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9276B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9276B
CN101589276B CN2008800028762A CN200880002876A CN101589276B CN 101589276 B CN101589276 B CN 101589276B CN 2008800028762 A CN2008800028762 A CN 2008800028762A CN 200880002876 A CN200880002876 A CN 200880002876A CN 101589276 B CN101589276 B CN 1015892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compressor
supercooling
cold
refrigerant lo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287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89276A (zh
Inventor
河野聪
松冈慎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89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92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92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92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02Lubrication
    • F25B31/004Lubrication oil recircula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19Calculation of parame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1Inverter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09Economiser val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装置。当在进行制热运转的过程中油量计算部(51)的算出值成为给定值以上的值时,由控制器(50)的频率控制部(52)提高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以使回收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装置,尤其涉及用以将滞留在制冷剂回路内的冷冻机油回收到压缩机中的技术。
背景技术
现今,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而进行制冷循环的冷冻装置已为众人所知,该冷冻装置的用途扩大到空调装置等。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空调装置中使用了所谓的密闭型压缩机。在该密闭型压缩机中,压缩机和电动机装在一个壳体内。而且,在该密闭型压缩机中,在压缩机构的驱动轴上形成有供油通路,贮存在壳体底部的冷冻机油经由供油通路供向压缩机构。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5-002832号公报
但是,在让压缩机运转的期间内,在上述空调装置中就会出现冷冻机油与高压制冷剂一起被喷出,冷冻机油滞留在制冷剂回路内的不良现象。若放任该状态不管,压缩机壳体内的冷冻机油的油量就会减少,而有可能出现部件因润滑不良而烧伤等故障。
能够想到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如下。即,让空调装置进行制冷运转,让湿润的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内循环,由此让滞留在制冷剂回路内的冷冻机油溶入液态制冷剂中,回收到压缩机一侧。
然而,在这样的方法中,例如,在空调装置正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下,仅仅为回收冷冻机油也必须先暂时切换为制冷运转,待冷冻机油回收完毕后再次返回制热运转,由此存在制热能力大幅度地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研究开发出来的,其目的在于:不使制热能力下降,就能够将滞留在制冷剂回路内的冷冻机油回收起来。
第一方面的发明是一种空调装置,包括制冷剂回路R,在该制冷剂回路R中,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2以及室内热交换器41相连接,使制冷剂在该制冷剂回路R中循环而进行制冷循环。该空调装置包括:油量计算部51,计算出与高压制冷剂一起从所述压缩机21喷出且滞留在所述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的油量,以及频率控制部52,在进行制热运转时所述油量计算部51的算出值成为给定值以上的值时,该频率控制部52便为回收所述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提高所述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
在该第一方面的发明中,由油量计算部51计算出与高压制冷剂一起从压缩机21喷出且滞留在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的油量。而且,在进行制热运转时油量计算部51的算出值成为给定值以上的值时,由频率控制部52提高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得以回收。
于是,因为进行控制做到了:当滞留在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的油量达到给定值以上时,也就是说,当陷入一种因为压缩机21有可能润滑不良而必须回收冷冻机油的状态时,提高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强制滞留在高压气体管道11内的冷冻机油在制冷剂回路R内循环,将该冷冻机油回收到压缩机21中。因此,进行制热运转时不切换为制冷循环,就能够回收滞留在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也不会使制热能力下降,很理想。
第二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的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包括高压侧压力传感器Ps1,检测在所述制冷剂回路R内流动的制冷剂的高压压力。所述室内热交换器41的一端连接在制冷剂回路R的液体管道13上,另一端经由切换机构30A、30B可自由切换地连接在高压气体管道11和低压气体管道12上。所述切换机构30A、30B具有第一控制阀31和第二控制阀32,第一控制阀31允许或者切断制冷剂在所述高压气体管道11中的流动,第二控制阀32允许或者切断制冷剂在所述低压气体管道12中的流动,另一方面,所述切换机构30A、30B构成为:在进行制热运转时由所述频率控制部52将所述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提高后,所述高压侧压力传感器Ps1的检测值成为给定值以上的值时,打开该第二控制阀32,使该高压气体管道11和该低压气体管道12相连通。
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在进行制热运转时由所述频率控制部52将所述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提高后,检测在所述制冷剂回路R内流动的制冷剂的高压压力的所述高压侧压力传感器Ps1的检测值成为给定值以上的值时,所述切换机构30A、30B就打开该第二控制阀32,使该高压气体管道11和该低压气体管道12相连通。
