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73882B - 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其控制装置及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其控制装置及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73882B
CN101573882B CN200780048512.3A CN200780048512A CN101573882B CN 101573882 B CN101573882 B CN 101573882B CN 200780048512 A CN200780048512 A CN 200780048512A CN 101573882 B CN101573882 B CN 1015738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sense
wireless channel
unit
receiving
trans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485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73882A (zh
Inventor
野中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al Entertainmen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al Entertainmen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al Entertainment Corp filed Critical Universal Entertainmen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73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3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738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38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08General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reading of electronic memory record carriers, independent of its reading method, e.g. power transf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其具有:生成与无线IC标签的信号收发中所使用的单位无线信道相对应的频率的信号的第一频率可变振荡部;使用该信号进行与无线IC标签的信号收发的发送部以及接收部;可变更地生成与进行接收电波强度的测定的单位无线信道相对应的频率的信号的第二频率可变振荡部;使用该信号测定各单位无线信道中的接收电波强度的载波侦听执行部;以及主控制部,其在开始信号收发后可连续发送的时间结束的情况下,根据载波侦听执行部的测定的结果,控制第一频率可变振荡部,以使其生成与发送部以及接收部使用的下一单位无线信道对应的频率的载波信号。

Description

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其控制装置及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其控制装置以及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更详细而言,涉及具有用于读取所谓无线IC标签(也称为电子标签、RFID)的读取功能的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例如读写器)、其控制装置(例如读写器控制装置)、以及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
背景技术
所谓的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当其它读取装置存在于附近时,有可能在双方的读取装置、或者本来不该应答的读取装置和无线IC标签之间引起干扰,通过所发射的电波彼此干扰,有可能无法进行正常的无线IC标签的读取。
作为避免所述不当的技术之一,必须在读取装置中安装LBT(Listen beforeTalk)功能(例如非专利文献1)。所谓LBT功能是,对于读取装置要发射电波的频带(载波侦听(carrier sense)频带),在确认了在某一定的时间(载波侦听时间)内未从其它读取装置或其它无线台发射一定以上的功率(载波侦听水平(carrier sense level))的电波的基础上发射电波,由此避免读取装置或无线台间的干扰的方式。
另外,作为其它技术有发送时间控制。发送时间控制存在以下方式:在读取装置中,将允许用于读取的电波发射的时间、即可连续发送时间控制为一定期间,并且在可连续发送时间结束后,为了向其它无线台让出该单位无线信道而设置发送停止时间(例如非专利文献1)。
【非专利文献1】“情報通信審議会  情報通信技術分科会  省電力無線システム委員会  報告(案)”、[online]、[平成18年11月8日检索]、因特网<http://www.soumu.go.jp/s-news/2005/pdf/051005_2_2.pdf>
发明内容
进行上述的LBT功能或发送时间控制的现有的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载波扫描(carrier scan)的执行时间或发送停止时间中,必须停止无线IC标签的读取。在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大量无线IC标签的读取的情况下,由于载波扫描的执行时间或发送停止时间,用于读取的发送处理中可使用的时间受到了限制,其结果是,每单位时间中进行读取的无线IC标签的个数产生损失(loss),难以提高读取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避免由载波扫描的执行时间或发送停止时间导致的读取个数的减少的无线IC标签读取技术。
本发明提出可以使用多个单位无线信道的、进行无线IC标签的读取的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例如读写器)。
该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具有:第1振荡单元(例如第一频率可变振荡部),其生成与在和无线IC标签的信号收发中使用的单位无线信道相对应的频率的信号;收发单元(例如发送部以及接收部),其使用所述第1振荡单元生成的信号来进行和无线IC标签的信号收发;第2振荡单元(例如第二频率可变振荡部),其可变更地生成与进行接收电波强度的测定的单位无线信道相对应的频率的信号;载波侦听单元(例如载波侦听执行部),其使用所述第2振荡单元生成的信号来测定各单位无线信道中的接收电波强度;以及控制单元(例如主控制部),其控制第1振荡单元,使其在所述收发单元开始信号收发后,可以连续使用在与所述无线IC标签的信号收发中使用的单位无线信道的时间、即可连续发送时间结束的情况下,生成与所述收发单元所使用的单位无线信道相对应的频率的载波信号,该单位无线信道是根据所述载波侦听单元的测定结果而选择的单位无线信道。
根据该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载波侦听单元对各单位无线信道的空闲状况进行检测,因此,在某个无线单位信道中可连续发送时间到来时,立即将频率切换到作为空闲信道的单位无线信道来执行信号收发,因此可以不产生时间损失地进行提高了时间效率的无线IC标签的读取。
在上述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中,特征还在于,控制单元,在可以连续使用一个单位无线信道的时间、即可连续发送时间结束时,不设置发送停止时间地使第1振荡单元变更频率,以使收发单元使用其它单位无线信道来进行信号收发。
根据该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可以消除由发送停止时间导致的无线IC标签读取时间的损失。
另外,在上述的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中,特征还可以在于,控制单元使第2振荡单元变更生成的信号的频率,以使所述载波侦听单元对所述多个单位无线信道中的每一个进行载波侦听。
根据该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即使在收发处理的执行中,也可以监视各单位无线信道的空闲状况,因此可以使用成为空闲信道的单位无线信道立即进行收发的开始、继续、重新开始,可以消除由收发的停止导致的无线IC标签读取时间的损失。
本发明的第二形态,提出了一种对可以使用多个单位无线信道的、进行无线IC标签的读取的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例如读写器)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例如读写器控制装置)。
该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收发控制单元(例如收发控制部),其向所述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指示在与无线IC标签的信号收发中使用的单位无线信道;载波侦听控制单元(例如载波侦听控制部),其取得表示所述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测定的各单位无线信道中的接收电波强度的信息(例如RSSI),根据该信息存储表示可否使用各单位无线信道的信息(例如载波侦听结果表),收发控制单元,在所述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开始信号收发后,可以连续使用同一单位无线信道的时间、即可连续发送时间结束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表示可否使用各单位无线信道的信息,指示所述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使用与所述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的信号收发中所使用过的单位无线信道不同的单位无线信道。
根据该控制装置,通过表示可否使用各单位无线信道的信息,可以掌握各单位无线信道的空闲状况,因此,当某个无线单位信道中可连续发送时间到来时,可以立即将频率切换到作为空闲信道的单位无线信道来使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执行信号收发,因此可以不发生时间损失地、进行提高了时间效率的无线IC标签的读取。
另外,在上述控制装置中,收发控制单元,在可连续发送时间结束的情况下,可以不设置发送停止时间地使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使用其它单位无线信道进行信号收发。
根据该控制装置,可以消除由发送停止时间导致的无线IC标签读取时间的损失。
进而,在上述控制装置中,载波侦听控制单元,可以指示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变更进行载波侦听的单位无线信道,以使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对多个单位无线信道中的每一个进行载波侦听。
根据该控制装置,即使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在收发处理的执行中,也可以监视各单位无线信道的空闲状况,因此可以使用成为空闲信道的单位无线信道立即进行信号收发的开始、继续、重新开始,可以消除由收发的停止导致的无线IC标签读取时间的损失。
本发明的第三形态,提供一种可以使用多个单位无线信道的、进行无线IC标签的读取的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
