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7657B - 无线通信系统中网络分配向量的设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网络分配向量的设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27657B CN101627657B CN2008800074065A CN200880007406A CN101627657B CN 101627657 B CN101627657 B CN 101627657B CN 2008800074065 A CN2008800074065 A CN 2008800074065A CN 200880007406 A CN200880007406 A CN 200880007406A CN 101627657 B CN101627657 B CN 10162765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uping
- sends
- duration information
- called station
- pa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9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7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30
- OVGWMUWIRHGGJP-WVDJAODQSA-N (z)-7-[(1s,3r,4r,5s)-3-[(e,3r)-3-hydroxyoct-1-enyl]-6-thiabicyclo[3.1.1]heptan-4-yl]hept-5-eno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O)CCC\C=C/C[C@@H]1[C@@H](/C=C/[C@H](O)CCCCC)C[C@@H]2S[C@H]1C2 OVGWMUWIRHGGJP-WVDJAODQSA-N 0.000 description 29
- 101000988961 Escherichia coli Heat-stable enterotoxin A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9
- 101100161473 Arabidopsis thaliana ABCB2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8
- 101100096893 Mus musculus Sult2a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8
- 101150081243 STA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101000752249 Homo sapiens Rho 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 3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9
- 102100021689 Rho 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 3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spiromesife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C(O1)=O)=C(OC(=O)CC(C)(C)C)C11CCCC1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9202 Bromus secalin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544061 Cuculus canor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1128969 Homo sapiens Neuron navigator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1225 Neuron navigator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 STA0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7—Bus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 H04L12/413—Bus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with random access, e.g. carrier-sense multiple-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CSMA-C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在源与目的地之间执行了准备过程之后开始分组发送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源将对应于从目的地发送的第一响应分组的结束的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和对应于从目的地发送的第二响应分组的结束的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存储在准备分组的头中。已经接收到准备分组的相邻台基于第一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第一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一NAV,并且基于第二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第二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一NAV,并且当在第一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之后的预定时间内没有检测到分组发送时,忽略第二NAV。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允许多个无线台如在局域网(LAN)中一样相互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执行基于载波侦听(carrier sensing)的随机访问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更准确而言,本发明涉及用于基于结合请求发送/清除待发(RTS/CTS)的CSMA执行接入控制以保持通信质量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允许已经接收到RTS分组的相邻台响应于在持续时间(Duration)时间段中的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中的故障来重置网络分配向量(NAV)并且开始发送操作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背景技术
无线网络作为免除了较老的有线通信网络中使用的线缆的系统,已经受到关注。例如,使用无线LAN可以建立灵活的英特网连接。这样的无线LAN不仅能够取代现有的有线LAN,而且还可以提供用于在包括旅店、机场休息室、站台和咖啡厅的公共场所建立英特网连接的方式。
包括用于无线LAN的代表性标准的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中的联网基于基本服务集(BSS)的概念。有两种类型的BSS:一种是在一个区域内存在被称为“接入点”(AP)或“协调器”的控制台的“基础结构模式”中所定义的BSS,另一种,是在自组织(ad-hoc)模式中所定义的独立BSS(IBSS),在自组织模式中,通过多个以自洽和分散的方式平等地进行操作的移动终端(MT;可以是移动台或终端台)来配置点对点网络。
当在基础结构模式中执行相互之间的异步通信时,发送通信设备和接收通信设备有必要经由接入点执行无线通信。这在使用传输线的效率方面,造成多达50%的下降。相比之下,在网络包括例如相对小数目的相邻客户端的自组织模式中,所述客户端中的任何终端都可以相互直接地,即,随机地执行无线通信,而不使用特定控制台。
然而,一般都知道,在自组织网络中存在隐藏终端(hidden terminal)问题。在以下情况中发生隐藏终端问题:特定通信台相互进行通信,可以从用作通信合作方的通信台而不是从其它通信台收听一个通信台。由于隐藏终端相互可以进行协商,所以,可能有发送操作的冲突。在本领域中,使用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作为解决隐藏终端问题的一种方法而广为人知。
CSMA是用于使能基于载波侦听的多路访问的通信协议。在无线通信中,通信设备很难接收其已经发送的信号。因此,通过使用具有冲突避免(Collision Avoidance)的CSMA(CSMA/CA)来代替使用具有冲突检测(Collision Detection)的CSMA(CSMA/CD),以使得通信设备能够在确认没有信息在从其它通信设备发送之后开始发送信息,可以避免冲突。CSMA是适于诸如文件传输或电子邮件之类的异步数据通信的访问协议。
在RTS/CTS中,用作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RTS分组,在接收到来自用作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的CTS分组后,开始数据发送。当隐藏终端接收到RTS分组和CTS分组中的至少一个时,隐藏终端基于RTS/CTS过程将自己的发送空闲时间段设置成估计出的数据发送时间段,从而避免冲突。用于发送台的隐藏终端接收CTS分组并设置发送空闲时间段,从而避免与数据分组的冲突。用于接收台的隐藏终端接收RTS分组并且设置发送空闲时间段,从而避免与确认(ACK)分组的冲突。
图11示出当发送台和接收台执行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时,在外围台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在图11中,假定存在4个通信台:STA2、STA0、STA1和STA3。假定:在通信环境中,图11中只有相互邻近的通信台在无线电波可以到达的范围以内。假定:STA0想要向STA1发送信息。
作为发送源的STA0使用CSMA过程来检查对于预定时间段(从时间T0至时间T1),介质是否是畅通(clear)的,并且之后在时间T1将RTS分组发送给STA1。RTS分组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头包括对持续时间的描述,持续时间是用于完成发送和接收该分组的事务的时间(在图11中示出的示例中,持续时间是从STA0向STA1发送数据帧的时间T1到从STA1发送ACK帧完成的时间T8之间的时间)。
该RTS分组还到达STA2,STA2邻近STA0并且是STA1的隐藏终端。当STA2接收到目的地不是STA2的RTS分组时,STA2侦听到该介质在到该事务将被完成的时间T8之前为忙而不监视该介质,以不阻塞来自STA0的发送请求并且由于该介质已经被预留用于另一个台而在开始发送之前等待持续时间时间段。该隐藏终端的发送禁用状态是通过虚拟载波侦听来实现的。在MAC层协议处理中,虚拟载波侦听被用来针对估计出的介质将为忙的时间而设置网络分配向量(NAV),网络分配向量是以微妙为单位的定时器。当NAV为非零时,虚拟载波侦听功能认出该介质为忙。
相比之下,当STA1接收到目的地是STA1的RTS分组时,STA1在短帧间距(short inter-frame space,SIFS)间隔之后,在时间T3向STA0发送CTS分组。CTS分组的发送速率和发送模式与RTS分组的发送速率和发送模式相同。CTS分组的MAC头包括对持续时间的描述,持续时间是用于完成发送和接收该分组的事务的时间(即,直到时间T8为止的时间)。
该CTS分组还到达STA3,STA3邻近STA1并且是STA0的隐藏终端。当STA3接收到目的地是STA3的CTS分组时,STA3设置NAV使得发送被停止直到事务被完成为止,以不阻塞来自STA1的接收请求。NAV对于由持续时间字段指示的时间段是有效的。STA3在时间T8之前也处于发送禁用状态。
当STA0接收到目的地是STA0的CTS分组时,STA0侦听到:STA1已准备好接收。在SIFS间隔之后的时间T5,STA0开始发送数据分组。
在时间T6,数据分组的发送完成。如果STA1解码数据分组而没有任何错误,则在SIFS间隔后的时间T7,STA1向STA0发送ACK分组。当STA0接收到该ACK分组时,发送和接收一个分组的事务在时间T8完成。相邻的台STA2和STA3在持续时间时间段期满的时间T8重置NAV,并且返回正常的发送/接收状态。
简而言之,在前述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中,已经接收到RTS分组的“用作发送台的STA0的相邻台”STA2和已经接收到CTS分组的“用作接收台的STA1的相邻台”STA3被禁止执行发送。因此,可以从STA0向STA1发送数据并且从STA1向STA0发送ACK分组而不受来自相邻台的突然的发送信号干扰。结果,可以维持通信质量。
图12示出IEEE 802.11a中的帧格式。
在每个分组的开始,附加用于指示分组存在的前导字段。前导字段包括根据标准定义的现有符号模式(symbol pattern)。基于该现有模式,接收机可以判定接收信号是否对应于前导字段。
SIGNAL(信号)字段被定义在前导字段后。SIGNAL字段存储用于解码分组中的DATA(数据)字段所必需的信息。用于解码分组中的DATA字段所必需的信息称为物理层汇聚协议(PLCP)头。PLCP头包括指示DATA字段的发送速率的RATE(速率)字段(DATA字段包括作为PLCP头的一部分的服务字段,以下全体简称为“DATA字段”)、指示DATA字段的长度的LENGTH字段、奇偶校验比特和编码器的尾比特。基于对SIGNAL字段中所存储的RATE和LENGTH字段进行解码的结果,接收机对随后的DATA字段进行解码。
存储PLCP头的SIGNAL字段被编码以对于噪声是强壮的并且以约6Mbps被发送。相比之下,在一般分组的情况中,DAT字段是以这样的发送速率/模式被发送的,在该发送速率/模式中,根据接收机的信噪比(SNR)提供最高比特率,只要不出现错误即可。
在IEEE 802.11a中,定义了8种发送速率/模式:6、9、12、18、24、36、和54Mbps。选择这些发送速率/模式中的一种。当发射机和接收机彼此接近时,选择提供最高比特率的发送速率/模式。在远处的通信台可能难以解码信息。
图13示出每种分组类型的有效载荷的结构。该有效载荷被作为物理层服务数据单元(PSDU)转送给作为上层的链路层。在每一帧中,通常定义帧控制字段和持续时间字段。帧控制字段存储指示帧的类型和目的的信息。持续时间字段存储指示NAV的目的的信息,即,用于完成与分组相关的一系列事务的时间。
RTS帧除了包括前述字段以外,还包括指示地址或目的地的接收机地址(RA)字段、指示发送源的发射机地址(TA)字段以及作为校验和的帧校验序列(FCS)字段。CTS帧和ACK帧除了包括前述字段以外,还包括指示收信地或目的地的RA字段和作为校验和的FCS字段。数据帧除了包括前述字段以外,还包括用于指明用作发送源、目的地等的通信台的地址字段Addr1至Addr4、序列字段(sequence field,SEQ)、作为要提供给上层的实际数据的帧体(framebody)和作为校验和的FCS字段。
在数据发生根据图11中所示的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而开始的通信序列中,作为用作发送源的STA0的相邻台的STA2,在接收到RTS分组之后,针对直到分组发送/接收事务完成(直到时间T8)的长时间段来设置NAV。结果,STA2进入发送禁用状态。
相比之下,当STA0不能够从用作发送目的地的STA1接收CTS分组时,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失败并且随后的序列被取消(在时间T5没有数据由STA0发送)。在这样的情况中,对于作为相邻台的STA2,针对直到分组发送/接收事务完成(直到时间T8)的长时间段连续地设置NAV是浪费的。这甚至可能引起整个系统的吞吐量的下降。
为了克服这样的情况,提供了“NAV重置”功能。即,当已经接收到RTS分组或CTS分组并且设置了NAV的相邻台在侦听到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中的失败之后,相邻台重置NAV使得相邻台可以开始发送操作。
例如,已经发送RTS分组的发射机的相邻台接收到目的地为另一个台的RTS分组并且设置NAV。之后,如果该相邻台在预定时间内、甚至持续时间时间段中检测到没有从RTS分组的目的地发送的CTS分组或从RTS分组的发射机发送的数据分组,则相邻台侦听到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已经失败并且重置NAV。重置NAV之前的预定时间对应于从RTS分组的接收完成到来自RTS分组的发射机的数据分组的估计到达时间之间的时间(即,图11中示出的示例中的T5-T2),并且是基于CTS分组的长度来确定的。更具体而言,基于两个SIFS间隔和CTS分组的接收时间的和可以估计数据分组的到达时间(例如,参见ANSI/IEEE Std802.11,1999 Edition(R2003),9.2.5.4 Setting and resetting the NAV)。
在某些情况中,前述计算方法可能无法估计数据分组的正确到达时间。如果数据分组的到达时间被估计得稍晚,则相邻台在浪费的时间执行载波侦听,从而使用带宽的效率下降。相比而言,如果数据分组的到达时间被估计得稍早,则相邻台甚至在正在执行的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还在按顺序进行时就开始发送操作。这导致对访问的竞争。具体地,只有通过避免使用NAV重置功能来克服后一问题,并且很难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以下描述涉及已经接收到RTS分组的相邻台不能估计数据分组到达时间的情况。
在一种情况中,相邻台不能计算出正确的、CTS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CTS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可以基于CTS分组的帧长度和RTS分组的发送速率(CTS的发送速率和相应的RTS分组的发送速率相同)来计算。
例如,作为IEEE 802.11a/g的扩展标准的IEEE 802.11n希望通过添加在发射机和接收机都使用多根天线来实现空间复用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来提高有效吞吐量。在此省略对MIMO通信机制的详细描述。应注意,在使用两个或更多发送支路的MIMO通信系统中,为了实现对空间复用后的接收信号的空间分离,接收机有必要估计用于每个发送/接收天线的信道并且获得信道矩阵。发射机被配置为以时分方式发送训练信号以从各个发送信道中激活信道(例如,参见已被转让给本发明受让人的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No.2006-36018的图8A)。换而言之,由于前导字段的长度是根据发送天线数可变的,所以CTS分组的长度也是如此。