因此,在借助对压缩机21的能力控制强制滞留在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循环,制冷剂回路R内的制冷剂的高压压力变高的情况下,能够由切换机构30A、30B使高压气体管道11和低压气体管道12连通,将高压气态制冷剂释放到压缩机21一侧。因此,在抑制制冷剂回路R内压力上升以防止整个系统停止运转这一方面收到了有利的效果。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包括: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用以将在所述液体管道13中流动的液态制冷剂过冷却,过冷却用管道62,一端连接在所述液体管道13上,经过所述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内以后,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低压气体管道12上,过冷却用控制阀63,设在所述过冷却用管道62的一端和所述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之间且开度能够自由调节,以及开度控制部53,当所述油量计算部51的算出值成为给定值以上的值时,调节所述过冷却用控制阀63的开度,让液态制冷剂流入所述低压气体管道12中。
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由油量计算部51计算出与高压制冷剂一起从压缩机21喷出且滞留在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的油量。而且,当油量计算部51的算出值成为给定值以上的值时,由开度控制部53调节过冷却用控制阀63的开度,液态制冷剂流入低压气体管道12中。
因此,在冷冻机油滞留在低压气体管道12内的情况下,调节过冷却用控制阀63的开度让液态制冷剂经由过冷却用管道62流入低压气体管道12中,就能够使滞留在低压气体管道12内的冷冻机油溶入液态制冷剂中,并将冷冻机油回收到压缩机21中。因此,在进行制热运转的过程中不切换为制冷循环,就能够回收滞留在低压气体管道12内的冷冻机油,且不会使制热能力下降,很理想。
第四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到第三方面任一方面的发明的空调装置中,所述油量计算部51构成为:根据所述制冷剂回路R内的制冷剂的流速在给定速度以下时从所述压缩机21喷出的高压制冷剂的喷出量,计算出滞留在该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的油量。
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由油量计算部51根据在制冷剂回路R内的制冷剂的流速成为给定速度以下的流速时从所述压缩机21喷出的高压制冷剂的喷出量,计算出滞留在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的油量。
因此,很容易地就能够根据制冷剂回路R内的制冷剂的流速和从压缩机21喷出的高压制冷剂的喷出量,计算出滞留在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的油量。也就是说,很容易根据计算得出的冷冻机油的油量判断出压缩机21会不会润滑不良,也就能够有效地利用油量计算部51的算出值对压缩机21进行能力控制。
第五方面的发明是一种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R,在该制冷剂回路R中,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2以及室内热交换器41相连接,使制冷剂在该制冷剂回路R中循环而进行制冷循环。该空调装置包括频率控制部52,对在进行制热运转时所述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成为给定频率以下时的工作时间进行累计,当该累计值成为给定值以上的值时,提高该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
在第五方面的发明中,在进行制热运转时,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在给定频率以下时的工作时间的累计值成为给定值以上的值时,由频率控制部52提高该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
于是,进行控制做到了:当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在给定频率以下时的工作时间的累计值成为给定值以上的值时,也就是说,当陷入一种因为压缩机21有可能润滑不良而必须回收冷冻机油的状态时,提高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强制滞留在高压气体管道11内的冷冻机油在制冷剂回路R内循环,将该冷冻机油回收到压缩机21中。因此,进行制热运转时不切换为制冷循环,就能够回收滞留在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也不会使制热能力下降,很理想。
第六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五方面的发明的空调装置中,
所述频率控制部52构成为:在提高了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后给定时间一过,就使该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回到通常运转时的工作频率上。
在第六方面的发明中,在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被频率控制部52提高后给定时间一过,该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就被返回到通常运转时的工作频率上。
因此,为回收完滞留在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所需要的给定时间一过,就让压缩机21返回到通常运转时的工作频率上,由此能够将施加给压缩机21的负荷抑制在所需要的最小值上。
第七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五方面或者第六方面的发明中,包括高压侧压力传感器Ps1,检测在所述制冷剂回路R内流动的制冷剂的高压压力。所述室内热交换器41的一端连接在制冷剂回路R的液体管道13上,另一端经由切换机构30A、30B能够自由切换地连接在高压气体管道11和低压气体管道12上。所述切换机构30A、30B具有第一控制阀31和第二控制阀32,第一控制阀31允许或者切断制冷剂在所述高压气体管道11中的流动,第二控制阀32允许或者切断制冷剂在所述低压气体管道12中的流动,另一方面,所述切换机构30A、30B构成为:在进行制热运转时由所述频率控制部52将所述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提高后,所述高压侧压力传感器Ps1的检测值成为给定值以上的值时,打开该第二控制阀32,使该高压气体管道11和该低压气体管道12相连通。
在第七方面的发明中,在进行制热运转时由所述频率控制部52将所述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提高后,检测在所述制冷剂回路R内流动的制冷剂的高压压力的所述高压侧压力传感器Ps1的检测值成为给定值以上的值时,所述切换机构30A、30B就打开该第二控制阀32,使该高压气体管道11和该低压气体管道12相连通。
因此,在借助对压缩机21的能力控制强制滞留在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循环,制冷剂回路R内的制冷剂的高压压力变高的情况下,能够由切换机构30A、30B使高压气体管道11和低压气体管道12连通,将高压气态制冷剂释放到压缩机21一侧。因此,在抑制制冷剂回路R内压力上升以防止整个系统停止运转这一方面收到了有利的效果。
第八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七方面的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包括: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用以将在所述液体管道13中流动的液态制冷剂过冷却,过冷却用管道62,一端连接在所述液体管道13上,经过所述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内以后,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低压气体管道12上,过冷却用控制阀63,设在所述过冷却用管道62的一端和所述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之间且开度能够自由调节,以及开度控制部53,所述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在给定频率以下时的工作时间的累计值成为给定值以上的值时,开度控制部53就调节所述过冷却用控制阀63的开度,让液态制冷剂流入所述低压气体管道12中。
在该第八方面的发明中,当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在给定频率以下时的工作时间的累计值成为给定值以上的值时,由开度控制部53调节过冷却用控制阀63的开度,液态制冷剂流入低压气体管道12中。
