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94869B - 喷射器式制冷循环 - Google Patents

喷射器式制冷循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94869B
CN111094869B CN201880060200.2A CN201880060200A CN111094869B CN 111094869 B CN111094869 B CN 111094869B CN 201880060200 A CN201880060200 A CN 201880060200A CN 111094869 B CN111094869 B CN 1110948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suction
evaporator
leeward
out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02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94869A (zh
Inventor
前田纮志
押谷洋
河本阳一郎
长野阳平
樱井大介
伊藤正博
袁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094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4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94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48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05Control means therefor
    • B60H1/3211Control means therefor for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a vehicle refrigeration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06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with compressor of jet type, e.g. using liquid under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25B40/06Super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5/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 F25B5/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arranged in parall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5/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 F25B5/0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arranged in ser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08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using ej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2001/328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B60H2001/3298Ejector-type refrigerant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1/00Details of ejectors not being used as compression device; Details of flow restrictors or expansion valves
    • F25B2341/001Ejectors not being used as compression device
    • F25B2341/0011Ejectors with the cooled primary flow at reduced or low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1/00Details of ejectors not being used as compression device; Details of flow restrictors or expansion valves
    • F25B2341/001Ejectors not being used as compression device
    • F25B2341/0013Ejector contro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1Discharge pres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04Temperatures of an indoor room or compart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06Temperatures of fresh outdoor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7Temperatures of an evaporator
    • F25B2700/21174Temperatures of an evaporator of the refrigerant at the inlet of the evapor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7Temperatures of an evaporator
    • F25B2700/21175Temperatures of an evaporator of the refrigerant at the outlet of the evaporator

Abstract

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具备压缩机(11)、散热器(12)、分支部(14)、喷射器(15)、吸引侧减压部(16、16a)、上风侧蒸发器(17)以及下风侧蒸发器(18)。喷射器具有喷嘴部(15a)和升压部(15b)。在下风侧蒸发器中的至少一部分的部位及上风侧蒸发器形成有流出侧蒸发部(17a、18a、17b)。在下风侧蒸发器的剩余的部位形成有吸引侧蒸发部(18b)。将下风侧蒸发器的流出侧蒸发部中的制冷剂蒸发温度定义为流出侧蒸发温度(Te1)、将下风侧蒸发器的吸引侧蒸发部中的制冷剂蒸发温度定义为吸引侧蒸发温度(Te2)。喷嘴部及吸引侧减压部中的至少一方使制冷剂通路面积变化,以使得流出侧蒸发温度与吸引侧蒸发温度的温度差(ΔT)成为预先设定的基准温度差(KΔT)以下。

Description

喷射器式制冷循环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7年7月1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编号2017-139747号,在此引用其记载的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喷射器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制冷剂减压装置已知有作为具备喷射器的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在喷射器式制冷循环中,通过喷射器的升压作用,能够使被吸入压缩机的制冷剂的压力与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蒸发压力相比上升。由此,在喷射器式制冷循环中,能够使压缩机的消耗动力降低,从而提高循环的性能系数(COP)。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该种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公开了具备分支部、吸引侧减压部、吸引侧蒸发部、流出侧蒸发部等的结构。
分支部将循环的高压侧的制冷剂的流动分支,使被分支出的一方的制冷剂从喷射器的喷嘴部侧流出,并使被分支出的另一方的制冷剂从吸引侧减压部侧流出。流出侧蒸发部是使从喷射器的扩散器部流出的制冷剂与冷却对象流体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制冷剂蒸发的热交换部。吸引侧蒸发部是使在吸引侧减压部被减压后的制冷剂与冷却对象流体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制冷剂蒸发,并使被蒸发的制冷剂向喷射器的制冷剂吸引口侧流出的热交换部。
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适当地调整从分支部流入喷嘴部的喷嘴侧制冷剂流量Gn与从分支部流入吸引侧减压部的减压侧制冷剂流量Ge的流量比η,从而使在流出侧蒸发部及吸引侧蒸发部发挥的冷却对象流体的冷却能力接近极大值。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构成与专利文献1同样的循环结构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时能够使用的蒸发器单元。专利文献2的蒸发器单元是将喷射器式制冷循环的构成设备中的分支部、喷射器、吸引侧减压部(在专利文献2中是固定节流部件)、上风侧蒸发器、下风侧蒸发器等一体化(换言之,单元化)而成的部件。
