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2168A - 喷射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射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92168A
CN101592168A CNA2009102028602A CN200910202860A CN101592168A CN 101592168 A CN101592168 A CN 101592168A CN A2009102028602 A CNA2009102028602 A CN A2009102028602A CN 200910202860 A CN200910202860 A CN 200910202860A CN 101592168 A CN101592168 A CN 1015921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ping
nozzle
main body
function unit
spar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2028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92168B (zh
Inventor
山田悦久
西岛春幸
水鸟和典
尾形豪太
松井秀也
押谷洋
长野阳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1408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1389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92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2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921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216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射器,所述喷射器的外壳(170、263、380)被配置为管状,并且容纳喷射器功能单元(160、260、360)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喷射器功能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喷嘴(161、261、361)和主体(162、262、362)。外壳的侧开口(165c、263a、364a)径向穿过外壳(170、263、380)的外周壁表面和内周壁表面,并与主体(162、262、362)的流体吸入开口(162b、262b、362b)连通。外壳侧开口(165c、263a、364a)适应于与吸入开口侧外部设备(15b)连接,流体通过所述外部设备被抽吸入流体吸入开口(162b、262b、362b)。

Description

喷射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射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之前已知的喷射器的情况中,流体在通过从喷嘴喷射的高速流体所产生的真空力作用下从流体吸入开口被抽吸,所述的喷嘴对高速流体进行减压和膨胀。在这种喷射器中,从喷嘴排出的流体和通过流体吸入开口抽吸的流体被混合以形成流体混合物。然后,流体混合物的动能在增压部分(扩散器部分)被转化成压力能,这样流体混合物的压力被增加。
例如,日本未审查的专利文献No.2005-308380(对应于专利US2005/0178150A1和US2005/0268644A1)公开一种喷射器制冷循环,所述的喷射器制冷循环使用喷射器作为用于对制冷剂压力减压的制冷剂减压装置。在这种喷射器制冷循环内,压缩机的驱动力通过喷射器的增压作用被减小,这样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COP)被改善。
而且,在日本未审查专利文献No.2007-057222(US2008/0264097A1)中,喷射器制冷循环适用于汽车制冷循环系统。在这种喷射器制冷循环中,喷射器和制冷循环的另一个组成设备(例如,蒸发器)被集成在一起以减小喷射器制冷循环的整体尺寸和改善喷射器制冷循环的安装性。
例如,在喷射器制冷循环内,循环制冷剂的流量根据制冷循环所要求的性能而改变,所述的循环制冷剂在喷射器制冷循环内循环流动。因此,例如,根据制冷循环所要求的性能,通过改变喷射器的喷嘴和扩散器部分的尺寸,也要求对喷射器的规格进行适当地改变以实现上述性能系数(COP)的改善。
而且,通常情况下,喷射器制冷循环的组成设备,如,压缩机、散热器、喷射器和蒸发器,均分别被制造,并通过制冷剂管连接在一起或直接连在一起。
因此,在喷射器制冷循环应用于具有不同要求的性能的不同制冷循环系统的情况下,当喷射器的规格被改变以改变喷射器的外部尺寸和连到制冷循环的其它组成设备的喷射器的连接器形状时,相对于制冷循环的其它组成设备(外部设备),喷射器的安装性可能会下降。
特别地,在喷射器和喷射器制冷循环的其它组成设备(外部设备)以似于日本未审查的专利文献No.2007-057222(US2008/0264097A1)中的情形集成在一起的情况下,由于存在喷射器的安装空间限制,当喷射器的外部尺寸和喷射器的连接器形状被改变时,喷射器和其它组成设备将无法集成在一起。
但是,由于在制造喷射器的扩散器部分或喷嘴时要求高精度,因此不改变喷射器的外部尺寸和喷射器的连接器形状很难改变喷射器的规格。
此外,在喷射器连到喷射器制冷循环的其它组成设备(外部设备)的情况下,当通过将连接器加热到高温,以类似于钎焊的方式进行连接时,热变形可能会发生在喷射器的相应部件上。针对这个问题,使用机械紧固是可能的,例如使用管接头和螺母进行连接,所述的管接头和螺母紧固在一起。但是,在机械紧固的情况下,例如,在将管接头和螺母紧固在一起时喷射器的相应部件可能会受到施加的弯曲应力而变形。
当这个变形发生在喷射器的相应部件中时,喷射器的性能(增压性能,也就是压力增加的性能)可能会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上述缺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射器,所述的喷射器能够方便地改变喷射器的规格,并可以改善喷射器对于外部设备的安装性。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这种喷射器的一种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射器,在连接喷射器和相应的外部设备时,所述的喷射器能够限制因喷射器相应部件的变形所造成的性能下降。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这种喷射器的一种制造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喷射器,所述的喷射器包括喷射器功能单元和外壳。喷射器功能单元包括喷嘴和主体。喷嘴对输入的高压流体进行减压和膨胀。主体直接或间接地连到喷嘴,并具有流体吸入开口和增压部分。流体在从喷嘴喷射的高速流体所产生的真空力作用下通过主体的流体吸入开口被抽吸入主体的内部。从喷嘴排出的流体和通过流体吸入开口被抽吸入的流体的混合物在增压部分被增压。外壳被配置为管状,并接收至少一部分喷射器功能单元。外壳侧开口径向穿过外壳的外周壁表面和内周壁表面,并与主体的流体吸入开口连通。外壳侧开口适用于直接或间接地与吸入开口侧外部设备相连,通过所述的吸入开口侧外部设备,流体被抽吸入流体吸入开口。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也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喷射器的制造方法。根据这个制造方法,喷嘴插入主体的内部以形成喷射器功能单元。然后,主体插入外壳的内部。接下来,在喷嘴插入主体内部和主体插入外壳内部之后,喷嘴和主体直接或间接地连在一起,且主体和外壳也直接或间接地连在一起。
此外,还可以提供了另一种用于制造喷射器的制造方法。根据这种制造方法,喷嘴和主体连在一起以形成喷射器功能单元。然后,第一封盖的下游端部分与模块的第一开口相连,第二封盖的上游端部分与模块的第二开口相连以形成容纳喷射器功能单元的外壳。接下来,喷射器功能单元被固定在外壳内,以使得喷射器功能单元的上游侧部分可被容纳在第一封盖内,所述喷嘴位于所述的喷射器功能单元的上游侧部分,同时,喷射器功能单元的下游侧部分可被容纳在第二封盖内,增压部分位于所述的喷射器功能单元的下游侧部分,并且,模块的第三开口与主体的流体吸入开口连通。
进而,还可以再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喷射器的制造方法。根据这种制造方法,喷嘴和主体连在一起以形成喷射器功能单元。然后,喷射器功能单元的上游侧部分与外壳的第一封盖相连,喷嘴位于所述的喷射器功能单元的上游侧部分。接下来,在喷射器功能单元的上游侧部分连到第一封盖之后,外壳的第二封盖与第一封盖相连,以使得第二封盖不会与喷射器功能单元的下游端部分相接触,增压部分位于所述的喷射器功能单元的下游端部分。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的目的、特点及优点将通过以下描述、附加的权利要求及附图而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在所述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喷射器制冷循环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喷射器制冷循环的喷射器的放大横截面视图;
图3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喷射器制冷循环的喷射器与外部设备之间连接的局部放大的横截面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喷射器制冷循环的喷射器与外部设备之间连接的局部放大的横截面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喷射器制冷循环的喷射器与外部设备之间连接的局部放大的横截面视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喷射器的横截面视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喷射器的放大的横截面视图;
图8为第一实施例的喷射器与外部设备之间连接的修改的局部放大的横截面视图;
图9为第五实施例的喷射器的修改的横截面视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喷射器制冷循环的喷射器的放大的横截面视图;
图11为第六实施例的喷射器的局部放大的横截面视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喷射器的放大的横截面视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喷射器的放大的横截面视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喷射器的放大的横截面视图;以及
图1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喷射器和第一蒸发器的局部放大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可参考图1~图3进行如下描述。根据本实施例,喷射器制冷循环10应用于车载空调系统,所述的喷射器制冷循环10包括喷射器16。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喷射器制冷循环10的整个结构。在喷射器制冷循环10内,压缩机11抽吸制冷剂(流体),并压缩所抽吸的制冷剂。压缩机11受驱动力作用而转动,例如,所述的驱动力通过电磁离合器和皮带从汽车发动机(未显示)传递。
压缩机11可为可变排量的压缩机或固定排量的压缩机。在可变排量压缩机的情况下,可通过改变可变排量压缩机的排量来调整制冷剂传输率。在固定排量的压缩机的情况下,可通过耦合和解耦电磁离合器来改变压缩机的工作率以调整制冷剂传输率。而且,当电子压缩机用作压缩机11时,可通过调整相应电机的旋转速度(单位时间内转数)来调整制冷剂传输率。
散热器12与压缩机11的制冷剂出口相连。散热器12为热辐射的热交换器,所述的热交换器可通过在高压制冷剂与汽车外界空气(位于汽车乘客室外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来冷却高压制冷剂,所述的高压制冷剂从压缩机11排放,所述的汽车外部空气通过冷却风扇12a吹入。冷却风扇12a为电子吹风机,所述的电子吹风机的转速(空气传输率)受控制电压控制,所述的控制电压从空调控制设备(未显示)输出。
本实施例的喷射器制冷循环10使用典型的氟氯化碳制冷剂作为其制冷剂,并且形成亚临界循环,在所述的亚临界循环内,上侧(高压侧)制冷剂压力不超过制冷剂的亚临界压力。散热器12用作冷凝器,所述的冷凝器使制冷剂冷凝。
