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3876A - 触头和使用该触头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触头和使用该触头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93876A CN101593876A CN200910145236.3A CN200910145236A CN101593876A CN 101593876 A CN101593876 A CN 101593876A CN 200910145236 A CN200910145236 A CN 200910145236A CN 101593876 A CN101593876 A CN 1015938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contact
- contact portion
- parts
- pressing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触头和使用该触头的连接器,该触头具有至少一个适于接触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部分和将连接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部分。所述触头设置有凸出接触部分,该凸出接触部分位于设置在所述触头的自由端上的所述接触部分与所述连接部分之间,且该凸出接触部分是弯曲的,而且基本上与所述接触部分对齐。具有用于按压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按压部分的部件设置为所述按压部分位于面对所述凸出接触部分的位置上。通过这样构造的触头,即使设置多个触头,也不需要较大力将连接件插入和装配在使用该触头的连接器中,从而获得了稳定的电连接。此外,触头构造为在连接器中具有极窄的触头斜度,且连接器特别是在连接件的插入方向中被小型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诸如工厂自动化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便携式电话或移动电话等电气和电子设备的连接器,特别涉及用于连接稳定性更高且整体高度更低的连接器中的触头。
背景技术
[0002]通常,迄今使用的用于连接器的触头均具有适于接触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部分、保存在绝缘体内的固定部分、和将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的连接部分。第一连接件包括配合连接器、基板、柔性印刷电路板、柔性带状电缆等。第二连接件包括基板、柔性印刷电路板、柔性带状电缆等。
[0003]当需要适于接触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部分稳定地接触连接件时,经常在第一连接件的插入方向的每一侧上设置两个接触部分。为了提高连接稳定性,如下述专利文献中所述,有进一步增加触头数量的情形。
[0004]下面描述六部专利文献,其分别是由本发明的申请人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7-73,29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2-270,290(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17,167(专利文献3),由本发明的申请人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8-72,701(专利文献4),由本发明的申请人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8-114,696(专利文献5),和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7-234,525(专利文献6)。
[0005]专利文献1
根据由本发明的申请人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7-73,296的摘要,该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电子连接器,其使触头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连接器中,从而即使触头失效,也能容易地更换新触头。所公开的电子连接器包括触头1,每个触头1具有将电子连接到另一块基板上的接头4和一对分叉的从接头4延伸以在其中形成支撑空间10的接触部分5a和5b;在其上通过在特定方向(Y方向)中排列多个触头1来形成触头组的阵列板2;以及凸轮轴3,该凸轮轴3位于在阵列板2上彼此对齐以形成触头组的触头1的支撑空间10内并被触头1的支撑空间10旋转支撑,该凸轮轴3具有尺寸不同的长轴部分11和短轴部分12,长轴部分大于支撑空间10的宽度W,而短轴部分小于支撑空间10的宽度W,从而凸轮轴3可以轴向插入形成触头组的触头1的支撑空间10中且从其中缩回。
[0006]顺便说明,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7-73,296的权利要求1引用了一种对齐的触头组,其包括触头,每个触头具有将电子连接到另一块基板上的接头和一对分叉的从所述接头延伸的接触部分,且每个触头具有尖端,至少一个电子触头适于电子连接到形成在插入的柔性基板的表面上的电极;在其上通过在特定方向中基本对齐多个所述的触头来形成触头组的阵列板,且形成所述触头组的每个触头具有位于比所述电子触头更接近接头的全部接触部分之间的支撑空间,该支撑空间用于在其中可旋转地容纳并支撑杆形式的凸轮轴,该凸轮轴可以轴向插入支撑空间中且从其中缩回。权利要求2引用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齐的触头组,其中该凸轮轴具有尺寸不同的长轴部分和短轴部分,长轴部分大于所述支撑空间的宽度,而短轴部分小于所述支撑空间的宽度。权利要求3引用了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齐的触头组,其中所述触头由弹性导电材料制成,其中当把柔性基板插入形成所述触头组的触头的全部接触部分之间时,所述凸轮轴在所述支撑空间内转动,且凸轮轴的所述长轴部分被支撑在所述长轴部分面对全部接触部分的位置上,从而形成所述触头组的触头的全部接触部分被凸轮轴的外表面的活动所扩展,以使所述电子触头的全部接触部分之间的空间加宽到宽于所述柔性基板的厚度,从而允许柔性基板在不需任何插入力的情况下被插入电子触头之间,并且其中当把插入的柔性基板的电极电子连接到形成所述触头组的触头的电子触头上时,所述凸轮轴在所述支撑空间内转动到所述凸轮轴的短轴部分面对全部接触部分的位置,从而形成所述触头组的触头的全部接触部分弹性恢复,使得所述接触部分的电子触头之间的空间变得小于所述柔性基板的厚度,从而电子连接柔性基板的电极和所述各个触头的电子触头。权利要求4引用了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柔性基板的电子连接器,其中所述凸轮轴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转动该凸轮轴的可拆卸的操作杠杆。权利要求5引用了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柔性基板的电子连接器,其中所述触头中的每一个在限定所述支撑空间的部分中均设置有凸起,以防止凸轮轴在所述接触部分的纵向方向中移动。权利要求6引用了一种用于柔性基板的电子连接器,其包括触头,每个触头包括将电子连接到另一块基板上的接头和一对分叉的、从所述接头延伸的接触部分,且每个触头具有尖端,至少一个电子触头适于电子连接到形成在插入的柔性基板的表面上的电极,且每个所述触头进一步包括位于比所述电子触头更靠近所述接头的接触部分之间的支撑空间;在其上通过在特定方向中基本对齐多个所述的触头来形成触头组的阵列板;以及可转动地容纳并支撑在在所述阵列板上彼此对齐以形成触头组的所述触头的所述支撑空间内的杆形式的凸轮轴,且该凸轮轴具有尺寸不同的长轴部分和短轴部分,长轴部分大于全部接触部分的支撑空间的宽度,而短轴部分小于全部接触部分的支撑空间的宽度,并且所述凸轮轴可以轴向插入形成所述触头组的所述触头的所述支撑空间中且从其中缩回。
[0007]专利文献2
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2-270,290的摘要,该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高度减小的连接器,其具有被较小操作力致动的致动器,且能够增大触头的移动距离,从而安全的执行电连接。所公开的连接器包括具有凸轮部分31和致动部分33的致动器30,在两部分之间形成有释放槽32,触头10的弹性部分14的端部附近14a被插入释放槽32中并可从其中退出,从而当致动器关于其支点31在顺时针方向中转动90°时,凸轮部分导致各个触头的弹性部分和连接弹性部分13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包围接触部分11的凸起11a和11b与接触部分12的凸起12a和12b之间的柔性印刷电路板50,其结果是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布线通过各个触头的接线柱17连接到印刷基板60上,具有覆盖各个触头的接触部分11的顶板部分22的绝缘体20形成在顶板部分的前侧的下部中,其具有用于将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连接器中的导引部分22a。
[0008]顺便说明,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2-270,290的权利要求1引用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触头、保存所述触头的绝缘体、以及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绝缘体上且使所述触头弹性变形从而使其与连接件相接触的致动器,其中每个所述触头包括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横杆的连接弹性部分,该第一横杆在一侧上具有适于接触所述连接件的接触部分,在另一侧上具有被所述致动器致动的被致动部分,该第二横杆在一侧上具有适于接触所述连接件的接触部分,在另一侧上具有将连接到印刷基板上的接线柱部分,其中所述绝缘体包括从安装一侧覆盖至少接触部分之一的顶板部分,且所述顶板部分形成有用于引导所述连接件的插入的导引部分。权利要求2引用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至少接触部分之一均设置有在所述连接弹性部分附近朝所述连接件倾斜的倾斜部分。权利要求3引用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致动器包括致动部分、用于致动所述触头的所述被致动部分的凸轮部分、以及释放槽,释放槽位于所述致动部分和所述凸轮部分之间,从而所述被致动部分可以在连接器被连接到所述连接件之前被插入到所述释放槽中。权利要求4引用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触头、保存所述触头的绝缘体、以及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绝缘体上且使所述触头弹性变形从而使其与连接件相接触的致动器,其中每个所述触头包括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横杆的连接弹性部分,该第一横杆在一侧上具有适于接触所述连接件的接触部分,在另一侧上具有被所述致动器致动的被致动部分,该第二横杆在一侧上具有适于接触所述连接件的接触部分,在另一侧上具有将连接到印刷基板上的接线柱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横杆的每个接触部分均包括在所述连接件的插入方向的每一侧上并排设置且朝所述连接件延伸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且所述第二横杆的每个接触部分均包括在所述连接件的插入方向的每一侧上并排设置且朝所述连接件延伸的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所述第三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之间,或者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第三凸起和所述第四凸起之间,从而所述第一和第二凸起或者所述第三和第四凸起与所述连接件相接触。
[0009]专利文献3
