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81818B - 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81818B CN101481818B CN200810246105XA CN200810246105A CN101481818B CN 101481818 B CN101481818 B CN 101481818B CN 200810246105X A CN200810246105X A CN 200810246105XA CN 200810246105 A CN200810246105 A CN 200810246105A CN 101481818 B CN101481818 B CN 10148181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llimeters
- heating device
- functional material
- micro
- material synthes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解决了现有纳米功能材料合成设备存在的体积庞大、耗能、耗时、合成方法单一且可控性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矩形盒体和盒盖,盒体相对应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气接口和出气接口,另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电线接口;盒体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冷却水管、散热基座、工作台、接线台、下平板和上平板,工作台中部设有上大下小的阶梯形孔,接线台上设有接线头和探针。本发明体积小,体积为240dm3,便于移动;抽真空耗时缩短至5-15分钟,升温与冷却时间高度可控,可在2-10分钟内完成整个升降温过程;可以在已做好外电路的硅衬底上制备纳米结构;可在同一衬底上集成多种纳米结构;水、电、气消耗减少至原先的5-1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功能材料合成设备,具体地说是控制纳米功能材料在局域合成的微电极微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纳米功能材料在新一代纳米光电子、传感、存储等器件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为达到器件应用的目的,首先必须实现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如对纳米材料结构、形貌、取向等按器件应用要求进行控制。必须指出的是,纳米材料定位与定向合成技术是目前的难点技术,也是纳米材料合成中的关键技术所在。目前已经有多种低维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涉及许多物理、化学手段,最常用的有化学气相沉积(CVD)、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分子束外延(MBE)、及高压反应釜等。但这些合成方法无一例外,需要复杂的合成装置,反应在高温或高压下进行;而且纳米材料通常是批量合成,欠缺对纳米线位置与取向的控制;宏观的合成手段难以控制微观的生长条件,必然导致产物均匀性差;严苛的反应条件使得电场、磁场等外加控制技术的引入难以实现;合成装置的庞大使得实时监控纳米材料合成非常困难。
以目前一维半导体纳米结构合成最常使用的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为例,公知的制备纳米半导体材料的CVD管式炉的体积大于1000立方分米(dm3),密闭腔容积大于20dm3,占空间且移动不便;抽真空至10-3帕(Pa)的平均耗时在30-60分钟之间;原有结构设备采用加热器件为宏观结构,如硅碳棒等,耗电大绝热差,升温与保温阶段平均耗能2000瓦(W)左右;原有结构的设备的升温缓慢且控温精度差,通常条件下由室温升温至800℃需要40-50分钟,而且在升温阶段存在50-150度(℃)的误差。此外,该结构设备多采用裹有隔热材料的闭式的管状腔体,只能从两端进行大概目测,无法对纳米结构的生长过程进行原位观察。自抽真空、升温、保温再到降至室温,完成一次反应平均需耗时4-10个小时。由于在合成过程中,整个合成区域包括衬底都处于高温环境,因此难以施加电场、磁场对纳米材料取向进行控制。等离子体的引入也很困难且离化气体难以到达生长衬底。整个合成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水、电、气,不利于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纳米功能材料合成设备存在的体积庞大、耗能、耗时、合成方法单一且可控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
本发明的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包括密闭腔室,所述密闭腔室包括矩形盒体19和盒盖20;
所述矩形盒体19相对应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气接口1、出气接口11,相对应的另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电线接口8;
