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8693A - 一类木质素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类木质素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08693A
CN101508693A CNA2009100958132A CN200910095813A CN101508693A CN 101508693 A CN101508693 A CN 101508693A CN A2009100958132 A CNA2009100958132 A CN A2009100958132A CN 200910095813 A CN200910095813 A CN 200910095813A CN 101508693 A CN101508693 A CN 1015086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formula
dihydro
medicine
acceptable sa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958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校堃
汪峰
黄可新
龚景旭
冯玉冰
杨雷香
王晓雨
巫秀美
瞿佳
曾苏
赵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A20091009581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08693A/zh
Publication of CN101508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86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类木质素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用途,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类B环二氧六环的木质素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用于制备抗氧化剂药物的用途。该类化合物具有强效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可以预期发展成为防治由黄嘌呤氧化酶引起的痛风病的药物。该类化合物还表现出很强的对抗自由基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作用,可以预期发展成为防治老年性痴呆症的药物。本发明的化合物还具有体外抗自由基、保护肝细胞减轻双氧水导致损伤的作用,因此可以预期成为治疗由自由基引起的各种疾病之药物尤其是防治肝脏损伤类药物用途。

Description

一类木质素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具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对脑神经细胞有抗氧化损伤保护作用、防治老年性痴呆症、防治由自由基损伤引起的肝细胞损伤的一类B环二氧六环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医药用途。药理学试验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强效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可以预期发展成为防治由黄嘌呤氧化酶引起的疾病包括痛风病的药物。此外,该化合物还表现出很强的对抗自由基引起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即PC12细胞损伤作用,也即对模拟脑神经细胞的PC12细胞有抗氧化损伤保护作用,说明其对保护脑细胞组织抗氧化和脑神经抗氧化、防治老年性痴呆症有积极作用,可以预期用于制备该类药物的用途。另外,该类化合物还被发现具有强效保护由自由基损伤引起的肝细胞损伤作用,从而可以预期发展成为预防或治疗急、慢性肝损伤类疾病、保肝护肝类药物或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木质素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备众多药效学活性的杂木质素类化合物,其来源于由一分子苯丙素和一分子黄酮结合而成的一类含有C6-C3-C6-C3-C6结构单元的天然产物。其代表性化合物当属一个由二氢黄酮醇和一分子苯丙素组成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即存在于菊科植物水飞蓟的种子中的天然产物水飞蓟宾。水飞蓟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在市场上其商品名为利肝隆(LegalonTM或FlavobionTM)。三十多年的临床实验证明该药具有确切的疗效和低毒性(参阅Flora K.等人,Am.J.Gastroenterol,1998,93,139-143;Saller R.等人,Drugs,2001,61(14),2035-2063)。水飞蓟中水飞蓟宾含量最多,活性也较高,故关于水飞蓟宾之药效学研究最为广泛。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订的国家药品标准水飞蓟素一栏中,要求含水飞蓟素以水飞蓟宾计算,不得少于68%。该药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抗自由基活性:水飞蓟素对于由四氯化碳、半乳糖胺、醇类和其他肝毒素造成的肝损害具有保护作用;(二)保护肝细胞膜:通过抗脂质过氧化反应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保护肝细胞膜;(三)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四)抗肿瘤作用:各种活性氧能氧化鸟嘌呤形成8-羟基鸟嘌呤,造成DNA损伤,进而引起肿瘤,水飞蓟宾作为一个有效的抗自由基物质也显示了预防和治疗肿瘤的作用。水飞蓟宾类化合物具有确切的疗效,但是由于其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上的一些不足限制了该药物的市场。故寻找水飞蓟宾类新的衍生物,包括寻找结构上跨度更大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类衍生物,使其能够具有更高或者更新的药理活性,以期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实属必要。
本发明根据此线索,设计并合成了一类具有新颖骨架结构的B环二氧六环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的类似物,并以对模拟脑神经细胞的PC12细胞之抗氧化损伤保护作用作为药效学筛选模型对其清除由双氧水H2O2引起的自由基、保护神经细胞的效能进行评估,以期筛选出能够有效抑制或减缓中枢神经系统细胞的凋亡、保护脑神经抗氧化、防治老年性痴呆症的先导化合物。另外,该类化合物还被发现具有强效保护由自由基损伤引起的肝细胞损伤作用,从而可以预期发展成为预防或治疗急、慢性肝损伤类疾病、保肝护肝类药物。
此外,痛风病也是常见的多发性疾病。现代医学理论证实痛风病的致病因素之一是黄嘌呤氧化酶(EC1.2.3.2,简称为XO)。此酶是体内核酸代谢的一个重要酶,能催化次黄嘌呤和黄嘌呤生成尿酸和超氧阴离子,若机体不能及时清除产生的尿酸,使尿酸结晶盐在关节处沉积,就会引起痛风;产生过多的超氧阴离子也可引起多组织受损,因此测定化合物对XO的作用对发现新的XO抑制剂有重要意义。从天然产物以及其衍生物中筛选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先导化合物也是开发治疗痛风病新药的重要任务。
综上所述,本发明涉及一类B环二氧六环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的多种药效学活性及其用于制备防治相关疾病药物的用途,测试并发现其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对脑神经细胞有抗氧化损伤保护作用,从而可以预期其发展成为防治老年性痴呆症药物、保肝护肝药物以及由黄嘌呤氧化酶引起的疾病包括痛风病的药物或药物组合物,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B环二氧六环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或其可药用盐:
式(I)
其中,R1为氢原子或甲氧基;当R1为氢时,R2是氢原子、甲氧基或苄氧基;当R1为甲氧基时,R2是甲氧基。
本发明的式(I)化合物为:
化合物I-a:(±)-2-[2,3-二氢-2-(3-甲氧基-4-羟基苯基)-3-羟甲基-1,4苯并二氧六环-5]-2,3-二氢-3,5,7-三羟基-4H-1-苯并吡喃-4-酮;
化合物I-b:(±)-2-[2,3-二氢-2-(3-苄氧基-4-羟基苯基)-3-羟甲基-1,4苯并二氧六环-5]-2,3-二氢-3,5,7-三羟基-4H-1-苯并吡喃-4-酮;
化合物I-c:(±)-2-[2,3-二氢-2-(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3-羟甲基-1,4苯并二氧六环-5]-2,3-二氢-3,5,7-三羟基-4H-1-苯并吡喃-4-酮;
化合物I-d:(±)-2-[2,3-二氢-2-(4-羟基苯基)-3-羟甲基-1,4苯并二氧六环-5]-2,3-二氢-3,5,7-三羟基-4H-1-苯并吡喃-4-酮。
Figure A200910095813D0006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式(I)所示的B环二氧六环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是:(±)-2-(2,3-二羟基苯基)2,3-二氢-3,5,7-三羟基-4H-1-苯并吡喃-4-酮在银盐催化下,与取代的对羟基肉桂醇进行偶合反应而得;
Figure A200910095813D00071
其中,R1为氢原子或甲氧基;当R1为氢时,R2是氢原子、甲氧基或苄氧基;当R1为甲氧基时,R2是甲氧基。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式(I)所示之B环二氧六环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类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用于制备一种基于对脑神经细胞有抗氧化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防治老年性痴呆症药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由式(I)所示之B环二氧六环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制备基于对脑神经细胞有抗氧化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防治老年性痴呆症之药物组合物,其中含有治疗有效量的式(I)所示的B环二氧六环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类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和药用辅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式(I)所示之B环二氧六环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类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用于制备治疗由黄嘌呤氧化酶引起的疾病包括痛风病等疾病之药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防治由黄嘌呤氧化酶引起的疾病包括痛风病的药物或药物组合物,其中含有治疗有效量的式(I)所示的B环二氧六环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类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和药用辅料。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了式(I)所示之B环二氧六环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类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用于制备防治由自由基损伤引起的肝细胞损伤及急性、慢性肝损伤类疾病、保肝护肝类药物的用途。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就是提供了一种预防或治疗急慢性肝损伤类疾病的保肝护肝类药物或药物组合物,其含有治疗有效量的作为活性成分的式(I)所示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和可药用辅料。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涉及的式(I)所示结构的B环二氧六环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是一类具有强效抗氧化活性的源于天然产物的衍生物,该类化合物具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对脑神经细胞抗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能力、抗自由基、保护肝细胞减轻双氧水导致损伤的作用,从而可预期发展成为抗痛风病药物、防治老年性痴呆症药物及保肝护肝药物的制药用途。该类化合物源于天然产物,故而对人体毒性低,具有潜在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发明中式(I)化合物制备产率较高,成本低,污染小,符合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的要求,适于产业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首先用实施例的形式说明化合物制备的过程,实施例给出了化合物的部分物理和化学及波谱学数据。必须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实质对本发明进行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其中,OMe是指甲氧基;OMOM是指甲氧甲氧基;OBn是指苄氧基。
实施例1:化合物I-a即(±)-2-[2,3-二氢-2-(3-甲氧基-4-羟基苯基)-3-羟甲基-1,4苯并二氧六环-5]-2,3-二氢-3,5,7-三羟基-4H-1-苯并吡喃-4-酮的制备
Figure A200910095813D00081
1.1 起始物A的制备:
Figure A200910095813D00082
起始物A
2,3-二羟基苯甲醛4.8克溶于30毫升丙酮,搅拌10分钟后加入碳酸钾17.5克,再滴加氯甲醚6毫升,加热回流1小时,过滤,滤液浓缩得到黄色油状物7.0克,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1.2 起始物B的制备:
Figure A200910095813D00091
起始物B
将2.6克的氢化钠的40毫升DMF溶液冰水浴冷却,于氮气保护状态下滴加5.6克2,4,6-三羟基苯乙酮的60毫升苯和7.0毫升DMF的混合溶液,冰浴冷却下滴加9.0毫升氯甲醚溶液,室温下搅拌24小时。倾入100毫升10%氢氧化钠水溶液中,乙醚提取3次,每次50毫升,饱和碳酸氢钠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40克200~300目硅胶柱层析,石油醚/醋酸乙酯4:1洗脱,得到7.0克起始物B(2,4,6-三甲氧甲氧基苯乙酮)。黄色油状物;Rf(石油醚/3:1):0.30;核磁共振氢谱(400MHz,氘代氯仿):δ 2.52(单峰,3H,CH3),3.50(单峰,9H,OCH3),5.17(单峰,6H,OCH2O),6.52(单峰,2H,H-3,5)。
1.3 中间体查耳酮的制备:
中间体查耳酮
2.8克氢氧化钾溶入30毫升甲醇中,搅拌状态下滴加1.4克起始物A和1.3克起始物B的混合甲醇溶液10毫升,室温下搅拌8小时,减压蒸除溶剂,向残留物中加入20毫升水,醋酸乙酯提取(3次,每次20毫升),合并有机层,减压蒸除溶剂后,残余物经30克200~300目硅胶柱层析,石油醚/醋酸乙酯3:1洗脱,得到1.76克中间体查耳酮。黄色油状物;Rf(石油醚/醋酸乙酯2:1):0.38;UV:(甲醇)λmax:209,300nm。用于下一步反应。
1.4 中间体环氧查耳酮的制备:
Figure A200910095813D00093
中间体环氧查耳酮
1.4克中间体查耳酮溶于25毫升甲醇中,加入1.6毫升2N氢氧化钾水溶液,再加入1.6毫升30%双氧水溶液,室温搅拌2小时。加入25毫升水,减压浓缩,用醋酸乙酯提取(3次,每次20毫升),合并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蒸除溶剂后,残余物经20克200~300目硅胶柱层析,石油醚/醋酸乙酯3:1洗脱,得到1.1克中间体环氧查耳酮。黄色油状物;Rf(石油醚/醋酸乙酯2:1):0.33;UV:(甲醇)λmax:210,285nm。用于下一步反应。1.5(±)-2-(2,3-二羟基苯基)2,3-二氢-3,5,7-三羟基-4H-1-苯并吡喃-4-酮的制备:
Figure A200910095813D00101
1.0克中间体环氧查耳酮溶解于15毫升甲醇中,搅拌状态下加至溶解有1.5毫升浓盐酸的10毫升甲醇溶液中,升温60℃反应半小时,撤去加热,冷却后减压蒸除溶剂,向残余物中加入50毫升水,用醋酸乙酯提取(3次,每次20毫升),合并有机层,饱和食盐水洗2次,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蒸除溶剂后,残余物经20克200~300目硅胶柱层析,石油醚/醋酸乙酯3:1洗脱,得到97毫克(±)-2-(2,3-二羟基苯基)2,3-二氢-3,5,7-三羟基-4H-1-苯并吡喃-4-酮。
黄色油状物:Rf(氯仿/甲醇=3∶1):0.23;电喷雾质谱ESI-MS:303(M-1)+
1.6 化合物I-a的制备:
向干燥的反应瓶中投入碳酸银0.22克,加入20毫升无水苯和5毫升无水丙酮,室温下滴加90毫克(±)-2-(2,3-二羟基苯基)2,3-二氢-3,5,7-三羟基-4H-1-苯并吡喃-4-酮的无水苯溶液5毫升和96毫克3-甲氧基-4-羟基肉桂醇的无水丙酮溶液3毫升,在55℃时保温反应20小时。冷至室温后静置,滤去不溶物,母液减压浓缩,得黄色油状物,经20克200~300目硅胶柱层析,氯仿/甲醇10:1洗脱,得到22毫克化合物I-a。Rf(氯仿/甲醇/醋酸乙酯/丙酮/乙酸=11:0.5:1:1:0.1):0.27;核磁共振氢谱1H NMR(400MHz,氘代丙酮)δ:3.84(单峰,3H,OMe),3.96(多重峰,1H,H-23a),4.18(多重峰,1H,H-23b),4.80(多重峰,1H,H-11),4.96(双峰,J=11.2Hz,1H,H-3),5.53(多重峰,1H,H-12),5.67(双峰,J=11.2Hz,1H,H-2),5.85(双峰,J=1.2Hz,1H,H-6),5.88(双峰,J=1.2Hz,1H,H-8),6.78~6.92(多重峰,4H,H-15,18,21,22),7.01(双峰,J=8.0Hz,1H,H-16),7.10(双峰,J=8.0Hz,1H,H-14),10.07(宽单峰,1H,OH-20),10.50(宽单峰,1H,OH-7),12.37(单峰,1H,5-OH);电喷雾质谱ESI-MS:481(M-1)+
实施例2:化合物I-b即(±)-2-[2,3-二氢-2-(3-苄氧基-4-羟基苯基)-3-羟甲基-1,4苯并二氧六环-5]-2,3-二氢-3,5,7-三羟基-4H-1-苯并吡喃-4-酮的制备
Figure A200910095813D00111
按照实施例1中所述合成方法,由(±)-2-(2,3-二羟基苯基)2,3-二氢-3,5,7-三羟基-4H-1-苯并吡喃-4-酮与3-苄氧基-4-羟基肉桂醇进行偶合反应,最终得到36毫克化合物I-b。Rf(氯仿/甲醇/醋酸乙酯/丙酮/乙酸=11:0.5:1:1:0.1):0.29;电喷雾质谱ESI-MS:557(M-1)+
实施例3:化合物I-c即(±)-2-[2,3-二氢-2-(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3-羟甲基-1,4苯并二氧六环-5]-2,3-二氢-3,5,7-三羟基-4H-1-苯并吡喃-4-酮的制备
Figure A200910095813D00112
按照实施例1中所述合成方法,由(±)-2-(2,3-二羟基苯基)2,3-二氢-3,5,7-三羟基-4H-1-苯并吡喃-4-酮与3,5-二甲氧基-4-羟基肉桂醇进行偶合反应,最终得到26毫克化合物I-c。Rf(氯仿/甲醇/醋酸乙酯/丙酮/乙酸=11:0.5:1:1:0.1):0.24;电喷雾质谱ESI-MS:511(M-1)+
实施例4:化合物I-4即(±)-2-[2,3-二氢-2-(4-羟基苯基)-3-羟甲基-1,4苯并二氧六环-5]-2,3-二氢-3,5,7-三羟基-4H-1-苯并吡喃-4-酮的制备
Figure A200910095813D00121
按照实施例1中所述合成方法,由(±)-2-(2,3-二羟基苯基)2,3-二氢-3,5,7-三羟基-4H-1-苯并吡喃-4-酮与4-羟基肉桂醇进行偶合反应,最终得到18毫克化合物I-d。Rf(氯仿/甲醇/醋酸乙酯/丙酮/乙酸=11:0.5:1:1:0.1):0.15;电喷雾质谱ESI-MS:451(M-1)+
本发明中所涉及之B环二氧六环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经本发明人完成的药效学试验证实:该类化合物具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作用,因而可以预期作为治疗痛风类疾病的药物。此外,该类化合物还表现出很强的对抗自由基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作用,即对模拟脑神经细胞的PC12细胞有抗氧化损伤保护作用。说明其对保护脑神经抗氧化、防治老年性痴呆症有积极作用,可以用于制备保护脑神经抗氧化、防治老年性痴呆症药物的用途。
此外,本发明人将该系列B环二氧六环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类化合物对过氧化氢致大鼠乳鼠原代肝细胞损伤体外模型进行了肝细胞损伤保护活性筛选。该类化合物被发现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本发明又对该类化合物抗氧自由基活性进行了测试,发现其具有体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的活性。以上活性表明该类化合物可以预期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急慢性肝损伤类疾病以及由氧自由基引起或与氧自由基有关的其他生理改变或疾病的药物。
本发明中的B环二氧六环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类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可以与药学上常用的辅料或载体结合,制备得到一种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痛风类疾病。此外,该类化合物还可以与药学上常用的辅料或载体结合,制备得到防止自由基氧化损伤脑神经细胞的药物或药物组合物,可以用于保护脑神经抗氧化、防治老年性痴呆症等疾病。上述各类药物或药物组合物可以采用注射剂、片剂、胶囊剂、气雾剂、栓剂、膜剂、滴丸剂、外用搽剂等剂型。
本发明中的B环二氧六环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类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还可以与现已上市的其他保护脑神经抗氧化、防治老年性痴呆症药物联合使用,得到抗老年性痴呆药物组合物。同样,本发明所涉及的式(I)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还可以与现已上市的治疗痛风病药物如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醇等联合使用,制备得到具有治疗痛风病的药物组合物,用于痛风病的临床治疗。上述各类药物组合物可以采用注射剂、片剂、胶囊剂、气雾剂、栓剂、膜剂、滴丸剂、外用搽剂等剂型。
本发明中的式(I)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可以与药学上常用的辅料或载体结合,制备得到具有保护肝细胞急慢性损伤活性从而可以用于防治肝脏疾病的药物或药物组合物。上述各类药物或药物组合物可以采用注射剂、片剂、胶囊剂、气雾剂、栓剂、膜剂、滴丸剂、外用搽剂等剂型。
本发明中的式(I)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还可以与现已上市的肝脏保护及肝病治疗药物药物如联苯双酯、水飞蓟素、水飞蓟宾葡甲胺、齐墩果酸、二氯乙酸二异丙胺、原卟啉钠(protoporphyrin disodium)、马洛替酯(malotilate)、熊去氧胆酸等联合使用,制备得到具有保护肝脏活性的药物组合物,可用于治疗或辅助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脂肪肝及中毒性肝损伤等疾病。上述各类药物组合物可以采用注射剂、片剂、胶囊剂、气雾剂、栓剂、膜剂、滴丸剂、外用搽剂等剂型。
本发明中所述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气雾剂、栓剂、膜剂、滴丸剂和外用搽剂,以及各种缓释、控释剂型或纳米制剂都可以根据现已公认的药剂学常识经由常规制备而得,在这些公知知识和技术基础上制备出的含有本发明权利要求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的药物或药物组合物之其他剂型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分别用药理相关实施例的形式列举本发明涉及的B环二氧六环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类化合物对黄嘌呤氧化酶XO的抑制作用试验、体外清除超氧化自由基的活性试验、对过氧化氢致大鼠乳鼠原代肝细胞损伤体外模型的肝细胞损伤保护活性试验、以及对双氧水H2O2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试验之结果,说明其在制药领域中的用途以及用于制备防治相关疾病药物的依据。药理相关实施例给出了本发明制备出之化合物的部分活性数据。同样必须说明,本发明列举的这些实施例均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实质对本发明进行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5.化合物I-d对黄嘌呤氧化酶XO的抑制作用试验