在专利文献2的蒸发器单元中,将下风侧蒸发器划分为多个蒸发部。并且,将上风侧蒸发器的热交换部的整体及下风侧蒸发器的热交换部的一部分的部位作为使在喷射器的扩散器部被升压的制冷剂蒸发的流出侧蒸发部来利用。此外,将下风侧热交换部的热交换部的剩余的部位作为使在吸引侧减压部被减压的制冷剂蒸发的吸引侧蒸发部来利用。
并且,通过将构成上风侧蒸发器的流出侧蒸发部的部位的一部分和构成下风侧蒸发部的流出侧蒸发部的部位相对于制冷剂流动并联连接,从而降低了制冷剂在流出侧蒸发部流通时产生的压力损失。由此,降低了压缩机的消耗动力,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了COP。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783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02594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中,由于喷射器的扩散器部的升压作用,存在流出侧蒸发部中的制冷剂蒸发温度比吸引侧蒸发部的制冷剂蒸发温度高的情况。因此,当使用专利文献2的蒸发器单元来构成喷射器式制冷循环时,存在在下风侧蒸发器被冷却的冷却对象流体(例如,向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送风空气)容易产生温度分布的情况。
因此,当使用专利文献2的蒸发器单元来构成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并调整流量比η以使得流出侧蒸发部及吸引侧蒸发部中的冷却能力接近极大值时,冷却对象流体的温度分布可能会扩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抑制流出侧蒸发部及吸引侧蒸发部中的冷却能力下降及抑制冷却对象流体的温度分布扩大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具备压缩机、散热器、分支部、喷射器、吸引侧减压部、上风侧蒸发器以及下风侧蒸发器。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并排出。散热器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散热。分支部将从散热器流出的制冷剂的流动分支。喷射器通过从喷嘴部喷射的喷射制冷剂的吸引作用,从制冷剂吸引口吸引制冷剂,该喷嘴部使在分支部被分支出的一方的制冷剂减压,并且该喷射器具备升压部,该升压部使喷射制冷剂与从制冷剂吸引口吸引的吸引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升压。吸引侧减压部使在分支部被分支出的另一方的制冷剂减压。上风侧蒸发器使制冷剂与冷却对象流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下风侧蒸发器使制冷剂与通过上风侧蒸发器后的冷却对象流体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在下风侧蒸发器中的至少一部分的部位及上风侧蒸发器形成有流出侧蒸发部,该流出侧蒸发部使从升压部流出的制冷剂蒸发并向压缩机的吸入侧流出。在下风侧蒸发器的剩余的部位形成有吸引侧蒸发部,该吸引侧蒸发部使在吸引侧减压部被减压后的制冷剂蒸发并向制冷剂吸引口侧流出。喷嘴部及吸引侧减压部中的至少一方构成为能够变更制冷剂通路面积。将形成于下风侧蒸发器的流出侧蒸发部中的制冷剂蒸发温度定义为流出侧蒸发温度、将形成于下风侧蒸发器的吸引侧蒸发部中的制冷剂蒸发温度定义为吸引侧蒸发温度。喷嘴部及吸引侧减压部中的至少一方使制冷剂通路面积变化,以使得流出侧蒸发温度与吸引侧蒸发温度的温度差成为预先设定的基准温度差以下。
由此,喷嘴部及吸引侧减压部中的至少一方使制冷剂通路面积变化,以使得温度差成为基准温度差以下。因此,能够抑制流出侧蒸发温度与吸引侧蒸发温度的温度差的扩大,从而能够抑制冷却对象流体的温度分布扩大。
此时,能够在温度差为基准温度差以下的范围内调整流量比。因此,能够使流出侧蒸发部及吸引侧蒸发部中的冷却对象流体的冷却能力在可能的范围内接近极大值。由此,能够抑制流出侧蒸发部及吸引侧蒸发部中的冷却能力下降。
即,根据该喷射器式制冷循环,能够同时实现抑制流出侧蒸发部及吸引侧蒸发部中的冷却能力下降以及抑制冷却对象流体的温度分布扩大。
本发明的其他一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具备压缩机、散热器、分支部、喷射器、吸引侧减压部、上风侧蒸发器以及下风侧蒸发器。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并排出。散热器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散热。分支部将从散热器流出的制冷剂的流动分支。喷射器通过从喷嘴部喷射的喷射制冷剂的吸引作用,从制冷剂吸引口吸引制冷剂,该喷嘴部使在分支部被分支出的一方的制冷剂减压,并且该喷射器具备升压部,该升压部使喷射制冷剂与从制冷剂吸引口被吸引的吸引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升压。吸引侧减压部使在分支部被分支出的另一方的制冷剂减压。上风侧蒸发器使制冷剂与冷却对象流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下风侧蒸发器使制冷剂与通过上风侧蒸发器后的冷却对象流体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在下风侧蒸发器中的至少一部分的部位及上风侧蒸发器形成有流出侧蒸发部,该流出侧蒸发部使从升压部流出的制冷剂蒸发并向压缩机的吸入侧流出。在下风侧蒸发器的剩余的部位形成有吸引侧蒸发部,该吸引侧蒸发部使在吸引侧减压部被减压后的制冷剂蒸发并向制冷剂吸引口侧流出。喷嘴部及吸引侧减压部中的至少一方构成为能够变更制冷剂通路面积。将从分支部流入喷嘴部的制冷剂流量定义为喷嘴侧制冷剂流量。将从分支部流入吸引侧减压部的制冷剂流量定义为吸引侧制冷剂流量。将形成于下风侧蒸发器的流出侧蒸发部的热交换部的面积定义为流出侧热交换面积。将形成于下风侧蒸发器的吸引侧蒸发部的热交换部的面积定义为吸引侧热交换面积。将形成于下风侧蒸发器的流出侧蒸发部中的制冷剂蒸发温度定义为流出侧蒸发温度。将形成于下风侧蒸发器的吸引侧蒸发部中的制冷剂蒸发温度定义为吸引侧蒸发温度。喷嘴部及吸引侧减压部中的至少一方使制冷剂通路面积变化,以使得喷嘴侧制冷剂流量与吸引侧制冷剂流量的流量比成为预先设定的基准流量比。流出侧热交换面积与吸引侧热交换面积的面积比被设定为,在喷嘴侧制冷剂流量与吸引侧制冷剂流量的流量比为基准流量比时,流出侧蒸发温度与吸引侧蒸发温度的温度差为预先设定的基准温度差以下。
由此,喷嘴部及吸引侧减压部中的至少一方使制冷剂通路面积变化,以使得流量比成为基准流量比。因此,能够使流出侧蒸发部及吸引侧蒸发部中的冷却对象流体的冷却能力在可能的范围内接近极大值。即,能够抑制流出侧蒸发部及吸引侧蒸发部中的冷却能力下降。
并且,面积比被设定为,在流量比为基准流量比时使温度差为基准温度差以下。因此,通过喷嘴部及吸引侧减压部中的至少一方使制冷剂通路面积变化,以使得流量比成为基准流量比,能够抑制温度差的扩大,从而能够抑制冷却对象流体的温度分布扩大。
即,根据该喷射器式制冷循环,能够同时实现抑制流出侧蒸发部及吸引侧蒸发部中的冷却能力下降以及抑制冷却对象流体的温度分布扩大。
喷嘴侧制冷剂流量及吸引侧制冷剂流量是质量流量。
此外,作为流出侧蒸发温度,也可以采用形成于下风侧蒸发器的流出侧蒸发部的预先设定的多个部位的制冷剂蒸发温度的平均值,或者,形成于下风侧蒸发器的流出侧蒸发部中的最高制冷剂蒸发温度与最低制冷剂蒸发温度的平均值。
同样的,作为吸引侧蒸发温度,也可以采用形成于下风侧蒸发器的吸引侧蒸发部的预先设定的多个部位的制冷剂蒸发温度的平均值,或者,形成于下风侧蒸发器的吸引侧蒸发部中的最高制冷剂蒸发温度与最低制冷剂蒸发温度的平均值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的示意性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蒸发器单元中的制冷剂流动的说明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蒸发器单元中的面积比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的电气控制部的框图。
图5是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的示意性的整体结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的电气控制部的框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射器组件、集合配管以及蒸发器单元的连接状态的示意性的侧面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射器组件、集合配管以及蒸发器单元的连接状态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多个方式进行说明。在各方式中,存在对与在先说明的方式中说明过的事项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的情况。在各方式中仅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对于结构的其他部分,能够应用在先说明的其他方式。除了在各实施方式中明示了能够具体地进行组合的部分的彼此的组合之外,只要组合不产生特别的障碍,即使没有明示,也能够将实施方式彼此部分地组合。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用图1~图4,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应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发挥了对向作为冷却对象空间的车室内吹送的送风空气进行冷却的功能。因此,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的冷却对象流体是送风空气。