图14示出包括根据发送天线数以时分方式发送的训练信号的分组的示例性格式。在图14中,称为高吞吐量长训练字段(HT-LTF)的部分是用于激活信道的训练信号。HT-LTF从各个发送天线被发送。因此,与高吞吐量(HT)模式对应的接收机获得与每一对发送/接收天线相对应的信道系数并且将所获得信道系数排列在矩阵中,从而获得信道矩阵。
IEEE 802.11n定义“混合模式”,作为允许与在基于之前的IEEE802.11a/g标准的遗留(legacy)模式中进行操作的遗留终端的共存的操作模式。遗留终端不能够应付与天线数相对应的、CTS分组长度的差异。结果,很难估计执行NAV重置功能的正确定时。在图14中,以“L-”开头的字段被以使用可在遗留终端中解码的调制方法的发送速率发送。相比之下,以“HT-”开头的字段不可与遗留终端兼容。
IEEE 802.11n允许与遗留终端的共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遗留终端不能解码以高速HT模式发送的MAC帧。即,遗留终端不能够分析MAC头中的持续时间字段和设置正确的NAV。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欺骗(spoofing)技术,欺骗技术使用可在遗留终端处解码的PHY头中的RATE字段和LENGTH字段来携带持续时间信息(例如,参见日本专利未审查专利申请No.2006-50526中第0066段至第0068段)。欺骗将欺骗值存储在PHY头中的LENGTH字段中来取代原来的分组长度,使得(分组长度/发送速率)应当指示NAV要被设置为的时间段,例如直到ACK完成为止。在已经接收到以HT模式发送的RTS分组的相邻台是遗留终端的情况中,该遗留终端将直到ACK完成的时间段误认为是用于RTS分组的发送时间段并且因此连续地保持处于发送禁用状态中。在该欺骗持续时间时间段中,没有用于重置NAV的触发被生成。
在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中,在正常情况下,用作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向用作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RTS分组,并且数据发送目的地响应于该RTS分组向数据发送源发送CTS分组。当数据发送目的地想要在相反方向上向数据发送源发送数据时,该数据发送目的地可以将CTS分组与数据分组进行复用并且向数据发送源发送复用后的分组(例如,参见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No.2006-50519的第0288段和图24)。在这样的情况中,与图13中不同,CTS分组的长度不是固定的。已经接收到RTS分组的相邻台因此不能够估计数据分组的到达时间。结果,即使发送准备失败了,相邻台仍然难以重置NAV。
如果相邻台不能指明用于完成响应帧的发送的预定时间,则NAV重置功能不被采用。对NAV重置的使用之前被限于执行基于CTS分组的长度来指明预定时间的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的情况。然而,发送准备过程不限于基于IEEE 802.11等的无线网络中的RTS/CTS。NAV重置的执行因此是不充分的并且留下提高的空间以增加整个系统的吞吐量。
例如,块ACK请求(Block ACK Request,BAR)被提议用于增加MAC层的速度。在BAR中,数据发送源在发送机会(TXOP)时间段中以SIFS间隔连续向数据发生目的地发送数据分组。在TXOP时间段之后,数据发送源向数据发送目的地发送BAR帧。响应于此,数据发送目的地向数据发送源发送块ACK帧。根据BAR,一开始发送短长度的数据分组,这使得相邻台能够设置NAV。然而,由于块ACK协议不是IEEE802.11必须的,所以不可与该协议兼容的相邻台即使在发送/接收准备过程失败时也不能够重置NAV。
为了克服响应于CTS分组的发送中的失败而设置不必要的NAV的问题,已经提出了MAC(例如,参见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No.2006-287933第0016段)。MAC允许已经接收到目的地为自身的RTS分组的通信台等待SIFS的时间间隔,发送CTS分组并且进入载波侦听状态。在预定的CLR Threshold时间段已经过去之后,如果信道被侦听到是空闲的,则通信台发送取消分组以允许相邻台重置NAV。因此,可能在发送CTS分组的通信台(即,数据发送目的地)的相邻台处重置不必要的NAV。然而,重置NAV涉及从执行发送准备的通信台发送除RTS/CTS分组以外的分组的开销。这被认为是低效率的。使用取消分组来重置NAV的机制不是包括IEEE 802.11的现有无线LAN标准必须的并且因此不可与现有通信终端兼容。
发明内容
希望提供用于通过使用交换包括RTS和CTS分组的发送准备分组的过程、在基于CSMA的访问控制中适当地保持通信质量的优秀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还希望提供用于使得已经接收到RTS分组的相邻台能够响应于在持续时间时间段中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中的失败而重置NAV,从而开始发送操作的优秀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还希望提供用于以下功能的优秀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在通过交换RTS/CTS分组或其它发送准备分组将持续时间信息告知给相邻台而使得相邻台能够设置NAV之后,才开始数据分组交换的无线网络中,使得相邻台能够响应于该过程中的失败而适当地重置NAV以用于交换数据分组。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通信台,其中,数据分组发送在用作数据发送源和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之间执行了预定的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开始。用作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将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和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存储在要被发送用于发送/接收准备过程的准备分组的头中,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准备分组而从用作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一响应分组的结束,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在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从用作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数据分组而从用作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二响应分组的结束。已经接收到包括从用作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持续时间信息的准备分组的相邻台,基于第一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第一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一网络分配向量并且基于第二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第二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二网络分配向量,以及,在已经被设置第一网络分配向量的时间段内或在第一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后的预定时间内没有检测到分组发送的情况中,忽略第二网络分配向量。
作为该无线通信系统的修改例,已经接收到从用作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准备分组的相邻台,可以基于第一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第一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一网络分配向量,并且之后,可以响应于在第一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之后的预定时间内对分组发送的检测,基于第二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第二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二网络分配向量。
这里,“系统”是指多个设备(或实现特定功能的功能模块)的逻辑组合,而不论设备或功能模块是否驻留在单个外壳中(这对以下同样适用)。
执行随机访问的无线网络中所广泛采用的通信序列如下。即,用于交换数据分组的通信台执行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等,并且相邻台被允许设置NAV并且因此进入发送禁用状态。之后,数据发送开始。通过使用这种发送/接收准备过程,可以保证通信质量。
相比之下,当具有发送数据的相邻台长时间保持处于发送禁用状态而发送/接收准备过程在完成前已经失败时,引起了整个系统吞吐量的下降。为了克服这样的情况,提供了“NAV重置”功能。即,当相邻台侦听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中的失败时,相邻台重置NAV使得相邻台能够开始发送操作。
然而,在包括IEEE 802.11n的扩展后的标准中,存在各种类型的响应分组。因此,已经接收到指示发送准备开始的分组(例如,RTS分组)的相邻台难以指明响应分组的接收完成时间。结果,相邻台不能够适当地重置NAV。
在IEEE 802.11中,基本上对NAV重置的使用被限于使用RTS/CTS分组的发送/接收准备过程。然而,在发送数据分组之前的准备过程不限于RTS/CTS分组。小的数据分组和ACK分组可以取代发送/接收准备过程。块ACK请求/块ACK过程也可以。即使这些发送/接收准备过程失败,相邻台也不能重置NAV。
根据本方面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假定用作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将两种类型的持续时间信息存储在指示发送准备开始的分组(例如,RTS分组)的头中。根据IEEE 802.11n,第一持续时间信息是通过基于PHY头中的RATE和LENGTH字段中的欺骗值将分组长度除以发送速率(分组长度/发送速率)而获得的值。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存储在IEEE 802.11的MAC规范中所定义的持续时间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用作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和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存储在要被发送用于发送/接收准备过程的准备分组的头中,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准备分组而从用作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一响应分组(例如,CTS分组)的结束,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在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从用作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数据分组而从用作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二响应分组(例如,在数据分组之后发送的ACK分组)的结束。
相比之下,用作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的相邻台基本上设置第一和第二网络分配向量以不干扰数据分组的交换。即,相邻台基于第一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第一响应分组(例如,CTS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一网络分配向量。之后,当在第一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之后的预定时间内没有检测到分组发送时,相邻台忽略或重置第二网络分配向量。即,在CTS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之后,没有不必要的网络分配向量被设置。因此,可以立即开始发送操作。
发送/接收准备过程已经失败的事实对于用作数据发送源和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是令人遗憾的。然而,通过在相邻台中重置NAV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吞吐量。
可替换地,在准备分组的接收之后,用作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的相邻台基于第一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第一响应分组(例如,CTS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一网络分配向量,并且之后,响应于在在第一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之后的预定时间内对分组发送的检测,基于第二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第二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二网络分配向量。换而言之,如果相邻台在CTS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之后的预定时间之内没有检测到数据分组,则相邻台确定发送/接收准备过程已经失败并且之后不设置NAV。
发送/接收准备过程已经失败的事实对于用作数据发送源和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是令人遗憾的。然而,通过在相邻台中不设置NAV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吞吐量。
尽管RTS/CTS作为发送/接收准备过程而广为人知,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例如,相邻台可以与在小的数据分组和ACK分组取代发送/接收准备过程或在块ACK请求/块ACK过程的情况中相似地、响应于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中的失败来重置不必要的NAV。
从用作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数据分组和响应于数据分组被发送的第二响应分组可以被发送一次或多次。即,应当理解,数据/ACK序列可以在RTS/CTS序列之后被重复多次。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计算机可读格式写成的计算机程序,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用于在无线网络中执行无线通信的处理,在无线网络中,数据分组发送用作数据发送源和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之间执行了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开始,并且至少两种类型的持续时间信息被存储在从用作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准备分组的头中以用于发送/接收准备过程。该处理包括以下步骤:在用作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将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和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存储在要被发送用于发送/接收准备过程的准备分组的头中,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准备分组而从用作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一响应分组的结束,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在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从用作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数据分组而从用作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二响应分组的结束的情况中,在从用作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向用作数据发送目的地的另一通信台发送的准备分组的接收之后,基于第一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第一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一网络分配向量;基于第二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第二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二网络分配向量;以及,在已经被设置第一网络分配向量的时间段内或在第一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后的预定时间内没有检测到分组发送的情况中,忽略第二网络分配向量。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定义了一种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预定过程的、以计算饥可读格式写成的计算机程序。换而言之,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被安装在计算机中,从而在计算机上显示可协调操作,并且该计算机作为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操作。在发送/接收准备过程在无线网络中的其它通信台之间被执行之后开始数据分组的发送的情况中,这样的无线通信设备作为相邻台通过设置NAV避免访问竞争。当发送/接收准备过程失败时,该无线通信设备能够适当地重置NAV。因此,可以实现和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优势相同的优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供用于通过使用交换包括RTS和CTS分组的发送准备分组的过程、在基于CSMA的访问控制中适当地保持通信质量的极好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提供用于使得已经接收到RTS分组的相邻台能够响应于在持续时间时间段中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中的失败而重置NAV,从而开始发送操作的极好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提供用于以下功能的极好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在通过交换RTS/CTS分组或其它发送准备分组告知将持续时间信息告知相邻台而使得相邻台能够设置NAV之后,才开始数据分组的交换的无线网络中,使得相邻台能够响应于该过程中的失败而适当地重置NAV以用于交换数据分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等失败的情况中,可以有效地使用介质。具体地,在发送/接收准备过程频繁失败的隐藏终端环境中,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从以下参考附图进行的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构成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设备的示例布置的示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网络中、作为通信台进行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功能配置的框图。
