检测由着落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液滴构成的着落图形;以及控制器,其检测从所述行式扫描器输出的输出信号的辉度水平变化图形,根据所述辉度水平变化图形来检测液滴着落位置的偏移,并通过控制所述喷出控制部来按照消除该偏移的方向修正所述液滴的喷出方向。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液体喷出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利用行式打印头将液滴喷出到记录介质上,所述行式打印头具有用于储存液体的多个液室、在各个所述液室内的至少一对并排设置的加热元件和被设置在与各个所述液室内的多个加热元件基本相对的位置处的喷嘴,所述加热元件对储存在所述液室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从而产生气泡,所述 喷嘴利用通过所述加热元件产生的气泡从所述液室喷出液滴,且所述行式打印头被设置成与所述液滴将要着落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同时通过使要施加在各个所述液室内的多个加热元件上的能量具有差异,将从所述喷嘴喷出的液滴的喷出方向控制为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利用分辨率为所述行式打印头的分辨率两倍以上、被配置成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的行式扫描器,检测由着落在所述记录介质上液滴构成的着落图形;以及检测从所述行式扫描器输出的输出信号的辉度水平变化图形,根据所述辉度水平变化图形来检测液滴着落位置的偏移,并按照消除该偏移的方向来修正所述液滴的喷出方向。 
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包括:行式打印头,所述行式打印头具有用于储存液体的多个液室、在各个所述液室内的至少一对并排设置的加热元件和被设置在与各个所述液室内的多个加热元件基本相对的位置处的喷嘴,所述加热元件对储存在所述液室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从而产生气泡,所述喷嘴利用通过所述加热元件产生的气泡从所述液室喷出液滴,且所述行式打印头被设置成与所述液滴将要着落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喷出控制部,其通过使要施加在各个所述液室内的多个加热元件上的能量具有差异,将从所述喷嘴喷出的液滴的喷出方向控制为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扫描器,其具有所述行式打印头的分辨率两倍以上的分辨率,被配置成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并检测由着落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液滴构成的着落图形;以及控制器,其检测从所述扫描器输出的输出信号的辉度水平变化图形,根据所述辉度水平变化图形来检测液滴着落位置的偏移,并通过控制所述喷出控制部来按照消除该偏移的方向修正所述液滴的喷出方向。 
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喷出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利用行式打印头将液滴喷出到记录介质上,所述行式打印头具有用于储存液体的多个液室、在各个所述液室内的至少一对并排设置的加热元件和被设置在与各个所述液室内的多个加热元件基本相对的位置处的喷嘴,所述加热元件对储存在所述液室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从而产生气泡,所述喷嘴利用通过所述加热元件产生的气泡从所述液室喷出液滴,且所述行式打印头被设置成与所述液滴将要着落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同时通过使要施加在各个所述液室内的多个加热元件上的能量具有差异,将从所述喷嘴喷出的液滴的喷出方向控制为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通过让分辨率为所述行式打印头的分辨率两倍以上的扫描器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上移动,检测由着落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液滴构成的着落图形;以及检测从所述扫描器输出的输出信号的辉度水平变化图形,根据所述辉度水平变化图形来检测液滴着落位置的偏移,并且按照消除该偏移的方向来修正所述液滴的喷出方向。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包括:行式打印头,其具有用于储存液体的多个液室、在各个所述液室内的至少一对并排设置的加热元件和被设置在与各个所述液室内的多个加热元件基本相对的位置处的喷嘴,所述加热元件对储存在所述液室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从而产生气泡,所述喷嘴利用通过所述加热元件产生的气泡从所述液室喷出液滴,且所述行式打印头被设置成与所述液滴将要着落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喷出控制部,其通过使要施加在各个所述液室内的多个加热元件上的能量具有差异,将从所述喷嘴喷出的液滴的喷出方向控制为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扫描器,其具有与所述行式打印头的分辨率基本一样高的分辨率,并检测由着落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液滴构成的着落图形;以及控制器,其检测从所述扫描器输出的输出信号的辉度水平变化图形,根据所述辉度水平变化图形来检测液滴着落位置的偏移,并按照消除该偏移的方向来修正所述液滴的喷出方向。所述行式打印头用所述扫描器的分辨率的一半以下分辨率喷出液滴,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所述着落图形,且该着落图形由所述扫描器检测出来。 
本发明还有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喷出方法,所述液体喷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行式打印头将液滴喷出到记录介质上,所述行式打印头具有用于储存液体的多个液室、在各个所述液室内的至少一对并排设置的加热元件和被设置在与各个所述液室内的多个加热元件基本相对的位置处的喷嘴,所述加热元件对储存在所述液室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从而产生气泡,所述喷嘴利用通过所述加热元件产生的气泡从所述液室喷出液滴,且所述行式打印头被设置成与所述液滴将要着落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同时通过使要施加在各个所述液室内的多个加热元件上的能量具有差异,将从所述喷嘴喷出的液滴的喷出方向控制为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利用分辨率与所述行式打印头的分辨率基本一样高的扫描器,检测由着落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液滴构成的着落图形;以及检测从所述扫描器输出的输出信号的辉度水平变化图形,根据所述辉度水平变化图形来检测液滴着落位置的偏移,并按照消除该偏移的方向来修正所述液滴的喷出方向。所述行式打印头用所述扫描器的分辨率的一半以下分辨率喷出液滴,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所述着落图形,且该着落图形由所述扫描器检测出来。 
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通过将扫描器的分辨率设定为行式打印头的分辨率的两倍以上,或者通过用所述扫描器的分辨率的一半以下分辨率驱动所述行式打印头,就可以精确地检测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着落图形,从而准确地修正液滴的喷出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应用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了应用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装置的打印头盒和扫描器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了打印头盒的打印头芯片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了设有成对的加热元件的打印头芯片的平面图; 