液体接收器12b与散热器12的出口开口相连。液体接收器12b为气-液分离器,所述的分离器将从散热器12排放的制冷剂分离成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并将多余的液相制冷剂储存在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12和液体接收器12b整体形成。但应该注意到的是,散热器12和液体接收器12b可相互分离地形成。
膨胀阀13与液体接收器12b的液相制冷剂出口开口相连,所述的膨胀阀13为已知类型的恒温膨胀阀。膨胀阀13为减压装置,用于将高压液相制冷剂减压和膨胀为中间压制冷剂,所述的高压液相制冷剂从液体接收器12b输出,所述的中间压制冷剂包括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的混合物。膨胀阀13也用作流量调节装置,用于调整制冷剂流量,所述的制冷剂被设置在制冷循环10内膨胀阀13的下游侧上。
具体地,膨胀阀13包括温度感应部分13a,所述的温度感应部分13a布置在下述的第一蒸发器17出口开口侧制冷剂通道内(也就是,位于第一蒸发器17的出口开口侧的制冷剂通道),用以根据第一蒸发器17的出口开口侧处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来感应位于第一蒸发器17出口开口侧处制冷剂的过热度。膨胀阀13机械地调整其开口程度(制冷剂流量),以使得开口位于第一蒸发器17的出口侧处制冷剂过热度为预设值。
分支连接器14被插入,也就是,连到位于膨胀阀13下游侧制冷循环10的路径以分隔中间压制冷剂流,所述的中间压制冷剂通过膨胀阀13被减压和膨胀。分支连接器14形成三向连接结构,所述的三向连接结构具有三个流体进口/出口开口。三个液体进口/出口开口的其中之一为制冷剂流入口开口,并且三个液体进口/出口的其余两个为制冷剂流出开口。这种分支连接器14可通过连接管形成,所述的连接管具有各自不同的管径。做为选择,通过提供制冷剂通道可形成分支连接器14,所述的制冷剂通道具有不同的通道直径。
进而,第一制冷剂管15a连到分支连接器14的制冷剂流出开口中的一个,以在分支连接器14与下述喷射器16的喷嘴161的入口开口之间进行连接。此外,第二制冷剂管15b连到分支连接器14的制冷剂流出开口中的另一个,用以在分支连接器14与喷射器16的制冷剂吸入开口162b之间进行连接。
喷射器16具有减压装置功能,用于对制冷剂减压,所述的制冷剂通过第一制冷剂管15a被供给至喷射器16。喷射器16还具有制冷剂循环装置功能,用于通过对排放的制冷剂(喷射的制冷剂)的抽吸作用(真空力)循环制冷剂,所述的制冷剂被排放,也就是,从喷嘴161喷射。现在,喷射器16的结构将参考图2进行详细描述。图2为喷射器16的轴向横截面视图。
本实施例的喷射器16包括喷射器功能单元160、外壳170和吸入开口侧管166。喷射器功能单元160包括喷嘴161和主体162,所述的喷嘴和主体整体地连接在一起,也就是,整体地结合在一起。外壳170包括第一封盖163、第二封盖164和模块165,所述的第一封盖163、第二封盖164和模块165连接在一起,也就是,结合在一起。吸入开口侧管166与模块165连接。
喷嘴161由金属制成(例如,黄铜或不锈钢合金),并被配置成常规的圆柱管形状。在喷嘴161内,制冷剂通道的横截面积被缩小以对制冷剂进行等焓减压和膨胀,制冷剂从第一制冷剂管15a供给至所述的制冷剂通道。在本实施例中,喷嘴161为具有喉部的拉瓦尔喷嘴,在所述的喉部处制冷剂通道的横截面积最小。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喷嘴161可有选择性地形成为收缩喷嘴。
主体162为管状构件,由金属制成(例如,铝),并被配置为常规的圆柱管形状。主体162包括固定部分162a、制冷剂吸入开口(流体吸入开口)162b、混合部分162c和扩散器部分162d,所述的固定部分162a、制冷剂吸入开口162b、混合部分162c和扩散器部分162d沿着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制冷剂流方向)依次排列。而且,主体162的内径沿其长度改变,与主体162的上述部分162a-162d的功能相符合。
固定部分162a为支撑和固定部分,喷嘴161被挤压配合在所述的固定部分162a中。因此,在固定部分162a处主体162的内径略微小于喷嘴161的外径。当喷嘴161被挤压配合到固定部分162a中并固定在固定部分162a时,喷嘴161和主体162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喷射器功能单元160。
每个制冷剂吸入开口162b形成为通孔,所述的通孔径向延伸通过主体162的壁以在主体162的外侧与内侧之间连通。而且,主体162的制冷剂吸入开口162b与喷嘴161的制冷剂排出开口161a连通。制冷剂通过制冷剂吸入开口162b被抽吸进入主体162的内部,所述的制冷剂从下述的第二蒸发器19处被排放。主体部分162的一部分的内径朝着下游侧(图2中的右侧)逐渐减小以与喷嘴161的远端部分(下游端部分)的形状相符合,所述的主体162的所述一部分从制冷剂吸入开口162b延伸至混合部分162c。
混合部分162c形成混合空间(混合室),在所述的混合空间内从喷嘴161的制冷剂排出开口161a排放的制冷剂与通过制冷剂吸入开口162b吸取的制冷剂相混合以形成制冷剂混合物。在混合部分162c内主体的内径沿其长度基本不变。
在扩散器部分162d处主体162的内径朝着下游侧逐渐增加,因此,扩散器部分162d的制冷剂通道的横截面积也朝着下游侧逐渐增加。在这种方式下,扩散器部分162d减小制冷剂流(制冷剂混合物)的速度以增加制冷剂的压力。也就是,扩散器部分162d将制冷剂的速度能转化为制冷剂的压力能。主体162的外径发生变化与主体162的内径变化相适应。
模块165由金属制成(例如,铝或铜),并被配置为大致圆柱管形状或大致棱柱或多边形管形状,所述的装置沿喷嘴161的轴向(制冷剂排放方向,也就是,喷射方向)延伸。而且,模块165具有第一至第三开口165a-165c。在将模块165组装到喷射器16的其它部件的操作之前,第一至第三开口165a-165c相互连通。
第一开口165a的内径基本与第二开口165b的内径相同。而且,第一开口165a和第二开口165b沿喷嘴161的轴向延伸,并相互配合以在模块165内形成一个通孔。第三开口165c沿大致垂直于第一开口165a和第二开口165b的轴向延伸。而且,第三开口165c与主体162的制冷剂吸入开口162b连通。
第一封盖163的一端部分(下游端部分)与第一开口165a相连,并且第二封盖164的一端部分(上游端部分)与第二开口165b相连。第一封盖163和第二封盖164由金属制成,所述的金属与制成模块165的金属相同,并分别被配置成管状体。而且,第一封盖163和第二封盖164通过钎焊连接到模块165。
做为选择,第一封盖163和第二封盖164可为制冷剂管,对所述的制冷剂管实施管延展过程和/或孔成形过程。当第一封盖163和第二封盖164连接到模块165时,外壳170被形成,所述的外壳容纳喷射器功能单元160。
参考图2,在喷射器功能单元160被容纳在外壳170内的状态下,第一封盖163容纳喷射器功能单元160的喷嘴161侧部分(上游侧部分),以及第二封盖164容纳喷射器功能单元160的主体162侧部分(下游侧部分)。而且,模块165容纳喷射器功能单元160的中间部分(围绕制冷剂吸入开口162b的部分)。
这时,喷射器功能单元160的喷嘴161侧部分(上游侧部分)被牢固地挤压配合在第一封盖163的内部,以使得喷射器功能单元160的外周壁表面与第一封盖163的内周壁表面相互接触,且在其间不形成间隙。换句话说,喷射器功能单元160的上游侧部分对第一封盖163进行不透流体的密封。因此,制冷剂不会通过第一封盖163的内周壁表面与喷射器功能单元160的外周壁表面之间的连接向外部泄漏。
环形空间(环形间隙)S为径向限定在位于喷射器功能单元160的上游端部分与下游端部分之间轴向中间位置处的外壳170的内周壁表面(更具体地,第二封盖164和模块165)与喷射器功能单元160的外周壁表面(更具体地,主体162)之间,所述的环状空间S周向地环绕喷射器功能单元160(更具体地,主体162)延伸。环状空间S径向介于制冷剂吸入开口162b与第三开口(外壳侧开口)165c之间,用于在其间相互连通。位于主体162的制冷剂流出口开口侧(更具体地,扩散器部分162d侧部分)处的远端部分(下游端部分)162e的外周壁表面与围绕远端部分162e的第二封盖164的内周壁表面相接触。
吸入开口侧管166的一端部分(下游端部分)通过钎焊与模块165的第三开口165c相连。吸入开口侧管166为制冷剂管,所述的制冷剂管将待抽吸的制冷剂(流体)导引入制冷剂吸入开口162b。
第一至第三管接头(紧固构件)167a-167c被分别提供在第一封盖163的另一端部分(上游端部分)、第二封盖164的另一端部分(下游端部分)和吸入开口侧管166的另一端部分(上游端部分)。第一至第三管接头167a-167c分别形成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和吸入开口侧连接部分,所述的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和吸入开口侧连接部分与喷射器制冷循环10的其它组成设备(外部设备)相连。
做为选择,第一至第三管接头167a-167c可通过任何其它的连接方法,如钎焊、焊接或粘接,分别与第一封盖163的另一端部分、第二封盖164的另一端部分和吸入开口侧管166的另一端部分相连。而且,做为选择,第一至第三管接头167a-167c可分别直接形成在第一封盖163的另一端部分处、第二封盖164的另一端部分和吸入开口侧管166的另一端部分处。
现在,参考图3,每个上述外部设备和相应管接头之间的连接将参照第一管接头167a的示例进行具体地描述,所述的第一管接头形成第一封盖163的连接部分。第一制冷剂管15a与第一管接头167a相连,所述的第一制冷剂管用作外部设备(喷嘴侧外部设备)。图3为第一制冷剂管15a和第一管接头167a的放大的横截面视图,所述的第一制冷剂管和第一管接头连接在一起。
如图3所示,螺母150被第一制冷剂管15a的外周表面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而且,螺母150被配置与螺纹部分(螺纹)进行螺纹接合,所述的螺纹部分形成在第一管接头167a的外周表面。而且,拆卸限制部分151被设置在第一制冷剂管15a的远端部分(下游端部分)的外周表面内,并且环绕第一制冷剂管15a的远端部分周向地延伸。拆卸限制部分151限制螺母150从第一制冷剂管15a的拆卸。
接下来,在第一管接头167a的接合状态下,在所述的状态下第一制冷剂管15a的远端部分布置在第一管接头167a内,螺母150对第一管接头167a的螺纹部分(螺纹)进行紧固。因此,第一制冷剂管15a与喷射器16相连。此时,O型圈152介于第一管接头167a与拆卸限制部分151之间,对连接进行不透流体的密封,也就是,限制制冷剂通过第一制冷剂管15a与第一管接头167a之间的间隙泄漏到外部。
而且,如图1所示,第一蒸发器17通过第三制冷剂管15c与喷射器16的出口开口(具体地,主体162的扩散器部分162d)相连。即,第三制冷剂管15c与第二管接头167b相连,所述的第三制冷剂管15c用作外部设备(增压部分侧外部设备)。第三制冷剂管15c和第二管接头167b连接在一起,其连接方式类似于上述第一制冷剂管15a与第一管接头167a的连接方式。
第一蒸发器17为吸热热交换器,所述的热交换器通过在从喷射器16排放的低压制冷剂与吹入汽车内部的空气(位于汽车乘客室内部的空气)之间交换热量来吸热,所述的吹入汽车内部的空气由吹风机17a吹入,以使得低压制冷剂在第一蒸发器17处被蒸发。吹风机17a为电吹风机,所述的电吹风机的转速(空气传输率)受从空气调节控制设备(未显示)输出的控制电压控制。压缩机11的制冷剂吸入开口与第一蒸发器17的出口开口相连。
固定节流口(具有固定横截面尺寸的通道的节流口)18和第二蒸发器19安装在第二制冷剂管15b内。固定节流口18为减压工具,用于对待供给入第二蒸发器19的制冷剂进行减压。在本实施例中,毛细管用作固定节流口18。做为选择,节流孔也可用作固定节流口18。
第二蒸发器19为吸热热交换器,所述的热交换器通过在从固定节流口18排放的制冷剂与吹入汽车内部的空气之间交换热量来吸热,所述的吹入汽车内部的空气由吹风机17a吹入,以使得低压制冷剂在第二蒸发器19处被蒸发。在这里,第一蒸发器17被布置在空气流动方向上第二蒸发器19的上游侧,所述的空气由吹风机17a吹入。换句话说,第二蒸发器19被布置在空气流动方向上第一蒸发器17的下游侧。
由吹风机17a吹入的空气沿图1中箭头100所示的方向流动。首先,一旦与从喷射器16排放的制冷剂交换热量,由吹风机17a吹入的空气将在第一蒸发器17处被冷却。然后,一旦与从固定节流口18排放的制冷剂交换热量,该冷却的空气将在第二蒸发器19处被再次冷却。
而且,第二制冷剂管15b与吸入开口侧管166相连,以使得第二蒸发器19的出口开口与喷射器16的制冷剂吸入开口162b相连。即,第二制冷剂管15b与第三管接头167c相连,所述的第二制冷剂管用作外部设备(吸入开口侧外部设备)。第三制冷剂管15c和第二管接头167b连接在一起,其连接方式类似于上述第一制冷剂管15a与第一管接头167a的连接方式。
接下来,喷射器制冷循环10的操作将被描述。当驱动力从发动机传递到压缩机11时,压缩机11抽吸和压缩制冷剂,所述的制冷剂然后从压缩机11被排放。高温和高压制冷剂在散热器12处被冷却和凝结,所述的制冷剂从压缩机11被排放。之后,在液体接收器12b处,制冷剂被分离成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
