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63939B - 扬声器用振动板、扬声器用框体、扬声器用防尘盖、使用它们的扬声器和装置以及扬声器用零部件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用振动板、扬声器用框体、扬声器用防尘盖、使用它们的扬声器和装置以及扬声器用零部件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63939B
CN101563939B CN200780047054.1A CN200780047054A CN101563939B CN 101563939 B CN101563939 B CN 101563939B CN 200780047054 A CN200780047054 A CN 200780047054A CN 101563939 B CN101563939 B CN 1015639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peaker
resin
fibre
bambo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470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63939A (zh
Inventor
梶原义道
沟根信也
三村和义
鲭户隆史
西村和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3454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6592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34917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9325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02672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4313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7/074497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8084641A1/ja
Publication of CN101563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39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639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39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 Dry Formation Of Fiberboard And The Like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扬声器用振动板(1)由混入有树脂(16)和竹纤维(17)的复合物(15)构成。由此,得到兼具以下两个优点的振动板(1),优点1是音质高、振动板(1)的特性值的设定的自由度大的竹纤维(17)的优点,优点2是耐湿可靠性或强度被改善、外观优异、生产率和尺寸稳定性提高的树脂制的振动板(1)的优点。

Description

扬声器用振动板、扬声器用框体、扬声器用防尘盖、使用它们的扬声器和装置以及扬声器用零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各种音响机器装置或影像机器装置的扬声器用振动板、扬声器用框体、扬声器用防尘盖和使用它们的扬声器、立体声组合或电视组合、移动体等的装置、以及扬声器用零部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下面使用图14,对以前的扬声器进行说明。图14是以前的扬声器的截面图。 
如图14所示,扬声器110具有扬声器用振动板101(以下称作振动板101)、磁路105、扬声器用框体107(以下称作框体107)和音圈108。磁路105由磁化了的磁体102被上夹板103和磁轭104夹住而构成。框体107与磁轭104连接。振动板101的外周介由折环部(edge)109与框体107的外周部连接。振动板101的中心部与音圈108的一端连接。音圈108的另一端配置成嵌入磁路105形成的磁缝106。振动板101的前表面部与扬声器用防尘盖111(以下称作盖111)连接。另外,音圈108具有以下的结构:具有筒状的音圈主体108a,音圈主体108a的外周部缠绕有线圈108b。还有,减震器112的内周与音圈108连接,减震器112的外周与框体107连接。这样,构成扬声器110。 
振动板101是使用聚丙烯(以下称作PP)等的树脂、在设置振动板101的形状的金属模中对热熔融了的树脂颗粒进行注射模塑成形而形成的。注射模塑成形所使用的树脂材料的种类一般使用PP等单一材料。 
又,出于调整振动板101的特性值、即调整扬声器110的特性或音质的目的,也存在使用不同种类的树脂的混合型振动板101。又,对于仅用树脂难以调整的特性值的调整,通过混入云母等强化材料,来调整振动板101的特性值和调整扬声器110的特性或音质又,为了加大特性值调整的自由度,而通过混入纸浆材料,实行振动板101的音质调整。另外,例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公开了这样的以前的扬声器110。 
又,扬声器110所使用的盖111也与振动板101一样,一般使用PP等单一材料。另外例如专利文献3公开了使用盖111的以前的扬声器110。 
这样的以前的振动板101使用造纸的制造方法或者树脂的注射模塑成形、冲压的制造方法等。因此,以前的振动板101是纸制或树脂制的。 
因此,振动板101产生各自的材料的特征,同时根据用途区分使用材质。然而,由于分别具有课题,所以较难满足低失真化、广频带化、高动态范围化等的市场要求。又,关于纸制的振动板101的生产,由于造纸需要非常多的步骤,所以较难使零部件低价格化。而树脂制的振动板101只能得到材料树脂特有的统一的特性值。因此作为扬声器110的特性、音质的调整范围非常窄。 
又,混入树脂和纸浆材料而得到的振动板101的音质调整的自由度大,耐湿可靠性也得到改善。然而,为了提高音质,以前的振动板101具有强度不够的课题。 
又,扬声器110所使用的盖111也使用与振动板101一样的材料和制造方法。因此,盖111也具有与以前的振动板101一样的课题。 
又,为了使振动板101的振动不会传达到磁路105,或者为了不易发生共振,而要求框体107的高刚性、制振效果、高内部损失。因此,以前的框体107主要使用铁板、铸铝或树脂。 
然而,铁板制的框体107具有磁漏大、外观也缺少高级感这样的课题。又,铸铝制的框体107的磁漏和外观品位优异,刚性高。然而铸铝框体107具有非常昂贵这样的课题。因此,最近为了解决这些课题,经常通过对热塑性的合成树脂进行注射模塑成形,成形为框体107的形状来使用。尤其,树脂制的框体107的形状自由度大,也适合于量轻化。另外例如专利文献4公开了使用这样的框体107的扬声器110。 
然而,这样的以前的树脂制的框体107可量轻化,但仅用母材树脂的话刚性不足。因此,经常添加玻璃纤维或云母等无机填料。由此,从量轻化、成形性、音响性能等方面看,作为框体107的树脂使用比重小、内部损失大的PP。又,为了满足框体107的音响性能,要求添加重量比30%以上的无机填料。通过添加无机填料,提高框体107的刚性。然而,由于框体107的比重也大,所以框体107的重量重。又,由于框体107的内部损失小,所以存在吸收不需要的振动的效果减少这样的课题。 
接着,用图15对以前的振动板10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15是显示以前的使用注射模塑成形的树脂制的扬声器用振动板101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5所示,PP等树脂114与加入云母等强化材料的PP115干式混合,制成母料116。接着,将母料116颗粒化,制成母料颗粒117(以下称作颗粒117)。然后将颗粒117投入 注射模塑成形机中,制造振动板101等扬声器用零部件。 
在注射模塑成形机内,被投入的颗粒117通过加热步骤被加热而熔融。再使用挤出机,喷射到振动板101用成形金属模118内。被喷射的PP树脂经冷却固化,从成形金属模118取出,形成振动板101。采用这样的注射模塑成形步骤,制造以PP等为代表的树脂制的振动板101。 
关于注射模塑成形所使用的树脂材料的种类,一般使用PP等单一材料。除了PP之外,出于调整振动板101的特性值、即调整扬声器110的特性和音质的目的,也存在混合不同种类的树脂的混合型振动板101。 
混合型的振动板101的制造方法使用粉碎机将混入的多种树脂颗粒粉碎,设定混合比例。又,通过干式混合进行混合,用于制造振动板101。 
另外,例如专利文献5公开了这样的以前的扬声器110的制造方法。 
为了应对市场对于振动板101等的扬声器用零部件的要求,尤其,从质量的稳定化、耐水可靠性、以及外观设计的多样性的观点看,最受欢迎的是树脂质的振动板101。 
然而,在以前的振动板101等的扬声器用零部件的制造方法中,树脂制的振动板101仅在所使用的树脂的材料特性值的范围内能够调整扬声器110的特性、音质,只能制作统一的声音。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昭59-1769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5-23649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3-289298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3-3789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平1-2489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扬声器用振动板的强度不足被消除,用于扬声器时提供扬声器特性、音质的调整范围广的扬声器。 
本发明的扬声器用振动板具有树脂和纤维素纤维,纤维素纤维是竹纤维。通过该构成,得到强度高、具有高弹性模量、生产率高的扬声器用振动板。 
本发明的扬声器用框体的强度不足被消除、用于扬声器时提供扬声器特性、音质的调整范围广的扬声器。 
本发明的扬声器用框体具有树脂和纤维素纤维,纤维素纤维是竹纤维。通过该构成,得到强度高、具有高弹性模量、生产率高的扬声器用框体。 
本发明的扬声器用防尘盖的强度不足被消除,用于扬声器时提供扬声器特性、音质的调整范围广的扬声器。 
本发明的扬声器用防尘盖具有树脂和纤维素纤维,纤维素纤维是竹纤维。通过该构成,得到强度高、具有高弹性模量、生产率高的扬声器用防尘盖。 
本发明的扬声器用零部件的制造方法具有微细化步骤、复合化步骤和成形步骤,微细化步骤中,将纤维部分地微细化至微小原纤维状态,生成含有水分的微小原纤维化纤维,复合化步骤中,通过将微小原纤维化纤维含有的水分和颗粒状的树脂进行置换,生成含有微小原纤维化纤维和树脂的复合物,成形步骤中,对复合物进行注射模塑成形。通过该制造方法,可以得到防止树脂和纤维的二次凝集、分散性得以提高的扬声器用零部件。又,通过使用所得到的扬声器用零部件,提供音质的调整自由度大、耐湿、耐水可靠性得以改善、具有优异的外观的扬声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扬声器的截面图。 
图2是用于图1所示的扬声器的扬声器用振动板的截面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扬声器用振动板的俯视图。 
