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17773B - 密闭型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密闭型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17773B
CN101517773B CN200780033970XA CN200780033970A CN101517773B CN 101517773 B CN101517773 B CN 101517773B CN 200780033970X A CN200780033970X A CN 200780033970XA CN 200780033970 A CN200780033970 A CN 200780033970A CN 101517773 B CN101517773 B CN 1015177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orporating section
electrode group
secondary battery
enclosed secondary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3397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17773A (zh
Inventor
冈田行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17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77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177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77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12Monobloc comprising multiple compart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7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6/00Prim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6/42Grouping of primary cells into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闭型二次电池,其中,电池壳体(10)具有:用于分别收纳多个电极组(20)的多个圆筒形收纳部(12a~12d)、和连接互相邻接的收纳部(12a~12d)的连通部(13a~13c)。收纳部(12a~12d)的内周与电极组的外周大致呈相同的形状,连通部(13a~13c)沿收纳部(12a~12d)的侧面而形成。电极组(20)呈圆筒形的形状,是在正极板(21)和负极板(22)之间介入隔膜(23)并进行卷绕而成的,多个电极组(20)几乎无间隙地收纳在各收纳部(12a~12d)中。

Description

密闭型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用电源、备用电源等高容量的密闭型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作为密闭型二次电池,有镍氢蓄电池和镍镉蓄电池等,尤其是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由于其重量轻、小型且能量密度高,因而可以应用于从以手机为代表的民用设备到电动汽车和电动工具等的驱动用电源、备用电源的各种用途。特别是近年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作为驱动用电源、备用电源而受到关注,正在积极地进行面向高容量化的开发。
为增大电池容量,例如可以考虑增加介入隔膜而卷绕的正极和负极的卷绕圈数,以增大电极组的电极面积,但随着卷绕圈数的增加,散热性交差,其结果是,产生起因于电池内温度的不均匀而使电池寿命降低的问题。另外,如果卷绕圈数增加,则产生使卷绕偏移发生等问题,从而在制造方面需要解决的课题也增多。
作为解决与这样的电池的大型化相伴的问题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将电极组分离成多个小电极组而收纳在容器内的方法。
图10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池壳体的构成的立体图,如图10所示,将用树脂薄膜101包覆的小电极组102收纳在通过多个金属制的间壁104隔开的容器103内,由此经由金属制的间壁104,可以有效地将各电极组102产生的热排放到容器外。
然而,如图10所示,收纳在容器103内的多个小电极组102由于被间壁104完全地分离,因此,例如在一部分的小电极组102产生急剧地生成气体等异常的情况下,收纳着该小电极组102的收纳部的内压急剧地上升,其结果是,产生异常生成的气体从容器103喷出的问题。
与此相对照,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着通过连通路径使收纳着小电极组的多个容器相互连通的方法。
图11和图12是表示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电池壳体的构成的剖视图,如图11所示,收纳着多个电极组的电池壳体201具有互相隔开的收纳部202,在收纳部202中分别收纳有电极组203。而且如图12所示,在电池壳体201上部所设置的盖体204中,在相邻的收纳部202的边界附近分别形成有通孔205,进而在盖体204的上方形成有使通孔205互相连通的连通路径206。
