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9619A - 带驱动装置及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驱动装置及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29619A
CN101629619A CN200910159896A CN200910159896A CN101629619A CN 101629619 A CN101629619 A CN 101629619A CN 200910159896 A CN200910159896 A CN 200910159896A CN 200910159896 A CN200910159896 A CN 200910159896A CN 101629619 A CN101629619 A CN 1016296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less belt
pulley
driving pulley
drive unit
outer circumferen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98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29619B (zh
Inventor
峰村秀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29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9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29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9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18Means for guiding or supporting belts, ropes, or cha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35Handling copy materials differing in thick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3/00Power drives for actions or mechanisms
    • B41J23/02Mechanical power dr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1Printing on disk-shaped media, e.g. C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7/10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by adjusting the axis of a pulley
    • F16H7/12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by adjusting the axis of a pulley of an idle pulley
    • F16H7/1254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by adjusting the axis of a pulley of an idle pulley without vibration damping means
    • F16H7/1263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by adjusting the axis of a pulley of an idle pulley without vibration damping means where the axis of the pulley moves along a substantially straight pa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2007/0802Actuators for final output members
    • F16H2007/0806Compression coil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2007/0889Path of movement of the finally actuated member
    • F16H2007/0897External to internal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驱动装置及记录装置,其确保环形带对驱动带轮的所需的卷绕角度,并防止由驱动带轮的旋转方向的正、反切换或从停止状态的急剧的反转产生的爬齿。本发明的带驱动装置(11)具有:驱动马达(14),其能够沿正转方向和反转方向D旋转;驱动带轮(16),其安装在所述驱动马达(14)的输出轴(15);从动带轮(12、13),设置在离开所述驱动带轮(16)的位置;环形带(8),其由卷绕在所述驱动带轮(16)与从动带轮(12、13)之间的同步带构成;张紧带轮(17),其设置在所述驱动带轮(16)的附近上游位置;卷绕角度保持部件(18),其设置在所述驱动带轮(16)的附近下游位置。

Description

带驱动装置及记录装置
技术区域