图4A是图2所示的扬声器用振动板的部分详细截面图。 
图4B是用于图1所示的扬声器的另一方式的扬声器用振动板的部分详细截面图。 
图4C是用于图1所示的扬声器的另一方式的扬声器用振动板的部分详细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扬声器的截面图。 
图6是用于图5所示的扬声器的扬声器用框体的截面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扬声器用框体的部分详细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扬声器的截面图。 
图9是用于图8所示的扬声器的扬声器用防尘盖的截面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扬声器用防尘盖的部分详细截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装置的外观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装置的截面图。 
图13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中的扬声器用零部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以前的扬声器的截面图。 
图15是显示以前的扬声器用零部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1a扬声器用振动板 
2磁体 
3上夹板 
4磁轭 
5磁路 
6磁缝 
7,7a扬声器用框体 
8音圈 
8a音圈主体 
8b线圈 
9折环部 
10,10a,10b扬声器 
11,11a扬声器用防尘盖 
15复合物 
16树脂 
17竹纤维 
18微小原纤维化竹纤维 
19竹粉 
20竹炭 
21扬声器系统 
22外壳 
23放大器 
24放大电路 
25操作部 
26迷你立体声组合音响系统 
27主体部 
50汽车 
51后盘(rear tray) 
52前面板 
53驱动部 
54方向盘 
55车身 
56前轮 
57后轮 
58座位 
59机械室(machine room) 
61聚丙烯颗粒 
62颗粒状聚丙烯树脂 
63纤维 
64微小原纤维化纤维 
65相溶化剂 
67微小原纤维化纤维复合颗粒 
68强化材料 
69稀释树脂 
70流动性改质剂 
71着色剂 
72金属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下面,使用图1~图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扬声器10的截面图。图2是用于图1所示的扬声器10的扬声器用振动板1(以下,称作振动板1)的截面图。图3是图2所示的振动板1的俯视图。图4A是图2所示的振动板1的部分详细截面图。图4B是用于图1所示的扬声器10的另一方式的扬声器用振动板1 的部分详细截面图。 
如图1所示,扬声器10具有振动板1、磁路5、扬声器用框体7a(以下称作框体7a)和音圈8。磁路5由磁化了的磁体2被上夹板3和磁轭4夹住而构成。框体7a与磁轭4连接。振动板1的外周介由折环部9与框体7a的外周部连接。振动板1的中心部与音圈8的一端连接。音圈8的另一端配置成嵌入磁路5形成的磁缝6。振动板1的前表面部与扬声器用防尘盖11a(以下称作盖11a)连接。另外,音圈8具有以下的结构:具有筒状的音圈主体8a,音圈主体8a的外周部缠绕有线圈8b。还有,减震器12的内周与音圈8连接,减震器12的外周与框体7a连接。这样,构成扬声器10。 
又,如图4A所示,振动板1由树脂16和纤维素纤维即竹纤维17混合得到的复合物15形成。又,理想的是,振动板1由复合物15进行注射模塑成形而形成。另外,竹纤维17含有由一部分的竹纤维17微细化至微小原纤维(micro-fibril)状态而形成的微小原纤维化竹纤维18(以下称作纤维18)。也就是,复合物15具有树脂16、竹纤维17和纤维18。 
振动板1通过将竹纤维17与树脂16混合而形成,提高机械刚性。又,振动板1通过含有纤维18,进一步提高刚性。又,振动板1通过含有竹纤维17或纤维18,比起含有无机质填料的情况,实现量轻且具有较大内部损失的扬声器10。 
又,理想的是,树脂16使用结晶性或非结晶的烯烃树脂。通过树脂16使用烯烃树脂,使得振动板1的成形性良好。又,结晶性的树脂和非结晶性的树脂根据树脂16的用途区分使用。由此,树脂16满足作为树脂材料的最佳特性值。 
另外,树脂16使用聚丙烯(polypropylene,以下称作PP)。PP通常容易取得,注射模塑成形容易。又,通过使用PP作为树脂16,可得到内部损失大的振动板1。然而树脂16的材料并不限定于PP。适当地选择树脂16的材料,以便得到作为振动板1所希望的特性值。 
又,树脂16不限于PP,也可以使用工程塑料。通过使用工程塑料作为树脂16,能够得到耐热性或耐溶剂性优异的振动板1。另外,树脂16所使用的工程塑料是例如聚缩醛(POM:polyoxymethylene)、聚酰胺(PA:polyamide)、聚碳酸酯(PC:polycarbonat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等。 
又,为了环保,树脂16也可以使用以聚乳酸(PLA:polylactic acid)为代表的生物降解性塑料。通过使用生物降解性塑料作为树脂16,无需特殊的废弃法,避免废弃时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得到对于环境来说优异的高性能的振动板1。另外,生物降解性塑料除了 使用聚乳酸之外,还可以使用聚己内酰胺(polycaprolactam)、改性聚乙烯醇(改性PVA:modified polyvinyl alcohol)、酪蛋白·塑料(casein plastics)等。又,聚乳酸比起其他的生物降解性塑料,其透明性和刚性优异。又,聚乳酸与竹纤维17的纤维素之间的兼容性良好,容易固定在竹纤维17的表面。因此,通过使用聚乳酸作为树脂16,不会损害竹纤维17的外观色,得到刚性高且对环境来说优异的振动板1。 
又,振动板1所使用的竹纤维17只要是竹科的植物即可,没有特别的制约。另外,理想的是竹纤维17是除竹龄1年以内的笋或者幼杆水平的竹子之外的竹龄1年以上的已成长的竹子。又,通过将具有1年以上的竹龄的竹子用于竹纤维17,确保振动板1的刚性提高和强韧性提高。另外,混入树脂16的竹纤维17中,具有4年以上、7年以内的竹龄的竹子的物性也稳定,而理想。 
另外,通过在振动板1中使用竹纤维17,得到再现自然且明亮的音色的振动板1。由此,比起仅由树脂16构成的扬声器用振动板,其抑制灰暗而统一的音色。又,比起其他的使用纸浆材料的扬声器用振动板,其得到具有高弹性模量的振动板1。由此,调整振动板1的特性用的自由度变大。 
又,通过在振动板1中混入微细化至微小原纤维状态而得到的微小原纤维化竹纤维18,加强竹纤维17彼此之间的互相缠绕。结果得到强度和弹性模量大的振动板1。由此,进一步,作为扬声器用振动板的音质调整的自由度变大。 
又,理想的是,混入振动板1的纤维18的纤维长度在0.2mm以上、3mm以下。通过在振动板1中使用纤维长度在0.2mm以上、3mm以下的范围的纤维18,有效地发挥获得树脂16和竹纤维17混合而得到的复合物15时的加热造粒效果。并且振动板1的生产率和质量提高。 
另外,纤维18的纤维长度短于0.2mm时,纤维18的效果不被有效地发挥,不易得到弹性模量高的振动板1。而纤维18的纤维长度长于3mm时,由纤维18彼此之间的缠绕产生的二次凝集容易产生,纤维18容易产生分散不良。因此,树脂16和竹纤维17的混炼需要较长时间。又,有时也在振动板1的表面出现纤维18的凝集体,损坏扬声器10的外观。如上所述,混入振动板1的纤维18的纤维长度在0.2mm以上、3mm以下的范围内时,振动板1的生产率和质量提高。 
又,理想的是,混入振动板1的纤维18的平均纤维直径在10μm以下。一般的纤维的纤维长度L与纤维直径D之比即纵横比(纤维长度/纤维直径=L/D)大者为高弹性。因此, 较好的是微细化至微小原纤维状态的微小原纤维化竹纤维18的纵横比比较大,弹性模量高。又,纤维18的平均纤维直径大于10μm时,纤维彼此之间的缠绕不强。进一步,通过在竹纤维17的一部分存在部分的纤维18,得到树脂16与竹纤维17之间或者竹纤维17与竹纤维17之间的结合坚固的效果。这样,通过混入振动板1的纤维18的平均纤维直径在10μm以下,得到竹纤维17单一成分的高弹性模量化和提高纤维间的结合强度这两者间的相乘效果,得到具有更高的弹性模量的振动板1。 
又,复合物15所含的竹纤维17较多时,为了期待更自然且明亮的音色,竹纤维17可以一部分或全部使用竹粉19。如图4B所示,通过在振动板1中使用竹粉19,来抑制振动板通过注射模塑成形形成时的流动性的降低。由此,振动板1的成形性得以改善。另外,理想的是,竹粉19的形状不具有有纵横比的纤维状形状,而具有竹纤维17被粉碎的粒状形状。 
又,更理想的是,如图4C所示,具有粒状形状的竹粉19是竹粉19被炭化后得到的竹炭20。可以在600℃以上的温度下将竹粉19进行炭化,生成竹炭20,将该竹炭20用于振动板1。由此,振动板1具有更高的弹性模量且更高的内部损失的特性。又,通过在振动板1添加颜料,进行振动板1的着色时,振动板1的弹性模量有降低的倾向。然而,通过在振动板1中混入竹炭20,振动板被着色,并且振动板1的弹性模量提高。结果,混入了竹炭20的振动板1具有高品位的外观。又,与颜料等一般的着色剂不同,由于竹炭20的原料是竹子,所以振动板1可以再现自然且明亮的声音。 
并且,理想的是,振动板1所使用的竹纤维17相对于树脂16的混入比例在5重量%以上、60重量%以下。通过树脂16与竹纤维17的混合比例在5重量%以上、60重量%以下的范围,来有效地发挥树脂16和竹纤维17混炼时的混炼效果。并且提高振动板1的生产率和质量。 
另外,竹纤维17的混入比例不足5重量%时,几乎发挥不出使用竹纤维17所带来的效果。而竹纤维17的混入比例大于60重量%时,树脂16和竹纤维17的混炼需要较长时间。还有,由于使用注射模塑成形的振动板1的成形变得困难,所以生产率和尺寸稳定性降低,振动板1的形状自由度变小。 
又,通过在竹纤维17中使用竹粉19或竹炭20,可以使60重量%以上的竹纤维17混入到振动板1中。也就是,理想的是,在振动板1中使用竹粉19或竹炭20时,竹纤维17相对于树脂16的混入比例在5重量%以上、70重量%以下。通过在竹纤维17中使用竹粉 19或竹炭20,来有效地发挥树脂16和竹纤维17混炼时的流动性提高等效果。由此实现振动板1的生产率提高和质量提高。竹粉19或竹炭20的分散性比竹纤维17优异。因此连70重量%的竹纤维17都被均一地分散。因此高浓度的竹纤维17被均一地分散。由此得到外观优异的振动板1。 
又,要加强振动板1时、扬声器10的再生音中附加稍微的重音时、以及使声压频率特性具有峰而进行音质调整等时,可以在复合物15中加入强化材料68。强化材料68使用例如云母、石墨、滑石、碳酸钙、粘土、碳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等。 
使用云母作为强化材料68时,振动板1的弹性模量变高。使用石墨作为强化材料68时,振动板1的弹性模量提高和内部损失提高得以实现。使用滑石、碳酸钙、粘土作为强化材料68时,振动板1的内部损失提高。 
又,强化材料68可以使用碳纤维这样的强韧的纤维。使用碳纤维作为强化材料68时,振动板1的刚性增加,弹性模量提高。 
又,使用芳族聚酰胺纤维作为强化材料68时,生成复合物15时的加热造粒时,竹纤维17和芳族聚酰胺纤维互相缠绕。由此,振动板1在弹性模量不会降低的情况下,内部损失提高。又,强化材料68使用微细化至微小原纤维状态的微小原纤维化芳族聚酰胺纤维的话,微小原纤维化芳族聚酰胺纤维的纵横比较大,纤维间的互相缠绕加强。由此,得到实现了高弹性模量和高内部损失的振动板1。 
