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7993A - 一种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及其制备和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及其制备和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7993A
CN101647993A CN200910158073A CN200910158073A CN101647993A CN 101647993 A CN101647993 A CN 101647993A CN 200910158073 A CN200910158073 A CN 200910158073A CN 200910158073 A CN200910158073 A CN 200910158073A CN 101647993 A CN101647993 A CN 1016479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parts
medicine
fructus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8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47993B (zh
Inventor
张樱山
陈丽娟
张国霞
李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su Qizheng Tibetan Medic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nsu Qizheng Tibetan Medic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su Qizheng Tibetan Medic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nsu Qizheng Tibetan Medic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5807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479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47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79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479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79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藏木香膏1~100份、藏木香1~80份、悬钩子茎(去皮、心)25~250份、宽筋藤(去皮)10~175份、干姜1~75份、诃子(去核)8~125份、余甘子5~160份、毛诃子(去核)1~75份、螃蟹甲1~200份;药物粒径为0.1~100μm。本发明所述的药物具有较高的药物有效溶出度、药物渗透能力和生物利用度,具有较好的药效。本发明还进一步公开了上述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药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其专用的质量检测方法,使用该质量检测方法有效地实现了在控制药物稳定性的同时有效鉴别药物中药物原料药的专属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及其制备和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属于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疾病以冬春季节多见;临床表现为高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并伴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该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播性,若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容易引发并发症危及人类的安全。
对于流行性感冒的治疗,除采用西药以及中药治疗外,各民族各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治疗流感的处方。藏药因其大多采自高海拔、大温差、强日光、没污染的高原地带,故其有效成分和生物活性大大高于其他同类药物,不会产生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由此得到广泛地推崇。在藏医药领域中,针对流行性感冒的发病机理,藏族民间医生根据藏医书记载,并结合实践经验研制出了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经典藏医药处方——催汤丸,该处方被记载在《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617页,记载如下:藏木香膏30g、藏木香20g、悬钩子茎(去皮、心)90g、宽筋藤(去皮)50g、干姜20g、诃子(去核)36g、余甘子40g、毛诃子(去核)20g、螃蟹甲60g。
多年来,由于催汤丸对于流行性感冒的治疗疗效受到了一致认同,所以一直以来都沿用上述处方,都没有对其进行任何进一步的改进研究。
对于上述催汤丸的制备方法,一直都采用传统藏药催汤丸的制备工艺,即首先对所有原料药材进行粗粉碎,之后过筛,混匀制成丸剂。在上述传统的催汤丸制备工艺中,也可以将除藏木香膏外的其余八味原料药材进行粗粉碎,之后过筛,最后使用藏木香膏与水制丸,并对制成的丸剂进行干燥即可。上述催汤丸的两种制备工艺,对全部原料药材或者部分原料药材进行粗粉碎后进行丸剂处理;在上述传统的制备工艺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第一,传统工艺没有了解到对于原料药粒径与药物疗效之间的关系(即原料药粒径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所以使用上述传统制备工艺仅仅对原料药材进行粗粉碎制备得到的催汤丸药物的粒径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从而导致传统催汤丸的药物溶出度低、药物渗透能力差、生物利用度低,无法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影响了疗效。如果想要达到相近似的疗效则需要服用很大的剂量,这样对于儿童或者老年人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副作用;
第二,使用上述传统工艺制备催汤丸丸剂,目前的现有技术中,对于中成药丸剂中的有效成分的测试标准还有待继续研究,所以催汤丸制备成丸剂对于其质量的控制尚无合适的方法。
此外,在医药领域中,为了避免药物的仿制生产,要严格考察药物的稳定性,就上述传统催汤丸的稳定性测试,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是显微镜观察测试和理化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采用显微镜观察测试方式而言,催汤丸的标准形态为: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形态为纤维多碎断,壁厚,有裂纹,纹孔及孔沟不明显;厚壁细胞类方形或类圆形,壁不均匀增厚,木化,层纹隐约可见,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淀粉粒单粒长卵形、广卵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25~32μm,脐点点状,位于较小端,层纹明显;木化细胞类长方形,纹孔斜裂缝状,胞腔内含草酸钙簇晶;薄壁细胞类圆形或类多角形,胞腔内含草酸钙砂晶、方晶及圆簇状结晶;非腺毛1~2细胞,直径7~20μm,有的含黄色或棕黄色物;木栓细胞类长方形或类多角形,壁微波状,内含黄色或黄棕色细小颗粒状物。
在此基础上,现有技术中还给出了对所述催汤丸进行稳定性测试的理化测试手段,该测试手段优化了使用传统显微镜观察来判断药物稳定性的技术;其具体测试手段如下:取本品4g研碎,向其中加水20ml,浸泡10min,之后向其中加入体积比为1∶1的正己烷-乙酸乙酯20ml,冷浸3小时;之后对经上述冷浸后的溶液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后取上清液并将其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待用。另取藏木香对照药材0.5g,同样按照上述方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按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个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4∶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后晾干,喷以质量百分比为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两个紫色斑点,说明在本品中含有藏木香,且该组分处于质量稳定状态。
