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1651B - 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电路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电路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71651B CN101471651B CN2008101662899A CN200810166289A CN101471651B CN 101471651 B CN101471651 B CN 101471651B CN 2008101662899 A CN2008101662899 A CN 2008101662899A CN 200810166289 A CN200810166289 A CN 200810166289A CN 101471651 B CN101471651 B CN 10147165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de
- level
- data transfers
- bidirectional data
- coupl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17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03K19/018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us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nly
- H03K19/01858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us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nly programmabl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002—Switching arrangements with several input- or output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og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和方法,该方法是一种用于多路复用和转换电信号或者多路分配和转换电信号的方法。多路复用器和多路分配器与转换器单片集成。工作在彼此不同的电压电源电平的电路可耦合到多路复用器,并且工作在与耦合到多路复用器的电路不同的电压电源电平、或工作在与耦合到多路复用器的电路中的至少一个相同的电压电源电平的电路耦合到多路分配器。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从耦合到多路复用器的电路之一中选择信号,转换它的电平并提供被转换的信号电平作为输出信号。作为一种选择,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从电信号产生多路分配信号并转换该多路分配信号的电压电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电子学,尤其涉及形成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和结构。
背景技术
许多电子系统使用不同逻辑系列的集成电路来实现。例如,计算机系统经常使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S”)电路来执行计算功能,使用低电压差分信号(“LVDS”)电路用于磁盘驱动数据信号,使用正射极耦合逻辑(“PECL”)电路用于时钟驱动器。对于一个逻辑系列的电路指定的电压电平不落在对于与之不同的逻辑系列的电路指定的电压范围内,在这种意义上,这些逻辑电路互相之间一般不兼容。因此,数据就会丢失或者抗噪性被大大削弱。为此,接收器-转换器电路经常用于转换不同逻辑系列之间的信号。
除了将不同逻辑系列彼此连接,也希望能够将不同的系统彼此连接。例如,在许多应用中,期望具有能将数据传输到多媒体卡(MMC)并从其接收数据的微处理器,或者期望具有能将数据传输到安全数字输入输出(SDIO)系统并从其接收数据的微处理器,或者期望具有能将数据传输到诸如MMC和SDIO系统的多个系统并从其接收数据的微处理器。微处理器也被称为中央处理单元。这样,微处理器应该能与具有与该微处理器不同的并且彼此也不同的电压参数的一个或更多系统一起操作。连接不同的逻辑电路、不同的收发器、以及不同的系统需要使用不同的分立的转换器,以允许不同电路部件之间的通信。例如,系统可包括耦合到转换器的输入的多个分立的电路部件以及耦合到转换器的输出的分立的电路部件,其中,耦合到转换器的输出的分立的电路部件具有与连接到转换器的输入的一个或更多电路部件不同的工作电压。这导致较高的系统开销,这是因为由于每种类型的转换器用得很少,所以需要存储多种转换器,而且缺乏大规模经济的效益。
除了较高的成本,包含在不同电压下工作的部件的系统可能需要额外的电路来克服不兼容的电源电压电平或者可能被限制在可接受的电源电压内。例如,图1说明现有技术的用在多路复用应用中的逻辑电压转换器10,其中,耦合到转换器的输入的多个电路被限制为具有相同的电压电源电平。图1所示的是n沟道传输晶体管(passtransistor)12,其通过相应的单触发器(one-shot)16和22分别耦合到p沟道边缘调节(edge-adjusting)晶体管14和20。上拉电阻器18和24分别连接到p沟道边缘调节晶体管14和20。更具体地,n沟道传输晶体管12具有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26的源极、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28的漏极、以及耦合成接收工作电势源VCC1的栅极。传输晶体管12的漏极通过单触发器16耦合到边缘调节晶体管14的栅极,传输晶体管12的源极通过单触发器22耦合到边缘调节晶体管20的栅极。传输晶体管12的源极连接到边缘调节晶体管14的漏极和上拉电阻器18的端子19,传输晶体管12的漏极连接到边缘调节晶体管20的漏极和上拉电阻器24的端子25。传输晶体管12的栅极连接到边缘调节晶体管14的源极和上拉电阻器18的端子21。边缘调节晶体管20的源极连接到上拉电阻器24的端子27,并和端子27一起耦合成接收工作电势源VCC2。源区到基体(source-to-body)二极管13在传输晶体管12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形成。
传输晶体管12的源极、边缘调节晶体管14的漏极、以及上拉电阻器18的端子19共同连接在一起并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26,边缘调节晶体管20的漏极以及上拉电阻器24的端子25共同连接在一起并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28。
收发器301,302,...,30n连接到逻辑转换器10。每个收发器301,302,...,30n包括输入/输出晶体管321,322,...,32n以及输入/输出缓冲器341,342,...,34n,其中输入/输出晶体管321,322,...,32n的漏极和输入/输出缓冲器341,342,...,34n的输入端子分别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311,312,...,31n。每个收发器301,302,...,30n耦合成接收工作电势源VCC1。输入/输出晶体管321,322,...,32n的栅极连接到控制电路361,362,...,36n,输入/输出晶体管321,322,...,32n的源极耦合成接收工作电势源Vss1,并且输入/输出缓冲器341,342,...,34n的输出端子分别连接到逻辑电路381,382,...,38n。例如,工作电势源VSS1是地。应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控制电路361,362,...,36n和逻辑电路381,382,...,38n以方框的形式显示,控制和逻辑电路的类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已知的。收发器301,302,...,30n的输入/输出节点311,312,...,31n连接到逻辑电压转换器10的输入/输出节点26。
