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8510B - 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28510B CN101628510B CN2009101587002A CN200910158700A CN101628510B CN 101628510 B CN101628510 B CN 101628510B CN 2009101587002 A CN2009101587002 A CN 2009101587002A CN 200910158700 A CN200910158700 A CN 200910158700A CN 101628510 B CN101628510 B CN 10162851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ording medium
- key element
- edge portion
- lens
- lens ke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8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10000000056 organ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95 pitc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ferric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91 measur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15 mod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28—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downwardly on flat surfaces, e.g. of books, drawings, boxes, envelopes, e.g. flat-bed ink-jet print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Ink Jet (AREA)
- Stereoscopic And Panoramic 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减少用户负担地进行记录位置的修正的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记录装置(1)用于对具有柱透镜光栅(RL)的记录介质(P)进行记录,针对以在透镜要素(L)的排列方向上被定位的状态载置在载置部的记录介质(P),取得沿透镜要素(L)的排列方向的缘部、即成为记录位置的基准的基准缘部(Ea)与规定的基准位置(HP)之间的距离信息,根据该距离信息,修正对记录介质(P)的记录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对具有柱透镜光栅(lenticular lens)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有一种下述的记录介质,其具有通过与记录层重叠地并行排列多个半圆筒形的透镜要素而构成的柱透镜光栅,通过借助柱透镜光栅观察记录层上记录的图像,可看到立体图像、或看到能够观察到的图像的形态随观察角度不同而变化的变化图像。为了能够看到该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作为规定的立体图像或变化图像,需要对应柱透镜光栅的透镜要素的排列来进行向记录层记录的位置。
柱透镜光栅的透镜要素的排列与图像的记录位置的对位按下述方法进行。柱透镜光栅的各透镜要素的宽度和排列间距相同,这是公知的情况。因此,按照以记录介质的缘部为基准,根据距离缘部的距离,将图像记录到与已知的透镜要素的排列对应的规定位置的方式,进行记录位置的控制。
另一方面,柱透镜光栅或记录介质有时通过将大尺寸片材裁成规定尺寸来制造。因此,对位于记录介质的缘部的透镜要素的形状而言,裁断位置会按每个记录介质或每个生产批次而不同。
例如,当裁断位置处于透镜要素和透镜要素间的谷间时,位于缘部的透镜要素为半圆筒形。与之相对,当透镜要素在中途被裁断时,位于缘部的透镜要素不呈半圆筒形。因此,当以记录介质的缘部为基准进行记录位置的控制时,所记录的图像和透镜要素的位置关系因位于缘部的透镜要素的形状、即透镜要素的宽度而变化。
因此,当向记录介质进行记录时,需要根据位于记录介质的缘部的透镜要素的宽度,对图像的记录位置进行调整,以对应柱透镜光栅的透镜要素的排列。作为进行该调整的方案,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在柱透镜光栅打印介质的空白部分,一边沿柱透镜光栅的排列方向改变偏离量,一边打印多个错位检测用的图案,由用户从该打印的多个图案中判断最佳位置,根据该最佳位置对向柱透镜光栅打印介质记录的位置进行修正。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71930号
然而,在利用专利文献1的方案的情况下,需要由用户从多个图案中判断能在最佳位置记录的图案,对用户而言较为费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用户的负担地进行记录位置的修正的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对具有柱透镜光栅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具有:载置记录介质的载置部,其具有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通过进入到记录介质的柱透镜光栅的相互邻接的透镜要素与透镜要素之间,相对至少一方透镜要素卡合,将记录介质在透镜要素的排列方向上定位;距离信息取得机构,其针对以被定位机构定位了的状态载置在载置部的规定位置、作为实际被进行记录的记录介质的被记录介质,取得沿透镜要素的排列方向的缘部、即成为记录位置的基准的基准缘部与规定的基准位置之间的距离信息;修正机构,其根据由距离信息取得机构求出的距离信息,修正对被记录介质的记录位置;以及记录机构,其根据由修正机构修正后的记录位置,对记录介质进行记录。
通过如此构成记录装置,能够减少用户的负担地进行记录位置的修正。
而且,其他发明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存储机构,修正机构根据存储机构中存储的关于基准记录介质的信息来进行修正。
通过如此构成记录装置,能够容易地进行记录位置的修正。
