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6782A - 中继设备和中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中继设备和中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06782A
CN101506782A CNA2007800313254A CN200780031325A CN101506782A CN 101506782 A CN101506782 A CN 101506782A CN A2007800313254 A CNA2007800313254 A CN A2007800313254A CN 200780031325 A CN200780031325 A CN 200780031325A CN 101506782 A CN101506782 A CN 1015067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a data
trunking
dat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med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3132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06782B (zh
Inventor
徐明强
小宫大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06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67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067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67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96Supplementary features, e.g. call forwarding or call hol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4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75Media network packet handling
    • H04L65/756Media network packet handling adapting media to device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75Media network packet handling
    • H04L65/765Media network packet handling intermedi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5Conversion or adaptation of application format or cont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8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received calls from one subscriber to another; Arrangements affording interim conversations between either the calling or the called party and a third par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6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providing telephone service, e.g.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includin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with a packet-switched transport lay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0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2203/2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related to features of supplementary services
    • H04M2203/2066Call type detection of indication, e.g. voice or fax, mobile of fixed, PSTN or 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中继设备(40)包括:NW接口(408),用于产生与切换源终端(20)的连接,其中,所述切换源终端(20)接收从媒体服务器(10)和切换目标终端(30)传送的媒体数据;信息累积单元(403),用于存储切换源终端(20)和切换目标终端(30)的媒体数据处理能力;媒体控制单元(40),用于请求媒体服务器(10)传送对应于信息累积单元(403)的处理能力的媒体数据,并且指示媒体服务器(10)从信息累积单元(403)获取切换目标终端(30)的处理能力、并向切换目标终端(30)传送基于所获取的存储能力的媒体数据;媒体接收单元(404),用于接收从媒体服务器(10)传送的媒体数据;媒体缓冲器(405),用于存储媒体数据;以及媒体传送器(406),用于获取基于切换目标终端(30)的处理能力的媒体数据,并且向切换目标终端(30)传送媒体数据。

Description

中继设备和中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继设备,具体地,涉及切换中继目标的中继设备。
背景技术
在最近几年中,已经存在随时随地可接入的泛在(ubiquitous)网络环境的进一步发展。具体地,变得普及的是包括光纤的宽带网络和包括自组网络的无线网络。信息装置和其它网络可连接的设备也变得普及。
在这些情形下,已经提出了下列三种技术,作为用于泛在网络的重要技术。即,所述三种技术是网络无缝(Network Seamless)(也称作终端移动性)、设备无缝(Device Seamless)(也称作会话移动性)、以及内容无缝(ContentSeamless)(也称作媒体自适应)。
网络无缝是用于当终端在不同的网络间移动时无缝地切换要被访问的网络的技术。设备无缝是用于在不同终端之间无缝地切换服务和会话的技术。内容无缝是用于无缝地切换至不同媒体(包括不同的格式和不同的媒体参数)的技术。
参考附图,将描述与会话移动性和内容无缝有关的传统技术。
首先描述的将是与伴有内容无缝的会话移动性有关的技术(例如,见IETF因特网草案(Internet-Draft)“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SessionMobility”draft-shacham-sipping-session-mobility-01.txt,其在下文中被称作“IETF因特网草案”)。
图1图示了伴有内容无缝的传统的会话移动性。在图1中,切换源终端500从媒体服务器502接收与图像传递服务有关的数据。随后,例如,使用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发起协议)引用(SIP REFER)505,切换源终端500指示切换目标终端501进行切换。
