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00334B - 部件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部件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00334B
CN101600334B CN 200910142169 CN200910142169A CN101600334B CN 101600334 B CN101600334 B CN 101600334B CN 200910142169 CN200910142169 CN 200910142169 CN 200910142169 A CN200910142169 A CN 200910142169A CN 101600334 B CN101600334 B CN 1016003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band
covering
covering band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14216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00334A (zh
Inventor
下川丈治
水梨琢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00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03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003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03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部件供给装置,其利用带式供给器顺利地进行载料带的逆转进给动作。其具有载料带,其由以规定间距收容电子部件的底带及外封带构成,该部件供给装置将利用第1电动机而旋转的链轮的链齿,与在底带上的以规定间距形成的进给孔嵌合,同时,将由剥离部从该底带剥离的外封带,经由向该外封带施加张力的张紧器,设置在由第2电动机而旋转的送出单元上,在一边使第1电动机及第2电动机同步正转驱动而将载料带向顺方向进给,一边将电子部件向吸附开口部供给,具有控制单元,其通过使第2电动机逆转,在进行将由所述张紧器施加的外封带的张力小于或等于规定大小的张力控制后,使第1电动机及第2电动机同步逆转驱动。

Description

部件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部件供给装置,其将收容在载料带上的电子部件向电子部件安装机供给。
背景技术
作为向电子部件安装机供给电子部件的部件供给装置,已知一种带式供给器,其以规定间距供给载料带,该载料带由收容电子部件的底带和覆盖该底带的收容部的外封带构成。该带式供给器一般使用进给电动机对载料带的进给动作进行驱动控制。
例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带式供给器,在吸附嘴吸附电子部件失败的情况下,不是将该部件废弃,而是使输送载料带逆转进给以使其返回到上游侧,再次正转而送入吸附位置,使其可吸附。
在实际的带式供给器中,在与剥离部相比的各自的进给方向前方的进给路径上,设置进给电动机(第1电动机)和上部侧电动机(第2电动机),该进给电动机输送放入了电子部件的底带,该上部侧电动机(第2电动机)将覆盖载料带(底带)上部的外封带剥离。
并且,如图9(A)所示,在与吸附位置相比的底带路径前方,通过第1电动机(未图示)的正转使链轮114旋转,将由底带B和外封带C组成的载料带输送至一体地设置在上部罩150前侧的剥离部118处。并且,将在剥离部118处从底带B剥下的外封带C,由配置在外封带路径前方的第2电动机(未图示)向上拉起而输送,底带B继续由第1电动机向前方输送,使露出的部件收容内的部件P依次面向吸附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8-533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8-533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如上所述部件发生吸附错误时使载料带返回的情况下,优选使两个电动机逆转,使底带B和外封带C向剥离部的上游侧返回相同的量。
但是,外封带C与底带B相比,使用更容易延展的材质,为了吸收剥离部与第2电动机之间的延展,通常通过张力机构(未图示)向该外封带C施加张力。
因此,在使所述第1电动机和所述第2电动机逆转驱动相同的量的情况下,由于所述张力机构施加的张力,到达剥离部处时的外封带C的反向进给量比底带B的反向进给量小。其结果如图9(B)所示,底带B在剥离部118处被外封带C拉拽而无法反向返回,由于通过第1电动机的逆转、即链轮114的反向旋转而反向输送的底带B,在上部罩150的下方产生松弛,所以会发生皱褶现象,存在底带阻塞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是,可以顺利地实现载料带的逆转进给动作,即,使得使底带进给的第1电动机、和剥离外封带的第2电动机同时进行逆转。
本发明具有:载料带,其由底带和外封带组成,所述底带具有以规定间距收容电子部件的收容部、和以规定间距形成的进给孔,所述外封带覆盖所述收容部,可剥离地与底带接合;
剥离部,其在吸附所述收容部内的电子部件的吸附部之前,将外封带从该底带剥离;
链轮,其在外周具有齿部,该齿部与由所述剥离部剥离了外封带的底带的进给孔嵌合;
第1电动机,其可以正向逆向旋转,使链轮旋转;
送出单元,其与由所述剥离部剥离的外封带卡合,通过正向旋转而排出外封带;
第2电动机,其可以正向逆向旋转,使送出单元起作用;以及
张紧器,其与所述剥离部和所述送出单元之间的外封带卡合而施加张力,
使第1电动机与第2电动机同步正转驱动,将底带和外封带一体地输送至所述剥离部,在由所述剥离部剥离外封带后,将底带输送至所述吸附部,同时经由张紧器将外封带排出,
其特征在于,
具有控制单元,其使第2电动机逆转而进行张力控制,直至成为由所述张紧器对外封带施加的张力小于或等于规定大小的状态,之后,同步地使第1电动机和第2电动机逆转驱动。
本发明并且设置张紧传感器,其检测由所述张紧器对外封带施加的张力,基于该张紧传感器的检测,执行所述第2电动机的逆向旋转控制。
