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17838B - 电连接器及其壳体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其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17838B
CN101517838B CN2007800350304A CN200780035030A CN101517838B CN 101517838 B CN101517838 B CN 101517838B CN 2007800350304 A CN2007800350304 A CN 2007800350304A CN 200780035030 A CN200780035030 A CN 200780035030A CN 101517838 B CN101517838 B CN 1015178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place
terminal
compartment
electric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350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17838A (zh
Inventor
洛朗·莫兰
克洛德·卡斯
滝泽英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phi Connection Systems Holding France SAS
Original Assignee
FCI Connectors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CI Connectors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FCI Connectors Singapore Pt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17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78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178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78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 H01R13/4362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comprising a temporary and a final lock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壳体和由这种壳体制成的电连接器。该壳体具有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具有用于在其中安装电端子的一个或更多个隔间。每一个隔间都具有用于锁定端子的矛状部。第二部件具有覆盖第一部件的前表面的带窗口壁部。第二部件可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第一部件进行移动。当处于第一位置时,矛状部通过窗口而露出;由此,可以通过装配杆来进入矛状部使之与电端子分离,从而允许撤出并更换端子。当处于第二位置时,窗口偏离开矛状部,由此,矛状部被壁部覆盖并且对于矛状部的进入被阻止。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及其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端子可从壳体上拆卸从而进行更换的电连接器和壳体。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通常带有绝缘壳体,以便在壳体中封装并支承电端子。日本专利公报JP 2002-75507A公开了一种具有壳体和用于将电端子固定在该壳体中的挡止件(retainer)的连接器。该壳体和挡止件是分别通过注射成形工艺由热塑性材料等制成的。该壳体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穿并开口的空腔阵列,这些空腔具有在内部延伸的矛状部(lance),和用于容纳沿横越这些空腔的方向形成的挡止件的中空部。该挡止件内形成有多个孔部,以使当挡止件被插入到中空部中时,这些孔部与那些空腔连通。电端子插入在连通空腔中。
装配壳体和挡止件,接着将端子插入到空腔中,直到它们接触到前壁部并且被矛状部阻挡住为止。在插入端子之后,挡止件完全容纳在中空部中,并且端子通过挡止件保持与壳体接合。
当发现某个端子损坏或有缺陷时,可以将该端子从壳体上拆下来。这种拆卸是这样进行的:经由空腔前面的孔部插入一装配杆(jig)以使矛状部变形,由此使得有缺陷的端子能够从壳体中撤出从而进行更换。
由于成形工艺和模子形状的局限性,连接器壳体的前壁部无法造得非常厚,因而它必须保持较薄。然而,这种较薄的壁可能因插入端子的载荷或来自外部源的碰撞而损坏。