收发器40连接到逻辑电压转换器10的输入/输出节点28。收发器40包括输入/输出晶体管42和输入输出缓冲器44,其中输入/输出晶体管42的漏极和输入输出缓冲器44的输入端子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56,其反过来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28。收发器40耦合成接收工作电势源VCC2。输入/输出晶体管42的栅极连接到控制电路46,输入/输出晶体管42的源极耦合成接收工作电势源VSS2,输入/输出缓冲器44的输出端子连接到逻辑电路48。例如,工作电势源VSS2是地。为了清楚的目的,控制电路46和逻辑电路48以方框的形式显示。控制和逻辑电路的类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已知的。
在描述逻辑电压转换器10的工作之前,应注意,为了解释它的工作,假设电源电压VCC2大于电源电压VCC1,而该电源电压VCC1假设大于传输晶体管12的阈值电压。然而,电源电压VCC1可大于、小于、或等于电源电压VCC2。而且,电源电压VCC1对于每个收发器301,302,...,30n来说都是相同的。逻辑低或逻辑零电压通过导通被选择的收发器301,302,...,30n的输入/输出晶体管321,322,...,32n中的一个而被传输到收发器40。用于从多个收发器中选择收发器的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已知的。导通输入/输出晶体管321,322,...,32n中的一个将相应的输入/输出节点311,312,...,31n上的电压设置为逻辑低或逻辑零电压电平,该逻辑低或逻辑零电压电平被传输到输入/输出节点26。出现在输入/输出节点26上的逻辑低电压将传输晶体管12的栅极-源极电压设置为近似等于电源电压VCC1。这样,传输晶体管12导通,将输入/输出节点28上的电压设置为等于逻辑零电压,例如近似地等于零伏。
收发器40通过导通输入/输出晶体管42将逻辑零电压传输到被选择的收发器301,302,...,30n,这样将输入/输出节点56上的电压设置为逻辑低或逻辑零电压。输入/输出节点56上的逻辑零电压传输到输入/输出节点28,从而促使体二极管13变成正向偏压,导通传输晶体管12,并在输入/输出节点26上产生逻辑零电压。
通过截止输入/输出晶体管321,322,...,32n以及输入/输出晶体管42,逻辑高或逻辑一电压被从输入/输出节点26传输到输入/输出节点28或者从输入/输出节点28传输到从输入/输出节点26。截止输入/输出晶体管321,322,...,32n以及输入/输出晶体管42将传输晶体管12的栅极到源极电压设置为接近零伏特,由此截止传输晶体管12。由于传输晶体管12截止,因此出现在输入/输出节点26和28的电压分别等于电源电压VCC1和VCC2。逻辑转换器10的缺点是出现在输入/输出节点26的电压VCC1会超过收发器模块301,302,...,30n的最大工作电压,从而引起功率损耗增加并最终损坏它们中的一个或多个。逻辑转换器10的另一个缺点是用于每一个收发器301,302,...,30n的电源电压是一样的。
因此,具有用于多路复用和转换多个电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信号或者多路分配多个电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信号的结构和方法是有用的。成本低廉的结构和方法更加有用。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对下列详细说明阅读后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逻辑转换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2A和图2B都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multiplexer)-转换器-多路分配器(demultiplexer)的电路图;
图3A,图3B,图3C,以及图3D都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的方框图;
图4是图3中的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的另一方框图;
图5是图4中的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的输入/输出级的一部分的电路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的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的另一输入/输出级的一部分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般地,本发明提供单片集成的双向的漏极开路自动检测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以及用于多路复用、转换、多路分配电信号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提供使得数据能够传送到在不同电源电压下工作的系统的电压电平转变。更具体地,以输入电压电源为参考的逻辑信号被转换成具有与输出电压电源匹配的逻辑电平的逻辑信号。以相似的方式,通过将具有以输出电压电源为参考的逻辑电平的输入信号转变成具有与输入电源电压匹配的逻辑电平的逻辑信号,电路就完成从输出到输入的转换。这允许转换器的输入侧上的电压逻辑信号被转换成输出侧上的电压信号,反之亦然。电路的多路复用器特征从多个数字数据输入源中选择一个数据源并提供单通道的输出信号。这允许数据被从多个输入端口中的任一个传输到输出端口,或者从输出端口传输到多个输入端口之一。此外,自动检测电路使得数据通道能够独立地确定数据流的方向而不包括定向管脚。每一条数据线都可配置成单向的输入或输出数据端口或双向的输入或输出数据端口。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多路复用和电平转变电信号的方法。将多个电信号提供给单片集成电路,其中单片集成电路从多个电信号中选择一个电信号。调整所选择的电信号的信号电平以形成电平被转变的所选择的电信号。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多路复用和电平转变第一电信号或者电平转变和多路分配第二电信号的方法。电信号可通过下述步骤而被多路复用和电平转变:将多个电信号提供给单片集成电路;使用单片集成电路选择多个电信号中的第一电信号;调节所选择的第一电信号的信号电平以形成电平被转变的第一电信号。第二电信号通过下述步骤而被多路分配:将第二电信号提供给单片集成电路;使用单片集成电路来调节第二电信号的信号电平以形成电平被转变的第二电信号;以及将电平被转变的第二电信号传输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
应注意,逻辑零电压电平(VOL)也被称为逻辑低电压并且逻辑零电压的电压电平是电源电压和逻辑系列类型的函数。例如,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S)逻辑系列中,逻辑零电压可以是电源电压电平的百分之三十。在五伏特的晶体管-晶体管逻辑(TTL)系统中,逻辑低电压电平可为大约0.8伏特,然而对于5伏特的CMOS系统,逻辑零电压电平可为大约1.5伏特。逻辑一电压电平(VOH)也被称为逻辑高电压电平,且象逻辑零电压电平一样,逻辑高电压电平也是电源电压和逻辑系列类型的函数。例如,在COMS系统中,逻辑一电压可以是电源电压电平的约百分之七十。在五伏特的TTL系统中,逻辑一电压可为大约2.4伏特,然而对于5伏特的CMOS系统,逻辑一电压可为大约3.5伏特。
此外,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被称为载流电极、电流传导电极、或者载流端子,且栅极被称为控制电极或控制端子。收发器也被称为收发器电路。