5.1 实验材料与样品
5.1.1 试验动物:SD(sprague-dawley)大鼠于浙江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购得。合格证号:SCXK(浙2007-0029)。
5.1.2 实验试剂:
5.1.2.1 吩嗪硫酸甲酯(phenazine methosulfate,PMS)、硝基四氮唑兰(nitrobluetetrazolium,NBT)、黄嘌呤、菲咯嗪(ferrozine)购自Sigma公司;
5.1.2.2 Triton X-100购自Gibco公司;
5.1.2.3 阳性对照药物:别嘌醇,泰州美通药业有限公司;
5.1.2.4 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及其它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杭州华东试剂公司)。
5.1.3 仪器:
5.1.3.1 酶标仪:Synergy-HT型,BIO-TEK公司;
5.1.3.2 立式自动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LDZX-40BI型,上海申安医疗器材厂;
5.1.3.3 紫外分光光度计:UV-1201型,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
5.1.3.4 超纯水系统:UPWS-I-60D型,杭州永洁达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5.1.3.5 除菌过滤器:Sterifil500型,Millipore公司;
5.1.3.6 气浴恒温振荡器:THZ-C,江苏省金坛市医疗仪器厂;
5.1.3.7 玻璃匀浆器:国产。
5.2 实验方法:
5.2.1 取SD大鼠,断头处死,迅速取出肝脏至预冷的磷酸缓冲液(100mM,pH 8.75)中,去除血管,剪碎后用磷酸缓冲液1:1(w/v)稀释后在冰上直接匀浆,于-20℃保存,用前用磷酸缓冲液(1:7)稀释,4℃条件下离心(8000rpm/10分钟),取上清液作为酶原。
5.2.2 化合物I-d对XO的抑制作用测定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样品孔中加入底物黄嘌呤(0.1毫克/毫升,600微升),酶(30微升),化合物I-d用二甲亚砜溶解,用磷酸缓冲液稀释,每孔30微升,使其终浓度为40微克/毫升、20微克/毫升和10微克/毫升,加入硝基兰四氮唑和吩嗪甲硫酸酯(30微升),最后加入Triton X-100(0.4%,10微升),在37℃中水浴保温2小时,于550nm波长下比色测定。化合物I-d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由样品OD值对于空白和对照OD值计算。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OD标准管—OD空白管)—(OD样品管—OD样品空白管)]/(OD标准管—OD空白管)×100%。
5.3 实验结果:
化合物I-d在40微克/毫升时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为62.68%,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5.63×10-5M(摩尔浓度,也即摩尔/升);阳性对照别嘌醇40微克/毫升时抑制率为89.2%,半数抑制浓度IC50=3.34×10-5M。
5.4 结论:化合物I-d对黄嘌呤氧化酶有强效的抑制活性,其抑制活性与阳性药物别嘌醇接近,二者之半数抑制浓度在同一数量级,说明此类式(I)所示之B环二氧六环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类化合物具有进一步发展成为疗效确切的黄嘌呤酶抑制剂的潜能。
实施例6.化合物I-c对黄嘌呤氧化酶XO的抑制作用试验
6.1 实验材料与样品:同实施例5。
6.2 实验方法:
6.2.1 取SD大鼠,如实施例5方法制备酶原。
6.2.2 化合物I-c对XO的抑制作用测定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实际操作方法同实施例5。化合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由样品OD值对于空白和对照OD值计算。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OD标准管—OD空白管)—(OD样品管—OD样品空白管)]/(OD标准管—OD空白管)×100%。
6.3 实验结果:见表一。
表一 化合物I-c及阳性对照别嘌醇对黄嘌呤氧化酶XO的抑制作用
Figure A200910095813D00151
6.4 结论:化合物I-c同样表现出对黄嘌呤氧化酶有十分显著的抑制活性,且其抑制活性呈量效关系。说明此类B环二氧六环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类化合物确实具有进一步发展成为疗效确切的黄嘌呤酶抑制剂的潜能。
氧压是由机体细胞产生和清除自由基之间的失调所引起的,可诱发多种疾病。氧压可引起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帕金森氏病,阿尔茨海默病。另外它还跟其它疾病的病理途径有关,如心脏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病毒性疾病(如AIDS、肝炎)。因此寻找新的抗氧化剂成为治疗由氧压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有效途径。本发明用体外清除阴离子超氧化自由基的活性试验、体外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的活性试验、测定化合物对双氧水H2O2所致PC12(大鼠肾上嗜铬细胞瘤)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等试验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下面分别用药理实施例予以说明。
实施例7化合物I-a对双氧水H2O2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7.1 实验材料与样品
7.1.1 细胞:大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PC12)购自中科院上海细胞所。
7.1.2 实验试剂:
7.1.2.1 双氧水(hydrogen peroxide,H2O2)、硝基四氮唑兰(nitroblue tetrazolium,NBT)、菲咯嗪(ferrozine)购自Sigma公司;
7.1.2.2 槲皮素(quercetin)由浙江大学药学院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室实验室提供(纯度为99%);水飞蓟宾(Silybin)购自辽宁盘锦天缘药业有限公司,HPLC检测纯度98%。
7.1.2.3 Tris碱,DMEM培养基购自Gibco公司;
7.1.2.4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购自Amresco公司;
7.1.2.5 小牛血清购自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7.1.2.6 青霉素和链霉素由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7.1.2.7 其它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购自杭州华东医药试剂有限公司。
7.1.3 仪器:
7.1.3.1 酶标仪:Synergy-HT型,BIO-TEK公司;
7.1.3.2 立式自动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LDZX-40BI型,上海申安医疗器材厂;
7.1.3.3 紫外分光光度计:UV-1201型,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