当从切换源终端500接收到切换指令时,切换目标终端501使用例如SIP邀请(SIP INVITE)504,建立与媒体服务器502的会话。在SIP邀请504的主体(Body)中指定的是能够由切换目标终端501处理的图像分辨率。
当从切换目标终端501接收到SIP邀请504时,媒体服务器502建立与切换目标终端501的会话。这里建立的会话是这样的会话,其中设置了在SIP邀请504的主体中指定的分辨率。
媒体服务器502向切换目标终端501传送与图像传递服务有关的数据,所述数据具有在SIP邀请504的主体中指定的分辨率。媒体服务器502随后使用例如SIP再见(SIP BYE)503,断开与切换源终端500的会话。这样,根据切换目标终端501的能力而改变图像数据的图像分辨率,媒体服务器502切换从切换源终端500到切换目标终端501的会话。
使用日本专利公开(Laid-Open)申请No.2004-248165中描述的媒体中继方法作为示例,接下来描述的将是与使用中继服务器的会话移动性有关的技术。
图2图示了使用中继服务器的传统的会话移动性。图2中所示的系统具有:通信终端600、切换源终端601、切换目标终端602、以及中继设备603。中继设备(中继服务器)603将连接从通信终端600与切换源终端601之间的连接切换到通信终端600与切换目标终端602之间的连接。中继设备603随后将从通信终端600传递的媒体数据(例如,图像数据)传送至切换目标终端602。图3中示出了此过程。
如图3中所示,中继设备603从通信终端600接收媒体数据(S600),并且将所述媒体数据传送至切换源终端601(S601)。
切换源终端601随后指示中继设备603执行会话切换(其切换当前使用的服务的会话)(S602)。例如,通知有关会话标识符的信息、以及有关切换目标终端602的标识符的信息,作为会话切换指令。
中继设备603随后传送从通信终端600接收的媒体数据至切换目标终端602(其被会话切换指令指示为切换目的终端)(S603)。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解决的问题
然而,IETF因特网草案中描述的切换目标终端501从媒体服务器502接收具有指定的分辨率的运动图像数据,但是,暂时在切换目标终端501的数据接收缓冲器中缓冲所述数据,并且随后输出所述数据。这趋向于导致数据输出延迟。
同样,在日本专利公开申请No.2004-248165中所描述的媒体中继方法中,执行会话切换,但是,将从中继设备传送的媒体数据暂时缓冲在切换目标终端的数据接收缓冲器中。这趋向于导致数据输出延迟。具体地说,输出延迟显著地发生在图像流中。
因此,考虑到上面的情形而产生的本发明提供了中继设备,其与在终端之间切换时的切换目标终端的处理能力相对应地,使切换目标终端执行平滑的数据输出。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本发明的中继设备包括:通信单元,其可操作用来产生与接收终端的连接,其中,所述接收终端不经由中继设备而接收从数据传递装置传送的媒体数据;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示接收终端和不同于该接收终端的其它通信终端的媒体数据处理能力的信息;控制器,用于向数据传递装置产生对于与存储在数据存储器中并指示处理能力的信息相对应的媒体数据的传送请求;接收器,用于接收从数据传递装置传送的媒体数据;缓冲器,用于保存(hold)由接收器接收的媒体数据;信令单元,其可操作用来接受来自接收终端的终端切换指令;以及传送单元,其可操作用来在接受了指令之后向其它通信终端传送媒体数据,所述媒体数据被保存在缓冲器中并且对应于其它通信终端的处理能力。
存在如下面描述的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因此,本发明的此公开意在提供本发明的部分,而非意在限制这里描述的、并且根据权利要求的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图示了伴有内容无缝的传统的会话移动性;
图2图示了使用中继服务器的传统的会话移动性;
图3示出了包括中继设备的传统系统中的过程;
图4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包括中继设备的整体系统结构的示例;
图5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结构示例;
图6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中继设备的结构示例;
图7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中继设备的信息存储器的媒体处理能力表的结构示例;
图8示出了媒体数据的结构示例;
图9示出了根据质量级别(level)的要被传送的数据的示例;
图10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包括中继设备的整体系统的切换过程的序列图;
图11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中继设备的切换过程的流程图;
图12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包括中继设备的整体系统结构的示例;以及
图13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中继设备的切换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本发明的详细描述。将理解的是,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示例,以及,在各方面可改变本发明。因此,下面公开的具体的结构和功能不限制权利要求。
现在,参考附图,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4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包括中继设备的整体系统结构的示例。
如图4中所示,媒体服务器(数据传递装置)10被配置为经因特网1和蜂窝式网络(移动电话网络)2而与移动电话(接收终端)20连接。
媒体服务器10还被配置为经因特网1和WLAN(无线LAN)3而与中继设备40连接。配置中继设备40,以便其可与移动电话20和电视装置(通信终端)30连接。例如,可使用家庭服务器作为中继设备40。
当在本实施例中提及例如因特网1、蜂窝式网络2、以及WLAN3作为通信网络时,可在本发明中应用的通信网络不限于上面提到的示例。例如,可代替WLAN3而使用PAN(Personal Area Network,个人区域网络)或无线自组网络。
使用家庭服务器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中继设备40,但是,中继设备不限于家庭服务器。例如,可应用个人计算机、双向电视、游戏机、或其它信息终端作为中继设备40。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图示了电视装置30作为连接至中继设备40的通信终端,但是通信终端不限于电视装置。例如,可使用信息设备、游戏机、个人计算机等作为通信终端。
图5示出了移动电话20的结构示例。
如图5中所示,移动电话20包括:操作按钮(输入单元)201、显示器(显示单元)202、外部接口(外部IF)203、处理器204、以及信令单元205。移动电话20还包括媒体接收器206、媒体缓冲器207、解码器208、通信控制器209、以及NW接口210。
外部接口203具有与操作按钮201和显示器202交换信息的功能。
处理器204控制整体移动电话20的操作。
信令单元205执行与媒体服务器10或中继设备40的协商。
媒体接收器206接收从媒体服务器10传递的媒体数据(例如,图像数据)。
媒体缓冲器207暂时保存由媒体接收器206接收的媒体数据。通过保存一定量的媒体数据,媒体缓冲器207消除了网络的波动(抖动)。