本发明涉及带驱动装置及以具有该带驱动装置的打印机、传真机或复印机为代表的记录装置,所述带驱动装置具有:驱动带轮,其安装在驱动马达的输出轴,并在外周面形成有齿;从动带轮,其设置在离开所述驱动带轮的位置,并在外周面形成有齿;环形带,其卷绕在所述驱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之间,并由在内周面形成有齿的同步带构成;张紧带轮,其设置在所述驱动带轮的附近上游位置,并与所述环形带的上游侧的外周面抵接并对环形带施加张力。
背景技术
以下,以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喷墨打印机为例进行说明。在喷墨打印机设置有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所述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具有:输送用辊,其具有将纸张等的被记录件向记录执行区域输送的输送驱动辊和输送从动辊;排出用辊,其具有将记录执行后的被记录件向装置主体外部排出的排出驱动辊和排出从动辊。并且,作为对所述输送驱动辊与排出驱动辊的动力传递装置使用下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示的带驱动装置。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用一个驱动马达只旋转一个从动带轮的带驱动装置,由于只设计一个从动带轮,因此能够增大环形带对驱动带轮的卷绕角度,并且即使较小地设定张紧带轮的初始张力也能够执行不产生爬齿等稳定的环形带的输送。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用一个驱动马达旋转两个从动带轮的带驱动装置,不设置复杂的齿轮环列等,就能够将同步了的旋转同时传递给两个从动带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779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23381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带驱动装置中,用一个驱动马达只能驱动一个从动带轮,受从动带轮数量的限制。因此,对多个驱动轴传递动力时需要与齿轮环列等不同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合用。
此外,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带驱动装置101中,如图10(a)所示,在驱动马达103正转时,卷绕在驱动带轮105的环形带107的卷绕角度θ变大为θ0,从而不产生爬齿等且能执行良好的环形带107的输送。但是,如图10(b)所示,将正转状态的驱动马达103切换为反转状态,或使停止状态的驱动马达103急剧反转时,因张紧带轮109的向压缩方向C的移动和在驱动带轮105的下游侧的环形带107的松弛,卷绕角度θ变小为θ1,从而有产生环形带107的爬齿,且不能进行良好的环形带107的输送的问题。
此外,通过增大由张紧带轮109产生的环形带107的初始张力,能够或多或少地改善所述卷绕角度θ的减小,但是如果增大初始张力,则为了旋转从动带轮111而增大施加给驱动马达103的负载,从而不能进行良好的驱动控制,且有增大用于对驱动马达103进行驱动的电力,或者导致环形带107等齿形的巨大化且增大环形带的输送噪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驱动装置及具有该带驱动装置的记录装置,所述带驱动装置与驱动马达的旋转方向的正、反切换或从停止状态向急剧的反转方向的起动动作等无关,确保环形带对驱动带轮的所需的卷绕角度且产生爬齿等可能性小。
为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涉及的带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驱动马达,其能够沿正转方向和反转方向旋转;驱动带轮,其安装在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且在外周面形成有齿;从动带轮,其设置在离开所述驱动带轮的位置,且在外周面形成有齿;环形带,其卷绕在所述驱动带轮与所述从动带轮之间,并由在内周面形成有齿的同步带构成;张紧带轮,其设置在所述驱动带轮的附近上游位置,与所述环形带的上游侧的外周面抵接并对环形带施加张力;卷绕角度保持部件,其设置在所述驱动带轮的附近下游位置且所述输送带的外周面侧,并保持所述环形带相对于所述驱动带轮的卷绕角度。
根据本方式,由于在驱动带轮附近下游位置具有保持环形带对驱动带轮的卷绕角度的卷绕角度保持部件,因此即使在驱动马达的旋转方向的正、反切换,或使停止的驱动马达急剧地向反转方向旋转时,也能够防止环形带对驱动带轮的卷绕角度的变动。因此,即使减小由张紧带轮产生的环形带的初始张力,也能够进行不产生爬齿的环形带的良好的输送,且通过减少所述环形带的初始张力,能够减小施加给驱动马达的输出轴等的负载并执行良好的驱动控制。
具体来说,能得到环形带的高加速减速控制与高随动性的高精度的输送,且能够以低电力对驱动马达进行驱动。而且,由于能够减小环形带等的齿形,因此能够实现环形带的输送噪音的静音化,并能够进行更细微的环形带的输送控制。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式涉及的带驱动装置中,所述卷绕角度保持部件由一体设置在保持所述张紧带轮的张紧支架上的凸部构成,所述凸部设置成位于以摆动基准轴为中心的一个圆的圆周上,所述摆动基准轴构成为该凸部的与所述驱动带轮相对的相对面决定所述张紧支架的安装位置时的基准。
