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1000A - 显示器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器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1000A
CN101471000A CNA2008102153472A CN200810215347A CN101471000A CN 101471000 A CN101471000 A CN 101471000A CN A2008102153472 A CNA2008102153472 A CN A2008102153472A CN 200810215347 A CN200810215347 A CN 200810215347A CN 101471000 A CN101471000 A CN 1014710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k
display panel
display
face
electric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2153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1000B (zh
Inventor
后藤克一
三原大辅
田中开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Client Comput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71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10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10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10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5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ion of battery packs and other power supplies such as fuel cells or integrated AC adap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06F1/1658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internal components, e.g. disc drive or any other functional modu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computer
    • G06F2200/1631Panel PC, e.g. single housing hosting PC and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显示器和电子设备。在第一区域中,第二肋部中设置的突起部插入到第一肋部中设置的凹口部内,并且第一肋部和第二肋部相互重叠,使得第二肋部位于第一肋部的内侧。在第二区域中,第一肋部和第二肋部相互重叠,使得第一肋部位于第二肋部的内侧。因此,前肋部和后肋部相互防止在重叠方向上移动。因此,无需利用作为附加部件的肋部就可以固定前肋部和后肋部,从而可以在增大显示屏的尺寸的同时减小设备的尺寸和重量。

Description

显示器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框体内收容显示面板的显示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设有用以显示信息的显示器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被广泛地使用,例如便携式电话和膝上型个人计算机。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十分期望减小设备的尺寸和重量,同时又增大显示屏的尺寸。因此,已经做出这样的努力,即采用使用了轻薄液晶面板的显示器,该显示器将光源、控制电路板等设置在液晶面板的背面,而不是设置在液晶面板的侧面,从而通过减小框体和液晶面板之间的空间来扩展显示屏。近年来,宽型电子设备日益流行,在这种电子设备中显示屏被一直扩展至框体的侧面。
在宽型电子设备中,广泛使用这样一种显示框体,其中,覆盖液晶面板的正面边缘的前盖和覆盖液晶面板的背面的后盖在该液晶面板的侧面相互接合。为了进一步减小电子设备的尺寸,必须减小前盖和后盖相互接合的部分。
作为将前盖与后盖接合的方法,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0-71145公开了一种方法,其将设置于后盖的边缘处的接合部插入到沿前盖的边缘设置的孔内,并用螺纹件固定前盖和后盖。然而,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0-71145所公开的方法中,由于在多个接合部中的每一个上固定螺纹件,设备的重量以及制造成本都会增加。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2-244767公开了一种方法,其中,将第二盖的端面上设置的突起插入到第一盖的端面上形成的孔内,并且将形成在肋部上的向外突起插入到形成在第二盖内的孔中,所述肋部固定在所述第一盖的内表面上。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2-244767所公开的方法,因为第一盖和第二盖被限制为沿着第一盖和第二盖相交的两个方向移动,这两个盖可以被可靠地相互固定而无需螺纹件。
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2-244767所公开的技术,由于除了第一盖和第二盖之外还需提供其他部件,因此环绕显示面板的框架宽度变得更大,并且与显示屏的尺寸相比显示框体也变得更大。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情况而做出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器和电子设备,其中在显示屏尺寸增大的同时,减小了该电子设备的尺寸和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显示器包括:
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具有位于其前表面的显示屏;以及
显示框体,其具有前盖和后盖,所述前盖包括前框架和前肋部,所述前框架在露出显示屏的同时覆盖该显示面板的前表面的周边,所述前肋部环绕前框架的边缘并且沿着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环绕所述显示面板的周边,而所述后盖包括背板和后肋部,所述背板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所述后肋部在环绕所述背板的边缘的同时沿着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环绕所述显示面板的周边,所述后肋部协同所述前肋部一起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