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17,167的摘要,该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带状电缆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枢轴致动器,该枢轴致动器具有稳定的枢轴运动可操作性和高接触压力。所公开的用于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带状电缆的连接器包括多个触头,每个触头具有适于接触电路板或带状电缆的接触引线以及对应于接触引线的稳定器引线,所述触头由其中每个触头均在前侧上具有接触引线的前组触头和后组触头组成,以及由弹性接收部分和插入凸起形成的致动器,弹性接收部分和插入凸起交替设置在分别对应于后组触头和前组触头的稳定器引线的位置上,其中后组触头的稳定器引线由接合致动器的弹性接收部分以进行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引线形成,前组触头的稳定器引线由固定引线形成,以在电路板或带状电缆与两组触头的引线之间产生接触压力。
[0010]顺便说明,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17,167的权利要求1引用了一种用于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带状电缆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具有多个适于接触电路板或带状电缆的触头的绝缘体,并具有在相对于绝缘体的锁紧位置和非锁紧位置之间被枢轴致动的致动器,该致动器在锁紧位置上受到弹性变形的触头和电路板或带状电缆的接触压力,其中所述多个触头的每一个包括适于接触电路板或带状电缆的接触引线以及对应于接触引线的稳定器引线,从而为电路板或带状电缆形成插入槽,所述多个触头由彼此平行设置的第一组触头和第二组触头组成,所示第一和第二组触头是交替排列在相对于电路板的插入方向中的前侧和后侧上的前组触头和后组触头,其中所述致动器包括弹性接收部分和插入凸起,该弹性接收部分和插入凸起交替设置在分别对应于后组触头和前组触头的稳定器引线的位置上,其中当致动器在锁紧位置和非锁紧位置之间枢轴运动时,所述后组触头的稳定器引线与致动器的所述弹性接收部分相接合从而发生弹性变形,因此这些稳定器引线作为弹性变形引线,且当致动器枢轴运动到锁紧位置上而且致动器的插入凸起被插入到所述稳定器引线与电路板或带状电缆之间时,所述前组触头的稳定器引线受到来自两组触头的发生弹性变形的接触引线的力,其引起与电路板或带状电缆之间的接触力,从而这些稳定器引线作为固定引线。权利要求2引用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带状电缆的连接器,其中致动器具有按压凸起,该按压凸起用于在致动器从非锁紧的回转端部朝锁紧位置枢轴运动时按压电路板或带状电缆,且当按压凸起按压电路板或带状电缆以使其朝接触引线变形到最大程度时,所述弹性接收部分使后组触头的弹性变形引线弹性变形到最大程度,且使最大变形前后的弹性变形量被减小。权利要求3引用了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带状电缆的连接器,其中致动器的锁紧位置是致动器基本上平行于绝缘体的位置,且非锁紧的回转端部是所述致动器垂直于绝缘体的位置被所述致动器横跨的位置,同时,所述后组触头的弹性变形引线的最大位移出现在一位置上(在该位置上,致动器朝锁紧位置枢轴转动到致动器垂直于绝缘体的位置上)从而导致致动器产生朝向锁紧位置的啮合回转力(click pivoting force)。权利要求4引用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带状电缆的连接器,其中致动器的每个弹性接收部分均包括凸轮部分,当致动器从非锁紧的回转端部枢轴运动到锁紧方向中时,通过使后组触头的弹性变形引线在一位置上一次弹性变形到最大程度(在该位置上,致动器朝锁紧位置枢轴转动到致动器垂直于绝缘体的位置上),随后通过减小弹性变形量,该凸轮部分导致致动器在锁紧方向中产生啮合回转力。
[0011]专利文献4
根据先前由本发明的申请人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8-72,701的摘要,该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触头20,即使在使用多个触头的情况下,也不必增大装配和插入力就能获得稳定的连接。所公开的触头20具有适于接触第一连接件50的接触部分22、保存在绝缘体12中的固定部分24和将连接到第二连接件60的连接部分26,所述接触部分22在第一连接件50的插入方向的每一侧上彼此相对的设置,所述触头20包括沿着第一连接件50的插入方向以及与其相对的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延伸的至少四个独立弹性件28,每个弹性件28在预定位置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接触部分22,弹性件28设置为通过弹性件28的彼此相对的接触部分22来包围第一连接件50。
[0012]顺便说明,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8-72,701的权利要求1引用了一种触头,其具有适于接触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部分、保存在绝缘体中的固定部分和将连接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部分,该接触部分彼此相对的设置在第一连接件的插入方向的每一侧上,该触头包括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插入方向及其相反的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延伸的至少四个独立的弹性件,所述每个弹性件均在预定的位置设置有至少所述接触部分之一,以通过弹性件的彼此相对的接触部分来包围所述第一连接件。权利要求2引用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其中所述弹性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插入方向或与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对称设置。权利要求3引用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其中所述弹性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插入方向或与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非对称设置。权利要求4引用了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头,其中每个所述弹性件均在其端部设置有适于接触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部分。权利要求5引用了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头,其中两个弹性件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插入方向对称设置,且每个所述弹性件均在其尖端设置有接触部分。权利要求6引用了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头,其中所述弹性件的弹性长度是1.0至50。权利要求7引用了一种连接器,其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6所述的保存在绝缘体中的触头。
[0013]专利文献5
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8-114,696的摘要,该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触头20,即使在连接器中设置多个触头,也不必增大装配和插入力就能获得稳定的连接、减小的整体高度以及连接器在插入方向中的小型化。所公开的触头具有适于接触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部分22、保存在绝缘体12中的固定部分34、以及将连接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部分36,其中接触部分的自由端被延长以形成在第一连接件的插入方向以及第一连接件的厚度方向中折回的延伸部分44,且该折回延伸部分44设置有至少一个新的接触部分(第二接触部分)24。
[0014]顺便说明,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8-114,696的权利要求1引用了一种触头,其具有至少一个适于接触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部分、保存在绝缘体中的固定部分、以及将连接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部分,其中所述接触部分的自由端被延长以形成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插入方向以及第一连接件的厚度方向中折回的延伸部分,且该折回延伸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新的接触部分。权利要求2引用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其中在面对所述接触部分和所述新的接触部分的位置上进一步设置有至少一个接触部分。权利要求3引用了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头,其中进一步设置在面对所述接触部分和所述新的接触部分的位置处的接触部分的自由端被延长以形成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插入方向以及第一连接件的厚度方向中折回的延伸部分,且该折回延伸部分也设置有至少一个新的接触部分。权利要求4引用了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头,其中所述接触部分被称为第一接触部分,作为所述至少一个新的接触部分而被设置的一个新的接触部分被称为第二接触部分,所述第一接触部分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分相对于折回部分等距设置,且其中进一步设置在面对所述接触部分和所述新的接触部分的位置处的接触部分被称为第三接触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分上的接触部分被称为第四接触部分,且所述第三接触部分和所述第四接触部分相对于折回部分等距或非等距设置。权利要求5引用了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头,其中所述接触部分被称为第一接触部分,作为所述至少一个新的接触部分而被设置的一个新的接触部分被称为第二接触部分,所述第一接触部分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分相对于折回部分非等距设置,且其中进一步设置在面对所述接触部分和所述新的接触部分的位置处的接触部分被称为第三接触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分上的接触部分被称为第四接触部分,且所述第三接触部分和所述第四接触部分相对于折回部分等距或非等距设置。权利要求6引用了一种连接器,其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保存在绝缘体中的触头。
[0015]专利文献6
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7-234,525的摘要,该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路板连接件的连接器,并提供一种多层印刷电路板和制造电路板连接结构的方法,其使印刷电路板牢固且可拆卸的连接到电路板连接件上,且使连接所需的面积和体积最小。柔性印刷电路板1包括U形的由模制树脂制成的且具有开口11a的壳体11,接触管脚6以预定间隔形成在壳体11的开口11a中。接触管脚6由弹性金属形成,以具有弯曲的部分。壳体11包括位于开口11a的两个内端部附近的接合部分11b和位于接合部分11b的外侧面上的负载部分11c,接合部分11b可弹性变形且每个接合部分11b具有凹陷。在接合部分11b与负载部分11c之间有预定空间,从而接合部分11b可以朝负载部分11c弹性变形给定的量。