图3是IEEE 802.11n的遗留模式中的分组格式的图解;
图4是IEEE 802.11n的混合模式中的分组格式的图解;
图5是遗留SIGNAL(L-SIG)字段的数据结构的图解;
图6是用于描述HT模式中的分组(或MM分组)的L-SIG字段中的持续时间信息的图解。
图7包括用于描述在相对于L-SIG字段旋转90度的相位空间中对高吞吐量信号(HT-SIG)字段执行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调制的机制的图解;
图8A是用于为了校正HT终端和遗留终端之间的不公平而设置L-SIG持续时间和MAC持续时间的方法的图解;
图8B是图8A中示出的RTS/CTS过程的修改例的图解;
图8C是图8A中示出的RTS/CTS过程的另一修改例的图解;
图9是无线通信设备作为遗留终端进行操作的情况中接收过程的流程图;
图10A是在无线通信设备作为HT终端进行操作的情况中接收过程的流程图;
图10B是在无线通信设备作为HT终端进行操作的情况中接收过程的流程图;
图11是用于描述在发送台和接收台执行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的情况中可能在周围的台中发生的操作的图解;
图12是IEEE 802.11a中的帧格式的图解;
图13是每种分组类型的有效载荷的图解;
图14是包括与发送天线数对应、以时分方式发送的训练信号的分组的示例性格式的图解;
图15是在数据/ACK过程中设置L-SIG持续时间(NAV 1)和MAC持续时间(NAV 2)的方法的图解;以及
图16是在块ACK请求/块ACK过程中设置L-SIG持续时间(NAV1)和MAC持续时间(NAV 2)的方法的图解。
参考标号
100:无线通信设备
101:接口
102:数据缓冲器
103:中央控制单元
104:无线发送单元
105:定时控制单元
106:天线
107:无线接收单元
108:信息存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最佳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假定的通信传播路径是无线的。多个通信台构成网络。本发明实施例中所假定的通信涉及存储和转发模式中的流量。信息以分组为单位被转送。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网络中,通信台根据基于CSMA的访问过程直接地(随机地)发送信息,从而构成自洽和分散的无线网络。
例如,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假定这样的通信环境,其中,存在根据之前的IEEE 802.11a/g的遗留台和遵循IEEE 802.11n的HT台,IEEE802.11n对应于使用和IEEE 802.11a/g一样的带宽的高速标准。即,存在两种类型的通信终端,即,可以发送/接收被使用某些受限制的调制方法调制过的分组的遗留台,和,不仅可以发送/接收被使用现有台的调制方法调制过的分组还可以发送/接收被使用先进方法调制过的分组的HT台。
图1是构成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设备的示例性布置的示图。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设备没有控制-受控关系。通信设备以自洽和分散的方式进行操作并且形成自组织网络。在图1中,通信设备#0至#6分布在相同的空间。
在图1中,由虚线表示每个通信设备的通信范围。每个通信设备可以与其范围内的其它通信设备进行通信。此外,从每个通信设备发送的信号与其范围内的其它信号相互干扰。即,通信设备#0在通信设备#0可以与相邻通信设备#1和#4进行通信的范围内;通信设备#1在通信设备#1可以与相邻通信设备#0、#2和#4进行通信的范围内;通信设备#2在通信设备#2可以与相邻通信设备#1、#3和#6进行通信的范围内;通信设备#3在通信设备#3可以与相邻通信设备#2进行通信的范围内;通信设备#4在通信设备#4可以与相邻通信设备#0、#1和#5进行通信的范围内;通信设备#5在通信设备#5可以与相邻通信设备#4进行通信的范围内;通信设备#6在通信设备#6可以与相邻通信设备#2进行通信的范围内。
在特定通信设备彼此进行通信时,当可以从用作通信合作方的通信设备而不是从其它通信设备可以收听一个通信设备时,产生“隐藏终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不限于前述自组织环境。本发明实施例广泛适用于通信台通过使用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或另一发送/接收准备过程将持续时间信息告知相邻台使得介质可以被保护的各种通信形式。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网络中、作为通信台进行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功能配置的框图。图2中示出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在不存在控制台的自洽和分散的通信环境中通过执行基于CSMA的访问控制、同时附加地使用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等来构成网络。以下描述假定:在基于IEEE 802.11的联网中,无线通信设备可以作为以下两种终端中的一种进行操作:根据IEEE 802.11a/g执行通信操作的遗留终端或根据IEEE802.11n执行通信操作的HT终端。
如图2中所示,无线通信设备100包括接口101、数据缓冲器102、中央控制单元103、无线发送单元104、定时控制单元105、天线106、无线接收单元107和信息存储单元108。
接口101与连接到无线通信设备100的外部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未示出))交换各种类型的信息。
数据缓冲器102被用来临时存储经由接口101从所连接的装置发送的数据,或者在经由接口101发送之前、经由无线传输线接收到的数据。
中央控制单元103执行对在无线通信设备100中发送/接收信息的一系列事务的完整控制和对传输线的访问控制。例如,中央控制单元103基于CSMA、同时附加地使用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等来执行MAC。当无线通信设备100执行数据发送操作时,无线通信设备100将持续时间信息存储在诸如RTS分组或CTS分组之类的分组的头(PHY头或MAC头)中。如果无线通信设备100是相邻台(隐藏终端),则无线通信设备100基于诸如RTS之类的发送准备分组的PHY头或MAC头中所存储的持续时间信息来执行虚拟载波侦听。在一系列发送/接收事务完成之前,无线通信设备100保持处于发送禁用状态,使得分组交换将不会被干扰。如果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等失败,则已在发送准备分组的接收之后被设置的NAV被适当地重置。这是希望有效使用介质并且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量。稍后将详细描述MAC过程。
无线发送单元104包括使用预定的调制方法来调制发送信号的调制器、将数字发送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数模(D/A)转换器、通过执行频率变换将模拟发送信号进行上变频的上变频器(up-converter)、放大上变频后的信号的功率的功率放大器(PA)(在图2中都未示出)。无线发送单元104以预定的发送速率无线地发送临时存储在数据缓冲器102中的数据和信标信号。
无线接收单元107包括放大经由天线106从另一个台接收到的信号的电压的低噪放大器(LNA)、通过执行频率变换对电压放大后的接收信号进行下变频的下变频器、自动增益控制器(AGC)、将模拟接收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模数(A/D)转换器、通过执行用于实现同步的同步处理、信道估计和使用预定的解调方法的解调处理来解调信号的解调器(在图2中都未示出)。无线接收单元107接收在预定时间从其它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的信息和信标信号。
天线106在预定的频率信道上向另一无线通信设备无线地发送信号,或收集从另一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的信号。
在无线通信设备100是根据IEEE 802.11n的HT终端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设备100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天线,并且无线发送单元104和无线接收单元107可以执行MIMO通信。然而,由于MIMO通信机制并不与本发明的要的直接相关,所以在本说明书中省略了对其的详细描述。
定时控制单元105执行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定时控制。例如,定时控制单元105基于由无线接收单元107执行的载波侦听的结果来设置预定的帧间距(IFS)和退避时间段(back-off period),并且执行对包括RTS、CTS、数据和ACK的分组的发送定时和接收定时的控制。
信息存储单元108存储执行程序指令、相邻设备信息所述执行程序指令用于执行一系列访问控制操作(描述冲突避免过程的程序)并且由中央控制单元103执行,所述相邻设备信息是从分析包括RTS和CTS以及其它控制信号的发送准备分组的结果中获得的。
IEEE 802.11n中的PHY层具有高吞吐量传输模式(以下也称为“HT模式”),“HT模式”与包括之前的IEEE 802.11a/g的调制方法和编码方法的传输方法以及使用与之前的IEEE 802.11a/g相同的分组格式和相同的频率范围来执行数据传输的操作模式(以下,称为“遗留模式”)完全不同。HT模式可以分成:被称为“混合模式”的、可与遵循IEEE 802.11a/g的现有终端(以下,可以称为“遗留终端”)兼容的操作模式,和被称为“绿色字段(GF)”、不可与遗留终端兼容的操作模式。由于GF模式不与本发明要的直接相关,所以在本说明书中没有给出对其的详细描述。
图3示出遗留模式中的分组格式。图4示出混合模式中的分组格式。在图3和图4中,假定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对应4微妙。
图3中所示的遗留模式中的分组(以下,称为“遗留分组”)具有和IEEE 802.11a/g相同的格式。遗留分组的头包括遗留短训练字段(L-STF)、遗留长训练字段(L-LTF)和遗留SIGNAL字段(L-SIG)作为遗留前导字段,L-STF包括用于发现分组的现有OFDM符号,L-LTF包括用于实现同步和均衡的现有训练符号,L-SIG描述发送速率和数据长度。此后,有效载荷(数据)被发送。L-SIG字段的数据结构如图5中所示。
图4中所示的HT模式中的分组的头(以下,也可以称为“MM”分组)包括遗留前导字段和有效载荷(数据),遗留前导字段具有与IEEE802.11a/g的格式相同的格式,随后是具有IEEE 802.11n的独特格式(以下,也可以称为“HT格式”)的前导字段(以下,也可以称为“HT前导”)。在MM分组中,对应于遗留分组中的PHY有效载荷的部分在HT格式中。递推地,HT格式中该部分可以被视为是由HT前导和PHY有效载荷构成的。
HT前导包括HT-SIG、HT-STF和HT-LTF。HT-SIG包括分析HT格式所必需的信息,例如PHY有效载荷(PSDU)中所应用的调制编码方案(MCS)、有效载荷的数据长度等。HT-STF包括用于改善MIMO系统中的AGC的训练符号。HT-LTF包括用于针对已经在接收机处被空间调制(映射)的每个输入信号估计信道的训练符号。
在前述使用两个或更多空间复用后的发送流的MIMO通信系统中,接收机侧有必要实现对接收信号的空间分离,即,估计用于每个发送/接收天线的信道并且获得信道矩阵。为此目的,发射机以时分方式从每个发送天线发送HT-LTF。这使得根据空间流的数目附加一个或多个HT-LTF字段(参见图14)。
MM分组中的遗留前导字段与遗留分组的前导字段具有相同的格式并且使用可在遗留终端处解码的发送方法被发送。相比之下,HT前导之后的HT格式部分是使用可与遗留终端兼容的发送方法被发送的。
IEEE 802.11n的混合模式确保与遗留终端的兼容性。这里,遗留终端能够对以高速HT模式发送的MAC帧进行解码。即,对于遗留终端,分析MAC头中的持续时间字段并且因此能够正确地设置NAV是困难的。为了克服这个问题,采用欺骗以使用可在遗留终端处解码的PHY头中的RATE字段和LENGTH字段来携带持续时间信息(例如,参见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6-50526)。
当前在IEEE 802.11n中提出的欺骗技术将欺骗值存储在PHY头的LENGTH字段中来取代原来的分组长度,使得(分组长度/发送长度)应指示要针对其设置NAV的时间段。即,在正常情况下,L-SIG后的数据长度,即,从HT-SIG字段的结束到Data字段(有效载荷)的结束的数据长度,应当被写入L-SIG的LENGTH字段中。然而,在由HT终端发送分组的情况中,如图6中所示,应在LENGTH字段中描述(分组长度/发送长度),(分组长度/发送长度)指示从L-SIG发送的完成到响应(例如,ACK)发送的完成之间的时间段。
在用作相邻台的遗留终端接收MM分组的情况中,即使遗留终端能够对HT格式中的MAC头进行解码并且获得正确的持续时间信息,遗留终端也会将直到该响应的完成为止的时间段误认为是该分组的发送时间段并且继续处于发送禁用状态。结果,MM分组可以实现与遗留终端的兼容性。不必说,当用作相邻台的HT终端接收图4中所示的MM分组时,HT终端从HT格式中的MAC头获得正确的持续时间信息并且将NAV设置为直到响应的发送被完成为止的时间段。
在以下描述中,L-SIG中所存储的持续时间信息称为“L-SIG持续时间”,并且MAC头中所存储的正常持续时间信息称为“MAC持续时间”。
在图4中所示的MM分组的情况中,作为应用欺骗技术的结果,与分组的有效载荷中所定义的发送速率不同的值被存储在L-SIG字段中的RATE子段中。这对于遗留终端不会引起任何问题,这是因为对于遗留终端,没有必要对MM分组中的有效载荷进行解码。然而,这对于HT终端会引起问题,这是因为对于HT终端,接收MM分组是有必要的。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如图7中所示,在HT-SIG字段相对于L-SIG字段被旋转90度的相位空间中应用BPSK调制。因此,该分组是MM分组(换而言之,L-SIG字段中的RATE和LENGTH中所存储的值已经被欺骗)的事实可以被认出。在这种情况中,已经接收到MM分组的HT终端可以通过判定这两个字段中的相位空间是否相互正交来检测HT-SIG字段的存在。在HT-SIG字段(未示出)中,有关发送有效载荷(MCS)的实际方法的信息被存储。
在将欺骗技术应用于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的通信序列中,即使HT格式分组被用来执行发送/接收准备过程并且由作为遗留终端的相邻台接收,情况也将与图11中所示的相同。在这种情况中,如果已经接收到RTS分组的相邻台STA2是遗留终端,则根据L-SIG持续时间,该相邻台STA2保持处于发送禁用状态直到ACK分组的发送完成的时间T8为止。然而,如果相邻台STA2是HT终端,则根据MAC持续时间,相邻台STA2设置NAV直到相同时间T8为止。如果已经接收到CTS分组的相邻台STA2是遗留终端,则根据L-SIG持续时间,相邻台STA2保持处于发送禁用状态直到ACK分组的发送完成的时间T8为止。然而,如果相邻台STA2是HT终端,则根据MAC持续时间,相邻台STA2设置NAV直到相同时间T8为止。
可以通过如在遗留终端中一样执行PHY层协议处理,或通过(基于来自PHY层的通知)执行MAC层协议处理并且设置NAV来基于L-SIG持续时间禁止已经接收到RTS分组的HT终端发送信息。在后一情况中,为了基于将基于L-SIG持续时间的NAV与基于MAC持续时间的NAV区分开来,在说明书中,基于L-SIG持续时间的NAV称为“第一NAV(NAV 1)”,基于MAC持续时间的NAV称为“第二NAV(NAV2)”。为了便于说明,基于L-SIG持续时间的发送禁止状态称为“第一NAV”
如已经在相关技术中所描述的,如果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失败,则称为“NAV重置”的机制被定义为使得相邻台能够重置NAV,以使得介质空闲并且提高系统的吞吐量。然而,这是不公平的,因为,如果已经接收到RTS分组的相邻台是HT终端,则相邻台可以认出MAC头;然而,如果相邻台是遗留终端,则相邻台只能认出L-SIG。
在图11中示出的示例性通信序列中,在已经接收到RTS分组的相邻台STA2是HT终端的情况中,如果相邻台STA2在持续时间时间段中的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数据分组,则相邻台STA2使用NAV重置功能重置NAV并且可以开始发送操作。相比之下,如果相邻台STA2是遗留终端,则相邻台STA2不是基于MAC持续时间,而是通过将ACK分组的结束误认为是NAV定时器的结束而处于发送禁用状态。因此,相邻台STA2不能够检测RTS/CTS过程中的失败并且连续地禁止执行发送操作直到所欺骗的ACK分组的结束(即,时间T8)为止。与HT终端相比较,作为遗留终端的相邻台STA2明显不利。
为了校正HT终端与遗留终端之间的不公平,例如,设想到了如图8A所示设置L-SIG持续时间和MAC持续时间的方法。在图8A中所示的示例中,RTS分组的L-SIG持续时间不是被设置到ACK分组的发送完成的时间T8,而是设置到CTS分组的发送完成的时间T4。因此,如果相邻台STA2是遗留终端,则相邻台STA2在时间T4之后开始物理载波侦听。因此,作为遗留终端的相邻台STA2能够公平地获得发送机会,即使与在MAC持续时间的时间段中估计数据分组的到达时间并且重置NAV的HT终端相比较也是如此。即,对于已经重置NAV的HT终端和对于L-SIG持续时间处于发送禁用状态L-SIG的遗留终端可以同时执行发送开始过程。