根据这样的构成,互相隔开的收纳部202因连通路径206而互相共有空间,因而可以使先行劣化的电极组203产生的气体逃逸至其它的收纳部202。由此,可以取得各电极组203的劣化的平衡,从而可以防止电池整体的寿命的降低。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方法中,由于可以使在一部分的收纳部202产生的气体经由连通路径206而逃逸至其它的收纳部202,所以在能够取得各电极组203劣化的平衡方面是有效的,但连通路径206由于在盖体204的上方形成,所以连通路径206所占的容积与整个收纳部202的容积相比是非常小的。
这是因为: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方法是意图适用于镍氢电池的方法,它必须防止因电解液在收纳部202之间移动而产生的自放电。因此,如图12所示,采取了在盖体204上部所形成的连通路径206上,进一步设置用于更确实地防止电解液的短路的堤坝207等对策。
这样,在镍氢电池中,虽然在设置有连通路径206的位置(盖体204的上方)存在限制,但毕竟在镍氢电池中,由于在充电末期,正极电位通常接近于氧发生电位,所以在收纳部202内经常产生气体,从而通常采取的构成是:在收纳部202产生的气体通过与负极的储氢合金中的质子反应而加以吸收。因此,连通路径206所占的容积以均匀地保持各收纳部202内的内压平衡所需程度的大小便可以充分地实现其目的。
但是,在锂离子电池之类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例如,如果因异物的混入等而使正极板和负极板短路,并且由于该原因而产生异常电流,则往往会急剧地发生与活性物质的热分解相伴的气化和与短路部分的发热相伴的电解液的蒸发等,在一部分电极组203这样急剧地产生气体的情况下,单凭在盖体204上部形成的连通路径206,很难使异常产生的气体迅速地逃逸至其它的收纳部202。
另外,在锂离子电池的情况下,由于构成正极板和负极板的集电体使用非常薄的金属箔,所以当制作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介入隔膜并进行卷绕所得到的圆筒形电极组时,如果一部分收纳部202产生异常气体而导致内压的上升,则有可能产生电极组的卷绕偏移。如果产生卷绕偏移,则会产生由此进一步助长异常气体产生这样的恶性循环。
专利文献1:特开2000-3486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1-057199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1-1852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是:对于将多个电极组收纳于电池壳体内的密闭型二次电池,提供一种各电极组的特性稳定、可靠性高的密闭型二次电池。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闭型二次电池,其是将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介入隔膜并进行卷绕所得到的多个圆筒形电极组封入电池壳体而成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中,电池壳体的构成是:具有用于分别收纳多个电极组的多个圆筒形收纳部和连接互相邻接的收纳部的连通部,而且收纳部的内周与电极组的外周大致呈相同的形状,连通部沿收纳部的侧面而形成。
根据这样的构成,即使在一部分的收纳部产生异常气体,经由沿收纳部的侧面形成的连通部,也可以迅速地使气体逃逸至相邻的收纳部,而且由于连通部本身所占的容积也可以取较大的值,因而可以稳定各收纳部所收纳的电极组的特性。
另外,圆筒形电极组由于收纳在内周与该电极组的外周大致呈相同形状的圆筒形收纳部中,所以能够以收纳部的整个内周,挤压并维持电极组的外周,即使在收纳部产生异常气体而导致内压上升,也可以抑制电极组的卷绕偏移。
此外,在各收纳部中所填充的电解液为非水电解质或有机凝胶电解质的情况下,由于并不如镍氢电池的电解液即碱水溶液那样为水系,所以异常时产生的气体量和气体产生速度较大,这时本发明的构成是特别有效的。
再者,如果设计为如下的构成:使多个收纳部的端部沿各收纳部外周的包络线,成为呈变形为大致椭圆形状的外周的开口端,并且在该开口端,用由与开口端的外周大致相同的椭圆形状构成的封口部进行封口,则可以容易地采用焊接等在开口端对封口部进行封口。
根据本发明的密闭型二次电池,即使一部分的收纳部产生异常气体,经由沿收纳部的侧面而形成的连通部,也可以迅速地使气体逃逸至相邻的收纳部,而且以收纳部的整个内周维持电极组的外周,因而可以有效地抑制电极组的卷绕偏移。由此,可以实现各电极组的特性稳定、可靠性和安全性高的密闭型二次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极组的构成。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密闭型二次电池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极组的构成。
图6表示第1变形例的电池壳体的构成。
图7表示第2变形例的电池壳体的构成。
图8表示第3变形例的电池壳体的构成。
图9表示第4变形例的电池壳体的构成。
图10是表示以往的密闭型二次电池的电池壳体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以往的密闭型二次电池的电池壳体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在以往的电池壳体中所设置的连通路径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13表示比较例的电池壳体的构成。
图14表示以往的密闭型二次电池的电池壳体的构成。
符号说明:
10    电池壳体          12a~12d  收纳部
13a~13c    连通部      14、15    开口端
16    封口部            16a~16d  突起部
20、20a~20d  电极组    21     正极板
22    负极板            23    隔膜
24    正极引线          25    负极引线
30    密闭型二次电池    31    正极集电板
32    封口板(封口部)    33    铝引线
34    极柱              35    垫圈
