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1313B - 无机房电梯 - Google Patents

无机房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1313B
CN101531313B CN200910002024XA CN200910002024A CN101531313B CN 101531313 B CN101531313 B CN 101531313B CN 200910002024X A CN200910002024X A CN 200910002024XA CN 200910002024 A CN200910002024 A CN 200910002024A CN 101531313 B CN101531313 B CN 1015313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al
bench board
car
lift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20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31313A (zh
Inventor
中岛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31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13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313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13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电梯轿厢(10)和配重(18)设置在井道(14)中,从而它们可以竖直移动。轿厢滑轮杆(42)的相反端设置有轿厢滑轮(36R和36L),所述滑轮被主绳(22)卷绕,固定在电梯轿厢(10)的顶棚上方。工作台(2),用作立足点,用于执行卷扬机(30)的维护和检查工作,连接到轿厢滑轮杆(42)的上表面。

Description

无机房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包括位于井道路径的顶部上的卷扬机和控制板。
背景技术
国际专利公开No.WO 2004/108577A1(专利文献1)以及日本专利申请KOKAI公开No.2001-97649(专利文献2)例如公开了无机房电梯。
在这种类型的无机房电梯中,当在井道的顶部附近进行检查时,操作者从顶层上的层门(gate door)进入到电梯轿箱的顶棚(ceiling)上,并且电梯轿箱被升起到井道的最上部。这时,操作者需要小心从而不会把头碰到上方的卷扬机。
被升高到最高位置的电梯轿箱的顶棚和安装有卷扬机的机梁之间的距离应当考虑到操作者的安全而设置成预设值或者更大的值。
因此,在无机房电梯中,卷扬机位于高的位置处,在该位置,它不会与操作者的头碰撞,即使当电梯轿箱处于最高位置时也一样。
因此,为了检查卷扬机,操作者需要处理位于相对高位置处的卷扬机。这是困难的。
相反,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梯中,一个工作台从井道的顶棚通过伸缩机构悬挂。工作台可以从顶层上的层门操作,并且当使用时,可以从回退位置降低到使用位置。因此,操作者不必进入电梯轿箱的顶棚上来检查卷扬机。他们可以在工作台上进行检查。
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的电梯包括工作台,该台可以基本回退到井道的内壁的顶部中。当使用工作台时,操作者进入到电梯轿箱的顶棚上,其中轿箱被升高到井道的最上部,从而接近工作台,并将其移动到使用位置。结果,操作者可以到达工作台上,该工作台位于比电梯轿箱的顶棚更高的高度处,并且可以检查卷扬机。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中公开的工作台连接到井道的顶棚,或者容纳在井道的内壁中,并且需要用于支撑所述工作台的结构以具有充分的强度。这样做的话,需要很多部件来连接工作台,这必然增加了工作台支撑结构的制造成本。另外,当将工作台连接到井道的顶棚时或者将其容纳在井道的内壁中时,需要很多时间、工作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其中,井道的顶部附近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可以利用一种节省成本的结构来方便地进行。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包括:井道;轿箱导轨和配重导轨,在井道中延伸;电梯轿箱,构造成沿着轿箱导轨引导,从而在井道中竖直运动;配重,构造成沿着配重导轨引导,从而在井道中竖直运动,与电梯轿箱连接(interlock);主绳,将电梯轿箱连接到配重;和卷扬机,设置在井道中的最高位置处,并构造成卷扬所述主绳以将电梯轿箱和配重竖直移动,其特征在于,工作台设置在滑轮杆上,并用于执行卷扬机的维护和检修工作,滑轮干固定到电梯轿箱的顶棚,主绳卷绕在轿箱滑轮周围。
因此在本发明中,工作台设置在滑轮杆上,滑轮杆固定在电梯轿箱的顶棚上方的位置,它用作位于电梯轿箱的顶棚上方的滑轮杆上的稳定立足点。另外,工作台具有简单的结构,即它正好放置在滑轮杆上。这意味着,不需要将工作台连接到井道的顶棚或者内壁,并因此,工作台可以方便地连接,并且以低成本制造成具有充分的强度。
另外,本发明中,工作台定位成使得:它没有竖直地与机梁重叠。因此,当操作者到达工作台上时,在操作者的头部上方没有结构,因此操作者可以方便安全地进行工作。
本发明另外的目的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进行说明,并且部分地通过本发明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通过实施本发明而获知。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可以通过下面指出的结构和组合而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的并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结合上面的大概描述以及下面实施例的详细描述,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的示意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工作台的无机房电梯;
图2的示意性透视图中示出了包括图1所示工作台的结构,并设置在电梯轿箱的顶棚上;
图3的示意性平面图中示出了图2所示的顶棚上的结构;
