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81818B - 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81818B
CN101481818B CN200810246105XA CN200810246105A CN101481818B CN 101481818 B CN101481818 B CN 101481818B CN 200810246105X A CN200810246105X A CN 200810246105XA CN 200810246105 A CN200810246105 A CN 200810246105A CN 101481818 B CN101481818 B CN 1014818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llimeters
heating device
functional material
micro
material synthe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461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81818A (zh
Inventor
揭建胜
胡治中
吴春艳
王莉
于永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081024610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818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81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18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818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18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解决了现有纳米功能材料合成设备存在的体积庞大、耗能、耗时、合成方法单一且可控性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矩形盒体和盒盖,盒体相对应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气接口和出气接口,另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电线接口;盒体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冷却水管、散热基座、工作台、接线台、下平板和上平板,工作台中部设有上大下小的阶梯形孔,接线台上设有接线头和探针。本发明体积小,体积为240dm3,便于移动;抽真空耗时缩短至5-15分钟,升温与冷却时间高度可控,可在2-10分钟内完成整个升降温过程;可以在已做好外电路的硅衬底上制备纳米结构;可在同一衬底上集成多种纳米结构;水、电、气消耗减少至原先的5-10%。

Description

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功能材料合成设备,具体地说是控制纳米功能材料在局域合成的微电极微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纳米功能材料在新一代纳米光电子、传感、存储等器件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为达到器件应用的目的,首先必须实现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如对纳米材料结构、形貌、取向等按器件应用要求进行控制。必须指出的是,纳米材料定位与定向合成技术是目前的难点技术,也是纳米材料合成中的关键技术所在。目前已经有多种低维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涉及许多物理、化学手段,最常用的有化学气相沉积(CVD)、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分子束外延(MBE)、及高压反应釜等。但这些合成方法无一例外,需要复杂的合成装置,反应在高温或高压下进行;而且纳米材料通常是批量合成,欠缺对纳米线位置与取向的控制;宏观的合成手段难以控制微观的生长条件,必然导致产物均匀性差;严苛的反应条件使得电场、磁场等外加控制技术的引入难以实现;合成装置的庞大使得实时监控纳米材料合成非常困难。
以目前一维半导体纳米结构合成最常使用的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为例,公知的制备纳米半导体材料的CVD管式炉的体积大于1000立方分米(dm3),密闭腔容积大于20dm3,占空间且移动不便;抽真空至10-3帕(Pa)的平均耗时在30-60分钟之间;原有结构设备采用加热器件为宏观结构,如硅碳棒等,耗电大绝热差,升温与保温阶段平均耗能2000瓦(W)左右;原有结构的设备的升温缓慢且控温精度差,通常条件下由室温升温至800℃需要40-50分钟,而且在升温阶段存在50-150度(℃)的误差。此外,该结构设备多采用裹有隔热材料的闭式的管状腔体,只能从两端进行大概目测,无法对纳米结构的生长过程进行原位观察。自抽真空、升温、保温再到降至室温,完成一次反应平均需耗时4-10个小时。由于在合成过程中,整个合成区域包括衬底都处于高温环境,因此难以施加电场、磁场对纳米材料取向进行控制。等离子体的引入也很困难且离化气体难以到达生长衬底。整个合成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水、电、气,不利于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纳米功能材料合成设备存在的体积庞大、耗能、耗时、合成方法单一且可控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
