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61676A - 标签通信设备以及标签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标签通信设备以及标签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61676A
CN101261676A CNA2008100825831A CN200810082583A CN101261676A CN 101261676 A CN101261676 A CN 101261676A CN A2008100825831 A CNA2008100825831 A CN A2008100825831A CN 200810082583 A CN200810082583 A CN 200810082583A CN 101261676 A CN101261676 A CN 1012616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der
information
writer
tag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825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61676B (zh
Inventor
安藤浩次
河合武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61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1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616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16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08General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reading of electronic memory record carriers, independent of its reading method, e.g. power transf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01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resolving collision on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etween simultaneously or concurrently interrogated record carriers.
    • G06K7/1007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resolving collision on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etween simultaneously or concurrently interrogated record carriers. the collision being resolved in the spatial domain, e.g. temporary shields for blindfolding the interrogator in specific dire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1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06K7/1035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using a plurality of antennas, e.g. configurations including means to resolve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plurality of anten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第一标签通信设备,其适用于与第二标签通信设备和配置在运动目标上的RFID标签进行无线电通信。控制器可操作用于使得天线发射第一无线电波,并同时改变发射第一无线电波的第一方向。接收机可操作用于接收从第二标签通信设备发射的第二无线电波。提取器可操作用于从第二无线电波提取同步信息,该同步信息表示如下时间,即,第二标签通信设备改变从其发射第二无线电波的第二方向的时间。同步器可操作用于基于所述同步信息将控制器改变第一方向的时间与第二标签通信设备改变第二方向的时间相同步。

Description

标签通信设备以及标签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标签通信设备以及一种标签通信系统,其能够与不同的标签通信设备协作进行RFID标签和无线通信,同时扫描发射无线电波束。
近年来,为了管理装载量,已经使用了如下技术,即通过进行RFID标签和读取器/写入器之间的无线通信而将RFID(射频识别)标签连接至物品。例如,当读取器/写入器被安装在例如码头门的运进入口处时,例如自动地从正在被运送的物品相连接的RFID标签读取ID(标识)的数据,由此提高调配管理的效率。
目前,作为用于RFID标签的频带,存在13.56MHz频带,大约从800MHz到960MHz的所谓的UHF频带,2.45GHz频带等等。UHF频带的无线电波具有高于2.45GHz频带的指向性。此外,与13.56MHz频带的无线电波相比,UHF频带的无线电波可以被多延伸大约数十厘米至数米的通信距离。因此,UHF频带的无线电波已经被广泛地用在调配工业等中的原因在于,在利用UHF频带的无线电波时通信面积相对较大。
相对的,出现了如下问题,由于利用UHF频带的无线电波时通信面积较大,因此在通信面积中安装了太多的RFID标签。相应地,已经提出了在特定区域内限制通信面积的各种方法。
例如,作为其中一种方法,示例了通过利用日本专利公开No.2006-20083A中公开的RFID读取器/写入器而进行通信的方法。该RFID读取器/写入器被配置为扫描从相控阵列天线发射的无线电波束。当RFID读取器/写入器被安装在码头门的左右侧之一时,可以覆盖其中不存在不能通信区域的通信面积。
然而,例如,在RFID读取器/写入器已经被安装在码头门的左右侧中的仅仅一侧的情形中,当无线电波不能穿过的物体带有传送物品,以及RFID标签连接在RFID读取器/写入器被扫描侧的相反侧上时,则不能扫描。
相应地,为了避免上述读取失败,发明人通过将两个RFID读取器/写入器安装在码头门的左右侧以使其彼此相对,从而尝试与RFID标签进行无线通信。
这些RFID读取器/写入器可以被配置为使得在物品的运输方向上扫描无线电波束。利用上述结构,如果RFID读取器/写入器被安装在码头门中,则可以检测到如下移动:例如,物品正在被运进来,物品正在被运出,或者物品停止。此外,如果RFID读取器/写入器被安装码头门的左右两侧,则即使在无线电波不能被穿透的物体带有所述物品的情况下,也可以读取RFID标签。
然而,由于普通的码头门的宽度处于3到5m的范围内,因此两个相对的RFID读取器/写入器的天线之间的距离也变为3至5m。如果以这种方法安装RFID读取器/写入器,则存在RFID读取器/写入器之间的扫描时间不同步的可能性。即,如果两个RFID读取器/写入器同时发射无线电波,则可能会产生标签混淆。此外,当接近彼此地安装RFID读取器/写入器时,相对的RFID读取器/写入器中的一个的无线电波进入相对的RFID读取器/写入器中另一个的接收机。相应地,每个接收机可能变得饱和,由此使得RFID标签的弱信号可能不会被解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降低己方的RFID读取器/写入器的每个接收机的增益而防止产生饱和。然而,由于来自RFID标签的信号较弱,因此RFID标签的信号可能没有被解调。为了精确地解调RFID标签的信号,相对RFID读取器/写入器之间的距离应当是10m或更大。
相应地,为了避免产生标签混淆,两个RFID读取器/写入器应当彼此同步。这里,作为一种达成同步的方法,可以考虑通过任何达成同步的电缆连接两个RFID读取器/写入器的方法。然而,如果通过利用上述同步方法使用电缆用于将相对的RFID读取器/写入器彼此连接,则应当安装电缆。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需要安装所述电缆的额外费用,而且在码头门中安装电缆可能会很困难。