该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例如读写器),其使用某个单位无线信道进行与无线IC标签的信号收发,并且测定各单位无线信道中的接收电波强度,输出表示测定结果的信息;以及控制装置(例如读写器控制装置),其向所述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指示在与无线IC标签的信号收发中使用的单位无线信道,并且取得表示所述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所测定的各单位无线信道中的接收电波强度的信息(例如RSSI),根据该信息存储表示可否使用各单位无线信道的信息(例如载波侦听结果表),在所述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开始信号收发后,可以连续使用同一单位无线信道的时间、即可连续发送时间结束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表示可否使用各单位无线信道的信息,指示所述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使用与所述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的信号收发中所使用过的单位无线信道不同的单位无线信道。
根据该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通过表示可否使用各单位无线信道的信息,可以掌握各单位无线信道的空闲状况,在某个无线单位信道中可连续发送时间到来时,可以立即将频率切换到作为空闲信道的单位无线新的来执行信号收发,因此,可以不发生时间损失地、进行提高了时间效率的无线IC标签的读取。
另外,在上述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中,控制装置,在可连续发送时间结束的情况下,可以不设置发送停止时间地使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使用其它单位无线信道来进行信号收发。
根据该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可以消除由发送停止时间导致的无线IC标签读取时间损失。
另外,在上述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中,控制装置,可以指示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变更进行载波侦听的单位无线信道,以使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对多个单位无线信道中的每一个进行载波侦听。
根据该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即使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在收发处理的执行中,也可以监视各单位无线信道的空闲状况,因此可以利用成为空闲信道的单位无线信道立即进行信号收发的开始、继续、重新开始,可以消除由收发的停止导致的无线IC标签读取时间的损失。
根据本发明,可以避免由载波侦听的执行时间或发送停止时间导致的时间损失,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更多的无线IC标签的读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2是表示读写器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例的框图。
图3是读写器控制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4是表示载波侦听结果表的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读写器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6是表示读写器的发送部的电路结构例的框图。
图7是表示读写器的接收部的电路结构例的框图。
图8是表示读写器的载波侦听执行部的电路结构例的框图。
图9是表示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执行的收发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执行的载波侦听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的动作例的时序图。
图12是表示读写器控制装置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13A表示载波侦听期间的例子。
图13B表示在载波侦听期间内进行的载波侦听的执行形式。
图14表示载波侦听控制部执行的主处理的例子。
图15表示载波侦听控制部执行的发送结束时计数器初始化处理的例子。
图16表示载波侦听控制部执行的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处理的例子。
图17A表示针对某个单位无线信道进行的载波扫描的例子。
图17B表示与图17A对应的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的值的变化。
图18A表示针对某个单位无线信道进行的载波扫描的例子。
图18B表示与图18A对应的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的值的变化。
图19A表示针对某个单位无线信道进行的载波扫描的例子。
图19B表示与图19A对应的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的值的变化。
图20A表示针对某个单位无线信道进行的载波扫描的例子。
图20B表示与图20A对应的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的值的变化。
符号说明
1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0读写器控制装置;20读写器;30天线单元;40无线IC标签;501发送部;502接收部;503第一频率可变振荡部;504载波侦听执行部;505第二频率可变振荡部;506主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的基本结构的例子。
[1.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的基本结构的例子的功能框图。
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由读写器控制装置10、与该读写器控制装置10连接的读写器20、与读写器20连接的天线单元30构成。以下,对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的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
[1.1读写器控制装置]
读写器控制装置10进行读写器20的读取处理、即与无线IC标签40的收发处理、与之相伴的发送时间控制、以及基于载波侦听(LBT)的结果的空闲信道的有无判定、信号收发中使用的单位无线信道的决定以及指示等。即,读写器控制装置10具有以下功能:命令读写器20执行读取动作(用于使无线IC标签成为接收状态的载波等的发送、携带有询问命令的调制波的发送、用于持续向无线IC标签供给电源的载波等的发送、来自无线IC标签的应答的接收),另外,命令读写器20发送从无线IC标签40读取到的数据,存储从读写器20取得的数据,进行预定的信息处理(例如,无线IC标签的唯一ID的一览列表的生成),并且,读写器控制装置10进行读写器20在信号收发中使用的单位无线信道的指定、以及载波侦听的执行结果的存储、基于载波侦听结果的使用信道的决定以及发送时间控制。此外,在此所谓“载波侦听”,表示检测某个装置是否正在送出信号,如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在后面描述的那样,包含测定单位无线信道的接收电波强度等。
读写器控制装置10是具备CPU等运算处理装置、ROM、RAM等存储装置的信息处理装置,例如是计算机或各种控制器等。图2是表示读写器控制装置10的硬件结构例的框图。在图2所示的结构例中,读写器控制装置10具有:CPU201、作为临时存储单元的RAM202、存储程序或固定数据的ROM203、键盘或指点设备(pointing device)等将利用者的输入进行信号化后提供给CPU201的输入装置204、用于向利用者显示CPU201的处理结果的画面显示装置205(例如液晶显示器装置)、用于与读写器20进行通信的通信控制装置206(例如LAN板卡(LAN board)等)。
图3是读写器控制装置的功能框图。读写器控制装置10具有:控制读写器20的发送以及接收动作,并且指定读写器20进行与无线IC标签40的信号收发时使用的单位无线信道(即载波的频率)的收发控制部211;从读写器20取得载波侦听的结果,将其存储,并且指示作为载波侦听的对象的单位无线信道(频率)的载波侦听控制部212;以及存储容纳载波侦听结果的载波侦听结果存储部213。
图4是表示载波侦听结果存储部213的存储内容的例子的图。图4表示作为载波侦听结果存储部的存储内容的载波侦听结果表的数据结构例。在此例中,载波侦听结果表400,针对作为读写器20可使用的频带而分配的各单位无线信道,分别具有一个记录401,各记录401具有标志存储字段402。在标志存储字段402中写入表示是否可以使用该单位无线信道的信息,例如表示该单位无线信道中的干扰波功率是否未达到预定值或者在预定值以下的信息。例如,若载波侦听控制部212所取得的测定结果表示,该单位无线信道的干扰波功率在预定值即-74dBm以下,则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在相应的记录401的标志存储字段402中存储“0”。另一方面,若载波侦听控制部212所取得的测定结果表示,该单位无线信道的干扰波功率超过了预定值即-74dBm,则在相应的记录401的标志存储字段402中存储“1”。在标志存储字段402中写入的信息是该单位无线信道中的最近的载波侦听的结果,每当执行该单位无线信道中的载波侦听时,改写成最新的信息。
此外,在后面叙述读写器控制装置10的所述各部211~213以及读写器控制装置10的动作。
[1.2.读写器]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读写器20。
读写器20是通过无线方式与无线IC标签40进行信号收发,读取无线IC标签40存储的信息(例如,唯一ID)的装置。另外,读写器20在与无线IC标签40进行信号收发时,可以有选择性地使用可使用的多个单位无线信道(频带)。例如,以读取所谓高输出型950MHz频带无源标签(passive tag)的读写器为例时,该读写器20可以有选择性地使用以200KHz宽度分割被分配给信号收发的无线带域952~954MHz而得到的9个单位无线信道。
另外,读写器20,针对上述单位无线信道中的每一个信道,为了监视别的读写器等其它无线台有没有使用频带,以预定期间逐个顺次地、持续对所述多个单位无线信道进行载波侦听。在本实施方式的读写器20中,将各单位无线信道中的载波侦听时间设为由通常该读写器必须遵从的标准·基准所决定的时间,例如若是用于所述高输出型950MHz频度无源标签的读写器,则针对各单位无线信道每隔5ms进行载波侦听。
读写器20,即使在用于无线IC标签40的读取的电波发送中以及发送后的停止时间中,也持续且循环地接着执行载波侦听。当然,在发送时间以及停止时间以外(例如待机时间中),也持续且循环地接着执行载波侦听。
读写器20将上述载波侦听的结果传递给读写器控制装置10。从读写器20接收到载波侦听的结果的读写器控制装置10,记录表示可否使用各单位无线信道的数据、即载波侦听结果表400。
读写器20在进行无线IC标签40的读取时,根据上述载波侦听的结果选择某个单位无线信道,在该单位无线信道中进行与无线IC标签40的命令/数据的收发。
读写器20一边按顺序切换各单位无线信道一边进行载波侦听,另一方面,在根据来自读写器控制装置10的指令而指定的单位无线信道中,进行用于读取无线IC标签40的信号收发。该信号收发最长可以持续进行到可连续发送时间为止。在该可连续发送时间结束后,需要进一步接着进行发送的情况下,读写器20参照直到可连续发送时间结束时为止持续进行的载波侦听的最新结果,搜索成为空闲信道的单位无线信道,若是已成为空闲信道的单位无线信道,则在转移到该单位无线信道后,在该单位无线信道中不等待发送停止时间、载波侦听时间、退避(back-off)时间的经过而立即继续进行发送。
在图5中揭示了表示读写器20的结构例的框图。以下,参照图5说明读写器20的结构例。读写器20具有:发送部501、接收部502、第一频率可变振荡部503、载波侦听执行部504、第二频率可变振荡部505、主控制部506和通信控制部507。
[1.2.1.发送部]
发送部501通过无线方式经由天线单元30向无线IC标签40发送载波或调制波。图5是表示发送部501的电路结构例的框图。以下,参照图6说明发送部501的结构例。
在图6所示的结构例中,发送部501具有:调制电路601、与调制电路601的输出侧连接的放大电路602、与放大电路602的输出连接的第1低通滤波器603、与第1低通滤波器603的输出连接的耦合器604、与耦合器604的输出连接的第2低通滤波器605、以及与耦合器604的另一输出连接的功率检测器606。