图4的示意图示出了无机房电梯的关键部件,其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工作台;
图5的示意图示出了图4所示的工作台被展开的使用状态;
图6的示意图中示出了无机房电梯的关键部分,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工作台;
图7的示意图中示出了图6的工作台被牵拉出来的使用状态;
图8的示意图中示出了无机房电梯的关键部分,具有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工作台;
图9的平面示意图示出了图8的工作台的踏板被收回的状态;
图10的平面示意图中示出了图8的工作台的踏板被设置用于使用的状态;
图11的示意图中示出了无机房电梯的关键部分,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工作台;
图12的平面示意图中示出了图11的工作台被设置用于使用的状态;
图13的示意图中示出了无机房电梯的关键部分,具有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工作台;和
图14的平面示意图中示出了图13的工作台被设置用于使用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机房电梯1(下面简单称为“电梯1”)。具体的,图1示出了这样的状态,其中,电梯1的电梯轿厢10被升起并且与顶层上的层门12对齐。图2的示意图用于解释设置在电梯轿厢10的顶棚上的结构。图3的平面图中示出了设置在电梯轿厢10的顶棚上的工作台(stand)2,并且是从上方观察的。注意,工作台2在图2中被省略。
下面的描述中,电梯轿厢10在井道14中移动的方向被定义为竖直方向,电梯轿厢10的门10a开启和闭合的方向定义为横向方向,人从电梯轿厢10内朝着门10a移动的方向定义为向前,人进入电梯轿厢10的方向定义为向后。
如图1和2所示,竖直延伸的轿厢导轨16R和16L,用于在井道14中竖直地引导电梯轿厢10,设置在电梯轿厢10的相反侧处。另外,配重导轨20L和20R(未示出),用于竖直地引导配重18,在井道14中竖直延伸。配重18在靠后的位置处沿着与电梯轿厢10相反的移动方向移动。
电梯轿厢10和配重18通过主绳22彼此连接。主绳22一端固定到轿厢侧的挂接装置(hitch)24,另一端固定到配重侧的挂接装置26。主绳22的中间部分卷绕在两个轿厢滑轮36L和36R、卷扬机30以及配重滑轮38上。通过操作所述卷扬机30中结合的电动机32,主绳22被绞起,从而使电梯轿厢10和配重18沿着相反方向移动。
卷扬机30的电动机32固定到机梁34。机梁34固定在井道14中的最高位置40处。在井道14中被升高到最高位置40处的电梯轿厢10的顶棚与机梁34的下端之间的距离应当被设置成预定值或者更大,用于确保操作者的安全,操作者到达电梯轿厢10的顶棚上从而进行维护/检查工作。因此,假设当电梯轿厢10位于最高位置40时,固定到机梁34的卷扬机30的电动机32必须设置在电梯轿厢10的顶棚上方。
如图2和3所示,两个轿厢滑轮36在略微高于电梯轿厢10的顶棚的位置处可旋转地连接到轿厢滑轮杆42的相反端,所述滑轮杆42基本水平延伸,并且从左前方向右后方倾斜。轿厢滑轮杆42包括上部杆部件44和下部杆部件48,所述上部和下部杆部件基本水平并彼此平行延伸,并且从左前方向右后方倾斜。上部杆46保持在上部和下部杆部件44和48之间,并且固定到电梯轿厢10。因此,轿厢滑轮杆42通过上部杆46固定到电梯轿厢10。
基本矩形的工作台2连接到轿厢滑轮杆42的上部杆部件44。如上所述,即使当电梯轿厢10被升高到井道14中的最高位置40以执行卷扬机30的维护和检查时,其中卷扬机位于井道14中的最高位置40处,电梯轿厢10的顶棚和机梁34之间的距离相对长。因此,为了使得操作者能够接近安装在机梁34上的卷扬机30,需要在比电梯轿厢10的顶棚更高的位置处提供一个立足点(foothold)。
第一实施例中,工作台2安装在轿厢滑轮杆42的上部杆部件44上,杆42固定在电梯轿厢10的顶棚的略微上方处。这使得操作者能够方便地接近位于电梯轿厢10的顶棚上方的卷扬机30,并因此可以方便地执行卷扬机的维护和检查工作。因为这个实施例中使用的工作台2具有非常简单的板结构,因此可以以低成本提供可靠的结构。另外,因为工作台2固定到轿厢滑轮杆42的上表面,因此它具有高强度,并因此不需要专用的加强结构。
另外,第一实施例中,因为工作台2设置成使得它没有与图1所示的位于井道14中最高位置40处的结构在竖直方向重叠,所述结构例如卷扬机30的电动机32以及机梁34,因此,可以防止在工作台2上工作的操作者的头碰到机梁34或者电动机32。因此,他们可以安全地执行卷扬机30的维护/检查工作。
图4和5示出了电梯1的关键部分,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工作台50。第二实施例的电梯1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除了工作台50的结构与台2不同。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部件将用相对应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再详细描述。注意,图4示出了工作台50被折叠的状态,图5示出了台50被设置用于使用的状态。
根据图5所示的展开状态容易理解,工作台50包括:第一踏板51,固定到轿厢滑轮杆42的上表面(更具体的,上部杆部件44的上表面);第二踏板53,通过铰链52连接到第一踏板51的后端;和第三踏板55,通过铰链54连接到第二踏板53的后端。第一到第三踏板51、53、55是矩形板,具有横向延伸的长侧边。
当操作者执行维护和检查工作时,站在电梯轿厢10的顶棚上,工作台50如图4所示被折叠以减小台的占用空间,从而有助于工作。具体的,第二踏板53折叠在第一踏板51上,然后第三踏板55折叠在第二踏板53上。
另一方面,当操作者执行位于井道14中最高位置40处的卷扬机30的维护和检查工作时,工作台50展开,如图5所示。具体的,第二踏板53围绕铰链52向后旋转180度,铰链52连接到第一踏板51的后端,第一踏板51固定到轿厢滑轮杆42的上表面,并且然后,第三踏板55围绕铰链54向后旋转180度,铰链54连接到第二踏板53的后端。
因此,工作台50向后朝着位于井道14中后部位置处的卷扬机30展开,从而它可用作稳定的立足点用于检查卷扬机30。图5中,第三踏板55看起来好像它在竖直方向与卷扬机30重叠。但实际上,踏板55的横向延伸的长的侧边略微变短,从而板55不会与卷扬机30的电动机32以及机梁34重叠。
如上所述,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优点,并且同样提供了比第一实施例更加方便的工作台50,因为当它与工作发生干扰时,工作台50可以折叠成小的尺寸。
