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0964B - 电梯的安全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安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0964B
CN101610964B CN200880001702.4A CN200880001702A CN101610964B CN 101610964 B CN101610964 B CN 101610964B CN 200880001702 A CN200880001702 A CN 200880001702A CN 101610964 B CN101610964 B CN 1016109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ed
lift car
elevator
detector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17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10964A (zh
Inventor
稻叶博美
吉川敏文
井上秀树
寺本律
大贯朗
绀谷雅宏
大黑屋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10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09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109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09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92Position or motion detectors or driving means for the dete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梯的安全系统,其能够可靠地并且方便地检测出电梯轿厢在铅直方向上的位置,尤其是能够在多个高度上检测出电梯轿厢与楼层之间的停靠误差。其具有在升降通道内设置在同一铅直线上的多个被检测体(17、18、23、24)以及设置在电梯轿厢(1)上的能够分别与各个被检测体成对且相对向的多个检测器(13、14),根据从检测器输出的多个输出信号,在多个高度上检测电梯轿厢在铅直方向上的位置,例如检测电梯轿厢与楼层之间的停靠误差。此外,根据以等值方式检测电梯轿厢在铅直方向上的位置的第二电梯轿厢位置检测单元(8、9)检测到的电梯轿厢位置信息或者从检测器与被检测体进行了对向检测起到与下一个被检测体进行对向检测为止所经过的时间或者移动距离的测量信息来判断被检测体和检测器进行的对向检测是否适当。

Description

电梯的安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的安全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适合检测电梯轿厢在铅直方向上的位置的电梯安全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已知的电梯中,通过对连接在驱动电梯轿厢用的电动机上的脉冲生成器的输出脉冲进行计数,来间接地检测出移动中的电梯轿厢在铅直方向上的位置。根据该行驶中的电梯轿厢位置,计算电梯轿厢与预定停靠楼层的层高表中的位置(绝对位置)之间的差即剩余行驶距离,并生成与该剩余行驶距离相对应的速度指令。在各个楼层的停靠位置附近设置有屏蔽板,而在电梯轿厢侧安装有与该屏蔽板相对向的位置检测器,在电梯系统起动时,进行从最下方的位置起依序对各个楼层的绝对位置进行检测的运行。
例如,作为上述已知的电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方案,其以1对1成对的方式设置各个楼层侧的被检测体和电梯轿厢侧的检测器,并在所述被检测体与检测器相对向时检测电梯轿厢是否位于停靠位置(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方案,其在电梯轿厢侧安装了直接检测作为各个楼层的附属设施的门坎、护脚板(toe guard)以及鱼尾板(fishplate)等的传感器,从而不需要在各个楼层上设置特别的被检测体就能够获得电梯轿厢通过各个楼层时的电梯轿厢位置的修正信息(参照专利文献2)。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方案,其在各层建筑物侧设置了每一楼层均不相同的条形码,并在电梯轿厢侧设置了传感器,通过检测最近楼层的楼层编号,来缩短发生了停电等异常时的恢复时间(参照专利文献3)。又,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方案,其在各个楼层的电梯门厅附近设置了分别对各个楼层特有的信息进行编码的由磁铁等构成的多个被检测体,并在电梯轿厢侧设置了能够与被检测体相对向并且数量比被检测体的数量更多的检测器,由此来获得楼层数据和电梯门打开区域等的信息(参照专利文献4)。
此外,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一种方案,其在电梯轿厢侧设置了多个反射型的光检测器,并在楼层侧设置了能与所有的检测器相对向的一个大型的被检测体,根据电梯轿厢的位置,各个检测器依次从OFF切换为ON,由此以断续的方式检测从电梯轿厢接近停靠位置时起至到达停靠位置为止的电梯轿厢位置的变化(参照专利文献5)。另外,在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一种方案,其在电梯轿厢侧设置了多个检测器,并在楼层侧设置了被检测体,当停靠误差超出了规定值时,根据该误差是没有到达停靠位置还是超越了停靠位置来自动地发出警报照明(参照专利文献6)。并且,在专利文献7中公开了一种方案,其在升降通道侧设置了进行了编码的被检测体,并在电梯轿厢侧设置了多个检测器,以此来检测电梯轿厢所在的楼层(参照专利文献7)。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昭60-2237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发明专利第374427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专利特开平7-15722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国专利特开平7-25784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国专利特开2000-143109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国专利特开2004-149273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国专利特开2006-256795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除了电梯轿厢与目的地楼层正确地相对向外,无法对其它的偏离信息等作出判断。