因此,在冷冻机油滞留在低压气体管道12内的情况下,调节过冷却用控制阀63的开度让液态制冷剂经由过冷却用管道62流入低压气体管道12中,就能够使滞留在低压气体管道12内的冷冻机油溶入液态制冷剂中,并将冷冻机油回收到压缩机21中。因此,在进行制热运转的过程中不切换为制冷循环,就能够回收滞留在低压气体管道12内的冷冻机油,且不会使制热能力下降,很理想。在该发明中,进行控制做到了:当滞留在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的油量达到给定值以上时,也就是说,当陷入一种因为压缩机21有可能润滑不良而必须回收冷冻机油的状态时,提高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强制滞留在高压气体管道11内的冷冻机油在制冷剂回路R内循环,将该冷冻机油回收到压缩机21中。因此,进行制热运转时不切换为制冷循环,就能够回收滞留在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也不会使制热能力下降,很理想。
在该第二方面的发明中,在借助对压缩机21的能力控制强制滞留在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循环,制冷剂回路R内的制冷剂的高压压力变高的情况下,能够由切换机构30A、30B使高压气体管道11和低压气体管道12连通,将高压气态制冷剂释放到压缩机21一侧。因此,在抑制制冷剂回路R内压力上升以防止整个系统停止运转这一方面收到了有利的效果。
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在冷冻机油滞留在低压气体管道12内的情况下,调节过冷却用控制阀63的开度让液态制冷剂经由过冷却用管道62流入低压气体管道12中,就能够使滞留在低压气体管道12内的冷冻机油溶入液态制冷剂中,并将冷冻机油回收到压缩机21中。因此,在进行制热运转的过程中不切换为制冷循环,就能够回收滞留在低压气体管道12内的冷冻机油,且不会使制热能力下降,很理想。
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很容易地就能够根据制冷剂回路R内的制冷剂的流速和从压缩机21喷出的高压制冷剂的喷出量,计算出滞留在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的油量。也就是说,很容易根据计算得出的冷冻机油的油量判断出压缩机21会不会润滑不良,也就能够有效地利用油量计算部51的算出值对压缩机21的能力进行控制。
在第五方面的发明中,进行控制做到了:当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在给定频率以下时的工作时间的累计值成为给定值以上的值时,也就是说,当陷入一种因为压缩机21有可能润滑不良而必须回收冷冻机油的状态时,提高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强制滞留在高压气体管道11内的冷冻机油在制冷剂回路R内循环,将该冷冻机油回收到压缩机21中。因此,进行制热运转时不切换为制冷循环,就能够回收滞留在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也不会使制热能力下降,很理想。
在第六方面的发明中,回收完滞留在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所需要的给定时间一过,就让压缩机21返回到通常运转时的工作频率上,由此能够将施加给压缩机21的负荷抑制在所需要的最小值上。
在第七方面的发明中,在借助对压缩机21的能力控制强制滞留在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循环,制冷剂回路R内的制冷剂的高压压力变高的情况下,能够由切换机构30A、30B使高压气体管道11和低压气体管道12连通,将高压气态制冷剂释放到压缩机21一侧。因此,在抑制制冷剂回路R内压力上升以防止整个系统停止运转这一方面收到了有利的效果。
在第八方面的发明中,在冷冻机油滞留在低压气体管道12内的情况下,调节过冷却用控制阀63的开度让液态制冷剂经由过冷却用管道62流入低压气体管道12中,就能够使滞留在低压气体管道12内的冷冻机油溶入液态制冷剂中,并将冷冻机油回收到压缩机21中。因此,在进行制热运转的过程中不切换为制冷循环,就能够回收滞留在低压气体管道12内的冷冻机油,且不会使制热能力下降,很理想。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构成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用以说明全部进行制热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动情况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3是用以说明全部进行制冷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动情况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4是用以说明进行制热/制冷同时运转时,第一共存运转下的制冷剂的流动情况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5是用以说明进行制热/制冷同时运转时,第二共存运转下的制冷剂的流动情况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6是说明回收滞留在高压气体管道内的冷冻机油的工作顺序的流程图。
图7是说明回收滞留在低压气体管道内的冷冻机油的工作顺序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空调装置的构成的其它制冷剂回路图。
符号说明
10    空调装置
11    高压气体管道
12    低压气体管道
13    液体管道
21    压缩机
22    室外热交换器(热源侧热交换器)
30A、30B  BS机组(切换机构)
31    第一控制阀
32    第二控制阀
41    室内热交换器(利用侧热交换器)
50    控制器
51    油量计算部
52    频率控制部
53    开度控制部
61    过冷却用热交换器
62    过冷却用管道
63    过冷却用控制阀
Ps1   高压侧压力传感器(压力检测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所述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应用对象、或者本发明的用途。
(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整体构成的制冷剂回路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中构成有制冷剂回路R。将相互并列连接在一起的两台第一及第二室内机组40A、40B、一台室外机组20经由第一及第二BS机组30A、30B由高压气体管道11、低压气体管道12以及液体管道13连接起来,即构成该制冷剂回路R。在该制冷剂回路R中制冷剂循环便进行了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而能够进行制冷运转或者制热运转。
(室外机组的构成)
室外机组20构成热源侧机组,且包括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2、室外膨胀阀24、第一四通换向阀26以及第二四通换向阀27。压缩机21是能力可变的变频式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22是交叉式管片型热交换器,构成本发明的热源侧热交换器。室外膨胀阀24是电子膨胀阀,构成本发明的热源侧膨胀阀。
室外机组20中设置有用以检测制冷剂的压力的多个压力传感器Ps1、Ps2、Ps3。具体而言,压缩机21的喷出侧设置有用以检测高压制冷剂的压力的高压侧压力传感器Ps1;压缩机21的吸入侧设置有用以检测低压制冷剂的压力的低压侧压力传感器Ps2。在室外膨胀阀24和第一及第二室内机组40A、40B之间的液体管道13上设置有检测在该液体管道13内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的液侧压力传感器Ps3。
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26及第二四通换向阀27具有第一到第四通口。第一四通换向阀26的第一通口与压缩机21的喷出侧相连接,第二通口与室外热交换器22相连接,第三通口与压缩机21的吸入侧相连接。第一四通换向阀26的第四通口关闭。
所述第二四通换向阀27的第一通口与压缩机21的喷出侧相连接,第二通口关闭,第三通口与压缩机21的吸入侧相连接,第四通口与第一及第二室内机组40A、40B侧相连接。
