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9670B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89670B CN101589670B CN2009100064229A CN200910006422A CN101589670B CN 101589670 B CN101589670 B CN 101589670B CN 2009100064229 A CN2009100064229 A CN 2009100064229A CN 200910006422 A CN200910006422 A CN 200910006422A CN 101589670 B CN101589670 B CN 1015896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st
- dust discharge
- discharge
- thing
- guided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3306 harves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02 straw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3
- 241000209094 Oryz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2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2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2
- 235000013339 cerea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TVEXGJYMHHTVKP-UHFFFAOYSA-N 6-oxabicyclo[3.2.1]oct-3-en-7-one Chemical compound C1C2C(=O)OC1C=CC2 TVEXGJYMHHTVK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8 fuel ta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BGOFCVIGEYGEOF-UJPOAAIJSA-N helicin Chemical compound O[C@@H]1[C@@H](O)[C@H](O)[C@@H](CO)O[C@H]1OC1=CC=CC=C1C=O BGOFCVIGEYGEOF-UJPOAAIJ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解决摇动分选搁板上的谷粒向脱粒装置的外部排出而导致收获损失的问题,提高脱粒作业的精度及效率。在设置于排尘处理室(18)的后端左侧部的第一排尘口(21)上,设置具备将从该第一排尘口(21)排出的排尘物向右侧后方流下引导而落向农田面的第一倾斜面(29a)的第一排出引导板(29),在设置于上述排尘处理室(18)的后端右侧部的第二排尘口(23)上,设置具备将从第二排尘口(23)排出的排尘物向右侧后方流下引导而落向农田面的第二倾斜面(24a)、和将从第二排尘口(23)排出的排尘物向脱粒装置(4)的正后方流下引导而落向农田面的第三倾斜面(24b)的第二排出引导板(24)。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如下联合收割机:在具备行驶装置的车体的前侧设置收割装置,在车体的上侧设置脱粒装置,在该脱粒装置的右侧设置谷粒积存装置,在上述脱粒装置的上部设置具备脱粒滚筒的脱粒室,在该脱粒室的左侧设置进给链,在脱粒室的右侧设置排尘处理室,在该排尘处理室内设置在脱粒装置的背面观察时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排尘处理滚筒,用连通口连通脱粒室的后端部和排尘处理室的前端部,在脱粒滚筒及排尘处理室的下方设置摇动分选搁板,在该摇动分选搁板的前部下方设置风选机,在该风选机的后侧设置一次输送螺旋,在该一次输送螺旋的后侧设置二次输送螺旋,在摇动分选搁板的后部上方设置排尘风扇。