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无法判断电梯轿厢接近停靠位置时的位置以及停靠时的位置等。并且,在专利文献3和专利文献7中,只能了解电梯轿厢大致在哪个楼层,而无法获得停靠误差等,并且还需要分别对各个楼层的信息进行编码。又,在专利文献4中,也需要对各个楼层的信息进行编码。此外,在专利文献5中,虽然其提到其能够检测到电梯轿厢到达停靠位置前的停靠过程的变化,但其并没有对具体的使用方法作出说明,并且也没有对电梯轿厢的停靠位置超过了楼层停靠位置时的误差检测量的检测作出说明。并且,在专利文献6中,虽然能够对停靠误差的程度进行判断,但只能够进行正常和异常这2种判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的安全系统,该电梯的安全系统能够可靠地并且方便地检测出电梯轿厢在铅直方向上的位置,尤其是能够在多个高度上检测出电梯轿厢与所述楼层之间的停靠误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发明中提供一种电梯的安全系统,其中该电梯具有:电梯轿厢,在形成在建筑物中的升降通道内,该电梯轿厢在多个楼层之间移动;用于驱动该电梯轿厢的驱动装置;以及用于控制该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该电梯的安全系统对所述电梯轿厢在铅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结果反映在电梯的控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的安全系统具有:多个被检测体,所述多个被检测体在所述升降通道内设置在同一铅直线上;以及多个检测器,所述多个检测器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上,并且能够分别与所述各个被检测体成对且相对向,该电梯的安全系统根据从所述检测器输出的多个输出信号来检测所述电梯轿厢在铅直方向上的位置,根据从所述检测器输出的输出信号在多个高度上检测所述电梯轿厢与所述楼层之间的停靠误差,所述被检测体和所述检测器成对,且被设置成相对向且各自的中心相互偏离,并且能够检测出所述电梯轿厢与所述楼层之间的停靠误差以及停靠偏离时的偏离方向。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发明中,在升降通道内的同一铅直线上设置多个被检测体,并且在电梯轿厢上设置能够分别与各个被检测体成对且相对向的多个检测器,在电梯轿厢升降时,根据各个被检测体以及各个检测器的相对向以及非相对向的情况,输出或者中断输出信号,并据此检测电梯轿厢在铅直方向上的位置。如上所述,通过在升降通道侧设置多个被检测体,以及在电梯轿厢侧设置分别与各个被检测体成对的多个检测器,并且根据从各个检测器输出的多个输出信号来判断电梯轿厢在铅直方向上的位置,从而能够可靠地并且方便地检测出电梯轿厢的位置。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发明中,由于在升降通道侧设置了多个被检测体,以及在电梯轿厢侧设置了分别与各个被检测体成对的多个检测器,并且根据从各个检测器输出的多个输出信号在多个高度上判断电梯轿厢与楼层之间的停靠误差,因此能够可靠地并且方便地检测出停靠误差。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发明中,通过将成对的被检测体以及检测器设置成相对向且各自的中心相互偏离,能够检测出电梯轿厢与楼层之间的停靠误差以及停靠偏离时的偏离方向。
并且,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设置以等值方式检测所述电梯轿厢在铅直方向上的位置的电梯轿厢位置检测单元,并且根据由所述电梯轿厢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电梯轿厢位置信息来判断由所述被检测体以及所述检测器进行的对向检测是否适当。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涉及的发明中,通过电梯轿厢位置检测单元以等值方式检测所述电梯轿厢在铅直方向上的位置,并根据由电梯轿厢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电梯轿厢位置信息来判断由所述被检测体以及所述检测器进行的对向检测是否适当,从而能够可靠地检测到电梯轿厢在铅直方向上的位置。
此外,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测量从所述检测器对所述被检测体进行了对向检测起到对下一个被检测体进行对向检测为止所经过的时间或者所移动的距离,并且根据测量信息来判断由所述被检测体以及所述检测器进行的对向检测是否适当。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涉及的发明中,测量从检测器对被检测体进行了对向检测起到对下一个被检测体进行对向检测为止所经过的时间或者所移动的距离,并将该测量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以判断由被检测体以及检测器进行的对向检测是否适当,从而能够可靠地检测到电梯轿厢在铅直方向上的位置。
并且,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被检测体设置在所述楼层的门坎、护脚板以及鱼尾板中的至少一个上。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涉及的发明中,通过将被检测体设置在电梯的现有的门坎、护脚板以及鱼尾板中的至少一个上,能够简化设备的安装作业。
并且,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被检测体是形成在护脚板以及鱼尾板中的至少一个上的孔。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涉及的发明中,由于被检测体是形成在护脚板以及鱼尾板中的至少一个上的孔,因此能够防止地震和强风等时升降通道中的尾缆等容易晃动的物体与被检测体发生接触。
此外,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梯轿厢进行下降运行时,通过上侧的所述被检测体与下侧的所述检测器相对向来检测所述电梯轿厢是否已经到达位于目的地楼层跟前的规定位置,而在所述电梯轿厢进行上升运行时,则通过下侧的所述被检测体与上侧的所述检测器相对向来检测所述电梯轿厢是否已经到达位于目的地楼层跟前的规定位置