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26及第二四通换向阀27分别能够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第一状态下,第一通口与第四通口相通,第二通口与第三通口相通(图1中实线所示的状态);在第二状态下,第一通口与第二通口相通,第三通口与第四通口相通(图1中虚线所示的状态)。此外,既可以用三通换向阀代替各个四通换向阀26、27构成第一换向阀及第二换向阀,也可以用两个电磁阀构成第一换向阀及第二换向阀。
(室内机组的构成)
第一及第二室内机组40A、40B构成本发明的利用侧机组,包括室内热交换器41及室内膨胀阀42。室内热交换器41是交叉式管片型热交换器,构成本发明的利用侧热交换器。室内膨胀阀42是电子膨胀阀,构成本发明的利用侧膨胀阀。从第一及第二室内机组40A、40B的管道的气体流入流出端起依次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41和室内膨胀阀42。
所述第一及第二室内机组40A、40B的管道的气体流入流出端分别经由第一及第二BS机组30A、30B连接在高压气体管道11和低压气体管道12上,连接在高压气体管道11还是低压气体管道12上是能够自由切换的。高压气体管道11连接在室外机组20的第二四通换向阀27的第四通口上;低压气体管道12连接在压缩机21的吸入侧。第一及第二室内机组40A、40B的管道的液体流入流出端经由液体管道13连接在室外机组20的室外热交换器22上。
(BS机组的构成)
在空调装置10中设置有对应于第一及第二室内机组40A、40B的第一及第二BS机组30A、30B。各个BS机组30A、30B构成切换机构。这样即构成了各个室内机组40A、40B能够选择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的空调装置10,亦即制冷制热皆可的空调装置10。
各个BS机组30A、30B分别具有从各个室内机组40A、40B分支出来的高压气体管道11和低压气体管道12。高压气体管道11上设置有开度能够自由调节的第一控制阀31;低压气体管道12上设置有开度能够自由调节的第二控制阀32。各个BS机组30A、30B能够通过调节第一控制阀31及第二控制阀32的开度对制冷剂的流路进行切换,以让所对应的室内机组40A、40B的管道的气体流入流出端与压缩机21的吸入侧和压缩机21的喷出侧中之一侧连通。
所述第一及第二BS机组30A、30B中设置有用以构成过冷却回路的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和过冷却用管道62。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用以将在液体管道13中流动的液态制冷剂过冷却。过冷却用管道62的一端连接在液体管道13上,经过所述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内以后,另一端连接在低压气体管道12上。
在所述过冷却用管道62的一端和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之间设置有开度能够自由调节的过冷却用控制阀63。调节该过冷却用控制阀63的开度以调节流向过冷却回路的液态制冷剂的量。过冷却用控制阀63的开度根据滞留在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的油量由控制器50调节,详情后述。
在所述过冷却用管道62中流动的液态制冷剂,被过冷却用控制阀63降压,在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中与在液体管道13中流动的液态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蒸发,被从低压气体管道12中回收回来。
此外,图1中仅示出了两台第一及第二室内机组40A、40B,但室内机组的台数并不限于两台。
(控制器的构成)
所述空调装置10包括控制器50。该控制器50中设置有油量计算部51、频率控制部52以及开度控制部53。
所述油量计算部51,计算出与高压制冷剂一起从压缩机21喷出且滞留在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的油量。具体而言,所述油量计算部51构成为这样进行计算的。当制冷剂回路R内制冷剂的流速在给定速度以下时,所述油量计算部51就根据从压缩机21喷出的高压制冷剂的喷出量算出滞留在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的油量。
也就是说,一般认为:若制冷剂的流速在给定速度以上,冷冻机油就会顺利地在制冷剂回路R内循环,再次被回收到压缩机21中,但是,当制冷剂的流速较慢时,该制冷剂就没有推着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流动那么大的力了,冷冻机油就会滞留在制冷剂回路R内。由此可知:以能够推着冷冻机油流动的流速为基准,事先检测得知制冷剂以该给定速度以下的流速循环时高压制冷剂的喷出量,就能够计算出滞留在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的油量。
所述频率控制部52对压缩机21的能力进行控制。进行使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提高的控制,以便制冷剂回路R内的制冷剂的流速达到给定速度以上。具体而言,对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在给定频率以下时的工作时间进行累计,该累计值成为给定值以上的值时,就将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提高。
所述频率控制部52还进行如下的控制,使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提高后,给定时间一过,就使该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回到通常运转时的工作频率上。因此能够将施加给压缩机21的负荷控制在最小值上。
所述开度控制部53调节第一及第二四通换向阀26、27、室内膨胀阀42、室外膨胀阀24、第一及第二控制阀31、32以及过冷却用控制阀63的开度。
运转动作
接下来,对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0的运转动作进行说明。该空调装置10能够根据对第一及第二四通换向阀26、27的设定、各个BS机组30A、30B的第一控制阀31和第二控制阀32的开关状态进行多种运转。下面,以这些运转中具有代表性的运转为例进行说明。
(全部制热运转)
全部制热运转是一种由所有的室内机组40A、40B将各个室内制热的运转。如图2所示,在该运转下,第一及第二四通换向阀26、27分别被设定为使第一通口与第四通口相连通、第二通口与第三通口相连通的状态。各个BS机组30A、30B中,第一控制阀31打开,第二控制阀32关闭。
在该运转下,进行以室外热交换器22作蒸发器且以各个室内热交换器41作冷凝器的制冷循环。在该制冷循环下,从压缩机21喷出的制冷剂经过第二四通换向阀27后,分别流入各个BS机组30A、30B的高压气体管道11中。
经过了BS机组30A的制冷剂流入所对应的室内机组40A中,经过了BS机组30B的制冷剂流入所对应的室内机组40B中。例如,若在第一室内机组40A中制冷剂流入室内热交换器41,制冷剂就会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中向室内空气放热而冷凝。结果是,安装有第一室内机组40A的室内被制热。已在室内热交换器41冷凝的制冷剂经过室内膨胀阀42。制冷剂在第二室内机组40B中的流动情况与在第一室内机组40A中的流动情况一样,安装有第二室内机组40B的室内分别被制热。
已从各个室内机组40A、40B流出的制冷剂流入液体管道13并在其中流动。在第一及第二BS机组30A、30B中,在液体管道13中流动的制冷剂有一部分流向过冷却用管道62,剩下的经过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流入室外机组20中。
此时,已流入过冷却用管道62的液态制冷剂,由过冷却用控制阀63降压后,经过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在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中,在过冷却用管道62中流动的液态制冷剂与在液体管道13中流动的液态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蒸发。蒸发后的制冷剂流向低压气体管道12,返回压缩机21中。
已流入室外机组20的制冷剂在通过室外膨胀阀24之际被降压到低压后,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2并在其中流动。在该室外热交换器22中制冷剂从室外空气吸热而蒸发。已在室外热交换器22中蒸发的制冷剂经过第一四通换向阀26后,被吸入压缩机21后被再次压缩。
(全部制冷运转)