然而,图8A中所示的设置L-SIG持续时间的方法有几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对于相邻台,响应于RTS分组的响应分组的时间不是被唯一地确定的。
例如,当用作已经接收到RTS分组的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终端想要在相反方向上向数据发送源发送数据时,数据发送目的地可以以复用方式发送CTS分组和数据分组。已经接收到RTS分组的相邻台不知道复用了数据分组的CTS分组的长度。在基于IEEE 802.11n的联网中,并不知道对于NAV重置功能要被激活的“预定时间”应当设置什么值。例如,可以使用通信系统中可设想到的响应分组的最大长度作为预定时间。然而,在这种情况中,产生不必要的开销。
在IEEE 802.11中采用了MIMO通信系统。与发送天线的数目相对应的HT-LTF字段被附加到分组的前导。因此,响应分组的分组长度杜宇相邻台是不确定的。例如,可以基于可以从允许用于通信系统的天线的最大数目设想到的响应分组的最大长度来确定NAV重置功能被激活的预定时间。然而,响应分组的发送源可以不必具有最大数目的天线,并且产生不必要的开销。
另一个问题存在于:设置图8A中所示的L-SIG持续时间的方法不限于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并且通常也用于使用一般的随机访问机制和前述BAR过程交换数据分组和ACK分组的通信过程中。在图8A中所示的通信序列中,如果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是以HT格式来执行的,则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使能够认出MM分组中的MAC持续时间的HT终端也不被允许访问。
在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失败的情况中,当已经接收到RTS分组的相邻台是遗留终端时,相邻台可以根据RTS分组中的L-SIG持续时间,在时间T4开始访问介质,时间T4紧接在CTS分组的调度接收时间之后。相比之下,当相邻台是HT终端时,根据MAC持续时间,相邻台不能够开始访问介质直到一系列事务完成的时间T8。即,HT终端变得不利而不是有利。
本发明的发明人提出了这样一种方法,该方法以在已经接收到RTS分组的相邻台是遗留终端或HT终端的两种情况中都公平的方式重置NAV。
假定执行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的所有通信台都是HT终端并且采用了设置图8A中所示的L-SIG持续时间和MAC持续时间的方法。即,在RTS分组中,L-SIG持续时间被设置到CTS分组的结束,而MAC持续时间被设置到ACK分组的结束。在CTS分组和数据分组中,L-SIG持续时间和MAC持续时间都被设置到ACK分组的结束。
基于从RTS分组的PHY头认出的L-SIG持续时间的结果,用作相邻台的遗留终端处于发送禁用状态,直到通过LENGTH/RATE获得的所欺骗的RTS分组的结束(即CTS分组的结束(或ACK分组的结束))为止。
在CTS分组的结束之后,如果存在发送数据,则遗留终端在分布式协调功能(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DCF)IFS持续时间执行物理载波侦听。
如果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已经成功,则数据分组的发送以比DIFS短的帧间隔SIFS在CTS分组的结束时开始。因此,遗留终端侦听到此并且禁止发送数据。遗留终端从数据分组的PHY头认出L-SIG持续时间,并且再次进入发送禁用状态直到ACK分组的结束为止。
如果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已经失败并且没有CTS分组已被发送,则RTS分组的发送源不发送数据分组。因此,用作相邻台的遗留终端在L-SIG持续时间已经过去之后的、对应于CTS分组的结束的DIFS执行物理载波侦听。如果没有其它载波被检测到,则遗留终端可以开始发送操作。
相比之下,当用作相邻台的HT终端接收RTS分组时,HT终端分析PHY头并且基于L-SIG持续时间设置NAV 1。以下,HT终端接收RTS分组的MAC头并且认出MAC持续时间。此时,HT终端不基于MAC持续时间立即设置NAV 2。而是,HT终端试图在NAV 1和附加的预定时间α的加和时间段检测来自RTS分组的发送源的数据分组。该预定时间间隔α例如可以是基于SIFS来确定的,SIFS是从CTS分组的结束到数据分组的开始的指定时间。
当数据分组是在NAV 1+α的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时,显然,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已经成功。用作相邻台的HT终端从数据分组的PHY头认出L-SIG持续时间,基于MAC头的MAC持续时间设置NAV 2,并且再次进入发送禁用状态直到ACK分组的结束为止。
如果HT终端在NAV 1+α的时间段内没有接收到数据分组时,则显然,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已经失败。用作相邻台的HT终端在L-SIG持续时间已经过去之后的、对应于CTS分组的结束的DIFS执行物理载波侦听。如果没有检测到其它载波,则HT终端可以开始发送操作。
不论已经接收到RTS分组的相邻台是遗留终端还是HT终端,应当完全理解,当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失败时设置NAV的方法对于遗留终端和HT终端两者都是公平的。
图8B和图8C示出图8A中所示的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的修改例。在图8B中,在RTS、CTS、数据和ACK的序列之后,发送数据分组和响应于该数据分组的ACK分组的序列被重复以取代RTS和CTS分组的再次交换。通过以这种方式省略RTS和CTS分组的再次交换的序列,有降低开销的优势。
图8C示出在RTS、CTS和数据的序列之后发送连续的数据分组,并且在所有数据分组的发送完成之后发送ACK分组作为响应的通信过程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中,如图8B中所示,有这样的优势:通过省略RTS和CTS分组的再次交换的序列,可以降低开销。
在图8B和图8C中的两个通信序列中,如在图8A中一样,在RTS分组中,L-SIG被设置到CTS分组的结束,并且MAC持续时间被设置到最后的ACK分组的结束。在CTS分组和数据分组中,L-SIG持续时间和MAC持续时间两者都被设置到后的ACK分组的结束。
图9是无线通信设备100作为遗留终端进行操作的情况中的接收过程的流程图。该过程实际上是通过使用中央控制单元103来执行信息存储单元108中所存储的指令执行程序来实现的。
当是无线通信设备100接收PLCP前导时,是无线通信设备100执行接收机的增益设置、同步获取、频率偏移校正、分组检测等(步骤S1)。接着,是无线通信设备100接收PHY头的SIGNAL字段(L-SIG)(步骤S2)。
无线通信设备100对SIGNAL字段中所描述的发送速率(RATE)和分组长度(LENGTH)进行解码(步骤S3),并且计算通过将分组长度除以发送速率(分组长度/发送速率)来确定的分组发射待机(stand-by)时间。
接着,无线通信设备100尝试以由SIGNAL字段中的RATE指明的发送速率接收MAC头(步骤S4)。如果接收目的地的地址是可以从MAC头中解码的(在步骤S5中,“是”),则无线通信设备100将接收目的地址与无线通信设备100的本地地址进行比较(步骤S6)。如果地址相互匹配(在步骤S6中,“是”),则无线通信设备100按照由SIGNAL字段的LENGTH字段指明的分组长度执行接收处理(步骤S7)。
如果接收地址与本地地址不匹配(在步骤S6中,“否”),则无线通信设备100针对与MAC头中所描述的持续时间相对应的时间段设置NAV(或无线通信设备100在由(分组长度/发送速率)确定的、L-SIG持续时间的时间段进入发送禁用状态)(步骤S8)。
当接收目的地地址不是可从MAC头中解码的(在步骤S5中,“否”),无线通信设备100在基于SIGNAL字段中的描述、由(分组长度/发送速率)确定的、L-SIG持续时间的时间段进入发送禁用状态(步骤S8)。
图10A和图10B是在无线通信设备100作为HT终端进行操作的情况中的接收过程的流程图。该过程实际上是通过使用中央控制单元103执行信息存储单元108中所存储的指令执行程序来实现的(与以上所述相同)。
当无线通信设备100接收PLCP前导时,无线通信设备100执行接收机的增益设置、同步获取、频率偏移校正、分组检测等(步骤S11)。接着,无线通信设备100接收PHY头的SIGNAL字段(L-SIG)(步骤S12)。
接着,无线通信设备100检查所接收的分组是遗留格式的还是HT格式的,即SIGNAL字段中所描述的RATE和LENGTH信息是否已经被欺骗(步骤S13)。更具体而言,通过确定SIGNAL字段后的接收到的符号是否已经被在相位空间旋转了90度而进行了BPSK调制(参见图7)。
如果所接收到的分组是遗留格式(在步骤S13中,“否”),则无线通信设备100开始遗留PLCP协议数据单元(PPDU)的接收处理。一开始,无线通信设备100尝试以由SIGNAL字段中的RATE指明的发送速率来接收分组的SIGNAL字段后的部分,即,MAC部分(步骤S14)。无线通信设备100检测MAC头是否是可解码的(步骤S15)。
如果遗留格式中的MAC头不是可解码的(在步骤S15中,“否”),无线通信设备100放弃接收处理。无线通信设备100计算通过基于SIGNAL字段中所描述的发送速率(RATE)和分组长度(LENGTH)将分组长度除以发送速率(分组长度/发送速率)而确定的分组发射待机时间,并且在所计算出的时间段保持处于发送禁用状态(步骤S19)。
如果MAC头是可解码的(在步骤S15中,“是”),无线通信设备100参考MAC头中的接收目的地地址并且检查接收目的地址是否是本地地址(即,分组的目的地是否是无线通信设备100)(步骤S16)。当接收目的地地址与本地地址相匹配时(在步骤S16中,“是”),无线通信设备100执行对分组的其余部分(有效载荷)的接收处理(步骤S17)。当接收目的地地址与本地地址不匹配时(在步骤S16中,“否”),无线通信设备100针对MAC头中所指明的持续时间的时间段设置NAV并且进入发射待机状态(步骤S18)。
相比之下,当在步骤S13中,所接收到的分组被确定为是HT格式的时,无线通信设备100开始对HT PPDU的接收处理。无线通信设备100基于L-SIG中所描述的发送速率(RATE)和分组长度(LENGTH)信息、将分组长度除以发送速率,并且将所计算出的值临时保存为第一NAV(NAV 1)(步骤S20)。
接着,无线通信设备100执行对L-SIG之后的HT-SIG的接收处理(步骤821),并且获得用于分析HT格式必要的信息,例如,应用于MAC部分的MCS、有效载荷的数据长度等。
接着,无线通信设备100尝试根据从HT-SIG中透露的发送方法接收MAC部分(步骤S22),并且检查MAC头是否是可解码的(步骤S23)。
如果HT格式的MAC头是不可解码的(在步骤S23中,“否”),则无线通信设备100放弃接收处理。无线通信设备100针对在步骤S20中被临时存储的NAV 1的时间段设置NAV,并且进入发射待机状态(步骤S29)。
如果MAC头是可解码的(在步骤S23中,“是”),则无线通信设备100参考MAC头中的接收目的地地址并且检测接收目的地地址是否是本地地址(即,分组的目的地是否是无线通信设备100)(步骤S24)。当接收目的地地址与本地地址相匹配时(在步骤S24中,“是”),无线通信设备100对分组的其余部分(有效载荷)执行接收处理(步骤S25)。
当接收目的地地址与本地地址不匹配时(在步骤S24中,“否”),无线通信设备100针对在步骤S20中被临时存储的NAV 1的时间段设置NAV,并且进入发射待机状态(步骤S26)。与接收操作并行地,无线通信设备100在NAV 1与预定时间α的加和时间段监视随后从所接收的分组的发送源发送的数据分组的到达(步骤S27)。
当随后的数据分组是在NAV 1与预定时间α的加和时间段内被接收到的时(在步骤S27中,“是”),可以估计出数据分组发送/接收准备过程已经成功。无线通信设备100针对MAC头的持续时间字段中所存储的NAV 2的时间段设置NAV,并且进入发射待机状态(步骤S28)。
当在在NAV 1与预定时间α的加和时间段内没有随后的数据分组被接收到时(在步骤S27中,“否”),可以估计出数据分组发送/接收准备过程已经失败。
更具体而言,该数据分组发送/接收准备过程的失败对应于以下情况。即,这些情况包括:在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中没有从数据发送目的地发送的CTS分组到达数据发送源的情况,在小的数据和ACK分组取代发送/接收准备过程的情况中没有响应于数据分组的ACK分组到达数据发送源的情况,或者在块ACK请求/块ACK过程中没有块ACK分组到达数据发送源的情况。
在这样的情况中,HT终端激活NAV重置功能使得HT终端能够开始发送操作(步骤S30)。更具体而言,HT终端重置从MAC头中解码的NAV 2,或,即使当NAV 1的时间段已经过去并且虚拟载波侦听状态以及被释放时,忽略NAV 2并且不设置接下来的NAV。
因此,可以完全理解,不论已经接收到RTS分组的相邻台是遗留终端还是HT终端,当RTS/CTS发送/接收准备过程已经失败时执行的NAV重置过程对于遗留终端和HT终端是公平的。
产业应用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更改,只要它们在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的范围以内即可。
Claims (21)
1.一种包括通信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数据分组发送在用作数据发送源和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之间执行了预定的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开始,其中:
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将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和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存储在要被发送用于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的准备分组的头中,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所述准备分组而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一响应分组的结束,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在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数据分组而从用作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二响应分组的结束,并且
已经接收到包括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和第二持续时间信息的所述准备分组的相邻台基于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第一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一网络分配向量,并且基于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第二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二网络分配向量,并且,在已设置了所述第一网络分配向量的时间段内或者在所述第一响应分组的所述调度接收完成时间后的预定时间内没有检测到分组发送的情况中,忽略所述第二网络分配向量。
2.一种包括通信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数据分组发送在用作数据发送源和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之间执行了预定的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开始,其中:
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将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和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存储在要被发送用于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的准备分组的头中,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所述准备分组而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一响应分组的结束,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在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数据分组而从用作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二响应分组的结束,并且
已经接收到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所述准备分组的相邻台基于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第一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一网络分配向量,之后,响应于在所述第一响应分组的所述调度接收完成时间之后的预定时间内检测到数据分组发送,基于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第二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二网络分配向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请求发送/清除待发发送/接收过程被应用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和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
其中,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将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和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存储在请求发送分组的头中,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清除待发分组的结束,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在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数据分组而从用作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确认分组的结束,并且