本发明,在在同步地反向旋转驱动所述第1电动机及第2电动机时,向所述吸附开口部供给的电子部件未被吸附的情况下,使所述载料带返回一个间距的距离。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进行逆转控制时,即,使得使输送底带的第1电动机、及剥离外封带的第2电动机同时逆转而使载料带向反方向返回时,由于施加在外封带上的张力小于或等于规定的大小,所以外封带可以与其材料无关地,追随逆转控制。因此,可以防止底带(载料带)产生皱褶,顺利地进行带式供给器的逆转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带式供给器的要部的概略斜视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载料带的特征的局部侧视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外封带的张力施加机构及其附近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载料带与链轮等的关系的带式供给器的局部俯视图。
图5是表示带式供给器的正转进给控制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带式供给器的逆转进给控制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带式供给器正转和逆转时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第2实施方式的作用的局部俯视图。
图9是表示现有问题点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图1中,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带式供给器(部件供给装置)的要部结构。
由底带B及外封带C构成的载料带T,卷绕配置在未图示的卷盘上,该卷盘配置在带式供给器主体F的图1左侧。由步进电动机构成的进给电动机(第1电动机)10,以经由中继齿轮12使链轮14转动的方式连结。
链轮14与剥离部18相比配置在底带B的进给路径的下游侧(图1右方),如图4所示,使进给销14A与底带B的进给孔H卡合。利用其旋转,将载料带T沿搬送路径16输送至剥离部18,该载料带T由收容电子部件P的底带B和覆盖其上部位置的外封带C组成。并且,仅将由剥离部18剥离了外封带C(在图1中省略)后的底带B向图1右方输送,使在底带B的收容部Bb(图2)中收容的电子部件P面向吸附开口部20。
另一方面,在图1左方配置由步进电动机构成的送出电动机(第2电动机)24,经由中继齿轮26与一对送出齿轮28连接。由剥离部18剥离的外封带C被送出齿轮28夹持。第2电动机24的驱动经由中继齿轮26使送出齿轮28旋转。通过送出齿轮28的旋转,由剥离部18剥离的外封带C,一边由张紧器22施加规定的张力一边输送,进而向在图1左方配置的回收箱30中回收。
如图3所示,所述张紧器22具有:基端侧的支点辊轴22A;以及以该支点辊轴22A的中心轴为支点进行摆动的前端侧的摆动辊轴22B,同时,该摆动辊轴22B被弹簧42(预紧单元)向箭头所示的下方预紧。
外封带C如图所示,通过被支点辊轴22A支撑其下表面,并由摆动辊轴22B将上表面向下方预紧,从而被施加张力。
并且,在张紧器22的下方配置由光耦合器构成的张紧传感器32,通过利用该传感器32检测附加设置在张紧器22上的传感器凸块22C是否对光耦合器遮光,从而检测外封带C张力的大小。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带式供给器中,具有控制装置40,通过该控制装置40执行后述的各种控制动作。
下面,说明由以上结构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首先,在所述图1中示意了要部的带式供给器中设置载料带T。
将外封带C的前端从底带B剥离,在底带B前端的进给孔H中,嵌合并设置链轮14的进给销(齿)14A,将被剥离的外封带C的前端从剥离部18经过张紧器22而送出,直至设置在送出齿轮28上。
下面,按照图5所示的流程图和图7的正转时的时序图,说明所述控制装置40进行的正转进给的部件供给动作。
如果使两个电动机10、24励磁(步骤1),则在因动作持续等而张紧传感器32为ON的情况下,跳转至步骤8,在不是ON的情况下,在定时a开始送出控制,在直至张紧传感器32成为ON的定时b之前使送出电动机24正转驱动(步骤3、4)。暂时使送出电动机24停止(步骤5),再次正转驱动1mm,向外封带C可靠地施加张力(步骤6)。在该状态下,再次使送出电动机24停止(步骤7),等待使载料带T进给的正转进给指令(步骤8)。
在通过步骤8的正转进给指令使载料带T进给时,在定时c使两个电动机10、24同步而正转驱动,直至定时d(步骤9)。此时,如果张紧传感器32为OFF,则使送出电动机24旋转,直至张紧传感器32成为ON,成为弹簧42的规定的牵引力与向外封带C施加的张力始终保持平衡的状态,从而不会与底带B一起向吸附开口部20拉入。
下面,参照图6的流程图和图7的逆转时的流程图,说明所述控制装置的载料带的逆转进给控制。
从芯片安装装置传来指令而使电动机逆转驱动时(步骤11),两个电动机10、24同时成为励磁状态(步骤12、13),在从定时e开始至张紧传感器成为OFF的定时f、即外封带C的张力小于或等于弹簧42的规定的牵引力为止,使送出电动机24逆转驱动(步骤14~16)。
在张紧传感器32成为OFF时,即对该外封带C的张力小于或等于规定大小而外封带C成为松弛的状态时,使送出电动机24停止(步骤17)。
在张紧传感器32成为OFF的状态下,从定时g至定时h,使进给电动机10和送出电动机24这两者同步地逆转相同量(步骤18),由此,底带B与之前处于松弛状态的外封带C一起,越过剥离部18而反向进给。之后,使两个电动机10、24停止(步骤19)。另外,在中途张紧传感器32成为ON的情况下,停止进给电动机10,使送出电动机24逆转,直至传感器成为OFF,重复同时逆转驱动剩余脉冲量的动作。
以上的反向进给动作结束后,在定时i使送出电动机24正转,在定时j恢复至与所述正转时的定时b相同的状态,完成逆转控制。
根据以上详述的本实施方式,在张紧传感器为OFF的状态下,使对外封带C的张力小于或等于规定大小,仅需变更这一点,而不需变更其他机构,因此无论外封带C是何种材料,在使载料带T逆转进给时,都不会在剥离部18处被外封带C拉拽,从而可以防止在上部罩50的内侧,底带B产生皱褶而阻塞,可以顺利地使载料带逆向进给。
下面,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第2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在上部罩50的吸附开口部20处,由于从载料带T(底带B)将外封带C剥离,吸附部件成为露出状态。因此,在正转间隔输送载料带T而供给电子部件P后,在部件还没有被吸附时生产动作中断的情况下,之后要吸附的电子部件P会在吸附开口部20处成为露出状态。