另外,在端子更换过程中,将装配杆用力压靠在前壁部上,该前壁部在装配杆被插入以分离矛状部和端子时充当了支点(fulcrum)。因而,前壁部可能不够坚固,经不住通过装配杆施加的载荷,因此,前壁部甚或孔连接器壳体还可能在端子撤出过程中损坏。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仍通过注射成形工艺制成,同时壳体的前壁部足够坚固经得住在端子插入或端子撤出过程中的载荷的连接器壳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这样的连接器及其壳体,其中,该壳体具有足够强度,经得住在插入端子时施加的载荷、来自外部源的碰撞以及装配杆活动所造成的载荷。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壳体和由这种壳体制成的连接器。该壳体具有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具有贯穿该第一部件的前后表面的一个或更多个空腔或隔间。每个隔间内部都形成有用于锁定插入到该隔间中的端子的矛状部。第二部件具有壁部,并且在被装配至第一部件时,该壁部覆盖了第一部件的前表面。该壁部上形成有窗口。第二部件可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第一部件进行移动。当处于第一位置时,该矛状部通过窗口而露出;由此,可以通过装配杆来进入(access)矛状部,例如与电端子分离,从而可以撤出和更换端子。当处于第二位置时,窗口偏离开矛状部,由此,矛状部被壁部覆盖,对于矛状部的进入被阻止。
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可以分离地形成,因此好处在于,第二部件上的壁部可以被构造得与第一部件不同。因而,该壁部可以具有足够的厚度甚或可以用与第一部件不同的材料形成,由此,为壳体提供了足够的载荷经受能力,使之免受端子的插入载荷、来自外部源的碰撞以及装配杆活动所造成载荷的影响。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清楚,附图举例说明了本发明的发明概念。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以及优点进行详细描述,图中:
图1(a)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壳体在装配之前的立体图。
图1(b)是图1(a)的倒置立体图。
图2(a)是图1(a)的将连接器壳体装配至临时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2(b)是图2(a)的倒置立体图。
图3(a)是图1(a)的完全装配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3(b)是图3(a)的倒置立体图。
图4(a)是图3(a)的俯视图。
图4(b)是图3(a)的正视图。
图4(c)是图2(a)的截面图。
图4(d)是图3(a)的截面图。
图5是图2(a)的局部截面图。
图6是图3(a)的局部截面图。
图7是图2(a)的局部截面图。
图8(a)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壳体在装配之前的立体图。
图8(b)是图8(a)的倒置立体图。
图9是图8(a)的完全装配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10是图8(a)的连接器壳体被临时装配时的截面图。
图11是图9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和1(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图1(a)示出了连接器壳体的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在装配之前的状态。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都可以通过模制法来制造。
如图1(a)和1(b)所示,第一部件1具有从前表面A贯穿至后表面B的三行空腔或隔间3。每一个隔间3内部都有一矛状部16(图4(c)和(d))。中空部11在第一部件1内部截断隔间3并与之相交。中空部11在侧壁13的内表面上具有阻止块(detaining piece)14(图5和6)。阻止块14要对设置在下面描述的第二部件2的挡止件4的侧表面上的阶状部10起作用。侧壁13覆盖了定界部19外周的一部分。侧壁13的边缘部分从前表面A进一步突出,形成了引导部12和用于限制第二部件2的前壁5的限制部20。
第二部件2具有要容纳在第一部件1的中空部11中的挡止件4和经由连接部6连接至挡止件4的前壁5。挡止件4和前壁5分离开间隙21地彼此平行延伸。挡止件4具有沿与隔间3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开口的孔9。阶状部10具有从挡止件4起面向外的倾斜表面。孔9与隔间3相对应地形成为三排。前壁5有三行窗口,每一行窗口都包括第一组窗口7和第二组窗口8。第一组窗口7和第二组窗口8分别沿与隔间3相同的方向开口并贯穿。
在将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配合在一起时,第二部件2的挡止件4插入到第一部件1的中空部11中,从而与空腔3交叉(cross)。第二部件2的前壁5沿第一部件1的引导部12插入,从而覆盖前表面A。同时,第一部件1的定界部19插入到第二部件2的间隙21中,达到在上下文中还被称为“第一位置”的临时装配位置,如图2(a)和2(b)所示。在如图5中进一步示出的该临时装配位置处,第一部件1的侧表面13上的阻止块14与第二部件2的挡止件4上的阶状部10在中空部11的侧壁13的内部彼此接触,由此,临时停止了挡止件4的插入,同时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并未完全连接在一起。
图4(c)中示出了在这个临时装配位置处隔间3内部的情况。第二部件2的前壁5被定位成覆盖第一部件1的前表面A,并且前壁5中的第二窗口8与隔间3连通。另外,挡止件4插入到中空部11中,形成了用于经由孔9与隔间3连接的连通孔。
多个端子15都从后表面B起沿朝向前表面A的方向插入到隔间3中。每个端子15的外周表面上都形成有凹部或孔部18。端子15插入到对应隔间13中,且凹部18面对矛状部16。在插入过程中,每个端子15的外周表面都对矛状部16的突出部17起作用,并且使矛状部16在沿该隔间滑动的同时弹性地形变。在插入完成位置处,突出部17被凹部18容纳,并且释放突出部17上的压力,从而弹性地恢复矛状部16。结果,突出部17限制了端子15沿朝向表面B的方向的移动。另外,端子15被前壁5阻止,由此,被限制进一步移动而超出前表面A。