调制电路601将从主控制部506输出的命令等作为基带(baseband)信号,以预定的调制方式(例如Direct UP Converter方式)对从第一频率可变振荡部503输出的载波信号进行调制,并输出调制波。放大电路602从调制电路601取得调制波,将该调制波放大到可以进行空中发射的水平。第1低通滤波器603、第2低通滤波器605具有除去在放大后的调制波中包含的乱真信号(spurious signal)的作用。耦合器604从第1低通滤波器603取得放大后的调制波,分配该调制波,输出到功率检测器606。功率检测器606取得所分配的调制波,检测发送输出,然后输出到主控制部506。
另外,在调制电路601上连接所述第一频率可变振荡部503的输出,将从第一频率可变振荡部503输出的信号作为载波来进行调制。
[1.2.2.接收部]
接着,说明接收部502。图7揭示了表示接收部502的电路结构例的框图。图7所示的接收部502具有解调电路701和放大电路702。对解调电路701供给由天线单元接收到的电波。另外,在解调电路701上连接了第一频率可变振荡部503的输出,使用与发送部所使用的单位无线信道相同的单位无线信道来接收来自无线IC标签40的应答。解调电路701例如由使用了直接转换(directconvention)方式的解调器而构成。
放大电路702将解调电路701的输出放大到可以对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变换的水平。例如,放大电路702由与解调电路701的输出相连的第1差动放大器、与其连接的有源滤波器(active filter)、以及与有源滤波器的输出相连的第2差动放大器构成。放大电路702的输出经由AD转换器(图略)被变换为数字信号,被传递给主控制部506。
[1.2.3.第一频率可变振荡部]
第一频率可变振荡部503生成与通过读写器控制装置10指定的单位无线信道对应的频率的载波信号,并将其提供给发送部501以及接收部502。第一频率可变振荡部503例如是安装了PLL(Phase Lock Loop)IC以及VCO(VoltageControl Oscillator)IC的模块。
[1.2.4.载波侦听执行部]
载波侦听执行部504进行通过读写器控制装置10所指定的单位无线信道的载波侦听,测定并输出所指定的单位无线信道中的接收电波(干扰电波)的信号强度。图8表示载波侦听执行部504的电路结构例。在图8所示的结构例中,载波侦听执行部504由以下各部构成:将天线单元30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和从第二频率可变振荡部505输出的基准信号(所指定的单位无线信道的中心频率)混合,来输出IF信号的混频器801;从混频器801的输出中去除基准信号(PLL_LO信号)或噪声的低通滤波器802;将低通滤波器802的输出放大到可以通过DC电平进行变换的程度的放大电路(例如对数放大器)803。该放大电路803的输出作为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被传递给主控制部506。
[1.2.5.第二频率可变振荡部]
第二频率可变振荡部505以与通过读写器控制装置10指定的单位无线信道对应的频率生成基准信号(PLL_LO信号),并将其提供给载波侦听执行部504。第二频率可变振荡部505例如是安装了PLL(Phase Lock Loop)IC以及VCO(Voltage Control Oscillator)IC的模块。
[1.2.6.中央控制部]
主控制部506取得来自读写器控制装置10的控制命令,对其进行解释,然后使发送部发送未调制的载波或携带有命令的调制波,另外,将接收到在该发送的调制波中起反应的、来自无线IC标签40的应答信号的接收部502的输出作为数据(唯一ID),传递给读写器控制装置10。另外,主控制部506对第一频率可变振荡部503以及第二频率可变振荡部505分别指示基准信号的频率。另外,主控制部506取得从载波侦听执行部504输出的RSSI,将其传递给读写器控制装置10,作为所述载波侦听执行结果而存储。
[1.2.7.通信控制部]
通信控制部507是与读写器控制装置10进行通信的装置,例如是LAN板卡等。
[1.3.天线单元]
返回图1,继续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的结构要素。
天线单元30,将从读写器20、更详细而言是从发送部501取得的载波或调制波发射到空中,将所述载波或调制波向无线IC标签40进行发射,同时接收从无线IC标签40发射的应答,将该应答提供给读写器20、更详细而言是接收部502。另外,天线单元30,将接收信号(包含干扰电波)提供给读写器、更详细而言是载波侦听执行部504。
天线单元30,作为一例由发送用天线、接收用天线(例如极子天线(poleantenna)、贴片天线(patch antenna)等)和用于对其进行容纳保护的外壳(例如树脂成型外壳)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天线单元30成为与读写器20分离的装置,天线单元30与读写器20通过LAN电缆等连接。因此,天线单元30成为可以设置在与读写器20远离的场所的形态。
另外,天线单元30具备的发送用天线、接收用天线,可以是分体型(独立地设置了发送用天线、接收用天线)和一体型(将一个天线用作发送用以及接收用天线)中的某一种。
另外,作为本发明可以采用的其它结构例,即使成为不将天线单元30与读写器20分离,而将多个天线单元30全体、或者发送天线/接收天线组装在读写器20内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也成立。
另外,与读写器20连接的天线单元30的数量不限制为1个。也可以构成在一个读写器20上连接多个天线单元30,读写器20一边切换这些多个天线单元30一边进行信号收发处理、载波侦听执行处理的结构。例如,在某个仓库那样的封闭空间内的四个方向分别设置天线单元30,将这4个天线单元30经由电缆等连接在一个读写器20上。读写器20可以通过开关等切换单元切换这4个天线单元30来连接,从4个不同的方向以及位置进行信号收发和/或载波侦听。
[1.4.无线IC标签]
接着,说明无线IC标签40的一般结构例。
无线IC标签40具有存储器41、控制部42、收发部43和天线44。存储器41是存储商品信息、发送者信息等的识别代码等成为读取对象的信息的存储装置。控制部42解释来自读写器20的指令、请求、命令等,执行对其进行应答的动作。收发部43具有调制部(图略)、解调部(图略),为了与读写器20进行通信而进行信号的调制/解调。天线44接收来自读写器20的载波,将其提供给收发部43,同时取得来自收发部43的调制信号,为使读写器20接收而发射到空中。
以上,结束了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的结构例的说明。
[2.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的动作例]
接着,说明上述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的动作例。
[2.1.收发(读取)处理]
读写器控制装置10,当请求读写器20读取无线IC标签40时,参照作为最新的载波侦听执行结果的载波侦听结果表400,选择未被其它无线台(包含读写器)使用的单位无线信道,对读写器20发送指令,使其使用该单位无线信道进行无线IC标签40的读取。读写器20按照该指令,使用所指定的单位无线信道进行无线IC标签40的读取。在预定的可连续发送时间内(例如4秒以内)进行该读取。在该预定的可连续发送时间内无线IC标签40的读取未完成的情况下,读写器20结束该单位无线信道中的收发,向读写器控制装置10查询可以使用的单位无线信道,或者等待来自读写器控制装置10的指令。
读写器控制装置10参照在载波侦听结果存储部213种存储的载波侦听执行结果,判定在除该读写器20所使用的单位无线信道以外的其它单位无线信道中是否存在可以使用的信道(空闲信道)。若该判定的结果是存在可以使用的单位无线信道(即空闲信道),则对该读写器20发送指令,使其使用作为该空闲信道的单位无线信道继续收发。
此外,本发明的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尽可能不产生时间间隔地进行由可连续发送时间的到来而导致的使用单位无线信道的变更。例如,当读写器20使用某个单位无线信道开始无线IC标签的读取,此后到达了可连续发送时间时,该读写器20如下这样进行动作:在到期后不等待发送停止时间、载波侦听时间、退避时间的经过,而立即使用其它作为空闲信道的其它单位无线信道重新开始无线IC标签40的读取。
在现有的读写器中,当可连续发送时间到来时,读写器在预定的发送停止时间(例如50m秒)、此后的用于判定可否使用该单位无线信道的载波侦听时间(例如5m秒)、此后的退避时间(是载波侦听时间经过后的用于避免发送冲突的时间,在载波侦听时间经过后,通过随机数等随机决定的长度的期间(例如0~5m秒))的期间,在该单位无线信道中停止收发,即中止无线IC标签40的读取动作。其结果是,在所述发送停止时间、载波侦听时间、退避时间的期间,变得无法进行无线IC标签40的读取,无线IC标签40的读取效率(每单位时间的无线IC标签的读取个数)降低,但本发明的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可以不发生这样的时间损失(time loss),可以没有时间损失地继续进行无线IC标签40的读取。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的收发(读取)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首先,在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中,在进行无线IC标签40的读取的情况下,读写器控制装置10命令读写器20开始收发(读取)。此时,读写器控制装置10指定在收发中所使用的单位无线信道。该单位无线信道的指定,根据作为后述的载波侦听处理的结果而得到的载波侦听执行结果(具体而言,载波侦听结果表400),由读写器控制装置10选择、决定。
接收到该收发开始命令的读写器20,使用所指定的单位无线信道开始执行收发处理(S901)。即,读写器20通过第一频率可变振荡部503生成与所指定的单位无线信道的中心频率对应的频率的基准波,并提供给发送部501。在发送部501中,使用基准波生成该频带的载波、以及调制该载波而得的调制波,将载波、调制波提供给天线单元30。另外,来自无线IC标签40的应答也根据该基准波通过接收部502被解调,作为解调的结果而得到的数据被传递给读写器控制装置10。
接着,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判定从收发处理开始起是否经过了可连续发送时间(S902)。该判定可以通过读写器控制装置10来进行,也可以通过读写器20的主控制部506来进行。
当是否经过了可连续发送时间的判定结果为,判定出未达到可连续发送时间时(S902,否),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返回步骤S901,继续收发处理。另一方面,当判定出达到可连续发送时间时(S902,是),读取器20停止收发处理(S903)。该收发停止后,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判定收发是否完成、即读取器20是否完成了该通信区域内的可读取的无线IC标签的读取(S904)。
当判定出读写器20完成了读取时(S904,是),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结束收发处理。另一方面,当判定出读写器20未完成读取、即存在读取剩余的无线IC标签40时(S904,否),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参照在读写器控制装置10的载波侦听结果存储部213中存储的载波侦听结果表400(S905)。
接着,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根据载波侦听结果表400的内容,判定是否存在未使用的单位无线信道(S906)。其结果是,当判定为不存在未使用的单位无线信道时,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返回步骤S905,等待在载波侦听结果表中存储未使用的单位无线信道。另一方面,当判定为存在未使用的单位无线信道时,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使用该未使用的单位无线信道,指示读写器20继续进行收发处理。
然后,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返回步骤S901,使用作为所指定的未使用的信道的单位无线信道来继续收发处理。
通过上述收发处理,本发明的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在可连续发送时间的到期后,也可以不等待发送停止时间、载波侦听时间、退避时间的经过而立即继续收发处理。
[2.2.载波侦听处理]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载波侦听处理。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采用持续且循环地执行单位无线信道中的载波侦听的方法。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进行的载波侦听执行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以下,参照图10说明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进行的载波侦听处理。
