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88617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88617B
CN101488617B CN200910002553XA CN200910002553A CN101488617B CN 101488617 B CN101488617 B CN 101488617B CN 200910002553X A CN200910002553X A CN 200910002553XA CN 200910002553 A CN200910002553 A CN 200910002553A CN 101488617 B CN101488617 B CN 1014886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ommodating chamber
connector
terminal
clamped nipple
re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25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88617A (zh
Inventor
前岨宏芳
安达秀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88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8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88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86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4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from the fro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2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with earth pin, blade or sock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01R9/0518Connection to outer conductor by crimping or by crimping ferrule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其目的在于促进小型化。连接器设有多个端子接头、能够容纳各个端子接头的壳体、沿宽度方向布置在壳体中且端子接头能够插入其中的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在壳体中布置在沿高度方向邻近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且沿宽度方向在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之间的位置处且端子接头能够插入其中的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布置在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中的能够与插入的端子接头接合且能够至少部分地弹性变形到横向于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而限定的第一变形空间中的第一锁定矛杆,以及布置在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中、能够与插入的端子接头接合且能够至少部分弹性变形到在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之间限定的第二变形空间的第二锁定矛杆。

Description

连接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包括用于保持端子接头的锁定矛杆(locking lance)的连接器,并且在图50中示出其实例。它被构造成使得在壳体1中的上和下两个水平上形成端子容纳室3,并且用于保持端子接头2的锁定矛杆4设置在各个端子容纳室3的顶表面处,端子接头2能够从后面插入该端子容纳室3中。各个锁定矛杆4在将端子接头2插入和拔出时能够弹性变形,并且在锁定矛杆的弹性变形期间缩进到在锁定矛杆上方限定的变形空间5中。例如,从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H06-325814中已知这种连接器。
由于在上和下两个水平上相继布置了端子容纳室、锁定矛杆和变形空间,上述连接器具有沿高度方向使连接器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形开发出本发明,其目的在于促进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解决了该目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壳体,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各个端子接头,
多个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沿布置方向布置在连接器壳体中并且端子接头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所述多个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中,
至少一个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在连接器壳体中布置在沿着与布置方向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基本垂直的方向邻近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并且沿布置方向在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之间的位置处,并且各个端子接头能够插入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中,
第一锁定矛杆,布置在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中或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处,能够与至少部分插入的端子接头接合,并且能够弹性变形到至少部分地横向于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而限定的第一变形空间中,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锁定矛杆,布置在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中或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处,能够与至少部分插入的端子接头接合,并且能够弹性变形到至少部分地在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之间限定的第二变形空间中。
利用这种构造,横向于第二端子容纳室来至少部分地限定对应于第一锁定矛杆的第一变形空间,并且在第一端子容纳室之间至少部分地限定基本对应于第二锁定矛杆的第二变形空间,同时沿着布置方向在第一端子容纳室之间布置第二端子容纳室。因此,能够沿着与布置方向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基本垂直的方向使整个连接器小型化,小型化的程度和第一变形空间与第二端子容纳室的至少局部交迭以及第二变形空间与第一端子容纳室的至少局部交迭程度一样多。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
多个端子接头,
连接器壳体,能够容纳各个端子接头,
多个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沿宽度方向布置在连接器壳体中并且端子接头能够插入所述多个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中,
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在连接器壳体中布置在沿高度方向邻近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并且沿宽度方向在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之间的位置处,并且端子接头能够插入所述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中,
第一锁定矛杆,布置在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中,能够与插入的端子接头接合,并且能够弹性变形到横向于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而限定的第一变形空间中,以及
第二锁定矛杆,布置在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中,能够与插入的端子接头接合,并且能够弹性变形到在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之间限定的第二变形空间中。
利用这种构造,横向于第二端子容纳室来限定对应于第一锁定矛杆的第一变形空间,并且在第一端子容纳室之间限定对应于第二锁定矛杆的第二变形空间,同时沿宽度方向在第一端子容纳室之间布置第二端子容纳室。因此,能够沿高度方向使整个连接器小型化,小型化的程度和第一变形空间与第二端子容纳室的交迭以及第二变形空间与第一端子容纳室的交迭程度一样多。
下面的构造优选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1)包括至少一个变形限制部的保持器能够安装到连接器壳体中并且能够从连接器壳体拆离,通过至少部分地进入第一和第二变形空间,所述至少一个变形限制部能够限制第一和第二锁定矛杆的弹性变形。优选地,保持器能够沿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安装到连接器壳体中并且能够从连接器壳体分离,并且在连接器壳体中的第一端子容纳室之间的位置处形成夹具插入凹槽,用于移动保持器的夹具能够插入该夹具插入凹槽中。具体地,包括变形限制部的保持器能够沿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安装到连接器壳体中并且能够从连接器壳体分离,通过进入第一和第二变形空间,所述变形限制部能够限制第一和第二锁定矛杆的弹性变形,并且在连接器壳体中的第一端子容纳室之间的位置处形成夹具插入凹槽,用于移动保持器的夹具能够插入该夹具插入凹槽中。利用这种构造,能够有效地利用连接器壳体中的第一端子容纳室之间的空间,这适用于小型化。
(2)所述夹具插入凹槽被形成为与第二变形空间连通,并且所述保持器包括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夹具插入凹槽中并且能够由夹具操作的可操作部。利用这种构造,与夹具插入凹槽并不与第二变形空间连通的情况相比,所述可操作部布置在更接近于被插入到第二变形空间中的变形限制部的部分的位置处。因此,保持器可以具有小的高度。
(3)在连接器壳体中设置过度变形防止部,该过度变形防止部基本面向第二锁定矛杆并且能够防止第二锁定矛杆过度地弹性变形,第二变形空间位于该过度变形防止部和该第二锁定矛杆之间,并且优选地通过部分切除过度变形防止部来形成夹具插入凹槽。利用这种构造,能够形成夹具插入凹槽,同时保证了防止第二锁定矛杆过度弹性变形的功能。因此,能够促进更高的功能,同时使连接器保持较小。
(4)在夹具插入凹槽的基本相对侧处设置一对过度变形防止部。利用这种构造,能够令人满意地展示防止第二锁定矛杆过度弹性变形的功能。
(5)在连接器壳体中形成保持器安装凹部,并且将该保持器安装凹部沿着与布置方向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基本垂直的方向并且至少部分横向于第二端子容纳室来邻近第一端子容纳室布置,保持器能够至少部分地安装到该保持器安装凹部中。具体地,在连接器壳体中形成保持器安装凹部,并且将该保持器安装凹部沿着高度方向并且横向于第二端子容纳室来邻近第一端子容纳室布置,保持器能够安装到该保持器安装凹部中。利用这种构造,能够有效地利用在连接器壳体中横向于第二端子容纳室的空间,这适用于小型化。
(6)横向于第一变形空间布置保持器安装凹部。利用这种构造,邻近并且横向于变形限制部的将要插入到第一变形空间中的部分来布置保持器的待安装到保持器安装凹部中的部分。因此,保持器可以具有小的高度。
(7)连接器壳体能够与配合连接器壳体连接并且包括用于在连接状态中保持配合连接器壳体的至少一个锁定臂。优选地,锁定臂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一端子容纳室之间并且被形成为沿着与布置方向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基本垂直的方向部分地交迭第一端子容纳室。具体地,连接器壳体能够与配合连接器壳体连接并且包括用于在连接状态中保持配合连接器壳体的锁定臂,并且锁定臂布置在第一端子容纳室之间并且被形成为沿高度方向部分地交迭第一端子容纳室。利用这种构造,能够促进沿高度方向的小型化,小型化的程度和锁定臂与第一端子容纳室沿高度方向的交迭程度一样多。
(8)在连接器壳体中第一端子容纳室的数目和第二端子容纳室的数目不同。优选地,连接器壳体能够与配合连接器壳体连接,并且当沿着连接方向观察时,连接器壳体与配合连接器壳体的连接周边表面是非对称的。具体地,连接器壳体能够与配合连接器壳体连接,在连接器壳体中第一端子容纳室的数目和第二端子容纳室的数目不同,并且当沿着连接方向观察时,连接器壳体与配合连接器壳体的连接周边表面是非对称的。利用这种构造,由于当沿着连接方向观察时连接周边表面是非对称的,如果配合连接器壳体在装配到该连接器壳体中时处在不同于正确姿态的姿态中,则能够阻止连接。与例如通过在连接周边表面上设置肋来阻止处在不同于正确姿态的姿态中的连接的情况相比,这更适用于小型化。