[0016]顺便说明,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7-234,525的权利要求1引用了一种用于电路板连接件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将被连接到通过开口从外部插入到多层印刷电路板中的电路板连接件上,且该连接器设置在通过开口与外部相连通的多层印刷电路板的内层中,所述连接器包括具有连接器开口的壳体,该连接器开口用于插入所述电路板连接件且其中设置有将连接到所述多层印刷电路板的内层的以预定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管脚,所述连接器还包括位于所述连接器开口中且适于在所述电路板连接件的连接接线柱被连接到所述连接管脚的状态下接合和固定所述电路板连接件的接合部件,且所述壳体包括将被包围在所述多层印刷电路板的内层之间的负载部分。权利要求2引用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路板连接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暴露开口,其与所述连接器开口相连通,且使将连接到所述各个连接管脚的位于所述内层的另一侧上的所述多层印刷电路板的内层暴露。权利要求3引用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路板连接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位于接收部分的两个侧面上的用于所述连接器开口中的所述连接管脚的所述两个接合件,且所述两个接合件具有适于与形成在所述电路板连接件上的接合部分相接合的凹陷或凸起,从而所述两个接合件从所述电路板连接件的两侧与所述接合部分相接合,根据所述电路板连接件与用于电路板连接件的连接器的连接与分离,所述各个接合件向所述电路板连接件的两个侧面的外部弹性变形。权利要求4引用了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路板连接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接合部分形成有凹陷或凸起,当所述电路板的插入部分被插入到用于电路板连接件的连接器中时,该凹陷或凸起在内层和水平方向上的两个边缘上与所述接合件相接合。权利要求5引用了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路板连接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负载部分在所述多层印刷电路板的分层方向中的厚度比各个接合件厚预定的厚度,且所述各个接合件相对于所述多层印刷电路板的分层方向设置在所述负载部分的两个端部的内侧。权利要求6引用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路板连接件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连接器开口中设置有接合件,每个接合件具有适于接合形成在所述电路板连接件上的接合部分的凹陷或凸起,并且该接合件根据所述电路板连接件与连接器的连接与分离而在将连接到所述各个连接管脚的所述内层的方向中弹性变形。权利要求7引用了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电路板连接件的连接器,其中每个所述接合部分均形成有凹陷或凸起以接合所述接合件,所述凹陷或凸起位于所述内层的侧面上,适于在所述电路板连接件被插入到用于电路板连接件的连接器中时被连接到被插入部分的所述各个连接管脚上。权利要求8引用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路板连接件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接合件周围模制树脂,以形成整体的树脂模制单元。权利要求9引用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路板连接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由树脂模制而成,且所述接合件由金属制成且嵌入所述壳体中。权利要求10引用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路板连接件的连接器,其中连接器设置有引导件,从而当所述电路板连接件被插入所述连接器开口中时,该引导件防止所述电路板连接件接触位于所述各个连接管脚与所述内层之间的接触位置。权利要求11引用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路板连接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电路板连接件与用于电路板连接件的连接器的连接与分离,各个连接管脚朝所述各个连接管脚所连接的所述内层弹性变形。权利要求12引用了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电路板连接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各个连接管脚的每一个均包括基本上与所述电路板连接件的插入方向平行的多个线性部分,以及两个端部与所述线性部分的端部相连且顶点位于基本上垂直于与所述各个连接管脚相连的所述内层的位置上的半圆弧形式的多个半圆弧部分,每个所述半圆弧部分包括第一半圆弧部分和第二半圆弧部分,其中第一半圆弧部分适于在所述电路板连接件被插入到所述开口中时紧靠所述电路板连接件,第二半圆弧部分的预定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半圆弧部分,且最靠近所述连接器开口的至少所述线性部分被连接到所述内层。权利要求13引用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路板连接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连接件是柔性电路板。权利要求14引用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路板连接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连接件是通过缠绕多根电缆形成的束线。权利要求15引用了一种多层印刷电路板,其具有通过开口与外部相连通的内层,且具有设置在所述内层中并将连接到通过所述开口从外部插入的电路板连接件上的用于电路板连接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用于电路板连接件的连接器包括具有连接器开口的壳体,所述电路板连接件插入到该连接器开口中,多个连接管脚以预定间隔设置在所述连接器开口中并将连接到所述多层印刷电路板的内层,所述壳体具有被包围在所述多层印刷电路板的内层之间的负载部分,且所述连接器还包括位于所述连接器开口中且适于在所述电路板连接件的连接接线柱被连接到所述连接管脚的状态下接合和固定所述电路板连接件的接合部件。权利要求16引用了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层印刷电路板,其中所述壳体包括暴露开口,其与所述连接器开口相连通,且用于暴露将连接到所述各个连接管脚的位于所述多层印刷电路板的所述内层的另一侧上的内层,并且插入所述连接器开口中的所述电路板连接件被所述各个连接管脚和被所述暴露开口暴露的所述内层所支撑。权利要求17引用了一种用于制造通过连接电路板连接件和用于电路板连接件的连接器而形成的电路板连接结构的方法,该用于电路板连接件的连接器被插入通过开口与外部相连通的多层印刷电路板的内层中,且所述电路板连接件通过所述开口从外部插入,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增强板结合到包括多个线导体的导体组件的端部,以及通过使用图像识别技术对所述增强板的端部和与其结合的所述导体组件打孔,以形成将插入具有适于与所述用于电路板连接件的连接器的接合件相接合的接合部分的所述电路板连接件的插入部分,从而制造所述电路板连接件。
[0017]与现有技术中的情况相同,具有分别位于第一连接件的插入方向的每一侧上的两个接触部分的触头可以安全地提高接触可靠性。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用于第一连接件的插入力将变大,特别是在具有多个触头的情况下,安装力将变大。
[0018]对于由本发明的申请人提出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具有三个接触部分的触头,位于设置有两个连接部分的后侧上的接触部分必须高于前侧上的接触部分,从而插入力将变大,且有连接件被变形的风险。
[0019]对于专利文献2公开的低插入力型连接器的情况,类似的,插入力将变大,且有连接件被变形的风险。同时,对于零插入力型连接器,有在各个触头出现不规则的接触压力的可能。
[0020]在专利文献3中,虽然似乎在独立弹性件的尖端设置有(上下)接触部分,但是上凸起40d适于接合致动器20而不适于接触配合件。在专利文献3的结构中,如果上凸起40d用作适于接触配合件的接触部分,则不能获得稳定的连接。
[0021]为了解决专利文献1至3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申请人提出了专利文献4。但是,虽然其具有足够的纵向长度,其并不满足连接器的整体高度降低的要求。此外,由于为了获得稳定的电连接,要求弹性件的长度超过特定值,因此其难以获得连接器在连接件的插入方向中被小型化的效果。
[0022]此外,为了满足具有足够的纵向长度的连接器的整体高度降低的要求,本发明的申请人已经提出如专利文献5所述的连接器。但是,专利文献5所公开的连接器具有较长的纵向长度,其不能获得具有很窄的斜度的触头结构。
[0023]对于专利文献6中公开的触头(图17和18),其在两端被支撑,从而所需的装配力大于现有技术的例子中和专利文献1至3中所需的装配力。
发明内容
[0024]考虑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器中的触头,使得即使在连接器中设置多个触头,也不需要较大力来插入和装配连接件就可以获得稳定的电连接,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为具有极窄的触头斜度(pitch)、连接器的整体高度减小、以及连接器特别是在连接件的插入方向中被小型化。
[0025]上述目的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触头20来达到,触头20具有适于接触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触部分22,和将连接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部分36,所述触头20具有凸出接触部分24,凸出接触部分24位于设置在所述触头的自由端上的所述接触部分22与所述连接部分36之间,且是弯曲的并基本上与所述接触部分22对齐。
[002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本发明在于所述触头构造为其中具有用于按压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按压部分26的部件15,该部件15设置为所述按压部分26位于面对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的位置上。
[002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本发明在于所述触头20构造为其中具有用于按压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按压部分26的部件15,该部件15设置为所述按压部分26位于面对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的位置上,且当所述第一连接件被所述按压部分26按压时,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在其被按压的方向中被所述第一连接件按压,从而导致由于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的支点作用,所述接触部分22被推靠到所述第一连接件上。
[002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本发明在于所述触头20构造为其中具有用于按压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按压部分26的部件15,该部件15与所述触头20整体形成,从而所述按压部分26面对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且所述按压部分26的尖端被延伸且其延伸的端部在面对所述接触部分22的位置上设置有适于接触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接触部分28。