全部制冷运转,是一种由所有的室内机组40A、40B将各个室内制冷的运转。如图3所示,在该运转下,第一及第二四通换向阀26、27分别被设定为使第一通口与第二通口相连通、第三通口与第四通口相连通的状态。各个BS机组30A、30B中,第二控制阀32打开,第一控制阀31关闭。
在该运转下,进行以室外热交换器22作冷凝器且以各个室内热交换器41作蒸发器的制冷循环。具体而言,从压缩机21喷出的制冷剂经过第一四通换向阀26后,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2并在其中流动。在室外热交换器22中,制冷剂向室外空气放热而冷凝。已在室外热交换器22中冷凝的制冷剂经过被设定为全开状态的室外膨胀阀24,流入液体管道13并在其中流动,分别流向各个BS机组30A、30B。
在所述第一及第二BS机组30A、30B中,在液体管道13中流动的制冷剂有一部分流向过冷却用管道62,剩下的经过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流向第一及第二室内机组40A、40B。
此时,已流入过冷却用管道62的液态制冷剂由过冷却用控制阀63降压后,再经过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在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中,在过冷却用管道62中流动的液态制冷剂与在液体管道13中流动的液态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蒸发。蒸发后的制冷剂流向低压气体管道12,返回压缩机21中。
通过了BS机组30A的制冷剂流入所对应的室内机组40A中,通过了BS机组30B的制冷剂流入所对应的室内机组40B中。例如,在第一室内机组40A中,制冷剂在经过室内膨胀阀42之际被降压到低压后,流入室内热交换器41并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中流动。在该室内热交换器41中制冷剂从室内空气吸热而蒸发。结果是,安装有第一室内机组40A的室内被制冷。制冷剂在第二室内机组40B中的流动情况与在第一室内机组40A中的流动情况一样,安装有第二室内机组40B的室内分别被制冷。
已从各个室内机组40A、40B流出的制冷剂,分别流入各个BS机组30A、30B的低压气体管道12并在低压气体管道12中流动,分流到各个室外机组20A、20B后,被吸入压缩机21后再次被压缩。
(制热/制冷同时运转)
制热/制冷同时运转是一种由一部分室内机组对室内制热,由另一部分室内机组对室内制冷的运转。在制热/制冷同时运转下,室外热交换器22根据运转条件成为蒸发器或冷凝器。而且,在各个室内机组40A、40B中,有制热要求的室内的室内热交换器成为冷凝器,有制冷要求的室内的室内热交换器成为蒸发器。
(第一共存运转)
在第一共存运转下,由第一室内机组40A对室内制热,由第二室内机组40B对室内制冷。如图4所示,在该运转下,室外机组20中的第一及第二四通换向阀26、27分别被设定为使第一通口与第四通口相连通、第二通口与第三通口相连通的状态。在第一BS机组30A中,第一控制阀31打开,第二控制阀32关闭。在第二BS机组30B中,第一控制阀31关闭,第二控制阀32打开。
在该运转下,进行以第一室内机组40A的室内热交换器41作冷凝器、以室外热交换器22和第二室内机组40B的室内热交换器41作蒸发器的制冷循环。具体而言,从压缩机21喷出的制冷剂经过第二四通换向阀27,流入第一BS机组30A一侧。已从第一BS机组30A流出的制冷剂流入第一室内机组40A的室内热交换器41中并在其中流动。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中,制冷剂向室内空气放热而冷凝。结果是,安装有第一室内机组40A的室内被制热。在第一室内机组40A中被用来对室内制热的制冷剂流出到液体管道13中。
在液体管道13中流动的制冷剂流入第一BS机组30A中。在第一BS机组30A中,在液体管道13中流动的制冷剂有一部分流向过冷却用管道62。此时,已流入过冷却用管道62的液态制冷剂由过冷却用控制阀63降压后,经过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在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中,在过冷却用管道62中流动的液态制冷剂与在液体管道13中流动的液态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蒸发。蒸发后的制冷剂流向低压气体管道12,返回压缩机21中。
已通过了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的液态制冷剂分流到室外机组20和第二室内机组40B中。该制冷剂在第二BS机组30B中流动之际,被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过冷却,在经过第二室内机组40B的室内膨胀阀42之际被降压到低压后,流入室内热交换器41并在其中流动。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中,制冷剂从室内空气吸热而蒸发。结果是,安装有第二室内机组40B的室内被制冷。在第二室内机组40B中被用来对室内制冷的制冷剂经过第二BS机组30B后,被吸入压缩机21被再次压缩。
另一方面,已流入室外机组20的制冷剂在经过室外膨胀阀24之际被降压到低压,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2并在其中流动。在室外热交换器22中,制冷剂从室外空气吸热而蒸发。已在室外热交换器22中蒸发的制冷剂经过第一四通换向阀26后,被吸入压缩机21被再次压缩。
(第二共存运转)
在第二共存运转下,由第一室内机组40A对室内制冷,由第二室内机组40B对室内制热。如图5所示,在该运转下,第一及第二四通换向阀26、27分别被设定为使第一通口与第四通口相连通、第二通口与第三通口相连通的状态。在第一BS机组30A中,第一控制阀31打开,第二控制阀32关闭。在第二BS机组30B中,第一控制阀31关闭,第二控制阀32打开。
在该运转下,进行以第二室内机组40B的室内热交换器41作冷凝器、以室外热交换器22和第一室内机组40A的室内热交换器41作蒸发器的制冷循环。具体而言,从压缩机21喷出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四通换向阀27,流入第二BS机组30B一侧。已从第二BS机组30B流出的制冷剂流入第二室内机组40B的室内热交换器41中并在其中流动。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中,制冷剂向室内空气放热而冷凝。结果是,安装有第二室内机组40B的室内被制热。在第二室内机组40B中被用来对室内制热的制冷剂流出到液体管道13中。
在液体管道13中流动的制冷剂流入第一BS机组30A中。在第一BS机组30A中,在液体管道13中流动的制冷剂有一部分流向过冷却用管道62。此时,已流入过冷却用管道62的液态制冷剂由过冷却用控制阀63降压后,通过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在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中,在过冷却用管道62中流动的液态制冷剂与在液体管道13中流动的液态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蒸发。蒸发后的制冷剂流向低压气体管道12,返回压缩机21中。
已通过了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的液态制冷剂分流到室外机组20和第一室内机组40A中。该制冷剂在第一BS机组30A中流动之际,被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过冷却,在通过第一室内机组40A的室内膨胀阀42之际被降压到低压后,流入室内热交换器41并在其中流动。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中,制冷剂从室内空气吸热而蒸发。结果是,安装有第一室内机组40A的室内被制冷。在第一室内机组40A中被用来对室内制冷的制冷剂通过第一BS机组30A后,被吸入压缩机21被再次压缩。
另一方面,已流入室外机组20的制冷剂在通过室外膨胀阀24之际被降压到低压,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2并在其中流动。在室外热交换器22中,制冷剂从室外空气吸热而蒸发。已在室外热交换器22中蒸发的制冷剂通过第一四通换向阀26以后,被吸入压缩机21后被再次压缩。
(油回收动作)
下面,参考图6的流程图对本发明的特征部分,即用以将滞留在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回收到压缩机21中的动作进行说明。下面以第一及第二室内机组40A、40B双方都进行制热运转的图2中的制冷剂回路图为例进行说明。