其中,已经接收到所述请求发送分组的相邻台基于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清除待发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一网络分配向量,并且基于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确认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二网络分配向量,并且,在所述清除待发分组的所述调度接收完成时间后的预定时间内没有检测到数据分组发送的情况中,忽略所述第二网络分配向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请求发送/清除待发发送/接收过程被应用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和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
其中,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将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和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存储在请求发送分组的头中,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清除待发分组的结束,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在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数据分组而从用作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确认分组的结束,并且
其中,已经接收到所述请求发送分组的相邻台基于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清除待发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一网络分配向量,之后,响应于在所述清除待发分组的所述调度接收完成时间之后的预定时间内检测到数据分组发送,基于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确认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二网络分配向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小的数据分组和确认分组取代在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和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之间执行的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
其中,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将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和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存储在所述小的数据分组的头中,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一确认分组的结束,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在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数据分组而从用作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二确认分组的结束,并且
其中,已经接收到所述小的数据分组的相邻台基于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第一确认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一网络分配向量,并且基于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第二确认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二网络分配向量,并且,在所述第一确认分组的所述调度接收完成时间后的预定时间内没有检测到数据分组发送的情况中,忽略所述第二网络分配向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小的数据分组和确认分组取代在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和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之间执行的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
其中,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将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和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存储在所述小的数据分组的头中,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一确认分组的结束,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在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数据分组而从用作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二确认分组的结束,并且
其中,已经接收到所述小的数据分组的相邻台基于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第一确认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一网络分配向量,之后,响应于在所述第一确认分组的所述调度接收完成时间之后的预定时间内检测到数据分组发送,基于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第二确认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二网络分配向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块确认请求/块确认发送/接收准备过程被应用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和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
其中,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将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和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存储在块确认请求分组的头中,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所述块确认分组的结束,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在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数据分组而从用作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确认分组的结束,并且
其中,已经接收到所述块确认请求分组的相邻台基于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块确认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一网络分配向量,并且基于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确认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二网络分配向量,并且,在所述块确认分组的所述调度接收完成时间后的预定时间内没有检测到数据分组发送的情况中,忽略所述第二网络分配向量。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块确认请求/块确认发送/接收准备过程被应用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和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
其中,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将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和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存储在块确认请求分组的头中,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块确认分组的结束,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在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数据分组而从用作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确认分组的结束,并且
其中,已经接收到所述块确认请求分组的相邻台基于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块确认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一网络分配向量,之后,响应于在所述块确认分组的所述调度接收完成时间之后的预定时间内检测到数据分组发送,基于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确认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二网络分配向量。
9.一种在无线网络中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在所述无线网络中,数据分组发送在用作数据发送源和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之间执行了预定的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开始,并且至少两种类型的持续时间信息被存储在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准备分组的头中以用于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所述设备包括:
用于发送分组的装置;
用于接收分组的装置;以及
用于控制对分组的发送/接收的通信控制装置,
其中,在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将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和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存储在要被发送用于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的准备分组的头中,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所述准备分组而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一响应分组的结束,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在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数据分组而从用作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二响应分组的结束的情况中,
在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向用作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另一通信台发送的所述准备分组被接收之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基于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第一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一网络分配向量,并且基于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第二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二网络分配向量,并且,在已设置了所述第一网络分配向量的时间段内或者在所述第一响应分组的所述调度接收完成时间后的预定时间内没有检测到分组发送的情况中,忽略所述第二网络分配向量。
10.一种在无线网络中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在所述无线网络中,数据分组发送在用作数据发送源和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之间执行了预定的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开始,并且至少两种类型的持续时间信息被存储在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准备分组的头中以用于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所述设备包括:
用于发送分组的装置;
用于接收分组的装置;以及
用于控制对分组的发送/接收的通信控制装置,
其中,在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将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和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存储在要被发送用于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的准备分组的头中,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所述准备分组而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一响应分组的结束,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在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数据分组而从用作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二响应分组的结束的情况中,
在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向用作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另一通信台发送的所述准备分组被接收之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基于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第一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一网络分配向量,之后,响应于在所述第一响应分组的所述调度接收完成时间之后的预定时间内检测到数据分组发送,基于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第二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二网络分配向量。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请求发送/清除待发发送/接收过程被应用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和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
其中,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将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和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存储在请求发送分组的头中,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清除待发分组的结束,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在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数据分组而从用作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确认分组的结束,并且
其中,在所述请求发送分组被接收之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基于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清除待发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一网络分配向量,并且基于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确认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二网络分配向量,并且,在所述清除待发分组的所述调度接收完成时间后的预定时间内没有检测到数据分组发送的情况中,忽略所述第二网络分配向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请求发送/清除待发发送/接收过程被应用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和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