(9)第一和第二锁定矛杆沿布置方向在直线上基本对准并且/或沿着与布置方向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基本垂直的方向基本布置在相同的位置处。
(10)各个端子接头容纳室的中心位置位于等边三角形的顶点处。
根据以上所述,能够促进小型化。
附图说明
当阅读下面的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时,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显而易见。应当理解,尽管分别对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单一特征也可以结合成另外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配合壳体的正视图;
图2是配合壳体的后视图;
图3是配合壳体的平面图;
图4是用于配合连接器的前保持器的正视图;
图5是用于配合连接器的前保持器的后视图;
图6是用于配合连接器的前保持器的平面图;
图7是配合壳体和前保持器的侧视图;
图8是沿着图14的A-A的剖视图,示出了配合壳体和前保持器;
图9是侧视图,示出了在配合壳体中的部分锁定位置处安装前保持器的状态;
图10是沿着图14的A-A的剖视图,示出了在配合壳体中的部分锁定位置处安装前保持器的状态;
图11是沿着图14的A-A的剖视图,示出了插入配合端子接头的状态;
图12是侧视图,示出了在配合壳体中的完全锁定位置处安装前保持器的状态;
图13是沿着图14的A-A的剖视图,示出了在配合壳体中的完全锁定位置处安装前保持器的状态;
图14是正视图,示出了将前保持器安装在配合壳体中的状态;
图15是端子接头的平面图;
图16是壳体的正视图;
图17是壳体的后视图;
图18是壳体和托架的平面图;
图19是壳体沿着图16的B-B的剖视图;
图20是壳体沿着图19的C-C的剖视图;
图21是壳体沿着图19的D-D的剖视图;
图22是用于连接器的前保持器的正视图;
图23是用于连接器的前保持器的后视图;
图24是用于连接器的前保持器的平面图;
图25是用于连接器的前保持器的侧视图;
图26是沿着图16和23的E-E的剖视图,详细地示出了保持器安装凹部和前保持器;
图27是沿着图45的F-F的壳体和前保持器的剖视图;
图28是沿着图16和23的E-E的剖视图,示出了在壳体中的部分锁定位置处安装前保持器的状态;
图29是沿着图45的F-F的剖视图,示出了在壳体中的部分锁定位置处安装前保持器的状态;
图30是沿着图45的F-F的剖视图,示出了插入端子接头的状态;
图31是沿着图16和23的E-E的剖视图,示出了在壳体中的完全锁定位置处安装前保持器的状态;
图32是沿着图45的F-F的剖视图,示出了在壳体中的完全锁定位置处安装前保持器的状态;
图33是沿着图45的G-G的剖视图,示出了将托架插入到壳体中之前的状态;
图34是沿着图45的G-G的剖视图,示出了在壳体中插入托架的状态;
图35是具有两个触点的分开式接地端子的后视图;
图36是具有两个触点的分开式接地端子的平面图;
图37是具有两个触点的分开式接地端子的侧视图;
图38是具有一个触点的分开式接地端子的后视图;
图39是具有一个触点的分开式接地端子的平面图;
图40是具有一个触点的分开式接地端子的侧视图;
图41是沿着图46的H-H的剖视图,示出了在将具有两个触点的分开式接地端子安装到壳体中之前的状态;
图42是沿着图46的H-H的剖视图,示出了将具有两个触点的分开式接地端子安装到壳体中的状态;
图43是沿着图46的I-I的剖视图,示出了在将具有一个触点的分开式接地端子安装到壳体中之前的状态;
图44是沿着图46的I-I的剖视图,示出了将具有一个触点的分开式接地端子安装到壳体中的状态;
图45是正视图,示出了将前保持器安装在壳体中的状态;
图46是后视图,示出了将分开式接地端子安装在壳体中的状态;
图47是侧视剖视图,示出了在连接两个连接器之前的状态;
图48是侧视剖视图,示出了连接两个连接器的中间状态;
图49是侧视剖视图,示出了两个连接器被连接的状态;并且
图50是现有技术连接器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配合连接器(连接器)
11…配合壳体(连接器壳体,配合连接器壳体)
12…配合端子接头(端子接头)
19A…第一配合端子容纳室(端子容纳室)
19B…第二配合端子容纳室(端子容纳室)
20A…第一锁定矛杆
20B…第二锁定矛杆
21A…第一变形空间
21B…第二变形空间
40…连接器
41…壳体(连接器壳体)
42…端子接头
43…前保持器(保持器)
52…锁定臂
61A…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端子容纳室)
61B…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端子容纳室)
62…保持器安装凹部
64A…第一锁定矛杆
64B…第二锁定矛杆
65A…第一变形空间
65B…第二变形空间
66B…第二过度变形防止部(过度变形防止部)
69…夹具插入凹槽
74…变形限制部
75…可操作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考图1到49描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示出待安装在被固定到或到者能够安装到自动或机动车辆本体(未示出)的托架B上的连接器40和能够与该连接器40连接的配合连接器10。在下面的描述中,两个连接器10、40的待连接的侧称作前侧,其相反侧(具体为拉出方向或绝缘电缆W的侧)称作后侧,并且对涉及竖直方向(高度方向HD)的图1、16和17进行参考。
<配合连接器>
首先,描述配合连接器10。如图13所示,配合连接器10设有配合连接器壳体11(在下文中,简称“配合壳体11”)、至少部分地容纳在配合壳体11中并且连接或能够与电缆(优选为同轴电缆W)的端部连接的多个(在该实施例中为三个)配合端子接头12,以及待安装到配合壳体11中或安装到配合壳体11的(优选地,前)保持器13。
<同轴电缆>
待与配合端子接头12连接的同轴电缆W具有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内部导体(芯部)、内部绝缘层、外部导体(例如编织线或导电薄膜或层)和外部护套从轴向中心以这种顺序基本同心地布置。其中,内部导体形成机动车辆的电路的信号线并且外部导体形成地线或该电路的导体或连接到该电路的接地的屏蔽。
<配合端子接头>
如图10所示,配合端子接头12包括待与同轴电缆W的内部导体连接的内部导体端子(未示出)、在内部导体端子外侧布置并且待与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连接的外部导体端子14,以及至少部分地置于内部导体端子和外部导体端子14之间以使内部和外部导体端子保持彼此绝缘的绝缘体(未示出)。外部导体端子14是这样的,使得主要部分14a(优选具有基本柱形的形状并且至少部分地围绕内部导体端子的外侧(优选在基本整个周边上))和待与在同轴电缆W的端部处或其附近暴露的外部导体连接(优选被卷曲或弯曲或折叠成连接)的导线连接部14b被相继连接。当与连接器40连接时,端子接头42的外部导体端子45将至少部分地装配到该主要部分14a中。此时,内部导体端子与端子接头42的内部导体端子(形成机动车辆的电路的信号线)形成电接触。在前和/或后侧(优选为其每一侧)处,导线连接部14b优选地包括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卷曲件。
与导线连接部14b连接的主要部分14a的底板形成有至少一个矛杆锁定孔或凹部15,配合壳体11的锁定矛杆20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该至少一个矛杆锁定孔或凹部15中,并且锁定矛杆20优选地能够与矛杆锁定孔15的前边缘接合。矛杆锁定孔15的前边缘被加工成向外突出。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稳定器16在矛杆锁定孔15的(优选基本相对的)侧向边缘处形成为基本沿竖直方向VD立起或突出。在主要部分14a的沿周边方向与矛杆锁定孔15隔开大约90°的位置处,基本向内突出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突起17优选地设置成基本上彼此面对。当与连接器40连接时,两个突起17都能与端子接头42的内部导体端子45的外表面形成接触。
<配合壳体>
配合壳体11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整体优选地基本具有如图1到3所示的块体的形式,并且能够与连接器40的至少一个锁定臂52接合的至少一个锁定部18设置在配合壳体11的侧向(优选为上)表面上。锁定部18优选地是在形成一对凹槽部18a时留下的部分,该对凹槽部在配合壳体11的侧向(上)表面的横向中间部分中(优选基本在横向中心部分中)具有开口前端和后端。锁定部18的前表面被倾斜或圆化以引导锁定臂52到其上的运动。锁定部18的后表面被形成为沿高度方向HD基本是直的,并且用作能够与锁定臂52接合的锁定表面。
配合壳体11形成有多个配合端子容纳室19,配合端子接头12能够沿插入方向ID、优选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地插入该配合端子容纳室19中。配合端子容纳室19为孔的形式,优选具有基本与配合端子接头12的主要部分14a的外形一致的圆形或圆化的或椭圆形或多边形的横截面并且沿前后方向FBD贯穿配合壳体11,并且配合端子接头12能够沿插入方向ID、优选基本从后面单独插入到该配合端子容纳室19中。如图10所示,通过与配合端子接头12的矛杆接合部15弹性地接合而能够保持至少部分插入的配合端子接头12的锁定矛杆20设置在每个配合端子容纳室19的内周边表面处。锁定矛杆20能够沿高度方向HD(与配合端子接头12的插入和拔出方向ID交叉的方向)基本向上和向下弹性变形,并且在弹性变形期间沿高度方向至少部分地缩进到在邻近锁定矛杆20的位置处形成的变形空间21中。
变形空间21优选为凹槽的形式,在配合壳体11的沿弹性变形方向面向锁定矛杆20的壁(在与配合端子容纳室19相对的一侧上)中形成并且具有开口前端,并且优选被形成为随着它越远离锁定矛杆20而越逐渐变窄,并且在锁定矛杆20的相对的横向侧上彼此面对的壁表面被分别倾斜(参见图1)。此外,能够在锁定矛杆20过度地弹性变形为超过其弹性极限之前通过与锁定矛杆20形成接合来防止锁定矛杆20的过度弹性变形的过度变形防止部22设置在配合壳体11的基本面向锁定矛杆20的位置处,变形空间21位于该过度变形防止部22和该锁定矛杆20之间。此外,相应的稳定器16能够插入其中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稳定器插入凹槽23在每个配合端子容纳室19的内周边壁表面中被形成为在锁定矛杆20的(优选基本相对的)侧上沿前后方向FBD延伸(参见图2)。
<配合端子容纳室和锁定矛杆等的布置>
在配合壳体11中,配合端子容纳室19优选设置在沿高度方向HD偏移的两个或更多水平上。具体地,在配合壳体11中,总共三个上述配合端子容纳室19沿高度方向HD设置在两个水平上,并且锁定矛杆20和变形空间21被形成为基本对应于各个配合端子容纳室19。在下面的描述中,在不同水平(具体地,上和下水平)之间区分配合端子容纳室19、锁定矛杆20和变形空间21的情况下,将后缀A附加到属于第一(上)水平的部分并且将后缀B附加到属于第二(下)水平的部分,而在对它们共同命名但不对它们进行区分的情况下,不附加任何后缀。
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配合端子容纳室19包括在配合壳体11中的第一(上)水平上基本并排布置的两个或更多第一配合端子容纳室19A和在第二(下)水平上布置的至少一个第二配合端子容纳室19B,其中第一配合端子容纳室19A和第二配合端子容纳室19B处于如此位置关系中,使得沿高度方向HD彼此邻近。第二配合端子容纳室19B沿宽度方向WD从第一配合端子容纳室19A移位并且布置在两个第一配合端子容纳室19A之间。更具体地,第二配合端子容纳室19B沿宽度方向WD布置在两个第一配合端子容纳室19A之间的基本中间位置处。以此方式,各个配合端子容纳室19A、19B以偏移的方式布置,并且各个配合端子容纳室19A、19B的中心位置优选地位于直角或等边三角形的顶点处。因此,配合壳体11的对应于两个第一配合端子容纳室19A的上部具有固定宽度,而其对应于第二配合端子容纳室19B的下部朝着底端变窄,因此当从前方(从前侧,沿着连接方向)观察时,配合壳体11的外形(外周边表面,连接周边表面)是竖直非对称的。
在第一配合端子容纳室19A中或在此处布置的第一锁定矛杆20A基本上向外或向下地,即基本上朝着第二配合端子容纳室19B弹性变形,而在第二配合端子容纳室19B中布置的第二锁定矛杆20B基本上向外或向上地,即基本上朝着第一配合端子容纳室19A弹性变形。换句话说,第一锁定矛杆20A和第二锁定矛杆20B的弹性变形方向基本是相反的。此外,第一和第二锁定矛杆20A、20B优选沿高度方向HD基本布置在相同的位置并且/或基本沿宽度方向WD在直线上对准。
用于允许第一锁定矛杆20A回避的第一变形空间21A沿高度方向HD至少部分地交迭第二配合端子容纳室19B,但是沿宽度方向WD从第二配合端子容纳室19B侧向移位。另一方面,用于允许第二锁定矛杆20B回避的第二变形空间21B沿高度方向HD至少部分地交迭第一配合端子容纳室19A,但是沿宽度方向WD从两个第一配合端子容纳室19A侧向移位并且优选布置(在居中或中间位置处)在两个第一配合端子容纳室19A之间。此外,锁定部18和凹槽部18a沿高度方向HD至少部分地交迭第一配合端子容纳室19A,但是沿宽度方向WD从两个第一配合端子容纳室19A侧向移位并且优选布置(在居中或中间位置处)在两个第一配合端子容纳室19A之间。因此,能够有效地布置配合端子容纳室19、锁定矛杆20、变形空间21和锁定部18(凹槽部18a),这适用于配合壳体11的小型化。
<保持器安装凹部>
在配合壳体11的前表面中或在此处形成保持器安装凹部24,前保持器13能够优选基本从前方安装到该保持器安装凹部24中。优选地在从配合壳体11的前表面优选地朝着其基本相对侧表面延伸的范围内形成保持器安装凹部24。具体地,沿高度方向HD,在基本对应于各个锁定矛杆20和各个变形空间21的范围内,在配合壳体11的前表面中基本沿宽度方向WD将保持器安装凹部24形成为具有条形形状(即比高度更宽的形状),该宽度方向WD是锁定矛杆20和变形空间21的布置方向。在配合壳体11的相对侧表面中,至少一个保持器安装凹部24优选为具有开口前端的一个或多个凹槽的形式,并且/或基本在与在前表面中基本相同的高度范围内形成。利用该保持器安装凹部24,各个配合端子容纳室19的面向锁定矛杆20的前壁部被切除。