并且,其他发明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具有透镜宽差运算机构,该透镜宽差运算机构根据基准记录介质被载置在载置部的规定位置时的基准缘部与规定的基准位置之间的距离信息、和关于被记录介质的距离信息,求出基准记录介质的缘部处的透镜要素的透镜宽度、与被记录介质的缘部处的透镜要素的透镜宽度之差,修正机构根据透镜宽度之差和修正量,进行对记录介质的记录位置的修正。
通过如此构成记录装置,能够容易地进行记录位置的修正。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对具有柱透镜光栅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具有:载置记录介质的载置部,其具有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通过进入到记录介质的上述柱透镜光栅的相互邻接的透镜要素与透镜要素之间,相对至少一方透镜要素卡合,将记录介质在透镜要素的排列方向上定位;距离信息取得机构,其针对以被定位机构定位了的状态载置在载置部的规定位置、作为实际被进行记录的记录介质的被记录介质,取得沿透镜要素的排列方向的缘部、即成为记录位置的基准的基准缘部与规定的基准位置之间的距离信息;和缺欠宽度运算机构,其根据记录介质、即基准缘部处的透镜要素的透镜宽度为已知的基准记录介质被载置在载置部的规定位置时基准缘部与规定的基准位置间的距离信息、和关于被记录介质的距离信息,求出被记录介质的缘部处的透镜要素的缺欠宽度;根据由缺欠宽度运算机构求出的缺欠宽度,修正针对被记录介质的记录位置。
通过如此构成记录装置,能够减少用户的负担地进行记录位置的修正。
而且,其他发明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载置部具有用于将被记录介质载置到规定位置的标记。
通过如此构成记录装置,能够容易地将被记录介质载置在规定位置。
并且,其他发明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定位机构由与记录介质的柱透镜光栅相同的部件构成。
通过如此构成记录装置,能够容易地设置定位机构,并提高定位精度。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方法,是对载置部上载置的具有柱透镜光栅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方法,所述载置部用于载置记录介质,并具有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通过进入到记录介质的柱透镜光栅的相互邻接的透镜要素与透镜要素之间,相对至少一方透镜要素卡合,将记录介质在透镜要素的排列方向上定位,该记录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距离信息取得处理,针对以被定位机构定位了的状态载置在载置部的规定位置、作为实际被进行记录的记录介质的被记录介质,取得沿透镜要素的排列方向的缘部、即成为记录位置的基准的基准缘部与规定的基准位置之间的距离信息;修正处理,根据由距离信息取得处理求出的距离信息,修正对被记录介质的记录位置;和记录处理,根据由修正处理修正后的记录位置,对记录介质进行记录。
这样构成记录方法,可减少用户负担地进行记录位置的修正。
附图说明
图1是简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简略地表示图1所示的打印机的电气结构的电路框图。
图3是表示将基准记录介质载置到导向盘上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对基准记录介质的缘部与初始位置(home position)间距离进行表现的表1的图。
图5是将被记录介质载置到导向盘上的状态的图。
图6是对被记录介质的透镜要素L的缺欠宽度的求解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表示打印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对记录位置的修正方法的另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对缘部的距离测量方法的另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符号说明:1...打印机(记录装置);2...导向盘(载置部);3...凸条部(定位机构);8...编码装置(距离信息取得机构);18...记录介质检测传感器(距离信息取得机构);24...CPU(缺欠宽度运算机构);28...规定范围(标记);RL...柱透镜光栅;L...透镜要素;P...记录介质;Pa...被记录介质;Ea...缘部(基准缘部);HP...初始位置(基准位置);Pb...基准记录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1~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作为记录装置的喷墨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1进行说明。并且,结合打印机1的动作对记录方法进行说明。
(打印机1的整体构成)
图1是简略地表示打印机1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该打印机1如后述,可对具有柱透镜光栅RL的记录介质P进行记录。图2是简略地表示图1所示的打印机1的电气结构的电路框图。其中,图1中定义X方向为前方(前侧)、其相反侧为后方(后侧)、而Y方向为左方(左侧)、Z方向为上方(上侧),由此进行以下的说明。
打印机1的记录对象的记录介质P,具有与记录层K重叠地并行排列有多个半圆筒形透镜要素L的柱透镜光栅RL,借助柱透镜光栅RL能够看到形成在记录层K上的图像。各透镜要素L的左右方向的宽度(透镜宽度)相同,为一定的排列间距。因此,当对应柱透镜光栅RL的透镜要素L的透镜宽度及排列间距(以下,将柱透镜光栅RL的透镜要素L的透镜宽度及排列间距,统称作柱透镜光栅RL的排列间距等。)将存在视差的图像记录到记录层K,并从柱透镜光栅RL侧观察该图像时,可观察到具有立体感的图像、或根据视角变化而不同的图像。另外,也可以构成为记录介质P不形成记录层K,而直接对与柱透镜光栅RL的透镜要素L的凸面侧相反一侧的面进行记录。
图1中,打印机1具有:作为载置(放置)记录介质P的载置部的导向盘2、设置在该导向盘2的上表面的作为定位机构的凸条部3、将载置于导向盘2的记录介质P向前方输送的输送辊5、对由输送辊5输送的记录介质P进行记录的未图示的记录头6(参照图2)、沿左右方向移动该记录头6的往复移动机构7、和用于检测记录头6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位置的编码装置8等。