[002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本发明在于所述触头20构造为其中具有用于按压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按压部分26的部件15,该部件15设置为所述按压部分26位于面对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的位置上,且所述部件15在所述按压部分26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的侧面上形成有开槽27,从而所述按压部分26成为独立的弹性部件。
[003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本发明在于触头20包括第一部件30,该第一部件30在一端具有所述接触部分22且在另一端具有所述连接部分36;第二部件32,该第二部件32在一端具有适于接触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接触部分28,该第二部件32还具有在所述第二接触部分28与另一端之间位于面对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的位置上的按压部分26,该按压部分用于按压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及弹性结合部分38,该弹性结合部分38用于连接所述第二部件32的所述另一端和所述第一部件30的基本中部。
[003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本发明在于所述触头20包括第一部件30,该第一部件30在一端具有所述接触部分22,在另一端具有所述连接部分36;第二部件32,该第二部件32在一端具有适于接触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接触部分28,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接收部分40,且该第二部件32具有在所述第二接触部分28与所述另一端之间位于面对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的位置上的按压部分26,该按压部分26用于按压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部件30与所述第二部件32的基本中部的弹性结合部分38。
[003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本发明在于所述触头20构造为其中具有用于按压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按压部分26的部件15,该部件15设置为所述按压部分26位于面对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的位置上,且所述按压部分26也用作适于接触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部分。
[003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本发明在于一种连接器10,其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头20,所述触头设置并保存在绝缘体12中。
[003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本发明在于所述连接器10构造为,其中在所述绝缘体12上安装有枢轴部件14,所述枢轴部件14具有可在所述压力接收部分40与所述连接部分36之间枢轴运动的第二按压部分52,从而所述压力接收部分40被按压。
[003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本发明在于连接器101包括触头201和用于设置和保存所述触头201的绝缘体12,每个触头201具有至少一个适于接触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部分221和将连接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部分361,其中每个触头201包括凸出接触部分24,该凸出接触部分24位于设置在所述触头201的自由端上的所述接触部分221与所述连接部分361之间,且该凸出接触部分24是弯曲的,而且基本上与所述接触部分221对齐,以及按压部分261,该按压部分261位于所述绝缘体121的安装开口18中,以面对所述触头201的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
[003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本发明在于所述连接器101构造为当所述第一连接件被所述按压部分261按压时,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在其被按压的方向中被所述第一连接件按压,从而导致由于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的支点作用,所述接触部分221被推靠到所述第一连接件上。
[003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本发明在于连接器102包括触头202,每个所述触头202具有至少一个适于接触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部分222和将连接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部分362,用于设置和保存所述触头202的绝缘体122,以及在所述绝缘体122的安装开口18的侧面上的可枢轴运动地安装在所述绝缘体122上的枢轴部件142,其中每个触头202包括凸出接触部分24,该凸出接触部分24位于设置在所述触头202的自由端上的所述接触部分222与所述连接部分362之间,且该凸出接触部分是弯曲的,而且基本上与所述接触部分222对齐,以及每个所述触头202在一端具有适于接合所述枢轴部件142以允许所述枢轴部件142的枢轴运动的接合部分58,在另一端具有连接到所述连接部分362附近的弹性结合部分382,以及其中所述枢轴部件142包括适于接合所述触头202的接合部分58的锚固孔542,以及位于面对所述触头202的凸出接触部分24的位置上的按压部分262。
[003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本发明在于所述连接器102构造为当所述第一连接件被所述按压部分262按压时,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在其被按压的方向中被所述第一连接件按压,从而导致由于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的支点作用,所述接触部分222被推靠到所述第一连接件上。
[0039]通过上述解释可以看出,触头20和利用触头20的连接器10可以带来以下显著的功能和效果。
(1)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20具有至少一个适于接触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部分22和将连接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部分36,所述触头20设置有凸出接触部分24,该凸出接触部分24位于设置在所述触头的自由端上的所述接触部分22与所述连接部分36之间,且该凸出接触部分24是弯曲的,而且基本上与所述接触部分22对齐。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触头可以实现对于使用该触头的连接器,即使在连接器中设置多个触头,也可以只用较小力就将连接件插入连接器中,从而保证触头没有任何变形,且保证稳定的电连接。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触头使利用该触头的连接器获得连接器中的触头具有极窄的触头斜度的结构,且获得连接器的整体高度减小以及连接器特别是在连接件的插入方向中被小型化的效果。
[0040](2)在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头20中,具有用于按压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按压部分26的部件15设置为所述按压部分26位于面对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的位置上。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触头可以提供利用该触头的连接器,其使得即使在连接器中设置多个触头,也可以只用较小力就将连接件插入连接器中,从而保证触头没有任何变形,且保证足够的连接稳定性。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触头使利用该触头的连接器获得连接器中的触头具有极窄的触头斜度的结构,且获得连接器的整体高度减小以及连接器特别是在连接件的插入方向中被小型化的效果。
[0041](3)在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头20中,具有用于按压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按压部分26的部件15设置为所述按压部分26位于面对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的位置上,且当所述第一连接件被所述按压部分26按压时,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在其被按压的方向中被所述第一连接件按压,从而导致由于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的支点作用,所述接触部分22被推靠到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触头可以提供利用该触头的连接器,其使得即使在连接器中设置多个触头,也可以只用较小力就将连接件插入连接器中,从而保证触头没有任何变形,且保证足够的连接稳定性。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触头使利用该触头的连接器获得连接器中的触头具有极窄的触头斜度的结构,且获得连接器的整体高度减小以及连接器特别是在连接件的插入方向中被小型化的效果。
[0042](4)在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头20中,具有用于按压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按压部分26的部件15与所述触头20整体形成,从而所述按压部分26面对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且所述按压部分26的尖端被延伸且其延伸的端部在面对所述接触部分22的位置上设置有适于接触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接触部分28。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触头可以提供利用该触头的连接器,其使得即使在连接器中设置多个触头,也可以只用较小力就将连接件插入连接器中,从而保证触头没有任何变形,且保证足够的连接稳定性。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触头使利用该触头的连接器获得连接器中的触头具有极窄的触头斜度的结构,且获得连接器的整体高度减小以及连接器特别是在连接件的插入方向中被小型化的效果。
[0043](5)在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头20中,具有用于按压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按压部分26的部件15设置为所述按压部分26位于面对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的位置上,且所述部件15在所述按压部分26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的侧面上形成有开槽27,从而所述按压部分26成为独立的弹性部件。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触头可以提供利用该触头的连接器,其使得即使在连接器中设置多个触头,也可以只用较小力就将连接件插入连接器中,从而借助于按压部分26的弹性保证触头没有任何变形,且保证足够的连接稳定性。此外,由于按压部分26是弹性的,根据本发明的触头获得更可靠的连接稳定性,且使利用该触头的连接器获得连接器中的触头具有极窄的斜度的结构,且获得连接器的整体高度减小以及连接器特别是在连接件的插入方向中被小型化的效果。