解码器208对保存在媒体缓冲器207中的媒体数据进行解码。
通信控制器209根据通信协议而执行控制。例如,这里提到的通信协议对应于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和网络层。
NW(网络)接口210具有连接至蜂窝式网络2和WLAN 3的功能,以及检测无线电波的强度的功能。例如,无线网卡对应于NW接口210。
图6示出了中继设备40的结构示例。
如图6中所示,中继设备40包括:媒体控制器(控制器)401、信令单元402、信息存储器(数据存储器)403、以及媒体接收器(接收器)404。中继设备40还包括:媒体缓冲器(缓冲器)405、媒体传送器(传送单元)406、通信控制器407、以及NW接口(通信单元)408。
媒体控制器401向媒体服务器10产生对于与存储在信息存储器403中并指示处理能力的信息相对应的媒体数据的传送请求。稍后将描述信息存储器403。媒体控制器401指示媒体传送器406向连接至中继设备40的通信终端(例如,电视装置30)传送媒体数据。此时,媒体控制器401指示传送对应于通信终端(电视装置30)的媒体相关的处理能力(此后还被称作媒体处理能力)的媒体数据。
信令单元402执行与媒体服务器10、移动电话20或电视装置30的协商。
信息存储器403存储指示媒体处理能力的信息。媒体处理能力的一个示例是指示是否支持特定的编码方案的信息。尽管对于特定的运动图像编码方案的媒体处理能力包括能够被终端所处理的分辨率、帧速率(时间)、以及S/N比(信噪比)时,将主要描述分辨率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媒体处理能力。
信息存储器403存储图7中所示的媒体处理能力表。图7中所示的媒体处理能力表具有关于设备3011、分辨率3012以及级别3013的信息。
设备3011是指示用于识别移动电话20或其它设备的设备标识(设备ID)的信息。例如,其信息被存储在媒体处理能力表中的设备是属于WLAN 3的设备,如中继设备40。
分辨率3012是指示作为设备的最高处理能力的分辨率的信息。
级别3013是指示设备的分辨率的级别的信息。在本实施例中,例如,根据分辨率的值而预先将级别3013分类为三个级别(高、中、低)。
媒体接收器404从媒体服务器10接收媒体数据。
媒体缓冲器405暂时保存由媒体接收器404接收的媒体数据。通过保存特定量的媒体数据,媒体缓冲器405消除了网络的波动(抖动)。
媒体传送器406传送保存在媒体缓冲器405中的媒体数据。具体地,媒体传送器406从媒体缓冲器405获取对应于通信终端(例如,电视装置30)的处理能力的媒体数据,其中,媒体控制器401指示向所述通信终端传送该媒体数据。媒体传送器406随后向通信终端(例如,电视装置30)传送所获取的媒体数据。
通信控制器407根据通信协议而执行控制。例如,这里提到的通信协议对应于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和网络层。
NW(网络)接口408具有检测无线电波的强度的功能。例如,无线网卡对应于NW接口408。
接下来将描述从媒体服务器10传送的媒体数据的结构示例。
图8示出了媒体数据的结构示例。例如,使用MPEG-4可调节的流(图像流)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媒体数据。例如,将此图像流分成多个层并传送。
如图8中所示,将媒体数据分成三层:基本层101、增强层102、加(+)增强层(plus enhancement layer)103。在图8中,为了图示的目的,对每个被划分的数据分配从0到21的标号。
基本层101是用于确保预设的基本质量(例如,100kbps的编码数据速率和图像的大小)的层。始终传送此基本层101。
增强层102和加(+)增强层103是用于补充基本层101的质量的层。根据目标终端等的性能,对这些增强层102和103的部分或整体进行任意编码。
具体地,例如,通过使用MPEG-4简单配置(Profile)或MPEG-4高级简单配置,对基本层101的数据进行编码。在图8中,被分配符号0和4的数据属于基本层101。
例如,使用增强层102作为S/N比增强层,用于改善S/N比。例如,通过使用MPEG-4FGS(Fine Granular Scalability,精细粒度可扩展),对增强层102的数据进行编码。在“ISO/IEC 14496-2 Amendment 4:Streaming VideoProfile”中定义了MPEG-4FGS。
在图8中,用符号1到3、5到7、和9到12分配的数据属于增强层102。还将增强层102分为下列层:增强层102的第一层,其具有用符号1、9、10和5分配的数据;第二层,其具有用符号2、11和6分配的数据;以及第三层,其具有用符号3、12和7分配的数据。
例如,使用加增强层103作为分辨率增强层,用于改善分辨率。例如,也通过使用MPEG-4FGS(Fine Granular Scalability,精细粒度可扩展),对加增强层103的数据进行编码。
在图8中,用符号13到21分配的数据属于加增强层103。还进一步将加增强层103分成下列层:加增强层103的第一层,其具有用符号13、19和16分配的数据;第二层,其具有用符号14、20和17分配的数据;以及第三层,其具有用符号15、21和18分配的数据。
将属于基本层101的数据(符号0和4)分类为I-VOP帧104或P-VOP帧106。将属于增强层102的数据(符号1到3、5到7、以及9到12)和属于加增强层103的数据(符号13到21)各自分类为I-VOP帧104、FGST帧105、以及P-VOP帧106。VOP代表视频对象面(Video Object Plane)。
I-VOP帧104是帧内编码的内(I)帧。FGST帧105是时间增强帧。此时间增强帧将改善帧速率。
P-VOP帧106是单向预测间(P)帧。
接下来将参考图9,描述从媒体服务器10传送的数据的示例。
图9示出了将根据质量级别而传送的数据的示例。图9中示出的数据的示例示出了质量3014及其级别3013、以及要从媒体服务器10传送的数据之间的关联。对于质量3014,存在三种类型,即帧速率、分辨率、以及图像质量(S/N)。对于级别3013,存在三种级别,即低、中和高。例如,保存图9中的、质量3014及其级别3013、以及传送数据之间的联系,作为媒体服务器10中的质量级别表。
根据三个帧(即,I-VOP帧、P-VOP帧、以及FGST帧)的组合,帧速率的级别在低、中和高之间变化。例如,仅包括I-VOP帧的组合意味着低级别帧速率。
根据三个层(即,基本层、FGS层、以及FGS+层)的组合,分辨率的级别在低、中和高之间变化。例如,仅包括基本层的组合意味着低级别分辨率。
根据每个层(即,基本层、FGS层、以及FGS+层)的组合,图像质量的级别在低、中和高之间变化。例如,仅包括基本层、FGS层的第一层、以及FGS+层的第一层的组合意味着低级别图像质量。
指定对质量3014和它的级别3013确定将被传送的数据。可指定帧速率、分辨率、以及图像质量(S/N)中的任何一个或全部作为质量。如果指定了所有的项目,则将传送对于每个项目来说公共的数据。例如,如果指定了低级别帧速率(符号0、1到3、以及13到15)、低级别分辨率(符号0和4)、以及低级别图像质量(S/N)(符号0和4、符号1、9、10和5、以及符号13、19和16),则仅传送使用公共的符号0分配的数据。
接下来将参考图10描述的是切换过程,其针对于在中继设备40中将来自媒体服务器10的数据的目标从移动电话20切换至电视装置30的情况。
图10是示出包括中继设备40的整体系统的切换过程的序列图。在此描述中,由于将媒体服务器10的目标从移动电话20切换至电视装置30,所以,移动电话20被称作切换源终端20,以及,电视装置30被称作切换目标终端30。
首先,用户对操作按钮201的操作使得切换源终端20经蜂窝式网络2和因特网1访问媒体服务器10,并且建立切换源终端20与媒体服务器10之间的会话。切换源终端20随后从媒体服务器10接收基本层的媒体数据(步骤S100)。也就是说,例如,媒体数据的质量的三种类型在这里将全部是低级别(见图9)。