图2A和图2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100的电路示意图。应注意,图2A和图2B一起形成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100的电路示意图,因此共同被称为图2。然而,为了清楚起见,电路示意图100被显示在两幅图上,即图2A和图2B。图2中所示的是n沟道传输晶体管1021,其通过相应的单触发器1061和1121分别耦合到p沟道边缘调节晶体管1041和1101。上拉电阻器1081和1141分别从p沟道边缘调节晶体管1041和1101的源极到漏极进行连接。更具体地,n沟道传输晶体管1021具有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1201的源极、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128的漏极、以及耦合成接收工作电势源VA1的栅极。传输晶体管1021的漏极通过单触发器(“OS”)1061耦合到边缘调节晶体管1041的栅极,传输晶体管1021的源极通过单触发器(“OS”)1121连接到边缘调节晶体管1101的栅极。传输晶体管1021的源极还被连接到边缘调节晶体管1041的漏极和上拉电阻器1081的端子1091,传输晶体管1021的漏极还连接到边缘调节晶体管1101的漏极和上拉电阻器1141的端子1151。传输晶体管1021的栅极连接到p沟道边缘调节晶体管1041的源极和上拉电阻器1081的端子1111。此外,传输晶体管1021的栅极耦合成接收工作电势源VA1。边缘调节晶体管1101的源极连接到上拉电阻器1141的端子1171。端子1171和边缘调节晶体管1101的源极耦合成接收工作电势源Vc。从传输晶体管1021的源极和漏极形成源区到基体二极管1051。
传输晶体管1021的源极、边缘调节晶体管1041的漏极、以及上拉电阻器1081的端子1091共同连接即连接在一起,还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1201;边缘调节晶体管1101的漏极和上拉电阻器1141的端子1151共同连接即连接在一起,还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128。
晶体管1021和1041、基体二极管1051、单触发器1061,以及上拉电阻器1081形成了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100的通道1191的输入级1031。晶体管1101、电阻器1141,以及单触发器1121形成了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100的通道1191的输出级1071。
n沟道传输晶体管1022通过相应的单触发器1062和1122分别耦合到p沟道边缘调节晶体管1042和1102。上拉电阻器1082和1142分别从p沟道边缘调节晶体管1042和1102的源极到漏极进行连接。更具体地,n沟道传输晶体管1022具有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1202的源极、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128的漏极、以及耦合成接收工作电势源VA2的栅极。传输晶体管1022的漏极通过单触发器1062耦合到边缘调节晶体管1042的栅极,传输晶体管1022的源极通过单触发器1122连接到边缘调节晶体管1102的栅极。传输晶体管1022的源极还连接到边缘调节晶体管1042的漏极和上拉电阻器1082的端子1092,传输晶体管1022的漏极还连接到边缘调节晶体管1102的漏极和上拉电阻器1142的端子1152。传输晶体管1022的栅极连接到p沟道边缘调节晶体管1042的源极和上拉电阻器1082的端子1112。边缘调节晶体管1102的源极连接到上拉电阻器1142的端子1172。端子1172和边缘调节晶体管1042的源极耦合成接收工作电势源Vc。源区到基体二极管1052形成在传输晶体管1022的源极和漏极之间。
导通晶体管1022的源极、边缘调节晶体管1042的漏极、以及上拉电阻器1082的端子1092共同连接且还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1202,边缘调节晶体管1102的漏极和上拉电阻器1142的端子1152共同连接且还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128。
晶体管1022和1042、基体二极管1052、单触发器1062、以及上拉电阻器1082形成了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100的通道1192的输入级1032。晶体管1102、上拉电阻器1142、以及单触发器1122形成了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100的通道1192的输出级1072。
n沟道传输晶体管102n通过相应的单触发器106n和112n分别耦合到p沟道边缘调节晶体管104n和110n,其中n是整数。上拉电阻器108n和114n分别从p沟道边缘调节晶体管104n和110n的源极到漏极进行连接。更具体地,n沟道传输晶体管102n具有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120n的源极、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128的漏极、以及耦合成接收工作电势源VAn的栅极。传输晶体管102n的漏极通过单触发器106n耦合到边缘调节晶体管104n的栅极,传输晶体管102n的源极通过单触发器112n连接到边缘调节晶体管110n的栅极。传输晶体管102n的源极连接到边缘调节晶体管104n的漏极和上拉电阻器108n的端子109n,传输晶体管102n的漏极连接到边缘调节晶体管110n的漏极和上拉电阻器114n的端子115n。传输晶体管102n的栅极连接到p沟道边缘调节晶体管104n的源极和上拉电阻器108n的端子111n。边缘调节晶体管110n的源极连接到上拉电阻器114n的端子117n,边缘调节晶体管110n的源极和端子117n耦合成接收工作电势源Vc。源区到基体二极管105n形成在传输晶体管102n的源极和漏极之间。
导通晶体管102n的源极、边缘调节晶体管104n的漏极、以及上拉电阻器108n的端子109n共同连接且还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120n,边缘调节晶体管110n的漏极和上拉电阻器114n的端子115n共同连接在一起且还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128。边缘调节晶体管1101,1102,...,110n和上拉电阻器1141,1142,...,114n的端子1171,1172,...,117n共同连接在一起。
晶体管102n和104n、基体二极管105n、单触发器106n、以及上拉电阻器108n形成了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100的通道119n的输入级103n,晶体管110n、电阻器114n、以及单触发器112n形成了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100的通道119n的输出级107n。
收发器1301,1302,...,130n分别连接到通道1191,1192,...,119n的输入输出节点1201,1202,...,120n。每一个收发器1301,1302,...,130n包括输入/输出晶体管1321,1322,...,132n以及输入/输出缓冲器1341,1342,...,134n,其中输入/输出晶体管1321,1322,...,132n的漏极和缓冲器1341,1342,...,134n的输入端子分别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1311,1312,...,131n。每一个收发器1301,1302,...,130n分别耦合成接收工作电势源或电源电压VCC1,VCC2,...,VCCn。应注意,电源电压VCC1,VCC2,...,VCCn的电压可相同或不同。输入/输出晶体管1321,1322,...,132n的栅极连接到控制电路1361,1362,...,136n,输入/输出晶体管1321,1322,...,132n的源极分别耦合成接收工作电势源或电源电压VSS1,VSS2,...,VSSn,输入/输出缓冲器1341,1342,...,134n的输出端子分别连接到逻辑电路1381,1382,...,138n。应注意,为了清楚起见,控制电路1341,1342,...,134n和逻辑电路1381,1382,...,138n以方框的形式显示,控制和逻辑电路的类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已知的。收发器1301,1302,...,130n的输入/输出节点1311,1312,...,131n分别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1201,1202,...,120n。
