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0784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0784B
CN101630784B CN2009101399554A CN200910139955A CN101630784B CN 101630784 B CN101630784 B CN 101630784B CN 2009101399554 A CN2009101399554 A CN 2009101399554A CN 200910139955 A CN200910139955 A CN 200910139955A CN 101630784 B CN101630784 B CN 1016307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movable contact
specific
section
ins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99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30784A (zh
Inventor
三吉利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side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sid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siden Corp filed Critical Hoside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30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07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0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07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01R24/62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2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position or shape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7/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在绝缘体(3)中排列设置多个固定接触件(5),并且在该固定接触件(5)的后侧,以使悬臂梁状的可动接触件(8)的前端侧配置在前侧的方式排列设置有多个悬臂梁状的可动接触件(8),将上述固定接触件(5)中的至少一个特定固定接触件(5b)与上述可动接触件(8)中的至少一个特定可动接触件(8b)在前后接近的状态下排列成大致一列,在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接触部(11)的前方设置有向该接触部(11)左右某一侧位置偏离的前端部(15b),将特定可动接触的前端部以不与特定固定接触件之间发生干涉的方式钩挂在绝缘体上,从而通过可动接触件的前端部钩挂在绝缘体上,能实现接触位置的稳定化。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用于将键盘、鼠标、操纵杆、调制解调器、打印机以及外置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等外围设备与个人电脑连接起来的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连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USB连接用的USB连接器包括例如安装在个人电脑的印刷电路板上的连接器插口和安装在外围设备的连接电缆末端的连接器插头,且将连接器插头从前端(顶端)插入到连接器插口中来连接。
连接器插口具有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切及弯曲加工而形成的四边筒状的保护罩(shield case)和安装于保护罩内的板状的绝缘体,在绝缘体的下表面沿左右方向排列形成有4条接触件容置槽,将悬臂梁状的可动接触件的前端侧配置于接触件容置槽的前侧而在各接触件容置槽中分别安装1条可动接触件,在绝缘体上沿左右方向排列设置4条可动接触件。可动接触件由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切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的窄幅的端子(板簧)构成,在该可动接触件的前端侧,弯曲形成有使上表面为凹且下表面为凸的朝下的山形的接触部,接触部从绝缘体的下表面突出。
连接器插头具有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切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的四边筒状的保护罩和安装在保护罩内的板状的绝缘体,在绝缘体的上表面沿左右方向排列设置有4条固定接触件。固定接触件由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切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的窄幅的端子构成,该固定接触件的上表面从绝缘体的上表面露出,与绝缘体的上表面保持在大致同一平面内。
当连接器插头插入到连接器插口中时,连接器插头的保护罩嵌合到连接器插口的保护罩的内侧,连接器插头的绝缘体重叠于连接器插口的绝缘体的下侧。此时,设置于连接器插头中的4条固定接触件向上方推压并接触设置于连接器插口中的4条可动接触件的接触部,从而进行电连接。
在USB连接器的可动接触件(设置于连接器插口中的4条可动接触件)中,采用了如下的结构,即,当连接器插头未插入时,使比接触部更向前延伸的前端部在可动接触件恢复至自由位置之前钩挂在绝缘体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23215号公报。
为了使USB连接的传送速度高速化,在将USB连接器的接触件数目在以往的4条的基础上例如增加5条而增至9条的情况下,作为USB连接器需要为如下的连接器,即,确保下位兼容性,即能够使用至今为止的USB设备。
图1表示增加了接触件数目的USB连接器中的连接器插头的接触件的配置(示出本发明的课题)。在图1中,附图标记100为与接触件数目增加前的连接器插头中的板状的绝缘体相当的板状的绝缘体,附图标记101为与接触件数目增加前的连接器插头中的4条固定接触件相当的4条固定接触件,附图标记102是所增加的5条接触件,在此指悬臂梁状的可动接触件。