具体地,切换源终端20的媒体接收器206经由NW接口210和通信控制器209而从媒体服务器10接收媒体数据。媒体缓冲器随后暂时保存由媒体接收器206接收的媒体数据。解码器208从媒体缓冲器207获取媒体数据,并且对它进行解码。处理器204随后经外部接口203、在显示器202上再现由解码器208解码的媒体数据。
切换源终端20继续从媒体服务器10接收媒体数据,直到切换源终端20在稍后描述的步骤S107产生断开指令为止。
然后,切换源终端20(NW接口210)移动至围绕中继设备40的区域。切换源终端20随后产生与中继设备40的连接(步骤S101)。具体地,切换源终端20的NW接口210检测从WLAN 3传送的无线电波的强度。如果上面提到的所检测的强度超过特定值,则NW接口210随后产生至WLAN 3的连接。在此期间,NW接口210处于维持其与蜂窝式网络2的连接的状态。当被连接至WLAN3时,切换源终端20变得能够与中继设备40通信。
切换源终端20(信令单元205)随后指示中继设备40将访问NW例如从蜂窝式网络2切换到WLAN 3(步骤S102)。具体地,切换源终端20的信令单元205将切换源终端20的设备ID和质量级别(例如,指示分辨率是低级别的信息)经由通信控制器209和NW接口210而传送至中继设备40。
当接收到上面的切换指令时,中继设备40将关于切换指令的信息经WLAN 3和因特网1传送至媒体服务器10(步骤S103)。除了上面提到的切换源终端20的设备ID和质量级别之外,这里将被传送的切换信息还包括经由中继设备40和WLAN 3而连接的其它设备(除了切换源终端20的设备)的质量级别。因此,切换信息包括如上面提到的其它设备的级别的切换目标终端30的质量级别(例如,指示分辨率是高级别的信息)。
例如,通过使用SIP协议的邀请(INVITE)方法,执行步骤S103的、切换信息的传送。
之后,当接收到从中继设备40传送的切换信息(步骤S103)时,媒体服务器10建立与中继设备40的会话,并且随后将包括在上面的切换信息中的最高质量级别(例如,分辨率是高级别)的媒体数据经由因特网1和WLAN3传送至中继设备40(步骤S104)。
中继设备40从媒体服务器10接收媒体数据,并且执行媒体数据的接收控制(步骤S105)。具体地,中继设备40从自媒体服务器10接收的媒体数据中提取对应于切换源终端20的质量级别的媒体数据。
中继设备40随后将利用上面的接收控制所提取的媒体数据(即,对应于切换源终端20的质量级别的媒体数据)中继(relay)至切换源终端20(步骤S106)。
切换源终端20(信令单元205)随后经由蜂窝式网络2和因特网1,指示媒体服务器断开在步骤S100建立的、切换源终端20与媒体服务器10之间的会话(步骤S107)。具体地,切换源终端20的信令单元205向媒体服务器10传送包括切换源终端20的设备ID的信息。例如,通过使用SIP协议的再见(BYE)方法,执行断开指令的此传送。这中断切换源终端20与媒体服务器10之间的连接。由此,切换源终端20完成其访问NW从蜂窝式网络2至WLAN3的切换。切换源终端20经中继设备40从媒体服务器10接收媒体数据。
切换源终端20随后执行对切换目标终端30的服务发现过程(步骤S108)。例如,通过使用UPnP(Universal Plug and Play,通用即插即用)的SSDP(SimpleService Discovery Protocol,简单服务发现协议)来执行服务发现过程。当使用此SSDP时,切换源终端20在WLAN 3中传送指示服务的类型的消息。当接收到此消息时,如果有关的服务与可由切换目标终端30提供的服务匹配,则切换目标终端30将切换目标终端30的URL发回到切换源终端20。切换目标终端30从而通知切换源终端20:切换目标终端30在WLAN 3中存在(设备ID等)。
本实施例的切换源终端20利用SSDP而证实切换目标终端30的存在,其中,所述切换目标终端30执行例如媒体数据再现服务。
切换源终端20随后指示中继设备40切换终端至切换目标终端30(步骤S109)。此时,切换源终端20向中继设备40传送切换指令,其包括通过使用服务发现过程而获取的切换目标终端30的设备ID。
如果切换目标终端30不是经WLAN 3连接至中继设备40的其它设备(除了切换源终端20的设备)之中的具有最高质量级别的终端,则中继设备40在步骤109之后,向媒体服务器10产生对于与由上面的切换指令所指定的切换目标终端30的处理能力相对应的质量级别的媒体数据的传送请求。媒体服务器10随后可向中继设备40仅传送对应于处理能力的质量级别的媒体数据,其中,传送请求是针对所述处理能力而产生的。结果,媒体服务器10仅需传送对应于由切换指令所指定的切换目标终端30的处理能力的媒体数据,而非最高质量级别的媒体数据。这可减小媒体数据传送上的负载。
当从切换源终端20接收到访问NW的切换指令时,中继设备40将其在步骤S104开始接收的媒体数据传送至切换目标终端30(步骤S110)。具体地,中继设备40提取对应于由上面的切换指令所指定的切换目标终端30的设备ID的质量级别的媒体数据。中继设备40随后向切换目标终端30传送所提取的媒体数据。中继设备40也完成向切换源终端20传送媒体数据。这样,将来自媒体服务器10的媒体数据的目标从移动电话20切换至电视装置30,并且,完成终端切换。
在图10中所示的流程中,可在本发明的精神内改变步骤S101到S110的顺序。
例如,可在步骤S106(媒体数据中继过程)与步骤S107(断开指令过程)之间执行服务发现过程的步骤S108。
在图10中所示的流程中的步骤S104,已经对媒体服务器10传送包括在从中继设备40接收的切换信息中的最高质量级别的媒体数据的情况进行了描述,但该描述不限于所述情况。例如,媒体服务器10可不考虑包括在上面的切换信息中的质量级别,传送预设的最高质量级别的媒体数据(图9)。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图10中所示的中继设备40的切换过程。
图11是示出中继设备40的切换过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S200,中继设备40(信令单元402)获取并存储切换源终端20的媒体处理能力(包括切换源终端20的设备ID)。仅当切换源终端20进入WLAN3的通信范围、并且在中继设备40上执行连接过程(图10中的S101)时,中继设备40才获取切换源终端的媒体处理能力。
具体地,中继设备40(信令单元402)经NW接口408和通信控制器407从切换源终端20获取上面提到的媒体处理能力(例如,352×288的分辨率)。随后,媒体控制器401在信息存储器403中存储由信令单元402获取的媒体处理能力。当存储上面的媒体处理能力时,媒体控制器401从三个预设的级别中选择对应于有关的媒体处理能力的级别。媒体控制器401随后在媒体处理能力表(见图7)中存储切换源终端20的设备ID、上面获取的媒体处理能力、以及上面所选择的级别。
同样,关于除了切换源终端20之外的终端,当进行与所述终端的连接时,终端设备40在媒体处理能力表中存储它的设备ID、媒体处理能力、以及级别(见图7)。
在步骤S201,中继设备40(信令单元402)接受访问NW切换指令(对应于图10中的S102的过程)。
具体地,中继设备40(信令单元402)经NW接口408和通信控制器407从切换源终端20接受指示上面的切换指令的消息(包括切换源终端20的设备ID和质量级别)。
在步骤S202,中继设备40(媒体控制器401)参考信息存储器403的媒体处理能力表(图7),确定切换源终端20的媒体处理能力是否高于另一连接的终端(本实施例中的切换目标终端30)的媒体处理能力。
随后,如果作为上面的确定的结果、确定切换源终端20的媒体处理能力不高于切换目标终端30的媒体处理能力(步骤S202的“否”),则中继设备40执行步骤S203的过程。另一方面,如果确定切换源终端20的媒体处理能力高于切换目标终端30的媒体处理能力(步骤S202的“是”),则中继设备40执行步骤205的过程。
在步骤S203,中继设备40(媒体控制器401)请求媒体服务器10传送对应于其它连接的终端的媒体处理能力的质量级别的媒体数据,其中,所述其它连接的终端的媒体处理能力高于切换源终端20(例如,电视装置30的高级别分辨率)(对应于图10中的S103的过程)。