作为这种联合收割机,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排尘处理室的后端部的底部向下方开口,将排尘处理室内的排尘物全部排出到脱粒装置内部的摇动分选搁板上的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794800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中,包含谷粒的细小的稻秸屑与成为块状的大的稻秸屑也一起从排尘处理室的后端部一起被排出到摇动分选搁板上。因此,存在摇动分选搁板上的分选物数量增大,在不能充分分选的状态下,谷粒与稻秸屑一起被排出到脱粒装置的外部而导致收获损失的问题。
另外,为了解决该问题,在采用了将从排尘处理室排出的排尘物直接向机外排出的结构的场合,该排尘物将落到邻接的未割地侧的稻秆上,在进行该未割地侧的稻秆列的收割作业时,连排尘物一起割取稻秆,成为脱粒负载的增大或分选不良等障碍发生的原因。
另外,存在从排尘处理室排出并堆积在农田面上的排尘物的层在左右方向不均匀,在下期的耕种作业中稻秸屑的犁入量不均匀,所移植的秧苗的生长状态不一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的课题采取了如下技术措施。
即,方案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具备行驶装置2的车体1的前侧设置收割装置3,在车体1的上侧设置脱粒装置4,在该脱粒装置4的右侧设置谷粒积存装置G,在上述脱粒装置4的上部设置具备脱粒滚筒7的脱粒室8,在该脱粒室8的左侧设置进给链11,在脱粒室8的右侧设置排尘处理室18,在该排尘处理室18内设置在脱粒装置4的背面观察时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排尘处理滚筒17,用连通口R连通上述脱粒室8的后端部和排尘处理室18的前端部,在上述脱粒室8及排尘处理室18的下方设置摇动分选搁板40,在该摇动分选搁板40的前部下方设置风选机41,在该风选机41的后侧设置一次输送螺旋42,在该一次输送螺旋42的后侧设置二次输送螺旋43,在摇动分选搁板40的后部上方设置排尘风扇30,在上述排尘处理室18的后端左侧部设置将排尘物向摇动分选搁板40的后部上方排出的第一排尘口21,在该第一排尘口21上设置具备将从第一排尘口21排出的排尘物向右侧后方流下引导而落向农田面的第一倾斜面29a的第一排出引导板29,在上述排尘处理室18的后端右侧部设置将排尘物向脱粒装置4的后方排出的第二排尘口23,在该第二排尘口23上设置具备将从第二排尘口23排出的排尘物向右侧后方流下引导而落向农田面的第二倾斜面24a、和将从第二排尘口23排出的排尘物向脱粒装置4的正后方流下引导而落向农田面的第三倾斜面24b的第二排出引导板24。
根据该结构,从脱粒室8内经连通口R向排尘处理室18内接交,在该排尘处理室18内处理的处理物中稻秸屑等细小的排尘物通过排尘处理滚筒17的旋转,从设置于排尘处理室18的后端左侧部的第一排尘口21向摇动分选搁板40的后部上方放出。并且,该排尘物在第一排出引导板29的第一倾斜面29a上向右侧后方流下,向已经割取了稻秆的一侧的农田面落下。
另外,成块状的大的稻秸屑等的排尘物以附着在排尘处理滚筒17上的状态旋转,从设置于排尘处理室18的后端右侧部的第二排尘口23向脱粒装置4的后方排出。并且,该排尘物在第二排出引导板24的第二倾斜面24a上以及第三倾斜面24b上流下,向脱粒装置4的正后方的农田面以及已经割取了稻秆的一侧的农田面落下。
方案二记载的发明,根据方案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从背面观察上述脱粒装置4时,在上述第一排出引导板29和第二排出引导板24之间形成间隙部K,在该间隙部K配置将从上述第一排尘口23排出的排尘物分离成向摇动分选搁板40上流下的排尘物、和向第二排出引导板24上接交的排尘物的多个导向杆28a、28b。
根据该结构,从第二排尘口23排出的排尘物在两根导向杆28a、28b上被分选,谷粒主要向摇动分选搁板40上流下并回收。没有从导向杆28a、28b上落下的稻秸屑等排尘物从该两根导向杆28a、28b被接交到第二排出引导板24,在该第二排出引导板24的第三倾斜面24b上或第二倾斜面24a上流下,向农田面落下。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方案一记载的发明,能够使从设置于排尘处理室18的后端左侧部的第一排尘口21排出的排尘物、和从设置于排尘处理室18的后端右侧部的第二排尘口23排出的排尘物向脱粒装置4的正后方农田面以及已经割取了稻秆的一侧的农田面落下。因此,摇动分选搁板40上的稻秸屑减少,效率良好地进行通过该摇动分选搁板40的摇动分选,可降低分选物中的谷粒与稻秸屑一起排出到机外造成的收获损失,能够提高脱粒分选作业的精度和效率。