由输送辊马达9使输送辊5旋转,并由输送辊马达驱动器10(参照图2)驱动输送辊马达9。记录头6例如构成为喷出墨水的墨水头,由记录头驱动器22(参照图2)对其进行驱动。往复移动机构7具有支承记录头6的托架11、在左右方向上引导该托架11的导向轴12、及被托架马达13驱动的同步皮带14等。记录头6被安装在托架11的下表面。
托架11被安装在同步皮带14上。当托架马达13使同步皮带14沿左右方向旋转时,记录头6也沿导向轴12与托架11的沿左右方向的移动一体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托架马达13被托架马达驱动器15(参照图2)驱动。
编码装置8是光学式编码装置,具有:与导向轴12平行排列的线性标尺16、和安装于托架11而用于读取线性标尺16的编码器17(参照图2)。编码器17隔着线性标尺16具有投光部(省略图示)和光学传感器(省略图示),当托架11移动时,从投光部投射的光因线性标尺16而通过或被遮挡。即,从编码器17的光学传感器输出与投射光的遮光和通过对应的Hi-Low脉冲信号、即编码信号。编码装置8通过对该编码信号的脉冲进行计数,可测定托架11的移动距离。打印机1中,在线性标尺16的左端设定有作为规定的基准位置的初始位置HP。因此,托架11的位置可作为离开初始位置HP的距离、即脉冲数而检测出来。
在托架11的下面,与记录头6并列地安装有记录介质检测传感器18。记录介质检测传感器18具有投光部(省略图示)和光学传感器(省略图示),通过由光学传感器检测从投光部照射出的光是否从记录介质P反射,可以检测在投光部的光投射区域是否存在记录介质P。
当向记录介质P进行记录时,记录介质P按照柱透镜光栅RL一侧朝下而载置于导向盘2。设置于导向盘2的凸条部3,与记录介质P上设置的柱透镜光栅RL构成为相同形状、相同间距。并且,被设置成凸面侧朝上。因此,当将记录介质P载置到导向盘2上时,凸条部3的凸部的一部分,进入到记录介质P的柱透镜光栅RL彼此邻接的透镜要素L与透镜要素L之间,凸条部3相对透镜要素L在左右方向、即相对透镜要素L的排列方向卡合。由此,记录介质P以在透镜要素L的排列方向被定位的状态载置于导向盘2。
此外,在打印机1中设置有对输送来的记录介质P朝下赋予按压力的按压辊19。通过由按压辊19将记录介质P向导向盘2一侧按压,使得透镜要素L与凸条部3的卡合难以分离,基于凸条部3的记录介质P的定位较为可靠。而且,凸条部3被设置成遍布在比载置记录介质P的区域更宽的范围,当在导向盘2上载置记录介质P时,记录介质P的所有透镜要素L相对凸条部3卡合,使得记录介质P的定位更加可靠。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条部3通过使柱透镜光栅RL的凸侧朝向上侧地将记录介质P粘接到导向盘2的上面而构成。通过这样设置凸条部3,可容易地设置记录介质P的定位机构。另外,通过将凸条部3作为记录介质P,可使凸条部3的形状与记录介质P的柱透镜光栅RL的形状的相同性极高,因此,可实现记录介质P的定位精度的提高。
接着,参照图2,对图1所示的打印机1的电气构成进行粗略说明。
在图2中,打印机1具有:接收从主机HC输入的图像数据等的接口20和控制部21、往复移动机构7的托架马达13、驱动该托架马达13的托架马达驱动器15、输送辊马达9、驱动该输送辊马达9的输送辊马达驱动器10、记录头6、驱动该记录头6的记录头驱动器22、编码装置8的编码器17、记录介质检测传感器18和操作面板23等。
控制部21具有:根据从主机HC发送来的图像形成数据等,掌控记录头6喷出墨水的控制、托架马达13的驱动控制、输送辊马达9的驱动控制、以及后述的记录介质P的基准缘部处的透镜要素L的缺欠宽度的运算、基于该缺欠宽度执行记录位置的修正等控制的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24;存储用于控制打印机1的各种程序或诸多数据等的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25;作为作业用的存储器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26;存储从主机PC经由接口20输入的图像形成数据的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27等。
(打印机1的记录动作)
接着,对打印机1的针对记录介质P的记录动作进行简单说明。
打印机1中,以在导向盘2上载置有记录介质P的状态,通过操作设置在操作面板23的省略图示的记录开始按键,来开始记录动作。即,当记录开始按键被操作时,记录介质P在导向盘2上被输送辊5从后方朝向前方输送,与该输送同步,一边使托架11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一边从记录头6向规定位置进行墨水的喷出,在记录层K上记录下图像。
通过CPU24的驱动控制由输送辊马达9进行记录介质P的输送。输送辊马达9一边重复规定量的移动和规定时间的停止,一边向前方输送记录介质P。其中,记录介质P以柱透镜光栅RL一侧朝下地载置于导向盘2上。因此,记录介质P的透镜要素L和凸条部3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卡合,记录介质P以相对导向盘2在左右方向上定位的状态被输送。
而且,CPU24驱动控制托架马达13,使托架11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由于记录头6安装在托架11上,所以与托架11一起往复移动。在记录介质P的输送停止的期间,使托架11从记录介质P的右侧向左侧移动,通过在托架11的从右侧向左侧的移动时从记录头6喷出墨水,来进行对记录介质P的图像记录。
如上所述,对具有柱透镜光栅RL的记录介质P的记录,需要使记录位置与柱透镜光栅RL的排列间距等一致。因此,利用记录介质检测传感器18对记录介质P的沿透镜要素L的线条方向的缘部、即成为托架11的移动距离的基准的基准缘部进行检测,以该基准缘部为基准,通过编码装置8检测出托架11相对记录介质P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将记录介质P的右侧的缘部Ea设为基准缘部。CPU24通过利用编码装置8测定托架11到缘部Ea的距离,按照墨水喷出在与柱透镜光栅RL的排列间距等对应的位置的方式,控制记录头6的墨水喷出位置。
柱透镜光栅RL的透镜要素L的透镜宽度及排列间距已被预先存储在PROM25中。CPU24根据从编码装置8得到的距离缘部Ea的距离、和PROM25中存储的柱透镜光栅RL的排列间距等,对记录头6的驱动进行控制,使得墨水喷出位置相对柱透镜光栅RL的排列间距等成为规定位置。
不过,有时通过对大尺寸的记录介质裁断等,例如作为A4或B5尺寸等所需尺寸的介质,来制造记录介质P。这样,在从大尺寸的记录介质裁断所需尺寸的记录介质P时,透镜要素L被裁断的位置会因每次裁断而不同。例如,在某一裁断中刚好在邻接的透镜要素之间的谷间裁断,位于记录介质P的缘部Ea的透镜要素L呈半圆筒形。与之相对,在另一裁断中,裁断部位于透镜要素L的圆弧面的中途位置,位于记录介质P的缘部Ea的透镜要素L相对于半圆筒形成为缺欠的形状。