根据本方式,调整张紧带轮的作用位置并设定环形带的初始张力时,即使以摆动基准轴为中心摆动张紧支架,凸部的抵接点与驱动带轮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也始终恒定,因此可以不用考虑凸部对环形带的作用位置,而专心于张紧带轮的安装位置的调整。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环形带的外周面相对的相对面为通常状态下,在卷绕在所述驱动带轮的所述环形带从该驱动带轮远离的抽出位置上,所述卷绕角度保持部件形成为沿着环形带的路径的导向件形状。
根据本方式,由于在所述环形带的外周面的相对面为通常状态下,在卷绕在所述驱动带轮的所述环形带离开该驱动带轮的抽出位置上,所述卷绕角度保持部件形成为沿着环形带的路径的导向件形状,因此能够在大范围内保持环形带,并能够更加稳定环形带对驱动带轮的卷绕角度,实现良好的环形带的输送。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式涉及的带驱动装置中,所述卷绕角度保持部件由另一张紧带轮构成,该另一张紧带轮与所述环形带的下游侧的外周面抵接并对环形带施加张力。
根据本方式,在进一步增大环形带对驱动带轮的卷绕角度的基础上,通过与设置在驱动带轮的上游侧的张紧带轮相同的另一张紧带轮的作用力产生的缓冲作用也能够吸收环形带的张力的变化,因此能够执行具有更多随动性的环形带的平滑的输送。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输送驱动辊,其对被记录件施加朝向记录执行区域的输送力;排出驱动辊,其对被记录件施加朝向排出方向的输送力;带驱动装置,其对所述输送驱动辊的辊驱动轴和所述排出驱动辊的辊驱动轴传递正转方向和反转方向的动力;记录执行装置,其对被输送至所述记录执行区域的被记录件执行所要求的记录,所述带驱动装置是从所述第一方式到第四方式的任一种方式所述的带驱动装置。
根据本方式,能够与从所述第一方式到第五方式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用单独的驱动马达驱动输送驱动辊与排出驱动辊,能够进行被记录件的输送方向和返回方向的平滑且高精度的输送,并能够实现在记录装置中的记录执行品质的进一步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喷墨打印机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带驱动装置的设置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带驱动装置的正转时的状态的侧剖面图。
图5是表示带驱动装置的反转时的状态的侧剖面图。
图6是放大表示带驱动装置的驱动带轮的周边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带驱动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侧剖面图。
图8是表示带驱动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的侧剖面图。
图9是表示带驱动装置的再一实施例的侧剖面图。
图10是表示现有的带驱动装置的正转时的状态(a)与反转时的状态(b)的侧剖面图。
图11是表示与图4的带驱动装置的变形例相当的再一实施例,且输送带为停止状态的侧剖面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抵接点的间隙量的决定方法的主要部分结构图。
图13是表示驱动带轮的齿高Hp与环形带的齿高Hb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附图符号说明]
1喷墨打印机(记录装置)
2打印机主体(装置主体)
4记录执行装置
5(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
7侧架
8环形带
11带驱动装置
12(输送侧的)从动带轮
13(排出侧的)从动带轮
14驱动马达
15输出轴
16驱动带轮
17张紧带轮
18卷绕角度保持部件
18A凸部
18B导向部件
18C导向带轮
18D另一张紧带轮
19马达托架
20螺钉
21外凸缘部
22内凸缘部
23外凸缘部
24内凸缘部
25轴承部
26支承杆
27压缩盘簧
28张紧支架
28a上端面
29止动部(度当て)
30弹簧容纳部
34输送用辊
35输送驱动辊
35a辊驱动轴
36输送驱动辊
38压板
40滑架
41滑架导向轴
42记录头
43排出用辊
44排出驱动辊
44a辊驱动轴
45排出从动辊
47排出用堆积器
51记录执行区域
55保持托盘
55a上表面
61摆动基准轴
62基准孔
63摆动导向凸部
64导向长孔
65固定螺钉
66保持作用面
71固定凹部
72卡盘
P(软质的)被记录件
Q(硬质的)被记录件
A输送方向(正转方向)
B宽度方向
C压缩方向
D返回方向(反转方向)
E间隙
Hb环形带8的齿高
Hp驱动带轮的齿高
θ卷绕角度
S间隙量
T抵接点
L切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涉及的带驱动装置及将该带驱动装置作为对输送驱动辊与排出驱动辊的动力传递装置而适用的记录装置进行说明。首先作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最佳方式而采用喷墨打印机1,基于附图说明其整体结构的概要。
图1是表示喷墨打印机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的立体图。此外,图示的喷墨打印机1是在上部搭载了省略图示的图像读取装置(扫描仪)的复合型喷墨打印机,并且是能够对纸张或胶片等软质的被记录件P和含有CD-R或DVD-R的光盘等硬质的被记录件Q双方执行记录的类型的喷墨打印机。
该喷墨打印机1具有打印机主体2,所述打印机主体2作为由外观比较平坦的面构成的矩形筐体状的装置主体。并且,在所述打印机主体2的内部具有: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5,其将所述软质的被记录件P与硬质的被记录件Q向记录执行区域51输送,并将记录执行后被记录件P、Q向打印机主体2的外部排出;以及记录执行装置4,其对被输送至记录执行区域51的被记录件P、Q执行所要求的记录。
