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0812B - 液体容纳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容纳体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纳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容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00812B
CN101500812B CN2007800299613A CN200780029961A CN101500812B CN 101500812 B CN101500812 B CN 101500812B CN 2007800299613 A CN2007800299613 A CN 2007800299613A CN 200780029961 A CN200780029961 A CN 200780029961A CN 101500812 B CN101500812 B CN 1015008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liquid
liquid containing
ink
contain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299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00812A (zh
Inventor
宫岛知明
松山雅英
关祐一
品田聪
小池尚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00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08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008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08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6Means for regulating the pressure in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9Cartridg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401Fluid pattern dispersing device making, e.g., ink jet

Abstract

一种具有容器主体的液体容纳体的制造方法,所述容器主体包括:可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室;将液体容纳室的内部连通至大气的大气连通通道;可向外部供应液体容纳室中所容纳的液体的液体供应口;连通液体容纳室与液体供应口之间的液体流道;以及位于液体流道的中途的差压阀,差压阀总是处于闭阀状态,另外当从差压阀位于液体容纳室侧的流道内的压力与从差压阀位于液体供应口侧的流道内的压力达到预定的差以上时,差压阀变为开阀状态,从容器主体的外部注入的液体被容纳在液体容纳室内,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强制开阀工序,用于使差压阀强制变为开阀状态;以及液体注入工序,用于在维持差压阀的强制开阀状态的情况下从液体供应口经由液体流道向液体容纳室中注入液体。

Description

液体容纳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容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液体容纳室中容纳有墨水等液体的液体容纳体的制造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制造的液体容纳体。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液体容纳体,公知有例如安装到喷墨式打印机等液体喷射装置上来使用的墨盒(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该墨盒以容器主体和粘贴在该容器主体的表面和背面两面上的薄膜为主体而构成,所述容器主体呈大致扁平的箱形,并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所具有的盒保持器装卸自如地形成。
在容器主体上设置有供墨口,当将所述容器主体安装到液体喷射装置的盒保持器时,所述供墨口与设置在盒保持器侧的供墨针等墨水接收部连接。另外,在容器主体中,通过多个间隔壁和所述薄膜来构成壁面,并由此界定出容纳墨水的墨水容纳室、使墨水容纳室内部与大气连通的大气连通通道、以及连通墨水容纳室与供墨口之间的墨水流道。并且,在墨水流道的中途安装有差压阀,所述差压阀时常被偏置为闭阀状态,另外当供墨口侧的流道内的压力与墨水容纳室侧的流道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差以上时变为开阀状态。
因此,在所述墨盒中,在该墨盒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的盒保持器的状态下,当随着液体喷射装置中的墨水消费而供墨口侧的流道内的压力与墨水容纳室侧的流道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差以上时,差压阀变为开阀状态,从而容纳在墨水容纳室中的墨水经由墨水流道被供应到供墨口侧,以供于液体喷射装置中的墨水消费。另一方面,在所述墨盒中,在该墨盒没有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上的状态下,或者虽然处于安装的状态但供墨口侧的流道内的压力与墨水容纳室侧的流道内的压力小于预定差时,由于差压阀维持闭阀状态,因此阻断了墨水从墨水容纳室侧向供墨口侧流动,墨水不会从供墨口不必要地流出。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946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当墨水容纳室中的墨水余量减少到微小量或变为零从而不能良好地供应墨水时,上述的墨盒通常作为用完的墨盒而被回收,并区分废弃处理方式不同的每个构成部件来进行废弃,例如从所述容器主体上剥离薄膜等。因此,一直以来,由于在墨水余量减少到无法良好地供应墨水的程度时,将墨盒作为用完的墨盒而废弃,因此针对墨盒指出了浪费资源的问题。
另外,以往,在墨盒的制造阶段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即:在容器主体上形成用于将墨水注入到墨水容纳室中的墨水注入专用孔,并从该墨水注入专用孔向墨水容纳室中注入墨水的方法。但是,在通过该制造方法制造墨盒的情况下,需要在注入墨水以后通过粘贴密封膜等密封在注入墨水时使用的墨水注入专用孔,因而存在墨盒的制造工序变复杂、且部件数量增加的问题。
因此,近来希望得到当制造在墨水容纳室中容纳墨水的墨盒时不使用墨水注入专用孔就能够将墨水简便且高效地注入到墨水容纳室中、并且能够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作出贡献的墨盒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容纳体的制造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制造的液体容纳体,根据这种液体容纳体的制造方法,当制造在墨水容纳室中容纳墨水的墨水容纳体时,能够将液体简便且高效地注入到墨水容纳室中,并且能够使得液体余量减少到无法良好地供应液体的程度的液体容纳体再利用,从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作出贡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涉及液体容纳体的制造方法的本发明是下述的液体容纳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液体容纳体具有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包括:可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室;将所述液体容纳室的内部连通至大气的大气连通通道;可向外部供应所述液体容纳室中所容纳的液体的液体供应口;连通所述液体容纳室与液体供应口的液体流道;以及位于所述液体流道的中途的差压阀,所述差压阀总是处于闭阀状态,另外当从所述差压阀位于所述液体容纳室侧的流道内的压力与从所述差压阀位于所述液体供应口侧的流道内的压力达到预定的差以上时,所述差压阀变为开阀状态,并且从容器主体的外部注入的液体被容纳在所述液体容纳室内,所述液体容纳体的制造方法包括:
强制开阀工序,用于使所述差压阀强制变为开阀状态;以及
液体注入工序,用于在维持所述差压阀的强制开阀状态的情况下从所述液体供应口经由所述液体流道向所述液体容纳室中注入液体。
根据本发明,当向液体容纳室中注入液体时,能够不使用液体注入专用孔,而将原本用于向液体喷射装置供应液体的液体供应口兼用来向液体容纳室中注入液体。并且,当液体容纳室中的液体余量减少到不能良好地供应液体的程度时,只要从该液体供应口向液体容纳室中再注入液体,就能够再利用液体容纳体,从而也可以不作为用完的液体容纳体而回收、废弃。因此,当制造在液体容纳室中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体时,能够简便且高效率地向液体容纳室中注入液体,并且对于液体余量减少到不能良好地供应液体的程度的液体容纳体,能够使其再利用,从而有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强制开阀工序中,通过在所述差压阀的阀体与该阀体落座的阀座之间形成空间来使所述差压阀强制地变为开阀状态。另外,在所述强制开阀工序中,可以使用以从外部穿透构成所述容器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的部件的方式插入到容器主体内的器具来使差压阀强制地变为开阀状态。
根据本发明,准备可从外部穿透构成所述容器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的部件的器具,并只通过使该器具以从外部穿透构成所述容器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的部件的方式插入容器内部并与差压阀接触以便在差压阀的阀体与该阀体落座的阀座之间形成空间,就能够使差压阀强制地变为开阀状态。并且,在从液体供应口注入液体后,仅拔出穿透薄膜部件插入到容器主体内的器具,就能够使差压阀偏置回复为原来的闭阀状态。因此,能够抑制用于使差压阀强制地变为开阀状态的设备的成本上升。
另外,在本发明中,构成所述容器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的部件为粘贴在所述容器主体的一个面上的薄膜部件,所述器具具有可穿透所述薄膜部件的针状部,并以使该针状部的前端穿过由处于闭阀状态的差压阀的阀体封堵的阀孔内部并向开阀方向推压所述阀体的方式插入所述容器主体中。
根据本发明,由于器具具有针状部,因此能够通过该针状部简单地穿透薄膜部件。并且,当将该针状部以在与阀孔对应的位置处穿透薄膜部件的方式插入容器主体内时,该针状部的前端穿过由处于闭阀状态的差压阀的阀体封堵的阀孔内部并向开阀方向推压阀体,因此能够简便且迅速地使差压阀强制地变为开阀状态。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液体注入工序的前面阶段,还包括对所述液体容纳室的内部进行减压的减压工序。
根据本发明,由于通过减压工序对液体容纳室内部进行减压,因此,在其后执行液体注入工序时能够高效率地向液体容纳室内注入液体。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减压工序中,经由所述大气连通通道对所述液体容纳室的内部进行抽吸。
根据本发明,当对液体容纳室内部进行减压时,即使不在容器主体中设置减压专用通道,也由于能够将大气连通通道用于减压,因此不会使容器主体的结构变得复杂并能够良好地确保刚性。
另外,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上述制造方法制造的液体容纳体也能够实现。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涉及向液体容纳体注入液体的方法的本发明是下述的向液体容纳体注入液体的方法,其中,所述液体容纳体具有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包括:可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室;将所述液体容纳室的内部连通至大气的大气连通通道;可向外部供应所述液体容纳室中所容纳的液体的液体供应口;连通所述液体容纳室与液体供应口的液体流道;以及位于所述液体流道的中途的差压阀,所述差压阀总是处于闭阀状态,另外当从所述差压阀位于所述液体容纳室侧的流道内的压力与从所述差压阀位于所述液体供应口侧的流道内的压力达到预定的差以上时,所述差压阀变为开阀状态,并且从容器主体的外部注入的液体被容纳在所述液体容纳室内,所述向液体容纳体注入液体的方法包括:
强制开阀工序,用于使所述差压阀强制地变为开阀状态;以及
液体注入工序,用于在维持所述差压阀的强制开阀状态的情况下从所述液体供应口经由所述液体流道向所述液体容纳室中注入液体。
根据本发明,当向液体容纳室中注入液体时,能够不使用液体注入专用孔,而将原本用于向液体喷射装置供应液体的液体供应口兼用来向液体容纳室中注入液体。并且,当液体容纳室中的液体余量减少到不能良好地供应液体的程度时,只要从该液体供应口向液体容纳室中再注入液体,就能够再利用液体容纳体,从而也可以不作为用完的液体容纳体而回收、废弃。因此,当制造在液体容纳室中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体时,能够简便且高效率地向液体容纳室中注入液体,并且对于液体余量减少到不能良好地供应液体的程度的液体容纳体,能够使其再利用,从而有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强制开阀工序中,通过在所述差压阀的阀体与该阀体落座的阀座之间形成空间来使所述差压阀强制地变为开阀状态。另外,在所述强制开阀工序中,可以使用以从外部穿透构成所述容器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的部件的方式插入到容器主体内的器具来使差压阀强制地变为开阀状态。
根据本发明,准备可从外部穿透构成所述容器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的部件的器具,并只通过使该器具以从外部穿透构成所述容器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的部件的方式插入容器内部并与差压阀接触以便在差压阀的阀体与该阀体落座的阀座之间形成空间,就能够使差压阀强制地变为开阀状态。并且,在从液体供应口注入液体后,仅拔出穿透薄膜部件插入到容器主体内的器具,就能够使差压阀偏置回复为原来的闭阀状态。因此,能够抑制用于使差压阀强制地变为开阀状态的设备的成本上升。
另外,在本发明中,构成所述容器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的部件为粘贴在所述容器主体的一个面上的薄膜部件,所述器具具有可穿透所述薄膜部件的针状部,并以使该针状部的前端穿过由处于闭阀状态的差压阀的阀体封堵的阀孔内部并向开阀方向推压所述阀体的方式插入所述容器主体中。
根据本发明,由于器具具有针状部,因此能够通过该针状部简单地穿透薄膜部件。并且,当将该针状部以在与阀孔对应的位置处穿透薄膜部件的方式插入容器主体内时,该针状部的前端穿过由处于闭阀状态的差压阀的阀体封堵的阀孔内部并向开阀方向推压阀体,因此能够简便且迅速地使差压阀强制地变为开阀状态。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液体注入工序的前面阶段,还包括对所述液体容纳室的内部进行减压的减压工序。
根据本发明,由于通过减压工序对液体容纳室内部进行减压,因此,在其后执行液体注入工序时能够高效率地向液体容纳室内注入液体。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减压工序中,经由所述大气连通通道对所述液体容纳室的内部进行抽吸。
根据本发明,当对液体容纳室内部进行减压时,即使不在容器主体中设置减压专用通道,也由于能够将大气连通通道兼用于减压,因此不会使容器主体的结构变得复杂并能够良好地确保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盒的前面侧立体图;
图2是该墨盒的后面侧立体图;
图3是该墨盒的前面侧分解立体图;
图4是该墨盒的后面侧分解立体图;
图5是该墨盒的正视(前面)图;
图6是该墨盒的后视(后面)图;
图7(a)和图7(b)是该墨盒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图7(a)是示出差压阀处于闭阀状态时的说明图,图7(b)是示出差压阀处于开阀状态时的说明图;
图8是用于说明墨水注入工序的框图;
图9(a)、图9(b)是墨盒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分别示出了强制开阀工序的步骤;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墨盒的前面侧立体图;
图11是该墨盒的后面侧立体图;