图5是示出了在墨室内产生基本相同尺寸的墨水气泡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了通过两个墨水气泡使墨滴从喷嘴基本朝着正下方喷出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了在墨室内产生不同尺寸的墨水气泡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了通过两个墨水气泡使墨滴从喷嘴基本沿对角方向喷出 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9是喷墨打印机装置的框图; 
图10是喷出控制部的电路图; 
图11A和图11B是以表格形式示出了极性变换开关和第一喷出控制开关的导通(ON)和断开(OFF)状态以及在喷嘴排列方向上的圆点着落位置的变化的图; 
图12是示出了存在偶数个墨滴喷出方向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喷出控制开关和第二喷出控制开关进行控制时,墨滴喷出方向和圆点着落位置的分布状态的图; 
图13是示出了存在奇数个墨滴喷出方向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喷出控制开关和第二喷出控制开关进行控制时,墨滴喷出方向和圆点着落位置的分布状态的图; 
图14A示出了对应于测试数据的着落图形,图14B示出了被行式扫描器读取的像素位置,并且图14C针对着落图形示出了行式扫描器的输出即辉度水平; 
图15是示出了在按照扫描器在记录纸的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构造而成的打印机装置中打印头盒和扫描器的立体图;以及 
图16A示出了当行式打印头的分辨率被设为一半时对应于测试数据的着落图形,图16B示出了被扫描器读取的像素位置,并且图16C针对着落图形示出了扫描器的输出即辉度水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具体说明应用了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装置(以下称为打印机装置)1。 
如图1和图2所示,打印机装置1是所谓行式打印机装置的喷墨打印机,在该喷墨打印机中,各种颜色的墨水喷嘴(喷嘴)在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即图1中箭头W所示的方向上大体并排着设置成一行。打印机装置1包括喷出墨水i的打印头盒2和安装打印头盒2的装置主体3。打印头盒2可以安装在装置主体3上且可从装置主体3上拆卸。 
首先说明用来形成打印机装置1的打印头盒2。打印头盒2利用加热元件使墨水i喷出,使墨水i着落到记录纸P的主面上。储存墨水i的墨罐4安装在打印头盒2上。安装在打印头盒2上的墨罐4包括总共四个并排设置着的罐:黄色墨罐(4y)、洋红色墨罐(4m)、青色墨罐(4c)和黑色墨罐(4k)。 
安装有墨罐4的打印头盒2具有盒主体11。在盒主体11上设有安装墨罐4的安装部12和喷出墨水i的行式打印头13,此外,在行式打印头13上安装有保护行式打印头13的打印头盖子20。打印头盖子20仅在打印图像时打开行式打印头13,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关闭行式打印头13。 
在安装有墨罐4的安装部12上,当将四个墨罐4相互平行地排列安装至安装部12时,各墨罐4与连接部连接。向行式打印头13提供墨水i,并调整各种墨水i的量。行式打印头13设在盒主体11的底面上。在行式打印头13中,沿着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即在图1中的箭头W所示的方向(主扫描方向)上,大体成直线形相互平行地形成各个喷嘴,这些喷嘴把从连接部供给的各种颜色的墨水i喷出。当行式打印头13喷出墨水i时,无须在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上移动,行式打印头13每次从一行喷嘴喷出墨水i。因此,不必要象通过在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W方向)上移动打印头来进行打印的串行打印机装置那样移动打印头。这样,能够显著缩短图像打印时间。 
行式打印头13具有由半导体基板形成的打印头芯片14,在该半导体基板上形成有加热元件。如图3和图4所示,对于各种颜色的墨水i,打印头芯片14在作为硅基板的电路板15上形成有多于一对的加热元件16a和16b,这些成对的加热元件16a和16b并排设置在与记录纸P的行进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上,即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上。在电路板15上层叠有膜17和喷嘴板19,膜17用于防止墨水i漏出,喷嘴板19上设有将墨水i以液滴状喷出的多个喷嘴18。由电路板15、膜17和喷嘴板19围绕的区域形成了被供给有墨水i的墨室21和向相应墨室21供给墨水i的墨水通道22。 
电路板15是由硅等构成的半导体基板,并且在一个主面15a上形成有成对的加热元件16a和16b,加热元件16a和16b生成用于喷出墨水i 的气泡。每对加热元件16a和16b与电路板15上的由逻辑IC(集成电路)和驱动晶体管形成的喷出控制部连接。每对加热元件16a和16b通过脉冲电流的供给而产生热量,通过把热能施加于相应液室21内的墨水i来对墨水i进行加热并产生气泡,从而使内部压力增加。因此,被加热的墨水i以液滴状态从设置在喷嘴板19上的相应喷嘴18喷出。 
在对应于各墨室21的位置处形成有成对的加热元件16a和16b的电路板15的一个主面15a上,层叠有膜17。膜17例如由光固化型干膜抗蚀剂制成。将该干膜抗蚀剂基本上完全层叠在电路板15的一个主面15a上之后,通过光刻方法除去不想要的部分,因此膜17围绕着大体呈凹陷形状的成对加热元件16a和16b。围绕着各对加热元件16a和16b的膜17的部分形成了相应墨室21的一部分。 
喷嘴板19是厚度约为10μm~15μm的板状部件,其设有用于喷出墨滴i的喷嘴18,该喷嘴板19层叠在膜17上,该膜17层叠在电路基板15上。各个喷嘴18是开设在喷嘴板19上的直径约15μm~18μm的圆形微细孔,并且被形成为与相应的一对加热元件16a和16b相对。应注意,喷嘴板19构成墨室21的一部分。 
通过在电路板15上层叠膜17和喷嘴板19而形成的各个墨室21用作储存从相应墨水通道22提供的墨水i的空间部。利用与相应喷嘴18相对设置的相应一对加热元件16a和16b对墨水i进行加热,使内部压力增加。由此,将墨水i以液滴状态从喷嘴18喷出。墨水通道22与安装部12的连接部连接,从与该连接部连接的墨罐4供给墨水i。因此,把墨水i提供给与相应墨水通道22连通的各个墨室21。 
上述打印头芯片14的每个墨室21中设有一对加热元件16a和16b,每种颜色的各个墨罐4具有约100~5000个各自设置有这样一对加热元件16a和16b的墨室21。打印头芯片14根据打印机装置1的控制部的指令,适当地选择一对加热元件16a和16b来产生热量,使得与产生热量的这一对加热元件16a和16b对应的墨室21内的墨水i以液滴状态从对应于该墨室21的喷嘴18喷出。 
更具体地说,各个墨室21经常充满了从相应墨水通道22提供的墨 水i。当相应的一对加热元件16a和16b用例如1μsec~3μsec间隔的脉冲电流快速加热时,与该对加热元件16a和16b接触的那部分中的墨水i被加热,生成气态的墨水气泡。由于墨水气泡的膨胀(墨水i沸腾)使给定体积的墨水i被挤压。因此,在与喷嘴18接触的部分中,与被墨水气泡挤压的墨水i体积相等的墨水i变成墨滴i从喷嘴18喷出。 
如图4所示,在打印头芯片14中,在一个墨室21内设有一对加热元件16a和16b,加热元件16a和16b大体相互平行地并排设置在图3的箭头W所示的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上。当使各个墨室21中的墨水i从相应喷嘴18喷出时,例如对一对加热元件16a和16b进行控制驱动,使利用该对加热元件16a和16b把墨室21中的墨水i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即产生气泡的时间对于每个加热元件而言是相同的,因此墨滴i基本上从喷嘴18向正下方喷出。另外,在一对加热元件16a和16b产生气泡的时间中出现时间差的情况下,在加热元件16a和16b的某一个加热元件上产生的墨水气泡大于另一个加热元件上产生的墨水气泡。这产生了压力差,并且液滴i喷出时会偏离到该对加热元件16a和16b的并排排列方向的某一侧上。 