高压液相制冷剂在膨胀阀13处被减压和膨胀,所述的液相制冷剂在液体接收器12b处被分离。这时,膨胀阀13的开口程度被调整,以使得在第一蒸发器17出口处的制冷剂(供给至压缩机11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制冷剂流量)与预设值基本相符。中间压制冷剂被供给至分支连接器14,所述的中间压制冷剂在膨胀阀13处被减压和膨胀,在所述的分支连接器14处制冷剂被分成被导引至第一制冷剂管15a的制冷剂流和被导引至第二制冷剂管15b的制冷剂流。
经第一制冷剂管15a供给至喷射器16的制冷剂通过喷嘴161被等焓减压和膨胀,然后作为高速制冷剂流从制冷剂排放开口16a排放。之后,由于制冷剂的真空作用,所述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排放开口161a排放,并产生真空力(吸入力),从第二蒸发器19排放的制冷剂经吸入开口侧管166通过制冷剂吸入开口162b被抽吸入主体162的内部。
然后,在混合部分162c内,从喷嘴161排放的排放制冷剂与通过制冷剂吸入开口162b被抽吸的制冷剂相混合。此后,混合的制冷剂(制冷剂混合物)被供给入扩散器部分162d。在扩散器部分162d处,制冷剂的速度能被转化成压力能,以使得制冷剂的压力增加。从扩散器部分162d输出的制冷剂被供给至第一蒸发器17。
在第一蒸发器17处,供给的低压制冷剂从吹入汽车内部的空气吸收热量,所述的吹入汽车内部的空气被吹风机17a吹入,以使得制冷剂被蒸发。在这种方式下,由吹风机17a吹入汽车内部的空气被冷却。然后,从第一蒸发器17排放的气相制冷剂被抽吸入压缩机11,并再次被压缩。
供给至第二制冷剂管15b的制冷剂流通过固定节流口18被等焓减压和膨胀,并随后被供给至第二蒸发器19。供给至第二蒸发器19的制冷剂吸收来自吹入汽车内部的空气的热量,所述的吹入汽车内部的空气一旦被吹风机17a吹入,并通过第一蒸发器17时,将被供给至第二蒸发器19,以使得制冷剂被蒸发。在这种方式下,吹入汽车内部的空气被进一步冷却,然后被吹入乘客室内部。
从第二蒸发器19输出的制冷剂通过吸入开口侧管166和制冷剂吸入开口162b被抽吸入喷射器16。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喷射器制冷循环10内,由吹风机17a吹入的空气通过第一蒸发器17,然后通过第二蒸发器19以冷却共同的对象冷却空间(汽车的乘客室)。
这时,由于扩散器部分162d的增压作用,使第一蒸发器17的制冷剂蒸发温度高于第二蒸发器19的制冷剂蒸发温度。因此,可在第一蒸发器17的制冷剂蒸发温度与吹入的空气温度之间,以及第二蒸发器19的制冷剂蒸发温度与吹入的空气温度之间实现充分的温度差。因此,吹入的空气能够被有效地冷却。
而且,由于第一蒸发器17的下游侧部分(出口开口)与压缩机11的吸入开口相连,所以在扩散器部分162d处被增压的制冷剂能够被抽吸入压缩机11。因此,压缩机11的入口压力被增加以减小压缩机11的驱动功率,所述的压缩机需要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因此,性能系数(COP)能够被改善。
接下来,本实施例的喷射器16的制造方法将被描述。首先,实行功能单元的成形过程,以通过将喷嘴161和主体162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喷射器功能单元160。具体地,通过将喷嘴161挤压配合在主体162的固定部分162a的内部使喷嘴161和主体162连接在一起。
此外,外壳成形过程与功能单元成形过程分离,通过将模块165、第一封盖163和第二封盖164组装在一起以形成外壳170。具体地,第一封盖163的一端部分(下游端部分)和第二封盖164的一端部分(上游端部分)分别临时固定在模块165的第一开口165a和第二开口165b。然后,在吸入开口侧管166的一端部分(下游端部分)临时固定在模块165的第三开口165c的状态下,外壳170被布置在用作加热装置的炉内。
在这种方式下,钎焊材料被熔化,所述的钎焊材料之前被布置在第一封盖163的外表面、第二封盖164的外表面和吸入开口侧管166的外表面上。当钎焊材料一旦再次被冷却时将被固化,模块165、第一封盖163、第二封盖164和吸入开口侧管166通过钎焊连接在一起,以使得外壳170被形成。
在进行外壳成形过程时,第一至第三管接头167a-167c可通过钎焊分别连接到第一封盖163、第二封盖164和吸入开口侧管166。而且,例如,在通过粘结或焊接连接第一至第三管接头167a-167c的情况下,在外壳成形过程之前或之后,第一至第三管接头167a-167c可分别与第一封盖163、第二封盖164和吸入开口侧管166连接。
接下来,在固定过程中,喷射器功能单元160通过非热固定方法被布置在或固定在外壳170内。具体地,在固定过程中,喷射器功能单元160的喷嘴161侧部分(上游侧部分)被挤压配合在第一封盖163内,以使得喷射器功能单元160被固定到外壳170。
在这种方式下,喷射器160被形成,以使得喷射器功能单元160的喷嘴161侧部分(上游侧部分)和主体162侧部分(下游侧部分)被分别容纳在第一封盖163和第二封盖164内,并且制冷剂吸入开口162b与模块165的第三开口165c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以上述方式被制造的喷射器16被使用,以使得下述的优点能够被实现。
在本实施例的喷射器16内,喷射器功能单元160被容纳在外壳170内。因此,即使当喷射器功能单元160的尺寸被改变以使喷射器16的规格发生变化时,喷射器16的外部尺寸也不会改变。
而且,第一至第三管接头167a-167c被分别提供至第一封盖163、第二封盖164和吸入开口侧管166,所述的第一至第三管接头被机械第连接到外部设备。因此,可改善喷射器16对外部设备的安装性。
此外,喷嘴161和主体162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喷射器功能单元160。因此,喷嘴161的规格和主体162的规格能够独立地被改变。因此,喷射器16的整个规格的变化能够方便地实现,并且喷射器16对外部设备的安装性能够被改善。
另外,环形空间S在喷射器功能单元160(具体地,主体162)的外周表面与第二封盖164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因此,可减小喷射器的重量。而且,由于环形空间的热绝缘作用,在进行喷射器制冷循环10时可限制液相制冷剂在主体162内部的蒸发。
同时,在制造喷射器16时,通过非热固定方法在形成喷射器16时可将喷射器功能单元160和外壳170固定在一起。因此,能够避免喷射器功能单元160的发热。于是,喷嘴161和主体162的热变形能够避免,从而防止喷射器性能的降低,所述的喷嘴和主体在其尺寸方面要求高精度。
而且,在日本未审查专利文献No.2007-057222(US2008/0264097A1)的情况下,喷射器16的安装空间会不利地被限制,在所述专利内,喷射器16和制冷循环的其它组成设备被集成在一起。与此相反,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当喷射器16的规格发生改变时,喷射器16的外部尺寸和喷射器16的连接部分的尺寸也不会发生变化。在安装空间方面这是非常有效的。
(第二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管接头167a作为喷射器16的连接部分的示例被描述。与此相反,根据第二实施例,如图4所示,喷射器16的连接部分包括凸缘167d,所述凸缘167d作为紧固构件形成在第一封盖163的另一端部分(上游端部分)处,第一封盖163的另一端部分与连到模块165的第一封盖163的所述一端部分(下游端部分)相对。而且,凸缘153形成在第一制冷剂管15a的连接端部分(下游端部分)。第一封盖163的凸缘167d和第一制冷剂管15a的凸缘153连接在一起以在第一封盖163与第一制冷剂管15a之间进行连接。
图4为本实施例的喷射器16的局部轴向横截面视图。在图4中,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那些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这也适用于下述其它的其余附图。
具体地,通过第一制冷剂管15a的凸缘153形成通孔以用于容纳螺栓154贯穿其中。而且,螺纹孔形成在第一封盖163的凸缘167d内。螺栓154被容纳穿过凸缘153的通孔,并与第一封盖163的凸缘167d的螺纹孔(具体地,螺纹孔的螺纹)进行螺纹紧密接合。在这种方式下,第一制冷剂管15a和第一封盖163连接在一起。喷射器16的另外的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即使当凸缘167d用于形成喷射器16的连接部分,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优点也能够实现。这里,应该注意的是,第二封盖164与第三制冷剂管15c可连接在一起,其连接方式类似于上述第一制冷剂管15a与第一封盖163的连接方式。而且,吸入开口侧管166和第二制冷剂管15b可连接在一起,其连接方式类似于上述第一制冷剂管15a与第一封盖163的连接方式。
(第三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O型圈152介于第一管接头167a与第一制冷剂管15a之间。与此相反,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O型圈被省略,并且金属密封被提供以限制制冷剂从通过第一制冷剂管15a与第一管接头167a之间的间隙处泄漏。图5为本实施例的喷射器16的局部轴向横截面视图。
具体地,扩张部分(分叉部分)155形成在第一制冷剂管15a的连接端部分(下游端部分)。扩张部分155固定在螺母150和第一管接头167a之间。喷射器16的其它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
即使当第一制冷剂管15a与第一管接头167a之间的间隙以上述方式密封时,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优点也能够实现。这里,应该注意的是,第二封盖164与第三制冷剂管15c可以连接在一起,其连接方式类似于上述的第一制冷剂管15a与第一封盖163的连接方式。此外,吸入开口侧管166与第二制冷剂管15b可以连接在一起,其连接方式类似于上述的第一制冷剂管15a与第一封盖163的连接方式。
(第四实施例)
喷射器26设置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其代替第一实施例的喷射器制冷循环10的喷射器16。本实施例的喷射器制冷循环10的组成设备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的喷射器26的功能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喷射器16。因此,本实施例的喷射器制冷循环10的操作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
现在,喷射器26的结构将参考图6进行详细的描述。图6为本实施例的喷射器26的轴向横截面视图。喷射器26包括喷射器功能单元260和封盖(外壳)263。喷射器功能单元260包括喷嘴261和主体262,所述的喷嘴261和主体262连接在一起。封盖263被配置为大致圆柱管形状,并容纳喷射器功能单元260的一部分。
喷嘴261由不锈钢合金制成,并被配置为大致圆柱管形状。喷嘴261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喷嘴161相同。因此,制冷剂排放开口261a也形成在本实施例的喷嘴261内以通过其排放减压的制冷剂。
而且,接合表面261b形成在喷嘴261的另一端部分的内周壁表面中,所述的喷嘴的另一端部分与制冷剂排放开口261a相对,也就是,与位于制冷剂流向的上游侧的喷嘴261的上游端部分的内周壁表面相对。喷嘴侧管267连到喷嘴261的接合表面261b,所述的喷嘴侧管267将待供给的制冷剂(流体)从第一制冷剂管15a引入喷嘴261。
喷嘴侧管267是由铜制成的管子。喷嘴侧连接部分267a形成在喷嘴侧管267的上游侧部分的外周壁表面,并与第一制冷剂管15a连接,所述第一制冷剂管15a用作喷嘴侧外部设备。更具体地是,喷嘴侧连接部分267a是喷嘴侧管267的一部分,由此形成钎焊接合表面,所述的钎焊接合表面通过钎焊被连接到第一制冷剂管15a。
主体262由不锈钢合金制成,并被配置为大致圆柱管形状。主体262的基本结构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的主体162的基本结构相同。因此,固定部分262a、制冷剂吸入开口(流体吸入开口)262b和远端部分(下游端部分)262e也形成在本实施例的主体262内,其形成方式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主体162的形成方式。
本实施例的固定部分262a的内周壁表面并不仅用作喷嘴261挤压配合和固定所在的壁表面。相反,固定部分262a的内周壁表面用作通过钎焊与喷嘴261相连接的钎焊接合表面。类似地,远端部分262e的外周壁表面用作通过钎焊与封盖263的内周壁表面相连接的钎焊接合表面。
而且,增压部分262c形成在本实施例的主体262内以实现第一实施例的混合部分162c的功能和扩散器部分162d的功能。在增压部分262c内,从喷嘴261的制冷剂排放开口261a排放的制冷剂与通过制冷剂吸入开口262b抽吸的制冷剂混合,同时混合的制冷剂(制冷剂混合物)的压力增加。