因此,在根据距离记录介质P的缘部Ea的距离进行记录时,如果没有判定位于缘部Ea的透镜要素L的缺欠宽度,则无法使记录图像的记录位置与柱透镜光栅RL的排列等对应。例如,在不管记录介质P的缘部Ea处的透镜要素L是否有缺欠,以记录介质P的缘部Ea处的透镜要素L为半圆筒形为前提进行了记录的情况下,记录位置将相对透镜要素L偏离透镜要素L所缺欠的宽度(缺欠宽度),无法使记录位置与柱透镜光栅RL的排列等匹配。
鉴于此,本实施方式在记录动作之前,如下所说明那样,对马上要进行记录的记录介质P的缘部Ea处的透镜要素L的缺欠宽度进行测量,根据该测得的缺欠宽度来控制记录位置。
(基准的设定)
首先,对用于测定缺欠宽度的基准的设定进行说明。
当对马上要进行记录的记录介质P的缘部Ea处的透镜要素L的缺欠宽度实施测量时,首先,准备缘部处的透镜要素L的缺欠宽度已被判定的记录介质P、即基准记录介质Pb。然后,如图3(a)~(d)所示,将基准记录介质Pb的缺欠宽度已被判定的透镜要素L所处的缘部Eb的位置,从导向盘2的规定范围28内的一侧向另一侧,相对凸条部3的凸条一条一条错移,来载置基准记录介质P。将图3(a)~(d)所示的基准记录介质Pb的载置位置分别设为Q0、Q1、Q2、Q3。然后,测量被载置于各位置时的缘部Eb到初始位置HP的距离。图3(a)~(d)是在按照缘部Eb位于规定范围28的方式将基准记录介质P载置于导向盘2上时、从后方观察规定范围28的部分时的放大图。这里,Q0~Q3在打印机1的结构上,成为在记录介质P的输送过程中不与打印机1的部件接触等、能够载置记录介质P的范围。
缘部Eb到初始位置HP的距离的测量,由作为距离信息取得机构而构成的记录介质检测传感器18和编码装置8进行。即,由记录介质检测传感器18进行缘部Eb的检测,将缘部Eb到初始位置HP的距离作为编码装置8的计数值测量出来。例如,这里作为基准记录介质Pb,使用预先断定了位于缘部Eb的透镜要素L的宽度为M(已知)的记录介质P,一边使缘部Eb从规定范围28内的一侧向另一侧一条一条地错移与凸条部3的卡合,一边在各载置位置(载置位置Q0、Q1、Q2、Q3)的每一个位置,将从初始位置HP到缘部Eb的距离作为编码装置8的计数值测量出来。
其中,编码装置8构成为,随着托架11远离初始位置HP,即随着从初始位置HP向右方移动,编码装置8的计数值增加。
图3(a)~(d)所示的基准记录介质Pb的各载置位置Q0、Q1、Q2、Q3处的缘部Eb到初始位置HP的距离,例如如图4所示的表1那样被测量。而且,将上述表1的内容、即基准记录介质Pb的载置位置和每一载置位置的缘部Eb到初始位置HP的距离作为基准距离信息,存储到作为存储机构的EEPROM25中。
其中,由于凸条部3以一定间距形成凸条,载置位置Q0、Q1、Q2、Q3是一边使基准记录介质P的载置位置从右侧向左侧一条一条地错移凸条一边进行载置时的值,所以相邻的载置位置彼此间的编码装置8的计数值的差值、即X1-X2、X2-X3、X3-X4为一定值。该差值与凸条部3的凸条的排列间距及各凸条的宽度相同。而且,由于凸条部3与基准记录介质Pb的柱透镜光栅RL为相同间距,所以,上述差值也与柱透镜光栅RL的排列间距等相同。另外,根据柱透镜光栅RL的排列间距等与编码装置8的脉冲宽度的关系,有时X1-X2、X2-X3、X3-X4也未必是一定的值。
表1的内容的测量,虽然可由最终用户如上述那样使用打印机1进行,但优选在打印机1的制造阶段等,由打印机1的供应商执行,将测量结果、即表1的内容预先存储到打印机1的PROM25中,从而能够减轻作业者的负担。
(缺欠宽度的测量)
接着,对被记录介质的缺欠宽度的测量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在执行记录之前,将接下来要进行记录的记录介质P(以下,称为被记录介质Pa)载置到导向盘2上,使得成为记录位置的基准侧的缘部Ea位于导向盘2的规定范围28。然后,对导向盘2上载置的被记录介质Pa的缘部Ea到初始位置HP的距离进行测量。由于被记录介质Pa以缘部Ea位于规定范围28内的方式被载置在导向盘2上,所以被载置于图5(a)~(d)所示的某一位置。图5(a)~(d)是按照缘部Ea位于规定范围28的方式将被记录介质Pa载置于导向盘2上时、从后方观察规定范围28的部分时的放大图。
“如图5(a)~(d)所示,若对以缘部Ea位于规定范围28的方式被载置于导向盘2上的被记录介质Pa的缘部Ea到初始位置HP的距离、和以缘部Eb位于规定范围28的方式被载置于导向盘2上的基准记录介质Pb的缘部Eb到初始位置HP的距离进行比较,则如下所述。即,当被记录介质Pa的缘部Ea处的透镜要素L的宽度,大于基准记录介质Pb的缘部Eb处的透镜要素L的宽度时,被记录介质Pa的缘部Ea到初始位置HP的距离,位于X1以上、X1~X2之间、X2~X3之间或X3~X4之间的任意范围内。另一方面,当被记录介质Pa的缘部Ea处的透镜要素L的宽度,小于基准记录介质Pb的缘部Eb处的透镜要素L的宽度时,被记录介质Pa的缘部Ea到初始位置HP的距离,位于X1~X2之间、X2~X3之间、X3~X4之间或X4以下的任意范围内。其中,由于被记录介质Pa以缘部Ea位于规定范围28的方式被载置在导向盘2上,所以,即使缘部Ea到初始位置HP的距离为X1以上或X4以下,也不会成为超出规定范围28的距离。另外,基准记录介质Pb中的透镜要素L的宽度为已知,例如被预先存储在打印机1的PROM25中。因此,求出被记录介质Pa和基准记录介质Pb被载置在规定位置、即位于缘部Ea及缘部Eb的内侧的无缺欠的透镜要素L在导向盘2上的位置相同的位置时、被记录介质Pa的测量距离(Y1、Y2、Y3、Y4中的任意一个)与基准记录介质Pb的缘部Eb的测量距离(X1、X2、X3、X4)的差值,根据该差值,可以获知被记录介质Pa的透镜要素L的缺欠宽度。”
即,如图6所示,在被记录介质Pa和基准记录介质Pb被载置于导向盘2的规定位置(对于被记录介质Pa和基准记录介质Pb而言,位于缘部Ea及缘部Eb的内侧的无缺欠的透镜要素L在导向盘2上的位置相同的载置位置)的状态下,被记录介质Pa的缘部Ea到初始位置HP的距离与基准记录介质Pb的缘部Eb到初始位置HP的距离之差、即Y1-X1,和位于基准记录介质Pb的缘部Eb的透镜要素L的宽度M、与位于被记录介质Pa的缘部Ea的透镜要素L的宽度N的差值相等。由于测量距离为X1的基准记录介质Pb的位于缘部Eb的透镜要素L的宽度(M)为已知,所以,该已知的透镜宽M与差值(Y1-X1)的相加值,成为位于被记录介质Pa的缘部Ea的透镜要素L的透镜宽度N。由于透镜要素L上无缺欠时的透镜宽度为已知,所以,从已知的(透镜要素L上无缺欠)透镜宽度减去具有缺欠的透镜要素L的透镜宽度N的值,被求出作为位于被记录介质Pa的缘部Ea的透镜要素L的缺欠宽度。此外,当基准记录介质Pb的缘部Eb在透镜要素L和透镜要素L的谷间被裁断,缘部Eb处的透镜要素L上无缺欠时,位于基准记录介质Pb的缘部Eb的透镜要素L的宽度M作为0来进行计算。
然后,当在打印机1中对被记录介质Pa进行记录时,根据缺欠宽度来修正记录位置,继而进行记录。通过这样进行记录,能够使图像的位置与柱透镜光栅RL的排列对应。
