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90953A - 噪声滤波器阵列 - Google Patents

噪声滤波器阵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90953A
CN101490953A CNA2007800262638A CN200780026263A CN101490953A CN 101490953 A CN101490953 A CN 101490953A CN A2007800262638 A CNA2007800262638 A CN A2007800262638A CN 200780026263 A CN200780026263 A CN 200780026263A CN 101490953 A CN101490953 A CN 101490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capacitor
noise filter
filter array
filter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262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佐木友嘉
羽田野研次郎
上野治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90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09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整体能维持简单的结构,并能个别地调整多个滤波器元件的LC串联谐振电路的电感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由具有线圈和电容器的LC并联谐振电路及LC串联谐振电路构成的滤波器元件(F1~F4)并列设置为阵列状而整体形成,并且对于构成各滤波器元件(F1~F4)的接地用的电容器(C12~C42)的信号侧电极(8),个别地连接与该电容器(C12~C42)一起构成LC串联谐振电路的电感调整用导体(L12~L42),并且将电容器(C12~C42)的接地侧电极(9)相对于各信号侧电极(8)共同地对置配置。

Description

噪声滤波器阵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多个由具有线圈和电容器的LC并联谐振电路及LC串联谐振电路构成的滤波器元件配置为阵列状而整体形成的噪声滤波器阵列。
背景技术
例如,在移动电话中存在各种通信方式(GSM方式、DCS方式、PCS方式等),所以从以往就有在一台移动电话中使用多个通信频带的情况。这时,为了防止各通信频带的接收灵敏度恶化,在各通信频带中有效除去噪声成为必要。
作为一个例子,进行900MHz附近或1.8GHz附近的各通信频带的噪声除去后,在噪声滤波器中要求在各通信频带经较宽的范围来取得衰减。为了构成具有这样的宽的衰减特性的滤波器,可考虑对接地的电容器赋予电感,而构成2谐振型的滤波器。
在此,在以往技术中,如图10所示,提出具有与在信号线上设置的线圈L1并联形成寄生电容器C1而构成的LC并联谐振电路PR、在信号线与接地之间串联了电容器C2和线圈L2的LC串联谐振电路SR的2谐振型的滤波器元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这样的以往的2谐振型的滤波器元件,虽然能经较宽的频带而取得衰减,并在所述移动电话的例子中,能除去900MHz附近或1.8GHz附近的各通信频带的噪声,但是对于在一台移动电话中使用多个通信频带,实际情况是只用一个2谐振型的滤波器元件难以有效地除去各通信频带的各自的噪声。
在此,可考虑配置多个与各通信频带对应的2谐振型的滤波器元件,并整体形成这些滤波器元件,而构成噪声滤波器阵列。如果配置多个这种2谐振型的滤波器元件并整体形成,而构成噪声滤波器阵列,则作为等效电路,成为图11所示的阵列构造。另外,这里,作为一个例子,表示了设置4个滤波器元件的情形。
在图11所示的阵列构造中,在图中用虚线包围的LC串联谐振电路的部分都接地,所以为了进一步简化结构,可考虑将电容器以及线圈进行共同化。而且,这时,成为图12所示的结构。
即,图12所示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对各滤波器元件个别地设置构成各滤波器元件的LC串联谐振电路的接地用的电容器C12~C42的信号侧电极,另一方面,对于各信号侧电极共同地设置电容器C12~C42的接地侧电极,并与该信号侧电极连接有一个线圈L0。
可是,图12所示的构造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将构成各滤波器元件的LC串联谐振电路的线圈L0共同化,而只存在一个,所以难以按照各通信频带,个别地调整LC串联谐振电路的电感。因此,当用各滤波器元件想除去的噪声的频率为不同时,有无法适当应对的问题。
专利文献1:特开平9-2664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噪声滤波器阵列,其无需复杂的结构,而能个别地调整多个滤波器元件的LC并联谐振电路和LC串联谐振电路的电感,并能有效去除多个通信频带的噪声。
为了实现所述的目的,技术方案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将多个由具有线圈和电容器的LC并联谐振电路和LC串联谐振电路构成的滤波器元件并列设置为阵列状而整体形成,在构成所述LC串联谐振电路的接地用的电容器的信号侧电极上个别地连接有电感调整用导体,并且,所述电容器的接地侧电极是相对于所述各信号侧电极共同地对置配置的。
此外,技术方案2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特征在于:所述电感调整用导体的电感值,是根据通信频带的信号频率个别地设定的。
此外,技术方案3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特征在于:所述电感调整用导体形成为弯曲状、螺旋状、线圈状中的任意一个形状。
此外,技术方案4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特征在于:所述各电感调整用导体经由转接孔与所述各电容器的所述信号侧电极个别地连接。
此外,技术方案5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各LC串联谐振电路的所述电感调整用导体和所述电容器的所述信号侧电极整体形成在同一面上。