更具体地,如图6所示,主体262在增压部分262c处的内径在制冷剂流动方向上朝着下游侧逐渐增加。而且,主体262在增压部分262c处的内径的增加程度变化平滑,以使得在主体262增压部分262c处的内径的增加程度相对小于增压部分262c处上游侧区域和下游侧区域,并且相对大于上游侧区域与下游侧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
因此,图7的轴向横截面与增压部分262c的内周壁表面的彼此相交线在从增压部分262c的上游侧区域至中间区域的区间内沿朝着喷射器26的轴线方向凸起,并且在从增压部分262c的中间区域至下游侧区域的区间内沿朝着背离喷射器26的轴线方向凸起。
因此,在增压部分262c内,从喷嘴261的制冷剂排放开口261a排放的制冷剂与通过制冷剂吸入开口262b抽吸的制冷剂相混合,同时混合的制冷剂的流动被减速以增加制冷剂的压力。即,增压部分262c将制冷剂速度能转化为制冷剂的压力能。主体262的外径变化与主体262的内径变化相适应。
而且,增压部分侧连接部分262f形成在主体262的增压部分262c的下游侧部分,所述增压部分侧连接部分262f与第三制冷剂管(用作增压部分侧外部设备)相连。更具体地,增压部分侧连接部分262f的外周壁表面用作钎焊接合表面,所述的钎焊接合表面通过钎焊与第三制冷剂管15c相连。
位于喷嘴261的制冷剂排放开口261a处的喷嘴261部分被插入和连到主体262的固定部分262a以形成喷射器功能单元260。因此,一旦完成喷射器功能单元260的组装,喷嘴261的另一端部分(上游端部分)从主体262轴向地向外伸出,所述另一端部分与容纳在喷嘴261的主体262的喷嘴261的所述一端部分(下游端部分)相对。
封盖263由铜制成,并被配置为大致圆柱管形状。通过在制冷剂管内钻孔可形成封盖263。而且,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封盖263容纳喷射器功能单元260的主体262的部分。换句话说,喷嘴261所插入的主体262的端部(上游端部分)和增压部分侧连接部分262f未被容纳在封盖263内,并从封盖263轴向地向外伸出。
而且,封盖263的内周壁表面连到喷射器功能单元260的主体262的固定部分262a的外周壁表面和远端部分(下游端部分)262e的外周壁表面,并且环形空间S形成在封盖263的内周壁表面与喷射器功能单元260的外周壁表面(更具体地,主体262)之间。
封盖侧开开口(外壳侧开口)263a径向延伸通过封盖263的圆柱管壁以在封盖263的内部与外部之间连通,以使得喷射器功能单元260的制冷剂吸入开口262b与封盖263的封盖侧开口263a连通。而且,封盖侧连接部分(外壳侧连接部分)263b沿封盖263的外周壁表面内封盖侧开口263a的周壁边缘部分设置,并连接到吸入开口侧管266,也就是与吸入开口侧管266接合。
吸入开口侧管266由铜制成,并在吸入开口侧管266的下游端部分具有管侧连接部分266a,所述的管侧连接部分266a连到封盖侧连接部分263b。而且,吸入开口侧连接部分266b设置在位于吸入开口侧管266的上游端部分处的吸入开口侧管266的外周壁表面内,所述的吸入开口侧连接部分266b连到第二制冷剂管(用作吸入开口侧外部设备)15b。
即,本实施例的封盖侧开口263a通过吸入开口侧管266连到第二制冷剂管15b,所述的第二制冷剂管15b将所抽吸的制冷剂(流体)导引入制冷剂吸入开口262b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至第三制冷剂管15a-15c形成为铜管。
接下来,本实施例的喷射器26的制造方法将被描述。首先,实行喷嘴插入过程,以使得喷嘴261的制冷剂排放开口261a侧端部分(下游端部分)被插入主体262内部以临时固定在主体262与喷嘴261之间。在喷嘴插入过程中,在主体262与喷嘴261之间通过钎焊实行连接之前,提供处于临时形式(分组件形式)下的喷射器功能单元260。
然后,主体插入过程被实行,以使得喷射器功能单元260的主体262以临时形式插入封盖263的内部从而以临时形式临时固定在封盖263与喷射器功能单元260之间。在主体插入过程中,在处于临时状态的喷射器功能单元260与封盖263之间实行连接之前,提供处于临时状态下的喷射器26。
具体地,在主体插入过程中,处于临时形式下的喷射器功能单元260的喷嘴261侧部分(上游侧部分)插入封盖263的下游端部分。此时,主体262的喷嘴261侧端部分(上游端部分)和增压部分侧连接部分(下游端部分)262f在喷射器26的轴向上从封盖263向外伸出。而且,在主体插入过程中,处于临时形式下的喷射器功能单元260的主体262被插入封盖263的内部,以使得制冷剂吸入开口262b与封盖263的封盖侧开口263a连通,也就是,与封盖263的封盖侧开口263a径向对齐。
然后,吸入开口侧管266的管侧连接部分(下游端连接部分)266a被布置与封盖侧连接部分263b相接触,并临时固定在其上,所述的封盖侧连接部分263b以临时形式形成在喷射器26的封盖263中。而且,喷嘴侧管267插到形成在喷嘴261内的接合表面261b,这样喷嘴261和喷嘴侧管267被临时固定。
而且,喷射器连接过程被实行,以使得处于临时固定状态下的喷射器26被布置在加热炉内以通过钎焊将喷嘴261、主体262、封盖263和喷嘴侧管267同时和整体地连接,在所述的临时固定状态下吸入开口侧管266和喷嘴侧管267被临时固定。
具体地,在喷射器连接过程中,钎焊材料被融化,所述的钎焊材料之前已镀在处于临时固定状态下的喷射器26的喷嘴261的外表面、主体262的外表面、封盖263的外表面、吸入开口侧管266的外表面和喷嘴侧管267的外表面。然后,喷射器26被冷却直至钎焊材料被再次固化。在这种方式下,喷嘴261、主体262、封盖263、吸入开口侧管266和喷嘴侧管267通过钎焊被同时和整体地连接以形成喷射器26。
而且,在将由此形成的喷射器26与喷射器制冷循环10的其余部分相连接时,第一制冷剂管15a连到喷嘴侧管267的喷嘴侧连接部分267a,且第二制冷剂管15b连到吸入开口侧管266的吸入开口侧连接部分266b。此外,第三制冷剂管15c连到主体262的增压部分侧连接部分262f。
然后,这些连接部分267a、266b、262f通过吹管硬焊(torch brazing)连到制冷剂管,也就是,外部设备15a-15c。这里,根据本实施例,在将喷射器26连到喷射器制冷循环10时,单独使用钎焊实行连接,而不使用机械紧固装置(例如,管接头)。
在本实施例中,喷嘴261由不锈钢合金制成,且主体262由不锈钢合金制成。而且,封盖263、吸入开口侧管266和喷嘴侧管267由铜制成。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在喷射器连接过程中所进行的连接包括不锈钢合金对不锈钢合金的钎焊连接、不锈钢合金对铜的钎焊连接,以及铜对铜的钎焊连接。
因此,在喷射器连接过程中,银焊材料(银焊合金)用作钎焊材料。银焊材料包括作为主要成分的银、铜和锌,并适于金属对金属的钎焊。因此,在单个喷射器连接过程(同时的喷射器连接过程)中,喷嘴261、主体262、封盖263、吸入开口侧管266和喷嘴侧管267被同时和整体地连接。
而且,在将喷射器26与喷射器制冷循环10的其它设备连接时,吹管硬焊被使用。因此,可使用适当的钎焊材料,所述的钎焊材料适用于相应的钎焊连接。例如,在将第一制冷剂管15a连到喷嘴侧管267和将第二制冷剂管15b连到吸入开口侧管266时,铜对铜的钎焊连接被形成。因此,铜焊材料(铜焊合金)可被使用。
铜焊材料包括作为主要成分的铜和锌,并适于铜对铜的钎焊。而且,应该注意的是,吹管硬焊使用气焰对钎焊对象产品的钎焊连接进行局部加热,而不加热整个钎焊对象产品,与加热炉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以上述方式制造的喷射器26被使用,以使得下述的优点能够被实现。
首先,在本实施例的喷射器26的情况下,第二制冷剂管(吸入开口侧外部设备)15b通过吸入开口侧管266与封盖263连接,所述的封盖263容纳至少部分喷射器功能单元260。因此,通过改变喷射器功能单元260的规格可改变喷射器26的整个规格,而不用改变设置在吸入开口侧管266内的吸入开口侧连接部分266b的形状。因此,可改善喷射器26对第二制冷剂管15b的安装性。
此外,喷嘴侧连接部分267a被设置在喷嘴侧管267内。因此,可改善喷射器26对第一制冷剂管(喷嘴侧外部设备)15a的安装性。而且,增压部分侧连接部分262f被设置在主体262内。因此,可改善喷射器26对第三制冷剂管(增压部分侧外部设备)15c的安装性。
而且,喷嘴261和主体262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喷射器功能单元260。因此,喷嘴261的规格和主体262的规格能够独立地被改变。因此,喷射器26的整个规格的变化能够方便地实现,并且喷射器26对外部设备的安装性能够被改善。
此外,环形空间S形成在喷射器功能单元260的外周表面(尤其是,主体262)与封盖263的内周表面之间。因此,可减小喷射器的重量。而且,由于环形空间S的热绝缘作用,在运行喷射器制冷循环10时可在主体262内部限制液相制冷剂的蒸发。因此,在第一蒸发器17处的冷却能力能够被改善。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布置在喷射器26中径向最内位置处的喷嘴261的部分向外轴向地伸出。此外,主体262的喷嘴261侧端部分和主体262的增压部分侧连接部分262f从封盖263向外轴向地伸出。因此,喷嘴261与主体262之间的连接以及主体262与封盖263之间的连接从喷射器26的外部能够被视觉观察到。
因此,例如,通过使用增压装置,在喷嘴261与主体262之间的连接处、在主体262与封盖263之间的连接处,以及在各个制冷剂管15a-15c与喷射器26之间的连接处可检查是否存在连接错误(接合错误),所述的增压装置通过剩余的第一至第三制冷剂管15a-15c的中的一个可关闭第一至第三制冷剂管15a-15c中的两个,并对喷射器26的内部进行增压。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增压部分262c的形状被设置,以使得增压部分262c的内径(制冷剂通道横截面积)被平滑地改变。因此,即使当喷嘴261和主体262的热变形发生在喷射器连接过程时,喷射器26的性能变差也可被限制。
即,在急剧变化部分(如在混合部分162c与扩散器部分162d之间的边界)位于主体262内部空间内的喷嘴261的制冷剂排放开口261a的下游侧的情况下,当由于热变形而使从喷嘴261排放的制冷剂的排放方向(喷射方向)与喷射器26的轴稍微偏离时,在制冷剂流内将产生不期望的速度分布,所述的制冷剂流被供给至扩散器部分162d。
与此相反,在本实施例的增压部分262c处,增压部分262c的形状被设计成使得增压部分262c的制冷剂通道的横截面积被平滑地改变。因此,制冷剂流的失衡很少会发生在增压部分262c内。因此,喷射器26的性能变差可被限制。
这里,即使在本实施例的增压部分262c被使用的情况下,对喷嘴261和主体262的热变形进行最小化是期望的。尤其是,为限制制冷剂的排放方向(喷射方向)从喷射器26的轴线的偏离,对制冷剂排放开口261a的热变形进行限制是期望的。
针对这个情况,根据本实施例,第二制冷剂管15b通过吸入开口侧管266与封盖263的封盖侧连接部分263b连接,并且第一制冷剂管15a通过喷嘴侧管267连到喷嘴261。而且,第三制冷剂管15c连到主体262的增压部分侧连接部分262f。因此,在由吹管硬焊加热的每个热施加部分和制冷剂排放开口261a之间能够提供充分的距离。这样,制冷剂排放开口261a的热变形能够被限制。
(第五实施例)
在第五实施例中,第四实施例的喷射器26的修改将被描述。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喷射器26内,主体262的增压部分侧连接部分262f被省略,并且主体262的增压部分262c侧端部分(下游端部分)被容纳在封盖263内。
而且,增压部分侧连接部分(下游端连接部分)263c被设置在封盖263的增压部分262c侧端部分(下游端部分)内以连接第三制冷剂管15c。更具体地,增压部分侧连接部分263c被设置在封盖263的下游端部分的外周壁表面以用作钎焊接合表面,所述的钎焊接合表面通过钎焊连到第三制冷剂管15c。
喷射器26的其它结构和制造方法类似于第四实施例。因此,本实施例的喷射器26能够提供类似于第四实施例的优点。即,喷射器26的整个规格的变化能够方便地实现,并且喷射器26对外部设备的安装性能够被改善。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增压部分侧连接部分263c形成在铜封盖263内。因此,在第一制冷剂管15a与喷嘴侧管267的喷嘴侧连接部分267a之间的连接、在第二制冷剂管15b与封盖263的封盖侧连接部分263b之间的连接,以及在第三制冷剂管15c与封盖263的增压部分侧连接部分263c之间的连接能够通过铜对铜钎焊而被钎焊。
因此,在将喷射器26连到喷射器制冷循环10的其它设备时,利用铜焊材料(铜焊合金)可仅通过实行吹管硬焊实现连接。这样,在两种不同钎焊材料用在相应连接器的钎焊的情况下,通过单个吹管硬焊工具而无需两个吹管硬焊工具,可方便地实现喷射器与喷射器制冷循环的其它设备的连接,所述的两种钎焊材料具有不同的熔点。
因此,喷射器26对喷射器制冷循环的安装性能够进一步被改善。此外,仅单个吹管硬焊工具用于将喷射器26连到喷射器制冷循环10,并且无需使用多个吹管硬焊工具,所述的吹管硬焊工具的数量与用在钎焊中钎焊材料的类型数量相对应。因此,喷射器26的制造成本能够降低。
而且,增压部分侧连接部分263c被设置在封盖263内,所述的封盖263未与喷嘴261直接接触,以使得在吹管硬焊时制冷剂排放开口261a的热变形能够进一步被有效地限制。