在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中,作为制冷剂采用了HFC系制冷剂(具体而言,R134a),构成了循环的高压侧制冷剂压力不会超过制冷剂的临界压力的亚临界制冷循环。并且,制冷剂内混入了用于润滑压缩机11的制冷机油,制冷机油的一部分和制冷剂一起在循环内循环。
首先,使用图1的整体结构图,对构成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的各构成设备进行说明。
压缩机11在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中,将制冷剂吸入,并压缩后排出。压缩机11配置于车辆机罩内。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压缩机11,采用了用电动机来旋转驱动排出容量被固定的固定容量型的压缩机构的电动压缩机。压缩机11的转速(即,制冷剂排出能力)由从后述的空调控制装置40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
在压缩机11的排出口连接有散热器12的冷凝部12a的制冷剂入口侧。散热器12是通过使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压侧制冷剂与从冷却风扇12c吹送的车室外空气(外部气体)进行热交换,从而使高压制冷剂散热而冷却的散热用热交换器。
更具体而言,散热器12具有冷凝部12a及接收部12b,构成为所谓接收器一体型冷凝器。冷凝部12a是使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压气相制冷剂与从冷却风扇12c吹送的外部气体进行热交换,从而使高压气相制冷剂散热而冷凝的冷凝用的热交换部。接收部12b是使从冷凝部12a流出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并储存剩余的液相制冷剂的制冷剂容器。
冷却风扇12c是转速(即,送风能力)被从空调控制装置40输出的控制电压控制的电动送风机。
在散热器12的接收部12b的制冷剂出口连接有温度式膨胀阀13的入口侧。温度式膨胀阀13是将从接收部12b流出的高压制冷剂减压到成为中间压制冷剂为止,并且调整在循环内循环的循环制冷剂流量的高压侧减压部。
温度式膨胀阀13是使节流开度(即,制冷剂通路面积)变化,以使得后述的蒸发器单元30的流出侧蒸发部17a、18a、17b的出口侧制冷剂(更具体而言,从流出侧蒸发部流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接近预先设定的流出侧基准过热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是3℃)的可变节流机构。
作为像这样的温度式膨胀阀13能够采用由机械机构构成的膨胀阀,该机械机构具备感温部,该感温部具有对应于蒸发器单元30的流出侧蒸发部的出口侧制冷剂的温度及压力而变形的变形部件(膜片),该机械机构对应于变形部件的变形而调整阀开度(即,制冷剂流量)。
在温度式膨胀阀13的出口连接有设置于喷射器组件20的主体部21的组件入口21a侧。喷射器组件20是将被图1的一点划线包围的循环结构设备一体化(换言之,组件化)而成的部件。更具体而言,喷射器组件20将分支部14、喷射器15、可变节流机构16等一体化。
喷射器组件20的主体部21通过将金属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铝制)的多个构成部件组合而形成。主体部21形成喷射器组件20(即,被图1的一点划线包围的循环结构设备整体)的外壳,并且构成喷射器25、可变节流机构26等的一部分。主体部21也可以由树脂形成。
在主体部21的内部形成有多个制冷剂通路及内部空间。并且,在主体部21的外表面开设有组件入口21a、制冷剂吸引口21b、喷射器侧出口21c、节流侧出口21d、低压入口21e、组件出口21f等多个制冷剂出入口。
组件入口21a是使从温度式膨胀阀13流出的制冷剂流入到喷射器组件20的内部的制冷剂入口。组件入口21a与分支部14的流入口侧连通。
分支部14是将从散热器12流出的制冷剂(更具体而言,从温度式膨胀阀13流出的制冷剂)的流动分支的部位。在分支部14中,使被分支出的一方的制冷剂向喷射器15的喷嘴部15a侧流出,并且使被分支出的另一方的制冷剂向可变节流机构16的入口侧流出。分支部14通过将形成于喷射器组件20的主体部21的内部的多个制冷剂通路连接而形成。
喷射器15具有将在分支部14被分支出的一方的制冷剂减压并喷射的喷嘴部15a,发挥了作为制冷剂减压装置的功能。并且,喷射器15发挥了作为通过从喷嘴部15a喷射的喷射制冷剂的吸引作用,从外部吸引制冷剂并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循环装置的功能。更具体而言,喷射器15吸引从后述的蒸发器单元30的吸引侧蒸发部18b流出的制冷剂。
进而,喷射器15还发挥了作为能量转换装置的功能,该能量转换装置将从喷嘴部15a喷射的喷射制冷剂和从形成于主体部21的制冷剂吸引口21b被吸引的吸引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的动能转换为压力能,从而使混合制冷剂升压。
具体而言,喷射器15具有喷嘴部15a及扩散器部15b。喷嘴部15a通过形成于内部的制冷剂通路将制冷剂等熵地减压后喷射。喷嘴部15a由朝向制冷剂的流动方向顶端变细的大致圆筒状的金属(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不锈钢合金或黄铜)形成。喷嘴部15a通过压入等手段固定于主体部21。
喷嘴部15a是最小制冷剂通路面积不变化而为恒定的固定喷嘴部。在形成于喷嘴部15a的内部的制冷剂通路形成有制冷剂通路面积最缩小的喉部,并设置有逐渐扩大部,该逐渐扩大部的制冷剂通路面积从该喉部朝向将制冷剂喷射的制冷剂喷射口逐渐扩大。即,喷嘴部15a构成为拉瓦尔喷嘴。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喷嘴部15a,采用了在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的通常运转时,从制冷剂喷射口喷射的喷射制冷剂的流速被设定为音速以上的结构。当然,喷嘴部15a也可以由顶端变细的喷嘴构成。
扩散器部15b是使混合制冷剂升压的升压部。形成于扩散器部15b的内部的制冷剂通路形成为通路截面积朝向制冷剂流动下游侧逐渐扩大的大致圆锥台形状。在扩散器部15b中,通过像这样的通路形状,能够将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的动能转换为压力能。
在主体部21形成有喷射器侧出口21c,该喷射器侧出口21c使在扩散器部15b被升压后的制冷剂流出。本实施方式的扩散器部15b与主体部21一体地形成。当然,也可以将扩散器部15b形成为与主体部21不同的部件,并通过压入等手段固定于主体部21。
可变节流机构16是吸引侧减压部,该可变节流机构16使在分支部14被分支出的另一方的制冷剂减压,并对作为从分支部14流入到可变节流机构16的制冷剂流量的吸引侧制冷剂流量Ge进行调整。吸引侧制冷剂流量Ge是流入到吸引侧蒸发部18b的制冷剂流量。
可变节流机构16的基本的结构与温度式膨胀阀13相同。可变节流机构16改变节流开度(即,制冷剂通路面积),以使得蒸发器单元30的吸引侧蒸发部18b的出口侧制冷剂的过热度接近预先设定的吸引侧基准过热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是0℃)。
在此,如前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喷射器15的喷嘴部15a,采用了固定喷嘴部。因此,通过可变节流机构16对吸引侧制冷剂流量Ge进行调整,作为从分支部14流入喷射器15的喷嘴部15a的制冷剂流量的喷嘴侧制冷剂流量Gn也被调整。
即,可变节流机构16兼具作为流量比调整部的功能,该可变节流机构16调整喷嘴侧制冷剂流量Gn与吸引侧制冷剂流量Ge的流量比η(η=Ge/(Gn+Ge))。另外,喷嘴侧制冷剂流量Gn及吸引侧制冷剂流量Ge都是质量流量。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的通常运转的情况下,当可变节流机构16调整节流开度,以使得吸引侧蒸发部18b的出口侧制冷剂的过热度接近吸引侧基准过热度时,流量比η接近预先设定的基准流量比Kη。基准流量比Kη优选的是,被决定为使流出侧蒸发部及吸引侧蒸发部18b中的送风空气的冷却能力在可能的范围内接近极大值的值。
在主体部21形成有节流侧出口21,该节流侧出口21d使通过可变节流机构16的制冷剂流出。并且,在主体部21形成有低压入口21e及组件出口21f,该低压入口21e使从蒸发器单元30的流出侧蒸发部的制冷剂出口流出的制冷剂流入,该组件出口21f使流入到低压入口21e的制冷剂向压缩机11的吸入口侧流出。
接着,对蒸发器单元30进行说明。蒸发器单元30是使被图1的二点划线包围的上风侧蒸发器17、下风侧蒸发器18等一体化而成的部件。上风侧蒸发器17及下风侧蒸发器18都是在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中,使从送风机30a向车室内吹送的送风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使制冷剂蒸发发挥吸热作用,从而冷却送风空气的吸热用热交换器。