首先,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更详细来说是读写器控制装置10的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判定在最近执行的收发处理结束后是否经过了相当于发送停止时间的预定时间(例如50m秒)(S1001)。当判定为经过了预定时间时(S1001,是),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更详细来说是载波侦听控制部212进入后述的步骤S1005。另一方面,当判定为未经过预定时间时(S1001,否),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更详细来说是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判定成为载波侦听的对象的单位无线信道,是否是在最近执行的收发处理中所使用的单位无线信道(S1002)。当判定为作为载波侦听的对象的单位无线信道不是在最近执行的收发处理中所使用的单位无线信道时(S1002,否),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更详细来说是载波侦听控制部212进入后述的步骤S1005。
另一方面,当判定为从此进行载波侦听的单位无线信道,是在最近执行的收发处理中所使用的单位无线信道时(S1002,是),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更详细来说是载波侦听控制部212,针对该单位无线信道将表示“使用中”或“不可使用”的标志置位(S1003)。更具体而言,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在载波侦听结果存储部213中存储的载波侦听结果表400的、与该单位无线信道对应的记录401中,在标志存储字段402中写入表示“使用中”或“不可使用”的信息(标志)。
接着,载波侦听控制部212,为了在下一顺位的单位无线信道中执行载波侦听,使读写器20将作为进行载波侦听的对象的单位无线信道变更为下一顺位的单位无线信道(S1004)。在此,所谓“下一顺位的单位无线信道”是指在针对各单位无线信道而预先决定的载波侦听执行顺序中,被决定为下一顺序的单位无线信道。例如,当假定从信道1到信道9按照数字增大的顺序决定了载波侦听执行的顺序时,信道1的下一顺位的单位无线信道为信道2,信道2的下一顺位的单位无线信道为信道3,以下同样地决定。此外,本发明不限于按照针对各单位无线信道而预先决定的载波侦听执行顺序来决定下一单位无线信道的方式。只要是可以针对各单位无线信道平均地执行载波侦听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决定成为接下来进行的载波侦听的对象的单位无线信道,本发明就成立。例如,当然也可以通过使用出现概率均等的随机数来决定下一单位无线信道。
接收到步骤S1004中的单位无线信道的通知的读写器20再次返回步骤S1001,进行步骤S1001的判定。
在所述步骤S1001中判定出未经过预定时间时(S1001,否),或者在所述步骤S1002中判定出不是在最近的收发处理中所使用的单位无线信道时(S1002,否),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更详细来说是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判定在该单位无线信道中接收电波强度/干扰波功率是否在预定水平以下(S1005)。更具体而言,读写器控制装置10的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向读写器20发送指示进行载波侦听的单位无线信道的指令,接收到该指令的读写器20的主控制部506命令第二频率可变振荡部505生成与所指定的单位无线信道对应的频率的基准波。第二频率可变振荡部505根据命令,生成与所指定的单位无线信道对应的频率的基准波,然后输出到载波侦听执行部504。载波侦听执行部504使用该基准波生成与所指定的单位无线信道中的接收电波强度/干扰波功率对应的RSSI,并将其返回主控制部506。主控制部506将该RSSI传递到读写器控制装置10、更详细来说是载波侦听控制部212,载波侦听控制部212根据该RSSI判定在该单位无线信道中接收电波强度/干扰波功率是否在预定水平以下。
在步骤S1005中判定为干扰波功率超过预定水平时(S1005,否),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更详细来说是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将针对该单位无线信道表示“使用中”或“不可使用”的标志置位(S1003)。更具体来说,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在载波侦听结果存储部213中存储的载波侦听结果表400的与该单位无线信道对应的记录401中,在标志存储字段402中写入表示“使用中”或“使用附加”的信息(标志)。
接着,载波侦听控制部212,为了在下一顺位的单位无线信道中执行载波侦听,向读写器20通知下一顺位的单位无线信道(S1004)。收到该单位无线信道的通知的读写器20再次执行步骤S1001,判定在最近的收发处理结束后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S1001)。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05中判定为接收电波强度/干扰波功率在预定水平以下时(S1005,是),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更详细来说是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判定从该载波侦听开始起是否经过了载波侦听时间(例如5m秒)(S1006)。当判定为未经过载波侦听时间(例如5m秒)时(S1006,否),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更详细来说是载波侦听控制部212返回步骤S1005,再次判定该单位无线信道中的干扰波功率是否在预定水平以下(S1005)。另一方面,在S1006中判定为经过了载波侦听时间(例如5m秒)时(S1006,是),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更详细来说是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将针对该单位无线信道表示“未使用”或“可以使用”的标志置位(S1007)。更具体而言,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在载波侦听结果存储部213中存储的载波侦听结果表400的与该单位无线信道对应的记录401中,在标志存储字段402中写入“未使用”或“可以使用”的信息(标志)。
此后,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更详细来说是载波侦听控制部212进入所述步骤S1004,转移到下一单位无线信道。
通过这样的载波侦听处理,针对各单位无线信道,可以始终持续监视信道中有无使用,可以立即掌握可以使用的未使用(空闲)信道。该载波侦听的结果被存储在载波侦听结果存储部213中,载波侦听控制部212通过参照载波侦听结果存储部213的存储内容,可以指示读写器20能够不通过发送停止时间、载波侦听时间、退避时间停止收发而立即开始或继续收发的单位无线信道。
[2.3.动作的具体例]
最后,说明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的动作的具体例。图11是表示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的动作的具体例的时序图。此外,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为了简化说明,假定分配给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的单位无线信道的数量为3,使用信道1(CH1)、信道2(CH2)以及信道3(CH3)。
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在时刻t1使用信道1开始收发处理(本系统发送1101)。与之并行地,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在信道2以及信道3中进行载波侦听处理1102。信道2以及信道3中的载波侦听处理1102,首先在信道2中进行载波侦听处理,接着在信道3中进行载波侦听处理,此后再次在信道2中进行载波侦听处理,以下通过交替信道2、信道3来进行载波侦听的方式持续且循环地在各单位无线信道中进行载波侦听处理。
假定在时刻t2,其它无线台使用信道2开始了发送1103。本系统1通过在信道2中持续进行的载波侦听处理1102检测出信道2处于使用中,在载波侦听结果表400的信道2的记录401中,将表示“使用中”的标志置位。
接着,当时刻t3到来时,假定本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在信道1中可连续发送时间已到期。在时刻t3,信道2中的其它无线台的发送1103正在继续,因此,在载波侦听结果表400的信道2的记录401中将表示“使用中”的标志置位,相反,在信道3的记录401中将表示“未使用”的标志置位。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参照时刻3的载波侦听结果表400,判定为可以使用信道3,在信道1的发送结束后,使用信道3继续开始收发处理1106。
在图11中表示,在信道1中,在时刻t3后若是现有的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则会进行的发送时刻时间1104、载波侦听时间1105的区域。在现有的系统中,必须等待收发的重新开始,直到所述发送停止时间1104、载波侦听时间1105的区域的结束时为止,但在本系统1中可以从时刻t3起立即进行收发的重新开始(参照本系统发送1106)。此外,在信道1中经过相当于发送停止时间1104的时间后,持续进行循环的载波侦听处理1102的执行。在信道2中接着进行持续循环的载波侦听处理1102的执行。在信道3中已开始了本系统的收发处理,因此持续循环的载波侦听处理1102的执行被中止。
接着,当时刻t4到来时,信道2中的其它系统的发送1103结束。时刻t4到来后的载波侦听结果表400的信道1的记录中“未使用”的标志置位,另外,在信道2的记录中,由于信道1中的其它无线台的发送结束(参照其它系统发送1103),因此“未使用”的标志置位。
接着,当时刻t5到来时,本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假定信道3中的可连续发送时间已到期,必须停止收发(参照本系统发送1106)。在时刻t5,信道1以及信道2,本系统1和其它无线台都不使用,因此在载波侦听结果表400的信道1以及信道2的记录401中都将“未使用”的标志置位。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参照时刻t5后的这样的载波侦听结果表400,判定为可以使用信道1或2。在此可以选择信道1、2的任意一个,但假定使用信道2来继续开始收发(参照本系统发送1107)。
图11表示在现有的系统中会被设定的信道3的发送停止时间1108、载波侦听时间1109的区域。在现有的系统中,必须等待收发的重新开始,直到所述发送停止时间1108、载波侦听时间1109的区域的结束时为止,但在本系统1中,可以从时刻t5起立即重新开始收发(参照本系统发送1107)。此外,在信道2中已开始了本系统1的收发处理,因此中止了持续循环的载波侦听处理1102的执行。此外,在时刻t5到来后,在信道1中接着进行持续循环的载波侦听处理1102的执行。在信道3中,在经过相当于发送停止时间1108的时间后,进行持续循环的载波侦听处理1102的执行。
这样,根据本系统1,可以不产生由发送停止时间、载波侦听时间、退避时间导致的收发处理的停止期间地、执行无线IC标签的读取处理,因此可以提高每单位时间的无线标签读取效率。
[3.实施例]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该实施例的基本的系统结构与实施方式的栏中所说明的部分没有改变,因此省略了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1的结构以及作为其结构要素的读写器20、无线IC标签40的说明。
读写器20如下这样动作:针对该读写器20使用的各单位无线信道,在一定时间内(以下称为载波侦听期间)进行一次载波侦听,并且重复该载波侦听期间来执行。此外,在该实施例中说明了所谓高输出型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但即使是低输出型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本实施例也可以实现。