在打印机1中,作为缺欠宽度运算机构的CPU24,通过进行图7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来求出缺欠宽度。
首先,在按照被记录介质Pa的缘部Ea位于规定范围28的方式,将被记录介质Pa载置于导向盘2的状态下,使托架11从初始位置HP向右方移动,利用作为距离信息取得机构发挥功能的记录介质检测传感器18及编码装置8,测量缘部Ea到初始位置HP的距离作为编码值(步骤10)。
接着,判断被记录介质Pa的载置位置是否与基准记录介质Pb的载置位置Q0、Q1、Q2、Q3中的任意一个相同(步骤20)。可以如下所述地进行该判断。
首先,求出从基准记录介质Pb的缘部Eb的测量距离(X1、X2、X3、X4)的值,减去位于基准记录介质Pb的缘部Eb的透镜要素L的已知透镜宽度M而得到的值(X1-M、X2-M、X3-M、X4-M)。这些值(X1-M、X2-M、X3-M、X4-M),与位于基准记录介质Pb的缘部Eb的有缺欠的透镜要素L和与该透镜要素L相邻的无缺欠的透镜要素L之间的谷间的位置、与初始位置HP间的距离(编码值)相等。接着,将被记录介质Pa的缘部Ea的测量距离(Y1、Y2、Y3、Y4)与上述值(X1-M、X2-M、X3-M、X4-M)进行比较,在这些值(X1-M、X2-M、X3-M、X4-M)中,确定比测量距离(Y1、Y2、Y3、Y4)小且与测量距离(Y1、Y2、Y3、Y4)最为接近的值。该被确定的值(X1-M、X2-M、X3-M、X4-M中的任意一个值)是与载置位置Q0、Q1、Q2、Q3中的任意一个位置对应的值。因此,可以判断出被记录介质Pa的载置位置,与和上述所确定的值(X1-M、X2-M、X3-M、X4-M中的某一值)对应的载置位置Q0、Q1、Q2、Q3相同。通过上述方式,对于被记录介质Pa和基准记录介质Pb,可以知晓位于缘部Ea及缘部Eb的内侧的无缺欠的透镜要素L在导向盘2上的位置相同的规定位置。
另外,与基准记录介质Pb的缘部Eb的测量距离相关的信息,是基准记录介质Pb被载置在规定范围28的内侧时的信息。因此,对于被记录介质Pa而言,也需要将其载置在规定范围28的内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与规定范围28对应的透镜要素L实施着色,能够容易地使缘部Ea位于规定范围28的内侧地将被记录介质Pa载置于导向盘2。即,规定范围28作为用于将被记录介质Ea载置于规定位置的标记而发挥功能。
然后,根据被记录介质Pa和基准记录介质Pb被载置在上述规定位置时的缘部Ea和缘部Eb到初始位置HP的距离,利用下式(1),可运算出缺欠宽度K(由编码装置8测量出的脉冲数的计数值)(步骤30)。
Yn:被记录介质Pa的缘部Ea到初始位置HP的测量距离
Xn:与被记录介质Pa载置在相同位置的基准记录介质Pb的缘部Eb到初始位置HP的测量距离
Xn+1:被载置在比载置被记录介质Pa的位置向右侧错移一条的基准记录介质Pb的缘部Eb到初始位置HP的测量距离
M:是位于基准记录介质Pb的缘部Eb的透镜要素L的透镜宽度,是由编码装置8测量出的脉冲数的计数值。当缘部Eb处的透镜要素L无缺欠时,透镜宽度为0。
其中,Xn+1-Xn为凸条部3的一个凸条的宽度,与透镜要素L的宽度相同。由于透镜要素L的宽度已知,故可以将其作为W(由编码装置8测量出的脉冲数的计数值),通过下式(2)来运算缺欠宽度K。
K=W-{M+(Yn-Xn)}…(2)
(记录位置的控制)
以上述方式求出缺欠宽度K,基于该缺欠宽度K进行对记录位置的修正(步骤S40)。在对被记录介质Pa进行记录时,若假设未进行基于缺欠宽度K的修正,则以位于缘部Ea的透镜要素L无缺欠为前提进行记录。即,以一定宽度的透镜要素L从缘部Ea起以一定间距进行排列作为前提,根据托架11到缘部Ea的距离进行记录。因此,当在位于缘部Ea的透镜要素L存在缺欠时,无法根据柱透镜光栅RL的排列进行记录。
鉴于此,在位于缘部Ea的透镜要素L存在缺欠的情况下,将成为记录位置的基准的位置,设为对缘部Ea向外侧(右侧)修正了缺欠宽度K的位置(步骤S40)。然后,通过以该修正后的基准位置为基准进行记录(步骤S50),可使记录图像与透镜要素RL的排列对应。
(变形例1)
在对基准记录介质Pb进行记录时的记录位置的修正量,被作为关于基准记录介质Pb的信息而预先判定(已知、被存储在作为存储机构的EEPROM25中)的情况下、即在打印机1中预先设定了对该基准记录介质Pb进行记录时的记录位置的修正量的情况下,对被记录介质Pa进行记录时的记录位置的修正还可以如下所述来进行。
如图8所示,当将针对基准记录介质Pb预先判定(已知、被存储在作为存储机构的EEPROM25中)的记录位置的修正量设为T(由编码装置8测量出的脉冲数的计数值),由打印机1对被记录介质Pa进行记录时,相对缘部Ea向左偏移修正量T地预先修正记录位置。此时,在作为被记录介质Pa而对基准记录介质P进行记录时,可使记录位置与柱透镜光栅RL的透镜排列等对应。另一方面,对于与基准记录介质P不同的被记录介质Pa,无法以对基准记录介质P的修正量,使记录位置与柱透镜光栅RL的透镜排列等对应。
不过,如图8所示,将从如上所述而求出的被记录介质Pa的透镜要素L的缺欠宽度K减去修正量T的差值D,加到被记录介质Pa的缘部Ea的位置后的位置,成为基准记录介质P的缘部Eb的位置。因此,通过以缺欠宽度K与修正量T的差值加到被记录介质Pa的缘部Ea的测量位置后的位置为基准进行记录,打印机1能够进行与基准记录介质P相同的记录位置的修正,即便对于被记录介质Pa,也能在与柱透镜光栅RL的透镜排列等对应的位置记录图像。
(变形例2)
另外,能够以下述方式进行对被记录介质Pa的记录位置的修正。首先,测量被记录介质Pa被载置在与基准记录介质Pb的载置位置(Q0、Q1、Q2、Q3中的任意一个)相同的位置时、从初始位置HP到被记录介质Pa的缘部Ea的距离。该距离例如可作为图5的测量距离Y1、Y2、Y3、Y4中的任意一个被测量出。然后,利用由CPU24构成的透镜宽度差运算机构,基于下式(3),求出从测量距离(Y1、Y2、Y3、Y4)减去与被记录介质Pa的载置位置对应的基准记录介质Pb的测量距离而得到的差值S。
S=Yn-Xn…(3)
该差值S是被记录介质Pa的缘部Ea处的透镜要素L的透镜宽度、与基准记录介质Pb的缘部Eb处的透镜要素L的透镜宽度之差。因此,利用作为修正机构而构成的CPU24,求出从作为对于基准记录介质Pb预先判定的(被存储在作为存储机构的EEPROM25中)信息的修正量T减去差值S后的值F。然后,CPU24控制记录头6等,以对被记录介质Pa的缘部Ea的测量位置加上作为修正量的值F后的位置为基准,进行记录,从而能够针对被记录介质Pa在与柱透镜光栅RL的透镜排列等对应的位置记录图像。其中,当被记录介质Pa的缘部Ea比基准记录介质Pb的缘部Eb位于远离(距离远)初始位置HP的位置时,差值S为正值。此时,对于被记录介质Pa而言,修正量F成为比修正量T小的值。相反,当被记录介质Pa的缘部Ea比基准记录介质Pb的缘部Eb位于靠近初始位置HP的位置时,差值S为负值。此时,对于被记录介质Pa而言,修正量F成为比修正量T大的值。