在所述结构的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涉及的发明中,在电梯轿厢进行下降运行时以及在电梯轿厢进行上升运行时,能够可靠地检测出电梯轿厢是否到达了目的地楼层跟前的规定位置,并能将该检测结果放映在电梯的控制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在电梯轿厢侧设置检测器,同时在升降通道侧设置能够与检测器相对向的被检测体这一简单的结构,切实地检测出电梯轿厢在铅直方向上的位置,尤其是能够通过共用的装置来检测和掌握包括电梯轿厢在各个楼层停靠时的停靠误差在内的各种电梯轿厢位置,因此能够降低设备的成本。此外,由于对检测出的电梯轿厢位置信息进行多重的检查,因此能够使系统实现高可靠性。另外,由于能够在多个高度上检测出电梯轿厢停靠目的地楼层时的停靠误差,所以能够判断所发生的异常是必须立即进行维修的重大异常,还是处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继续进行运行的状态,同时能够向乘客发出适当的警报,以便在外部正确地掌握电梯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安全系统的第1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检测器与被检测体之间的对向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检测器与被检测体之间的对向关系以及信号输出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检测器与其他的被检测体之间的对向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系统起动(system boot up)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层高表制作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对向检测诊断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其他对向检测诊断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对向检测种类判断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减速速度指令生成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安全系统的第2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检测器与被检测体的对向关系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检测器与被检测体的对向关系以及信号输出状态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安全系统的第3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检测器与被检测体的对向关系以及信号输出状态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 电梯轿厢
2 吊索
3 平衡重
4 绳轮
5 转向滑轮
6 驱动用电动机
7 功率变换器
8 脉冲生成器(第二电梯轿厢位置检测单元)
9 系统控制器(第二电梯轿厢位置检测单元)
10 电梯门厅侧电梯门
11 电梯轿厢侧电梯门
12、16、25 安装用配件
13、14 检测器
15 门坎
17、18、23、24、27、28、37、38 被检测体
19 护脚板
20、21 接口
22 位置检测处理器
26 鱼尾板
Ds 检测器间距离
Dp、Dp1、Dp2 被检测体间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的安全系统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安全系统的第1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检测器与被检测体之间的对向关系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检测器与被检测体之间的对向关系以及信号输出状态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被检测体与其他的被检测体之间的对向关系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系统起动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层高表制作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对向检测诊断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其他对向检测诊断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对向检测种类判断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图10是表示减速速度指令生成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在电梯中,在形成在建筑物中的升降通道内,电梯轿厢1在多个楼层之间移动,该电梯轿厢1通过吊索2与平衡重3连接,并且由绳轮4以及转向滑轮5悬吊。绳轮4由驱动用电动机6驱动,该驱动用电动机6从功率变换器7接受驱动用电力的供给。脉冲生成器8安装在驱动用电动机6上,其伴随着驱动用电动机6的旋转产生脉冲,该脉冲由系统控制器9进行计数,由此来算出驱动用电动机6的速度、电梯轿厢1在铅直方向上的等值位置以及电梯轿厢1的移动距离。并且,电梯轿厢1上设置有与电梯门厅侧电梯门10连接并一起开闭的电梯轿厢侧电梯门11,在电梯停靠时,当各个楼层的地板面与电梯轿厢的地板面之间的定位误差在规定的范围内时,允许两个电梯门10、11相互连接并打开。此外,以等值方式检测所述电梯轿厢1在铅直方向上的位置的第二电梯轿厢位置检测单元例如由脉冲生成器8以及系统控制器9构成。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安全系统中,在电梯轿厢1侧通过安装用配件12安装有多个检测器13、14,同时在升降通道内的同一铅直线上设置有能够分别与检测器13、14成对且相对向的多个被检测体17、18。例如,在N楼层中,在楼层的门坎15上,通过安装用配件16安装有被检测体17、18。其中,成对的检测器13和被检测体17以及检测器14和被检测体18被设置成各自的中心相互偏离。具体来说是,如图2所示,被检测体17、18在铅直方向上的中心间距离Dp被设定成小于检测器13、14在铅直方向上的中心间距离Ds。其理由是,这样设定能够根据被检测体17、18与检测器13、14之间的对向程度即对向度(opposition)形成3种以上的状况,从而能够发挥将对向状况应用于系统控制的效果。