在想要从隔间3撤出端子15时,如图7所示,将一装配杆30从第二窗口部8插入到隔间中,以第二窗口部8的窗口框架的外周处的较厚部分为支点,将突出部1716撬出凹部18,从而使突出部17与凹部18脱离。窗口框架部分的外周部分较厚并且足够坚固经得住来自装配杆30的压力,由此,不会因作用于其上的载荷而损坏。
为了完成装配工艺,将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进一步向彼此配合到上下文中还被称为“第二位置”的完全装配位置,如图3和4(d)所示。
图6示出了在该完全装配位置处阻止块14与阶状部10之间的接合状态。在从临时装配位置到完全装配位置的插入过程中,阶状部10沿阻止块14的倾斜表面滑动,二者都弹性地形变,接着在到达要配合在一起的指定位置时弹性地恢复,如图6所示。结果,阻止块14和阶状部10彼此锁定地起作用,由此完成了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的装配。
另选的是,可以在引导部12上设置突出部或凹部,而可以在前壁5的侧部上设置互补的凹部或突出部,从而在将突出部和凹部配合在一起的情况下阻止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
在如图4(d)所示的完全装配位置处,与图4(c)相比,挡止件4中的孔9沿挡止件4的插入方向发生了移位。结果,孔9的外周部分92局部地占据了每个隔间,以接合端子15的阶状部152。这种接合进一步防止了从隔间3向表面B撤出端子15。
在如图4(d)所示的完全装配位置处时,第二组窗口8偏离开空腔3,由此切断了第二组窗口8与隔间3的连通。而相反,隔间3通过第一组窗口7而露出,由此可以将配对的连接器(未示出)引导并配对,以连接端子15,从而实现电连接。
图8(a)和(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壳体在装配之前的状态下不同角度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该连接器壳体的第一部件81和第二部件82完成装配后的立体图。
第一部件81具有在前表面A和后表面B之间开口并贯穿的两行隔间83,并且具有中断隔间83并与之相交的中空部91。第一部件81上的定界部99的侧表面上形成有带倾斜表面的突出部90。每一个隔间83中都形成有一矛状部103(图10和11)。
第二部件82具有要容纳在中空部91中的挡止件84,和通过连接部86连接至挡止件84的壁部85。挡止件84和壁部85间隔开指定距离地并行延伸。在挡止件84上形成有在前表面A与后表面B之间开口并贯穿的一行通孔89。壁部85具有用于覆盖前表面A的前表面壁部95和沿第一部件81的定界部99的侧表面滑动的引导部100。前表面壁部95具有两行窗口87。另外,引导部100各具有用于与突出部90接合的第一凹槽或凹部97和第二凹槽或凹部97′。
在装配第一部件81和第二部件82时,第二部件82的挡止件84插入到第一部件1的中空部91中。另外,第二部件82的前表面壁部85移动,以使前表面壁部95覆盖第一部件81的表面A,而引导部100沿定界部99的侧表面滑动。同时,突出部90配合到凹槽或凹部97中并与之接合,此时,第一部件81和第二部件82处于上下文中还被称为“第一位置”的临时装配位置。图10示出了在该临时装配位置处隔间83的截面。挡止件84配合到中空部91中,通过隔间83中的孔89在前表面与后表面B之间形成了连通孔。
接下来,将端子105从后表面B向前表面A插入到隔间83中。在图10中,端子105被插入的同时对矛状部103的突出部113起作用,使矛状部103弹性地形变。当矛状部103到达指定位置时,突出部113配合到端子105的孔或凹部115中,并且弹性地恢复。结果,端子105被矛状部103的突出部113阻止在隔间83中。阻止了从隔间中撤出端子105。另外,还通过前表面壁部95阻止了端子105沿朝向表面A的方向移动。这时,即使端子105的插入力较大,前表面壁部95的厚度也是足够的,从而与端子105的接触不会损坏前表面壁部95。
而且,在如图10所示的这个临时装配位置处,隔间83经窗口87露出,可以通过该窗口87将装配杆130插入以分离矛状部103,从而实现撤出和更换端子105的目的。
按相对于最顶上一行端子105的指定间隔来定位定界了挡止件84的孔89的顶壁92,而按相对于最底下一行端子105的指定间隔来定位孔89的底表面部分98。
在完成将端子105插入到一些或全部隔间83中之后,第二部件82进一步向第一部件81移动,从而使突出部90配合到第二凹槽或凹部97′中,由此第一部件81和第二部件82处于在上下文中还被称为“第二位置”的完全装配位置,如图11所示。
在图11中,窗口87偏离开露出的矛状部103,但面对着端子105并与之对齐。在这个完全装配位置处,可以将配对连接器的端子205通过窗口87插入到隔间83中,并连接至端子105。窗口87还可以具有锥状入口,从而引导配对连接器的端子,由此使得配对连接器的端子能够接触端子105。顶壁92和底表面部分98分别支承最顶上一行和最底下一行端子105,并且阻止端子沿撤出方向移动。结果,通过矛状部103与挡止件84之间的接合将端子105固定在隔间83中。
窗口87既作为供装配杆130撤出端子105的进入孔,又作为用于容纳配对连接器的端子的孔。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额外或辅助的装配杆进入孔。
尽管已经结合附图例示了并且在前述详细说明中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应当清楚,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实施方式,而是能够在不脱离如下列权利要求阐述和陈述的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包括许多重新排布结构、修改例、另选例以及替换例。