更具体地说,如图5和图6所示,当供给相同电流值的脉冲电流时,以相同的方式快速加热一对加热元件16a和16b,并且从与该对加热元件16a和16b接触的部分中的墨水i中,气态的墨水气泡B1和B2以相同的方式长大。因而,通过墨水气泡B1和B2的膨胀来挤压规定体积的墨水i。因此,墨水i以液滴状态从相应喷嘴18向基本正下方喷出,并着落在记录纸P上。 
此外,如图7和图8所示,当向一对加热元件16a和16b提供不同值的脉冲电流时,一对加热元件16a和16b在与加热元件16a和16b接触的部分中产生不同尺寸的墨水气泡B1和B2。因墨水气泡B1和B2的膨胀,挤压规定体积的墨水i。因此,墨水i以墨滴i的状态从相应喷嘴18喷出,该墨滴i在图8的箭头W所示的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主扫描方向)上偏向墨水气泡B1或B2中体积较小的一方,并着落在记录纸P上。 
应理解,加热元件的数量不限于上面具体说明的两个,可以使用三 个以上的加热元件。 
下面参照图1对安装有上述结构的打印头盒2的装置主体3进行说明。装置主体3安装在外壳31的内部。在外壳31的前面设置有用于排出记录纸P的排纸口32。用于存储打印之前的记录纸P的存储托盘33安装在排纸口32下侧。在存储托盘33上安装有将打印后的记录纸P排出的出纸托盘34。 
如图1所示,在外壳31上设置有安装有上述打印头盒2的打印头安装部35。当打印头盒2安装至打印头安装部35时,打印头盒2的喷出面与装置主体3内部的打印位置处的滚筒(platen)相面对。 
此外,如图2所示,在装置主体3上,在与记录纸P的输送方向A垂直的方向上即在主扫描方向上设置有行式扫描器36。行式扫描器36也与行式打印头13一样,具有与记录纸P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体相同的尺寸,不需在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W方向)上移动就能读取一行图像。行式扫描器36的读取分辨率使得能够以行式打印头13的分辨率二倍以上的分辨率来读取图像。 
下面参照图9说明如上构造的打印机装置1的电路构造。 
打印机装置1包括:打印机驱动部41,其用于控制驱动上述装置主体3中例如供纸排纸机构的驱动电机等各个驱动源;喷出控制部42,其用于控制将要向对应于各种颜色墨水i的打印头芯片26提供的电流;输入输出端子43,其将信号输入给外部装置或者接收来自于外部装置的输出信号;已储存有控制程序的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44;用于装载已被读出的控制程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45;以及对各个部分进行控制的控制部46。 
打印机驱动部41根据来自控制部46的控制信号,控制驱动用于构成供纸排纸机构的驱动电机,从装置主体3中的存储托盘33提供记录纸P,把打印后的记录纸P排出到出纸托盘34上。 
输入输出端子43将诸如上述打印条件、打印状态和剩余墨水量等信息通过接口发送给外部的信息处理装置47等。此外,输入输出端子43接收从外部的信息处理装置47输入的用于输出诸如上述打印条件、打印 状态和剩余墨水量等信息的控制信号以及打印数据等。其中,信息处理装置47例如是个人计算机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电子装置。 
控制部46根据从输入输出端子43输入的打印数据,对各个部分进行控制。控制部46根据输入的控制信号,从ROM 44读出对各个部分进行控制的处理程序,并将该程序储存在RAM 45中。然后,控制部46对各个部分进行控制并根据该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以图10所示的方式构成了用于控制向打印头芯片26提供的电流的喷出控制部42。更具体地说,在图10所示的喷出控制部42中,电阻器Rh-A和Rh-B分别在相应墨室21内部被分割成两个加热元件16a和16b,并且这两个电阻器串联连接。其中,将各加热元件16a和16b的电阻值设成基本相同的值。因此,通过在串联连接的加热元件16a和16b中流过相同的电流,能够使墨滴向相应喷嘴18的正下方喷出。 
同时,在两个串联连接的加热元件16a和16b之间连接有电流镜像电路(以下称为“CM电路”)。电流通过该CM电路流入加热元件16a和16b之间,或者电流从加热元件16a和16b之间通过该CM电路流出,在流过各加热元件16a和16b的电流量中设置差异。利用这种差异,能够使从喷嘴18喷出的墨滴的喷出方向在与记录纸P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可变。 
此外,电阻器电源Vh是向电阻器Rh-A和Rh-B提供电压的电源。而且,喷出控制部42包括晶体管M1~M19。 
附加于各晶体管M1~M19的括号内的数字“×N(N=1,2,4,8或50)”表示元件并联排列的状态。例如,“×1”(晶体管M16和晶体管M19)表示该相应晶体管具有标准元件。同样,“×2”表示该相应晶体管具有等效于两个标准元件并联的元件。以下,“×N”表示该相应晶体管具有等效于N个标准元件并联的元件。 
晶体管M1具有让向电阻器Rh-A和Rh-B提供电流的开关元件导通或断开(ON/OFF)的功能。当晶体管M1的漏极与电阻器Rh-B串联,并且向喷出执行用输入开关F输入0时,晶体管M1变成ON,使电流流入电 阻器Rh-A和Rh-B。为了IC设计上的方便,喷出执行用输入开关F为负逻辑,并且在驱动时刻(仅当喷出墨滴时)的输入为0。当输入F=0时,则或非门(NOR)X1的输入为(0,0),且输出为1。因此晶体管M1变成ON。 
极性变换开关Dpx和Dpy确定墨滴的喷出方向在喷嘴18的并排排列方向上即在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上向左还是向右。此外,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4、D5和D6以及第二喷出控制开关D1、D2和D3确定当墨滴被偏移喷出时的偏离量。 
晶体管M2和M4以及晶体管M12和M13分别具有由晶体管M3和M5构成的CM电路的运算放大器(开关元件)的功能。更具体地说,晶体管M2和M4以及晶体管M12和M13通过CM电路使电流流入电阻器Rh-A与Rh-B之间或者使电流从电阻器Rh-A与Rh-B之间流出。 
此外,各晶体管M7、M9和M11以及晶体管M14、M15和M16分别为CM电路的恒定电流源。晶体管M7、M9和M11各自的漏极与晶体管M2和M4的源极和背栅极连接。同样地,晶体管M14、M15和M16的各个漏极分别与晶体管M12和M13的源极和背栅极连接。 
在作为恒定电流源元件的这些晶体管中,晶体管M7具有“×8”的容量,晶体管M9具有“×4”的容量,晶体管M11具有“×2”的容量。通过把这三个晶体管M7、M9和M11并联连接,构成电流源元件组。同样地,晶体管M14具有“×4”的容量,晶体管M15具有“×2”的容量,晶体管M16具有“×1”的容量。通过把这三个晶体管M14、M15和M16并联连接,构成电流源元件组。 
此外,分别具有与晶体管M7、M9和M11以及晶体管M14、M15和M16相同的电流容量的晶体管(晶体管M6、M8和M10以及晶体管M17、M18和M19)分别与用作电流源元件的各个晶体管M7、M9和M11以及晶体管M14、M15和M16连接。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6、D5和D4以及第二喷出控制开关D3、D2和D1分别与晶体管M6、M8和M10以及晶体管M17、M18和M19的栅极连接。 
因此,例如,当将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6切换为ON,并向振幅控制端子Z与地(Ground)之间施加适当电压(Vx)时,晶体管M6变成ON。于 是,当施加电压Vx时,电流流入晶体管M7。以此方式,通过控制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6、D5和D4以及第二喷出控制开关D3、D2和D1的ON和OFF切换,能够控制各个晶体管M6~M11以及晶体管M14~M19的ON和OFF切换。 
在此,与晶体管M7、M9和M11以及晶体管M14、M15和M16分别并联连接的元件数量不同。在图10中,电流按照附加至各个晶体管M7、M9和M11以及晶体管M14、M15和M16的括号内的特定数值的比率,流入晶体管M2~M7、晶体管M2~M9、晶体管M2~M11、晶体管M12~M14、晶体管M12~M15以及晶体管M12~M16。 
这样,由于表示晶体管M7、M9和M11的比率的数分别是“×8”、“×4”和“×2”,因而相应漏极电流Id的比是8∶4∶2。同样地,由于表示晶体管M14、M15和M16的比率的数分别“×4”、“×2”和“×1”,因而相应漏极电流Id的比是4∶2∶1。 