其中,作为所述前肋部和所述后肋部中的一个的第一肋部包括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作为所述前肋部和所述后肋部中的另一个的第二肋部相对,所述第一肋部还包括多个凹口部,所述多个凹口部沿着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间隔着形成,并且所述多个凹口部在所述第一端面和内表面上都是开放的,所述第二肋部包括与所述第一肋部相对的第二端面,并且所述第二肋部还包括多个突起部,所述多个突起部对应于所述多个凹口部间隔着形成,并且插入到所述多个凹口部内,
所述显示器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在沿着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设置的、分别形成有所述凹口部和所述突起部的多个第一区域内,所述突起部被插入到所述凹口部内,并且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相互抵接,并且
所述显示器还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在沿着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设置的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中,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相互抵接,并且所述第一肋部具有重叠部,所述重叠部向所述第二肋部的内侧突出而超出所述第二端面,并且与所述第二肋部的内侧重叠。
根据该显示器的上述基本方面,在第一区域中,设置在所述第二肋部中的所述突起部被插入到设置在所述第一肋部中的所述凹口部内,而所述第一肋部和所述第二肋部相互重叠,使得所述第二肋部位于所述第一肋部内侧,然而,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第一肋部和所述第二肋部相互重叠,使得所述第一肋部位于所述第二肋部内侧。因此,所述前肋部和所述后肋部相互防止在重叠方向上移动。因此,无需利用作为附加部件的肋部就可以固定所述前肋部和所述后肋部,并且可以在增大所述显示屏的尺寸的同时减小该设备的尺寸和重量。
在根据本发明的显示器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肋部在所述第二区域的局部区域中在靠近所述重叠部的末端的位置处具有向外突出的接合突起部,并且
所述第二肋部在所述局部区域中具有与凹口接合的嵌入突起部,所述凹口形成在比所述接合突起部更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位置处。
根据该附加特征,可以可靠地防止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沿前向和后向滑出。
在根据本发明的显示器中,优选的是,单个所述第二区域的沿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方向的宽度大于单个所述第一区域的沿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方向的宽度。
根据电子设备的该附加特征,设有凹口部的所述第一区域之间的距离较宽,因此可以保持显示框体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包括:
根据前述基本方面和所述附加特征的任意之一的显示器;以及
信息处理电路,其生成显示信息并向所述显示器传输该显示信息。
根据该电子设备的基本方面,可以减小前盖和后盖相互接合的部分的尺寸,因此可以在增大显示屏尺寸的同时减小设备的尺寸和重量。
根据上述基本方面的该电子设备还包括:
主壳体,其容纳所述信息处理电路;以及
连接部,其以可打开和可闭合的方式将所述显示框体连接至所述主壳体。
显示框体和主框体以可打开/闭合的方式相互连接的电子设备可以被折叠成小尺寸,因此其被频繁携带。出于该原因,十分期望在减小该设备的尺寸和重量的同时增大显示屏的尺寸。这样,根据上述电子设备的基本方面,可以获得该显著的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所述显示设备和电子设备的基本方面,可以在增大显示屏的尺寸的同时减小设备的尺寸和重量。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作为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个人计算机的外观图;
图2例示出该个人计算机的侧面;
图3例示出该个人计算机的与图2所示侧面相对的侧面;
图4示出该个人计算机的背面;
图5示出该个人计算机的底面;
图6示出该个人计算机的内部框图;
图7例示出当电池组被移除时,该个人计算机的底面;
图8示出当该电池组被移除时,下壳体的底面;
图9示出该电池组的透视图;
图10例示出该电池组的侧面;
图11例示出该电池组的与图10所示侧面相对的侧面;
图12例示出位于隔板上表面的键盘和操作板;
图13例示出从该个人计算机移除操作板的情况;
图14例示出从该个人计算机移除操作板和键盘的情况;
图15示出凹部周围的放大图;
图16例示出隔板的与该电池组相对的底面;
图17例示出当容纳了电池组时,隔板的上表面;
图18例示出键和孔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19例示出隔板的底面;
图20示出柔性印刷电路板周围的放大图;
图21例示出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加强板被部分翻起的情况;
图22示出下壳体的上表面;
图23例示出与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的硬盘的与下盖板相对的底面;
图24例示出硬盘的上表面;
图25示出扩展连接器周围的放大图;
图26例示出辅助板的与下盖相对的底面;
图27例示出辅助板的上表面;
图28例示出当辅助板被移除时的主板;
图29示出扩展连接器周围的放大图;
图30示出端口复制器的外观图;
图31例示出当个人计算机连接至端口复制器的情况;
图32示出显示部的侧面;
图33例示出安装至后盖板的显示面板;
图34示出前盖板与后盖板接合的接合部的放大图;
图35示出后盖的上段部分中未设置凸部的第一区域中的显示部的截面图;
图36示出设置了前盖的突起部的第二区域中的显示部的截面图;
图37示出后盖的上段部分中设置了凸部的第三区域中的显示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个人计算机10的外观图。
个人计算机10设有主体单元20和显示单元30,显示单元30通过铰接部40以可打开/闭合的方式与主单元20连接。主体单元20对应于本发明的主体部的示例,显示单元30对应于本发明的显示部的示例,并且铰接部40对应于本发明的连接部的示例。图1表示从正面观察的个人计算机10,其中显示单元30是打开的。
主体单元20用于执行各种信息处理,CPU、硬盘等都容纳在主框体28内。主框体28由高强度金属上壳体28A和高强度金属下壳体28B构成。上壳体28A的上表面具有:布置有多个键21的键盘、跟踪板22、左击键23、右击键24等。此外,在上壳体28A的前侧区域内设有通过扫描指尖验证指纹的指纹传感器25和加载小型记录介质的介质加载口26。