一个矩形散热基座14通过四个角上的四根立柱4固定设于盒体19内中部,散热基座14中部为下凹的散热空腔15;散热基座14底部的盒体19内设有冷却水管10,冷却水管10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且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伸至盒体19外部;散热基座14的顶面设有工作台13,工作台13中部设有上大下小的阶梯形孔;与两侧壁上的电线接口8相对应的工作台13两侧上部通过立柱分别固定设有接线台9,接线台9上设有接线头18和探针6,接线头18和探针6通过电线组7连接电线接口8;接线台9上部依次设有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与工作台平行,且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上分别均布有通孔;
所述盒盖20中部设有观察窗孔25,观察窗孔25外侧面设有钢化玻璃板24,其内侧面设有电磁铁定位卡环27;观察窗孔25内设有电磁铁。
所述矩形散热基座14的长、宽、高分别为42毫米、42毫米、12毫米,其材料为黄铜;其中部的散热空腔15的长、宽、高分别为18毫米、18毫米、8毫米,散热空腔15内设有电磁铁。
所述冷却水管10为M形。
所述工作台13为平板状,厚度为2毫米,其材料为可塑陶瓷,其中部上大下小的阶梯形孔的大孔长、宽、高分别为20毫米、20毫米、1.5毫米,小孔长、宽、高分别为16毫米、16毫米、0.5毫米。
所述接线台9为条状,其材料为可塑陶瓷。
所述探针6的一端固定在接线台9上,并连接着电线组7,另一端为可自由移动的针头状,探针6针头的移动角度范围为0-90度。
所述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均为方形,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之间的间距为2.5毫米,且下平板29一条对角线方向上的外延部分固定连接着散热基座14一对角线方向上的两个立柱,上平板28一条对角线方向上的外延部分固定连接着散热基座14另一对角线方向上的两个立柱;所述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对角线方向的外延部分上设有绝缘套30。
所述进气接口1的管壁上绕有3-5厘米长的进气口线圈31。
所述所述盒盖20中部的观察窗孔25直径为28毫米,观察窗孔25内设有电磁铁。
所述盒体19和盒盖20之间设有密封圈2。
本发明采用微加工法在硅片32上刻制出电路50,通过接线台9上的探针6和接线头18将工作台上的硅片32上的电路50与装置外的控制线路连接,实现可控的微区域快速加热以及电场产生和变化。通过对绕在进气接口1上的进气口射频线圈31加射频电流及对接在定位柱4上部的上平板28、下平板29加直流电压促使工作气体电离化。通过置于工作台13下部散热基座空腔15内的电磁铁39及观察窗孔25中的电磁铁39提供可微调作用距离的恒定磁场。通过与工作台13紧密接触的散热基座14、“M”型冷却水管10对工作台13与定位柱4冷却降温,并在密闭腔体内产生陡峭的温度阶梯。在装置的上盖20配有观察窗实现连续观察或提供辅助的实时测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装置的小型化,整个装置体积缩至240dm3,工作腔33缩至2dm3,结构简单小巧,节约空间、便于移动;相同工作参数下,抽真空耗时缩短至5-15分钟,升温与冷却时间高度可控,可在2-10分钟内完成整个升降温过程;实现可控的微区域电场、磁场的辅助反应与控制;提供射频、直流两种模式,对工作气体进行离化促进反应;生长局限在10-200微米(μm)尺度内的区域,借助于微观合成技术的使用使得产物生长的均匀一致;由于只在局部加热,衬底使用受限小,可以在已做好外电路50的硅衬底上制备纳米结构,方便纳米器件集成;通过不同微区多步生长,可在同一衬底上集成多种纳米结构;提供观察窗,实现对反应物质的原位观测;合成装置小,需消耗水、电、气相应应减少至原先的5-1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密闭盒体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去除直流等离子发生器后的密闭盒体俯视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5为上盖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剖视图,
图7为直流等离子发生器俯视图,
图8为图7的剖视图,
图9为实施例1、2中硅片32上电路50的放大图,
图10为图9的剖视图,
图11为硅片上电路50阵列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4中硅片32上MEMS电路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装置使用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本发明包括矩形盒体19和盒盖20;矩形盒体19的长、宽、高分别为86毫米、68毫米、30毫米。
矩形盒体19相对应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气接口1、出气接口11,相对应的另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电线接口8;在进气接口1一侧的管壁上绕有3-5厘米(cm)长的进气口线圈31。
一个矩形散热基座14通过四个角上的四根立柱4固定安装于盒体19内中部,立柱4的下端通过下定位螺母7固定安装于底座定位孔16内;散热基座14中部为下凹的散热空腔15;矩形散热基座14的长、宽、高分别为42毫米、42毫米、12毫米,其材料为黄铜;其中部的散热空腔15的长、宽、高分别为18毫米、18毫米、8毫米。