[0044](6)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头20包括第一部件30,该第一部件30在一端具有所述接触部分22且在另一端具有所述连接部分36;第二部件32,该第二部件32在一端具有适于接触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接触部分28,该第二部件32还具有在所述第二接触部分28与另一端之间位于面对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的位置上的按压部分26,该按压部分用于按压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及弹性结合部分38,该弹性结合部分用于连接所述第二部件32的所述另一端和所述第一部件30的基本中部。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触头可以提供利用该触头的连接器,其使得即使在连接器中设置多个触头,也可以只用较小力就将连接件插入连接器中,从而保证触头没有任何变形,且保证足够的连接稳定性。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触头使利用该触头的连接器获得连接器中的触头具有极窄的斜度的结构,且获得连接器的整体高度减小以及连接器特别是在连接件的插入方向中被小型化的效果。
[0045](7)在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头20中,所述触头20包括第一部件30,该第一部件30在一端具有所述接触部分22,在另一端具有所述连接部分36;第二部件32,该第二部件32在一端具有适于接触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接触部分28,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接收部分40,且该第二部件32具有在所述第二接触部分28与所述另一端之间位于面对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的位置上的按压部分26,该按压部分用于按压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部件30和所述第二部件32的基本中部的弹性结合部分38。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触头可以提供利用该触头的连接器,其使得即使在连接器中设置多个触头,也可以只用较小力就将连接件插入连接器中,从而保证触头没有任何变形,且保证足够的连接稳定性。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触头使利用该触头的连接器获得连接器中的触头具有极窄的斜度的结构,且获得连接器的整体高度减小以及连接器特别是在连接件的插入方向中被小型化的效果。
[0046](8)在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头20中,具有用于按压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按压部分26的部件15设置为所述按压部分26位于面对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的位置上,且所述按压部分26也用作适于接触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部分。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触头可以提供利用该触头的连接器,其使得即使在连接器中设置多个触头,也可以只用较小力就将连接件插入连接器中,从而保证触头没有任何变形,且保证足够的连接稳定性。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触头使利用该触头的连接器获得连接器中的触头具有极窄的斜度的结构,且获得连接器的整体高度减小以及连接器特别是在连接件的插入方向中被小型化的效果。
[0047](9)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10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头20,所述触头20设置并保存在绝缘体12中。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可以提供利用该触头的连接器,其使得即使在连接器中设置多个触头,也可以只用较小力就将连接件插入连接器中,从而保证触头没有任何变形,且保证足够的连接稳定性。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获得连接器中的触头具有极窄的斜度的结构,且获得连接器的整体高度减小以及连接器特别是在连接件的插入方向中被小型化的效果。
[0048](10)在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10中,在所述绝缘体12上安装有枢轴部件14,所述枢轴部件14具有可在所述连接部分36与所述压力接收部分40之间枢轴运动的第二按压部分52,从而所述压力接收部分40被按压。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使得即使在连接器中设置多个触头,也可以只用较小的插入力就将连接件插入连接器中,从而通过仅枢轴运动枢轴部件14来保证触头没有任何变形,且保证足够的连接稳定性。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获得连接器中的触头具有极窄的斜度的结构,且获得连接器的整体高度减小以及连接器特别是在连接件的插入方向中被小型化的效果。
[0049](11)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101,包括触头201和用于设置和保存所述触头201的绝缘体12,每个触头201具有至少一个适于接触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部分221和将连接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部分361,其中所述触头包括凸出接触部分24,该凸出接触部分24位于设置在所述触头201的自由端上的所述接触部分221与所述连接部分361之间,且该凸出接触部分是弯曲的,而且基本上与所述接触部分221对齐,以及按压部分261,该按压部分261位于所述绝缘体121的安装开口18中,以面对所述触头201的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可以使得即使在连接器中设置多个触头,也可以只用较小的插入力就将连接件插入连接器中,从而通过仅枢轴运动枢轴部件14来保证触头没有任何变形,且保证足够的连接稳定性。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获得连接器中的触头具有极窄的斜度的结构,且获得连接器的整体高度减小以及连接器特别是在连接件的插入方向中被小型化的效果。
[0050](12)在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101中,当所述第一连接件被所述按压部分261按压时,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在其被按压的方向中被所述第一连接件按压,从而导致由于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的支点作用,所述接触部分221被推靠到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使得即使在连接器中设置多个触头,也可以只用较小的插入力就将连接件插入连接器中,从而通过仅枢轴运动枢轴部件14来保证触头没有任何变形,且保证足够的连接稳定性。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获得连接器中的触头具有极窄的斜度的结构,且获得连接器的整体高度减小以及连接器特别是在连接件的插入方向中被小型化的效果。
[0051](13)一种连接器102,包括触头202、用于设置和保存所述触头202的绝缘体122和在所述绝缘体122的安装开口18的侧面上的可枢轴运动地安装在所述绝缘体122上的枢轴部件142,每个所述触头202具有至少一个适于接触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部分222和将连接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部分362,其中每个触头202包括凸出接触部分24,该凸出接触部分24位于设置在所述触头202的自由端上的所述接触部分222与所述连接部分362之间,且该凸出接触部分是弯曲的,而且基本上与所述接触部分对齐,以及每个所述触头202在一端具有适于接合所述枢轴部件142以允许所述枢轴部件142的枢轴运动的接合部分58,在另一端具有连接到所述连接部分362附近的弹性结合部分382,以及其中所述枢轴部件142包括适于接合所述触头202的接合部分58的锚固孔542,以及位于面对所述触头202的凸出接触部分24的位置上的按压部分262。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使得即使在连接器中设置多个触头,也可以只用较小的插入力就将连接件插入连接器中,从而通过仅枢轴运动枢轴部件14来保证触头没有任何变形,且保证足够的连接稳定性。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获得连接器中的触头具有极窄的斜度的结构,且获得连接器的整体高度减小以及连接器特别是在连接件的插入方向中被小型化的效果。
[0052](14)在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102中,当所述第一连接件被所述按压部分262按压时,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在其被按压的方向中被所述第一连接件按压,从而导致由于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的支点作用,所述接触部分222被推靠到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使得即使在连接器中设置多个触头,也可以只用较小的插入力就将连接件插入连接器中,从而通过仅枢轴运动枢轴部件14来保证触头没有任何变形,且保证足够的连接稳定性。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获得连接器中的触头具有极窄的斜度的结构,且获得连接器的整体高度减小以及连接器特别是在连接件的插入方向中被小型化的效果。
[0053]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具体描述以及权利要求,将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
附图说明
[0054]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触头的透视图;
图1B是使用图1A中显示的触头的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1C是图1B中显示的连接器的剖面图,其沿着一个触头剖开;
图2是使用根据本发明的部件和触头的连接器的剖面图,其沿着一个触头剖开;
图3A是从绝缘体安装开口的一侧的上方看去的该绝缘体的透视图;
图3B是从绝缘体的连接侧面的一侧的上方看去的绝缘体的透视图;
图4A是从枢轴部件(pivoting member)的锚固孔一侧看去的该枢轴部件的透视图;
图4B是从枢轴部件的致动部分一侧看去的该枢轴部件的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非零插入力型的连接器的剖面图,其沿着一个触头剖开;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前锁紧型连接器,其沿着一个触头剖开;以及
图7是与图1A中的触头类似的通过在触头中形成开槽来构造的触头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5]本发明的主题特征在于一种触头,其具有适于接触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个接触部分和要连接到第二连接件上的连接部分,该触头包括凸出接触部分,该凸出接触部分位于设置在触头自由端上的接触部分和连接部分之间,该凸出接触部分是弯曲的,且基本上与接触部分对齐,所述触头进一步包括具有按压部分的部件,该按压部分位于面对凸出接触部分的位置上,用于按压第一连接件。