此外,在许多情况下,RFID读取器/写入器通过网络连接到服务器,因此也可以考虑通过服务器完成同步的方法。然而,上述通过利用服务器完成同步的方法具有如下问题,即,在RFID读取器/写入器的数目增加的情况下,服务器的负荷也增加了。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有益的方面是,提供一种标签通信设备和标签通信系统,在标签通信设备与不同的标签通信设备协作而与RFID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并同时扫描一束发射无线电波的情况下,其能够使不同的标签通信设备之间的扫描时间同步。
本发明的有益的方面还在于,提供一种标签通信系统,其能够检测RFID标签的移动,同时使标签通信设备之间同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标签通信设备,适用于与配置在运动目标上的RFID标签和第二标签通信设备进行无线电通信,所述第一标签通信设备包括:
天线;
控制器,可操作用于使天线发射第一无线电波,同时改变所述第一无线电波发射的第一方向;
接收机,可操作用于接收从第二标签通信设备发射的第二无线电波;
提取器,可操作用于从所述第二无线电波提取表示如下时间的同步信息,所述时间是第二标签通信设备改变发射第二无线电波的第二方向的时间;以及
同步器,可操作用于基于所述同步信息,将控制器改变所述第一方向的时间与所述第二标签通信设备改变所述第二方向的时间进行同步。
例如,所述″天线″由相控阵列天线形成,所述相控阵列天线能够以高速对通过电气控制而发射的无线电波束进行扫描。此外,所述天线可以包括多个天线元件,多个相移器的每一个都连接到所述多个天线元件,以及一个分配器/混合器连接到所有的多个相移器。输入到分配器/混合器的无线电波被分配到所述天线元件的每一个相移器,每个相移器将无线电波改变为期望的相位,并随后通过每个天线元件发射所改变过的无线电波。此时,在改变相位之后的无线电波具有相同相位的方向上强力地发射无线电波,即,在正弦波相位相等的方向上。最强的无线电波是在本说明书中定义的″发射无线电波束″,例如主波瓣。通过设置相移器可以任意地改变所述方向。
在说明书中的″扫描角″是指当所述天线扫描发射无线电波束时表明所述束的发射方向的角度。例如其中布置有多个天线元件的相控阵列天线被用作所述天线,所述扫描角是从宽边方向倾斜的射束的角度。
多个天线元件可以被配置为平板式天线。此外,当通过利用平板式天线配置多个天线时,可以制造较薄的扫描天线并可以使生产成本更低。
作为″RFID标签″,示例了如下无源型的RFID标签,其不包括例如电池的电源,并且通过从读取器/写入器被发射作为的无线电波的电功率来操作来操作其电路,从而与所述读取器/写入器进行无线通信。此外,作为″RFID标签″,也示例了有源型RFID标签,其包括例如电池的电源。
″标签通信设备″是指能够与RFID标签进行通信的读取器/写入器、读取器或写入器。
第一标签通信设备被配置为与第二标签通信设备同步,以与RFID标签进行无线通信。例如,当第一标签通信设备与第二标签通信设备相对并且与RFID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并同时进行扫描时,存在扫描时间不同步的可能性,由此产生无线电干扰或标签混淆。为了解决该问题,使第一标签通信设备的扫描时间与第二标签通信设备的扫描时间同步。此外,可以防止产生标签混淆,无线电干扰等。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标签通信设备可以被恰好安置在第二标签通信设备的前面。此外,所述第一标签通信设备可以被对置,从而从第二标签通信设备的前面略微地向左侧或右侧偏离。在集成每个读取器/写入器和天线的情况下,其是指读取器/写入器彼此相对。然而,在每个读取器/写入器和天线通过电缆彼此连接的情况下,其是指所述天线彼此相对。
提取器可以被操作用于从第二无线电波的接收电平提取同步信息。提取器可以被操作用于从第二无线电波的接收电平的时间变化提取同步信息。提取器可以被操作用于从第二标签通信设备传送的数据提取同步信息。
利用上述结构,可以恰当地进行与RFID标签的无线通信,同时避免了标签混淆。
接收机可以被操作用于响应于从天线发射的第一无线电波而接收从RFID标签发射的标签信息。第一标签通信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
发生器,可操作用于将标签信息与表示何时接收机收到所述标签信息的时间信息相关联,并且产生包括时间信息和角度信息的多个数据组,所述角度信息表示当所述接收机收到标签信息时发射第一无线电波的方向;以及
估算器,可操作用于相对于所述时间信息和所述角度信息之间的关系而进行线性逼近,并且根据所述线性逼近获得的线的斜率估算所述运动目标移动的方向。
利用上述结构,可以防止背景技术部分中讨论的读取失败,并且在避免标签混淆的同时可以检测到RFID标签的移动,由此提高RFID标签的移动的检测精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标签通信系统,适用于与配置在运动目标上的RFID标签进行无线电通信,所述标签通信系统包括:
一对标签通信设备,其被配置为彼此相对,所述一对标签通信设备的每一个适用于与所述RFID标签进行无线电通信,并且包括:
天线;
控制器,可操作用于使天线发射无线电波并同时改变发射无线电波的方向;
接收机,可操作用于响应于从所述天线发射的无线电波而接收从RFID标签发射的标签信息;
发生器,可操作用于将所述标签信息与表示接收机何时收到所述标签信息的时间信息相关联,并且产生多个包括时间信息和角度信息的数据组,所述角度信息表示当接收机收到标签信息时发射无线电波的方向;以及
估算器,可操作用于相对于所述时间信息和所述角度信息之间的关系而进行线性逼近,并且通过所述线性逼近获得的线的斜率来估算运动目标移动的方向。
″运动目标″的实例包括物品或由例如铲车的移动装置运输的物品,以及可以独自移动的人,动物等。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其中根据本发明的读取器/写入器(标签通信设备)被安装到码头门的实例,其中所述码头门是物品的运进入口。
图2示出了RFID标签的总体结构的框图。
图3示出了其中一个所述读取器/写入器的总体结构的框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扫描天线的总览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执行扫描操作的扫描天线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同步操作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用于说明扫描实例的图。
图8示出了在本地站和远处站不彼此同步的情况下的接收电平图。
图9示出了用于说明达成同步的方法的图。
图10示出了在本地站和远处站同步的情况下的接收电平图。
图11A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修改实例图,用于说明没有同步的情形;
图11B示出了用于说明在修改实例中达成同步的情形的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同步操作的流程图。
图13示出了由图12的同步操作获得的曲线。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同步操作的流程图。
图15A示出了从读取器/写入器传送的数据图,示出了在读取器/写入器和RFID标签之间的每个通信添加同步数据的情况。
图15B示出了从读取器/写入器传送的数据图,示出了在读取器/写入器和RFID标签之间的多个通信每一个添加同步数据的情况。
图16A和1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用于说明对物品的移动方向进行检测的方法图。
图17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读取器/写入器的总体结构的框图。
图18示出了在图16方法中使用的扫描模式表。
图19示出了在图16的方法中使用的测量数据表。
图20A示出了在图16的方法中进行的扫描天线的扫描操作的流程图。
图20B示出了在图16的方法中进行的移动方向估算的流程图。
图21A和21B示出了在图16的方法中使用的移动方向估算表。
图22示出了在图16的方法中使用的移动方向估算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下文的说明中,将在三个实施例中描述达成同步的方法。在第一实施例中,从远处站(不同的标签通信设备)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的接收电平被用于达成同步。在第二实施例中,从远处站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的接收电平的时间变化被用于达成同步。在第三实施例中,从远处站传送的数据被用于达成同步。此外,当达成同步时,将根据第四实施例描述检测移动物品(运动目标)的方法。对所有实施例都一样的问题将只描述一次,而将分别详细描述每一个实施例特定的问题。