另外,理想的是,作为强化材料68所使用的微小原纤维化芳族聚酰胺纤维的纤维长度在0.2mm以上、3mm以下。通过使用纤维长度在0.2mm以上、3mm以下范围的微小原纤维化芳族聚酰胺纤维作为强化材料68,来有效地发挥得到树脂16和竹纤维17混合的复合物15时的加热造粒的效果。并且振动板1的生产率和质量提高。 
另外,微小原纤维化芳族聚酰胺纤维的纤维长度短于0.2mm时,微小原纤维化芳族聚酰胺纤维的效果不被有效地发挥,不易得到弹性模量高的振动板1。而微小原纤维化芳族聚酰胺纤维的纤维长度长于3mm时,容易产生由微小原纤维化芳族聚酰胺纤维彼此之间的缠绕产生的二次凝集,微小原纤维化芳族聚酰胺纤维容易产生分散不良。因此,混入强化材料68时的混炼需要较长时间。又,有时也在振动板1的表面出现微小原纤维化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凝集体,损坏扬声器10的外观。如上所述,作为强化材料68所使用的微小原纤维化芳族聚酰胺纤维的纤维长度在0.2mm以上、3mm以下的范围内时,振动板1的生产率和质量提高。 
又,理想的是,作为强化材料68所使用的微小原纤维化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在5μm以下。一般的纤维,其纵横比大者为高弹性。因此,对于5μm以下的微细化至微小原纤维状态的微小原纤维化芳族聚酰胺纤维,希望其纵横比比较大,弹性模量高。又,微小原纤维化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大于5μm时,纤维彼此之间的缠绕不强。进一步,通过在芳族聚酰胺纤维的一部分部分存在微小原纤维化芳族聚酰胺纤维,来得到树脂16与竹纤维17之间或者竹纤维17与竹纤维17之间的结合坚固的效果。这样,通过作为强化材料68所使用的微小原纤维化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在5μm以下,来得到强化材料68的较高的效果,期待振动板1有更高的弹性模量。 
为了使振动板1得到充分的弹性模量,理想的是,混入10重量%以上的强化材料68。又,增加强化材料68的混入比例的话,振动板1的弹性模量提高。 
又,可以在复合物15中混入相溶化剂65。通过在复合物15中使用相溶化剂65,来改善PP这样的非极性树脂16与竹纤维17之间的相溶性。因此有效地发挥竹纤维17的特征。 
尤其,理想的是,对于相溶化剂65,使用水解性长链烷基硅烷。水解性长链烷基硅烷的长链烷基在结构上与PP等烯烃树脂类似。因此树脂16与相溶化剂65之间得到良好的相溶性。结果,竹纤维17和树脂16之间的相溶性也增加,振动板1的特性提高。因此,通过在复合物15中混入水解性长链烷基硅烷,来坚固地粘结烯烃系树脂等树脂16与竹纤维17。并且,尤其,最好使用烷基的碳原子数在6以上的水解性长链烷基硅烷。由于烷基的碳原子数在6以上的水解性长链烷基硅烷的碳链较长,所以树脂16和竹纤维17坚固地粘结。由此得到充分发挥竹纤维17的特性的量轻且刚性高的振动板1。另外,水解性长链烷基硅烷为己基三甲氧基硅烷或癸基三甲氧基硅烷的话,更有效地发挥上述的作用。又,对于相溶化剂65,并不限定于水解性长链烷基硅烷。例如,相溶化剂65可以使用用硅烷偶联剂或顺丁烯二酸酐等改性的、给予极性的所谓的酸改性聚丙烯树脂。 
又,可以在复合物15中混入颜料等着色剂71。通过使用着色剂71,调整振动板1的色彩。尤其,通过使用具有绿色成分的着色剂71,来得到所谓的青绿色的振动板1。另外,理想的是,混入的着色剂71使用有机系的酞菁绿或酞菁蓝和钛黄的混合物。 
另外,通过将这些材料分别组合作为复合物15的材料使用,可自由且高精度地调整振动板1的特性值。由此,振动板1容易调整规定的特性和音质。 
对于振动板1的规定的特性和音质的实现,需要关于扬声器10的特性制作、音响制作的深奥的技术秘密。然而,一般经常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调整。也就是,关于扬声器10 的特性制作、声音制作,通过改变扬声器10的构成零部件的参数,可进行某种程度的调整。由此,扬声器10接近规定的特性和音质。 
例如,假定构成扬声器10的零部件中,除了振动板1之外,其它的零部件的参数是一定的。除了振动板1的特性值之外,利用振动板1可改变的参数为面积、形状、重量、面厚等。然而,振动板1的面积、形状、重量、面厚等基本上是在设计扬声器10的初期步骤决定的。也就是,通过振动板1的特性值之外的条件,大致地决定扬声器10的声压频率特性和音质。 
此时,扬声器10经常在声压频率特性上产生不需要的峰或下降,也在特定的频率频带产生较大的失真。又,扬声器10的音质成为较大地依存于声压频率特性的音色。导致这些扬声器10的特性的原因是由于振动板1的面积、形状、重量、面厚。并且,尤其,大多受振动板1的振动模式的影响。为了改善这样的不需要的峰或下降和失真,发挥良好的音质,要适宜地选择振动板1的材料。此时,按以下步骤选择振动板1的材料。 
首先,选定被认为满足扬声器10所要求的声压频率特性、音质、可靠性等级的材料构成作为树脂16、竹纤维17以及其他混入材料。此时,对于基础树脂16,尤其关注其耐热等级等的可靠性进行选定。又,树脂16选定固有音色与规定音色接近的材料。 
接着,对于想删除的声压频率特性上的不需要的峰或下降,选定各材料。应对下降时,选定在产生下降的频率中具有共振点的树脂16的材料。相反,应对峰时,选定在产生峰的频率中具有内部损失的树脂16的材料。对于这些材料选定,考虑该材料特有的密度、弹性模量、内部损失、音色、成形为振动板1的形状时的共振频率等,选定树脂16、竹纤维17、其它的混入材料。 
又,对选定的材料进行混炼,为了进行注射模塑成形,制作高填充有竹纤维17的母料颗粒。接着,通过使用了母料颗粒的注射模塑成形,得到振动板1。 
测量、评价如此得到的振动板1的特性值等。又,使用振动板1试制扬声器10。实际测量试制的扬声器10的特性、音质,再进行试听,最终评价选择的材料。通过评价不能得到规定的特性和音质时,反复好几次这样的试制过程。再对材料选定和选定的材料的混合比例加以改善,接着,反复进行材料选定等的尝试与错误,使之与目标特性和音质接近。 
通过以上的反复尝试与错误的过程,来使振动板1满足规定的特性和音质。或者,得到与规定的特性和音质非常接近的振动板1。 
另外,在树脂16中使用聚乳酸,比起使用PP,树脂16与竹纤维17之间的相溶性得 以改善。又,通过使用丹宁酸等作为相溶化剂65,树脂16和竹纤维17之间的相溶性进一步提高。 
如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利用混入有树脂16和竹纤维17的材料构成复合物15,再进行注射模塑成形,形成扬声器用振动板1。由此,增大设定振动板1的特性值的自由度,尤其产生竹纤维17的特长即高弹性模量,同时确保树脂16的高内部损失和耐湿可靠性。又得到外观优异、生产率和尺寸稳定性提高的振动板1。又,振动板1具有音质高、功率大、可靠性高的特性。 
又,通过使用振动板1构成扬声器10,来实现以下这样的扬声器10,即特性、音质的调整自由度大,确保耐湿可靠性和强度,外观优异、生产率高。 
另外,如上所述,扬声器10具有内磁型的磁路5。然而,扬声器10并不限定为具有内磁型的磁路5的结构。例如,扬声器10也可以是具有外磁型的磁路(未图示)的扬声器10。 
(实施方式2) 
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一样的构成,标注同样的符号,详细的说明省略。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扬声器10a的截面图。图6是用于图5所示的扬声器10a的扬声器用框体7(以下,称作框体7)的截面图。图7是图6所示的框体7的部分详细截面图。 
实施方式2中的扬声器10a与实施方式1中的扬声器10相比,实施方式1的振动板1被换成扬声器用振动板1a(以下,称作振动板1a),框体7a被换成框体7。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10a的其它构成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10同样的构成。另外,振动板1a的构成为含有树脂16,而不含竹纤维17。又,框体7与振动板1一样由树脂16和纤维素纤维即竹纤维17混合得到的复合物15形成。通过将竹纤维17与树脂16混合而形成框体7,框体7的机械刚性提高。又,框体7通过含有微细化至微小原纤维状态的微小原纤维化竹纤维18,刚性进一步提高。又,框体7通过含有竹纤维17或纤维18,与含有无机质填料的情况相比,可以实现量轻且具有较大内部损失的扬声器10a。另外,理想的是,框体7由复合物15进行注射模塑成形而形成。 
又,理想的是,树脂16使用结晶性或非结晶的烯烃系树脂。通过树脂16使用烯烃系树脂,使得框体7的成形性良好。又,结晶性的树脂和非结晶性的树脂根据树脂16的用途 区分使用。由此,树脂16满足作为树脂材料的最佳特性值。 
另外,树脂16使用聚丙烯(以下称作PP)。PP通常容易取得,且注射模塑成形容易。又,通过使用PP作为树脂16,可得到内部损失大的框体7。然而树脂16的材料并不限定于PP。适当地选择树脂16的材料,以得到作为框体7所希望的特性值。 
又,树脂16不限于PP,也可以使用工程塑料。通过使用工程塑料作为树脂16,得到耐热性或耐溶剂性优异的框体7。另外,树脂16所使用的工程塑料是例如聚缩醛、聚酰胺、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 
又,为了环保,树脂16也可以使用以聚乳酸为代表的生物降解性塑料。通过使用生物降解性塑料作为树脂16,无需特殊的废弃法,避免废弃时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得到对于环境来说优异的高性能的框体7。另外,生物降解性塑料除了聚乳酸之外,可以使用聚己内酰胺、改性聚乙烯醇、酪蛋白·塑料等。又,聚乳酸比起其他的生物降解性塑料,其透明性和刚性优异。又,聚乳酸与竹纤维17的纤维素之间的兼容性良好,容易固定在竹纤维17的表面。因此,通过使用聚乳酸作为树脂16,不会损害竹纤维17的外观色,得到刚性高且对环境来说优异的框体7。 
接着,对树脂16使用PP的框体7的构成例进行说明。首先,制作树脂16与竹纤维17或竹纤维17和强化材料68混炼得到的颗粒。再使用颗粒进行注射模塑成形,得到厚度0.3mm的板。测定所得到的板的比重之后,切下一部分板,得到32mm×5mm大小的试样。测定得到的试样的弹性模量和内部损失,与不含竹纤维17的板的特性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表示在表1中。 
表1 
Figure G2007800470541D00141
如表1所示,相比于不含竹纤维17的板,含有竹纤维17的板兼具低比重、高弹性模 量和高内部损失的特性。也就是,试样1的板不含竹纤维17和强化材料68。因此,试样1的板虽然比重低、内部损失高,但弹性模量低。又,试样2的板不含竹纤维17,但含有强化材料68。因此,试样2的板虽然弹性模量高,但比重高、内部损失低。相对于试样1和试样2,试样3、试样4和试样5的板含有竹纤维17。由此,试样3、试样4和试样5的板具有低比重、高弹性模量和高内部损失的特性。 
因此,通过含有竹纤维17,板具有极为有效的特性。又,由于竹纤维17的内部损失大,所以含有竹纤维17的板的吸收不需要的振动的效果好。并且,相比于由树脂16单一成分构成的板,弹性模量提高。另外,通过测定32mm×5mm大小的试样,得到表1所示的各材料构成的板的特性。但是实际上将各材料构成应用于框体7时,表1记载的特性值也可应用。 
又,通过在框体7中混入微细化至微小原纤维状态而得到的微小原纤维化竹纤维18,来加强竹纤维17彼此之间的互相缠绕。结果得到强度和弹性模量大的框体7。 
又,理想的是,混入框体7的纤维18的纤维长度在0.2mm以上、3mm以下。通过在框体7中使用纤维长度在0.2mm以上、3mm以下范围的纤维18,来有效地发挥得到树脂16和竹纤维17混合而成的复合物15时的加热造粒的效果。并且框体7的生产率和质量提高。 