取本品6g研碎,向其中加入三氯甲烷20ml,超声处理30min后对其进行过滤,将过滤后得到的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待用。另取悬钩子茎对照药材2g,同样按照上述方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按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个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8∶2的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后晾干,置于波长为365nm紫外光灯下进行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说明在本品中含有悬钩子茎,且该组分处于质量稳定状态。
上述对药物稳定性测试的理化测试手段只是使用对藏木香和悬钩子茎的薄层鉴别来测试药物的稳定性,故其对传统藏药催汤丸稳定性测试并不全面,所以不能实现更全面地检测药品质量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是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藏药经典验方催汤丸一直都局限于原配方中的原料药的重量份,进而对原催汤丸的配方进行进一步发展,得到具有改进后重量份的原料药的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催汤丸的制备工艺中只是对原料药材进行粗粉碎,从而导致药物的有效溶出度低、渗透能力差、生物利用度低,无法充分发挥药物作用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可以提高药物的渗透能力和生物利用度的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并制备得到具有较高溶出度、渗透能力和生物利用度的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对催汤丸的稳定性质量检测方法只能停留在对药物中两种原料药材的薄层鉴别的层次上,无法实现对药物稳定性的较全面的检测,进而提供一种可以快速、稳定且较全面地测定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稳定性的质量检测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
藏木香膏1~100份、藏木香1~80份、悬钩子茎(去皮、心)25~250份、宽筋藤(去皮)10~175份、干姜1~75份、诃子(去核)8~125份、余甘子5~160份、毛诃子(去核)1~75份、螃蟹甲1~200份;所述药物的粒径为0.1~100μm。
其中,优选所述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中原料药的重量份为:藏木香膏30份、藏木香20份、悬钩子茎(去皮、心)90份、宽筋藤(去皮)50份、干姜20份、诃子(去核)36份、余甘子40份、毛诃子(去核)20份、螃蟹甲60份。所述药物的粒径为0.1-60μm。
最优选所述药物的粒径为1-40μm。
本发明还进一步公开了上述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精选除藏木香膏外的其余八味药材,除杂后,分别晾干或烘干;
(2)将经步骤(1)处理过的八味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粒径为0.1-100μm的超微细粉;
(3)将藏木香膏和步骤(2)中得到的药粉进行充分混合;
(4)将步骤(3)混合后的药粉进行包装或加入常规辅料制备成任一口服制剂。
其中,所述辅料为甘露醇、羟丙甲基纤维素、蛋白糖、香橙粉、谷氨酸钠和羧甲基淀粉钠。
所述辅料还可以为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淀粉、可变性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添加上述辅料后需要首先进行制粒,再加入滑石粉进行压片。
本发明还在公开了所述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以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公开了上述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的质量检测方法,其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1)取待测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样品8g,向其中加入乙酸乙酯30ml,对上述混合后的溶液超声处理30min;对上述经超声处理后的溶液进行过滤,之后将滤液浓缩至0.6~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2)精密称取诃子对照药材1g,向其中加入乙酸乙酯30ml,对上述混合后的溶液超声处理30min;对上述经超声处理后的溶液进行过滤,之后将滤液浓缩至0.6~1ml,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3)另取适量缺少诃子的对照药材,向其中加入乙酸乙酯30ml,对上述混合后的溶液超声处理30min;对上述经超声处理后的溶液进行过滤,之后将滤液浓缩至0.6~1ml,制成阴性对照溶液;
(4)取所述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和阴性对照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个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5∶4∶1的甲苯-乙酸乙酯-甲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并晾干,喷以质量百分含量为20%的硫酸乙醇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溶液与对照药材溶液在同一位置均出现清晰的特征斑点,阴性无干扰。
在上述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的质量检测方法中,其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1)精密称取没食子酸对照品3mg,将其置于25ml量瓶中,向其中加入甲醇10ml溶解,并加入流动相定容至25ml,将其摇匀后用孔径为0.45μm的微孔滤膜对其进行过滤,制成没食子酸对照品溶液;
(2)取待测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适量并将其研细,精密称取上述经研细后的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1.0g,将其置于具塞瓶中,向其中加入25ml甲醇,称重后对其在功率为250W、频率为50KHz的超声内进行超声处理30min;用甲醇补足经超声处理后的减失重量之后将其取出,并对其进行过滤;之后取续滤液2ml,将其置于10ml量瓶中,加入流动相定容至25ml,将其摇匀后用孔径为0.45μm的微孔滤膜对其进行过滤,制成供试品溶液;
(3)另取适量缺少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的阴性对照药材,将其置于具塞瓶中,并向其中加入25ml甲醇,称重后对其在功率为250W、频率为50KHz的超声内进行超声处理30min;用甲醇补足经超声处理后的减失重量之后将其取出,并对其进行过滤,之后取续滤液2ml,置于10ml量瓶中,加入流动相定容至25ml,将其摇匀后用孔径为0.45μm的微孔滤膜对其进行过滤,制成缺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的阴性对照溶液;
(4)精密称取诃子、毛诃子、余甘子药材各0.5g,将上述药材置于具塞瓶中,向其中加入50ml甲醇,称重后对其在功率为250W、频率为50KHz的超声内进行超声处理30min;用甲醇补足经超声处理后的减失重量之后将其取出,并对其进行过滤,之后取续滤液2ml,置10ml量瓶中,加入流动相定容至10ml,将其摇匀后用孔径为0.45-的微孔滤膜对其进行过滤,制成诃子、毛诃子、余甘子药材溶液;
(5)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体积比为5∶95的乙腈-质量百分含量为0.4%的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设定流速为1.0ml/min,设定检测波长为272nm,理论塔板数按没食子酸峰计不低于3000;取没食子酸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10μl,在200~400nm的波长范围内进行紫外扫描。
此外,对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的质量检测方法,其还可在上述质量检测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1)取待测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4g研碎,向其中加水20ml,浸泡10min,之后向其中加入体积比为1∶1的正己烷-乙酸乙酯20ml,冷浸3小时,之后对经上述冷浸后的溶液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后取上清液并将其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待用;另取藏木香对照药材0.5g,向其中加水20ml,浸泡10min,之后向其中加入体积比为1∶1的正己烷-乙酸乙酯20ml,冷浸3小时,之后对经上述冷浸后的溶液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后取上清液并将其浓缩至1ml,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个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4∶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后晾干,喷以质量百分比为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2)取待测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6g研碎,向其中加入三氯甲烷20ml,超声处理30min后对其进行过滤,将过滤后得到的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待用;另取悬钩子茎对照药材2g,向其中加入三氯甲烷20ml,超声处理30min后对其进行过滤,将过滤后得到的滤液浓缩至1ml,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个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8∶2的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为展开剂,其中,所述石油醚的温度为60~90℃,展开、取出后晾干,置于波长为365nm紫外光灯下进行检视。