本发明的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包括密闭腔室,所述密闭腔室包括矩形盒体19和盒盖20;
所述矩形盒体19相对应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气接口1、出气接口11,相对应的另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电线接口8;
一个矩形散热基座14通过四个角上的四根立柱4固定设于盒体19内中部,散热基座14中部为下凹的散热空腔15;散热基座14底部的盒体19内设有冷却水管10,冷却水管10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且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伸至盒体19外部;散热基座14的顶面设有工作台13,工作台13中部设有上大下小的阶梯形孔;与两侧壁上的电线接口8相对应的工作台13两侧上部通过立柱分别固定设有接线台9,接线台9上设有接线头18和探针6,接线头18和探针6通过电线组7连接电线接口8;接线台9上部依次设有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与工作台平行,且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上分别均布有通孔;
所述盒盖20中部设有观察窗孔25,观察窗孔25外侧面设有钢化玻璃板24,其内侧面设有电磁铁定位卡环27;观察窗孔25内设有电磁铁。
所述矩形散热基座14的长、宽、高分别为42毫米、42毫米、12毫米,其材料为黄铜;其中部的散热空腔15的长、宽、高分别为18毫米、18毫米、8毫米,散热空腔15内设有电磁铁。
所述冷却水管10为M形。
所述工作台13为平板状,厚度为2毫米,其材料为可塑陶瓷,其中部上大下小的阶梯形孔的大孔长、宽、高分别为20毫米、20毫米、1.5毫米,小孔长、宽、高分别为16毫米、16毫米、0.5毫米。
所述接线台9为条状,其材料为可塑陶瓷。
所述探针6的一端固定在接线台9上,并连接着电线组7,另一端为可自由移动的针头状,探针6针头的移动角度范围为0-90度。
所述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均为方形,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之间的间距为2.5毫米,且下平板29一条对角线方向上的外延部分固定连接着散热基座14一对角线方向上的两个立柱,上平板28一条对角线方向上的外延部分固定连接着散热基座14另一对角线方向上的两个立柱;所述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对角线方向的外延部分上设有绝缘套30。
所述进气接口1的管壁上绕有3-5厘米长的进气口线圈31。
所述所述盒盖20中部的观察窗孔25直径为28毫米,观察窗孔25内设有电磁铁。
所述盒体19和盒盖20之间设有密封圈2。
本发明采用微加工法在硅片32上刻制出电路50,通过接线台9上的探针6和接线头18将工作台上的硅片32上的电路50与装置外的控制线路连接,实现可控的微区域快速加热以及电场产生和变化。通过对绕在进气接口1上的进气口射频线圈31加射频电流及对接在定位柱4上部的上平板28、下平板29加直流电压促使工作气体电离化。通过置于工作台13下部散热基座空腔15内的电磁铁39及观察窗孔25中的电磁铁39提供可微调作用距离的恒定磁场。通过与工作台13紧密接触的散热基座14、“M”型冷却水管10对工作台13与定位柱4冷却降温,并在密闭腔体内产生陡峭的温度阶梯。在装置的上盖20配有观察窗实现连续观察或提供辅助的实时测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装置的小型化,整个装置体积缩至240dm3,工作腔33缩至2dm3,结构简单小巧,节约空间、便于移动;相同工作参数下,抽真空耗时缩短至5-15分钟,升温与冷却时间高度可控,可在2-10分钟内完成整个升降温过程;实现可控的微区域电场、磁场的辅助反应与控制;提供射频、直流两种模式,对工作气体进行离化促进反应;生长局限在10-200微米(μm)尺度内的区域,借助于微观合成技术的使用使得产物生长的均匀一致;由于只在局部加热,衬底使用受限小,可以在已做好外电路50的硅衬底上制备纳米结构,方便纳米器件集成;通过不同微区多步生长,可在同一衬底上集成多种纳米结构;提供观察窗,实现对反应物质的原位观测;合成装置小,需消耗水、电、气相应应减少至原先的5-1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密闭盒体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去除直流等离子发生器后的密闭盒体俯视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5为上盖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剖视图,
图7为直流等离子发生器俯视图,
图8为图7的剖视图,
图9为实施例1、2中硅片32上电路50的放大图,
图10为图9的剖视图,
图11为硅片上电路50阵列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4中硅片32上MEMS电路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装置使用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本发明包括矩形盒体19和盒盖20;矩形盒体19的长、宽、高分别为86毫米、68毫米、30毫米。