显示单元30用于显示主体单元20执行的信息处理的结果,并且显示框体32内容纳有轻薄型液晶面板、液晶面板控制电路、通信天线等。显示框体32由前盖32A和后盖32B构成(参考图2),并且液晶面板的显示屏31设置在正面,并且液晶面板夹在前盖32A和后盖32B之间。同时,由于各种电子元件不是位于液晶面板的侧面,而是位于液晶面板的背面,因而显示单元30是宽型显示设备,其中显示屏31一直延伸到显示框体32的侧面附近的部分。
图2例示出个人计算机10的一个侧面。
此处所示的主体单元20的侧面包括:用于包括线缆的锁的安全插槽26a、用于电源模块的连接器26b、用于外部监视器的连接器26c、用于LAN线缆的连接器26d、用于USB的连接器26e和26f、用于音频插孔的连接器26g、用于麦克风的连接器26h、用于头戴式耳机的连接器26i等。
图3例示出个人计算机10的与图2所示侧面相对的侧面。
主体单元20的与图2所示的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包括:用于加载扩展功能的扩展卡(如LAN卡)的扩展卡加载口27a,用于加载如CD和DVD的盘的光盘加载口27b,用于USB的连接器27c和用于调制解调器的连接器27d。
图4示出个人计算机10的背面。
个人计算机10的背面包括用于散发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的冷却机构中的进气口29a和排气口29b。因为进气口29a布置在排气口29b的上方,所以可以减轻从进气口29a吸入个人计算机10的底部附近积聚的热量这一问题,使得即使在持续使用个人计算机10的情况下也可以保持散热效率。用于电力供应的电池组50嵌入在主体单元20内。电池组50对应于本发明的电池组的一个示例。
图5示出个人计算机10的底面。
在本实施方式的个人计算机10中安装了用于连接至打印机等外围设备的连接器和扩展用的硬盘设备。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个人计算机10上连接了用于扩展个人计算机10的功能的端口复制器。图4中所示的电池组50暴露在个人计算机10的底面上,将要与端口复制器的连接器连接的扩展连接器60从主框体28中设置的通孔61暴露出来。
下面,将描述个人计算机10的内部结构。
图6示出个人计算机10的内部结构图。
如图6所示,个人计算机10包括:CPU 101,用于执行各种程序;主存储器102,在该主存储器102中读出并展开硬盘设备103内存储的程序以由CPU 101执行;硬盘设备103,其内存储各种程序、数据等;音频设备104,其中安装有麦克风、扬声器等;输入接口105,其用于从外部设备输入数据;操作装置106,其包括键盘和跟踪板22;显示器107,用于在显示屏31上显示信息;图1中也曾示出的指纹传感器25;小型存储驱动器109,其中加载小型记录介质61并且访问所加载的小型记录介质61;光盘驱动器110,其中加载CD-ROM 62或DVD并且访问所加载的CD-ROM 62和DVD;通信接口111,其利用扩展卡63进行通信;输出接口112,其用于向外部设备输出数据;以及扩展连接器60。这些部件通过总线113互相连接。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的个人计算机10内,进行了多种努力以减小该设备的尺寸和重量并改善抗冲击能力。首先,对减小主体单元20的尺寸和重量所作的努力进行描述。
图7例示出当电池组50被移除时,个人计算机10的底面。
在主框体28的下壳体28B内,形成从个人计算机10的侧面延伸至底面的切口28a。在电池组50从主框体28移除的状态下,隔板75就暴露于表面,其中,在隔板75上要安装例如上面布置有多个键21的键盘的元件。切口28a所形成的空间对应于本发明的容纳部的一个示例。
电池组50包括槽部51和侧面的突起52,其中槽部51在与主框体28相对的表面上沿纵向延伸。槽部51对应于本发明的“电池组的槽部”的一个示例。
在主框体28内,在隔板75的底面上形成有将要与电池组50的槽部51配合的突起部74。此外,在切口28a的侧壁上设有:电源输入端子71,其用于输入来自电池组50的电力;以及凹部72,电池组50的突起52将与该凹部72配合。在切口28a的相对的侧壁上设有凹部73,在电池组50上形成的爪54(参考图10)将与该凹部73配合。由于主框体28的突起部74与电池组50的槽部51配合,因此可以相对于主框体28容易地定位电池组50,以防止电池组50的错误安装,并且减轻电池组50的松动。突起部74对应于本发明的“与电池组的槽部配合的突起部”的一个示例。
图8示出当电池组50被移除时,下壳体28B的底面。
在下壳体28B内设有切口28a,并且因为电池组50嵌入在该切口28a内,所以电池组50的底面和一个侧面暴露于个人计算机10的外表面。因此,由于电池组50的一部分暴露于个人计算机10的外表面,可以省去主框体28的壁的与切口28a相应的部分,于是可以减小该设备的尺寸和重量。
图9示出电池组50的透视图。
如图9所示,多个圆柱形电池53容纳在电池组50内,所述多个圆柱形电池53的中心轴都被设置为沿着箭头A的方向延伸。电池53对应于本发明的电池的一个示例。在电池组50中相邻电池53之间形成空隙,并且在电池组50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与该空隙对准的槽部51。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利用设在多个电池53之间的空隙形成槽部51,所以可以提供足够深且长的槽部51,而不会增大该设备的尺寸,并且可以可靠地防止电池组50的松动。槽部51的一端侧在电池组50的表面内中断,并且在该一端侧的内部空间P中容纳例如电源输出端子55(参考图11)和电路板的电子部件。另一方面,槽部51的另一端侧延伸至电池组50的侧面,并且槽部51比图7所示的突起部74更长。因为槽部51一直延伸到电池组50的边缘,所以可以将电池组50容易地安装到主框体28上,并且电池组50和主框体28之间的配合面积增大,从而可靠地避免了电池组50的松动。
图10例示出电池组50的一个侧面,而图11例示出电池组50的与图10所示侧面相对的另一个侧面。
如图10所示,要与图7所示的凹部73配合的爪54被设置在电池组50的侧面。如图11所示,在电池组50的与图10所示侧面相对的侧面中设有电源输出端子55和将被插入到主框体28的凹部72内的突起52,所述电源输出端子55将连接至图7所示的电源输入端子71,并向个人计算机10输出电力。电源输出端子55对应于本发明的电源输出端子的一个示例,突起52对应于本发明的“电池组中设置的突起部”的一个示例,而爪54对应于本发明的施力锁定爪的一个示例。爪54和突起52设置在电池组50的面积相对较小的侧面,并且电池组50的纵向两侧被固定到主框体28上,因此可以把电池组50可靠地安装在主框体28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防止设备尺寸和重量的增加,可以正确地安装电池组50,并且可靠地防止所安装的电池组50的松动和脱落。
接下来,对为了减小图7所示隔板75的上表面中的设备的尺寸和重量所作的努力进行描述。
图12例示出要设置在隔板75上表面的键盘和操作板。
键盘90和操作板80将被布置在隔板75的上表面之上,其中,键盘90内布置有多个键21,而操作板80内布置有多个按钮。操作板80和键盘90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电子部件的一个示例,而键盘90还对应于本发明的键盘的一个示例。
图13例示出从个人计算机10移除操作板80的情况,而图14例示出从个人计算机10移除操作板80和键盘90的情况。