即,通过以对被记录介质Pa的缘部Ea的测量位置加上上述修正量F后的位置为基准,进行记录,打印机1能够进行与基准记录介质P相同的记录位置的修正,即便对于被记录介质Pa也能在与柱透镜光栅RL的透镜排列等对应的位置记录图像。这样,即便在位于基准记录介质Pb的缘部Eb的透镜要素L的宽度M未被预先判定的情况下,也能够对被记录介质Pa在与柱透镜光栅RL的透镜排列等对应的位置记录图像。
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打印机1,即使在被记录介质Pa的裁断精度不佳的情况下,也能使记录位置与透镜要素L的排列对应。而且,由于只要检测出被记录介质Pa的缘部即可,所以无需具备透镜检测用的透过传感器,通过反射型的纸检测传感器即可把握透镜要素L的形状,因此使得打印机1的构成较为廉价,且通用性较强。
另外,编码装置8通过如下述那样构成,可提高缘部Ea、Eb的检测精度。例如,当线性标尺16的分辨率为180dpi,记录头6的打印分辨率为2880dip时,通过将编码信号放大16(280/180)倍,提高检测精度,能够提高检测位置的精度。但是,该放大有时因电路装置而无法进行。
该情况下,如图9所示,可以将来自编码装置8的编码信号ES的计数值e与间隔A/间隔B的值相加后的值作为检测位置。在图9中,记录介质检测信号S表示来自记录介质检测传感器18的输出信号,记录介质检测信号S的位置S1与记录介质P的左端对应,位置S2与记录介质P的缘部Ea、Eb对应。间隔A是利用基本时钟信号CS对从编码信号ES的正边界到记录介质P的缘部Ea(Eb)进行计数的计数值。另一方面,间隔B是利用基本时钟信号CS对编码信号ES的脉冲信号的一个周期进行计数的计数值。这样,通过利用时钟信号CS,能够提高缘部Ea(Eb)的检测精度。
另外,对于从托架11的初始位置HP到缘部Ea(Eb)的移动距离的检测而言,也可以替代由编码装置8进行,而根据时钟信号对从初始位置HP到缘部Ea(Eb)的移动时间进行计数。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打印机1侧的控制部21进行修正量的计算或修正的控制,但也可以在主机HC侧进行。此时,主机HC作为缺欠运算机构发挥作用。
Claims (7)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对具有柱透镜光栅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具有:
载置所述记录介质的载置部,其具有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通过进入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柱透镜光栅的相互邻接的透镜要素与透镜要素之间,相对所述至少一方透镜要素卡合,将所述记录介质在透镜要素的排列方向上定位;
距离信息取得机构,其针对以被所述定位机构定位了的状态载置在所述载置部的规定位置、作为实际被进行记录的所述记录介质的被记录介质,取得沿所述透镜要素的排列方向的缘部、即成为记录位置的基准的基准缘部与规定的基准位置之间的距离信息;
修正机构,其根据由所述距离信息取得机构求出的所述距离信息,修正对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记录位置;和
记录机构,其根据由所述修正机构修正后的记录位置,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记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存储机构,
所述修正机构根据所述存储机构中存储的关于基准记录介质的信息,进行修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透镜宽差运算机构,其根据所述基准记录介质被载置在所述载置部上的规定位置时所述基准缘部与所述规定的基准位置之间的距离信息、和关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距离信息,求出所述基准记录介质的缘部处的所述透镜要素的透镜宽度、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缘部处的所述透镜要素的透镜宽度之差,
所述修正机构根据所述透镜宽度之差和由所述修正机构进行所述修正的量,进行对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位置的修正。
4.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对具有柱透镜光栅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具有:
载置所述记录介质的载置部,其具有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通过进入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柱透镜光栅的相互邻接的透镜要素与透镜要素之间,相对所述至少一方透镜要素卡合,将所述记录介质在透镜要素的排列方向上定位;
距离信息取得机构,其针对以被所述定位机构定位了的状态载置在所述载置部的规定位置、作为实际被进行记录的所述记录介质的被记录介质,取得沿所述透镜要素的排列方向的缘部、即成为记录位置的基准的基准缘部与规定的基准位置之间的距离信息;和
缺欠宽度运算机构,其根据所述记录介质、即所述基准缘部处的所述透镜要素的透镜宽度为已知的基准记录介质被载置在所述载置部的所述规定位置时,所述基准缘部与所述规定的基准位置间的距离信息;和关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距离信息,求出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缘部处的所述透镜要素的缺欠宽度;
根据由所述缺欠宽度运算机构求出的所述缺欠宽度,修正对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记录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置部具有用于将所述被记录介质载置在所述规定位置的标记。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机构由与所述记录介质的柱透镜光栅相同的部件构成。
7.一种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载置部上载置的具有柱透镜光栅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所述载置部用于载置所述记录介质,并具有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通过进入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柱透镜光栅的相互邻接的透镜要素与透镜要素之间,相对所述至少一方透镜要素卡合,将所述记录介质在透镜要素的排列方向上定位,该记录方法具有:
距离信息取得处理,针对以被所述定位机构定位了的状态载置在所述载置部的规定位置、作为实际被进行记录的所述记录介质的被记录介质,取得沿所述透镜要素的排列方向的缘部、即成为记录位置的基准的基准缘部与规定的基准位置之间的距离信息;
修正处理,根据由所述距离信息取得处理求出的所述距离信息,修正对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记录位置;和
记录处理,根据由所述修正处理修正后的记录位置,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记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183509 | 2008-07-15 | ||
JP2008183509A JP5332366B2 (ja) | 2008-07-15 | 2008-07-15 |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
JP2008183509 | 2008-07-15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578151A Division CN102152657A (zh) | 2008-07-15 | 2009-07-13 | 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28510A CN101628510A (zh) | 2010-01-20 |
CN101628510B true CN101628510B (zh) | 2012-10-03 |
Family
ID=4152997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578151A Pending CN102152657A (zh) | 2008-07-15 | 2009-07-13 | 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
CN20091015870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28510B (zh) | 2008-07-15 | 2009-07-13 | 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578151A Pending CN102152657A (zh) | 2008-07-15 | 2009-07-13 | 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157371B2 (zh) |
JP (1) | JP5332366B2 (zh) |
CN (2) | CN102152657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52657A (zh) * | 2008-07-15 | 2011-08-1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71916B2 (ja) * | 2010-07-12 | 2014-04-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862188B2 (ja) * | 2011-10-14 | 2016-02-1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方法およびレンズシート |
JP6149344B2 (ja) * | 2012-04-04 | 2017-06-2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
JP6136587B2 (ja) * | 2013-05-31 | 2017-05-3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並びに印刷方法 |
JP6171578B2 (ja) | 2013-05-31 | 2017-08-0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
JP6269920B2 (ja) * | 2013-08-02 | 2018-01-3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6269918B2 (ja) * | 2013-08-02 | 2018-01-3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6269919B2 (ja) * | 2013-08-02 | 2018-01-3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6269921B2 (ja) | 2013-08-02 | 2018-01-3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被記録媒体、被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
US9233561B2 (en) * | 2013-08-02 | 2016-01-12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Recording apparatus |
JP6269917B2 (ja) * | 2013-08-02 | 2018-01-3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85135Y (zh) * | 2001-06-12 | 2002-04-10 | 杭州宏华电脑技术有限公司 | 直线光栅控制圆网喷墨制网机 |
GB2400346A (en) * | 2003-04-08 | 2004-10-13 | Bezier Ltd | Method of producing lenticular image displays |
CN1830674A (zh) * | 2005-03-08 | 2006-09-13 |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 针对感光薄片的记录系统 |
JP2008006604A (ja) * | 2006-06-27 | 2008-01-17 | Canon Finetech Inc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2091A (ja) * | 1994-07-05 | 1996-01-23 | Canon Inc | 立体画像記録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立体画像形成体 |
