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90325A - 筒状针织物的模拟装置、模拟方法以及模拟程序 - Google Patents

筒状针织物的模拟装置、模拟方法以及模拟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90325A
CN101490325A CNA2007800263024A CN200780026302A CN101490325A CN 101490325 A CN101490325 A CN 101490325A CN A2007800263024 A CNA2007800263024 A CN A2007800263024A CN 200780026302 A CN200780026302 A CN 200780026302A CN 101490325 A CN101490325 A CN 1014903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knitted fabric
upset
fabric
annex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263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90325B (zh
Inventor
寺井公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90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03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903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03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7/00Auxiliary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use with knitting machines
    • D04B37/02Auxiliary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use with knitting machines with weft knitting machin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12Cloth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10/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generation 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2210/16Clo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相对于筒状针织物的设计数据,翻转正面线圈/反面线圈的线圈的种类,翻转浮线上/浮线下等线圈的重叠关系。关于针织物的左右方向中心线,翻转线圈的左右方向位置,翻转线圈的左右的连接关系。它们翻转后用纱线表现出线圈,从而产生筒状针织物的反面侧的模拟图像。能将筒状针织物正反翻转而对其进行模拟,能确认筒内侧的设计。

Description

筒状针织物的模拟装置、模拟方法以及模拟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筒状针织物的模拟,特别涉及将筒的正反翻转的状态的模拟。
背景技术
发明人提出了筒状针织物的3D模拟技术(专利文献1(WO2005/082186))。即,对编织数据中的线圈的配置进行初始变形,以使其接近自然的配置,产生筒状针织物的3D图像。接着使所产生的3D图像以穿着于人体上的方式变形,模拟人穿着筒状针织物的状态。
由此能模拟出将筒状针织物的反面侧翻转、即针织物正反翻转,筒内侧出现在外侧的状态,从而方便。例如在无论正面侧还是反面侧都能穿着的表里两用筒状针织物的设计中,利用模拟图形评价筒反面侧设计是很重要的。并且如提花、嵌花提花一样在筒状针织物的反面侧大量产生基于浮线操作的过渡纱的设计中,优选的是能够评价过渡纱的状态。例如在手套或针织套衫的内侧具有过长的过渡纱时,会牵挂在手指或纽扣等上。
相关的现有技术为,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78411)、专利文献3(WO2004/022828)在筒状针织物的设计中,表示了将前针织物的设计左右翻转而复制到后针织物上的情况。并且在专利文献2公开了下述内容:以从筒的后方观察的状态设计后针织物,接着将后针织物的线圈位置左右翻转,翻转线圈的种类和横移的方向,作为后针织物的编织数据。但是专利文献2没有对将筒状针织物正反翻转而进行模拟的情况进行研究。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以3D方式模拟筒状针织物,因而可从领子或袖子的开口看见筒的内部。但这并不是翻转筒状针织物的正反而进行显示。
专利文献1:WO2005/082186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78411
专利文献3:WO2004/022828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得到将筒状针织物正反翻转的状态的模拟图像。
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的模拟装置,用于模拟出由多个线圈形成、至少具有正面线圈/反面线圈的线圈的种类、伴随线圈的重叠的线圈的上下关系、和线圈间的连接关系的、由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形成的筒状针织物,其特征在于,设有:
线圈属性翻转单元,用于分别相对于上述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翻转上述线圈的种类和线圈的上下关系;
左右位置翻转单元,用于分别相对于上述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沿着筒状针织物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将线圈位置左右翻转;
连接关系翻转单元,用于分别相对于上述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将线圈间的连接关系左右翻转;和
模拟单元,用于相对于将所述各翻转后的筒的正反翻转了的线圈配置,产生筒状针织物的模拟图像。
优选的是,还设置用于存储线圈的在针织物中的位置、种类、上下关系以及左右连接关系的存储单元;
上述线圈属性翻转单元,将上述存储单元中的线圈的种类和上下关系的数据翻转;
上述连接关系翻转单元,翻转左右的连接关系。
并且优选的是,上述线圈属性翻转单元,通过调换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翻转线圈的种类,并翻转线圈间的上下关系。
本发明中,在将线圈的位置、种类、上下关系、左右的连接关系当作编织数据的主要部分的情况下,在模拟装置内,假想地生成翻转筒状针织物的正反的编织数据,根据该编织数据进行正反翻转的模拟。
并且筒状针织物的特征可通过线圈的位置、种类、上下关系、左右的连接关系等表现出来。它们的数据可通过2D或3D图像表现出来,线圈的位置可通过图像数据表现出来,线圈的种类、上下关系、左右的连接关系或者可通过图像数据本身表现,或者可作为图像数据中的线圈的属性与图像数据一一对应地表现出来。例如可以在图像的各像素分配8~24位左右的数据,通过该数据表现出线圈的种类、上下关系、左右的连接关系等。或者在各线圈中附加编号,相对于线圈编号设置记载线圈的种类、上下关系、左右的连接关系等数据的表时,将所述数据作为线圈的属性而存储在表中。由此,筒状针织物的特征,不利用纱线本身,而作为图像数据表现出来。接着,通过相对于不使用纱线而表现出的筒状针织物的图像,翻转线圈属性和线圈的左右关系以及线圈的连接关系,接着在翻转后的图像上配置纱线,由此能得到正反翻转的模拟图像。
优选的是,还设有:
编织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数据;
显示器,并列显示将筒的正反翻转后的模拟图像和未翻转正反的模拟图像;
手动输入单元,用于在显示器上访问上述任意一个的模拟图像,变更筒状针织物的设计;和
根据来自手动输入单元的设计变更,对编织数据进行变更的单元;
根据变更后的编织数据,在上述显示器上显示正反翻转的模拟图像和正反未翻转的模拟图像。
优选的是,还设置用于检测筒状针织物中过渡纱的长度超过规定值的部分的检测单元;
在将筒的正反翻转的模拟图像上,显示出过渡纱的长度超过规定值的部分。
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的模拟方法,用于模拟出由多个线圈形成、至少具有正面线圈/反面线圈的线圈的种类、伴随线圈的重叠的线圈的上下关系、和线圈间的连接关系的、由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形成的筒状针织物,其特征在于,设有:
线圈属性的翻转步骤,分别相对于上述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翻转上述线圈的种类和线圈的上下关系;
分别相对于上述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沿着筒状针织物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将线圈位置左右翻转的步骤;
分别相对于上述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将线圈间的连接关系左右翻转的步骤;
和相对于将所述各翻转后的筒的正反翻转了的线圈配置,产生筒状针织物的模拟图像的步骤。
优选的是,以电子方式存储线圈的位置和种类、上下关系以及左右连接关系;
在上述线圈属性的翻转步骤中,将上述线圈的种类和上下关系的存储值翻转;
在将上述线圈间的连接关系左右翻转的步骤中,将线圈间的左右连接关系的存储值翻转。
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的模拟程序,用于模拟出由多个线圈形成、至少具有正面线圈/反面线圈的线圈的种类、伴随线圈的重叠的线圈的上下关系、和线圈间的连接关系的、由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形成的筒状针织物,其特征在于,设有:
线圈属性的翻转命令,用于分别相对于上述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翻转上述线圈的种类和线圈的上下关系;
左右位置翻转命令,用于分别相对于上述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沿着筒状针织物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将线圈位置左右翻转;
连接关系的翻转命令,用于分别相对于上述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将线圈间的连接关系左右翻转;和
模拟命令,用于相对于将所述各翻转后的筒的正反翻转了的线圈配置,产生筒状针织物的模拟图像。
优选的是,还设置用于存储线圈的位置和种类、上下关系以及左右连接关系的存储命令;
上述线圈属性的翻转命令,将上述所存储的线圈的种类和上下关系的数据翻转;
上述连接关系的翻转命令,翻转左右的连接关系。