下面仅对喷出控制部42中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4、D5和D6这一侧(图10的左半部分)情况下的电流流动进行说明。首先,当F=0(ON)且Dpx=0时,向或非门X1的输入为(0,0),因而输出为1。因此,晶体管M1变成ON。此外,向或非门X2的输入为(0,0),因而输出为1。因此,晶体管M2变成ON。另外,在上述情况(F=0且Dpx=0)下,由于或非门X3的一侧输入值为F=0的值,另一侧输入值为Dpx=0经过非门(NOT)X4反转成1的值,所以或非门X3的输入值为(1,0)。因此,或非门X3的输出为0。于是晶体管M4变成OFF。 
在此情况下,由于晶体管M2为ON,电流从晶体管M3流向晶体管M2。然而,由于晶体管M4为OFF,电流不会从晶体管M5流向晶体管M4。此外,由于CM电路的特性,当没有电流流过晶体管M5时,也不会有电流流过晶体管M3。 
当在此状态下施加电阻器电源Vh的电压时,由于晶体管M3和M5为OFF,不会有电流流过晶体管M3和M5。因此,电流不会分流到晶体管M3和M5中,全部电流流入电阻器Rh-A。此外,由于晶体管M2为ON,流过电阻器Rh-A的电流分流到晶体管M2和电阻器Rh-B中,这就 使电流能流出到晶体管M2。在此情况下,当所有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6~D4为OFF时,电流不会流入晶体管M7、M9和M11。因此,电流不会流出到晶体管M2。因而流过电阻器Rh-A的电流全部流入电阻器Rh-B。此外,流过电阻器Rh-B的电流流经处于ON的晶体管M1之后,电流被传送至地。 
相反,当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6~D4中至少有一个为ON时,与处于ON的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6~D4对应的晶体管M6、M8和M10变成ON,而且,与这个变成ON的晶体管M6、M8和M10连接的晶体管M7、M9和M11变成ON。因而,例如在上述情况下当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6为ON时,流过电阻器Rh-A的电流分流至晶体管M2和电阻器Rh-B中,该电流会流出到晶体管M2。此外,流过晶体管M2的电流通过晶体管M7和M6被传送至地。 
换句话说,在F=0且Dpx=0的情况下,当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6~D4中至少有一个为ON时,电流不会分流到晶体管M3和M5。因此,全部电流流过电阻器Rh-A后,分流至晶体管M2和电阻器Rh-B中。于是,流过电阻器Rh-A和电阻器Rh-B的电流I建立了如下关系表达式:I(Rh-A)>I(Rh-B),其中I(*)是指流过*的电流。 
同时,在上述情况下,当输入F=0且Dpx=1时,由于向或非门X1的输入为(0,0),因而输出为1。因此,晶体管M1变成ON。此外,由于向或非门X2的输入为(1,0),因而输出为0。因此晶体管M2变成OFF。另外,由于向或非门X3的输入为(0,0),因而输出为1。因此,晶体管M4变成ON。当晶体管M4为ON时,电流也流过晶体管M5,并且由于CM电路的特性,电流也流过晶体管M3。 
因此,当施加电阻器电源Vh的电压时,电流流入电阻器Rh-A以及晶体管M3和M5。流过电阻器Rh-A的电流全部流入电阻器Rh-B(这是由于晶体管M2为OFF,从电阻器Rh-A流出的电流不会分流到晶体管M2中)。同时,由于晶体管M2为OFF,因而流过晶体管M3的电流全部流入电阻器Rh-B。因此,除了流过电阻器Rh-A的电流以外,流过晶体管M3的电流也流入电阻器Rh-B。于是,流过电阻器Rh-A和电阻器Rh-B的电流I建立了如下关系表达式:I(Rh-A)<I(Rh-B)。 
在上述情况下,为使电流流入晶体管M5,必须让晶体管M4为ON,并且如上所示,当输入F=0和Dpx=1时,晶体管M4变成ON。此外,为使电流流入晶体管M4,必须让晶体管M7、M9和M11中的至少一个为ON。因此,与上述F=0且Dpx=0的情况一样,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6~D4中的至少一个必须为ON。更具体地说,当所有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6~D4为OFF时,F=0且Dpx=1时的状态与F=0且Dpx=0时的状态相同。流过电阻器Rh-A的电流全部流入电阻器Rh-B。因而,当将电阻器Rh-A和Rh-B的电阻值设定为基本相同时,将无偏移地喷出墨滴。 
如上所述,喷出控制部42通过使喷出执行用输入开关F为ON,并控制极性变换开关Dpx以及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6~D4的ON和OFF切换,能够让电流从电阻器Rh-A与Rh-B之间流出或者使电流流入电阻器Rh-A与Rh-B之间。此外,由于作为电流源元件的晶体管M7、M9和M11的容量彼此不同,因此通过控制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6~D4的ON和OFF切换,能够改变从晶体管M2和M4流出的电流量。简而言之,通过控制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6~D4的ON和OFF切换,能够改变流过电阻器Rh-A和Rh-B的电流值。因此,通过向振幅控制端子Z与地之间施加适当电压Vx,并且独立地操作极性变换开关Dpx以及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4、D5和D6,能够在喷嘴18的排列方向上多步地改变墨滴的着落位置。此外,通过改变施加到振幅控制端子Z上的电压Vx,能够改变每步的偏移量,同时维持流入晶体管M7和M6、晶体管M9和M8、晶体管M11和M10的漏极电流的比为8∶4∶2。 
图11A和图11B是以表格形式示出了极性变换开关Dpx和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6~D4的ON和OFF状态以及在喷嘴18的排列方向上的圆点(墨滴)着落位置的变化的图。如上排表格图11A所示,在固定的D4=0的情况下,当(Dpx,D6,D5,D4)为(0,0,0,0)和(1,0,0,0)时,圆点着落位置未偏移(位于喷嘴18的正下方)。如上所述将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4的值固定为0(D4=0)时,通过使用极性变换开关Dpx以及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6和D5这三位进行控制,能够使圆点着落位置在包括没有任何偏移的位置的七个点间逐步变化。 
不将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4的值固定为0,取而代之的是,通过让第 一喷出控制开关D4的值与其它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6或D5一样从0变为1或从1变为0,能够使着落位置不是在七个点之间而是在15个点之间变化。 
相反,如下排表格图11B所示,在固定的D4=1的情况下,能够使圆点着落位置进行八步均等变化。这种构造使得能够设定圆点着落位置为一侧四个点以及另一侧四个点处,且偏移量为0(没有偏移)的位置位于喷嘴18的排列方向上的中心处。此外,这种构造使得能够设定各侧四个点的着落位置使它们相对于偏移量为0的点呈左右对称。简而言之,当固定D4=1时,能够消除圆点着落位置在喷嘴18的正下方(没有偏移)的情况。 
上述内容涉及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4、D5和D6。但应该理解,第二喷出控制开关D3、D2和D1也可以按照与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4、D5和D6相同的方式控制。如图10所示,在第二喷出控制开关D3、D2和D1侧的晶体管M12和M13分别对应于在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4、D5和D6侧的晶体管M2和M4。此外,在第二喷出控制开关D3、D2和D1侧的极性变换开关Dpy对应于在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4、D5和D6侧的极性变换开关Dpx。另外,在第二喷出控制开关D3、D2和D1侧的作为电流源元件的晶体管M14~M19分别对应于在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4、D5和D6一侧的晶体管M6~M11。而且,在第二喷出控制开关D3、D2和D1侧的第二喷出控制开关D3、D2和D1分别对应于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6、D5和D4。 