图6和7示出了电梯1的关键部分,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工作台60。第三实施例的电梯1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的结构,除了工作台60具有不同结构。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元件将用相对应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再详细描述。注意,图6示出了工作台60的一部分被收缩的状态,图7示出了台60被展开用于使用的状态。
从图7所示的展开状态容易理解,工作台60包括:第一立足块(block)61,固定到轿厢滑轮杆42的上表面;第二立足块62,可以接纳在第一立足块61中;和踏板63,可以接纳在第二立足块62中。第一立足块61具有U形的截面,并具有接纳凹部61a,该凹部朝后开口,并用于接纳第二立足块62。类似的,第二立足块62具有U形的截面,并具有接纳凹部62a,该凹部朝后开口,并用于接纳踏板63。
第一和第二立足块61和62具有横向延伸的长侧边。另外,踏板63形状设计成使得在竖直方向不会与卷扬机30的电动机32以及机梁34重叠。
当操作者到达电梯轿厢10的顶棚上以进行维护和检查工作时,工作台60的尺寸被减小,如图6所示,从而它不会干扰工作。具体的,第二立足块62接纳在第一立足块61中,并且踏板63接纳在第二立足块62中。
另一方面,当在位于井道14中最高位置40处的卷扬机30上执行维护和检查工作时,工作台60展开,如图7所示。也就是说,第二立足块62被向后牵拉到第一立足块61的凹部61a外,第一立足块61固定到轿厢滑轮杆42的上表面,并且踏板63被向后牵拉到第二立足块62外。
结果,工作台60可以被伸展到位于井道14中后部处的卷扬机30附近。因此,提供了稳定的立足点,使得操作者能够执行卷扬机30的维护/检查工作。特别的,第三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立足块62和踏板63向后牵拉出来,可以简单地设置工作台60用于使用。与第二实施例的工作台50相比,这种结构更加有助于工作台的设置。
如上所述,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的优点,并且还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工作台60,因为当与工作发生干扰时,工作台60的尺寸可以通过较简单的操作而减小,相比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更加简单。
图8示出了电梯1的关键部分,具有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工作台70(见图10)。第四实施例的电梯1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的结构,除了工作台70具有不同结构。第四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部件将用相对应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再详细描述。图9的平面示意图是从上方截取的,并示出了电梯轿厢10,轿厢10包括工作台70,台70由单独的部件形成。图10的平面示意图示出了部件被装配成工作台70的状态。
如图8和9所示,工作台70包括连接到轿厢滑轮杆42的上表面的两个支撑板71和72、以及接纳在电梯轿厢10的顶棚中的两个踏板73和74。所述两个支撑板71和72通过旋转轴75可旋转地连接到轿厢滑轮杆42的上表面,轴75设置在电梯轿厢10的竖直轴线上。具体的,所述两个支撑板71和72可以从图9所示的叠置状态展开到图10所示的用于使用的展开状态。
当操作者到达电梯轿厢10的顶棚上并执行维护和检查工作时,工作台70的两个支撑板71和72叠置在彼此上,如图9所示,从而它不会干扰工作。相反,当操作者执行位于井道14中最高位置40处的卷扬机30的维护和检查工作时,他们将工作台70的两个支撑板71和72展开成图10所示的交叉形状。之后,他们将两个踏板73和74从电梯轿厢的顶棚移动到支撑板71和72上。
因为卷扬机30位于井道14中的后部处,因此踏板73和74在使用时通常相对于旋转轴75设置在支撑板71和72的后部上。然而,如果需要,它们可以设置在支撑板71和72的前部上,靠近电梯门。另外,可以使用三个或多个踏板,并且踏板的形状不限于矩形。
如上所述,第四实施例提供了与第一到第三实施例相同的优点,并且还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工作台70,因为踏板73和74可以设置在工作台70的适合部分上。另外,第四实施例中,当工作台70不使用时,仅两个支撑板71和72安装在轿厢滑轮杆42上。因此,两个踏板73和74可以不考虑它们的重量进行设计。这意味着可以使用更宽和更重的踏板73和74。
图11和12示出了电梯1的关键部分,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工作台80。第五实施例的电梯1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的结构,除了工作台80具有不同结构。第五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元件将用相对应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不再详细描述。注意,图11示出了工作台80安装在电梯轿厢10的顶棚上的状态,图12示出了台80设置在使用状态。
如图所示,工作台80包括:连接板82,板82通过铰链81可旋转地连接到电梯轿厢10的顶棚;第一踏板84,通过铰链83连接到所述连接板82的前端;和第二踏板86,通过铰链85连接到第一踏板84的前端。第一和第二踏板84和86形成为矩形,并具有横向延伸的长侧边。
当操作者到达电梯轿厢10的顶棚上以执行维护和检查工作时,工作台80的元件基本放置在顶棚上的相同高度处,如图11所示。相反,当操作者执行位于井道14中最高位置40处的卷扬机30的维护和检查工作时,他们将工作台80的第一和第二踏板84和86放置在轿厢滑轮杆42的上表面上,如图12所示。
上述构造的第五实施例提供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优点。另外,这个实施例中,因为工作台80在不使用时可以保持在电梯轿厢10的顶棚上展开,因此当工作台80不使用时,轿箱滑轮杆42上的空间可以有效利用。
图13和14示出了电梯1的关键部分,具有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工作台90。第六实施例的电梯1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的结构,除了工作台90具有不同结构。第六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元件将用相对应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工作台90包括:踏板91,固定到轿厢滑轮杆42的上表面;和调整板93,通过铰链92连接到踏板91的后端。踏板91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工作台2基本相同的功能。另外,如图14所示,调整板93围绕铰链92被旋转到直立位置,并且连接到机梁34,从而防止踏板91上的操作者进一步向后移动。