如图1所示,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被配置在码头门1的左右两侧从而彼此相对。此外,每一个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都包括扫描天线4,其可以扫描发射无线电波的射束M。图1示出了如下情况,其中由搬运车(未示出)提起在托板6上的多个物品5正在被运送通过码头门1(运入方向由箭头CD表示)。RFID标签2连接到每个物品5。此外,每一个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被配置为与RFID标签2进行无线通信,并同时扫描从扫描天线4发射的无线电波束M。
如果彼此相对的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的扫描天线4之间的扫描时间不同步,则会产生标签混淆等。相应地,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被配置为使得相对的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之间的扫描时间同步,以避免产生标签混淆等。
在图1中,在码头门1的左右侧彼此相对的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都被配置为具有以下同步功能。然而,可以如本实施例中的那样配置相对的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中的至少其中之一。此外,集成了每一个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和扫描天线4,但是也可以在其间以线路连接间隙。
在下文的说明中,当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不彼此区分时,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被称为读取器/写入器3。此外,调节扫描时间的读取器/写入器被称为本地站,而被调节的读取器/写入器被称为远处站。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读取器/写入器具有独自判断其是否用作本地站或远处站的功能。然而,在每个部件的下文说明中,读取器/写入器3A用作本地站而读取器/写入器3B用作远处站。
首先,将详细描述RFID标签2和读取器/写入器3的结构。
如图2所示,RFID标签2包括天线部分20和无线通信IC 21。例如,可以使用上述无源型RFID标签或有源型RFID标签作为该RFID标签2。
作为操作无线通信IC 21的电源,天线部分20从读取器/写入器3接收无线电波。此外,天线部分20将从每一个读取器/写入器3接收到的无线电波转换为无线电信号,并且将所转换的无线电波发送到无线通信IC 21。此外,天线部分20还将来自无线通信IC 21的无线电信号转换为无线电波,从而将所转换的无线电信号发送到每一个读取器/写入器3。在天线部分20中使用了天线,谐振电路等等。
基于通过天线20从每一个读取器/写入器3接收到的信号,无线通信IC 21储存来自每一个读取器/写入器3的数据,或通过天线部分20将存储的数据发送到每一个读取器/写入器3。如图2所示,无线通信IC 21包括电源211,无线电处理器212,控制器213以及存储器214。
通过利用整流电路,电源211对天线部分20接收无线电波时产生的感应电压进行整流,调节已整流的电压至指定电压,并且将调节的电压提供给无线通信IC 21的每个单元。二极管桥,电压调节电容器等用在电源211中。
无线电处理器212将通过天线部分20从外部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转换为初始格式,并且将所转换的数据发送到控制器213。此外,无线电处理器212将从控制器213收到的数据转换为适于无线电发射的格式,并且将所转换的无线电信号通过天线部分20发射到外部。A/D(模数)转换器,D/A(数模)转换器,调制器/解调器,RF电路等等被用在无线电处理器212中。
控制器213整体地控制无线通信IC 21中上述各种类型结构的操作。控制器213包括逻辑运算电路,寄存器等等并且用作计算机。此外,通过在计算机上执行控制程序而控制各种类型的结构的操作。例如,控制程序可以具有如下结构,其中读取安装在存储器214的ROM(只读存储器)等中的程序,或可以具有如下结构,其中通过天线部分20和无线电处理器212从每一个读取器/写入器3下载程序,并安装在存储器214中。
基于通过天线部分20和无线电处理器212从每一个读取器/写入器3接收到的数据,控制器213将收到的数据存储在存储器214中。此外,控制器213读取存储在存储器214中的数据,并且通过无线电处理器212和天线部分20将读出的数据发送到每一个读取器/写入器3。
存储器214被配置为包括例如ROM,SRAM(静态RAM)或FeRAM(铁电存储器)的半导体存储器。作为存储在存储器214中的内容,可以示例出上述控制程序、其他各种类型的程序以及例如ID的各种类型的数据。由于无线通信IC 21使用从每一个读取器/写入器3发送的无线电波作为功率源,因此期望使用消耗更小电功率的例如ROM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例如SRAM或FeRAM的存储器。
接下来,将参考图3至5描述读取器/写入器3的结构。
图3示出了通过扫描天线4进行与RFID标签2的无线通信的情形。
每一个读取器/写入器3包括外部通信装置31,标签通信控制器32,发射机33,接收机34,扫描天线控制器35,同步信息提取器36,存储器37,同步器38以及扫描天线4。此外,每一个读取器/写入器3被配置为进行与RFID标签2的无线通信。
外部通信装置31将通过与RFID标签2进行通信而获得的通信结果发送到外部设备,例如PC。作为所述通信结果,示例性地示出了如下信息,即,表明是否从每一个读取器/写入器3读取了RFID标签2的ID(标识)的信息,以及表明是否成功地记录了RFID标签2的信息。此外,外部通信装置31从外部设备接收关于RFID标签2的记录信息,或者从外部设备接收命令。当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彼此同步时,外部通信装置31将表明同步的信息发送到外部设备。作为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接口标准,例示了USB(通用串行总线),IEE1394,Ethernet(注册商标)等等。
标签通信控制器32接收了通过外部通信装置31从外部设备发送的发射命令信息,并且将所述发射命令信息发送到发射机33。扫描天线4的天线波束方向图,即,扫描角度被存储在标签通信控制器32中。具体地,如图5所示,扫描角是指基于宽边方向BS(即,与所排列的天线元件40A,40B...40K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测量的射束M的斜率角度。在本实施例中,附图的右侧方向(α)被认为是正值,而附图的左侧方向(β)被认为是负值。此外,标签通信控制器32包括如下数据,所述数据定义了扫描天线4的各个天线元件40A至40C的电功率和相位。通过电气地设置所定义的各个天线元件40A至40C的电功率和相位,从而产生了扫描天线4的天线波束方向图。
发射机33将从标签通信控制器32发送的发射命令信息转换为适于无线通信的格式,并且将所转换的无线电信号(发射命令信息)通过扫描天线4发送到外部。此外,发射机33进行发射命令信息的调制,放大等。此外,在每一个读取器/写入器3被实现作为第三实施例并且其中一个读取器/写入器3用作远处站3B的情况下,发射机33将同步数据添加至被传送到RFID标签2的发射命令信息,从而发送所添加的同步数据。将在第三实施例的说明中阐述所述细节。
接收机34将通过扫描天线4从外部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接收数据)转换为初始格式,并且将所转换的数据发送到标签通信控制器32。此外,接收机34接收从用作远处站(以下,被称为远处站3B)的读取器/写入器3B发送的无线电波。接收机34还将接收数据发送到同步信息提取器36并且进行接收数据的放大,调制等等。
扫描天线控制器35从标签通信控制器32接收扫描角信息,并且基于所接收的扫描角信息将扫描控制信号发送到扫描天线4。此外,扫描天线控制器35控制从扫描天线4发射出的无线电波束M的方向。例如,当设置了扫描角α和β时,扫描天线控制器35将扫描角信息转换为扫描控制信号,用于顺序地允许从扫描天线4发射的无线电波束M指向扫描角α和β的方向,并随后将所转换的扫描控制信号发送到扫描天线4。