用于在安装状态中保持前保持器13的一个或多个第一保持器保持部25和/或一个或多个第二保持器保持部26设置在由保持器安装凹部24凹进的配合壳体11的(优选基本相对的)侧表面部分中,如图1和7所示。保持器保持部25、26基本从保持器安装凹部24的侧表面向外突出,但是其突出高度优选设置为小于保持器安装凹部24的深度。第一保持器保持部25布置在保持器安装凹部24的前端位置处或其附近,并且第二保持器保持部26布置在比第一保持器保持部25更向后并且/或从该位置向下移位。
<前保持器>
前保持器13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且/或沿着保持器安装凹部24整体上基本是门形的,并且包括沿宽度方向WD侧向较长的基本板(primary plate)27、从基本板27的后表面的相对侧向端基本向后延伸的一对侧板28,以及从基本板27的后表面的中间部分基本向后突出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多个的变形限制部29,如图4到6所示。
通过在前保持器13安装到配合壳体11中时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用于锁定矛杆20的变形空间21中,变形限制部29能够限制锁定矛杆20的弹性变形。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三个的变形限制部29设置在基本板27的沿宽度方向WD隔开的位置处,其中居中的或中间的变形限制部29(或者中间的变形限制部29中的至少一个)布置在基本与配合壳体11的第二变形空间21B一致的相对高的位置处(或者在沿高度方向HD相对于侧向变形限制部29偏移的位置上),并且在相对侧上的变形限制部29布置在基本与配合壳体11的第一变形空间21A一致的相对低的位置处。应当理解,变形限制部29可以基本连续地设置在基本与配合壳体11的第一和第二变形空间21A、21B一致的偏移位置处。此外,优选地在基本板27的在安装状态中从前方面向各个锁定矛杆20的部分中形成切口27a,由此在安装状态中,各个锁定矛杆20经由各个切口27a至少部分地暴露于前方的外侧(参见图14)。因此,通过相应的切口27a,用于强制地使每个锁定矛杆20弹性变形的夹具(未示出)从前方的外侧至少部分地或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各个切口27a优选地在基本板27的上下边缘处或其附近形成并且沿高度方向HD布置在与各个变形限制部29基本相对的侧面处。
当从前方观察时,两个侧板28被以钝角弯曲,在中间位置处与配合壳体11的侧表面的形状一致。具体地,两个侧板28的上部沿高度方向HD基本是直的,而其下部相对于高度方向HD倾斜。如图7和8所示,在两个侧板28的上部和下部的内表面(基本面向配合壳体11的侧表面的表面)上形成能够与配合壳体11的第一和第二保持器保持部25、26接合的第一和第二锁定部30、31。锁定部30、31中的每一个均优选是当形成一对凹槽部时留下的部分,该对凹槽部在侧板28的内表面中具有开口前端和后端。第一锁定部30优选地在侧板28的上部中布置在相对靠后的位置处,而第二锁定部31优选地在侧板28的下部中布置在相对靠前的位置处。换句话说,第一和第二锁定部30、31沿前后方向FBD相对于彼此偏移。此外,在两个侧板28的下部的后边缘中分别形成具有开口后端并且将被夹具(未示出)捕捉以移动前保持器13的可操作凹槽32。
前保持器13选择性地或能够选择性地保持在配合壳体11中的沿前后方向FBD不同的两个位置处。具体地,如果在如此状态中安装前保持器13以使其从配合壳体11至少部分地向前突出,则第一锁定部30的前表面与第一保持器保持部25的后表面接合,如图9所示,由此将前保持器13保持或定位在该位置处。此时,各个变形限制部29从相应的变形空间21向前缩进或基本从该变形空间21移位,如图10所示,由此允许相各个锁定矛杆20的弹性变形,即,配合端子接头12的插入和拔出。该安装位置称为部分锁定位置。另一方面,如果前保持器13至少部分地装配到保持器安装凹部24中以优选地在如下状态中安装,在该状态中,前保持器13和配合壳体11的外周边表面基本上彼此齐平,则第二锁定部31的前表面与第二保持器保持部26的后表面接合,如图12所示,由此将前保持器13保持在该位置处。此时,各个变形限制部29至少部分地定位于相应的变形空间21中以限制各个锁定矛杆20的弹性变形,如图13所示。该安装位置称为完全锁定位置。
<托架>
接下来,描述将在其上安装连接器40的托架B。托架B由诸如金属的导电材料制成,并且优选为从固定位置延伸到本体的侧向长悬臂梁形的板的形式,如图18所示。靠近前端在托架B的横向中间位置(优选基本在横向居中位置)处形成沿厚度方向贯穿的锁定孔或凹部Ba。优选在整个周边上将托架B的前端斜切或圆化以使得连接器40能够顺利地安装。
<连接器>
接下来,描述待安装到托架B上的连接器40。如图29所示,连接器40设有连接器壳体41(在下文中,简称“壳体41”)、至少部分地安装或能够安装在壳体41中并且与(优选为同轴的)电缆W的端部连接的多个(在该实施例中为三个)端子接头42、待安装到壳体41中的前保持器43,以及待安装到壳体41中以用于将端子接头42和/或托架B的部分电连接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多个(在该实施例中为两个)的分开式接地端子44。在安装到托架B上的状态中,该连接器40与配合连接器10连接。由于与端子接头42连接的同轴电缆W的构造类似于上述配合连接器10的同轴电缆W的构造,对此不进行重复描述。
<端子接头>
如图15和29所示,每个端子接头42均包括与同轴电缆W的内部导体连接的内部导体端子(未示出)、在内部导体端子外侧布置并且与同轴电缆W的外部导体连接的外部导体端子45,以及至少部分地置于内部导体端子和外部导体端子45之间以使内部和外部导体端子保持彼此绝缘的绝缘体(未示出)。外部导体端子45是这样的,使得优选具有基本柱形的形状并且至少部分地围绕内部导体端子的外侧(优选在基本整个周边上)的主要部分45a和待与在同轴电缆W的端部处暴露的外部导体连接(优选被卷曲或弯曲或折叠成连接)的导线连接部45b被相继连接。
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稳定器46在与主要部分45a和导线连接部45b连接的底板或基板基本相对的主要部分45a处(优选为其后端部的一侧上)形成为从主要部分45a打开或突出。该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稳定器46为板件的形式,在主要部分45a的后端部中或其附近布置(优选基本相互面对)在位于开口部分的(优选基本相对的)侧面的位置处并且沿竖直方向VD突出。矛杆接合部47设置在主要部分45a的开口部分的前边缘处或其附近并且被加工成从主要部分45a径向向外突出。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突起48被形成为向外突出(优选地通过在主要部分45a的位置处切削和弯曲),与矛杆接合部47成角度地隔开大约90°。内部导体端子与或者能够与待和连接器40连接的配合连接器10的配合端子接头12(形成机动车辆的电路的信号线的至少一部分)电连接。在前侧和/或后侧(优选在其每一侧),导线连接部45b优选包括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卷曲件。
<壳体>
壳体41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大概地设有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端子接头42和一个或多个(优选为分开式的)接地端子44的端子容纳部49、配合连接器10至少部分地或者能够至少部分地装配或插入到其中的插座50,以及托架B将至少部分地安装到其中的托架安装部51,如图16到18所示。
插座50优选地基本为从或者在端子容纳部49的(优选为其前端)的外围边缘处基本向前突出并且具有开口前侧的矩形管的形式,并且,在插座50的内部(至端子容纳部49的空间)限定连接空间,配合连接器10能够从前方或沿前后方向FBD至少部分地装配或插入到该连接空间中。指定这种连接空间的插座50的内周边表面(与配合壳体11的连接周边表面)优选被成形为当从前方(从前侧,沿连接方向)观察时是竖直非对称的,基本与配合壳体11的外形一致。用于在连接状态中保持配合壳体11的锁定臂52和布置在位于锁定臂52的(优选基本相对的)侧面的位置处并且适于保护锁定臂52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锁定保护部53(优选基本彼此面对)设置在端子容纳部49和插座50的侧向(上)表面上。
<锁定臂>
如图19、20和29所示,锁定臂52包括基本沿前后方向FBD延伸的臂主体54,其中在臂主体54的前端处或其附近设置与锁定部18接合的爪形联锁部55,并且在其后端处设置能够从上方或外侧按压或操作的可操作部56。包括联锁部55的臂主体54的前端部优选被形成为比中间部分窄,而其包括可操作部56的后端部优选被形成为比中间部分宽。具体地,臂主体54包括具有固定(预定的或可预定的)宽度的中间部分、连接该中间部分和较窄的前端部并且具有朝着前端部逐渐变窄的宽度的部分,以及被形成为比中间部分宽同时形成台阶的后端部。如图16所示,包括联锁部55的臂主体54的前端部至少部分地位于在插座50的上部50a的基本横向居中位置处形成的局部切口50b中,使得联锁部55突出到连接空间中。换句话说,至少部分地利用当在插座50中形成切口50b时限定的空间来形成锁定臂52的一部分。这个切口50b被形成为沿前后方向贯穿或者凹进插座50和端子容纳部49的上部。
锁定臂52的相对侧表面经由第一锁定支撑部57连接到两个锁定保护部53的相面对的内侧表面,如图19所示,并且其下表面经由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第二锁定支撑部58连接到端子容纳部49和插座50的相面对的上表面,如图20所示,由此锁定臂52基本能够以各个连接位置作为支撑点来沿高度方向HD竖直地弹性变形。
具体地,如图16和19所示,第一锁定支撑部57设置在锁定臂52和锁定保护部53之间并且基本与锁定臂52平行地基本沿前后方向FBD延伸,其后端(或者靠近其后端的部分)与锁定臂52的较宽的后端部的侧向端的前端连接,并且其前端部的侧向边缘与锁定保护部53的内侧表面连接。第一锁定支撑部57的长度优选地比锁定臂52短,具体为锁定臂52的大约一半的长度,并且与锁定保护部53连接的其前端部优选地置于与锁定臂52的中间部分的前端部基本相同的位置处。第一锁定支撑部57的在与锁定臂52连接的后端部和与锁定保护部53连接的前端部之间的部分从锁定臂52和锁定保护部53分离并且能够弹性变形,由此允许锁定臂52竖直地倾斜。
如图16和20所示,在跨装或设置在插座50的后端和端子容纳部49的前端的两侧上并且包括切口50b的外周边缘的位置处,第二锁定支撑部58的底端与插座50的上部50a连接。在位于切口50b的基本相对侧的位置处,两个第二锁定支撑部58优选布置成沿宽度方向WD基本上彼此面对。在锁定臂52的臂主体54的中间部分的前端位置处或其附近连接第二锁定支撑部58的上端,并且这些连接位置沿前后方向FBD与插座50和端子容纳部49的连接位置基本相同。第二锁定支撑部58与插座50和端子容纳部49的连接位置优选沿前后方向FBD和第一锁定支撑部57与锁定保护部53的连接位置基本相同。
<加强部>
当从前方观察壳体41时,在由插座50的上部50a、锁定保护部53和锁定支撑部57、58至少部分地包围的一个或多个空间中,设置用于加强插座50的一个或多个加强部59,如图16所示。加强部59的底端优选地与插座50的上部50a的前端连接,并且其侧向端优选地与锁定保护部53的前端连接。加强部59的前端表面基本与插座50的前端表面和锁定保护部53的前端表面齐平。如图19到21所示,第一锁定支撑部57设有与锁定臂52平行地基本向前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延伸部60,并且延伸部60的前端与加强部59的上端连接。延伸部60的一个或多个侧向边缘在其整个长度上与邻近的锁定保护部53的内侧表面连接。
<托架安装部>
接下来,描述托架安装部51。如图16到18和33所示,托架安装部51布置在沿高度方向HD延伸的壳体41的侧表面上,并且待安装到其中的托架B处于如此姿态中,即,其板表面基本沿竖直方向VD延伸。
托架安装部51为具有开口后端的底凹部或袋的形式,并且其内部空间用作托架容纳室51a,托架B优选能够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地插入或装配到其中。具体地,托架安装部51包括从壳体41的侧表面突出的一对侧壁51b、从两个侧壁51b的突出端向内突出以基本面向壳体41的侧表面的凸出壁51c、从两个凸出壁51c的部分进一步突出以桥接或连接该两个凸出壁51c的桥接壁51d、从桥接壁51d基本向后延伸的托架锁定件51e,以及从壳体41的侧表面突出并且与侧壁51b的前端和凸出壁51c的那些前端连接的前限位壁51f。与托架B的宽度和厚度一致地适当设置托架容纳室51a的尺寸。
托架锁定件51e优选为基本沿前后方向FBD延伸的悬臂梁的形式并且能够基本沿宽度方向WD(与托架B的插入方向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基本垂直的方向)弹性变形。锁定突起如此设置在托架锁定件51e的自由端部的内表面上,从而至少部分地突出到托架容纳室51a中,并且该锁定突起将与托架B的锁定孔Ba的孔边缘接合,由此壳体41将被如此弹性地保持到托架B上,从而不会脱出(图34)。托架锁定件51e布置在托架安装部51的竖直居中位置处。在插入托架B的过程中,托架锁定件51向外移位。
<端子容纳部>
如图16和17所示,端子容纳部49优选基本为块体的形式。端子容纳部49设有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端子接头42的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容纳室61、前保持器43能够至少部分地安装到其中的保持器安装凹部62,以及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一个(或多个分开式的)接地端子(44的一个(或多个分开式的)接地端子容纳室63。稍后,与分开式接地端子44一起详细地描述分开式接地端子容纳室63。首先,相继描述端子接头容纳室61和保持器安装凹部62。