上述实施例可修改如下:
(1)在第一实施例中,O型圈152介于第一管接头167a与拆卸限制部分151之间。但是,O型圈152的位置并不局限于这个位置。例如,如图8所示,容纳O型圈152的环形容纳槽可形成在第一制冷剂管15a的外周壁表面内以将O型圈152置于第一管接头167a与第一制冷剂管15a之间。
(2)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封盖163、164的连接部分与吸入开口侧管166的吸入开口侧连接部分被类似地构造。做为选择,第一和第二封盖163、164的连接部分与吸入开口侧管166的吸入开口侧连接部分可被不同地构造。例如,管接头可类似于第一实施例设置,以形成第一封盖163的连接部分,并且凸缘可类似于第二实施例设置,以形成第二封盖164的连接部分。
即,第一和第二封盖163、164的连接部分与吸入开口侧管166的吸入开口侧连接部分可依赖于其连接结构被适当地设置,所述的连接结构与相应的外部设备相连。因此,在诸如焊接或粘结的连接方法用在对外部设备连接的情况下,所述连接不必由被机械紧固的紧固构件实现。而且,在外部设备能够直接连到模块165的第三开口165c的情况下,可省略吸入开口侧管166。
(3)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外壳成形过程中,第一和第二封盖163、164通过钎焊与模块165相连。做为选择,例如,第一和第二封盖163、164可以通过粘结、焊接等方式连到模块165。
(4)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固定过程中,非热固定装置用作固定装置,以使得喷射器功能单元160的喷嘴161侧被牢固地挤压配合在第一封盖163内。做为选择,任何其它适当的固定装置也可被使用。例如,另一种固定装置,如模锻、粘结,可被作为非热固定装置使用。另一个选择,作为另一种固定装置,螺纹可形成在喷射器功能单元160的外周表面中和外壳170的内周表面中以在其间进行螺纹固定。
而且,只要在喷射器功能单元160内不发生热变形,就可使用固定装置,所述的固定装置涉及加热。具体地,电焊可用于实现固定。
(5)在第四和第五实施例中,单个管构件用作封盖263。但封盖263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9所示,多个管构件可组合形成封盖(外壳)263。在这种方式下,与喷嘴261和主体262(喷射器功能单元260)的形状相符的合适的封盖263能够方便地被实现。
而且,在图9的示例中,形成增压部分262c的主体262的部分具有比第五实施例更小的外径。针对这个问题,喷嘴侧封盖构件263d和增压部分侧封盖构件263e被组合以形成封盖263,以使得增压部分侧封盖构件263e具有比喷嘴侧封盖构件263d更小的管外径。
(6)在第四和第五实施例中,主体插入过程在喷嘴插入过程之后被实行。但是,主体插入过程和喷嘴插入过程的实行顺序并不局限于此顺序。例如,主体262可插入封盖263,然后喷嘴261可插入容纳在封盖263内的主体262。
而且,在喷射器26连到喷射器制冷循环10时,如果可具有多个吹管硬焊工具,或如果喷嘴261的制冷剂排放开口261a的热变形没有造成任何问题,喷嘴侧管267可被省略,并且第一制冷剂管15a可通过钎焊直接连到喷嘴261的接合表面261b。而且,吸入开口侧管266可被省略,并且第二制冷剂管15b可通过钎焊直接连到封盖263的封盖侧连接部分263b。
此外,在喷射器26连到喷射器制冷循环10的其它设备时,诸如点焊、粘结的其它方法可被使用,而无需实行吹管硬焊。
(7)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常规的氟氯化碳制冷剂被用作制冷剂。但是,制冷剂的类型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碳氢化合物或二氧化碳可用作上述实施例的制冷剂。而且,本发明的喷射器可适用于超临界制冷循环,在所述的超临界制冷循环中高压侧制冷剂压力超过临界压力。
(8)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喷射器16、26的喷射器制冷循环10适用于汽车空调系统。但是,本发明的申请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喷射器制冷循环10可适用于稳定的制冷循环。此外,本发明的喷射器16的应用并不局限于制冷循环。
(第六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将参考图10和11进行描述。本实施例是第一实施例的修改。具体地,第一实施例的喷射器16被下述的喷射器36替代。
本实施例的喷射器36包括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第一封盖363和第二封盖364。喷射器功能单元360包括喷嘴361和主体362,所述的喷嘴361和主体362被整体地连接在一起,也就是,整体地结合在一起。第一封盖363和第二封盖364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外壳380和容纳喷射器功能单元360。
喷嘴361由金属(例如,黄铜或不锈钢合金)制成,并被配置为大致圆柱管形状。在喷嘴361内,制冷剂通道的横截面积被缩小以等焓减压和膨胀制冷剂,所述的制冷剂从第一制冷剂管15a被供给至所述的制冷剂通道。在本实施例中,喷嘴361为具有喉部的拉瓦尔喷嘴,在所述的喉部处制冷剂通道的横截面积最小。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喷嘴361可有选择性地形成为收敛喷嘴。
主体362为管状构件,所述的管状构件由金属(例如,铝)制成,并被设置为大致圆柱管形状。主体362包括固定部分362a、制冷剂吸入开口(流体吸入开口)362b、固定部分362c和扩散器部分362d,所述的固定部分362a、制冷剂吸入开口362b、固定部分362c和扩散器部分362d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制冷剂流向)以该顺序一个接一个地排列。而且,主体362的内径沿其长度变化,与主体362的上述部分362a-362d的功能相符。
固定部分362a为支撑和固定部分,喷嘴361被挤压配合在所述的支撑和固定部分内。因此,在固定部分362a处主体362的内径略微小于喷嘴361的外径。当喷嘴361被挤压配合和固定在固定部分362a时,喷嘴361和主体362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喷射器功能单元360。
每个制冷剂吸入开口362b被形成为通孔,所述的通孔通过主体362的壁径向延伸以在主体362的外部与内部之间连通。而且,主体362的制冷剂吸入开口362b与喷嘴361的制冷剂排放开口361a连通。从第二蒸发器19排放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吸入开口362b被抽吸入主体362的内部。从制冷剂吸入开口362b延伸至混合部分362c的主体362的一部分的内径朝着下游侧(图10中的右侧)逐渐减小以与喷嘴361的远端部分(下游端部分)的形状相符。
混合部分362c形成混合空间(混合室),在所述的混合空间内,从喷嘴361的制冷剂排放开口361a排放的制冷剂与通过制冷剂吸入开口362b抽吸入的制冷剂相混合以形成制冷剂混合物。在混合部分362c内的主体362的内径沿其长度保持大致恒定。
在扩散器部分362d处主体362的内径朝着下游侧逐渐增加,并且扩散器部分362d的制冷剂通道的横截面积也朝着下游侧逐渐增加。在这种方式下,扩散器部分362d减小制冷剂流的速度以增加制冷剂压力。即,扩散器部分362d将制冷剂的速度能转化为制冷剂的压力能。主体362的外径变化与主体362的内径变化相对应。
第一封盖363和第二封盖364形成为由金属(例如,铝或铜)制成的大致圆柱管构件。做为选择,第一封盖363和第二封盖364可为制冷剂管,对所述的制冷剂管实行管膨胀过程和/或孔成形过程。在喷射器功能单元360被容纳在第一封盖363和第二封盖364的情况下,第一封盖363容纳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喷嘴361侧部分(喷嘴361所在的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上游侧部分)。
这时,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喷嘴361的外周壁表面被牢固地挤压配合在第一封盖363的内周壁表面内,以使得喷嘴361的外周壁表面和第一封盖363的内周壁表面相互接触,且在其间不形成间隙。因此,制冷剂不会通过第一封盖363的内周壁表面与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外周壁表面之间的连接泄漏到外部。
第一封盖363的第二封盖364侧端部分(下游端部分)具有膨胀管部分363a,所述的膨胀管部分363a的内径大于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外周壁表面的外径。第一螺纹363b形成在膨胀管部分363a的内周壁表面内,并与第二螺纹364b螺纹接合,所述的第二螺纹364b形成在第二封盖364的外周壁表面中。
第二封盖364将中间部分(环绕制冷剂吸入开口362b的部分)容纳到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主体362侧部分(也就是,容纳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下游侧部分)。即,第二封盖364容纳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其余部分,所述的其余部分不同于容纳在第一封盖363内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容纳部分(上游侧部分)。
这时,环形空间S形成在第二封盖364的内周壁表面与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特别是,主体362)的外周壁表面之间。第二封盖364固定到第一封盖363,而与整个喷射器功能单元360不接触,也就是,不与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任何部件相接触。
具体地,如上所讨论的,第二封盖364的第一封盖363侧端部分的外周壁表面具有第二螺纹364b,所述的第二螺纹364b与第一螺纹363b螺纹接合。当第一螺纹363b与第二螺纹364b相互螺纹接合并拧紧时,第一封盖363和第二封盖364连接并固定在一起。
O型圈365介于第一封盖363与第二封盖364之间以限制制冷剂通过第一封盖363与第二封盖364之间的间隙泄漏至外部。
而且,通孔(封盖侧开口,也就是,外壳侧开口)364a通过第二封盖364的圆柱管壁径向延伸,以在第二封盖364的内部与外部之间连通。通孔364a被定位以与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制冷剂吸入开口362b连通。第二制冷剂管15b通过连接装置(例如,点焊)连到通孔364a。
第一和第二管接头(紧固构件)367a、367b分别被设置在第一封盖363的另一端部分(上游端部分)和第二封盖364的另一端部分(下游端部分)。第一和第二管接头367a、367b形成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连到喷射器制冷循环10的其它组成设备(外部设备)。
做为选择,第一和第二管接头367a、367b可通过任何其它的连接手段,如钎焊、焊接或粘结,分别连到第一封盖363和第二封盖364的另一端部分。另外的选择,第一和第二管接头367a、367b可分别直接地形成在第一封盖363和第二封盖364的另一端部分处。
现在,参考图11,每个上述外部设备与相应的管接头之间的连接将参考第一管接头367a的示例进行具体地描述,所述的管接头形成第一封盖363的连接部分。用作外部设备(外部设备)的第一制冷剂管15a连到第一管接头367a。图11为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制冷剂管15a与第一管接头367a的局部放大的横截面视图。
如图11所示,螺母350被第一制冷剂管15a的外周表面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而且,螺母350被设置成与螺纹部分(螺纹)进行螺纹接合,所述的螺纹部分形成在第一管接头367a的外周表面。此外,拆卸限制部分351被设置在第一制冷剂管15a的远端部分(下游端部分)的外周表面中,并且环绕第一制冷剂管15a的远端部分周向延伸。拆卸限制部分351限制螺母350从第一制冷剂管15a拆卸。
接下来,在第一管接头367a的接合的状态下,螺母350紧固在第一管接头367a的螺纹部分(螺纹)上,在所述的状态下第一制冷剂管15a的远端部分布置在第一管接头367a内。因此,第一制冷剂管15a与喷射器36相连。同时,O型圈352介于第一管接头367a与拆卸限制部分35 1之间以限制制冷剂通过第一制冷剂管15a与第一管接头367a之间的间隙泄漏到外部。
而且,第一蒸发器17通过第三制冷剂管15c与喷射器36的出口开口相连。即,用作外部设备的第三制冷剂管15c与第二管接头367b相连。