具体地,中继设备40(媒体控制器401)从媒体处理能力表(图7)读取质量和其级别,作为其它连接的终端的媒体处理能力。中继设备40(媒体控制器401)随后将包括由质量和其级别所定义的媒体处理能力的消息(切换信息)经信令单元402、通信控制器407以及NW接口408传送至媒体服务器10。
接下来,在步骤S204,中继设备40从媒体服务器10接收增强层媒体数据、并存储媒体数据,其中,所述中继设备40产生对于所述增强层媒体数据的上述传送请求(对应于图10中的S105的过程)。
具体地,媒体服务器10向中继设备40传送对应于媒体处理能力的质量级别(见图9)的媒体数据,其中,中继设备40产生对于所述媒体数据的传送请求(例如,指示高级别分辨率的信息)。
中继设备40(媒体接收器404)随后经NW接口408和通信控制器407接收从媒体服务器10传送的媒体数据。中继设备40(媒体缓冲器405)暂时保存由媒体接收器404接收的媒体数据。
之后,当从媒体控制器401接收到关于切换源终端20的媒体处理能力(在S200所获取和存储的媒体处理能力)的级别的指令时,中继设备40的媒体传送器406从媒体缓冲器405提取所述质量级别的媒体数据。中继设备40的媒体传送器406随后经通信控制器407和NW接口408,向切换源终端20传送媒体数据(对应于图10中的S106的过程)。
在步骤S205,中继设备40(信令单元402)接受切换至切换目标终端30的指令(对应于图10中的S109的过程)。
具体地,中继设备40(信令单元402)经NW接口408和通信控制器407,从切换源终端20接受指示上面的切换指令的消息(包括切换目标终端30的设备ID)。
在步骤S206,中继设备40(媒体传送器406)经通信控制器407和NW接口408,向由步骤S205的切换指令所指定的切换目标终端30传送媒体数据(对应于图10中的S110的过程)。
具体地,当从媒体控制器401接收到关于切换目标终端30的媒体处理能力的级别的指令时,中继设备40的媒体传送器406从媒体缓冲器405提取所述质量级别的媒体数据。中继设备40的媒体传送器406随后经通信控制器407和NW接口408,向切换目标终端30传送媒体数据(对应于图10中的S110的过程)。
如至此所描述的,在从切换源终端20至切换目标终端30的切换的时间,中继设备40向切换目标终端30传送对应于切换目标终端30的处理能力的媒体数据。结果,即使当处理能力在切换源终端20与切换目标终端30之间不同时,也可通过使用传送至切换源终端20的媒体数据而平滑地执行切换,而不需要重新连接对应于切换目标终端30的处理能力的会话。就是说,可独立于终端(被选择为切换所指向的终端)的媒体处理能力而切换终端。另外,要由中继设备40传送的媒体数据是已经保存在中继设备40内部的媒体缓冲器405中的数据。因此,切换目标终端30可立即再现数据,而不需要在切换目标终端30内部的数据接收缓冲器中对其进行缓冲,并且从而,输出延迟较小。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的中继设备与第一实施例的中继设备的不同在于,将终端切换至多个连接的终端中的所期望的终端。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包括中继设备的整体系统结构的示例。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符号(包括术语)来指定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组件,并且,适当地省略了它们重复的描述。
如图12中所示,经WLAN 3、将中继设备40与电视装置30、PDA 30A、以及笔记本式计算机30B连接。就是说,对于第二实施例中的切换目标终端,存在三个候选。包括中继设备40的整体系统的其它组件与第一实施例的系统(见图4)相同。
图13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中继设备40的切换过程的流程图。图13中的切换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的切换过程的不同在于:它包括两个步骤S202A和S203A而代替第一实施例中的流程的两个步骤S202和S203。在下面,将主要对上面的两个步骤S202A和S203A进行描述。
图7中所示的媒体处理能力表具有关于电视装置30、PDA 30A和笔记本式计算机30B的每一个的分辨率3012和级别3013的信息。这是因为,执行下面的获取和存储过程(见步骤S200)。就是说,当将电视装置30、PDA 30A和笔记本式计算机30B的每一个终端连接至中继设备40(被连接至WLAN 3)时,中继设备40从每个终端获取它自己的设备ID和媒体处理能力(例如,采用的显示器的分辨率值)。中继设备40随后选择对应于所获取的媒体处理能力的级别(例如,高级别等)。中继设备40对于所获取的设备ID的每一个,在媒体处理能力表(图7)中存储上面的媒体处理能力级别。
在步骤S202A,中继设备40(媒体控制器401)参考信息存储器403的媒体处理能力表(图7),确定是否存在其媒体处理能力高于切换源终端20的媒体处理能力的另一连接的终端(对应于图10中的S102的过程)。
具体地,中继设备40(媒体控制器401)参考媒体处理能力表(图7),确定在电视装置30、PDA 30A和笔记本式计算机30B中是否存在其媒体处理能力高于切换源终端20的媒体处理能力(例如,低级别分辨率)的终端。
随后,如果作为上面的确定的结果、确定不存在其媒体处理能力高于切换源终端20的媒体处理能力的终端(步骤S202A的“否”),则中继设备40如在图11的情况下那样执行步骤S205的过程。
在另一方面,如果确定存在其媒体处理能力高于切换源终端20的媒体处理能力的终端(步骤S202A的“是”),则中继设备40执行步骤S203A的过程。
例如,本实施例的中继设备40(媒体控制器401)确定电视装置30和PDA 30A是具有高于切换源终端20的媒体处理能力的处理能力的终端(步骤S202A的“是”),并且转到步骤S203A。
在步骤S203A,中继设备40(媒体控制器401)为对应于连接的终端(例如,电视装置30和PDA 30A)的媒体处理能力中的最高的媒体处理能力(例如,电视装置30的分辨率是高级别)的质量级别的媒体数据(见图9),向媒体服务器10产生传送请求,其中,所述连接的终端的媒体处理能力已经在步骤S202A被确定高于切换源终端20的媒体处理能力(对应于图10中的S103的过程)。
具体地,中继设备40(媒体控制器401)从媒体处理能力表(图7)读取上面的媒体处理能力级别。中继设备40(媒体控制器401)随后经信令单元402、通信控制器407和NW接口408,向媒体服务器10传送包括媒体处理能力和上面读取的级别的消息(切换信息)。这样,如在图11的情况下那样,中继设备40随后转至步骤S204至S206,以向切换目标终端传送媒体数据。
也就是说,首先,在步骤204,中继设备40从媒体服务器10接收对应于最高媒体处理能力的质量级别(例如,电视装置30具有的最高级别的分辨率)的媒体数据,并且存储所述媒体数据。接下来在步骤S205,中继设备40从切换源终端20接受切换至电视装置30、PDA 30A和笔记本式计算机30B中的期望的终端(例如,电视装置30)的指令。此切换指令的方法如下:首先,例如,在切换源终端20(显示器202)上显示用于选择期望的终端(包括电视装置30、PDA 30A和笔记本式计算机30B)的选择菜单画面;其次,在切换源终端20(显示器202)上,通过使用操作按钮201,从选择菜单屏幕选择期望的终端。
随后,在步骤S206,中继设备40向切换目标终端(例如,电视装置30),传送对应于由上面的切换指令指定的终端(即,切换目标终端(例如,电视装置30))的质量级别(例如,高级别的分辨率)的媒体数据。
作为选择,在步骤S205,如果由切换指令指定的终端不具有最高媒体能力,则中继设备40可向媒体服务器10产生对于与所述终端相对应的层的媒体数据的传送请求。
如上所述,中继设备40为对应于具有不同的处理能力的多个终端的处理能力中的最高处理能力的媒体数据,向媒体服务器10产生传送请求(见步骤S203A),切换至由步骤S205的切换指令指定的终端,并且,向切换目标终端传送对应于所述切换目标终端的媒体数据。