另外,纤维18的纤维长度短于0.2mm时,纤维18的效果不被有效地发挥,不易得到具有充分的强度的框体7。而纤维18的纤维长度大于3mm时,容易产生由纤维18彼此之间的缠绕产生的二次凝集,纤维18容易产生分散不良。因此,树脂16和竹纤维之间的混炼需要较长时间。又,有时也在框体7的表面出现纤维18的凝集体,损坏扬声器10a的外观。如上所述,混入框体7的纤维18的纤维长度在0.2mm以上、3mm以下的范围内时,框体7的生产率和质量提高。 
又,理想的是,混入框体7的纤维18的纤维直径在10μm以下。又,纤维18的平均纤维直径大于10μm时,纤维彼此之间的缠绕不强。又,纵横比大的纤维最好具有高弹性模量。因此,通过混入框体7的纤维18的平均纤维直径在10μm以下,来得到竹纤维17单一成分的高弹性模量化和提高纤维间的结合强度这两者间的相乘效果,得到具有更高的弹性模量的框体7。 
又,复合物15所含的竹纤维17较多时,竹纤维17可以一部分或全部使用竹粉19或竹炭20。通过在框体7中使用竹粉19或竹炭20,即使竹的含量为高浓度,通过注射模塑 成形形成框体7时,流动性降低也被抑制。由此,具有同浓度的竹成分的场合,上述框体7的成形性比只由竹纤维17形成的框体7有改善。 
又,理想的是,竹纤维17相对于树脂16的混入比例在15重量%以上、60重量%以下。通过树脂16与竹纤维17的混合比例在15重量%以上、60重量%以下的范围,来有效地发挥树脂16和竹纤维17混炼时的混炼效果。并且框体7的生产率和质量提高。 
另外,竹纤维17的混入比例少于15重量%时,发挥不出竹纤维17的特长即高弹性和高强度。而竹纤维17的混入比例大于60重量%时,竹纤维17的均一分散困难。并且,复合物15的流动性下降。因此,由于使用注射模塑成形来成形框体7变得困难,所以生产率和尺寸稳定性下降,框体7的形状自由度变小。 
又,通过在竹纤维17中使用竹粉19或竹炭20,可以使60重量%以上的竹纤维17混入框体7中。也就是,在竹纤维17中使用竹粉19或竹炭20时,理想的是竹纤维17相对于树脂16的混入比例在15重量%以上、70重量%以下。通过在竹纤维17中使用竹粉19或竹炭20,来有效地发挥树脂16和竹纤维17混炼时的流动性提高等效果。由此实现框体7的生产率的提高和质量的提高。竹粉19或竹炭20的分散性比竹纤维17的优良。因此连70重量%的竹纤维17都被均一地分散。因此高浓度的竹纤维17被均一地分散。由此得到外观优良的框体7。 
又,提高框体7的弹性模量时,也可以在复合物15中混入强化材料68。强化材料68例如可以利用玻璃纤维、云母中的任一个,或者玻璃纤维和云母的组合材料。 
又,强化材料68除了玻璃纤维、云母之外,可以是无机填料或有机纤维。无机填料可利用滑石、石墨、玻璃片(ガラスフレ一ク)等。又,有机纤维可利用芳族聚酰胺纤维、碳纤维等。又,强化材料68可以是组合这些材料而成的材料。又,作为强化材料68,以使用将芳族聚酰胺纤维微细化至微小原纤维状态而得到的微小原纤维化芳族聚酰胺纤维为宜。微小原纤维化芳族聚酰胺纤维的纵横比大,纤维间的相互缠绕变强。因此,使用微小原纤维化芳族聚酰胺纤维作为强化材料68时,得到强度更高且刚性更高的框体7。 
另外,在复合物15中混入强化材料68时,理想的是,强化材料68的混入比例在10重量%以上、25重量%以下。为了使框体7得到充分的弹性模量,理想的是,混入10重量%以上的强化材料68。又,增加强化材料68的混入比例的话,框体7的弹性模量提高。然而,有框体7的比重变大、同时内部损失减少的倾向。因此理想的是强化材料68的混入比例在25重量%以下。 
又,可以在复合物15中混入相溶化剂65。通过在复合物15中使用相溶化剂65,来改善PP这样的非极性树脂16与竹纤维17之间的相溶性。因此有效地发挥竹纤维17的特征。 
尤其,理想的是,对于相溶化剂65,使用水解性长链烷基硅烷。水解性长链烷基硅烷的长链烷基在结构上与PP等烯烃树脂类似。因此树脂16与相溶化剂65之间得到良好的相溶性。结果,竹纤维17和树脂16之间的相溶性也增加,振动板1的特性提高。因此,通过在复合物15中混入水解性长链烷基硅烷,来坚固地粘结烯烃系树脂等树脂16与竹纤维17。并且,尤其,最好使用烷基的碳原子数在6以上的水解性长链烷基硅烷。由于烷基的碳原子数在6以上的水解性长链烷基硅烷的碳链较长,所以树脂16和竹纤维17坚固地粘结。由此得到充分发挥竹纤维17的特性的、量轻且刚性高的框体7。另外,水解性长链烷基硅烷为己基三甲氧基硅烷或癸基三甲氧基硅烷的话,更有效地发挥上述的作用。又,对于相溶化剂65,并不限定于水解性长链烷基硅烷。例如,相溶化剂65可以使用用硅烷偶联剂或顺丁烯二酸酐等改性的、给予极性的所谓的酸改性聚丙烯树脂。 
又,可以在复合物15中混入颜料等着色剂71。通过使用着色剂71,调整框体7的色彩。尤其,通过使用具有绿色成分的着色剂71,来得到所谓的青绿色的框体7。另外,理想的是,混入的着色剂使用有机系的酞菁绿或酞菁蓝和钛黄的混合物。 
另外,通过将这些材料分别组合作为复合物15的材料使用,可自由地且高精度地调整框体7的特性值。由此,容易调整框体7的规定的特性和音质。 
如上所述,本发明,通过混入树脂16和竹纤维17而成的材料来构成复合物15,再进行注射模塑成形,形成扬声器用框体7。由此可以得到具有低比重、高弹性模量、高内部损失的特性的、高品位且生产率优良的扬声器用框体7。又,框体7具有音质高、功率大、可靠性高的特性。 
又,通过使用具有低比重、高弹性模量、高内部损失的特性的框体7构成扬声器10a,来实现外观优良、生产率高的量轻的扬声器10a。 
又,框体7所使用的竹纤维17可利用如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用于振动板1的竹纤维17。通过在框体7中使用竹纤维17、微小原纤维化竹纤维18,在框体7上附加与振动板1同样的特性,扬声器10a的特性提高。 
另外,构成振动板1a的振动板1a是作为不含竹纤维17的振动板1a进行说明的。然而,如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通过在扬声器10a中使用含有竹纤维17的振动板1,来实现以下这样的扬声器10a,即特性、音质的调整自由度大,确保耐湿可靠性和强度,外观优 异、生产率高,量轻。 
(实施方式3) 
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2一样的构成,标注同样的符号,详细的说明省略。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扬声器10b的截面图。图9是用于图8所示的扬声器10b的扬声器用防尘盖11(以下,称作盖11)的截面图。图10是图9所示的盖11的部分详细截面图。 
实施方式3中的扬声器10b与实施方式1中的扬声器10相比,实施方式1的振动板1被换成振动板1a,盖11a被换成盖11。实施方式3的扬声器10b的其它构成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10同样的构成。又,实施方式3中的扬声器10b与实施方式2中的扬声器10a相比,框体7被换成框体7a,盖11a被换成盖11。实施方式3的扬声器10b的其它构成具有与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10a同样的构成。 
另外,振动板1a的构成为含有树脂16,而不含竹纤维17。另外,框体7a的构成为含有树脂16,而不含竹纤维17。又,盖11与振动板1、框体7一样通过由树脂16和纤维素纤维即竹纤维17混合得到的复合物15形成。通过将竹纤维17与树脂16混合而形成盖11,盖11的机械刚性提高。又,盖11通过含有微细化至微小原纤维状态的微小原纤维化竹纤维18,刚性进一步提高。又,盖11通过含有竹纤维17或纤维18,与含有无机质填料的情况相比,量轻且具有较大内部损失的扬声器10a得以实现。另外,理想的是,盖11由复合物15进行注射模塑成形而形成。 
又,盖11所使用的竹纤维17可利用如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用于振动板1的竹纤维17。通过在盖11中使用竹纤维17、纤维18,在盖11上附加与振动板1、框体7同样的特性,扬声器10b的特性提高。 
又,竹纤维17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使用竹粉19或者竹炭20。在盖11的竹成分浓度相同的场合,通过在盖11中使用竹粉19或者竹炭20,相比于仅由竹纤维17构成的盖11,通过注射模塑成形形成时的流动性提高,成形性有改善。 
又,理想的是,树脂16使用结晶性或非结晶的烯烃系树脂。通过树脂16使用烯烃系树脂,使得盖11的成形性良好。又,结晶性的树脂和非结晶性的树脂根据树脂16的用途区分使用。由此,树脂16满足作为树脂材料的最佳特性值。 
另外,树脂16使用聚丙烯。PP通常容易取得,注射模塑成形容易。因此,通过使用 PP作为树脂16,容易得到成形性优良、廉价且耐热性比较高的盖11。然而树脂16的材料并不限定于PP。适当地选择树脂16的材料,以得到作为盖11所希望的特性值。 
又,树脂16可以使用工程塑料。通过使用工程塑料作为树脂16,得到耐热性或耐溶剂性优异的盖11。另外,树脂16所使用的工程塑料是例如聚缩醛、聚酰胺、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 
又,为了保护环境,树脂16也可以使用以聚乳酸为代表的生物降解性塑料。通过使用生物降解性塑料作为树脂16,无需特殊的废弃法,避免废弃时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得到对于环境来说优良的高性能的盖11。另外,生物降解性塑料除了聚乳酸之外,可以使用聚己内酰胺、改性聚乙烯醇、酪蛋白·塑料等。又,聚乳酸比起其他的生物降解性塑料,其透明性和刚性优良。又,聚乳酸与竹纤维17的纤维素之间的兼容性良好,容易固定在竹纤维17的表面。因此,通过使用聚乳酸作为树脂16,不会损害竹纤维17的外观色,得到刚性高且对环境来说优异的盖11。 
另外,通过在盖11中使用竹纤维17,得到再现自然且明亮的音色的盖11。由此,比起仅由树脂16构成的扬声器用防尘盖,其抑制灰暗而统一的音色。又,比起其他的使用纸浆材料的扬声器用防尘盖,其得到具有高弹性模量的盖11。由此用于调整盖11的特性的自由度变大。 
又,通过在盖11中混入纤维18,来加强竹纤维17彼此之间的互相缠绕。结果得到强度和弹性模量大的盖11。因此,得到作为音质的特长的高音域的声压级提高了的盖11。结果得到在高音域中具有清晰且扣人心弦的音质的扬声器10b。 
又,理想的是,混入盖11的纤维18的纤维长度在0.2mm以上、3mm以下。通过在盖11中使用纤维长度在0.2mm以上、3mm以下范围的纤维18,来有效地发挥得到树脂16和竹纤维17混合而成的复合物15时的加热造粒的效果。并且盖11的生产率和质量提高。 
又,理想的是,混入盖11的纤维18的平均纤维直径在10μm以下。又,纤维18最好是纵横比比较大,弹性模量高。这样,通过混入盖11的纤维18的平均纤维直径在10μm以下,来得到纤维18单一成分的高弹性模量化和提高纤维间的结合强度这两者间的相乘效果,得到具有更高的弹性模量的盖11。 
并且,理想的是,盖11所使用的竹纤维17相对于树脂16的混入比例在5重量%以上、70重量%以下。通过树脂16与竹纤维17的混合比例在5重量%以上、70重量%以下的范 围,来有效地发挥树脂16和竹纤维17混炼时的混炼效果。并且盖11的生产率和质量提高。又,竹纤维17的混合比例超过60重量%时,理想的是在竹纤维17中混入竹粉19或竹炭20。 
另外,竹纤维17的混入比例不足5重量%时,几乎发挥不出使用竹纤维17所带来的效果。而竹纤维17的混入比例大于70重量%时,树脂16和竹纤维17的混炼需要较长时间。又,由于使用注射模塑成形的盖11的成形变得困难,所以生产率和尺寸稳定性下降,盖11的形状自由度变小。 
又,要加强盖11时,要在扬声器10b的再生音中附加稍微的重音时,要使声压频率特性具有峰而进行音质调整等时,可以在复合物15中加入强化材料68。强化材料68使用例如云母、二氧化钛等。强化材料68使用云母或二氧化钛时,盖11的弹性模量变高。 
又,可以在复合物15中混入颜料等着色剂71。通过使用着色剂71,调整盖11的色彩。尤其,通过使用具有绿色成分的着色剂71,来得到所谓的青绿色的盖11。另外,理想的是,混入的着色剂71使用有机系的酞菁绿或酞菁蓝和钛黄的混合物。 