例如,(A)在对向度较高的状态(例如,N楼层的地板面与电梯轿厢的地板面之间的停靠误差的绝对值较小的状态)下相对向时,两个检测器13、14均能检测到被检测体,此时两者的输出状态均为“存在被检测体”,(B)在对向度相对较低,并且电梯轿厢的地板面位于楼层地板面的上方的状态下,检测器13的输出状态为“不存在被检测体”,而检测器14的输出状态为“存在被检测体”,(C)在对向度相对较低,并且电梯轿厢的地板面位于楼层地板面的下方的状态下,检测器13的输出状态为“存在被检测体”,检测器14的输出状态为“不存在被检测体”,(D)在对向度非常低的状态(各个楼层的地板面与电梯轿厢的地板面之间的停靠误差的绝对值较大的状态)下相对向时,检测器13、14的输出状态均为“不存在被检测体”。各个检测器13、14的输出信号作为检测信号分别通过各自的接口20、21发送到位置检测处理器22中。并且,在位置检测处理器22中,在接受到2组表示“存在被检测体”和“不存在被检测体”的检测信号后,向系统控制器9发送表示“正常停靠”、“略有偏差,向上侧发生偏离,出现电梯轿厢的地板面高于楼层地板面的停靠误差”、“略有偏差,向下侧发生偏离,出现电梯轿厢的地板面低于楼层地板面的停靠误差”和“异常停靠”等停靠误差的逻辑输出。在系统控制器9中,例如将所述逻辑输出反映在电梯轿厢1的位置修正处理中,或者反映在以语音提示的形式向电梯乘客发出警报的服务处理中,或者反映在将异常预兆信息和紧急维修要求信息等发送给维修公司的处理中。
此外,从检测器13、14输出的输出信号不仅能够用于电梯轿厢1停靠时的停靠误差的判断,而且还能够用于例如速度指令的生成和电梯门开闭区域的检测等其它的用途。具体来说是,例如,在电梯轿厢进行上升运行的情况下,当电梯轿厢1停靠楼层时,电梯轿厢1在被检测体17和检测器13以及被检测体18和检测器14分别相对向的状态下停靠,而在即将成为该停靠状态时(
Figure GSB00000613664400091
α是由被检测体的宽度和检测器的宽度以及灵敏度决定的数值),被检测体18和检测器13首先处于暂时相对向状态。此时输出的输出信号是表示电梯轿厢1已经到达位于目的地楼层跟前的规定位置的信息,其能够应用在速度指令的生成上。此外,该信息根据被检测体17、18之间的距离(等值为中心之间的距离Dp)的设定方法,还能够应用在电梯门开闭区域的检测上。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除了具有像被检测体17、18那样在电梯轿厢1停靠N楼时与检测器13、14相对向的被检测体以外,例如还具有像共用的检测体23、24那样安装在N楼和N一1楼之间的鱼尾板26上,能够与检测器13、14相对向,在检测电梯轿厢是否通过了升降通道内的规定位置时使用的被检测体。该等被检测体23、24的设置目的例如是为了防止电梯轿厢1在发生异常时电梯轿厢1在最上部发生冲撞,而检测电梯轿厢1是否通过了端部(在此为上端部分)的规定的减速位置。所述对向检测与设置在各个楼层的被检测体为了掌握停靠误差而在多个高度上进行的检测不同,只要能够检测出完全对向便可,因此,如图4所示,被检测体23与被检测体24之间的中心间距离Dp1被设定为与检测器13、14在铅直方向上的中心间距离Ds相等。在此,如果能够通过被检测体23和检测器13以及被检测体24和检测器14分别相对向时的逻辑积来检测电梯轿厢是否通过了规定的减速位置,则能够形成双重的检测系统,从而能够提高可靠性。
又,例如在上升运行时,使被检测体24与检测器13相对向后,依序使被检测体23和检测器13、被检测体24和检测器14以及被检测体23和检测器14相对向,或者在考虑到行驶速度的基础上使上述相对向具有时间差,或者通过将其它的多组被检测体的检测间隔等合成信息用于电梯轿厢位置检测系统的合理性确认方面,则在判断被检测体与检测器进行的对向检测是否适当时能够提高判断的正确性。并且,通过将该逻辑信号发送至系统控制器9,并且与电梯轿厢位置信息中的规定位置通过时间进行对照,则能够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其中,电梯轿厢位置信息中的规定位置通过时间可以通过对安装在驱动用电动机6上的脉冲生成器8或者由连接电梯轿厢1以及未图示的调速器的调速器绳索驱动的未图示的脉冲生成器的脉冲进行计数而算出。
此外,因为设置在楼层与楼层之间的2个被检测体23、24用来检测电梯轿厢是否通过了规定位置,所以将该2个被检测体的尺寸设定为与2个检测器13、14正面相对所需的尺寸,又因为设置在各个楼层的2个被检测体17、18需要产生多个高度的输出信号,所以将2个被检测体17、18与结构物形成为一体,使得2个被检测体17、18的中心间距离的尺寸比2个检测器13、14的中心间距离的尺寸稍短,并且通过安装用配件25等安装在电梯通道内的设备上,则能够方便地进行尺寸调整和安装作业。
以下参照图2和图3对检测器13、14和被检测体17、18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检测器13和检测器14的中心间距离Ds被设定为短于被检测体17、18之间的中心间距离Dp,并且如图2所示,检测器13和被检测体17以及检测器14和被检测体18分别被设置为相互之间相对向且具有适当的重叠范围(两个检测器13、14均能检测到被检测体17、18,输出为ON)。由此,当电梯轿厢1的停靠位置与标准停靠位置相比在上方或者下方略微发生了偏离时,检测器13、14中的一个无法与被检测体相对向,由此,具有能够检测出停靠异常是在上升侧方向发生还是在下降侧方向发生的效果。其中,例如可以由涡电流传感器来构成检测器13、14,并且例如可以由金属片来构成被检测体17、18,也可以在垂直于附图的纸面方向上设定数十毫米的空隙,以避免因电梯轿厢行驶时的横向摇晃等而发生碰撞。
另外,通过将2个被检测体17、18与安装用配件16形成为一体,能够使安装作业变得方便,并且通过将检测器13、14与涡电流传感器难以检测出的非磁性体金属或树脂等非铁制配件形成为一体,能够容易地将检测器13、14安装在电梯轿厢1上。图3表示检测器13、14与被检测体17、18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检测器13、14的输出O13、O14之间的关系。图3(1)表示输出O13、O14均为OFF,电梯轿厢1的停靠位置与标准停靠位置相比发生了很大偏离时的状态,由此可知系统发生了某种应立刻进行维修的异常。此外,如果将被检测体17的长度朝上方略微延长一点,则还能够用来检测电梯门开闭区域。图3(2)表示输出O13为ON,而输出O14为OFF时的状态,此时电梯轿厢1的停靠位置略微朝上方偏离,但还不是到达异常高度的状态。此时不需要进行紧急维修,但该信息能够在远程监视中用于发出警报。图3(3)表示电梯轿厢1的停靠状态正常,两个被检测体17、18与检测器13、14相对向,检测器13、14的输出O13、O14均为ON。平时在各个楼层停靠时均为该状态。图3(4)表示输出O13为OFF,而输出O14为ON时的状态,此时电梯轿厢1的停靠位置略微朝下方偏离,但还不是达到异常高度的状态。此时不需要进行紧急维修,但该信息能够在远程监视中用于发出警报。图3(5)的状态与图3(1)的状态相同,都表示发生了异常停靠,此时,能够根据2个输出O13、O14的OFF状态来掌握该异常停靠状态。