36    注入口            37    安全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附图中,为简化说明,用相同的参照符号表示实质上具有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密闭型二次电池所使用的电池壳体10的构成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电池壳体10具有分别收纳多个电极组的多个圆筒形的收纳部12a~12d、和连接互相邻接的收纳部12a~12d的连通部13a~13c。而且收纳部12a~12d的内周与电极组的外周大致呈相同的形状,另外,连通部13a~13c沿收纳部12a~12d的侧面而形成。
在此,收纳在电池壳体10中的电极组20如图2所示,是在正极板21和负极板22之间介入隔膜23并进行卷绕而成的,呈圆筒形的形状,多个电极组20几乎无间隙地收纳在各收纳部12a~12d中。
图3是示意表示将多个圆筒形电极组20封入电池壳体10中的密闭型二次电池30的构成的剖视图。
如图3所示,在电池壳体10的多个收纳部中分别收纳着电极组20a~20d。与正极板21的端部焊接的正极引线24被焊接在正极集电板31上,与负极板22的端部焊接的负极引线25被焊接在电池壳体10的底部上。另外,电池壳体10的上部开口端用封口板32焊接并进行封口,正极集电板31经由引线33而与设置于封口板32上的极柱34进行焊接。此外,封口板32和极柱34通过垫圈35进行绝缘。此外,电解质从设置于封口板32上的注入口36注入,在封口板32的一部分设置有安全阀37。
这样构成的密闭型二次电池即使一部分收纳部12a~12d产生异常气体,经由沿收纳部12a~12d的侧面而形成的连通部13a~13c,也可以迅速地使气体逃逸至相邻的收纳部12a~12d。
另外,圆筒形电极组20a~20d由于收纳在内周与该电极组的外周大致呈相同形状的圆筒形收纳部12a~12d中,因而能够以收纳部12a~12d的整个内周,挤压并维持电极组20a~20d的外周。由此,即使在收纳部产生异常气体而导致内压的上升,也可以抑制电极组的卷绕偏移。
另外,在各收纳部12a~12d中所填充的电解质为非水电解质的材料的情况下,异常时产生的气体量和气体产生速度较大,因沿收纳部12a~12d的侧面形成连通部13a~13c所产生的空间确保的效果较大。另外,在使用有机凝胶电解质的材料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通过发挥以上的作用效果,可以使各收纳部12a~12d中收纳的电极组20a~20d的特性稳定,从而可以实现可靠性高的密闭型二次电池。
此外,收纳部12a~12d和电极组20a~20d并不局限于真圆状的圆筒形,例如也可以是挤扁圆筒形电极组而形成的椭圆状的圆筒形(椭圆筒形)。
图4是示意表示收纳部和电极组为椭圆筒形时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密闭型二次电池所使用的电池壳体10的构成的立体图。
如图4所示,电池壳体10具有分别收纳多个电极组的多个椭圆筒形的收纳部12a~12d和连接互相邻接的收纳部12a~12d的连通部13a~13c。而且收纳部12a~12d的内周与电极组的外周大致呈相同的形状,另外,连通部13a~13c沿着收纳部12a~12d的侧面而形成。
在此,电池壳体10中收纳的电极组20如图5所示,是在正极板21和负极板22之间介入隔膜23并进行卷绕而成的,呈椭圆筒形的形状,多个电极组20几乎无间隙地收纳在各收纳部12a~12d中。
这样构成的密闭型二次电池即使在一部分的收纳部12a~12d产生异常气体,经由沿收纳部12a~12d的侧面形成的连通部13a~13c,也可以迅速地使气体逃逸至相邻的收纳部12a~12d。
另外,椭圆筒形的电极组20由于收纳在内周与该电极组的外周大致呈相同形状的椭圆筒形的收纳部12a~12d中,所以能够以收纳部12a~12d的整个内周,挤压并维持电极组20的外周。由此,即使在收纳部产生异常气体而使内压上升,也可以抑制电极组的卷绕偏移。
另外,收纳部12a~12d和连通部13a~13c的材质并没有特别的要求,但如果一体地成形收纳部12a~12d和连通部13a~13c,则由于电池壳体10的强度得以增加,而且零部件数量也会减少,所以在成本、质量方面是有利的。
电池壳体10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来形成。例如可以采用挤压成形方法一体地成形收纳部12a~12d和连通部13a~13c。另外,如果采用DI(Drawing & Ironing)加工方法,则也可以一体地形成收纳部12a~12d、连通部13a~13c和底部。另外,形成了椭圆筒形的收纳部后,也可以采用压力加工来形成连通部13a~13c。
此外,本发明的密闭型二次电池并不就本实施方式所说明的上述构成以外的构成进行特别的限定,可以适用通常的密闭型二次电池所采用的各种构成。
例如,作为电池壳体的材质,可以使用铁、镍、铁镍镀层、不锈钢、铝等。
另外,构成正极板的集电体可以使用铝箔或穿孔体等,正极活物质可以使用钴酸锂、镍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等复合氧化物或其改性体等。作为改性体,也可以混合含有铝、镁、钴、镍、锰等元素。另外,也可以用其它的材料涂覆正极活物质的表面。作为导电剂,可以使用在正极电位下稳定的石墨、碳黑、导电性氧化物、金属粉末等。作为粘结剂,可以使用在正极电位下稳定的聚偏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等。
另外,构成负极板的集电体可以使用铜箔或铜穿孔体等,负极活物质可以使用天然石墨、人造石墨、铝和以铝为主体的各种合金、氧化锡、氧化硅等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作为导电剂,可以使用在负极电位下稳定的石墨、碳黑、导电性氧化物、金属粉末等。作为粘结剂,可以使用在负极电位下稳定的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橡胶(SBR)、羧甲基纤维素(CMC)、聚偏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等。
另外,隔膜可以使用由聚烯烃构成的微多孔膜、无纺布等。