另外,由于使来自排尘处理室18的排尘物向脱粒装置4的正后方的农田面或已经割取了稻秆的一侧的农田面落下,所以排尘物难以降落到未割取的一侧的稻秆上,进行邻接的稻秆列的割取作业时,可抑制排出的稻秸屑向脱粒装置4的再供给,减少脱粒负载的增加或分选不良的发生,提高联合收割机的割取脱粒作业的效率。另外,来自排尘处理室18的排尘物从脱粒装置4的正后方的农田面以跨越已经割取了稻秆的一侧的农田面扩散的状态堆积,所以能够在下期的耕种作业中使稻秸屑的犁入量均匀,能够容易使所移植的秧苗的生长状态一致。
根据方案二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方案一记载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还能够使从排尘处理室18的后端部排出的排尘物中混合的谷粒向摇动分选搁板40上流下并回收,能够进一步减少收获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
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右侧视图。
图3是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4是截断脱粒装置来表示的侧视图。
图5是截断脱粒装置来表示的俯视图。
图6是截断脱粒装置来表示的联合收割机的后视图。
图7是排尘口周边的后视图。
图8是处理滚筒及排尘处理室的说明用侧视图。
图9是排尘处理室的说明用侧视图。
图中:
1-车体,2-行驶装置,3-收割装置,4-脱粒装置,7-脱粒滚筒,8-脱粒室,11-进给链,17-排尘处理滚筒,18-排尘处理室,21-第一排尘口,23-第二排尘口,24-第二排出引导板,24a-第二倾斜面,24b-第三倾斜面,28a-导向杆,28b-导向杆,29-第一排出引导板,29a-第一倾斜面,30-排尘风扇,40-摇动分选搁板,41-风选机,42-一次输送螺旋,43-二次输送螺旋,G-谷粒积存装置,R-连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首先,基于图1、图2、图3对联合收割机的机体的结构进行叙述。
在具备具有履带的行驶装置2的车体1的前侧设置可升降的收割装置3,在该车体1的上侧搭载脱粒装置4,在脱粒装置4的右侧设置漏斗式的谷粒积存装置G,在该脱粒装置4的后侧设置排出秸秆切割器C。
上述收割装置3具备:分开稻秆的分开体3a、拉起所分开的稻秆的拉起装置3b、刮入所拉起的稻秆的刮入装置(省略图示)、割取刮入的稻秆的割刃装置3c、以及将割取的稻秆向后上方搬送的搬送装置3d。做成将这些装置一体地支撑在前低后高倾斜的支撑框架3e上,且以设置在该支撑框架3e的后上端部的横轴为中心而上下转动的结构。
另外,在该收割装置3的后侧设置操纵部P,该操纵部P具备操纵席5、主变速杆L、副变速杆M、节流杆N和转向杆O。在上述操纵席5的下侧搭载发动机E。做成该发动机E燃烧用的外部空气从向机体上方突出的上游侧的空气净化器E1经过下游侧的空气净化器E2而吸气的结构。
上述谷粒积存装置G是具备三个相连的排出槽G1的漏斗,在车体1上的谷粒积存装置G的下方设置放置粮袋的载体G2。在该载体G2的后部搭载燃料箱G3。在该载体G2的外侧设置以机体前后方向的轴心为中心自由开闭的辅助载体G4。而且,在支撑谷粒积存装置G的支撑框架G5上,上下转动自如地安装靠背G6。该靠背G6用于支撑乘坐在辅助载体G4上的辅助作业者的身体。
下面,基于图4、图5对脱粒装置4的结构进行说明。
将具备多个脱粒齿7a的脱粒滚筒7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脱粒装置4上部的脱粒室8的内部,沿着该脱粒滚筒7的下半圆周部架设承接网9。标记10是覆盖脱粒室8的上方部的脱粒滚筒罩,绕平行于脱粒滚筒7的轴心方向的轴心开摇动开闭地安装。
在脱粒室8的脱粒口侧设置夹持搬送稻秆的进给链11、和与其上侧相对而设的夹持轨道11a。该夹持轨道11a装配在脱粒滚筒罩10侧,做成与该脱粒滚筒罩10一起摇动而进行开闭的结构。在脱粒室8的终端侧设置使包含大量稻秸屑或未处理物的排尘处理物向下方落下的排尘落下口12。
在与上述进给链11的设置侧相反的脱粒室8的一侧设置二次处理室15,在二次处理室15内,在背面观察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自如地支撑具备连续的螺旋14a和跳出用板体14b的二次处理滚筒14。沿着该二次处理滚筒14的螺旋14a的下部外周设置承接板14c。也可以将该承接板14c做成具有多个过滤孔的铁板。另外,也可以做成在二次处理滚筒14的后部设置连续螺旋14a,在二次处理滚筒14的前部在螺旋轨迹上相互留有间隔地设置多个板体的结构。