与接触件数目增加前的连接器插头中的4条固定接触件相同,固定接触件101由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切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的窄幅的端子构成,该固定接触件101的上表面从绝缘体100的上表面露出,与绝缘体100的上表面保持在大致同一平面内,在此状态下,4条固定接触件101沿左右方向排列设置于绝缘体100中。在5条接触件容置槽103中分别安装1条可动接触件102,并将可动接触件102的前端侧配置于接触件容置槽103的前侧,上述5条可动接触件102沿左右方向排列设置在绝缘体的固定接触件101的后侧,上述接触件容置槽103沿左右方向排列形成在绝缘体100的固定接触件101后侧的上表面上。可动接触件102由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切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的窄幅的端子(板簧)构成,在可动接触件102的前端侧弯曲形成有上表面凸且下表面凹的朝上的山形的接触部104,接触部104从绝缘体100的上表面突出。
在接触件数目已增加的USB连接器中,与接触件数目增加前的USB连接器相同,通过将连接器插头插入到连接器插口中,使连接器插头的保护罩嵌合到连接器插口的保护罩的内侧,且使连接器插头的绝缘体100重叠于连接器插口的绝缘体的下侧。此时,设置于连接器插头中的4条固定接触件101向上推压并接触设置于连接器插口中的4条可动接触件的接触部,然后,连接器插头中所增加的5条可动接触件102的接触部104被连接器插口中增加的5条固定接触件向下推压,并与连接器插口中增加的5条固定接触件接触,从而进行电连接。
在接触件数目已增加的USB连接器中的连接器插头的可动接触件中,内侧的3条可动接触件102被配置在4条固定接触件101相互之间的间隔的后侧,并且与任一固定接触件101都未在前后接近的状态下排列成大致一列。但是,外侧(左右两端)的2条可动接触件102配置在就绝缘体100横向宽度的关系而言位于外侧(左右两端)的2条固定接触件101的后侧,而且与外侧的2条固定接触件101在前后接近的状态下排列成大致一列。
在此情况下,如接触件数目增加前的USB连接器的可动接触件那样,在连接器插头未插入时,若使接触部104的更向前延伸的前端部钩挂在绝缘体100上,则外侧的2条可动接触件102与外侧的2条固定接触件101之间会发生干涉,如图1所示,不能使所有可动接触件的前端部都钩挂在绝缘体上。因此,可动接触件102处于初始状态(连接器插头未插入时,即连接器未嵌合时)下的接触部104的高度变得不稳定,这样当连接器插头插入时,即连接器嵌合时,无法获得稳定的接触压力。另外,在连接器插头未插入时,无法对可动接触件102施加预载(preload)(初始载荷),因而与前端部被钩挂在绝缘体上的可动接触件相比,需要使初始状态下的接触部104的高度变高(在相同高度下,即在相同弯曲量下无法获得相同的接触压力而是获得小的压力),这样存在当连接器插头插入时容易使可动接触件102产生压曲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在绝缘体上排列设置多个固定接触件,并且在该固定接触件的后侧,以悬臂梁状的可动接触件的前端侧配置于前侧的方式排列设置多个悬臂梁状的可动接触件,即使上述固定接触件中的至少一个特定固定接触件与上述可动接触件中的至少一个特定可动接触件在前后接近的状态下排列成大致一列,也应能够使所有可动接触件的前端部钩挂在绝缘体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绝缘体中排列设置多个固定接触件,并且在该固定接触件的后侧,以使悬臂梁状的可动接触件的前端侧为前侧的方式排列设置多个悬臂梁状的可动接触件,上述固定接触件中的至少一个特定固定接触件与上述可动接触件中的至少一个特定可动接触件在前后接近的状态下排列成大致一列,该特定可动接触件在接触部的前方设置有向该接触部的左右某一侧位置发生偏离的前端部。
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上述特定可动接触件的前端部经由从该特定可动接触件的接触部向着朝向左右某一侧的倾斜下方延伸的连设部,位于上述特定固定接触件的下侧,且处在从该特定固定接触件向左右某一侧偏离的位置,上述特定可动接触件的前端部在该特定可动接触件恢复至自由位置之前钩挂在设置于上述绝缘体的接触件钩挂部上。
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上述特定固定接触件的后端部向着与上述特定可动接触件的连设部左右相反的倾斜下方延伸。
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在上述特定固定接触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去角部,该去角部的去角区域位于上述特定可动接触件的接触部的前侧。
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也可以设置有4条上述固定接触件和5条上述可动接触件,由此构成USB连接器,即增加接触件数目的USB连接器中的连接器插头。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在绝缘体上排列设置多个固定接触件,并且在该固定接触件的后侧,以悬臂梁状的可动接触件的前端侧配置于前侧的方式排列设置多个悬臂梁状的可动接触件,即使上述固定接触件中的至少一个特定固定接触件与上述可动接触件中的至少一个特定可动接触件在前后接近的状态下排列成大致一列,由于该特定可动接触件在接触部的前方设置有从该接触部向左右某一侧位置偏离的前端部,因此,能够不使特定可动接触件的前端部与特定固定接触件之间产生干涉,而钩挂在绝缘体上,且能够将所有可动接触件的前端部钩挂在绝缘体上。因此,在可动接触件处于初始状态下的接触部的高度变得稳定,从而能够获得稳定的接触压力。另外,因为能够对可动接触件施加预载,所以能够起到如下的显著效果,即,与未使前端部钩挂在绝缘体上的可动接触件相比,能够将初始状态下的接触部的高度抑制得低,从而难以在可动接触件上发生压曲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接触件数目已增加的USB连接器中的连接器插头的接触件配置的图(表示本发明的课题的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已增加接触件数目的USB连接器中的连接器插头)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接触件配置的俯视图。
图4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通常固定接触部的剖视图;图4B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定固定接触部的剖视图。
图5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通常可动接触部的剖视图;图5B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定可动接触部的剖视图。