<端子接头容纳室>
端子接头容纳室61为基本与配合端子接头42的主要部分45a的外形一致并且基本沿前后方向FBD贯穿端子容纳部49的孔或凹部(优选具有圆形或圆化的或椭圆形或多边形的横截面)的形式,并且端子接头42能够沿插入方向ID、优选基本从后面单独地至少部分插入到该端子接头容纳室61中。如图29所示,通过与端子接头42的矛杆接合部47弹性地接合而能够保持至少部分插入的端子接头42的锁定矛杆64设置在每个端子接头容纳室61的内周边表面处或其上。优选地,端子接头42由锁定矛杆64保持,使得主体45a的前部分突出到连接空间中(参见图30)。
锁定矛杆64能够沿高度方向HD(与配合端子接头42的插入和拔出方向ID交叉的方向)基本向上和向下弹性变形,并且在弹性变形期间沿高度方向HD缩进到在邻近锁定矛杆64的位置处形成的变形空间65中。变形空间65为在配合壳体41的沿弹性变形方向(在与端子接头容纳室61基本相对的一侧处)面向锁定矛杆64的壁中形成并且具有开口前端的凹槽的形式。此外,能够通过在锁定矛杆64过度地弹性变形到超过其弹性极限之前与锁定矛杆64形成接合来防止锁定矛杆64的过度弹性变形的过度变形防止部66设置在壳体41的基本面向锁定矛杆64的位置处,变形空间65位于该过度变形防止部66和该锁定矛杆64之间。
如图17所示,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稳定器插入凹槽67在每个端子接头容纳室61的内周边壁表面中被形成为在锁定矛杆64的(优选基本相对的)侧面上基本沿前后方向FBD延伸,一个或多个相应的稳定器46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该稳定器插入凹槽67中。此外,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突起插入凹槽68在每个端子接头容纳室61的内周边壁表面中被形成为优选地与锁定矛杆64成角度地隔开大约90°的位置处基本向后地延伸,一个或多个相应的突起48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该突起插入凹槽68中。当端子接头42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正确深度时,突起48能够与突起插入凹槽68的前边缘接合,由此端子接头42被停止从而不会进一步向前移动。
<端子接头容纳室、锁定矛杆等的布置>
在端子容纳室49中,多个上述端子接头容纳室61沿高度方向HD设置在两个或更多水平上。具体地,在端子容纳室49中,总共三个上述端子接头容纳室61沿高度方向HD设置在两个水平上,并且锁定矛杆64、变形空间65和过度变形防止部66被如此形成以对应于各个端子接头容纳室61。在下面的描述中,在第一和第二水平(上和下水平)之间区分配合端子容纳室61、锁定矛杆64和变形空间65和过度变形防止部66的情况下,将后缀A附加到属于第一(优选为上)水平的部分并且将后缀B附加到属于第二(优选为下)水平的部分,而在对它们共同命名但不对它们进行区分的情况下,不附加任何后缀。
更具体地,如图16和17所示,端子接头容纳室61包括在端子容纳室49中的在第一(上)水平上基本并排布置的两个或更多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和在第二(下)水平上布置(或者沿竖直方向VD相对于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移位)的至少一个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61B,其中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和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61B处于如此位置关系中,使得沿高度方向HD(或者与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的布置方向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基本垂直的方向)彼此邻近。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61B沿宽度方向WD(或者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的布置方向)从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移位并且布置在两个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之间(或者其中间位置处)。更具体地,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61B沿宽度方向WD布置在两个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之间的居中或中间位置处。以此方式,各个端子接头容纳室61A、61B以偏移的方式布置,并且各个端子接头容纳室61A、61B的中心位置优选地位于直角或等边三角形的顶点处。
在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中布置的第一锁定矛杆64A向下或向外、即基本朝着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61B弹性地变形,而在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61B中布置的第二锁定矛杆64B向上或向外、即基本朝着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弹性地变形。换句话说,第一锁定矛杆64A和第二锁定矛杆64B的弹性变形方向基本相反。此外,第一和第二锁定矛杆64A、64B优选沿高度方向HD基本布置在相同的位置处并且/或优选基本上沿宽度方向WD在直线上对准。
用于允许第一锁定矛杆64A回避的第一变形空间65A和用于防止第一锁定矛杆64A的过度变形的第一过度变形防止部66A沿高度方向HD至少部分地交迭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61B,但是沿宽度方向WD从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61B侧向移位。另一方面,用于允许第二锁定矛杆64B回避的第二变形空间65B和用于防止第二锁定矛杆64B的过度变形的第二过度变形防止部66B沿高度方向HD至少部分地交迭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但是沿宽度方向WD从两个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侧向移位并且布置(在居中或中间位置处)在两个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之间。此外,锁定臂52的前端沿高度方向HD至少部分地交迭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但是沿宽度方向WD从两个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侧向移位并且布置(在居中或中间位置处)在两个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之间。因此,能够有效地布置端子接头容纳室61、锁定矛杆64、变形空间65、过度变形防止部66和锁定臂52,这适用于壳体41的小型化。
<夹具插入凹槽>
如图16和29所示,在第二过度变形防止部66B中形成至少一个夹具插入凹槽69,用于移动前保持器43的夹具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该夹具插入凹槽中。夹具插入凹槽69通过部分地切除或凹进第二过度变形防止部66B来形成并且布置在两个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之间的位置(居中或中间位置)处。更具体地,夹具插入凹槽69优选地沿宽度方向WD在第二过度变形防止部66B的基本横向居中位置处形成并且沿宽度方向WD将第二过度变形防止部66B分割(分开)成左和右部分。因此,一对过度变形防止部66B优选留在夹具插入凹槽69的基本相对或横向侧处并且优选地能够与第二锁定矛杆64B的基本相对的横向端接合。通过切除或凹进第二过度变形防止部66B来将夹具插入凹槽69形成为与第二变形空间65B连通。夹具插入凹槽69还切除或凹进在两个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之间的分隔壁,由此将该分隔壁基本沿宽度方向WD分割成侧向(左和右)部分。夹具插入凹槽69优选地形成为具有如此深度,从而达到比第二锁定矛杆64B的基端位置(后端位置)更靠前的位置。
<保持器安装凹部>
如图16所示,在端子容纳室49的前表面中形成保持器安装凹部62,前保持器43能够优选基本从前方或基本沿连接方向和/或前后方向FBD至少部分地安装到该保持器安装凹部62中。保持器安装凹部62由通过凹进端子容纳室49的前表面的下区域(优选基本为下半区域)而形成的凹进部62a和在凹进部62a的基本相对的侧向端位置处形成为优选具有比凹进部62a大的深度的开槽部62b。在端子容纳室49的优选低于两个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并且包括相应的过度变形防止部66A但不包括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61B的前壁的范围内,形成凹进部62a。该凹进部62a被形成为与相应的变形空间65连通。
保持器安装凹部62的开槽部62b优选地在沿高度方向HD从与第一锁定矛杆64A基本相同的位置到与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61B基本相同的位置的范围内形成,并且当从前方观察时沿着插座50的内周边表面弯曲。具体地,开槽部62b的上部沿高度方向HD交迭第一锁定矛杆64A和第一变形空间65A,并且沿宽度方向WD布置在横向于第一锁定矛杆64A和第一变形空间65A的位置处。开槽部62b的下部分沿高度方向HD邻近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并且沿宽度方向WD布置在横向于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61B的位置处。
如图16和29所示,用于在安装状态中保持前保持器43的第一保持器保持部70和第二保持器保持部71设置在开槽部62b的外围边缘处。第一保持器保持部70在开槽部62b的上边缘的前端位置处基本向下突出。另一方面,在开槽部62b的比第一保持器保持部70更靠后的下边缘的位置处,第二保持器保持部71倾斜地向上突出。下面,描述前保持器43。
<前保持器>
前保持器43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且沿着保持器安装凹部62整体是门形的,并且包括沿宽度方向WD侧向较长的基本板72、从基本板72的后表面的相对侧向端向后延伸的一对侧板73、从基本板72的后表面的中间部分向后突出的多个变形限制部74,以及从基本板72的上边缘基本向外或向上突出的可操作部75,如图22到25所示。基本板72被成形为基本与保持器安装凹部62的凹进部62a一致,并且插入孔72a被形成为贯穿基本板72,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61B的前壁能够通过该插入孔72a至少部分地插入。
通过在前保持器43安装到壳体41中时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或能够插入到用于锁定矛杆64的变形空间65中,变形限制部74能够限制锁定矛杆64的弹性变形。一个或多个、例如三个的变形限制部74设置在基本板72的优选基本沿宽度方向WD隔开的位置处,其中居中的或中间的变形限制部74布置在基本与壳体41的第二变形空间65B一致的相对高的位置处,并且在相对侧上的变形限制部74布置在基本与壳体41的第一变形空间65A一致的相对低的位置处。各个变形限制部74的面向相应的锁定矛杆64的表面被形成为基本与相应的锁定矛杆64的外表面形状一致的倾斜表面。这些倾斜表面被形成为与基本板72的邻近各个变形限制部74的边缘连续。
当从前方观察时,两个侧板73优选地以钝角弯曲,在中间位置处与保持器安装凹部62的开槽部62b的形状一致。具体地,两个侧板73的上部沿高度方向HD基本是直的,而其下部相对于高度方向HD倾斜。如图25和26所示,优选地在两个侧板73的上和下边缘处形成能够与壳体41的第一和第二保持器保持部70、71接合的第一和第二锁定部76、77。第一锁定部76在侧板73的上边缘处布置在相对靠前的位置处,而第二锁定部77在侧板73的下边缘处布置在相对靠后的位置处。
如图22和23所示,可操作部75被操作以移动或移位或操作前保持器43并且从基本板72的横向中间位置(优选为基本横向居中的位置)向上突出,优选地使用夹具(未示出)来将该前保持器43安装在壳体41中。邻近沿高度方向基本对应于居中或中间的第二锁定矛杆64的变形限制部74来布置可操作部75。可操作部75能够至少部分地装配到壳体41的夹具插入凹槽69中(图32)。可操作部75的高度优选地设置为低于基本处于与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相同的高度上的夹具插入凹槽69。因此,夹具能够从前方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夹具插入凹槽69的位于已装配可操作部75上方的部分中。
在壳体41中,前保持器43选择性地或者能够选择性地保持或定位在沿前后方向FBD不同的两个位置处。具体地,如果优选地在如此状态中安装前保持器43以使其从壳体41向前突出,则第一锁定部76的前表面与第一保持器保持部70的后表面接合,如图28所示,由此将前保持器43保持在该位置处。此时,各个变形限制部74从相应的变形空间65向前缩进或远离该变形空间65,如图29所示,由此允许各个锁定矛杆64的弹性变形,即,配合端子接头42的插入和拔出。该安装位置称为部分锁定位置。在该部分锁定位置处,在各个变形限制部74和相应的锁定矛杆64之间限定了指定的(预定的或能够预定的)间隙,并且用于强制地解锁锁定矛杆64的夹具(未示出)能够从前方至少部分地插入这些间隙中(图30)。另一方面,如果前保持器43至少部分地装配到保持器安装凹部62中以优选地在如此状态中安装,在该状态中,前保持器43和端子容纳部49的前端表面基本上彼此齐平,则第二锁定部77的前表面与第二保持器保持部71的后表面接合,如图31所示,由此将前保持器43保持在该位置处。此时,各个变形限制部74至少部分地位于或突出到相应的变形空间65中以限制各个锁定矛杆64的弹性变形,如图32所示。该安装位置称为完全锁定位置。