由于输出O13、O14的输出都为OFF,所以仅仅根据该输出O13、O14的信息无法区分(5)的状态和(1)的状态,但通过并用运行顺序信息,就能够对其进行区分。例如,在进行下降运行时,通过系统控制器9对脉冲生成器8的脉冲信号进行计数,计算出大致的电梯轿厢位置,并且当电梯轿厢1停靠在停靠楼层的附近且被检测体17、18和检测器13、14完全不相对时,判断为处于(1)的状态,而当电梯轿厢1在停靠楼层附近依次经过(2)(3)(4)的状态后停靠时,则可以判断为处于(5)的状态。如此,通过并用被检测体17、18和检测器13、14以外的第二电梯轿厢位置检测单元即脉冲生成器8以及系统控制器9的信息,在各个楼层停靠时,能够掌握电梯轿厢1的2种以上的停靠状态,所以能够提高停靠的可靠性。
以下参照图4对被检测体23、24的结构以及被检测体23、24与检测器13、14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被检测体23、24设置在楼层与楼层之间,其是在端部楼层紧急减速时使用的电梯轿厢1的位置检测用装置。被检测体23、24与设置在各个楼层的被检测体17、18不同,由于不需要检测停靠误差,因此如图4所示,被检测体23、24之间的中心间距离Dp1被设定为与检测器13、14之间的中心间距离Ds相同的值。此外,由于检测器13、14的输出O13、O14是在各时间段相同的输出信号,因此,如果将两个信号输入独立的处理装置并进行对照,则具有可提高电梯轿厢位置检测系统的可靠性等的效果。此外,当检测器13、14与设置在该楼层之间的被检测体23、24相对向时,其输出信号的经时性变化与不停靠而直接通过设置在各个楼层的被检测体时的检测器输出信号的经时性变化不同,所以还具有能够通过多个被检测体之间的逻辑性检查来确认检测器13、14的健全度的效果。
以下参照图5对系统起动处理M1的步骤进行说明。在系统控制器9接通电源或者系统重新起动后,实行起动处理步骤M1。在步骤M100中,实行RAM的清除、I/O的初始化等系统初始值设定处理步骤M100,并进入中断等待状态步骤M101。中断的情况未在图中示出,作为该种中断,可以举出通过计数器对时间进行计数并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产生中断的定时器中断;以及在检测器13、14与被检测体17、18相对向而检测到被检测体17、18时由位置检测处理器22产生中断的对向检测中断等。
以下参照图6对层高表制作处理M2的步骤进行说明。在该处理中,从最下部起依次对设置在各个楼层的多个被检测体的位置进行测量,以制作被检测体的位置表。首先,在该处理起动后,在处理步骤M201中判断是否有层高测量运行的实行指令。在判断的结果为NO时,通过返回处理M202返回到中断等待状态。如果有实行指令发出时,首先,为了进行测量准备,在处理步骤M203中使电梯轿厢以低速运行到最下楼层。此后,在电梯轿厢到达最下楼层后,在处理步骤M204中,从最下部起对位置计数器进行复位,以便制作被检测体的设置位置表,此后在测量移动距离的同时,以低速开始上升运行。在处理步骤M205中判断是否已经到达测量终点即最上部,如果还没有到达,则在处理步骤M206中继续进行测量运行,根据被检测体与检测器相对向时产生的中断进行处理,以便将此时的从最下部起算的移动距离记载在层高表中。如果已经到达了最上层,则通过处理步骤M202返回中断等待状态,测量运行结束,为进行正常运行的准备工作完成。
以下参照图7对因被检测体中断而起动的对向检测诊断(A)处理M3的步骤进行说明。该处理是提高对向检测可靠性的处理,在该处理中,根据从安装在电梯轿厢3的驱动用电动机6上的脉冲生成器8或者通过未图示的调速机驱动用绳索进行旋转的脉冲生成器等第二电梯轿厢位置检测单元得到的位置信息以及层高表,判断由被检测体17、18和检测器13、14进行的对向检测的适当性,使在发生对向检测的可能性大的区域发生的对向检测变得有效。首先,在处理步骤M301中,通过第二电梯轿厢位置检测单元检测电梯轿厢1的位置,此后在处理步骤M302中通过检索层高表来判断电梯轿厢位置附近是否存在被检测体。如果判断的结果为“是”,则在处理步骤M303中判断对向检测为正常状态,从而不课以各种限制。当判断的结果表示附近不存在被检测体时,在处理步骤M304中判断为检测发生了异常,并进行使检测本身无效的处理,具体来说是,将被检测体的检测过程中发生了异常这一情况通知上位控制装置,此后经处理步骤M306后返回中断等待状态。由此,能够提高被检测体检测的可靠性。为了便于说明,在此以判断由被检测体17、18和检测器13、14进行的对向检测的适当性的情况为例作了说明,但不言而喻,也可以判断由设置在各个楼层上的多个被检测体与检测器13、14进行的对向检测是否适当。
以下参照图8对由于被检测体中断而起动的对向检测诊断(B)处理M4的步骤进行说明。在该处理中,根据多个被检测体间的距离来判断由被检测体17、18与检测器13、14进行的对向检测是否适当。在处理步骤M401中,计算从前一次对向检测开始起算的行驶距离,在处理步骤M402中判断该值与表中的值是否一致。如果与表中的值基本一致,则在处理步骤M403中判断为功能正常而继续进行处理,如果与表中的值不一致,则在处理步骤M404中采取不采用位置检测中断等的紧急措施,并经由处理步骤M405后结束检查处理。通过这一处理能够提高被检测体检测的可靠性,此外,该判断结果的使用方法将在后述部分中说明。另外,在此,根据从前一次对向检测开始起算的行驶距离对由被检测体与检测器进行的对向检测是否适当进行了判断。但也可以根据从前一次对向检测开始起算的经过时间来进行判断。此外,为了方便起见,以判断由被检测体17、18和检测器13、14进行的对向检测的适当性的情况为例作了说明,但不言而喻,也可以判断由设置在各个楼层的多个被检测体与检测器13、14进行的对向检测是否适当。
以下参照图9说明对向检测种类判断处理M5的步骤。在设定用于检测各个楼层的停靠误差的被检测体17、18之间的距离时,为了能够在多个高度上检测对向位置,将被检测体17、18之间的距离设定为与检测器13、14之间的距离不相同。另一方面,由于在端部楼层的紧急减速中使用的被检测体23、24只要能够检测到对向即可,所以在与检测器13、14的正面相对的位置设置被检测体23、24。因此,有必要进行检测以便区分该等被检测体。对向检测种类判断处理M5是判断该等被检测体种类的处理。在通过对向检测中断或者以较短间隔进行的定时中断使任务起动后,在处理步骤M501中判断2个检测器是否大致同时被中断。如果判断的结果为“是”,则判断该被检测体是与为了检测停靠误差而在各个楼层设置的被检测体不同的被检测体23、24。该信息在检测电梯轿厢是否通过了未记载的规定部分等的处理步骤M502中使用。例如:利用该信息对通过端部时的速度进行确认,如果在规定值以上则进行紧急减速处理,或者进行用该定点通过信息来修正电梯轿厢位置信息的处理。另一方面,如果检测器13、14各自检测到了中断时,则判断此时检测到的被检测体是用于检测停靠误差的被检测体17、18,该检测信息在处理步骤M503中使用。例如,通过将该检测信息与电梯轿厢的速度信息相结合,如果电梯轿厢1处于停止状态,则在上述停靠误差的高度判断中使用该等信息。
