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6509A - 带辊弯板设备 - Google Patents

带辊弯板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6509A
CN101646509A CN200780052566A CN200780052566A CN101646509A CN 101646509 A CN101646509 A CN 101646509A CN 200780052566 A CN200780052566 A CN 200780052566A CN 200780052566 A CN200780052566 A CN 200780052566A CN 101646509 A CN101646509 A CN 1016465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pressure roll
equipment
plate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52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L·博尔德里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LDRINI SpA
Original Assignee
BOLDRINI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LDRINI SpA filed Critical BOLDRINI SpA
Publication of CN101646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65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00Bending sheet metal along straight lines, e.g. to form simple curves
    • B21D5/14Bending sheet metal along straight lines, e.g. to form simple curves by passing between rollers

Abstract

一种用于弯曲板的设备,包括承载两个辊(2、3)和压力辊(4)的支撑结构(5),这些辊彼此相配合,形成弯曲的喂入路径(P)用于弯曲板(L)。辊(2、3)可相对于压力辊(4)移动,从而改变喂入路径(P)的至少一个曲率值。该设备(1)进一步包含一对铰接运动机构(13),每一个作用于相应的辊(2、3)以沿多个轨迹移动所述辊,这些轨迹处于横向于辊(2、3)的旋转轴线(X1、X2)平面中。

Description

带辊弯板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制(calengding)设备。具体来说,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用于轧制板,更具体的,用于压制金属板。
背景技术
术语压制是指一种通过在不同材料的板上进行塑性变形使板达到预定弯曲的机械加工。可在加热状态或冷态下进行的该加工操作是将板喂入合适的弯曲机器,称为“轧机”,该机器将板本身绕轴线弯曲。
现有市场上最普遍的轧机设置有具有平行轴的三个辊,三个辊布置成使得通过辊间的板遵循一圆形轨迹,该轨迹的曲率半径可通过作用于辊间的相互位置来调整。辊由合适的支撑件或轧机的侧面壁(称为侧壁)承载,该侧壁被成形为牢固地接收用于导向、移动及支撑辊的元件。通常,这些导向是通过铣削操作在侧壁中形成用于辊导向元件的滑动座来获得。
具体来说,在第一类型三辊轧机中,三个辊中的第一个辊设置成绕一个固定轴线旋转,且另两个辊可平移靠近或远离第一个辊,以改变施加到板的路径的曲率半径。这通过在轧机的侧壁中设置合适的直线导向件来实现,在该导向件中辊支撑件滑动使得辊可沿预定的轨迹被导向。具体的,在每个侧壁中设置的导向件是直线的,并趋向位于第一个辊附近的一点,以便当可移动辊移近第一辊时使可移动辊相互靠近。
三辊轧机的第二种类型具有侧壁,侧壁设置有直线导向件,用于在相同方向上平移两个辊,而压力辊沿与所述的平移方向垂直的方向移近另两辊,与所述的两辊相配合确定板的弯曲喂入路径。另外,随着两辊的平移,施加到板的路径的几何形状发生变化,更详细来说,两平移辊中的一个越靠近第三辊,路径越变曲。
已知轧机的第三种类型包含第一对动力驱动传送辊,其绕固定轴线旋转,并且通过它们使板被强制向前移动。在相对于动力驱动辊的侧面相对位置,布置有另两个辊,该两辊可沿横向于板的喂入或向前方向的方向平移,其中板通过第一对辊喂入。在第一对辊间喂入板时,另两辊中的一个沿其平移方向移动以与板的正常喂入轨迹相干涉,从而迫使板面向平移辊的一部分发生变形并产生永久弯曲。两可平移辊的每一个使板在相应部分产生弯曲。
上述轧机有一些重要缺点。