此外,技术方案6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特征在于:具有层叠构造,所述各滤波器元件,以相对于所述电容器的所述各信号侧电极共同设置的所述接地侧电极作为分界,而被设置在该层叠方向的两侧。
此外,技术方案7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特征在于:具有层叠构造,所述各滤波器元件,以所述电容器的所述接地侧电极作为分界,在其层叠方向的两侧各配置了2个元件。
此外,技术方案8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特征在于:具有层叠构造,所述各滤波器元件,以所述电容器的所述接地侧电极作为分界,而仅被设置在该层叠方向的单侧。
此外,技术方案9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特征在于:构成所述LC并联谐振电路和所述LC串联谐振电路的用于形成线圈的导体,在厚度方向上彼此不重叠地将位置错开而形成。
此外,技术方案10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具有:层叠多个形成线圈导体的绝缘层而构成的线圈;和将形成信号侧电极的绝缘层与形成接地侧电极的绝缘层进行层叠而构成的电容器,所述线圈和所述电容器在层叠方向上并列配置,并且将两者电连接而构成的多个滤波器元件设置为阵列状而整体形成,所述各滤波器元件,其多个沿着层叠方向配置,这些层叠方向的多个各滤波器元件将所述线圈彼此邻接地重叠配置,并且所述各电容器配置在不被所述线圈夹持的层叠方向的至少一方的外侧的位置上。
此外,技术方案1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特征在于:层叠方向的所述各滤波器元件的数量是偶数,在层叠方向上,大致成为上下对称的构造地各配置了半数。
此外,技术方案12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特征在于:层叠方向的所述各滤波器元件的电容器,在层叠方向上,集中配置在所述线圈的单侧。
此外,技术方案13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的接地侧电极,由所述各滤波器元件共享,并以覆盖形成所述线圈的区域的方式而形成。
此外,技术方案14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特征在于:在各滤波器元件的彼此邻接的所述线圈彼此之中,靠近于所述电容器一方的线圈形成为与其它线圈相比,线圈导体的卷绕长度更长。
此外,技术方案15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将配置在层叠方向的外侧的一侧作为安装面侧。
此外,技术方案16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特征在于:在位于层叠方向的最外层的绝缘层上形成有方向性识别标志。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无需为复杂的结构,就能容易地实现由多个具有线圈及电容器的LC并联谐振电路和LC串联谐振电路整体形成的噪声滤波器阵列。此外,各滤波器元件由LC并联谐振电路和LC串联谐振电路形成,当用接地用的电容器和电感调整用导体构成LC串联谐振电路时,能容易地形成具有多个2谐振型的滤波器元件的噪声滤波器阵列。
而且,在构成各滤波器元件的接地用的电容器的信号侧电极上,个别地连接了电感调整用导体,所以能对每个滤波器元件调整串联谐振电路的电感。因此,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噪声滤波器,例如在一台移动电话中使用多个通信频带时,也能有效除去各通信频带的噪声。
此外,如技术方案2的噪声滤波器阵列那样,当根据通信频带的信号频率,个别地设定电感调整用导体的电感值时,能适当除去各通信频带的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
此外,如技术方案3的噪声滤波器阵列那样,电感调整用导体变为弯曲状、螺旋状、线圈状中的任意一个形状,从而能容易地进行电感值的调整,此外,能在通过电镀形成电感调整用导体时将导体形成时的电镀厚度的偏差抑制到较小。
此外,如技术方案4的噪声滤波器阵列那样,当各电感调整用导体经由转接孔与各电容器的信号侧电极个别地进行了连接时,能根据需要,层叠多个电感调整用导体,这样能将LC串联谐振电路的电感值设定得较大,并能进一步将该谐振电路低频化。
此外,如技术方案5的噪声滤波器阵列那样,当构成各LC串联谐振电路的电感调整用导体和电容器的信号侧电极整体形成在同一面上时,能不经由转接孔而连接两者,从而能削减绝缘薄片的使用个数,并能实现降低成本。
此外,如技术方案6的噪声滤波器阵列那样,具有层叠构造,当以相对于各信号侧电极共同设置的接地侧电极作为分界,而将各滤波器元件设置在该层叠方向的两侧时,能抑制夹持接地侧电极的两侧的滤波器元件的相互间受到磁性的影响,而减少各滤波器元件的谐振点偏差。
此外,如技术方案7的噪声滤波器阵列那样,当以电容器的接地侧电极作为分界,而将各滤波器元件在其层叠方向的两侧各配置了2个元件时,能构成4元件的噪声滤波器阵列。
此外,当滤波器元件的数量少时,能如技术方案8的噪声滤波器阵列那样,以相对于信号侧电极共同设置的接地侧电极作为分界,而将各滤波器元件仅在该层叠方向的单侧设置,据此,能将元件的厚度变薄。
此外,如技术方案9的噪声滤波器阵列那样,当在厚度方向上彼此不重叠地将位置错开而形成构成LC并联谐振电路和LC串联谐振电路的用于形成线圈的导体时,元件的厚度方向的厚度被均匀化,其结果,能缓和制造时的内部应力,能抑制在彼此邻接的层的用于形成线圈的导体之间产生龟裂,从而能提高制品的成品率。
根据技术方案10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层叠方向的多个各滤波器元件将其线圈彼此邻接地重叠配置,并且各电容器配置在不被线圈夹持的层叠方向的至少一方的外侧的位置上,所以使在电容器的脱脂、烧成时产生的粘合剂气体的排出变得容易,能有效防止绝缘薄片之间的剥离现象即所谓的分层。此外,在线圈的外侧存在电容器,所以即使在由于安装后的基板的落下等的冲击而发生龟裂时,也能抑制、防止线圈的断线的发生。
如技术方案1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那样,当层叠方向的各滤波器元件的数量是偶数,在层叠方向上大致成为上下对称的构造地各配置了半数时,各滤波器元件之间的特性偏差减小,所以能抑制插入损失特性的偏差。
如技术方案12的噪声滤波器阵列那样,当层叠方向的各滤波器元件的电容器集中在线圈的单侧配置时,能促进在电容器的烧成时产生的粘合剂气体的排出,能防止分层,并且即使在安装后,由于冲击等而产生龟裂时,也能抑制、防止线圈的断线。