如果在该状态下,从芯片安装装置主体拆卸·移动部件供给装置(带式供给器)等,向该装置施加冲击或者振动,则会引起吸附部件倒置或者从吸附部件位置弹出的问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简单地实现用于防止由于向部件供给装置施加的冲击或振动,使位于吸附部件位置(吸附开口部)20的电子部件P倒置或者弹出的对策。
部件供给装置,安装在所谓芯片安装装置(未图示)的被称为零件库的部位而使用。在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省略了说明,在芯片安装装置进行生产动作的情况下,芯片安装装置主体与部件供给装置的控制装置40一边进行通信,一边交互进行部件供给装置的载料带T的正转间歇输送的动作、和吸附部件的动作。
因此,在正转间歇输送后还没有进行吸附部件时,中断·结束生产的情况下,如相当于前述图4的图8(A)所示,产生下述情况,即,成为之后的电子部件P向吸附部件位置20露出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该状态下正确地仅进行一个间距的逆转间歇进给,如该图(B)所示,将电子部件P再次收容于上部罩50内,成为防止部件倒置或弹出的状态。
即,通过自动且主动地进行载料带T的一个间距量的该逆转间歇进给动作,可以防止部件的立起或弹出。以下更加具体地对其进行说明。
载料带T的正转进给及逆转进给的基本的控制动作,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在由芯片安装装置进行生产动作的情况下,在正转间歇进给处理中,芯片安装装置主体的控制部,向部件供给装置发出正转间歇进给动作的指示后,记录该部件供给装置为吸附部件前。并且,在部件吸附动作时,在相对于部件供给装置而利用芯片安装装置主体的搭载头吸附电子部件P后,记录为不是吸附部件前。
另一方面,在最后中断·结束生产动作的情况下,如果部件供给装置为吸附部件前的状态,则通过与其相对应而发出逆转间歇进给的指示,如图8所示进行部件避退。在安装多个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供给装置的情况下,对各部件供给装置进行以上的处理。
根据以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在现有的芯片安装装置和部件供给装置的系统中,在停止部件供给装置的控制之前,通过追加自动进行逆转间歇进给动作的控制,即使不追加机械部件,也可以容易且可靠地防止将部件供给装置从芯片插装装置上取下而处理时的部件的倒置及弹出。

Claims (3)

1.一种部件供给装置,其具有:
载料带,其由底带和外封带组成,所述底带具有以规定间距收容电子部件的收容部、和以规定间距形成的进给孔,所述外封带覆盖所述收容部,可剥离地与底带接合;
剥离部,其在吸附所述收容部内的电子部件的吸附开口部之前,将外封带从该底带剥离;
链轮,其在外周具有齿部,该齿部与由所述剥离部剥离了外封带的底带的进给孔嵌合;
第1电动机,其可以正向逆向旋转,从而使链轮旋转;
送出单元,其与由所述剥离部剥离的外封带卡合,通过正向旋转而排出外封带;
第2电动机,其可以正向逆向旋转,从而使送出单元起作用;以及
张紧器,其与所述剥离部和所述送出单元之间的外封带卡合而施加张力,
使第1电动机与第2电动机同步正转驱动,将底带和外封带一体地输送至所述剥离部,在由所述剥离部剥离外封带后,将底带输送至所述吸附开口部,同时经由张紧器将外封带排出,
其特征在于,
具有控制单元,其使第2电动机逆转而进行张力控制,直至成为由所述张紧器对外封带施加的张力小于或等于规定大小的状态,之后,同步地使第1电动机和第2电动机逆转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张紧传感器,其检测由所述张紧器对外封带施加的张力,基于该张紧传感器的检测,执行所述第2电动机的逆向旋转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同步地反向旋转驱动所述第1电动机及第2电动机时,向所述吸附开口部供给的电子部件未被吸附的情况下,使所述载料带返回一个间距的距离。
CN 200910142169 2008-06-06 2009-06-03 部件供给装置 Active CN1016003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48795 2008-06-06
JP2008148795A JP5059693B2 (ja) 2008-06-06 2008-06-06 部品供給装置
JP2008-148795 2008-06-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00334A CN101600334A (zh) 2009-12-09
CN101600334B true CN101600334B (zh) 2012-12-05

Family

ID=41421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42169 Active CN101600334B (zh) 2008-06-06 2009-06-03 部件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059693B2 (zh)
CN (1) CN1016003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28316B2 (ja) 2010-12-20 2014-06-25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電子部品実装機、部品供給方法
JP5872969B2 (ja) * 2012-06-08 2016-03-0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表面実装機
KR101386526B1 (ko) 2013-11-29 2014-04-17 문종현 칩 부품 로딩 장치
CN109843760B (zh) * 2016-10-31 2021-05-11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以及部件供给装置的控制方法
WO2019087301A1 (ja) 2017-10-31 2019-05-0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
JP7197284B2 (ja) * 2018-05-02 2022-12-27 Juki株式会社 テープ回収機構、テープフィーダ、実装装置、テープ回収方法