此外,图2所示的正极板21和负极板22是将与上述导电剂和粘结剂混炼所得到的正极活物质涂覆在集电体上,并将正极引线24或负极引线25焊接在集电体一端的未涂覆部而形成的。而且在正极板21和负极板22之间介入隔膜23并将其进行卷绕,以便使正极引线24和负极引线25从不同的方向引出,由此便形成电极组20。
另外,非水电解质主要由非水溶剂和溶质构成,溶质可以使用六氟磷酸锂(LiPF6)、四氟硼酸锂(LiBF4)等锂盐。另外,非水溶剂可以使用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丙酯等环状碳酸酯类,以及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等链状碳酸酯类等。此外,非水溶剂既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另外,也可以添加碳酸亚乙烯酯、环己苯、二苯醚等添加剂。
另外,有机凝胶电解质可以使用在聚合物材料中含有非水电解质的材料。
另外,作为垫圈35,可以使用交联型聚丙烯(PP)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聚苯硫醚(PPS)树脂、全氟烷氧基链烷烃(PFA)树脂、聚四氟乙烯(PTFE)树脂等。
另外,作为封口板32的材质,可以使用铁、镍、铁镍镀层、不锈钢、铝以及它们的包覆材料等。
此外,作为本发明优选的非水电解质或有机凝胶电解质的二次电池,有锂离子电池、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等。
(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本发明的密闭型二次电池在将多个电极组收纳于收纳部12a~12d中之后,电池壳体10的开口端用封口部进行封口,但电池壳体10的开口端如图1所示,由于在连通部13a~13c成为中间变细的形状,因而例如在采用焊接等于电池壳体10的开口端对封口部进行封口的情况下,与通常的焊接相比,需要复杂的工序。
在本变形例中,参照图6~图9就谋求这样的制作方面的改良的电池壳体10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6表示了第1变形例的电池壳体10的构成,基本的构成虽然与图1所示的相同,但多个收纳部12a~12d的一端(在图中为上端部)所具有特征是:加工出沿各收纳部12a~12d外周的包络线而变形为大致呈椭圆形状的开口端14。
在将具有这种形状的开口端14与封口部进行焊接的情况下,通过使封口部的形状(平面形状)成为与开口端14的外周大致相同的椭圆形状,便可以容易地进行焊接。
此外,即使成为这样的构成,电极组20a~20d除去开口端附近的区域,在收纳部12a~12d的大部分区域由于可以挤压并维持电极组20a~20d,所以即使在收纳部产生异常气体而使内压上升,也不会失去抑制电极组的卷绕偏移的效果。
图7表示了第2变形例的电池壳体10的构成,多个收纳部12a~12d的另一端(在图中为下端部)也与图6所示的同样,加工出变形为大致呈椭圆形状的开口端15。例如,在不将电池壳体10的底部与收纳部12a~12d和连通部13a~13c一体形成的情况下,则容易将电池壳体10的底部与封口部进行焊接。
图8表示了第3变形例的电池壳体10的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图6所示的电池壳体10上,收纳部12a~12d的另一端(在图中为下端部)采用平坦的封口部16进行封口,进而在封口部16的内侧表面,形成了突起部16a~16d。
在本发明中,圆筒形电极组20a~20d由于收纳在内周与该电极组的外周大致呈相同形状的圆筒形收纳部12a~12d中,因而可以用收纳部12a~12d的内壁维持电极组20a~20d,但尽管如此,必须确保在将电极组20a~20d收纳于收纳部12a~12d时的若干间隙。其结果是,收纳部12a~12d所收纳的各电极组20a~20d的位置产生一些偏差,起因于这些因素,各电极组的特性有可能产生偏差。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以各电极组20a~20d的卷绕芯部与在电池壳体10的底部设置的各突起部16a~16d相嵌合的方式将电极组20a~20d收纳于收纳部12a~12d中,则可以抑制电极组20a~20d的位置偏差。
图9表示了第4变形例的电池壳体10的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图6所示的电池壳体10上,将连通部13a~13c的形状至少在其中央附近加工成为直线状。通过设计为这样的构成,不会损害收纳部12a~12d维持电极组20a~20d的作用效果,可以增大连通部13a~13c的容积,其结果是,可以进一步提高密闭型二次电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下面以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为例,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密闭型二次电池具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1)电池壳体的制作
使用对铁板进行挤压加工的方法,以形成图1所示的、具有成形为约0.25mm厚的收纳部12a~12d和连通部13a~13c的形状的电池壳体10。其后,用激光焊接具有适合于该形状的形状的底部。
(2)封口板的制作
使用铁板,制作如图3所示的封口板32。该封口板32具有:安全阀37,其通过薄壁化和引入沟槽而在内压提高时打开阀门,从而使气体逃逸;电解液的注入口36;极柱34,其用铝制作,用于将正极电位导向电池壳体10的外面;垫圈35,其用交联型聚丙烯(PP)树脂制作,用于绝缘封口板32和极柱34。
(3)正极板的制作
将作为正极合剂的85重量份的钴酸锂粉末、作为导电剂的10重量份的碳粉末、以及作为粘结剂的聚偏氟乙烯(PVDF)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溶液(相当于5重量份的PVDF)进行混合。将该混合物涂覆在厚度为15μm的铝箔上并进行干燥,然后进行压延,从而制作出厚度约为100μm的正极板21。在正极板21上设置铝的正极引线24。
(4)负极板的制作