如果从个人计算机10移除了操作板80或键盘90,则隔板75的上表面部分露出。在隔板75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扬声器210。扬声器210通过线缆211连接至控制电路(未示出)。扬声器210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电子部件的一个示例,并且还对应于本发明的扬声器的一个示例。通过使隔板75的上表面的相应部分凹入来形成图7所示的突起部74。该凹入的部分是在隔板75的上表面上形成的凹部74′。凹部74′对应于本发明的“用于形成内部空间的凹部”的一个示例。
图15示出凹部74′周围的放大图。
如图15所示,连接至扬声器210的线缆211被设置在凹部74′内,而线缆211通过胶带211′固定到凹部74′上。如图13和图14所示,固定到凹部74′上的线缆211被操作板80和键盘90覆盖。如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为了安装电池组50、使突起部74的内部空间变为中空而获得的凹部74′,所以可以保证线缆211的布线空间。此外,因为突起部74的背面(即,与面对电池组50的面相对的一面)凹进,而线缆211布置在凹进的部分(凹部74′)内,所以可以防止因安装和拆除电池组50而使线缆211被损坏这一问题。
如上所述,利用定位电池组50的突起部74的内部空间,可以保证布置线缆211的空间,同时避免该设备的尺寸和重量增大。
如图14所示,在隔板75的容纳电池组50的部分中设有多个弹性片214和多个孔213。交替地设置了形成在多个孔213和弹性片214之间的框体部分215。弹性片214对应于本发明的弹性片的一个示例,而框体部分215对应于本发明的“框体的存在于孔之间的部分”的一个示例。
图16例示出隔板75的与电池组50相对的底面,而图17例示出当收容了电池组50时,隔板75的上表面。
如图16所示,在弹性片214和框体部分215中设置了朝向电池组50延伸的突起214′和215′,并且弹性片214的突起214′的延伸长度大于框体部分215的突起215′的延伸长度。弹性片214的突起214′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突起部的一个示例,而框体部分215的突起215′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突起部的一个示例。
如图17所示,弹性片214和框体部分215分别设有从各部分朝向电池组50延伸的突起214′和215′,并且突起214′和215′被设计为使得当容纳电池组50时在各个突起和电池组50之间具有预定间隙。即,因为弹性片214的突起214′的延伸长度大于框体部分215的突起215′的延伸长度,所以突起214′和215′被设计为使得突起214′和电池组50之间形成的间隙比框体部分215的突起215′和电池组50之间形成的间隙窄。
由于制造偏差,电池组50的外形尺寸可能不同于规格尺寸。当电池组50的外形尺寸由于这种制造偏差而稍大于规格尺寸时,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弹性片214的突起214′接触电池组50,通过吸收电池组50的尺寸误差而恰当地固定电池组50。如上所述,因为框体部分215和电池组50没有相互接触,因此可以避免电池组50被损坏,并且避免个人计算机10由于电池组50和框体部分215之间的接触而出现故障。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通过弹性片214的突起214′向电池组50施力,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电池组50的脱落。
图12所示的键盘90将被设置在弹性片214和框体部分215之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仅通过弹性片214吸收了电池组50的尺寸误差,同时电池组50不会接触框体部分215,所以对框体部分215上安装的键盘90进行操作的用户获得了无不适感的键入感觉。键盘90防止弹性片214被无限地按压和弯曲。
当电池组50的外形尺寸远大于设计规格时,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组50接触弹性片214和框体部分215。弹性片214从隔板75伸出,并且仅一端连接至隔板75,而另一方面,框体部分215的两端都与隔板75连接。因而,如果弹性片214的宽度与框体部分215的宽度相同,则弹性片214产生的弹力较小。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片214的宽度W1大于框体部分215的宽度W2。因而,弹性片214和框体部分215在形状上均等地变形,使得这两个部件产生的弹力相等。结果,由于均等的力而防止电池组50的松动。因为键21通过弹性片214和框体部分215在背面获得支承,按压各个键21可以提供相同的敲击感觉。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电池组50的尺寸误差小时,仅有弹性片214的突起214′接触电池组50,并吸收电池组50的尺寸误差,其中,弹性片214的突起214′可独立于隔板75(框体)而变形。因此,消除了用户在操作键盘90时可能会感到的不适感。当电池组50的尺寸误差大时,因为弹性片214的突起214′和框体部分215的突起215′这两者都接触电池组50,弹性片214的突起214′和框体部分215的突起215′都通过强弹力来抵抗电池组50,并吸收尺寸误差。
在这里,如图14所示,多个八边形孔212设于隔板75的对应于键盘90的某些键21的位置上。孔212对应于本发明的“框体的孔”的一个示例。
图18例示出键21和孔212之间的位置关系。
如图18所示,在键盘90内设置的多个键21的形状是方形的,并且孔212被形成为使得八边形的上下两边与两个相邻的键21的上下两边对齐,并且相邻键21中一个的左边和相邻键21中另一个的右边通过该八边形的中心部分。结果,键21的中心定位在相邻的孔212之间的隔板75的一部分的上方,使得可以在保持强度的同时减小隔板75的重量,并且在保持用户按下键21时感觉到敲击感的同时,避免键盘90弯曲。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在保持固定键盘90的强度同时,减小设备重量。
如图16所示,除了八边形孔212之外,隔板75在与电池组50相对的底面设有八边形框架,其形状与孔212相同。该八边形框架使得框体更加坚固,并且有助于提高键盘90的固定强度。
接下来对图7所示的在隔板75的底面所作的各项努力进行描述。
在靠近隔板75的与安装键盘90的上表面相对的底面的位置上安装电池组50,并且CPU 101和硬盘设备103等各种电子部件也安装在这里。
图19例示出隔板75的底面。
隔板75的底面被凸棱等分隔,以获得安装电子部件的空间。在把电子部件固定到隔板75的底面之后,安装图8所示的下壳体28B,从而容纳电子部件。隔板75和上壳体28A的组合对应于本发明的框体架的一个示例,而下壳体28B对应于本发明的框体盖的一个示例。主板300A通过螺钉连接到隔板75上,辅助板300B置于主板300A之上。此外,冷却风扇32、硬盘310(对应于图6所示的硬盘设备103)、控制电路340、IC芯片330等安装在主板300A上。图5中也曾示出的扩展连接器60从辅助板300B突出。硬盘310和控制电路340通过折叠的柔性印刷电路板350连接,并且主板300A上的电子部件和辅助板300B上的电子部件同样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430连接。
图20示出柔性印刷电路板350周围的放大图。