另外,在二次处理室15的后方设置排尘处理室18,在该排尘处理室18内旋转自如地支撑与上述二次处理滚筒14同一轴心且向相同方向旋转的排尘处理滚筒17。在该排尘处理滚筒17的外周,安装由连续的螺旋体、安装在该螺旋体的外周边缘部的处理齿构成的螺旋处理齿16。并且,如图9所示,在包围排尘处理滚筒17的左侧半圆周的位置设置由沿着排尘处理滚筒17的旋转轴心的方向配置的多个宽度狭窄的板27a、沿着排尘处理滚筒17的旋转方向配置的多个圆棒27b以格子状做成框架结构的排尘承接网27。在该框架结构的多个板27a和圆棒27b之间形成多个四边形状的间隙。该间隙是过滤排尘处理室18内的排尘处理物并使其落下的过滤孔。
用连通孔R连通在前后方向与上述排尘落下口12为大致相同位置的脱粒室8的后端部的横侧部、和排尘处理室18的前端部的横侧部。该连通口R面向固定在排尘处理滚筒17的始端部上的螺旋状的取入叶片19,做成通过该取入叶片19顺利进行从脱粒室8侧向排尘处理室18内的排尘物的取入的结构。
在脱粒室8以及排尘处理滚筒17的下方设置摇动分选搁板40。
该摇动分选搁板40是接入来自脱粒室8的脱粒处理后的处理物、和来自排尘处理滚筒17的排尘处理物一边摇动输送一边筛选的构件,从分选方向上游侧以输送搁板44、颖壳筛45、逐稿器46的顺序配置,且在颖壳筛45的下方设置谷粒筛47而构成。是通过风选机41以及排尘风扇30的分选风和摇动的共同作用,接入从脱粒室8以及排尘处理滚筒17漏下的处理物一边摇动输送一边筛选的结构。
并且,在摇动分选搁板40的下方,从分选方向的上游侧依次设置风选机41、一次输送螺旋42、二次输送螺旋43,在摇动分选搁板40的后部上方设置横断流风扇型的排尘风扇30。由一次输送螺旋42回收的谷物通过一次扬谷装置42a收放在谷粒积存装置G内。另外,由二次输送螺旋43回收的二次物通过二次扬谷装置43a向二次处理室15的后端部还原。在二次处理室15内,二次物一边由二次处理滚筒14处理一边向前方搬送,从设置在二次处理室15的前端部的落下口15a落到摇动分选搁板40的输送搁板44上被分选。
如图1~图3所示,在设置于风选机41的左右的外部空气吸入口72的外侧,将调节从该外部空气吸入口72吸入的外部空气量的遮蔽板73通过转动轴74转动自如地安装在脱粒装置4的机架侧。做成该遮蔽板73与外部空气吸入口72重叠时,从外部空气吸入口72吸入的外部空气的量减少,从风选机41吹出的分选风的风量减少的结构。在该遮蔽板73的转动轴74的相反侧安装金属线75的一端,将该金属线75的另一端安装在与收割装置3的支撑框架3e一体上下转动的臂部76的端部。通过该结构,割完农田的一边使两合收割机回旋时,若使收割装置3上升则从风选机41吹出的分选风的风量降低,可防止摇动分选搁板40上的稻秸屑与谷粒一起向脱粒装置4的外部飞散。
如图4~图7所示,在排尘处理滚筒17的后端左侧部开口将送到排尘处理滚筒17的后端部的排尘物向后述的摇动分选搁板40的后部上方排出的第一排尘开口21。该第一排尘口21敞开上述排尘承接网27后端的后侧而形成。
另外,在排尘处理滚筒17的终端设置排出叶片20。在该实施例中,排出叶片20是一张,但是也可以在排尘处理滚筒17的外周上设置多张。这样,成为通过从排尘处理滚筒17的背面观察时向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将送到第一排尘口21的排尘物之中包含谷粒的稻秸屑等细小的排尘物由排出叶片20向摇动分选搁板40的后端部上方放出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第一排尘口21上设置具备了使从该第一排尘口21排出的排尘物向右侧后方流下引导而落向农田面的第一倾斜面29a的第一排出引导板29。该第一排出引导板29将基部固定在摇动分选搁板40的终端侧上方配置的排尘风扇30的侧板31上,向第一排尘口21侧突出地设置。
该第一排出引导板29的第一倾斜面29a向后下方向以及右下方向三维地倾斜。这样,从第一排尘口21排出并由排出叶片20放出的排尘物的大半不向摇动分选搁板40上落下而是直接向机外排出。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在排尘处理室18的后端右侧的外侧壁(右侧板)22部设置将送到排尘处理室18的稻秸或成块状的大的稻秸屑等向脱粒装置40的后方排出的第二排尘口23。
在该第二排尘口23上设置第二排出引导板24。在该第二排出引导板24上形成倾斜方向不同的第二倾斜面24a和第三倾斜面24b。
如图4所示,从侧面观察脱粒装置4时,该第二排出引导板24配置在比第一排出引导板29更低的位置上。
如图7所示,第二倾斜面24a是将板材阶段性地折弯形成的第二排出引导板24的一部分,该第二倾斜面24a的纵面部形成为越后部越偏靠右侧的引导面。另外,该第倾斜面24a的底面部为了与后述的第三倾斜面24b具有连续性而使其屈折并阶段性地改变姿势。
第三倾斜面24b仅向朝向联合收割机的正后方的后下方向倾斜,不向左右方向倾斜。
这样,随着排尘处理滚筒17的旋转而从第二排尘口23排出的排尘物的大致全部不向摇动分选搁板40上落下而是直接向已经割地侧的农田面落下。即、通过排出引导板24的第二倾斜面24a将排尘物向右侧后方流下引导而落向农田面。另外,通过排出引导板24的第三倾斜面24b将排尘物向排尘处理滚筒17的轴心方向后方侧即脱粒装置4的正后方(向联合收割机的机体正后方)流下引导而落向农田面。