其中,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将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和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存储在请求发送分组的头中,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清除待发分组的结束,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在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数据分组而从用作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确认分组的结束,以及
其中,在所述请求发送分组被接收之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基于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清除待发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一网络分配向量,之后,响应于在所述清除待发分组的所述调度接收完成时间之后的预定时间内检测到数据分组发送,基于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确认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二网络分配向量。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小的数据分组和确认分组取代在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和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之间执行的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
其中,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将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和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存储在所述小的数据分组的头中,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一确认分组的结束,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在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数据分组而从用作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二确认分组的结束,并且
其中,在所述小的数据分组被接收之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基于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第一确认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一网络分配向量,并且基于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第二确认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二网络分配向量,并且,在所述第一确认分组的所述调度接收完成时间后的预定时间内没有检测到数据分组发送的情况中,忽略所述第二网络分配向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小的数据分组和确认分组取代在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和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之间执行的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
其中,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将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和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存储在所述小的数据分组的头中,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一确认分组的结束,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在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数据分组而从用作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二确认分组的结束,以及
其中,在所述小的数据分组被接收之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基于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第一确认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一网络分配向量,之后,响应于在所述第一确认分组的所述调度接收完成时间之后的预定时间内检测到数据分组发送,基于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第二确认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二网络分配向量。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块确认请求/块确认发送/接收准备过程被应用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和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
其中,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将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和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存储在块确认请求分组的头中,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所述块确认分组的结束,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在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数据分组而从用作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确认分组的结束,并且
其中,在所述块确认请求分组被接收之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基于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块确认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一网络分配向量,并且基于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确认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二网络分配向量,并且,在所述块确认分组的所述调度接收完成时间后的预定时间内没有检测到数据分组发送的情况中,忽略所述第二网络分配向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块确认请求/块确认发送/接收准备过程被应用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和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
其中,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将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和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存储在块确认请求分组的头中,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块确认分组的结束,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在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数据分组而从用作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确认分组的结束,以及
其中,在所述块确认请求分组被接收之后,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基于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块确认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一网络分配向量,之后,响应于在所述块确认分组的所述调度接收完成时间之后的预定时间内检测到数据分组发送,基于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确认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二网络分配向量。
17.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所述数据分组和响应于所述数据分组而被发送的第二响应分组被发送一次或多次。
18.一种无线网络中的无线通信方法,在所述无线网络中,数据分组发送在用作数据发送源和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之间执行了预定的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开始,并且至少两种类型的持续时间信息被存储在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准备分组的头中以用于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将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和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存储在要被发送用于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的准备分组的头中,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所述准备分组而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一响应分组的结束,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在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数据分组而从用作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二响应分组的结束的情况中,在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向用作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另一通信台发送的所述准备分组被接收之后,
基于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第一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一网络分配向量;
基于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第二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二网络分配向量;以及,
在已被设置了所述第一网络分配向量的时间段内或在所述第一响应分组的所述调度接收完成时间后的预定时间内没有检测到分组发送的情况中,忽略所述第二网络分配向量。
19.一种无线网络中的无线通信方法,在所述无线网络中,数据分组发送在用作数据发送源和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之间执行了预定的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开始,并且至少两种类型的持续时间信息被存储在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准备分组的头中以用于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将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和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存储在要被发送用于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的准备分组的头中,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所述准备分组而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一响应分组的结束,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在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数据分组而从用作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二响应分组的结束的情况中,在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向用作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另一通信台发送的所述准备分组被接收之后,
基于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第一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一网络分配向量;
在所述第一网络分配向量被设置之后,在所述第一响应分组的所述调度接收完成时间之后的预定时间内检测数据分组发送;以及
响应于检测到数据分组发送,基于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第二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二网络分配向量。
20.一种在无线网络中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在所述无线网络中,数据分组发送在用作数据发送源和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之间执行了预定的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开始,并且至少两种类型的持续时间信息被存储在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准备分组的头中以用于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所述设备包括:
被配置为发送分组的单元;
被配置为接收分组的单元;以及
被配置为控制对分组的发送/接收的通信控制单元,
其中,在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将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和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存储在要被发送用于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的准备分组的头中,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所述准备分组而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一响应分组的结束,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在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数据分组而从用作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二响应分组的结束的情况中,
在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向用作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另一通信台发送的所述准备分组被接收之后,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基于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第一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一网络分配向量,并且基于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第二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二网络分配向量,并且,在已设置了所述第一网络分配向量的时间段内或在所述第一响应分组的所述调度接收完成时间后的预定时间内没有检测到分组发送的情况中,忽略所述第二网络分配向量。
21.一种在无线网络中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在所述无线网络中,数据分组发送在用作数据发送源和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之间执行了预定的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开始,并且至少两种类型的持续时间信息被存储在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准备分组的头中以用于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所述设备包括:
被配置为发送分组的单元;
被配置为接收分组的单元;以及
被配置为控制对分组的发送/接收的通信控制单元,