柔性印刷电路板350包括连接至硬盘310的连接器(未示出)的第一连接器(未示出),还包括宽阔部351,宽阔部351在第一连接器连接至硬盘310时弯向个人计算机10的背面。柔性印刷电路板350还包括:延伸部352,其首先从宽阔部351转向至与硬盘310连接的点,并经过宽阔部351朝向控制电路340延伸;第二连接器353,其连接至控制电路340的连接器;以及加强板354,其从宽阔部351沿与延伸部352相交的方向延伸。硬盘310和柔性印刷电路板350被容纳在盒状塑料壳311内,其内设有缓冲材料312。柔性印刷电路板350的加强板354和延伸部352通过塑料壳311的上表面与侧面之间的边界线上设置的切口而露出于塑料壳311之外,并连接至控制电路340等。塑料壳311将在后文中详述。柔性印刷电路板350对应于本发明的柔性电路板的一个示例,而加强板354对应于本发明的加强板的一个示例。
图21例示出柔性印刷电路板350的加强板354被翻起的情况。
除了通常情况下安装在相同型号的个人计算机上的IC芯片330之外,(仅当添加了安全功能时才选择性地添加的)附加IC芯片360也被安装在主板300A上。连接至主板300A上安装的连接器370的第三连接器356被设置在柔性印刷电路板350的加强板354中,而加强板354进一步延伸而长于设置第三连接器356的位置,并且覆盖附加IC芯片360。这样,无需利用螺纹连接或者焊接就可以固定附加IC芯片360,从而可以防止附加IC芯片360的脱落。安装在主板300A上的连接器370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连接部的一个示例,柔性印刷电路板350的第三连接器356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连接部的一个示例,而附加IC芯片360对应于本发明的“选择性安装在电路板上的部件”的一个示例。
图22示出图8所示的下壳体28B的上表面。
第一突起381和第二突起382设置在下壳体28B的上表面上。当下壳体28B被安装至上壳体28A时,第二突起382被设置在与主板300A的连接器370相对应的位置上,而当下壳体28B被安装至上壳体28A时,第一突起381被设置在与安装附加IC芯片360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第一突起381和第二突起382各对应于本发明的“与加强板抵接的突起部”的一个示例。
图19所示的主板300A和辅助板300B被下壳体28B的上表面上的螺钉等按压,并且各种IC芯片330被焊接到主板300A和辅助板300B上。当添加可选功能时,把附加IC芯片360连接到主板300A上,并且在附加IC芯片360被柔性印刷电路板350的加强板354覆盖的同时安装下壳体28B。结果,下壳体28B的第一突起381通过加强板354按压主板300A的连接器370和柔性印刷电路板350的第三连接器356,而下壳体28B的第二突起382通过加强板354按压附加IC芯片360。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仅通过安装下壳体28B就可以简单又可靠地防止附加IC芯片360脱落。
如图21所示,硬盘310被容纳在设有缓冲材料312的盒状塑料壳311内。塑料壳311对应于本发明的盒状壳的一个示例。
图23例示出硬盘310的与下壳体28B相对的底面,柔性印刷电路板350连接在该硬盘310上,而图24例示出硬盘310的上表面。
如上所述,折叠的柔性印刷电路板350连接至硬盘310。在柔性印刷电路板350中,宽阔部351在硬盘310的与下壳体28B相对的一侧延展,延伸部352折叠而跨过宽阔部351,并且加强板354沿与延伸部352相交的方向从宽阔部351突出。宽阔部351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部分的一个示例,延伸部352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部分的一个示例,而加强板354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三部分的一个示例。
在塑料壳311的分别与硬盘310的底面和上表面相对的这些面上设有多个缓冲材料312和314。在底面,从设有硬盘310的连接器的一侧面401到与侧面401相对的另一侧面402设有用于拉起的切口313。因为设有切口313,所以易于将柔性印刷电路板350容纳在塑料壳311内。接触后盖32B的缓冲材料312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缓冲材料的一个示例,而与隔板75相对的缓冲材料314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缓冲材料的一个示例。
根据本实施方式,当出现个人计算机10跌落等情况时,因为连接至硬盘310的柔性印刷电路板350以折叠的方式设置在硬盘310和后盖32B之间,所以柔性印刷电路板350像软垫一样吸收冲击。这样无需提供大量的缓冲材料就可以降低作用到硬盘310的冲击,并且防止硬盘310出现故障和破损等的事故。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图19所示的扩展连接器60。
如图19所示,辅助板300B置于主板300A之上,扩展连接器60从辅助板300B突出,并且如图5所示,扩展连接器60从主框体28的通孔61露出。
图25示出扩展连接器60周围的放大图。
如图25所示,在主板300A和辅助板300B之间存在高度差,与主板300A相比,辅助板300B被设置得更靠近下壳体28B。
图26例示出辅助板300B的与下壳体28B相对的底面,而图27例示出辅助板300B的上表面。
扩展连接器60安装在辅助板300B的下表面上,而隔着辅助板300B与扩展连接器60重叠的耦合连接器410安装在辅助板300B的上表面上。扩展连接器60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三连接器的一个示例,耦合连接器410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连接器的一个示例,而辅助板300B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电路板的一个示例。
图28例示出当辅助板300B被移除时的主板300A。
主体单元侧连接器420被安装在主板300A的与下壳体28B相对的底面上。辅助板300B的图27所示的耦合连接器410被连接至主体单元侧连接器420。主体单元侧连接器420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连接器的一个示例,而主板300A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电路板的一个示例。
当辅助板300B连接至主板300A时,辅助板300B的耦合连接器410将与主板300A的主体单元侧连接器420连接,主体单元侧连接器420、辅助板300B和扩展连接器60被重叠并结合。因此,不必专门设置可以使得主板300A直接与端口复制器连接的长连接器,并且在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可以可靠地连接端口复制器。
图29示出扩展连接器60周围的放大图。
如图29所示,除了主体单元侧连接器420、辅助板300B以及扩展连接器60之外,在主板300A和辅助板300B上设置了利用柔性印刷电路板430将各电路板上安装的电子部件相互连接起来的连接器431和432。柔性印刷电路板430对应于本发明的信号线的一个示例。
因为柔性印刷电路板430连接主板300A和辅助板300B上各自安装的电子部件,所以可以有效利用由高度差形成的空间,并减小设备的尺寸。
图30示出端口复制器500的外观图,而图31例示出当个人计算机10安装至端口复制器500时的情况。