图6是说明回收滞留在高压气体管道内的冷冻机油的工作顺序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首先,在步骤S101中,由控制器50的油量计算部51算出与高压制冷剂一起被从压缩机21喷出且滞留在所述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的油量,之后进入步骤S102。此外,因为在进行制热运转的过程中,冷冻机油容易滞留在高压气体管道11内,所以仅对滞留在制冷剂回路R中的高压气体管道11内的冷冻机油进行研究。按照下述工作顺序进行该油回收动作。
首先,根据压缩机21的能力和由高压侧压力传感器Ps1及低压侧压力传感器Ps2检测出的高低压力差算出压缩机21中的制冷剂的总循环量。
接下来,算出在高压气体管道11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循环量。具体而言,从压缩机21中的总循环量中减去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2中的液态制冷剂量,即得到在高压气体管道11中流动的制冷剂循环量。
这里,根据压缩机21的喷出压力与液侧压力传感器Ps3的检测值之间的压力差(或者相当于该压力差的温度差)、室外膨胀阀24的开度、流量系数(Cv:Coefficient of flow)等计算出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2的液态制冷剂量。
如上所述算出制冷剂的循环量,另一方面,算出在高压气体管道11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具体而言,根据在高压气体管道11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循环量、管道的横截面面积、由高压制冷剂的喷出压力和饱和温度等算出的制冷剂密度等算出制冷剂的流速。
将冷冻机油在制冷剂回路R内顺利地循环后再次被回收到压缩机21中那么大的流速定为给定速度。当在高压气体管道11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速在该给定速度以下时,就做出含在制冷剂中的冷冻机油不会被回收到压缩机21中而是滞留下来的判断,再根据刚才计算出的高压气体管道11中的制冷剂循环量算出已滞留在高压气体管道11内的冷冻机油的油量。此外,假定滞留在低压气体管道12内的冷冻机油的油量也是按照同样的工作顺序计算出来。
接下来,在步骤S102中进行判断,判断由油量计算部51计算得出的冷冻机油的油量的值是否在给定值以上。也就是说,判断是否陷入一种因为压缩机21有可能润滑不良而必须回收冷冻机油的状态。
若在步骤S102中的判断为“是”,就进入步骤S103。若在步骤S102中的判断为“否”,就等待,一直等到算出值成为给定值以上的值为止。
在步骤S103中,由频率控制部52提高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之后进入步骤S104。在步骤S104中进行判断,判断制冷剂回路R内的制冷剂的流速是否在给定速度以上。具体而言,就是判断制冷剂回路R内的制冷剂的流速,是否已达到强制滞留在制冷剂回路R的高压气体管道11内的冷冻机油在制冷剂回路R内循环,将该冷冻机油回收到压缩机21中的速度以上。
若在步骤S104中的判断为“是”,就进入步骤S105。这样一来,进行制热运转的过程中不切换为制冷循环,就能够回收滞留在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也不会使制热能力下降,很理想。若在步骤S104中的判断为“否”,就等待,一直等到制冷剂回路R内制冷剂的流速达到给定速度以上为止。
这里,借助对压缩机21的能力进行控制而强制滞留在高压气体管道11内的冷冻机油循环,会造成高压气体管道11内的制冷剂的高压压力升高。在该情况下,整个系统有可能停止运转。所以进行以下控制。
也就是说,在步骤S105中,进行制热运转时由频率控制部52控制了压缩机21的能力以后,利用高压侧压力传感器Ps1检测出在制冷剂回路R内流动的制冷剂的高压压力,再进入步骤S106。
在步骤S106中,判断高压侧压力传感器Ps1的检测值是否在给定值以上。若在步骤S106中的判断为“是”,就进入步骤S107。若在步骤S106中的判断为“否”,就等待,一直等到该检测值成为给定值以上的值为止。
在步骤S107中,打开所对应的第一及第二BS机组30A、30B的第二控制阀32,让高压气体管道11和低压气体管道12连通,结束处理。
这样做,就能够借助第一及第二BS机组30A、30B使高压气体管道11和低压气体管道12连通,将高压气态制冷剂释放到压缩机21一侧。因此,在抑制制冷剂回路R内压力上升以防止整个系统停止运转这一方面收到了有利的效果。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是先算出滞留在高压气体管道11内的冷冻机油的油量,当算出值成为给定值以上的值时才进行油回收动作。但也可以采用另一做法。即,对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在给定频率以下时的工作时间进行累计,该累计值成为给定值以上的值时,就将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提高,进行油回收动作。
此外,由于在进行制热运转时冷冻机油容易滞留在高压气体管道11内,因此,到此为止,对回收滞留在高压气体管道11内的冷冻机油的工作顺序进行了说明。但除此以外,能够想到的冷冻机油滞留的情形如下。例如,含在已通过了过冷却用管道62的制冷剂中的冷冻机油会滞留在低压气体管道12中;因为进行制冷运转时制冷剂的流速较慢,所以冷冻机油不会被回收到压缩机21中,而会滞留在低压气体管道12中。对这样的滞留在低压气体管道12中的冷冻机油是按照以下工作顺序进行回收的。
图7是说明回收滞留在低压气体管道内的冷冻机油的工作顺序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首先,在步骤S201中,由控制器50的油量计算部51算出与高压制冷剂一起被从压缩机21喷出且滞留在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的油量,之后进入步骤S202。此外,这里仅以滞留在低压气体管道12内的冷冻机油为对象。
在步骤S202中,进行判断,判断在油量计算部51计算得出的冷冻机油的油量的算出值是否在给定值以上。也就是说,判断是否陷入一种因为压缩机21有可能润滑不良而必须回收冷冻机油的状态。
若在步骤S202中的判断为“是”,就进入步骤S203。若在步骤S202中的判断为“否”,就这样等待。
在步骤S203中,由开度控制部53调节所对应的第一及第二BS机组30A、30B中的过冷却用控制阀63的开度,使在液体管道13中流动的液态制冷剂保持着液态经由过冷却用管道62流入低压气体管道12中,结束处理。
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在进行制冷运转时因制冷剂的流速较慢等原因而滞留在低压气体管道12内的冷冻机油溶入液态制冷剂,并回收到压缩机21中。因此,在进行制热运转的过程中不切换为制冷循环,就能够回收滞留在低压气体管道12内的冷冻机油,且不会使制热能力下降,很理想。
(其他实施方式)
还可以使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的结构。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室内机组、室外机组的台数只不过是一个例子而已。例如,也可以象图8所示的空调装置100那样,两台室内机组40A、40B和两台室外机组20A、20B连接而成。也可以进一步增加室内机组、室外机组的台数构成空调装置。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由本发明获得了实用性非常高的效果,即,不使制热能力下降,就能够回收滞留在制冷剂回路内的冷冻机油。因此,本发明的用处极大,产业实用性很高。

Claims (4)

1.一种空调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R),在该制冷剂回路(R)中,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2)以及室内热交换器(41)相连接,使制冷剂在该制冷剂回路(R)中循环而进行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该空调装置包括:
油量计算部(51),计算出与高压制冷剂一起从所述压缩机(21)喷出且滞留在所述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的油量,
频率控制部(52),在进行制热运转时所述油量计算部(51)的算出值成为给定值以上的值时,该频率控制部(52)提高所述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以使回收所述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以及
高压侧压力传感器(Ps1),检测在所述制冷剂回路(R)内流动的制冷剂的高压压力,