图12揭示了表示本实施例的读写器控制装置10的结构例的框图。读写器控制装置10如实施方式的项目中所说明的那样,具有收发控制部211、载波侦听控制部212以及载波侦听结果存储部213。在本实施例中,载波侦听控制部212,针对各读写器20而具有一个计数器组1200,各个计数器组1200具有信道迁移用计数器1201、以及与各信道对应的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1、12022、...、12029(为了区别信道而附加了分支号码。在不区别各个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的情况下,将参照符号设为1202)。
信道迁移用计数器1201是为了顺次切换成为载波侦听的判定对象的单位无线信道的计数器。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是用于判定可否使用分别对应的信道的计数器。
在此所说的“计数器”,只要具有计数功能则可以是任何形式,例如可以是能够增减所存储的值的程序上的变量,也可以是机械式计数器。
图13是表示本实施例中的读写器20进行的载波侦听的例子的图。图13(A)表示载波侦听期间1300连续进行的情形。如图所示,当某个载波侦听期间结束时,立即开始新的载波侦听期间。
在此例中,载波侦听期间1300是1m秒,当5次连续的载波侦听期间1300结束时,到达规范中规定的5m秒的载波侦听时间。即,在5次连续的载波侦听期间1300的任何一个中,载波侦听的结果都在载波侦听阈值(例如-74dBm)以下时,载波侦听控制部212针对该单位无线信道判定为可以使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即在5次连续的载波侦听期间1300的某一个以上中,载波侦听的结果超过载波侦听阈值(例如-74dBm)时,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判定为不可使用该单位无线信道(其它无线台正在使用)。
图13(B)表示各载波侦听期间1300中的载波侦听的执行形态的一例。在各载波侦听期间1300中,读写器20顺次执行从信道1到信道9的9个单位无线信道的载波侦听1301,将针对各单位无线信道所进行的载波侦听1301的结果作为RSSI发送或输出到读写器控制装置10。
该读写器20自动·自主地进行载波侦听1301中的单位无线信道的切换(迁移、变更),不需要来自读写器控制装置10的单位无线信道的指示。即,读写器20,针对全部单位无线信道的每一个,将作为载波侦听1301的结果的RSSI连续并且持续地输出到读写器控制装置10。此外,可以由读写器20根据来自读写器控制装置10的请求、指令等进行载波侦听的开始/停止/待机/结束,读写器20也可以成为在其电源接通后,只要不切断电源就始终持续且连续地进行载波侦听1301的结构。
图14是表示本实施例中的读写器控制装置10的载波侦听控制部212所执行的主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在主处理中,载波侦听控制部212首先进行发送结束时计数器初始化处理(S1401)。
该发送结束时计数器初始化处理,是在读写器20使用某个单位无线信道进行与无线IC标签40的收发后,在结束该收发时将与该单位无线信道对应的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复位(reset),设置预定的初始值(称为第1初始值)的处理。
在该处理中使用的第1初始值是如下这样决定的值。当将第1初始值设为N、将载波侦听期间设为L、将收发停止时间设为M时,N=M/L。例如在950MHz频带高输出型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中,载波侦听期间L=1m秒、收发停止时间M=50m秒,因此N=50。另外,在950MHz频带低输出型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中,载波侦听时间L=1m秒、收发停止时间M=100m秒,因此N=100。
图15是表示发送结束时计数器初始化处理(S1401)的一例的流程图。在发送结束时计数器初始化处理(S1401)中,首先,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判定在某个单位无线信道中本系统的发送是否已结束(S1501)。即,结束与无线IC标签40的收发时,读写器控制部10的收发控制部211将发送结束命令发送给读写器20,同时也向载波侦听控制部212传递发送结束消息(也可以是命令、指令等)。
在上述S1501的判定中,当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判定为本系统的发送并非已结束、即未接收到发送结束消息时(S1501,否),载波侦听控制部212直接结束发送结束时计数器初始化处理(S1401),将控制返回主处理。
另一方面,当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判定为本系统的发送已结束时(S1501,是),即接收到发送结束消息时,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将与结束了发送的单位无线信道对应的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设置为所述的第1初始值N(S1502)。在S1502后,载波侦听控制部212结束发送结束时计数器初始化处理,将控制返回主处理。
返回图14,继续说明主处理。当结束发送结束时计数器初始化处理(S1401)时,读写器控制装置10执行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处理(S1402)。该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处理(S1402),是根据每个单位无线信道的载波侦听1301的结果,改变对应的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的处理。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如前所述,具有可增减地存储值的功能,例如是存储器上的预定的存储区域(变量)。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对应于各单位信道而设置。例如,在使用从信道1到信道9的9个单位无线信道的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中,读写器控制装置10针对一个读写器20而设置了9个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1~12029
图16中表示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处理(S1402)的一例的流程图。以下,参照图16说明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处理的具体例。
当开始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处理时,载波侦听控制部212首先将信道迁移用计数器1201复位,将计数器值设置为“0”(S1601)。信道迁移用计数器1201是用于顺次变更判定载波侦听的结果的单位无线信道的计数器。
然后,载波侦听控制部212读取信道迁移用计数器1201的值,决定判定载波侦听的结果的单位无线信道(S1602)。
然后,载波侦听控制部212读取与S1602中决定的单位无线信道对应的最新的RSSI(S1603)。此外,读写器20针对单位无线信道的每一个,持续地输出作为载波侦听结果的RSSI,发送到读写器控制装置10。在各RSSI中,为了可以识别是哪个单位无线信道的RSSI而附加了表示单位无线信道的信息(例如信道号码)。读写器控制装置10以可以区别单位无线信道的方式存储了接收到的RSSI,在执行步骤S1603时,参照所存储的RSSI中的、对应的单位无线信道的RSSI。
然后,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判定在步骤S1603中读取到的RSSI是否在预定的阈值(例如载波侦听水平;-76dBm)以下(S1604)。当RSSI超过了阈值时(S1604,否),载波侦听控制部212,针对该单位无线信道将“不可使用”标志置位(S1605)。即,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在载波侦听结果存储部213存储的载波侦听结果表400的对应的记录401中,在标志存储字段402中写入表示“不可使用”标志的数据。
在步骤S1605的执行后,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将与对应的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设置为预定的值(第2初始值)(S1606)。如下这样决定该第2初始值。当将第2初始值设为O、将载波侦听期间设为L、将载波侦听时间设为Q时,O=Q/L。例如,在950MHz频带高输出型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中,载波侦听期间L=1m秒、载波侦听时间Q=5m秒,因此O=5。
接着,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判定信道迁移用计数器的计数器值是否为最大值(S1607)。计数器值达到最大值的状态,表示针对全部单位无线信道的每一个,RSSI的判定已结束,因此载波侦听控制部212结束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处理,将控制返回主处理(参照图14)。
另一方面,在步骤S1604的RSSI的判定中,当判定为RSSI在阈值以下时(S1604,是),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将与信道迁移用计数器1201的值表示的单位无线信道对应的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减量(decrement)(减小1)(S1609)。
接着步骤S1609,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判定该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是否已为“0”(S1610)。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402的值已成为“0”表示,在连续的相当于第2初始值的次数(在此例中是5次)的载波侦听期间1301的全部中,该单位无线信道的干扰电波强度在阈值以下,即该单位无线信道是空闲信道而可以使用。
在S1610的判定中,当判定为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为“0”时(S1610,是),载波侦听控制部212针对该单位无线信道将“可以使用”标志置位(S1611)。即,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在载波侦听结果存储部213所存储的载波侦听结果表400的对应的记录401的标志存储字段402中写入表示“可以使用”标志的数据。
在步骤S1611后,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在该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402中设置所述的第2初始值(S1606)。
然后,载波侦听控制部212转移到所述步骤S1607的信道迁移用计数器1401的计数器值判定。此外,关于步骤S1607以后的处理,与前面所述之处相同,所以在此省略。
另一方面,在步骤S1610的判定中,当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判定出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不为“0”时(S1610,否),立即转移到步骤S1607。在这种情况下不执行步骤S1611、S1606,因此仅将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减小1,所以载波侦听结果存储部213所存储的载波侦听结果表400的对应的记录401的标志存储字段402中没有变化。
以上,结束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处理的说明。
返回图14,继续说明主处理。当结束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处理(S1402)时,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再次返回发送结束时计数器初始化处理(S1401),以后重复执行发送结束时计数器初始化处理(S1401)、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处理(S1402)。通过该主处理,在经过发送停止时间之前,针对该单位无线信道以将不可使用的标志置位的方式控制可否使用判定用的计数器1202的值,并且使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反映载波侦听期间中的各单位无线信道的载波侦听结果。