如图30所示,在安装个人计算机10时将与个人计算机10的扩展连接器60结合的连接器510从端口复制器500的上表面凸出。连接器510对应于本发明的外部设备侧连接器的一个示例。在把个人计算机10安装到端口复制器500上或从端口复制器500卸下时,扩展连接器60将被以强大的力推入或者拔出。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主体单元侧连接器420、辅助板300B和扩展连接器60是重叠结合的,所以可以增加强度,并且可以防止扩展连接器60由于个人计算机10反复安装或拆卸而松动和损坏。
下面将对减小显示单元30的尺寸和重量所做的努力进行说明。
图32示出显示单元30的侧面。
在显示单元30中,液晶面板610被容纳在前盖32A和后盖32B之间。前盖32A对应于本发明的前盖的一个示例,后盖32B对应于本发明的后盖的一个示例,而液晶面板610对应于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一个示例。
前盖32A由下述部件组成:前框架部610A,其覆盖液晶面板610的前侧的边缘;和前肋部610B,其围绕液晶面板610的侧面。在前肋部610B的与后盖32B相对的底边上形成有相互隔开的多个突起630。前框架部610A对应于本发明的前框架的一个示例,前肋部610B对应于本发明的前肋的一个示例,而突起630对应于本发明的“插入到凹口部的突起部”的一个示例。在该示例中,前肋部610B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肋的一个示例,而前盖32A的底部端面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端面的一个示例。
因为后盖32B和前肋部610B相互配合,所以后盖32B覆盖液晶面板610的侧面和背面。在后盖32B的与前肋部610B相对的前端面,靠近液晶面板610的内部部分(上段部分640)被形成为高于外部部分(下段部分)。在上段部分640中形成有凹口650,凹口650低于外部部分,并且前肋部610B的突起630将插入到凹口650内。凹口650对应于本发明的凹口部的一个示例。在该示例中,后盖32B的覆盖液晶面板610侧面的部分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肋部的一个示例,而后盖32B的前端面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端面的一个示例。
图33例示出安装至后盖32B的液晶面板610。
如图33所示,沿着后盖32B的侧面间隔着设置了后盖32B的多个凹口650,并且该多个凹口650在前端面和内表面上都是开放的。
图34示出前盖32A和后盖32A接合的接合部的放大图。
在前盖32A的如图32所示的突起630的中部形成有线状突起631,线状突起631吸收凹口650的尺寸误差。前盖32A的框部660接触后盖32B的前端面中形成的下段部分,后盖32B的上段部分640被置入框部660内。在上段部分640上形成有向外突出的凸部641,并且凸部641与形成在框部660上的凸部661(参考图37)接合。前盖32A的突起630插入到后盖32B的凹口650内。如图34所示,因为凹口650的宽度W3小于上段部分640的宽度W4,所以可以保持显示框体32的强度。
图35示出第一区域中显示单元30的截面图,在第一区域内未在后盖32B的上段部分640中设置凸部641。
在图35示出的第一区域中,前盖32A的框部660与后盖32B的下段部分接触,而后盖32B的上段部分640被置入前盖32A的框部660内,同时后盖32B的上段部分640与框部660重叠。
图36示出第二区域中显示单元30的截面图,在第二区域内设有前盖32A的突起630。
在图36所示的第二区域中,前盖32A的框部660接触后盖32B的下段部分,而比下段部分更深的凹口650形成于后盖32B内侧。当突起630插入到凹口650内时,突起630位于前盖32A的框部660内侧。因此,在前盖32A的突起630与后盖32B重叠的情况下,突起630插入到后盖32B的凹口650内。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图35所示的第一区域中,前盖32A和后盖32B相互重叠,使得后盖32B的一部分位于内侧,而在如图36所示的第二区域中,前盖32A和后盖32B相互重叠,使得前盖32的一部分位于内侧。这样当前盖32A和后盖32B在重叠方向上移动时,它们相互限制,因此不必使用肋部等的附加部件就可以固定前盖32A和后盖32B,并且可以在增大显示屏尺寸的同时减小设备的尺寸和重量。
图37示出第三区域中显示单元30的截面图,在第三区域内在后盖32B的上段部分640中设有凸部641。
如图37所示,在第三区域中,与图35所示的第一区域相比,在后盖32B的上段部分640中设有向外突出的凸部641,并且在前盖32A的框部660中设有向内突出的凸部661。因为这些凸部641和661相互配合,因此可以可靠地固定前盖32A和后盖32B。后盖32B的凸部641对应于本发明的接合突起部的一个示例,而前盖32A的凸部661对应于本发明的嵌入突起部的一个示例。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减小显示框体32的围绕液晶面板610的边缘的部分的宽度,因此可以在增大显示屏的尺寸的同时减小设备的尺寸和重量。
在上述说明中,尽管将个人计算机作为在发明内容部分描述的电子设备的示例,但是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笔记本型计算机、PDA、游戏机、电视机、便携式电话等。
在上述说明中,把液晶面板用作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示例,但是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不限于液晶面板,而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显示面板,例如可以是等离子显示器、场发射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
在上述描述中,尽管在支承键盘的隔板中在对应于多个键中每一个的位置上形成的孔是八边形的,但是该孔可以是例如圆形的。然而,因为个人计算机的键盘中的键的形状通常是方形的,所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隔板中形成八边形孔,并且孔的八个边中的四个平行于方形键的四个边,所以就可以在保持强度的同时有效减小框体重量。
在上述说明中,尽管使用了这样的例子:柔性印刷电路板被折叠,以防止硬盘损坏,然而本发明的第一电子部件可以是不同于硬盘的机械驱动电子部件,例如可以是记录介质的驱动器等。
在上述说明中,使用了这样的示例:个人计算机被连接至端口复制器。然而,本发明的功能扩展设备不限于端口复制器,而可以是扩展站或者内置了光盘驱动器、扩展电池等的接驳站(docking station),也可以是用于向个人计算机添加通信功能的外部适配器。

Claims (5)

1.一种显示器,其包括:
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具有位于其前表面的显示屏;以及
显示框体,其具有前盖和后盖,所述前盖包括前框架和前肋部,所述前框架在露出显示屏的同时覆盖该显示面板的前表面的周边,所述前肋部环绕前框架的边缘并且沿着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环绕所述显示面板的周边,而所述后盖包括背板和后肋部,所述背板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所述后肋部在环绕所述背板的边缘的同时沿着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环绕所述显示面板的周边,所述后肋部协同所述前肋部一起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