第一种类型的轧机在弯曲板本身的中央部分的同时不能成功弯曲板的端部或头段,而弯曲头段必须在弯曲中央部分之后实现。另外,第一类型的轧机在两辊间没有使板张紧,而其实现拉板是由于板与辊之间随着板自身弯曲而产生的摩擦力。因此,由摩擦产生的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加到板的弯曲程度。
当加工薄板时,由辊传递到板使其变形的力相对小,这导致小摩擦力进而不利于压制过程中正确的拉板。
另外,为了辊的平移,侧壁需要进行昂贵的铣削操作,以获得辊导向元件的滑动座。
第二种类型的轧机也有要求在机器侧壁中进行昂贵的加工操作的缺点,从而通过铣削获得长座,以容纳辊平移的导向装置。与第一种类型的轧机相比,这些铣削操作更费力,具体是因为辊在平移期间的行进。
第三种类型的轧机制造起来更加昂贵,具体是由于存在四个而不是三个辊。实际上辊的花费是机器制造中影响最大的部分。
在如上所述的所有类型的轧机中,辊可沿预定的方向平移,即,沿由形成滑动座的铣削操作的取向确定的方向。由此所致,存在另一个缺点,即上述轧机具有有限的操作灵活性,因为它们只能用于辊能进行的移动所允许的少数几种操作。
发明内容
相应的,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提供一种能够避免以上提到的缺点的压制设备。
在该技术任务范围内,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度的操作灵活性的压制设备。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重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制设备,其能够具有高性能且减少设备本身的制造成本。
在随后的说明中更显见的前述和进一步目的将由一种压制设备基本上实现,该轧机设备具有如权利要求1和/或一个或更多从属于权利要求1的从属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所附图,通过非限定例子的方式给出根据本发明的压制设备的优选但不排它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处于第一操作构形的压制设备的概略侧视图;
图2示出了图1设备的第二操作构形;
图3概略地示出了所提到的设备沿图1中的线III-III截取的详图;
图4示出了所述设备沿图2中的线IV-IV截取的另一详图;
图5是该设备处于第三操作构形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实现板(优选由金属制成的板)的压制工艺的设备总体上用参考数字1标识。设备1用于压制金属板的机器中,板借助于例如辊道被朝向所述设备1喂入该机器中,以根据最终圆柱形或圆锥形被弯曲。
设备1包含第一辊2、优选的与第一辊2相同的第二辊3,和压力辊4,它们彼此配合形成弯曲的喂入通道“P”使得板“L”被弯曲。
辊2、3和压力辊4优选的为具有稍微凸面的圆形截面的圆柱体,布置成可围绕相应的旋转轴线“X1”、“X2”和“X3”旋转,所述轴线至少在使板“L”按圆柱形弯曲变形的加工操作中彼此平行。
压力辊4的旋转轴线“X3”是固定的,而两辊2、3可移动靠近和远离压力辊4,用以改变板“L”的喂入路径“P”的几何形状,更具体来说,改变该路径“P”的曲率值。
优选的,在所述辊2、3的移动过程中它们保持其旋转轴线“X1”、“X2”平行于压力辊4的旋转线轴“X3”,以产生板“L”的圆柱形弯曲。根据图1所示,由辊2、3和压力辊4的相对位置确定的路径“P”与两辊2、3相切,且基本为圆形的,凹面向上。
从图1所示位置推断根据本发明的设备1的操作原理,其中板“L”被限制在第一辊2和压力辊4之间,而第二辊3为板“L”限定轧制面,板“L”沿标识为“A”的喂入方向在拉动作用下被迫使弯曲。由第二辊3限定的轧制面与第一辊2和压力辊4公共切面“T”干涉,切面“T”表示在没有第二辊3干涉时板“L”将趋于保持的理论上的无变形路径,具体来说基本为直线的。
另外,施加到板“L”的弯曲量有这种性质,即要产生与期望的最终变形相对应的永久变形,该永久变形可能伴随有弹性变形成份,该弹性变形成份表现为构成板“L”的材料在压制工艺的最后发生的弹回。
优选的,仅压力辊4与相应未示出的驱动装置相连接,并适于移动所述压力辊以使板“L”喂入通过设备1。有利地,由于在由第一辊2和压力辊4施加的相互加压作用下板“L”被强制向前移动,因此板“L”相对于压力辊4不发生滑动且板“L”被正确喂入。
因此,板“L”的喂入有利的与所述板“L”的厚度和施加到板“L”的弯曲值无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设备1包含支撑结构5,其实现辊2、3和压力辊4的支撑和导向功能。具体来说,支撑结构5包含一对侧壁6,该对侧壁位于辊2、3和压力辊4的相对末端,从而在它们的末端支持它们。
如图3所示,每个侧壁6都具有座7,通过内插减摩元件压力辊4相应的端部可被插入座7,减摩元件优选的为第一可调轴承8,更加优选的为鼓形滚柱轴承。所述第一减摩元件安装在压力辊4的相应的圆柱端部9,端部9的径向尺寸小于压力辊4本身的中央部10的相应径向尺寸,中央部10设计与板“L”相接触。
在所述的中央部10和圆柱端部9之间,压力辊4具有圆台形状的连接部14。