以上,结束主处理的说明
接下来,说明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的变化。
图17到图20是表示与某个单位无线信道对应的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的变化的例子的时序图。
[可以使用标志置位的情况]
图17表示在5次连续的载波侦听期间1300中,该单位无线信道的载波侦听的结果全部在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即该单位无线信道成为了空闲信道的情况下的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的变化的例子。图17(A)是表示某个单位无线信道的载波侦听1301的执行的时序图。在此例中,在间隔为1m秒的从时刻t0到时刻t5执行了针对该单位无线信道的载波侦听13011~13016。此外,图17中省略了针对其它单位无线信道的载波侦听1301的图示,但实际上针对其它单位无线信道也执行了载波侦听1301。
图17(B)是表示与图17(A)所示的单位无线信道对应的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的变化的图表。假定在时刻t0前,关于该单位无线信道,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已成为“0”。
在时刻t0,该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被设置为第2初始值(参照图16,S1606)。因此,在图17(B)的时刻t0后不久,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成为第2初始值(=5)。
此后,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取得第1次的载波侦听13011的结果。在该图示的例子中,该载波侦听13011的结果在阈值以下,因此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将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减量,使其值成为5-1=4(参照图16,S1609)。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判定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是否已成为“0”(参照图16,S1610)的结果为,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不是“0”,不将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的值设置为第2初始值。
接着,在时刻t1,第2次的载波侦听期间1300开始,进行该单位无线信道的第2次的载波侦听13012。载波侦听控制部212从读写器20取得第2次的载波侦听13012的结果。在该图示的例子中,该载波侦听13012的结果在阈值以下,所以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将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减量,使其值成为4-1=3。
同样,在时刻t2、t3、t4分别开始第3次、第4次、第5次的载波侦听期间1300。在该第3次、第4次、第5次的载波侦听期间1300中,读写器20进行该单位无线信道的第3次、第4次、第5次的载波侦听13013、13014、13015,将所述载波侦听13013、13014、13015的结果输出到读写器控制装置10。
读写器控制装置10的载波侦听控制部212从读写器20取得第3次、第4次、第5次的载波侦听13013、13014、13015的结果。在该图示的例子中,任意一次的载波侦听13013、13014、13015的结果都在阈值以下,所以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将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减量。在时刻t4后进行与第5次的载波侦听的结果对应的减量时,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成为“0”。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判定进行了减量后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是否成为了“0”(参照图16,S1610)。在这种情况下,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为“0”,因此判定的结果为,载波侦听控制部212以在载波侦听结果表400中写入表示“可以使用”的标志的方式进行动作(参照图16,S1611)。
[不可使用标志置位的情况]
接着,说明不可使用标志置位的情况下的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的变化。图18表示5次连续的载波侦听期间1300中的针对某个单位无线信道的载波侦听13017~130110的结果,第3次的载波侦听13019的结果超过阈值,关于其它载波侦听13017、13018、130110、130111在阈值以下的情况的例子。
图18(A)与图17(A)同样,是表示某个单位无线信道的载波侦听1301的执行的时序图。在此例中,在间隔为1m秒的时刻t0到时刻t4,执行针对该单位无线信道的载波侦听13017~130111。此外,实际上针对其它单位无线信道也进行载波侦听1301,但在图18中省略了针对其它单位无线信道的载波侦听1301的执行的图示。
图18(B)是表示与图18(A)所示的单位无线信道对应的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的变化的流程图。假定在时刻t0前,关于该单位无线信道,通过减量(参照图16,S1609)而成为了“0”。
在时刻t0,将该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设置为第2初始值(参照图16,S1606)。因此,在图18(B)中,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成为第2初始值(=5)。此后,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取得第1次的载波侦听13037的结果。在该图示的例子中,该第1次的载波侦听13037的结果在阈值以下,因此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将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减量(参照图16,S1609),使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成为5-1=4。接着,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判定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是否成为“0”(参照图16,S1610),其结果是,判定为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不是“0”。
接着,在时刻t1,第2次的载波侦听期间1300开始。在该期间中进行单位无线信道的第2次的载波侦听13018。载波侦听控制部212从读写器20取得第2次的载波侦听13018的结果。在该图示的例子中,该载波侦听13018的结果在阈值以下,因此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将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减量,使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为4-1=3。
接着,在时刻t2,第3次的载波侦听期间1300开始。在该期间中进行单位无线信道的第3次的载波侦听13019。载波侦听控制部212从读写器20取得第3次的载波侦听13019的结果。在该图示的例子中,该第3次的载波侦听13019的结果超过了阈值,因此,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将“不可使用”标志写入载波侦听结果表400中(参照图16,S1605),此后将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的值复位,设为第2初始值(参照图16,S1606)。
同样地,在时刻t3、t4分别开始第4次、第5次的载波侦听期间1300。在该第4次、第5次的载波侦听期间1300中,读写器20进行该单位无线信道的第4次、第5次的载波侦听130110、130111,将所述载波侦听130110、130111的结果输出到读写器控制装置10。
读写器控制装置10的载波侦听控制部212从读写器20取得第4次、第5次的载波侦听130110、130111的结果。在该图示的例子中,无论哪次的载波侦听130110、130111的结果都在阈值以下,因此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将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减量。即,根据第4次的载波侦听130110的结果,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成为5-1=4,根据第5次的载波侦听130111的结果,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成为4-1=3。结果,当进行与第5次的载波侦听130111的结果对应的减量时,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成为“3”。
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判定在进行了减量后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是否成为了“0”(参照图16,S1610)。在这种情况下,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是“3”,因此判定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的结果为,载波侦听控制部212以在载波侦听结果表400中写入表示“不可使用”的标志的方式进行动作(参照图16,S1605)。
通过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如此动作,仅在5次连续进行的载波侦听期间1300、即载波侦听时间中进行的载波侦听1301的全部中,载波侦听的结果在阈值以下的情况下,表示“可以使用”的标志置位,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不可使用”的标志置位。
[在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中设置第1初始值的情况]
接着,说明设置在发送结束时计数器初始化处理(图14,S1410)的说明中所描述的第1初始值的情况下的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的值的变化。图19是关于在时刻t0前不久结束了收发的单位无线信道的图,图19(A)表示关于该单位无线信道,在从时刻t0起50次连续的载波侦听期间1300中,该单位无线信道的载波侦听1301的结果全部在阈值以下的情况下的例子。
图19(A)是表示某个单位无线信道的载波侦听的执行的时序图。在此例中,在间隔为1m秒的从时刻t0到时刻t49中执行了针对该单位无线信道的载波侦听1301A1~1301A50。此外,实际上针对其它单位无线信道也进行了载波侦听1301,但在图19(A)中省略了针对其它单位无线信道的载波侦听1301的图示。
假定这些载波侦听1301A1~1303A50的结果为,全部载波侦听的结果在阈值以下。
图19(B)是表示与图19(A)表示的单位无线信道对应的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的变化的流程图。假定在时刻t0前,正在使用该单位无线信道进行收发,因此与该单位无线信道对应的可否使用判定计数器1202的值成为第2初始值(=5)。