<分开式接地端子和分开式接地端子容纳室>
接下来,详细描述分开式接地端子44和分开式接地端子容纳室63。如图35到40所示,优选地通过对导电(优选为金属)板进行压制成形来将每个分开式接地端子44形成为指定的(预定的或能够预定的)形状。存在两种类型的分开式接地端子44:一种具有用于连接在第一(上)水平上的两个端子接头42与托架B的两个触点,另一种具有用于连接在第二(下)水平上的一个端子接头42与托架B的一个触点。各个分开式接地端子44将单独地至少部分地容纳于在端子容纳部49中形成的相应的分开式接地端子容纳室63中。在下面的描述中,在区分分开式接地端子44和分开式接地端子容纳室63的情况下,将后缀A附加到具有两个触点的部分并且将后缀B附加到具有一个触点的部分,而在对它们共同命名但不对它们进行区分的情况下,不附加任何后缀。
<分开式接地端子的公共结构>
首先,描述两个分开式接地端子44的公共结构。每个分开式接地端子44均包括基本沿宽度方向WD和前后方向FBD延伸的主要板78、通过部分地切削或凹进和弯曲主要板78而形成的端子接触件79、在主要板78的侧向边缘处弯曲并且基本沿竖直方向VD延伸的侧板80,以及从侧板80延伸的托架接触件81。端子接触件79能够与端子接头42的外部导体端子45形成接触,并且托架接触件81能够与托架B形成接触。
如图41和42所示,在宽度和沿前后方向的长度方面,主要板78比端子容纳部49更短并且具有矩形的平面图。优选地通过切削和弯曲来在主要板78的相对侧向边缘处形成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保持件82,并且这些保持件82咬合入分开式接地端子容纳室63的内壁表面中,由此能够优选地将分开式接地端子44保持在壳体41中。
如图36、37、39和40所示,通过在主要板78中形成具有开口前端的一对狭缝并且弯曲从两个狭缝之间的部分进一步向前延伸的板件,端子接触件79优选形成为具有悬臂梁形状。因此,当端子接触件79弯曲时,形成具有一定宽度的切口83,该宽度优选基本为端子接触件79的宽度和两个狭缝的宽度之和。这个切口83优选具有当从上方观察主要板78时沿前后方向窄而长的矩形形状并且具有开口前端。
端子接触件79从主要板78弯曲以沿着与侧板80基本相同的方向(在安装状态中沿着从连接器40径向向内的方向)突出,倾斜地向前(朝着切口83的开口)延伸,然后在主要板78的前端位置处朝着主要板78折叠,并且该折叠部79a用作与端子接头42的接触点。因此,端子接触件79布置成沿前后方向FBD至少部分地交迭切口83。换句话说,利用切口83中的空间,端子接触件79布置在沿高度方向HD从形成有切口83的主要板78移位的位置处。以其基端作为支撑点,端子接触件79能够基本向上和向下地(与端子接头42的插入方向ID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基本垂直的方向)弹性变形。横向突出的一对突出部83设置在端子接触件79的自由端的基本相对的侧向边缘处。通过部分地加宽端子接触件79的自由端来形成两个突出部84,并且其突出距离比狭缝的宽度更长。两个突出部84与主要板78的切口83的外围边缘保持接触。以此方式,端子接触件79的弹性力增加并且防止了其过度的弹性变形。
如图35、36、38和39所示,通过部分地切削和弯曲主要板78,优选地在上述切口或每一个切口83的后面在主要板78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形成一个或多个摇动防止部85。具体地,如此设置一对摇动防止部85以使其沿宽度方向WD基本对应于切口83的基本相对侧。摇动防止部85沿着与端子接触件79基本相同的方向从主要板78竖立。通过摇动防止部85,能够防止主要板78沿竖直方向VD(端子接触件79从端子接头42的分离方向)相对于壳体41摇动。
如图35和38所示,通过基本以直角来弯曲从主要板78的侧向边缘的后端部突出的板件,侧板80被形成为基本沿竖直方向VD延伸,并且当从前方或后面观察时,主要板78和侧板80优选基本形成L形。侧板80为沿竖直方向VD延伸的窄而长的件的形式,并且托架接触件81从其前端向前延伸。
如图36和39所示,类似于端子接触件79,托架接触件81为悬臂梁的形式,其后端是基端并且其前端是自由端。托架接触件81优选具有以如此方式竖立以从侧板80朝着与主要板78基本相对的一侧(在安装状态中从连接器40径向向外)突出、并且在中间位置处具有峰的基本适度的山形形状,并且其峰部用作接触部。不象端子接触件79那样,即使在弹性变形期间,该托架接触件81的自由端既不能与主要板78也不能与侧板80形成接触。托架接触件81能够以其基端作为支撑点基本沿宽度方向WD(与托架B的插入方向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基本垂直的方向,与端子接头42的竖直布置方向VD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基本垂直的方向)弹性变形。作为与托架B的接触表面,托架接触件81的外表面使其相对侧逐渐变细,如图35和38所示,并且其中间部分(优选为基本居中的部分)比其相对侧更加向外(在安装状态中朝着托架B)突出。此外,托架接触件81优选地被形成为比端子接触件79宽。
<分开式接地端子的单独结构>
接下来,描述两个分开式接地端子44A、44B的单独结构。优选地在具有两个触点的分开式接地端子44A中形成两个端子接触件79A和两个切口83A(图36),而优选地在具有一个触点的分开式接地端子44B中形成一个端子接触件79B和一个切口83B(图39)。因此,将具有两个触点的分开式接地端子44A的主要板78A的宽度设置为大于具有一个触点的分开式接地端子44B的主要板78B的宽度(图36和39)。在具有两个触点的分开式接地端子44A中,相对于宽度方向WD在主要板78A中基本对称地形成两个连接部79A和两个切口83A(图36),而在具有一个触点的分开式接地端子44B中,在从主要板78B的中心朝着与侧板80B基本相对的一侧移位的位置处形成一个端子接触件79B和一个切口83B(图39)。
<分开式接地端子容纳室的公共结构>
接下来,描述两个分开式接地端子容纳室的公共结构。分开式接地端子容纳室63优选为凹槽的形式,该凹槽在端子容纳部49中具有开口后端并且/或在连接器40中基本布置得比各个端子接头容纳室61更径向向外并且比托架容纳室51a更径向向内,如图17所示。当从后面观察时,每个分开式接地端子容纳室63优选基本为L形的,与相应的分开式接地端子44的外形一致,并且通过连接基本沿宽度方向WD延伸并适于至少部分地容纳主要板78的主要板容纳部86和基本沿竖直方向VD延伸并适于容纳侧板80的侧板容纳部87来形成。
用于连通容纳室61、63并允许端子接触件79至少部分插入到端子接头容纳室61中的一个或多个端子接触件连通凹槽88分别被形成为在端子容纳部49的位于分开式接地端子容纳室63的主要板容纳部86和相邻端子接头容纳室61之间的部分中具有开口后端。另一方面,用于连通容纳室51a、63并允许将托架接触件81插入到托架容纳室51a中的一个或多个托架接触件连通凹槽89分别被形成为在端子容纳部49的位于分开式接地端子容纳室63的侧板容纳部87和托架容纳室51a之间的部分中具有开口后端。
<用于分开式接地端子的定位结构>
如图17、41和43所示,在分开式接地端子容纳室63的主要板容纳部86的周边表面上,用于定位所安装的分开式接地端子44的定位部90设置在基本面向端子接触件连通凹槽88的位置处。定位部90优选地布置在与端子接触件连通凹槽88基本相同的位置处,沿宽度方向WD与端子接触件79和分开式接地端子44的切口83一致。因此,当安装分开式接地端子44时,定位部90装配到切口83中,由此沿宽度方向WD将分开式接地端子44定位在分开式接地端子容纳室63中。以此方式,优选基本沿宽度方向WD相对于端子接触件连通凹槽88和端子接头42来定位端子接触件79。每个定位部90优选为基本沿前后方向FBD延伸并且从沿宽度方向WD延伸的主要板容纳部86的表面朝着相应的端子接触件连通凹槽88突出的肋的形式,并且其前端与主要板容纳部86的前边缘连接。每个定位部90的后端均布置在比壳体41的后端位置更靠前的位置处。优选将定位部90的长度设置为(优选地稍微)短于主要板78中的切口83的长度。
如图17所示,用于允许端子接触件79的突出部84插入的一个或多个突出部插入凹槽91在端子接触件连通凹槽88和主要板容纳部86之间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台阶或凹部。突出部插入凹槽91优选被形成为具有一个比端子接触件连通凹槽88更宽的尺寸,和/或优选地将其宽度设置为稍微大于端子接触件79的形成有突出部84的加宽部分的宽度。从主要板78竖立或突出的摇动防止部85能够与突出部插入凹槽91的外围边缘形成接触,由此能够防止主要板78和端子接触件79沿高度方向HD摇动。此外,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肋92设置在优选地与其中形成定位部90的表面基本相对的(优选为每一个)主要板容纳部78的表面上。肋92优选具有弓形横截面并且沿前后方向FBD延伸。当将主要板78安装到主要板容纳部86中时,肋92能够与主要板78形成(能够被按压成)接触,由此能够将主要板78支撑为不会摇动。
<分开式接地端子容纳室的单独结构>
接下来,详细描述分开式接地端子容纳室63的单独结构。在从端子容纳部49的上端延伸到图17所示的右(托架安装部51一侧)侧的上部的范围内,形成用于具有两个触点的分开式接地端子的容纳室63A。具体地,用于具有两个触点的分开式接地端子的容纳室63A的主要板容纳部86A布置在上方,即从连接器40中的第一(上)水平上的两个端子接头容纳室61A径向向外,并且侧板容纳部87A布置在图17中的第一(上)水平上的右端子接头容纳室61A和托架容纳室51a之间。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端子接触件连通凹槽88A被形成为对应于在第一(上)水平上的两个端子接头容纳室61A。此外,一对定位部90A被形成为对应于两个端子接触件连通凹槽88A。托架接触件连通凹槽89A连通在端子容纳部49的上部中布置的侧板容纳部87A与托架容纳室51a的上部。此外,肋92A优选地设置在主要板容纳部86A的基本相对的端部位置处。
另一方面,优选地在从端子容纳部49的底端延伸到图17所示的右(托架安装部51一侧)侧的下部的范围内形成用于具有一个触点的分开式接地端子的容纳室63B。具体地,用于具有一个触点的分开式接地端子的容纳室63B的主要板容纳部86B布置在下面,即从连接器40中的第二(下)水平上的端子接头容纳室61B径向向外,并且侧板容纳部87B布置在第二(下)水平上的端子接头容纳室61B和托架容纳室51a之间。端子接触件连通凹槽88B被形成为基本对应于在第二(下)水平上的端子接头容纳室61B。此外,定位部90B被形成为基本对应于端子接触件连通凹槽88B。托架接触件连通凹槽89B连通在端子容纳部49的下部中布置的侧板容纳部87B和托架容纳室51a的下部。此外,类似的肋92B设置在主要板容纳部86B的邻近突出部插入凹槽91的位置处。
<分隔部>
如上所述,托架接触件连通凹槽89至少部分地在两个分开式接地端子容纳室63和托架容纳室51a之间形成以连通分开式接地端子容纳室63和托架容纳室51a。在该连通部分中,分隔部93被留下以至少部分地在分开式接地端子44和在各个容纳室51a、63中安装的托架B之间进行分隔。分隔部93优选地包括用于在两个分开式接地端子容纳室63的侧板容纳部87和从基部93a的前端基本竖直地突出的一对突出部93b之间进行分隔并且在两个侧板容纳部87和托架容纳室51a之间进行分隔的基部93a,并且当从后面观察时整体基本为T形的。
分隔部93的基部93a构成或形成两个侧板容纳部87的侧壁的至少一部分,而其突出部93b构成或形成两个侧板容纳部87的顶壁和托架容纳室51a的底壁的至少一部分。两个突出部93b突出到接近托架接触件81的端部的位置,但仍然避开托架接触件81(图46)。如图17具体所示,分隔部93为基本沿前后方向FBD延伸的至少一个肋的形式,其中分开式接地端子容纳室63和托架容纳室51a是开口的,并且分隔部93的后端布置在壳体41的后端(相对于分开式接地端子44和托架B的安装方向的前端)处并且在后部暴露于外侧。
<功能描述>
接下来,描述如上构造的该实施例的功能。在分别组装连接器40和配合连接器10之后,连接两个连接器10、40。
<配合连接器的组装操作>
首先描述配合连接器10的组装操作。首先,如图10所示,在配合壳体11中在部分锁定位置处安装前保持器13。当与同轴电缆W的端部连接的配合端子接头12沿插入方向ID、优选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地插入到配合壳体11的各个配合端子容纳室19中时,一个或多个稳定器16至少部分地插入到一个或多个相应的稳定器插入凹槽23中,由此配合端子接头12沿着周边定位(防止旋转)并顺利插入(向前移动)。
在插入过程中,锁定矛杆20由配合端子接头12暂时地弹性变形。当配合端子接头12达到正确深度时,锁定矛杆20至少部分地恢复并且与矛杆锁定孔15接合,由此将配合端子接头12保持为不从配合壳体11脱出。此后,当朝着或到达完全锁定位置地推动或移位前保持器13时,如图13所示,各个变形限制部29至少部分地进入相应的变形空间21以限制与相应的配合端子接头12接合的各个锁定矛杆20的弹性变形。以此方式,能够增加用于保持配合端子接头12的力。
<连接器组装操作(分开式接地端子安装操作)>
接下来,描述连接器40的组装操作。优选的分开式接地端子44单独安装到壳体41的相应的分开式接地端子容纳室63中。当优选基本从壳体41的后面将分开式接地端子44插入到分开式接地端子容纳室63中时,通过由在壳体41的后端位置处或其附近布置的分隔部93的后端引导(定位),侧板80可靠地进入侧板容纳部87而不进入托架容纳室51a。
另一方面,在插入过程中,定位部90从图41和43所示的状态至少部分地装配或插入到分开式接地端子44的主要板78的切口83中,并且定位部90的相对的侧表面基本沿着切口83的侧向边缘滑动,由此相对于主要板容纳部86沿宽度方向WD定位主要板78。此时,优选相对于端子接触件连通凹槽88来类似地定位端子接触件79。