图6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通常固定接触件的外观的立体图;图6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定固定接触件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7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通常可动接触件的前端部形状的立体图;图7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通常可动接触件的前端部形状的主视图;图7C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定可动接触件的前端部形状的立体图,图7D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定可动接触件的前端部形状的主视图。
图8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通常可动接触件的钩挂结构的俯视图;图8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定可动接触件的钩挂结构的俯视图。
图9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定可动接触件的前端部形状的第一变形例的立体图;图9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定可动接触件的前端部形状的第一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10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定可动接触件的前端部形状的第二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0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定可动接触件的前端部形状的第二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11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定可动接触件的前端部形状的第三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1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定可动接触件的前端部形状的第三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12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定可动接触件的前端部形状的第四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2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定可动接触件的前端部形状的第四变形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保持与接触件数目增加前的USB连接器之间的兼容性并增加了接触件数目的USB连接器,即从前端(顶端)插入到连接器插口中而进行连接的连接器插头来说明本发明。
在图2至图5B中,连接器插头1具有:四边筒状的保护罩2,其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切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相当于接触件数目增加前的连接器插头中的四边筒状的保护罩;板状的绝缘体3,其安装在保护罩2内,相当于接触件数目增加前的连接器插头中的板状的绝缘体。在保护罩2的顶板部与绝缘体3的上表面之间设置空间4,该空间4向连接器插头1的前方开口。
在绝缘体3的上表面前部沿左右方向排列设置有4条固定接触件5,相当于接触件数目增加前的连接器插头中的4条固定接触件。固定接触件5由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切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的窄幅的端子构成,例如通过嵌件成型而与绝缘体3形成为一体,上述固定接触件5的上表面从绝缘体3的上表面露出,并与绝缘体3的上表面保持在大致同一平面内,在绝缘体3的上表面前部沿左右方向排列形成4个沿前后方向呈细长状的矩形的接触部(固定触点)。固定接触件5的前端部在绝缘体3中向下方延伸,然后进一步向前方延伸至绝缘体3的前端。固定接触件5的后端部在绝缘体3中向下方延伸,然后进一步向后方延伸,并从绝缘体3的后端部向后方突出,且以突出部形成外部连接端子6。
在绝缘体3的上表面上的固定接触件5的后侧,沿左右方向排列形成有5条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槽深越靠近前侧则越深的窄幅的接触件容置槽7,以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悬臂梁状的可动接触件8的前端侧位于前侧的方式,在各接触件容置槽7中分别安装1条上述可动接触件8,5条可动接触件8在绝缘体3的固定接触件5的后侧沿左右方向排列设置。可动接触件8由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切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的窄幅的端子(板弹簧)构成,基部(后部)固定在接触件容置槽7的后部。可动接触件8从基部向上方延伸,然后进一步向后方延伸,并从绝缘体3的后端部向后方突出,且由突出部形成外部连接端子9。可动接触件8从基部向着前斜上方延伸,由此,形成可沿上下方向挠曲变形的弹簧部10。可动接触件8在弹簧部10的前端部弯曲形成有能够沿上下方向变位的接触部(可动触点)11,上述接触部11形成为上表面呈凸状且下表面呈凹状的朝上的山形,接触部11从接触件容置槽7的前端部向绝缘体3的上表面突出。
与接触件数目增加前的USB连接器相同,通过将连接器插头1插入到连接器插口中,使连接器插头1的保护罩2嵌合于连接器插口的保护罩的内侧,将连接器插口的绝缘体插入到连接器插头1的空间4中,使连接器插头1的绝缘体3重合于连接器插口的绝缘体的下侧。此时,设置于连接器插头1中的4条固定接触件5向上推压并接触设置于连接器插口中的4条可动接触件的接触部,然后,连接器插头1中所增加的5条可动接触件8的接触部11被连接器插口中所增加的5条固定接触件向下推压(被压入接触件容置槽7中),并与连接器插口中所增加的5条固定接触件接触,从而进行电连接。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连接器插头1的可动接触件8中,内侧的3条接触件容置槽7和可动接触件8配置在4条固定接触件5相互之间的间隔的后侧,与任一固定接触件5在前后接近的状态下都没有排列成大致一列。但是,外侧(左右两端)的2条接触件容置槽7和可动接触件8配置在就与绝缘体3的横向宽度的关系而言位于外侧(左右两端)的2条固定接触件5的后侧,与外侧的2条固定接触件5在前后接近的状态下排列成大致一列。