依照所述压力辊4的旋转轴线“X3”的固定位置,所述的第一减摩元件被稳固的容纳在相应的座7中。
设备1进一步包含用于辊2、3的导向装置12,该导向装置与支撑结构5相连并作用于辊2、3和支撑结构5之间,以移动辊2、3靠近或离开压力辊4。
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例,导向装置12沿多个轨迹移动辊2、3,所述多个轨迹位于横向于辊2、3的旋转轴线“X1”、“X2”的平面中,并且更优选的,位于垂直于压力辊4的旋转轴线“X3”的平面中。因为辊2、3可沿在所述横向平面中的多个方向移动而不是仅仅沿着预定方向移动,这实现了重要的操作灵活性。这可以获得多个彼此不同的操作构形,这些操作构型基于要实施的预定压制工艺被适当确定,并且目的在于在金属板“L”的压制步骤中优化预定工序。
根据附图,导向装置12包含至少一个铰接运动机构13,以便在铰接运动机构操作过程中,沿多个属于所述横向平面的彼此不同的轨迹移动所述辊2、3,该铰接运动机构具有至少一个支撑部14,用于辊2、3中相应的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导向装置12包含两个铰接运动机构13,每个铰接运动机构都具有两个支撑部14,用于相应的辊2、3的相应轴向端部。在图1、2中,四个支撑部14中仅两个可见,因为另两个支撑部沿辊2、3的旋转轴线“X1”、“X2”对齐;同样,在图3、4中,四个支撑部14中仅两个可见。
更具体的,每个铰接运动机构13包含至少一个铰接四边形15,其作用于支撑结构5和相应的辊2、3之间。优选的,每个铰接运动机构13包含两个铰接四边形15,每个铰接四边形作用于支撑结构5和相应的辊2、3的轴向端部“Z”之间。每个铰接运动机构13的两个铰接四边形15,更优选的,所有四个铰接四边形15都具有相同结构,因而,为简单起见,在下文中将仅对其中之一具体是与第一辊2相关的那个进行说明。
铰接四边形15包含臂17,臂17形成第一辊2的所述支撑部14,并可沿属于所述横向平面的多个轨迹移动,以使第一辊2相对于压力辊4处于多个操作位置。因而,显见第一辊2在其两轴向端部“Z”与臂17联接,臂17形成第一辊2自身的相应支撑部14。
所述支撑部14在臂17和第一辊2的圆柱端部18之间实现旋转耦合,优选的通过内插第二可调轴承19,更优选的通过内插鼓形滚柱轴承。第一辊2的每个圆柱端部18与第一辊2的优选的圆柱形的中央部20通过圆台部21相连接。
臂17在其第一部17a处与支点22旋转接合,并进一步与线性执行器23相连接并可操作地联接,从而围绕所述支点22被操作。线性执行器23优选的为液压缸或,更上位的,为流体操作缸,并且更优选的为双杆缸。有利的,支点22是可移动支点。因此,臂17可按照旋转-平动运动进行运动,该旋转-平动运动通过合成绕所述支点22的旋转运动和支点22自身的平动运动所得到的。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和如附图所示,支点22沿调整路径“R”移动,具体是通过线性导向件24移动,该线性导向件24的主延伸方向与调整方向“R”相一致。线性导向件24包含与所述调整路径“R”对齐的螺杆24a,和用于与螺杆24a通过引导螺母-蜗杆螺纹耦合器(lead nut-worm screw coupling)相耦合的内螺纹滑动件24b。螺杆24a由一对支撑件24c通过第三轴承24d支持和保持在位,第三轴承24d优选的为可调和更优选的为鼓形滚柱轴承,其中至少一个轴承具有轴向约束的特性。滑动件24b在支撑件24c之间滑动,具体是沿螺杆24a的主延伸方向滑动。具体的,在螺杆24a通过相应驱动装置“M”,优选为电机而获得旋转之后,滑动件24b承受沿调整路径“R”的推力作用。引导螺母-蜗杆螺纹耦合器的特别构造也是有利的,这是由于在滑动件24b上的推力沿调整路径“R”导向,而不会导致螺杆24a相应的旋转,因而如果螺杆24a不被驱动,则滑动件24b不会移动而是以静止方式保持此前确定的位置。
因此,臂17每时每刻所呈现的取向直接受支点22的位置、滑动件24b的位置和线性执行器23所呈现的构形的影响。具体来说,线性执行器23可处于包括在停止状态、第一操作状态和第二操作状态之间的多个位置,其中在停止状态线性执行器23保持相应的第一辊2与压力辊4间隔开,在第一操作状态,线性执行器23保持第一辊2推到压力辊4上,从而在板“L”上产生夹紧作用,在第二操作状态,第一辊2与板“L”的理论无变形路径干涉,从而当所述板被夹紧在第二辊3和压力辊4之间时,使板“L”发生弯曲,沿着所述喂入路径“P”向前移动板。
在任何情况下这些构形受支点22的位置影响,支点22的移动引起相应的铰接四边形15不同的构形,而线性执行器23的构形相同。
线性执行器23在其第一端与臂17的第二部17b铰链连接,并进一步有利地在其第二端与设备1的支撑结构5通过固定轴线铰链“C”铰链连接。
另外,有利的,线性导向件24与支撑结构5牢固连接,例如通过焊接。
由于前述的连接,使根据本发明的设备1简单和造价低廉,因为不需要在侧壁6中通过铣销得到用于滑动导向件的座的昂贵加工操作。相反,线性执行器23的铰链连接及线性导向件24与支撑结构5的牢固连接是廉价连接结构,另外,均衡形式的铰接运动机构13使运动机构13自身不同部分所受的力形成最佳的再分配。这种均衡的特点是这样得到的,当滑动件24b的位置沿调整路径“R”固定时,由线性导向件24、臂17和线性执行器23之间相对接合而形成三角铰链拱形。