本说明书中的与模拟装置有关的记载,如不特别规定,还可直接对应于模拟方法、模拟程序。相反地,与模拟方法有关的记载,如不特别规定,还可直接对应于模拟装置、模拟程序。
在本说明书中,将针织物的线圈横列方向称作左右或宽度方向,将与线圈横列成直角的纵行方向称作上下方向。
在本发明中,通过翻转线圈的种类和上下关系,将针织物从正面观察的状态变换为从反面观察的状态,通过沿着针织物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将线圈位置左右翻转,使线圈向将筒状针织物的正反翻转时的线圈的位置移动。并且通过将线圈间的连接关系左右翻转,左右线圈间的连接方向也成为将筒状针织物正反翻转的状态。通过以上操作,可得到将正反翻转的线圈的配置和线圈间的连接关系,据此对筒状针织物进行模拟时,能模拟出正反翻转的筒状针织物。
在筒状针织物的正反翻转中,考虑通过3D图像产生正反翻转前的模拟图像,在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的边界中切断模拟图像并将其前后关系翻转,接着重新连接前后针织物的图像。但是在该模拟中,前后针织物的连接部的数据破坏或变差,不能模拟出前后针织物的连接部。
并且还考虑通过3D图像产生正反翻转前的模拟图像,对3D图像进行变形,以使筒的内部向正面侧引出,特别是通过人的手将针织套衫、连衣裙、手套等的正反翻转。但是,模仿基于人手的针织物的正反翻转时,难以使3D图像中的线圈移动。并且至少通过这种算法实时执行的情况是未公知的。
能将筒状针织物的正反翻转而进行模拟时,可相对于表里两用的针织物,即正反都能穿着的针织物,同时确认正面侧和反面侧的设计。并且在提花、嵌花提花等中能确认配置在针织物反面侧的过渡纱的状态,能确认穿着上的问题。并且能从反面侧确认前后针织物间的边界部的状况。
在这里,在显示器上并列显示从正面侧进行模拟的图像和从反面侧进行模拟的图像,修正一方时还实时地修正另一方而进行显示时,能同时确认筒状针织物的正面侧和反面侧的同时对筒状针织物进行设计。
反面侧的过渡纱较长时,存在穿着时手指钩挂在过渡纱上等问题。如检测出规定长度以上的过渡位置,在反面侧的模拟中显示检测部位时,能解决这样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针织模拟装置的框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中正反翻转算法的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中正反翻转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中的模拟算法的流程图。
图5是实施例的模拟程序的框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中的浮线下/浮线上之间的线圈属性的翻转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中的上下的连接数据的翻转的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中的连接数据翻转的必要性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中的正反翻转部的图。
图10是表示变形例中的模拟算法的流程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变形例中的正反翻转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的正反翻转部的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变形例中的模拟算法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中的外套的正反2个模拟图像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中的手套的正反2个模拟图像的图。
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中的正反2个图像显示和数据变更的图。
图17是表示实施例中的过渡纱检查的算法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2 针织模拟装置 4 总线    6 输入笔
8 彩色显示器  10 键盘    12 磁盘驱动器
14 LAN接口   16 彩色打印机
18 程序库    20 工具存储部   22 反面检查部
24 编织数据存储部   26、28 3D模拟图像存储部
30 正反翻转部   31 线圈属性翻转部   32 镜像翻转部
33 编织线圈横列及线圈连接数据翻转部   35 3D模拟部
36 初始配置部   37 平滑部   38 纱条生成部
39 纱线绘制部   40 筒状针织物   41 前侧针织物
42 后针织物   43 标记   44 中心轴   50 模拟程序
51 正反翻转命令   52 模拟命令
54 线圈属性翻转命令   55 镜像翻转命令
56 编织线圈横列属性翻转命令   57 连接数据翻转命令
58 初始配置命令   59 平滑命令   60 纱条生成命令
61 纱线绘制命令   62 浮线的线圈   63 线圈
70~72 线圈   80、81 线圈   90 正反翻转部
92 前后翻转部   93 180°旋转部
94 前后属性再翻转部   120 正反翻转部
121 线圈位置翻转部   122 线圈方向翻转部
130、130’筒状外套   131、132 线圈   133 基准面
140 模拟图像   142 模拟图像
143 镜像翻转轴   144~146连接部
150 模拟图像   152 模拟图像
153 镜像翻转轴   154 过渡纱   160、165 显示
162、166 正面侧显示   163、167 反面侧显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表示用于实施该发明的最佳方式,但不限于此。
