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2452B - 液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22452B
CN101622452B CN2008800067004A CN200880006700A CN101622452B CN 101622452 B CN101622452 B CN 101622452B CN 2008800067004 A CN2008800067004 A CN 2008800067004A CN 200880006700 A CN200880006700 A CN 200880006700A CN 101622452 B CN101622452 B CN 1016224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oil
fluid passage
rotary component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67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22452A (zh
Inventor
桑原信也
藤吉直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22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24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224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24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1/00Multi-cylinder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1/04Multi-cylinder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in star- or fan-arrangement
    • F04B1/10Multi-cylinder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in star- or fan-arrangement the cylinders being movable, e.g. rotary
    • F04B1/107Multi-cylinder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in star- or fan-arrangement the cylinders being movable, e.g. rotary with actuating or actuated elements at the outer ends of the cylinders
    • F04B1/1071Multi-cylinder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in star- or fan-arrangement the cylinders being movable, e.g. rotary with actuating or actuated elements at the outer ends of the cylinders with rotary cylinder blocks
    • F04B1/1072Multi-cylinder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in star- or fan-arrangement the cylinders being movable, e.g. rotary with actuating or actuated elements at the outer ends of the cylinders with rotary cylinder blocks with cylinder blocks and actuating cams rotating toge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Hydraulic Motors (AREA)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压装置,在液压装置中,将第一旋转部件(25)及第二旋转部件(36)以同一中心轴心(O)相对自如旋转地设置,在第一旋转部件(25)上设置凸轮(26),在第二旋转部件(36)上与凸轮(26)相对地设置活塞(38a~38h),通过压缩盘簧(40a~40h)施力活塞(38a~38h)以使其与凸轮(26)接触,在第二旋转部件(36)上设置伴随着活塞(38a~38h)的移动容积扩大或缩小的油室(41a~41h),设置压油相对于该油室(41a~41h)流入或排出的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设置根据该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的压力差切换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中的压油的流入方向和排出方向的通路切换装置(8)。

Description

液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尤其涉及车辆的自动变速器所使用的液压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液压装置,例如有吸入并喷出工作流体而将工作流体向必要的部分供给的径向活塞泵,该液压装置被记载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径向活塞泵为如下装置,在外壳上设有具有吸入口与喷出口及吸入槽与喷出槽的阀轴,相对于该阀轴旋转自如地支撑转子,并且在该转子的外侧旋转自如地设置凸轮环,将液压缸放射状地设在转子上,将活塞能滑动地嵌装在该液压缸中,由此形成选择性地连通吸入槽及喷出槽的泵室。因此,工作流体从吸入口通过吸入槽被吸入到泵室中,通过喷出槽被喷出到喷出口。
而且,存在如下情况:将这样的径向活塞泵内置在车辆的自动变速器中,将径向活塞泵的转子连接于输入轴和输出轴的任意一方,将径向活塞泵的凸轮环连接于输入轴和输出轴的任意另一方,将径向活塞泵作为通过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旋转速度差喷出油的油泵,即作为差动油泵使用。该情况下,在车辆的加速时那样的正驱动时也就是说输入轴的旋转速度比输出轴的旋转速度大使输入轴相对为正旋转时,径向活塞泵工作从而能够喷出工作流体。但是,当发动机制动器作用在车辆上的被驱动时、即输入轴的旋转速度比输出轴的旋转速度小使输入轴相对为逆旋转时,基于活塞的工作流体的吸入行程和喷出行程变得相反,径向活塞泵不能够喷出工作流体。
因此,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使用止回阀在输入轴的正旋转及逆旋转时能够适当地喷出工作油。即,在该专利文献2的油泵中,油泵的逆旋转时能够适当地喷出工作油。即,在该专利文献2的油泵中,油泵的吸入口经由第一止回阀连接于液体积存部,并且油泵的喷出口经由第二止回阀连接于喷出液体要求部,另外,油泵的喷出口经由第三止回阀连接于液体积存部,并且油泵的吸入口经由第四止回阀连接于喷出液体要求部,在油泵正旋转时,仅使第一及第二止回阀朝向打开的方向配置,在油泵逆旋转时,仅使第三及第四止回阀朝向打开的方向配置。因此,无论马达的旋转方向怎样,油泵都能够喷出预定的流量。
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现有的油泵中,在油泵的吸入口与喷出口设置有多个止回阀,在油泵正旋转时将一方的止回阀打开,在油泵逆旋转时将另一方的止回阀打开,从而无论马达的旋转方向怎样都能够喷出油。但是,止回阀是在当油的压力超过预定压力时才会开放的部件,所以油的压力损失大,存在在油吸入时容易发生气蚀、活塞的工作不良(凸轮错过正时(山飛び)现象),而且机械效率降低这样的问题。
另外,差动油泵是根据两个旋转体的旋转速度吸入并喷出作为工作流体的油的部件,希望将其作为在约束了一个旋转体的状态下供给油、并通过旋转另一个旋转体而得到动力的马达使用。但是,上述以往的油泵由于在油泵的吸入口与喷出口设有多个止回阀,所以难以使其发挥作为马达的功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2-1088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9-3032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装置,其无论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怎样都能够高效地供给流体、实现机械效率的提高,并且实现通用性的提高。
本发明的液压装置,具有:具有中心轴心、相对旋转自如地设置的第1旋转部件及第2旋转部件;设置于所述第1旋转部件的凸轮;在所述第2旋转部件上与所述凸轮相对地配置且沿径向移动自如地设置的活塞;对所述活塞进行按压以使其与所述凸轮接触的按压部;设置于所述第2旋转部件、伴随着所述活塞的移动容积扩大/缩小的流体室;相对于所述流体室流入或排出流体的第1流体通路及第2流体通路;和根据所述第1流体通路及所述第2流体通路的压力差,对所述第1流体通路及所述第2流体通路中的流体的流入方向及排出方向进行切换的通路切换装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所述通路切换装置具有移动体,该移动体根据所述第1流体通路及所述第2流体通路的压力差而进行移动,由此对所述第1流体通路及所述第2流体通路中的流体的流入方向及排出方向进行切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所述移动体在第1移动位置和第2移动位置移动自如,并且通过施力单元被施力支承在所述第1移动位置,所述第1移动位置是将所述第1流体通路作为流体的排出方向而将所述第2流体通路切换成流体的流入方向的位置,所述第2移动位置是将所述第1流体通路作为流体的流入方向而将所述第2流体通路切换成流体的排出方向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输入轴连接于所述第1旋转部件,输入轴连接于所述第2旋转部件,所述施力单元,以在所述第1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比所述第2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高时,使与流体供给部连通的所述第1流体通路或所述第2流体通路的压力增高的方式对所述移动体进行施力支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所述通路切换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1流体通路及所述第2流体通路连通的第1端口及第2端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流体吸入通路及流体排出通路连通的吸入端口及排出端口;在所述壳体内被移动自如地支承、对所述第1端口及所述第2端口和所述吸入端口及所述排出端口的连通关系进行切换的滑阀;设置于所述壳体、使所述第1流体通路的压力作用于所述滑阀的第1压力端口;和设置于所述壳体、使所述第2流体通路的压力作用于所述滑阀的第2压力端口。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所述通路切换装置包括:在所述第2旋转部件的内侧被同心地旋转自如地支承的旋转体;设置于所述旋转体、与流体吸入通路连通并且能够与所述第1流体通路或所述第2流体通路连通的吸入室;设置于所述旋转体、与流体排出通路连通并且能够与所述第1流体通路或所述第2流体通路连通的排出室;使所述第1流体通路的压力作用于所述旋转体使其能够旋转的第1压力室;和使所述第2流体通路的压力作用于所述旋转体使其能够旋转的第2压力室,