JP3471930B2 (ja) * | 1994-11-10 | 2003-12-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US5731883A (en) * | 1996-04-10 | 1998-03-24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integral image elements |
US20030085934A1 (en) * | 2001-11-07 | 2003-05-08 | Tucker Robert Carey | Ink-jet printing system for printing colored images on contact lenses |
JP4765564B2 (ja) * | 2005-11-08 | 2011-09-0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媒体搬送用トレイ |
JP5332366B2 (ja) * | 2008-07-15 | 2013-11-0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
-
2008
- 2008-07-15 JP JP2008183509A patent/JP533236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07-13 CN CN2010105578151A patent/CN102152657A/zh active Pending
- 2009-07-13 CN CN2009101587002A patent/CN10162851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7-15 US US12/503,694 patent/US815737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85135Y (zh) * | 2001-06-12 | 2002-04-10 | 杭州宏华电脑技术有限公司 | 直线光栅控制圆网喷墨制网机 |
GB2400346A (en) * | 2003-04-08 | 2004-10-13 | Bezier Ltd | Method of producing lenticular image displays |
CN1830674A (zh) * | 2005-03-08 | 2006-09-13 |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 针对感光薄片的记录系统 |
JP2008006604A (ja) * | 2006-06-27 | 2008-01-17 | Canon Finetech Inc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52657A (zh) * | 2008-07-15 | 2011-08-1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332366B2 (ja) | 2013-11-06 |
CN102152657A (zh) | 2011-08-17 |
US20100013903A1 (en) | 2010-01-21 |
JP2010023230A (ja) | 2010-02-04 |
CN101628510A (zh) | 2010-01-20 |
US8157371B2 (en) | 2012-04-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28510B (zh) | 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 |
US7905567B2 (en) | Closed-loop printing registration systems, devices, components and methods | |
EP2744666B1 (en) |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 |
CN100457469C (zh) | 输送设备以及具有该输送设备的记录设备 | |
US20040026474A1 (en) | Methods for calibration and automatic alignment in friction drive apparatus | |
US7083251B2 (en) | Method of compensating sheet feeding errors in ink-jet printer | |
EP1226954B1 (en) | Stitching and color registration control for multi-scan printing | |
CN104339846B (zh) | 印刷装置 | |
CN100528395C (zh) | 工件的弯曲角度检测装置及工件的弯曲加工机 | |
KR100894354B1 (ko) | 강재의 라벨링 시스템 | |
US9126425B2 (en) | Duplex printing | |
KR101962918B1 (ko) | 배터리 특성 측정 시스템 | |
EP3455080B1 (en) | Identifying print media borders | |
KR100552460B1 (ko) | 화상형성기기의 노즐위치 제어방법 | |
JP6976706B2 (ja) | 記録装置 | |
JP2007260991A (ja) | 印刷方法及び装置 | |
JP2020138409A (ja) | 印刷システム及び加工システム | |
JP2013257583A (ja) |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 |
JP200212752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076886B2 (ja) | レーザプロッタにおける感材管理方式 | |
JP2751590B2 (ja) | 読取装置 | |
US20180236792A1 (en) | Indexing a media feed shaft | |
JPH05330015A (ja) | テープ材用プロッタ | |
JPH06267178A (ja) | 磁気記録装置 | |
JPH09178423A (ja) | 移動量測定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