此外,在第二喷出控制开关D3、D2和D1侧,与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4、D5和D6侧不同的部分是各自具有电流源元件功能的晶体管M14等的容量。各自具有电流源元件功能的晶体管M14等被设定为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4、D5和D6侧的各自具有电流源元件功能的相应晶体管M7等的一半容量。其它构造与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4、D5和D6侧相同。 
因此,与上述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4、D5和D6侧一样,通过控制第二喷出控制开关D3~D1和极性变换开关Dpy的ON和OFF切换,可以改变流过电阻器Rh-A和Rh-B的电流值。在第二喷出控制开关D3、D2和D1侧,将相隔最远的两个墨滴的目标着落位置设定成与喷嘴18的一 个间距相当的距离是合理的。此外,在第二喷出控制开关D3、D2和D1侧,墨滴的目标着落位置优选有细微可变的间距。 
因此,在第二喷出控制开关D3、D2和D1侧,进行下排表格图11B中所列出的控制是合理的。更具体地说,关于参照图10的第二喷出控制开关D3、D2和D1侧的构造,极性变换开关Dpx对应于极性变换开关Dpy,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6对应于第二喷出控制开关D3,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5对应于第二喷出控制开关D2,并且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4对应于第二喷出控制开关D1。因而优选的是,通过将第二喷出控制开关D1的值固定为1(D1=1)来进行控制。但也可以进行对应于上排表格图11A的控制。 
在第二喷出控制开关D3、D2和D1侧,按照使相隔最远的两个墨滴的目标着落位置具有与喷嘴18的一个间距相当的距离的方式,来设定向振幅控制端子Z施加的电压Vx。其中,对于第二喷出控制开关D3、D2、D1侧的控制和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4、D5、D6侧的控制,所使用的振幅控制端子Z是相同的。因此,通过考虑第二喷出控制开关D3、D2和D1侧的控制来设定要施加到振幅控制端子Z上的电压Vx之后,根据由此设定的电压Vx来确定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4、D5和D6侧的墨滴着落位置。 
因此,当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4、D5和D6侧的墨滴喷出控制与第二喷出控制开关D3、D2和D1侧的墨滴喷出控制之间维持一定关系时,通过控制第二喷出控制开关D3、D2和D1侧的墨滴喷出即通过确定墨滴着落位置的间隔,基于该确定结果来决定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4、D5和D6侧的墨滴喷出控制。 
另外,通过如上作出的决定,在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4、D5和D6侧相隔最远位置处的两个墨滴着落位置的间隔变成第二喷出控制开关D3、D2和D1侧的间隔的两倍。这是由于存在如下差别:墨滴喷出方向的偏移量在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4、D5和D6侧由晶体管M7、M9和M11确定,而在第二喷出控制开关D3、D2和D1侧由晶体管M14、M15和M16确定,并且它们的容量被设定成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4、D5和D6侧的各晶体管的容量被设为第二喷出控制开关D3、D2和D1侧的相应晶 体管的容量的两倍值。 
图12和图13是分别示出了对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4、D5和D6侧和第二喷出控制开关D3、D2和D1侧进行控制时,墨滴喷出方向和圆点着落位置的分布状态的图。 
图12示出了通过对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4、D5和D6侧的控制,使得存在着偶数个墨滴喷出方向的情况,即喷嘴18位于像素区域之间正上方的情况。图12示出了通过对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4、D5和D6侧的控制,使圆点着落在左右分别有1/2间距的像素区域上的示例。 
图13示出了通过对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4、D5和D6侧的控制,使得存在着奇数个墨滴喷出方向的情况,即喷嘴18位于像素区域中心的正上方的情况。图13示出了通过对第一喷出控制开关D4、D5和D6侧的控制使圆点着落在左右分别有一个间距的像素区域上的示例。 
在上述构造的打印机装置1中,在各墨室21中设有一对加热元件16a和16b。因此,墨滴的飞行特性因每个产品不同或因时效等因素而不同。因此,为了形成高质量的图像,必须对每个产品或者按照规定周期或每次进行打印时确认飞行特性。 
于是,在该打印机装置1中,对每个产品或者按照规定周期或者每次打印时,要确认飞行特性。更具体地说,打印机装置1读出储存在ROM44中的测试数据,并根据测试数据在记录纸P上打印测试图形。然后,打印机装置1用行式扫描器36读取所打印的测试图形的墨水i着落图形,根据行式扫描器36的输出信号来检测墨滴i的着落位置。在检测到着落位置的偏移时,根据偏移量来修正墨滴i的喷出方向。通过按照将偏移量降低到0的方式由喷出控制部42决定要提供给加热元件16a和16b的电流量,来调整墨滴i的喷出方向。例如,当检测到墨滴i在一个方向上偏离一定量时,控制部46调整提供给加热元件16a和16b的电流量,从而使墨滴i在另一方向上偏移上述一定量。 
下面进行更具体的说明。图14A示出了测试数据的着落图形。图14B示出了由行式扫描器36读取的像素位置。图14C示出了关于着落图形的行式扫描器36的输出,即辉度水平。在图14A所示的着落图形中,第六 列和第十列中的圆点变得更靠近附图的右侧(见箭头)。因此,在第五列与第六列之间以及第九列与第十列之间形成了白色条斑或者低密度条斑,而在与这些白色或低密度条斑相邻的第六列与第七列之间以及第十列与第十一列之间形成了暗条斑。 
在此,行式扫描器36的分辨率是行式打印头13的分辨率的两倍。因此,如图14B所示,行式扫描器36具有从两个像素读取一个圆点的关系。 
因此,如图14C所示,在从行式扫描器36输出的数据的辉度水平中,起初在第一列中打印的部分是第一水平,并且辉度水平升高至位于第五列与第六列之间以及第九列与第十列之间的第二水平(较亮的部分)。随后,辉度水平下降至位于第六列与第七列以及第十列与第十一列之间且比第一水平低的第三水平(较暗的部分)。随后,辉度水平从第七列以及从第十一列返回至第一水平。然后在着落图形结束的第十六列处之后辉度水平升高至白色水平。 
控制部46检测来自于行式扫描器36的输出信号的辉度水平变化图形。更具体地说,例如在标准化之后,控制部46首先判断辉度水平是否超过与较亮侧的第一水平对应的第一阈值,并且判断辉度水平是否超过与较暗侧的第二水平对应的第二阈值。当辉度水平从一侧(图14A~图14C的左侧)首先超过第一阈值然后超过第二阈值(按凸凹顺序的图形)时,如图14A所示,控制部46判断规定列中的圆点例如第六列和第十列中的圆点更靠近附图的右侧。在此情况下,墨滴i从规定方向沿向右的曲线飞行。因此,控制部46按照向左侧喷出墨滴i的方式,利用喷出控制部42来控制加热元件16a和16b,从而使墨滴i沿规定方向喷出。 
在检测到与图14C的图形相反的图形的情况下,即检测到按凹凸顺序的图形的情况下,控制部46判断圆点更靠近附图的左侧,并且墨滴i从规定方向沿向左的曲线飞行。在此情况下,控制部46按照向右侧喷出墨滴i的方式,利用喷出控制部42来控制加热元件16a和16b,从而使墨滴i沿规定方向喷出。 
如上所述,行式扫描器36被构造成其分辨率为行式打印头13的分 辨率两倍以上。在此,行式扫描器36被构造成用行式打印头13的分辨率的2倍分辨率读取图像。因此,在打印机装置1中,能够防止在行式扫描器36的分辨率与行式打印头13的分辨率彼此一致或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在行式扫描器36的输出信号中出现跳动(beat)。于是,在打印机装置1中,能够精确判断墨滴i的着落位置,这使得喷出控制部42可以准确地修正墨滴i的喷出方向。 
下面参照图15说明打印机装置1的变形例。图15所示的打印机装置50的特征在于,与上述使用行式扫描器36的打印机装置1相比,设置在打印机装置50内的扫描器是在与记录纸P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的扫描器51。更具体地说,在打印机装置50中,扫描器51的主扫描方向与行式打印头13的主扫描方向垂直,并且扫描器51的副扫描方向与行式打印头13的主扫描方向相同。 