所述通路切换装置能够根据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位置对所述第1流体通路及所述第2流体通路和所述吸入室及所述排出室的连通关系进行切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所述通路切换装置经由流体吸入通路连接于流体储留部,并且经由流体排出通路连接于流体供给部,在所述流体吸入通路或所述流体排出通路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对流体的流量进行控制的控制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输入轴连接于所述第1旋转部件与所述第2旋转部件中的一方,输出轴连接于另一方,通过所述第1旋转部件与所述第2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差,使所述活塞往复移动,所述流体室的压力发生变动,由此通过所述第1流体通路及所述第2流体通路进行流体的吸入及排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设置能够约束所述第1旋转部件或所述第2旋转部件的约束单元、和能够将向所述第1流体通路或所述第2流体通路供给流体的流体供给单元。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液压装置,无论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怎样都能够高效地供给流体,能够实现机械效率的提高,并能够实现通用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液压装置的油泵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图1的II-II剖面图。
图3是表示适用有实施例1的油泵的车辆的驱动传递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液压装置的油泵的概要结构图。
图5是图4的V-V剖面图。
图6是图4的VI-VI剖面图。
图7是实施例1的油泵中的旋转体的通路切换时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1的油泵中的旋转体的旋转位置的剖面图。
图9是适用于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液压装置的油泵的通路切换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10是适用于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液压装置的油泵的通路切换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所涉及的液压装置的油泵的概略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  发动机            12  曲轴
14  输入轴(输入轴)    15  主轴
17  壳体              22、111、151  油泵(液压装置)
25  第一旋转部件      26  凸轮
27、112  回转阀       29  第一连通孔
30a、30b 第二连通孔   32  第一油路
33  第二油路          34a~34d、113a~113d  连接槽
35a~35d、114a~114d  连接孔    36  第二旋转部件
37a~37h  液压缸      38a~38h  活塞
39a~39h  辊          40a~40h  压缩盘簧(推压部)
41a~41h  油室        42a~42h  连接孔
45  输出轴(输出轴)    51  前进后退切换装置
58  无级变速器        71  电子控制装置、ECU
81  液压控制装置      82  油储留部(流体储留部)
83  第一油吸入通路(流体吸入通路)
84  油供给部(流体供给部)
85  第一油排出通路(流体排出通路)
86、131、141  通路切换装置  89  第二油吸入通路(流体吸入通路)
90  第二油排出通路(流体排出通路)
87  控制阀                  91  外壳
97  滑阀(移动体)            115  旋转体(通路切换装置、移动体)
116 排出室                  117a、117b  吸入室
121a~121d、122a、122b  连接孔  123a、123b  第一压力室
124a、124b  第二压力室      142  压缩盘簧(施力单元)
152  制动器(约束单元)       153  液压源(流体供给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液压装置,是能够作为泵、动力传递装置、马达使用的装置。该泵,通过使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进行相对旋转,通过使活塞沿凸轮形状作往复运动,能够向内部吸入流体然后向外部喷出流体。动力传递装置,将动力传递至第一旋转部件或第二旋转部件,通过使该第一旋转部件与第二旋转部件进行相对旋转,使活塞沿凸轮形状作往复运动,并且通过活塞与凸轮的卡合力,能够在第一旋转部件与第二旋转部件之间传递动力。马达通过向内部供给流体并向外部排出流体,来使活塞工作,通过该活塞与凸轮的卡合力,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能够进行相对旋转而输出动力。
优选,设置相对自如旋转的第一旋转部件及第二旋转部件,在该第一旋转部件上设置凸轮,而在第二旋转部件上设置与凸轮相对地沿径向自如移动的活塞,并且,通过推压部对该活塞进行推压以使其与凸轮接触,在第二旋转部件上设置伴随活塞的移动容积扩大或缩小的流体室,设置相对于该流体室流体流入或排出的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设置由该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的压力差对流体的流入方向及排出方向进行切换的通路切换装置。据此,通过通路切换装置,与第一流体通路和第二流体通路的压力差相对应地,切换流体的流入方向和排出方向,由此,无论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怎样都能够将流体供给到预定的油路,并能够使机械效率进一步提高,并且,通过使其作为输出动力的装置发挥作用,能够提高通用性。
优选,通路切换装置具有移动体,该移动体根据第1流体通路及第2流体通路的压力差而进行移动,由此对第1流体通路及第2流体通路中的流体的流入方向及排出方向进行切换。据此,根据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的压力差,使移动体移动,由此,能够对各流体通路中的流体的流入方向及排出方向进行切换,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适当地进行流体的吸入和喷出。
优选,移动体能够在第一移动位置和第二移动位置自如移动,并通过施力单元被施力支撑在第一移动位置上,其中,所述第一移动位置将第一流体通路切换为流体的排出方向并将第二流体通路切换为流体的流入方向,所示第二移动位置将第一流体通路切换为流体的流入方向并将第二流体通路切换为流体的排出方向。据此,根据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的压力差,使移动体在第一移动位置和第二移动位置移动,由此,能够对压油的流入方向和压油的排出方向进行切换,通过简单的结构,且通过简单的动作就能够使当地进行压油的吸入和喷出。
优选,在第一旋转部件上连接有输入轴,在第二旋转部件上连接有输入轴,施力单元在第一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为比第二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高的高速时,以使与流体供给部连通的第一流体通路或第二流体通路的压力变高的方式对移动体进行施力支撑。据此,移动体由施力单元施力支撑,由此,在始动时,能够防止流体的逆流,并能够尽早喷出流体,另外,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
优选,通路切换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与第1流体通路及第2流体通路连通的第1端口及第2端口;设置于壳体、与流体吸入通路及流体排出通路连通的吸入端口及排出端口;在壳体内被移动自如地支承、对第1端口及第2端口和吸入端口及排出端口的连通关系进行切换的滑阀;设置于壳体、使第1流体通路的压力作用于滑阀的第1压力端口;和设置于壳体、使第2流体通路的压力作用于滑阀的第2压力端口。据此,使第一流体通路和第二流体通路的液压通过各压力口作用在滑阀上,由此,根据其压力差使滑阀在第一移动位置或第二移动位置上移动,通过该滑阀的移动,能够对第一口及第二口和吸入口及排出口的连通关系进行切换,能够适当地进行流体的吸入和喷出。
优选,通路切换装置包括:在第2旋转部件的内侧被同心地旋转自如地支承的旋转体;设置于旋转体、与流体吸入通路连通并且能够与第1流体通路或第2流体通路连通的吸入室;设置于旋转体、与流体排出通路连通并且能够与第1流体通路或第2流体通路连通的排出室;使第1流体通路的压力作用于旋转体使其能够旋转的第1压力室;和使第2流体通路的压力作用于旋转体使其能够旋转的第2压力室,通路切换装置能够根据旋转体的旋转位置对第1流体通路及第2流体通路和吸入室及排出室的连通关系进行切换。
据此,空间利用效率变好从而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并且,由于能够确保油路的开口面积较大,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压力损失,另外,由于旋转体与第二旋转部件相对自如旋转,所以,能够防止工作不良。
优选,通路切换装置经由流体吸入通路连接于流体储留部,并且经由流体排出通路连接于流体供给部,在流体吸入通路或流体排出通路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对流体的流量进行控制的控制阀。据此,通过控制阀在流体吸入通路或流体排出通路的一侧对流体的流动量进行控制,由此,能够对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之间的扭矩传递量进行调整,能够适当地进行油的吸入和喷出,并且能够适当地进行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之间的扭矩传递。
优选,输入轴连接于第1旋转部件与第2旋转部件中的一方,输出轴连接于另一方,通过第1旋转部件与第2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差,使活塞往复移动,流体室的压力发生变动,由此通过第1流体通路及第2流体通路进行流体的吸入及排出。据此,能够基于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差确保合适的油的喷出量。
优选,设置能够约束第1旋转部件或第2旋转部件的约束单元、和能够将向第1流体通路或第2流体通路供给流体的流体供给单元。据此,在通过约束单元对第一旋转部件或第二旋转部件进行约束的状态下,通过流体供给单元将流体供给到第一流体通路或第二流体通路而使其旋转,由此,能够使其发挥作为马达的功能。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液压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不受该实施例限定。