进一步的优点是与前面提到的耦合器的特别的几何形状有关。具体来说,根据图1所示,在第一辊2被臂17推向压力辊4的位置,与臂17相关联的线性执行器23布置成沿着通过第一辊2的旋转轴线“X1”和压力辊4的旋转轴“X3”的平面。这表明在图1的前视图中,处于这种位置的线性执行器23基本上与第一辊2和压力辊4的中心相对齐。这种对齐也包含第一辊2与板“L”之间以及板“L”与压力辊4之间相应的接触点,所述接触点与第一辊2和压力辊4的所述中心相对齐,以形成最佳条件从而在板“L”的端部、即末端获得正确的弯曲作用。在附图中示出的所述接触点与板“L”与辊2、3和/或压力辊4之间的接触线相对应。
线性执行器23在第一辊2上的最佳推动几何形状产生于线性执行器23与第一辊2和压力辊4的旋转轴线“X1”、“X3”之间的所述共面性,因为由线性执行器23实现的推动作用完全朝向辊2并从辊2朝向压力辊4,而没有力被传递到支点22,或在小的不对正的情况下,仅有很少量的力传递到支点22。由于线性导向件24即使在操作状态下仅承受小应力,因此这使得其尺寸可以被减小。
另外,优选的,在第一辊2被用于如图2所示使板“L”产生弯曲的位置,线性执行器23朝向第一辊2产生的推力相对于支点22的力臂比板“L”相应的反向阻力的力臂更大。在此步骤中,由于线性执行器23在其端部铰链连接,因此线性执行器23的推动作用沿着线性执行器23自身的方向,而由板“L”提供的阻力作用的方向从板“L”与第一辊2之间的接触点朝向第一辊2自身的旋转轴线“X1”。因此,设置在臂17上的铰链点的几何形状产生有利的杠杆效应,减少了线性执行器23的推力,同样减小了弯曲板“L”所必须的推动作用。
对于承载第二辊3的铰接运动机构13以上是镜象相同的。无论根据图1和2从左向右喂入还是相同的板“L”由右向左喂入,实际上设备1可以是没有区别的使用。这进一步允许在同一板“L”上实现不同的通过,从而例如逐渐赋予板“L”不同的弯曲强度。
在下文中将总结根据本发明的设备1用于执行圆柱形压制操作的操作原理。
从图1所示位置开始,板“L”被沿喂入方向“A”喂入设备1,直到板“L”的前端“L1”靠近第一辊2和压力辊4。更具体来说,板“L”的前端“L1”向前沿喂入方向“A”移动直到它超过通过第一辊2的旋转轴线“X1”和压力辊4的旋转轴线“X3”的平面“Y1”。这种超过优选的要有一定量,正如与板“L”厚度的两到三倍相对应的标记所示,以确保板“L”在第一辊2和压力辊4之间的可靠夹紧。
板“L”处于此位置的同时,提升第二辊3直到其接触板“L”并提升它,使板“L”至少在其包括在两辊2、3之间的一部分发生弯曲。同时,在由压力辊4所施加的拉动作用下,板“L”沿喂入方向“A”向前移动,压力辊4与未示出的所述相应的驱动装置连接。有利的,第一辊2和压力辊4施加的夹紧作用促进板“L”向前移动,同时避免板“L”与第一辊2和/或压力辊4之间危险的滑动。
为实现板“L”尾端部分“L2”的正确压制,辊2、3移动获得一构形,该构形基本上是开始所提供构形的镜像。更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辊2移动离开压力辊4,特别地其位于沿板“L”的喂入方向“A”相对于压力辊4更向前的位置,而第二辊3呈现最初由第一辊2所呈现的构形。特别的,第二辊3向压力辊4靠近以便与所述压力辊相配合以压紧板“L”,以这种方式压制操作可以继续。
在进行加工时,第一辊使得板“L”压紧在第二辊3和压力辊4之间的同时被弯曲,直到一极限,在该极限处,板“L”在其整个长度上承受压力辊4的作用,除如等于两倍或三倍板厚的标记所示的一部分之外,这样以保持板“L”正确夹紧在第二辊3和压力辊4之间。
板“L”的前端和尾端在压制操作的最后未被弯曲,该前端和尾端另一方面延伸非常小,它们可在板“L”的相对端部“L1”、“L2”相互焊接后被去除或加工。
为实现圆锥压制,辊2、3不被推向压力辊4以压紧板“L”,而是它们移近压力辊4并以这种方式倾斜,即相应的旋转轴线“X1”、“X2”相对于压力辊4的旋转轴线“X3”形成一个非零的角度。
如图5所示,在此构形中,压力辊4位于两辊2、3之间。通过适当倾斜两辊2、3的旋转轴线“X1”、“X2”,可以产生根据不同几何形状的圆锥压制操作。
在此构形中,由于在压力辊4的旋转轴线“X3”和两辊2、3每一个的旋转轴线“X1”、“X2”,与相应的接触点之间缺少对齐状态,因此允许板相对于辊2、3及压力辊4的表面滑动,该滑动对于圆锥压制是必须的,其中所述相应的接触点在板“L”与压力辊4之间以及在板“L”与两辊2、3中的每一个之间。
有利的,采用具有可调滚子类型的第二轴承19使得两辊2、3的旋转轴线“X1”、“X2”倾斜,而无需复杂的铰接系统来实现所述的倾斜,尽管有一些由于轴承19自身施加的结构限制。
进一步,优选的,每个臂17的第一部17a和相应的滑动件24b通过万向接头25相互铰链连接。该万向接头25使每个臂17的第一部17a与相应的滑动件24b之间的相对旋转既围绕与所述横向平面相垂直的第一轴线(已经结合支点22广泛说明),又围绕属于所述横向平面的第二轴线。围绕所述第二轴线的旋转使得横向平面改变其相对于竖直平面的倾斜角度,因而使臂17可以由于工作故障或在力的作用下变形而改变其相对于竖直平面的倾斜度。