在时刻t0,载波侦听控制部212从收发控制部211取得表示该单位无线信道中的收发已结束的信号、指令、或者消息等。载波侦听控制部212执行所述发送结束时计数器初始化处理,将该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的值设置为第1初始值(在此例中为50)(参照图15,S1502)。
然后,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取得第1次的载波侦听1301A1的结果。在该图示的例子中,该第1次的载波侦听1301A1的结果在阈值以下,因此,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将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的值减量(参照图16,S1609),使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成为50-1=49。接着,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判定该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是否成为“0”(参照图16,S1610),其结果是,判定为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不是“0”。
接着,在时刻t1,第2次的载波侦听期间1300开始。在该期间中进行单位无线信道的第2次的载波侦听1301A2。载波侦听控制部212从读写器20取得第2次的载波侦听1301A2的结果。在该图示的例子中,该载波侦听1301A2的结果在阈值以下,因此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将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减量,使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成为49-1=48。
同样,在时刻t2、...、t48、t49分别开始第3次~第50次的载波侦听期间1300。在所述第3次~第50次的载波侦听期间1300中,读写器20进行该单位无线信道的第3次到第50次的载波侦听1301A3~1301A50,将所述载波侦听1301A3~1301A50的结果输出到读写器控制装置10。
读写器控制装置10的载波侦听控制部212从读写器20取得所述载波侦听1301A3~1301A50的结果。在该图示的例子中,任何一次的载波侦听的结果都在阈值以下,因此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将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顺次减量。即,根据第3次的载波侦听1301A3的结果,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成为48-1=47,以后同样地进行减量。
根据第50次的载波侦听1301A50,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成为1-1=0。结果,当进行与第50次的载波侦听1301A50的结果对应的减量时,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的值成为“0”。
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判定,在进行与第50次的载波侦听1301A50的结果对应的减量后,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的值是否成为了“0”(参照图16,S1610)。在这种情况下,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为“0”,因此判定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的值的结果为,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在载波侦听结果表400中写入表示“可以使用”的标志(参照图16,S1611)。
通过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如此动作,在结束了发送的单位无线信道中,仅在连续50次进行的载波侦听期间、即在载波侦听时间中进行的载波侦听1301的全部中,载波侦听1301的结果在阈值以下的情况下,表示“可以使用”的标志置位,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不可使用”的标志置位。
接着,说明在设置了在发送结束时计数器初始化处理的说明中描述的第1初始值后,载波侦听的结果超过阈值的情况下的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的值的变化。
图20是关于在时刻t0前不久结束了收发的单位无线信道的图,图20(A)表示关于该单位无线信道,从时刻t0起5次连续的载波侦听期间1300中,该单位无线信道的载波侦听1301的结果超过阈值一次,其它在阈值以下的情况下的例子。
图20(A)与图19(A)同样,是表示某个单位无线信道的载波侦听的执行的时序图。在该例中,在间隔为1m秒的从某时刻t0到时刻t5,执行针对该单位无线信道的载波侦听1301B1~1301B5。此外,实际上针对其它单位无线信道也进行了载波侦听1301,但在图20(A)中省略了针对其它单位无线信道的载波侦听1301的执行的图示。
假定所述载波侦听的结果为,载波侦听1301B3的结果超过阈值,其它载波侦听1301B1、1301B2、1301B4、1301B5在阈值以下。
图20(B)是表示与图20(A)所示的单位无线信道对应的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的值的变化的图表。假定在时刻t0前,正在使用该单位无线信道在进行收发,因此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的值成为了第2初始值。
在时刻t0,载波侦听控制部212从收发控制部211取得表示该单位无线信道中的收发已结束的信号、指令、消息。载波侦听控制部212执行所述发送结束时计数器初始化处理(参照图14,S1401),将该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的值设为第1初始值(此例中是50)(参照图15,S1502)。此后,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取得第1次的载波侦听1301B1的结果。在该图示的例子中,该第1次的载波侦听1301B1的结果在阈值以下,因此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将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减量(参照图16,S1609),使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为50-1=49。接着,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判定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是否成为了“0”(参照图16,S1610),其结果是,判定为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时器1202的值不是“0”。
接着,在时刻t1,第2次的载波侦听期间1300开始。在该期间中进行单位无线信道的第2次的载波侦听1301B2。载波侦听控制部212从读写器20取得第2次的载波侦听1301B2的结果。在该图示的例子中,该载波侦听1301B2的结果在阈值以下,因此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将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减量,使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成为49-1=48。
接着,在时刻t2,第3次的载波侦听期间1300开始。在该期间中进行单位无线信道的第3次的载波侦听1301B3。载波侦听控制部212从读写器20取得第3次的载波侦听1301B3的结果。在该图示的例子中,该第3次的载波侦听1301B3的结果超过阈值,因此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将“不可使用”标志写入载波侦听结果表400中,并且将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的值复位,设为第2初始值(在此例中是5)(参照图16,S1606)。
此后,在时刻t3、t4分别开始第4次、第5次的载波侦听期间1300。在该第4次、第5次的载波侦听期间1300中,读写器20进行该单位无线信道的第4次、第5次的载波侦听1301B4、1301B5,将所述载波侦听1301B4、1310B5的结果输出到读写器控制装置10。
读写器控制装置10的载波侦听控制部212从读写器20取得第4次、第5次的载波侦听1301B4、1301B5的结果。在该图示的例子中,哪次的载波侦听1301B4、1301B5的结果都在阈值以下,因此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将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时器1202的值减量。即,根据第4次的载波侦听1301B4的结果,使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成为5-1=4,根据第5次的载波侦听1301B5的结果,使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成为4-1=3。结果,当进行与第5次的载波侦听1301B5的结果对应的减量时,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的值成为“3”。
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判定进行减量后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是否成为了“0”(参照图16,S1610)。在这种情况下,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为“4”和“3”,因此判定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的结果为,载波侦听控制部212不在载波侦听结果表400中写入表示“可以使用”的标志(参照图16,S10)。但是,在此后的载波侦听中,若结果在阈值以下,则即使在经过发送停止时间前(从时刻t0起经过50次载波侦听期间之前),可否使用判定用计数器1202的值也成为“0”,因此对于该单位无线信道,表示“可以使用”的标志置位。
如上所述通过载波侦听控制部212,在发送结束后即使经过发送停止时间前,在其它读写器20临时使用该单位无线信道然后释放等情况下,即使在经过发送停止时间前,对于该单位无线信道也将表示“可以使用”的标志置位,可以立即使用该单位无线信道进行本系统的收发。
此外,本实施例中,将读写器20的发送部和接收部作为分离的部分(分离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将它们一体化的一体型(共用型)。通过设为一体型,可以减小设置空间,因此即使在较小的空间中也可以高效率地配置本发明的系统。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避免载波侦听的执行时间或发送停止时间导致的时间损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无线IC标签的读取。

Claims (9)

1.一种可以使用多个单位无线信道的、进行RFID标签的读取的RFID标签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第1振荡单元,其生成与在和RFID标签的信号收发中使用的单位无线信道相对应的频率的信号;
收发单元,其使用所述第1振荡单元生成的信号来进行和RFID标签的信号收发;
第2振荡单元,其可变更地生成与进行接收电波强度的测定的单位无线信道相对应的频率的信号;
载波侦听单元,其使用所述第2振荡单元生成的信号来测定各单位无线信道中的接收电波强度;以及