在安装状态中,如图29和46所示,各个端子接触件79位于相应的端子接头容纳室61中以备待用,两个托架接触件81位于托架容纳室51a中以备待用并同时基本竖直地对准。各个端子接触件79优选地布置在面向锁定矛杆64的位置处,即从锁定矛杆64角向地隔开大约180°的位置处。两个托架接触件81在托架容纳室51a中优选地布置在基本竖直对称的位置处并且基本以相同的距离竖直地远离在中间位置中、优选基本在居中位置中布置的托架锁定件51e。在该安装状态中,定位部90至少部分地装配在主要板78的切口83中从而以如此方式保持端子接触件79,使其不相对于相应的端子接触件连通凹槽88沿宽度方向WD摇动,并且定位部90与切口83的外围边缘保持接触以加强主要板78。在该状态中,各个保持件82咬合入分开式接地端子容纳室63的内壁表面中,由此将分开式接地端子44保持为不从壳体41脱出。
<连接器组装操作(前保持器和端子接头安装操作)>
当如上地安装分开式接地端子44时,如图29所示,前保持器43在壳体41中安装在部分锁定位置处。即便在安装分开式接地端子44之前安装前保持器43也没有关系。此后,与(优选为同轴)电缆W的端部连接的各个端子接头42至少部分地插入相应的端子接头容纳室61中。当端子接头42从图29所示的状态沿插入方向、优选基本从壳体41的后面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端子接头容纳室61中时,一个或多个稳定器46至少部分地插入到一个或多个相应的稳定器插入凹槽67中并且一个或多个突起48至少部分地插入到一个或多个相应的突起插入凹槽68中,由此端子接头42沿着周边定位(防止旋转)并且顺利插入(向前移动)(参见图46)。
在插入过程中,锁定矛杆64由端子接头42暂时地弹性变形并且端子接触件79也弹性变形。如图30所示,当端子接头42达到基本正确的深度时,锁定矛杆64至少部分地恢复并且与矛杆接合部47接合,由此将端子接头42保持为不从壳体41脱出。此后,当朝着或到达完全锁定位置地推动或移位前保持器43时,如图32所示,各个变形限制部74至少部分地进入相应的变形空间65以限制与相应的端子接头42接合的各个锁定矛杆64的弹性变形。以此方式,能够增加用于保持端子接头42的力。
在安装状态中,如图30和46所示,端子接触件79从连接器40的径向外侧(沿竖直布置方向或竖直方向VD的外侧)与端子接头42的外部导体端子45的底板弹性地接触。因此,将端子接头42保持于在基本相对侧处布置的锁定矛杆64和端子接触件79之间,从而被这两者64、79弹性地接收。因为如上所述地通过定位部90来相对于端子接头42沿宽度方向WD定位端子接触件79,所以能令人满意地使它们保持接触。
<到连接器中的托架安装操作>
接下来,描述将托架B安装到壳体41中的操作。当将托架B从图18和33所示的状态插入到托架容纳室51a(优选基本从壳体41的后面)中时,通过由在壳体41的后端位置处布置的分隔部93的后端引导(定位),托架B可靠地至少部分进入托架容纳室51a而不进入侧板容纳部87。
在插入托架B的过程中,托架锁定件51e由托架B暂时向外弹性变形和/或两个托架接触件81也向内弹性变形。当托架B达到正确深度时,锁定突起进入锁定孔Ba,托架锁定件51e至少部分地恢复并且锁定突起与锁定孔或凹部Ba的孔或凹部边缘接合,如图34所示,由此将壳体41保持为不从托架B脱出。在该安装状态中,如图46所示,基本沿竖直方向VD(端子接头42的竖直布置方向)布置的两个托架接触件81与托架B的沿着连接器40的径向向内方向面向(面向与托架锁定件51e相对的一侧)的相同板表面弹性地接触。两个托架接触件81在基本竖直对称的位置处与托架B接触。
<两个连接器的连接操作>
接下来,配合连接器10与在托架B上安装的连接器40连接。从图47所示的状态,配合壳体11至少部分地装配或插入到壳体41的插座50中。此时,如果应该在连接表面倾斜时尝试将配合壳体11装配到壳体41中,则存在以下可能性,即,配合壳体11干扰插座50的内周边表面以使插座50变形并且允许上述的倾斜连接。然而,由于锁定保护部53由用以加强插座50的一个或多个加强部59连接,难以使插座50变形,由此能够防止倾斜连接。此外,如果尝试在来自正确姿态的竖直倒转的姿态中将配合壳体11装配到壳体41中,则配合壳体11干扰插座50的前端以防止在不正确姿态中的连接,因为当沿着连接方向观察时,插座50的内周边表面和配合壳体11的外周边表面优选地是竖直非对称的。
当在基本正确的姿态中至少部分地装配或插入到壳体41中的配合壳体11达到正确深度时,锁定臂52的联锁部55移动到锁定部18上并且臂主体54弹性变形,如图48所示。当配合壳体11装配到达基本正确的深度时,联锁部55移动到超过锁定部18以至少部分地进入凹槽部18a并且臂主体54至少部分地恢复以将联锁部55的后表面与锁定部18的后表面相接合,如图49所示。以此方式,优选将两个壳体11、41不可分离地保持在适当连接状态中。
通过该正确连接,端子接头42的外部导体端子45至少部分地装配或插入到配合端子接头12的外部导体端子14中,突起17与端子接头42的外部导体端子45的外周边表面保持接触,并且端子接头42的内部导体端子与配合端子接头12的内部导体端子保持接触。因此,两个连接器10、40的地线被电连接,并且信号线被电连接。在该状态中,由于两个分开式接地端子44的各个端子接触件79与各个端子接头42的外部导体端子45接触并且两个托架接触件81都与托架B接触,两个连接器10、40的地线均经由分开式接地端子44而与托架B电连接,由此被接地。
<两个连接器的分离操作>
在用于维护或另一种原因的一些情况下,两个连接器10、40可以分离并且各个端子接头12、42可以从各个连接器10、40拆离。在这种情况下,当锁定臂52的可操作部56被按压或操作以使锁定臂52从锁定部18脱离时,配合壳体11被从插座50拉开或移开(图47)。在将两个连接器10、40分离之后,前保持器13的可操作凹槽32可以被夹具捕捉以将前保持器13向前移动到部分锁定位置(图11),并且,在该状态中,优选地通过拉拔同轴电缆W来拉拔或可以拉拔配合端子接头12,同时锁定矛杆20被夹具强制地弹性变形以从相应的配合端子接头12脱离(图10)。另一方面,在连接器40中,在连接器40从托架B拆离之后,夹具从前方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壳体41的夹具插入凹槽69中以捕捉暴露于夹具插入凹槽69的前保持器43的可操作部75。然后,通过向前操作夹具,将前保持器43移动到部分锁定位置(图30),并且,在该状态中,通过拉拔同轴电缆W来拉拔或可以拉拔端子接头42,同时锁定矛杆64被夹具强制地弹性变形以从端子接头42脱离(图29)。
<用于共同使用分开式接地端子的方法>
在需要除了上述连接器40之外的使用不同数目的(优选为同轴的)电缆W和端子接头42的连接器的情况下,通过使这种连接器的壳体的构造与上述连接器40的壳体41的构造部分地共用,用于上述连接器40的分开式接地端子44能共同使用。由此,分开式接地端子44能够共同用于具有不同数目的触点的多种类型的连接器,因此,与作为用于每一种类型的连接器的特殊部分来生产分开式接地端子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促进成本的降低。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连接器40设有多个端子接头42、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各个端子接头42的壳体41、沿宽度方向WD布置在壳体41中并且端子接头42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其中的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在壳体41中布置在沿高度方向HD(或者与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的排列方向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基本垂直的方向)邻近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并且沿宽度方向WD在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之间的位置处并且端子接头42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其中的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61B、布置在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中的能够与至少部分插入的端子接头42接合并且能够至少部分地弹性变形到横向于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61B而限定的第一变形空间65A中的第一锁定矛杆64A,以及布置在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61B中的能够与至少部分插入的端子接头42接合并且能够至少部分地弹性变形到在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之间限定的第二变形空间65B中的第二锁定矛杆64B。因此,能够沿高度方向使整个连接器40小型化,小型化的程度和第一变形空间65A与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61B的交迭以及第二变形空间65B与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的交迭程度一样多。
类似地,配合连接器10优选地设有多个端子接头12、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各个端子接头12的配合壳体11、沿宽度方向WD布置在配合壳体11中并且配合端子接头12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其中的第一配合端子容纳室19A、在配合壳体11中布置在沿高度方向HD(或者与第一配合端子接头容纳室19A的排列方向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基本垂直的方向)邻近第一配合端子容纳室19A并且沿宽度方向WD在第一配合端子容纳室19A之间的位置处并且配合端子接头12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其中的第二配合端子容纳室19B、布置在第一配合端子容纳室19A中的能够与至少部分插入的配合端子接头12接合并且能够至少部分地弹性变形到横向于第二配合端子容纳室19B而限定的第一变形空间21A中的第一锁定矛杆20A,以及布置在第二配合端子容纳室19B中的能够与至少部分插入的配合端子接头12接合并且能够至少部分地弹性变形到在第一配合端子容纳室19A之间限定的第二变形空间21B中的第二锁定矛杆20B。因此,能够沿高度方向HD使整个连接器10小型化,小型化的程度和第一变形空间21A与第二配合端子容纳室19B的交迭以及第二变形空间21B与第一配合端子容纳室19A的至少局部交迭的程度一样多。
包括通过至少部分地进入第一和第二变形空间65A、65B而能够限制第一和第二锁定矛杆64A、64B的弹性变形的变形限制部74的前保持器43优选能够沿端子接头42的插入方向ID安装到壳体41中并且能够从壳体41拆离,并且,在壳体41中在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之间形成夹具插入凹槽69,用于移动前保持器43的夹具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该夹具插入凹槽69中。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壳体41中的在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之间的空间,这适用于小型化。
此外,夹具插入凹槽69优选被形成为与第二变形空间65B连通,并且前保持器43包括位于夹具插入凹槽69中并且能够优选由夹具操作的可操作部75。因此,与夹具插入凹槽不与第二变形空间连通的情况相比,前保持器43可以具有较小的高度,因为可操作部75布置在接近变形限制部74的位置处以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第二变形空间65B中。
壳体41优选包括第二过度变形防止部66B,该第二过度变形防止部66B面向第二锁定矛杆64B,并且能够防止第二锁定矛杆64B的过度弹性变形,第二变形空间65B至少部分地位于该过度变形防止部(66B)和该第二锁定矛杆(64B)之间,并且通过部分切除过度变形防止部66B来形成夹具插入凹槽69。因此,能够形成夹具插入凹槽69,同时保证了防止第二锁定矛杆64B的过度弹性变形的功能,因此能够促进更高的功能,同时使壳体41保持较小。
由于一对第二过度变形防止部66B优选地设置在夹具插入凹槽69的基本相对侧处,能令人满意地展示防止第二锁定矛杆64B的过度弹性变形的功能。
此外,壳体41优选地形成有保持器安装凹部62,并且将该保持器安装凹部62沿高度方向HD邻近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并且横向于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61B来布置,前保持器43能够至少部分地安装到该保持器安装凹部62中。因此,有效地利用了在壳体41中横向于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61B的空间,这适用于小型化。配合连接器10被类似地构造并且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由于横向于第一变形空间65A布置保持器安装凹部62,横向于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第一变形空间65A中的变形限制部74来布置待安装到保持器安装凹部62中的前保持器43的部分。因此,能够沿高度方向HD使前保持器43小型化。配合连接器10被类似地构造并且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壳体41能够与配合壳体11连接并且包括用于在连接状态中保持配合壳体11的锁定臂52,并且该锁定臂52布置在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之间并且沿高度方向HD部分地交迭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因此,能够沿高度方向使壳体41小型化,小型化的程度和锁定臂52与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沿高度方向HD的交迭程度一样多。