其中,作为所述前肋部和所述后肋部中的一个的第一肋部包括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作为所述前肋部和所述后肋部中的另一个的第二肋部相对,所述第一肋部还包括多个凹口部,所述多个凹口部沿着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间隔着形成,并且所述多个凹口部在所述第一端面和内表面上都是开放的,所述第二肋部包括与所述第一肋部相对的第二端面,并且所述第二肋部还包括多个突起部,所述多个突起部对应于所述多个凹口部间隔着形成,并且插入到所述多个凹口部内,
所述显示器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在沿着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设置的、分别形成有所述凹口部和所述突起部的多个第一区域内,所述突起部被插入到所述凹口部内,并且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相互抵接,并且
所述显示器还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在沿着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设置的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中,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相互抵接,并且所述第一肋部具有重叠部,所述重叠部向所述第二肋部的内侧突出而超出所述第二端面,并且与所述第二肋部的内侧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肋部在所述第二区域的局部区域中在靠近所述重叠部的末端的位置处具有向外突出的接合突起部,并且
所述第二肋部在所述局部区域中具有与凹口接合的嵌入突起部,所述凹口形成在比所述接合突起部更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单个所述第二区域的沿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方向的宽度大于单个所述第一区域的沿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方向的宽度。
4.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器;以及
信息处理电路,其生成显示信息并向所述显示器传输该显示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主框体,其容纳所述信息处理电路;以及
连接部,其以可打开和可闭合的方式将所述显示框体连接至所述主框体。
CN2008102153472A 2007-12-28 2008-09-05 显示器和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10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39260 2007-12-28
JP2007339260 2007-12-28
JP2007339260A JP4888383B2 (ja) 2007-12-28 2007-12-28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1000A true CN101471000A (zh) 2009-07-01
CN101471000B CN101471000B (zh) 2010-09-29

Family

ID=40797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1534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1000B (zh) 2007-12-28 2008-09-05 显示器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07230B2 (zh)
JP (1) JP4888383B2 (zh)
KR (1) KR100989085B1 (zh)
CN (1) CN10147100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5016A (zh) * 2012-06-14 2012-09-26 昆山维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屏固定条
CN110570760A (zh) * 2019-08-13 2019-12-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柔性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76908A (ja) * 2009-05-29 2010-12-09 Victor Co Of Japan Ltd 筐体構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8456586B2 (en) * 2009-06-11 2013-06-04 Apple Inc. Portable computer display structures
US8199477B2 (en) * 2009-06-11 2012-06-12 Apple Inc.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pring-mounted displays
US8743309B2 (en) 2009-11-10 2014-06-03 Apple Inc.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display structures
JP5494157B2 (ja) * 2010-04-12 2014-05-1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車載用電気接続箱
JP6007000B2 (ja) * 2012-06-21 2016-10-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表示機器
US9176537B2 (en) 2013-03-15 2015-11-03 Intel Corporation Connector assembly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JP2015082638A (ja) * 2013-10-24 2015-04-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KR102197008B1 (ko) * 2014-04-24 2020-12-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레임 결합 구조 및 그것이 적용된 전자 장치