以下参照图10说明在减速速度指令生成处理M6中的应用。速度指令生成处理每隔一定时间通过定时器任务起动。该处理起动后,在处理步骤M601中通过对规定的减速度和距离目的地停靠楼层的剩余行驶距离的积进行平方根运算来算出减速用速度指令Vr。在处理步骤M602中,如果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停靠楼层,则将该速度指令Vr用于速度控制系统。如果电梯轿厢1已经接近预定停靠楼层,则切换速度指令Vr。也就是说,在通过预定停靠楼层跟前点这一时刻开始将速度指令切换为与该跟前距离信息相对应的速度指令。如果处于即将停靠的位置时,在处理步骤M604中根据诊断处理M3、M4的结果来判断对向检测系统是否发生了异常,如果没有发生异常,则通过处理步骤M605中的正常处理将速度指令切换为与预定停靠楼层的跟前距离信息相对应的速度指令并结束速度指令生成处理。另一方面,在对向检测系统中发生了异常时,则预定停靠楼层的跟前距离信息可能是不正确的信息。因此,在处理步骤M606中,作为异常处理,进行紧急避难处理,在该紧急避难处理中,不将速度指令切换为与高度跟前距离信息相对应的速度指令,而是继续使用根据可能会产生一点停靠误差但可靠性较高的剩余距离信息生成的减速速度指令Vr。如此,通过将对向检测的合理性判断结果反映在减速的速度指令上,具有可提高系统可靠度的效果。
根据第1实施方式,通过在电梯轿厢1侧设置检测器13、14,并且在升降通道侧设置能与检测器13、14相对向的被检测体17、18、23、24这一简单的结构,能够切实地检测出电梯轿厢1在铅直方向上的位置,尤其是能够通过共用设备来检测电梯轿厢1的各种位置,从而可以掌握电梯轿厢1停靠各个楼层时的停靠误差,掌握电梯轿厢1是否会异常接近端部楼层,以及掌握电梯轿厢1是否到达了位于目的地楼层跟前的规定位置等,从而能够降低设备成本。此外,通过对检测到的电梯轿厢位置信息进行多重确认,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并且,由于能够在多个高度上检测电梯轿厢1停靠目的地楼层时的停靠误差,因此能够迅速地判断电梯是发生了需要立刻进行维修的重大异常,还是处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继续运行的状态,能够向乘客发出适当的警报,并且能够在外部正确地掌握电梯的状况。此外,由于被检测体17、18、23、24安装在电梯中现有的门坎15、护脚板19或者鱼尾板26上,因此能够简化需要安装的设备。另外,由于检测器13、14由涡电流传感器构成,被检测体17、18由金属片构成,所以即使升降通道内有大量灰尘,也能够正确地进行对向检测。
图1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的安全系统的第2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检测器与被检测体的对向关系的示意图,图1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检测器与被检测体的对向关系以及信号输出状态的说明图。此外,与上述部分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表示,而与其它设备相关的部分则参照图1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在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的安全系统中,作为多个被检测体27、28在护脚板19上形成孔,该等孔在升降通道内设置在同一铅直线上,并且能够分别与电梯轿厢1侧的检测器13、14成对并相对向。具体来说是,被检测体27、28是作为存在的负逻辑被检测器13、14检测出的被检测体。例如,作为检测器13、14使用涡电流传感器,同时在由磁性体构成的护脚板19上设置小孔以构成等值的被检测体来作为被检测体27、28,当被检测体27、28与检测器13、14相对向时,检测为“不存在被检测体”(=“存在被检测体”的负逻辑),当被检测体27、28没有与检测器13、14对向时,检测为“存在被检测体”(=“不存在被检测体”的负逻辑)。
以下根据图12和图13对被检测体27、28的结构以及被检测体27、28与检测器13、14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检测器13与检测器14的中心间距离Ds比被检测体27、28的中心间距离Dp2短,并且如图12所示,检测器13和被检测体27以及检测器14和被检测体28分别被设置为相互之间相对向且具有适当的重叠范围。在电梯轿厢1正常停靠时,如图12所示,输出O13、O14均为OFF,在进行楼层的检测中使用时,只需将该信号理解为负逻辑即可。图13表示电梯轿厢1从上方楼层朝下方行驶且接近了目的地楼层时的状态(1)起到成为正常停靠状态(5)为止的期间内的检测器13、14的位置与被检测体27、28的位置之间的经时性位置关系,从图中可以知道,在到达正常停靠状态(5)前,能够检测多种停靠状态。
根据第2实施方式,通过在护脚板19上形成作为被检测体27、28的孔,能够在被检测体27、28不会突出到升降通道内的情况下检测电梯轿厢位置,因此能够防止在发生了地震和强风等时升降通道内的尾缆等会发生晃动的物体与被检测体27、28发生碰撞。
图14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安装系统的第3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1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检测器与被检测体的对向关系以及信号输出状态的说明图。此外,与上述部分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表示,而与其它设备相关的部分则参照图1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在第3实施方式的电梯的安全系统中,多个被检测体37、38在升降通道内设置在同一铅直线上并且分别能够与电梯轿厢1侧的检测器13、14成对并相对向,在该等被检测体37、38上形成有孔37a、38a。此外,检测器13与检测器14之间的中心间距离Ds比被检测体37、38的中心间距离Dp3短,并且如图14所示,检测器13和被检测体37、检测器14和被检测体38分别被设置为相互之间相对向且具有适当的重叠范围。本实施方式的基本检测动作与所述第2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但由于在被检测体37、38上形成有孔37a、38a,所以如图15所示,能够在更多的高度上进行停靠误差的检测。在图15中,对电梯轿厢1因下行方向的停靠误差逐渐变大而停止时的情况为例作了说明,例如从正常停靠状态(1)开始,到发生了非常大的停靠误差的状态(9)为止,通过检测器13、14和被检测体37、38,可以在8个阶段对停靠误差进行检测。