为此原因,即使存在多个终端作为切换目标终端的候选,中继设备40也能够在终端切换之前保存对应于最高处理能力的媒体数据。因此,无论中继设备40切换至什么终端,中继设备40也能够不考虑终端的处理能力级别,从保存在媒体缓冲器405的数据获取对应于所述终端的媒体数据,并且传送它。结果,即使当处理能力在切换源终端20与切换目标终端30之间不同时,也能够通过使用传送至切换源终端20的媒体数据而平滑地执行切换,而不重新连接对应于切换目标终端30的处理能力的会话。
此外,切换目标终端30可立即再现从中继设备40传送的媒体数据,这样,输出延迟变得较小。
虽然已经描述了目前认为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可对它们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化,并且,意图是,附属的权利要求涵盖所有属于本发明的真正的精神和范围的这样的修改和变化。
工业适用性
当在不同的终端之间无缝地切换来自服务器的媒体数据时,本发明的中继设备是有用的。

Claims (8)

1.一种中继设备,包括:
通信单元,其可操作用来产生与接收终端的连接,其中,所述接收终端不经由所述中继设备而接收从数据传递装置传送的媒体数据;
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示所述接收终端和不同于所述接收终端的其它通信终端的媒体数据处理能力的信息;
控制器,用于向所述数据传递装置产生对于与存储在该数据存储器中并指示处理能力的信息相对应的媒体数据的传送请求;
接收器,用于接收从所述数据传递装置传送的媒体数据;
缓冲器,用于保存由所述接收器接收的媒体数据;
信令单元,其可操作用来接受来自所述接收终端的终端切换指令;以及
传送单元,其可操作用来在接受了所述指令之后,向所述其它通信终端传送被保存在所述缓冲器中并且与所述其它通信终端的处理能力相对应的所述媒体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设备,其中,所述数据存储器存储取决于所述接收终端或所述其它通信终端的处理能力的范围而不同的多个级别,作为指示所述处理能力的信息,以及其中,当所述控制器产生对于所述媒体数据的传送请求时,所述控制器产生对于与所述接收终端的处理能力相同的级别或更高的级别相对应的媒体数据的传送请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产生对于与处理能力的最高级别相对应的媒体数据的传送请求。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中继设备,其中,所述媒体数据的数据结构具有:对应于所述处理能力的多个层。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中继设备,其中,所述处理能力是帧速率、信噪比或分辨率中的任何一个。
6.一种中继设备,用于向通信终端传送从数据传递装置传送的媒体数据,所述中继设备包括:
连接处理器,用于当从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连接请求时,产生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不经由所述中继设备而接收从所述数据传递装置传送的媒体数据;
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示先前已经被连接至所述中继设备的通信终端的处理能力的信息、以及指示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处理能力的信息;
媒体数据接收器,用于从所述数据传递装置接收对应于规定的处理能力的媒体数据,并且在缓冲器中存储所述媒体数据,其中,所述规定的处理能力与存储在所述数据存储器中的、通信终端的处理能力和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处理能力之中的最高处理能力相同或更高;
媒体数据传送器,用于从存储在所述缓冲器中的媒体数据读取对应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处理能力的媒体数据,并且,向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传送所读取的媒体数据;以及
切换指令接收器,用于接收指令,所述指令用来将媒体数据接收终端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切换至连接到所述中继设备的第二通信终端,
其中,所述媒体数据传送器当接收到所述切换指令时,从存储在所述缓冲器中的媒体数据读取对应于所述第二通信终端的处理能力的媒体数据,并且,向所述第二通信终端传送所读取的媒体数据。
7.一种中继方法,用于通过使用计算机而执行用于来自数据传递设备的媒体数据的中继过程,该中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产生与接收终端的连接,所述接收终端不经由所述计算机而接收所述媒体数据;
所述计算机将除了所连接的接收终端之外的通信终端的媒体数据处理能力存储在数据存储器中;
所述计算机向所述数据传递装置产生对于与存储在所述数据存储器中的所述处理能力相对应的媒体数据的传送请求;
所述计算机接收从所述数据传递装置传送的所述媒体数据;
所述计算机保存所接收的媒体数据;
所述计算机从所述接收终端接受终端切换指令;以及
所述计算机从所述数据存储器获取不同于所述接收终端的其它通信终端的所述处理能力,从所述缓冲器获取对应于所获取的处理能力的所述媒体数据,并且,所述计算机向所述通信终端传送所述媒体数据。
8.一种接收终端切换方法,用于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切换:由第一通信终端不经由中继设备而从数据传递装置接收的媒体数据被与所述中继设备连接的第二通信终端所接收,所述接收终端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接收连接请求;
连接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
所述中继设备在数据存储器中存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处理能力,其中,所述数据存储器存储指示先前已经被连接至所述中继设备的通信终端的处理能力的信息;
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数据传递装置接收对应于规定的处理能力的媒体数据,并且在缓冲器中存储所述媒体数据,其中,所述规定的处理能力与存储在所述数据存储器中的、通信终端的处理能力和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处理能力之中的最高处理能力相同或更高;
所述中继设备从存储在所述缓冲器中的媒体数据读取对应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处理能力的媒体数据,并且,向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传送所读取的媒体数据;
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指令,所述指令用来将媒体数据接收终端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切换至所述第二通信终端;以及
所述中继设备当接收到所述切换指令时,从存储在所述缓冲器中的媒体数据读取对应于所述第二通信终端的处理能力的媒体数据,并且,向所述第二通信终端传送所读取的媒体数据。
CN2007800313254A 2006-08-23 2007-08-14 中继设备和中继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067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26331A JP4904114B2 (ja) 2006-08-23 2006-08-23 中継装置および中継方法