收发器140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128。收发器140包括输入/输出晶体管142以及输入输出缓冲器144,其中输入/输出晶体管142的漏极与输入/输出缓冲器144的输入端子一起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156,该输入/输出节点156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128。收发器140耦合成接收工作电势源VCCA。输入/输出晶体管142的栅极连接到控制电路146,输入/输出晶体管142的源极耦合成接收工作电势源VSS,输入/输出缓冲器144的输出端子连接到逻辑电路148。应注意,为了清楚起见,控制电路146和逻辑电路148以方框的形式显示,控制和逻辑电路的类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已知的。
工作时,地址通过选择器电路126被放在地址节点上,以启动多个收发器1301,1302,...,130n中的期望的收发器并使其它的收发器无效。例如,可能期望从收发器1301向收发器140传输逻辑零电压。这样,用于收发器1301的地址放置在地址节点126上以启动收发器1301并使收发器1302至130n无效。控制电路1341导通输入/输出晶体管1321,致使输入/输出节点1311的电压等于逻辑零电压电平,该逻辑零电压电平传输到输入/输出节点1201,由此将传输晶体管1021的源极的电压设置为逻辑零电平。传输晶体管1021的栅极到源极电压近似等于电源电压VA1,该电源电压VA1导通传输晶体管1021并将输入/输出节点128的电压设置为等于大约零伏特。应注意,只要电压VA1大于晶体管1021的阈值电压,传输晶体管1021就导通。
收发器140通过导通输入输出晶体管142将逻辑零电压传输到被选择的收发器1301,导通输入输出晶体管142将输入/输出节点146的电压设置为逻辑低或逻辑零电压。输入/输出节点146上的逻辑零电压传输到输入/输出节点128,致使源极到漏极的基体二极管1051变成正向偏压,且传输晶体管1021的栅极到源极的电压等于VA1减去基体二极管1051的电压降。如果传输晶体管1021的栅极到源极的电压大于传输晶体管1021的阈值电压,则传输晶体管1021就导通并将输入/输出节点1201上的电压下拉到逻辑零电压电平。该逻辑零电压通过输入/输出节点1311被传输给收发器1301。
对于被选择的收发器1301,通过截止输入/输出晶体管1321和142,逻辑高或逻辑一电压被从收发器1301传输到收发器140或者从收发器140传输到1301。更具体地,通过截止输入/输出晶体管1321和142,逻辑高电压被从输入/输出节点1201传输到输入/输出节点128或者从输入/输出节点128传输到输入/输出节点1201。截止输入/输出晶体管1321和142将传输晶体管1021的栅极到源极的电压设置为近似零电压,由此截止传输晶体管1021。由于传输晶体管1021是截止的,因此出现在输入/输出节点1201和128处的电压分别等于电源电压VA1和VC。
作为另一种选择,可能期望从收发器130n向收发器140传输逻辑低或逻辑零电压。这样,用于收发器130n的地址通过选择器电路126被放置在地址节点上以启动收发器130n并使收发器1301到130n-1无效。控制电路134n导通输入/输出晶体管132n,致使输入/输出节点131n的电压等于逻辑零电压,例如近似零伏特。逻辑零电压传输到输入/输出节点120n,由此将传输晶体管102n的源极电压设置为近似零伏特。这样,传输晶体管102n的栅极到源极的电压为近似等于电源电压VAn,该电源电压VAn导通传输晶体管102n并将输入/输出节点128的电压设置为等于近似零伏特。应注意,只要电压VAn大于晶体管102n的阈值电压,则传输晶体管102n就导通。
收发器140通过导通输入输出晶体管142将逻辑零电压传输到被选择的收发器130n,导通输入输出晶体管142将输入/输出节点156的电压设置为逻辑低或逻辑零电压。输入/输出节点156的逻辑零电压被传输到输入/输出节点128,致使栅极到漏极的基体二极管105n变成正向偏压,且传输晶体管102n的栅极到源极的电压等于电压VAn减去基体二极管105n的电压降。如果传输晶体管102n的栅极到源极的电压大于传输晶体管102n的阈值电压,则传输晶体管102n就导通并将输入/输出节点120n上的电压下拉到逻辑零电压电平。逻辑零电压通过输入/输出节点131n传输给收发器130n。
对于被选择的收发器130n,通过截止输入/输出晶体管132n和142,逻辑高电压或逻辑一电压被从输入/输出节点120n传输到输入/输出节点128或者从输入/输出节点128传输到输入/输出节点120n。截止输入/输出晶体管132n和142将传输晶体管102n的栅极到源极的电压设置为近似零电压,由此截止传输晶体管102n。由于传输晶体管102n是截止的,因此出现在输入/输出节点120n和128处的电压分别等于电源电压VAn和VC。
图3A,图3B,图3C,图3D和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200的方框图。应注意图3A,图3B,图3C,和图3D一起形成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200的电路示意图并因此共同被称为图3。然而,为了清楚起见,电路示意图200被显示在四幅图中,即图3A,图3B,图3C,和图3D。应注意图3和图4被一起描述,并且包括图4以更清楚地说明: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200包括输入/输出部分2011,2012,...,201m,其中m为整数。分别地,输入/输出选择部分2011包括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结构2031,2032,...,203n;输入/输出选择部分2012包括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的部分2071,2072,...,207n;输入/输出选择部分201m包括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部分2111,2112,...,211n,其中n可以是等于m的整数。
图4进一步说明: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结构2031,2032,...,203n包括分别耦合到相应的一组输入/输出结构2061,2062,...,206n的一组输入/输出结构2041,2042,...,204n;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结构2071,2072,...,207n包括分别耦合到相应的一组输入/输出结构2101,2102,...,210n的一组输入/输出结构2081,2082,...,208n;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结构2111,2112,...,211n包括分别耦合到相应的一组输入/输出结构2141,2142,...,214n的一组输入/输出结构2121,2122,...,212n。应注意:输入/输出节点2161对输入/输出结构2061,2101,...,2141是公共的节点,输入/输出节点2162对输入/输出结构2062,2102,...,2142是公共的节点,输入/输出节点216n对输入/输出结构206n,210n,...,214n是公共的节点;输入/输出节点2181对输入/输出结构2061,2101,...,2141是公共的节点,输入/输出节点2182对输入/输出结构2062,2102,...,2142是公共的节点,输入/输出节点218n对输入/输出结构206n,210n,...,214n是公共的节点。为了清楚起见,这些公共连接没有在图4中显示,但在图3中显示。这样,图3和图4以及它们的描述应一起看。
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结构2031,2032,...,203n也被称为双向数据传输级、传输通道、传导通道、或数据通道,该结构2031,2032,...,203n包括分别耦合到输入/输出级2061至206n的输入/输出级2041至204n;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结构2071,2072,...,207n也被称为双向数据传输级、传输通道、传导通道、或数据通道,该结构2071,2072,...,207n包括分别耦合到输入/输出级2101至210n的输入/输出级2081至208n;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结构2111,2112,...,211n也被称为双向数据传输级、传输通道、传导通道、或数据通道,该结构2111,2112,...,211n包括分别耦合到输入/输出级2141至214n的输入/输出级2121至212n。