未示出的控制盒操作线性执行器23和线性导向件24,线性执行器23和线性导向件24分别形成臂17的第一和第二执行元件。每个线性执行器23和线性导向24优选的以独立的方式控制,并与其它的线性执行器23和线性导向24相关联地操作,以达到预设的操作构形。
具体来说,与辊2、3中的每一个的两轴向端部“Z”相关的臂17以独立的方式可操作,通过控制盒被调整。这对于准备设备1用于圆锥压制操作是有利的,在圆锥压制操作中,辊2、3的旋转轴线“X1”、“X2”相对于压力辊4的旋转轴线“X3”倾斜,因此在圆锥压制操作中与每个辊2、3相关联的臂17彼此具有不同的高度。该构形通过以不同的方式操作与两辊2、3中的每一个相关联的两线性执行器23而获得。
进一步,优选的,每个臂17与确定了相应臂17的构形的相应线性导向件24相相关联,从而与同一辊2、3的相对臂17相配合,使辊2、3自身的旋转轴线“X1”、“X2”相对于压力辊4倾斜。如已示出的,由于采用实现一定程度宽度倾斜的第二轴承19,辊2、3的倾斜并不妨碍辊2、3的正常旋转。
在图1、2、5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看到的两个铰接四边形15以这种方式相互布置,即相应的线性执行器23彼此相对。这导致设备1的对称和紧凑结构。换句话来说,与第一辊2相关联的每个线性执行器23布置在一中间位置,该中间位置包括在相应的线性导向件24和第二辊3之间。根据所述的设备1的构形,用于移动辊2、3的线性执行器23基本上位于所述辊2、3之下的位置,在该位置辊2、3上的推动作用被最大化并且传递到线性导向件24的机械作用最小化。
另外,可认识到由于可以以独立的方式调整执行器元件(即线性执行器和线性导向件),并且由于能够沿位于所述横向平面的多个轨迹移动辊,因此根据不同曲率的圆柱压制操作和圆锥压制操作可以用相同的设备实现,这样就达到高的操作灵活性。
此外,有利的,这些圆柱和圆锥压制操作以最佳的方式实现,特别的,由于在弯曲板自身的中央区域的同时板的前后端部可被加工,因此用于板端部的附加弯曲过程被省略。

Claims (16)

1.一种压制设备,包括:
-支撑结构(5),和
-至少两个辊(2、3)和一个压力辊(4),所述辊(2、3)和压力辊(4)由所述支撑结构(5)承载,并且彼此相配合,形成曲线喂入路径(P)以使板(L)被弯曲,另外所述辊(2、3)相对于压力辊(4)能够移动以改变所述喂入路径(P)的至少一个曲率值;
-导向装置(12),与支撑结构(5)相连接并作用于所述辊(2、3),以移动所述辊(2、3)靠近和离开压力辊(4);
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12)包括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辊(2、3)至少其中之一的至少一个铰接运动机构(13),该铰接运动机构(13)具有用于相应的辊(2、3)的至少一个支撑部(14),所述支撑部(14)能够沿多个轨迹移动,以便相对于压力辊(4)沿多个方向移动所述辊(2、3),所述多个轨迹位于横向于相应的辊(2、3)的旋转轴线(X1、X2)的平面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12)能够根据包括在以下两个位置之间的多个位置移动:
-第一操作位置,在该第一操作位置所述导向装置将第一辊(2)的旋转轴线(X1)、压力辊(4)的旋转轴线(X3)以及在板(L)与所述第一辊(2)和压力辊(4)之间的相应的接触线布置在沿第一公共面(Y1)相互对齐的位置,同时保持板(L)被压在第一辊(2)和压力辊(4)之间,和
-第二操作位置,在该第二操作位置所述导向装置将第二辊(3)的旋转轴线(X2)、压力辊(4)的旋转轴线(X3)以及在板(L)与所述第二辊(3)和压力辊(4)之间的相应的接触线布置在沿第二公共面(Y2)相互对齐的位置,同时保持板(L)被压在第二辊(3)和压力辊(4)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4)能够绕可移动支点(22)旋转地移动,支撑部(14)绕所述可移动支点(22)的旋转和所述支点(22)位置的移动使得所述支撑部(14)遵循所述多个轨迹。
4.如前述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铰接运动机构(13)具有至少一个部分通过固定轴线铰链(C)连接到支撑结构(5)。
5.如权利要求3和4中任一个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点(22)能够沿直线的调整路径(R)移动。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铰接运动机构(13)包括形成所述支撑部(14)的至少一个臂(17),所述臂(17)在与支撑结构(5)相连的至少一对执行器元件(23、24)的作用下能够移动,所述臂(17)和该对执行器元件(23、24)形成铰接四边形(1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器元件(23,24)中的第一个执行器元件包括线性导向件(24),该线性导向件(24)固定于支撑结构(5)并具有滑动件(24b),滑动件(24b)可旋转地与所述臂(17)的第一部(17a)相连接,以沿固定的直线的平移方向引导所述第一部(17a)。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24b)通过万向接头连接到所述臂(17)。