将作为负极合剂的95重量份的人造石墨粉末、以及作为粘结剂的PVDF的NMP溶液(相当于5重量份的PVDF)进行混合。将该混合物涂覆在厚度为10μm的铜箔上并进行干燥,然后进行压延,从而制作出厚度大约为110μm的负极板22。在负极板22上设置铜的负极引线25。
(5)非水电解质的调整
以1∶1的体积比混合碳酸亚乙酯和碳酸甲乙酯作为非水溶剂,然后在其中溶解作为溶质的六氟磷酸锂(LiPF6),使其浓度为1mol/L。使用15ml这样调配的非水电解质。
(6)电极组的制作
在正极板21和负极板22之间配置厚度为25μm的隔膜23并进行卷绕,便制作出直径为23mm、高度为57mm的圆筒形电极组20a~20d。
(7)密闭型二次电池的制作
在电池壳体10中插入4个圆筒形电极组20a~20d,用电阻焊连接各自电极组20a~20d的负极引线25和电池壳体10的底部。另外,在集电板31上焊接电极组20a~20d的正极引线24,用铝引线33焊接该集电板31和在封口板32上设置的极柱34。其后,用激光焊对封口板32和电池壳体10进行封口。再者,从设置在封口板32上的注入口36注入非水电解质,最后封住注入口36,便得到密闭型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其次,对于用上述的方法制作的锂离子电池,在使电池壳体10的构成为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以及图6~图9所示的第1~第4的变形例的构成的情况下,评价了循环寿命特性及直到寿命的循环数的偏差。此外,电池的设计容量设定为8Ah,分别制作10个电池进行了评价。另外,将使用如图13(a)、(b)所示的以往的电池壳体401制作的锂离子电池作为比较例进行了评价。
评价方法如下。首先,在以1A充电到4.1V的状态下,在45℃的气氛下进行3天的老化处理。然后,在25℃的气氛下以1A放电到3V。之后,在45℃的气氛下以8A恒电流充电直到4.2V后,以8A放电到3V,如此反复进行这样的循环。然后,分别评价了容量突破6Ah时的平均循环数和直到寿命的循环数的偏差。
此外,各自的偏差(分散)Y由下列的数学式1求出。
[数学式1]
Y = Σ n = 1 10 { ( A - B n ) 2 } ÷ 10
在此,Y是容量突破6Ah时的循环数的偏差,A是锂离子电池的容量突破6Ah时的10个的平均循环数,Bn是10个锂离子电池当中的第n个锂离子电池的容量突破6Ah时的循环数。
表1表示了在使电池壳体10的构成为本实施方式、第1~第4变形例和比较例的构成时的各自的评价结果。
表1
电池壳体的构成   电池容量突破6Ah时的平均循环数(n=10) 偏差
  本实施方式   500   600
  第1变形例   480   800
  第2变形例   480   800
  第3变形例   500   600
  第4变形例   540   500
  比较例   380   2800
由表1的结果可知:在使电池壳体10的构成为本实施方式和第1~第4变形例的构成的情况下,任何一个与比较例的构成相比,都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特性的锂离子电池。
然而,专利文献3已经公开了一种电池壳体,该电池壳体在多个椭圆筒形的电极组共有内部空间的状态下,将该电极组收纳在收纳部中。
图14是表示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电池壳体301的构成的图,而且表示了将多个(在图14中为2个)椭圆筒形的电极组302收纳在电池壳体301中的状态。而且在电池壳体301和电极组302之间,配置有散热用固体部件304。
的确,固体部件304由于是适合于电池壳体301和电极组302的间隙形状而成形的,所以除了散热效果外,也可以发挥抑制电极组302的振动等效果,因此,与本发明在构成方面乍看起来好像接近。
但是,固体部件304被形成为独立于电池壳体301的构成,实际上,电极组302是在电极组302的间隙插入固体部件304后,收纳在电池壳体301中。因此,除了制造时的定位等工序变得复杂以外,因工序的偏差等而不能均匀地维持电极组的外周,结果,不能均匀地抑制在收纳部产生异常气体而使内压上升时的电极组的卷绕偏移。
以上,通过优选的实施方式就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这样的记载并不是限定事项,当然能够做出各种各样的改变。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收纳部12a~12d和连通部13a~13c可以设计为由相同壁厚的薄板制成的构成,但只要至少收纳部12a~12d的内周与电极组20a~20d的外周大致呈相同形状,则在连通部13a~13c中,例如也可以成为外形平坦的壁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正极板21和负极板22设计为分别经由正极引线24和负极引线25而与集电板31和电池壳体10的底部连接的构成,但也可以设计为如下的构成:使用在构成正极板21和负极板22的集电体的端部(合剂的未涂覆部分)分别焊接集电板的、所谓无接头(tabless)结构的电极组20a~20d,通过引线或直接焊接等将各自的电极组与集电板31和电池壳体10的底部连接。
本发明在多个电极组收纳于电池壳体的密闭型二次电池中,可用于各电极组的特性稳定、且可靠性高的密闭型二次电池。

Claims (7)

1.一种密闭型二次电池,其是将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介入隔膜并进行卷绕所得到的多个圆筒形电极组封入电池壳体而成的,其中,
所述电池壳体具有:用于分别收纳所述多个电极组的多个圆筒形收纳部、和连接互相邻接的所述收纳部的连通部,而且
所述收纳部的内周与所述电极组的外周大致呈相同的形状,
所述连通部沿所述收纳部的侧面而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型二次电池,其中,在所述收纳部中所填充的电解质由非水液体电解质或有机凝胶电解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收纳部和所述电极组呈椭圆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多个收纳部的端部沿各收纳部外周的包络线,设计成变形为大致呈椭圆形状的开口端,