连接器插头1在绝缘体3中排列设置有多条固定接触件5(本实施方式中为4条),并且在绝缘体3的固定接触件5的后侧排列设置有多条接触件容置槽7(本实施方式中为5条),以悬臂梁状的可动接触件8的前端部位于前侧的方式,在各接触件容置槽7中分别安装1条悬臂梁状的可动接触件8,以悬臂梁状的可动接触件8的前端部为前侧的方式,在绝缘体3的固定接触件5的后侧排列设置多条悬臂梁状的可动接触件8(本实施方式中为5条),在固定接触件5与接触件容置槽7以及可动接触件8中,包括在前后接近的状态下没有排列成大致一列的至少一个固定接触件5a(本实施方式中为内侧的2条固定接触件5)与至少一个接触件容置槽7a及可动接触件8a(本实施方式中为内侧的3条接触件容置槽7及可动接触件8),以及在前后接近的状态下排列成大致一列的至少一个特定固定接触件5b(本实施方式中为外侧的2条固定接触件5)与至少一个特定接触件容置槽7b及特定可动接触件8b(本实施方式中为外侧的2条接触件容置槽7及可动接触件8)。
在以下的说明中,相对于在前后接近的状态下排列成大致一列的特定固定接触件5b与特定接触件容置槽7b及特定可动接触件8b而言,将在前后接近的状态下未排列成大致一列的固定接触件5a与接触件容置槽7a及可动接触件8a分别称为“通常固定接触件5a”、“通常接触件容置槽7a”以及“通常可动接触件8a”,且将通常固定接触件5a与特定固定接触件5b统称为“固定接触件5”,将通常接触件容置槽7a与特定接触件容置槽7b统称为“接触件容置槽7”,而且将通常可动接触件8a与特定可动接触件8b统称为“可动接触件8”。
并且,所有的可动接触件5的前端部(顶端部)都钩挂在绝缘体3上,接着,参照图4A至图8B对钩挂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4A、图5A、图6A、图7A、图7B以及图8A,对通常可动接触件8a的钩挂结构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通常接触件容置槽7a以及通常可动接触件8a配置在多条固定接触件5相互之间的间隔的后侧,即使通常可动接触件8a不向接触部11的左右任一侧发生位置偏离而向前方延伸至接触部11的前侧,也不会与任一个固定接触件5发生干涉,因此,如图5A以及图8A所示,对于通常接触件容置槽7a,使位于该通常接触件容置槽7a前端的槽壁面下部,在与通常可动接触件8a的接触部11的中心线CL1大致同轴的轴线上,进一步向前方掘进,在固定接触件5的后端部相互之间的间隔中,设置有配置于固定接触件5的下侧的带顶的接触件前端部容置槽12a。
如图5A、图7A、图7B以及图8A所示,对于通常可动接触件8a,向着其接触部11的前方进一步延伸,形成剖面L形,在接触部11的前方设置有连设部13a,该连设部13a不向接触部11的左右任一侧发生位置偏离,在通常接触件容置槽7a中,向下方延伸到接触件前端部容置槽12a的后侧;还设置有前端部15a,该前端部15a经过连设部13a,不向接触部11的左右任一侧发生位置偏移,在接触件前端部容置槽12a中,沿着接触件前端部容置槽12a的顶面向前方延伸,上述前端部15a从由上述顶面形成的设置于绝缘体3的接触件钩挂部14a的下侧与该接触件钩挂部14a相对。
通常可动接触件8a的前端部15a在与中心线CL1大致同一轴上,不与任一个固定接触件5发生干涉,在连接器插头1未插入时,在通常可动接触件8a因弹簧部10的弹性而恢复到自由位置之前,从设置于绝缘体3的接触件钩挂部14a的下侧钩挂在接触件钩挂部14a上,从而对通常可动接触件8a施加预载。
如图5A所示,通常接触件容置槽7a及其接触件前端部容置槽12a在通常可动接触件8a的前端部15a的下侧贯通绝缘体3的下表面,从而在连接器插头1插入时,通常可动接触件8a的接触部11被压入到通常接触件容置槽7a中时,通常可动接触件8a的前端部15a不与绝缘体3发生干涉。
通常固定接触件5a配置在通常接触件容置槽7a以及通常可动接触件8a的相互之间的前侧,通常固定接触件5a的后端部配置在通常接触件容置槽7a的接触件前端部容置槽12a、由上述接触件前端部容置槽12a的顶面形成的设置在绝缘体3上的接触件钩挂部14a以及由通常可动接触件8a的前端部15a构成的使通常可动接触件8a钩挂在绝缘体3上的钩挂部的相互之间,即使通常固定接触件5a不向通常固定接触件5a的左右任一侧发生位置偏移而从后端部在绝缘体3中向下方延伸,也不会与任何通常可动接触件8a的钩挂绝缘体3的钩挂部发生干涉,因此,如图4A、图6A以及图8A所示,在通常固定接触件5a设置有弯曲部16a,上述弯曲部16a不向通常固定接触件5a的左右任一侧发生位置偏移,即以通常固定接触件5a的中心线CL2为中心而从后端部在绝缘体3内向下方延伸。
接下来,参照图4B、图5B、图6B、图7C、图7D以及图8B,对特定可动接触件8a的钩挂结构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特定接触件容置槽7b和特定可动接触件8b配置在特定固定接触件5b的后侧,具体而言,关于特定接触件容置槽7b和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左右位置,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接触部11的位于中心线CL3外侧的外侧一半部分向着特定固定接触件5b的外侧发生偏离,但其内侧一半部分与特定固定接触件5b重合,若特定可动接触件8b不向接触部11的外侧发生位置偏离,即在与中心线CL3大致相同的轴线上向前方延伸,则中心线CL3的内侧一半部分会与特定固定接触件5b发生干涉,因此,如图5B以及图8B所示,关于特定接触件容置槽7b,使位于上述特定接触件容置槽7b的前端的槽壁面下部在中心线CL3的外侧一半部分(若是左端的特定接触件容置槽7b则指左侧一半部分,若是右端的特定接触件容置槽7b则指右侧一半部分),即在从中心线CL3向外侧偏离的位置,进一步向前方堀进,在特定固定接触件5b的后端部外侧设置有配置在特定固定接触件5b的下侧的带顶的接触件前端部容置槽12b。
如图5B,图7C、图7D以及图8B所示,关于特定可动接触件8b,从其接触部11向前方延伸,形成剖面L形,在接触部11的前方设置有连设部13b,该连设部13b在特定接触件容置槽7b内沿着倾斜向下的方向(若是左端的特定可动接触件8b则指左下方倾斜,若是右端的特定可动接触件8b侧指右下方倾斜)延伸到接触件前端部容置槽12b的后侧,并且,设置有前端部15b,该前端部15b经过连设部13b,在接触件前端部容置槽12b内沿着接触件前端部容置槽12b的顶面向前方延伸,前端部15b从由上述顶面形成的设置于绝缘体3上的接触件钩挂部14b的下侧与该接触件钩挂部14b相对。
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前端部15b位于从接触部11向外侧偏离的位置上,在从中心线CL3向外侧偏离的位置上,不会与特定固定接触件5b发生干涉,在连接器插头1未插入时,在特定可动接触件8b因弹簧部10的弹性恢复至自由位置之前,从设置于绝缘体3的接触件钩挂部14b的下侧钩挂在该接触件钩挂部14b上,对特定可动接触件8b施加预载。
如图5B所示,特定接触件容置槽7b及其接触件前端部容置槽12b在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前端部15b的下侧,在绝缘体3的下表面贯通,从而在连接器插头1插入时,将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接触部11按压入特定接触件容置槽7b中时,使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前端部15b不与绝缘体3发生干涉。