同步信息提取器36从接收数据中提取同步信息,所述接收数据是接收机34从远处站3B接收的。具体地,从远处站3B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的接收电平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同步信息,从远处站3B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的接收电平的时间变化对应于第二实施例中的同步信息,以及从远处站3B发送的数据对应于第三实施例中的同步信息。将在每个实施例的说明中阐述所述细节。此外,同步信息提取器36将所提取的同步信息发送到存储器37。
同步信息提取器36提取的同步信息被存储在存储器37中。具体地,如下所述,在第一实施例中,存储从远处站3B接收到的接收电平,在第二实施例中,存储接收电平的时间变化,以及在第三实施例中,存储从远处站3B发送的接收命令。
利用从同步信息提取器36发送并存储在存储器37中的同步信息以及利用预先存储在存储器37中的信息,同步器38使本地站3A和远处站3B之间的扫描时间同步。将在每个实施例的说明中阐述所述细节。
如图4所示,扫描天线4具有如下结构,其中排列了多个天线元件40,并且每一个天线元件40连接到可变移相器41。在图4中,天线元件40的数目是三个,而天线元件40的数目可以是任意的。随着天线元件40数目的增加,射束M的宽度也变细。将参考图4描述扫描天线4中扫描波束方向的方法。
当所有天线元件40A,40B,……,40K发射具有相同相位的无线电波时,从扫描天线4发射出的无线电波被发射作为宽边方向BS(与天线元件40A,40B,……,40K的排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中的平面波。另一方面,为了从宽边方向BS将无线电波的发射方向倾斜角度θ(rad),可以对天线元件40A,40B,……,40K发射的无线电波的相位进行移相以满足以下公式。
如图4所示,假定:将被发射或接收的无线电波的波长为λ(m),作为基准的天线元件40A和第k个天线元件40K之间的距离为dk(m),以及图4中虚线所示的在等相位波表面当中通过作为基准的天线元件40A的等相位波表面和第k个天线元件40K之间的距离为Ik(m),则与作为基准的天线元件40A的相位相对的第k个天线元件40K的相移Φk用以下公式表示。
φk=2π·lk/λ=2π·dk·sinθ/λ
以这种方法,通过移动信号的相位由此使得相移器41A,41B,……41K满足上述公式,扫描天线4允许无线电波束M指向期望的方向。
第一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利用从作为远处站的读取器/写入器3A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的接收电平,作为本地站的读取器/写入器3B实现了同步。以下,将参考图6至11B描述第一实施例。
首先,将描述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全部被设置为-40°和+20°的情况。此外,在读取器/写入器3A和读取器/写入器3B之间的发射无线电波的射束组合是四种情况,如图7所示。相应地,接收电平的方向被预先存储在存储器37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二和第三种组合的接收电平彼此相同,因此作为接收电平可能有三种电平。当实际测量的接收电平是情况I和III的接收电平时,认为达成了同步并预先存储在存储器37中。
如图6所示,当功率被输入到读取器/写入器3A或3B时,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之间的同步操作开始。当进行同步操作时,每一个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被配置为独自判断其是否用作相对的读取器/写入器的本地站或者远处站。
具体地,当同步操作开始时,首先测量接收电平(S100)。接下来,检测是否存在远处站(S101)。例如,当读取器/写入器3A执行该同步操作以及没有从读取器/写入器3B发射无线电波时,接收电平变为″0″,则随后判断不存在读取器/写入器3A的远处站(S101中的N)。此时,读取器/写入器3A输出无线电波(S102),再次测量接收电平(S103),随后检测是否存在远处站(S104)。如果检测到存在远处站(S104中的Y),则扫描操作开始(S105)。可选地,如果检测到不存在远处站(S104中的N),则输出无线电波(S102)以及测量接收电平(S103)直到检测到远处站。在这种情况下,读取器/写入器3A变为读取器/写入器3B的远处站。此外,读取器/写入器3B用作本地站。即,读取器/写入器3B用作调节读取器/写入器3A的扫描时间。
另一方面,在S101中,如果检测到存在远处站(S101中的Y),则每一个读取器/写入器3A输出无线电波并同时切换扫描角(S106),以及将扫描角的接收电平存储到存储器37(S107)。随后,存储在存储器37中的接收电平与已经预先存储在存储器37中的接收电平模式进行比较,并且进行接收电平判断(S108)。接着,将参考图8至10描述该判断。图8示出了如下情况,其中读取器/写入器3A用作本地站而读取器/写入器3B用作远处站,以及读取器/写入器3A调节其扫描时间,以与读取器/写入器3B达成同步。
首先,用作远处站的读取器/写入器3B每50毫秒(箭头a)切换扫描天线4的波束方向图至扫描角-40°和+20°。随后,用作本地站的读取器/写入器3A每50毫秒(箭头c)切换扫描天线4的波束方向图为扫描角-40°和+20°,并且测量扫描角的接收电平(箭头b)。通过箭头d表示用这样的方式测量的接收电平。此外,对图7所示的所有情形I,II和III的接收电平进行全部测量,并且由此认为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没有彼此同步。
当以上述方式进行接收电平判断(S108)并由此没有达成同步(S110中的N)时,在5毫秒的待机时间之后(S109),用作本地站的读取器/写入器3A开始下一次的扫描天线4的扫描角的切换。此外,读取器/写入器3A再次进行接收电平判断(S108),以判断是否达成了同步。具体地,如图9所示,通过箭头a1表示作为远处站的读取器/写入器3B的扫描时间,且其没有变化。此外,当用作本地站的读取器/写入器3A的扫描角被切换时,在5毫秒的待机时间之后执行扫描操作(箭头c1),并且在此时测量接收电平(箭头b1)。基于所述测量结果,进行接收电平判断(S108)。如果没有达成同步,则在5毫秒的待机时间之后再次执行扫描操作(箭头c1)。
进行上述操作直到达成了同步。当达成了同步(S110中的Y)时,结束同步操作。图10示出了其中通过进行上述操作而达成同步的情况。即,作为远处站的读取器/写入器3B以-40°和+20°的扫描角重复扫描操作(箭头a2)。另一方面,作为本地站的读取器/写入器3A以-40°和+20°的扫描角重复扫描操作(箭头c2),以及在此时测量接收电平(箭头b2)。结果,通过箭头d2表示所测量的接收电平。即,所测量的接收电平仅仅表示了图7所示的情形I和III的接收电平。在这种情况下,当读取器/写入器3B扫描-40°的扫描角时,读取器/写入器3A也扫描-40°的扫描角。此外,当读取器/写入器3B扫描+20°的扫描角时,读取器/写入器3A也扫描+20°的扫描角。
当同步操作结束时,表明同步操作结束的数据被传送到外部设备(未示出)。随后,当进行与RFID标签2的无线通信时,可以在不产生标签混淆的情况下以良好的状态进行与RFID标签2的无线通信。此外,可以以周期性的间隔执行上述同步操作,例如每1小时或者3小时。
图11A和11B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变型例,其中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的扫描角全部被设置为+35°和0°。在这种情况下,在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之间发射无线电波束的可能的组合为如图11A所示的四种情况。此外,以上述方式,接收电平被预先存储在存储器37中。在这种情况下,当实际测量的接收电平仅仅是如图11A所示的情况II的电平时,认为达成了同步并预先存储在存储器37中。
图11A示出了没有达成同步的情形。图11B示出了如下情形,其中达成了同步并且仅仅情形II的电平已经被测量为接收电平。当包括了0°的扫描角并且扫描角被切换到0°时,可以降低无线电波束的输出电平。
所述扫描角不局限于上述扫描角,二值的各种扫描角的组合都是可以的。此外,不需要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的扫描角彼此相等。例如,读取器/写入器3A的扫描角是-40°和+20°,而读取器/写入器3B的扫描角可以是-20°和+40°。
波束方向图的切换时间和待机时间不局限于上述说明,而可以由用户恰当地设置。
第二实施例