接下来,本实施例的喷射器36的制造方法将被描述。首先,参考图10,进行功能组件的成形过程,通过将喷嘴361和主体362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喷射器功能单元360。具体地,通过将喷嘴361挤压配合在主体362的固定部分362a的内部使喷嘴361和主体362连接在一起。
然后,第一连接过程被实施以将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喷嘴361侧部分(上游侧部分)连到第一封盖363。具体地,喷嘴361被挤压配合在第一封盖363中。而且,第二连接过程被实施以将第二封盖364连到第一封盖363。
具体地,第一封盖363的第一螺纹363b和第二封盖364的第二螺纹364b相互螺纹接合,并相互紧固,以使得第二封盖364连到第一封盖363,而与整个喷射器功能单元360没有接触,也就是,与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任何部件没有接触。因此,在第二连接过程中,第一封盖363和第二封盖364通过固定装置(非热固定装置)相互固定,所述的固定装置不涉及加热。
在这种方式下,第一封盖363容纳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喷嘴361侧部分(上游侧部分)。而且,第二封盖364将中间部分(环绕制冷剂吸入开口362b的部分)容纳到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主体362侧部分。即,第二封盖364容纳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下游侧部分,所述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下游侧部分不同于容纳在第一封盖363内的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上游侧部分。在这种方式下,喷射器36被制造。
在本实施例中,以上述方式制造的喷射器36被使用,以使得下述的优点能够实现。
首先,在本实施例的喷射器36中,第一和第二管接头367a、367b被分别提供给第一和第二封盖363、364,以使得喷射器36对外部设备的安装性能够被改善。而且,在将第一和第二管接头367a、367b分别连到第一和第二制冷剂管15a、15c时,即使当第二封盖364发生变形时,也可限制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变形。
具体地,在将第一和第三制冷剂管15a、15c的螺母紧固到第一和第二管接头367a、367b时,即使当对第二封盖364施加扭转应力时第二封盖364发生变形,由于第二封盖364没有与整个喷射器功能单元360接触,也就是没有接触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任何部件,扭转应力也不会从第二封盖364传导至喷射器功能单元360。
因此,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变形能够可靠地被限制。这样,喷射器36的性能变差能够可靠地被限制,在连接喷射器36与外部设备时,所述的喷射器的性能会由于喷射器36的各个相应部件的变形而变差。
而且,喷嘴361和主体362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喷射器功能单元360。因此,喷嘴361的规格和主体362的规格能够独立地被改变。因此,喷射器36的规格能够方便地被改变。
此外,环形空间S形成在喷射器功能单元360(具体地,主体362)的外周表面与第二封盖364的内周表面之间。因此,可减小喷射器的重量。
另外,在制造喷射器36时,第二封盖364通过非热固定手段固定到第一封盖363。因此,喷射器功能单元360未被加热。这样可限制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热变形,从而在制造喷射器时可限制由于喷射器36的各自相应部件的变形而造成的性能变差。
(第七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为第六实施例的修改。具体地,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施例,配置为大致圆柱管形状的橡胶构件(用作弹性构件)370被设置在空间S内,更具体地,被设置在第六实施例的喷射器36中的第二封盖364与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扩散器部分362d侧端部分(下游端部分)之间的间隙内。
图12为本实施例的喷射器36的轴向横截面视图。在图12中,类似于第六实施例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这也适用于下述其它的其余图形。
具体地,橡胶构件370由橡胶材料制成(例如,异戊二烯橡胶、丁腈橡胶或乙丙橡胶),所述的橡胶材料对制冷剂和润滑油具有高的耐腐蚀性。橡胶构件370被设置为大致圆柱管形状。而且,橡胶构件370的外周表面与第二封盖364进行弹性地不透流体的接合。
橡胶构件370的内周表面的上游侧部分与主体362的扩散器部分362d的外周表面弹性地接合,所述的橡胶构件370的内周表面的上游侧部分位于制冷剂流动方向的上游侧。而且,橡胶构件370的内周表面的下游侧部分形成扩散器部分362d的内周表面的延伸部,所述的橡胶构件370的内周表面的下游侧部分位于制冷剂流动方向的下游侧,所述的扩散器部分362d的内周表面的延伸部在制冷剂流动方向上从增压部分362d的内周表面延伸,以使得橡胶构件370的内周表面的下游侧部分从扩散器362d的内周表面连续地和平滑地延伸以形成规定内径的圆锥表面,所述的内径在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朝着下游侧逐渐增加。喷射器36的其它的其余结构与第六实施例相同。
在本实施的喷射器36内,橡胶构件370提供不透流体密封以限制从喷射器功能单元360输出的制冷剂从第二封盖364与喷射器功能单元360之间的间隙处泄漏。而且,在将喷射器36连到外部设备时,即使第二封盖364发生变形,也可限制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变形。
此外,由于橡胶构件370的内周表面形成为扩散器部分362d的内周表面的延伸部,可改善喷射器36的性能(增压性能,也就是,压力增加性能)。
(第八实施例)
在第七实施例中,大致圆柱形橡胶构件370用作弹性构件。作为选择,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如图13所示,O型圈371用作弹性构件。图13为本实施例的喷射器36的轴向横截面视图。喷射器36的其它的其余结构与第六实施例相同。在本实施例的喷射器中,从喷射器功能单元360输出的制冷剂从第二封盖364与喷射器功能单元360之间的间隙处的泄漏被O型圈371限制,也就是,被简单结构限制。
(第九实施例)
在第六实施例中,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喷嘴361的外周壁表面被牢固地挤压配合到第一封盖363的内周壁表面。作为选择,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主体362的固定部分362a被构造以覆盖整个喷嘴361,并且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主体362的外周壁表面被牢固地挤压配合到第一封盖363的内周壁表面。
图14为本实施例的喷射器36的轴向横截面视图。喷射器36的其它的其余结构与第六实施例相同。即使当喷射器36以根据本实施例的这种方式被构造时,类似于第六实施例的优点也能够实现。而且,可将类似于第七或第八实施例的弹性构件(橡胶构件370或O型圈371)提供给本实施例的喷射器36。
(第十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第二封盖364被形成为之前连接到,也就是预安装到第一蒸发器(用作外部设备)17的入口开口的管。因此,第二管接头367b与第二封盖364的所述端部分不相连。而且,第三制冷剂管15c也被省略,所述的第三制冷剂管连在喷射器36与第一蒸发器17之间。图15为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喷射器36和第一蒸发器17的局部横截面视图。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第一蒸发器17为已知的槽型和管型热交换器。具体地,第一蒸发器17包括上、下槽17d(为简化,仅描述了上槽17d)、多个导管17b和波纹状散热片17c。上、下槽17d用于积累和分配制冷剂。导管17b在上、下槽17d之间延伸以在上、下槽17d之间连通。波纹状散热片17c具有波纹形状,并被布置在每两个相邻的导管17b之间以促进热交换。
而且,通过将第二封盖364(更具体地,在第二封盖364的外周表面处的连接部分364c)焊接到相应的槽17d(在本例中为上槽),本实施例的第二封盖364之前被连接到,也就是,被预安装到第一蒸发器17,通过所述槽17d,制冷剂被供给至第一蒸发器17。其它的其余结构与第六实施例相同。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喷射器功能单元360能够被容纳在与槽17d相连的导管内,同时类似于第六实施例的优点能够被实现。这样,外部设备和喷射器36能够方便地被集成(能够被方便地组成一体)以允许缩小尺寸。而且,喷射器36能够方便地连到外部设备。
此外,喷射器36和外部设备的集成并不局限于上述方式。例如,分支连接器14、固定节流口18和第二蒸发器19可进一步被集成在外部设备与喷射器36的整体结构内。
上述的第六至第十实施例可修改如下:
(1)在第六至第十实施例中,第二封盖364被固定至第一封盖363,以使得第二封盖364与整个喷射器功能单元360不接触,也就是,不与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任何部件相接触。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具体地,仅要求将第二封盖364固定到第一封盖363,以使得第二封盖364不与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扩散器部分362d侧端部分(下游端部分)相接触。
例如,在第二封盖364与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喷嘴361侧部分(上游侧部分)的外周表面相接触的情况下,即使当第二封盖364连到外部设备时第二封盖364发生变形,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变形也可被限制。
(2)在第六至第十实施例中,在第一封盖363连到第二封盖364的情况下,膨胀管部分363a被设置在第一封盖363中,并且第二封盖364被固定到第一封盖363的膨胀管部分363a的内部。作为选择,可将膨胀管部分提供在第二封盖364内以将第一封盖363固定到第二封盖364的膨胀管部分的内部。
(3)在第二连接过程中,第一封盖363的第一螺纹363b与第二封盖364的第二螺纹364b紧固在一起以连接在第二封盖364与第一封盖363之间。作为选择,任何其它的非热固定方法可被使用以连接在第二封盖364与第一封盖363之间。例如,诸如挤压安装、模锻或粘结等其它的固定方法可被使用以在第二封盖364与第一封盖363之间进行连接。
而且,只要在喷射器功能单元360中不发生热变形,就可使用涉及加热的固定方法。具体地,点焊可用于实现固定。
(4)在每个上述的实施例中,普通的氟氯化碳制冷剂用作制冷剂。但是,制冷剂的类型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碳氢化合物制冷剂或二氧化碳可用作上述实施例的制冷剂。而且,本发明的喷射器可应用于超临界制冷循环,在所述的超临界制冷循环中,高压侧制冷剂压力超过临界压力。
(5)在每个上述的实施例中,包括上述喷射器36的喷射器制冷循环10应用于汽车空调系统。但是,本发明的申请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喷射器制冷循环10可应用于平稳制冷循环。而且,本发明的喷射器36的应用并不局限于喷射器制冷循环10。
其它的优点和修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更宽的范围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已示出和描述的具体细节、典型装置和说明性示例。而且,如果需要,以上实施例和修改中的一个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部件可与以上实施例和修改中的任何另一个中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组合形成喷射器。例如,第四实施例的吸入开口侧管266可被提供给第六至第十实施例的第二封盖364。此外,第一实施例的第三管接头167c可以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方式被提供给吸入开口侧管266。

Claims (26)

1.一种喷射器,包括:
喷射器功能单元(160、260、360),所述喷射器功能单元(160、260、360)包括喷嘴(161、261、361)和主体(162、262、362),所述喷嘴(161、261、361)对所供给的高压流体进行减压和膨胀,所述主体(162、262、362)与喷嘴(161、261、361)相连,其中,所述主体(162、262、362)具有:
流体吸入开口(162b、262b、362b),流体在从喷嘴(161、261、361)排放的高速流体所产生的真空力作用下通过所述流体吸入开口(162b、262b、362b)被抽吸入主体(162、262、362)的内部;以及
增压部分(162d、262c、362d),在所述增压部分(162d、262c、362d)内,从喷嘴(161、261、361)排放的流体与通过流体吸入开口(162b、262b、362b)抽吸的流体的混合物被增压;以及
外壳(170、263、380),所述外壳被配置为管状,并容纳喷射器功能单元(160、260、360)的至少一部分,其中,
外壳侧开口(165c、263a、364a)径向穿过外壳(170、263、380)的外周壁表面和内周壁表面,并与主体(162、262、362)的流体吸入开口(162b、262b、362b)连通;以及
外壳侧开口(165c、263a、364a)适于与吸入开口侧外部设备(15b)连接,通过所述吸入开口侧外部设备,流体被抽吸入流体吸入开口(162b、262b、362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器,其中,
在喷嘴(261)的部分被插入主体(262)的状态下,通过将喷嘴(261)的一部分连到主体(262)的上游端部分,形成喷射器功能单元(260);且
主体(262)的上游端部分从外壳(263)向外伸出,喷嘴(261)的所述部分插入所述主体(262)的上游端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器,还包括吸入开口侧管(166、266),所述吸入开口侧管(166、266)将流体导引至外壳侧开开口(165c、263a),其中,
吸入开口侧管(166、266)的下游端部分连到外壳侧开口(165c、263a);以及
吸入开口侧连接部分(167c、266b)被设置在吸入开口侧管(166、266)的上游端部分,并适于与吸入开口侧外部设备(15b)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喷射器,还包括将流体导引至喷嘴(261)的喷嘴侧管(267),其中,
喷嘴侧管(267)的下游端部分连到喷嘴(261)的入口开口;以及
喷嘴侧连接部分(267a)被设置在喷嘴侧管(267)的上游端部分,并适于与喷嘴侧外部设备(15a)连接,所述喷嘴侧外部设备(15a)将流体导引至喷嘴(261)。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喷射器,其中,
主体(262)的下游端部分从外壳(263)向外伸出,增压部分(262c)位于所述主体的下游端部分处;以及
增压部分侧连接部分(262f)被设置在主体(262)的下游端部分中,并适于与增压部分侧外部设备(15c)连接,所述增压部分侧外部设备(15c)对从增压部分(262c)输出的流体进行导引。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喷射器,其中,
主体(162、262、362)的下游端部分被容纳在外壳(170、263、380)中,而没有从外壳(170、263、380)向外伸出,增压部分(162d、262c、362d)位于所述主体(162、262、362)的下游端部分处;
增压部分侧连接部分(167d、263c、367b)被设置在外壳(170、263、380)的下游端部分中,增压部分(162d、262c、362d)位于所述外壳(170、263、380)的下游端部分处;以及
增压部分侧连接部分(167d、263c、367b)适于与增压部分侧外部设备(15c)连接,所述增压部分侧外部设备(15c)对从增压部分(162d、262c、362d)输出的流体进行导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器,其中,
外壳(170)包括:
第一封盖(163),所述第一封盖(163)被配置为管状,并容纳喷射器功能单元(16)的上游侧部分,喷嘴(161)位于所述喷射器功能单元(16)的上游侧部分;
第二封盖(164),所述第二封盖(164)被配置为管状,并容纳喷射器功能单元(16)的下游侧部分,增压部分(162d)位于所述喷射器功能单元(16)的下游侧部分处;以及
模块(165),所述模块(165)具有第一至第三开口(165a-165c),所述第一至第三开口(165a-165c)相互连通,其中,
第一封盖(163)的下游端部分连到模块(165)的第一开口(165a);
第二封盖(164)的上游端部分连到模块(165)的第二开口(165b);
相对于喷射器功能单元(160)对模块(165)进行定位,以使得形成外壳侧开口(165c)的模块(165)的第三开口(165c)与主体(162)的流体吸入开口(162b)连通;以及
第一封盖(163)的上游端部分和第二封盖(164)的下游端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具有连接部分(167a、167b),所述连接部分(167a、167b)适于与相应的外部设备(15a、15c)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射器,其中,连接部分(167a、167b)包括紧固构件(167a、167b),所述固定构件适于被机械地固定到相应的外部设备(15a、15c)。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喷射器,其中,空间(S)被限定在喷射器功能单元(160)的外周壁表面与第二封盖(164)的内周壁表面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喷射器,还包括吸入开口侧管(166),流体通过所述吸入开口侧管(166)被导引至主体(162)的流体吸入开口(162b),其中,
吸入开口侧管(166)的下游端部分连到模块(165)的第三开口(165c);以及
吸入开口侧连接部分(167c)被设置在吸入开口侧管(166)的上游端部分中,并适于与吸入开口侧外部设备(15b)相连,所述流体通过所述吸入开口侧外部设备(15b)被抽吸入流体吸入开口(162b)。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射器,其中,吸入开口侧管连接部分(167c)包括紧固构件(167c),所述紧固构件(167c)适于被机械地紧固到吸入开口侧外部设备(15b)。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器,其中,
外壳(380)包括:
第一封盖(363),所述第一封盖(363)被配置为管状,并容纳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上游侧部分,喷嘴(361)位于所述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上游侧部分;以及
第二封盖(364),所述第二封盖(364)被配置为管状,并容纳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下游侧部分,所述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下游侧部分不同于容纳在第一封盖(363)内的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上游侧部分;
第一封盖(363)的上游端部分和第二封盖(364)的下游端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具有连接部分(367a、367b、364c),所述连接部分(367a、367b、364c)适于与相应的外部设备(15a、15c、17)相连;
喷射器功能单元(360)和第二封盖(364)被固定到第一封盖(363);以及
第二封盖(364)被固定,至少不与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下游端部分相接触,增压部分(362d)位于所述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下游端部分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射器,其中,连接部分(367a、367b)包括紧固构件(367a、367b),所述紧固构件(367a、367b)适于被机械地紧固到相应的外部设备(15a、15c)。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喷射器,其中,第二封盖(364)被固定,而不与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任何部件相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喷射器,其中,弹性构件(370、371)被设置在空间(S)内,所述空间(S)被限定在第二封盖(364)与主体(362)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喷射器,其中,
弹性构件(370)为橡胶构件(370),所述橡胶构件(370)被配置为大致的圆柱管形状,并提供给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下游端部分,增压部分(362d)位于所述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下游端部分处;
橡胶构件(370)的内周表面形成增压部分(362d)的内周表面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从增压部分(362d)的内周表面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喷射器,其中,弹性构件(371)为O型圈(371)。
18.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喷射器,其中,第二封盖(364)为预安装到相应外部设备(17)的导管(364)。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器,其中,喷嘴(161、261、361)的下游端部分被整个容纳在主体(162、262、362)的内部,所述喷嘴(161、261、361)的下游端部分形成喷嘴(161、261、361)的排放开口(161a、261a、361a)。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器,其中,
环形空间(S)被径向地限定在主体(162、262、362)与外壳(170、263、380)之间,所述环形空间(S)环绕主体(162、262、362)周向延伸;以及
环形空间(S)径向地介于主体(162、262、362)的流体吸入开口(162b、262b、362b)与外壳(170、263、380)的外壳侧开口(165c、263a、364a)之间以在其间连通。
21.一种制造喷射器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将喷嘴(261)插入主体(262)的内部以形成喷射器功能单元(260);
将主体(262)插入外壳(263)的内部;以及
在将喷嘴(261)插入主体(262)的内部和将主体(262)插入外壳(263)的内部之后,将喷嘴(261)与主体(262)连接在一起并将主体(262)与外壳(263)连接在一起。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将喷嘴(261)与主体(262)连接在一起并将主体(262)与外壳(263)连接在一起的步骤包括:同时将喷嘴(261)与主体(262)钎焊在一起并将主体(262)与外壳(263)钎焊在一起。
23.一种制造喷射器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将喷嘴(161)与主体(162)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喷射器功能单元(160);
将第一封盖(163)的下游端部分连到模块(165)的第一开口(165a),并将第二封盖(164)的上游端部分连到模块(165)的第二开口(165b)以形成容纳喷射器功能单元(160)的外壳(170);以及
将喷射器功能单元(160)固定在外壳(170)中,以使得喷射器功能单元(160)的上游侧部分被容纳在第一封盖(163)中,喷嘴(161)位于所述喷射器功能单元(160)的上游侧部分,同时喷射器功能单元(160)的下游侧部分被容纳在第二封盖(164)内,增压部分(162c)位于所述喷射器功能单元(160)的下游侧部分,并且模块(165)的第三开口(165c)与主体(162)的流体吸入开口(162b)连通。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将喷射器功能单元(160)固定在外壳(170)中的步骤包括:通过非热固定方法将喷射器功能单元(160)和外壳(170)固定在一起。
25.一种制造喷射器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将喷嘴(361)与主体(362)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喷射器功能单元(360);