7.1.3.4 超纯水系统:UPWS-I-60D型,杭州永洁达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7.1.3.5 除菌过滤器:Sterifil500型,Millipore公司;
7.1.3.6 气浴恒温振荡器:THZ-C,江苏省金坛市医疗仪器厂;
7.1.3.7 CO2细胞培养箱:MMM,德国公司;
7.1.3.8 倒置显微镜:XD-2型,重庆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7.2 实验原理:
H2O2是一种主要的活性自由基的前体,它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细胞的凋亡,PC12细胞(大鼠肾上嗜铬细胞瘤)可模拟脑神经细胞,因此常用它来作为研究药物与神经细胞之间关系的模型。本实验用MTT法测细胞的存活率,如果待测化合物有清除由H2O2引起的自由基、保护细胞抗氧化损伤的作用,则其OD值数据高,也即细胞存活率高,反之说明细胞存活率低。本发明采用了对唐希灿所报道的方法(Xiaoqiu Xiao等,Neurosci Letter,1999,275:73-76.)加以改进的实验方法,测定本发明所制备得到的化合物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7.3 细胞培养:PC12细胞用含10%小牛血清,100U/毫升青霉素和100U/毫升链霉素的DMEM培养基培养,于37℃、5%CO2细胞培养箱中孵育,常规方法传代培养。
7.4 实验方法:
7.4.1 细胞毒性的测定:
首先用改良的MTT法测定了待测化合物对PC12细胞增殖的作用。PC12细胞用胰酶-EDTA消化液消化,收集细胞,计数,用含1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稀释至8000个/毫升的密度,然后接种于96孔细胞板中,细胞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小时后,分别将新配的待测样品的二甲亚砜溶液以浓度梯度加入到各孔中,使孔中待测样品的最终浓度分别为16、8和4微克/毫升。72小时后,加入10微升MTT(5毫克/毫升)的生理盐水溶液,继续在37℃,5% CO2潮湿空气的培养箱中培养3小时,弃去原液,每孔中加入150微升二甲亚砜,振荡溶解生成的MTT晶体甲臜,用酶标仪在570nm波长下比色,细胞生长抑制率计算公式如下:
%细胞生长抑制率=(OD溶剂对照—OD样品)/OD溶剂对照×100%。
7.4.2 化合物I-a对H2O2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测定
PC12细胞用DMEM培养基培养,培养基中含10%牛血清,100U/毫升青霉素和100U/毫升链霉素。细胞以每孔8000个的密度加到96孔板中,在37℃,50%CO2潮湿空气的培养箱中培养36小时。用倒置显微镜观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以及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细胞经36小时的孵育后,分别将新配的化合物I-a的二甲亚砜溶液以浓度梯度加入到各孔中。作用2小时后加入新配的H2O2(终浓度为600微摩尔/升)作用3小时,显微镜观察记录,弃去原培养液,加入新的培养液100微升,然后加入MTT 10微升,3小时后,小心吸去培养液,加入150微升DMSO溶解甲臜,于570nm处读数。采用水飞蓟宾为标准对照品,槲皮素为阳性对照药物。
7.4.3 试验结果:见表二。
表二 化合物I-a及对照品对双氧水损伤PC12细胞保护作用
Figure A200910095813D00181
7.5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I-a具有确切的对抗自由基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作用,即对模拟脑神经细胞的PC12细胞有确切的抗氧化损伤保护作用。在同一浓度下,其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的能力比阳性对照槲皮素弱,但活性高于标准对照品水飞蓟素,说明此类B环二氧六环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类化合物对于脑神经细胞具有优于水飞蓟宾的抗氧化损伤保护作用,属于具有一定效果的保护模拟脑神经细胞的PC12细胞作用的抗氧化物质。
测定化合物对H2O2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可作为初步探讨其保护中枢脑神经细胞的作用机理。故该化合物表现出对双氧水损伤所致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说明此类B环二氧六环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类化合物对老年性痴呆症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实施例8化合物I-c对双氧水H2O2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8.1 实验材料与样品:同实施例7。
8.2 实验原理:同实施例7。
8.3 细胞培养:PC12细胞用含10%小牛血清,100U/毫升青霉素和100U/毫升链霉素的DMEM培养基培养,于37℃、5%CO2细胞培养箱中孵育,常规方法传代培养。
8.4 实验方法:
8.4.1 细胞毒性的测定:同实施例7。
细胞生长抑制率计算公式:%细胞生长抑制率=(OD溶剂对照—OD样品)/OD 剂对照×100%。
8.4.2 化合物I-c对H2O2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测定
测定方法同实施例7。细胞经36小时的孵育后,分别将新配的化合物I-c的二甲亚砜溶液以浓度梯度加入到各孔中。作用2小时后加入新配的H2O2(终浓度为600微摩尔/升)作用3小时,显微镜观察记录,弃去原培养液,加入新的培养液100微升,然后加入MTT 10微升,3小时后,小心吸去培养液,加入150微升DMSO溶解甲臜,于570nm处读数。采用槲皮素为阳性对照药物。
8.4.3 试验结果:见表三。
表三 化合物I-c及对照品对双氧水损伤PC12细胞保护作用
Figure A200910095813D00191
Figure A200910095813D00201
8.5 结论:试验结果表明,I-c具有明确的对抗自由基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作用,其对PC12细胞保护能力同样强于对照品水飞蓟宾。但在同一浓度下,其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的能力比阳性对照槲皮素弱,说明此类B环二氧六环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类化合物属于具有一定效果的保护模拟脑神经细胞的PC12细胞作用的抗氧化物质。
实施例9化合物I-d对双氧水H2O2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活性试验
9.1 实验材料与样品:同实施例7。
9.2 实验原理:同实施例7。
9.3 细胞培养:PC12细胞用含10%小牛血清,100U/毫升青霉素和100U/毫升链霉素的DMEM培养基培养,于37℃、5%CO2细胞培养箱中孵育,常规方法传代培养。
9.4 实验方法:
9.4.1 细胞毒性的测定:同实施例7。
9.4.2 化合物I-d对H2O2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测定
测定方法同实施例7。细胞经36小时的孵育后,分别将新配的化合物I-d的二甲亚砜溶液以浓度梯度加入到各孔中。作用2小时后加入新配的H2O2(终浓度为600微摩尔/升)作用3小时,显微镜观察记录,弃去原培养液,加入新的培养液100微升,然后加入MTT 10微升,3小时后,小心吸去培养液,加入150微升DMSO溶解甲臜,于570nm处读数。采用槲皮素为阳性对照药物。
9.4.3 试验结果:见表四。
表四 化合物I-d及对照品对双氧水损伤PC12细胞保护作用
Figure A200910095813D00202
9.5 结论:试验结果表明,I-d具有较强的对抗自由基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作用,但在同一浓度下,其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的能力虽仍比阳性对照槲皮素弱,然而比对照品水飞蓟宾强;且高浓度下其PC12细胞存活率与水飞蓟宾相比高出96%。更充分地说明此类B环二氧六环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类化合物属于具有确切强度的保护模拟脑神经细胞的PC12细胞作用的抗氧化物质。
实施例10化合物I-a体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活性试验
10.1 实验材料与样品
10.1.1 实验试剂:
10.1.1.1 吩嗪硫酸甲酯(phenazine methosulfate,PMS)、硝基四氮唑兰(nitrobluetetrazolium,NBT)、菲咯嗪(ferrozine)购自Sigma公司;
10.1.1.2 阳性对照药物Vc购自杭州赛诺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
10.1.1.3 Tris碱,DMEM培养基购自Gibco公司;水飞蓟宾(Silybin)购自辽宁盘锦天缘药业有限公司,HPLC检测纯度98%。
10.1.1.4 NADH(还原型辅酶I)和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购自Amresco公司;
10.1.1.5 其它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购自杭州华东医药试剂有限公司。
10.1.2 仪器:
10.1.2.1 酶标仪:Synergy-HT型,BIO-TEK公司;
10.1.2.2 立式自动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LDZX-40BI型,上海申安医疗器材厂;
10.1.2.3 紫外分光光度计:UV-1201型,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
10.1.2.4 超纯水系统:UPWS-I-60D型,杭州永洁达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10.1.2.5 除菌过滤器:Sterifil500型,Millipore公司;
10.1.2.6 气浴恒温振荡器:THZ-C,江苏省金坛市医疗仪器厂。
10.2 实验方法:
10.2.1 化合物I-a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的检测乃使用吩嗪-N甲硫酸盐-NADH(phenazine methosulfate-NADH)系统,用四唑氮蓝(nitrobluetetrazolium)还原方法检定。
10.2.2 用3毫升含有78微摩尔/升的NADH、50微摩尔/升四唑氮蓝和10微摩尔/升吩嗪-N甲硫酸盐在pH值为8.0的16毫摩尔/升Tris-HCl缓冲液中产生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对不同浓度的I-a检测其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四唑氮蓝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用分光光度计在560nm波长下监测,采用水飞蓟宾作为标准对照品,维生素C即Vc被用作阳性对照药物。
10.3 实验结果:试验结果见表五。
表五
Figure A200910095813D00221
10.4 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I-a具有强效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作用。在同一浓度下,其清除能力远超出对照组水飞蓟宾,并且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值为25.3微克/毫升,强于阳性对照药物Vc(Vc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值为45.0微克/毫升)。故而说明:化合物I-a属于强效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抗氧化物质,预示着其在制备预防或治疗急慢性肝损伤类疾病药物中的用途。
实施例11化合物I-d体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活性试验
11.1 实验材料与样品:同实施例10。
11.2 实验方法:
11.2.1 化合物I-d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的检测乃使用吩嗪-N甲硫酸盐-NADH(phenazine methosulfate-NADH)系统,用四唑氮蓝(nitrobluetetrazolium)还原方法检定。
11.2.2 用3毫升含有78微摩尔/升的NADH、50微摩尔/升四唑氮蓝和10微摩尔/升吩嗪-N甲硫酸盐在pH值为8.0的16毫摩尔/升Tris-HCl缓冲液中产生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对不同浓度的I-d检测其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四唑氮蓝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用分光光度计在560nm波长下监测,采用水飞蓟宾作为标准对照品,维生素C即Vc被用作阳性对照药物。
11.3 实验结果:试验结果见表六。
表六
 
样品 测试浓度(微克/毫升) 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
化合物I-d 40 64.29%
水飞蓟宾 40 38.29%
Vc 40 53.24%
11.4 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I-d同样具有强效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作用。在同一浓度下,其清除能力仍强于水飞蓟宾及阳性对照药物Vc。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值为21.3微克/毫升,强于阳性对照药物Vc(Vc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值为45.0微克/毫升)。故而说明:化合物I-d也属于强效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抗氧化物质,预示着其及此类二氢黄酮醇木质素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防治急慢性肝损伤类疾病药物中的用途。
实施例12化合物I-c体外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的活性试验
12.1 试验原理:DPPH是一种在体外可以稳定存在的芳基自由基,广泛用于评估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反映了该化合物对具有芳基、稳定或非酶依赖性质的自由基的清除能力。DPPH易溶于甲醇,溶液呈深紫色,在517nm处有最大吸收,若该自由基被待测化合物捕获,则在517nm处的吸光度就会下降,吸光度降低越多,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也越强。
12.2 实验材料与样品
12.2.1 实验试剂:
12.2.1.1 吩嗪硫酸甲酯(phenazine methosulfate,PMS)、硝基四氮唑兰(nitrobluetetrazolium,NBT)、菲咯嗪(ferrozine)购自Sigma公司;
12.2.1.2 槲皮素(quercetin)由浙江大学药学院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室实验室提供(纯度为99%);水飞蓟宾(Silybin)购自辽宁盘锦天缘药业有限公司,HPLC检测纯度98%。
12.2.1.3 Tris碱,DMEM培养基购自Gibco公司;
12.2.1.4 NADH(还原型辅酶I)和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购自Amresco公司;
12.2.1.5 其它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购自杭州华东医药试剂有限公司。
12.2.2 仪器:
12.2.2.1 酶标仪:Synergy-HT型,BIO-TEK公司;
12.2.2.2 立式自动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LDZX-40BI型,上海申安医疗器材厂;
12.2.2.3 紫外分光光度计:UV-1201型,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
12.2.2.4 超纯水系统:UPWS-I-60D型,杭州永洁达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12.2.2.5 除菌过滤器:Sterifil500型,Millipore公司;
12.2.2.6 气浴恒温振荡器:THZ-C,江苏省金坛市医疗仪器厂。
12.3 实验方法:
12.3.1 DPPH(1.0毫摩尔/升)试剂配制:称取DPPH4.0毫克溶于10毫升甲醇中,4℃储存。