CN109243869B (zh) * 2018-10-22 2024-02-20 扬州升阳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素子焊接排料装置
JP7466411B2 (ja) 2020-09-03 2024-04-12 株式会社Fuji 部品供給フィーダ及びそれを備える部品実装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35984A (ja) * 1999-11-05 2001-05-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部品供給装置
CN1459221A (zh) * 2000-09-18 2003-11-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供给设备
JP2005317757A (ja) * 2004-04-28 2005-11-10 Juki Corp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CN101031198A (zh) * 2006-02-28 2007-09-05 Juki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
CN101133485A (zh) * 2005-03-28 2008-02-27 芝浦机械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的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13330B2 (ja) * 2005-12-26 2011-06-29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JP2008053381A (ja) * 2006-08-23 2008-03-06 Yamaha Motor Co Ltd テープフィーダおよび実装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35984A (ja) * 1999-11-05 2001-05-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部品供給装置
CN1459221A (zh) * 2000-09-18 2003-11-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供给设备
JP2005317757A (ja) * 2004-04-28 2005-11-10 Juki Corp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CN101133485A (zh) * 2005-03-28 2008-02-27 芝浦机械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的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
CN101031198A (zh) * 2006-02-28 2007-09-05 Juki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00334A (zh) 2009-12-09
JP2009295829A (ja) 2009-12-17
JP5059693B2 (ja) 2012-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0334B (zh) 部件供给装置
CN108024494B (zh) 供料器及供料器控制方法以及电子元件安装装置
EP2957513B1 (en) Label peeling device, fluid ejection device, and label peeling method
US7540125B2 (en) Burs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13224223A (ja) 記録装置
JP3950144B2 (ja) 部品供給方法および同装置
US5678488A (en) Printing method and printing apparatus
KR101758682B1 (ko) 테이프 피더
CN100354184C (zh) 具有条带供给和张紧装置的捆扎机
US9937699B2 (en) Label peeling device, fluid ejection device, and label peeling method
JP2010042893A (ja) 被記録媒体給送装置、記録装置
TW201134723A (en) Baling machine
EP2460732A1 (en) Tension adjustment device in a strapping head and relative strapping machine
JP3637788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およびテープ送り方法
JP6498907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CN101146435B (zh) 带式部件供给装置
US20230242357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medium transport apparatus, record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medium transport apparatus
JP4035175B2 (ja) 部品供給装置
JP7426909B2 (ja) ねじ供給装置及びねじ締めロボット
JP3769275B2 (ja) テープ化電子部品のトップテープ処理装置
JP4267955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ー
JP2004359348A (ja) 自動的にストラップを除去し再供給するストラップ掛け機
KR100942163B1 (ko) 부품 실장기용 캐리어 테이프 자동공급장치
JP6417743B2 (ja) ラベル剥離装置、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ラベル剥離方法
JP2007273810A (ja) 部品供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