如技术方案13的噪声滤波器阵列那样,当电容器的接地侧电极由各滤波器元件共享,并以覆盖形成线圈的区域的方式形成时,能抑制线圈和接地侧的外部电极的寄生电容,所以能减少IL特性的偏差。
如技术方案14的噪声滤波器阵列那样,当针对各滤波器元件的彼此邻接的线圈彼此之中靠近电容器一方的线圈,形成为与其它线圈相比,线圈导体的卷绕长度更长时,即使在线圈的单侧集中配置了电容器时,也能抑制滤波器元件相互间的电感的偏差。
如技术方案15的噪声滤波器阵列那样,通过将在线圈的单侧集中的电容器一侧作为安装面侧,即使在由于冲击等而发生龟裂时,也能避免发生线圈断线等致命的问题。
如技术方案16的噪声滤波器阵列那样,当在位于层叠方向的最外层的绝缘层形成方向性识别标志时,例如在线圈的单侧集中配置了电容器时,能容易地判断出应该作为安装面的电容器的形成侧的位置,是有意义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电等效电路图。
图4是表示与图2的分解立体图对应地重新配置图3的电等效电路图的电等效电路图。
图5是表示关于实施例1的结构的噪声滤波器阵列,测量了插入电感调整用导体时和不插入时的插入损失特性的结果的一个例子的特性图。
图6是表示关于实施例1的结构的噪声滤波器阵列,测量了针对位于比接地侧电极更上方的滤波器元件和位于比接地侧电极更下方的滤波器元件,使得1800MHz附近的串联谐振频率(第2谐振)不同时的插入损失特性的结果的特性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在实施例2中,测量了在各滤波器元件中个别地设置的电感调整用导体的电感值都调整为相同时的各滤波器元件的插入损失特性的结果的特性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以往的由LC并联谐振电路和LC串联谐振电路构成的2谐振型的滤波器元件的电等效电路图。
图11是表示将以往的4个2谐振型的滤波器元件排列为阵列状时的一个例子的电等效电路图。
图12是表示为了简化图11所示的结构,而将电容器和线圈共同化时取得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电等效电路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电等效电路图。
图16(a)、(b)是表示测量了本发明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滤波器元件F1、F2的插入损失特性的结果的特性图。
图17(a)、(b)是表示测量了本发明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滤波器元件F3、F4的插入损失特性的结果的特性图。
图18是表示用于与本发明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阵列进行特性比较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一个例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的说明
in1~in4—输入端子;out1~out4—输出端子;GND1、GND2—接地端子;F1~F4—滤波器元件;PR1~PR4—LC并联谐振电路;L11~L41—线圈;L1~L4—线圈;C11~C41—寄生电容器;SR1~SR4—LC串联谐振电路;L12~L42—电感调整用导体;C12~C42—电容器;C1~C4—电容器;1—层叠体;2—外部电极;3—方向性识别标志;5—线圈导体;6—绝缘薄片;7—转接孔;8—信号侧电极;9—接地侧电极;11—寄生电容调整用导体;a1~a4—线圈导体的一端部;b1~b4—线圈导体的另一端部;e1~e4—信号侧电极的一端部;d1~d2—接地侧电极的一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作为其特征之处。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该噪声滤波器阵列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该噪声滤波器阵列的电等效电路图,图4是与图2的分解立体图对应地重新配置图3的电等效电路图的电等效电路图。
下面,参照图1~图4,说明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
本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具备层叠由钛酸钡等陶瓷电介质材料或铁氧体(ferrite)等陶瓷磁性体材料构成的四边形状的绝缘薄片、而整体烧成的长方体状的层叠体1。而且,在层叠体1的周围侧面形成用于形成端子的外部电极2,且配置在长边一侧的前后的侧面的外部电极2作为信号的输入端子in1~in4和输出端子out1~out4而形成。此外,短边一侧的左右的侧面的外部电极2作为接地端子GND1、GND2而形成。
而且,在层叠体1的上面,在从中央稍微偏移的位置形成有方向性识别标志3。
此外,在层叠体1内,与所述4个输入端子in1~in4、输出端子out1~out4相对应地整体形成4元件的2谐振型的滤波器元件F1~F4。另外,滤波器元件F1~F4,将后面描述的接地侧电极9作为分界,在厚度方向(层叠方向)的两侧分别配置了2个元件。即在比接地侧电极9更上方处,2个滤波器元件F2、F3在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并列设置,此外,在比接地侧电极9更下方处,2个滤波器元件F1、F4在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并列设置。
而且,各滤波器元件F1~F4由LC并联谐振电路PR1~PR4和LC串联谐振电路SR1~SR4形成。
LC并联谐振电路PR1~PR4由线圈L11~L41、寄生电容器C11~C41构成,其中,所述线圈L11~L41是层叠形成螺旋状的线圈导体5的多个各绝缘薄片6并且将各层的线圈导体5经由转接孔(via hole)7电连接而形成为螺旋状,所述寄生电容器C11~C41是伴随着该线圈的形成而必然产生的寄生电容所引起的。而且,形成各线圈L11~L41的线圈导体5的一端侧连接在构成输入端子in1~in4的外部电极2上,另一端侧连接在形成层叠体2的输出端子out1~out4的外部电极2上。
另外,用于形成LC并联谐振电路PR1~PR4的各线圈L11~L41的各线圈导体5在厚度方向上彼此不重叠地将位置错开而形成。据此,层叠体1的厚度方向的厚度被均匀化,其结果,能缓和制造层叠体1时的内部应力,能抑制在彼此邻接的线圈导体5之间产生龟裂,能提高制品的成品率。
另一方面,各LC串联谐振电路SR1~SR4具备起到作为电感线圈的作用的电感调整用导体L12~L42、接地用的电容器C12~C42,它们形成在绝缘薄片6上。