实施例
在图1至图17中表示实施例的筒状针织物的模拟。在图1等中,标号2是针织模拟装置;标号4是总线;标号6是输入笔,其在图像数据的手动输入中使用;在彩色显示器8上显示针织设计数据、线圈模拟图像;通过键盘10、未图示的鼠标等进行手动输入。并且,从输入笔6指定彩色显示器8的图像中的线圈或线圈区域,以输入针织的设计数据。将设计数据转换成用于在针织机编织针织物的数据的数据即为编织数据。并且用输入笔6对显示在彩色显示器8上的线圈模拟图像进行修正时,可修正编织数据。
标号12是磁盘驱动器,其输入输出编织数据、线圈模拟数据或线圈、纱线的图像数据等;在LAN接口14同样输入输出编织数据、线圈模拟数据等。彩色打印机16对线圈模拟图像进行彩色打印;程序库18存储编织数据等的程序库。工具存储部20存储用于将由用户用输入笔6等向彩色显示器8输入的设计转换成编织数据的工具。并且相对于线圈模拟图像,用输入笔6等修正图像时,存储用于将修正转换成编织数据的修正的工具。反面检查部22相对于筒状针织物的反面一侧的模拟图像,检查过渡纱即跳纱部的长度,检测出规定长度以上的过渡纱时,在反面一侧的模拟图像上显示该部分以进行警告。
编织数据存储部24存储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数据。在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数据中,将相对于各线圈其为前针织物还是后针织物的属性存储为身片属性,该属性是表示前针织物/后针织物的区别的属性。线圈种类由前成圈(正面线圈)/后成圈(反面线圈)来指定,伴随线圈之间的重叠的线圈的上下关系属性存储为交叉上/交叉下、浮线上/浮线下、重叠线圈上/重叠线圈下等的线圈的上下关系属性。线圈的种类属性是全部线圈都具有,但线圈上下的属性则仅有对应的线圈具有。将线圈的种类属性和线圈的上下属性称作线圈属性。并且在3重以上的重叠线圈的情况下,线圈的上下属性有重叠线圈上/重叠线圈中/重叠线圈下这3种,或在其以上。
线圈在针织物中的位置存储为连接信息,各线圈作为连接信息存储与上侧连接的线圈编号,与下侧连接的线圈编号、以及与右侧连接的线圈编号,与左侧连接的线圈编号。通过连接信息确定线圈之间的位置关系。在从编织数据进行模拟的阶段中,除了连接信息以外,还可以存储线圈的3D空间、2D空间中的位置。在例如将线圈向右侧横移2节距(2线圈量)的线圈中,下连接信息在1线圈横列下成为2节距左侧的线圈。在将1线圈横列下的线圈例如固定2线圈的线圈中,在下连接信息中包含有2线圈的线圈编号。通过针织物左右两端线圈中的连接信息确定前后针织物之间的连接。例如在对筒状针织物进行环绕编织的情况下,在前针织物右端的线圈作为右连接的线圈而指定后针织物的线圈编号。并且在前针织物左端的线圈作为左连接的线圈而指定后针织物的线圈编号。
在编织数据中,除此以外,还有向右编织(右编织)和向左编织(左编织)的编织线圈横列方向的属性,作为各编织线圈横列两端的数据有编织线圈横列右端的线圈编号和编织线圈横列左端的线圈编号。并且,例如各线圈或线圈的列具有右编织/左编织的编织线圈横列属性,编织线圈横列两端的线圈具右端/左端的属性。其中在本说明书中,左右为从正面观察筒状针织物时的左右,即使相对于筒状针织物的背面(后侧面),也对应于从正面观察时的左右。其结果,从筒状针织物的背面观察时的左右与本说明书中的左右相反。这样确定左右的目的在于,为了在利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的横机等编织筒状针织物时,以从正面观察前针床的一侧作为基准确定左右。
标号26、28是3D模拟图像存储部,存储部26存储从正面侧观察筒状针织物时的、即不翻转正反时的图像。存储部28存储将筒状针织物正反翻转时的、即从将筒状针织物的内部表示在外侧时的图像。正反翻转部30例如利用编织数据存储部24的数据,将筒状针织物的正反翻转。线圈属性翻转部31翻转前成圈/后成圈的线圈的种类属性,并且翻转交叉上/交叉下、浮线上/浮线下、重叠线圈上/重叠线圈下等与线圈的上下有关的属性。镜像翻转部32沿着针织物的左右方向中心线翻转线圈左右方向的位置关系。其中,沿左右方向中心线不意味着作为左右翻转基准的线如文字所述地位于左右方向中心部。例如可在针织物的外部对针织物的与线圈横列方向平行的基准线进行镜像翻转,接着使线圈位置沿左右平行移动。
编织线圈横列及线圈连接数据翻转部33,翻转编织线圈横列属性中的右编织/左编织的属性,翻转编织线圈横列右端/左端的属性。同样为了翻转连接信息中的、左右的连接关系,将右连接的线圈编号代入左连接的线圈编号中,将左连接的线圈编号代入右连接的线圈编号中。其中,在上下连接的线圈数据中包含有左右横移的情况下,翻转横移的方向。例如将下右连接线圈翻转为下左连接线圈。在上下连接数据中不含横移方向的情况下,无需对上连接、下连接进行左右翻转处理。
3D模拟部35利用编织数据生成筒状针织物正面侧的3D图像。并且根据用正反翻转部30对编织数据进行处理的数据,生成从反面侧模拟筒状针织物的图像。初始配置部36对编织数据中线圈的位置进行初始配置,以使其接近实际位置。平滑部37使线圈位置平滑,接近编织后的针织物、穿着时的针织物中的实际线圈位置。并且进行平滑处理时,根据基于正面线圈/反面线圈的种类的线圈的凹凸、线圈的重叠等,生成针织物深度方向上的线圈位置。在纱条数据生成部38中,相对于平滑后的线圈的位置,根据线圈的种类、上下重叠以及连接信息,用纱条表现出各线圈和线圈之间的过渡纱。纱线绘制部39,相对于纱条对纱线图像进行绘制。如上所述,可得到筒状针织物的正面侧和反面侧的3D模拟图像。其中,模拟也可以2D方式进行,而不是3D方式,但这样一来前后针织物的边界部的模拟变得不完全。
在图2表示正反翻转的算法。变更线圈属性,调换正面线圈和方面线圈,线圈交叉时调换交叉的上下。并且调换浮现上和浮现下,调换重叠线圈的上和重叠线圈的下。接着沿着针织物的线圈横列方向中心轴将线圈的位置左右翻转。将该翻转称作镜像翻转。并且翻转编织线圈横列的属性,调换右编织和左编织,调换线圈横列右端和线圈横列左端。然后将线圈的连接数据左右翻转。其中,不包含左右的属性的简单的上连接针脚编号、下连接针脚编号不作为翻转的对象。