图3进一步说明,输入/输出结构2081的输入/输出节点连接到输入/输出结构2061的输入/输出节点以及输入/输出结构2101的输入/输出节点,输入/输出结构2081的输出端子连接到输入/输出结构2101的输入端子。仍然参照图3,输入/输出结构2082的输入/输出节点连接到输入/输出结构2062的输入/输出节点以及输入/输出结构2102的输入/输出端子,输入/输出结构2082的输出端子连接到输入/输出结构2102的输入端子。输入/输出结构208n的输入/输出节点连接到输入/输出结构206n的输入/输出节点以及输入/输出结构210n的输入/输出节点,输入/输出结构208n的输出端子连接到输入/输出结构210n的输入端子。输入/输出结构2121的输入/输出节点耦合到输入/输出结构2101的输入/输出节点并连接到输入/输出结构2141的输入/输出节点,输入/输出结构2121的输出端子连接到输入/输出结构2141的输入端子。输入/输出结构2122的输入/输出节点耦合到输入/输出结构2102的输入/输出节点并连接到输入/输出结构2142的输入/输出节点,输入/输出结构2122的输出端子连接到输入/输出结构2142的输入端子。输入/输出结构212n的输入/输出节点耦合到输入/输出结构210n的输入/输出节点并连接到输入/输出结构214n的输入/输出节点,输入/输出结构212n的输出端子连接到输入/输出结构214n的输入端子。
输入/输出结构2041,2042,...,204n分别耦合成接收电压VA1,VA2,...,VAn;输入/输出结构2081,2082,...,208n分别耦合成接收电压VB1,VB2,...,VBn;输入/输出结构2121,2122,...,212n分别耦合成接收电压Vz1,Vz2,...,Vzn。
收发器电路2291耦合到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200。收发器电路2291包括收发器部分或部件2301,2302,...,230n,所述的2301,2302,...,230n分别连接到通道2031,2032,...,203n的输入/输出节点2201,2202,...,220n。每个收发器部件2301,2302,...,230n包括输入/输出晶体管2321,2322,...,232n以及输入/输出缓冲器2341,2342,...,234n,其中输入/输出晶体管2321,2322,...,232n的漏极以及缓冲器2341,2342,...,234n的输入端子分别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2311,2312,...,231n。每个收发器部件2301,2302,...,230n耦合成接收工作电势源或电源电压VCC1。输入/输出晶体管2321,2322,...,232n的栅极分别连接到控制电路2361,2362,...,236n;输入/输出晶体管2321,2322,...,232n的源极分别耦合成接收工作电势源或电源电压VSS1;输入/输出缓冲器2341,2342,...,234n的输出端子分别连接到逻辑电路2381,2382,...,238n。应注意,为了清楚起见,控制电路2361,2362,...,236n和逻辑电路2381,2382,...,238n以方框的形式显示,控制和逻辑电路的类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已知的。收发器部件2301,2302,...,230n的输入/输出节点2311,2312,...,231n分别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2201,2202,...,220n。
收发器电路2292耦合到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200。收发器电路2292包括收发器部分或部件2601,2602,...,260n,所述的2601,2602,...,260n分别连接到通道2071,2072,...,207n的输入/输出节点2211,2212,...,221n。每个收发器部件2601,2602,...,260n包括输入/输出晶体管2621,2622,...,262n以及输入/输出缓冲器2641,2642,...,264n,其中输入/输出晶体管2621,2622,...,262n的漏极以及缓冲器2641,2642,...,264n的输入端子分别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2611,2612,...,261n。每个收发器部件2601,2602,...,260n耦合成接收工作电势源或电源电压VCC2。输入/输出晶体管2621,2622,...,262n的栅极分别连接到控制电路2661,2662,...,266n;输入/输出晶体管2621,2622,...,262n的源极分别耦合成接收工作电势源或电源电压VSS2;输入/输出缓冲器2641,2642,...,264n的输出端子分别连接到逻辑电路2681,2682,...,268n。为了清楚起见,控制电路2641,2642,...,264n和逻辑电路2681,2682,...,268n以方框的形式显示,控制和逻辑电路的类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已知的。收发器部件2601,2602,...,260n的输入/输出节点2611,2612,...,261n分别连接到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200的输入/输出节点2211,2212,...,221n。
收发器电路229m耦合到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200。收发器电路229m包括收发器部分或部件2701,2702,...,270n,所述的2601,2702,...,270n分别连接到通道2111,2112,...,211n的输入/输出节点2231,2232,...,223n。每个收发器部件2701,2702,...,270n包括输入/输出晶体管2721,2722,...,272n以及输入/输出缓冲器2741,2742,...,274n,其中输入/输出晶体管2721,2722,...,272n的漏极以及缓冲器2741,2742,...,274n的输入端子分别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2711,2712,...,271n。每个收发器部件2701,2702,...,270n耦合成接收工作电势源或电源电压VCCn。输入/输出晶体管2721,2722,...,272n的栅极分别连接到控制电路2761,2762,...,276n;输入/输出晶体管2721,2722,...,272n的源极分别耦合成接收工作电势源或电源电压VSSn;输入/输出缓冲器2741,2742,...,274n的输出端子分别连接到逻辑电路2781,2782,...,278n。应注意,为了清楚起见,控制电路2761,2762,...,276n和逻辑电路2781,2782,...,278n以方框的形式显示,控制和逻辑电路的类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已知的。收发器部件2701,2702,...,270n的输入/输出节点2711,2712,...,271n分别连接到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200的输入/输出节点2231,2232,...,223n。应注意,电源电压VCC1,VCC2,...,VCCn可相同或不同。同样地电压VSS1,VSS2,...,VSSn也可以相同或不同。
具有输入/输出节点2431,2432,...,243n的收发器电路240分别连接到通道2031,2032,...,203n的输入/输出节点2161,2162,...,216n。收发器电路240包含收发器部分或部件2411,2412,...,241n,所述部件2411,2412,...,241n包括输入/输出晶体管2421,2422,...,242n以及输入/输出缓冲器2441,2442,...,244n,其中输入/输出晶体管2421,2422,...,242n的漏极以及缓冲器2441,2442,...,244n的输入端子分别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2431,2432,...,243n。每个收发器部件2411,2412,...,241n耦合成接收工作电势源或电源电压VC。输入/输出晶体管2421,2422,...,242n的栅极分别连接到控制电路2461,2462,...,246n;输入/输出晶体管2421,2422,...,242n的源极分别耦合成接收工作电势源或电源电压VSS;输入/输出缓冲器2441,2442,...,244n的输出端子分别连接到逻辑电路2481,2482,...,248n。应注意为了清楚起见,控制电路2461,2462,...,246n和逻辑电路2481,2482,...,248n以方框的形式显示,控制和逻辑电路的类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已知的。收发器电路240的输入/输出节点2431,2432,...,243n分别连接到通道2031,2032,...,203n的输入/输出节点2161,2162,...,216n。