特定固定接触件5b配置在特定接触件容置槽7b以及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前侧,具体而言,关于特定固定接触件5b的左右位置,特定固定接触件5b的中心线CL4的大致内侧一半部分向特定接触件容置槽7b以及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内侧偏离,但大致外侧一半部分与特定接触件容置槽7b以及特定可动接触件8b重合,并且,在特定固定接触件5b的后端部外侧,接近地设置有特定接触件容置槽7b的接触件前端部容置槽12b、由接触件前端部容置槽12b的顶面形成的设置于绝缘体3上的接触件钩挂部14b以及由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前端部15b构成的使特定可动接触件8b钩挂在绝缘体3上的钩挂部,若特定固定接触件5b不偏向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内侧,即以中心线CL4为中心从后端部在绝缘体3内向下方延伸,则特定固定接触件5b与使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钩挂绝缘体3的钩挂部发生干涉,因此,如图4B,图6B以及图8B所示,在特定固定接触件5b设置有弯曲部16b,上述弯曲部16b从后端部在绝缘体3内向斜向下方(若是左端的特定固定接触件5b则指右下方倾斜,若是右端的特定可动接触件5b则指左下方倾斜)延伸,使得越靠近下侧则越远离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钩挂绝缘体3的钩挂部。也就是说,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连设部13b与特定固定接触件5b的弯曲部16b分别沿着倾斜向内外(左右)相反方向,向斜下方延伸。
在特定固定接触件5b的后端部,设置有将位于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接触部11的前侧的角部倾斜地去除而形成的去角部17,使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钩挂绝缘体3的钩挂部的一部分进入且位于去角部17的去角区域。
在以上的结构中,通常可动接触件8a的前端部15a以及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前端部15b,即所有可动接触件8b的比接触部11靠前的前端部都不会与任何固定接触件5发生干涉,在连接器插头1未插入时,在可动接触件8因弹簧部10的弹性恢复至自由位置之前,从设置于绝缘体3的接触件钩挂部14a、14b的下侧钩挂在设置于绝缘体3的接触件钩挂部14a、14b上,向可动接触件8施加预载。
如上可知,连接器插头1在绝缘体3中排列设置多个固定接触件5,并且,在该固定接触件5的后侧排列设置多个悬臂梁状的可动接触件8并使悬臂梁状的可动接触件8的前端侧位于前侧,上述固定接触件5中的至少一个特定固定接触件5b与上述可动接触件8中的至少一个特定可动接触件8b在前后接近的状态下排列成大致一列,在该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接触部11的前端设置有从该接触部11向左右某一侧偏离的前端部15b,因此,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前端部15b能够不与特定固定接触件5b之间发生干涉而钩挂在绝缘体3上,并能够使所有可动接触件8的前端部钩挂在绝缘体3上。因此,能够使可动接触件8处于初始状态下的接触部11的高度变得稳定,从而获得稳定的接触压力。另外,因为能够对可动接触件8施加预载,所以与未使前端钩挂在绝缘体上的可动接触件相比,能够将初始状态下的接触部11的高度抑制得低,使可动接触件8难以发生压曲。
上述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前端部15b经由向着朝向该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接触部11左右某一侧的倾斜下方延伸的连设部13b,在上述特定固定接触件5b的下侧且位于从该特定固定接触件5b向左右某一侧偏离的位置,在该特定可动接触件8b恢复至自由位置之前钩挂在设置于上述绝缘体3的接触件钩挂部14b上,因而能够使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前端部15b合理地避免与特定固定接触件5b之间发生干涉而以稳定的状态钩挂在绝缘体3上。
上述特定固定接触件5b的后端部向着与上述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连设部13b左右相反的倾斜下方延伸,因此,能够合理地避免对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前端部15b产生干涉,从而不会妨碍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前端部15b钩挂在绝缘体3上。
在上述特定固定接触件5b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去角部1a,该去角部17的去角区域位于上述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接触部11的前侧,因此,能够抑制该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前端部15b相对于该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接触部11的偏离量,并且能够增大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前端部15b与绝缘体3的钩挂面积。
并且,将上述固定接触件5设置为4条且将上述可动接触件8设置为5条,由此构成USB连接器即增加了接触件数目的USB连接器中的连接器插头1,因而能够实现USB连接器的触点位置的稳定化,并且实现USB连接时传送速度的高速化。
图9A至图12B表示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前端部形状的变形例。对于图9A、图9B所示的第一变形例,在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接触部11的前方设置有按向下方、横向的顺序延伸为主视观察呈L形的连设部13c,并且由该连设部13c的经由向下方延伸的部分而向横向延伸的部分(前端部)形成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前端部15c,该前端部15c处在从接触部11向外侧偏离且从中心线CL3向外侧偏离的位置上,从设置于绝缘体3的接触件钩挂部的下侧钩挂设置于绝缘体3的接触件钩挂部。