JP226331/2006 2006-08-23
PCT/JP2007/065845 WO2008023606A1 (fr) 2006-08-23 2007-08-14 Dispositif et procédé de relai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6782A true CN101506782A (zh) 2009-08-12
CN101506782B CN101506782B (zh) 2011-07-13

Family

ID=39106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3132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06782B (zh) 2006-08-23 2007-08-14 中继设备和中继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532014B2 (zh)
EP (1) EP2056206A4 (zh)
JP (1) JP4904114B2 (zh)
CN (1) CN101506782B (zh)
WO (1) WO2008023606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85702A1 (zh) * 2012-09-27 2013-1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设备环境下业务内容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4769920A (zh) * 2012-11-09 2015-07-08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用于从移动设备向固定设备传递第一多媒体直播内容的供应的方法
CN109831933A (zh) * 2016-08-10 2019-05-31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可穿戴和iot设备的功率有效d2d通信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1954096A (zh) * 2016-05-19 2020-11-17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传感器中继装置和传感器中继系统
CN112569590A (zh) * 2015-03-07 2021-03-30 索尼互动娱乐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连接质量历史来优化用户体验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67955B1 (ko) * 2008-07-03 2010-07-0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콘텐츠 변환 시스템 및 그의 처리 방법
JP5484540B2 (ja) * 2012-09-26 2014-05-07 ソフトバンクBb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425468B2 (en) * 2013-02-28 2019-09-24 Nokia Technologies Oy User interface transfer
CN104901854A (zh) * 2014-05-29 2015-09-09 胡名标 地下矿山安全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73791A (ja) * 1994-03-29 1995-10-20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マルチメディア電子メールシステム
JPH08237329A (ja) 1995-02-27 1996-09-13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マルチメディア情報提供方法
FI112427B (fi) * 1999-11-05 2003-11-28 Nokia Corp Menetelmä langattoman päätelaitteen ominaisuuksien määrittämiseksi multimediasanoman välityspalvelussa, multimediasanoman välityspalvelu ja multimediapäätelaite
JP3376986B2 (ja) * 2000-03-06 2003-02-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方法、クライアント、中継装置、ゲートウェイ、サーバ及びその通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CA2392007C (en) * 2000-08-10 2006-08-22 Ntt Docomo,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resource switching method therefor, network control apparatus included in the same, and network control method
TW559702B (en) * 2000-08-31 2003-11-01 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 File transfer system,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file transfer program
JP3884920B2 (ja) * 2001-04-16 2007-02-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ータ配送方法
JP3468765B1 (ja) * 2002-12-09 2003-11-17 有限会社市姫商事 取引ポイント精算システム
JP2004248165A (ja) 2003-02-17 2004-09-0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セッションおよびメディア中継方法、転送方法、なら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と記録媒体
WO2004080010A1 (ja) * 2003-03-03 2004-09-16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サービスハンドオフ機能を有する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ユーザ端末装置、転送先端末装置、プロキシサーバ装置
US20040203385A1 (en) * 2003-03-14 2004-10-14 Sathya Narayanan Session endpoint management method for ad-hoc networks