图示的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5具有:保持托盘55,其在对硬质的被记录件Q执行记录时使用;输送用辊34,其具有将所述两种被记录件P、Q向记录执行区域51输送,并将记录执行后的被记录件P、Q向打印机主体2的外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前方)排出的输送驱动辊35和输送从动辊36;排出用辊43,其具有排出驱动辊44和排出从动辊45;以及后述的本发明的带驱动装置11,其将正转方向A(使用与输送方向相同的标号A)与反转方向D(使用与返回方向相同的标号D)的动力传递给所述输送驱动辊35的辊驱动轴35a与所述排出驱动辊44的辊驱动轴44a。
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托盘55由进深尺寸短的短尺寸的矩形平板状的部件构成,在保持托盘55的上表面55a形成有用于固定硬质的被记录件Q的固定凸部71和卡盘72。
输送用辊34包括:长尺寸的输送驱动辊35,其沿宽度方向B延伸;以及多个短尺寸的输送从动辊36,压接在该输送驱动辊35的外周面,并沿宽度方向B隔开适当的间隔配设。而且,作为所述输送驱动辊35的辊驱动轴35a的一个例子,在正面左侧的侧架7的外侧区域设置有:输送侧的从动带轮12,其作为在正面左侧的端部设置的下述的带驱动装置11中的结构部件;以及排出侧的从动带轮13,其作为在正面左侧的端部设置的下述的带驱动装置11中的结构部件。
排出用辊43具有:排出驱动辊44,其由多个短尺寸的橡胶辊构成,所述橡胶辊相对于在打印机主体2的左右的侧架7、7之间沿水平方向架桥的辊驱动轴44a,在宽度方向B隔开适当的间隔配设;排出从动辊45,其由与该排出驱动辊44成对设置的圆板状的带齿辊构成。而且,作为所述辊驱动轴44a的一个例子,在正面左侧的侧架7的外侧区域设置有排出侧的从动带轮13,所述排出侧的从动带轮13作为在正面左侧的端部设置的下述的带驱动装置11的结构部件。
该记录执行装置4基本地构成为具有:滑架40,其设置在记录执行区域51的上部;记录头42,其搭载在该滑架40的下表面;以及压板38,其设置在记录执行区域51的下部。并且,所述滑架40是沿着滑架导向轴41能够往复移动的部件,所述滑架导向轴41沿着与被记录件P、Q的输送方向A交叉的宽度方向B架设,从未图示的油墨供给装置向记录头42供给的油墨与所述滑架40的往复移动动作一致,并被吐出到被记录件P、Q的上表面的被记录面,从而执行记录。
此外,压板38是沿着输送方向A延伸的肋状的部件,并有作为输送导向部件的功能,所述输送导向部件支承从记录执行区域51输送来的软质的被记录件P的下表面,并在将所述记录头42的下表面的油墨吐出面与被记录件P、Q之间的缝隙保持为恒定的同时进行引导。
[实施例一]
下面,基于下述的附图具体地说明作为如此构成的喷墨打印机1的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5中的动力传递装置能够适用的本发明的带驱动装置11的构造和其动作方式。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对驱动带轮16的位置关系中使用的所谓“上游位置”表示以沿反转方向D旋转驱动马达14时的环形带8的输送方向为基准的驱动带轮16的上游位置,所谓“下游位置”表示在与上述为相同的基准的驱动带轮16的下游位置。
图3是表示在喷墨打印机的侧架的外侧区域设置带驱动装置的状态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带驱动装置的正转时的状态的侧剖面图。而且,图5是表示带驱动装置的反转时的状态的侧剖面图,图6是放大表示带驱动装置的驱动带轮的周边的立体图。
本实施例的带驱动装置11构成为具有:驱动马达14,其能够沿正转方向A与反转方向D旋转;驱动带轮16,其安装在所述驱动马达14的输出轴15;从动带轮12、13,设置在离开所述驱动带轮16的位置;环形带8,其卷绕在所述驱动带轮16与从动带轮12、13之间;张紧带轮17,其设置在所述驱动带轮16的附近上游位置,并对所述环形带8施加张力;以及卷绕角度保持部件18,其设置在所述驱动带轮16的附近下游位置,并保持所述环形带8相对于所述驱动带轮16的卷绕角度θ。
如图3所示,使用两个螺钉20(在图3中仅表示一个螺钉20)以使输出轴15朝向外侧的方式将驱动马达14安装在马达托架19,所述马达托架19一体设置在侧架7。驱动带轮16由外周面形成多个齿的小直径的同步带构成,且作为一个例子在外侧端面形成有比形成所述多个齿的外周面直径大的外凸缘部21。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从动带轮设置有两个,即输送侧的从动带轮12和排出侧的从动带轮13,其中输送侧的从动带轮12如上所述安装在位于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的输送驱动辊35的辊驱动轴35a中的正面左侧的端部。输送侧的从动带轮12由比所述驱动带轮16大直径的同步带构成,并在输送侧的从动带轮12的外周面也形成有与所述驱动带轮16相同齿高和间距的多个齿。而且,作为输送侧的从动带轮12的一个例子在内侧端面形成有比形成所述多个齿的外周面直径大的内凸缘部22。
排出侧的从动带轮13由与所述输送侧的从动带轮12大致同径的同步带构成,并如上所述安装在位于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的排出驱动辊44的辊驱动轴44a中的正面左侧的端部。并且,在排出侧的从动带轮13的外周面也形成有与所述驱动带轮16及输送侧的从动带轮12相同齿高和间距的多个齿。而且,作为排出侧的从动带轮13的一个例子在外侧端面形成有比形成所述多个齿的外周面直径大的外凸缘部23。