其中,在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将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和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存储在要被发送用于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的准备分组的头中,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所述准备分组而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一响应分组的结束,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对应于响应于在所述发送/接收准备过程之后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发送的数据分组而从用作数据发送目的地的通信台发送的第二响应分组的结束的情况中,
在从用作所述数据发送源的通信台向用作所述数据发送目的地的另一通信台发送的所述准备分组被接收之后,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基于所述第一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第一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一网络分配向量,之后,响应于在所述第一响应分组的所述调度接收完成时间之后的预定时间内检测到数据分组发送,基于所述第二持续时间信息,设置与所述第二响应分组的调度接收完成时间相关的第二网络分配向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053735 | 2007-03-05 | ||
JP053735/2007 | 2007-03-05 | ||
JP000955/2008 | 2008-01-08 | ||
JP2008000955A JP4888396B2 (ja) | 2007-03-05 | 2008-01-08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PCT/JP2008/054113 WO2008111496A2 (en) | 2007-03-05 | 2008-02-29 | Setting of 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27657A CN101627657A (zh) | 2010-01-13 |
CN101627657B true CN101627657B (zh) | 2013-06-05 |
Family
ID=39977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0074065A Active CN101627657B (zh) | 2007-03-05 | 2008-02-29 | 无线通信系统中网络分配向量的设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027507B2 (zh) |
EP (2) | EP2119294B1 (zh) |
JP (1) | JP4888396B2 (zh) |
CN (1) | CN101627657B (zh) |
BR (1) | BRPI0808385B8 (zh) |
WO (1) | WO2008111496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73526B2 (ja) | 2008-03-28 | 2013-04-03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端末 |
JPWO2010079538A1 (ja) * | 2009-01-08 | 2012-06-2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データ伝送装置 |
HUE030038T2 (en) | 2009-02-18 | 2017-04-28 | Lg Electronics Inc | Coexistent channel access procedure |
US9924512B1 (en) | 2009-03-24 | 2018-03-20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OFDMA with block tone assignment for WLAN |
JP5413071B2 (ja) * | 2009-05-08 | 2014-02-1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
JP5391816B2 (ja) | 2009-05-08 | 2014-01-1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
JP5316208B2 (ja) | 2009-05-08 | 2013-10-1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
US9935805B2 (en) * | 2009-08-25 | 2018-04-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IMO and MU-MIMO OFDM preambles |
KR101234004B1 (ko) * | 2009-12-18 | 2013-02-18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여러 단말과 동시에 통신하는 무선 패킷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
JP5598023B2 (ja) | 2010-03-03 | 2014-10-0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5625395B2 (ja) * | 2010-03-03 | 2014-11-1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JP2011188106A (ja) | 2010-03-05 | 2011-09-22 | Sony Corp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DE112011100869T5 (de) | 2010-03-11 | 2012-12-20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enden/Empfangen von Daten in einem MIMO-System |
US8837478B1 (en) * | 2010-07-23 | 2014-09-16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protection in downlink 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
CN103038125B (zh) | 2010-09-09 | 2016-01-2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身后部结构 |
JP2012060526A (ja) | 2010-09-10 | 2012-03-22 | Sony Corp | 無線通信装置、プログラ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9119110B2 (en) * | 2010-09-22 | 2015-08-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quest to send (RTS) and clear to send (CTS) for multichannel operations |
US9806848B2 (en) | 2010-09-29 | 2017-10-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ontrol field and modulation coding scheme information |
US9831983B2 (en) * | 2010-09-29 | 2017-11-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ontrol field and modulation coding scheme information |
US10090982B2 (en) | 2010-09-29 | 2018-10-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
US9077498B2 (en) | 2010-09-29 | 2015-07-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
US9882624B2 (en) | 2010-09-29 | 2018-01-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
US9602298B2 (en) | 2010-09-29 | 2017-03-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etermining a type of control field |
US9374193B2 (en) | 2010-09-29 | 2016-06-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
US9813135B2 (en) | 2010-09-29 | 2017-11-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
KR101737516B1 (ko) * | 2010-11-24 | 2017-05-18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공평한 대역 할당 기반 패킷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2073578A1 (ja) * | 2010-11-30 | 2012-06-07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マルチホップネットワークを用いた情報収集システム、端末、シンクノード、およびこれらの通信方法 |
US9813994B2 (en) | 2011-02-16 | 2017-11-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anaging transmit power for better frequency re-use in TV white space |
US9585025B2 (en) | 2011-02-16 | 2017-02-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anaging transmit power for better frequency re-use in TV white space |
US9137823B1 (en) | 2011-05-23 | 2015-09-15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Downlink and uplink staggering techniques with aid bitmap segmentation |
US9155027B1 (en) | 2011-11-23 | 2015-10-06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802.11 enhanced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 |
US9204371B2 (en) | 2011-11-23 | 2015-12-01 |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 802.11 restricted access windows |
US9497057B2 (en) * | 2011-12-06 | 2016-11-1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performing channel sounding in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apparatus |
US9445349B1 (en) | 2012-04-18 | 2016-09-13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802.11ah duty cycle based channel access priorities |
US9735855B2 (en) | 2012-04-18 | 2017-08-15 |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an access point and a st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
FR2991531A1 (fr) * | 2012-06-05 | 2013-12-06 | France Telecom | Trames de controle de courte duree en couche physique |
US9220114B2 (en) | 2012-06-08 | 2015-12-22 |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tricting channel access to a wireless station operating in accordance with a power saving scheme |
US9148873B1 (en) | 2012-07-05 | 2015-09-29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different types of physical layer devices access to a wireless medium |
US9467898B2 (en) * | 2012-09-28 | 2016-10-11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ponse frame type indication |
US8842571B1 (en) * | 2013-02-22 | 2014-09-23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time of arrival of a data unit |
US10097315B2 (en) | 2013-04-19 | 2018-10-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Group scheduling and acknowledgement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
CN103228056B (zh) * | 2013-04-24 | 2019-03-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接入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US9860102B2 (en) * | 2013-07-05 | 2018-01-02 | Electronics &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585171B2 (en) * | 2013-09-13 | 2017-02-28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one-way traffic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US9900906B2 (en) | 2013-11-19 | 2018-02-20 | Intel IP Corporation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multi-user scheduling in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 |
KR102133465B1 (ko) * | 2013-11-20 | 2020-07-13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프레임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DE102014019906B4 (de) | 2013-11-20 | 2024-06-27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Verfahren zur Aufrechterhaltung einer Vielzahl von Netzzuteilungsvektoren in einem drahtlosen Netz |
US9755795B2 (en) | 2013-12-18 | 2017-09-0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WLAN OFDMA design of subcarrier groups and frame format |
US9936502B2 (en) | 2013-12-18 | 2018-04-0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OFDMA resource management in WLAN |
CN105917730B (zh) * | 2014-02-25 | 2019-09-03 | 英特尔Ip公司 | 接入点辅助空间再用 |
US9749975B2 (en) | 2014-04-30 | 2017-08-29 |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protected access based on a null data packet in a wireless network |
WO2015168139A1 (en) * | 2014-04-30 | 2015-11-05 |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protected access based on a null data packet in a wireless network |
CN106465423B (zh) | 2014-05-01 | 2019-10-18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无线lan系统中提升空间重用率的方法及其设备 |
US9804664B2 (en) * | 2014-05-27 | 2017-10-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daptive control of RF low power modes in a multi-rate wireless system using MCS value |