JP6517490B2 (ja) * 2014-10-15 2019-05-22 河村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住宅用分電盤ケース
JP7394340B2 (ja) * 2019-10-03 2023-12-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11637919B2 (en) 2019-12-03 2023-04-25 Apple Inc.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US11503143B2 (en) 2019-12-03 2022-11-15 Apple Inc.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97542A (ja) 1996-05-09 1997-11-18 Toshiba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この表示装置を有する携帯形機器
JPH10301095A (ja) * 1997-04-23 1998-11-13 Citizen Watch Co Ltd 液晶表示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3348214B2 (ja) 1998-03-25 2002-11-20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Lcd取り付け構造及びそれに使用するlcdホルダ
KR100304256B1 (ko) * 1998-08-26 2002-07-18 윤종용 액정표시장치의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그 조립방법
JP2000071145A (ja) 1998-08-31 2000-03-07 Digital Electronics Corp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付きfaコンピュータ
WO2000026888A1 (fr) * 1998-10-30 2000-05-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positif d'affichage a panneau a plasma
JP2001021882A (ja) 1999-07-05 2001-01-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264732A (ja) 2000-03-16 2001-09-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多色成形型液晶ホルダー
JP2002244767A (ja) 2001-02-21 2002-08-30 Sharp Corp ノート型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
JP2004133241A (ja) 2002-10-11 2004-04-30 Sony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744839B2 (ja) 2004-10-18 2011-08-10 東芝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572828B2 (ja) * 2005-12-08 2010-11-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5016A (zh) * 2012-06-14 2012-09-26 昆山维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屏固定条
CN110570760A (zh) * 2019-08-13 2019-12-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柔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989085B1 (ko) 2010-10-25
US20090167978A1 (en) 2009-07-02
JP2009163297A (ja) 2009-07-23
KR20090072930A (ko) 2009-07-02
JP4888383B2 (ja) 2012-02-29
CN101471000B (zh) 2010-09-29
US7907230B2 (en) 2011-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1000B (zh) 显示器和电子设备
CN101472437A (zh) 电子设备
JP5468685B2 (ja) 構成要素アセンブリ
EP3139242B1 (en) Architecture features on an electronic device
KR20030035854A (ko) 무선 통신 디바이스 및 이 디바이스를 장착할 수 있는정보 처리 장치
CN101471502A (zh) 电子设备
US6014311A (en) Thin structur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having main board, power supply board, hard disk drive, battery, and main board arranged so as not to overlap with respect to a plane
US20090168316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07080637A1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案内部材
US20090168383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system
JP4621243B2 (ja) 電子機器
US8163413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4673924B2 (ja) 電子機器
JP5056410B2 (ja) 電子機器
JP2011076489A (ja) 情報処理装置
US968154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JP5041053B2 (ja) 電子機器
JP5352289B2 (ja) 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03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Fujitsu Personal Comput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wasaki,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tsu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9

Termination date: 201909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