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其原料药为藏木香膏1~100份、藏木香1~80份、悬钩子茎(去皮、心)25~250份、宽筋藤(去皮)10~175份、干姜1~75份、诃子(去核)8~125份、余甘子5~160份、毛诃子(去核)1~75份、螃蟹甲1~200份;该处方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记载的催汤丸的传统处方相比,其进一步扩大了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中原料药的可选范围,经过申请人多年的研究发现,在本发明所述的原料药的重量份范围内,都可以实现对于流行性感冒的有效治疗。最为重要的是,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克服了多年来藏药领域一直沿用传统催汤丸的处方,而没有对催汤丸处方进行任何改进性研究的问题;其对传统催汤丸处方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丰富了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范畴。此外,申请人在上述扩展性研究中还发现,所述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的粒径对于其药物的疗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只有药物粒径在0.1~100μm的上述药物才可以实现对流行性感冒有效的治疗,粒径太小(小于0.1μm)容易由于粉碎后的药物表面积将原粉碎前的药物表面积增加较大,导致药物的吸湿性及化学活动性等亦相应地增加,药物更易吸潮变质,药物内部的挥发性成分更易散失,从而影响了药物的药效;药物的粒径也不能太大(大于100μm),粒径太大会导致药物的有效溶出度降低,渗透能力差且生物利用度也很低,所以也不利于药物药效的发挥。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在精选原料药的基础上,对除藏木香膏之外的其余原料药进行了超微粉碎,限制超微粉碎的粒径为0.1~100μm,之后对上述经超微粉碎后的原料与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中特定重量份的藏木香膏混合,并向上述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辅料,之后进行封装即可。该制备方法摒弃了传统催汤丸制备方法中对原料药进行简单粗粉碎的方法,通过进行特定粒径的超微粉碎,保证了制备得到的药物可以更为充分地发挥其自身的药效。在上述制备过程中,优选对经粉碎后的原料药混合物进行灭菌处理的温度为180℃,设置该温度一方面保证了对原料药混合物有效的灭菌,另一方面不至于因为灭菌温度太高而影响原料药的药性发挥。对于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添加不同的辅料从而设计成各种不同的剂型,诸如片剂、丸剂、颗粒剂、胶囊等,上述剂型的变化不会对药物的药效产生任何影响。
此外,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的质量检测方法,通过选择适合的诃子对照药材,以及对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以及缺诃子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方法,并在选择精准的展开剂的基础上,成功地实现了对诃子的薄层鉴别。此外,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的质量检测方法,还在对藏木香和悬钩子茎进行薄层鉴别的基础上,加之对诃子进行薄层鉴别,还加入了对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中没食子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由于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原料药中的诃子、毛诃子、余甘子中具有一定含量的没食子酸,通过对本发明所述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中的没食子酸的含量进行测定,从而可以实现对本发明所述药物中原料药的稳定性的检测。
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
1.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在传统藏药催汤丸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性研究,扩大了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中原料药的可选范围;并经过研究更深层次地发现药物粒径对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药效的影响,只有药物粒径在0.1~100μm的上述药物才可以实现对流行性感冒有效的给药解热治疗,避免了粒径太小容易导致药物吸潮变质,药物内部的挥发性成分更易散失,从而影响了药物的药效;也避免了药物的粒径太大导致药物的有效溶出度降低,渗透能力差且生物利用度也很低的问题;进一步推动了藏药领域对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研究。
2.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优选其粒径为0.1-60μm,最优选粒径为1-40μm,设置上述粒径可以更好地提高药物的有效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
3.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通过对药物粒径的有效选择,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合成的稳定剂,即可以全方位地提高药物的有效溶出度以及生物利用度,使用安全。
4.本发明所述的制备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的方法,将对药物中原料药的粉碎限定其粒径为0.1-100μm,实现了对原料药的超微粉碎,使得制备得到的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药效;该方法简单易行,容易产业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5.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的质量检测方法,在现有技术中仅仅使用通过对藏木香和悬钩子茎的薄层鉴别来测试药物的稳定性的现状基础上,通过研究提出了可实现对诃子薄层鉴别的方法,该方法简便可行、测试灵敏准确,对于诃子的薄层鉴别具有重现性好的优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的通过对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中没食子酸含量的测定,实现对药物中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的稳定性测定,从而在整体上更加保证了药物的质量,实现了对本发明所述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质量的高可控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供试品溶液色谱峰流出曲线;
图2是以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进样浓度为横坐标的关系曲线图;
图3是没食子酸对照品溶液的紫外扫描吸收曲线图;
图4是供试品溶液的紫外吸收曲线图;
图5是没食子酸对照品色谱峰流出曲线图;
图6是样品色谱峰流出曲线图;
图7是没食子酸阴性色谱峰流出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精选藏木香、去皮和心后的悬钩子茎、宽筋藤、干姜、去核后的诃子、去核后的余甘子、去核后的毛诃子、螃蟹甲八味原料药,除杂后分别晾干;将上述晾干后的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粒径为1-40μm的超微细粉;选取上述经粉碎后的藏木香1份、悬钩子茎25份、宽筋藤10份、干姜1份、诃子8份、余甘子5份、毛诃子1份、螃蟹甲1份进行充分混合后,向其中加入1份藏木香膏,对其进行制丸处理,并对经制丸后的丸药进行打光处理,然后烘干,最后进行封装即可。
实施例2