在图3中示意性地表示正反翻转中的直到镜像翻转为止的处理。筒状针织物40具有前针织物41和后针织物42,标号43为表示前后的边界位置的标记。通过线圈属性的翻转,针织物41、42成为正反逆转的针织物41x、42x。在这里实施镜像翻转时,线圈左右对称地移动。然后除此以外,为了逆转编织线圈横列的方向而翻转编织线圈横列属性,并且翻转左右的连接关系时,与将筒状针织物正反翻转的状态对应地确定线圈的位置和属性以及线圈之间的连接关系及编织线圈横列的方向。其中,编织线圈横列属性由于没有反映在针织物的3D模拟图像本身,因而也可以不进行编织线圈横列属性的翻转。
在图4表示筒状针织物的3D线圈模拟的算法。生成编织数据,正反翻转之前的模拟中,对全部线圈进行初始配置,使该位置平滑,并且以连接各线圈的方式生成纱条信息,通过指定纱条的纱线进行绘制。通过以上步骤可得到3D线圈模拟图像,将其显示在彩色显示器上。在翻转正反的情况下,翻转线圈属性,沿着针织物的线圈横列方向中心轴进行镜像翻转。然后翻转编织线圈横列属性,调换左右连接信息。在图4中,平滑后进行镜像翻转和编织线圈横列属性的翻转、左右连接信息的翻转。但是也可以在线圈属性的翻转和全部线圈的初始配置之间执行所述处理,从而集中与正反翻转有关的处理。并且在线圈属性的翻转、镜像翻转、编织线圈横列属性的翻转、左右连接信息的调换中,不需要特定的顺序。
在图5表示3D针织物的模拟程序50。标号51是筒状针织物的正反翻转命令,标号52是模拟命令。在线圈属性翻转命令54中翻转线圈的种类和上下关系的属性,在镜像翻转命令55中翻转针织物的左右,在编织线圈横列属性翻转命令56中翻转右编织、左编织的编织线圈横列属性,在连接数据翻转命令57中翻转左连接、右连接的左右的连接数据。在初始配置命令58中执行线圈的初始配置,在平滑命令59中使线圈的配置平滑,在纱条数据生成命令60中生成表示线圈和它们的连接关系的纱条数据,在纱线绘制命令61中沿着纱条绘制纱线图像。
在图6表示伴随浮线的上下关系。标号62是浮线的线圈,标号63是普通线圈,在图6的左侧中为浮线的线圈62位于下侧的浮线下,其右侧中为浮线的线圈62位于上侧的浮线上。例如相对于线圈62、63赋予它们的属性。
图7表示连接数据的翻转例子,存在线圈72的下连接的线圈70、71,标号70为简单的下连接的线圈,标号71为有横移的下连接的线圈。在图7的左侧中线圈71具有下右连接的属性,在其右侧中属性变更为左下连接。
在图8表示线圈80、81之间的左右连接。线圈81相对于线圈80为右连接的线圈,线圈80相对于线圈81为左连接的线圈。在这里将线圈80、81左右翻转时,如图8的下侧那样变化,在这里通过翻转左右的连接关系,能准确地保持线圈之间的连接关系。相对于此,不翻转左右的连接关系时,线圈80、81如图8右侧那样连接,其与实际连接不同,并且由于能够实现这种连接,因而成为问题。
在图9至图11表示变形例中的正反翻转。图9的正反翻转部90用于代替图1的正反翻转部30,在前后翻转部92中翻转前身片和后身片的前后针织物的属性。180°旋转部93使筒状针织物沿着其中心轴旋转180°。编织线圈横列及线圈连接数据翻转部33,与图1相同地翻转编织线圈横列的方向、右端和左端,翻转左右线圈的连接数据。前后属性再翻转部94,由于因180°旋转针织物的前后的关系逆转,因而与此相应地调换属性。另外,如仅为了线圈模拟本身,则不需要前后属性的再翻转部94。
图10表示使用图9的变形例的正反翻转部90时的线圈模拟算法,在正反翻转中翻转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的属性。例如线圈的初始配置和平滑后,使针织物沿着筒状针织物的中心轴旋转180°,翻转编织线圈横列属性和左右的连接信息。然后,将前针织物、后针织物的身片恢复原来状态。其他方面与图4的算法相同。
在图11示意性地表示变形例中的正反翻转。前针织物41与后针织物42相比针织物的位置受到从正面观察时位于前方的限制。因此调换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的属性时,如图11的中段一样数据被变更。接着使其沿着中心轴44旋转180°时,成为图11的下段的状态。由此变更了线圈的位置与种类以及重叠的关系,但由于编织线圈横列的方向、左右的连接关系没有翻转,因而将其翻转。图10中的身片属性恢复原来状态的步骤是根据针织物的180°旋转仅修正属性的处理,不是实际的处理。
在图12、图13表示第二变形例中的正反翻转。在图12的正反翻转120中,由线圈位置翻转部121相对于通过针织物附近的假想的基准面,翻转线圈的位置。由此使上下线圈的重叠关系翻转。线圈方向翻转部122翻转线圈的方向,线圈的方向中设正面线圈为+,反面线圈为-,浮线中没有值。翻转线圈方向时,线圈的种类被调换。接着,通过镜像翻转部32,沿着线圈横列方向中心轴对线圈位置进行镜像翻转,由编织线圈横列及线圈连接数据翻转部33将编织线圈横列的方向、连接的方向左右翻转时,进行正反翻转。
在图13示意性地表示图12中的处理,相对于筒状外套130前后的各针织物,关于与针织物平行的适当的基准面133翻转线圈的位置131、132。并且翻转在图13用上下方向的箭头表示的线圈的方向。其中线圈132在浮线的线圈中不存在方向。除此以外调换编织线圈横列的方向和线圈横列的右端及左端,调换用图13的水平方向箭头表示的左右的连接信息。由此可得到正反翻转后的筒状外套130’。
在图14中,将针织套衫的模拟图像140正反翻转的即是模拟图像142。标号143是镜像翻转轴,标号144~146是前后针织物的连接部。发明人对起初得到3D模拟图像140时,沿着连接部144~146假想地切断前后针织物,将正反翻转而再次连接的情况进行了研究。但是这样一来,难以准确模拟出连接部144~146。并且发明人还研究了以将人手伸入模拟图像140的内部使正反翻转的方式操作图像。但是没有发现能实时执行该操作的算法。
图14的针织套衫是正反哪一侧都能穿着的设计。因此将模拟图像140、142在彩色显示器8上并列显示时,能确认正反双方的设计。这对表里两用的外套、按摩内衣等反面侧重要的设计、或提花等中过渡纱的状态直接关系到商品性的设计很重要。并且可从图像142观察到筒状针织物的反面侧的前后边界间的连接、纱线的状态等。