上风侧蒸发器17及下风侧蒸发器18的热交换部被划分为第一流出侧蒸发部17a、第二流出侧蒸发部18a、第三流出侧蒸发部17b以及吸引侧蒸发部18b等多个热交换部。
具体而言,第一流出侧蒸发部17a、第二流出侧蒸发部18a、第三流出侧蒸发部17b是使从喷射器组件20的喷射器侧出口21c流出的制冷剂蒸发的热交换部。吸引侧蒸发部18b是使从喷射器组件20的节流侧出口21d流出的制冷剂蒸发而向喷射器组件20的制冷剂吸引口21b侧流出的热交换部。
在此,由于第一流出侧蒸发部17a、第二流出侧蒸发部18a、第三流出侧蒸发部17b均是使从喷射器侧出口21c流出的制冷剂蒸发的热交换部,因此在对这三个热交换部进行集中说明时,仅记载为流出侧蒸发部。
更具体而言,在上风侧蒸发器17设置有第一流出侧蒸发部17a及第三流出侧蒸发部17b。第一流出侧蒸发部17a是使从喷射器侧出口21c流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蒸发的热交换部。
第三流出侧蒸发部17b是使从第一流出侧蒸发部17a流出的制冷剂与从设置于下风侧蒸发器18的第二流出侧蒸发部18a流出的制冷剂合流后的制冷剂蒸发的热交换部。在第三流出侧蒸发部17b的制冷剂出口连接有喷射器组件20的低压入口21e侧。
在下风侧蒸发器18设置有第二流出侧蒸发部18a及吸引侧蒸发部18b。第二流出侧蒸发部18a是使从喷射器侧出口21c流出的剩余的制冷剂蒸发的热交换部。吸引侧蒸发部18b是使从节流侧出口21d流出的制冷剂蒸发的热交换部。在吸引侧蒸发部18b的制冷剂出口连接有喷射器组件20制冷剂吸引口21b侧。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风侧蒸发器17的整体部位及下风侧蒸发器18的一部分的部位设置有流出侧蒸发部,该流出侧蒸发部使从喷射器侧出口21c流出的制冷剂蒸发并向压缩机11的吸入侧流出。此外,在下风侧蒸发器18的剩余的部位形成有吸引侧蒸发部,该吸引侧蒸发部使从节流侧出口21d流出的制冷剂蒸发并向制冷剂吸引口21b侧流出。
上风侧蒸发器17及下风侧蒸发器18相对于送风空气的空气流动串联地配置,下风侧蒸发器18相对于上风侧蒸发器17配置于送风空气的空气流动的下风侧。因此,在下风侧蒸发器18中,使通过上风侧蒸发器17后的送风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因此,在从送风空气的流动方向看时,第一流出侧蒸发部17a及第二流出侧蒸发部18a配置为至少一部分彼此重合。此外,第三流出侧蒸发部17b及吸引侧蒸发部18b配置为至少一部分彼此重合。
送风机30a是转速(送风空气量)被从空调控制装置40输出的控制电压控制的电动送风机。
接着,使用图2对上风侧蒸发器17及下风侧蒸发器18的一体化进行说明。上风侧蒸发器17及下风侧蒸发器18由所谓箱和管型的热交换器构成。并且,通过同时钎焊接合上风侧蒸发器17的构成部件和下风侧蒸发器18的构成部件,上风侧蒸发器17及下风侧蒸发器18被一体化。
更具体而言,上风侧蒸发器17具有多根上风侧管71、一对上风侧箱72、73等。多根上风侧管71是供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管。上风侧管71是剖面形状形成为扁平形状的扁平管。上风侧管71由传热性优异的金属(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铝合金)形成。
各个上风侧管71以外表面的平坦面(扁平面)成为彼此相互平行的方式隔开恒定的间隔层叠配置。由此,在相邻的上风侧管71彼此之间形成了供送风空气流通的空气通路。即,在上风侧蒸发器17中,通过多个上风侧管71层叠配置而形成了使制冷剂与送风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热交换芯部)。
并且,在形成于相邻的上风侧管71彼此之间的空气通路配置有促进制冷剂与送风空气的热交换的翅片74。翅片74是将与上风侧管71相同材质的薄板材弯曲成形为波纹状而形成的波纹翅片。另外,在图2、图3中,为了图示的明确化,仅图示了上风侧管71、下风侧管81以及翅片74的一部分。
一对上风侧箱72、73是连接于多个上风侧管71的两端部,并进行在上风侧管71流通的制冷剂的集合或分配的制冷剂箱。上风侧箱72、73由与上风侧管71相同的材质形成。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上风侧箱中的配置于铅垂方向上方侧的箱记载为上风侧上箱72、将配置于铅垂方向下方侧的箱记载为上风侧下箱73。
上风侧箱72、73由与上风侧管71相同材质的有底筒状部件形成。上风侧箱72、73形成为沿上风侧管71的层叠方向延伸的形状。此外,在上风侧箱72、73的内部空间配置有划分内部空间的多个隔板。
下风侧蒸发器18的基本的结构与上风侧蒸发器17相同。因此,下风侧蒸发器18具有多个下风侧管81、一对下风侧箱(具体而言,配置于铅垂方向上方侧的下风侧上箱82、配置于铅垂方向下方侧的下风侧下箱83)以及翅片74等。在下风侧箱82、83的内部空间配置有将该内部空间划分的多个隔板。
并且,蒸发器单元30具有中央箱30b。中央箱30b由与上风侧箱72、73及下风侧箱82、83相同材质的有底筒状部件形成。本实施方式的中央箱30b形成为与上风侧箱72、73及下风侧箱82、83向同一方向延伸的形状。
中央箱30b的一端部与喷射器组件20的喷射器侧出口21c侧连接。即,中央箱30b的内部空间与喷射器组件20的喷射器侧出口21c连通。因此,从喷射器侧出口21c流出的制冷剂流入到中央箱30b的内部空间。
中央箱30b配置于上风侧上箱72和下风侧上箱82之间。中央箱30b与上风侧上箱72的侧面彼此相互接合,且在该接合部,相互的内部空间彼此连通。此外,中央箱30b与下风侧上箱82的侧面彼此相互接合,且在该接合部,相互的内部空间彼此连通。
接着,对形成于像以上那样一体化的蒸发器单元30内的制冷剂流路进行说明。从喷射器组件20的喷射器侧出口21c流出的制冷剂如图2的粗实线箭头所示流入中央箱30b的内部空间内。
中央箱30b的内部空间与上风侧上箱72的内部空间及下风侧上箱82的内部空间这双方连通。因此,流入到中央箱30b的内部空间的制冷剂流分流为流入上风侧上箱72的内部空间的制冷剂流和流入下风侧上箱82的内部空间的制冷剂流。
流入到上风侧蒸发器17的上风侧上箱72内的制冷剂从上方侧向下方侧流过构成第一流出侧蒸发部17a的上风侧管71组,并流入到上风侧下箱73内。另一方面,流入到下风侧蒸发器18的下风侧上箱82内的制冷剂从上方侧向下方侧流过构成第二流出侧蒸发部18a的下风侧管81组,并流入到下风侧下箱83内。
从构成第一流出侧蒸发部17a的上风侧管71组流出的制冷剂与从构成第二流出侧蒸发部18a的下风侧管81组流出的制冷剂在上风侧蒸发器17的上风侧下箱73合流。
在上风侧下箱73内合流的制冷剂从下方侧向上方侧流过构成第三流出侧蒸发部17b的上风侧管71组,并流入到上风侧上箱72内。从第三流出侧蒸发部17b流入到上风侧上箱72内的制冷剂从上风侧上箱72流出,并流入到喷射器组件20的低压入口21e。
另一方面,从喷射器组件20的节流侧出口21d流出的制冷剂如图2的粗虚线箭头所示流入到下风侧蒸发器18的下风侧上箱82内。然后,流经构成吸引侧蒸发部18b的下风侧管81组,而再次流入到下风侧上箱82内。
更详细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下风侧箱82、83内配置隔板,流入到下风侧蒸发器18的下风侧上箱82内的制冷剂在吸引侧蒸发部18b,以画“W”字的方式,将流动方向转向三次而再次流入到下风侧上箱82内。从吸引侧蒸发部18b流入到下风侧上箱82内的制冷剂从下风侧上箱82流出,并流入到喷射器组件20的制冷剂吸引口21b。
在此,如上所述,下风侧蒸发器18的热交换部如图3的虚线所示,被划分为第二流出侧蒸发部18a及吸引侧蒸发部18b。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用图3的点阴影线表示的第二流出侧蒸发部18a的热交换部的面积定义为流出侧热交换面积Ae1,将用图3的斜线阴影线表示的吸引侧蒸发部18b的热交换部的面积定义为吸引侧热交换面积Ae2。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热交换部的面积,采用了从送风空气的流动方向看下风侧蒸发器18时的投影面积。
此外,将第二流出侧蒸发部18a中的制冷剂蒸发温度定义为流出侧蒸发温度Te1,并将吸引侧蒸发部18b中的制冷剂蒸发温度定义为吸引侧蒸发温度Te2。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流出侧蒸发温度Te1,采用了第二流出侧蒸发部18a的多个部位的制冷剂蒸发温度的平均值。此外,作为吸引侧蒸发温度Te2,采用了吸引侧蒸发部18b的多个部位的制冷剂蒸发温度的平均值。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出侧热交换面积Ae1与吸引侧热交换面积Ae2的面积比Ap(Ap=Ae2/(Ae1+Ae2))被设定为,在前述的流量比η为基准流量比Kη时,使流出侧蒸发温度Te1与吸引侧蒸发温度Te2的温度差ΔTe(ΔTe=Te1-Te2)在基准温度差KΔTe(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以下。基准温度差KΔTe设定为乘员不会因从蒸发器单元30吹出的送风空气的温度分布而感到不适的程度的值即可。
接着,使用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的电气控制部进行说明。空调控制装置40由包含CPU、ROM、RAM等公知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及其周围电路构成。空调控制装置40基于存储于该ROM内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各种运算、处理,从而控制与输出侧连接的各种控制对象设备11、12c、30a等的工作。