精选藏木香、去皮和心后的悬钩子茎、宽筋藤、干姜、去核后的诃子、去核后的余甘子、去核后的毛诃子、螃蟹甲八味原料药,除杂后分别烘干;将上述经烘干后的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粒径为1-10μm的超微细粉;选取上述经粉碎后的藏木香20份、悬钩子茎45份、宽筋藤30份、干姜5份、诃子22份、余甘子15份、毛诃子5份、螃蟹甲35份进行充分混合后,向其中加入10份藏木香膏,进行充分混合,然后加入微晶纤维素进行制粒,再加入滑石粉,混合均匀后压片,最后进行包装即可。
实施例3
精选藏木香膏、藏木香、去皮和心后的悬钩子茎、宽筋藤、干姜、去核后的诃子、去核后的余甘子、去核后的毛诃子、螃蟹甲九味原料药,除杂后分别烘干;将上述经烘干后的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粒径为10-30μm的超微细粉;选取上述经粉碎后的藏木香膏10份、藏木香20份、悬钩子茎130份、宽筋藤30份、干姜5份、诃子22份、余甘子15份、毛诃子10份、螃蟹甲100份进行充分混合之后对经混合后的原料药进行密封包装,即得散剂。
实施例4
精选藏木香膏、藏木香、去皮和心后的悬钩子茎、宽筋藤、干姜、去核后的诃子、去核后的余甘子、去核后的毛诃子、螃蟹甲九味原料药,除杂后分别干燥;将上述干燥后的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粒径为0.1-1μm的超微细粉;选取上述经粉碎后的藏木香膏38份、藏木香30份、悬钩子茎100份、宽筋藤85份、干姜35份、诃子60份、余甘子78份、毛诃子35份、螃蟹甲90份进行充分混合,然后加入羧甲基淀粉钠进行制粒,再加入滑石粉,混合均匀后压片,最后进行包装即可。
实施例5
精选藏木香、去皮和心后的悬钩子茎、宽筋藤、干姜、去核后的诃子、去核后的余甘子、去核后的毛诃子、螃蟹甲八味原料药,除杂后分别干燥;将上述干燥后的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粒径为0.1-60μm的超微细粉;选取上述经粉碎后的藏木香45份、悬钩子茎185份、宽筋藤115份、干姜50份、诃子85份、余甘子95份、毛诃子45份、螃蟹甲120份进行充分混合,再添加65份藏木香膏以及乳糖、淀粉和适量糊精,对其进行喷雾造粒,药物颗粒形成后最后对其进行封装即可。
实施例6
精选藏木香膏、藏木香、去皮和心后的悬钩子茎、宽筋藤、干姜、去核后的诃子、去核后的余甘子、去核后的毛诃子、螃蟹甲九味原料药,除杂后分别烘干;将上述经烘干后的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粒径为为60-100μm的超微细粉;选取上述经粉碎后的藏木香膏30份、藏木香20份、悬钩子茎90份、宽筋藤50份、干姜20份、诃子36份、余甘子40份、毛诃子20份、螃蟹甲60份进行充分混合,然后加入微晶纤维素进行制粒,装入胶囊,即得胶囊剂。
实施例7
精选藏木香膏、藏木香、去皮和心后的悬钩子茎、宽筋藤、干姜、去核后的诃子、去核后的余甘子、去核后的毛诃子、螃蟹甲九味原料药,除杂后分别烘干;将上述经烘干后的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粒径为为1-40μm的超微细粉;选取上述经粉碎后的藏木香膏30份、藏木香20份、悬钩子茎90份、宽筋藤50份、干姜20份、诃子36份、余甘子40份、毛诃子(去核)20份、螃蟹甲60份进行充分混合,然后制丸,即得丸剂。
在上述实施例1-7中,加入的辅料除了微晶纤维素和羧甲基淀粉钠外,还可以向其中添加淀粉或者可变性淀粉,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也可以加入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淀粉或者可变性淀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作为制备本发明所述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中的辅料。
实施例8
精选藏木香膏、藏木香、去皮和心后的悬钩子茎、宽筋藤、干姜、去核后的诃子、去核后的余甘子、去核后的毛诃子、螃蟹甲九味原料药,除杂后,分别置于烘干机内于50℃下进行烘干;将上述经烘干后的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粒径为40-60μm的超微细粉;选取上述经粉碎后的藏木香膏100份、藏木香80份、悬钩子茎250份、宽筋藤175份、干姜75份、诃子125份、余甘子160份、毛诃子75份、螃蟹甲200份进行充分混合,并于180℃下进行灭菌处理;之后向经灭菌处理后的原料药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甘露醇、羟丙甲纤维素、蛋白糖、香橙粉、谷氨酸钠以及羧甲基淀粉钠中的任一种并混匀,最后进行包装即可。
实施例9
精选藏木香膏、藏木香、去皮和心后的悬钩子茎、宽筋藤、干姜、去核后的诃子、去核后的余甘子、去核后的毛诃子、螃蟹甲九味原料药,除杂后,分别置于烘干机内于60℃下进行烘干;将上述经烘干后的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粒径为10-40μm的超微细粉;选取上述经粉碎后的藏木香膏30份、藏木香20份、悬钩子茎90份、宽筋藤50份、干姜20份、诃子36份、余甘子40份、毛诃子(去核)20份、螃蟹甲60份进行充分混合,并于180℃下进行灭菌处理;之后将经灭菌处理后的原料药混合物进行制丸,包装即可。
实施例10
精选藏木香膏、藏木香、去皮和心后的悬钩子茎、宽筋藤、干姜、去核后的诃子、去核后的余甘子、去核后的毛诃子、螃蟹甲九味原料药,除杂后,分别置于烘干机内于60℃下进行烘干;将上述经烘干后的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粒径为1-60μm的超微细粉;选取上述经粉碎后的藏木香膏50份、藏木香40份、悬钩子茎165份、宽筋藤85份、干姜33份、诃子62份、余甘子80份、毛诃子32份、螃蟹甲100份进行充分混合,并于180℃下进行灭菌处理;之后向经灭菌处理后的原料药混合物中加入适量蛋白糖、香橙粉、谷氨酸钠以及羧甲基淀粉钠并混匀,最后进行包装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1-10中对原料药进行超微粉碎,之后采用的是AccuSizer780/APS检测仪对经粉碎后的原料药颗粒进行粒径检测。
实施例11
对上述实施例1-10中制备得到的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进行质量检测,该实施例中的检测包括对藏木香、悬钩子茎以及诃子的薄层鉴别,该检测步骤如下:
第一部分、对诃子的薄层鉴别
(1)取待测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样品8g,向其中加入乙酸乙酯30ml,对上述混合后的溶液超声处理30min;对上述经超声处理后的溶液进行过滤,之后将滤液浓缩至0.6~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2)精密称取诃子对照药材1g,向其中加入乙酸乙酯30ml,对上述混合后的溶液超声处理30min;对上述经超声处理后的溶液进行过滤,之后将滤液浓缩至0.6~1ml,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3)另取适量缺少诃子的对照药材,向其中加入乙酸乙酯30ml,对上述混合后的溶液超声处理30min;对上述经超声处理后的溶液进行过滤,之后将滤液浓缩至0.6~1ml,制成阴性对照溶液;
(4)取所述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和阴性对照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个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5∶4∶1的甲苯-乙酸乙酯-甲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并晾干,喷以质量百分含量为20%的硫酸乙醇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溶液与对照药材溶液在同一位置均出现清晰的特征斑点,阴性无干扰,说明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药物中原料药诃子质量稳定。
第二部分、对藏木香和悬钩子茎的薄层鉴别
(1)取待测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4g研碎,向其中加水20ml,浸泡10min,之后向其中加入体积比为1∶1的正己烷-乙酸乙酯20ml,冷浸(在什么介质中,温度为多少?)3小时,之后对经上述冷浸后的溶液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后取上清液并将其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待用;另取藏木香对照药材0.5g,向其中加水20ml,浸泡10min,之后向其中加入体积比为1∶1的正己烷-乙酸乙酯20ml,冷浸(在什么介质中,温度为多少?)3小时,之后对经上述冷浸后的溶液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后取上清液并将其浓缩至1ml,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个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4∶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后晾干,喷以质量百分比为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供试品溶液色谱中,与所述对照药材的色谱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两个紫色斑点。