图12是该墨盒的前面侧分解立体图;
图13是该墨盒的后面侧分解立体图;
图1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墨盒的前面侧立体图;
图15是该墨盒的后面侧立体图;
图16是该墨盒的前面侧分解立体图;
图17是该墨盒的后面侧分解立体图。
标号说明
11、111、211……墨盒(液体容纳体)
12、112、212……容器主体
13、113、213……前薄膜(薄膜部件)
20……墨水容纳室(液体容纳室)
24、124、224……供墨口(液体供应口)
37、137、237……差压阀
41……隔膜阀(阀体)
47……构成液体流道的容纳室侧流道部
48……构成液体流道的供应口侧流道部
52、54……构成液体流道的连接流道
56……阀孔
60……大气连通通道
76……器具
76a……针状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图1~图9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该第一实施方式将本发明具体化为安装在作为一种液体喷射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上使用的墨盒。在本说明书以下的说明中,当记为“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时分别表示在图1~图4中用箭头示出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墨盒(液体容纳体)11具有容器主体12,容器主体12例如由聚丙烯(PP)等合成树脂形成,并形成为在前面(一个面)侧开口的扁平且大致矩形的箱形状。在容器主体12的前面以覆盖所述开口部12a的大致整个面的方式粘贴有由可热熔敷的材料形成的前薄膜(薄膜部件)13,并安装有可装卸的盖体14,以便从所述前薄膜13的外侧(前面侧)隐藏开口部12a。另外,在容器主体12的后面和上面,以覆盖所述后面和上面的大致全部的方式粘贴有后薄膜15,所述后薄膜15由可热熔敷的材料形成。
另外,如图1以及图3所示,在容器主体12的右侧面上沿上下方向延伸形成有误安装防止凸条16,该误安装防止凸条16用于防止所述墨盒11被错误安装到设置在打印机上的盒保持器(省略图示)上。该误安装防止凸条16根据每种墨水颜色的种类而形成为不同的形状,并且在打印机的盒体上设置有根据每种墨水颜色的种类而形成为不同形状的误安装防止凹条(省略图示),以使其与所述各个墨水颜色的误安装防止凸条16个别对应。即,即使在打印机的盒保持器可安装墨水颜色各不相同的多个墨盒的情况下,墨盒11也只能安装到形成有只与所述墨盒11上的误安装防止凸条16具有配合关系的误安装防止凹条的适当的安装位置,而不能安装到不适当的其他安装位置上。
另一方面,如图1~图4所示,从容器主体12的左侧面的上部朝向右斜上方延伸设置有形成为可弹性变形的卡合杆17,在该卡合杆17的作为表面的右侧面的大致中央部设有沿水平方向突出的卡定爪17a。因此,当将墨盒11安装到打印机的盒保持器上时,通过在卡合杆17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其卡定爪17a卡定在墨盒侧的一部分上,墨盒11以定位的状态被卡定在盒保持器上。
另外,如图4所示,在该容器主体12的左侧面中与卡合杆17相比位于下方的位置处凹陷设置有传感器容纳室18。在传感器容纳部18内收纳有传感器单元19和螺旋弹簧20,传感器单元19包括传感部件(省略图示),该传感部件为了检测打印机有无墨水而在墨盒安装到打印机的盒保持器上时发起振动并将残余振动输出给打印机,螺旋弹簧20将传感器单元19压靠固定在传感器容纳室18的内壁面上。另外,通过罩部件21来封堵传感器容纳室18的右侧面侧的开口。
在罩部件21的表面侧设置有安装了半导体存储元件的电路基板22,在该半导体存储元件中存储有与墨盒11相关的各种信息(例如,墨水颜色信息、墨水余量信息等)。并且,当墨盒11被安装在打印机的盒保持器上时,电路基板22通过其表面上露出的端子22a与设置在所述盒保持器侧的连接端子接触而与打印机侧的控制装置(省略图示)之间交换各种信息。
另外,如图4所示,在容器主体12的下面形成有大气开放孔23和供墨口(液体供应口)24,大气开放孔23用于从大气中向容器主体12的内部导入空气,当墨盒11被安装在打印机的盒保持器上时,设置在所述盒保持器上的供墨针(省略图示)插入所述供墨口24内。即,该墨盒11被构成为一面从大气开放孔23向容器主体12内导入空气一面从供墨口24向打印机侧(即,容器主体12之外)导出墨水(液体)来进行供应的开放型墨盒。
如图2以及图4所示,大气开放孔23通过密封薄膜25密封。在将墨盒11安装到打印机的盒保持器上而成为使用状态之前由用户剥离密封薄膜25。并且,随着所述密封薄膜25被剥离,大气开放孔暴露于外部,从而墨盒11的容器主体12的内部与大气连通。另外,供墨口24也同样通过密封薄膜26密封。而且,在将墨盒11安装在打印机的盒保持器上时,该密封薄膜26被设置在该盒保持器上的供墨针刺破。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供墨口24内容纳有阀机构V,该阀机构V包括:环形的密封部件27,该密封部件27由允许盒保持器侧的供墨针插入供墨口24内的弹性体等形成,并且在其中央具有贯通口;落座在所述密封部件27上的供应阀28;以及向密封部件27偏置所述供应阀28的旋转弹簧29。即,通过受旋转弹簧29偏置的供应阀28压靠在密封部件27上,供墨口24总是处于限制墨水向容器主体12外流出的封堵状态。另一方面,当盒保持器侧的供墨针插入到供墨口24内时,供应阀28受该供墨针的推压而反抗螺旋弹簧29的偏置力向供墨口24的内部深处移动,并从密封部件上离开,由此供墨口24变为允许墨水向容器主体12外流出的开放状态。螺旋弹簧29是弹性部件的一个例子,但弹性部件不限于此,只要是向密封部件27偏置供应阀28的部件即可。另外,阀机构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阀机构V,也可以是公知的阀机构,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不具有贯通口而是在被盒保持器的供墨针插入时通过供墨针贯穿密封部件来允许墨水流出的结构。
另外,在该容器主体12的下面中的大气开放孔23的左侧形成有减压孔30,该减压孔30用于在向墨盒11注入墨水的前面阶段从容器主体12内抽出空气来进行减压。并且,该减压孔30通过密封薄膜31密封。另外,在大气开放孔23与供墨口24之间形成有凹部32,该凹部32构成从墨水容纳室36至供墨口24的墨水流道(液体流道)的一部分,该凹部32也同样通过密封薄膜33密封。另外,在供墨口24的右侧形成有传感器容纳室18的下面侧开口18a,该开口18a也通过密封薄膜34密封。
接着,对墨盒11中的容器主体12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以及图5所示,在容器主体12的开口部12a内,通过从开口部12a的底面向该容器主体12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立起设置的多个肋(间隔壁)35而界定了墨水容纳室(液体容纳室)36等多个室以及流道(或者通道)。另一方面,如图4以及图6所示,在容器主体12的后面(背面)侧形成有容纳差压阀37的圆形凹状的差压阀容纳室38以及矩形凹状的气液分离室39。
在差压阀容纳室38内收纳有:可弹性变形的大致圆盘状的隔膜阀(阀体)40;覆盖差压阀容纳室38的开口的阀盖41;以及配置在所述阀盖41与隔膜阀40之间的螺旋弹簧42。由于差压阀容纳室38位于墨水容纳室36与墨水供墨口24之间,因此,差压阀37位于连通墨水容纳室36与供墨口24之间的墨水流道的中途。
在气液分离室39的内底面上沿其内侧面形成有矩形环状的突条43,并且与所述突条43的顶部相对齐地粘贴有呈矩形形状的气液分离膜44。所述气液分离膜44由使气体通过但阻断液体通过的材料形成,从而具有分离气体(空气)和液体(墨水)的功能。即,该气液分离膜44位于连通大气开放孔23与墨水容纳室36的连通通道60(参考图6)的中途,从而阻止墨水容纳室36内的墨水经由大气连通通道60从大气开放孔23向容器主体12外流出。
接着,参考图5以及图6对从墨水容纳室36至供墨口24的墨水流道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在容器主体12的前面侧界定有墨水容纳室36,该墨水容纳室36被肋35分割成上部墨水容纳室45和下部墨水容纳室46。另外,界定有位于上部墨水容纳室45和下部墨水容纳室之间起到缓冲室的作用的近似矩形形状的容纳室侧流道部47,并且界定有位于所述容纳室侧流道部47与下部墨水容纳室46之间的纵长形的供应口侧流道部48。
在上部墨水容纳室45的成为最下方位置处形成有朝向容器主体12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的通孔49,在该通孔49的下方且下部墨水容纳室46的成为成为最下方的位置处形成有通孔50。如图6所示,通孔49和通孔50均与形成在容器主体12的后面侧的连接流道51连通,从而墨水经由所述连接流道51从上部墨水容纳室45流入下部墨水容纳室46中。