环形带8由在内周面形成与所述驱动带轮16及两个从动带轮12、13相同齿高和间距的多个齿的同步带构成。张紧带轮17由比所述驱动带轮16稍大直径的外周面平滑的带轮构成,作为张紧带轮17的一个例子在内侧端面形成有比张紧带轮17的外周面直径大的内凸缘部24。
此外,在环形带8的正转方向A中,所述各带轮12、13、16、17的配置为以驱动带轮16为起点,按照张紧带轮17、输送侧的从动带轮12、排出侧的从动带轮13的顺序配置,且通过分别相互错位地配置驱动带轮16的外凸缘部21与张紧带轮17的内凸缘部24,以及输送侧的从动带轮12的内凸缘部22与排出侧的从动带轮13的外凸缘部23,来防止环形带8的从各带轮16、17、12、13的脱落。
此外,通过仅在内、外单侧设置各带轮16、17、12、13中的各凸缘部的单凸缘构造,不需要成形模具的分割,且能够容易地制造圆度高的带轮。因此,能够进行带驱动装置11的高精度的驱动控制,并能够实现各带轮的制造成本的削减。
所述张紧带轮17通过沿增大所述环形带8对所述驱动带轮16的卷绕角度θ的方向施力的配置与构造进行设置。具体来说,所述张紧带轮17由在前端部具有轴承部25的支承杆26在能够自由旋转的状态下支承,且由所述支承杆26支承的张紧带轮17经由压缩盘簧27并通过张紧支架28在能够出没的状态下保持为图示的安装角度。此外,所述支承杆26的上部的轴承部25的下端面成为止动部29,该止动部29与所述张紧支架28的上端面28a之间的间隙量S在考虑部件尺寸公差的容许最小值和温度环境变化的情况下设定不为0。而且,张紧支架28中的弹簧容纳部30容纳的压缩盘簧27的弹簧系数设定为,即使所述间隙量S达到上限值也能够持续保持对环形带8的规定的张力的大小。
此外,在所述张紧支架28设置有:基准孔62,其与设置在所述马达托架19的摆动基准轴61嵌合;导向长孔64,其与设置在所述马达托架19的摆动导向凸部63卡合;未图示的接受孔,其接受与设置在所述马达托架19的未图示的螺纹孔螺合的固定螺钉65的螺钉轴;以及凸部18A,其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结构的卷绕角度保持部件18的一个例子。
所述凸部18A是与所述张紧支架28一体设置的部件,并配置在所述基准孔62的上部。凸部18A是前端面作为一个例子形成为圆弧状的扇状板状的部件,并构成为,与所述环形带8的外周面直接抵接的抵接点T位于以从所述马达托架19立起的所述摆动基准轴61为中心的圆周上。顺便提一下,通过将如此结构的凸部18A作为卷绕角度保持部件18应用,在调整张紧带轮17的作用位置并设定环形带8的初始张力时,即使以所述摆动基准轴61为中心摆动所述张紧支架28,凸部18A的抵接点T与驱动带轮16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也始终保持恒定,因此,不需要考虑该凸部18A相对于环形带8的外周面的作用位置。
下面,基于图3~图6所示的本实施例的带驱动装置11,将本实施例的带驱动装置11的作用分为驱动马达14(1)沿正转方向旋转时和(2)沿反转方向旋转时进行说明。
(1)沿正转方向旋转时(参照图4)
如果驱动马达14沿正转方向A旋转,则卷绕在驱动带轮16的外周面的环形带8向张紧带轮17、输送侧的从动带轮12抽出,且卷绕在排出侧的从动带轮13的外周面的环形带8沿驱动带轮16的外周面收卷。此时,在从驱动带轮16抽出环形带8的驱动带轮16的上游位置中,担心在驱动带轮16的旋转初期时由环形带8的松弛引起卷绕角度θ的减少,但是通过张紧带轮17的作用力能立即吸收所述松弛,并能保持环形带8的张紧状态,因此,不会产生卷绕角度θ的减小。
(2)沿反转方向旋转时(参照图5)
如果驱动马达14沿反转方向D旋转,则卷绕在驱动带轮16的外周面的环形带8向排出侧的从动带轮13、输送侧的从动带轮12抽出,且卷绕在输送侧的从动带轮12的外周面的环形带8在张紧带轮17中转而收卷于驱动带轮16的外周面。此时,在从驱动带轮16抽出环形带8的驱动带轮16的下游位置中,通过切换驱动带轮16的正、反旋转或从停止状态急剧的反转,推回张紧带轮17直至轴承部25的止动部29移动到与张紧支架28的上端面28a接触为止,其结果,环形带8产生松弛,担心由该松弛引起卷绕角度θ的减小。但是,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作为卷绕角度保持部件18的凸部18a,因此,所述松弛量直接地排出到对驱动带轮16的卷绕区域外且保持所要求的卷绕角度θ,并且不产生由环形带8的松弛导致的爬齿等,从而执行环形带8的高精度的驱动控制。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涉及的带驱动装置11,能够格外地减小环形带的初始张力,并能够减小齿高,由此实现静音化。
[实施例二]
本发明涉及的带驱动装置11及将该带驱动装置11作为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5的动力传达装置而适用的记录装置1,是以如上所述的结构为基础的部件,但是当然可以进行不脱离本发明的主要内容的范围内的部分的结构的变更或省略等。
图7是表示改变卷绕角度保持部件的结构的带驱动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侧剖面图。即,如图7表示的带驱动装置11A所示,能够通过图示的导向部件18B构成卷绕角度保持部件18。在环形带8的外周面的相对面为通常状态下,在卷绕在所述驱动带轮16的所述环形带8离开该驱动带轮16的抽出位置中,所述卷绕角度保持部件18形成为沿着环形带的路径的导向件形状。即,在所述导向部件18B的内周面配置成,作用在环形带8的外周面的保持作用面66位于沿着切线L的方向上,所述切线L是在反转驱动马达14时环形带8从所述驱动带轮16远离的抽出位置中的驱动带轮16与环形带8的切线。
通过具有如此的导向部件18B的带驱动装置11A也能够起到与所述图3~图6所示的带驱动装置11相同的作用、效果,更进一步,由于能够在导向部件18B的保持作用面66整体的大范围内保持环形带8,因此能够更加稳定环形带8对驱动带轮16的卷绕角度θ,并能够进行良好的环形带8的输送。