图15表示手套的正反模拟图像150、152,标号153是镜像翻转轴,标号154是过渡纱。不限于手套,在过渡纱154的长度较长的情况下,存在穿着时手指等被钩住的问题。并且可从图像152确认过渡纱的长度。另外在图14的针织套衫等的情况下,在提花、嵌花提花等中,产生纱线跨越针织物的反面侧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也能从反面图像确认过渡纱的长度。
在图16示意性地表示向彩色显示器8显示正反图像的情况,在显示160中并列显示筒状针织物的正面侧显示162和反面侧显示163。利用输入笔6等对它们的设计进行修正时,变更编织数据,再次产生相对于修正后的设计的正反线圈模拟图像。然后并列显示新的正面侧显示166和反面侧显示167。
例如相对于图16的正面侧显示162变更设计。根据变更后的设计,以图4的算法产生显示166、167。在相对于反面侧显示163变更设计的情况下,也可以对设计变更进行解释,处理为相对于正面侧显示162变更设计。或者存储在图4的正反翻转算法中生成的、相对于反面侧显示163的假想的编织数据,设该编织数据被修正,产生反面侧显示167。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相对于变更后的反面侧显示的编织数据,以图4的算法产生正面侧显示166。
并且在显示器上,用户使正面侧显示162向左右任一侧旋转时,反面侧显示163也向其相反方向旋转。另外使反面侧显示163向左右旋转时,正面侧显示162向其相反方向旋转。其结果,正面侧显示162和反面侧显示163始终为从关于筒状针织物的中心轴对称的2个位置观察的。并且,以用户指定的位置为中心对正面侧显示162和反面侧显示163中一个显示进行缩放时,关于正面侧显示162和反面侧显示163之间的面,以对象位置为中心对另一个表示进行缩放。
图17表示过渡纱的长度检查的算法。相对于反面图像求出过渡纱的长度,存在规定长度以上的部位时例如改变该部位的颜色,或者利用标记等包围其周围而进行警报显示。
在实施例中,可得到以下效果。
(1)能模拟出筒状针织物的反面侧。
(2)能进行没有省略筒状针织物的前后连接部的信息的模拟。
(3)由此使筒状针织物的设计变得容易,特别是能检查反面侧中的设计、问题点。例如能检查较长的过渡纱(跳纱部)的存在。
(4)并列显示正反模拟图像,修正一方时另一方也被修正时,能实时地进行确认的同时设计出筒状针织物的正反面。

Claims (9)

1.一种筒状针织物的模拟装置,用于模拟出由多个线圈形成、至少具有正面线圈/反面线圈的线圈的种类、伴随线圈的重叠的线圈的上下关系、和线圈间的连接关系的、由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形成的筒状针织物,其特征在于,设有:
线圈属性翻转单元,用于分别相对于所述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翻转针织物的所述线圈的种类和线圈的上下关系;
左右位置翻转单元,用于分别相对于所述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沿着筒状针织物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将线圈位置左右翻转;
连接关系翻转单元,用于分别相对于所述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将线圈间的连接关系左右翻转;和
模拟单元,用于相对于将所述各翻转后的筒的正反翻转了的线圈配置,产生筒状针织物的模拟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状针织物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用于存储线圈的在针织物中的位置、种类、上下关系以及左右连接关系的存储单元;
所述线圈属性翻转单元,将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线圈的种类和上下关系的数据翻转;
所述连接关系翻转单元,翻转左右的连接关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状针织物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属性翻转单元,通过调换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翻转线圈的种类,并翻转线圈间的上下关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状针织物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
编织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数据;
显示器,并列显示将筒的正反翻转后的模拟图像和未翻转正反的模拟图像;
手动输入单元,用于在显示器上访问所述任意一个的模拟图像,变更筒状针织物的设计;和
根据来自手动输入单元的设计变更,对编织数据进行变更的单元;
根据变更后的编织数据,在所述显示器上显示正反翻转后的模拟图像和正反未翻转的模拟图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状针织物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用于检测筒状针织物中过渡纱的长度超过规定值的部分的检测单元;
在将筒的正反翻转的模拟图像上,显示出过渡纱的长度超过规定值的部分。
6.一种筒状针织物的模拟方法,用于模拟出由多个线圈形成、至少具有正面线圈/反面线圈的线圈的种类、伴随线圈的重叠的线圈的上下关系、和线圈间的连接关系的、由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形成的筒状针织物,其特征在于,设有:
线圈属性的翻转步骤,分别相对于所述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翻转所述线圈的种类和线圈的上下关系;