(2)取待测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6g研碎,向其中加入三氯甲烷20ml,超声处理30min后对其进行过滤,将过滤后得到的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待用;另取悬钩子茎对照药材2g,向其中加入三氯甲烷20ml,超声处理30min后对其进行过滤,将过滤后得到的滤液浓缩至1ml,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个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8∶2的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为展开剂,其中,所述石油醚的温度为60~90℃,展开、取出后晾干,置于波长为365nm紫外光灯下进行检视。在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所述对照药材溶液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经上述控制方法检测后,检测结果如上则显示上述制备得到的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质量稳定。
实施例12
对上述实施例1-10中制备得到的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进行质量检测,该实施例中的检测包括对诃子的薄层鉴别以及对药物中所含诃子、毛诃子、余甘子中没食子酸含量的检测,该检测步骤如下:
第一部分、对诃子的薄层鉴别
(1)取待测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样品8g,向其中加入乙酸乙酯30ml,对上述混合后的溶液超声处理30min;对上述经超声处理后的溶液进行过滤,之后将滤液浓缩至0.6~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2)精密称取诃子对照药材1g,向其中加入乙酸乙酯30ml,对上述混合后的溶液超声处理30min;对上述经超声处理后的溶液进行过滤,之后将滤液浓缩至0.6~1ml,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3)另取适量缺少诃子的对照药材,向其中加入乙酸乙酯30ml,对上述混合后的溶液超声处理30min;对上述经超声处理后的溶液进行过滤,之后将滤液浓缩至0.6~1ml,制成阴性对照溶液;
(4)取所述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和阴性对照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个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5∶4∶1的甲苯-乙酸乙酯-甲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并晾干,喷以质量百分含量为20%的硫酸乙醇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溶液与对照药材溶液在同一位置均出现清晰的特征斑点,阴性无干扰,说明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药物中原料药诃子质量稳定。
第二部分、对药物中没食子酸含量的测定
(1)精密称取没食子酸对照品3mg,将其置于25ml量瓶中,向其中加入甲醇10ml溶解,并加入流动相定容至25ml,将其摇匀后用孔径为0.45μm的微孔滤膜对其进行过滤,制成没食子酸对照品溶液;
(2)取待测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适量并将其研细,精密称取上述经研细后的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1.0g,将其置于具塞瓶中,向其中加入25ml甲醇,称重后对其在功率为250W、频率为50KHz的超声内进行超声处理30min;用甲醇补足经超声处理后的减失重量之后将其取出,并对其进行过滤;之后取续滤液2ml,将其置于10ml量瓶中,加入流动相定容至25ml,将其摇匀后用孔径为0.45μm的微孔滤膜对其进行过滤,制成供试品溶液;
(3)另取适量缺少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的阴性对照药材,将其置于具塞瓶中,并向其中加入25ml甲醇,称重后对其在功率为250W、频率为50KHz的超声内进行超声处理30min;用甲醇补足经超声处理后的减失重量之后将其取出,并对其进行过滤,之后取续滤液2ml,置于10ml量瓶中,加入流动相定容至25ml,将其摇匀后用孔径为0.45μm的微孔滤膜对其进行过滤,制成缺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的阴性对照溶液;
(4)精密称取诃子、毛诃子、余甘子药材各0.5g,将上述药材置于具塞瓶中,向其中加入50ml甲醇,称重后对其在功率为250W、频率为50KHz的超声内进行超声处理30min;用甲醇补足经超声处理后的减失重量之后将其取出,并对其进行过滤,之后取续滤液2ml,置10ml量瓶中,加入流动相定容至10ml,将其摇匀后用孔径为0.45μm的微孔滤膜对其进行过滤,制成诃子、毛诃子、余甘子药材溶液;
(5)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体积比为5∶95的乙腈-质量百分含量为0.4%的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设定流速为1.0ml/min,设定检测波长为272nm,理论塔板数按没食子酸峰计不低于3000;取没食子酸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10μl,在200~400nm的波长范围内进行紫外扫描。测试得到的食子酸对照品溶液的紫外扫描吸收曲线见图3所示,供试品溶液的紫外吸收曲线见图4所示。没食子酸对照品色谱峰流出曲线见图
5、样品色谱峰流出曲线见图6及没食子酸阴性色谱峰流出曲线见图7。
结果表明:阴性对照在与没食子酸保留时间相同位置上无色谱峰出现,表明其它药材对测定结果无影响,该药物具有质量稳定性。
在上述测定过程中,对于系统适用性试验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所述色谱柱的理论板数的确定,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判断:结合本发明所述治疗流行性感冒药物样品的色谱峰流出曲线,分别量出供试品溶液色谱峰流出曲线(见图1,波长为272nm)中没食子酸半峰宽与保时间,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n=5.54×(tR/W0.5h)×2=5.54×(10.50/0.24)×2=10603
其中,n为色谱柱的理论板数。
第二、对色谱峰的拖尾因子进行测定,采用如下方式进行:结合图1示出的供试品溶液色谱峰流出曲线,测量没食子酸峰0.05高处的峰宽与峰极大至峰前沿之间的距离,按下式计算:
T=W0.05h/2dl=0.70/(2×0.35)=1.00
T在0.95-1.05之间,说明其符合测定要求。
第三、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浓度为0.13314mg/ml的对照品溶液10μl,将其注入液相色谱仪,连续进样5次,测定峰面积积分值,计算相对标准偏差,结果见表1所示;
表1.精密度试验结果
  No   1   2   3   4   5   平均   RSD%
积分值   4079.291   4077.449   4076.070   4078.293   4076.152   4077.591 0.031%
可见,使用该液相色谱仪对药物中没食子酸含量进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很小,该测定方法具有很高的精确度。
第四、工作曲线与线性范围的测定
精密称取没食子酸对照品,用少量甲醇溶解,再用体积比为5∶95的乙腈-质量百分含量为0.4%的磷酸溶液制成没食子酸含量为0.20mg/ml的溶液,依次精密吸取上述溶液1、2、4、6、8、10ml,分别置于10ml量瓶中,加入体积比为5∶95的乙腈-质量百分含量为0.4%的磷酸溶液定容至刻度并摇匀。依次吸取上述六种溶液10μl,依次将其注入液相色谱仪中,测定峰面积积分值,并以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进样浓度为横坐标作图,见图2所示,测定结果见表2所示。
表2.工作曲线与线性范围测定(n=2)
Figure A20091015807300241
从表2中的测试数据结合图2中的标准曲线来看,选择进样量在0.2~2.0μg之间得到的测定结果的线性关系良好。
第五、色谱测定的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本发明所述的待测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溶液1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待测成分峰面积积分值,测定结果显示对照品的积分值在12小时内均稳定,见表3所示。
表3.稳定性试验测定结果
  时间(h)   0   2   4   8   12   24   平均   RSD%
  吸收峰面积   1970   1975   1967   1966   1968   1984   1971   0.35%
第六、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没食子酸含量的供试品,精密称取0.5g上述供试品6份,分别置于六个具塞瓶中,向其中精密加入没食子酸对照品1mg、1mg、4mg、4mg、6mg、6mg,再向其中精密加入25ml甲醇,称重后进行超声处理30min,设定超声处理的功率为250W、频率为50KHz;之后用甲醇补足经超声处理后的减失重量,将其取出后过滤,取续滤液2ml,将其置于10ml量瓶中,用体积比为5∶95的乙腈-质量百分含量为0.4%的磷酸溶液定容至刻度后摇匀。用微孔滤膜(0.45μm)对其进行过滤,精密吸取滤液10μl,将其注入液相色谱仪中,按照外标法测定没食子酸实际含量,计算回收率;将上述步骤平行操作2次,结果见表4所示。
表4.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n=2)
Figure A20091015807300242