例如,收发器电路2291,2292以及240是SDIO系统。作为另一种选择,收发器电路2291,2292以及240是MMC的。根据其它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收发器电路2291是SDIO系统且收发器电路240是MMC,或者收发器电路2291是MMC且收发器电路240是SDIO系统,或者收发器电路2291和2292是SDIO系统且收发器电路240是MMC,等等。
现在参考图5,每一个输入输出结构2041至204n,2081至208n以及2121至212n包含通过单触发器306耦合到p沟道边缘调节晶体管304的n沟道传输晶体管302、以及从p沟道边缘调节晶体管304的源极连接到漏极的上拉电阻器308。更具体地,n沟道传输晶体管302具有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310的源极、连接到输出节点316的漏极、以及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305的栅极。传输晶体管302的漏极通过单触发器306耦合到边缘调节晶体管304的栅极和输出节点312。传输晶体管302的栅极连接到边缘调节晶体管304的源极和到上拉电阻器308的端子314。此外,传输晶体管302的栅极连接到输出节点305。传输晶体管302的源极也连接到边缘调节晶体管304的漏极和上拉电阻器308的端子318。源区到基体二极管320形成在传输晶体管302的源极和漏极之间。
现在参考图6,每一个输入/输出结构2061至206n,2101至210n以及2141至214n包含连接到p沟道边缘导通晶体管334的单触发器336、以及从p沟道边缘调节晶体管334的源极连接到漏极的上拉电阻器338。边缘调节晶体管334的源极连接到上拉电阻器338的端子340和输入/输出节点332。p沟道边缘调节晶体管334的漏极连接到上拉电阻器338的端子342和输入/输出节点344。单触发器336的输入连接到输入节点346。
当输入/输出结构2041至204n连接到对应的输入/输出结构2061至206n,2101至210n以及2141至214n(如图3和图4所示)时,则输出节点316连接到输入节点346且输入/输出节点312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344。如此,传输晶体管302的源极连接到单触发器336的输入,传输晶体管302的漏极和边缘调节晶体管334的漏极彼此电连接,并且边缘调节晶体管334的源极和上拉电阻器338的端子340彼此电连接。如此,传输晶体管302的源极、边缘调节晶体管304的漏极和电阻器308的端子318共同连接,即连接在一起,还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310;边缘调节晶体管334的漏极和电阻器338的端子342共同连接即连接在一起,还连接到输入/输出节点344。
在工作中,选择器电路,例如图3D所示的选择器电路360,在收发器电路2291,2292,229m之间选择,以传输数据给收发器140或从收发器240接受数据。换句话说,选择器电路360从收发器部件组2301到230n,2621到262n,2701到270n之一中选择,以传输数据给收发器240或从收发器240接受数据。向收发器电路组2291至229m中的被选择的收发器电路传输数据和从其传输数据的操作类似于参考图2对收发器1301,1302,...,130n和收发器140的描述。
到现在,应认识到,已经提出一种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和一种用于多路复用和电平转变第一电信号或电平转变和多路分配第二电信号的方法。在允许许多不同类型的系统和电路之间的接口方面增加了设计的多样性。因为电子学的趋势是朝向增加系统复杂度而同时降低工作电源电压,因此使用目前最高水平技术设计的系统和电路能够与使用较老的以及可能过时的技术设计的系统和电路进行接口连接。例如,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能够与工作在多个工作电压的不同系统进行接口连接。
虽然具体的实施方式已经在这里公开,但是并不意味着本发明被限制在所公开的实施方式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可以进行修改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意味着本发明包括落入随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这些修改和变化。
Claims (9)
1.一种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包括:
第一双向数据传输级,所述第一双向数据传输级具有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以及第三节点,所述第三节点耦合成接收第一工作电势源;
第二双向数据传输级,所述第二双向数据传输级具有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以及第三节点,所述第二双向数据传输级的所述第一节点耦合到所述第一双向数据传输级的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双向数据传输级的所述第二节点耦合到所述第一双向数据传输级的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双向数据传输级的所述第三节点耦合成接收第二工作电势源;
第三双向数据传输级,所述第三双向数据传输级具有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以及第三节点,所述第三双向数据传输级的所述第二节点耦合到所述第二双向数据传输级的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三双向数据传输级的所述第三节点耦合成接收第三工作电势源;以及
第四双向数据传输级,所述第四双向数据传输级具有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以及第三节点,所述第四双向数据传输级的所述第一节点耦合到所述第三双向数据传输级的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四双向数据传输级的所述第二节点耦合到所述第三双向数据传输级的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四双向数据传输级的所述第三节点耦合成接收所述第二工作电势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其中所述第一双向数据传输级包括:
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具有第一载流电极、第二载流电极以及控制电极,所述控制电极耦合成接收所述第一工作电势源,所述第一载流电极作为所述第一双向数据传输级的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载流电极作为所述第一双向数据传输级的所述第二节点;
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具有第一载流电极、第二载流电极以及控制电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所述第一载流电极耦合成接收所述第一工作电势源,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所述第二载流电极耦合到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所述第一载流电极;
第一单触发器,所述第一单触发器耦合在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所述第二载流电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所述控制电极之间;以及