将参考图12和13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无线电波的接收电平的时间变化来达成同步,所述无线电波是作为本地站的读取器/写入器3A从作为远处站的读取器/写入器3B接收的。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每一个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可以独自判断其是本地站还是远处站。在下文的说明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要点将被省略,而详细解释不同之处。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例如,当激活读取器/写入器3A时,测量接收电平(S200),并且检测是否存在远处站(S201)。其中检测到不存在远处站的操作(S202至S205)与如图6所示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S102至S105的操作相同。
可选地,当检测到存在远处站时(S201中的Y),输出无线电波(S206)以测量接收电平(S207)。然而,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情形不同,在如下情形中发射无线电波,所述情形是,两个扫描角中的一个被固定为作为本地站的读取器/写入器3A的波束方向图。此时,测量接收电平以获得表示接收电平的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3所示(S208)。
例如,在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的扫描角被预先设置为+20°和-40°的情况下,作为远处站的读取器/写入器3B以+20°和-40°的扫描角重复扫描操作,但是作为本地站的读取器/写入器3A在扫描角被固定到+20°的状态下测量接收电平。图13中的曲线示出了读取器/写入器3A以这种方法实际测量的接收电平的时间变化。纵轴表示接收电平的强度,而横轴表示时间。
作为远处站的读取器/写入器3B每50毫秒间隔切换波束方向图。另一方面,作为本地站的读取器/写入器3A每3.8毫秒的间隔测量接收电平。在图13中,接收电平的强度每13点变化(即,13点x3.8msec≈50msec)。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固定了作为本地站的读取器/写入器3A的波束方向图,即,扫描角被固定到+20°,因此可以知道,图13中接收电平的强度变化是由于作为远处站的读取器/写入器3B的扫描角切换而导致的。在第二实施例中,作为本地站的读取器/写入器3A可以掌握远处站的波束方向图的切换时间。此外,利用读取器/写入器3A获得的作为远处站的读取器/写入器3B的切换时间,读取器/写入器3A执行接收电平的优化操作(S209),达成读取器/写入器3A的波束方向图的切换时间的同步。
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用户可以任意地设置扫描角、接收电平的测量时间间隔、波束方向图的切换间隔等等。
第三实施例
将参考图14和15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本地站的读取器/写入器3A被配置为从作为远处站的读取器/写入器3B传送的数据获得同步信息,并且基于所述同步信息达成同步。
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每一个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也可以独自判断其是本地站还是远处站。在下文的说明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要点将被省略,而详细描述解释不同之处。
如图14所示,例如,当激活读取器/写入器3A时,测量接收电平(S300),以检测是否存在相对物(S301)。在没有检测到远处站的情况下的操作(S302至S305)与如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6所示的S102至S105相同。然而,作为远处站的读取器/写入器3B发射的传输信号是图15A或15B所示的传输信号。即,在各个读取器/写入器3和RFID标签2之间的正常通信中,用于读出ID或者存储在RFID标签2中的数据的通信命令从读取器/写入器3被传送到RFID标签2。根据所述通信命令,RFID标签2向读取器/写入器3向发送响应。在本实施例中,如这些图所示,同步数据被添加到传送到RFID标签2的通信命令。
同步数据是对于RFID标签2无意义的信息,并且不是会使各个读取器/写入器3和RFID标签2之间的通信退化的命令。上述同步数据恰好是相对的读取器/写入器3A接收并且执行扫描角的切换时间的数据。然而,例如,如果添加了表明作为远处站的读取器/写入器3B的扫描角是+20°和-40°的数据,则不仅可以识别切换时间,而且可以识别读取器/写入器3B的天线波束方向图指向哪一个方向。
可选地,在图14中,当检测到存在远处站时(S301中的Y),读取器/写入器3A用作本地站,并且接收从作为远处站的读取器/写入器3B发送的通信命令(S306)。如上所述,通信命令类似于图15A或者15B中所示的数据。当读取器/写入器3A收到所述通信命令时,利用所接收的通信命令执行天线波束方向图的切换时间的分析操作(S307)。通过分析图15A或15B所示的通信命令而执行该分析操作。由于表明读取器/写入器3B的天线波束方向图的切换时间的同步数据被添加到所述通信命令,因此在收到同步数据时切换读取器/写入器3A的波束方向图。此时,当读取器/写入器3A利用基于分析结果的时间来开始执行扫描操作时(S308),可以在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彼此同步的情况下进行与RFID标签2的通信。
第四实施例
将参考图16至22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在根据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的一个,使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彼此同步之后,附加有RFID标签2的物品5被配置为接受检测。
如图16A和16B所示,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被配置为彼此相对,并且配置有RFID标签2的物品经过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之间。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以+20°和-40°的扫描角的波束方向图重复扫描操作。此外,在所述扫描操作中,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彼此同步。
将参考图16A和16B简单地描述用于检测移动的算法。例如,当从区域1将RFID标签2移动到区域2时,首先在区域1中读取RFID标签2。然后,随着移动RFID标签2,在区域2中读取RFID标签2。读取结果的时间变化(即,RFID标签2的移动)如图22所示。以下将更详细地进行描述。
接下来,将参考图17至19描述读取器/写入器3的结构。除了同步功能之外,本实施例中的读取器/写入器3具有不同的检测RFID标签2的移动状态的功能。以下,将描述与图3所示的读取器/写入器3不同的要点,而将省略相同点。
外部通信装置31将通过进行与RFID标签2的通信而获得的通信结果发送到外部设备,例如PC。作为通信结果,例示了:每一个读取器/写入器3读取的RFID标签2的ID(标识),附加有RFID标签2的物品5的移动方向信息,其是由移动方向估算器39计算的,以及表明RFID标签2是否被成功地记录了的信息。此外,外部通信装置31从外部设备接收关于RFID标签2的记录信息(发射命令信息),或者接收外部设备的命令。
图18所示的扫描模式表T1被存储在标签通信控制器32中。扫描模式表T1包括用于定义扫描天线4的天线元件40A至40C的电功率和相位的数据。关于天线元件40A至40C而定义的电功率和相位被电气地设置为产生扫描天线4的扫描模式。
即,根据扫描模式表T1设置扫描天线4的扫描角。如图5所示,扫描角是指基于宽边方向BS(即,与所排列的天线元件40A,40B.....40K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而测量的射束M的斜率角度。这里,附图的右侧方向(α)被认为是正值,而附图的左侧方向(β)被认为是负值。扫描模式表T1用作将扫描角α=+20°和β=-40°与表编号相关。所述表编号(0和1)表示如下所述的移动方向估算曲线G的纵轴。
标签通信控制器32从扫描表T1读取扫描角信息,并且将扫描角信息发送到扫描天线控制器35。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扫描角信息,α=+20°并且β=-40°的扫描角被设置在扫描模式表T1中。相应地,标签通信控制器32顺序重复地将+20°和-40°的扫描角发送到扫描天线控制器35。标签通信控制器32接收ID,该ID是扫描天线4从RFID标签2获得的,在扫描该ID时,将ID与扫描天线4的扫描角(+20°或者-40°)相关,并随后将其发送到存储器37。扫描角不局限于+20°和-40°两个扫描角,而是可以任意地设置扫描角。