Figure A20091015807300251
第七、样品测定结果的重现性
取样品,按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进行平行测定5次,结果见表5所示。
表5.样品测定结果的重现性
Figure A20091015807300252
第八、批量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按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对10批样品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见表6所示。
表6.10批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Figure A20091015807300261
第九、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原料药材中没食子酸含量测定
选择上述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原料药材,对原药材分别采用加热水提法,浓缩并用乙酸乙酯萃取,蒸干用甲醇溶解定容,测定单位药材含量,折算出1个处方量中所含没食子酸量为2026.74mg;
根据制剂含量测定结果,折算出1个处方量所含没食子酸量为1621.21mg。
得到没食子酸的转化率为79.99%。
表7.原药材中没食子酸含量测定结果(n=3)
  药材名称   诃子   毛诃子   余甘子
  含量(mg/g)   11.560   21.067   29.731
根据上述的测试结果,参照10批样品中实际测定没食子酸含量结果,规定本品制剂每1g含没食子酸(C7H6O5·H2O)总量不得少于3.0mg,作为控制本发明所述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的质量标准。
体外溶出度测试
本发明进一步对制备得到的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进行有效溶出度的测定,该测定方法主要是通过测定待测药物样品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来测定药物有效溶出度的,详细方法如下:
1、待测试样品的制备:传统催汤丸按照前述《中国药典》丸剂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本发明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在该测试中选用药物的粒径为1~40μm。
2、本发明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中没食子酸含量的测定
精密称取本发明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2.0g,将其置于100ml容量瓶中,并向其中加入质量百分含量为0.9%的盐酸溶液,将上述溶液置于37℃水浴放置12h,略加振摇后放置冷却,之后向其中补加溶出介质至刻度。取上述少量样品液,对其进行微孔滤膜过滤;按照后述的没食子酸测定方法对本发明所述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中的没食子酸含量进行测定,此含量作为100%溶出的量,计算结果为:没食子酸为52.87%。
3.分光光度法测定没食子酸含量
3.1没食子酸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没食子酸对照品25mg,将其置于100ml量瓶中,向其中加无水乙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后得到没食子酸对照品溶液(每1ml中含没食子酸0.25mg)。
3.2线性关系的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没食子酸对照品溶液(没食子酸含量为0.25mg/ml)2.0ml、3.0ml、4.0ml、5.0ml、6.0ml、7.0ml,将其分别置于六个10ml容量瓶中,并分别向上述六个容量瓶中加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将其摇匀。分别精密量取上述溶液各2.0ml,置于10ml具塞试管中,对其进行水浴蒸干,待其冷却后分别向其中加入质量百分含量为5%的香草醛-冰醋酸溶液0.2ml,振摇溶解后再分别向其中加入0.8ml高氯酸并摇匀,置于60℃水浴中加热30min,冷却后各分别加入冰醋酸5ml,充分振摇后静置10min,测其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值。
另取蒸馏水2.0ml,向其中加入质量百分含量为5%的香草醛-冰醋酸溶液0.2ml,振摇溶解后再分别向其中加入0.8ml高氯酸并摇匀,置于60℃水浴中加热30min,冷却后各分别加入冰醋酸5ml,充分振摇后静置10min,以此溶液作为空白对照溶液。
按照分光光度法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VB,选择在273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吸收度(Y)为纵坐标,没食子酸含量(X)为横坐标进行回归处理,得回归方程为Y=0.0591X-0.0148,r=0.9997。
3.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采用浆法,设定摆动浆转速为100r/min,温度为(37.0±2)℃,配制质量百分含量为0.9%的盐酸溶液作溶出介质,分别取900ml的溶出介质各6份;取传统催汤丸和本发明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制剂适量,每组6份,分别将其置于溶出介质中试验。试验开始后分别于5、15、30、50、60、80、120、240min时间点处取溶液8ml,并在各个时间点取溶液8ml后立即补充同温度新鲜溶出介质8ml;
精密吸取各时间点取样溶液5ml,将其置于10ml容量瓶中,向其中加无水乙醇至刻度并摇匀;分别精密量取上述加入乙醇后的取样溶液2ml,将其分别置于具塞试管中,分别向其中加入质量百分含量为5%的香草醛-冰醋酸溶液0.2ml,振摇溶解后再分别向其中加入0.8ml高氯酸并摇匀,置于60℃水浴中加热30min,冷却后各分别加入冰醋酸5ml,充分振摇后静置10min,分别制成供试品溶液,测其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值。
3.4测定方法及结果
精密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各2ml,测定吸收度,以100%溶出量作参比,各时间点样品含量与其比较,计算累计溶出百分率,结果见表8。
表8制剂中没食子酸累计溶出百分率(x±SD,n=6)
上述溶出度测试表征是以前述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作为待测试品得到的测试数据。
由上述数据可知,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对其原料药材进行特定粒径范围的超微粉碎,粉碎后破壁率大大提高,与溶媒的接触面更大,扩散面也更大,药物的扩散速度以及溶出速度也更快;另外,随着药材粉末的微细化,粒度变小,比表面积增大,渗透压升高,增大了和溶出介质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加快固体药物的溶解、释放,使得原料药有效成分的溶出速率加快,从而提高了生物利用度,以达到更佳临床疗效的目的。
解热药理测试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其具有较好的解热效果,药理实验如下:
1试药、仪器及动物
1.1试药传统催汤丸、干酵母、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
1.2仪器欧姆龙电子体温计。
1.3动物SD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20±20g。
2方法及结果
2.1方法
实验前3天每天于同一时间测定大鼠直肠体温,随机选取体温合格动物(36~38.0℃,且变化不超过0.3℃)56只,雌雄各半。设置对照组、模型组、催汤丸组、给药组I(0.1-60μm粒径低剂量)、给药组II(0.1-100μm粒径)、给药组III(0.1-60μm粒径高剂量)、给药组IV(1-40μm粒径)。对照组和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其余各组按表9所示剂量灌胃,一天2次,连续3天。末次给药后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立即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蒸馏水混悬液(20g/ml,1ml/100g),记录给药1、3、5、7h后大鼠体温升高值(ΔT℃),根据ΔT值评价药物的解热效果。
2.2结果
采用SPSS11.5软件分析,数据显示:给药1h后各组数据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给药3~7h后,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造模成功。给药3~7h后测定催汤丸组、给药组I、给药组II、给药组III、给药组IV的体温均比模型组的低,说明催汤丸组、给药组I、给药组II、给药组III、给药组IV均能抑制干酵母所致大鼠体温的升高。催汤丸组与给药组I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与给药组II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且与给药组III、IV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给药组II与给药组III、催汤丸组、给药组I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