对于如图10A、图10B所示的第二变形例,在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接触部11的更前方设置有按向下方、横向的顺序延伸为主视观察呈L形的连设部13d,并且使连设部13d的向下方延伸的部分从中途弯曲为圆弧状,且在接触部11的下侧向后方延伸,由该连设部13d的经由向后方延伸的部分而向横向延伸的部分(前端部)形成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前端部15d,该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前端部15d在从接触部11向外侧偏离且在从中心线CL3向外侧偏离的位置,从设置于绝缘体3的接触件钩挂部的下侧钩挂设置于绝缘体3的接触件钩挂部。
对于图11A、图11B所示的第三变形例,在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接触部11的前方设置有按向下方、横向的顺序延伸为主视观察呈L形的连设部13e,并且使连设部13e的向横向延伸的部分弯曲为直角且向前方延伸,由该连设部13e的经由向下方延伸的部分而向前方延伸的部分(前端部)形成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前端部15e,该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前端部15e在从偏离接触部11向外侧偏离且从中心线CL3向外侧偏离的位置,从下侧钩挂设置于绝缘体3的接触件钩挂部。
对于图12A、图12B所示的第四变形例,在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接触部11的前方设置有按向下方、横向、下方的顺序延伸为主视观察呈曲轴形的连设部13f,并且将连设部13f的经由向横向延伸的部分而向下方延伸的部分弯曲为直角然后向前方延伸,由该连设部13f的经由向横向延伸的部分而向前方延伸的部分(前端部)形成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前端部15f,该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前端部15f在从接触部11向外侧偏离且从中心线CL3向外侧偏离的位置,从下侧钩挂设置于绝缘体3的接触件钩挂部。
关于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前端部形状,相对于在图9A至图12B所示的第一至第四变形例中使连设部13c、13d、13e、13f向接触部11的下方延伸的形状,在图7C、图7D所示的本例子中使连设部13b向着朝向接触部11的左右某一侧的倾斜下方延伸,因此,在使特定固定接触件5b的后端部经由朝向与连设部13b左右相反的倾斜下方延伸的弯曲部16b向后方延伸,从而形成外部连接端子6的情况下,能够使弯曲部16b的倾斜角度(相对于特定可动接触件8b钩挂绝缘体3的钩挂部的避让角)小于图9A至图12B所示的第一至第四变形例中的连设部13c、13d、13e、13f时的弯曲部16b的倾斜角度,这样易于避免弯曲部16b与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前端部15b之间的干涉。
相对于在图9A、图9B以及图11A、图11B所示的第一以及第三变形例中以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薄侧端面钩挂设置于绝缘体3的接触件钩挂部而言,在图7C、图7D所示的本例子中是以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主面钩挂设置于绝缘体3的接触件钩挂部,因此,不会使设置于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体3的接触件钩挂部产生凹陷,或因凹部而产生钩挂的问题(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动作不良),从而能够使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前端部15b稳定地钩挂在设置于绝缘体3的接触件钩挂部上。
相对于在图10A、图10B以及图11A、图11B所示的第二以及第三变形例中使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前端部形状成形时需要多次弯曲工序而言,在图7C、图7D所示的本例子中,弯曲工序的工序数少于图10A、图10B以及图11A、图11B所示的第二以及第三变形例的弯曲工序的工序数,从而可动接触件8的生产率高。
关于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冲切形状,相对于在图9A至图12B所示的第一至第四变形例中连设部13c、13d、13e、13f具有与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延伸方向成直角而延伸的部分而言,在图7C、图7D所示本例子中,连设部13b以及前端部15b大致沿着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延伸方向延伸,而不具有与延伸方向成直角而延伸的部分,这样与图9A至图12B所示的第一至第四变形例相比,能够提高可动接触件8的板材下料成品率。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将接触件数目从以往的4条增加5条而增至9本的USB连接器的连接器插头1来说明了本发明的连接器的优选的一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在不超出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

Claims (7)

1.一种连接器,在绝缘体(3)中排列设置多个固定接触件(5),并且在该固定接触件(5)的后侧,以使悬臂梁状的可动接触件(8)的前端侧为前侧的方式排列设置多个悬臂梁状的可动接触件(8),上述固定接触件(5)中的至少一个特定固定接触件(5b)与上述可动接触件(8)中的至少一个特定可动接触件(8b)在前后接近的状态下排列成大致一列,该特定可动接触件(8b)在接触部(11)的前方设置有向该接触部(11)的左右某一侧位置发生偏离的前端部(15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上述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前端部(15b)经由从该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接触部(11)向着朝向左右某一侧的倾斜下方延伸的连设部(13b),位于上述特定固定接触件(5b)的下侧,且处在从该特定固定接触件(5b)向左右某一侧偏离的位置,上述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前端部(15b)在该特定可动接触件(8b)恢复至自由位置之前钩挂在设置于上述绝缘体(3)的接触件钩挂部(14b)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上述特定固定接触件(5b)的后端部向着与上述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