所述电感调整用导体L12~L42为了在各滤波器元件F1~F4上能得到所希望的电感值,其长度按各滤波器元件F1~F4不同地形成为弯曲状。另外,电感调整用导体L12~L42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弯曲状的形状,也能形成为螺旋状或线圈状。
而且,各电感调整用导体L12~L42的一端,在绝缘薄片6的里侧的一端部被引出,与形成输出端子out1~out4的外部电极2分别连接,此外,电感调整用导体L12~L42的另一端经由转接孔7与接地用的电容器C12~C42的各信号侧电极8电连接。
另一方面,接地用的电容器C12~C42将形成在绝缘薄片6上的信号侧电极8和接地侧电极9经由该绝缘薄片6彼此对置配置,且各信号侧电极8相对于各电感调整用导体L12~L42个别地对应而设置,而接地侧电极9相对于各信号侧电极8共同地对置配置。
而且,各信号侧电极8,如上所述,经由转接孔7电连接在电感调整用导体L12~L42上。此外,接地侧电极9在绝缘薄片6的左右的端部被引出,与形成接地端子GND1、GND2的外部电极2连接。
方向性识别标志3用于能识别该噪声滤波器阵列向电路基板进行安装的方向,并通过转接孔7与线圈导体5导通。另外,该方向性识别标志3与线圈导体5进行电导通是为了确保用电解电镀形成方向性识别标志3时的电镀附着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中,具有用于对构成LC并联谐振电路PR1~PR4的寄生电容器C11~C41的寄生电容进行调整的寄生电容调整用导体11,该寄生电容调整用导体11形成在电感调整用导体L12~L42与电容器C12~C42的信号侧电极8之间配置的绝缘薄片6上。
在制造所述结构的噪声滤波器阵列时,在各绝缘薄片6上,例如通过丝网印刷等方法,涂敷将Ag、Pd、Cu、Au或它们的合金等作为导电成分的导电性膏来形成线圈导体5、电感调整用导体L12~L42、电容器C12~C42的信号侧电极8和接地侧电极9、寄生电容调整用导体11、方向性识别标志3。此外,转接孔7是使用激光束等形成通孔,并在该通孔内填充将Ag、Pd、Cu、Au或它们的合金等作为导电成分的导电性膏而形成的。
然后,如图2所示,通过层叠形成各导体或电极、转接孔等的绝缘薄片6后进行压接而得到层叠体1。接着,在该层叠体1的侧面形成成为输入端子in1~in4、输出端子out1~out4、接地端子GND1、GND2的外部电极2之后,烧成该层叠体1。然后,在各外部电极2的表面进行镀Ni或镀Sn。据此,得到具有图1所示的构造的长方体状的噪声滤波器阵列。
如上所述,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在2谐振型的滤波器元件F1~F4的LC串联谐振电路SR1~SR4上个别地设置了电感调整用导体L12~L42,所以在噪声滤波器阵列的制造时,通过改变这些导体L12~L42的形状,能个别地微调各滤波器元件F1~F4的电感值,能容易地进行针对各滤波器元件F1~F4的频率的调整。
因此,例如在一台移动电话中使用多个通信频带时,也能有效地除去各通信频带的各自的噪声。
另外,在本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中,将电容器C12~C42的接地侧电极9相对于信号侧电极8进行了共同化,所以不用在意从电容器C12~C42到接地端子GND1、GND2的距离,就能进行电感值的调整。
此外,本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将电容器C12~C42的接地侧电极9作为分界,在厚度方向(层叠方向)的两侧分别配置了2个滤波器元件F2、F3和F1、F4,所以夹持接地侧电极9的上下的滤波器元件F2、F3和F1、F4的相互间受磁性的影响减少。
图5是表示测量了通过电感调整用导体L12~L42来调整电感值(ESL)时和不调整时的插入损失特性的结果的一个例子的特性图。
如图5所示,可知通过插入电感调整用导体L12~L42,能将各滤波器元件的串联谐振(2次谐振)频率调整为所希望的频率(在该例子中,为2GHz)。
图6是表示关于夹持接地侧电极9的上下的各滤波器元件F2、F3和F1、F4,测量了在1800MHz附近的串联谐振频率(第2谐振)不同时的插入损失特性的结果的特性图。另外,图2、图4的左右并列的2个滤波器元件F2和F3、F1和F4预先调整为相同的电感值。因此,在图6中,作为实线(F2、F3)和虚线(F1、F4)的2个线来表示。
从图6可知,当用各滤波器元件F1~F4想除去的噪声频率为不同时,通过改变电感调整用导体L12~L42的形状,也能容易地调整电感值。
实施例2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7中,与图1~图4赋予相同符号的部分表示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或相当的部分。
在实施例2的噪声滤波器阵列中,各电感调整用导体L12~L42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形状,以使各滤波器元件F1~F4的LC串联谐振电路SR1~SR4的电感值在各滤波器元件都成为相同的值。另外,在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同样,将接地侧电极9作为分界,在其厚度方向(层叠方向)的两侧分别整体形成2个滤波器元件F2、F3和F1、F4。
在实施例2的噪声滤波器阵列中,对各滤波器元件F1~F4个别地设置了电感调整用导体L12~L42,所以在滤波器元件的制造时,只通过稍微改变各电感调整用导体L12~L42的形状,就能个别地调整各滤波器元件F1~F4的LC串联谐振电路SR1~SR4的电感值。即能按各滤波器元件,微调由于滤波器元件F2、F3或F1、F4之间的磁性耦合而偏移的各滤波器元件的谐振点,所以能减少各滤波器元件F1~F4之间的特性偏差。
图8是表示测量了各滤波器元件F1~F4中个别设置的电感调整用导体L12~L42的电感值都调整为相同时的各滤波器元件的插入损失特性的结果的特性图。
从图8可知,通过个别地调整各滤波器元件F1~F4的LC串联谐振电路SR1~SR4的电感值,各滤波器元件F1~F4表现出大致相同的插入损失特性,因此,各滤波器元件F1~F4的特性表示为1条实线。据此,可知在各滤波器元件之间的串联谐振(2次谐振)频率的特性上没有差异。
其它的结构和作用、效果与图1~图4所示的实施例1的情形同样,所以这里省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3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9中,与图1~图4赋予相同符号的部分表示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或相当的部分。