另外,通过分别组合这些材料,来自由地且高精度地调整盖11的特性值。由此,容易得到具有规定的特性和音质的扬声器10b。 
如上所述,本发明通过混入树脂16和竹纤维17而成的材料来构成复合物15,再进行注射模塑成形,由此形成扬声器用防尘盖11。由此,增大设定盖11的特性值的自由度,尤其产生竹纤维17的特长即高弹性模量,同时确保树脂16的高内部损失和耐湿可靠性。又得到外观优异、生产率和尺寸稳定性提高的盖11。又,盖11具有音质高、功率大、可靠性高的特性。 
又,通过使用盖11构成扬声器10b,来构成使用了具有充分的刚性和强韧性的盖11的扬声器10b。由此,高声域的声压级提高。结果得到在高音域中具有清晰且扣人心弦的音质的扬声器10b。并且,扬声器10b在低声域也再现紧凑性良好的重低音。扬声器10b作为整体具有优异的音质,其清晰度高、轮廓清晰,声象定位良好。并且,扬声器10b再现失真感降低的音色。 
另外,构成振动板1b的振动板1a和框体7a是作为不含竹纤维17的振动板1a和框体7a进行说明的。然而,如实施方式1或2所说明的,通过在扬声器10b中使用含有竹纤维17的振动板1或含有竹纤维17的框体7,进一步实现以下这样的扬声器10b,即特性、音质的调整自由度大,确保耐湿可靠性和强度,外观优异、生产率高,量轻。 
(实施方式4) 
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3一样的构成,标注同样的符号,详细的说明省略。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电子机器装置的外观图。如图11所示,电子机器装置音响用迷你立体声组合音响系统26(以下称作立体声组合音响26)具有扬声器系统21(以下称作系统21)、放大器23和操作部25。通过将扬声器10、10a、10b装入外壳22中,构成系统21。放大器23具有使输入系统21的电信号放大的放大电路24。播放器等的操作部25输出信号源,该信号源输入放大器23。另外放大器23、操作部25和外壳22构成立体声组合音响26的主体部27。扬声器10、10a、10b安装在主体部27上。另外,扬声器10、10a、10b可以利用实施方式1~3中所说明的扬声器10、10a、10b。又,从主体部27的放大器23向扬声器10、10a、10b的音圈8供电。由此,振动1、1a发出声音。通过这样的构成,得到具有以往的构成所不能实现的高精度的特性、乐音、外观设计的立体声组合音响26。 
另外,以音响用的立体声组合音响26作为将扬声器10、10a、10b应用到电子机器装置上的例子,进行说明。然而,将扬声器10、10a、10b应用到装置上的例子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应用于可挪动的便携音响机器或者其充电用系统等。并且,也可广泛应用、扩展到液晶电视或者等离子电视等的影像机器、手机等信息通信机器、计算机相关机器等的电子机器等。 
(实施方式5) 
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4一样的构成,标注同样的符号,详细的说明省略。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移动装置汽车50的截面图。如图12所示,汽车50具有车身55、座位58、驱动部53、方向盘54、前轮56和后轮57。车身55设置有车室,座位58和方向盘54设置在该车室,车身55设置有机械室59,驱动部53设置在该机械室59。方向盘54操作转向轮即前轮56。驱动部53具有发动机或者马达,驱动驱动轮即后轮57。另外,驱动部53可以驱动前轮56。前轮56和后轮57支撑车身55。并且,在汽车50的车身55的内部设置有后盘(rear tray)51,在该后盘51装有扬声器10、10a、10b,作为汽车导航系统或者汽车音响的一部分使用。也就是,从主体部汽车50向扬声器10、10a、10b供电。也就是,从主体部汽车50向扬声器10、10a、10b输入输入信号。又,汽车50 可以具有放大该输入信号用的放大电路。另外,扬声器10、10a、10b可以利用实施方式1~3中所说明的扬声器10、10a、10b。 
又,扬声器10、10a、10b不局限于安装在后盘51,也可以安装在前面板52、后、侧面板(图未示)等的汽车50的任何地方。由此,构成将其作为汽车导航系统或汽车音响的一部分使用的汽车50。 
这样,通过构成移动装置,来发挥扬声器10、10a、10b的特长,实现具有高精度的特性、乐音、外观设计的移动装置。结果,装载有扬声器10、10a、10b的汽车50等的移动装置得到音质提高和音响设计自由度。 
又,使用汽车50对装载有扬声器10、10a、10b的移动装置进行说明。但移动装置不局限于汽车50,即使是自行车、摩托车、列车、飞机等的移动装置,也可得到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实施方式6) 
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5一样的构成,标注同样的符号,详细的说明省略。 
图13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中的扬声器用零部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接着,用图13对以下的作为扬声器用零部件的代表例的扬声器用振动板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粉碎步骤中,使用粉碎机将树脂16的材料即聚丙烯颗粒61粉碎,生成颗粒状聚丙烯树脂62(以下称作树脂62)(步骤S01)。 
又,在微细化步骤中,纤维63浸渍在水中,调整0.5重量%以上、1.5重量%以下的纤维溶液(图未示)。使用切断机,将调整过的纤维溶液中所含的纤维63微细化至微小原纤维状态。也就是,切断机使纤维溶液在10MPa以上的压力差下高速地撞击器壁,快速地减速。由此,将剪切力给予纤维63。通过反复进行将剪切力给予纤维63的操作,生成微细化至微小原纤维状态的微小原纤维化纤维64(以下称作纤维64)(步骤S02)。 
另外,纤维溶液中的纤维63的浓度大于1.5重量%时,难以对纤维63施加压力,难以将纤维63微小原纤维化。又,纤维溶液中的纤维63的浓度小于0.5重量%时,微小原纤维化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纤维64的生产率不好,关系到成本上升。因此,理想的是,纤维溶液中的纤维63的浓度具有0.5重量%以上、1.5重量%以下的浓度。另外,通过调节纤维溶液中所含的水分(图未示)的量,来调整纤维溶液中的纤维63的浓度。 
又,在微细化步骤中,对纤维溶液施加的压力差小于10MPa时,不能给予纤维63充 分的剪切力,因此微小原纤维化困难。并且,为了生成纤维64,高速撞击器壁的次数增加,纤维64的生产率下降。 
接着,在复合化步骤中,使用混合器将树脂62、纤维63和纤维64复合化,生成复合物15(步骤S03)。又,复合化步骤至少含有将树脂62和含有在纤维64中的水分进行置换的置换步骤。由此,树脂62和纤维64相互之间的融合变得良好,有效地生成复合化了的复合物15。 
另外,在置换步骤中,被置换的水分是在微细化步骤中将纤维63微细至微小原纤维状态时所含的水分。也就是,在置换步骤中,纤维64所含的水分被树脂62置换。由此,防止在置换步骤中树脂62或纤维64的二次凝集。结果,构成复合物15的树脂62和纤维63、64之间的分散性良好。 
另外,作为置换步骤,理想的方法是通过加热干燥将树脂62和含有在纤维64中的水分进行置换、进行复合化的置换方法。 
该置换方法是将树脂62、纤维63和纤维64投入混合器,进行加热干燥。由此,纤维64所含的水分蒸发,同时树脂62热熔融,水分和树脂62置换。结果,树脂62和纤维63、64之间的缠绕加强,融合良好化。又,使用混合器混合树脂62和纤维63、64。由此加强纤维63和纤维64的缠绕。结果,树脂62和纤维63、64有效地复合化。 
如上所述,在复合化步骤中,树脂62和纤维63、64之间的融合良好化,得到均一分散的复合物15。又,进行复合化步骤时,可以添加相溶化剂65。通过添加相溶化剂65,对树脂62或纤维63、64进行表面处理,使树脂62和纤维63、64之间的粘结性更加坚固。另外,相溶化剂65可以在复合化步骤之间添加到树脂62或纤维63、64等中。 
另外,理想的是,相溶化剂65使用碳原子数6以上的水解性长链烷基硅烷。相溶化剂65使用水解性长链烷基硅烷时,可以使用例如己基三甲氧基硅烷或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又,使用经酸改性过的酸改性聚丙烯树脂,也可以提高树脂62和纤维63、64之间的粘结性。 
接着,在成形步骤中,例如一面利用注射模塑成形机在振动板1的金属模72的内部加热复合物15,一面进行注射模塑,成形。由此得到振动板1(步骤S04)。 
最后,在冷却步骤中,对振动板1进行冷却固化,从金属模72中取出振动板1(步骤S05)。另外,成形步骤可以包含冷却步骤。 
通过以上的步骤,树脂62和纤维63、64之间的融合良好化,纤维间的缠绕加强。由此,得到树脂62和纤维63、64均一分散的振动板1。由此构筑振动板1的制造方法。 
又,在上述的制造方法还可以在成形步骤之前具有颗粒化步骤(步骤S11)。在颗粒化步骤中,以进一步加强树脂62和纤维63、64之间的融合为目的,使用颗粒成形机对复合物15进行再次颗粒化。由此,得到复合物15的微小原纤维纤维复合颗粒67(以下称作颗粒67)。所得到的颗粒67在成形步骤中投入注射模塑成形机中。通过设置颗粒化步骤,将复合物15进行混炼,来进一步提高纤维63、64在树脂62中的分散性。 
又,可以设置混入步骤(步骤S12),与复合化步骤同时进行,或者在复合化步骤之后。在混入步骤中,在复合物15中加入云母等的强化材料68或者稀释树脂69、流动性改质剂70(以下称作改良剂70)、着色剂71等材料进行混入。由此得到特性、功能得以进一步改善的振动板1。 
也就是,通过混入云母等强化材料68,来提高振动板1的刚性。又通过混入稀释树脂69,来调整树脂62和纤维63、64的配比,微调整振动板1的特性。因此,容易得到具有适应各种目的的特性和音质的扬声器10。 
又通过混入改质剂70,在成形步骤中,在相同的射出条件下,材料容易注入金属模72中。由此,薄壁或形状自由度大的振动板1容易注射模塑成形。另外,注射模塑条件是指例如注射模塑压力或注射模塑速度、注射模塑温度等的进行注射模塑成形用的各种条件。又通过混入着色剂71,来自由地选择振动板1的外表色。由此容易得到外观设计性优良的振动板1。又,可以以各种组合方式混入强化材料68、或稀释树脂69、改质剂70、着色剂71。 
另外,在强化材料68中单独或组合使用例如云母、滑石、石墨、碳酸钙。又,强化材料68可以使用粘土、碳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玻璃片、二氧化钛等。又改质剂70使用硬脂酸钙或脂肪酸酰胺。又,着色剂71选择在成形步骤中的射出温度下不变质的通常的颜料等色素材料进行使用。另外,着色剂71可利用例如酞菁绿或酞菁蓝、钛黄等。 
另外,混入步骤可以与复合化步骤同时进行。另外,混入步骤可以在复合化步骤和颗粒化步骤之间进行。又,在混入步骤中,可以使用聚丙烯树脂之外的稀释树脂69,与树脂62进行聚合物混合。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制造振动板1,来使树脂62和纤维63、64之间的融合变良好。由此,树脂62和纤维63、64均一分散。同时,纤维63、64之间的相互缠绕也加强。结果,使用振动板1的扬声器10的扬声器特性的调整和音质的调整这两者的自由度较大。又,得到改善耐湿或耐水的可靠性的、外表优异的振动板1和扬声器 10。又,得到具有纤维63的特长的振动板1,其同时具有高弹性模量和高强度的特性。又,根据上述制造方法,生产率高且稳定地提供振动板1。 