实施例1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液压装置的油泵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图1的II-II剖面图,图3是表示适用实施例1的油泵的车辆的驱动传递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在适用实施例1的液压装置的车辆的驱动传递系统中,如图3所示,构成为:设置有作为原动机的发动机11,在该发动机11的曲轴12上经由减震器装置13连接有输入轴14,发动机扭矩被传递到输入轴14。
输入轴14,在其外周侧通过多个轴承16a、16b、16c、16d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撑主轴15。输入轴14及主轴15被配置在壳体17内。该壳体17构成为通过未图示的连接螺栓接合固定前壳体18、中间壳体19和后壳体20。而且,在前壳体18、中间壳体19和后壳体20上设有在内表面连续的隔壁18a、19a、20a、20b,在该隔壁18a、19a、20a、20b上经由轴承21a、21b、21c支撑有主轴15使其旋转自如。
在壳体17的内部,在由后壳体20的隔壁20a、20b包围的空间内形成有第一收纳室A1。在该第一收纳室A1中配设有作为本实施例的液压装置的油泵22。该油泵22为径向活塞泵。
在该油泵22中,如图1及图2所示,在后壳体20的隔壁20b上,经由轴承16d支撑呈圆筒形状的套管23使其旋转自如。该套管23,在其凸缘部23a上固定有呈圆形状的旋转板24,在该旋转板24上固定有呈圆筒形状的第一旋转部件25。而且,在该第一旋转部件的内周面上设有凸轮26。该凸轮26构成为,在周向上交错配置、圆滑连续径向上相对的的第一凸轮面26a、26c和第二凸轮面26b、26d。该情况下,设定为使得从第一旋转部件25的中心轴线O到第一凸轮面26a、26c为止的距离比从第一旋转部件25的中心轴线O到第二凸轮面26a、26c为止的距离长。
另外,在旋转板24上接合有回转阀27,一体形成在输入轴14的端部上的端板28嵌合于该回转阀27的外周面,从而接合为一体。
回转阀27,从其一侧的端面向其中心部形成有第一连通孔29,并且在该第一连通孔29的外周侧形成有两个第二连通孔30a、30b。而且,呈圆筒形状的保持件31贯穿套管23内,其端部嵌合固定在第一连通孔29内,从而形成从保持件31的内部连通到第一连通孔29的第一油路32,并且,形成从套管23和保持件31之间连通到第二连通孔30a、30b的第二油路33。另外,回转阀27,在其外周面沿周向形成有四个连接槽34a、34b、34c、34d,第一连通孔29和连接槽34a、34c通过连接孔35a、35c连通,而第二连通孔30a、30b和连接槽34b、34d通过连接孔35b、35d连通。
该回转阀27,在其外周面旋转自如地嵌合有呈圆筒形状的第二旋转部件36。该第二旋转部件36,在其外周部上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八个向外侧开口的液压缸37a~37h,在各液压缸37a~37h中活塞38a~38h沿回转阀27的径向自如移动被支撑。而且,在该各活塞38a~38h的前端部安装有辊39a~39h,该辊39a~39h以与回转阀27的轴向平行的轴线为中心旋转自如地被支撑。另外,在各液压缸37a~37h内夹装有作为推压部的压缩盘簧40a~40h,各压缩盘簧40a~40h通过其作用力推压各液压缸37a~37h的辊39a~39h使其接触凸轮26的凸轮面26a、26b、26c、26d。
即,各活塞38a~38h,被配置成在径向上与第一旋转部件25的凸轮26相对,通过各压缩盘簧40a~40h的作用力使辊39a~39h与凸轮26的凸轮面26a、26b、26c、26d相接触。而且,在各活塞38a~38h与各液压缸37a~37h之间形成有密闭的油室41a~41h,在第一旋转部件25与第二旋转部件36相对旋转时,各活塞38a~38h经由辊39a~39h并通过凸轮面26a、26b、26c、26d进行往复移动,使得油室41a~41h的容积扩大/缩小。另外,该油室41a~41h通过连接孔42a~42h能够与连接槽34a~34d连通。
另外,在第二旋转部件36的一侧的平面部上固定有呈圆筒形状的连接筒43。而在后壳体20的隔壁20a上,经由轴承21c支撑呈圆板形状的支撑板44使其旋转自如,在该支撑板44的贯通孔44a中嵌合有呈圆筒形状的输出轴45的端部,通过接合部件46接合为一体。而且,一体地形成在支撑板44上的凸缘部44b的外周部通过花键47相对于连接筒43的内周部嵌合,连接筒43与支撑板44即第二旋转部件36与输出轴45能够一体旋转地相连接。此外,在第二旋转部件36的另一侧的平面部与旋转板24之间夹装有轴承48,在连接筒43与支撑板44之间夹装有轴承49,在输入轴14与输出轴45之间夹装有轴承16c。
如图3所示,在壳体17的内部,在由中间壳体19的隔壁19a与后壳体20的隔壁20a所包围的空间中形成有第二收纳室A2。在该第二收纳室A2中配设有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1。该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1为将主轴15的旋转方向相对于输出轴45的旋转方向在正转方向和反转方向之间切换的装置,其被配置在发动机11与油泵2之间。
该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1具有行星齿轮机构,具体来说具有单齿轮型行星齿轮机构。即,该行星齿轮机构由太阳轮52、与该太阳轮52在同一个轴上配置的内齿轮53、与太阳轮52和内齿轮53啮合的多个小齿轮54、和支撑该小齿轮54使其能够自转且公转的行星架55构成。而且,太阳轮52被驱动连接于主轴15,内齿轮53被驱动连接于输出轴45。另外,设有对构成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1的旋转元件彼此的连接及脱离(解放)进行控制的前进用离合器56,并且设有对旋转元件的旋转及停止进行控制的后退用制动器57。该前进用离合器56能够对太阳轮52和内齿轮53的连接及脱离进行控制,后退用制动器57能够对行星架55的旋转及停止进行控制。
此外,作为上述的前进用离合器56,能够适用摩擦离合器、电磁离合器、啮合离合器等;作为后退用制动器57,能够适用摩擦制动器、电磁制动器、啮合制动器等。而且,在适用摩擦离合器、啮合离合器、摩擦制动器、啮合制动器时,适用液压控制式致动器(驱动器);在适用电磁离合器、电磁制动器时,适用电磁控制式致动器。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液压控制式致动器对摩擦离合器(啮合离合器)和摩擦制动器(啮合制动器)进行控制。
另外,在壳体17的内部,在由前壳体18的隔壁18a和中间壳体19的隔壁19a所包围的空间内形成有第三收纳室A3。在该第三收纳室A3中配设有无级变速器58。该无级变速器58是对主轴15的旋转速度进行无级变速并将变速后的速度传递给副轴59的装置,其被配置在发动机11与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1之间。
该无级变速器58为带式无级变速器,具有上述主轴15和副轴59,该主轴15和副轴59以平行的方式旋转自如地被支撑在隔壁18a、19a上。在主轴15上设有能够一体旋转的主带轮(pulley)60,在副轴59上设有能够一体旋转的副带轮61。而且,在该主带轮60和副带轮61之间卷绕有环状的带62。
该主带轮60具有与主轴15一体的固定滑轮(定滑轮)60a和在主轴15的轴向上移动自如的可动滑轮(动滑轮)60b,在其间卷绕有环状的带62。而且,设有使可动滑轮60b在主轴15的轴向上移动相对于固定滑轮60a接近、分离的第一液压伺服机构63。另一方面,副带轮61具有与副轴59一体的固定滑轮61a、和在副轴59的轴向上移动自如的可动滑轮61b,在其间卷绕有环状的带62。而且,设有使可动滑轮61b在副轴59的轴向上移动相对于固定滑轮61a接近、分离的第二液压伺服机构64。通过该各液压伺服机构63、64,使主带轮60及副带轮61相对于带62的卡合位置发生变更,由此能够无级地变更变速比。
而且,在壳体17的内部设有传递副轴59的扭矩的齿轮传动装置65和差速器66,在差速器66上经由驱动轴67连接有车轮68。
因此,在车辆上设有对该车辆整体进行统一控制的电子控制装置(ECU)71。即,设有点火开关72、加速器开度传感器73、制动器行程传感器74、发动机转速传感器75、节气门开度传感器76、输入轴14的转速传感器77、主轴15的转速传感器78、副轴59的转速传感器79、和移位位置传感器80,对CU71中输入该检测信号。
另外,在车辆上设有对上述的油泵22、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1和无级变速器58等进行控制的液压控制装置81,通过ECU71能够进行控制。该液压控制装置81,连接有与油储留部(流体储留部,例如,油盘)82相连的第一油吸入通路(流体吸入通路)83,并且,连接有与油供给部(流体供给部,例如,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1、无级变速器58的液压控制部等)84相连的第一油排出通路(流体排出通路)85。另外,液压控制装置81经由对油泵22进行控制的通路切换装置86及控制阀87连接于该油泵22。
即,如图1及图2所示,油泵22上,作为相对于流体室41a~41h,作为流体的油(液压油,oil)流入或排出的第一流体通路,设有第一油路32、第一连通孔29、连接孔35a、35c、连接槽34a、34c、和连接孔42a~42h;并且作为第二流体通路设有第二油路33、第二连通孔30a、30b、连接孔35b、35d、连接槽34b、34d、和连接孔42a~42h。通路切换装置86根据该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的压力差,切换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中的流体的流入方向及排出方向。另外,控制阀87对油循环通路88中的油的流动量进行控制。
在通路切换装置86中,外壳91呈中空形状,形成有与作为第一流体通路的第一油路32连通的第一口92、和与作为第二流体通路的第二油路33连通的第二口93。另外,在外壳91上形成有与第二油吸入通路89连通的吸入口94、和与第二油排出通路90连通的两个排出口95、96。而且,在该外壳91内,作为移动体的滑阀97移动自如地被支撑,在该滑阀97上形成有第一口92和吸入口94、能够与排出口95连通及遮断(断开)的阀部97a、第二口93和吸入口94、能够与排出口96连通及遮断的阀部97b。而且,在外壳91上,在轴向的各端部形成有与从作为第一流体通路的第一油路32分支的第一分支通路98连通的第一压力口99、和与从作为第二流体通路的第二油路33分支的第二分支通路100连通的第二压力口101。而且,在滑阀97上形成有作用来自第一分支通路98的液压的阀部97c和作用来自第二分支通路100的液压的阀部97d。
因此,通路切换装置86,根据第一流体通路(第一油路32)及第二流体通路(第二油路33)的压力差,使滑阀97进行移动,由此能够对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中的流体的流入方向及排出方向进行切换。即,当作为第一流体通路的第一油路32的液压比作为第二流体通路的第二油路33的液压高时,第一油路32的液压通过第一分支通路98从第一压力口99作用在阀部97c上,所以滑阀97在图1中向右侧移动并停止在第一移动位置上。这样,通过阀部97a使第一口92和排出口95连通,并且通过阀部97b使第二口93和吸入口94连通,第二油吸入通路89的液压油通过吸入口94及第二口93流到第二油路33中,并且第一油路32的液压油通过第一口92及排出口95流到第二油排出通路90中。
另一方面,在第二油路33的液压比第一油路32的液压高时,第二油路33的液压通过第二分支通路100从第二压力口101作用在阀部97d上,所以滑阀97在图1中向左侧移动并停止在第二移动位置上。这样,通过阀部97a使第一口92和排出口94连通,并且通过阀部97b使第二口93和排出口96连通,油吸入通路83的液压油通过吸入口94及第一口92流到第一油路32中,并且,第二油路33的液压油通过第二口93及排出口96流到油排出通路85中。