因此,当在位于井道14中最高位置40处的卷扬机30上执行维护和检查工作时,工作台90的调整板93被设置在直立位置,并连接到机梁34,如图14所示。结果,当操作者接近位于井道14中后部处的卷扬机30时,防止他们将他们的立足点落到踏板91外,从而进一步增强操作者的安全性。
上述第六实施例提供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优点,并且进一步增强了操作者的安全性。
另外的优点和变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广义上不限于这里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细节和典型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权利要求和等效物限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发明概念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各种变形。

Claims (7)

1.一种无机房电梯,包括:井道(14);在井道中延伸的轿厢导轨(16R,16L)和配重导轨(20R,20L);电梯轿厢(10),构造成沿着轿厢导轨引导以在井道中竖直移动;配重(18),构造成沿着配重导轨引导以在井道中竖直移动,与电梯轿厢连接;主绳(22),将电梯轿厢连接到配重;和卷扬机(30),设置在井道中最高位置处,并构造成卷扬所述主绳以竖直地移动电梯轿厢和配重,
其特征在于,工作台(2,50,60,70,80,90)设置在滑轮杆(42)上并用于执行卷扬机的维护和检查工作,滑轮杆把轿厢滑轮固定到电梯轿厢的顶棚,主绳卷绕在轿厢滑轮上;
所述滑轮杆(42)包括上部杆部件(44)和下部杆部件(48),所述上部杆部件和下部杆部件基本水平并彼此平行延伸,并且从左前方向右后方倾斜;以及一个上部杆(46)保持在所述上部杆部件和下部杆部件之间并且固定到电梯轿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工作台位于这样的位置处,在该位置,工作台没有与卷扬机以及固定所述卷扬机的机梁(34)在竖直方向重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工作台(50)具有下面的结构,其中,多个踏板(51,53,55)通过铰链(52,54)彼此连接,并且当踏板不使用时,踏板折叠在彼此上,并放置在滑轮杆上,当踏板使用时,踏板展开在滑轮杆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工作台(60)包括:第一立足块(61),固定到滑轮杆上;和第二立足块(62),被允许接纳在第一立足块中,当第一和第二立足块不使用时,第二立足块接纳在第一立足块中,当第一和第二立足块使用时,第二立足块被牵拉到第一立足块外。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工作台(70) 包括:支撑板(71,72),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滑轮杆上;和踏板(73,74),被允许安装在支撑板上,当踏板不使用时,踏板放置在电梯轿厢的顶棚上,当踏板使用时,踏板展开并放置在支撑板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工作台(80)包括:连接板(82),可旋转地连接到电梯轿厢的顶棚;和踏板(84),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连接板的端部,当踏板不使用时,连接板和踏板放置在电梯轿厢顶棚上的相同高度处,当踏板使用时,踏板放置在滑轮杆上。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工作台(90)包括:踏板(91),固定在滑轮杆上;和调节板(93),可旋转地连接到踏板的端部,所述调节板连接到机梁。 
CN200910002024XA 2008-03-12 2009-01-08 无机房电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13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63018A JP2009215051A (ja) 2008-03-12 2008-03-12 エレベーター
JP063018/2008 2008-03-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1313A CN101531313A (zh) 2009-09-16
CN101531313B true CN101531313B (zh) 2011-11-16

Family

ID=41102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202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1313B (zh) 2008-03-12 2009-01-08 无机房电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215051A (zh)
CN (1) CN1015313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05512B2 (ja) * 2007-05-21 2012-12-26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シーブ支持装置
CN108203044B (zh) * 2016-12-16 2019-10-18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系统
CN110104522B (zh) * 2019-05-22 2023-08-22 河南海恒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天梁曳引式施工升降机及其施工方法
CN114538233B (zh) * 2022-03-10 2022-10-25 阿特拉斯智能工程(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仪表制造用检测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4031A (zh) * 2005-06-20 2006-12-2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无机械室电梯