另外,在成形步骤中,通过所使用的金属模72是振动板1用的金属模72,来得到振动板1。同样,通过在成形步骤中使用框体7用金属模72,得到框体7。又,通过在成形步骤中使用盖11用金属模72,得到盖11。又,通过在成形步骤中使用例如辅助纸盆(サブコ一ン)等其他的扬声器用零部件用的金属模72,得到其他的扬声器用零部件。又,通过使用这些扬声器用零部件构成扬声器10、10a、10b,来进一步实现以下这样的扬声器10、10a、10b,即特性、音质的调整自由度大,改善了耐湿可靠性和强度,外观优异、生产率高。 
又,纤维63可利用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纤维63所使用的天然纤维可利用作为纤维素纤维的竹纤维17、木材纸浆纤维等。纤维63使用竹纤维17时,可利用实施方式1至3中说明的竹纤维17。并且,在纤维63、64中利用竹纤维17和纤维18时,振动板1、框体7、盖11等扬声器用零部件具有更加高的弹性模量和更加高的强度的特性。又,竹纤维17可以为竹浆。又,纤维63所使用的化学纤维可利用碳纤维或芳族聚酰胺纤维等。又,芳族聚酰胺纤维可以为芳族聚酰胺浆。 
又,理想的是,纤维64的纤维长度在0.2mm以上、3mm以下。通过在复合物15中使用纤维长度在0.2mm以上、3mm以下范围的纤维64,来有效地发挥得到复合物15时的加热造粒的效果。并且,提高振动板1等的扬声器用零部件的生产率和质量。 
另外,纤维64的纤维长度短于0.2mm时,纤维64的效果不被有效地发挥,不易得到弹性模量高的扬声器用零部件。而纤维64的纤维长度大于3mm时,由纤维64彼此之间的缠绕产生的二次凝集容易产生,纤维64容易产生分散不良。因此,树脂62和纤维63之间的混炼需要较长时间。又,有时也在扬声器用零部件的表面出现纤维64的凝集体,损坏扬声器10、10a、10b的外观。如上所述,混入复合物15的纤维64的纤维长度在0.2mm以上、3mm以下的范围内时,振动板1等的扬声器用零部件的生产率和质量提高。 
又,理想的是,树脂62使用结晶性或非结晶的烯烃树脂。通过树脂62使用烯烃树脂,使得振动板1等的扬声器用零部件的成形性良好。又,结晶性的树脂和非结晶性的树脂根据树脂62的用途区分使用。由此,树脂62满足作为树脂材料的最佳特性值。 
另外,PP通常容易取得,且注射模塑成形容易。又,通过使用PP作为树脂62,可得到内部损失大的扬声器用零部件。然而树脂62的材料并不限定于PP。适当地选择树脂62 的材料,以便得到作为振动板1等的作为扬声器用零部件所希望的特性值。 
又,树脂62不限于PP,也可以使用工程塑料。通过使用工程塑料作为树脂62,得到耐热性或耐溶剂性优异的扬声器用零部件。另外,树脂62所使用的工程塑料是例如聚缩醛、聚酰胺、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 
又,为了保护环境,树脂62也可以使用以聚乳酸为代表的生物降解性塑料。通过使用生物降解性塑料作为树脂62,无需特殊的废弃法,避免废弃时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得到对于环境来说优良的高性能的扬声器用零部件。另外,生物降解性塑料除了聚乳酸之外,可以利用聚己内酰胺、改性聚乙烯醇、酪蛋白·塑料等。又,聚乳酸比起其他的生物降解性塑料,其透明性和刚性优良。又,聚乳酸与纤维63所含的纤维素之间的兼容性良好,容易固定在纤维63的表面。因此,通过使用聚乳酸作为树脂62,不会损害纤维63的外观色,得到刚性高且对环境来说优良的振动板1等扬声器用零部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的扬声器用振动板、扬声器用框体、扬声器用防尘盖、扬声器和装置应用于需要精度高的特性制造、音响制造的影像音响机器或信息通信机器等电子机器装置以及汽车等的移动装置。 

Claims (52)

1.一种扬声器用振动板,具有树脂和纤维素纤维,上述纤维素纤维是竹纤维,其中,
上述竹纤维含有微细化至微小原纤维状态的微小原纤维化竹纤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用振动板,其中,所述扬声器用振动板通过注射模塑成形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用振动板,其中,上述树脂是结晶性或非结晶性的烯烃树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用振动板,其中,上述树脂是生物降解性塑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用振动板,其中,上述生物降解性塑料是聚乳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用振动板,其中,上述微小原纤维化竹纤维的纤维长度为0.2mm以上、3mm以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用振动板,其中,上述微小原纤维化竹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10μm以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用振动板,其中,上述竹纤维含有竹粉。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扬声器用振动板,其中,上述竹粉是上述竹粉被碳化后得到的竹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用振动板,其中,上述竹纤维相对于上述树脂的混入比例按重量计在5%以上、60%以下。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扬声器用振动板,其中,上述竹纤维含有竹粉。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用振动板,其中,还具有强化材料。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扬声器用振动板,其中,上述强化材料是云母、石墨、滑石、碳酸钙、粘土、碳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中的至少一个。
14.一种扬声器用框体,具有树脂和纤维素纤维,上述纤维素纤维是竹纤维,其中,
上述竹纤维含有微细化至微小原纤维状态的微小原纤维化竹纤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扬声器用框体,其中,所述扬声器用框体通过注射模塑成形形成。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扬声器用框体,其中,上述树脂是结晶性或非结晶性的烯烃树脂。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扬声器用框体,其中,上述树脂是生物降解性塑料。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扬声器用框体,其中,上述生物降解性塑料是聚乳酸。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扬声器用框体,其中,上述微小原纤维化竹纤维的纤维长度为0.2mm以上、3mm以下。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扬声器用框体,其中,上述微小原纤维化竹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10μm以下。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扬声器用框体,其中,上述竹纤维含有竹粉。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扬声器用框体,其中,上述竹粉是上述竹粉被碳化后得到的竹炭。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扬声器用框体,其中,上述竹纤维相对于上述树脂的混入比例按重量计在15%以上、70%以下。
24.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扬声器用框体,其中,还具有强化材料。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扬声器用框体,其中,上述强化材料是玻璃纤维、云母、芳族聚酰胺纤维、碳纤维中的任一个或者这些材料的组合。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扬声器用框体,其中,上述芳族聚酰胺纤维含有微细化至微小原纤维状态的微小原纤维化芳族聚酰胺纤维。
27.一种扬声器用防尘盖,具有树脂和纤维素纤维,上述纤维素纤维是竹纤维,其中,
上述竹纤维含有微细化至微小原纤维状态的微小原纤维化竹纤维。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扬声器用防尘盖,其中,所述扬声器用防尘盖通过注射模塑成形形成。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扬声器用防尘盖,其中,上述竹纤维含有竹粉。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扬声器用防尘盖,其中,上述竹粉是上述竹粉被碳化后得到的竹炭。
31.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扬声器用防尘盖,其中,上述树脂是结晶性或非结晶性的烯烃树脂。
32.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扬声器用防尘盖,其中,上述树脂是生物降解性塑料。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扬声器用防尘盖,其中,上述生物降解性塑料是聚乳酸。
34.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扬声器用防尘盖,其中,上述竹纤维相对于上述树脂的混入比例按重量计在5%以上、70%以下。
35.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扬声器用防尘盖,其中,还具有强化材料。
36.一种扬声器,具有:
磁路、
连接在上述磁路上的框体、
含有树脂和竹纤维的、与上述框体的外周部连接的振动板、以及
与上述振动板连接的、配置在上述磁路形成的磁缝中的音圈,
其中,上述竹纤维含有微细化至微小原纤维状态的微小原纤维化竹纤维。
37.一种扬声器,具有:
磁路、
连接在上述磁路上的、含有树脂和竹纤维的框体、
与上述框体的外周部连接的振动板、以及
与上述振动板连接的、配置在上述磁路形成的磁缝中的音圈,
其中,上述竹纤维含有微细化至微小原纤维状态的微小原纤维化竹纤维。
38.一种扬声器,具有:
磁路、
连接在上述磁路上的框体、
与上述框体的外周部连接的振动板、
与上述振动板连接的、配置在上述磁路形成的磁缝中的音圈、以及
与上述振动板的前表面连接的、含有树脂和竹纤维的防尘盖,
其中,上述竹纤维含有微细化至微小原纤维状态的微小原纤维化竹纤维。
39.一种扬声器用零部件的制造方法,具有微细化步骤、复合化步骤和成形步骤,
在所述微细化步骤中,将纤维部分地微细化至微小原纤维状态,生成含有水分的微小原纤维化纤维,
在所述复合化步骤中,通过将上述微小原纤维化纤维含有的上述水分和颗粒状的树脂进行置换,生成含有上述微小原纤维化纤维和上述树脂的复合物,
在所述成形步骤中,对所述复合物进行注射模塑成形。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扬声器用零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微细化步骤中,调整上述水分,使得上述纤维的浓度按重量计为0.5%以上、1.5%以下。