另外,第二油排出通路90分支成第一油排出通路85及油循环通路88,从油泵22排出的油的一部分通过第一油排出通路85流到油供给部84中,并且剩余的油流到油循环通路88。流到油循环通路88中的油,与来自第一油吸入通路83的油合流并返回第二油吸入通路89。在油循环通路88上设有控制阀87。该控制阀87为流量调整阀,通过调整其开度,对在油循环通路88中流动的油的流动量进行调整。被供给到油供给部84的油量根据运行条件稍有变化,但是大致为恒定量,因此,控制阀87通过对流过油循环通路88的油的流动量进行调整,能够对来自油泵22的喷出量进行调整。
这里,对上述的本实施例的油泵22的工作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的油泵22中,如图1至图3所示,在发动机11的扭矩从曲轴12经由减震器装置13被传递到输入轴14时,该输入轴14的扭矩从油泵22的回转阀27经由旋转板24被传递到第一旋转部件25。此时,通过控制阀87对来自油泵22的喷出量进行调整,能够对各活塞38a~38h的移动进行限制,将第一旋转部件25的扭矩从凸轮26经由活塞38a~38h传递到第二旋转部件36,接着从该第二旋转部件36经由支撑板44传递到输出轴45。
即,第一旋转部件25和第二旋转部件36在图2中沿逆时针方向(图2中箭头表示的方向)旋转,当第一旋转部件25的旋转速度V1比第二旋转部件36的旋转速度V2大时,油泵22使第二旋转部件36相对于第一旋转部件25沿相反的方向、即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例如,从图2表示的状态,辊39f从凸轮面26d向凸轮面26a转动,使活塞38f从液压缸37f向外侧移动使得油室41f扩大。此时,油室41f与连接孔42f、连接槽34b、连接孔35b、第二连通孔30a、第二油路33连通。另一方面,从图2表示的状态,例如,由于辊39h从凸轮面26a向凸轮面26b转动,使活塞38h向液压缸37h的内侧移动使得油室41h缩小。此时,油室41h与连接孔42h、连接槽34a、连接孔35a、第一连通孔29、第一油路32连通。
该情况下,由于油室41f扩大,从油室41f对第二油路33作用吸引力,而由于油室41h缩小,从油室41h对第一油路32作用压缩力。因此,如前所述,在通路切换装置86中,第一油路32的液压变得比第二油路33的液压高,使滑阀97移动至第一移动位置。接着,来自油循环通路88的油流到第二油吸入通路89中,并且,油储留部82的油也通过第一油吸入通路83流到第二油吸入通路89中,通过吸入口94及第二口93流到第二油路33中,被吸入油室41f。另一方面,油室41h的油从第一油路32通过第一口92及排出口95流到第二油排出通路90中,一部分通过第一油排出通路85被喷出到油供给部84,并且剩余的流到油循环通路88中。
此时,在使控制阀87为全开状态的情况下,流过油循环通路88的油的流量不受限制,流动阻力小,从油室41h喷出到第二油排出通路90的油的流动阻力也小。因此,在活塞38h的辊39h从凸轮面26a向凸轮面26b转动时,活塞38h向液压缸37h的内侧移动时的阻力也小,相对于第一旋转部件25,第二旋转部件36变得容易沿相反方向(图2中顺时针方向)旋转。其结果为,扭矩几乎不从输入轴14通过油泵22向输出轴45传递,输出轴45不旋转,车辆为停止状态。另一方面,若使控制阀87的开度逐渐减小,则流过油循环通路88的油的流动阻力增加,从油室41h喷出到第二油排出通路90的油的流动阻力也增加,活塞38h向液压缸37h的内侧移动时的阻力也增加,从输入轴14通过油泵22传递至输出轴45的扭矩也增加,输出轴45开始旋转,车辆发动。即,油泵22能够通过调整控制阀87的开度,作为发动装置发挥作用。
另外,若使控制阀87成为全闭状态,则流过油循环通路88的油的流量变成0,从油泵22喷出的油被全部向油供给部84供给,油泵22的消耗能量被抑制。
此外,在上述油泵22的工作说明中,仅对活塞38f、辊39f、油室41f和活塞38h、液压缸37h、油室41h的工作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全部的活塞38a~38h、液压缸37a~37h、油室41a~41h中也通过凸轮26进行同样的工作。
而且,当输入轴14的扭矩通过油泵22被传递到输出轴45时,输出轴45的扭矩经由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1被传递到无级变速器58,在这里以设定的预定的变速比减速。由无级变速器58减速了的扭矩,经由齿轮传动装置65被传递到差速器66,经由驱动轴67被传递到车轮68。
另一方面,当车辆上发动机制动器进行作用时,在油泵22中,第一旋转部件25和第二旋转部件36在图2中沿逆时针方向(图2中由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但是第一旋转部件25的旋转速度V1变得比第二旋转部件36的旋转速度V2小。即,相对于第二旋转部件36,第一旋转部件25沿相反方向、即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例如,由于辊39f从凸轮面26d向凸轮面26c转动,活塞38f从液压缸37f向外侧移动使得油室41f扩大。此时,油室41f与连接孔42f、连接槽34c、连接孔35c、第一连通孔29、第一油路32连通。另一方面,例如,由于辊39h从凸轮面26a向凸轮面26d转动,活塞38h向液压缸37h的内侧移动使得油室41h缩小。此时,油室41h与连接孔42h、连接槽34b、连接孔35b、第二连通孔30a、第二油路33连通。
该情况下,由于油室41f扩大,从油室41f向第一油路32作用吸引力,而由于油室41h缩小,从油室41h向第二油路33作用压缩力。因此,如前所,在通路切换装置86中,第二油路33的液压变得比第一油路32的液压高,滑阀97移动至第二移动位置。而且,来自油循环通路88的油流到第二油吸入通路89中,并且油储留部82的油也从第一油吸入通路83流到第二油吸入通路89中,通过吸入口94及第一口92流到第一油路32,并被吸入油室41f。另一方面,油室41h的油从第二油路33通过第二口93及排出口96流到第二油排出通路90中,一部分通过第一油排出通路85被喷出到油供给部84,剩余的流到油循环通路88。
在这样的实施例1的液压装置中,将第一旋转部件25及第二旋转部件36以同一中心轴心O相对旋转自如地设置,在第一旋转部件25上设置有凸轮26;在第二旋转部件36上与凸轮25相对地设置有活塞38a~38h,通过压缩盘簧40a~40h按压活塞38a~38h使其与凸轮26接触;在第二旋转部件36上设置有伴随着活塞38a~38h的移动容积扩大/缩小的油室41a~41h;设置有相对于该油室41a~41h油流入或排出的第一流体通路(第一油路32)及第二流体通路(第二油路33);设置有通路切换装置86,该通路切换装置86根据该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的压力差,切换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中的油的流入方向及排出方向。
因此,通过通路切换装置86根据第一流体通路与第二流体通路的压力差切换油的流入方向与排出方向,由此,无论各旋转部件25、36的旋转方向怎样都能够将油喷出到预定的油路(第二油排出通路90),由此,能够向作为油供给部84的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1、无级变速器58的液压控制部等适当地供给油,能够防止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1中的离合器的烧结、卡合时的冲击的发生,能够防止无级变速器58中的带断裂等。另外,在油通路上不使用止回阀,由此能够抑制压力损失,抑制油吸入时的气蚀、活塞38a~38h的工作不良(凸轮错过正时现象)的发生,而且能够提高机械效率。而且,不需要特殊的控制、致动器等,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单化。
另外,在实施例1中,作为通路切换装置86,设有根据第一流体通路(第一油路32)及第二流体通路(第二油路33)的压力差进行移动,从而切换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的油的流入方向及排出方向的移动体即滑阀97,使该滑阀97在第一移动位置和第二移动位置自如移动,其中,第一移动位置是将第一流体通路作为油的排出方向并将第二流体通路作为油的流入方向进行切换的位置,第二移动位置是将第一流体通路作为油的流入方向并将第二流体通路作为油的排出方向进行切换的位置。
因此,根据第一油路32和第二油路33的压力差,使滑阀97在第一移动位置和第二移动位置移动,由此,能够对第一油路32和第二油路33中的油的流入方向和油的排出方向进行切换,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适当地进行油的吸入和喷出。
另外,在实施例1中,作为通路切换装置86,在外壳91上设有与作为第一流体通路的第一油路32连通的第一口92、及与作为第二流体通路的第二油路33连通的第二口93,并且设有与油吸入通路83连通的吸入口94及与油排出通路85连通的排出口95、96,通过滑阀97能够切换第一口92及第二口93和吸入口94及排出口95、96之间的连通关系,并且设有使第一油路32的压力作用在滑阀97上的第一压力口99、和使第二油路33的压力作用在滑阀上的第二压力口101。
因此,通过使第一油路32和第二油路33的液压通过压力口99、101作用在滑阀97上,能够根据其压力差使滑阀97在第一移动位置或第二移动位置移动,通过该滑阀97的移动,能够切换第一口92及第二口93和吸入口94及排出口95、96之间的连通关系,能够适当地进行油的吸入和喷出。
另外,在实施例1中,通路切换装置86中设有控制阀87,该控制阀87经由油吸入通路83连接于油储留部82,并且经由油排出通路85连接于油供给部84,在油排出通路85中对油的流动量进行控制。因此,通过该控制阀87对油排出通路85中的油的流量进行调整,能够调整在第一旋转部件25和第二旋转部件36之间的扭矩传递量,能够适当地进行油的吸入和喷出,并且能够适当调整在第一旋转部件25和第二旋转部件36之间的扭矩传递。
另外,在实施例1中,在第一旋转部件25上连接有输入轴14,在第二旋转部件36上连接有输出轴45,通过第一旋转部件25和第二旋转部件36的旋转速度差,使活塞38a~38h进行往复移动、流体室41a~41h的压力发生变动,从而通过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进行油的吸入及喷出。因此,基于第一旋转部件25和第二旋转部件36旋转速度差能够确保适当的油的喷出量。
实施例2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液压装置的油泵的概略结构图,图5是图4的V-V剖面图,图6是图4的VI-VI剖面图,图7是实施例2的油泵的旋转体的通路切换时的剖面图,图8是表示实施例1的油泵的旋转体的旋转位置的剖面图。此外,对与在前述的实施例中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在实施例2中,如图4至图6所示,在壳体的内部,在由两个隔壁20a、20b所包围的空间中配设有作为本实施例的液压装置的油泵111。在该油泵111中,在后壳体20的隔壁20b经由轴承16d支撑套管23使其旋转自如,在套管23上固定有旋转板24,在该旋转板24上固定有第一旋转部件25。而且,在该第一旋转部件的内周面设置有具有凸轮面26a、26b、26c、26d的凸轮26。
另外,在旋转板24上接合有呈圆筒形状的回转阀112,输入轴14的端板28嵌合在该回转阀112的外周面、接合为一体。该回转阀112,在其外周面沿周向形成有四个连接槽113a、113b、113c、113d,而在内周面形成有与该连接槽113a、113b、113c、113d连通的连接孔114a、114b、114c、114d。
该回转阀112在其外周面旋转自如地嵌合有第二旋转部件36。该第二旋转部件36在外周部以周向均等的间隔形成有八个液压缸37a~37h,在各液压缸37a~37h上移动自如地支撑有活塞38a~38h。而且,在该各活塞38a~38h的前端部装配有辊39a~39h。另外,在各液压缸37a~37h内夹装有压缩盘簧40a~40h,各液压缸37a~37h的辊39a~39h受各压缩盘簧40a~40h的作用力被推压在凸轮26的凸轮面26a、26b、26c、26d上。而且,在各活塞38a~38h和各液压缸37a~37h之间形成有油室41a~41h。另外,该油室41a~41h通过连接孔42a~42h能够与连接槽113a、113b、113c、113d连通。