另外,如图5所示,在容器主体12的前面侧,在下部墨水容纳室46的侧方设置有经由没有图示的通孔与下部墨水容纳室46连通的连接流道52。并且,该连接流道52经由没有图示的通孔连通到上述的传感器容纳室18中。此外,该连接流道52是呈三维迷宫结构的流道,通过该迷宫结构捕获墨水中的气泡等,从而气泡等不会与墨水一起流入下游侧。
另外,如图5所示,在容器主体12的前面侧的容纳室侧流道部47中形成有通孔53,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在容器主体12的后面侧形成有连接流道54,该连接流道54从传感器容纳室18延伸到上述的容纳室侧流道部47的通孔53(参考图6)。此外,在容纳室侧流道部47中与通孔53相比位于下方的位置处形成有通孔55,该通孔55经由差压阀容纳室38与阀孔56连通,所述阀孔56形成在供应口侧流道部48内部的上方位置且差压阀容纳室38的中心处。
并且,如图5所示,在供应口侧流道部48中的下方位置形成有通孔57,供应口侧流道部48经由该通孔57与供墨口24连通。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墨水容纳室36(下部墨水容纳室46)至供墨口24的墨水流道(液体流道)由上述的连接流道52、连接流道54、容纳室侧流道部47、以及供应口侧流道部48构成。上述的墨水流道以及墨水容纳室36等将分别粘贴在容器主体12的前面侧和后面侧的所述前薄膜13和后薄膜15作为壁面的一部分而分别形成。
接着,参考图5以及图6,对从大气开放孔23至墨水容纳室36的大气连通通道60的通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在容器主体12后面侧的大气开放孔23的附近,以与大气开放孔23连通的方式形成有通孔61。从该通孔61开始向上方形成有与上述气液分离室39连通的蜿蜒曲折状的细槽62,在气液分离室39的内底面上形成有通孔63。该通孔63与界定于容器主体12的前面侧的连接通道64的下方位置连通,在该连接通道64的上方位置形成有通孔65a。在通孔65a的正旁边形成有通孔65b,并且在容器主体12的后面形成有连接上述两个通孔65a、65b的连接通道66,该连接通道66在其中途具有折回部66a。
如图5所示,在容器主体12的前面侧的右上角界定有矩形的墨水捕获室67,该墨水捕获室67与所述通孔65b连通。在液体捕获室67的下方界定有反L字形状的连接缓冲室68,上述两个室67、68经由缺口部67a而连通。在连接缓冲室68的下方位置形成有通孔69,该通孔69经由连接通道70与形成在上述墨水容纳室45中的通孔71连通,连接通道70以L字形状形成在容器主体12的后面侧。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以上的细槽62、气液分离室39、连接通道64、连接通道66、墨水捕获室67、连接缓冲室68、以及连接通道70构成了从大气开放孔23至墨水容纳室36(上部墨水容纳室45)的大气连通通道60。
接着,参考图7(a)、图7(b)来说明差压阀37的功能。
如图7(a)所示,差压阀37的隔膜阀40总是受旋转弹簧42的偏置力而封堵阀孔56,由此差压阀37被偏置为阻断墨水从墨水容纳室36侧向供墨口24侧流动的闭阀状态。另一方面,随着从供墨口24向打印机侧供应墨水,供墨口24侧的压力、即差压阀容纳室38中的压力(隔膜阀40的背压)下降。由于墨水容纳室36时钟与大气连通,因此随着从供墨口24向打印机侧供应墨水,会在差压阀37的供墨口24侧的部分与墨水容纳室36侧的部分之间产生差压。由此,当供墨口侧流道48中的压力与墨水容纳室侧流道47中的压力达到预定的差以上时,如图7(b)所示,差压阀37变为其隔膜阀40反抗螺旋弹簧42的偏置力而弹性变形并从包围阀孔56的阀座56a离开的开阀状态,从而允许墨水从墨水容纳室36侧向供墨口24侧流动。在图7(b)中,由于记载了表示墨水流动的箭头,因此省略了供墨口24内部的密封部件27、供应阀28、以及旋转弹簧29的图示。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墨盒1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更详细地说,对在墨水容纳室36中容纳从容器主体12的外部注入的墨水的墨盒11的制造方法进行以下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墨盒11中没有设置注入墨水专用的墨水注入孔。因此,当向墨水容纳室36内最初注入墨水的时候、以及当在墨水容纳室36内的墨水余量减少到不能良好地供墨的程度时再注入墨水以进行补充的时候等的任何时候,都将原本用于向打印机进行供墨的供墨口24兼用来注入墨水。
当向墨盒11的墨水容纳室36中注入墨水时,如图8所示,使用墨水注入装置85。墨水注入装置85具有与墨盒11的供墨口24气密地连接的墨水注入管86、以及与墨盒11的减压孔30气密地连接的真空抽吸管87。并且,在墨水注入管86上设置有墨水注入单元88,另一方面在真空吸引管87上设置有真空抽吸单元89。
墨水注入单元88包括开闭墨水注入管86的阀90、贮存有墨水的大型的墨水罐91、以及用于从墨水罐91向墨水注入管86压送墨水的泵92,该墨水注入单元88能够通过阀90的开闭动作来允许及阻断墨水的注入。另一方面,真空吸引单元89包括打开关闭真空吸引管87的阀93、经由真空抽吸管87进行真空抽吸的真空泵94、以及配置在阀93与真空泵94之间用于捕集流入到真空吸引管87内的墨水的墨水捕获器95。
但是,即使使用上述的墨水注入装置85单单向供墨口24内压送墨水,也由于在供墨口24与墨水容纳室36之间存在被偏置为闭阀状态的差压阀37,因而墨水的流动被阻断。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墨水注入工序(液体注入工序)的前面阶段执行如下的工序。
首先,在最初注入的情况下,当向容器主体12的前面(一面)粘贴前薄膜13时,使得在包围供墨口侧流道部48的肋35的顶面与前薄膜13之间形成缝隙。即,如图5所示,在包围供墨口侧流道部48的肋35的顶面上以预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凸部35a,因此前薄膜13不被粘贴到上述各凸部35a之间的顶面上。于是,在这些未粘贴部分形成允许墨水在肋35的位于各凸部35a之间的顶面与前薄膜之间流动的缝隙。
其结果是,由所述缝隙形成允许墨水从供应口侧流道48越过肋35并绕过差压阀37而流入容纳室47中的旁通流道80。并且,在如上述形成旁通流道80的旁通形成工序结束之后,接着将墨水注入装置85连接到墨盒11上。
即,将墨水注入装置85的墨水注入管86连接到供墨口24上,并将墨水注入装置85的真空抽吸管87连接到减压孔30上。当进行这一连接操作时,最好先从供墨口24内卸下密封部件27、供应阀28以及旋转弹簧29。另外,此时大气开放孔23需要被密封薄膜25密封着。
并且,首先在墨水注入单元88的阀90关闭的状态下将真空吸引单元89的阀93改为打开的状态,并在该状态下执行驱动真空泵94的减压工序。于是,墨水容纳室36的内部压力被减压至预定的压力。并且,在该减压工序结束后,执行使用上述墨水注入装置85的墨水注入工序。
即,这一次在真空吸引单元89的阀93关闭的状态下将墨水注入单元88的阀90改为打开的状态,并在该状态下驱动墨水注入单元88的泵92。于是,从墨水罐91被压送到墨水注入管86的墨水流入供墨口24内,并经由供应口侧流道部48、旁通流道80、以及容纳室侧流道部47被注入到墨水容纳室36内。
并且,在该墨水注入工序(最初注入工序)结束后,用密封薄膜34密封供墨口,并最后执行封堵旁通流道80的旁通封堵工序。即,使用加热烙铁等器具从前薄膜13上方对包围供应口侧流道部48的肋35上的各凸部35a进行按压加热。于是,包围供应口侧流道部48的肋35上的凸部35a熔融,前薄膜13通过热熔敷而粘贴在该肋35的顶面上。并且,旁通流道80被封堵而成为封堵部81(参考图8),到此墨水的最初注入结束,在墨水容纳室36内容纳墨水的墨盒11的制造作业也结束。
另一方面,将该墨盒11安装在打印机上使用的结果,当墨水容纳室36内的墨水余量减少到微小量或0时,如下进行墨水的再注入,以使得墨盒11能够再利用。即,当再注入墨水时,在墨水注入工序之前,先执行将差压阀37强制地改变为开阀状态的强制开阀工序。
如图9(a)所示,首先从供墨口24中拆卸构成阀机构V的密封部件27、供应阀28以及旋转弹簧29(阀机构拆卸工序),接着从容器主体12的前面侧拆卸盖体14(罩部件拆卸工序),从而使前薄膜13露出。然后接下来,如图9(b)所示,使用例如象图钉那样具有针状部76a的器具76,将该器具76的针状部76a插入容器主体12(具体的说,为供应口侧流道部48中)内,以使针状部76a在与阀孔56相对应的位置穿透前薄膜13。若为了拆卸阀机构V的至少一部分而需要拆除密封薄膜34的一部分,则在阀机构拆卸工序之前先执行拆除被熔敷在供墨口24上的密封薄膜34的至少一部分的薄膜拆除工序。
于是,该器具76的针状部76a穿过阀孔56内部抵靠到差压阀容纳室38内的隔膜阀40上,并通过其前端反抗旋转弹簧42的偏置力而向开阀方向推压隔膜阀40。于是,隔膜阀40受到该推压力,以反抗旋转弹簧42的偏置力向远离阀座56a的开阀方向上浮起的方式移动,从而形成阀孔56开放的开阀状态。然后,在维持该状态的情况下,使用所述墨水注入装置85执行与最初注入时相同的墨水注入工序。