散热基座14底部的盒体19内安装有冷却水管10,冷却水管10为M形,冷却水管10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且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伸至盒体19外部;散热基座14的顶面设有工作台13,工作台13中部设有上大下小的阶梯形孔,工作台13为平板状,厚度为2毫米,其材料为可塑陶瓷,其中部上大下小的阶梯形孔的大孔长、宽、高分别为20毫米、20毫米、1.5毫米,小孔长、宽、高分别为16毫米、16毫米、0.5毫米;与两侧壁上的电线接口8相对应的工作台13两侧上部通过立柱分别固定设有接线台9,接线台9为条状,其材料为可塑陶瓷,接线台9与工作台13之间的立柱上安装有中定位螺母12;接线台9上设有接线头18和探针6,接线头18通过电线组7连接电线接口8,探针6的一端固定在接线台9上,并连接着电线组7,另一端为可自由移动的针头状,探针6针头的移动角度范围为0-90度。接线台9上部依次设有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与工作台平行,且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上分别均布有通孔,见图7和图8;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均为方形,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之间的间距为2.5毫米,且下平板29一条对角线方向上的外延部分固定连接着散热基座14一对角线方向上的两个立柱,上平板28一条对角线方向上的外延部分固定连接着散热基座14另一对角线方向上的两个立柱;所述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对角线方向的外延部分上设有绝缘套30。
盒盖20中部设有观察窗孔25,观察窗孔25直径为28毫米。观察窗孔25外侧面通过螺丝21和卡环26安装有钢化玻璃板24,钢化玻璃板24与盒盖20之间安装有上盖密封圈23;观察窗孔25内侧面设有电磁铁定位卡环27,见图5和图6。
盒体19和盒盖20之间设有密封圈2。
操作时,将硅片32放置在工作台13阶梯形孔的台阶上。
将探针6与硅片32上的电阻线路35相连,用银胶、电线将电线接头8与硅片32上的电极线路34相连,将上平板28、下平板29与接线接头8相连并分别加正、负直流电压。散热空腔15、上盖观察窗孔25内不装入电磁铁39。将冷却水管10的进水口接通冷却水源,盒体19上的进气接口1与反应气体及惰性气体的气源相接,出气接口11与真空设备的管路相接。
用螺丝将盒体19和盒盖20固定连接,形成密闭的工作腔33,同时开启冷却水系统。
参见图9、图10、图11、图13,关闭气路气阀38、分子泵阀门43,打开机械泵阀门41、机械泵42,对工作腔33抽真空。由机械泵42、分子泵44抽出的废气经尾气处理装置45处理后排除。处理装置。观察工作腔气压计40的示数,待降到0Pa时,关闭机械泵阀门42,开启分子泵阀门43、分子泵44继续对工作腔33抽真空直至达到反应条件。开启气路气阀38,反应气体自气路接口36通入,经气体流量计37调整气流后通入工作腔33。与此同时,对进气口射频线圈31加以射频电流,流经此段的反应气体被电离活化。
在上平板28、下平板29间加以130V-220V的恒定直流电压,将反应气体进一步离化激活。通过探针6对电阻线路35加电流使其升温直至反应设定温度,通过接线接头8将电压加载至硅片32上的电极线路34,形成电场。此时,在温度、电场、气压、气流的共同作用下,反应气体实现VLS机理的纳米结构生长。通过置于上盖20窗口上方的显微镜可对反应过程进行实时的原位观测。
反应结束后,依次关电源与气阀。待工作腔33冷却至室温后,导入惰性气体。工作腔33内外气压相当时,打开盒盖20,取出硅片32,得到硅片32上的反应生成物质。
实施例2:
散热空腔15、上盖观察窗孔25内装入电磁铁39。其它同实施例1。
关闭气路气阀38、分子泵阀门43,打开机械泵阀门41、机械泵42,对工作腔33抽真空。观察工作腔气压计40的示数,待降到0Pa时,关闭机械泵阀门41,开启分子泵阀门43、分子泵44继续对工作腔33抽真空直至达到反应条件。开启气路气阀38,反应气体A自气路接口36通入,经气体流量计37调整气流后通入工作腔33。
在上平板28、下平板29间加以130V-220V的恒定直流电压,促使反应气体离化激活。通过探针6对电阻线路35加电流使其升温直至反应设定温度,通过电线接头8将电压加载至硅片32上的电极线路34,形成电场。此时,在温度、电场、气压、气流的共同作用下,反应气体A依从VLS机理实现A物质的纳米结构生长。
当反应气体A完成设计时间的反应后,关闭气路气阀38,将工作腔33内再次抽真空。
待工作腔33内的真空度达到反应设定要求后。再次开启气路气阀38,将反应气体B通入工作腔33。依照反应计划继续通电流和加电压,促使B物质的纳米结构生长,从而实现原位的异质纳米材料的反应生长。
将上述A、B物质生长过程依次重复数遍,即实现纳米功能材料的超晶格结构的制备。
实施例3:
用一组导线将探针6与硅片32上奇数列电路50的电阻线路35相连,用另一组导线将探针6与硅片32上偶数列电路50的电阻线路35相连。将上平板28、下平板29与电线接头8相连并分别加正、负直流电压。散热基座空腔15、上盖空腔25装入电磁铁39,并用银胶、电线将其与电线接头8相连。
其它同实施例1。
关闭气路气阀38、分子泵阀门46,打开机械泵阀门41、机械泵42,对工作腔33抽真空。观察工作腔气压计40的示数,待降到0Pa时,关闭机械泵阀门41,开启分子泵阀门43、分子泵44继续对工作腔33抽真空直至达到反应条件。开启气路气阀38,反应气体C自气路接口36通入,经气体流量计37调整气流后通入工作腔33。
在上平板28、下平板29间加以130V-220V的恒定直流电压,促使反应气体离化激活。将第一组电线加电流通过探针6对电阻线路35加电流使其升温直至反应设定温度,通过接线接头8将电压加载至硅片32上的电极线路34,形成电场。此时,在温度、磁场、气压、气流的共同作用下,反应气体C在奇数列的电路50上依VLS机理实现C物质的纳米结构生长。