结果说明催汤丸组、给药组I、给药组II、给药组III、给药组IV均能抑制干酵母所致大鼠体温的升高;催汤丸组和给药组I(0.1-60μm粒径低剂量)的抑制效果相近;给药组II(0.1-100μm粒径)的抑制效果优于催汤丸组和给药组I(0.1-60μm粒径低剂量),且低于给药组III(0.1-60μm粒径高剂量);给药组IV(1-40μm)粒径的抑制作用优于给药组III(0.1-60μm粒径高剂量)。结果如表9.
表9催汤丸对干酵母所致大鼠体温升高的影响
Figure A20091015807300301
(与模型组比较ΔP<0.05,ΔΔP<0.01;与催汤丸组比较*p<0.05,**p<0.01;与给药组II比较★p<0.05,★★p<0.01)
从上述试验数据可知,传统催汤丸组所使用的剂量大于所述给药组I中的剂量,但是其对干酵母所致大鼠体温升高的抑制却大于所述给药组I的Δm值。这就说明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使用给药组I中的剂量即可以实现传统催汤丸组中更大剂量的相同的药效。通过多次试验表明,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经超微粉碎后的药物实现与传统催汤丸药物相同的药效,其所需要的剂量仅为传统催汤丸量的56.3%。
虽然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此基础上所做出的未超出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任何形式和细节的变化,均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
藏木香膏1~100份、藏木香1~80份、悬钩子茎(去皮、心)25~250份、宽筋藤(去皮)10~175份、干姜1~75份、诃子(去核)8~125份、余甘子5~160份、毛诃子(去核)1~75份、螃蟹甲1~200份;
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粒径为0.1~10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粒径为0.1-6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粒径为1-4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的重量份为:
藏木香膏30份、藏木香20份、悬钩子茎(去皮、心)90份、宽筋藤(去皮)50份、干姜20份、诃子(去核)36份、余甘子40份、毛诃子(去核)20份、螃蟹甲60份。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精选除藏木香膏外的其余八味药材,除杂后,分别晾干或烘干;
(2)将经步骤(1)处理过的八味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粒径为0.1-100μm的超微细粉;
(3)将藏木香膏和步骤(2)中得到的药粉进行充分混合;
(4)将步骤(3)混合后的药粉进行包装或加入常规辅料制备成任一口服制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辅料为甘露醇、羟丙甲基纤维素、蛋白糖、香橙粉、谷氨酸钠和羧甲基淀粉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为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淀粉、可变性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添加所述辅料后制粒,再加入滑石粉进行压片。
9、一种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1)取待测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样品8g,向其中加入乙酸乙酯30ml,对上述混合后的溶液超声处理30min;对上述经超声处理后的溶液进行过滤,之后将滤液浓缩至0.6~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2)精密称取诃子对照药材1g,向其中加入乙酸乙酯30ml,对上述混合后的溶液超声处理30min;对上述经超声处理后的溶液进行过滤,之后将滤液浓缩至0.6~1ml,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3)另取适量缺少诃子的对照药材,向其中加入乙酸乙酯30ml,对上述混合后的溶液超声处理30min;对上述经超声处理后的溶液进行过滤,之后将滤液浓缩至0.6~1ml,制成阴性对照溶液;
(4)取所述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和阴性对照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个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5∶4∶1的甲苯-乙酸乙酯-甲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并晾干,喷以质量百分含量为20%的硫酸乙醇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溶液与对照药材溶液在同一位置均出现清晰的特征斑点,阴性无干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的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1)精密称取没食子酸对照品3mg,将其置于25ml量瓶中,向其中加入甲醇10ml溶解,并加入流动相定容至25ml,将其摇匀后用孔径为0.45μm的微孔滤膜对其进行过滤,制成没食子酸对照品溶液;
(2)取待测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适量并将其研细,精密称取上述经研细后的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1.0g,将其置于具塞瓶中,向其中加入25ml甲醇,称重后对其在功率为250W、频率为50KHz的超声内进行超声处理30min;用甲醇补足经超声处理后的减失重量之后将其取出,并对其进行过滤;之后取续滤液2ml,将其置于10ml量瓶中,加入流动相定容至25ml,将其摇匀后用孔径为0.45μm的微孔滤膜对其进行过滤,制成供试品溶液;
(3)另取适量缺少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的阴性对照药材,将其置于具塞瓶中,并向其中加入25ml甲醇,称重后对其在功率为250W、频率为50KHz的超声内进行超声处理30min;用甲醇补足经超声处理后的减失重量之后将其取出,并对其进行过滤,之后取续滤液2ml,置于10ml量瓶中,加入流动相定容至25ml,将其摇匀后用孔径为0.45μm的微孔滤膜对其进行过滤,制成缺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的阴性对照溶液;
(4)精密称取诃子、毛诃子、余甘子药材各0.5g,将上述药材置于具塞瓶中,向其中加入50ml甲醇,称重后对其在功率为250W、频率为50KHz的超声内进行超声处理30min;用甲醇补足经超声处理后的减失重量之后将其取出,并对其进行过滤,之后取续滤液2ml,置10ml量瓶中,加入流动相定容至10ml,将其摇匀后用孔径为0.45μm的微孔滤膜对其进行过滤,制成诃子、毛诃子、余甘子药材溶液;
(5)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体积比为5∶95的乙腈-质量百分含量为0.4%的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设定流速为1.0ml/min,设定检测波长为272nm,理论塔板数按没食子酸峰计不低于3000;取没食子酸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10μl,在200~400nm的波长范围内进行紫外扫描。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的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1)取待测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4g研碎,向其中加水20ml,浸泡10min,之后向其中加入体积比为1∶1的正己烷-乙酸乙酯20ml,冷浸3小时,之后对经上述冷浸后的溶液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后取上清液并将其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待用;另取藏木香对照药材0.5g,向其中加水20ml,浸泡10min,之后向其中加入体积比为1∶1的正己烷-乙酸乙酯20ml,冷浸3小时,之后对经上述冷浸后的溶液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后取上清液并将其浓缩至1ml,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个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4∶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后晾干,喷以质量百分比为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2)取待测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6g研碎,向其中加入三氯甲烷20ml,超声处理30min后对其进行过滤,将过滤后得到的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待用;另取悬钩子茎对照药材2g,向其中加入三氯甲烷20ml,超声处理30min后对其进行过滤,将过滤后得到的滤液浓缩至1ml,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个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8∶2的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为展开剂,其中,所述石油醚的温度为60~90℃,展开、取出后晾干,置于波长为365nm紫外光灯下进行检视。