另外,将排出引导板24的第二倾斜面24a的始端位置设定在前后方向与排尘承接网27的终端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上。这样,能够将用排尘处理滚筒17的螺旋处理齿16和排尘承接网27细小地压碎后的排尘物利用排出引导板24的第二倾斜面24a进一步向右侧扩散排出。
如图8所示,在上述排尘处理室18内,使外侧壁22上部的一部分向上方鼓出形成,形成规定量的处理物进入的程度的鼓出空间S。并且,做成在该鼓出空间S内设置多个切割刀26,切断并分离稻秸或成块状的稻秸屑等的结构。这样,能够使切割刀26作用于排尘处理物,可靠地进行切断分离。
如图4~图7所示,在排尘承接网27的后端部,将两根圆棒状的导向杆28a、28b沿圆周方向改变相位并以规定间隔配置在从背面观察脱粒装置4时第一排出引导板29和第二排出引导板24之间的间隙部K。
这两根导向杆28a、28b将基部安装在排尘承接网27的后端部,分别朝向排尘处理滚筒17的旋转方向,以排尘处理滚筒17的轴心为基准侧视以及俯视时倾斜地配置。即,这两根导向杆28a、28b后低前高地倾斜的同时呈越向后部侧越偏靠右侧(已割地侧)的姿势。另外,如图4所示,从脱粒装置4的侧面观察时,这两根导向杆28a、28b彼此的高度不同,配置在低位置上的导向杆28b配置成第一排出引导板29和第二排出引导板24之间的高度。另外,在从侧面观察脱粒装置4时,配置在该低位置上的导向杆28b设定成比第一排出引导板29和第二排出引导板24还平缓的倾斜姿势。另外,配置在高位上的导向杆28a设定成在从侧面观察脱粒装置4时与第一排出引导板29大致相同的高度且大致相同的倾斜姿势。另外,上述第一排出引导板29的内侧端边缘沿着这两根导向杆28a、28b之中配置在高位置上的导向杆28a大致平行地设置。另外,导向杆28b的自由端(后端部)配置在第三倾斜面24b的上方。另外,这两根导向杆28a、28b的自由端比摇动分选搁板40的后端部更向后方伸出。而且,这两根导向杆28a、28b做成能够与排尘承接网27一体从脱粒装置4向后方拔出的结构,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该排尘承接网27的清扫或更换。
这样,用这两根导向杆28之间的间隔壁分选从第一排尘口21排出的排尘物,使包含谷粒的细小的排尘物漏到摇动分选搁板40的逐稿器46,限制稻秸等大的排尘物的漏下并接交引导到右侧的第二排出引导板24上而向农田面流下引导。
另外,如图7所示,将上述第二排尘口23侧的第二排出引导板24的下端部和摇动分选搁板40的侧面密封件32设定成大致相同的高度。这样,能够防止稻秸屑向分选室内进入,维持摇动分选搁板40的侧面和脱粒装置4的壁面之间的密封性能的同时,能够使第二排出引导板24的第三倾斜面24b处于急剧倾斜姿势,顺利地进行排尘物的流下引导。
对如上所述构成的收割脱粒装置说明其作用。
首先,农田的稻杆由机体的前部的收割装置3收割,搬送到后上方并接交到进给链11上,供给到脱粒装置4。该稻秆将稻根部夹持在进给链11中被搬送的同时,穗尖部分被供给到脱粒室8内,通过旋转着的脱粒滚筒7受到脱粒作用。由此,处理后的脱粒处理物以挂在旋转着的脱粒滚筒7的脱粒齿7a上的状态在脱粒室8内旋转,进一步受到脱粒处理作用,从承接网9的网孔(过滤孔)漏到摇动分选搁板40上,受到摇动分选作用。
此时,在脱粒室8的前端侧进行脱粒处理的处理物落到输送搁板44上并向后方摇动输送,没有从位于构成颖壳筛45的多张筛板彼此间的分选间隔落下的处理物到达颖壳筛45上。另外,达到脱粒室8的后端部的排尘处理物分为从排尘落下口12落到下方的颖壳筛45上的排尘物、经连通口R送到排尘处理室18内由排尘处理滚筒17进行处理的排尘物。并且,落到颖壳筛45上的排尘物一边由颖壳筛45的分选间隔过滤一边受到风选作用。
从颖壳筛45漏下的排尘物落到谷粒筛47上,一边由该谷粒筛47筛选一边受到风选作用。此时,风选机41将引起的分选风吹入分选室内,该分选风由排尘风扇30向脱粒装置4的外部吸出。
这样,处理物一边受到摇动分选作用和分选风产生的风选作用一边被分选,被分选分离为一次物(精粒)、二次物、排尘物,一次物由谷粒筛47筛选后向一次输送螺旋42的接受桶落下集聚,由一次扬谷装置42a扬谷后填装到谷粒积存装置G内。二次物从二次输送螺旋43由二次扬谷装置43a扬谷后还原到二次处理室15内进行再处理。并且,细小的排尘物由排尘风扇30吸尘且排出到脱粒装置4的外部,没有从逐稿器46上漏下的大的排尘物从摇动分选搁板40的后端部香脱粒装置4的外部排出。