在实施例3的噪声滤波器阵列中,构成各LC串联谐振电路SR1~SR4的电感调整用导体L12~L42、和电容器C12~C42的信号侧电极8整体形成在同一面上、即形成在单一的绝缘薄片6上。另外,在本实施例3的噪声滤波器阵列中,也与实施例1同样,将接地侧电极9作为分界,在其厚度方向(层叠方向)的两侧分别整体形成2个滤波器元件F2、F3和F1、F4。
如实施例3的情形那样在一个绝缘薄片6上预先整体形成电感调整用导体L12~L42和电容器的信号侧电极8,从而能不经由转接孔7而将电感调整用导体L12~L42和信号侧电极8进行连接,且仅该部分就能削减绝缘薄片6的使用个数,能降低成本。
其它的结构和作用、效果与图1~图4所示的实施例1的情形同样,所以为了避免重复,这里省略详细的说明。
另外,在所述实施例1~3中,在夹持接地侧电极9的厚度方向两侧分别配置2个滤波器元件F2、F3和F1、F4,但是根据必要,也能将接地侧电极9作为分界,只在其厚度方向(层叠方向)的单侧设置滤波器元件。据此,能将噪声滤波器阵列整体的厚度变薄。
此外,在所述实施例1~3中,在一个绝缘薄片6上形成电感调整用导体L12~L42,但是也能构成为经多个绝缘薄片6,将电感调整用导体L12~L42形成为螺旋状,并将这些各电感调整用导体L12~L42经由转接孔7彼此连接。这样构成时,能将LC串联谐振电路SR1~SR4的电感值设定得大,所以能将该LC谐振电路SR1~SR4更低频化。
实施例4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4是该噪声滤波器阵列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该噪声滤波器阵列的电等效电路图。
实施例4的该具有层叠由钛酸钡等陶瓷电介质材料或铁氧体等陶瓷磁性体材料构成的四边形状的绝缘薄片而整体烧成的长方体状的层叠体1。而且,在层叠体1的周围侧面形成有用于形成端子的外部电极2,配置在长边一侧的前后的侧面上的外部电极2将一侧作为输入端子in1~in4,将另一侧作为输出端子out1~out4而形成。此外,短边一侧的左右的侧面的外部电极2作为接地端子GND1、GND2而形成。
在层叠体1的上面的从中央稍微偏移的位置上形成有用于能识别该噪声滤波器阵列向电路基板进行安装的方向的方向性识别标志3。
此外,在层叠体1内,与所述4个输入端子in1~in4、输出端子out1~out4相对应地整体形成4个滤波器元件F1~F4。即针对层叠方向,配置2个滤波器元件F1和F2、F3和F4,此外,针对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彼此并列地形成了2个滤波器元件F1和F4、F2和F3。
各滤波器元件F1~F4由构成LC滤波器的线圈L1~L4和电容器C1~C4构成。各线圈L1~L4层叠形成螺旋状的线圈导体5的多个各绝缘薄片6(绝缘层),并且通过转接孔7电连接各层的线圈导体5,从而形成螺旋状。而且,在构成沿层叠方向设置的各滤波器元件F1和F2、F3和F4的线圈之中,L1和L2、L4和L3分别夹持绝缘薄片6而彼此邻接地重叠配置。
此外,构成各滤波器元件F1~F4的电容器C1~C4在层叠方向上,经由绝缘薄片6配置在所述线圈L1~L4的两外侧。而且,各电容器C1~C4是将在形成信号侧电极8的绝缘薄片6和形成接地侧电极9的绝缘薄片6在层叠方向上交替配置而构成的。这里,接地侧电极9在各滤波器元件F1~F4中共享。据此,本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阵列成为在层叠方向上大致上下对称的构造。
而且,构成各线圈L1~L4的线圈导体5的各一端部a1~a4分别与构成层叠体1的输入端子in1~in4的外部电极2个别地连接,线圈导体5的另一端部b1~b4分别与构成输出端子out1~out4的外部电极2个别地连接。
此外,构成各电容器C1~C4的信号侧电极8的各一端部e1~e4分别与构成层叠体1的输出端子out1~out4的外部电极2个别地连接。而且,接地侧电极9的一端部d1与构成层叠体1的一方的接地端子GND1的外部电极2个别地连接,而接地侧电极9的另一端部d2与构成层叠体1的另一方的接地端子GND2的外部电极2个别地连接。
因此,在如图15所示的电等效电路图中,表现为在各滤波器元件F1~F4分别设置了一个电容器C1~C4,但是在图14所示的实际的电路中,针对各滤波器元件F1~F4,通过并联电连接的6个电容器来整体构成一个电容器。
在制造所述结构的噪声滤波器阵列时,在各绝缘薄片6上形成线圈导体5、电容器C1~C4的信号侧电极8和接地侧电极9、以及方向性识别标志3。另外,例如它们是通过丝网印刷等方法,涂敷将Ag、Pd、Cu、Au或它们的合金等作为导电成分的导电性膏而形成的。此外,转接孔7是使用激光束等形成通孔,并在该通孔内填充将Ag、Pd、Cu、Au或它们的合金等作为导电成分的导电性膏而形成的。
然后,如图14所示,通过层叠形成各导体或电极、转接孔等的绝缘薄片6后进行压接而得到层叠体1。接着,在该层叠体1的侧面形成成为输入端子in1~in4、输出端子out1~out4、接地端子GND1、GND2的外部电极2之后,烧成该层叠体1。然后,在各外部电极2的表面进行镀Ni或镀Sn。由此,得到具有图13所示的构造的长方体状的噪声滤波器阵列。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在层叠方向,在彼此邻接的各线圈L1和L2、L4和L3的两外侧配置了接地侧电极9或信号侧电极8等电极面积大的电容器C1~C4,所以使在电容器的脱脂、烧成时产生的粘合剂气体的排出变得容易,能有效防止绝缘薄片6之间的剥离现象即所谓的分层(delamination)的发生。
此外,在线圈L1~L4的外侧存在电容器C1~C4,所以从层叠体1的底面到线圈L1~L4的距离变长,即使在由于安装后的电路基板的落下或挠曲等的冲击而产生龟裂时,也能抑制线圈L1~L4的断线的发生。而且,采用在层叠方向上,上下各半数配置滤波器元件F1和F2、F4和F3的大致上下对称的结构,所以各滤波器元件F1~F4之间的特性偏差减小,进而能抑制插入特性的偏差。
图16(a)、(b)是表示测量了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滤波器元件F1、F2的插入损失特性的结果的特性图,图17(a)、(b)是表示测量了噪声滤波器阵列的滤波器元件F3、F4的插入损失特性的结果的特性图。
如图16(a)、(b)和图17(a)、(b)所示,在各滤波器元件F1~F4中,能得到几乎相同的插入损失特性。
针对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和图18所示的结构(以下称作比较例)的噪声滤波器阵列,比较调查了烧成时的分层发生率。在表1中表示其结果。
此外,在表2表示针对两者的各滤波器元件F1~F4,调查了电感值(L值)的结果,在表3表示针对两者的各滤波器元件F1~F4,调查了静电电容值的结果。