Claims (6)

1.一种电梯的安全系统,该电梯具有:电梯轿厢,在形成在建筑物中的升降通道内,该电梯轿厢在多个楼层之间移动;用于驱动该电梯轿厢的驱动装置;以及用于控制该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该电梯的安全系统对所述电梯轿厢在铅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结果反映在电梯的控制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的安全系统具有:多个被检测体,所述多个被检测体在所述升降通道内设置在同一铅直线上;以及多个检测器,所述多个检测器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上,并且能够分别与所述各个被检测体成对且相对向,该电梯的安全系统根据从所述检测器输出的多个输出信号来检测所述电梯轿厢在铅直方向上的位置,
根据从所述检测器输出的输出信号在多个高度上检测所述电梯轿厢与所述楼层之间的停靠误差,
所述被检测体和所述检测器成对,且被设置成相对向且各自的中心相互偏离,并且能够检测出所述电梯轿厢与所述楼层之间的停靠误差以及停靠偏离时的偏离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以等值方式检测所述电梯轿厢在铅直方向上的位置的电梯轿厢位置检测单元,并且根据由所述电梯轿厢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电梯轿厢位置信息来判断由所述被检测体以及所述检测器进行的对向检测是否适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测量从所述检测器对所述被检测体进行了对向检测起到对下一个被检测体进行对向检测为止所经过的时间或者所移动的距离,并且根据测量信息来判断由所述被检测体以及所述检测器进行的对向检测是否适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检测体设置在所述楼层的门坎、护脚板以及鱼尾板中的至少一个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检测体是形成在护脚板以及鱼尾板中的至少一个上的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梯轿厢进行下降运行时,通过上侧的所述被检测体与下侧的所述检测器相对向来检测所述电梯轿厢是否已经到达位于目的地楼层跟前的规定位置,而在所述电梯轿厢进行上升运行时,则通过下侧的所述被检测体与上侧的所述检测器相对向来检测所述电梯轿厢是否已经到达位于目的地楼层跟前的规定位置。
CN200880001702.4A 2007-03-20 2008-01-25 电梯的安全系统 Active CN1016109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73116A JP4914257B2 (ja) 2007-03-20 2007-03-20 エレベーターの安全システム
JP073116/2007 2007-03-20
PCT/JP2008/051039 WO2008114529A1 (ja) 2007-03-20 2008-01-25 エレベーターの安全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0964A CN101610964A (zh) 2009-12-23
CN101610964B true CN101610964B (zh) 2012-01-04

Family

ID=39765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1702.4A Active CN101610964B (zh) 2007-03-20 2008-01-25 电梯的安全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914257B2 (zh)
CN (1) CN101610964B (zh)
HK (1) HK1137005A1 (zh)
WO (1) WO20081145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94657B2 (ja) * 2008-09-19 2012-12-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の位置検出装置
JP5055333B2 (ja) * 2009-09-16 2012-10-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SG183326A1 (en) * 2010-03-10 2012-09-27 Hitachi Ltd Elevator with safe position sensor
JP2012148880A (ja) * 2011-01-21 2012-08-0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駆動装置の空転検出装置
JP5442679B2 (ja) * 2011-08-18 2014-03-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用制御装置
JP6417895B2 (ja) * 2014-11-26 2018-11-07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5775949B (zh) * 2016-05-06 2018-12-14 南京市莱茵帝得电梯有限公司 可拆卸、伸缩的轿厢护脚板及高可靠无底坑电梯
CN107089569A (zh) * 2017-05-25 2017-08-25 浙江南奥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楼层智能校准的消防电梯
EP3556700A1 (de) * 2018-04-20 2019-10-23 Inventio AG Aufzuganlage mit einer positionsmessein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zum ermitteln einer position einer aufzugkabine in einem aufzugschacht