在此,传送带53绕在一对滑轮52、52上,并且扫描器51安装在传送带53上。当由电机54驱动其中一个滑轮52旋转时,扫描器51在横穿记录纸P的方向上移动。 
在该打印机装置50中,在与记录纸P的输送方向垂直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分辨率为行式打印头13分辨率的两倍以上,在本例中为行式打印头13分辨率的2倍,扫描器51以此分辨率读取图像。如上面已参照图14A~图14C所述的那样,打印机装置50也检测来自扫描器51的输出信号的辉度水平变化图形,以检测墨滴i着落位置的偏移方向和偏移量,并修正该偏移。 
因此,在打印机装置50中,能够防止当扫描器51的分辨率与行式打印头13的分辨率彼此一致或基本一致时,在扫描器51的输出信号中出现跳动。于是,打印机装置50能够精确判断墨滴i的着落位置,这使得喷出控制部42可以准确地修正墨滴i的喷出方向。 
此外,下面参照图16A~图16C说明打印机装置1和50的变形例。分别设置在打印机装置1和50中的扫描器36和51的分辨率为行式打印头13的分辨率两倍以上,与打印机装置1和50不同的是,本例中行式打印头13的分辨率与扫描器36和51的分辨率基本相同。如上所述,当 扫描器36和51的分辨率与行式打印头13的分辨率彼此一致或基本一致时,在扫描器36和51的输出信号中可能出现跳动。基于这种情况,行式打印头13以扫描器36和51的分辨率的一半以下分辨率来打印图像。 
更具体地说,图16A示出了行式打印头13的分辨率被设为一半时测试数据的着落图形。图16B示出了由扫描器36和51读取的像素的位置。图16C示出了关于着落图形的扫描器36和51的输出,即辉度水平。在图16A所示的着落图形中,第七列中的圆点更靠近附图的右侧(见箭头)。因此,在第五列与第七列之间形成了白色条斑或者低密度条斑,而在与这些白色或低密度条斑相邻的第七列与第九列之间形成了暗条斑。 
在此,扫描器36和51具有由此形成的圆点图形的两倍高的分辨率。因此,如图16B所示,扫描器36和51具有从两个像素读取一个圆点的关系。 
因此,如图16C所示,在从扫描器36和51输出的数据的辉度水平中,起初在第一列中打印的部分是第一水平,并且辉度水平升高至位于第五列与第七列之间的第二水平(较亮的部分)。随后,辉度水平下降至位于第七列与第九列之间且比第一水平低的第三水平(较暗的部分)。随后,辉度水平从第九列返回至第一水平。 
控制部46检测来自扫描器36和51的输出信号的辉度水平变化图形。更具体地说,例如在标准化之后,控制部46首先判断辉度水平是否超过与较亮侧的第一水平对应的第一阈值,并且判断辉度水平是否超过与较暗侧的第二水平对应的第二阈值。当辉度水平从一侧(图16A~图16C的左侧)首先超过第一阈值,然后超过第二阈值(按凸凹顺序的图形)时,控制部46判断规定列中的圆点例如图16A所示的第七列中的圆点更靠近附图的右侧。在此情况下,墨滴i从规定方向沿向右的曲线飞行。因此,控制部46按照向左侧喷出墨滴i的方式,利用喷出控制部42来控制加热元件16a和16b,从而使墨滴i沿规定的方向喷出。 
在此示例中,行式打印头13偏移一个像素,以扫描器36和51的分辨率的一半以下分辨率来打印图形。换句话说,按照图16A的偶数列形成了圆点,并且在控制部46中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进行判断。 
当检测到与图16C的图形相反的图形,即检测到按凹凸顺序的图形时,控制部46判断圆点更靠近附图的左侧,墨滴i从规定方向沿向左的曲线飞行。在此情况下,控制部46按照向右侧喷出墨滴i的方式,利用喷出控制部42来控制加热元件16a和16b,从而使墨滴i沿规定的方向喷出。 
根据上述示例,也能够防止当扫描器36和51的分辨率与行式打印头13的分辨率彼此一致或基本一致时,在扫描器36和51的输出信号中出现跳动。因而在本示例中也能够精确判断墨滴i的着落位置,这使得喷出控制部42能够准确地修正墨滴i的喷出方向。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在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组合、次组合及改变。 

Claims (6)

1.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包括:
行式打印头,所述行式打印头具有用于储存液体的多个液室、在各个所述液室内的至少一对并排设置的加热元件和被设置在与各个所述液室内的多个加热元件基本相对的位置处的喷嘴,所述加热元件对储存在所述液室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从而产生气泡,所述喷嘴利用通过所述加热元件产生的气泡从所述液室喷出液滴,且所述行式打印头被设置成与所述液滴将要着落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
喷出控制部,其通过使要施加在各个所述液室内的多个加热元件上的能量具有差异,将从所述喷嘴喷出的液滴的喷出方向控制为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
行式扫描器,其具有所述行式打印头的分辨率两倍以上的分辨率,被配置成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并检测由着落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液滴构成的着落图形;以及
控制器,其检测从所述行式扫描器输出的输出信号的辉度水平变化图形,根据所述辉度水平变化图形来检测液滴着落位置的偏移,并通过控制所述喷出控制部来按照消除该偏移的方向修正所述液滴的喷出方向。
2.一种液体喷出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行式打印头将液滴喷出到记录介质上,所述行式打印头具有用于储存液体的多个液室、在各个所述液室内的至少一对并排设置的加热元件和被设置在与各个所述液室内的多个加热元件基本相对的位置处的喷嘴,所述加热元件对储存在所述液室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从而产生气泡,所述喷嘴利用通过所述加热元件产生的气泡从所述液室喷出液滴,且所述行式打印头被设置成与所述液滴将要着落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同时通过使要施加在各个所述液室内的多个加热元件上的能量具有差异,将从所述喷嘴喷出的液滴的喷出方向控制为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
利用分辨率为所述行式打印头的分辨率两倍以上、被配置成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的行式扫描器,检测由着落在所述记录介质上液滴构成的着落图形;以及
检测从所述行式扫描器输出的输出信号的辉度水平变化图形,根据所述辉度水平变化图形来检测液滴着落位置的偏移,并按照消除该偏移的方向来修正所述液滴的喷出方向。
3.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包括:
行式打印头,所述行式打印头具有用于储存液体的多个液室、在各个所述液室内的至少一对并排设置的加热元件和被设置在与各个所述液室内的多个加热元件基本相对的位置处的喷嘴,所述加热元件对储存在所述液室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从而产生气泡,所述喷嘴利用通过所述加热元件产生的气泡从所述液室喷出液滴,且所述行式打印头被设置成与所述液滴将要着落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
喷出控制部,其通过使要施加在各个所述液室内的多个加热元件上的能量具有差异,将从所述喷嘴喷出的液滴的喷出方向控制为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
扫描器,其具有所述行式打印头的分辨率两倍以上的分辨率,被配置成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并检测由着落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液滴构成的着落图形;以及
控制器,其检测从所述扫描器输出的输出信号的辉度水平变化图形,根据所述辉度水平变化图形来检测液滴着落位置的偏移,并通过控制所述喷出控制部来按照消除该偏移的方向修正所述液滴的喷出方向。