配合壳体11能够与壳体41接合,壳体41中的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的数目和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61B的数目优选为不同并且当沿着连接方向观察时壳体41与配合壳体11的连接周边表面是非对称的。因此,由于当沿着连接方向观察时连接周边表面是非对称的,当将配合壳体11装配到壳体41中时,如果配合壳体41、11处在不同于正确姿态的姿态中,则能够防止连接。与例如通过在连接周边表面上设置肋来防止处在不同于正确姿态的姿态中的连接的情况相比,这更适用于小型化。
因此,为了促进小型化,连接器40设有多个端子接头42、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各个端子接头42的壳体41、沿宽度方向WD布置在壳体41中并且端子接头42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其中的两个或更多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在壳体41中布置在沿高度方向HD邻近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并且沿宽度方向WD在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之间的位置处并且端子接头42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其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61B、在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中或者在此处布置的能够与插入的端子接头42接合并且能够至少部分地弹性变形到横向于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61B而限定的第一变形空间65A中的第一锁定矛杆64A,以及在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61B中或者在此处布置的能够与插入的端子接头42接合并且能够至少部分地弹性变形到在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之间限定的第二变形空间65B中的第二锁定矛杆64B。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描述和示出的实施例。例如,下面的实施例也被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所涵盖。
(1)虽然在以上实施例中布置了总共三个端子接头容纳室(配合端子容纳室):两个在上水平上,一个在下水平上,本发明还适用于其中布置四个或更多端子接头容纳室(配合端子容纳室)的连接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第一和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配合端子容纳室)的数目相等,也没有关系。
(2)虽然在以上实施例中在上和下两个水平上布置了端子接头容纳室(配合端子容纳室),但本发明还适用于其中在三个或更多竖直水平上布置端子接头容纳室(配合端子容纳室)的连接器。
(3)虽然在以上实施例的连接器中夹具插入凹槽被形成为分割第二过度变形防止部并且与第二变形空间连通,但根据本发明,它可以不与第二变形空间连通。然后,增加了第二过度变形防止部的强度并且能够在整个宽度上接收第二锁定矛杆,由此能够改进过度变形防止功能。
(4)虽然在以上实施例的连接器中通过夹具插入凹槽将第二过度变形防止部分割成两个部分,但根据本发明,通过调节夹具插入凹槽的位置或宽度,可以仅在一侧上留下第二过度变形防止部。
(5)虽然在以上实施例的连接器中通过部分切除第二过度变形防止部来形成夹具插入凹槽,但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全部切除第二过度变形防止部来形成该夹具插入凹槽。
(6)虽然在以上实施例的连接器中夹具插入凹槽被布置成沿高度方向交迭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但根据本发明,它可以沿高度方向从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移位(可以不交迭)。此外,根据本发明,夹具插入凹槽可以省略。
(7)虽然仅在以上实施例的连接器中将夹具插入凹槽布置在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之间,但在根据本发明的配合连接器中,夹具插入凹槽可以布置在第一配合端子容纳室之间,并且/或前保持器可以形成有位于夹具插入凹槽中的可操作部,同时夹具插入凹槽被形成为与第二变形空间连通,并且/或可以通过部分切除第二过度变形防止部来形成夹具插入凹槽,并且/或可以在将第二过度变形防止部开成两个部分时形成夹具插入凹槽。
(8)虽然在以上实施例的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中,前保持器单独包括对应于各个变形空间的变形限制部,但本发明还涵盖包括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多个变形空间中的变形限制部的前保持器。
(9)在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中,能够适当地改变保持器安装凹部的布置位置,前保持器能够安装到该保持器安装凹部中。
(10)虽然在以上实施例的连接器中将锁定臂布置成沿高度方向部分地交迭两个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但根据本发明,锁定臂可以沿高度方向HD从两个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移位(可以不交迭)。
(11)虽然在以上实施例中,当从前方观察时,两个壳体的连接周边表面是竖直非对称的,但本发明还涵盖具有侧向非对称的连接周边表面的壳体。此外,本发明还涵盖对称成形的连接周边表面。
(12)虽然在以上实施例中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包括前保持器,但本发明还涵盖不包括前保持器或具有侧向或后部类型的保持器的连接器。
(13)虽然在以上实施例的连接器中安装多个分开式接地端子,但根据本发明,可以仅安装一个接地端子。此外,本发明还涵盖不包括接地端子并且容纳与不包括外部导体等的普通绝缘导线连接的端子接头的连接器。
(14)虽然在以上实施例中将连接器安装在托架上,但本发明还适用于未安装在托架上的类型的连接器。
(15)虽然在以上实施例中每个端子接头(配合端子接头)的外部导体端子的主要部分具有柱形形状,但它可以例如是盒形的。

Claims (20)

1.一种连接器(40),包括:
连接器壳体(41),其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各个端子接头(42),
多个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所述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沿布置方向(WD)布置在连接器壳体(41)中,并且端子接头(42)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所述多个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中,
至少一个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61B),所述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在连接器壳体(41)中沿着与布置方向(WD)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设置在邻近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的位置处,并且所述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沿布置方向(WD)位于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之间,各个端子接头(42)能够插入到所述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61B)中,
第一锁定矛杆(64A),所述第一锁定矛杆布置在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中或布置在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处,且所述第一锁定矛杆能够与至少部分插入的端子接头(42)接合,并能够弹性变形到第一变形空间(65A)中,所述第一变形空间限定为至少部分地横向于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61B),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锁定矛杆(64B),所述第二锁定矛杆布置在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61B)中或布置在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处,且所述第二锁定矛杆能够与至少部分插入的端子接头(42)接合,并能够弹性变形到第二变形空间(65B)中,所述第二变形空间限定为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之间,第一锁定矛杆(64A)和第二锁定矛杆(64B)的弹性变形方向基本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子接头容纳室(61B)沿着基本与布置方向(WD)垂直的方向(HD)设置在邻近第一端子接头容纳室(61A)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包括至少一个变形限制部(74)的保持器(43)能够安装到连接器壳体(41)中并且能够从 连接器壳体(41)拆离,所述变形限制部(74)通过至少部分地进入第一和第二变形空间(65)而能够限制第一和第二锁定矛杆(64)的弹性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保持器(43)能够沿端子接头(42)的插入方向(ID)安装到连接器壳体(41)中并且能够从连接器壳体(41)拆离,并且
在连接器壳体(41)中的第一端子容纳室(61A)之间的位置处形成有夹具插入凹槽(69),用于移动保持器(43)的夹具能够插入所述夹具插入凹槽(69)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夹具插入凹槽(69)形成为与第二变形空间(65B)连通,和/或
保持器(43)包括可操作部(75),该可操作部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夹具插入凹槽(69)中并且能够由夹具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连接器壳体(41)中设置有过度变形防止部(66B),所述过度变形防止部(66B)基本面向第二锁定矛杆(64B)并且能够防止第二锁定矛杆(64B)发生过度的弹性变形,所述第二变形空间(65B)位于所述过度变形防止部(66B)和所述第二锁定矛杆(64B)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通过部分切除过度变形防止部(66B)来形成所述夹具插入凹槽(69)。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夹具插入凹槽(69)的基本相对侧处设置有一对过度变形防止部(66B)。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夹具插入凹槽(69)的基本相对侧处设置有一对过度变形防止部(66B)。 
10.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连接器壳体(41)中形成有保持器安装凹部(62),并且所述保持器安装凹部(62)沿着与布置方向(WD)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布置为邻近第一端子容纳室(61A),且至少部分横向于第二端子容纳室(61B)置,保持器(43)能够至少部分地安装到所述保持器安装凹部(62)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保持器安装凹部(62)沿着基本与布置方向(WD)垂直的方向(HD)布置为邻近第一端子容纳室(61A)。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保持器安装凹部(62)布置为横向于第一变形空间(65A)。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连接器壳体(40)能够与配合连接器壳体(11)连接,并且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用于在连接状态下保持配合连接器壳体(11)的至少一个锁定臂(5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锁定臂(52)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一端子容纳室(61A)之间,并且所述锁定臂形成为沿着与布置方向(WD)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部分地与第一端子容纳室(61A)交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锁定臂(52)形成为沿着基本垂直于布置方向(WD)的方向(HD)部分地与第一端子容纳室(61A)交迭。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连接器壳体(41)中第一端子容纳室(61A)的数目和第二端子容纳室(61B)的数目是不同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连接器壳体(41)能够与配合连接器壳体(11)连接,并且当沿着连接方向观察时,连接器壳体(41)与配合连接器壳体(11)的连接周边表面是非对称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和第二锁定矛杆(64)沿布置方向(WD)在直线上基本对准,并且/或第一和第二锁定矛杆(64)沿着与布置方向(WD)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基本布置在相同的位置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和第二锁定矛杆(64)沿着基本垂直于布置方向(WD)的方向(HD)基本布置在相同的位置处。