[实施例三]
图8是表示改变卷绕角度保持部件的结构的带驱动装置的再一实施例的侧剖面图。即,如图8表示的带驱动装置11B所示,能够通过图示的导向带轮18C构成卷绕角度保持部件18。此外,所述导向带轮18C利用从马达托架19向外方立起的摆动基准轴61在能够自由旋转的状态下安装,与所述图3~图6所示的带驱动装置11相同,在以摆动基准轴61为中心的圆周上具有抵接点T,并与张紧支架28的摆动角度无关,驱动带轮16的外周面与所述抵接点T之间的间隙始终保持恒定。并且,通过具有如此的导向带轮18C的带驱动装置11B也能够起到与所述图3~图6所示的带驱动装置11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例四]
图9是表示改变卷绕角度保持部件的结构的带驱动装置的再一实施例的侧剖面图。即,如图9表示的带驱动装置11C所示,能够通过与所述环形带8的下游侧的外周面抵接并对环形带8施加张力的另一张紧带轮18D构成卷绕角度保持部件8。本实施例中,张紧带轮17与另一张紧带轮18D位于驱动带轮16的附近上游位置与附近下游位置双方,能够更加增大驱动带轮16的卷绕角度θ。并且,通过具有如此的另一张紧带轮18D的带驱动装置11C也能够起到与所述图3~图6所示的带驱动装置11相同的作用、效果,并通过两个张紧带轮17、18D的缓冲作用,还能够对应环形带8的急剧的张力变化。
此外,本发明的带驱动装置11不只局限于所述的喷墨打印机1的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也能够适用于作为将正转方向A与反转方向B的动力传递给在离开驱动带轮与从动带轮的位置设置的多个轴之间的各种装置的动力传递装置。而且,从动带轮12、13的数量不只局限于两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也可以只有一个。
[实施例五]
图11是表示与实施例一的带驱动装置的变形例相当的再一实施例,且在输送带正转时的状态的侧剖面图。在实施例一中,作为卷绕角度保持部件18的凸部18A是与环形带8大体上始终接触的构造,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在输送带停止及输送带正转时,凸部18A’与所述环形带8以间隙E对置,并且是与环形带8成为非接触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间隙E的间隙量设定为小于图13所示的驱动带轮16的齿高Hp与环形带8的齿高Hb中较小的值。
下面,基于图11和图12,将本实施例的带驱动装置11的作用分为驱动马达14(1)沿正转方向旋转时和(2)沿反转方向旋转时进行说明。
(1)沿正转方向旋转时(参照图11)
如果驱动马达14沿正转方向A旋转,则卷绕在驱动带轮16的外周面的环形带8向张紧带轮17、输送侧的从动带轮12抽出,且卷绕在排出侧的从动带轮13的外周面的环形带8沿驱动带轮16的外周面收卷。此时,在从驱动带轮16抽出环形带8的驱动带轮16的上游位置中,担心在驱动带轮16的旋转初期时由环形带8的松弛引起卷绕角度θ的减少,但是通过张紧带轮17的作用力能立即吸收所述松弛,并保持环形带8的张紧状态,因此不会产生卷绕角度θ的减小。
此外,输送带沿正转方向旋转时,通常要求高速度或高精度的旋转驱动,根据本实施例,在输送带正转时(输送带停止时也相同),凸部18A’与所述环形带8以间隙E对置,并且是与该环形带8成为非接触的结构,因此,基于接触的摩擦负载不施加在环形带8上。因此,能够稳定地维持环形带8的高速度或高精度下的旋转驱动。
(2)沿反转方向旋转时(参照图12)
如果驱动马达14沿反转方向D开始旋转,则卷绕在驱动带轮16的外周面的环形带8向排出侧的从动带轮13、输送侧的从动带轮12抽出,且卷绕在输送侧的从动带轮12的外周面的环形带8在张紧带轮17中转而收卷于驱动带轮16的外周面。此时,在从驱动带轮16抽出环形带8的驱动带轮16的下游位置中,通过切换驱动带轮16的正、反旋转或从停止状态急剧的反转,推回张紧带轮17直至轴承部25的止动部29移动到与张紧支架28的上端面28a接触为止,其结果,环形带8产生松弛,担心由该松弛引起卷绕角度θ的减小。但是,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作为卷绕角度保持部件18的凸部18A’,因此,即使在所述环形带18产生所述松弛,环形带8也能立即抵接凸部18A而阻止该松弛的发展,并保持所要求的卷绕角度θ。因此,不产生由环形带8的松弛导致的爬齿等,从而执行环形带8的高精度的驱动控制。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涉及的带驱动装置11,能够格外地减小环形带的初始张力,并能够减小齿高,由此实现静音化。

Claims (5)

1.一种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驱动马达,其能够沿正转方向和反转方向旋转;
驱动带轮,其安装在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并在外周面形成有齿;
从动带轮,其设置在离开所述驱动带轮的位置,并在外周面形成有齿;
环形带,其卷绕在所述驱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之间,并由在内周面形成有齿的同步带构成;
张紧带轮,其设置在所述驱动带轮的附近上游位置,与所述环形带的上游侧的外周面抵接并对环形带施加张力;
