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54886A - 具有改进的前支柱部分的设计自由度的前围总成板的后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改进的前支柱部分的设计自由度的前围总成板的后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54886A CN101554886A CNA2009101312546A CN200910131254A CN101554886A CN 101554886 A CN101554886 A CN 101554886A CN A2009101312546 A CNA2009101312546 A CN A2009101312546A CN 200910131254 A CN200910131254 A CN 200910131254A CN 101554886 A CN101554886 A CN 1015548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close
- defiber
- mounting structure
- post
- outside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1—Cow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改进的前支柱部分的设计自由度的前围总成板的后安装结构,其包括具有侧外板的前支柱部分以及具有前围盖板和前围侧内构件的前围总成,其中所述前围盖板的外部的侧面形状形成为对应于所述侧外板的车厢一侧的侧面形状,并且在所述侧外板的前侧的前分离线之前形成所述前围侧内构件的后侧的前方分离线,以在所述前围侧内构件的后侧的前方分离线与所述侧外板的前侧的前分离线之间形成特定空间。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1]本申请要求2008年4月1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08-0033845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合并到这里用于通过该引用的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前围总成板(cowl complete panel)的后安装结构(post-mounting structure),其具有改进的前支柱部分的设计自由度,特别涉及一种前围总成板的后安装结构,其中可以自由设计前支柱部分而不改变现有工厂设备的布局,从而可以提高前支柱部分的设计自由度。
背景技术
[0003]通常,车辆的车身采用由各种面板和框架适当组合构造而成的盒形形状,且由这种框架和本体一体形成的组合而制造的车身被称为独壳式结构。
[0004]根据车辆制造商的生产线的布局来确定这种独壳式结构的装配顺序。首先装配前部、中部、后部和仪表板部分,然后装配侧面结构部分。最后,安装前围部分(cowl part)。
[0005]前围部分抑制在车辆驾驶过程中出现的振动,特别是抑制在车身急转弯时出现的车体扭曲,吸收在车辆碰撞时出现的撞击能量,并防止撞击能量使发动机舱内的各种部件进入车厢。
[0006]图1是显示传统的前围总成的安装结构的平面图,图2是显示图1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0007]如图1和2所示,根据传统的前围总成的安装结构,构成前支柱部分的侧外板12的前分离线A(或A’)相对于前支柱部分正交形成。即前分离线A(或A’)沿着前围盖板22形成。
[0008]相应地,在后安装(post-mounting)前围总成20的情况下,在前围总成20与侧外板12之间不出现干涉,因此从上方载入前围总成时没有问题。这种结构现在已经被用于多数车辆制造设备中,且通常工厂的布局设置为适应这种结构。
[0009]但是,如上所述的传统安装结构的问题是其严重限制了前支柱部分的设计自由度。即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前围盖板22前方的空间有限,因此前围总成和侧外板之间会从向下方向出现干涉,因此不能后安装前围总成。
[0010]相应地,在如上所述设计侧外板的情况下,要求先安装前围总成。但为了先安装前围总成,要以很高的成本改变工厂设备的整个布局,因此实际上不能像如上所述的改变侧外板的设计。
[0011]总之,现有的前围总成的后安装结构具有将构成前支柱部分的侧外板的设计限制在特定范围内的问题。
[0012]公开于该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0013]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前围总成板的后安装结构,其中可以自由设计前支柱部分而不改变现有工厂设备的布局,从而可以提高前支柱部分的设计自由度。
[001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具有改进的前支柱部分的设计自由度的前围总成板的后安装结构可以包括具有侧外板的前支柱部分以及具有前围盖板和前围侧内构件的前围总成,其中前围盖板的外部的侧面形状形成为对应于侧外板的车厢一侧的侧面形状,从而在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上,前围盖板的外部的侧面形状与侧外板的车厢一侧的侧面形状在不妨碍前围总成的后安装的范围内不发生干涉,并且/或者在侧外板的前侧的前分离线之前形成前围侧内构件的后侧的前方分离线,以在前围侧内构件的后侧的前方分离线与侧外板的前侧的前分离线之间形成特定空间,从而在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上,前围侧内构件与侧外板的前部形状在不妨碍前围总成的后安装的范围内不发生干涉,从而可以后安装前围总成,而无需考虑前支柱部分的前分离线。
[0015]侧外板的前分离线可以形成为突出到侧外板和前围盖板的连接部分的前方。
[0016]前支柱部分可以进一步包括设置在侧外板内部的侧外加强件,且前围总成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前围盖板的下侧上的前围内部下板,以配合侧外加强件,其中在侧外加强件与前围内部下板之间形成的配合表面部分位于侧外板的车厢一侧的内分离线以内,其中前围侧内构件的后部连接到前围盖板和前围内部下板。
[001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后安装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配置为对应于侧外板与前围侧内构件之间形成的空间并设置在该空间中的前围侧面上部外支架。
[0018]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前围总成板的后安装结构进一步包括前围侧面上部外支架,因此可以提高车辆的NVH(噪声、振动和车身跳动)性能,且可以增强各板之间的组合关系。