9.如权利要求7或8中任一个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导向件(24)包括螺杆(24a),所述滑动件(24b)的螺纹部能够旋转地接合在该螺杆上,所述螺杆(24a)的旋转产生所述滑动件(24b)沿螺杆(24a)的主延伸方向的平移。
10.如权利要求7到9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器元件(23、24)中的第二个执行器元件是线性执行器(23),该线性执行器(23)作用于所述臂(17)的第二部(17b)与支撑结构(5)之间,以使臂(17)相对于第一执行器元件(24)绕铰链支点(22)旋转。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执行器(23)的第一端通过固定轴线铰链(C)紧固到所述支撑结构(5),所述线性执行器(23)的第二端铰链连接到所述臂(17)的所述第二部(17b)。
12.如权利要求2或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操作位置,线性执行器(23)沿所述第一公共面(Y1)布置。
13.如前面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包括用于所述第一辊(2)和第二辊(3)中每一个的一个所述铰接运动机构(13)。
14.如前面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铰接运动机构(13)包含两个铰接四边形(15),该两个铰接四边形(15)作用于相应的辊(2、3)的轴向相对端部(Z),且能够相互独立地操作,从而根据圆锥构造压制板(L)。
15.如权利要求6或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控制盒,该控制盒与所述铰接四边形(15)的执行器元件(23、24)可操作地互联锁,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辊(2、3)中的至少一个,其中在第一位置所述辊(2、3)产生朝向压力辊(4)的推力以发生作用于板(L)上的夹紧作用,在第二位置所述辊(2、3)移动离开压力辊(4)。
16.如权利要求7或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与第一辊(2)相关联的所述线性执行器(23)布置在一中间位置处,该中间位置包括在相应的线性导向件(24)和第二辊(3)之间。
CN200780052566A 2007-02-21 2007-02-21 带辊弯板设备 Pending CN1016465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IT2007/000121 WO2008102388A1 (en) 2007-02-21 2007-02-21 Apparatus for bending plates with roll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6509A true CN101646509A (zh) 2010-02-10

Family

ID=38229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52566A Pending CN101646509A (zh) 2007-02-21 2007-02-21 带辊弯板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089114A1 (zh)
EP (1) EP2148750A1 (zh)
CN (1) CN101646509A (zh)
WO (1) WO2008102388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9174A (zh) * 2010-09-06 2011-02-23 北方工业大学 基于机器视觉的柔性辊弯成形装置及校准方法
CN104338809A (zh) * 2013-08-01 2015-02-11 盾建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大直径钢板卷制支撑机构
CN106270039A (zh) * 2016-08-10 2017-01-04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双曲度板辊弯成形装置
CN107081356A (zh) * 2017-04-25 2017-08-22 盐城工学院 一种滚弯机及板类加工机
CN111331013A (zh) * 2020-03-04 2020-06-26 陶善琪 一种四辊数控卷板机