12.3.2 化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检测:在250微升反应体系中含有各种不同浓度的化合物I-c25微升,DPPH(0.4毫克/毫升)的甲醇溶液40微升及甲醇溶液185微升,37℃水浴反应30分钟后,在517nm处测定吸光度。水飞蓟宾作为标准对照品,DPPH的甲醇液和槲皮素分别作为阴性、阳性对照,结果见表七。
表七
12.4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I-c具有较为强效的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然其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值为31.2微克/毫升,弱于阳性对照药物槲皮素(槲皮素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值为11.60微克/毫升)。然其在同一浓度下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是水飞蓟宾的5倍,故而说明:该类B环二氧六环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类化合物属于强效清除DPPH自由基的抗氧化物质。该结论也预示了此类B环二氧六环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类化合物在制备防治急慢性肝损伤类疾病药物中的用途。
实施例13化合物I-c对SD新生大鼠原代肝细胞双氧水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试验
13.1 实验材料与样品
13.1.1 SD大鼠新生乳鼠(5日龄内):试验动物SD(sprague-dawley)大鼠于浙江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购得。合格证号:SCXK(浙2007-0029)。乳鼠(5日龄内)自育。
13.1.2 实验试剂:
13.1.2.1 双氧水(hydrogen peroxide,H2O2)、硝基四氮唑兰(nitroblue tetrazolium,NBT)、菲咯嗪(ferrozine)、胰岛素购自Sigma公司;
13.1.2.2 槲皮素(quercetin)由浙江大学药学院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室实验室提供(纯度为99%);
13.1.2.3 Tris碱,RPMI 1640培养基,DMEM培养基购自Gibco公司;
13.1.2.4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胰酶(Trypsin 1:250)购自Amresco公司;
13.1.2.5 小牛血清购自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13.1.2.6 青霉素和链霉素由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13.1.2.7 其它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购自杭州华东医药试剂有限公司。
13.1.3 仪器:
13.1.3.1 酶标仪:Synergy-HT型,BIO-TEK公司;
13.1.3.2 立式自动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LDZX-40BI型,上海申安医疗器材厂;
13.1.3.3 紫外分光光度计:UV-1201型,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
13.1.3.4 超纯水系统:UPWS-I-60D型,杭州永洁达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13.1.3.5 除菌过滤器:Sterifil500型,Millipore公司;
13.1.3.6 气浴恒温振荡器:THZ-C,江苏省金坛市医疗仪器厂;
13.1.3.7 CO2细胞培养箱:MMM,德国公司;
13.1.3.8 倒置显微镜:XD-2型,重庆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13.2 实验方法:
13.2.1 新生SD大鼠原代肝细胞的分离培养:无菌取出SD大鼠新生乳鼠(5日龄内)肝脏,剪碎,用0.25%的胰蛋白酶消化,制成肝细胞悬液。将肝细胞悬液收集在锥形瓶中,用200目双层尼龙过滤,再用清洗液清洗,离心3次,以培养液重悬,即可得到大部分为肝实质细胞的悬液。
13.2.2 样品对SD大鼠原代肝细胞的毒性检测(MTT法):用RPMI1640培养液(内含10%小牛血清,105U/升青霉素,100U/升链霉素10毫克/升胰岛素)稀释纯化的肝细胞悬液,每毫升含1.0×106个肝细胞。将上述肝细胞悬液加入96孔(每孔0.1毫升)培养板中,置5%CO2培养箱中,在37℃下培养12小时后,吸弃上清,加入0.6微摩尔/升的H2O2。作用1小时后,分别加入高、中、低3种不同浓度的I-c样品试验药液,每一浓度至少设3个复孔,同时设溶剂和阳性对照组。继续培养48小时后,吸弃上清,收集肝细胞样品,570nm波长下用酶标仪计算保护率和增生指数。
13.3 试验结果:结果见表八。
表八.SD新生大鼠原代肝细胞双氧水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
13.4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I-c具有较强的保护SD新生大鼠原代肝细胞免受双氧水损伤模型的能力,即对SD新生大鼠原代肝细胞有抗氧化损伤保护作用。在中浓度(50微克/毫升)下,其对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比阳性对照槲皮素略低,然而在低浓度时,其对SD新生大鼠原代肝细胞的抗氧化保护能力高于槲皮素。结论:该类B环二氧六环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类化合物属于具有显效保护细胞抗氧化功效之物质。提示其具有保肝护肝以及预期用于制备防治急慢性肝损伤类疾病药物中的作用。
在上述说明书阐述本发明时,同时提供了实施例和药理相关实施例的目的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本发明的意义。在进入本发明权利要求和其等同物范围内时,本发明的实际应用包括所有一般变化、配合,或改进。

Claims (10)

1.一类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B环二氧六环的二氢黄酮醇木质素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
Figure A200910095813C00021
式(I)
其中,R1为氢原子或甲氧基;当R1为氢时,R2是氢原子、甲氧基或苄氧基;当R1为甲氧基时,R2是甲氧基。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式(I)化合物,它们是:
化合物I-a:(±)-2-[2,3-二氢-2-(3-甲氧基-4-羟基苯基)-3-羟甲基-1,4苯并二氧六环-5]-2,3-二氢-3,5,7-三羟基-4H-1-苯并吡喃-4-酮;
化合物I-b:(±)-2-[2,3-二氢-2-(3-苄氧基-4-羟基苯基)-3-羟甲基-1,4苯并二氧六环-5]-2,3-二氢-3,5,7-三羟基-4H-1-苯并吡喃-4-酮;
化合物I-c:(±)-2-[2,3-二氢-2-(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3-羟甲基-1,4苯并二氧六环-5]-2,3-二氢-3,5,7-三羟基-4H-1-苯并吡喃-4-酮;
化合物I-d:(±)-2-[2,3-二氢-2-(4-羟基苯基)-3-羟甲基-1,4苯并二氧六环-5]-2,3-二氢-3,5,7-三羟基-4H-1-苯并吡喃-4-酮。
3.一种制备式(I)所示结构的B环二氧六环型二氢黄酮醇木质素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是:(±)-2-(2,3-二羟基苯基)2,3-二氢-3,5,7-三羟基-4H-1-苯并吡喃-4-酮在银盐催化下,与取代的对羟基肉桂醇进行偶合反应而得;
Figure A200910095813C00022
其中R1和R2的定义与式(I)中的相同。
4.式(I)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氧自由基清除剂药物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用途,其特征在于式(I)所示的B环二氧六环型二氢黄酮醇木质素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防治由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引发之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放射治疗后遗症、肿瘤、心肌缺血、心肌肥厚、衰老、变态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症药物中的应用。