分别相对于所述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沿着筒状针织物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将线圈位置左右翻转的步骤;
分别相对于所述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将线圈间的连接关系左右翻转的步骤;和
相对于将所述各翻转后的筒的正反翻转了的线圈配置,产生筒状针织物的模拟图像的步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筒状针织物的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电子方式存储线圈的位置和种类、上下关系以及左右连接关系;
在所述线圈属性的翻转步骤中,将所述线圈的种类和上下关系的存储值翻转;
在将所述线圈间的连接关系左右翻转的步骤中,将线圈间的左右连接关系的存储值翻转。
8.一种筒状针织物的模拟程序,用于模拟出由多个线圈形成、至少具有正面线圈/反面线圈的线圈的种类、伴随线圈的重叠的线圈的上下关系、和线圈间的连接关系的、由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形成的筒状针织物,其特征在于,设有:
线圈属性的翻转命令,用于分别相对于所述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翻转所述线圈的种类和线圈的上下关系;
左右位置翻转命令,用于分别相对于所述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沿着筒状针织物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将线圈位置左右翻转;
连接关系的翻转命令,用于分别相对于所述前针织物和后针织物,将线圈间的连接关系左右翻转;和
模拟命令,用于相对于将所述各翻转后的筒的正反翻转了的线圈配置,产生筒状针织物的模拟图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筒状针织物的模拟程序,其特征在于,还设置用于存储线圈的位置和种类、上下关系以及左右连接关系的存储命令;
所述线圈属性的翻转命令,将所存储的线圈的种类和上下关系的数据翻转;
所述连接关系的翻转命令,翻转左右的连接关系。
CN2007800263024A 2006-07-11 2007-07-06 筒状针织物的模拟装置和模拟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903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90058 2006-07-11
JP190058/2006 2006-07-11
PCT/JP2007/063594 WO2008007624A1 (fr) 2006-07-11 2007-07-06 Dispositif de simulation, procédé de simulation et programme de simulation de tissu tubulai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0325A true CN101490325A (zh) 2009-07-22
CN101490325B CN101490325B (zh) 2011-06-15

Family

ID=38923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630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90325B (zh) 2006-07-11 2007-07-06 筒状针织物的模拟装置和模拟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042632B1 (zh)
JP (1) JP5172674B2 (zh)
CN (1) CN101490325B (zh)
WO (1) WO200800762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5392A (zh) * 2009-10-23 2012-07-1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设计装置和设计方法及设计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13266B2 (ja) 1995-09-18 1999-06-2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用の筒状編地のデザイン方法とその装置
JP2913267B2 (ja) * 1995-09-18 1999-06-2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用のホールガーメントの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と装置
US5754431A (en) * 1995-09-18 1998-05-19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signing a tubular knitted fabric using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ES2300295T3 (es) * 2001-10-06 2008-06-16 H. STOLL GMBH & CO. Metodo y sistema para diseñar tricotados tubulares en una tricotosa rectilinea.