在空调控制装置40的输入侧连接有内部气体温度传感器41、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42、日照传感器43、高压传感器44、流出侧蒸发部温度传感器45、吸引侧蒸发部温度传感器46等空调控制用的传感器组。并且,在空调控制装置40输入有这些空调控制用的传感器组的检测值。
内部气体温度传感器41是检测车室内温度的车室内温度检测部。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42是检测外部气体温度的外部气体温度检测部。日照传感器43是检测向车室内照射的日照量的日照量检测部。高压传感器44是检测在从压缩机11的排出口侧到温度式膨胀阀13的入口侧的制冷剂流路流通的高压侧制冷剂的压力的高压检测部。
此外,流出侧蒸发部温度传感器45是检测流出侧蒸发温度Te1的流出侧蒸发温度检测部。吸引侧蒸发部温度传感器46是检测吸引侧蒸发温度Te2的吸引侧蒸发温度检测部。
流出侧蒸发部温度传感器45由检测形成下风侧蒸发器18的第二流出侧蒸发部18a的多个部位的翅片74的温度的多个温度传感器构成。吸引侧蒸发部温度传感器46由检测形成吸引侧蒸发部18b的多个部位的翅片74的温度的多个温度传感器构成。
并且,在空调控制装置40的输入侧连接有操作面板50,来自设置于该操作面板50的各种操作开关的操作信号输入到空调控制装置40。作为设置于操作面板50的各种操作开关,设置有要求进行空气调节的空调工作开关、设定车室内温度的车室内温度设定开关等。
空调控制装置40一体地构成有对与其输出侧连接的各种控制对象设备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但是空调控制装置40中的对各控制对象设备的工作进行控制的结构(硬件及软件)构成各控制对象设备的控制部。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压缩机11的工作进行控制的结构构成了排出能力控制部40a。
接着,对上述结构中的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的工作进行说明。首先,当接通(ON)操作面板50的空调工作开关时,空调控制装置40执行预先存储于ROM的空调控制程序。该空调控制程序中的各控制步骤构成了空调控制装置40所具有的功能实现部。
在该空调控制程序中,基于来自上述的空调控制用的传感器组的检测信号及操作面板50的操作信号,来决定向车室内吹送的送风空气的目标吹出温度TAO。
该目标吹出温度TAO是与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的热负载相关的值。并且,对应于目标吹出温度TAO(即,热负载)来控制压缩机11、冷却风扇12c、送风机30a等的工作。由此,压缩机11吸入制冷剂并压缩后排出。
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流入散热器12。流入到散热器12的制冷剂在冷凝部12a与从冷却风扇12c吹送的外部气体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在冷凝部12a被冷却后的制冷剂在接收部12b被气液分离。
在接收部12b被分离出的液相制冷剂流入温度式膨胀阀13,被等焓地减压而成为中间压制冷剂。此时,温度式膨胀阀13的阀开度被调整为使蒸发器单元30的流出侧蒸发部(更具体而言,第三流出侧蒸发部17b)的出口侧制冷剂的过热度接近流出侧基准过热度。
在温度式膨胀阀13被减压后的制冷剂流入喷射器组件20的组件入口21a。流入到喷射器组件20的内部的制冷剂在分支部14被分支。被分支出的一方的制冷剂流入喷射器15的喷嘴部15a,被等熵地减压后喷射。然后,通过该喷射制冷剂的吸引作用,从下风侧蒸发器18的吸引侧蒸发部18b流出的制冷剂从制冷剂吸引口21b被吸引。
从喷嘴部15a被喷射的喷射制冷剂及从制冷剂吸引口21b被吸引的吸引制冷剂流入喷射器15的扩散器部15b而合流。在扩散器部15b中,通过制冷剂通路面积的扩大,制冷剂的速度能转换为压力能。由此,喷射制冷剂和吸引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的压力上升。
从扩散器部15b流出的制冷剂从喷射器组件20的喷射器侧出口21c流出,并流入蒸发器单元30的中央箱30b的内部空间。流入到中央箱30b的制冷剂流入彼此并联地连接的上风侧蒸发器17的第一流出侧蒸发部17a及下风侧蒸发器18的第二流出侧蒸发部18a。
从中央箱30b流入到上风侧蒸发器17的第一流出侧蒸发部17a的制冷剂从被送风机30a吹送的送风空气吸热而蒸发。由此,送风空气被冷却。从中央箱30b流入到下风侧蒸发器18的第二流出侧蒸发部18a的制冷剂从通过第一流出侧蒸发部17a后的送风空气吸热而蒸发。由此,通过第一流出侧蒸发部17a后的送风空气进一步被冷却。
从第一流出侧蒸发部17a及第二流出侧蒸发部18a流出的制冷剂合流而流入上风侧蒸发器17的第三流出侧蒸发部17b。流入到第三流出侧蒸发部17b的制冷剂从被送风机30a吹送的送风空气吸热而蒸发。由此,送风空气被冷却。
从第三流出侧蒸发部17b流出的制冷剂流入喷射器组件20的低压入口21e。流入到低压入口21e的制冷剂从组件出口21f流出。从组件出口21f流出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1而再次被压缩。
另一方面,在分支部14被分支出的另一方的制冷剂在可变节流机构16被等焓地减压而成为低压制冷剂。此时,可变节流机构16的阀开度被调整为使蒸发器单元30的吸引侧蒸发部18b的出口侧制冷剂的过热度接近吸引侧基准过热度。由此,流量比η接近基准流量比Kη。
在可变节流机构16被减压后的低压制冷剂流入下风侧蒸发器18的吸引侧蒸发部18b。流入到吸引侧蒸发部18b的制冷剂从通过第一流出侧蒸发部17a的一部分及第三流出侧蒸发部17b后的送风空气吸热而蒸发。由此,通过第一流出侧蒸发部17a的一部分及第三流出侧蒸发部17b后的送风空气进一步被冷却。从吸引侧蒸发部18b流出的制冷剂从制冷剂吸引口21b被吸引。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能够在蒸发器单元30对送风空气进行冷却。并且,通过将被冷却的送风空气向车室内吹出,能够实现车室内的制冷。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中,能够将从流出侧蒸发部流出的制冷剂、即在喷射器15的扩散器部15b被升压后的制冷剂吸入到压缩机11。因此,在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中,与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蒸发压力和压缩机吸入制冷剂的压力相同的通常的制冷循环装置相比,能够降低压缩机11的消耗动力,从而提高循环的COP。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中,由于采用将多个循环结构设备一体化的喷射器组件20及蒸发器单元30,因此能够提高在将这些循环结构设备作为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安装时的安装性。换言之,能够提高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的生产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中,由于喷射器15的扩散器部15b的升压作用,流出侧蒸发部中的制冷剂蒸发温度变得比吸引侧蒸发部18b中的制冷剂蒸发温度高。因此,在蒸发器单元30被冷却的送风空气容易产生温度分布。更具体而言,在下风侧蒸发器18的流出侧蒸发部18a被冷却后的送风空气的温度变得比在下风侧蒸发器18的吸引侧蒸发部18b被冷却后的送风空气的温度高。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中,可变节流机构16改变节流开度,以使得流量比η成为基准流量比Kη。因此,能够使流出侧蒸发部及吸引侧蒸发部18b中的送风空气的冷却能力在可能的范围内接近极大值。即,能够抑制流出侧蒸发部及吸引侧蒸发部18b中的冷却能力下降。
并且,在流量比η为基准流量比Kη时,设定面积比Ap以使得温度差ΔT为基准温度差KΔT以下。因此,通过可变节流机构16改变节流开度以使得流量比η成为基准流量比Kη,从而能够抑制温度差ΔT的扩大,从而能够抑制送风空气的温度分布扩大。
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中,可变节流机构16改变节流开度,以使得温度差ΔT成为基准温度差KΔT以下。因此,能够抑制温度差ΔT的扩大,从而能够抑制送风空气的温度分布扩大。
此时,通过在温度差ΔT为基准温度差KΔT以下的范围内调整流量比η,能够使流出侧蒸发部及吸引侧蒸发部18b中的冷却能力在可能的范围内接近极大值。由此,能够抑制流出侧蒸发部及吸引侧蒸发部18b中的冷却能力下降。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能够同时实现抑制流出侧蒸发部及吸引侧蒸发部18b中的送风空气的冷却能力下降以及抑制送风空气的温度分布扩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的喷射器组件20中,作为喷嘴部15a采用了固定喷嘴部,作为吸引侧减压部采用了可变节流机构16。由此,通过调整可变节流机构16的节流开度(制冷剂通路面积),能够容易地调整流量比η。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中,具备作为高压侧减压部的温度式膨胀阀13。由此,能够进行调整以使得流出侧蒸发部的出口侧制冷剂的过热度接近流出侧基准过热度。因此,能够与循环的负载变动无关地使被向压缩机11吸入的吸入制冷剂成为具有过热度的气相制冷剂,从而能够防止压缩机11的液体压缩。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的蒸发器单元30中,使上风侧蒸发器17及下风侧蒸发器18由箱和管型的热交换器构成。由此,通过配置于上风侧箱72、73以及下风侧箱82、82内的隔板的位置,能够划分热交换部,并且能够容易地调整热交换部的面积。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的蒸发器单元30中,具有中央箱30b。并且,中央箱30b的内部空间与喷射器侧出口21c、上风侧上箱72的内部空间以及下风侧上箱82的内部空间连通。