CN111940504A (zh) * 2020-08-10 2020-11-17 李方光 一种金属板材轧制成型工艺
CN113976690A (zh) * 2021-11-19 2022-01-28 安徽开乐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对称大角度锥形工件卷制成形的自由浮动托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79373B2 (en) * 2007-09-18 2011-12-20 The Proctor & Gamble Company Applicator with helical applicator surface
CN102632115B (zh) * 2011-02-11 2015-12-02 青岛德固特节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辊卷板机
CN102248035A (zh) * 2011-07-16 2011-11-23 长治钢铁(集团)锻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折叠式外托架装置
ITTO20120710A1 (it) * 2012-08-07 2014-02-08 Mauro Meliga Macchina curvatrice per la curvatura di profilati, lamiere e simili
CN104307940B (zh) * 2014-11-06 2017-02-08 南通市源泉智能仪表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卷板机下托料装置
EP3255510B1 (fr) 2016-06-10 2019-06-05 Nivarox-FAR S.A. Calandre et procede de calandrage de ressort de barillet d'horlogerie
US11219933B2 (en) 2017-11-10 2022-01-11 Promau S.R.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 and controlled advancement of a metal sheet in a bending machine for obtaining cylindrical or truncated cone structures
DE102018113966B3 (de) * 2018-06-12 2019-08-01 Haeusler Ag Duggingen Biegemaschine zum Biegen eines Blechs sowie Verfahren zur Änderung der Anordnung einer Walze einer Biegemaschine
CN113510199B (zh) * 2021-04-12 2022-12-27 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式钢结构加工用弯曲成型设备
CN114165800B (zh) * 2021-10-22 2024-01-23 南京旭合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不锈钢薄壁烟囱的制作方法
CN116274525B (zh) * 2023-03-22 2023-12-19 江苏宏威重工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辊轴直径可调式薄壁卷板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794890A (fr) * 1934-12-04 1936-02-27 Ernest Lisse Machine à rouler et cintrer les tôles
EP0204290B2 (de) * 1985-06-04 1993-09-15 Chr. Haeusler AG Zum Herstellen eines Konusmantels aus einer zugeschnittenen Blechplatte dienende Walzen- Blechrundmaschine
DE3615771A1 (de) * 1986-05-10 1987-11-12 Reinhardt Gmbh Maschbau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rundbiegen von blechen
IT1296576B1 (it) * 1997-11-27 1999-07-14 Promau Srl Apparecchiatura automatica per la curvatura di lamiere, con controllo selettivo digitale