4.一种液体喷出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行式打印头将液滴喷出到记录介质上,所述行式打印头具有用于储存液体的多个液室、在各个所述液室内的至少一对并排设置的加热元件和被设置在与各个所述液室内的多个加热元件基本相对的位置处的喷嘴,所述加热元件对储存在所述液室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从而产生气泡,所述喷嘴利用通过所述加热元件产生的气泡从所述液室喷出液滴,且所述行式打印头被设置成与所述液滴将要着落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同时通过使要施加在各个所述液室内的多个加热元件上的能量具有差异,将从所述喷嘴喷出的液滴的喷出方向控制为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
通过让分辨率为所述行式打印头的分辨率两倍以上的扫描器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上移动,检测由着落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液滴构成的着落图形;以及
检测从所述扫描器输出的输出信号的辉度水平变化图形,根据所述辉度水平变化图形来检测液滴着落位置的偏移,并按照消除该偏移的方向来修正所述液滴的喷出方向。
5.一种液体喷出装置,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包括:
行式打印头,其具有用于储存液体的多个液室、在各个所述液室内的至少一对并排设置的加热元件和被设置在与各个所述液室内的多个加热元件基本相对的位置处的喷嘴,所述加热元件对储存在所述液室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从而产生气泡,所述喷嘴利用通过所述加热元件产生的气泡从所述液室喷出液滴,且所述行式打印头被设置成与所述液滴将要着落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
喷出控制部,其通过使要施加在各个所述液室内的多个加热元件上的能量具有差异,将从所述喷嘴喷出的液滴的喷出方向控制为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
扫描器,其具有与所述行式打印头的分辨率基本一样高的分辨率,并检测由着落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液滴构成的着落图形;以及
控制器,其检测从所述扫描器输出的输出信号的辉度水平变化图形,根据所述辉度水平变化图形来检测液滴着落位置的偏移,并按照消除该偏移的方向修正所述液滴的喷出方向;
其中,所述行式打印头用所述扫描器的分辨率的一半以下分辨率喷出液滴,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所述着落图形,且该着落图形由所述扫描器检测出来。
6.一种液体喷出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行式打印头将液滴喷出到记录介质上,所述行式打印头具有用于储存液体的多个液室、在各个所述液室内的至少一对并排设置的加热元件和被设置在与各个所述液室内的多个加热元件基本相对的位置处的喷嘴,所述加热元件对储存在所述液室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从而产生气泡,所述喷嘴利用通过所述加热元件产生的气泡从所述液室喷出液滴,且所述行式打印头被设置成与所述液滴将要着落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同时通过使要施加在各个所述液室内的多个加热元件上的能量具有差异,将从所述喷嘴喷出的液滴的喷出方向控制为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
利用分辨率与所述行式打印头的分辨率基本一样高的扫描器,检测由着落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液滴构成的着落图形;以及
检测从所述扫描器输出的输出信号的辉度水平变化图形,根据所述辉度水平变化图形来检测液滴着落位置的偏移,并按照消除该偏移的方向来修正所述液滴的喷出方向;
其中,所述行式打印头用所述扫描器的分辨率的一半以下分辨率喷出液滴,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所述着落图形,且该着落图形由所述扫描器检测出来。
CN200910161748.9A 2008-08-15 2009-08-14 液体喷出装置和液体喷出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484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09284A JP4582225B2 (ja) 2008-08-15 2008-08-15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JP2008209284 2008-08-15
JP2008-209284 2008-08-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8458A CN101648458A (zh) 2010-02-17
CN101648458B true CN101648458B (zh) 2012-02-08

Family

ID=41670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174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48458B (zh) 2008-08-15 2009-08-14 液体喷出装置和液体喷出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039470A1 (zh)
JP (1) JP4582225B2 (zh)
CN (1) CN1016484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90123811A (ko) 2012-12-27 2019-11-01 카티바, 인크. 정밀 공차 내로 유체를 증착하기 위한 인쇄 잉크 부피 제어를 위한 기법
US8995022B1 (en) 2013-12-12 2015-03-31 Kateeva, Inc. Ink-based layer fabrication using halftoning to control thickness
US11673155B2 (en) 2012-12-27 2023-06-13 Kateeva, Inc. Techniques for arrayed printing of a permanent layer with improved speed and accuracy
JP6235850B2 (ja) 2013-09-30 2017-11-22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印刷装置及びその段差ずれ補正方法
JP6289234B2 (ja) 2014-04-15 2018-03-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素子基板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6433384B2 (ja) * 2015-07-01 2018-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DE102019204645A1 (de) * 2018-05-18 2019-11-21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Verfahren zum Verhindern von Druckfehlern beim wasserbasierten Tintendruck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53436B2 (ja) * 1987-06-22 1997-09-1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モアレ除去方法
JP3190486B2 (ja) * 1993-07-19 2001-07-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該装置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US6547364B2 (en) * 1997-07-12 2003-04-15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Printing cartridge with an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US6571000B1 (en) * 1999-11-29 2003-05-27 Xerox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ing algorithm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uniformity of printed images