另外,在第二旋转部件36上固定有连接筒43,该连接筒43通过花键47与接合于输出轴45的支撑板44嵌合,由此,连接筒43和支撑板44,即第二旋转部件36和输出轴45能够一体旋转地被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油泵111上,作为相对于流体室41a~41h使作为流体的油(oil)流入或排出的第一流体通路,设有连接孔114a、114c、连接槽113a、113c、连接孔42a~42h,并且作为第二流体通路,设有连接孔114b、114d、连接槽113b、113d、连接孔42a~42h。在回转阀112的内周部,在同心上转动自如地嵌合有构成通路切换装置的旋转体115。该旋转体115,根据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的压力差,切换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中的流体的流入方向及排出方向。另外,控制阀87对油循环通路88中的油的流动量进行控制。
在旋转体115中,从一侧的端面向其中心部形成排出室116,并且在该排出室116的外周侧形成有两个吸入室117a、117b。而且,呈圆筒形状的保持件118贯穿套管23内,其端部嵌合于排出室116而固定,形成从保持件118的内部连通到排出室116的排出油路119,并且形成从套管23和保持件118之间连通到吸入室117a、117b的吸入油路120。而且,排出室116经由排出油路119与第二油排出通路90连通,并且能够经由连接孔121a、121b、121c、121d与作为第一流体通路的连接孔114a、114c或作为第二流体通路的连接孔114b、114d连通。另外,吸入室117a、117b经由吸入油路120与第二油吸入通路89连通,并且能够经由连接孔122a、122b与作为第一流体通路的114a、114c或作为第二流体通路的连接孔114b、114d连通。
另外,在回转阀112和旋转体115之间,设有连通作为第一流体通路的连接孔114a、114c的第一压力室123a、123b,并且在回转阀112和旋转体115之间,设有连通作为第二流体通路的连接孔114b、114d的第二压力室124a、124b。即,旋转体115,在其外周部以周向均等间隔形成有两个切口部115a、115b,而回转阀112在其外周部形成有与该切口部115a、115b卡合的突起部112a、112b。因此,旋转体115虽然相对于回转阀112能够相对旋转,但是由于切口部115a、115b的端面与回转阀112的突起部112a、112b抵接,所以该转动范围受到限制。而且,通过该切口部115a、115b划分出了第一压力室123a、123b和第二压力室124a、124b。而且,第一压力室123a、123b经由连通槽115c、115d与连接孔114a、114c连通,第二压力室124a、124b经由连通槽115e、115f与连接孔114b、114d连通。
因此,根据第一流体通路(连接孔114a、114c)及第二流体通路(连接孔114b、114d)的压力差,旋转体115进行转动,由此能够对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中的流体的流入方向及排出方向进行切换。即,当作为第一流体通路的连接孔114a、114c的液压比作为第二流体通路的连接孔114b、114d的液压高时,连接孔114a、114c的液压通过连通槽115c、115d作用在第一压力室123a、123b上,因此,旋转体115在图5及图6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在切口部115a,115b的端面与突起部112a、112b抵接的第一位置停止。这样,连接孔121a、121c和连接孔114a、114c连通,并且连接孔122a、122b和连接孔114b、114d连通,第二油吸入通路89的油通过吸入油路120及吸入室117a、117b流到第二流体通路中,并且第一流体通路的油通过排出室116及排出油路119流到第二油排出通路90中。
另一方面,在作为第二流体通路的连接孔114b、114d的液压比作为第一流体通路的连接孔114a、114c的液压高时,如图7及图8所示,连接孔114b、114d的液压通过连通槽115e、115f作用在第二压力室124a、124b上,因此,旋转体115在图7及图8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切口部115a、115b的端面与突起部112a、112b抵接的第二位置停止。这样,连接孔121b、121d和连接孔114b、114d连通,并且连接孔122a、122b和连接孔114a、114c连通,第二油吸入通路89的油通过吸入油路120及吸入室117a、117b流到第一流体通路中,并且第二流体通路的油通过排出室116及排出油路119流到第二油排出通路90中。
另外,第二油排出通路90分支为第一油排出通路85及油循环通路88,从油泵22排出的油的一部分通过第一油排出通路85流到油供给部84中,并且剩余的流到油循环通路88。流入了油循环通路88的油与来自第一油吸入通路83的油合流并返回第二油吸入通路89。在油循环通路88上设有控制阀87。该控制阀87为流量调整阀,通过对其开度进行调整,来对流过油循环通路88的油的流动量进行调整,由此,能够对从油泵111的喷出量进行调整。
这里,对上述的本实施例的油泵111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的油泵111中,如图4至图8所示,第一旋转部件25和第二旋转部件36在图5中沿逆时针方向(图5中由箭头表示的方向)旋转,当第一旋转部件25的旋转速度V1比第二旋转部件36的旋转速度V2大时,第二旋转部件36相对于第一旋转部件25相对地沿相反方向、即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从图5所示的状态,例如,辊39f从凸轮面26d向凸轮面26a转动,使活塞38f从液压缸37f向外侧移动使得油室41f扩大。此时,油室41f与连接孔42f、连接槽113b、连接孔114b连通。另一方面,例如,由于辊39h从凸轮面26a向凸轮面26b转动,使活塞38h向液压缸37h的内侧移动使得油室41h缩小。此时,油室41h与连接孔42h、连接槽113a、连接孔114a连通。
该情况下,由于油室41f扩大,从油室41f向连接孔114b作用吸引力,而由于油室41h缩小,从油室41h向连接孔114a作用压缩力。因此,如前所述,连接孔114a的液压变得比连接孔114b的液压高,连接孔114a的液压作用在第一压力室123a上,从而使旋转体115沿图6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并移动至第一位置。而且,来自油循环通路88的油流到第二油吸入通路89中,并且,油储留部82的油也通过第一油吸入通路83流到第二油吸入通路89中,并通过吸入油路120及吸入室117b,通过连接孔122b、连接孔114b、连接槽113b、连接孔42f被吸入油室41f。另一方面,油室41h中的油通过连接孔42h、连接槽113a、连接孔114a、连接孔121a,从排出室116通过排出油路119流到第二油排出通路90中,一部分油通过第一油排出通路85被喷出到油供给部84,并且剩余的流到油循环通路88中。
此时,在使控制阀87成为全开状态的情况下,流过油循环通路88的油的流量不受限制、流动阻力较小,从油室41h被喷出到第二油排出通路90的油的流动阻力也较小。因此,在活塞38h的辊39h从凸轮面26a向凸轮面26b转动时,活塞38h向液压缸37h的内侧移动时的阻力也小,相对于第一旋转部件25,第二旋转部件36变得容易沿相反方向(图5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其结果是,扭矩几乎不从输入轴14通过油泵22向输出轴45传递,输出轴45不旋转,车辆成为停止状态。另一方面,若逐渐减小控制阀87的开度,则流过油循环通路88的油的流动阻力增加,从油室41h向第二油排出通路90喷出的油的流动阻力也增加,活塞38h向液压缸37h的内侧移动时的阻力也增加,从输入轴14通过油泵22传递到输出轴45的扭矩也增加,输出轴45开始旋转,车辆发动。即,通过对控制阀87的开度进行调整,能够使油泵22发挥发动装置的功能。另外,若使控制阀87成为全闭状态,则流过油循环通路88的油的流量成为0,从油泵22喷出的油被全部供给到油供给部84,油泵22的消耗能量被抑制。
另一方面,第一旋转部件25和第二旋转部件36在图5中沿逆时针方向(图5中箭头表示的方向)旋转,在第一旋转部件25的旋转速度V1比第二旋转部件36的旋转速度V2小时,相对于第二旋转部件36,第一旋转部件25相对地沿相反方向、即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从图5所示的状态,例如,由于辊39f从凸轮面26d向凸轮面26c转动,使活塞38f从液压缸37f向外侧移动使得油室41f扩大。此时,油室41f与连接孔42f、连接槽113c、连接孔114c连通。而从图5所示的状态,例如,由于辊39h从凸轮面26a向凸轮面26d转动,使活塞38h向液压缸37h的内侧移动使得油室41h缩小。此时,油室41h与连接孔42h、连接槽113b、连接孔114b连通。
该情况下,由于油室41f扩大,从油室41f对连接孔114c作用吸引力,而由于油室41h缩小,从油室41h对连接孔114b作用压缩力。因此,如前所述,连接孔114b的液压变得比连接孔114c的液压高,连接孔114b的液压作用在第二压力室124b上,从而使旋转体115在图8中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移动至第二位置。而且,来自油循环通路88的油流到第二油吸入通路89中,并且油储留部82的油也通过第一油吸入通路83流到第二油吸入通路89,通过吸入油路120及吸入室117b并通过连接孔122b、连接孔114c、连接槽113c、连接孔42f被吸入油室41f。另一方面,油室41h的油通过连接孔42h、连接槽113b、连接孔114b、连接孔121b,并从排出室116通过排出油路119流到第二油排出通路90中,一部分油通过第一油排出通路85被喷出到油供给部84中,并且剩余的流到油循环通路88中。
在这样的实施例2的液压装置中,将第一旋转部件25及第二旋转部件36以同一中心轴心O相对旋转自如地设置,在第一旋转部件25上设置有凸轮26,在第二旋转部件36上与凸轮26相对地设置有活塞38a~38h,通过压缩盘簧40a~40h推压活塞38a~38h使其与凸轮26接触,在第二旋转部件36上设置有伴随活塞38a~38h的移动、容积扩大/缩小的油室41a~41h,设置有相对于该油室41a~41h使油流入或排出的第一流体通路(连接孔114a、114c)及第二流体通路(连接孔114b、114d),设置有旋转体115,该旋转体115根据该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的压力差切换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中的油的流入方向及排出方向。
因此,通过旋转体115,根据第一流体通路和第二流体通路的压力差来切换油的流入方向和排出方向,无论各旋转部件25、36的旋转方向怎样,都能够将油供给到预定的油路(第二油排出通路90),由此,能够对作为油供给部84的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1、无级变速器58的液压控制部等适当地供给油,能够防止前进后退切换装置51中的离合器的烧结、卡合时的冲击的发生,能够防止无级变速器58中的带断裂等。另外,在油通路中不使用止回阀,由此,能够抑制压力损失,因此,能够抑制油吸入时的气蚀、活塞38a~38h的工作不良(凸轮错过正时现象)的发生,而且能够提高机械效率。
另外,在实施例2中,在第二旋转部件36的内侧将旋转体115同心自如旋转地支撑,在该旋转体115上设有连通第二油吸入通路89并且能够连通第一流体通路或第二流体通路的排出室116、和连通第二油排出通路90并且能够连通第一流体通路或第二流体通路的吸入室117a、117b,并且,设有使第一流体通路的压力作用在旋转体115上使该旋转体115能够旋转的第一压力室123a、123b、和使第二流体通路的压力作用在旋转体115上使该旋转体115能够旋转的第二压力室124a、124b,能够根据旋转体115的旋转位置对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和吸入室116及排出室117a、117b之间的连通关系进行切换。