当反应气体C完成设计时间的反应后,关闭气路气阀38,停止对第一组电线加电流,将工作腔33内再次抽真空。
待工作腔33内的真空度达到反应设定要求后。再次开启气路气阀38,将反应气体D通入工作腔33,同时对第二组电线加电流。此时,反应气体D在偶数列的电路50区域上实现D物质的纳米结构生长。
由此,实现在同一硅片上实现可控的C、D两种纳米功能材料的阵列排布反应与生长。
实施例4:
参见图12、图13,首先将微电机系统(MEMS)的部件:微电机系统(MEMS)电路47在硅片上呈阵列排布地刻蚀好。并由阵列中的每个MEMS电路47的一侧引出两条电线,两电线端口46处为粗扁的长条且相互平行。通过探针6、电线接头8分别与需要生长纳米功能材料的MEMS待生长区域49中的MEMS加热丝48、MEMS线路46相连。
如前述实施例的步骤抽真空和通入工作气体。对MEMS加热丝48加载适当的电流以调节需要生长纳米功能材料的MEMS待生长区域49周围的温度。对MEMS线路47加载适当的电压产生电场引导纳米功能材料生长的方向。待整个反应结束后,生成的纳米功能材料将电线端口46连接起来,使得MEMS电路47成为完整的具备特定纳米功能材料性能的功能器件。
如使用传统的CVD设备,存在高热、强电、强磁等的宏观作用力与作用区域,使得事先加工的MEMS部件极易损坏或完全失效。
其它同实施例1。
Claims (10)
1.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闭腔室,所述密闭腔室包括矩形盒体(19)和盒盖(20);
所述矩形盒体(19)相对应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气接口(1)、出气接口(11),相对应的另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电线接口(8);
一个矩形散热基座(14)通过四个角上的四根立柱(4)固定设于盒体(19)内中部,散热基座(14)中部为下凹的散热空腔(15);散热基座(14)底部的盒体(19)内设有冷却水管(10),冷却水管(10)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且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伸至盒体(19)外部;散热基座(14)的顶面设有工作台(13),工作台(13)中部设有上大下小的阶梯形孔;与两侧壁上的电线接口(8)相对应的工作台(13)两侧上部通过立柱分别固定设有接线台(9),接线台(9)上设有接线头(18)和探针(6),接线头(18)和探针(6)通过电线组(7)连接电线接口(8);接线台(9)上部依次设有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与工作台平行,且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上分别均布有通孔;
所述盒盖(20)中部设有观察窗孔(25),观察窗孔(25)外侧面设有钢化玻璃板(24),其内侧面设有电磁铁定位卡环(27);观察窗孔(25)内设有电磁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散热基座(14)的长、宽、高分别为42毫米、42毫米、12毫米,其材料为黄铜;其中部的散热空腔(15)的长、宽、高分别为18毫米、18毫米、8毫米,散热空腔(15)内设有电磁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10)为M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3)为平板状,厚度为2毫米,其材料为可塑陶瓷,其中部上大下小的阶梯形孔的大孔长、宽、高分别为20毫米、20毫 米、1.5毫米,小孔长、宽、高分别为16毫米、16毫米、0.5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台(9)为条状,其材料为可塑陶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6)的一端固定在接线台(9)上,并连接着电线组(7),另一端为可自由移动的针头,探针(6)针头的移动角度范围为0-9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均为方形,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之间的间距为2.5毫米,且下平板(29)一条对角线方向上的外延部分固定连接着散热基座(14)一对角线方向上的两个立柱,上平板(28)一条对角线方向上的外延部分固定连接着散热基座(14)另一对角线方向上的两个立柱;所述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对角线方向的外延部分上设有绝缘套(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接口(1)的管壁上绕有3-5厘米长的进气口线圈(3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20)中部的观察窗孔(25)直径为28毫米,观察窗孔(25)内设有电磁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9)和盒盖(20)之间设有密封圈(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246105XA CN101481818B (zh) | 2008-12-22 | 2008-12-22 | 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246105XA CN101481818B (zh) | 2008-12-22 | 2008-12-22 | 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81818A CN101481818A (zh) | 2009-07-15 |