CN108483153B (zh) * 2018-05-16 2020-08-07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电梯、电梯控制设备及电梯控制方法
WO2020070795A1 (ja) * 2018-10-02 2020-04-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ガバナシステムの特性制御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9132767B (zh) * 2018-10-29 2023-12-26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轿厢平层及位置检测系统
JP6690843B1 (ja) * 2019-02-22 2020-04-2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6917441B2 (ja) * 2019-12-06 2021-08-11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12833846B (zh) * 2020-12-31 2022-07-22 常州市恒正交通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稳定地道路水平检测机
WO2023181165A1 (ja) * 2022-03-23 2023-09-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及びその対面式位置検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14A (zh) * 1993-12-28 1995-11-29 科恩股份公司 电梯轿厢位置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799979A (zh) * 2005-01-05 2006-07-1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55919A (ja) * 1993-03-09 1994-09-13 Hitachi Building Syst Eng &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ー停止位置検出器の監視装置
JP3920528B2 (ja) * 2000-04-07 2007-05-30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の位置検出装置
JP3910505B2 (ja) * 2002-08-01 2007-04-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の位置検出装置
JP4461887B2 (ja) * 2004-04-16 2010-05-12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具備するエレベー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14A (zh) * 1993-12-28 1995-11-29 科恩股份公司 电梯轿厢位置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799979A (zh) * 2005-01-05 2006-07-1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914257B2 (ja) 2012-04-11
WO2008114529A1 (ja) 2008-09-25
HK1137005A1 (en) 2010-07-16
CN101610964A (zh) 2009-12-23
JP2008230770A (ja) 2008-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0964B (zh) 电梯的安全系统
JP5442679B2 (ja) エレベーター用制御装置
CN1840461B (zh) 移动体的位置检测系统
JP5516729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5982157B2 (ja) 運転切替システム付きエレベータ
CN204433998U (zh) 一种无上下行呼梯按钮的电梯控制装置
JPH11314858A (ja) ダブルデッカまたはマルチデッカエレベ―タ
CN102530666A (zh) 电梯设备
US9580273B2 (en) Testing apparatus and safety arrangement
JP2014040320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安全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運転方法
CN101670967A (zh) 电梯的安全装置
CN102725218A (zh) 设置有安全位置传感器的电梯
US20180086598A1 (en) Group coordination of elevators within a building for occupant evacuation
CN113336031A (zh) 利用曳引机编码器对井道内电梯位置进行识别的方法
JP2014139106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12176837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08529371B (zh) 电梯维护作业支援系统
JP3744271B2 (ja) エレベータの位置検出装置
JPH0543159A (ja) エレベータかご位置修正装置
CN106429697B (zh) 一种电梯安全预警系统
JP2013107759A (ja) エレベータ用自動保守運転装置
JP2009029596A (ja) 着床制御装置付きエレベーター
JP2598182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CN110921454A (zh) 一种用于楼宇自动化电梯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JP6409659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3700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3700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