因此,空间利用效率变好、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并且能够确保油路的开口面积较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压力损失,另外,由于旋转体与第二旋转部件36相对旋转自如,因此能够防止工作不良。而且,根据连接孔114a、114c和连接孔114b、114d的压力差,液压经由第一压力室123a、123b或第二压力室124a、124b作用在旋转体115上,使该旋转体115移动至第一移动位置和第二移动位置,从而能够切换连接孔114a、114c和连接孔114b、114d中的油的流入方向和油的排出方向,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适当地进行油的吸入和喷出。
实施例3
图9是适用于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液压装置的油泵的通路切换装置的概略结构图。此外,本实施例的液压装置的整体结构与上述的实施例1大致相同,使用图1及图2进行说明,并且在该实施例中对与已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作为实施例3的液压装置的油泵,其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旋转部件25和第二旋转部件36相对旋转自如地被支撑,输入轴14经由回转阀27连接于第一旋转部件25,在该第一旋转部件25上设有凸轮26,而在第二旋转部件36上支撑有移动自如的活塞38a~38h,通过压缩盘簧40a~40h将该活塞38a~38h向凸轮26推压,并且连接有输出轴45。而且,在第二旋转部件36上设有伴随活塞38a~38h的移动、容积扩大/缩小的油室41a~41h,还设有相对于该油室41a~41h油流入或排出的第一流体通路(第一油路32)及第二流体通路(第二油路33)。
在该油泵22上,如图9所示,设有对其工作进行控制的通路切换装置131。在该通路切换装置131中,外壳91呈中空形状,沿垂直方向配置。在该外壳91上形成有与作为第一流体通路的第一油路32连通的第一口92、和与作为第二流体通路的第二油路33连通的第二口93。另外,在外壳91上形成有与第二油吸入通路89连通的吸入口94、和与第二油排出通路90连通的两个排出口95、96。而且,在外壳91上形成有与从第一油路32分支的第一分支通路98连通的第一压力口99、和与从第二油路33分支的第二分支通路100连通的第二压力口101。而且,在该外壳91内,滑阀97被移动自如地支撑,形成有四个阀部97a、97b、97c、97d。
在本实施例中,滑阀97根据第一油路32和第二油路33的压力差,在将该第一油路32作为油的排出方向并将第二油路33作为油的流入方向进行切换的第一移动位置、和将第一油路32作为油的流入方向并将第二油路33作为油的排出方向进行切换的第二移动位置上自如移动,并且,通过作为施力单元的重力被施力支撑在第一移动位置上。该情况下,如图1及图9所示,以使第一压力口99及阀部97c位于上方侧、第二压力口101及阀部97d位于下方的方式配置了外壳91。另外,在第一旋转部件25上连接有输入轴14,在第二旋转部件36上连接有输出轴45,在第一旋转部件25的旋转速度比第二旋转部件36的旋转速度高时,将成为高压的油路设为第一油路32,将成为低压的油路设为第二油路33。
另外,第二油排出通路90分支成第一油排出通路85及油循环通路88,从油泵22排出的油的一部分通过第一油排出通路85流到油供给部84,并且剩余的流到油循环通路88。流到油循环通路88的油与来自第一油吸入通路83的油合流并回到第二油吸入通路89中。在油循环通路88上设有控制阀87。该控制阀87为流量调整阀,通过对其开度进行调整,能够对流过油循环通路88的油的流动量进行调整,能够对来自油泵22的喷出量进行调整。
因此,在通路切换装置131中,滑阀97由于其重力在外壳91内移动到下方、即第一移动位置并停止,此时,通过阀部97a使第一口92和排出口95连通,通过阀部97b使第二口93和吸入口94连通。在该状态下,若第一油路32的液压比作为第二流体通路的第二油路33的液压高,则第一油路32的液压通过第一分支通路98从第一压力口99作用在阀部97c上,因此,滑阀97被维持在第一移动位置上。因此,第二油吸入通路89的液压油通过吸入口94及第二口93流到第二油路33中,并且第一油路32的液压油通过第一口92及排出口95流到第二油排出通路90中。
另一方面,若第二油路33的液压变得比第一油路32的液压高,则第二油路33的液压通过第二分支通路100、从第二压力口101作用在阀部97d上,因此,滑阀97克服重力上升,并在移动到第二移动位置并停止。因此,通过阀部97a使第一口92和排出口94连通,并且,通过阀部97b使第二口93和排出口96连通,第二油吸入通路89的液压油通过吸入口94及第一口92流到第一油路32中,且第二油路33的液压油通过第二口93及排出口96流到第二油排出通路90中。
在这样的实施例3的液压装置中,作为对油泵的工作进行控制的通路切换装置131,在外壳91内设有滑阀97,该滑阀97根据第一油路32和第二油路33的压力差进行移动,由此切换油的流入方向及排出方向,将该滑阀97移动自如地支撑在第一移动位置和第二移动位置上,通过作为施力单元的重力被施力支撑在第一移动位置上,其中该第一移动位置是将第一油路32作为油排出方向并将第二油路33作为油流入方向进行切换的位置,该第二移动位置是将第一油路32作为油流入方向并将第二油路33作为油排出方向进行切换的位置。
因此,通过施力将滑阀97支撑在第一移动位置上,由此,在油泵起动时,能够防止油的逆流,并且,能够尽早将油喷出并供给至给油供给部84,另外,通过将滑阀97的外壳91垂直地配置,从而能够使重力作用在该滑阀97上,能够容易地对其施力将其支撑在第一移动位置上,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
另外,在实施例3中,将输入轴14连接于油泵22的第一旋转部件25,将输出轴45连接于第二旋转部件36,在第一旋转部件25的旋转速度为比第二旋转部件36的旋转速度高的高速时,将成为高压的油路设为第一油路32、将成为低压的油路设为第二油路33。
因此,在发动机11起动时,能够防止油泵中的油的逆流,并且,通过该油泵能够尽早地将油供给到油供给部84。
实施例4
图10是适用于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液压装置的油泵上的通路切换装置的概略结构图。此外,本实施例的液压装置的整体结构与上述的实施例1大致相同,使用图1及图2进行说明,并且,在该实施例中对与已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作为实施例4的液压装置的油泵中,如图10所示,设有对其工作进行控制的通路切换装置141。在该通路切换装置141中,外壳91呈中空形状,形成有与第一油路32连通的第一口92、和与第二油路33连通的第二口93,并且,形成有与第二油吸入通路89连通的吸入口94、和与第二油排出通路90连通的两个排出口95、96。另外,在外壳91上形成有与从第一油路32分支的第一分支通路98连通的第一压力口99、和与从第二油路33分支的第二分支通路100连通的第二压力口101。而且,在该外壳91内,滑阀97移动自如地被支撑,形成有四个阀部97a、97b、97c、97d。
在本实施例中,滑阀97根据第一油路32和第二油路33的压力差,在第一移动位置和第二移动位置上自如移动,并且,通过作为施力单元的压缩盘簧142对其施力并将其支撑在第一移动位置上,其中该第一移动位置是将该第一油路32作为油的排出方向并将第二油路33作为油的流入方向进行切换的位置,该第二移动位置是将第一油路32作为油的流入方向并将第二油路33作为油的排出方向进行切换的位置。该情况下,在外壳91中的第一压力口99侧的端面和滑阀97中的阀部97c之间夹装有压缩盘簧142。
因此,在通路切换装置141中,由于压缩盘簧142的作用力,滑阀97移动到第一移动位置并停止,此时,通过阀部97a使第一口92和排出口95连通,通过阀部97b使第二口93和吸入口94连通。在该状态下,若第一油路32的液压比作为第二流体通路的第二油路33的液压高,则第一油路32的液压通过第一分支通路98从第一压力口99作用在阀部97c上,因此,滑阀97被维持在第一移动位置上。因此,第二油吸入通路89的液压油通过吸入口94及第二口93流到第二油路33中,并且,第一油路32的液压油通过第一口92及排出口95流到第二油排出通路90中。
另一方面,若第二油路33的液压变得比第一油路32的液压高,则第二油路33的液压通过第二分支通路100从第二压力口101作用在阀部97d上,因此,滑阀97克服压缩盘簧142的作用力进行移动,停止在第二移动位置上。因此,通过阀部97a使第一口92和排出口94连通,并且,通过阀部97b使第二口93和排出口96连通,第二油吸入通路89的液压油通过吸入口94及第一口92流到第一油路32中,并且,第二油路33的液压油通过第二口93及排出口96流到第二油排出通路90中。
在这样的实施例4的液压装置中,作为对油泵的工作进行控制的通路切换装置141,在外壳91内设有滑阀97,该滑阀97根据第一油路32和第二油路33的压力差进行移动,切换油的流入方向及排出方向,将该滑阀97移动自如地被支撑在第一移动位置和第二移动位置上,并且,通过压缩盘簧142的作用力被施力支撑在第一移动位置上,其中该第一移动位置是将该第一油路32作为油的排出方向并将第二油路33作为油的流入方向进行切换的位置,该第二移动位置是将第一油路32作为油的流入方向并将第二油路33作为油的排出方向进行切换的位置。
因此,通过压缩盘簧142的作用力对滑阀97施力而将其支撑在第一移动位置上,由此,在油泵起动时,能够防止油的逆流,并能够尽早地将油排出供给到油供给部84中,另外,通过在外壳91和滑阀97之间夹装压缩盘簧142,能够常时地使弹力作用在该滑阀97上从而将其支撑在第一移动位置上,能够实现滑阀97的工作性。
实施例5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所涉及的液压装置的油泵的概要结构图。此外,本实施例的液压装置的整体结构与上述的实施例2大致相同,除图11以外还使用图5及图6进行说明,并且,在该实施例中对与已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实施例5中,其结构如图5及图6、图11所示,作为液压装置的油泵151,其第一旋转部件25和第二旋转部件36旋转自如地被支撑,输入轴14经由回转阀27连接于第一旋转部件25,在该第一旋转部件25上设有凸轮26,而在第二旋转部件36上移动自如地支撑活塞38a~38h,通过压缩盘簧40a~40h将该活塞38a~38h向凸轮26推压,并且连接于输出轴45。而且,在第二旋转部件36上设有伴随活塞38a~38h的移动、容积扩大/缩小的油室41a~41h,设置有相对于该油室41a~41h油流入或排出的第一流体通路(第一油路32)及第二流体通路(第二油路33)。
另外,在第二旋转部件36的内侧旋转体115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该旋转体115上设置有连通第二油吸入通路89并且能够连通第一流体通路或第二流体通路的排出室116、连通第二油排出通路90并且能够连通第一流体通路或第二流体通路的吸入室117a、117b,并且,设置有使第一流体通路的压力作用在旋转体115上使其能够旋转的第一压力室123a、123b、和使第二流体通路的压力作用在旋转体115上使其能够旋转的第二压力室124a、124b,根据旋转体115的旋转位置,能够对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和吸入室116及排出室117a、117b之间的连通关系进行切换。