[0019]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更为具体地变得清楚或得以阐明。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显示前围总成的传统安装结构的平面图。
[0021]图2是显示图1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0022]图3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构成前支柱部分的示例性侧外板的侧视图。
[0023]图4是显示采用了图3的侧外板的前围总成的平面图。
[0024]图5是显示图4的前围总成的立体图。
[0025]图6所示立体图显示根据本发明的设置于在前围侧内构件的后侧的分离线和侧外板的前侧的分离线之间形成的特定空间中的前围侧面上部外支架。
[0026]图7所示平面图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安装有示例性前围侧面上部外支架的结构。
[0027]图8所示平面图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安装有前围总成、侧外板、以及前围侧面上部外支架的示例性结构。
[0028]图9是显示图8的结构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2:侧外板(side outer panel)
20:前围总成
22:前围盖板
112:侧外板
114:侧外加强件
116:配合表面部分
120:前围总成
122:前围盖板
124:前围侧内构件(cowl side inner member)
126:前围内部下板(cowl inner lower panel)
128:前围侧面上部外支架(cowl side upper outer bracket)
具体实施方式
[0029]现将详细引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其实例显示于附图中且说明于下文。虽然本发明将结合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于那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反地,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而且覆盖可被包括于如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以及其它实施方式。此外,将省略公知的功能或结构或重复的描述。
[0030]图3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成前支柱部分的侧外板的侧视图。图4是显示采用了图3的侧外板的前围总成的平面图,图5是显示图4的前围总成的立体图。
[0031]如图3至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围总成板的后安装结构包括具有侧外板112的前支柱部分、以及具有前围盖板122和前围侧内构件124的前围总成120。
[0032]这里,侧外板112的前分离线E可以形成为突出到侧外板112与前围盖板122的连接部分的前方。例如,侧外板112的分离线B可以形成为到达分离线E,如从图3和4中所示的侧面所见。
[0033]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前围盖板122的外部的侧面形状可以形成为对应于侧外板112的车厢一侧的侧面形状,从而在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上,前围盖板122的外部的侧面形状与侧外板112的车厢一侧的侧面形状在不妨碍前围总成120的后安装的范围内不发生干涉。特别地,前围盖板122的外部的分离线C可以形成为对应于侧外板112的车厢一侧的侧面形状。
[0034]在如上所述构造前围盖板122的情况下,即使在安装前支柱部分等之后再载入前围总成120,前围总成120的外部的形状与前支柱部分的车厢一侧的形状也不发生干涉,因此前支柱部分的车厢一侧的形状不会妨碍前围总成120的后安装。
[0035]此外,如图5所示,前支柱部分可以进一步包括设置在侧外板112内部的侧外加强件114,且前围总成120可以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前围盖板122的下侧上的前围内部下板126,以配合侧外加强件114。
[0036]这里,侧外加强件114可以设置有延伸到车厢侧面的第一组合表面部分,前围内部下板126可以设置有延伸到外部以配合第一组合表面部分的第二组合表面部分。相应地,侧外加强件114和前围内部下板126可以通过组合表面部分(即配合表面部分)116连接在一起。
[0037]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优选地,配合表面部分116位于车辆的车厢侧面,其更位于侧外板112的前分离线E或前围盖板122的外部的内分离线C的内部。通过配合表面部分116,侧外加强件114和前围内部下板126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且配合表面部分116不妨碍前围总成120的后安装。
[0038]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位于前围侧内构件124的前部的前方分离线D形成在位于侧外板112的前侧的分离线E之前,从而在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上,前围侧内构件124的后部与侧外板112的前部形状在不妨碍前围总成120的后安装的范围内不发生干涉。在如上所述形成分离线的情况下,在位于前围侧内构件124的前部的前方分离线D与侧外板112的前侧的分离线E之间可以形成特定空间。
[0039]在如上所述前方分离线D位于前围侧内构件124的前部的情况下,即使在安装前支柱部分等之后载入前围总成120,在前围侧内构件124与前支柱部分的前部形状之间也不出现干涉,从而前支柱部分的前部形状不妨碍前围总成120的后安装。
[0040]但是,由于在位于前围侧内构件124的前部的前方分离线D与侧外板112的前侧的分离线E之间形成了特定空间,因此可能出现风噪声等降低车辆的NVH(噪声、振动和车身跳动)性能。另一方面,图6所示立体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的设置于在前围侧内构件的前侧的分离线和侧外板的前侧的分离线之间形成的特定空间中的前围侧面上部外支架,图7所示平面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的安装有前围侧面上部外支架128的结构。
[0041]为了防止如上所述的性能降低,如图6和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的前围总成板的后安装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对应于侧外板112和前围侧内构件124之间形成的空间而形成的并设置在该空间中的前围侧面上部外支架128。该前围侧面上部外支架128可以在载入前围总成120之前预先组装。