所述开口端用由与该开口端的外周大致相同的椭圆形状构成的封口部进行封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多个收纳部和连接该收纳部的连通部是一体成形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型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收纳部的端部采用平坦的封口部进行封口,
在所述封口部的内侧表面形成有突起部,
所述电极组的卷绕芯部与所述突起部相嵌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密闭型二次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
CN200780033970XA 2006-10-24 2007-10-09 密闭型二次电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177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8970/2006 2006-10-24
JP2006288970 2006-10-24
PCT/JP2007/069679 WO2008050604A1 (en) 2006-10-24 2007-10-09 Sealed secondary batter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17773A CN101517773A (zh) 2009-08-26
CN101517773B true CN101517773B (zh) 2011-02-09

Family

ID=39324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3397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17773B (zh) 2006-10-24 2007-10-09 密闭型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23826B2 (zh)
CN (1) CN101517773B (zh)
WO (1) WO20080506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15437B2 (en) * 2009-09-10 2014-08-26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US8546007B2 (en) * 2009-10-29 2013-10-01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JP5147882B2 (ja) * 2010-03-18 2013-02-20 日立ビーク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CN101908643B (zh) * 2010-08-12 2012-10-0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KR101265199B1 (ko) 2011-08-08 2013-05-2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US10637022B2 (en) 2012-10-11 2020-04-28 Cadenza Innovation, Inc. Lithium ion battery
US10790489B2 (en) 2012-10-11 2020-09-29 Cadenza Innovation, Inc. Lithium ion battery
PL2907177T3 (pl) 2012-10-11 2019-11-29 Cadenza Innovation Inc Akumulator litowo-jonowy
JP6094810B2 (ja) * 2013-07-17 2017-03-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KR101406240B1 (ko) * 2013-12-05 2014-06-12 엔블록셀유한책임회사 전자 기기의 2구 또는 4구 전지실에 일치하여 결합되는 엔블록 클립 형태의 리튬 이차전지 팩
TWI649913B (zh) * 2015-09-30 2019-02-01 輝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中空鋰電池
CN106558735B (zh) * 2015-09-30 2020-03-27 英属开曼群岛商辉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中空锂电池
CN105591162B (zh) * 2015-12-25 2017-11-28 杭州伯坦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组合式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KR102601641B1 (ko) * 2016-01-20 2023-11-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용 캡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WO2017156203A1 (en) 2016-03-11 2017-09-1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 three-dimensional substrate comprising a tissue layer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7195A (zh) * 2004-09-10 2006-03-1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1084599A (en) * 1997-10-15 1999-05-03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The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olvents for secondary cells