[0056]即当第一连接件被按压部分按压时,凸出接触部分被按下的第一连接件向下按压(沿按压方向),其结果是凸出接触部分限定支点(fulcrum),从而导致接触部分被推向第一连接件。
[0057]有三种结构可以完成本发明。第一种结构是所谓的后锁紧(rear lock)结构,其中枢轴部件安装在壳体的与安装开口相对的侧面上,第一连接件插入该安装开口中。第二种结构是所谓的非零插入力(non-zero insertion force,N-ZIF)型或低插入力(low insertion force,LIF)型结构,其中仅通过插入连接件就立即与触头相接触。第三种结构是所谓的前锁紧(front lock)型结构,其中枢轴部件安装在绝缘体的安装开口的侧面上,第一连接件插入该安装开口中。
[0058]首先,将参考图1A至1C、图3A和3B、以及图4A和4B解释根据本发明的触头20和利用触头20的后锁紧型连接器10。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触头的透视图,图1B是使用图1A中显示的触头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图1C是图1B中显示的连接器的剖面图,其沿着一个触头剖开。图2是使用部件和触头的连接器的剖面图,其沿着一个触头剖开。图3A是从安装开口的上方看去的绝缘体的透视图,图3B是从连接侧面的上方看去的该绝缘体的透视图。图4A是从枢轴部件的锚固孔一侧看去的该枢轴部件的透视图,图4B是从枢轴部件的致动部分一侧看去的该枢轴部件的透视图。图5是非零插入力(N-ZIF)型的连接器的剖面图,其沿着一个触头剖开。图6是前锁紧型连接器的剖面图,其沿着一个触头剖开。图7是与图1A中显示的触头类似的通过在触头中形成开槽来构造的触头的透视图。
[0059]首先将解释根据本发明的触头20。触头20由金属制成,且通过现有技术冲压加工(press-working)制成。形成触头20的优选的金属包括黄铜、铍铜合金(beryllium copper)、磷青铜(phosphorbronze)等,其满足弹性、导电性等要求。本实施例中的触头20基本上是如图1A所示的H形,包括至少第一部件30,第一部件30在作为自由端的一端上具有适于接触第一接触件的接触部分22,在另一端上具有将连接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部分36,凸出接触部分24位于第一部件30上、接触部分22和连接部分36之间,凸出接触部分24是弯曲的且基本上与所述接触部分22对齐;第二部件32,第二部件32在作为自由端的一端上具有适于接触第一接触件的第二接触部分28,在另一端上具有压力接收部分40,按压部分26位于面对凸出接触部分24的位置上,用于按压所述第一接触件;以及弹性结合部分38(在此包括弹性部分46和支点部分48),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部件30和所述第二部件32。下面将解释触头的各个部件。
[0060]首先解释接触部分22。接触部分22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30的作为自由端的一端上,且适于接触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此为柔性印刷电路板70)。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其可以是配合连接器、柔性印刷电路板70、柔性带状电缆等。考虑接触稳定性、接触压力、插入力、触头20的变形等,所述接触部分22可以适当地设计为与接触件匹配。在所述实施例中,接触部分20是凸起的形式。
[0061]下面将解释凸出接触部分24。凸出接触部分24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30上、所述接触部分22与所述连接部分36之间,且基本上与所述接触部分22对齐。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是弯曲的,从而延伸到插入该凸出接触部分24中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侧面上,因为凸出接触部分24必须接触插入的电路板且必须执行以下功能。
[0062]下面将解释第二接触部分28。第二接触部分28设置在第二部件32的作为自由端的一端上,且适于接触第一连接件(在此为柔性印刷电路板70)。考虑接触稳定性、接触压力、插入力、触头20的变形等,所述第二接触部分28可以适当地设计为与接触件匹配。在所述实施例中,第二接触部分28是凸起的形式。
[0063]下面将解释按压部分26。所述按压部分26位于面对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的位置上,用于按压第一连接件并执行以下功能。因此,按压部分26是朝向插入的柔性印刷电路板70延伸的凸起的形式。此外,所述按压部分26也可同时用作接触部分。
[0064]现在将解释凸出接触部分24和按压部分26的操作。在插入柔性印刷电路板70之后,当通过按压部分26按压所述电路板70时,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被电路板70向下按(向电路板的按压方向),其结果是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自身限定了支点,从而导致所述接触部分22被推靠到电路板70上。换言之,由于凸出接触部分24的支点作用,接触部分22被推靠到电路板70上。考虑这些功能、接触稳定性、可加工性、连接器10的小型化等,可以适当地设计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和所述按压部分26的形状和尺寸。
[0065]为了保证按压部分26的这种功能,优选地,(在按压部分26上与插入的第一连接件相对的侧面上),在按压部分26的后侧面上形成有开槽27,从而按压部分26成为如图7所示的独立弹性部件。
[0066]所述第一部件30和所述第二部件32基本上在它们的中部通过所述弹性结合部分38(包括弹性部分46和支点部分48)彼此连接。所述弹性结合部分38(包括弹性部分46和支点部分48)和设置在第二部件32的另一端的所述压力接收部分40用于执行以下功能。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70被插入绝缘体12的安装开口18中之后,当枢轴部件14的第二按压部分52在所述触头20的连接部分36和压力接收部分40之间枢轴转动时,压力接收部分40被所述第二按压部分52抬起,其结果是所述触头20的弹性部分46绕所述触头20的支点部分48朝所述第二部件32的按压部分26倾斜,从而使所述按压部分26和第二接触部分28被推靠到所述电路板70上。可以适当地设计所述支点48、所述弹性部分46和所述压力接收部分40的尺寸和形状以获得这些功能。
[0067]下面将从整体上总结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所述按压部分26、所述压力接收部分40、以及所述弹性结合部分38(包括所述弹性部分46和所述支点部分48)的功能。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70被插入绝缘体12的安装开口18中之后,当枢轴部件14的第二按压部分52在所述触头20的连接部分36和压力接收部分40之间枢轴转动时,压力接收部分40被所述第二按压部分52抬起,其结果是所述触头20的弹性部分46绕所述触头20的支点部分48朝所述第二部件32的按压部分26倾斜。因此所述电路板70被所述按压部分26按压,进而所述凸出接触部分24被按下的电路板70(在按压方向中)向下推动,从而被向下推动的凸出接触部分24分别限定了支点,导致所述接触部分22被推向所述电路板70。
[0068]下面将解释固定部分34。在所述实施例中,通过压入配合(press-fitting)将固定部分34保存在绝缘体12中。更具体地说,通过固定部分34的宽度方向的干涉,固定部分34被固定在绝缘体12中。
[0069]最后将解释连接部分36。所述连接部分36将连接到第二连接件上,该第二连接件可以是基板80、柔性印刷电路板、柔性带状电缆等。连接部分36可以适当地设计为与将连接的连接件相配合。在所述实施例中,当连接部分36连接到基板80时,考虑到安装导体的能力、占用的面积、导体的高密度等,连接部分36是表面安装型(surfacemounting type,SMT)。对于柔性带状电缆的情况,考虑与基板和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情况相同的因素,可以适当地设计连接部分30。
[0070]下面将解释绝缘体12。绝缘体12由电绝缘的塑料材料通过现有技术中的注射成型(injection molding)形成。考虑尺寸稳定性、可加工性、制造成本等,可以适当地选择绝缘体12的材料,其通常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66PA,46PA或PA9T)、液晶聚合物(LCP)、聚碳酸酯(PC)、聚苯硫醚(PPS)等及其组合。
[0071]所述绝缘体12形成有用于在其中分别安装所需数量的触头的插入孔16,所述触头通过压入配合、钩挂(hooking)(切缝)、焊接等固定在各个插入孔16中。所述插入孔16只需能够容纳触头20即可,可以考虑夹持力、强度、可加工性等对其进行适当的设计。
[0072]此外,所述绝缘体12设置有柔性印刷电路板70可以插入的安装开口18。所述安装开口18只需能够容纳电路板70即可,可以考虑柔性印刷电路板70的尺寸、与触头20的接触压力、连接稳定性等对其进行适当的设计。
[0073]下面将解释枢轴部件14。枢轴部件14由电子绝缘的塑料材料通过现有技术中的注射成型而形成。考虑尺寸稳定性、可加工性、制造成本等,可以适当地选择枢轴部件14的材料,其通常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66PA或46PA)、液晶聚合物(LCP)、聚碳酸酯(PC)、聚苯硫醚(PPS)等及其组合。
[0074]枢轴部件14主要包括致动部分50,适于安装在绝缘体12中、用于将枢轴部件14枢轴安装在绝缘体12上的轴56,用于按压所述触头20的压力接收部分40的第二按压部分52,以及适于接合所述触头20的延长部分42的锚固孔54。所述轴56是所述枢轴部件14的枢轴运动的支点,其适当地装配在所述绝缘体12的纵向端部以允许枢轴部件14的枢轴运动。枢轴部件14的纵向端部还设置有锁紧部分,该锁紧部分适于接合绝缘体12,从而当所述触头20的压力接收部分40被枢轴部件14的第二按压部分52按压时,防止枢轴部件16被抬起(在图中向上的方向中)。锁紧部分的形状和尺寸只需能够接合所述绝缘体12即可,且可以考虑上述功能以及连接器10的尺寸和强度等对其进行适当的设计。
[0075]所述第二按压部分52用于按压所述触头20的压力接收部分40,且其形状优选的为延长的形状,在所述实施例中,特别是椭圆形。由于具有这种椭圆形形状,当枢轴部件14在图1B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中枢轴运动,从而在所述触头20的压力接收部分40和连接部分36之间的空间中转动其第二按压部分52时,借助于由第二按压部分52的椭圆形形状而导致的接触高度的变化,所述触头20的压力接收部分40被向上移动,从而将所述触头20的接触部分22推靠到柔性印刷电路板70上。第二按压部分52可以形成为任意形状,只要其可以在所述触头20的压力接收部分40和连接部分36之间转动即可,且所述触头20的压力接收部分40可以借助于由例如椭圆的长短轴的差别导致的接触高度的变化而被抬起。
[0076]枢轴部件16进一步设置有彼此独立的锚固孔54,锚固孔54适于接合所述触头20的延长部分42,用于防止枢轴部件14的中部在图1C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中发生变形。彼此独立设置的锚固孔54用于保持枢轴部件14的强度,且用于防止枢轴部件14在枢轴运动中变形。
[0077]现在将参考图2解释用于所谓的非零插入力型结构的形成为按压部分26的独立部件的部件15以及触头20。部件15和触头20基本上为图2所示的I形。部件15由金属制成,且通过现有技术的冲压加工形成。形成所述部件15的优选的金属包括黄铜、铍铜合金(beryllium copper)、磷青铜(phosphor bronze)等,其满足弹性、导电性等要求。形成触头的金属与上述金属类似。所述按压部分26和凸出部分24的操作与上述操作类似,下面只描述区别特征。
[0078]根本区别在于具有按压部分26的部件形成为触头的独立部件这一特征。由于所述按压部分26延伸到安装开口18中,当柔性印刷电路板70被插入安装开口18中时,电路板70因此被按压部分26按压。当电路板70被按压时,触头20的凸出接触部分24被已被按下的电路板70向下推动,从而执行上述功能。按压部分26延伸入安装开口18内的距离可以考虑上述功能、连接稳定性、当按压部分26用作接触部分时的接触特性等进行适当的设计。
[0079]现在将参考图5解释所谓的非零插入力型连接器101。连接器101包括至少绝缘体121和触头201。绝缘体121和触头201的材料与上述材料类似。