CN101481818B true CN101481818B (zh) | 2011-01-26 |
Family
ID=40879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24610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81818B (zh) | 2008-12-22 | 2008-12-22 | 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48181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92131B (zh) * | 2016-08-02 | 2020-01-03 | 电子科技大学 | 高通量组合材料热处理系统及其热处理及检测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99637A (zh) * | 2004-05-19 | 2005-11-23 | 北京大学 | 一种单晶半导体纳米线的生长装置及其应用 |
CN201317830Y (zh) * | 2008-12-22 | 2009-09-30 | 揭建胜 | 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 |
-
2008
- 2008-12-22 CN CN200810246105XA patent/CN10148181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99637A (zh) * | 2004-05-19 | 2005-11-23 | 北京大学 | 一种单晶半导体纳米线的生长装置及其应用 |
CN201317830Y (zh) * | 2008-12-22 | 2009-09-30 | 揭建胜 | 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81818A (zh) | 2009-07-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436515U (zh) | 基板支撑组件 | |
CN103359723B (zh) | 石墨烯纳米窄带的制备方法 | |
CN102677022B (zh) | 一种原子层沉积装置 | |
CN108342716B (zh) |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制备二维材料的系统及方法 | |
JP5678883B2 (ja) | プラズマcvd装置、および、シリコン薄膜の製造方法 | |
CN105568253B (zh) | 一种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生长六方氮化硼的方法 | |
CN102534569A (zh) | 一种常压辉光等离子体增强原子层沉积装置 | |
CN103359719A (zh) | 石墨烯纳米窄带的制备方法 | |
CN106383045B (zh) |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超高真空样品处理与制备装置 | |
CN102047385A (zh) | 薄膜形成装置以及半导体膜制造方法 | |
CN102320606B (zh) | 一种生长纳米晶硅粉体的方法 | |
TW200830941A (en) | Plasma generating apparatus | |
KR20210018855A (ko) | 고효율 화학 기상 증착법 그래핀 주름 제거 방법 | |
CN104404478A (zh) | 一种有机铵金属卤化物薄膜的制备方法 | |
CN103359718A (zh) | 石墨烯纳米窄带的制备方法 | |
CN104773725A (zh) | 一种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 |
CN101481818B (zh) | 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 | |
CN104211065A (zh) | 一种硅粉的制备设备 | |
CN201317830Y (zh) | 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 | |
US20230059495A1 (en) | Optimization of Radiofrequency Signal Ground Return in Plasma Processing System | |
CN103864460A (zh) | 一种有序氧化钨纳米线阵列结构的制备方法 | |
CN102010001A (zh) | 一种二氧化钛立方锥晶体的制备方法 | |
CN210506514U (zh) | 一种冷壁化学气相沉积装置 | |
CN107058950A (zh) | 一种螺旋结构的碲化铋纳米片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060458B (zh) | 一种非极性氮化铟纳米晶薄膜的制备装置和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26 Termination date: 20141222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