矩形盒体19相对应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气接口1、出气接口11,相对应的另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电线接口8;在进气接口1一侧的管壁上绕有3-5厘米(cm)长的进气口线圈31。
一个矩形散热基座14通过四个角上的四根立柱4固定安装于盒体19内中部,立柱4的下端通过下定位螺母7固定安装于底座定位孔16内;散热基座14中部为下凹的散热空腔15;矩形散热基座14的长、宽、高分别为42毫米、42毫米、12毫米,其材料为黄铜;其中部的散热空腔15的长、宽、高分别为18毫米、18毫米、8毫米。
散热基座14底部的盒体19内安装有冷却水管10,冷却水管10为M形,冷却水管10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且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伸至盒体19外部;散热基座14的顶面设有工作台13,工作台13中部设有上大下小的阶梯形孔,工作台13为平板状,厚度为2毫米,其材料为可塑陶瓷,其中部上大下小的阶梯形孔的大孔长、宽、高分别为20毫米、20毫米、1.5毫米,小孔长、宽、高分别为16毫米、16毫米、0.5毫米;与两侧壁上的电线接口8相对应的工作台13两侧上部通过立柱分别固定设有接线台9,接线台9为条状,其材料为可塑陶瓷,接线台9与工作台13之间的立柱上安装有中定位螺母12;接线台9上设有接线头18和探针6,接线头18通过电线组7连接电线接口8,探针6的一端固定在接线台9上,并连接着电线组7,另一端为可自由移动的针头状,探针6针头的移动角度范围为0-90度。接线台9上部依次设有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与工作台平行,且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上分别均布有通孔,见图7和图8;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均为方形,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之间的间距为2.5毫米,且下平板29一条对角线方向上的外延部分固定连接着散热基座14一对角线方向上的两个立柱,上平板28一条对角线方向上的外延部分固定连接着散热基座14另一对角线方向上的两个立柱;所述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对角线方向的外延部分上设有绝缘套30。
盒盖20中部设有观察窗孔25,观察窗孔25直径为28毫米。观察窗孔25外侧面通过螺丝21和卡环26安装有钢化玻璃板24,钢化玻璃板24与盒盖20之间安装有上盖密封圈23;观察窗孔25内侧面设有电磁铁定位卡环27,见图5和图6。
盒体19和盒盖20之间设有密封圈2。
操作时,将硅片32放置在工作台13阶梯形孔的台阶上。
将探针6与硅片32上的电阻线路35相连,用银胶、电线将电线接头8与硅片32上的电极线路34相连,将上平板28、下平板29与接线接头8相连并分别加正、负直流电压。散热空腔15、上盖观察窗孔25内不装入电磁铁39。将冷却水管10的进水口接通冷却水源,盒体19上的进气接口1与反应气体及惰性气体的气源相接,出气接口11与真空设备的管路相接。
用螺丝将盒体19和盒盖20固定连接,形成密闭的工作腔33,同时开启冷却水系统。
参见图9、图10、图11、图13,关闭气路气阀38、分子泵阀门43,打开机械泵阀门41、机械泵42,对工作腔33抽真空。由机械泵42、分子泵44抽出的废气经尾气处理装置45处理后排除。处理装置。观察工作腔气压计40的示数,待降到0Pa时,关闭机械泵阀门42,开启分子泵阀门43、分子泵44继续对工作腔33抽真空直至达到反应条件。开启气路气阀38,反应气体自气路接口36通入,经气体流量计37调整气流后通入工作腔33。与此同时,对进气口射频线圈31加以射频电流,流经此段的反应气体被电离活化。
在上平板28、下平板29间加以130V-220V的恒定直流电压,将反应气体进一步离化激活。通过探针6对电阻线路35加电流使其升温直至反应设定温度,通过接线接头8将电压加载至硅片32上的电极线路34,形成电场。此时,在温度、电场、气压、气流的共同作用下,反应气体实现VLS机理的纳米结构生长。通过置于上盖20窗口上方的显微镜可对反应过程进行实时的原位观测。
反应结束后,依次关电源与气阀。待工作腔33冷却至室温后,导入惰性气体。工作腔33内外气压相当时,打开盒盖20,取出硅片32,得到硅片32上的反应生成物质。
实施例2:
散热空腔15、上盖观察窗孔25内装入电磁铁39。其它同实施例1。
关闭气路气阀38、分子泵阀门43,打开机械泵阀门41、机械泵42,对工作腔33抽真空。观察工作腔气压计40的示数,待降到0Pa时,关闭机械泵阀门41,开启分子泵阀门43、分子泵44继续对工作腔33抽真空直至达到反应条件。开启气路气阀38,反应气体A自气路接口36通入,经气体流量计37调整气流后通入工作腔33。
在上平板28、下平板29间加以130V-220V的恒定直流电压,促使反应气体离化激活。通过探针6对电阻线路35加电流使其升温直至反应设定温度,通过电线接头8将电压加载至硅片32上的电极线路34,形成电场。此时,在温度、电场、气压、气流的共同作用下,反应气体A依从VLS机理实现A物质的纳米结构生长。
当反应气体A完成设计时间的反应后,关闭气路气阀38,将工作腔33内再次抽真空。
待工作腔33内的真空度达到反应设定要求后。再次开启气路气阀38,将反应气体B通入工作腔33。依照反应计划继续通电流和加电压,促使B物质的纳米结构生长,从而实现原位的异质纳米材料的反应生长。
将上述A、B物质生长过程依次重复数遍,即实现纳米功能材料的超晶格结构的制备。
实施例3:
用一组导线将探针6与硅片32上奇数列电路50的电阻线路35相连,用另一组导线将探针6与硅片32上偶数列电路50的电阻线路35相连。将上平板28、下平板29与电线接头8相连并分别加正、负直流电压。散热基座空腔15、上盖空腔25装入电磁铁39,并用银胶、电线将其与电线接头8相连。