[0042]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的前围总成板的后安装结构进一步包括如上所述的前围侧面上部外支架128,因此可以提高车辆的NVH性能,且可以增强各板之间的组合关系。
[0043]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的前围总成板的后安装结构使得可以在不改变现有工厂设备布局且无需考虑前支柱部分的分离结构的情况下后安装前围总成。
[0044]相反,根据图1所示的传统前围总成结构,在构成前支柱部分的侧外板12的分离线沿着侧外板12和前围盖板22的连接部分形成的情况下,在前围总成20与侧外板12之间从向下方向出现干涉,因此不能后安装前围总成20。相应地,传统的前围总成的后安装结构具有将构成前支柱部分的侧外板的设计限制在特定范围内的问题。
[0045]但是,根据如图8和9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前围总成板的后安装结构,由于前围盖板122的外部的侧面形状和前围侧内构件124的后侧的分离线形成为使它们在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上不与前支柱部分的组件干涉,因此前围总成120可以被后安装,而无需考虑前支柱部分的分离线。相应地,可以提高前支柱部分的设计自由度。
[0046]此外,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前围总成板的后安装结构进一步包括前围侧面上部外支架128,因此,可以提高车辆的NVH性能,且可以增强各板之间的组合关系。
[0047]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下”、“前”和“后”用于参考图中显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
[0048]前面对本发明具体示例性实施方式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想要成为毫无遗漏的,也不是想要把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实施方式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及其不同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形式所限定。
Claims (9)
1、一种前围总成板的后安装结构,其具有改进的前支柱部分的设计自由度,包括:
具有侧外板的前支柱部分,以及具有前围盖板和前围侧内构件的前围总成;
其中所述前围盖板的外部的侧面形状形成为对应于所述侧外板的车厢一侧的侧面形状,从而在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上,所述前围盖板的外部的侧面形状与所述侧外板的车厢一侧的侧面形状在不妨碍所述前围总成的后安装的范围内不发生干涉;并且
在所述侧外板的前侧的前分离线之前形成所述前围侧内构件的后侧的前方分离线,以在所述前围侧内构件的后侧的前方分离线与所述侧外板的前侧的前分离线之间形成特定空间,从而在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上,所述前围侧内构件与所述侧外板的前部形状在不妨碍所述前围总成的后安装的范围内不发生干涉,从而能够进行所述前围总成的后安装,而无需考虑所述前支柱部分的前分离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安装结构,其中所述侧外板的前分离线形成为突出到所述侧外板和所述前围盖板的连接部分的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前支柱部分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侧外板内部的侧外加强件,且所述前围总成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围盖板的下侧上的前围内部下板,以配合所述侧外加强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安装结构,其中在所述侧外加强件与所述前围内部下板之间形成的配合表面部分位于所述侧外板的车厢一侧的内分离线以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前分离线、所述前方分离线和所述内分离线的一端基本上位于相同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内分离线与所述前分离线之间的角度大于所述内分离线与所述前方分离线之间的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前围侧内构件的后部连接到所述前围盖板和所述前围内部下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安装结构,进一步包括前围侧面上部外支架,所述前围侧面上部外支架配置为对应于在所述侧外板与所述前围侧内构件之间形成的空间并设置在所述空间中。
9、一种乘用车,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8-0033845 | 2008-04-11 | ||
KR1020080033845 | 2008-04-11 | ||
KR1020080033845A KR100916456B1 (ko) | 2008-04-11 | 2008-04-11 | 프런트 필라부의 디자인 자유도를 높인 카울 컴플리트의후장착 구조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54886A true CN101554886A (zh) | 2009-10-14 |
CN101554886B CN101554886B (zh) | 2013-03-06 |
Family
ID=41163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312546A Active CN101554886B (zh) | 2008-04-11 | 2009-04-10 | 具有改进的前支柱部分的设计自由度的前围总成板的后安装结构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604285B1 (zh) |
KR (1) | KR100916456B1 (zh) |
CN (1) | CN101554886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25558A (zh) * | 2012-08-20 | 2014-03-12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的支柱安装加强单元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106006B2 (ja) * | 2013-03-29 | 2017-03-29 |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