JP4555434B2 (ja) * 2000-05-16 2010-09-2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SE0003647D0 (sv) * 2000-10-09 2000-10-09 Mydata Automation Ab Method, apparatus and use
US6799833B2 (en) * 2000-12-28 2004-10-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head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4001364A (ja) * 2002-04-16 2004-01-08 Sony Corp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US7201462B2 (en) * 2002-07-24 2007-04-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rrecting ejection driving
US7101508B2 (en) * 2002-07-31 2006-09-05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Chemical array fabrication errors
US6817704B2 (en) * 2002-08-20 2004-11-16 Sony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method
JP3812667B2 (ja) * 2003-03-03 2006-08-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US7222927B2 (en) * 2002-12-12 2007-05-29 Sony Corporation Liquid discharge device and liquid discharge method
SE525665C2 (sv) * 2003-05-08 2005-03-29 Forskarpatent I Syd Ab Matris av pixlar samt elektronisk bildanordning innefattande nämnda matris av pixlar
JP4547921B2 (ja) * 2004-01-21 2010-09-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2006062165A (ja) * 2004-08-26 2006-03-09 Seiko Epson Corp 液滴吐出装置
JP2006088475A (ja) * 2004-09-22 2006-04-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ヘッド回復方法
JP4496955B2 (ja) * 2004-12-28 2010-07-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
JP5193422B2 (ja) * 2005-12-15 2013-05-08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の記録濃度調整方法
US7986445B2 (en) * 2006-06-01 2011-07-26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Print and scan sharing paper pick and paper motion control in a multi-function printer
US20100066779A1 (en) * 2006-11-28 2010-03-18 Hanan Gothait Method and system for nozzle compensation in non-contact material deposi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42629A (ja) 2010-02-25
US20100039470A1 (en) 2010-02-18
CN101648458A (zh) 2010-02-17
JP4582225B2 (ja) 2010-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8458B (zh) 液体喷出装置和液体喷出方法
CN100473528C (zh) 用于排放液体的液体排放装置和方法
US20060262155A1 (en)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discharging method
US8113615B2 (en)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and controller, control progra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for gap reduction of ink droplets
US7850262B2 (en) Head substrate, printhead, head cartridge, and printing apparatus
US8172367B2 (en) Liquid-ejecting method and liquid-ejecting apparatus
JP4023331B2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JP2016124234A (ja) 素子基板、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記録装置
JP201322400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KR20090010791A (ko) 잉크젯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0528554B1 (ko) 잉크젯프린터에서분사히터와기판히터용프린트헤드드라이버및그히터들을제어하기위한방법
CN100415520C (zh) 液体喷射装置和液体喷射方法
US6257691B1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9004632B2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170341382A1 (en) Print element substrate and printing device
US9278518B2 (en) Printhead substrate, printhead, and printing apparatus
JP3812667B2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JP200916625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装置
US11141975B2 (en) Multilayer structured element substrate, printhead, and printing apparatus
JP3849801B2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JP2011251479A (ja)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着弾位置調整方法
JP3849800B2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JP2020040311A (ja) 素子基板、記録ヘッド、及び記録装置
JP2007283692A (ja) 描画装置
JP201717765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8

Termination date: 2015081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