存储器37将已经彼此相关且已经从标签通信控制器32发送的扫描角(+20°和-40°)和RFID标签2的ID记录在图19所示的测量数据表T2中。存储器37将所记录的RFID标签2的ID和扫描角信息发送到移动方向估算器39。测量数据表T2包括数据编号、读取时间、RFID标签编号以及表编号。此外,顺序地记录从扫描天线4读取的RFID标签2的ID。数据编号表明读取的RFID标签2的ID的顺序。读取时间表明读取RFID标签2的ID的时间以及利用存储器37的时钟记录RFID标签2的ID的时间。在本实施例中,数据编号被记录在测量数据表T2中。然而,由于可以通过仅仅利用读取时间来判断读取顺序,因此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其中在测量数据表T2中没有记录数据编号的实施例。
RFID标签编号是扫描天线4从RFID标签2的存储器214读取的ID。表编号被设置为与扫描模式表T1中+20°和-40°的每一个扫描角相对应,以及表示如下所述的移动方向估算曲线G的纵轴。图19示出了正在传送多个物品5并且从多个RFID标签2读取ID的情况。例如,当从扫描天线4发射出的无线电波束M的方向是+20°的扫描角时,读取RFID标签编号为″0X00011D8C″的RFID标签2,并且如下所述的,在读取操作中开始读取数据编号″1″。
移动方向估算器39接收关于记录在测量数据表T2中的数据编号、ID、表编号等的信息。此外,如下所述的,移动方向估算器39根据所接收的信息进行移动方向估算,并且将所计算的移动信息和ID发送到外部通信装置31。
扫描操作
接下来,将参考图20A和20B描述用这样的方式配置的RFID通信系统的操作。以如下方式执行RFID通信系统的总体操作:首先进行扫描操作以对扫描天线4进行扫描,基于扫描结果进行移动方向估算,以及检测RFID标签2的移动方向。以下,将详细描述RFID通信系统的操作
当标签通信控制器32通过外部通信装置31收到从外部设备传送的发射命令信息时开始扫描操作。当扫描操作开始时,标签通信控制器32基于扫描模式表T1将扫描角信息发送到扫描天线4。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扫描角,使用了两个角度+20°和-40°。
具体地,当作为扫描角信息的+20°的扫描角从标签通信控制器32被发送到扫描天线控制器35时(S401),扫描天线控制器35将扫描控制信号发送到扫描天线4,由此使得在+20°扫描角的方向上发射从扫描天线4发送的无线电波束M,随后,收到扫描控制信号的扫描天线4朝着+20°扫描角执行发射射束M的读取操作(S402)。根据读取操作的结果,检查是否存在RFID标签2。即,检查是否从RFID标签2读取了ID(S403)。如果检查到存在RFID标签2(S403中的Y),则将ID和扫描角信息(+20°的扫描角)彼此相关,并且与数据编号一起记录在测量数据表T2中(S404)。随后,扫描角被切换到-40°的扫描角。对于-40°的扫描角应用相同的步骤,并且在指定的时间段内重复相同的操作。然后,进行移动方向估算。
可选地,如果检查到不存在RFID标签2,即,根据读取操作的结果,不存在从RFID标签2接收到的信息,或者不能正常地从RFID标签2接收到信号(S403中的N),扫描角信息被切换到-40°的角度,并且执行与S401到S404相同的操作(S405到S408)。在重复上述操作之后,进行下一次的移动方向估算,以检测物品5的移动方向。可以通过ID的记录编号来判断从扫描操作切换到移动方向估算的时间,所述ID的记录编号例如是在测量数据表T2中记录第一个ID到第二十个ID的时间。可选地,可以通过经过的时间段来判断切换时间,所述经过的时间段例如是当从记录第一个ID开始经历了150msec时的经历时间段。可选地,切换时间可以被预先设置在存储器37中,或者可以被接收作为从外部设备发送的命令,所述外部设备例如是PC。
为了获得高速处理,并行地执行扫描操作和移动方向估算。此外,尽管进行移动方向估算,然而也可以重复扫描操作。然而,可以顺序地执行扫描操作和移动方向估算。
移动方向估算
通过扫描操作,在测量表T2中的第一个ID被记录了之后,当经过了指定时间段或者执行了指定数目的操作时,开始移动方向估算,并且读取由移动方向估算器39记录在存储器37中的测量数据表T2(S410)。此外,所读取的测量数据表T2被临时地存储在缓存器中,以及基于所存储的测量数据表T2的信息进行移动方向估算(S411)。
以如下方式进行移动方向估算。基于从测量数据表T2读取的信息的数据编号和表编号,形成了图21A所示的第一移动方向估算表T3。移动方向估算表T3包括x(数据编号),y(表编号),乘积值xy,以及平方值xx。此外,利用第一移动方向估算表T3形成第二移动方向估算表T4。
第二移动方向估算表T4包括∑x,其是x的从第一行(数据编号1)到第二十行(数据编号20)的和;∑y,其是y的从第一行到第二十行的和;∑xy,其是xy的从第一行到第二十行的和;20∑xy,其是作为是最后数据编号的x和∑xy与20的乘积;∑xx,其是xx的从第一行到第二十行的和,以及20∑xx,其是作为最后一行数据编号的x和∑xx与20的乘积。
当第二移动方向估算表4的值被代入以下公式时,计算出图21B所示的0.0639的斜率S。
S=(∑x∑y-N∑xy)/(∑x∑x-N∑xx)|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编号1到20,即,每一个读取器/写入器3从RFID标签2读取ID 20次。然而,根据读取次数,可以通过改变上述公式中的N而计算斜率S。
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斜率S指的是产生图22所示的移动方向估算曲线G,根据移动方向估算曲线G获得线性逼近线L,以及获得所获得的线性逼近线L的斜率。具体地,通过在xy坐标系中对移动方向估算表T3的每个x值和每个y值进行作图,从而建立移动方向估算曲线G。在xy坐标系中,表示表编号的y和表示数据编号的x被分别设置为纵轴和横轴。此外,根据移动方向估算曲线G获得线性逼近线L,以及计算线性逼近线L的斜率。
当图22所示的线性逼近线L的斜率在图10中向右上方倾斜时,斜率S变为正值。可选地,当其斜率向左下方倾斜时,斜率S变为负值。可选地,当其斜率为水平时,斜率S变为零。此外,如果定义了在斜率S为正的情况下物品5在图16B中的方向A上移动,则在斜率S为负的情况下,物品5在图16B中的方向B上移动。此外,如果在斜率S为零的情况下物品5停止,则可以通过计算斜率S来检测物品5的移动。
当用这样的方式进行移动方向估算并且检测移动方向时,从移动方向估算器39将所计算的移动方向通过外部通信装置31通知到外部设备(S412),随后移动方向估算结束。
如果移动方向信息,即,通过移动方向估算获得的斜率S为负值,正值,或者零值,则斜率S被分别转换为例如,01,10和00。所转换的斜率01,10和00的信息与临时存储在移动方向估算器39中的测量数据表T2的RFID标签2的ID相关,以及所关联的ID通过外部通信装置31被传送到外部设备。
相应地,外部设备可以检测到物品5正在哪个方向上移动。此外,通过两个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进行移动方向估算,以及移动方向估算结果被传送到外部设备。用这样的方式,由于通过标签通信系统中的两个相对的读取器/写入器3A和3B进行移动方向估算,可以减少外部设备中的工作负荷。如上所述,可以防止在如下情况下产生的读取失败,即,在码头门1的左右侧其中之一没有配置读取器/写入器3的情况下,也即,在无线电波在物品5和RFID标签2中传播的目标连接到读取器/写入器3的相对侧的情况下。
尽管以上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仅仅某些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地理解,在不实质背离新颖性教导和本发明的优点的情况下,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做出多种改变。相应地,所有上述改变意图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畴内。

Claims (6)

1.一种第一标签通信设备,适用于与配置在移动目标上的RFID标签和第二标签通信设备进行无线电通信,所述第一标签通信设备包括:
天线;
控制器,可操作用于使天线发射第一无线电波,同时改变发射所述第一无线电波的第一方向;
接收机,可操作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二标签通信设备发射的第二无线电波;
提取器,可操作用于从所述第二无线电波提取表示如下时间的同步信息,所述时间是第二标签通信设备改变从其发射第二无线电波的第二方向的时间;以及
同步器,可操作用于基于所述同步信息,将控制器改变所述第一方向的时间与所述第二标签通信设备改变所述第二方向的时间相同步。