[表1]
 
分层发生率(%)
实施例4 0
比较例 7
[表2]
Figure A200780026263D00191
[表3]
Figure A200780026263D00192
另外,图18的比较例的噪声滤波器阵列是在层叠方向上,在上下的线圈L1~L4的内侧配置了电容器C1~C4的结构,形成信号侧电极8的绝缘薄片6的层叠个数在实施例1中是4个,在比较例中是3个,比实施例1还少1个,但是由信号侧电极8和接地侧电极9形成的层叠方向的电容器的数量都是6个,是相同的。
如表1所示,在实施例1中,将电极面积大的电容器C1~C4配置在比线圈L1~L4更外侧,所以分层发生率是0%,而在比较例中,将电容器C1~C4配置在比线圈L1~L4更内侧,所以分层发生率高,可知实施例1更优异。
此外,如表2、表3所示,各滤波器元件F1~F4的电感值和静电电容值在实施例1和比较例中,在各滤波器元件F1~F4中都得到大致相同的值,从而可知元件间的偏差小。
实施例5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噪声滤波器阵列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19中,与图14赋予相同符号的部分表示与实施例4的结构相同或相当的部分。
实施例5的噪声滤波器阵列整体形成4个滤波器元件F1~F4,所以在层叠方向上配置了2个滤波器元件F1、F2和F3、F4,此外,针对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2个滤波器元件F1和F4、F2和F3彼此并列配置的点与实施例4同样。
在实施例5的噪声滤波器阵列中,与实施例4大的差别在于,各滤波器元件F1~F4的电容器C1~C4在层叠方向上集中配置在线圈L1~L4的单侧(在图19中,下侧)。
此外,在各线圈L1~L4中接近于电容器C1~C4一侧的线圈L2、L3与在其上侧的线圈L1、L4相比,形成线圈导体5的绝缘薄片6的层叠片数更多,其结果,接近于电容器C1~C4一侧的线圈L2、L3与其上侧的线圈L1、L4相比,线圈导体5的卷绕长度更长。
这样构成能使上下的线圈的电感值成为大致相同的值,能抑制滤波器元件F1~F4相互间的特性偏差。即在位于上侧的线圈L1、L4上,没有在上下遮挡磁通量的电容器形成用的电极,所以与下侧的线圈L2、L3相比,电感值更大。在此,通过将下侧的线圈L2、L3的线圈导体5的卷绕长度变长,使上下的线圈的电感值成为大致相同的值,来取得能抑制滤波器元件F1~F4相互间的特性偏差的效果。
而且,构成各线圈L1~L4的线圈导体5的各一端部a1~a4与构成层叠体1的输入端子in1~in4的外部电极2分别个别地进行连接,线圈导体5的其它端部b1~b4与构成层叠体1的输出端子out1~out4的外部电极2分别个别地进行连接。
此外,构成各电容器C1~C4的信号侧电极8的各一端部e1~e4分别与构成层叠体1的输出端子out1~out4的外部电极2个别地连接。而且,接地侧电极9的一端部d1与构成层叠体1的一方的接地端子GND1的外部电极2个别地连接,接地侧电极9的另一端部d2与构成层叠体1的另一方的接地端子GND2的外部电极2个别地连接。
因此,在实施例5中,各电容器C1~C4的接地侧电极9在各滤波器元件F1~F4中被共享,且以覆盖形成线圈L1~L4的区域的方式而形成。据此,抑制了线圈L1~L4与接地侧的外部电极2的寄生电容,所以能降低IL特性的偏差。
在实施例5的噪声滤波器阵列中,在层叠方向上,在各线圈L1~L4的单侧配置了电极面积大的电容器C1~C4,所以使在电容器的脱脂、烧成时产生的粘合剂气体的排出变得容易,从而能有效防止分层。
此外,在线圈L1~L4的外侧存在电容器C1~C4,所以,如果将层叠体1的电容器C1~C4的形成侧作为安装面,则从层叠体1的底面到线圈L1~L4的距离变长,即使在由于安装后的电路基板的落下或挠曲等的冲击而产生龟裂时,也能抑制线圈L1~L4的断线的发生。另外,在实施例5的结构中,如果在层叠体1的表面形成方向性识别标志3,就能容易地判断应该作为安装面的电容器C1~C4的形成侧的位置,所以特别有意义。
在表4中表示针对实施例5的噪声滤波器阵列,调查了烧成时的分层发生率的结果。此外,在表5中表示针对各滤波器元件F1~F4,调查了电感值(L值)的结果,在表6中表示针对各滤波器元件F1~F4,调查了静电电容值的结果。
[表4]
 
分层发生率(%)
实施例5 0
[表5]
[表6]
Figure A200780026263D00222
如表4所示,在实施例5中,在线圈L1~L4的外侧配置了电极面积大的电容器C1~C4,所以分层发生率是0%。此外,如表5、表6所示,各滤波器元件F1~F4的电感值和静电电容值,在各滤波器元件F1~F4中得到大致相同的值,从而可知元件间的偏差小。
其它的结构和作用、效果与图13~图15所示的实施例4的情形同样,所以为了避免重复,这里省略详细的说明。
另外,在所述实施例1~5中,说明了具有4个滤波器元件F1~F4的噪声滤波器阵列,但是本发明在滤波器元件的数量上没有特别的制约,可广泛应用于具有多个滤波器元件的噪声滤波器阵列。
此外,在所述实施例1~5中,说明了个别生产图1、图13所示的个别部件的情形,但是在批量生产时,也可为如下方式、即在将多个层叠体进行了整体化的母层叠体的状态下进行了制造之后,为了得到图1、图13所示的层叠体1而切断母层叠体,从而取得个别部件。
此外,在所述实施例1~5中,说明了在层叠了设置有线圈导体5、信号侧电极8、接地侧电极9、转接孔7等的绝缘薄片6之后进行整体烧成的情形,但是绝缘薄片6使用预先烧成的,然后,层叠各绝缘薄片6而压接,也能得到层叠体1。
进而,通过印刷等方法,涂敷膏状的绝缘性材料而形成了绝缘层之后,从该绝缘层之上涂敷膏状的导电性材料来形成线圈导体5或信号侧电极8、接地侧电极9,并且在此时,根据需要形成转接孔7,接着,从其上涂敷膏状的绝缘性材料而形成绝缘层,如此依次重复基于绝缘性材料的涂敷的绝缘层的形成和基于导电性材料的涂敷的导体的形成来重叠涂敷,从而能制造层叠构造的噪声滤波器阵列。
此外,所述实施例1~3的噪声滤波器阵列中,各滤波器元件F1~F4由LC并联谐振电路PR1~PR4和LC串联谐振电路SR1~SR4构成,此外,实施例4、5的噪声滤波器阵列中,各滤波器元件F1~F4由LC滤波器构成,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适用于例如将π型或T型、和具有电阻R的LCR的阶梯型的多个滤波器元件排列为阵列状而整体形成的噪声滤波器阵列。
本发明在其它点上,也并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进行各种应用、变形。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以简单的结构能得到多个滤波器元件相互间的特性偏差少的噪声滤波器阵列。
因此,本发明的噪声滤波器阵列,例如在一台中使用多个通信频带的移动电话的、用于除去各通信频带的噪声的噪声滤波器等的用途中能广泛地利用。