因此,能够将从喷射器15的扩散器部15b流出的制冷剂经由中央箱30b的内部空间向上风侧蒸发器17的第一流出侧蒸发部17a及下风侧蒸发器18的第二流出侧蒸发部18a供给。
由此,容易确保中央箱30b与上风侧上箱72的连通部的通路面积以及中央箱30b与下风侧上箱82的连通部的通路面积。因此,能够降低使从扩散器部15b流出的制冷剂流入第一流出侧蒸发部17a侧及第二流出侧蒸发部18a侧时的压力损失,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循环的COP。
(第二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作为吸引侧减压部采用了电气式膨胀阀16a。电气式膨胀阀16a是具有使节流开度变化的阀芯及使阀芯位移的电动促动器(具体而言,步进电机)的电气式可变节流装置。另外,在图5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关于这一点,在以下的附图中也是同样的。
电气式膨胀阀16a的工作由从空调控制装置40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脉冲)控制。因此,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装置40的输出侧连接有电气式膨胀阀16a。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空调控制装置40中的电气式膨胀阀16a的工作的结构构成了节流开度控制部40b。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控制装置40使用反馈控制手法等来控制电气式膨胀阀16a的工作,以使得流出侧蒸发温度Te1与吸引侧蒸发温度Te2的温度差ΔTe的绝对值成为基准温度差KΔTe以下。
其他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的结构及工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中,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也能够同时实现抑制流出侧蒸发部及吸引侧蒸发部18b中的送风空气的冷却能力下降以及抑制送风空气的温度分布扩大。
(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7、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由将喷射器组件20和蒸发器单元30连接的连接配管19的一部分来形成喷射器15的扩散器部15b的例子进行说明。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扩散器部15b形成为与喷射器组件20的主体部21不同的部件的例子进行说明。
连接配管19是通过钎焊等接合手段将金属制的多个制冷剂配管或者板部件一体化而成的部件。连接配管19具有多个连接通路。具体而言,作为多个连接通路的一个,设置有喷射器用连接通路19a,该喷射器用连接通路19a将喷射器组件20的喷射器15的出口侧、蒸发器单元30以及中央箱30b的一端部侧连接。
并且,在喷射器用连接通路19a的制冷剂流的上游侧的部位形成有通路截面积朝向制冷剂流的下游侧逐渐扩大的部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喷射器用连接通路19a的制冷剂流的上游侧的部位作为喷射器15的扩散器部15b来使用。
此外,作为其他的连接通路,设置有将喷射器组件20的节流侧出口21d与形成于下风侧蒸发器18的下风侧上箱8的吸引侧蒸发部18b的入口侧连接的制冷剂通路。设置有将形成于下风侧上箱82的吸引侧蒸发部18b的出口与喷射器组件20的制冷剂吸引口21b侧连接的制冷剂通路。设置有将形成于上风侧蒸发器17的上风侧上箱72的流出侧蒸发部的出口与喷射器组件20的低压入口21e连接的制冷剂通路。
各连接通路形成为弯曲的形状。更具体而言,如图7、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嘴部15a的中心轴方向与上风侧箱72、73、下风侧箱82、83以及中央箱30b的长度方向所成的角度为大约90°。
因此,连接配管19起到了使从喷射器组件20的各制冷剂出口流出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朝向蒸发器单元30的各制冷剂入口侧转向的功能。并且,起到了使从蒸发器单元30的各制冷剂出口流出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朝向喷射器组件20的各制冷剂入口侧转向的功能。
其他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的结构及工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也能够同时实现抑制流出侧蒸发部及吸引侧蒸发部18b中的送风空气的冷却能力下降以及抑制送风空气的温度分布扩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中,由喷射器用连接通路19a形成了扩散器部15b。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扩散器部15b的流路长度而不会导致作为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整体的体积的大型化。由此,容易使喷射器15的升压能力稳定化。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以下那样各种变形。
(1)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应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的应用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应用于定置型的空调装置、冷蔵制冷装置等。
(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吸引侧减压部采用了可变节流机构16,但是作为喷射器15的喷嘴部15a也可以采用最小制冷剂通路面积能够变更的可变喷嘴部。并且,在作为喷嘴部15a采用了可变喷嘴部的情况下,作为吸引侧减压部也可以采用最小制冷剂通路面积不变的固定节流部件。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作为高压侧减压部采用了温度式膨胀阀13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高压侧减压部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高压侧减压部也可以采用电气式的膨胀阀。在该情况下,空调控制装置40也可以控制高压侧减压部的工作(节流开度),以使得从蒸发器单元30流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流出侧基准过热度。
并且,也可以废除高压侧减压部。由此,由于能够可靠地使液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喷射器15的喷嘴部15a而不受负载变动的影响,因此能够使喷射器15的能量转换效率稳定。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追加储液器,该储液器将从蒸发器单元30流出的制冷剂的气液分离,并使被分离出的气相制冷剂向压缩机11的吸入口侧流出。
(3)在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对由连接配管19的喷射器用连接通路19a的制冷剂流的上游侧的部位来形成喷射器15的扩散器部15b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扩散器部15b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由中央箱30b的制冷剂流的上游侧的部位来形成扩散器部15b。
(4)构成喷射器式制冷循环10的各构成设备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设备。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作为压缩机11,采用了电动压缩机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作为压缩机11,也可以采用由从车辆行驶用发动机经由带轮、带等传递的旋转驱动力驱动的发动机驱动式的压缩机。并且,作为发动机驱动式的压缩机,能够采用能够通过排出容量的变化来调整制冷剂排出能力的可变容量型压缩机,或者通过电磁离合器的断续使压缩机的运转率变化从而能够调整制冷剂排出能力的固定容量型压缩机。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作为散热器12,采用了接收器一体型的冷凝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采用构成为还具有将从接收部12b流出的液相制冷剂过冷却的过冷却部、即所谓过冷型冷凝器。另外,也可以采用仅具有冷凝部12a的散热器12。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采用了将分支部14、喷射器15、可变节流机构16等一体化的喷射器组件2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分体构成分支部14、喷射器15、可变节流机构16。或者,也可以将喷射器组件20与蒸发器单元30经由专用配管等一体化。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作为制冷剂采用了R134a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制冷剂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R1234yf、R600a、R410A、R404A、R32、R407C等。或者,也可以采用将这些制冷剂中的多种进行混合而成的混合制冷剂等。并且,也可以构成为,作为制冷剂采用二氧化碳、且高压侧制冷剂压力为制冷剂的临界压力以上的超临界制冷循环。