KR20210100466A (ko) | 2020-02-06 | 2021-08-17 | (주)대의 | 컴플리트의 경량화 구조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45612A (en) * | 1981-08-26 | 1985-10-08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Front side structure of an automobile body |
JPH0764278B2 (ja) * | 1988-07-30 | 1995-07-12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
US4917435A (en) * | 1989-05-23 | 1990-04-17 | Ford Motor Company | Truck cab construction |
JPH04244334A (ja) | 1991-01-30 | 1992-09-01 | Mazda Motor Corp | 自動車車体の組立方法 |
KR960007333B1 (ko) * | 1991-05-10 | 1996-05-31 | 마쓰다 가부시끼가이샤 | 자동차의 제조방법 |
DE19519354A1 (de) * | 1995-05-26 | 1996-11-28 | Porsche Ag | Aufbaustruktur für ein Fahrzeug |
JP3442609B2 (ja) * | 1997-02-05 | 2003-09-02 |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
JP3480292B2 (ja) | 1998-01-16 | 2003-12-15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
JP4147611B2 (ja) * | 1998-03-13 | 2008-09-1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輌のフロントピラーとカウルとの連結構造及び連結方法 |
JP2002037123A (ja) | 2000-07-28 | 2002-02-06 | Denso Corp | レインフォースバーの固定構造 |
JP2005119542A (ja) | 2003-10-17 | 2005-05-12 | Toyota Motor Corp | フェンダ上端部の取付構造 |
JP4432884B2 (ja) | 2005-11-22 | 2010-03-17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体前部構造 |
-
2008
- 2008-04-11 KR KR1020080033845A patent/KR10091645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9
- 2009-04-10 CN CN2009101312546A patent/CN101554886B/zh active Active
- 2009-04-10 US US12/422,071 patent/US7604285B1/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25558A (zh) * | 2012-08-20 | 2014-03-12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的支柱安装加强单元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54886B (zh) | 2013-03-06 |
US7604285B1 (en) | 2009-10-20 |
US20090256396A1 (en) | 2009-10-15 |
KR100916456B1 (ko) | 2009-09-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25563B (zh) | 前车身加强结构 | |
KR20050109785A (ko) | 자동차의 프런트엔드모듈(FEM;front endmodule)상부판넬의 수평래치 결합구조 | |
JP2009083687A (ja) |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 |
US20070074398A1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bframe for vehicles | |
US9290207B2 (en) | Structure of engine room | |
CN101554886B (zh) | 具有改进的前支柱部分的设计自由度的前围总成板的后安装结构 | |
CN102616286A (zh) | 特别用于无乘客侧的汽车仪表板的横梁 | |
CN201045031Y (zh) | 安装在轿车a柱下部内侧的车身空腔隔音块 | |
US11345408B2 (en) | Body reinforc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 |
KR101583840B1 (ko) | 대쉬로워멤버 구조 | |
CN211416938U (zh) | 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 | |
KR100916457B1 (ko) | 카울부와 프런트 필라부의 박스형 결합 구조 | |
CN107662646B (zh) | 侧围a柱结构和车辆 | |
CN217074535U (zh) | 汽车前围板中横梁 | |
KR20190113221A (ko) | 자동차용 필러트림과 루프 접합부의 보강구조 | |
CN218084984U (zh) | 车身后弹簧安装结构、减震组件和车辆 | |
CN219029562U (zh) | 车辆的前围总成以及车辆 | |
KR20070031651A (ko) | 차량의 플로워 패널 | |
KR100872938B1 (ko) | 차량의 차체 구조 | |
CN2908273Y (zh) | 改进型组合式车身空腔隔振垫 | |
CN201042949Y (zh) | 设置在轿车a柱下部的车身空腔隔振垫 | |
KR100517699B1 (ko) | 자동차용 캐리어의 하부프레임 일체형 구조 | |
CN100999227A (zh) | 一种汽车副车架 | |
CN201012659Y (zh) | 设置在三厢车左cd柱上部内侧的车身空腔隔振垫 | |
KR20240068896A (ko) | 사출성형품의 조립 구조로 이루어지는 인스트루먼트 패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