卷绕角度保持部件,其设置在所述驱动带轮的附近下游位置且所述带的外周面侧,并保持所述环形带相对于所述驱动带轮的卷绕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角度保持部件由凸部构成,该凸部一体设置在保持所述张紧带轮的张紧支架上,所述凸部设置成位于以摆动基准轴为中心的一个圆的圆周上,该摆动基准轴构成为该凸部的与所述驱动带轮相对的相对面决定所述张紧支架的安装位置时的基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环形带的外周面相对的相对面为通常状态下,在卷绕在所述驱动带轮的所述环形带从该驱动带轮远离的抽出位置上,所述卷绕角度保持部件形成为沿着环形带的路径的导向件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角度保持部件由另一张紧带轮构成,该另一张紧带轮与所述环形带的下游侧的外周面抵接并对环形带施加张力。
5.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输送驱动辊,其对被记录件施加朝向记录执行区域的输送力;
排出驱动辊,其对所述被记录件施加朝向排出方向的输送力;
带驱动装置,其对所述输送驱动辊的辊驱动轴和所述排出驱动辊的辊驱动轴传递正转方向和反转方向的动力;
记录执行装置,其对被输送至所述记录执行区域的被记录件执行所要求的记录,
其中,
所述带驱动装置是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驱动装置。
CN2009101598967A 2008-07-16 2009-07-16 带驱动装置及记录装置 Active CN1016296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84641A JP5167998B2 (ja) 2008-07-16 2008-07-16 ベルト駆動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08-184641 2008-07-16
JP2008184641 2008-07-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9619A true CN101629619A (zh) 2010-01-20
CN101629619B CN101629619B (zh) 2012-07-18

Family

ID=41530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98967A Active CN101629619B (zh) 2008-07-16 2009-07-16 带驱动装置及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016106A1 (zh)
JP (1) JP5167998B2 (zh)
CN (1) CN10162961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23775A (zh) * 2019-01-14 2019-05-07 嘉兴科瑞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带张紧和松脱结构
CN113071940A (zh) * 2021-02-23 2021-07-06 海南博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刹车机构的用于口罩生产线的间断性传输装置
CN113277361A (zh) * 2020-02-19 2021-08-20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和输送设备
CN113277361B (zh) * 2020-02-19 2024-05-17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和输送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2275B (zh) * 2011-10-04 2016-06-01 Juki株式会社 布带送出装置、以及布带缝制装置
CN102494088B (zh) * 2011-11-22 2015-03-04 成都海科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传动机构
CN106461033B (zh) * 2014-05-22 2019-11-08 阪东化学株式会社 带传动系统
WO2015196304A1 (en) * 2014-06-27 2015-12-30 Litens Automotive Partnership Endless drive arrangement with active idler
CN104565246B (zh) * 2014-12-16 2017-05-10 浙江四方集团公司 一种拖拉机皮带张紧自动控制装置
CN104565247B (zh) * 2014-12-16 2017-06-09 浙江四方集团公司 一种拖拉机液压驱动皮带张紧轮控制装置
JP2016206539A (ja) * 2015-04-27 2016-12-0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及び該駆動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WO2016181619A1 (ja) * 2015-05-08 2016-11-17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ベルト伝動システム
CN106241444B (zh) * 2016-07-22 2018-01-30 瑞安市巨森机械厂 点数送纸装置
EP3592564A4 (en) * 2017-03-05 2020-12-16 Wallart Ltd. INTEGRATED VERTICAL PORTABLE INKJET PRIN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0000A (en) * 1910-04-25 1911-08-08 Francis H Holton Vehicle-tire.