虽然已经参考实施例记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定于该实施例、结构。本发明也包含了各种变形例、相当范围内的变形。进而,本发明示例了各种组合方式,但是包含仅这些中的一个要素、一个要素以上或者一个要素以下的其他组合方式也在本发明的范畴、思想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具备:
压缩机(11),该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并排出;
散热器(12),该散热器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散热;
分支部(14),该分支部将从所述散热器流出的制冷剂的流动分支;
喷射器(15),该喷射器通过从喷嘴部(15a)喷射的喷射制冷剂的吸引作用,从制冷剂吸引口(21b)吸引制冷剂,所述喷嘴部使在所述分支部被分支出的一方的制冷剂减压,并且该喷射器具备升压部(15b),该升压部使所述喷射制冷剂与从所述制冷剂吸引口吸引的吸引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升压;
吸引侧减压部(16、16a),该吸引侧减压部使在所述分支部被分支出的另一方的制冷剂减压;
上风侧蒸发器(17),该上风侧蒸发器使制冷剂与冷却对象流体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以及
下风侧蒸发器(18),该下风侧蒸发器使制冷剂与通过所述上风侧蒸发器后的所述冷却对象流体进行热交换而蒸发,
在所述下风侧蒸发器中的至少一部分的部位及所述上风侧蒸发器形成有流出侧蒸发部(17a、18a、17b),该流出侧蒸发部使从所述升压部流出的制冷剂蒸发并向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流出,
在所述下风侧蒸发器的剩余的部位形成有吸引侧蒸发部(18b),该吸引侧蒸发部使在所述吸引侧减压部被减压后的制冷剂蒸发并向所述制冷剂吸引口侧流出,
所述喷嘴部及所述吸引侧减压部中的至少一方构成为能够变更制冷剂通路面积,
在将形成于所述下风侧蒸发器的所述流出侧蒸发部中的制冷剂蒸发温度定义为流出侧蒸发温度(Te1)、将形成于所述下风侧蒸发器的所述吸引侧蒸发部中的制冷剂蒸发温度定义为吸引侧蒸发温度(Te2)时,
所述喷嘴部及所述吸引侧减压部中的至少一方使所述制冷剂通路面积变化,以使得所述流出侧蒸发温度(Te1)与所述吸引侧蒸发温度(Te2)的温度差(ΔT)成为预先设定的基准温度差(KΔT)以下。
2.一种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具备:
压缩机(11),该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并排出;
散热器(12),该散热器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散热;
分支部(14),该分支部将从所述散热器流出的制冷剂的流动分支;
喷射器(15),该喷射器通过从喷嘴部(15a)喷射的喷射制冷剂的吸引作用,从制冷剂吸引口(21b)吸引制冷剂,所述喷嘴部使在所述分支部被分支出的一方的制冷剂减压,并且该喷射器具备升压部(15b),该升压部使所述喷射制冷剂与从所述制冷剂吸引口被吸引的吸引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升压;
吸引侧减压部(16、16a),该吸引侧减压部使在所述分支部被分支出的另一方的制冷剂减压;
上风侧蒸发器(17),该上风侧蒸发器使制冷剂与冷却对象流体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以及
下风侧蒸发器(18),该下风侧蒸发器使制冷剂与通过所述上风侧蒸发器后的所述冷却对象流体进行热交换而蒸发,
在所述下风侧蒸发器中的至少一部分的部位及所述上风侧蒸发器形成有流出侧蒸发部(17a、18a、17b),该流出侧蒸发部使从所述升压部流出的制冷剂蒸发并向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流出,
在所述下风侧蒸发器的剩余的部位形成有吸引侧蒸发部(18b),该吸引侧蒸发部使在所述吸引侧减压部被减压后的制冷剂蒸发并向所述制冷剂吸引口侧流出,
所述喷嘴部及所述吸引侧减压部中的至少一方构成为能够变更制冷剂通路面积,
在将从所述分支部流入所述喷嘴部的制冷剂流量定义为喷嘴侧制冷剂流量(Gn)、将从所述分支部流入所述吸引侧减压部的制冷剂流量定义为吸引侧制冷剂流量(Ge)、将形成于所述下风侧蒸发器的所述流出侧蒸发部的热交换部的面积定义为流出侧热交换面积(Ae1)、将形成于所述下风侧蒸发器的所述吸引侧蒸发部的热交换部的面积定义为吸引侧热交换面积(Ae2)、将形成于所述下风侧蒸发器的所述流出侧蒸发部中的制冷剂蒸发温度定义为流出侧蒸发温度(Te1)、将形成于所述下风侧蒸发器的所述吸引侧蒸发部中的制冷剂蒸发温度定义为吸引侧蒸发温度(Te2)时,
所述喷嘴部及所述吸引侧减压部中的至少一方使所述制冷剂通路面积变化,以使得所述喷嘴侧制冷剂流量(Gn)与所述吸引侧制冷剂流量(Ge)的流量比(η)成为预先设定的基准流量比(Kη),
所述流出侧热交换面积(Ae1)与所述吸引侧热交换面积(Ae2)的面积比(Ap)被设定为,在所述喷嘴侧制冷剂流量(Gn)与所述吸引侧制冷剂流量(Ge)的流量比(η)为所述基准流量比(Kη)时,所述流出侧蒸发温度(Te1)与所述吸引侧蒸发温度(Te2)的温度差(ΔTe)为预先设定的基准温度差(KΔTe)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嘴部是制冷剂通路面积被固定的固定喷嘴部;
所述吸引侧减压部是构成为能够变更制冷剂通路面积的可变节流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具备高压侧减压部(13),该高压侧减压部使从所述散热器流出的制冷剂减压并向所述分支部(14)的入口侧流出,
所述高压侧减压部是可变节流机构,该高压侧减压部调整节流开度以使得所述流出侧蒸发部的出口侧制冷剂的过热度接近预先设定的流出侧基准过热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风侧蒸发器及所述下风侧蒸发器作为蒸发器单元(20)而被一体化,
所述上风侧蒸发器具有多根上风侧管(71)及上风侧箱(72、73),所述多根上风侧管供所述制冷剂流通,所述上风侧箱对在所述上风侧管流通的制冷剂进行集合或分配,
所述下风侧蒸发器具有多根下风侧管(81)及下风侧箱(82、83),所述多根下风侧管供所述制冷剂流通,所述下风侧箱对在所述下风侧管流通的制冷剂进行集合或分配,
所述蒸发器单元具有中央箱,该中央箱与所述上风侧箱及所述下风侧箱接合,
所述中央箱的内部空间与喷射器侧出口(21c)、所述上风侧箱(72、73)的内部空间以及所述下风侧箱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喷射器侧出口使制冷剂从所述升压部(15b)流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压部由所述中央箱或将中央箱与所述喷射器连接的连接配管(19)形成。
CN201880060200.2A 2017-07-19 2018-06-27 喷射器式制冷循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0948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39747 2017-07-19
JP2017139747A JP6720933B2 (ja) 2017-07-19 2017-07-19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
PCT/JP2018/024260 WO2019017168A1 (ja) 2017-07-19 2018-06-27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4869A CN111094869A (zh) 2020-05-01
CN111094869B true CN111094869B (zh) 2021-05-14

Family

ID=65016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020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094869B (zh) 2017-07-19 2018-06-27 喷射器式制冷循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30854B2 (zh)
JP (1) JP6720933B2 (zh)
CN (1) CN111094869B (zh)