其它同实施例1。
关闭气路气阀38、分子泵阀门46,打开机械泵阀门41、机械泵42,对工作腔33抽真空。观察工作腔气压计40的示数,待降到0Pa时,关闭机械泵阀门41,开启分子泵阀门43、分子泵44继续对工作腔33抽真空直至达到反应条件。开启气路气阀38,反应气体C自气路接口36通入,经气体流量计37调整气流后通入工作腔33。
在上平板28、下平板29间加以130V-220V的恒定直流电压,促使反应气体离化激活。将第一组电线加电流通过探针6对电阻线路35加电流使其升温直至反应设定温度,通过接线接头8将电压加载至硅片32上的电极线路34,形成电场。此时,在温度、磁场、气压、气流的共同作用下,反应气体C在奇数列的电路50上依VLS机理实现C物质的纳米结构生长。
当反应气体C完成设计时间的反应后,关闭气路气阀38,停止对第一组电线加电流,将工作腔33内再次抽真空。
待工作腔33内的真空度达到反应设定要求后。再次开启气路气阀38,将反应气体D通入工作腔33,同时对第二组电线加电流。此时,反应气体D在偶数列的电路50区域上实现D物质的纳米结构生长。
由此,实现在同一硅片上实现可控的C、D两种纳米功能材料的阵列排布反应与生长。
实施例4:
参见图12、图13,首先将微电机系统(MEMS)的部件:微电机系统(MEMS)电路47在硅片上呈阵列排布地刻蚀好。并由阵列中的每个MEMS电路47的一侧引出两条电线,两电线端口46处为粗扁的长条且相互平行。通过探针6、电线接头8分别与需要生长纳米功能材料的MEMS待生长区域49中的MEMS加热丝48、MEMS线路46相连。
如前述实施例的步骤抽真空和通入工作气体。对MEMS加热丝48加载适当的电流以调节需要生长纳米功能材料的MEMS待生长区域49周围的温度。对MEMS线路47加载适当的电压产生电场引导纳米功能材料生长的方向。待整个反应结束后,生成的纳米功能材料将电线端口46连接起来,使得MEMS电路47成为完整的具备特定纳米功能材料性能的功能器件。
如使用传统的CVD设备,存在高热、强电、强磁等的宏观作用力与作用区域,使得事先加工的MEMS部件极易损坏或完全失效。
其它同实施例1。

Claims (10)

1.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闭腔室,所述密闭腔室包括矩形盒体(19)和盒盖(20);
所述矩形盒体(19)相对应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气接口(1)、出气接口(11),相对应的另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电线接口(8);
一个矩形散热基座(14)通过四个角上的四根立柱(4)固定设于盒体(19)内中部,散热基座(14)中部为下凹的散热空腔(15);散热基座(14)底部的盒体(19)内设有冷却水管(10),冷却水管(10)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且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伸至盒体(19)外部;散热基座(14)的顶面设有工作台(13),工作台(13)中部设有上大下小的阶梯形孔;与两侧壁上的电线接口(8)相对应的工作台(13)两侧上部通过立柱分别固定设有接线台(9),接线台(9)上设有接线头(18)和探针(6),接线头(18)和探针(6)通过电线组(7)连接电线接口(8);接线台(9)上部依次设有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与工作台平行,且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上分别均布有通孔;
所述盒盖(20)中部设有观察窗孔(25),观察窗孔(25)外侧面设有钢化玻璃板(24),其内侧面设有电磁铁定位卡环(27);观察窗孔(25)内设有电磁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散热基座(14)的长、宽、高分别为42毫米、42毫米、12毫米,其材料为黄铜;其中部的散热空腔(15)的长、宽、高分别为18毫米、18毫米、8毫米,散热空腔(15)内设有电磁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10)为M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3)为平板状,厚度为2毫米,其材料为可塑陶瓷,其中部上大下小的阶梯形孔的大孔长、宽、高分别为20毫米、20毫 米、1.5毫米,小孔长、宽、高分别为16毫米、16毫米、0.5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台(9)为条状,其材料为可塑陶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6)的一端固定在接线台(9)上,并连接着电线组(7),另一端为可自由移动的针头,探针(6)针头的移动角度范围为0-9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均为方形,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之间的间距为2.5毫米,且下平板(29)一条对角线方向上的外延部分固定连接着散热基座(14)一对角线方向上的两个立柱,上平板(28)一条对角线方向上的外延部分固定连接着散热基座(14)另一对角线方向上的两个立柱;所述下平板(29)和上平板(28)对角线方向的外延部分上设有绝缘套(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接口(1)的管壁上绕有3-5厘米长的进气口线圈(3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20)中部的观察窗孔(25)直径为28毫米,观察窗孔(25)内设有电磁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9)和盒盖(20)之间设有密封圈(2)。 