Claims (16)

1.一种噪声滤波器阵列,将多个由具有线圈和电容器的LC并联谐振电路及LC串联谐振电路构成的滤波器元件并列设置为阵列状而整体形成,
在构成所述LC串联谐振电路的接地用的电容器的信号侧电极上个别地连接有电感调整用导体,并且,
所述电容器的接地侧电极,是相对于所述各信号侧电极共同地对置配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感调整用导体的电感值,是根据通信频带的信号频率个别地设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感调整用导体,形成为弯曲状、螺旋状、线圈状中的任意一个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电感调整用导体,经由转接孔与所述各电容器的所述信号侧电极个别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各LC串联谐振电路的所述电感调整用导体和所述电容器的所述信号侧电极整体形成在同一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其特征在于,
具有层叠构造,所述各滤波器元件,以相对于所述电容器的所述各信号侧电极共同设置的所述接地侧电极作为分界,而被设置在该层叠方向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其特征在于,
具有层叠构造,所述各滤波器元件,以所述电容器的所述接地侧电极作为分界,在其层叠方向的两侧各配置了2个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其特征在于,
具有层叠构造,所述各滤波器元件,以所述电容器的所述接地侧电极作为分界,而仅被设置在该层叠方向的单侧。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LC并联谐振电路和所述LC串联谐振电路的用于形成线圈的导体,在厚度方向上彼此不重叠地将位置错开而形成。
10.一种噪声滤波器阵列,具有:层叠多个形成线圈导体的绝缘层而构成的线圈;和将形成信号侧电极的绝缘层与形成接地侧电极的绝缘层进行层叠而构成的电容器,所述线圈和所述电容器在层叠方向上并列配置,并且将两者电连接而构成的多个滤波器元件并列设置为阵列状而整体形成,
所述各滤波器元件,其多个沿着层叠方向配置,这些层叠方向的多个各滤波器元件将所述线圈彼此邻接地重叠配置,并且所述各电容器配置在不被所述线圈夹持的层叠方向的至少一方的外侧的位置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其特征在于,
层叠方向的所述各滤波器元件的数量是偶数,在层叠方向上,大致成为上下对称的构造地各配置了半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其特征在于,
层叠方向的所述各滤波器元件的电容器,在层叠方向上,集中配置在所述线圈的单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容器的接地侧电极,由所述各滤波器元件共享,并以覆盖形成所述线圈的区域的方式而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其特征在于,
在各滤波器元件的彼此邻接的所述线圈彼此之中,靠近于所述电容器一方的线圈形成为与其它线圈相比,线圈导体的卷绕长度更长。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容器将配置在层叠方向的外侧的一侧作为安装面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0~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噪声滤波器阵列,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层叠方向的最外层的绝缘层上,形成有方向性识别标志。
CNA2007800262638A 2006-07-27 2007-07-13 噪声滤波器阵列 Pending CN1014909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05296 2006-07-27
JP205296/2006 2006-07-27
JP153777/2007 2007-06-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0953A true CN101490953A (zh) 2009-07-22

Family

ID=40892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262638A Pending CN101490953A (zh) 2006-07-27 2007-07-13 噪声滤波器阵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90953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8376A (zh) * 2012-04-09 2013-10-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降噪滤波器及使用该滤波器的功率转换装置
CN104810359A (zh) * 2014-01-29 2015-07-29 英诺晶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堆叠式芯片装置
CN105190807A (zh) * 2013-02-28 2015-12-23 迪睿合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静电电容器件、谐振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7546979A (zh) * 2016-06-28 2018-01-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功率转换装置
CN108604889A (zh) * 2016-02-05 2018-09-28 阿莫泰克有限公司 差模及共模兼用滤波器
CN109036831A (zh) * 2017-06-08 2018-12-18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9545502A (zh) * 2017-09-22 2019-03-2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部件