WO (1) WO20190171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53458B2 (ja) 2019-02-06 2021-03-31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Ag合金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及び、Ag合金膜
KR20220050573A (ko) * 2020-10-16 2022-04-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칠러 시스템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13310243B (zh) * 2021-05-21 2022-06-0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采用喷射器的混合工质低温制冷循环系统和控制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92465A (ja) * 2006-01-19 2007-08-02 Denso Corp 蒸発器ユニットおよび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
JP2008138895A (ja) * 2006-11-30 2008-06-19 Denso Corp 蒸発器ユニット
CN101762109A (zh) * 2008-12-15 2010-06-30 株式会社电装 喷射器式制冷剂循环装置
WO2012074578A2 (en) * 2010-11-30 2012-06-07 Carrier Corporation Ejector cycle
JP2013036621A (ja) * 2011-08-03 2013-02-21 Denso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13073185A1 (ja) * 2011-11-17 2013-05-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4344602A (zh) * 2013-08-02 2015-02-11 曼卡车和巴士股份公司 特别用于加热车辆内部的热泵及运行热泵的方法
CN104870829A (zh) * 2012-12-13 2015-08-26 株式会社电装 喷射器
JP2016102594A (ja) * 2014-11-27 2016-06-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蒸発器ユニット
WO2016125437A1 (ja) * 2015-02-02 2016-08-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一体型熱交換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54961B2 (en) * 2004-02-18 2007-08-14 Denso Corporation Vapor compression cycle having ejector
US20070000262A1 (en) 2005-06-30 2007-01-04 Denso Corporation Ejector cycle system
JP5217121B2 (ja) 2005-06-30 2013-06-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
JP2007333292A (ja) * 2006-06-14 2007-12-27 Denso Corp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
JP5083106B2 (ja) 2008-08-05 2012-11-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膨張弁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蒸気圧縮式冷凍サイクル
JP6115345B2 (ja) * 2013-06-18 2017-04-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
JP6720934B2 (ja) 2017-07-19 2020-07-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モジュール
JP6720932B2 (ja) 2017-07-19 2020-07-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92465A (ja) * 2006-01-19 2007-08-02 Denso Corp 蒸発器ユニットおよび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
JP2008138895A (ja) * 2006-11-30 2008-06-19 Denso Corp 蒸発器ユニット
CN101762109A (zh) * 2008-12-15 2010-06-30 株式会社电装 喷射器式制冷剂循环装置
WO2012074578A2 (en) * 2010-11-30 2012-06-07 Carrier Corporation Ejector cycle
JP2013036621A (ja) * 2011-08-03 2013-02-21 Denso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13073185A1 (ja) * 2011-11-17 2013-05-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4870829A (zh) * 2012-12-13 2015-08-26 株式会社电装 喷射器
CN104344602A (zh) * 2013-08-02 2015-02-11 曼卡车和巴士股份公司 特别用于加热车辆内部的热泵及运行热泵的方法
JP2016102594A (ja) * 2014-11-27 2016-06-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蒸発器ユニット
WO2016125437A1 (ja) * 2015-02-02 2016-08-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一体型熱交換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30854B2 (en) 2022-12-20
JP2019020063A (ja) 2019-02-07
US20200149784A1 (en) 2020-05-14
WO2019017168A1 (ja) 2019-01-24
JP6720933B2 (ja) 2020-07-08
CN111094869A (zh) 2020-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87685B2 (en) Refrigerant cycle device with ejector
US7513128B2 (en) Ejector-type cycle
US7823401B2 (en) Refrigerant cycle device
US10500925B2 (e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US10527329B2 (en) Ejector-type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US8783060B2 (en) Ejector-type refrigerant cycle device
EP2348266B1 (en) Ejector cycle system
US8429931B2 (en) Ejector refrigerant cycle device
US8523091B2 (en) Ejector
US10132526B2 (en) Ejector refrigeration cycle
US9784487B2 (en) Decompression device having flow control valves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with said decompression device
US6430937B2 (en) Vortex generator to recover performance loss of a refrigeration system
US20090232665A1 (en) Ejector
CN111094869B (zh) 喷射器式制冷循环
CN110382880B (zh) 喷射器组件
JP2007040612A (ja) 蒸気圧縮式サイクル
JP2009222255A (ja) 蒸気圧縮式冷凍サイクル
JP6717234B2 (ja) エジェクタモジュール
JP4725449B2 (ja)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
WO2018159321A1 (ja) エジェクタモジュール
JP6327088B2 (ja)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
US20230158861A1 (en) Climate control system with a controlled ejector
JP2008075904A (ja) 蒸発器ユニットおよび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