JP2003211227A (ja) * 2001-11-14 2003-07-29 Isel Co Ltd ロール曲げ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9174A (zh) * 2010-09-06 2011-02-23 北方工业大学 基于机器视觉的柔性辊弯成形装置及校准方法
CN101979174B (zh) * 2010-09-06 2012-05-02 北方工业大学 基于机器视觉的柔性辊弯成形装置及校准方法
CN104338809A (zh) * 2013-08-01 2015-02-11 盾建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大直径钢板卷制支撑机构
CN106270039A (zh) * 2016-08-10 2017-01-04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双曲度板辊弯成形装置
CN106270039B (zh) * 2016-08-10 2018-08-17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双曲度板辊弯成形装置
CN107081356A (zh) * 2017-04-25 2017-08-22 盐城工学院 一种滚弯机及板类加工机
CN111331013A (zh) * 2020-03-04 2020-06-26 陶善琪 一种四辊数控卷板机
CN111940504A (zh) * 2020-08-10 2020-11-17 李方光 一种金属板材轧制成型工艺
CN113976690A (zh) * 2021-11-19 2022-01-28 安徽开乐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对称大角度锥形工件卷制成形的自由浮动托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089114A1 (en) 2010-04-15
WO2008102388A1 (en) 2008-08-28
EP2148750A1 (en) 2010-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6509A (zh) 带辊弯板设备
CN106917559B (zh) 塞拉门开闭装置和塞拉门设备
CN104037586B (zh) 压接站
US4744233A (en) Apparatus for bending rectangular tubes
EP235260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angle of a bend
CN105246614B (zh) 用于通过使线材段弯曲来生产夹钳的装置和方法
RU2665023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наматывания металлической полосы
US20130333434A1 (en) Wedge Driven Pipe Bending Machine
US5120177A (en) Apparatus for rounding and conveying onwards sheet-metal blanks for can bodies
US7686557B2 (en) Device for backing book blocks
US5895037A (en) Drive transmission for a pull sucker or forwarding sucker, in particular, for a device for correcting misaligned sheets
CN101203351A (zh) 焊接角度的控制装置与控制方法
US5556244A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backing book blocks
KR20140045306A (ko) 완벽한 연삭기 및 연삭 방법
US665518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shaping tubes
JPS63500711A (ja) 自己心出し振れ止
CN110356302A (zh) 头部支撑件
JP6901959B2 (ja) 矯正機のガイド装置
JP4427494B2 (ja) パイプ曲げ加工装置
US7415857B1 (en) Plate bending machines and methods
CN105758734A (zh) 一种带有焊缝的板材弯曲试验装置
US20070187885A1 (en) Book block transport system
CN203127739U (zh) 一种矫直前小规格钢管分料系统
CN106166891A (zh) 印版固定方法和用于执行的印刷机
JP4160571B2 (ja) 長尺材ガス圧接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