US2149513A (en) * 1938-06-06 1939-03-07 Fischbach Emanuel Power transmission
US2355003A (en) * 1943-03-12 1944-08-01 Chain Belt Co Lubricating mechanism for sprocket chains
US2601789A (en) * 1947-10-23 1952-07-01 Morse Chain Co Vibration damper
US2766634A (en) * 1954-03-26 1956-10-16 Gen Motors Corp Timing chain bumper
JPS4923212B1 (zh) * 1969-09-20 1974-06-14
JPS55161157U (zh) * 1978-10-25 1980-11-19
US4324552A (en) * 1980-03-14 1982-04-13 Deere & Company Belt drive system with clutch
US4492304A (en) * 1981-12-14 1985-01-08 Fmc Corporation Conveyor chain retainer shoe
US4993995A (en) * 1988-10-29 1991-02-19 Mita Industrial Co., Ltd. Toothed-belt fixing mechanism
JPH03134351A (ja) * 1989-10-20 1991-06-07 Shibaura Eng Works Co Ltd 歯付ベルトの歯飛び防止装置
JPH0534344U (ja) * 1991-10-11 1993-05-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駆動装置
JP2549855Y2 (ja) * 1992-06-18 1997-10-08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回転リングシューを具えたチェーン、ベルト等のテンショナ及びガイド
US5725450A (en) * 1996-08-21 1998-03-10 Joshua Paris Device for preventing derailment of a bicycle chain
US5951177A (en) * 1998-03-02 1999-09-14 Brady Worldwid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intaining ribbon tension
US6082914A (en) * 1999-05-27 2000-07-04 Printronix, Inc. Thermal printer and drive system for controlling print ribbon velocity and tension
US6176071B1 (en) * 1999-09-10 2001-01-23 Deere & Company Tensioning idler assembly for mower deck belt drive
JP2001335168A (ja) * 2000-05-24 2001-12-04 Canon Inc シート供給装置とこの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23381A (ja) * 2002-08-06 2004-04-22 Seiko Epson Corp ベルト駆動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TWI283219B (en) * 2004-02-10 2007-07-01 Honda Motor Co Ltd Chain tension structur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23775A (zh) * 2019-01-14 2019-05-07 嘉兴科瑞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带张紧和松脱结构
CN109723775B (zh) * 2019-01-14 2023-09-01 嘉兴科瑞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带张紧和松脱结构
CN113277361A (zh) * 2020-02-19 2021-08-20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和输送设备
CN113277361B (zh) * 2020-02-19 2024-05-17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和输送设备
CN113071940A (zh) * 2021-02-23 2021-07-06 海南博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刹车机构的用于口罩生产线的间断性传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016106A1 (en) 2010-01-21
CN101629619B (zh) 2012-07-18
JP2010023948A (ja) 2010-02-04
JP5167998B2 (ja) 201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9619B (zh) 带驱动装置及记录装置
US7222955B2 (en) Both-side recording apparatus
JP5010380B2 (ja) 印刷枚葉紙を制動するための枚葉紙制動システム
CN101870199A (zh) 记录装置
CN101519001B (zh) 片材输送装置和图像记录设备
CN101544136A (zh) 辊卷状被记录件的输送装置及记录装置
JP2006248683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US20050012800A1 (en) Both-side recording apparatus
US8152295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US8668200B2 (en) Carr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0537240C (zh) 喷墨打印机
JP6277809B2 (ja) 記録装置及び搬送ベルトの洗浄方法
US9682582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5799335A (zh) 一种带式打印装置
JP2008018691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7293946B2 (ja)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6282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1844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1648465B (zh) 记录装置
JP6307821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CN220075854U (zh) 一种高速全自动印刷机
CN102632724B (zh) 记录装置
JPH07195783A (ja) 記録装置
JP2003266850A (ja) キャリッジ取付装置、該キャリッジ取付装置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201108394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