2.如权利要求1的第一标签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提取器可操作用于从第二无线电波的接收电平提取同步信息。
3.如权利要求2的第一标签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提取器可操作用于从第二无线电波的接收电平的时间变化提取同步信息。
4.如权利要求1的第一标签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提取器可操作用于从第二标签通信设备发送的数据提取同步信息。
5.如权利要求1的第一标签通信设备,其中:
响应于从天线发射的第一无线电波,所述接收机可操作用于接收从RFID标签发送的标签信息;以及
所述第一标签通信设备进一步包括:
发生器,可操作用于将标签信息与表示接收机何时接收所述标签信息的时间信息相关联,并且产生包括时间信息和角度信息的多个数据组,所述角度信息表示当所述接收机接收标签信息时发射第一无线电波的方向;以及
估算器,可操作用于相对于所述时间信息和所述角度信息之间的关系而进行线性逼近,并且根据所述线性逼近获得的线的斜率来估算所述移动目标移动的方向。
6.一种标签通信系统,适用于与配置在移动目标上的RFID标签进行无线电通信,所述标签通信系统包括:
一对标签通信设备,其被配置为彼此相对,所述标签通信设备的每一个适用于与所述RFID标签进行无线电通信,并且包括:
天线;
控制器,可操作用于使天线发射无线电波,并同时改变发射无线电波的方向;
接收机,可操作用于响应于从所述天线发射的无线电波而接收从RFID标签发送的标签信息;
发生器,可操作用于将所述标签信息与表示接收机何时接收所述标签信息的时间信息相关联,并且产生多个包括时间信息和角度信息的数据组,所述角度信息表示当接收机接收标签信息时发射无线电波的方向;以及
估算器,可操作用于相对于所述时间信息和所述角度信息之间的关系而进行线性逼近,并且通过所述线性逼近获得的线的斜率来估算移动目标移动的方向。
CN2008100825831A 2007-03-05 2008-03-05 标签通信设备以及标签通信系统 Active CN1012616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54555 2007-03-05
JP2007-054555 2007-03-05
JP2007054555A JP4352414B2 (ja) 2007-03-05 2007-03-05 タグ通信装置及びタグ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1676A true CN101261676A (zh) 2008-09-10
CN101261676B CN101261676B (zh) 2012-05-23

Family

ID=39512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25831A Active CN101261676B (zh) 2007-03-05 2008-03-05 标签通信设备以及标签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072328B2 (zh)
EP (1) EP1967983B1 (zh)
JP (1) JP4352414B2 (zh)
CN (1) CN101261676B (zh)
AT (1) ATE497216T1 (zh)
DE (1) DE602008004682D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2106A (zh) * 2010-11-22 2012-07-18 英赛瑟库尔公司 包括uhf标签读取器的无线电通信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20843B2 (ja) * 2006-05-10 2008-07-1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タグ通信装置、タグ移動方向検知システム及びタグ移動方向検知方法
GB2453289B (en) * 2006-06-12 2011-03-16 Thingmagic Inc Radio devices and communications
FI122328B (fi) 2010-08-18 2011-12-15 Sauli Hepo-Oja Aktiivinen paikannusjärjestelmä
US9715608B2 (en) 2011-12-19 2017-07-25 Symbo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coverage
US20140111311A1 (en) * 2012-10-24 2014-04-24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n rfid reader
EP3030155B1 (en) 2013-08-05 2020-04-01 Koninklijke Philips N.V. Tube alignment functionality for mobile radiography systems
US9477865B2 (en) * 2013-12-13 2016-10-25 Symbol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for and method of accurately determining true bearings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s associated with items in a controlled area
US9755294B2 (en) 2014-07-07 2017-09-05 Symbol Technologies, Llc Accurately estimating true bearings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s associated with items located in a controlled area
US10231135B2 (en) * 2015-10-02 2019-03-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aptive beamforming scanning
US9773136B2 (en) 2015-10-19 2017-09-26 Symbol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for, and method of, accurately and rapidly determining, in real-time, true bearings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s associated with items in a controlled area
JP7096452B2 (ja) * 2017-02-16 2022-07-05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8133733A (ja) * 2017-02-16 2018-08-2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726218B2 (en) 2017-07-27 2020-07-28 Symbo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 bearing estimation
JP7097164B2 (ja) 2017-09-29 2022-07-0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Rfid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JP7152099B2 (ja) * 2018-01-25 2022-10-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タグシステム、無線通信可能領域整形方法
WO2021029882A1 (en) * 2019-08-14 2021-02-18 Avery Dennison Retail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Method of optimizing read technology for high density items