另一方面,从脱粒室8的后端经连通口R取入到排尘处理室18内的排尘处理物一边向后方输送一边由排尘处理滚筒17的外周的螺旋处理齿16细小地压碎,从排尘承接网27的过滤孔落下还原到颖壳筛45上。另外,没有从排尘承接网27的过滤孔落下的排尘处理物一边由螺旋处理齿16在排尘处理室18内向后方输送一边由该螺旋处理齿16和切割刀26进行处理。在排尘处理室18的终端,比较细小的排尘物通过排尘处理滚筒17终端的排出叶片20从第一排尘口21向摇动分选搁板40的后部上方放出。并且,该排尘物在第一排出引导板29的第一倾斜面29a上流下,向已经割取了稻秆的一侧的农田面落下。
此时,从第二排尘口23排出的排尘物在两根导向杆28a、28b上被分选,谷粒主要从这两根导向杆28a、28b的间隔部,导向杆28a和第一排出引导板29的间隔部,以及导向杆28b和第二排出引导板24的间隔部向摇动分选搁板40上漏下并被回收。另外,没有从这两根导向杆28a、28b上落下的稻秸屑等的排尘物从这两根导向杆28a、28b被接交到第二排出引导板24,在该第二排出引导板24的第三倾斜面24b上或第二倾斜面24a上流下,向农田面落下。
另外,成块状的大的稻秸屑等的排尘物卷绕在排尘处理滚筒17上,从设置在排尘处理室18的后端右侧部的第二排尘口23向脱粒装置4的后方排出。并且,该排尘物在第二排出引导板24的第二倾斜面24a上以及第三倾斜面24b上流下,向脱粒装置4的已割地侧以及正后方的农田面落下。
这样,摇动分选搁板40上的稻秸屑减少,效率良好地进行通过该摇动分选搁板40的摇动分选,可降低分选物中的谷粒与稻秸屑一起排出到机外造成的收获损失,能够提高脱粒分选作业的精度和效率。
另外,由于使来自排尘处理室18的排尘物向脱粒装置4的正后方的农田面或已割地侧的农田面落下,所以排尘物难以挂在未割地侧的稻秆上,进行邻接的稻秆列的割取作业时,可抑制排出的稻秸屑向脱粒装置4的再供给,减少脱粒负载的增加或分选不良的发生,提高联合收割机的割取脱粒作业的效率。另外,来自排尘处理室18的排尘物从脱粒装置4的正后方的农田面以跨越已割地侧的农田面扩散的状态的堆积,所以能够在下期的耕种作业中使稻秸屑的犁入量均匀,能够容易使所移植的秧苗的生长状态一致。
而且,能够使从排尘处理室18的后端部排出的排尘物中混合的谷粒向摇动分选搁板40上流下并回收,能够进一步减少收获损失。
另外,如图4、图6所示,在摇动分选搁板40的后端部安装后低前高倾斜的第三排出引导板61。该第三排出引导板61具有与摇动分选搁板40的全宽大致相同的左右宽度,与摇动分选搁板40一体摇动,将从摇动分选搁板40的后端部排出的排尘物向农田面流下引导。而且,将上述导向杆28a、28b的自由端面向该第三排出引导板61的上方配置。
在该第三排出引导板61的倾斜面上立起安装流下引导板62。该流下引导板62从背面观察时越后部越偏靠右侧,相对脱粒滚筒7的轴心方向倾斜地配置。
另外,如图6、图7所示,在排尘风扇30的排尘风吹出口的下侧,使排尘风引导板63处于后低前高的倾斜姿势而设置,在该排尘风引导板63的倾斜面上,以背面观察越后部越偏靠右侧的方式以排尘风的吹出方向为基准倾斜地配置风向引导板64。并且,在风向引导板64的后侧下方配置流下引导板62,成为在该风向引导板64的延长线上配置流下引导板62的结构。这样,由风向引导板64引导的排尘风碰撞在流下引导板62上,能够使从摇动分选搁板40的后端排出的排尘物、从第一排尘口21经第一排出引导板29的第一倾斜面29a上排出的排尘物、以及由排尘风扇30吸出的排尘物一边在第三排出引导板61上合流一边向已割地侧的农田面扩散排出。
另外,上述流下引导板62相对于第一排出引导板29配置在靠脱粒滚筒7一侧(背面观察时左侧)。这样,能够将从第一排尘口21经第一排出引导板29的第一倾斜面29a上排出的排尘物用流下引导板62向已割地侧引导,向农田面扩散排出。
另外,在摇动分选搁板40的逐稿器46的前端部设置将来自风选机41的分选风向排尘风扇30的吸引口侧引导的风向板65。成为排尘风扇30的吸引口的下端位于该风向板65的延长线上的结构。这样,辅助分选风的吹起,促进在颖壳筛45上的处理物的分散以及过滤后的谷粒的落下,能够降低谷粒与稻秸屑一起排出造成的收获损失。另外,该场合,若在一次输送螺旋42和二次输送螺旋43之间设置第二风选机66,则可适当地维持逐稿器46的下侧的分选风量,能够提高在逐稿器46上的分选效率。
Claims (2)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具备行驶装置(2)的车体(1)的前侧设置收割装置(3),在车体(1)的上侧设置脱粒装置(4),在该脱粒装置(4)的右侧设置谷粒积存装置(G),在上述脱粒装置(4)的上部设置具备脱粒滚筒(7)的脱粒室(8),在该脱粒室(8)的左侧设置进给链(11),在脱粒室(8)的右侧设置排尘处理室(18),在该排尘处理室(18)内设置在脱粒装置(4)的背面观察时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排尘处理滚筒(17),用连通口(R)连通上述脱粒室(8)的后端部和排尘处理室(18)的前端部,在上述脱粒室(8)及排