Claims (23)

1.一种电连接器的壳体,该壳体包括:
第一部件,其具有从前表面贯穿至后表面的多个隔间,和分别形成在这些隔间中的每一个隔间中的多个矛状部;
耦接至第一部件的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具有覆盖所述前表面的壁部,该壁部具有多个窗口;
其中,第二部件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第一部件进行移动,在第一位置处,所述多个矛状部通过所述多个窗口而露出,而在第二位置处,所述多个矛状部被所述壁部阻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中,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还包括多个锁紧件,这些锁紧件可彼此接合从而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固定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中,所述锁紧件包括形成在第一部件上的一对突出部以及形成在第二部件上的一组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中,所述一组凹部包括第一对凹部和第二对凹部,其中,当第一对凹部与所述一对突出部接合时,第二部件被固定在第一位置,而当第二对凹部与所述一对突出部接合时,第二部件被固定在第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中,第一部件还包括与所述多个隔间相交的中空部,而第二部件还包括用于插入到所述中空部中的挡止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其中,当第二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挡止件突出到每个隔间中,局部地占据每个隔间的截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其中,当第二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止件恢复每个隔间中的全部截面积。
8.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
壳体,该壳体包括:
第一部件,其具有从前表面贯穿至后表面的多个隔间,和分别 形成在这些隔间中的每一个隔间中的多个矛状部;
耦接至第一部件的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具有覆盖所述前表面的壁部,该壁部具有多个窗口;
多个电端子,每个电端子都被设置在所述多个隔间中的一个隔间中并且接合至所述矛状部;
其中,第二部件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第一部件进行移动,在第一位置处,允许通过所述多个窗口进入所述多个矛状部从而使所述多个矛状部与所述多个电端子分离,而在第二位置处,对于所述多个矛状部的进入被所述壁部阻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位置处,所述隔间经所述窗口露出,而在第二位置处,所述窗口面对所述端子并与之对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是供撤出所述端子的进入孔及用于容纳配对连接器的端子的孔。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第一部件还包括与所述多个隔间相交的中空部,而第二部件还包括用于插入到所述中空部中的挡止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当第二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挡止件局部地占据每个隔间中的截面积,以阻止从所述隔间中撤出所述电端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当第二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止件恢复每个隔间中的全部截面积,从而允许从所述隔间中撤出所述电端子。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第一部件还包括一对突出部,而第二部件还包括第一对凹部和第二对凹部,其中,当第一对凹部与所述一对突出部接合时,第二部件被固定在第一位置,而当第二对凹部与所述一对突出部接合时,第二部件被固定在第二位置。
15.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
第一部件具有在前后方向开口的一个或多个贯通的空腔,且多个矛 状部突出到所述空腔中;
第二部件具有挡止件部,该挡止件部具有在前后方向开口的贯通的孔部;
所述挡止件部横穿第一部件中的所述空腔而插入,从而连通所述孔部和所述空腔;
多个端子,它们从后部插入到所述空腔中,直到被所述矛状部阻挡住为止;
当所述挡止件部完全插入时,所述端子被所述挡止件部挡止;并且
其中,第二部件设置有连接至所述挡止件部并且覆盖第一部件的多个前部开口的壁部,所述壁部具有通过相应前部开口连接至所述空腔内部的多个窗口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多个窗口部包括通向所述空腔内部的所述多个矛状部的多个第一窗口部,和通向所述端子的多个第二窗口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部件或所述第二部件还包括用于引导所述壁部的多个引导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在所述引导部上形成有多个阻挡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第二部件的壳体设置有用于与设置在配对连接器中的多个突出部或多个凹部接合的多个凹部或突出部,所述配对连接器包括用于容纳插入到所述窗口部中的所述端子的壳体。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第二部件可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第一部件进行移动,在第一位置处,所述多个矛状部通过所述多个窗口部而露出,而在第二位置处,所述多个矛状部被所述壁部覆盖。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位置处,所述隔间经所述窗口露出,而在第二位置处,所述窗口面对所述端子并与之对齐。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是供撤出所述端子的进入孔及用于容纳配对连接器的端子的孔。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当第二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可通过所述多个窗口部进入所述多个矛状部,使之与所述电端子分离,而当第二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通过所述壁部阻挡了对所述多个矛状部的进入。 
CN2007800350304A 2006-08-21 2007-08-21 电连接器及其壳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178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23763/2006 2006-08-21
JP2006223763A JP2008047476A (ja) 2006-08-21 2006-08-21 コネクタ
PCT/EP2007/058661 WO2008023009A1 (en) 2006-08-21 2007-08-21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housing thereo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17838A CN101517838A (zh) 2009-08-26
CN101517838B true CN101517838B (zh) 2012-04-25