JP2000348696A (ja) 1999-06-04 2000-12-15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非水電解質電池
JP4224186B2 (ja) 1999-06-10 2009-02-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集合型二次電池
JP4496582B2 (ja) * 1999-12-28 2010-07-07 株式会社ジーエス・ユアサ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4196521B2 (ja) * 2000-05-19 2008-12-17 新神戸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用バッテリ構造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3059526A (ja) 2001-08-09 2003-02-28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電 池
JP2003249200A (ja) 2002-02-26 2003-09-05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蓄電池
JP4500501B2 (ja) 2003-03-14 2010-07-14 東洋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蓄電用容器と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7195A (zh) * 2004-09-10 2006-03-1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57199A 2001.02.27
JP特开2003-249200A 2003.09.0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323826B2 (en) 2012-12-04
CN101517773A (zh) 2009-08-26
US20100209749A1 (en) 2010-08-19
WO2008050604A1 (en) 2008-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7773B (zh) 密闭型二次电池
JP6538650B2 (ja) 円筒形密閉電池
CN103155222B (zh) 方形二次电池
JP4563264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US20080292953A1 (en) Secondary battery with non-aqueous solution
US7147962B2 (en)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1026233A (zh) 方形电池
JP2008135374A (ja) 密閉型二次電池
CN104871362A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01501890B (zh) 密闭型电池
CN104854754B (zh)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及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JP2001313022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15552684A (zh) 二次电池
CN101529614B (zh) 一种保证良好的安全性的电化学设备
KR101936074B1 (ko) 전해액 내장 부재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US10014512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ic power storage device, and electric power storage device
KR100873564B1 (ko) 열팽창 물질을 사용하여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전기 화학 소자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0165591A (ja) 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3392257A (zh) 锂离子电池
US20240006654A1 (en) Lithium-ion cell with a high specific energy density
JP2009302019A (ja) 密閉型電池
KR102576174B1 (ko) 전해질 보존형 아연 공기전지
US20230344048A1 (en) Energy storage element and production method
KR101586793B1 (ko) 전극조립체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7466112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9

Termination date: 2014100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