所述室内热交换器(41)的一端连接在制冷剂回路(R)的液体管道(13)上,另一端经由切换机构(30A,30B)可自由切换地连接在高压气体管道(11)和低压气体管道(12)上,
所述切换机构(30A,30B)具有第一控制阀(31)和第二控制阀(32),该第一控制阀(31)允许或者切断制冷剂在所述高压气体管道(11)中的流动,该第二控制阀(32)允许或者切断制冷剂在所述低压气体管道(12)中的流动,所述切换机构(30A,30B)构成为:在进行制热运转时由所述频率控制部(52)将所述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提高后,当所述高压侧压力传感器(Ps1)的检测值成为给定值以上的值时,所述切换机构(30A,30B)打开该第二控制阀(32),使该高压气体管道(11)和该低压气体管道(12)相连通,
所述空调装置还包括:
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用以将在所述液体管道(13)中流动的液态制冷剂过冷却,
过冷却用管道(62),一端连接在所述液体管道(13)上,通过所述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内以后,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低压气体管道(12)上,
过冷却用控制阀(63),设在所述过冷却用管道(62)的一端和所述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之间且能够自由调节开度,以及
开度控制部(53),当所述油量计算部(51)的算出值成为给定值以上的值时,调节所述过冷却用控制阀(63)的开度,让液态制冷剂流入所述低压气体管道(1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量计算部(51)构成为:根据所述制冷剂回路(R)内的制冷剂的流速在给定速度以下时从所述压缩机(21)喷出的高压制冷剂的喷出量,计算出滞留在该制冷剂回路(R)内的冷冻机油的油量。
3.一种空调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R),在该制冷剂回路(R)中,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2)以及室内热交换器(41)相连接,使制冷剂在该制冷剂回路(R)中循环而进行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该空调装置包括频率控制部(52),该频率控制部(52)对在进行制热运转时所述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成为给定频率以下时的工作时间进行累计,当该累计值成为给定值以上的值时,所述频率控制部(52)提高该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以及
高压侧压力传感器(Ps1),检测在所述制冷剂回路(R)内流动的制冷剂的高压压力,
所述室内热交换器(41)的一端连接在制冷剂回路(R)的液体管道(13)上,另一端经由切换机构(30A,30B)可自由切换地连接在高压气体管道(11)和低压气体管道(12)上,
所述切换机构(30A,30B)具有第一控制阀(31)和第二控制阀(32),该第一控制阀(31)允许或者切断制冷剂在所述高压气体管道(11)中的流动,该第二控制阀(32)允许或者切断制冷剂在所述低压气体管道(12)中的流动,另一方面,所述切换机构(30A,30B)构成为:在进行制热运转时由所述频率控制部(52)将所述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提高后,所述高压侧压力传感器(Ps1)的检测值成为给定值以上的值时,打开该第二控制阀(32),使该高压气体管道(11)和该低压气体管道(12)相连通,
所述空调装置还包括:
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用以将在所述液体管道(13)中流动的液态制冷剂过冷却,
过冷却用管道(62),一端连接在所述液体管道(13)上,通过所述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内以后,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低压气体管道(12)上,
过冷却用控制阀(63),设在所述过冷却用管道(62)的一端和所述过冷却用热交换器(61)之间且能够自由调节开度,以及
开度控制部(53),所述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在给定频率以下时的工作时间的累计值成为给定值以上的值时,该开度控制部(53)调节所述过冷却用控制阀(63)的开度,让液态制冷剂流入所述低压气体管道(12)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频率控制部(52)构成为:在提高了所述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后给定时间一过,就使该压缩机(21)的工作频率回到通常运转时的工作频率。
CN2008800028762A 2007-01-23 2008-01-23 空调装置 Active CN1015892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12691A JP4229188B2 (ja) 2007-01-23 2007-01-23 空気調和装置
JP012691/2007 2007-01-23
PCT/JP2008/050903 WO2008090926A1 (ja) 2007-01-23 2008-01-23 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9276A CN101589276A (zh) 2009-11-25
CN101589276B true CN101589276B (zh) 2011-11-02

Family

ID=39644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28762A Active CN101589276B (zh) 2007-01-23 2008-01-23 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307668B2 (zh)
EP (1) EP2128542B1 (zh)
JP (1) JP4229188B2 (zh)
CN (1) CN101589276B (zh)
AU (1) AU2008208346B2 (zh)
ES (1) ES2823730T3 (zh)
WO (1) WO20080909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70631B1 (ko) * 2008-03-12 2014-12-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JP5277854B2 (ja) * 2008-10-14 2013-08-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KR101317107B1 (ko) * 2010-03-29 2013-10-11 다이킨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스위칭 전원 회로
JP2012102919A (ja) * 2010-11-09 2012-05-31 Toyo Eng Works Ltd 冷凍システム
US9041878B2 (en) 2012-11-13 2015-05-26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LCD device
JP2015048983A (ja) * 2013-09-02 2015-03-16 株式会社マック 過冷却器及びその過冷却器を組み込んだ蒸気圧縮式冷凍サイクル
WO2015068293A1 (ja) * 2013-11-08 2015-05-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外機
KR102073011B1 (ko) 2013-12-18 2020-03-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오일 검출 장치, 그를 가지는 압축기 및 압축기의 제어 방법
JP2015224830A (ja) * 2014-05-28 2015-12-1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5935836B2 (ja) * 2014-07-02 2016-06-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US9951981B2 (en) * 2014-07-17 2018-04-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lubricant within a vapor compression heat pump