控制单元,其控制第1振荡单元,使所述第1振荡单元在所述收发单元开始信号收发后,可以连续使用在与所述RFID标签的信号收发中使用的单位无线信道的时间、即可连续发送时间结束的情况下,生成与所述收发单元所使用的单位无线信道相对应的频率的载波信号,该单位无线信道是根据所述载波侦听单元的测定结果而选择的单位无线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标签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可连续发送时间结束的情况下,不设置发送停止时间地使收发单元使用其它单位无线信道来进行信号收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RFID标签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使第2振荡单元变更生成的信号的频率,以使所述载波侦听单元对所述多个单位无线信道中的每一个进行载波侦听。
4.一种对可以使用多个单位无线信道的、进行RFID标签的读取的RFID标签读取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收发控制单元,其向所述RFID标签读取装置指示在与RFID标签的信号收发中使用的单位无线信道;以及
载波侦听控制单元,其取得表示所述RFID标签读取装置测定的各单位无线信道中的接收电波强度的信息,根据该信息存储表示可否使用各单位无线信道的信息,
所述收发控制单元,在所述RFID标签读取装置开始信号收发后,可以连续使用同一单位无线信道的时间、即可连续发送时间结束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表示可否使用各单位无线信道的信息,指示所述RFID标签读取装置使用与所述RFID标签读取装置的信号收发中所使用过的单位无线信道不同的单位无线信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控制单元,在可连续发送时间结束的情况下,不设置发送停止时间地使所述RFID标签读取装置使用其它单位无线信道进行信号收发。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波侦听控制单元,指示所述RFID标签读取装置变更进行载波侦听的单位无线信道,以使所述RFID标签读取装置对所述多个单位无线信道中的每一个进行载波侦听。
7.一种可以使用多个单位无线信道的、进行RFID标签的读取的RFID标签读取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
RFID标签读取装置,其使用某个单位无线信道进行与RFID标签的信号收发,并且测定各单位无线信道中的接收电波强度,输出表示测定结果的信息;以及
控制装置,其向所述RFID标签读取装置指示在与RFID标签的信号收发中使用的单位无线信道,并且取得表示所述RFID标签读取装置所测定的各单位无线信道中的接收电波强度的信息,根据该信息存储表示可否使用各单位无线信道的信息,在所述RFID标签读取装置开始信号收发后,可以连续使用同一单位无线信道的时间、即可连续发送时间结束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表示可否使用各单位无线信道的信息,指示所述RFID标签读取装置使用与所述RFID标签读取装置的信号收发中所使用过的单位无线信道不同的单位无线信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RFID标签读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在可连续发送时间结束的情况下,不设置发送停止时间地使所述RFID标签读取装置使用其它单位无线信道来进行信号收发。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RFID标签读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指示所述RFID标签读取装置变更进行载波侦听的单位无线信道,以使所述RFID标签读取装置对所述多个单位无线信道中的每一个进行载波侦听。
CN200780048512.3A 2006-12-28 2007-11-20 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其控制装置及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38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55618A JP4917425B2 (ja) 2006-12-28 2006-12-28 無線icタグ読み取り装置、その制御装置、並びに無線icタグ読み取りシステム
JP355618/2006 2006-12-28
PCT/JP2007/072473 WO2008081656A1 (ja) 2006-12-28 2007-11-20 無線icタグ読み取り装置、その制御装置、並びに無線icタグ読み取り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73882A CN101573882A (zh) 2009-11-04
CN101573882B true CN101573882B (zh) 2013-02-20

Family

ID=39588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851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3882B (zh) 2006-12-28 2007-11-20 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其控制装置及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28174B2 (zh)
EP (1) EP2117126A1 (zh)
JP (1) JP4917425B2 (zh)
CN (1) CN101573882B (zh)
WO (1) WO20080816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77168B2 (ja) * 2008-09-18 2012-11-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ウェーブ 無線リーダライタ
JP5810911B2 (ja) * 2011-12-28 2015-11-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読み取り処理装置、読み取り処理システム、読み取り処理方法、読み取り処理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6087A (zh) * 1998-12-18 2002-02-13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硬和软越区切换中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01807B1 (en) * 1998-02-06 2002-12-31 Intermec Ip Corp. Data recovery system for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interrogator
US6546252B1 (en) * 1998-12-18 2003-04-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interfrequency measurements used for radio network function
JP4014823B2 (ja) * 2001-05-25 2007-11-2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チャネル設定方法及び通信制御装置
JP4394007B2 (ja) * 2005-01-13 2010-01-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リーダライタ装置
JP2007243291A (ja) * 2006-03-06 2007-09-20 Fujitsu Ltd タグ通信装置、制御装置およびタグ通信方法
JP4882607B2 (ja) 2006-08-28 2012-02-22 Dic株式会社 着色マイクロカプセル水性顔料分散液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6087A (zh) * 1998-12-18 2002-02-13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硬和软越区切换中方法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6-197231A 2006.07.2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65576A (ja) 2008-07-17
US20100066504A1 (en) 2010-03-18
CN101573882A (zh) 2009-11-04
WO2008081656A1 (ja) 2008-07-10
EP2117126A1 (en) 2009-11-11
JP4917425B2 (ja) 2012-04-18
US8228174B2 (en) 2012-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0626C (zh) 读/写器与rfid系统
CN101241540B (zh) 控制rfid标签读取器的控制装置、rfid标签读取系统和rfid标签读取器
JP4752931B2 (ja) 無線タグ通信装置
US6745008B1 (en) Multi-frequ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7683784B2 (en)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with a radio-frequency tag, radio-frequency tag, radio-frequ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frequency communication method
JP4709895B2 (ja) 多重プロトコルによるデータ通信のための非接触式icカード及びその通信方法
EP1835435B1 (en) Rfid reader/writer
EP1758256A1 (en) Interrogator for wireless tag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324068A (zh) 射频识别系统、组建中继网络的方法和阅读器、中继器
US8164422B2 (en) Radio-frequency tag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adio-frequency tag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261676A (zh) 标签通信设备以及标签通信系统
CN102171941B (zh) 无线标签通信系统和无线标签通信装置
CN101573882B (zh) 无线ic标签读取装置、其控制装置及无线ic标签读取系统
KR20000064723A (ko) 트랜스폰더 통신 장치
US20190019073A1 (en) Radio tag reading device and radio tag reading method
US7911323B2 (e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 response modulation
KR100666308B1 (ko) 이중대역 알에프아이디 태그
CN106127094A (zh) 无线射频识别系统及其多标签防碰撞预分析式识别方法
JP5143464B2 (ja) データ読取装置及びデータ読取システム並びにデータ読取方式
JP2009065591A (ja) 無線icタグ読み取りシステム
JPH08136648A (ja) 移動体識別システム
CN107273964A (zh) 无线标签装置、无线标签通信装置及无线标签通信系统
JPH01314985A (ja) 物体管理方式
JPH09298484A (ja) 非接触データ読み取り装置の通信方式
JP3956880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ETA CORP.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81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Aruze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ruze Corp.

Co-applicant before: Seta Corp.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0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