[0080]触头201基本上为U形,且包括至少第一部件301,第一部件301在作为自由端的一端上具有适于接触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部分221,在另一端上具有将连接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部分361,凸出接触部分24位于第一部件301上、接触部分221和连接部分361之间,凸出接触部分24是弯曲的且基本上与所述接触部分221对齐;第二部件321,第二部件321具有作为固定端将插入绝缘体121中的一端和靠近将固定到绝缘体121中的另一端的固定部分341;以及弹性结合部分381,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部件301的连接部分361的附近和所述第二部件321的固定部分341的附近。接触部分221、凸出接触部分24、连接部分361以及固定部分341与前述类似。与前述的弹性结合部分的情况不同,弹性结合部分381只用于连接第一部件301和第二部件321。
[0081]与绝缘体12类似,绝缘体121具有可分别插入触头201的多个插入孔16。区别特征是在绝缘体121中在面对所述触头201的凸出接触部分24的位置上设置位于安装开口18中的按压部分261。按压部分261也执行上述同样的功能。
[0082]下面将参考图6解释所谓的前锁紧型连接器102。连接器102包括至少绝缘体122、触头202和枢轴部件142。绝缘体121、触头202和枢轴部件142的材料与前述的材料类似。
[0083]触头202基本上为U形,且包括至少第一部件302,第一部件302在作为自由端的一端上具有适于接触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部分222,在另一端上具有将连接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部分362,凸出接触部分24位于第一部件302上、接触部分222和连接部分362之间,凸出接触部分24是弯曲的且基本上与所述接触部分222对齐;第二部件322,第二部件322在作为自由端的一端具有适于接合枢轴部件142的锚固孔542的接合部分58,在另一端具有将固定到绝缘体122的固定部分342;以及弹性结合部分382,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部件302的连接部分362附近和所述第二部件322的固定部分342的附近。接触部分222、凸出接触部分24、连接部分362以及固定部分342与前述类似。与前述的弹性结合部分38不同,弹性结合部分382只用于连接第一部件302和第二部件322。可以适当地设计所述接合部分58的形状和尺寸,从而可以枢轴转动所述枢轴部件142且可以通过枢轴部件142的按压部分262按压柔性印刷电路板70。
[0084]与上述绝缘体12的情况相同,绝缘体122也具有可以分别插入触头202的多个插入孔16。这些绝缘体之间没有特别的区别。
[0085]枢轴部件142主要包括致动部分502,用于将枢轴部件142枢轴安装在绝缘体122上的轴,适于接合所述触头202的接合部分58的锚固孔542,以及用于按压柔性印刷电路板70的按压部分262。所述轴是所述枢轴部件142的枢轴运动的支点,其适当地装配在所述绝缘体122的纵向端部以允许枢轴部件142的枢轴运动。所述按压部分262用于按压电路板70,且其形状优选的为延长的形状,在所述实施例中,特别是椭圆形。由于具有这种椭圆形形状,当枢轴部件142被枢轴转动时,借助于由按压部分262的椭圆形形状而导致的接触高度的变化,柔性印刷电路板70被朝所述触头202的接触部分222按压。此外,枢轴部件142设置有彼此独立的锚固孔542,锚固孔542适于接合所述触头202的接合部分58。锚固孔542彼此独立设置,用于保持枢轴部件142的强度,且用于防止枢轴部件142在枢轴运动中变形。
[0086]应用例是用于诸如办公自动化设备、工厂自动化设备、便携式电话或移动电话等电气和电子设备的连接器,特别是用于连接稳定性更高且整体高度更低的连接器中的触头。
[0087]虽然参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特别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采取前述的和其他的变化,其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触头,其具有至少一个适于接触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部分和将连接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部分,
所述触头设置有凸出接触部分,该凸出接触部分位于设置在所述触头的自由端上的所述接触部分与所述连接部分之间,且该凸出接触部分是弯曲的,而且基本上与所述接触部分对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其中具有用于按压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按压部分的部件设置为所述按压部分位于面对所述凸出接触部分的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其中具有用于按压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按压部分的部件设置为所述按压部分位于面对所述凸出接触部分的位置上,且当所述第一连接件被所述按压部分按压时,所述凸出接触部分在其被按压的方向中被所述第一连接件按压,从而导致由于所述凸出接触部分的支点作用,所述接触部分被推靠到所述第一连接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其中具有用于按压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按压部分的部件与所述触头整体形成,从而所述按压部分面对所述凸出接触部分,且所述按压部分的尖端被延伸且其延伸的端部在面对所述接触部分的位置上设置有适于接触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接触部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其中具有用于按压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按压部分的部件设置为所述按压部分位于面对所述凸出接触部分的位置上,且所述部件在所述按压部分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的侧面上形成有开槽,从而所述按压部分成为独立的弹性部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包括第一部件,该第一部件在一端具有所述接触部分且在另一端具有所述连接部分;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在一端具有适于接触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接触部分,并具有在所述第二接触部分与另一端之间位于面对所述凸出接触部分的位置上的按压部分,该按压部分用于按压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及弹性结合部分,该弹性结合部分用于连接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另一端和所述第一部件的基本中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所述触头包括第一部件,该第一部件在一端具有所述接触部分,在另一端具有所述连接部分;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在一端具有适于接触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接触部分,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接收部分,且该第二部件具有在所述第二接触部分与所述另一端之间位于面对所述凸出接触部分的位置上的按压部分,该按压部分用于按压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基本中部的弹性结合部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其中具有用于按压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按压部分的部件设置为所述按压部分位于面对所述凸出接触部分的位置上,且所述按压部分也用作适于接触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部分。
9、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头的连接器,所述触头设置并保存在绝缘体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绝缘体上安装有枢轴部件,所述枢轴部件具有可在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压力接收部分之间枢轴运动的第二按压部分,从而所述压力接收部分被按压。
11、一种连接器,包括触头和用于设置和保存所述触头的绝缘体,每个触头具有至少一个适于接触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部分和将连接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部分,
其中每个所述触头包括:
凸出接触部分,该凸出接触部分位于设置在所述触头的自由端上的所述接触部分与所述连接部分之间,且该凸出接触部分是弯曲的,而且基本上与所述接触部分对齐,以及
按压部分,该按压部分位于所述绝缘体的安装开口中,以面对所述触头的所述凸出接触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所述第一连接件被所述按压部分按压时,所述凸出接触部分在其被按压的方向中被所述第一连接件按压,从而导致由于所述凸出接触部分的支点作用,所述接触部分被推靠到所述第一连接件上。
13、一种连接器,包括触头、用于设置和保存所述触头的绝缘体、以及在所述绝缘体的安装开口的侧面上的可枢轴运动地安装在所述绝缘体上的枢轴部件,每个所述触头具有至少一个适于接触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部分和将连接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部分,
其中每个所述触头包括凸出接触部分,该凸出接触部分位于设置在所述触头的自由端上的所述接触部分与所述连接部分之间,且该凸出接触部分是弯曲的,而且基本上与所述接触部分对齐,以及每个所述触头在一端具有适于接合所述枢轴部件以允许所述枢轴部件的枢轴运动的接合部分,在另一端具有连接到所述连接部分附近的弹性结合部分,以及
其中所述枢轴部件包括适于接合所述触头的接合部分的锚固孔,以及位于面对所述触头的凸出接触部分的位置上的按压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所述第一连接件被所述按压部分按压时,所述凸出接触部分在其被按压的方向中被所述第一连接件按压,从而导致由于所述凸出接触部分的支点作用,所述接触部分被推靠到所述第一连接件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141805 | 2008-05-30 | ||
JP2008141805 | 2008-05-30 | ||
JP2008141805A JP5203046B2 (ja) | 2008-05-30 | 2008-05-30 | コンタクト及び該コンタクト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93876A true CN101593876A (zh) | 2009-12-02 |
CN101593876B CN101593876B (zh) | 2011-12-28 |
Family
ID=41380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4523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3876B (zh) | 2008-05-30 | 2009-05-27 | 触头和使用该触头的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845973B2 (zh) |
JP (1) | JP5203046B2 (zh) |