US7127321B2 (en) * 2002-08-30 2006-10-24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Device for designing tubular knot fabric and method of designing
CN100519870C (zh) * 2003-04-15 2009-07-29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设计方法及其装置
JP4503312B2 (ja) * 2004-02-26 2010-07-14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ニットガーメントの着装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とその装置、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5392A (zh) * 2009-10-23 2012-07-1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设计装置和设计方法及设计程序
CN102575392B (zh) * 2009-10-23 2014-02-0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设计装置和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42632B1 (en) 2013-01-02
EP2042632A4 (en) 2010-09-08
WO2008007624A1 (fr) 2008-01-17
CN101490325B (zh) 2011-06-15
JP5172674B2 (ja) 2013-03-27
JPWO2008007624A1 (ja) 2009-12-10
EP2042632A1 (en) 2009-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11730B1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designing knit products to be manufactured on a knitting machine
KR100684863B1 (ko) 니트 디자인 방법 및 장치
JP4966003B2 (ja) 布帛パターンの作成装置と作成方法、作成プログラム
KR101099609B1 (ko) 자수 데이터 작성장치와 자수 데이터 작성방법 및 자수 데이터 작성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컴퓨터로 읽을 수 있는 매체
CN100400733C (zh) 筒状织物的设计装置和设计方法
CN112131724A (zh) 一种针织成形产品的三维设计仿真系统与方法
TW515968B (en) Braiding design system
KR101078215B1 (ko) 니트 디자인 방법 및 장치
CN101490325B (zh) 筒状针织物的模拟装置和模拟方法
KR101726397B1 (ko) 재봉선 및 시접 객체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CN101490326B (zh) 筒状针织物的模拟装置、模拟方法以及模拟程序
JPWO2009034910A1 (ja) ニットデザインでのデバッグ装置とデバッグ方法、デバッグプログラム
JP5349315B2 (ja) ニットデザイン装置とニットデザイン方法及びニットデザインプログラム
Kyosev Simulation of wound packages, woven, braided and knitted structures
CN102575392B (zh) 针织设计装置和设计方法
JP5161213B2 (ja) ニットウェアの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とその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US20210342493A1 (en) Improving garment design processes with 3d cad tools
JP2008291402A (ja) 編地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913267B2 (ja) 横編機用のホールガーメントの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と装置
Zheng et al. Texture mapping-based virtual simulation of striped jacquard fabrics
Counts Knitting with directed graphs
JPH0978411A (ja) 横編機用の筒状編地のデザイン方法とその装置
JP5010450B2 (ja) 着装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と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
Shaker et al. CAD for textile fabrics
CN101641700B (zh) 针织产品的模拟装置和模拟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15

Termination date: 201707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