连设部(13b)左右相反的倾斜下方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上述特定固定接触件(5b)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去角部(17),该去角部(17)的去角区域位于上述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接触部(11)的前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上述特定固定接触件(5b)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去角部(17),该去角部(17)的去角区域位于上述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接触部(11)的前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上述特定固定接触件(5b)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去角部(17),该去角部(17)的去角区域位于上述特定可动接触件(8b)的接触部(11)的前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上述固定接触件(5)设置有4条,上述可动接触件(8)设置有5条,由此构成USB连接器。
CN2009101399554A 2008-07-18 2009-07-17 连接器 Active CN1016307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87129A JP4977659B2 (ja) 2008-07-18 2008-07-18 コネクタ
JP2008-187129 2008-07-18
JP2008187129 2008-07-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0784A CN101630784A (zh) 2010-01-20
CN101630784B true CN101630784B (zh) 2013-01-09

Family

ID=41066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99554A Active CN101630784B (zh) 2008-07-18 2009-07-17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7967641B2 (zh)
EP (1) EP2146398B1 (zh)
JP (1) JP4977659B2 (zh)
KR (1) KR101215217B1 (zh)
CN (1) CN101630784B (zh)
AT (1) ATE507597T1 (zh)
DE (1) DE602009001151D1 (zh)
DK (1) DK2146398T3 (zh)
ES (1) ES2364738T3 (zh)
TW (1) TWI4246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77659B2 (ja) * 2008-07-18 2012-07-18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647675B2 (ja) * 2008-07-22 2011-03-09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2025053B (zh) * 2009-09-15 2014-06-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TWM398226U (en) * 2010-08-24 2011-02-11 Power Quotient Int Co Ltd USB connector
KR20120101909A (ko) * 2011-03-07 2012-09-17 타이코에이엠피(유) 휴대 단말기용 접속 플러그
CN202121180U (zh) * 2011-04-29 2012-01-18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US8545276B2 (en) * 2011-11-03 2013-10-01 Fereidoun A. Farahani Multi-pin breakaway connector with fixed and retractable pins
TWI455420B (zh) * 2012-01-10 2014-10-01 Taiwin Electronics Co Ltd 電連接器插座及其偵測方法
JP5943823B2 (ja) 2012-12-06 2016-07-0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10404140B (zh) 2013-01-29 2022-09-30 赛诺菲-安万特德国有限公司 电子模块和药物输送装置
CN203242790U (zh) * 2013-03-19 2013-10-16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
US10460151B2 (en) * 2013-09-17 2019-10-29 Cloudspotter Technologies, Inc. Private photo sharing system, method and network
CN204205097U (zh) * 2014-11-11 2015-03-11 东莞讯滔电子有限公司 Usb插头
JP6585475B2 (ja) * 2015-11-16 2019-10-02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チェックアウト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6401A (en) * 1997-10-27 2000-07-11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Terminal having low insertion force
US6280251B1 (en) * 1999-01-27 2001-08-28 Mitsumi Newtec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283774B1 (en) * 1999-06-23 2001-09-04 Hirose Electric Co., Ltd. Hot-line plug terminal
CN1391316A (zh) * 2001-06-08 2003-01-15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触点及装有该触点的电连接器