第一电阻器,所述第一电阻器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所述第一载流电极耦合到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所述第二载流电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其中所述第二双向数据传输级包括:
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具有控制电极、第一载流电极以及第二载流电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所述第一载流电极作为所述第二双向数据传输级的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所述第二载流电极作为所述第二双向数据传输级的所述第二节点;
第二单触发器,所述第二单触发器耦合在所述第一双向数据传输级的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所述控制电极之间;以及
第二电阻器,所述第二电阻器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所述第一载流电极耦合到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所述第二载流电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还包括从所述的第一双向数据传输级、第二双向数据传输级、第三双向数据传输级以及第四双向数据传输级中选择至少一个双向数据传输级的选择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还包括耦合到所述第二双向数据传输级的中央处理单元和耦合到所述第一双向数据传输级的至少两个SDIO系统。
6.一种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包括:
第一传导通道,所述第一传导通道具有至少两个输入和至少两个输出,其中所述至少两个输入中的第一输入耦合成接收第一电势源,所述至少两个输入中的第二输入作为第一输入/输出节点,所述至少两个输出中的第一输出耦合成接收第二电势源,所述至少两个输出中的第二输出作为第二输入/输出节点;以及
第二传导通道,所述第二传导通道具有至少两个输入和至少两个输出,其中所述至少两个输入中的第一输入耦合成接收第三电势源,所述至少两个输入中的第二输入作为第三输入/输出节点,所述至少两个输出中的第一输出耦合到所述第一传导通道的所述至少两个输出中的所述第一输出,所述至少两个输出中的第二输出耦合到所述第一传导通道的所述至少两个输出中的所述第二输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还包括:
第三传导通道,所述第三传导通道具有至少两个输入和至少两个输出,其中所述至少两个输入中的第一输入耦合成接收第四电势源,所述至少两个输入中的第二输入作为第四输入/输出节点,所述至少两个输出中的第一输出耦合到所述第一传导通道的所述至少两个输出中的所述第一输出,所述至少两个输出中的第二输出耦合到所述第一传导通道的所述至少两个输出中的所述第二输出。
8.一种用于多路复用和电平转变第一电信号或电平转变和多路分配第二电信号的方法,其包括:
通过以下步骤多路复用和电平转变所述第一电信号:
向单片集成电路提供多个电信号,其中所述单片集成电路包括多个传导通道,其中所述多个电信号中的每个电信号对应于所述多个传导通道中的一个传导通道,并且其中所述多个传导通道中的一个或多个传导通道能够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传输电信号,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使用所述单片集成电路选择所述多个电信号中的所述第一电信号;以及
调节所选择的所述第一电信号的信号电平以形成电平被转变的第一电信号;或者
通过以下步骤多路分配所述第二电信号:
向所述单片集成电路提供第二电信号;
使用所述单片集成电路调节所述第二电信号的信号电平,以形成电平被转变的第二电信号;以及
传输所述电平被转变的第二电信号到多个输入/输出节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提供第二电信号的步骤包括从中央处理单元提供所述第二电信号,且所述向单片集成电路提供多个电信号的步骤包括提供多个电信号作为多个电压信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1/966,723 | 2007-12-28 | ||
US11/966,723 US7808274B2 (en) | 2007-12-28 | 2007-12-28 | Monolithically integrated multiplexer-translator-demultiplexer circuit and method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71651A CN101471651A (zh) | 2009-07-01 |
CN101471651B true CN101471651B (zh) | 2013-12-18 |
Family
ID=40797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6628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1651B (zh) | 2007-12-28 | 2008-09-25 | 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电路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808274B2 (zh) |
KR (1) | KR101561856B1 (zh) |
CN (1) | CN101471651B (zh) |
HK (1) | HK113496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949592B1 (fr) * | 2009-08-26 | 2017-07-21 |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s | Dispositif de multiplexage, installation de surveillance comportant un tel dispositif et methode de surveillance |
JP2011119979A (ja) * | 2009-12-03 | 2011-06-16 | Toshiba Corp | レベルシフト回路 |
CN103177679A (zh) * | 2011-12-20 | 2013-06-26 | 谱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低电压损耗的电平移位器 |
CN102945013B (zh) * | 2012-10-26 | 2015-07-01 | 秦皇岛博硕光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输入输出信号调理系统 |
US9432125B2 (en) | 2013-06-20 | 2016-08-30 | ProTVSolutions LLC | External light guide for electronic devices |
CN109428576B (zh) * | 2017-08-29 | 2022-02-11 | 珠海全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路ip复用pad的控制系统 |
KR102636496B1 (ko) * | 2018-09-14 | 2024-02-1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84637A (en) * | 1989-05-30 | 1992-01-2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 Bidirectional level shifting interface circuit |