20.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各个端子接头容纳室(61A,61B)的中心位置位于等边三角形的顶点处。 
CN200910002553XA 2008-01-17 2009-01-16 连接器 Active CN1014886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08091A JP5119940B2 (ja) 2008-01-17 2008-01-17 コネクタ
JP2008-008091 2008-01-17
JP2008008091 2008-01-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8617A CN101488617A (zh) 2009-07-22
CN101488617B true CN101488617B (zh) 2012-04-18

Family

ID=40551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2553XA Active CN101488617B (zh) 2008-01-17 2009-01-16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661986B2 (zh)
EP (1) EP2081260A1 (zh)
JP (1) JP5119940B2 (zh)
KR (1) KR101015930B1 (zh)
CN (1) CN1014886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01351B2 (ja) * 2009-05-20 2013-09-25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電線対基板コネクタ及び電線コネクタ
CN102549850B (zh) * 2009-09-29 2014-08-2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树脂模制件锁定机构
JP5552951B2 (ja) * 2010-08-06 2014-07-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710996B2 (ja) * 2011-02-04 2015-04-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と端子の接続構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016402A (ja) * 2011-07-06 2013-01-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US8137142B1 (en) 2011-09-22 2012-03-20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Connector assembly
DE102011088333A1 (de) * 2011-12-13 2013-06-13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e Verbindungsstruktur mit einem elektrischen Steckverbinder und eine diesbezügliche elektrische Anordnung
DE102012007481B4 (de) * 2012-04-13 2017-08-31 Amphenol-Tuchel Electronics Gmbh Steckverbinder mit Kontaktverriegelungsmittel
DE202012010451U1 (de) * 2012-10-30 2013-01-02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er mit Isolierteil
DE102014118688A1 (de) * 2014-08-21 2016-02-25 Erni Production Gmbh & Co. Kg Kontaktelement und Steckverbinder
JP6551204B2 (ja) * 2015-12-14 2019-07-3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JP6606528B2 (ja) * 2017-05-31 2019-11-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898220B2 (ja) * 2017-12-21 2021-07-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JP6933126B2 (ja) * 2017-12-26 2021-09-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及びコネクタ
CN111755905B (zh) * 2019-03-27 2022-03-2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JP7041114B2 (ja) * 2019-11-19 2022-03-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019274B2 (ja) * 2019-11-19 2022-02-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0346A (en) * 1991-03-15 1992-03-31 Cardell Corporation Micropin connector system
EP0918372A2 (en) * 1997-10-24 1999-05-26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holder
EP0895311B1 (en) * 1997-07-29 2006-02-2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emale connector
CN101589519A (zh) * 2007-01-19 2009-11-25 泰科电子公司 三位置电连接器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570315B2 (en) * 1984-04-17 1988-03-10 Phillip Howard Oxley Electrically heated fuel delivery chamber
US5181862A (en) * 1991-07-29 1993-01-26 Amp Incorporated Diagnostic header assembly
JP2627135B2 (ja) 1993-05-14 1997-07-0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324411B2 (ja) * 1996-10-17 2002-09-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二重係止コネクタ
JP3542710B2 (ja) * 1998-02-20 2004-07-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934315B2 (ja) * 2000-08-11 2007-06-20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KR100539893B1 (ko) * 2003-11-12 2005-12-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밀도 파장분할다중화방식 광전송 시스템을 위한 광 송신기
JP4186866B2 (ja) * 2004-05-07 2008-11-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978784B2 (ja) * 2007-07-03 2012-07-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105170B2 (ja) * 2008-01-17 2012-12-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0346A (en) * 1991-03-15 1992-03-31 Cardell Corporation Micropin connector system
EP0895311B1 (en) * 1997-07-29 2006-02-2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emale connector
EP0918372A2 (en) * 1997-10-24 1999-05-26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holder
CN101589519A (zh) * 2007-01-19 2009-11-25 泰科电子公司 三位置电连接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79840A (ko) 2009-07-22
EP2081260A1 (en) 2009-07-22
JP5119940B2 (ja) 2013-01-16
US7661986B2 (en) 2010-02-16
KR101015930B1 (ko) 2011-02-23
CN101488617A (zh) 2009-07-22
US20090186524A1 (en) 2009-07-23
JP2009170302A (ja) 2009-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88617B (zh) 连接器
CN101340040B (zh)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1488616B (zh) 连接器
US10340621B2 (en) Connector with moving plate having partition between terminals to prevent short-circuit
US7503812B2 (en) Connector terminal
US7722414B2 (en) Connector having separately made lance housing and retainer
EP1521335B1 (en) Connector system
EP2071678B1 (en) A connector and an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CN101499581B (zh)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EP1816709B1 (en) A connector, a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a connector
CN101599591B (zh) 连接器
CN101752738A (zh) 连接器
CN102447185A (zh) 连接器
EP1294056B1 (en) Terminal fitting, connector provided therewith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terminal fitting
EP1801925A1 (en) A connector
CN101312272B (zh) 电缆用电连接器及嵌合连接于该电连接器的基板用电连接器
CN100530825C (zh) 电缆连接器
EP2325950B1 (en) A connector
EP2654135B1 (en) Connector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CN100580999C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EP1801926B1 (en) A conne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11387578B2 (en)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1031724B2 (en) Stacked connector and wire harness
JP4941321B2 (ja) コネクタ
JP4949276B2 (ja)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