当然,此时在墨水注入工序的前面阶段,也与最初注入时一样地执行减压工序。另外,大气开放孔23也需要用密封薄膜25或其他密封手段密封着。
并且,一旦在减压工序结束后开始墨水注入工序,从墨水注入装置85的墨水罐91压送到墨水注入管86中的墨水就向供墨口24内流入。并且,墨水从供应口侧流道部48经过阀孔56和通孔55流入到容纳室侧流道部47内,然后被注入到墨水容纳室36内。如果该墨水注入工序(再注入工序)结束,就从墨盒11中拔出器具76(器具拔出工序),用密封部件密封由器具76在前薄膜13上形成的贯通口(第一密封工序),并将密封部件27、供应阀28以及旋转弹簧29按照原样组装到供墨口24内。然后,用密封薄膜密封供墨口24(第二密封工序),由此墨盒的制造作业结束。
然而,在所述的墨水再注入过程中,特别是在强制开阀工序中,器具76的针状部76a与隔膜阀40接触,并且所述接触可能对隔膜阀40造成极小的伤痕,但几乎不会损害其作为阀的功能。另外,虽然在强制开阀工序中被器具76的针状部76a穿透的前薄膜13会留有针孔伤,但如此小的针孔伤只要用薄膜或胶带覆盖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1)当向墨水容纳室36内注入墨水时,即使不依靠墨水注入专用孔,也能够将原本用于向打印机供应墨水的供墨口24兼用来注入墨水。因此,如果通过省略墨水注入专用孔等来简化墨盒11的结构,那么能够有助于降低产品成本。
(2)另外,当墨水容纳室36内的墨水余量减少到微小量或0时,只要从所述供墨口24再注入墨水,墨盒11就能够再利用,从而可以不作为用完的墨盒而回收或废弃。
(3)因此,当制造通过最初注入或者再注入而在墨水容纳室36中容纳墨水的墨盒11时,如果利用供墨口24注入墨水,则与使用墨水注入专用孔的时候不同,可以不需要揭开密封薄膜以及再次粘贴密封薄膜等复杂的手动操作。因此,能够简便且高效率地向墨水容纳室36中注入墨水。
(4)另外,就墨水余量减少到不能良好地供应墨水的程度的墨盒11来说,通过从供墨口24再注入墨水,能够使该墨盒11可以再利用,因此,能够抑制造成浪费的废弃,从而能够有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
(5)另外,仅通过穿透前薄膜13插入到容器主体12内的器具76来推压总是被偏置为闭阀状态的差压阀37,就能够使差压阀37强制地变为开阀状态。另一方面,在注入墨水之后,仅通过向容器主体12外拔出所述器具76,就能够使差压阀37配置回复为原来的闭阀状态。因此,不需要用来将差压阀37强制地设为开阀状态的大规模设备,因此能够抑制制造设备的成本上升。在强制开阀工序中,并非一定要使用器具76。
(6)并且,由于使得器具76的针状物76a在与阀孔56对应的位置穿透前薄膜13,因而能够使针状物76a穿过阀孔56内部推压隔膜阀40的中心,从而能够简便且迅速地将差压阀37强制地改变到开阀状态。
(7)由于通过墨水注入工序的前面阶段的减压工序对墨水容纳室36内部进行减压,因此,在其后的墨水注入工序中,能够向墨水容纳室36内高效率地注入墨水。
(8)在本发明中,作为打开差压阀37的方法,举例示出了推压工序,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开阀方法还可以想到各种方法,只要在开阀时能够从供墨口24填充墨水,可以使用任意的开阀方法。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考图10~图13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墨盒(液体容纳体)111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盒11基本相同,其附带结构的一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盒11功能相同或者通用的基本结构的部分,标注以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盒11的各构成部件上标注的标号(两位数字)为后两位数字的三位数的标号来表示该部分的对应关系,并省略对该部分的重复说明。
顺便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盒11不同的附带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0、图12、图13所示,后薄膜115以只覆盖容器主体112的后面的方式被粘贴,而没有一直粘贴至容器主体112的上面。并且,代替之,在容器主体112的上面粘贴了指示该墨盒111的墨水颜色种类等的带状的识别标签115a。
另外,如图13所示,在容器主体112的下面形成了与下部墨水容纳室(省略图示)连通的第一墨水注入孔195a以及与上部墨水容纳室(省略图示)连通的第二墨水注入孔195b。即,在该墨盒111中,当向墨水容纳室中最初注入墨水时,可以使用上述两个墨水注入孔195a、195b中的任一个。此外,在该墨盒111的情况下,与在容器主体112的后面侧形成为蜿蜒曲折状的细槽的前端通过在后薄膜115中与该前端相对应的位置上被开孔而形成,并由此形成了大气开放孔。
另外,在该容器主体112的下面的第一墨水注入孔195a的左侧形成有开口166。如图12所示,该开口166的内部是构成大气连通通道的一部分的连通室167,并且在该连通室167内容纳有大致圆柱形状的推压部件119a。另外,在连通室167的上侧隔着壁而形成有构成同一大气连通通道的一部分的连通室168,在该连通室168内,从容器主体112的前面侧起容纳有大气阀119和螺旋弹簧120。
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墨盒111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盒11一样,通过在从容器主体112上拆卸盖体14之后将器具76的针状部76a插入到容器主体112中来穿透前薄膜113,能够使差压阀137反抗偏置力而强制地变为开阀状态。因此,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墨盒111中,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述(1)~(7)相同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考图14~图17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墨盒(液体容纳体211)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盒11基本相同,其附带结构的一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盒11功能相同或者通用的基本结构的部分,标注以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盒11的各构成部件上标注的标号(两位数字)为后两位数字的三位数的标号来表示该部分的对应关系,并省略对该部分的重复说明。
顺便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盒11不同的附带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4、图16、图17所示,后薄膜215以只覆盖容器主体212的后面的方式被粘贴,而没有一直粘贴至容器主体112的上面。并且,代替之,在容器主体212的上面粘贴了指示该墨盒211的墨水颜色种类等的带状的识别标签215a。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薄膜215的外侧还覆盖有装饰薄膜215b。
另外,如图17所示,在容器主体212的下面形成了与下部墨水容纳室(省略图示)连通的第一墨水注入孔295a以及与上部墨水容纳室(省略图示)连通的第二墨水注入孔295b。即,在该墨盒211中,当向墨水容纳室中最初注入墨水时,可以使用上述两个墨水注入孔295a、295b中的任一个。此外,在该墨盒211的情况下,与在容器主体212的后面侧形成为蜿蜒曲折状的细槽的前端通过在后薄膜215中与该前端相对应的位置上开孔而形成,并由此形成了大气开放孔。
另外,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在该墨盒211中,在墨水流道的中途起过滤室的作用的部位安装有过滤器301,并且在与墨水容纳室连通的阀容纳室中共同容纳有大气开放阀302和板簧303,其开口通过薄膜304而密封。