将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上游侧部分连到外壳(380)的第一封盖(363),喷嘴(361)位于所述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上游侧部分处;以及
在将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上游侧部分连到第一封盖(363)之后,将外壳(380)的第二封盖(364)连到第一封盖(363),以使得第二封盖(364)不与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下游端部分相接触,增压部分(362d)位于所述喷射器功能单元(360)的下游端部分处。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将第二封盖(364)连到第一封盖(363)的步骤包括:通过非热固定方法将第一封盖(363)和第二封盖(364)固定在一起。
CN2009102028602A 2008-05-29 2009-05-26 喷射器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21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40829 2008-05-29
JP2008-140829 2008-05-29
JP2008140829A JP4513896B2 (ja) 2008-05-29 2008-05-29 エジェクタおよびエジェ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08140828 2008-05-29
JP2008-140828 2008-05-29
JP2008140828 2008-05-29
JP2009-085406 2009-03-31
JP2009085406 2009-03-31
JP2009085406A JP4811493B2 (ja) 2008-05-29 2009-03-31 エジェクタおよびエジェクタ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2168A true CN101592168A (zh) 2009-12-02
CN101592168B CN101592168B (zh) 2012-05-30

Family

ID=41406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286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2168B (zh) 2008-05-29 2009-05-26 喷射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2) JP4811493B2 (zh)
CN (1) CN101592168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7107A (zh) * 2010-03-29 2011-10-05 株式会社电装 喷射器
CN102954047A (zh) * 2011-08-31 2013-03-06 韩铁夫 一种引射混流器
CN103562659A (zh) * 2011-05-23 2014-02-05 开利公司 喷射器及制造方法
CN104847708A (zh) * 2015-05-15 2015-08-19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超声速引射器
CN104929990A (zh) * 2015-05-15 2015-09-23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引射器喷管
CN107676200A (zh) * 2016-08-02 2018-02-09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用于升压内燃发动机的紧凑的引射器系统的制造
CN109072945A (zh) * 2016-04-19 2018-12-21 爱尔铃克铃尔股份公司 喷射器装置和气缸盖罩与喷射器装置的组合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09942B2 (ja) * 2010-03-11 2014-06-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ユニット、熱交換器ユニット、およびエジェクタユニットの冷媒短絡検出方法
JP5429233B2 (ja) * 2011-07-04 2014-02-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
JP7216989B2 (ja) * 2018-09-25 2023-02-02 安立計器株式会社 温度校正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7469212B (zh) * 2023-12-26 2024-03-26 青州凯能热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轮机的多级射汽抽气器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67802U (zh) * 1978-05-17 1979-11-27
JPS6144000U (ja) * 1984-08-25 1986-03-22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ゼクタ
JPH02211232A (ja) * 1989-02-10 1990-08-22 Family Kk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用気体吸入装置及び気体吸入装置付きポンプ
JP3612383B2 (ja) * 1996-06-13 2005-01-19 Smc株式会社 エゼクタユニット
KR100471515B1 (ko) * 2000-07-13 2005-02-21 미츠비시 쥬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냉동기
JP4120296B2 (ja) * 2002-07-09 2008-07-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およびエジェクタサイクル
CN1769718A (zh) * 2004-11-03 2006-05-10 东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冰水机回油喷射泵
JP2006132474A (ja) * 2004-11-08 2006-05-25 Ckd Corp エゼクタ
JP2007218497A (ja) * 2006-02-16 2007-08-30 Denso Corp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および冷媒流量制御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7107B (zh) * 2010-03-29 2014-03-12 株式会社电装 喷射器
US8814532B2 (en) 2010-03-29 2014-08-26 Denso Corporation Ejector
CN102207107A (zh) * 2010-03-29 2011-10-05 株式会社电装 喷射器
CN103562659A (zh) * 2011-05-23 2014-02-05 开利公司 喷射器及制造方法
CN103562659B (zh) * 2011-05-23 2016-10-12 开利公司 喷射器及制造方法
CN102954047B (zh) * 2011-08-31 2016-01-20 韩铁夫 一种引射混流器
CN102954047A (zh) * 2011-08-31 2013-03-06 韩铁夫 一种引射混流器
CN104929990A (zh) * 2015-05-15 2015-09-23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引射器喷管
CN104847708A (zh) * 2015-05-15 2015-08-19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超声速引射器
CN104847708B (zh) * 2015-05-15 2017-07-07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超声速引射器
CN109072945A (zh) * 2016-04-19 2018-12-21 爱尔铃克铃尔股份公司 喷射器装置和气缸盖罩与喷射器装置的组合
CN107676200A (zh) * 2016-08-02 2018-02-09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用于升压内燃发动机的紧凑的引射器系统的制造
CN107676200B (zh) * 2016-08-02 2021-08-27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用于升压内燃发动机的引射器系统的制造及安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76028A (ja) 2010-12-09
CN101592168B (zh) 2012-05-30
JP2010007658A (ja) 2010-01-14
JP5045795B2 (ja) 2012-10-10
JP4811493B2 (ja) 2011-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92168B (zh) 喷射器及其制造方法
US8105050B2 (en) Ej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8523091B2 (en) Ejector
US9170038B2 (en) Air conditioning unit for vehicle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20070251265A1 (en) Piping structure with inner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20080141691A1 (en)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er
US20100132400A1 (en) Unit for ejector-type refrigeration cycle,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3134244B (zh) 用于lpi车辆的热交换器
JP7156413B2 (ja) 内部熱交換器
JP4553040B2 (ja) 蒸発器ユニット
US8459961B2 (en) Multistage compressor unit with cooling device
US20070261433A1 (en) Component assembly for refrigerating cycle and refrigerating cycle having the same
US20170307262A1 (en) Method for mounting a heat exchanger device and a heat exchanger device
CN111094869B (zh) 喷射器式制冷循环
US20230364972A1 (en) Integrated refrigerant control modules
JP4912757B2 (ja) 車両用空調システム
US11231233B2 (en) Double-pipe heat exchanger including integrated connector
US1112548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ubricant separation and return control
CN105946502A (zh) 用于空调的消音管组件以及具有它的电动汽车
US20110048064A1 (en) Ejector type refrigerating cycle unit
US20110271710A1 (en) Connection device for an internal heat exchanger
JP7444656B2 (ja) 冷媒分流器
KR20050015761A (ko) 차량 공조장치용 응축기
JP2009287829A (ja) エジェクタおよびエジェクタの製造方法
WO2020116271A1 (ja) 内部熱交換器及び内部熱交換器を備える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