JP2004336310A (ja) * 2003-05-06 2004-11-25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視聴継続方法、視聴継続システム、視聴継続制御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EP1587291B1 (en) * 2004-04-16 2009-07-15 Broadcom Corporation Enhanced caller ID information based on access device information via a broadband access gateway
US7590064B1 (en) * 2004-07-20 2009-09-1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of flow control in multi-hop wireless access networks
KR100679018B1 (ko) * 2004-09-07 2007-0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계층 비디오 코딩 및 디코딩 방법, 비디오 인코더 및디코더
JP2006127220A (ja) * 2004-10-29 2006-05-18 Toshiba Corp ホームサーバシステムおよびコンテンツ配信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85702A1 (zh) * 2012-09-27 2013-1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设备环境下业务内容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3702147A (zh) * 2012-09-27 2014-04-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设备环境下业务内容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4769920A (zh) * 2012-11-09 2015-07-08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用于从移动设备向固定设备传递第一多媒体直播内容的供应的方法
CN112569590A (zh) * 2015-03-07 2021-03-30 索尼互动娱乐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连接质量历史来优化用户体验
CN112569590B (zh) * 2015-03-07 2024-04-30 索尼互动娱乐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连接质量历史来优化用户体验
CN111954096A (zh) * 2016-05-19 2020-11-17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传感器中继装置和传感器中继系统
CN111954096B (zh) * 2016-05-19 2023-05-12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传感器中继装置和传感器中继系统
CN109831933A (zh) * 2016-08-10 2019-05-31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可穿戴和iot设备的功率有效d2d通信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232343A1 (en) 2010-09-16
JP4904114B2 (ja) 2012-03-28
CN101506782B (zh) 2011-07-13
EP2056206A4 (en) 2013-09-18
WO2008023606A1 (fr) 2008-02-28
JP2008052404A (ja) 2008-03-06
EP2056206A1 (en) 2009-05-06
US8532014B2 (en) 2013-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6782B (zh) 中继设备和中继方法
US10172080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989746B (zh) 通信网络的控制系统
CN101322432B (zh) 使用单个无线网络适配器在多个无线网络之间无缝漫游的方法
WO2018096839A1 (ja) 基地局及び端末装置
CN104822062A (zh) 用于视频编码中扩展空间可分级性的改进层间预测
MXPA05004387A (es) Sistema y metodo para distribuir servicios de datos en redes inalambricas integradas.
CN102395190A (zh) 移动节点和通信控制方法
JP2007134993A (ja)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通信端末装置及び制御局
CN103581605A (zh) 视频通话的多屏互动方法及视频通话中转装置
JP2004522342A (ja) ローミングターミナルを伴うショートレンジrfネットワーク
CN111418228A (zh) 5g或其它下一代网络的无线保真访问控制
CN101194443A (zh) 利用终端性能版本来执行组合业务的终端、方法以及系统
CN107079269A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US20160373946A1 (en) Open wireless architecture (owa) mobile cloud infrastructure and method
KR20070072853A (ko) 이종 환경에서의 투명한 서비스 적합화
CN101379725A (zh) 使用子网信息执行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CN101674330A (zh) 业务交互方法及装置
KR101362697B1 (ko) 무선 단말기에서 접속점 전환 방법 및 접속점 전환 관련 정보를 제공하는 장치
KR100723685B1 (ko) 3d 콘텐츠 다운로드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0627792B1 (ko) 그룹 통신 서비스를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EP1501214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817601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am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ter-device transition
JP5000355B2 (ja) 無線通信端末、制御方法
Ryu et al. The next generation mobile services and a proposed network archite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AMERICA) INTELLECTUAL PROPER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7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23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