WO2022141400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侦听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7803A (en) * 1992-07-22 1993-07-13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Transponder location and tracking system and method
JP3699295B2 (ja) * 1999-05-24 2005-09-28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3540784B2 (ja) * 2001-08-24 2004-07-0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装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送信電力制御プログラム
US6922173B2 (en) * 2002-02-05 2005-07-26 Theodore R. Anderson Reconfigurable scanner and RFID system using the scanner
US7212120B2 (en) * 2003-11-18 2007-05-01 Caterpillar Inc Work site tracking system and method
JP4293027B2 (ja) * 2004-03-19 2009-07-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タグ通信装置
JP4281616B2 (ja) 2004-05-13 2009-06-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タグ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タグ通信装置
EP2093893B1 (en) * 2004-05-13 2014-01-1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Radio tag communication device, radio tag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tag detection system
JP4618483B2 (ja) 2004-06-01 2011-01-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タグ通信システムの質問器及び無線タグ通信システム
JP4123195B2 (ja) * 2004-06-22 2008-07-2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タグ通信装置、タグ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タグ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タグ通信管理システム
US7142120B2 (en) * 2004-06-29 2006-11-28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Item finding using RF signalling
JP2006020083A (ja) 2004-07-01 2006-01-19 Omron Corp タグ通信用アンテナ、タグ通信装置、タグ通信システム、タグ通信装置のスキャン調整方法、およびスキャン調整プログラム
JP2006042268A (ja) * 2004-07-30 2006-02-09 Fujitsu Ltd 電子タグ認証装置、および電子タグとの通信調整方法
DE602005001194T3 (de) * 2005-03-04 2012-01-12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Haushaltsgeräteanordnung mit integriertem Betrieb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2106A (zh) * 2010-11-22 2012-07-18 英赛瑟库尔公司 包括uhf标签读取器的无线电通信设备
CN102592106B (zh) * 2010-11-22 2016-07-06 英赛瑟库尔公司 包括uhf标签读取器的无线电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352414B2 (ja) 2009-10-28
US20080224828A1 (en) 2008-09-18
EP1967983A2 (en) 2008-09-10
EP1967983B1 (en) 2011-01-26
DE602008004682D1 (de) 2011-03-10
CN101261676B (zh) 2012-05-23
ATE497216T1 (de) 2011-02-15
EP1967983A3 (en) 2008-10-15
US8072328B2 (en) 2011-12-06
JP2008219503A (ja) 2008-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61676B (zh) 标签通信设备以及标签通信系统
CN101680963B (zh) 标签通信装置以及标签通信方法
CN101159007B (zh) Rf标签读取器和方法
CN1969464B (zh) 无线标签通信系统的查询器
US909873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presence recognition of a second portable data carrier by a first portable data carrier
Del Prete et al. Remotely identify and detect by a compact reader with mono-pulse scanning capabilities
JP2003283367A (ja) 質問器システム
JP2007121014A (ja) 物品位置検出システム
CN102870004B (zh) 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节点
Nguyen et al. A dynamic-range-based algorithm for reader-tag collision avoidance deployment in RFID networks
Sabesan et al. Wide area passive UHF RFID system using antenna diversity combined with phase and frequency hopping
US7388499B2 (en) Electronic tag authent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adjustment method with electronic tag
CN207731277U (zh) 基于rfid技术的位置识别系统
CN101183431A (zh)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JP2009076048A (ja) リーダライタ、及び物品仕分システム
CN210955099U (zh) 基于4g传输的rfid电子标签读写器及4g无线传输装置
CN103034886B (zh) 一种有源远程射频标签定位识别方法
Zhou et 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curving of tag antennas on performance of RFID system
CN201838006U (zh) 电子扫描读卡器
JP2019509479A (ja) 検出領域に対する送信機の位置を決定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4816320B2 (ja) 無線通信装置
CN101599131B (zh) 一种高速射频自动识别系统和方法
CN102339374A (zh) 电子扫描读卡器
CN104198986A (zh) 一种基于rfid移动阅读器的精确定位系统和方法
EP4394655A1 (en) Goods det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electronic tag reading device and serv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