US7335036B1 (en) * 2006-11-03 2008-02-26 Tai Twun Enterprise Co., Ltd. Memory card read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75765A (en) * 1964-01-10 1966-09-27 Amp Inc Electrical connecting and switch device
US3474380A (en) * 1968-02-19 1969-10-21 Edwin A Miller Electrical connectors
JP3233843B2 (ja) * 1995-11-09 2001-12-04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コンタクト
JP4157760B2 (ja) * 2002-12-13 2008-10-01 任天堂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用コネクタ
TWI282645B (en) * 2004-04-16 2007-06-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tact
TWM310488U (en) * 2006-08-08 2007-04-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534143B1 (en) * 2007-11-16 2009-05-19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wire termination arrangement
US7578675B2 (en) * 2007-12-12 2009-08-25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tact used i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336609U (en) * 2008-03-11 2008-07-11 Taiwin Electronics Co Ltd 2-in-1 electric connector socket capable of actuating power-on of computer
JP3150384U (ja) * 2008-04-09 2009-05-07 鴻海精密工業股▲ふん▼有限公司 電気コネクタ
JP4977659B2 (ja) * 2008-07-18 2012-07-18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647675B2 (ja) * 2008-07-22 2011-03-09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6401A (en) * 1997-10-27 2000-07-11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Terminal having low insertion force
US6280251B1 (en) * 1999-01-27 2001-08-28 Mitsumi Newtec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283774B1 (en) * 1999-06-23 2001-09-04 Hirose Electric Co., Ltd. Hot-line plug terminal
CN1391316A (zh) * 2001-06-08 2003-01-15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触点及装有该触点的电连接器
US7335036B1 (en) * 2006-11-03 2008-02-26 Tai Twun Enterprise Co., Ltd. Memory card reader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9-134750A 1997.05.2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0784A (zh) 2010-01-20
US20100015831A1 (en) 2010-01-21
EP2146398A1 (en) 2010-01-20
KR20100009494A (ko) 2010-01-27
ATE507597T1 (de) 2011-05-15
EP2146398B1 (en) 2011-04-27
TW201006069A (en) 2010-02-01
DE602009001151D1 (de) 2011-06-09
TWI424639B (zh) 2014-01-21
ES2364738T3 (es) 2011-09-13
DK2146398T3 (da) 2011-08-15
JP4977659B2 (ja) 2012-07-18
KR101215217B1 (ko) 2012-12-24
JP2010027374A (ja) 2010-02-04
US7967641B2 (en) 2011-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0784B (zh) 连接器
US10468824B2 (en) Connector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771307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1430232Y (zh) 电连接器
KR101472663B1 (ko) 전기 커넥터
CN107706675A (zh) 具有触头组件的插座连接器
CN201430309Y (zh) 电连接器
CN105322332A (zh) 连接器
JP2014067723A (ja) コネクタ
US20140162484A1 (en) Connector
CN108615995A (zh) 电连接器
CN107146981A (zh) 插座连接器
US2011014359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4241940A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3138110B (zh) 连接器
CN104347971A (zh) 连接器
US20120252276A1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contacts having shared soldering tail
JP4546469B2 (ja) コネクタ
US8721366B2 (en) Connector
CN103474801A (zh) 扁平电缆连接器
JP2021099900A (ja) 可動コネクタ及び可動コネクタ用の端子の製造方法
CN105514655A (zh) 电源连接器
CN202601967U (zh) 卡连接器
CN114792899A (zh) 具备嵌件成型的端子的连接器
JP7359562B2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