尘处理室(18)的下方设置摇动分选搁板(40),在该摇动分选搁板(40)的前部下方设置风选机(41),在该风选机(41)的后侧设置一次输送螺旋(42),在该一次输送螺旋(42)的后侧设置二次输送螺旋(43),在摇动分选搁板(40)的后部上方设置排尘风扇(30),在上述排尘处理室(18)的后端左侧部设置将排尘物向摇动分选搁板(40)的后部上方排出的第一排尘口(21),在该第一排尘口(21)上设置第一排出引导板(29),该第一排出引导板(29)具备将从第一排尘口(21)排出的排尘物向右侧后方流下引导而落向农田面的第一倾斜面(29a),在上述排尘处理室(18)的后端右侧部设置将排尘物向脱粒装置(4)的后方排出的第二排尘口(23),在该第二排尘口(23)上设置第二排出引导板(24),该第二排出引导板(24)具备将从第二排尘口(23)排出的排尘物向右侧后方流下引导而落向农田面的具备纵面部和底面部的第二倾斜面(24a)和将从第二排尘口(23)排出的排尘物向脱粒装置(4)的正后方流下引导而落向农田面的第三倾斜面(24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从背面观察上述脱粒装置(4)时,在上述第一排出引导板(29)和第二排出引导板(24)之间形成间隙部(K),在该间隙部(K)配置将从上述第一排尘口(23)排出的排尘物分离成向摇动分选搁板(40)上流下的排尘物和向第二排出引导板(24)上接交的排尘物的多个导向杆(28a、28b)。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142418 | 2008-05-30 | ||
JP2008142418A JP5266885B2 (ja) | 2008-05-30 | 2008-05-30 | 脱穀処理装置 |
JP2008-142418 | 2008-05-30 | ||
JP2009010113A JP4697312B2 (ja) | 2009-01-20 | 2009-01-20 | コンバイン |
JP2009010113 | 2009-01-20 | ||
JP2009-010113 | 2009-01-2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89670A CN101589670A (zh) | 2009-12-02 |
CN101589670B true CN101589670B (zh) | 2011-06-15 |
Family
ID=41404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0064229A Active CN101589670B (zh) | 2008-05-30 | 2009-02-12 | 联合收割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266885B2 (zh) |
CN (1) | CN10158967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80023809A (ko) * | 2016-08-26 | 2018-03-07 | 이세키노우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 콤바인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08405A (zh) * | 2003-10-24 | 2005-04-27 |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 联合收割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33430U (ja) * | 1992-10-02 | 1994-05-06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自脱型コンバインの脱穀装置 |
JPH07194236A (ja) * | 1993-12-28 | 1995-08-01 | Iseki & Co Ltd | 脱穀装置 |
JPH11155348A (ja) * | 1997-12-01 | 1999-06-15 | Iseki & Co Ltd | 脱穀装置 |
JP3957218B2 (ja) * | 2005-12-21 | 2007-08-15 |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 コンバイン |
JP4548454B2 (ja) * | 2007-07-09 | 2010-09-22 |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 コンバイン |