KR101519793B1 (ko) * | 2014-06-24 | 2015-05-12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이 시스템 내 이종 통신 제어기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
US9705643B2 (en) | 2014-07-15 | 2017-07-11 | Intel IP Corporation | High-efficiency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cknowledgements during scheduled transmission opportunities |
WO2016043551A1 (ko) * | 2014-09-18 | 2016-03-24 | 한국과학기술원 | 통신 자원의 효율 개선을 위한 rts/cts 핸드쉐이킹 방법 |
KR101657884B1 (ko) * | 2014-09-18 | 2016-09-20 | 한국과학기술원 | 통신 자원의 효율 개선을 위한 rts/cts 핸드쉐이킹 방법 |
US20160119453A1 (en) * | 2014-10-22 | 2016-04-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guard interval ind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US10165470B2 (en) * | 2014-11-05 | 2018-12-25 | Intel IP Corporation | High-efficiency (H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HE packets with long and short preamble formats |
EP3982553A1 (en) * | 2015-04-24 | 2022-04-13 | Newracom, Inc. | Preamble and payload for high efficiency (he) transmission |
SG11201708918UA (en) * | 2015-05-08 | 2017-11-29 | Sony Corp |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CN107735994B (zh) * | 2015-06-29 | 2020-11-10 | 韦勒斯标准与技术协会公司 | 与传统无线通信终端共存的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终端 |
CN104993915B (zh) * | 2015-08-07 | 2018-02-13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光网络单元管理控制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
US10285203B2 (en) * | 2015-08-26 | 2019-05-07 | Newracom, Inc. | 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 types and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types for spatial reuse |
JP6578831B2 (ja) | 2015-09-08 | 2019-09-2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10362586B2 (en) * | 2015-10-13 | 2019-07-23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atial reuse in directional random access |
US9948490B2 (en) * | 2015-11-06 | 2018-04-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eamble for non-linearity estimation |
US10980061B2 (en) * | 2016-01-06 | 2021-04-13 | Sony Corporatio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
WO2018070096A1 (ja) | 2016-10-14 | 2018-04-1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10165598B2 (en) * | 2016-12-14 | 2018-12-25 | Aruba Networks, Inc. | Wireless medium clearing |
WO2019069533A1 (ja) * | 2017-10-02 | 2019-04-1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JP7308623B2 (ja) | 2019-02-28 | 2023-07-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並びに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21150796A (ja) * | 2020-03-18 | 2021-09-27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14158064B (zh) * | 2021-10-27 | 2023-07-14 | 深圳市联平半导体有限公司 | 通信设备及其网络分配矢量调整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49788A (zh) * | 2003-08-08 | 2006-10-18 | 英特尔公司 | Sdma训练操作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987800B2 (ja) * | 2001-03-02 | 2007-10-10 | エイ・ティ・アンド・ティ・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802.11用干渉抑圧方法 |
US7164671B2 (en) * | 2001-12-27 | 2007-01-16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Overlapping 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 (ONAV) for avoiding collision in the IEEE 802.11 WLAN operating under HCF |
US6977944B2 (en) * | 2002-01-12 | 2005-12-20 | Conexant, Inc. | Transmission protection for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having stations operating with different modulation formats |
JP4158896B2 (ja) | 2002-12-13 | 2008-10-01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コネクタ |
EP1590922A1 (en) * | 2003-01-09 | 2005-11-02 | Thomson Licensing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ndwidth provisioning in a wlan |
JP2004363993A (ja) | 2003-06-05 | 2004-12-24 | Sharp Corp | 通信端末 |
JP2006050519A (ja) * | 2003-10-24 | 2006-02-16 | Sony Corp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ES2493694T3 (es) | 2004-01-08 | 2014-09-12 | Sony Corporation | Configuración de paquete que permite la coexistencia de estaciones en una red de área local inalámbrica multi-estándar |
US7535879B2 (en) * | 2004-01-08 | 2009-05-19 | Sony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
EP1714440A1 (en) * | 2004-02-02 | 2006-10-25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Enhanced 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 mechanism for optimal reuse of the spectrum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2005295499A (ja) * | 2004-03-08 | 2005-10-2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メディアアクセスオーバヘッド低減方法 |
US7826457B2 (en) * | 2004-05-11 | 2010-11-02 | Broadcom Cor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out-of-order segments in a wireless system via direct data placement |
JP4220435B2 (ja) * | 2004-05-28 | 2009-02-04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端末 |
US7366464B2 (en) * | 2004-06-04 | 2008-04-29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Access point operating with a smart antenna in a WLAN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JP4404715B2 (ja) | 2004-07-27 | 2010-01-2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ミラー一体カバーユニット |
KR100608006B1 (ko) * | 2004-08-31 | 2006-08-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랜상에서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액세스 포인트장치 및 스테이션 장치 |
JP4331088B2 (ja) * | 2004-11-01 | 2009-09-16 | 株式会社東芝 |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US7447185B2 (en) * | 2004-12-29 | 2008-11-04 | Intel Corporation | Transmitting and protecting long frame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CN1842001A (zh) * | 2005-03-31 | 2006-10-04 | 都科摩(北京)通信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分布式网络的媒体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
DE112006001523B4 (de) * | 2005-06-08 | 2012-09-06 | Avaya Technology Corp. | Vermeidung verborgener Terminals in einem drahtlosen lokalen Netzwerk |
JP4364165B2 (ja) * | 2005-06-17 | 2009-11-11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通信装置 |
JP4575265B2 (ja) * | 2005-09-29 | 2010-11-04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通信装置 |
US20070153830A1 (en) * | 2006-01-05 | 2007-07-05 | Xhafa Ariton E |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provide fairness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that use extended physical layer protection mechanisms |
US20070160021A1 (en) * | 2006-01-06 | 2007-07-12 | Xhafa Ariton E |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provide fairness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that use long 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 (NAV) mechanisms |
US7570610B2 (en) * | 2006-02-01 | 2009-08-04 | Via Technologies, Inc. |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
US7881340B2 (en) * | 2007-10-22 | 2011-02-01 |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Decentralized media access control for ad-hoc mobile wireless network |
-
2008
- 2008-01-08 JP JP2008000955A patent/JP4888396B2/ja active Active
- 2008-02-29 EP EP08721531.5A patent/EP2119294B1/en active Active
- 2008-02-29 BR BRPI0808385A patent/BRPI0808385B8/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02-29 EP EP18207589.5A patent/EP3484231B1/en active Active
- 2008-02-29 WO PCT/JP2008/054113 patent/WO2008111496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2-29 US US12/527,216 patent/US10027507B2/en active Active
- 2008-02-29 CN CN2008800074065A patent/CN10162765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49788A (zh) * | 2003-08-08 | 2006-10-18 | 英特尔公司 | Sdma训练操作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027507B2 (en) | 2018-07-17 |
WO2008111496A2 (en) | 2008-09-18 |
EP2119294A2 (en) | 2009-11-18 |
EP3484231A1 (en) | 2019-05-15 |
US20100074198A1 (en) | 2010-03-25 |
CN101627657A (zh) | 2010-01-13 |
EP3484231B1 (en) | 2021-01-20 |
JP4888396B2 (ja) | 2012-02-29 |
BRPI0808385B8 (pt) | 2020-09-08 |
WO2008111496A3 (en) | 2008-11-27 |
BRPI0808385B1 (pt) | 2020-08-25 |
EP2119294B1 (en) | 2019-01-02 |
BRPI0808385A2 (pt) | 2014-07-01 |
JP2008252867A (ja) | 2008-10-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27657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网络分配向量的设置 | |
US10602546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frame in wireless LAN | |
JP6367347B2 (ja) | 無線lanにおけるフレームを送信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US8276054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 |
EP3160058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frame | |
WO2015190697A1 (ko) | 무선랜에서 프레임을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CA262299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tecting high throughput stations | |
US11632269B2 (en) | Preamble structure supporting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s | |
EP1594259A1 (en) | Extension of initiation messages to improve channel estimation | |
US10306675B2 (en) | Collision detection and avoidance mechanism using distributed radio head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