Family

ID=38596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3503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17838B (zh) 2006-08-21 2007-08-21 电连接器及其壳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057714A1 (zh)
JP (1) JP2008047476A (zh)
KR (1) KR20090048506A (zh)
CN (1) CN101517838B (zh)
WO (1) WO20080230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52603B2 (ja) * 2007-01-31 2009-04-08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9021159A (ja) * 2007-07-13 2009-01-29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雄型コネクタ
JP5183315B2 (ja) * 2008-06-25 2013-04-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394696B2 (ja) * 2008-11-05 2014-01-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210898B2 (ja) * 2009-01-20 2013-06-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421809B2 (ja) 2010-01-28 2014-02-1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FR3022700B1 (fr) * 2014-06-20 2022-10-21 Delphi Int Operations Luxembourg Sarl Connecteur porte-fusibles pour vehicules automobiles et procede de montage et demontage d'un contact dans ce connecteur.
US9666972B2 (en) 2014-11-13 2017-05-30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FR3094143A1 (fr) * 2019-03-21 2020-09-25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Connecteur à grille avant protectr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29124A1 (en) * 1998-01-09 1999-07-1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EP1416593A1 (en) * 2002-10-30 2004-05-06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 connector
US7044808B1 (en) * 2005-06-07 2006-05-16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97979A (ja) * 1988-01-31 1989-08-09 Amp Inc タブルロックを有するコネクター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29124A1 (en) * 1998-01-09 1999-07-1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EP1416593A1 (en) * 2002-10-30 2004-05-06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 connector
US7044808B1 (en) * 2005-06-07 2006-05-16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023009A1 (en) 2008-02-28
EP2057714A1 (en) 2009-05-13
JP2008047476A (ja) 2008-02-28
CN101517838A (zh) 2009-08-26
KR20090048506A (ko) 2009-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7838B (zh) 电连接器及其壳体
US6435732B1 (en) Optical connector
JP5846083B2 (ja) コネクタ
US7114991B2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sealing member and waterproof connector
EP2495821A1 (en) Connector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US20150013157A1 (en)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connector
US9413095B2 (en) Connector
US9722341B2 (en) Connector with streamline locking lances
US1041873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ircuit board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US20160365664A1 (en) Connector
KR20120101908A (ko) 휴대 단말기용 접속모듈
CN104241920A (zh) 连接器
US5709831A (en) Method of producing connector with rear holder
WO2016098575A1 (ja)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US5630273A (en) Holding jig and method for temporarily retaining last-in terminals
EP2916395B1 (en) Moulding tool
KR20100011831A (ko) 프론트홀더가 구비된 커넥터
US5683257A (en) Retainer for holding terminals in a unit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KR100615894B1 (ko) 커넥터의 하우징 및 이를 이용한 커넥터
US11088488B2 (en) Connector with one-sided dovetail projections
JP3405425B2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
US6702628B2 (en) Connector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US20180145456A1 (en) Connector
KR20200047396A (ko) 회로 기판용 커넥터 장치
CN100542184C (zh) 终端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CI AUTOMOTIVE HOLDINGS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CI CONNECTOR SINGAPOVE,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5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509

Address after: France Jiyang Kool

Patentee after: Fci Automotive Holding

Address before: Singapore City

Patentee before: FCI Connector Singapove,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25

Termination date: 201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