CN109565266A (zh) * 2016-08-03 2019-04-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噪声滤波电路
CN111564358A (zh) * 2017-04-25 2020-08-21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滤波器装置和等离子体处理装置
CN113410054A (zh) * 2021-06-11 2021-09-1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抑制emi的低电感差共模集成的卷绕式电容器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8376A (zh) * 2012-04-09 2013-10-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降噪滤波器及使用该滤波器的功率转换装置
CN103368376B (zh) * 2012-04-09 2016-04-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降噪滤波器及使用该滤波器的功率转换装置
CN105190807A (zh) * 2013-02-28 2015-12-23 迪睿合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静电电容器件、谐振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4810359A (zh) * 2014-01-29 2015-07-29 英诺晶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堆叠式芯片装置
CN108604889A (zh) * 2016-02-05 2018-09-28 阿莫泰克有限公司 差模及共模兼用滤波器
CN107546979A (zh) * 2016-06-28 2018-01-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功率转换装置
CN107546979B (zh) * 2016-06-28 2019-12-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功率转换装置
CN109565266A (zh) * 2016-08-03 2019-04-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噪声滤波电路
CN109565266B (zh) * 2016-08-03 2022-07-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噪声滤波电路
CN111564358A (zh) * 2017-04-25 2020-08-21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滤波器装置和等离子体处理装置
CN111564358B (zh) * 2017-04-25 2023-07-25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滤波器装置和等离子体处理装置
CN109036831A (zh) * 2017-06-08 2018-12-18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9036831B (zh) * 2017-06-08 2021-05-28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9545502A (zh) * 2017-09-22 2019-03-2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部件
CN113410054A (zh) * 2021-06-11 2021-09-1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抑制emi的低电感差共模集成的卷绕式电容器
CN113410054B (zh) * 2021-06-11 2022-03-0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抑制emi的低电感差共模集成的卷绕式电容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0954B (zh) 噪声滤波器阵列
CN101490953A (zh) 噪声滤波器阵列
US7880564B2 (en) Noise filter array
US7511594B2 (en) Noise filter and noise filter array
US6294967B1 (en) Laminated type dielectric filter
CN214045583U (zh) 滤波器元件
US6133809A (en) LC filter with a parallel ground electrode
TWI614990B (zh) 電路保護裝置
KR101083983B1 (ko) 적층 콘덴서의 제조 방법
US9444424B2 (en) Polar-type low pass filter and demultiplexer equipped therewith
US6762654B1 (en) Delay line
US10930435B2 (en) Multilayer element and LC filter
JP4303693B2 (ja) 積層型電子部品
CN107026630A (zh) 层叠型滤波器
JP4317179B2 (ja) 積層型フィルタ
KR20130134868A (ko) 적층형 인덕터
JP3444226B2 (ja) 積層インダクタ
JP2001196263A (ja) 多層誘電体貫通型コンデンサ
KR100961500B1 (ko) 노이즈 필터
JPH05205944A (ja) 積層型インダクタおよび積層セラミック部品
JP4678570B2 (ja) 分波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高周波複合部品
JP7003948B2 (ja) 積層型コイル部品
JPH0660134U (ja) 積層チップemi除去フィルタ
JP2005051432A (ja) フィルタ素子及び電子モジュール
JP2005051322A (ja) フィルタ素子及び電子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