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墨盒211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盒11一样,通过在从容器主体212上拆卸盖体214之后将器具76的针状部76a插入到容器主体212中来穿透前薄膜213,能够使差压阀237反抗偏置力而强制地变为开阀状态。因此,在该第三实施方式的墨盒211中,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述(1)~(7)相同的效果。
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变更为如下的其他实施方式。
·在减压工序中,也可以不使用减压孔30而在减压孔被封堵着的状态下将真空吸引管87连接到大气开放孔23上,从而经由大气连通通道60对墨水容纳室36内部进行抽吸来减压。在如此构成的情况下,可以不在容器主体12上形成减压孔30,因此能够简化墨盒11的结构。
·通过提高注入墨水时的墨水注入压力,只要能够即使不减压也不会妨碍向墨水容纳室36中注入墨水,即可省略减压工序。
·在利用器具76的针状部76a向开阀方向推压隔膜阀40时,可以不使其针状部76a穿过阀孔56而是使其穿过通孔55或通孔57来向开阀方向推压隔膜阀40。
·作为利用器具76使隔膜阀40向开阀方向移动的方法,也可以不穿透前薄膜,而以穿透后薄膜15的方式将针状部76a插入到差压阀容纳室37中,并用该针状部76a从差压阀容纳室37侧向开阀方向提起隔膜阀40等来使其移动。为了注入墨水,只要通过器具75穿透薄膜来在差压阀37的阀体40与阀体40落座的阀座56a之间形成空间即可。
·使用供墨口24的墨水注入并不限于应用于墨水余量减少并要再利用时所进行的再注入中,也可以应用于对该墨盒11最初注入墨水的时候。
·也可以在隔膜阀40的一部分上安装磁性体,并在与差压阀容纳室38对应的位置处从容器主体12的后面侧通过磁力吸引隔膜阀40来进行开阀。
·在拆卸工序中,只要能够通过器具75在差压阀的阀体40与阀体40落座的阀座56a之间形成空间,可以不必将密封部件27、供应阀28以及旋转弹簧29从供墨口24中全部卸下。
·本发明不限于安装到喷墨式打印机上来使用的墨盒,例如也可以应用于安装到传真机和复印机等中使用的印刷装置上来使用的液体容纳体,或安装到用于喷射在喷射液晶显示器、EL显示器、场致发光显示器的制造等中使用的电极材料或色料等液体的其他液体喷射装置上来使用的液体容纳体。另外,还可以应用于安装到用于喷射在喷射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生物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上来使用的液体容纳体,以及安装到作为精密移液管的样品喷射装置上来使用的液体容纳体。

Claims (9)

1.一种液体容纳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液体容纳体具有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包括:可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室;将所述液体容纳室的内部连通至大气的大气连通通道;可向外部供应所述液体容纳室中所容纳的液体的液体供应口;连通所述液体容纳室与液体供应口的液体流道;以及位于所述液体流道的中途的差压阀,
所述差压阀总是处于闭阀状态,另外当从所述差压阀位于所述液体容纳室侧的流道内的压力与从所述差压阀位于所述液体供应口侧的流道内的压力达到预定的差以上时,所述差压阀变为开阀状态,并且
从容器主体的外部注入的液体被容纳在所述液体容纳室内,
所述液体容纳体的制造方法包括:
强制开阀工序,使用以从外部穿透粘贴在所述容器主体的一个面上的薄膜部件的方式插入到容器主体内的器具,以该器具穿过由处于闭阀状态的所述差压阀的阀体封堵着的阀孔内部并向开阀方向推压所述阀体的方式使所述差压阀强制变为开阀状态;以及
液体注入工序,用于在维持所述差压阀的强制开阀状态的情况下从所述液体供应口经由所述液体流道向所述液体容纳室中注入液体,
所述器具具有可穿透所述薄膜部件的针状部,所述针状部的前端以穿过由处于闭阀状态的差压阀的阀体封堵着的阀孔内部并向开阀方向推压所述阀体的方式插入所述容器主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强制开阀工序中,通过在所述差压阀的阀体与供所述阀体落座的阀座之间形成空间来使所述差压阀强制地变为开阀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液体注入工序的前面阶段,还包括用于对所述液体容纳室的内部进行减压的减压工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容纳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减压工序中,经由所述大气连通通道对所述液体容纳室的内部进行抽吸。
5.一种通过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体的制造方法而制成的液体容纳体。
6.一种向液体容纳体注入液体的方法,其中,所述液体容纳体具有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包括:可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室;将所述液体容纳室的内部连通至大气的大气连通通道;可向外部供应所述液体容纳室中所容纳的液体的液体供应口;连通所述液体容纳室与液体供应口的液体流道;以及位于所述液体流道的中途的差压阀,
所述差压阀总是处于闭阀状态,另外当从所述差压阀位于所述液体容纳室侧的流道内的压力与从所述差压阀位于所述液体供应口侧的流道内的压力达到预定的差以上时,所述差压阀变为开阀状态,并且
从容器主体的外部注入的液体被容纳在所述液体容纳室内,
向液体容纳体注入液体的方法包括:
强制开阀工序,使用以从外部穿透粘贴在所述容器主体的一个面上的薄膜部件的方式插入到容器主体内的器具,以该器具穿过由处于闭阀状态的所述差压阀的阀体封堵着的阀孔内部并向开阀方向推压所述阀体的方式使所述差压阀强制变为开阀状态;以及
液体注入工序,用于在维持所述差压阀的强制开阀状态的情况下从所述液体供应口经由所述液体流道向所述液体容纳室中注入液体,
所述器具具有可穿透所述薄膜部件的针状部,所述针状部的前端以穿过由处于闭阀状态的差压阀的阀体封堵着的阀孔内部并向开阀方向推压所述阀体的方式插入所述容器主体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向液体容纳体注入液体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强制开阀工序中,通过在所述差压阀的阀体与供所述阀体落座的阀座之间形成空间来使所述差压阀强制地变为开阀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向液体容纳体注入液体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液体注入工序的前面阶段,还包括用于对所述液体容纳室的内部进行减压的减压工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向液体容纳体注入液体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减压工序中,经由所述大气连通通道对所述液体容纳室的内部进行抽吸。
CN2007800299613A 2006-08-11 2007-08-10 液体容纳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容纳体 Active CN1015008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20736/2006 2006-08-11
JP2006220736A JP5055889B2 (ja) 2006-08-11 2006-08-11 液体収容体の製造方法
PCT/JP2007/065785 WO2008018605A1 (fr) 2006-08-11 2007-08-10 Procédé de production d'un corps de réception de liquide, et corps de réception de liquid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0812A CN101500812A (zh) 2009-08-05
CN101500812B true CN101500812B (zh) 2011-12-07

Family

ID=38543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99613A Active CN101500812B (zh) 2006-08-11 2007-08-10 液体容纳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容纳体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8291591B2 (zh)