CN1918796A (zh) * | 2003-09-12 | 2007-02-21 | 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 | 电平移动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00743A (en) * | 1995-05-17 | 1999-05-04 | Altera Corporation | Programmable logic array devices with interconnect lines of various lengths |
JPH09153593A (ja) * | 1995-11-30 | 1997-06-10 | Nec Corp | BiMOS論理回路 |
US8487859B2 (en) * | 2002-12-30 | 2013-07-16 | Lg Display Co., Ltd. | Data dr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US6856173B1 (en) * | 2003-09-05 | 2005-02-15 |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 Multiplexing of digital signals at multiple supply voltages in an integrated circuit |
US7259589B1 (en) * | 2005-09-16 | 2007-08-21 | Pericom Semiconductor Corp. | Visual or multimedia interface bus switch with level-shifted ground and input protection against non-compliant transmission-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 (TMDS) transmitter |
-
2007
- 2007-12-28 US US11/966,723 patent/US7808274B2/en active Active
-
2008
- 2008-09-25 CN CN2008101662899A patent/CN10147165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2-15 KR KR1020080127093A patent/KR10156185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9
- 2009-12-18 HK HK09111941.8A patent/HK1134969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84637A (en) * | 1989-05-30 | 1992-01-2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 Bidirectional level shifting interface circuit |
CN1918796A (zh) * | 2003-09-12 | 2007-02-21 | 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 | 电平移动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HK1134969A1 (en) | 2010-05-20 |
US20090167356A1 (en) | 2009-07-02 |
KR101561856B1 (ko) | 2015-11-20 |
KR20090072961A (ko) | 2009-07-02 |
US7808274B2 (en) | 2010-10-05 |
CN101471651A (zh) | 2009-07-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71651B (zh) | 单片集成的多路复用器-转换器-多路分配器电路和方法 | |
US7587537B1 (en) | Serializer-deserializer circuits formed from input-output circuit registers | |
US5521530A (en) | Efficient method and resulting structure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with flexible I/O interface and power supply voltages | |
KR100354939B1 (ko) | 데이터 통신 버스를 포함한 회로 | |
CN101425986B (zh) | 能够在单端传输与差分传输之间转换的接口电路 | |
US7411421B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differential signal using single-ended drivers | |
US20070268043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self-biasing differential signaling circuitry having multimode output configurations for low voltage applications | |
US10762019B2 (en) | Bus sharing scheme | |
JP2012506210A (ja) | 集積回路中のマルチプロトコルチャネル統合された構成可能送受信機 | |
TW201804737A (zh) | C型通用序列匯流排切換電路 | |
CN115065358B (zh) | Io驱动电路及芯片 | |
CN101427226A (zh) | 具有有源上拉的串行通信总线 | |
KR20010033685A (ko) | 고성능 저전력 온-칩 상호접속을 위한 차동 혼합 스윙3상태 드라이버 회로 | |
JP2005539408A (ja) | 分散された多重化バスを用いる通信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 |
US6968413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figuring terminators in a serial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0346339B2 (en) | Signal path isolation for conductive circuit paths and multipurpose interfaces | |
US6229845B1 (en) | Bus driver with data dependent drive strength control logic | |
CA2476922C (en) | Channel bonding control logic architecture | |
JP4201202B2 (ja) | パス装置用低電圧変調回路 | |
CN110663185B (zh) | 三态输出缓冲器的栅极控制电路 | |
US20120025894A1 (en) | Multi-Mode Output Transmitter | |
US7126369B2 (en) | Transceiver providing high speed transmission signal using shared resources and reduced area | |
US20230084654A1 (en)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that support enhanced signal multiplexing operations for i/o buffers | |
TW201406074A (zh) | 用於高速串列傳輸器之架構 | |
CN116054810B (zh) | 电平转换电路和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3496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3496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8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