41.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扬声器用零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微细化步骤中,通过上述纤维在至少10MPa以上的压力差下高速地撞击器壁,并且快速地减速,来对上述纤维反复地施加剪切力。
42.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扬声器用零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复合化步骤含有通过加热干燥使上述水分和上述树脂置换的置换步骤。
43.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扬声器用零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还含有设置在上述成形步骤之前的、将上述复合物颗粒化的颗粒化步骤。
44.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扬声器用零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纤维是天然纤维。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扬声器用零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天然纤维是竹纤维。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扬声器用零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竹纤维是竹浆。
47.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扬声器用零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纤维是化学纤维。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扬声器用零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化学纤维是芳族聚酰胺纤维。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扬声器用零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芳族聚酰胺纤维是芳族聚酰胺浆。
5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扬声器用零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微小原纤维化纤维的纤维长度为0.2mm以上、3mm以下。
51.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扬声器用零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树脂是聚丙烯。
52.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扬声器用零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还具有在上述复合物中混入强化材料、稀释树脂、流动性改质剂、相溶化剂或着色剂的混入步骤。
CN200780047054.1A 2006-12-22 2007-12-20 扬声器用振动板、扬声器用框体、扬声器用防尘盖、使用它们的扬声器和装置以及扬声器用零部件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5639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45488/2006 2006-12-22
JP2006345488A JP4765927B2 (ja) 2006-12-22 2006-12-22 スピーカ用ダストキャップ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ならびにこの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および装置
JP2006345487A JP4858156B2 (ja) 2006-12-22 2006-12-22 スピーカ用フレー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電子機器ならびに移動装置
JP345487/2006 2006-12-22
JP349171/2006 2006-12-26
JP2006349171A JP4793255B2 (ja) 2006-12-26 2006-12-26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ならびにこの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および装置
JP026728/2007 2007-02-06
JP2007026728A JP4743130B2 (ja) 2007-02-06 2007-02-06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の製造方法
PCT/JP2007/074497 WO2008084641A1 (ja) 2006-12-22 2007-12-20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と、スピーカ用フレームと、スピーカ用ダストキャップと、これら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と装置と、スピーカ用部品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3939A CN101563939A (zh) 2009-10-21
CN101563939B true CN101563939B (zh) 2013-07-10

Family

ID=39660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7054.1A Active CN101563939B (zh) 2006-12-22 2007-12-20 扬声器用振动板、扬声器用框体、扬声器用防尘盖、使用它们的扬声器和装置以及扬声器用零部件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858156B2 (zh)
CN (1) CN1015639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73061A (ja) * 2009-05-21 2010-12-02 Onkyo Corp スピーカー用フレーム
CN103503479B (zh) * 2011-04-15 2016-03-0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扬声器用树脂成形部件与使用了该树脂成形部件的扬声器以及使用了该扬声器的电子设备以及移动体装置
JP2012227676A (ja) * 2011-04-19 2012-11-15 Panasonic Corp スピーカ用フレー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ならびにこの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および装置
CN102658696A (zh) * 2012-04-17 2012-09-12 上虞市精亮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竹原纤维增强塑料板材
US9161109B2 (en) 2012-04-27 2015-10-1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Loudspeake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obile device using the loudspeaker
WO2014068166A1 (en) 2012-11-01 2014-05-08 Upm-Kymmene Corporation A composite structure with vibrational properties
JP2016015530A (ja) * 2012-11-13 2016-01-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およびこの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移動体装置
JP6107160B2 (ja) * 2013-01-18 2017-04-05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内装用基材
JP6318461B2 (ja) * 2013-01-18 2018-05-09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竹繊維シート
CN105763986B (zh) * 2013-10-19 2018-09-25 宁波高新区起兴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振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554646A (zh) * 2016-01-01 2016-05-04 苏州井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扬声器的高寿命振动板
CN105530573A (zh) * 2016-01-01 2016-04-27 苏州井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扬声器的高寿命纸盆
CN105554641A (zh) * 2016-01-01 2016-05-04 苏州井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扬声器的耐疲劳纸盆
CN105554645A (zh) * 2016-01-01 2016-05-04 苏州井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扬声器的耐湿性振动板
CN105611470A (zh) * 2016-02-25 2016-05-25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振动板及设有该振动板的微型发声器
JP2018176542A (ja) * 2017-04-12 2018-11-1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繊維含有樹脂成形体
JP7203743B2 (ja) 2017-09-29 2023-01-13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成形品
EP3705520A4 (en) * 2017-10-31 2021-07-2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MOLDED ARTICLE