JP (1) JP5055889B2 (zh)
CN (1) CN101500812B (zh)
AR (1) AR063685A1 (zh)
CL (1) CL2007002333A1 (zh)
DE (1) DE102007037914A1 (zh)
FR (1) FR2905305A1 (zh)
GB (1) GB2440836B (zh)
TW (1) TW200827175A (zh)
WO (1) WO20080186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18823B2 (ja) * 2006-08-11 2012-04-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の製造方法
JP2009301961A (ja) * 2008-06-16 2009-12-24 Sony Corp 燃料充填キット及び燃料充填方法
JP5163313B2 (ja) 2008-06-27 2013-03-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の製造方法、液体収容容器
JP5272540B2 (ja) 2008-06-27 2013-08-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体容器
US8366251B2 (en) 2008-06-27 2013-02-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method of filling liquid into liquid container, and re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iquid container
JP5163314B2 (ja) 2008-06-27 2013-03-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への液体注入方法、液体収容容器の製造方法、液体収容容器
BRPI0917690A2 (pt) * 2008-08-24 2015-12-01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maquina de enchimento e acondionamento
TW201240834A (en) * 2011-04-08 2012-10-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Mounting device for driving source
US8985165B2 (en) * 2012-03-23 2015-03-24 Xerox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rrying and dispensing an ink useful in printing
CN103419500B (zh) 2012-05-23 2015-10-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盒以及密封部件
JP6155556B2 (ja) * 2012-05-31 2017-07-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の製造方法
US9776418B2 (en) * 2012-07-23 2017-10-0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cartridge
JP6069964B2 (ja) 2012-07-23 2017-02-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注入キット、及び、注入装置
US10647123B2 (en) 2012-07-23 2020-05-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filled cartridg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efilled cartridge
JP6048004B2 (ja) 2012-07-23 2016-12-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6056279B2 (ja) * 2012-08-31 2017-01-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注入キット、および、注入装置
CN103786443B (zh) * 2012-11-01 2016-01-27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墨盒
JP6884314B2 (ja) * 2016-11-30 2021-06-09 株式会社Tmipコンサルティング インク注入方法
CN110715082B (zh) * 2019-09-25 2022-04-15 杭州旗捷科技有限公司 阀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墨盒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6445A (zh) * 1999-03-29 2001-05-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向墨盒填充墨水的方法及设备
CN1436665A (zh) * 1994-10-26 2003-08-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CN1198729C (zh) * 2000-10-20 2005-04-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用于喷墨记录装置的墨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0157A (en) * 1993-08-31 1998-08-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fil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k cartridge
US5515663A (en) 1994-04-06 1996-05-14 Nu-Kote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of refilling ink-jet printer cartridges
US6238042B1 (en) * 1994-09-16 2001-05-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for ink jet printer and method of charging ink into said cartridge
JP2003080732A (ja) * 1994-10-26 2003-03-19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5852459A (en) * 1994-10-31 1998-12-2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inter using print cartridge with internal pressure regulator
US5598198A (en) * 1995-01-04 1997-01-28 Xerox Corporation Printer ink regulation systems
US5721576A (en) * 1995-12-04 1998-02-2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Refill kit and method for refilling an ink supply for an ink-jet printer
US5900895A (en) * 1995-12-04 1999-05-0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for refilling an ink supply for an ink-jet printer
JP3750138B2 (ja) 1996-02-21 2006-03-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ヂ
WO1998022290A1 (en) 1996-11-18 1998-05-28 Pbt International Ltd. An inkjet cartridge refill device