该情况下,旋转体115根据第一流体通路和第二流体通路的压力差向第一移动位置(图6所示的位置)、第二移动位置(图8所示的位置)移动,由此,能够切换油的流入方向和油的排出方向,在回转阀112和旋转体115之间设置有能够将旋转体115施力在第一移动位置的未图示的压缩盘簧。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在构成壳体17的后壳体20和与第一旋转部件25一体的旋转板24之间设有作为约束单元的制动器152。该制动器152可以适用摩擦制动器、啮合制动器、电磁制动器等,在适用摩擦制动器、啮合制动器时,适用液压控制式致动器;在适用电磁制动器时,适用电磁控制式致动器,各致动器能够根据车辆的运行状态由电子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另外,作为流体供给单元的液压源153经由油供给通路154连接于油排出通路85,在该油供给通路154上设有电磁开关阀155。
另外,第二油排出通路90分支成第一油排出通路85及油循环通路88,从油泵22排出的油的一部分通过第一油排出通路85流到油供给部84,并且剩余的流到油循环通路88。流入油循环通路88的油与来自第一油吸入通路83的油合流并流回第二油吸入通路89。在油循环通路88上设有控制阀87。该控制阀87为流量调整阀,通过调整其开度能够对来自油泵22的喷出量进行调整。
因此,发动机驱动,第一旋转部件25和第二旋转部件36沿同一方向(图5中逆时针方向)旋转,当第一旋转部件25的旋转速度比第二旋转部件36的旋转速度大时,第二旋转部件36相对于第一旋转部件2相对地沿相反方向(图5中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活塞38b、38c、38f、38g从液压缸37b、37c、37f、37g向外侧移动使得油室41b、41c、41f、41g扩大,油室41b、41c、41f、41g与连接孔42b、42c、42f、42g、连接槽113b、113d、连接孔114b、114d连通。另一方面,活塞38h、38a、38d、38e向液压缸37h、37a、37d、37e的内侧移动使得油室41h、41a、41d、41e缩小,油室41h、41a、41d、41e与连接孔42h、42a、42d、42e、连接槽113a、113c、连接孔114a、114c连通。
该情况下,由于油室41b、41c、41f、41g扩大,油室41h、41a、41d、41e缩小,使得连接孔114a、114c的液压变得比连接孔114b、114d的液压高,连接孔114a、114c的液压作用在第一压力室123a、123b上使旋转体115移动至第一位置。接着,来自油循环通路88的油流到第二油吸入通路89中,并且油储留部82的油也通过第一油吸入通路83流到第二油吸入通路89中,通过吸入油路120被吸入油室41b、41c、41f、41g。另一方面,油室41h、41a、41d、41e的油通过排出油路119流到第二油排出通路90中,一部分油通过第一油排出通路85被喷出到流体供给部84中,并且剩余的流到油循环通路88中。
另一方面,第一旋转部件25和第二旋转部件36沿同一方向(图5中逆时针方向)旋转,当第一旋转部件25的旋转速度比第二旋转部件36的旋转速度小时,第一旋转部件25相对于第二旋转部件36相对地沿相反方向(图5中为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活塞38a、38b、38e、38f从液压缸37a、37b、37e、37f向外侧移动使得油室41a、41b、41e、41f扩大,油室41a、41b、41e,41f与连接孔42a、42b、42e、42f、连接槽113a、113c、连接孔114a、114c连通。另一方面,活塞38c、38d、38g、38h向液压缸37c、37d、37g、37h的内侧移动使得油室41c、41d、41g、41h缩小,油室41c、41d、41g、41h与连接孔42c、42d、42g、42h、连接槽113b、113d、连接孔114b、114d连通。
该情况下,由于油室41a、41b、41e、41f扩大,油室41c、41d、41g、41h缩小,使得连接孔114b、114d的液压变得比连接孔114a、114c的液压高,连接孔114b、114c的液压作用在第二压力室124a、124b上使旋转体115移动至第二位置。接着,来自油循环通路88的油流到第二油吸入通路89中,并且油储留部82的油也通过第一油吸入通路83流到第二油吸入通路89中,通过吸入油路120被吸入油室41a、41b、41e、41h。另一方面,油室41c、41d、41g、41h的油通过排出油路119流到第二油排出通路90中,一部分油通过第一油排出通路85被喷出到流体供给部84中,并且剩余的流到油循环通路88。
另外,在发动机停止了时,能够将本实施例的油泵151作为马达加以利用。即,通过使制动器152工作,在约束第一旋转部件25的状态下,打开电磁开关阀154,使控制阀87成为全闭状态,从液压源153喷出液压油。这样,液压源153的液压油从油供给通路154通过第二油排出通路90被供给到油供给部84,并且被供给到油泵151。此时,通过压缩盘簧的作用力将旋转体115施力支撑在第一移动位置上,从而使得油室41b、41c、41f、41g经由连接孔42b、42c、42f、42g、连接槽113b、113d与连接孔114b、114d连通,并且油室41h、41a、41d、41e经由连接孔42h、42a、42d、42e、连接槽113a、113c与连接孔114a、114c连通。
因此,液压源153的液压油从油供给通路154及第二油排出通路89通过排出油路119及排出室116,接着通过连接孔121a、121b、连接孔114a、114c、连接槽113a、113c、连接孔42a、42e被供给到油室41a、41e。这样,液压油被供给到该油室41a、41e使得油室41a、41e扩大,活塞38a、38e向外侧移动,由此经由凸轮26第二旋转部件25在图5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此时,使油室41c,41g内的油通过第二油吸入通路89流回油储留部82。即,相对于停止的第一旋转部件25,第二旋转部件36进行旋转,由此,第二旋转部件36的扭矩被传递给输出轴45。因此,无论发动机是否停止,通过驱动油泵151,能够使输出轴45旋转、确保扭矩,通过该扭矩能够使车辆行驶。另外,能够获取输出轴45的扭矩从而对辅机等进行驱动。
这样在实施例5的液压装置中,支撑第一旋转部件25和第二旋转部件36使两者相对旋转自如,在第一旋转部件25上设置凸轮26,而在第二旋转部件36上设置有支撑与该凸轮25接触、移动自如的活塞38a~38h,设置有相对于伴随该活塞38a~38h的移动容积扩大/缩小的油室41a~41h使油流入或排出的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设置有根据该第一流体通路及第二流体通路的压力差进行转动从而切换压油的流动方向的旋转体151,设置有对第一旋转部件25进行约束的制动器152,并且设置向第一流体通路供给液压油的液压源153。
因此,在发动机停止了时,将液压油从液压源153通过第二油排出通路90供给到油室41a~41h,由此使活塞38a~38h移动使第二旋转部件25旋转,由此,能够将第二旋转部件36的扭矩输出到输出轴45,能够使该油泵151作为马达发挥作用。
另外,通过在回转阀112和旋转体115之间夹装压缩盘簧,能够将该旋转体115向第一移动位置施力。因此,通过对旋转体115施力将其支撑在第一移动位置上,在发动机停止了的状态下,在使油泵151起动时,能够使第二旋转部件36沿正旋转方向旋转,能够确保适当的扭矩。
此外,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支撑第一旋转部件25和第二旋转部件36使两者相对旋转自如,使输入轴14经由回转阀27、112连接于第一旋转部件25,使输出轴45连接于第二旋转部件36,当也可以使输出轴45经由回转阀27、112连接于第一旋转部件25,使输入轴14连接于第二旋转部件36。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作为施力单元,使用基于滑阀97的纵向配置所产生的重力或压缩盘簧152的作用力,但是也可以将拉伸弹簧或板簧等其他弹簧或橡胶、树脂等作为施力部件进行使用。另外,可以相对于实施例2的旋转体设置施力单元。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例5中,将输入轴14连接于第一旋转部件25,将输出轴45连接于第二旋转部件36,通过制动器152能够对第一旋转部件25进行约束,但是,在将输入轴14连接于第二旋转部件36,将输出轴45连接于第一旋转部件25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制动器152对第二旋转部件36进行约束即可。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以上所述,本发明中的液压装置是一种无论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怎样都能够将流体供给到预定的油路并进一步实现机械效率的提高、并且进一步实现通用性的提高的装置,能够适用于任意一种液压装置。

Claims (9)

1.一种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中心轴心、相对旋转自如地设置的第1旋转部件及第2旋转部件;设置于所述第1旋转部件的凸轮;在所述第2旋转部件上与所述凸轮相对地配置且沿径向移动自如地设置的活塞;对所述活塞进行按压以使其与所述凸轮接触的按压部;设置于所述第2旋转部件、伴随着所述活塞的移动容积扩大/缩小的流体室;相对于所述流体室流入或排出流体的第1流体通路及第2流体通路;和根据所述第1流体通路及所述第2流体通路的压力差,对所述第1流体通路及所述第2流体通路中的流体的流入方向及排出方向进行切换的通路切换装置。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液压装置,其中,
所述通路切换装置具有移动体,该移动体根据所述第1流体通路及所述第2流体通路的压力差而进行移动,由此对所述第1流体通路及所述第2流体通路中的流体的流入方向及排出方向进行切换。
3.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液压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体在第1移动位置和第2移动位置移动自如,并且通过施力单元被施力支承在所述第1移动位置,所述第1移动位置是将所述第1流体通路作为流体的排出方向而将所述第2流体通路切换成流体的流入方向的位置,所述第2移动位置是将所述第1流体通路作为流体的流入方向而将所述第2流体通路切换成流体的排出方向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液压装置,其中,
输入轴连接于所述第1旋转部件,输出轴连接于所述第2旋转部件,所述施力单元,以在所述第1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比所述第2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高时,使与流体供给部连通的所述第1流体通路或所述第2流体通路的压力增高的方式对所述移动体进行施力支承。
5.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液压装置,其中,
所述通路切换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1流体通路连通的第1端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2流体通路连通的第2端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流体吸入通路连通的吸入端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流体排出通路连通的排出端口;在所述壳体内被移动自如地支承、对所述第1端口及所述第2端口和所述吸入端口及所述排出端口的连通关系进行切换的滑阀;设置于所述壳体、使所述第1流体通路的压力作用于所述滑阀的第1压力端口;和设置于所述壳体、使所述第2流体通路的压力作用于所述滑阀的第2压力端口。
6.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液压装置,其中,