6.式(I)所示的B环二氧六环型二氢黄酮醇木质素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防治脑细胞组织氧化或脑神经氧化所致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药物用途,其特征在于式(I)所示的B环二氧六环型二氢黄酮醇木质素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防治老年性痴呆症药物中的应用。
8.式(I)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防治疗急慢性肝损伤的保肝护肝类药物中的应用。
9.式(I)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药物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药物用途,其特征在于式(I)所示的B环二氧六环型二氢黄酮醇木质素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治疗痛风病药物中的应用。
CNA2009100958132A 2009-02-02 2009-02-02 一类木质素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用途 Pending CN1015086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9100958132A CN101508693A (zh) 2009-02-02 2009-02-02 一类木质素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9100958132A CN101508693A (zh) 2009-02-02 2009-02-02 一类木质素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8693A true CN101508693A (zh) 2009-08-19

Family

ID=41001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9100958132A Pending CN101508693A (zh) 2009-02-02 2009-02-02 一类木质素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0869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9095A (zh) * 2010-05-25 2010-09-15 大理学院 含苄氧基黄酮木脂素用于制备治疗病毒性乙肝药物的用途
CN101548971B (zh) * 2009-03-05 2011-01-05 温州医学院 木质素二氢黄酮醇在制备抑制单纯疱疹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CN101955478A (zh) * 2010-05-25 2011-01-26 大理学院 含溴二氢黄酮醇木脂素的制备及治疗病毒性乙肝医药用途
CN103293149A (zh) * 2012-02-25 2013-09-11 江苏仁寿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治疗肝病及痛风药物的筛选方法
CN113406253A (zh) * 2021-07-12 2021-09-17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苯丙烷代谢途径代谢物的液质联用分析方法及应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8971B (zh) * 2009-03-05 2011-01-05 温州医学院 木质素二氢黄酮醇在制备抑制单纯疱疹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CN101829095A (zh) * 2010-05-25 2010-09-15 大理学院 含苄氧基黄酮木脂素用于制备治疗病毒性乙肝药物的用途
CN101955478A (zh) * 2010-05-25 2011-01-26 大理学院 含溴二氢黄酮醇木脂素的制备及治疗病毒性乙肝医药用途
CN101955478B (zh) * 2010-05-25 2013-08-07 大理学院 含溴二氢黄酮醇木脂素的制备及治疗病毒性乙肝医药用途
CN103293149A (zh) * 2012-02-25 2013-09-11 江苏仁寿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治疗肝病及痛风药物的筛选方法
CN113406253A (zh) * 2021-07-12 2021-09-17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苯丙烷代谢途径代谢物的液质联用分析方法及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96299C (zh) 一类脱氢水飞蓟宾双酯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0534992C (zh) 水飞蓟宾酯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备药物的用途
CN100528869C (zh) 一类水飞蓟宾类黄酮木脂素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832720B (zh) 一种补骨脂素类化合物的用途
CN101508693A (zh) 一类木质素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用途
CN101642450B (zh) 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制药用途
CN101475576B (zh) 一类黄酮木质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用途
CN109970679A (zh) 丹皮酚噻唑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966172B (zh) 咖啡酸及其衍生物的新用途
CN101665489B (zh) 一类脱氢水飞蓟宾三烷基醚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用途
CN101966194B (zh) 野黄芩苷及其衍生物的新用途
CN101565419B (zh) 7及20位脱氢水飞蓟宾双烷醚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用途
CN101548969B (zh) 乙基丙二酰基水飞蓟宾衍生物用于制备抗氧化药物的用途
CN101575335B (zh) 间氯苯甲酰基取代脱氢水飞蓟宾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用途
CN101912386B (zh) 槲皮素二聚体黄酮用于制备抗氧化药物的用途
CN101781292B (zh) 一类e环取代的水飞蓟宾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07586284A (zh) 一种2‑芳基苯并呋喃类衍生物在制备痛风药物中的用途
CN101590035B (zh) 异戊烯基取代的脱氢水飞蓟宾双醚化合物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CN110478346A (zh) 抗肿瘤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723939B (zh) 异戊烯基氧基取代的脱氢水飞蓟宾醚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613345B (zh) 双烯丙基取代的水飞蓟宾醚的制备方法及其医药用途
CN103193788B (zh) 一个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石蒜碱类化合物
CN111690023B (zh) 马钱苷乙酰化衍生物类环烯醚萜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
CN103202837B (zh) 青蒿素衍生物及其药用盐用于治疗制备白血病的药物
CN101475567A (zh) 2,3-脱氢水飞蓟宾23-酯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