CN (1) | CN101593876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37590A (zh) * | 2010-03-26 | 2011-11-09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
CN103226996A (zh) * | 2012-01-27 | 2013-07-31 |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 扁平配线材料及其使用该扁平配线材料的安装体 |
CN108963496A (zh) * | 2017-05-18 | 2018-12-07 | 陈亭羽 | 电连接器 |
CN113764929A (zh) * | 2021-08-12 | 2021-12-07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72224B1 (ja) * | 2009-06-01 | 2009-11-25 |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KR20110036784A (ko) * | 2009-09-30 | 2011-04-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JP4996705B2 (ja) * | 2010-02-26 | 2012-08-08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
JP5820205B2 (ja) * | 2011-09-13 | 2015-11-2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端子取付構造 |
CN104321936B (zh) | 2012-02-07 | 2018-04-24 | 3M创新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闩锁 |
JP2015506576A (ja) | 2012-02-07 | 2015-03-02 |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 ボードマウント電気コネクタ |
CN104170172B (zh) | 2012-02-07 | 2017-06-09 | 3M创新有限公司 | 线材安装电连接器 |
EP2812952A4 (en) | 2012-02-07 | 2015-09-30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 PULL-OFF FOR AN ELECTRIC COVER |
EP2812953A4 (en) | 2012-02-07 | 2015-10-07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 CONTACT CLAMP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
JP5862387B2 (ja) * | 2012-03-15 | 2016-02-16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DE202012008961U1 (de) * | 2012-09-17 | 2012-10-12 |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 Co. Kg | Kontaktelement |
JP5999192B2 (ja) * | 2012-11-07 | 2016-09-28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接続端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導通検査器具 |
JP5966875B2 (ja) * | 2012-11-16 | 2016-08-1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及び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 |
KR101499128B1 (ko) * | 2014-01-23 | 2015-03-05 | 몰렉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 쉴드 타입 커넥터 |
JP2015207520A (ja) * | 2014-04-23 | 2015-11-19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2016028377A (ja) * | 2014-07-09 | 2016-02-25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USD825474S1 (en) * | 2016-04-25 | 2018-08-14 |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6771983B2 (ja) | 2016-08-01 | 2020-10-21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
RU201890U1 (ru) * | 2020-01-27 | 2021-01-20 |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Квант" | Разъемный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соединитель |
JP7123199B2 (ja) | 2021-01-21 | 2022-08-22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84659B2 (ja) * | 2001-03-09 | 2004-01-06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3722725B2 (ja) * | 2001-06-29 | 2005-11-30 | 京セラエルコ株式会社 | Fpc/ffc用コネクタ |
JP4558588B2 (ja) * | 2005-06-14 | 2010-10-06 |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07073296A (ja) * | 2005-09-06 | 2007-03-22 | D D K Ltd | 整列コンタクト群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
JP2007234525A (ja) * | 2006-03-03 | 2007-09-13 | Sony Corp | 基板接続部材用コネクタ、多層プリント基板及び基板接続構造の製造方法 |
JP2009181858A (ja) * | 2008-01-31 | 2009-08-13 | I-Pex Co Ltd | 電気コネクタ |
JP5288851B2 (ja) * | 2008-03-21 | 2013-09-11 |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107129B2 (ja) * | 2008-04-25 | 2012-12-26 |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ンタクト及び該コンタクト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
-
2008
- 2008-05-30 JP JP2008141805A patent/JP5203046B2/ja active Active
-
2009
- 2009-05-19 US US12/468,241 patent/US784597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5-27 CN CN200910145236.3A patent/CN10159387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37590A (zh) * | 2010-03-26 | 2011-11-09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
CN102237590B (zh) * | 2010-03-26 | 2014-10-22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
CN103226996A (zh) * | 2012-01-27 | 2013-07-31 |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 扁平配线材料及其使用该扁平配线材料的安装体 |
CN108963496A (zh) * | 2017-05-18 | 2018-12-07 | 陈亭羽 | 电连接器 |
CN113764929A (zh) * | 2021-08-12 | 2021-12-07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CN113764929B (zh) * | 2021-08-12 | 2022-09-06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90298315A1 (en) | 2009-12-03 |
JP5203046B2 (ja) | 2013-06-05 |
JP2009289625A (ja) | 2009-12-10 |
US7845973B2 (en) | 2010-12-07 |
CN101593876B (zh) | 2011-1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93876B (zh) | 触头和使用该触头的连接器 | |
JP5250450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US7238054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0403600C (zh) | 连接器 | |
US20100055952A1 (en) | Fixture and floating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 |
JP2007018785A (ja) | コネクタ | |
US7828570B2 (en) |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pivoting member design | |
EP2088840B1 (en) | Electronic component assembly | |
JP2006127814A (ja) | コネクタ | |
JPWO2019077840A1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US7581973B2 (en) | Cam structure and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 |
CN102195161B (zh) | 连接器 | |
JP4927454B2 (ja) | コネクタ | |
US7758355B2 (en) | Connector | |
CN101292398A (zh) | 电接触元件 | |
JP5288851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01593888A (zh) | 连接器 | |
US20080299840A1 (en) | Contact and connector using the contact | |
JP5107129B2 (ja) | コンタクト及び該コンタクト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 |
JP5474162B2 (ja) | コンタクト及び該コンタクト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 |
JP5230759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05048225A (zh) | 同轴连接器 | |
CN1416606A (zh) | 具有触点保持元件的连接器 | |
JP2006120481A (ja) | コネクタ | |
JP2015195231A (ja) | フレキシブル回路基板用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 Termination date: 20160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