CN1974362A (zh) * 2003-06-06 2007-06-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无机械室电梯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7345A (ja) * 1996-06-25 1998-01-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かご
JP2001097649A (ja) * 1999-09-29 2001-04-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2001341950A (ja) * 2000-06-05 2001-12-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制御盤の保守装置
JP2003081560A (ja) * 2001-09-11 2003-03-1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
JP2003306282A (ja) * 2002-04-16 2003-10-28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WO2004000713A1 (en) * 2002-06-20 2003-12-31 Otis Elevator Company Safety top balustrade for a car of a machine room-less elevator
JP2005145619A (ja) * 2003-11-13 2005-06-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構造
JP2007062906A (ja) * 2005-08-30 2007-03-15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
JP2007230764A (ja) * 2006-03-03 2007-09-13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4362A (zh) * 2003-06-06 2007-06-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无机械室电梯
CN1884031A (zh) * 2005-06-20 2006-12-2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无机械室电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97649A 2001.04.10
JP特开2002-173277A 2002.06.2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215051A (ja) 2009-09-24
CN101531313A (zh) 2009-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36115B2 (en) Hosting machine supporting frame for jump lifts of elevators
JP3202055B2 (ja) シャフト装置取付け用エレベータシャフト内で移動可能な組み立て足場
TWI260305B (en) Machineroomless elevator system
US6247557B1 (en) Traction type elevator apparatus
CN101531313B (zh) 无机房电梯
JP5805499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5259379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WO2006101154A1 (ja)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JP4774429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3744764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WO2016166882A1 (ja)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
JP2001226053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4175510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6477255B2 (ja)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
JP5829179B2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点検装置
JP4825368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7009575A (ja) 作業装置及び機械式駐車設備の製造方法
JP2019099301A (ja) 点検作業台及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4268275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4245315B2 (ja) エレベータ据付用移動足場およびエレベータ据付工法
JP460177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昇降路装置
JP4545451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914030B2 (ja)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ー
JP4115823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2001080842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16

Termination date: 2013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