CN200810246105XA 2008-12-22 2008-12-22 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818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46105XA CN101481818B (zh) 2008-12-22 2008-12-22 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46105XA CN101481818B (zh) 2008-12-22 2008-12-22 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1818A CN101481818A (zh) 2009-07-15
CN101481818B true CN101481818B (zh) 2011-01-26

Family

ID=40879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4610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81818B (zh) 2008-12-22 2008-12-22 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818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2131B (zh) * 2016-08-02 2020-01-03 电子科技大学 高通量组合材料热处理系统及其热处理及检测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9637A (zh) * 2004-05-19 2005-11-23 北京大学 一种单晶半导体纳米线的生长装置及其应用
CN201317830Y (zh) * 2008-12-22 2009-09-30 揭建胜 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9637A (zh) * 2004-05-19 2005-11-23 北京大学 一种单晶半导体纳米线的生长装置及其应用
CN201317830Y (zh) * 2008-12-22 2009-09-30 揭建胜 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1818A (zh) 2009-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36515U (zh) 基板支撑组件
CN103359723B (zh) 石墨烯纳米窄带的制备方法
CN102677022B (zh) 一种原子层沉积装置
CN108342716B (zh)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制备二维材料的系统及方法
JP5678883B2 (ja) プラズマcvd装置、および、シリコン薄膜の製造方法
CN105568253B (zh) 一种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生长六方氮化硼的方法
CN102534569A (zh) 一种常压辉光等离子体增强原子层沉积装置
CN103359719A (zh) 石墨烯纳米窄带的制备方法
CN106383045B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超高真空样品处理与制备装置
CN102047385A (zh) 薄膜形成装置以及半导体膜制造方法
CN102320606B (zh) 一种生长纳米晶硅粉体的方法
TW200830941A (en) Plasma generating apparatus
KR20210018855A (ko) 고효율 화학 기상 증착법 그래핀 주름 제거 방법
CN104404478A (zh) 一种有机铵金属卤化物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3359718A (zh) 石墨烯纳米窄带的制备方法
CN104773725A (zh) 一种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CN101481818B (zh) 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
CN104211065A (zh) 一种硅粉的制备设备
CN201317830Y (zh) 一种微区可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加热装置
US20230059495A1 (en) Optimization of Radiofrequency Signal Ground Return in Plasma Processing System
CN103864460A (zh) 一种有序氧化钨纳米线阵列结构的制备方法
CN102010001A (zh) 一种二氧化钛立方锥晶体的制备方法
CN210506514U (zh) 一种冷壁化学气相沉积装置
CN107058950A (zh) 一种螺旋结构的碲化铋纳米片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60458B (zh) 一种非极性氮化铟纳米晶薄膜的制备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26

Termination date: 201412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