-
2008
- 2008-05-30 JP JP2008142418A patent/JP526688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02-12 CN CN2009100064229A patent/CN10158967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08405A (zh) * | 2003-10-24 | 2005-04-27 |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 联合收割机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JP特开2001-204229A 2001.07.31 |
JP特开2007-151514A 2007.06.2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9284844A (ja) | 2009-12-10 |
CN101589670A (zh) | 2009-12-02 |
JP5266885B2 (ja) | 2013-08-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269177U (zh) | 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 | |
CN202232221U (zh) | 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分选结构 | |
CN202210969U (zh) | 联合收割机的传动结构及脱粒分选结构 | |
CN103355056B (zh) | 联合收割机 | |
EP2482635A1 (en) | Corn cob conveying and cleaning system using induction and air flow from a harvester for separating and spreading light crop residue | |
BR112014004142B1 (pt) | Colheitadeira de grãos com sistema de limpeza tendo evacuação precoce de grão limpo | |
CN102958345B (zh) | 全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 | |
CN103168553A (zh) | 脱粒装置 | |
CN105210537B (zh) |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 | |
KR101495332B1 (ko) | 콩탈곡기의 선별기구 | |
CN208285840U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203301995U (zh) | 联合收割机的收割前处理装置 | |
CN102291980B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202218525U (zh) | 联合收割机的传动结构 | |
CN101589670B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102845177B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202587854U (zh) | 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 |
CN109453834A (zh) | 一种小麦筛分装置 | |
CN105706626A (zh) | 玉米收获机 | |
CN201976472U (zh) | 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后谷秆排出结构 | |
KR102652829B1 (ko) | 콤바인 및 탈곡 장치 | |
JP5109947B2 (ja) | 脱穀装置 | |
CN207124931U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202587887U (zh) | 脱粒装置用脱粒筒 | |
KR101035203B1 (ko) | 콤바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