US5819627A (en) * 1997-06-12 1998-10-13 Mitsubishi Pencil Corporation Of America Device for making a hole in an ink cartridge
JP3287791B2 (ja) * 1997-07-30 2002-06-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室を有する液体収容容器への液体充填方法及び液体充填装置
RU2163218C2 (ru) * 1998-11-03 2001-02-20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инжекции рабочей жидкости в микроинжекци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184076C (zh) * 2000-02-16 2005-01-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PL197394B1 (pl) 2000-04-03 2008-03-31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Wkład na atrament, zawór jednodrogowy do sterowania przepływem atramentu, sposób napełniania atramentem i urządzenie do napełniania tego wkładu
JP3596611B2 (ja) 2000-10-20 2004-12-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DE10116429B4 (de) * 2001-04-02 2005-03-24 J. S. Staedtle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Befüllen eines Tintentanks
EP1258361B1 (en) * 2001-05-17 2009-03-1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of ink injection into an ink cartridge
DE60229986D1 (de) * 2001-05-17 2009-01-02 Seiko Epson Corp Tintenkartusche
JP4062953B2 (ja) * 2002-04-15 2008-03-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充填方法及びインク充填装置
US6729360B2 (en) * 2002-09-04 2004-05-0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k cartridge refilling station
JP3991853B2 (ja) 2002-09-12 2007-10-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6920903B2 (en) * 2003-06-24 2005-07-26 Mark James Ansie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furbishing used cartridges for ink jet type imaging devices
JP4281484B2 (ja) * 2003-09-10 2009-06-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の液体再充填方法及び再充填装置
JP4525080B2 (ja) * 2004-01-14 2010-08-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の液体充填方法
JP4715115B2 (ja) * 2004-06-23 2011-07-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充填方法
US7344215B2 (en) * 2004-09-28 2008-03-18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Inkjet cartridge refilling machine and method
JP4892942B2 (ja) 2004-11-29 2012-03-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の液体再充填方法、液体再充填装置および再充填カートリッジ
JP4682862B2 (ja) * 2005-03-31 2011-05-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及びその液体充填方法
DE102005029588A1 (de) * 2005-06-25 2007-01-04 Artech Gmbh Design + Production In Plastic Tintenkartusche
KR100936840B1 (ko) * 2006-08-11 2010-01-14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액체 주입 방법, 액체 수용 용기 및 액체 수용 용기의 제조 방법
JP5055888B2 (ja) * 2006-08-11 2012-10-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6665A (zh) * 1994-10-26 2003-08-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CN1296445A (zh) * 1999-03-29 2001-05-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向墨盒填充墨水的方法及设备
CN1198729C (zh) * 2000-10-20 2005-04-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用于喷墨记录装置的墨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034712A1 (en) 2008-02-14
JP2008044185A (ja) 2008-02-28
US8291591B2 (en) 2012-10-23
GB0715665D0 (en) 2007-09-19
CL2007002333A1 (es) 2008-04-18
GB2440836B (en) 2008-10-22
WO2008018605A1 (fr) 2008-02-14
CN101500812A (zh) 2009-08-05
AR063685A1 (es) 2009-02-11
TW200827175A (en) 2008-07-01
FR2905305A1 (fr) 2008-03-07
DE102007037914A1 (de) 2008-03-27
JP5055889B2 (ja) 2012-10-24
GB2440836A (en) 2008-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0812B (zh) 液体容纳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容纳体
CN101500811B (zh) 液体容纳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容器
CN101500809B (zh) 液体容纳体的液体注入方法
CN100584620C (zh) 液体注入方法以及液体容器
CN101612834B (zh) 向液体容器注入液体的方法、液体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612835A (zh) 液体容器的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容器
EP2050570B1 (en) Liquid filling method and liquid receiving container
CN103568572B (zh) 再填充盒的制造方法以及再填充盒
CN101410253B (zh) 液体容纳容器
CN103568573A (zh) 盒的制造方法、盒的制造装置
JP5487744B2 (ja) 液体収容体の製造方法
JP2008044192A (ja) 液体注入方法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