CN109040945A (zh) * 2018-09-04 2018-12-18 东莞顺合丰电业有限公司 扬声器振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1294710B (zh) * 2018-12-07 2023-03-2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扬声器单元
CN110561847B (zh) * 2019-08-02 2022-04-0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板以及发声装置
CN111004485A (zh) * 2019-12-27 2020-04-14 中电国基南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含凯夫拉纳米纤维的聚乳酸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11957A (zh) * 2020-11-02 2021-03-16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发声装置的振动板及发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53743B2 (ja) * 1990-05-18 1999-09-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音響振動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335710A (ja) * 2000-05-26 2001-12-04 Chiba Inst Of Technology 複合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581869B2 (ja) * 2002-03-05 2004-10-27 隆行 近藤 繊維補強プラスチック成形体
JP2004114436A (ja) * 2002-09-25 2004-04-15 Aisin Seiki Co Ltd 繊維強化樹脂組成物
JP2004357130A (ja) * 2003-05-30 2004-12-16 Og Corp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
JP4821113B2 (ja) * 2003-12-26 2011-11-24 東レ株式会社 発泡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49675B2 (ja) * 2004-03-05 2011-08-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用ダストキャップ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ならびにこの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および装置
JP4442247B2 (ja) * 2004-02-18 2010-03-3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ならびにこの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および装置
WO2005079110A1 (ja) * 2004-02-18 2005-08-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スピーカ、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ダストキャップ、それ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4371373B2 (ja) * 2005-03-29 2009-11-25 ヤマハリビングテック株式会社 木質系成形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木質系成形体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253011A 2003.09.10
JP特开2004-357130A 2004.12.16
JP特开2006-272696A 2006.10.1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858156B2 (ja) 2012-01-18
JP2008160360A (ja) 2008-07-10
CN101563939A (zh) 2009-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3939B (zh) 扬声器用振动板、扬声器用框体、扬声器用防尘盖、使用它们的扬声器和装置以及扬声器用零部件的制造方法
US8177021B1 (en) Diaphragm for speaker, frame for speaker, dust cap for speaker, speaker and apparatus using th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mponent for speaker
WO2005079110A1 (ja) スピーカ、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ダストキャップ、それ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4442247B2 (ja)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ならびにこの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および装置
US8873793B2 (en) Loudspeaker resin molding component and loudspeaker us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obile apparatus using the loudspeaker
JP5034970B2 (ja)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ならびにこの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および装置
US10484794B2 (en) Loudspeaker diaphragm, loudspeak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loudspeaker diaphragm
US20100172533A1 (en) Diaphragm for speaker, speaker using the diaphragm, and system using the speaker
US8774449B2 (en) Speaker diaphragm, speaker dust cap, speaker frame, speaker using said part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device using said speaker
JP4749675B2 (ja) スピーカ用ダストキャップ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ならびにこの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および装置
CN101091413B (zh) 扬声器用振动膜及其制造方法、使用该振动膜的扬声器及使用该扬声器的设备
JP4793255B2 (ja)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ならびにこの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および装置
JP2012227582A (ja)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ならびにこの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および装置
US20230292050A1 (en) Loudspeaker diaphragm, loudspeaker, electronic device, movable bod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oudspeaker diaphragm
JP4765927B2 (ja) スピーカ用ダストキャップ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ならびにこの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および装置
JP4793017B2 (ja) スピーカ用サブコーン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ならびにこの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および装置
JP5548939B2 (ja)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ならびにこの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および装置
US20080212800A1 (en) Diaphragm for Speaker,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Speaker Using Such Diaphragm, and Apparatus Using Such Speaker
JP5321619B2 (ja) スピーカ用サブコーン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ならびにこの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および装置
JP2009177842A (ja)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ならびにこの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および装置
JP2008193370A (ja)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ならびにこの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および装置
JP2009177843A (ja)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ならびにこの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および装置
JP2008193372A (ja)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ならびにこの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およ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