CN200910158073.2A 2009-07-20 2009-07-20 一种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及其制备和检测方法 Active CN1016479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8073.2A CN101647993B (zh) 2009-07-20 2009-07-20 一种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及其制备和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8073.2A CN101647993B (zh) 2009-07-20 2009-07-20 一种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及其制备和检测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07233.6A Division CN103616470A (zh) 2009-07-20 2009-07-20 一种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的质量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7993A true CN101647993A (zh) 2010-02-17
CN101647993B CN101647993B (zh) 2014-03-26

Family

ID=41670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8073.2A Active CN101647993B (zh) 2009-07-20 2009-07-20 一种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及其制备和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4799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0261A (zh) * 2012-04-12 2012-07-25 久美彭措 一种治疗咽炎的藏药
CN102614269A (zh) * 2012-04-12 2012-08-01 久美彭措 一种治疗咽炎藏药的制备方法
CN103623065A (zh) * 2013-12-05 2014-03-12 淄博职业学院 一种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
CN103983702A (zh) * 2013-11-29 2014-08-13 甘肃奇正藏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藏药组合物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11044422A (zh) * 2020-01-11 2020-04-21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中药复方的质量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6941A (zh) * 2001-01-20 2002-09-04 杨孟君 纳米催汤制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25747C (zh) * 2003-11-12 2009-08-12 雷菊芳 藏药催汤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1066441A (zh) * 2007-05-23 2007-11-07 陈江 白芍清热丸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0261A (zh) * 2012-04-12 2012-07-25 久美彭措 一种治疗咽炎的藏药
CN102614269A (zh) * 2012-04-12 2012-08-01 久美彭措 一种治疗咽炎藏药的制备方法
CN102614269B (zh) * 2012-04-12 2013-07-31 久美彭措 一种治疗咽炎藏药的制备方法
CN102600261B (zh) * 2012-04-12 2013-08-07 久美彭措 一种治疗咽炎的藏药
CN103983702A (zh) * 2013-11-29 2014-08-13 甘肃奇正藏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藏药组合物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3983702B (zh) * 2013-11-29 2016-01-13 甘肃奇正藏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藏药组合物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3623065A (zh) * 2013-12-05 2014-03-12 淄博职业学院 一种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
CN103623065B (zh) * 2013-12-05 2015-06-03 淄博职业学院 一种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
CN111044422A (zh) * 2020-01-11 2020-04-21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中药复方的质量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7993B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5789B (zh) 藏药唐古特乌头及其制剂中生物碱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1274025A (zh) 一种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02590433A (zh) 一种肝畅制剂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1647993B (zh) 一种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及其制备和检测方法
CN1876039B (zh)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药物制剂的检测方法
CN102749401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二十五味肺病制剂的检测方法
CN104345111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制剂中多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CN101757099B (zh) 金茵利胆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03230517B (zh) 一种沙参麦冬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1513467A (zh) 皮肤病血毒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803180A (zh)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04815025A (zh) 一种桂枝茯苓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02151322A (zh) 一种治疗小儿感冒的中药组合物及制法和检测方法
CN100457159C (zh) 治疗慢性咽喉炎的泡腾片及质量控制方法
CN101653491A (zh) 一种桂枝茯苓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07884508B (zh) 银黄清肺胶囊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981852A (zh) 一种天麻醒脑制剂及其制法和质控方法
CN102670728A (zh) 一种连翘子软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13769023B (zh)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及其质量检测方法
CN102706978B (zh) 一种野菊花提取物及其指纹图谱检测方法
CN103616470A (zh) 一种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0518783C (zh) 藿香正气口腔崩解片的检测方法
CN1923264B (zh) 茵白肝炎胶囊
CN100370253C (zh) 千柏鼻炎固体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07737146B (zh) 竹节参片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