JP6028817B2 (ja) * 2015-01-30 2016-11-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6028816B2 (ja) * 2015-01-30 2016-11-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5066501B (zh) * 2015-07-22 2017-05-0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室外机和具有其的多联机
JP7107964B2 (ja) 2017-11-30 2022-07-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1615608B (zh) * 2018-02-19 2022-04-0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JP6823681B2 (ja) * 2018-03-30 2021-02-0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CN110986257B (zh) * 2019-12-17 2023-05-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系统清洗方法、装置及空调设备
CN111878892B (zh) * 2020-06-29 2022-02-2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的回油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7608A (zh) * 1996-12-12 1998-07-1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设备的制冷机油回收方法
CN1364995A (zh) * 2001-01-10 2002-08-21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的回油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7326A (en) * 1979-07-31 1991-11-26 Alsenz Richard 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apacity of a multiple-stage cooling system
JP2854098B2 (ja) 1990-07-12 1999-02-0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KR0133053B1 (ko) * 1992-06-18 1998-04-21 강진구 공기조화기의 압축기 운전주파수 제어방법
JP2760218B2 (ja) * 1992-07-01 1998-05-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油回収運転制御装置
JP3541394B2 (ja) 1993-03-11 2004-07-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H09264628A (ja) 1996-03-26 1997-10-07 Toshiba Corp マルチ型空気調和システム装置
JP2002257427A (ja) 2001-02-28 2002-09-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空調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JP3671850B2 (ja) * 2001-03-16 2005-07-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
JP2003166764A (ja) * 2001-09-20 2003-06-13 Denso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03106690A (ja) * 2001-09-28 2003-04-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媒回路の運転制御装置
JP2005002832A (ja) * 2003-06-10 2005-01-06 Daikin Ind Ltd ロータリー流体機械
JP2006177619A (ja) 2004-12-22 2006-07-0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その運転方法
EP1893923A4 (en) * 2005-06-07 2012-05-30 Carrier Corp CONTROL FOR COMPRESSOR MOTOR WITH VARIABLE SPEED CONTROL FOR LOW SPEED OPERA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7608A (zh) * 1996-12-12 1998-07-1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设备的制冷机油回收方法
CN1364995A (zh) * 2001-01-10 2002-08-21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的回油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9276A (zh) 2009-11-25
EP2128542A1 (en) 2009-12-02
AU2008208346A1 (en) 2008-07-31
ES2823730T3 (es) 2021-05-10
AU2008208346B2 (en) 2011-05-12
EP2128542B1 (en) 2020-09-02
WO2008090926A1 (ja) 2008-07-31
US8307668B2 (en) 2012-11-13
US20100089082A1 (en) 2010-04-15
JP4229188B2 (ja) 2009-02-25
JP2008180421A (ja) 2008-08-07
EP2128542A4 (en) 2017-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9276B (zh) 空调装置
CN102734971B (zh) 冷冻装置
CN102725597B (zh) 集装箱用冷冻装置
JP608525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US6986259B2 (en) Refrigerator
CN102575884B (zh) 空气调节机
JP4272224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1512249B (zh) 制冷装置
JP6678332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および制御方法
CN101002060A (zh) 冷冻装置
CN102042648A (zh) 热回收式多联空调机组
WO2015140951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3842743B (zh) 热泵
JP616174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5593610A (zh) 热泵系统及热泵式供热水机
CN104879942A (zh) 制冷制热循环系统
JPWO2017037771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1473173A (zh) 冷冻装置
CN203595307U (zh) 热泵装置
US20100326125A1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CN105593615A (zh) 制冷装置
WO2017060986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KR101205679B1 (ko) 지열을 이용한 공기조화기의 급탕장치
JP6615363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KR101157498B1 (ko) 에너지 절감형 클린룸용 히트펌프 공조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