所述通路切换装置包括:在所述第2旋转部件的内侧被同心地旋转自如地支承的旋转体;设置于所述旋转体、与流体吸入通路连通并且能够与所述第1流体通路或所述第2流体通路连通的吸入室;设置于所述旋转体、与流体排出通路连通并且能够与所述第1流体通路或所述第2流体通路连通的排出室;使所述第1流体通路的压力作用于所述旋转体使其能够旋转的第1压力室;和使所述第2流体通路的压力作用于所述旋转体使其能够旋转的第2压力室,
所述通路切换装置能够根据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位置对所述第1流体通路及所述第2流体通路和所述吸入室及所述排出室的连通关系进行切换。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记载的液压装置,其中,
所述通路切换装置经由流体吸入通路连接于流体储留部,并且经由流体排出通路连接于流体供给部,在所述流体吸入通路或所述流体排出通路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对流体的流量进行控制的控制阀。
8.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液压装置,其中,
输入轴连接于所述第1旋转部件与所述第2旋转部件中的一方,输出轴连接于另一方,通过所述第1旋转部件与所述第2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差,使所述活塞往复移动,所述流体室的压力发生变动,由此通过所述第1流体通路及所述第2流体通路进行流体的吸入及排出。
9.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液压装置,其中,设置能够约束所述第1旋转部件或所述第2旋转部件的约束单元、和能够向所述第1流体通路或所述第2流体通路供给流体的流体供给单元。
CN2008800067004A 2007-07-19 2008-07-18 液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224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88213A JP4670844B2 (ja) 2007-07-19 2007-07-19 油圧装置
JP188213/2007 2007-07-19
PCT/JP2008/063054 WO2009011429A1 (ja) 2007-07-19 2008-07-18 油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2452A CN101622452A (zh) 2010-01-06
CN101622452B true CN101622452B (zh) 2011-12-14

Family

ID=40259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670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22452B (zh) 2007-07-19 2008-07-18 液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051763B2 (zh)
JP (1) JP4670844B2 (zh)
CN (1) CN101622452B (zh)
WO (1) WO20090114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39083B2 (en) * 2008-11-05 2013-05-14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xially transferring fluids to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JP5115514B2 (ja) * 2009-04-17 2013-01-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US20130079160A1 (en) * 2011-09-27 2013-03-28 Caterpillar Inc. Variable stiffness torsional coupling and machine using same
CN102425541B (zh) * 2011-12-20 2013-12-04 无锡威孚精密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恒功率阀
KR101547549B1 (ko) 2014-04-21 2015-08-27 주식회사 제이오 고압력 환경에서 사용 가능한 멀티 포트 밸브
CN105041908B (zh) * 2015-08-23 2018-01-12 袁廷华 一种活齿型双离合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01802A (en) * 1996-05-17 1999-05-11 Nissan Motor Co., Ltd. Hydraulic passages for oil pump for speed reducer used in electric vehicles
CN1615403A (zh) * 2002-01-16 2005-05-11 工程咨询技术有限公司 旋转径向活塞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56527C2 (zh) * 1943-05-31
BE785869A (fr) * 1971-07-07 1973-01-05 Sulzer Ag Machine a piston
CH571149A5 (zh) * 1973-10-23 1975-12-31 Sulzer Ag
JPS51143034U (zh) * 1975-05-12 1976-11-17
JPS5812914B2 (ja) * 1975-06-05 1983-03-10 日石三菱株式会社 サンフカブタジエンジユウゴウタイガンユウジヨウオンコウカセイトリヨウソセイブツ
JPS6234183A (ja) 1985-08-08 1987-02-14 Canon Inc 感光体ドラ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S6234183U (zh) * 1985-08-16 1987-02-28
DE3816508A1 (de) * 1988-05-14 1989-11-23 Bosch Gmbh Robert Kraftstoffeinspritzpumpe fuer brennkraftmaschine
JPH02108866A (ja) 1988-10-14 1990-04-20 Nippon Denso Co Ltd ラジアルピストン回転ポンプ
JP4319397B2 (ja) 2002-12-09 2009-08-26 イートン機器株式会社 2速ラジアルピストンモータ
US7048516B2 (en) * 2003-06-09 2006-05-23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High pressure fuel pump with multiple radial plungers
JP2006112460A (ja) * 2004-10-12 2006-04-27 Toyota Motor Corp 動力伝達装置およびラジアルピストンポンプ
JP2006349114A (ja) 2005-06-17 2006-12-28 Toyota Motor Corp 動力伝達装置
JP4375462B2 (ja) * 2007-08-31 2009-12-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アキシャルピストンポンプ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動力伝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01802A (en) * 1996-05-17 1999-05-11 Nissan Motor Co., Ltd. Hydraulic passages for oil pump for speed reducer used in electric vehicles
CN1615403A (zh) * 2002-01-16 2005-05-11 工程咨询技术有限公司 旋转径向活塞机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实开昭51-143034U 1976.11.17
JP昭62-34183U 1987.02.28
JP特开2006-112460A 2006.04.2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11429A1 (ja) 2009-01-22
US8051763B2 (en) 2011-11-08
JP2009024585A (ja) 2009-02-05
JP4670844B2 (ja) 2011-04-13
CN101622452A (zh) 2010-01-06
US20100202902A1 (en) 2010-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2452B (zh) 液压装置
JP5012667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US8128377B2 (en) Split-pressure dual pump hydraulic fluid supply system for a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and method
CN100455800C (zh) 阀板以及具备阀板的液压装置
US20100269496A1 (en) Drive and hydrostatic piston engine with brake energy recovery
EP0991865A1 (en) Multiple pump control arrangement
CN100419267C (zh) 串联泵的无载运行装置
CN102297130A (zh) 高效固定排量叶片泵
EP3812588A1 (en) Piston pump and piston motor
CN112177875B (zh) 一种斜盘驱动配流一体化变量柱塞泵
CN1464197A (zh) 可变排量泵
JP2001140951A (ja) 車両用伝動装置
EP2163764A2 (en) High efficiency lubrication pump
CN112240323B (zh) 一种液压摆线马达
KR101869874B1 (ko) 이중 축 구동 구조를 갖는 지로터 펌프 및 두 쌍의 로터가 서로 반대 방향으로 회전하는 지로터 펌프
US20210270267A1 (en) Pump unit for a drive train of a motor vehicle
JP2782348B2 (ja) 静油圧式無段変速機
JP4946818B2 (ja) ラジアルピストンポンプおよびラジアルピストンモータ
CN106704136A (zh) 单柱塞双排量往复旋转式液压驱动器
KR101867382B1 (ko) 두 쌍의 로터가 동일 방향으로 회전하는 이중 축 구동 구조를 갖는 지로터 펌프
JP2019090356A (ja) オイルポンプ
JP2004278602A (ja) 油圧式無段変速機
WO2014057649A2 (en) Balanced Pressure Dual Pump
RU2227228C2 (ru) Регулируемый пластинчатый насос
JP2709933B2 (ja) 静油圧式無段変速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14

Termination date: 201807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